人力資源網站
」 台積電 Glassdoor美國科技裁員潮轉向金融業 「這家」信用卡巨頭啟動全球裁員3%
雖然近期美國股市回穩,對經濟衰落的隱憂也減緩不少,但從今年起的科技業裁員潮還未結束,甚至蔓延到金融業上,國際信用卡機構萬事達卡(Mastercard)宣布,將裁減全球約3%的員工,作為公司重組計畫的一環,以精簡營運、聚焦核心業務,預計於9月30日前完成,將影響全球上千名員工。由於先前新冠疫情時,因為大量民眾被困在家而網路需求暴增,科技巨頭都在瘋狂搶人,拚命開發新事業,但解封之後,破壞式創新泡沫破滅,先前投資的難以回收,加上AI崛起,導致許多科技大廠只好把先前的多元化投資結束,將資源投向AI。由臉書、亞馬遜、谷歌、微軟帶頭的科技產業大裁員潮,根據人力資源網站Layoffs.fyi的統計,今年第一季,美國有219家科技公司宣布進一步的縮編計畫,累計裁員人數已超過5萬人,而該季美國企業總共裁員25.72萬人。矽谷大廠思科Cisco今年2月時也宣布將在全球範圍裁員5%人力,最近又傳出將二次裁員、再砍掉7%人力,削減成本將資金轉向發展AI、資安等成長更為快速的技術領域上。據彭博社報導,萬事達卡第2季獲利超標,不僅刷卡交易量年增10%,跨國交易量也成長17%,儘管第二季財報優於預期,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的萬事達卡,其發言人8月16日表示,「我們最近宣布了組織架構調整,重新調配各地區與業務部門,以加速成長並釋放資源,投資於長期發展機會。」大部分的裁員通知預計在9月30日前敲定,該公司在全球80多個國家擁有員工,67%位於美國境外,以去年底員工總數約3.34萬人來計算,此次裁員3%、估計會影響全球約1千人。其實在今年初,美國花旗集團也宣布,將在未來2年內,於全球23.9萬名員工中裁員2萬人,裁員幅度大約8%。執行長弗雷澤坦承在2023年的第4季虧損18億美元、約新台幣560億元,是個「令人失望」的季度,2024年將會是重要的關鍵年。
科技業吹寒風!Google裁員、重組 科技業7.4萬人頓失頭路
全球科技業裁員潮不斷,從去年到今年似乎未有休止跡象,網路搜尋巨頭Google在17日公告正在進行裁員,一些職位將轉移到海外,不過並未說明具體人數,僅強調解雇範圍並非全公司,受影響者將可申請內部職位,不過根據調查數據顯示,今年已有257間科技公司縮編,約有7.4萬名員工沒頭路。根據《路透社》的報導,Google這項裁員聲明,主要是盼以此削減成本、進行重組,進一步推動人工智慧(AI)轉型,據Google表示,「從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我們的許多團隊進行變革,以提高效率、更好地工作、消除層級並將資源調整到最重要的產品優先事項」。據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財務長波蕾特(Ruth Porat)向員工發送一封電子郵件,稱重組包括將增長擴大到邦加羅爾、墨西哥城和都柏林。另據《商業內幕》指出,谷歌房地產和財務部門多個團隊的員工都受到影響,受影響的財務團隊包括Google的財務、商業服務和收入現金業務。儘管尚不清楚具體的裁員規模,但一名員工形容「規模相當大」。Google曾於2023年解僱1.2萬名員工,涉及工程、硬體和助理等多個團隊,該公司執行長皮查伊(SundarPichai)於今年初時亦曾警告員工,隨著公司繼續將投資轉向AI等領域,今年將有更多裁員。Google發言人表示,從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公司的一些團隊已做出調整,包含提高效率、改善工作、精簡層級,並將資源與最重要的產品優先事項保持一致。他補充表示,本次裁員並非全公司範圍,受影響的員工可以申請內部職位。根據人力資源網站Layoffs.fyi 數據的數據,不同於疫後裁員潮,2023年下半年以來的裁員,主要是因AI發展導致事業部門重整、資源重新配置。在生成式AI普及後,程式員的工作遭到大幅取代,因而引發了多家企業的裁員決定,Layoffs.fyi數據顯示,今年已有257間科技公司縮編,共約7.4萬名員工沒頭路。Google發力拚AI 宣布裁員、重組。(圖/翻攝自X)
難怪美國廠找無人! 台積電年薪差「這公司」一大截
台積電在美國的亞利桑納州廠將於2024年量產4奈米先進製程晶片,並預計於2026年開始生產3奈米製程技術,但日前卻傳出有前任及現任的美國台積電員工在網上大吐苦水,聲稱他們無法忍受服從文化,還抱怨周末輪班、每天12小時的工作時數。若實際查找薪資網站後更會發現,像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公司OpenAI的年薪中位數就高達92.5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880萬元),相比之下,台積電美國工程師的平均年薪卻只有13.8萬美元(約合新台幣429萬元),明顯有不小落差。據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的報導,1名台積電工程師於去年8月在美國人力資源網站Glassdoor上留言,「在辦公室睡了1個月,每天工作12小時是基本的,週末輪班更是家常便飯。這裡的工作與生活是多麼的殘酷。」另1名台積電工程師則在今年1月寫道,「台積電的體質是服從文化,所以還沒為美國做好準備。」對此,劉德音6月6日出席台積電股東會,並在會後受訪時也針對《財星雜誌》的報導做出回應,表示員工的聲音一定要聽,「我們也會看看管理的方法是不是有一些疏失,那如果是不願意值班的人,就不要來參加這個產業,因為這個產業並不是靠有高薪,而是你要對這個產業有興趣。」但台積電不只工作內容和時數無法吸引美國人,連薪資都差人工智慧產業一大截。根據國外薪資網站Levels.fyi的資料顯示,OpenAI工程師的薪資範圍,大概從32.5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012萬元)到137萬美元(約合新台幣4266萬元)不等,其中年薪中位數更是落在92.5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880萬元),當中包括30萬美元的基本工資,加上大約62.5萬美元的OpenAI股票獎勵。至於台積電的薪資狀況,根據美國就業資訊網站Glassdoor上的數據,台積電美國工程師平均年薪約落在新台幣429萬元,雖然高出台灣去年員工平均年薪317.5萬元新台幣,以及碩士畢業新進工程師的年起薪200萬元新台幣,但明顯與OpenAI的年薪存在不小落差。
美國工程師哀台積電太殘酷 劉德音:不願值班不要來
台積電在美國的亞利桑納州廠將於2024年量產4奈米先進製程晶片,並預計於2026年開始生產3奈米製程技術。但如今卻傳出有前任及現任的美國台積電員工在網上大吐苦水。對此,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6日首度正面回應,表示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做事方式,這是管理階層要去面對的,「但不願意值班的人,就不要來參加這個產業。」據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的報導, 1名台積電工程師於去年8月在美國人力資源網站Glassdoor上留言,「在辦公室睡了1個月,每天工作12小時是基本的,週末輪班更是家常便飯。這裡的工作與生活是多麼的殘酷。」另1名台積電工程師則在今年1月寫道,「台積電的體質是服從文化,所以還沒為美國做好準備。」報導指出,台積電的美國業務在匿名網站Glassdoor上共獲得91條評論,而且支持率竟不到27%,意味著只有不到1/3的評論者會鼓勵其他人在台積電工作。而台積電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英特爾(IntelCorporation)卻獲得了數萬則的評論,以及85%的支持率。劉德音6日出席台積電股東會,會後受訪時針對《財星雜誌》的報導做出回應,表示員工的聲音一定要聽,「我們也會看看管理的方法是不是有一些疏失,那如果是不願意值班的人,就不要來參加這個產業,因為這個產業並不是靠有高薪,而是你要對這個產業有興趣。」劉德音也坦承,現在公司有些員工管理能力還不夠,所以造成誤解和困擾,台灣不能只會管台灣人,要能管世界的人才。此外,國際化管理必須了解當地文化,包括語言、管理,未來台積電還要學習對年輕人的管理,去解釋「為什麼」,而不是像過去台灣製造業一樣「叫你做你就做」。此外,每個地方都有它的強項跟弱項,「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做事方法,這是我們管理階層要去面對的」。劉德音也強調,台積電目前還在早期學習階段,首要希望能夠順利管理工廠、培養管理階層,文化融入對台積電來說還太早,但他相信沒有台灣做不到的事。
美國工程師嘆:每日工作12小時、週末輪班太殘酷 台積電回應了
台積電在美國的亞利桑納州廠將於2024年量產4奈米先進製程晶片,並預計於2026年開始生產3奈米製程技術。但如今卻傳出有前任及現任的美國台積電員工在網上大吐苦水。對此,台積電也強調,內部著重溝通管道暢通,此外,每週平均工時並未超過50小時,提供員工平衡生活環境。據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的報導, 1名台積電工程師於去年8月在美國人力資源網站Glassdoor上留言,「在辦公室睡了1個月,每天工作12小時是基本的,週末輪班更是家常便飯。這裡的工作與生活是多麼的殘酷。」另1名台積電工程師則在今年1月寫道,「台積電的體質是服從文化,所以還沒為美國做好準備。」報導指出,台積電的美國業務在匿名網站Glassdoor上共獲得91條評論,而且支持率竟不到27%,意味著只有不到1/3的評論者會鼓勵其他人在台積電工作。而台積電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英特爾(IntelCorporation)卻獲得了數萬則的評論,以及85%的支持率。對此,台積電也做出回應,表示過去2年每週平均工時都沒有超過50小時,只有少數推動新製程或趕建新廠例外,因密集拉升學習曲線,工時會超過50小時,但有週工時60小時的警戒線。台積電強調,提供員工平衡生活的環境,公司責無旁貸。隨著加速全球布局,跨國人才管理及文化融合是台積電當前的要務。除此之外,在選才、育才、留才及用才方面擬定完整配套措施,並著重內部溝通管道暢通。為因應員工人數不斷成長且結構組成廣泛,台積電秉持擁抱多元意見並營造共融工作場域的理念,在既有的13個廠區勞資會議外,以晶圓為諧音增設以組織為單位的「晶園會議」,透過調整勞資會議名稱,呈現公司與員工彼此協同合作的園地概念,提升溝通效能。此外,台積電還同步建置專屬系統「晶園會議反映管道」,員工代表可視反映人意願以匿名或非匿名方式向業務單位傳遞意見且及時獲得回應,並於每季「晶園會議」與代表針對未決的意見進行雙向討論。
富豪新列傳/王任生斥資50億花9年蓋出花蓮新地標 潔西艾美酒店開幕日成謎
虎年末,打算到花蓮迎兔年的旅客及旅行社紛紛打探,「開工9年的潔西艾美酒店要開幕了嗎?」答案是:還沒。不過,2022年結束的前2天(12月30日)晚上,業主王任生的三名子女,長子王武卿、次子王尚卿及女兒王筱卿在花蓮潔西艾美酒店3樓的大宴會廳為父親辦90歲壽宴,還邀請來賓住宿一晚體驗。前去祝壽親友來賓近200人,包括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前後任花蓮縣長傅崐萁與徐榛蔚夫婦、蔡辰洲的夫人陳藤枝、蔡辰洲的弟弟蔡辰威、財經專家謝金河及花蓮縣議員吳建志等政商人物。王任生90大壽壽宴由3名子女具名邀請。(圖/吳建志提供)隸屬於富豪酒店集團的潔西艾美酒店(Le Méridien Hualien Resort),位在花蓮市區中正路與三民街口。這幢地下4層地上21層、占地2,300坪的「超6星級」飯店結合大型商場,是由王任生的東裕集團投資50億元興建,於2014年開工、2017年12月上樑、原預計2021年9月開幕,但因花蓮大地震、變更設計、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接連延宕,迄今仍未正式開幕。潔西艾美酒店在去年9月掛起招牌,同時間人力資源網站上也看到大量增才的資訊,關心的花蓮居民及旅遊業者都認為,「潔西艾美要在農曆年前開始試營運了!」只是本刊記者查問國內幾家大型旅行社,得到的答案都是:「潔西艾美並沒有在春節連假的預定名單中。」花蓮人對於潔西艾美充滿期待,花蓮縣議員吳建志表示,「潔西艾美不僅是花蓮的新地標,對觀光形象及附屬商機都有助益,也創造不少花蓮人的就業機會。」對更多花蓮居民來說,則是多了一個購物、用餐的新去處。王任生(左)投資50億元興建潔西艾美酒店,交給女兒王筱卿(中)負責管理。(圖/吳建志提供)潔西艾美酒店到底何時開幕呢?本刊記者詢問負責管理的卿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為王任生之女王筱卿),只得到:「開幕前會通知大家」的回覆;本刊記者再詢問負責施工的建築師事務所,確認所有工事在2022年底前接已完成;再詢問花蓮縣政府的相關官員,也同樣無法獲得確切的開幕時間或時段。能夠舉辦壽宴,又同時安排來賓住宿,這意味著潔西艾美酒店不但硬體已完工,在房務、餐廳等部分大致已準備就緒,離開幕日應該不遠。旅行社業者表示,旅行社對228連假的訂房早就完成了,新飯店開幕試營運通常會選擇檔期配合,所以最快也要等到4月初的春假。潔西艾美酒店規劃1-5樓為購物商場及餐廳,B1為美食街、6樓是空中花園、7樓為SPA、8-21樓為飯店,共有280間客房。要順利開幕,除了飯店部門的人事就位外,商場及餐廳部分也需完成招商並裝潢進駐。因此,有飯店同業認為,潔西艾美有可能在招人方面遇到困難。檢視潔西艾美酒店人力資源網站上的廣告,潔西艾美在客務、房務、業務、招商、廚房、工程、資訊、行銷企劃、人資、會計等部門都還在徵才,其中還有許多是主管缺。花東兩地因為交通問題,招攬人才本來就較不討喜,加上潔西艾美酒店屬於檔次很高的飯店,對服務人員的素質及經驗要求也相對較高,花蓮當地並無法提供足夠的專業人才,必須大量仰賴外地,尤其是主管階級。據了解,先前已有幾批招進的員工,因為飯店遲遲無法開幕,紛紛轉換其他飯店。
日本「唐吉軻德」確定來台 首間分店落腳西門町
在日本擁有為數眾多的「驚安殿堂.唐吉訶德」,因為產品數量眾多豐富,是不少台灣民眾去日本旅遊時,必定會進去大肆採購的地方。而近日傳出,唐吉軻德即將來台灣展店,首家分店的位置應該會選在西門町,而且在人力資源網站上已經有相關招募的訊息,基本起薪26K。唐吉訶德可以說是日本十分有名的連鎖賣場,小從零食飲料、藥妝保養品,甚至到家用電器、派對用品都一應俱全。除了在日本當地十分受到歡迎外,也有不少台灣旅客也會前往掃貨。而其實去年就傳出唐吉軻德有意來台灣展店,當時一度傳聞選在東區的永福樓舊址。但根據《三立新聞》報導指出,有房仲表示,由於東區的租金過於昂貴,再加上房東不願意在大樓內設置手扶梯,這讓唐吉軻德打消了在東區展店的意願。但這並沒有打消唐吉軻德在台落腳的意願,近日傳出,唐吉軻德決定選西門町作為首家分店的位置。而在人力資源網站上,也看的到唐吉軻德的招募訊息,在介紹中表示,「將以全新名稱『Don Don Donki』強勢登台」,並且列出了33項工作機會,其中基本薪資26K起跳。日本唐吉軻德中,少部分店家會掛上「MEGA」的標誌,在這類型的店鋪中,除了一般的雜貨外,他們還會販售生鮮食品、便當熟食等食物。根據人力資源網站的職稱來看,這次西門町的店家應該會走向日本MEGA唐吉軻德的模式,裡面同樣包含有生鮮食品的販售。從招募職位來看,台灣分店很有可能會採取MEGA唐吉軻德的經營模式。(圖/翻攝自104人力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