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數
」 人口 流感 疫苗 高齡化 少子化![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95122/sm-8609bd9c5fee8dfc726ca7fe72d83b2d.jpg)
增設次級醫療區域 民團憂惡性競爭、健保支出不斷成長
醫事司6日公告修正「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辦法」,在桃園新增「平德」、台北新增「淡海」次級醫療區域,4日起生效。依中央統計,分別可新設約1900、550張病床。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指出,台灣人口不多,卻已有近500家醫院,不應只考量區域人口,而忽略總人口數。醫院越蓋越多,將導致惡性競爭、健保支出不斷成長。醫療改革基金會也擔憂誘發住院需求,亦可能因醫護不足,調動支援而讓勞動環境更惡劣。根據「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辦法」,次醫療區域的急性一般病床,每萬人不得逾50床。原「桃園」次醫療區域中的「八德」,人口達20萬,將八德、平鎮、大溪、龍潭、復興劃分為「平德」次醫療區域,醫事司預估可新設約1900床;而原「北區」次醫療區域中的淡水,人口已逾20萬人,無擴充醫療資源空間,便將石門、三芝、淡水、八里區劃分為「淡海」次醫療區域,可新設約550張病床。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依區域人口做評估,會超出民眾需求很多,台灣醫院越蓋越大、病床越來越多,醫療資源失衡。台灣遷徙容易,不必搭飛機也能辦到,一些地方,如淡海新市鎮的興起會導致人口移入,若提高當地病床數,人口減少地區也應把病床釋出。滕西華認為,政府的作法未兼顧區域均衡,只設法讓抱怨的地區增床,若非為特定利益團體,也是欺世盜名。花錢蓋醫院後,人力難找,還要擔心淪蚊子館。民眾對新醫院沒信心,恐會捨近求遠看病。政府應做的是把錢拿去扶植原有的醫療議體系,並祭出論人計酬支付方式,提高醫療品質,讓病患能被照顧得更好。醫改會研發組副組長吳奎彥說,新增次級醫療區域後,要留意是否造成不預期的結果,如影響到點值、誘發住院需求及就醫次數的改變。若因人力不足,醫療人員得調動支援,也需關注勞動條件。醫事司有責任監督,並將過去、現在修正後的實際效益公開讓各界檢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5/394515/sm-ec564ce143ef73785575c8061c6a391e.jpg)
大S猝逝/大家搶打流感疫苗?醫曝老人施打率不高 建議選「這款」抗體較高
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享年48歲,也造成國內流感疫苗打氣增加。疾管署5日表示,公費疫苗剩9萬劑,自費疫苗剩40萬劑。台大醫院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說,其實只要總人口3成接種或染疫,可達群體免疫,65歲年長者記得打有佐劑的流感疫苗,抗體較高比較持久。林氏璧在臉書發文,「之前有和大家講過流感的R0值其實沒有這麼高,只要全人口打過跟得過的人大概有30%左右就可以達到群體免疫了,這也是台灣為何採購人口數大概28%公費流感疫苗的原因。」林氏璧建議,「有重症高風險因子的朋友再去施打,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家其實打的沒有很好喔,很多縣市甚至不到一半,台北市只有四成!他們才是最需要受到保護的人。」林氏璧表示,通常過完年會有一波流行,有人出國有人回來,大家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如果公費流感疫苗打完也不用擔心,自費流感疫苗也有好幾種能選,「有一種這個有佐劑的、自費的流感疫苗,理論上年長者65歲以上的人,打有佐劑的這個效果比較好,產生的抗體比較高、比較持久」。疾管署指出,流感為具有明顯季節性特徵之流行疾病,疫情的發生通常具有週期性,而臺灣位處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雖然一年四季均有病例發生,但仍以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流行高峰期多自12月至隔年3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94222/sm-8f196c48f0fecf06a37f6c6856810f2b.jpg)
流感疫苗「一天打掉4萬劑」!診所忙翻 醫哀號:看診看到斷片
知名藝人大S徐熙媛染流感併發肺炎驟逝,催出民眾搶打流感疫苗,各地基層診所看病人潮也炸裂,台中多家診所3日創下單日最高診次,病號擠爆診所,醫師下診後哀號「根本是浴血奮戰」、「第一次看病人看到頭腦斷片」;部分縣市則出現民眾一口氣接種流感、新冠及肺炎鏈球菌3種疫苗,甚至有診所趁機提高掛號收費。不少縣市公費疫苗快速見底,甚至用罄,大S死亡消息傳出當天接種人次就達4萬人,為兩個多月以來新高。台中市診所醫師施勝桓說,診所3日一早湧入上百病號,原訂晚間9時30分結束門診,到前晚9時還有55人候診,門診數比去年同期多1倍,許多是過年旅遊日本,出現咳嗽、喉嚨痛趕來就診,人潮炸裂、根本是浴血奮戰。大台中診所協會理事陳俊宏在東勢開業多年,看診病患數更是創開業以來最多人的1天,他形容第1次看病看到頭腦斷片,不少人被新聞嚇到,本來不想看醫生的病患也出門,不少人一進門就急喊要驗流感。台東市衛生所昨上午湧入逾百人排隊施打,年輕族群多採「左流右新」,同時打流感與新冠疫苗,而年長者則「流新肺」3針齊下,與前一天僅6人接種的冷清場面,對比強烈。年姓民眾坦言,本不打算接種流感疫苗,看到大S猝逝,立即決定先打流感、再打新冠疫苗。另有許多診所出現排隊或電話詢問自費打疫苗,高雄市路竹某耳鼻喉科公告,若趕時間不想等,付掛號費加1000元可優先看診免排隊,櫃台停掛後付600元仍可看診;高雄市衛生局認為恐涉擅立名目收費,可罰5萬至25萬元,將派員稽查。北市公費流感疫苗3日尚餘1萬2000餘劑,昨晚6時僅剩900多劑,短短1天打逾1萬劑,剩餘疫苗也幾乎全被預約,新北3日接種1萬1552劑,僅剩3萬餘劑,與北市都創下元旦起開放全民接種單日最高量。台中市3日打掉1萬劑,至4日下午5時只剩2萬2500劑,衛生局直呼「去化速度超乎預期」。疾管署表示,目前公費流感疫苗尚剩16萬劑,只要整體覆蓋率達到23%就可以避免社區大流行,目前全國約有30%覆蓋率,不必太擔憂,若想再打,也有40萬劑的自費疫苗。另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本流感季總使用量為22.3萬盒,上周使用量為2萬人次,目前尚有儲備量278.2萬人份(約占全人口數11.9%)。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6/394186/sm-6de9a95a98a49211a6b58c3ba315fd9b.jpg)
得過流感還要打疫苗?ICU醫給答案了 保護力持續時間曝
女星大S(徐熙媛)赴日旅遊時因流感併發肺炎驟然離世,消息曝光後震驚國內,不少民眾又驚又怕,湧入各大醫療院所搶打疫苗,單日就打掉4萬劑。不過,也有人提出疑問,如果自己已經得過流感,再打疫苗是否還有用?對此,ICU醫師陳志金解答,即便得過流感也無法終身免疫,且流感種類很多,最好還是要接種疫苗。ICU醫師陳志金在臉書粉專感嘆,有些民眾對於染病的「機率」、重症惡化的「風險」、「預防勝於治療」的諄諄告誡是無感的,但是對於「名人會得,我也不能倖免」這件事情卻特別有感,對於大家都「搶」著要的東西,特別能夠落實「輸人不輸陣」的行動力,「疾病預防」一直都存在著「名人效應」,唯有在這個時候,有些人才會豎起耳朵。陳志金強調,任何時候,疾病預防都需要媒體和大家的宣導,特別是公務預算受到限制的當下,「提醒N遍不心動,新聞一出便行動」。貼文引發討論,有網友在留言區詢問「請問得過流感,還需要再打疫苗嗎?」陳志金回應「要」,因為就算曾經得過,也不會終身免疫,「而且,流感類型很多」。另外,疾管署先前說明,由於流感病毒極易產生變異,幾乎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稍有不同,疫苗對不同抗原型之病毒保護效果會明顯降低,即使病毒未發生變異,疫苗成分相同,接種4至6個月後,保護效果即可能下降,保護力一般不超過1年,因此建議每年均須接種1次,是全球一致性的作法。疾管署統計,截至昨天(3日)止,113年度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共計接種642.5萬劑(疫苗使用率97.5%),尚餘公費疫苗16.2萬劑;另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本流感季總使用量為22.3萬盒,上週使用量為2萬人次,目前尚有儲備量278.2萬人份(約占全人口數11.9%),其中35.6萬人份已鋪貨至各衛生局/所、合約醫療院所。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94157/sm-d6861372488fdc4a410e534a19e8fd42.jpg)
公費流感疫苗昨「1天打掉4萬劑」 疾管署:整體覆蓋率已逾30%
藝人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重症肺炎猝逝,引起國內流感疫苗搶打潮。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僅昨(3)日一天,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便達到4萬多劑,是2個多月以來的單日新高。疾管署指出,目前公費流感疫苗剩餘16.2萬劑。不過各廠牌自費流感疫苗仍有40萬劑,民眾有需要可以向醫療院所洽詢。疾管署還喊話,只要疫苗整體覆蓋率達到23%,就可以避免社區大流行,目前全國流感覆蓋率已達30%,民眾不必太過擔憂。疾管署今(4)日表示,根據監測數據,春節前一週(1月19日至25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竄升至16.2萬人次,創下近10個流感季最高。上週(1月26日至2月1日)適逢春節連假,部分門診休診,就診人次降至9.1萬人次,但預期連假結束後將回升1至2週,直到下下週才有望反轉。另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與本季接種流感疫苗株相符。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國內總計採購公費流感疫苗678萬劑,使用已達642.5萬劑,使用率達97.5%;尚餘公費疫苗16.2萬劑,其中國光、高端已經打完,剩下的品牌為賽諾菲、東洋、GSK。曾淑慧表示,根據研究,疫苗接種只要到達23%覆蓋率 便可避免社區爆發大流行,以目前公費流感疫苗施打642.5萬劑,加上民眾自費疫苗接種至少15萬劑,另有民眾在這段期間曾感染流感與各項防疫措施並行推動,整體算起來群體免疫已經超過30%,呼籲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只要注意手部衛生、呼吸道禮節,就可避免重症死亡。大S流感猝逝消息傳出,催出民眾搶打疫苗熱潮,疾管署統計僅是昨(3)日1天就接種了近4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創下2個多月來的單日新高。曾淑慧表示,自費市場目前各個疫苗廠約有40萬劑,民眾有需要可以洽詢醫療院所。至於是否還會加購流感疫苗,曾淑慧說,還要看國內疫情趨勢,現階段評估下下週疫情就會反轉,會持續監測。但她也呼籲,高風險者仍因儘速接種疫苗,有類流感症狀也要儘早就醫,依照醫囑使用抗病毒藥物。此外,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本流感季總使用量為22.3萬盒,上週使用量為2萬人次,目前尚有儲備量278.2萬人份(約占全人口數11.9%),其中35.6萬人份已鋪貨至各衛生局/所、合約醫療院所。有醫師建議民眾自費購買流感特效藥,也就是克流感抗病毒藥物。曾淑慧表示,克流感等口服抗病毒藥物是處方用藥,是否開立給民眾,需由醫師判斷。而疾管署官網指出,不建議民眾自行準備流感抗病毒藥劑,需經醫師評估後使用,「若毫無節制使用抗病毒藥劑,有可能產生抗藥性的病毒株。」此外,外傳日本A型流感疫情已經下降,但是B流意情上升,「打疫苗還有用嗎?」曾淑慧對此強調,B流病毒株和本季疫苗株仍吻合,接種本季疫苗對於B流也會有保護力。不過包括台灣和日本等亞洲相關國家,目前仍以A流H1N1為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4/394124/sm-fe29636eb5abf8108f68a46dc6cbbe5d.jpg)
B流也肆虐!30歲男「快篩陰」返家 3日後雙側肺炎病逝
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日前在日本病逝,引發外界關注流感疫情。疾管署今(4)日表示,春節期間類流感門急診就診分別約16萬2千餘人次及9萬1千餘人次,其中第4週就診人次為近10個流感季最高。第5週因逢春節連假,多數門診休診,門急診就診人次為91,436人次,預期連假結束後就診人次將回升1-2週再逐漸下降。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與本季接種流感疫苗株相符。疾管署說明,國內處流感流行期,且近期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呈上升趨勢,近2週(1/21-2/3)新增142例重症病例,25例死亡,新增病例數及死亡數均以感染H1N1為多。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中部一名未滿10歲男童,沒有潛在疾病也沒有接種本季流感疫苗,1月中旬先咳嗽、流鼻水、嘔吐、高燒40度等症狀,快篩為A型流感, 但在醫院出現眼睛上吊、肢體抽搐、頸部僵持等症狀評估流感併發重症,因此收治加護病房。男童症狀改善1周後康復出院,由於家中接觸者有多人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不排除是家戶感染。另一位南部30多歲男性感染B型流感跟肺部黴菌死亡。林詠青說,該個案沒有潛在疾病,也沒有接種本季流感疫苗,12月底先發燒、咳嗽有痰、呼吸急速,但診所快篩陰性,因此僅拿症狀治療藥物後返家,但隔幾天後又到急診就醫,快篩仍是陰性,但是電腦斷層已經顯示肺炎,透過PCR才驗出感染B流,住院期間血氧偏低,雖收住加護病房,但惡化,住院1個月後過世。林詠青強調,流感發病初期有可能篩不到,因此,快篩並非唯一的診斷工具,還是要參考臨床症狀及相關接觸史,進行輔助診斷。疾管署統計,截至本(114)年2/3止,113年度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共計接種642.5萬劑(疫苗使用率97.5%),尚餘公費疫苗16.2萬劑;另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本流感季總使用量為22.3萬盒,上週使用量為2萬人次,目前尚有儲備量278.2萬人份(約占全人口數11.9%),其中35.6萬人份已鋪貨至各衛生局/所、合約醫療院所。昨日流感疫苗施打近4萬劑,寫下去年11月9日以來新高;目前僅剩下16萬劑,至於未來是否會再採購公費疫苗?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目前持續監測中,除了公費疫苗外,自費市場尚有40萬劑,民眾有需要可以洽詢;另根據預估本周流感疫情會上升,但最快下周疫情會反轉下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4/392754/sm-c77f566013faec356a66aee60c32c703.jpg)
「憶」鄉年味2/語言不通鬧笑話 新住民以為婆婆要她命求助麥玉珍
台灣新住民家庭超過百萬,其中外籍配偶中以越南籍為人口數第一。民眾黨立委麥玉珍從越南來台灣後,成立台灣新移民協會,幫助新住民朋友獲得生活上的協助。麥玉珍說,越南習俗與台灣有許多不同之處,笑稱自己更愛在越南過年,原因是人多熱鬧。麥玉珍表示,越南跟台灣過年拜拜的習俗較不同,在越南拜公媽(祖先)會將五碗飯盛在一碗中疊高高,代表著「有錢」,也代表未來生的小孩鼻子會比較高;另外,在除夕的午夜12點要上供,通常會用年糕、甘蔗和粽子拜祖先,才代表真的過了一年。麥玉珍講述,自己更喜歡在越南過年,因為在越南,全家會一起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到了這一位親戚家後,會再一起去到另一親戚家拜年,朋友也是一樣,所以人數有如滾雪球一般愈來愈多,到了最後就會有很多人一起過年,非常熱鬧。麥玉珍說,在越南過年非常熱鬧,大家到處去親戚朋友家拜年,最後會變成很多人在某一人家中一起過年。圖為2015年越南籍導演阮金紅號召近百位越南籍配偶和勞工齊聚一堂,感受原汁原味的越南式圍爐。(圖/報系資料照)麥玉珍當場教學越南的祝福語,其中比較常講的是「新年快樂」(Chúc mừng năm mới)、「恭喜發財」(Cung hỷ phát tài),當被問到「紅包拿來」怎麼說時,麥玉珍苦惱地思考許久後表示,「越南好像沒有這麼直接的」,引起哄堂大笑。她表示,在越南,沒有結婚前都可以領長輩的紅包,但在台灣,出社會後就要拿紅包給長輩,這是兩地較不同的一點。麥玉珍說,越南的女生10個有9個都要會煮飯,從小就要學習,而且在越南,煮飯不是用電鍋,而是用木炭燒火,用大鍋煮飯,煮完還要趕快把木炭挖出來,避免燒焦。「很多人說越南是母系社會,但其實越南的男生很大男子主義,因為以前越戰時期,男生都要去打仗,女生就要留在家做家事,」她開玩笑地說,「我們的母系社會是,女生做到欲系(做到快死掉)。」立法院去年7月協商新住民專法,立委麥玉珍、張智倫等人召開公聽會,聽取新住民及其二代、各民間團體及專家建言,最終立院於7月16日三讀通過《新住民基本法》,保障新住民權益。(圖/周志龍攝)講到台語,麥玉珍分享自己在2003年成立新住民協會時,曾幫助過許多新住民。曾經一位新住民姊妹住在山上,婆婆過年的時候買了一塊肉拿回來拜拜,但她不知道就把肉煮來包菜吃,婆婆回來後看到要拜拜的肉被吃了,就碎念「夭壽」,她聽不懂就問鄰居含意,鄰居告訴她是「要死」的意思,她馬上打求救電話給麥玉珍,說婆婆要她死,麥玉珍表示,「新住民姊妹總是因為語言不同而鬧笑話。」麥玉珍在過去一年努力推動新住民政策,立法院去年7月三讀通過《新住民基本法》,今年1月14日,立法院核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附帶決議,並於內政部成立新住民事務專責中央三級行政機關,確保新住民發展署員額。麥玉珍表示,自己未來將持續監督政府,持續推動新住民相關政策與服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1/389861/sm-45d66de11f0d4a62336c5a406fbddc19.jpg)
青少年淋病暴增7倍 家長喊話衛福部「擬防治計畫」
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2023年13至18歲青少年的淋病與梅毒病例均創下近6年新高,且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3年台灣10至19歲青少年總人口數相比12年前大幅減少46.26%,但同期間淋病感染人數卻驟增6至7倍,每10萬人中有50.34人感染。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說,國內青少年淋病病例激增的情形,近日引發家長熱烈討論,凸顯出台灣性病防治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包括偏鄉與都市間的防治落差及性健康教育普及不足。性病的危險性不容小覷。根據衛福部淋病防治工作手冊,男性感染後可能導致精囊、前列腺發炎及不孕症;女性則可能出現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等症狀,甚至造成子宮外孕或不孕症。此外,未及時治療的淋病感染可能引發菌血症、淋病性關節炎,甚至造成終身損害。針對性病激增的現象,郭綜合醫院外科部長暨泌尿科主任吳建穎醫師由於長期在第一線因此指出,性病問題的根本解決需衛福部帶頭實施全面的預防與治療策略。他建議,應加強青少年對性病的認識,包括症狀、預防方式及潛在後遺症,並提供隱私友好的篩檢與治療管道。此外,並進一步指出南部已有醫師和心理師組成的團體,由醫生解說疾病的認識,心理師解說情感面的問題,來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建議衛福部應設立心理與健康教育資源,促進情感教育與疾病預防的雙向發展。台灣性教育學會也提出,政府在青少年性健康促進方面的資源投入仍需大幅提升。保險套僅是最後一道防線,預防的關鍵在於讓青少年了解延遲性行為的重要性,這是對自身健康負責的最佳選擇。國教盟呼籲衛福部2點。第一,應立即擬定青少年性病防治計畫,主動應對感染風險上升的危機。適切考量建立醫師與心理師組成的專業團隊,設計適合青少年的全面性健康課程。第二,提升性病篩檢與治療的資源投入,確保青少年能方便且隱私地獲得必要服務。推動性病防治宣導多樣化,利用網路、短影音等媒體形式,吸引青少年主動參與。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提到以目前診所曾收治的性病案例中,就有年僅16歲的青少年同時感染菜花、梅毒與淋病的病例,由媽媽陪同來檢查,經了解就是因為暑假期間和朋友們對性好奇,而有了不安全性行為導致。顧芳瑜建議及早接種HPV疫苗不僅能夠減少HPV(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機率,HPV疫苗的最適接種年齡為9至45歲,鼓勵父母親除了支持家中孩子施打,若自己也未曾接種過,不妨考慮和孩子一起施打。值得提醒的是,接種第一劑時年齡在9-14歲只要施打2劑即可,若已年滿15歲以上則應施打3劑。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6/389356/sm-85b5de3f2f4569246d93f1222414816b.jpg)
台中老人受虐比例居六都第2!侍親壓力難平衡 子女成最大施虐者
台灣高齡化時代來臨,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台中市65歲以上人口目前約占全市總人口數16.5%。民進黨籍台中市議員陳俞融表示,台中市老年人口受虐比例居六都第二、僅次於高雄市,達0.538%,且其中精神暴力與肢體暴力的比例差不多,顯示不少長輩正遭受隱形的傷害壓力,呼籲台中市府建立完善心理諮商機制。台中市社會局則表示,市府重視老人受虐問題,協助通報,未來會將老人保護辨識議題納入重點工作。根據數據,台中市老年人口的數量為六都第四多,但老人受虐比例居六都第二。陳俞融指出,台中老年人口受虐件數在2022年共有2277件、隔年攀升至2620件,增幅達1.5成,其中又以身心虐待的比例95%為最高,且從通報案件分析,老人們承受的精神暴力與肢體暴力案件數十分接近。拿出衛福部的統計資料,陳俞融指出,在老人受虐案件中,最多的施虐者為子女、其次為配偶,歸咎原因,經常有子女為了照顧長輩,負荷過重,導致身心狀態失衡,進而影響人際、工作與家庭關係,甚至破壞子女與父母間的互動、形成精神虐待。陳俞融也質疑,台中市社會局2024年處理老人虐待案件時,高達9成3比例採用「安全維護」處理方式,此舉或許能防止立即性的肢體傷害,但對於老人受到的長期精神虐待,效果恐怕相當有限,建議市府應重新檢討現行防治機制,提升社工人員對長輩遭精神虐待的敏感度,並建立更完善的心理諮商轉介機制。台中市社會局則指出,市府早已積極投入老人保護防治工作,受虐通報案件數與全國統計逐年上升一致,通報率為六都第二,未來將提升社工人員對精神虐待的敏感度及知能,同時協助受虐老人撫平其心中傷痛,並協助減輕照顧家屬的負擔。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389332/sm-7495e0b57b3577f20f49b4b1a932b047.jpg)
《地制法》拚修法保北市第三副市長 蔣萬安:全台都受惠
台北市長蔣萬安12日表示,儘管台北市設籍人口約249萬人,但是根據電信數據,日間活動人口來到321萬人、夜間也高達261萬人,都遠高於設籍人口,因此重新審視《地方制度法》有其必要,也相信各地方政府會支持。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司法及法制委員會13日預計將排審《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由於目前直轄市規定戶籍人口250萬人得設置第三副市長,但北市因近年COVID-19疫情關閉國門除籍、高房價形成人口推力等因素,跌破了250萬設置第三副市長門檻,因此時有希望將第三副市長限制之中,人口限制刪除的聲浪,此案若修法成功,外界咸認為台北市是首要受惠者。蔣萬安12日參加「適性化AI輔助程式學習計畫發布會暨親師生說明會」時指出,市政千頭萬緒,對地方政府也必須付出更多成本,尤其日間要提供的各項市政服務,背後需要負擔的各項經費、成本等,都必須納入考量。他強調,基、北、北;桃是共同生活圈,包含通勤、移動的人口數已經很難再用設籍人口看待,像是依照內政部電信信令統計,北市常態日間的活動人口數來到321萬,夜間則有261萬,遠遠高於設籍北市的249萬人。蔣萬安強調,《地方制度法》修正其實適用所有地方縣市,當然尊重立法院的審議,但對直轄市、縣市政府來講其實都同樣受惠,也相信各地方政府會願意支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89046/sm-1a1f969702ea6f430655e5f9e70eaa2f.jpg)
沒有「龍年效應」!2024全年出生僅13萬人再創新低 連續5年「生不如死」
2024年龍年人口統計出爐,去年單月出生人數落在9千至1.2萬之間,累計全年出生數為134,856人,創新低;而去年全年死亡數為202,107人,生死差距67,251人,以整年度來看,已連續5年「生不如死」,折合年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2.87,同樣創下歷史新低。內政部10日發布最新人口統計,去年12月出生數為12,496人,約每3.6分鐘出生一個嬰兒,12月死亡數為17,445人,平均約每2.6分鐘死亡一個人。2024年全年出生數僅13.4萬人,即便龍年也沒有催生效應,輸給兔年2023年13.5萬名新生兒,續創歷史新低。全國自然增加率已連續5年「生不如死」,去年12月在六都中僅桃園市的出生人數超過死亡人數、多出239人,折合年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1.21;而全國則只有澎湖縣、連江縣的自然增加率為正成長。若單以出生率來看,去年12月全國粗出生率最高縣市為雲林縣的千分之11.08,而六都中則是桃園的粗出生率千分之8.03最高。全國各縣市中,以基隆市和嘉義市的粗出生率為千分之4.28並列最低,其次是人口最大城新北市,粗出生率也只有千分之4.59,居全國倒數第二、六都中最低。此外,疫後的復籍潮效應減弱,去年全年遷入人口1,047,924人,略高於遷出人數1,000,895人,社會增加連31個月正成長,但僅多出47,029人,無法抵銷死亡與出生人數差距,使全國總人口在過去一年減少2萬人,自2023年底2,342萬人,降至2024年底2,340萬人。就整體人口結構來看,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幼年人口(0至14歲)占比續降至11.72%;而15至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也不及七成,約1,616萬人、占69.1%;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則續增至448萬人,佔比續攀至19.18%,預計今年就會邁入老年人口佔比逾20%的「超高齡社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88943/sm-93bbe0334a19d1cdce776617a66ac1f0.jpg)
32歲美男已有87個孩子 環遊世界邊「播種」!許願各國都有他後代
美國洛杉磯有一名32歲男子戈迪(KyleGordy)是一名職業捐精男,多年來他環遊世界各地順便「播種」,免費捐精給需要的女性,目前他已經是87個小孩的「生父」,在2025年底還可能突破100個。戈迪很滿意自己能幫助女性建立家庭,他也許願未來每個國家都有它的後代。綜合外媒報導,來自美國洛杉磯的男子戈迪自2014年開始捐精,幫助一名同志女性好友完成建立家庭的夢想,之後他透過社群宣傳自己的「捐精服務」,還強調「完全免費」不收錢,又成立網站「Be Pregnant Now」協助有懷孕需求的女性;戈迪表示,他的初衷是讓原本以為無法成家立業的女性,能夠組件屬於自己的家庭。截至今日戈迪已是87個小孩的「生父」,他在瑞典、挪威、英格蘭和蘇格蘭還有14個孩子即將出生,他的小孩數量很快會在今年突破100個。戈迪也許願未來每個國家都能有他的後代,而他最遠大的目標,是能夠對世界總人口數產生影響。戈迪認為自己是在做好事,卻也使他的感情路變得不順遂,昔日他有上節目和一名女性交友配對成功,交往8個月後宣告分手,原因竟然與他捐精有關,但他說不會為了感情放棄他的夢想。最近戈迪打算安排到日本、愛爾蘭、韓國旅遊,到時候也要在當地「播種」,留下他自豪的基因。不過戈迪捐精的方式除了人工授精,還傳出有女客戶要求他「真槍上陣」,認為自然授精的方式比較有效,這點也讓戈迪「捐精」行為受到質疑,令不少網友批他根本把捐精當成約砲的藉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88906/sm-843d4031bd3dc6c17f837b3521ca4123.jpg)
台北年貨大街採購注意 全面禁菸「違規開罰1萬」
新的一年到來,不少民眾前往年貨大街採購,為提供民眾乾淨舒適的無菸環境,台北市衛生局10日公告,2025台北年貨大街11日至27日為全面禁菸場所,針對違規癮君子,將依《菸害防制法》開罰2000元至1萬元,並補充禁菸範圍,包含迪化街、民生西路、歸綏街以及永樂廣場。台北年貨大街自1996年創始於迪化街,迄今已邁入第30年,為提升年貨大街整體品質,衛生局今年與北市商業處合作,首度打造北市第一個無菸年貨大街,提供逛街民眾乾淨環境空間,舒適採買年貨迎新年。衛生局表示,明日起至27日,迪化街道路、騎樓及人行道、民生西路騎樓及人行道、歸綏街騎樓、人行道及人行道緣石往道路延伸2.5公尺內的範圍、永樂廣場,包含永樂市場與永樂廣場間騎樓全面禁止吸菸。2025台北年貨大街11日至27日禁菸範圍圖。(圖/北市衛生局提供)衛生局說,現場已布置禁菸相關標示及告示牌,同時也運用廣播、發送簡訊、巡守隊舉牌等方式大力宣導,台北迪化商圈發展促進會也參與協助勸導,並由北市府商業處、公園處、市場處、環保局、衛生局,共同執行違規吸菸者稽查取締,違者可處2000元至1萬元罰鍰。衛生局表示,透過公、私合作推廣戶外無菸環境,不僅是為維護民眾不吸二手菸的健康權益,也是提高吸菸者的不便利性,促使其戒菸, 並分享截至今年1月,局處已累積公告超過4700個戶外禁菸場所,更結合醫療與社區資源,提供戒菸治療、戒菸衛教諮詢、戒菸班、戒菸專線等多元戒菸管道,希望降低吸菸人口數。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88713/sm-12566ebafb9d05a8c8a82d53b7fd429a.jpg)
照護悲歌1/失智據點新制上路 中度以上須轉日照中心引發家屬擔憂
衛福部今年實施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新制,中度以上失智者(CDR2以上)與失能者(CMS4以上)須停止使用失智據點,轉往日照中心,引發不少長者家屬憂心,因為臨時變換環境不僅中度失智長者難以適應,隨之而來是愈來愈沈重的家庭重擔。台灣失智症協會日前發放線上問卷,調查失智者家屬針對衛福部即將實施失智者據點服務新制,輕度失智、失能者仍可待在服務據點,中度以上者則必須轉往日照中心,引發家屬大反彈,協會才察覺政府的宣導嚴重不足。許多家屬根本不知道社福政策又有重大變革,多數家屬不滿地批評衛福部年年緊縮失智者服務項目,突來的調整造成家庭巨大衝擊,失智者好不容易適應據點,卻逼迫其轉換環境,很有可能因此加重病情。根據衛福部公佈「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 2.0」中,112年度預算編列失智相關計畫經費共50億5,225萬3千元,其中長照服務發展基金,編列發展失智社區照護服務計畫10億4,960萬8千元;另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推估,113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約35萬人,失智症盛行率為7.99%,也就是每100位65歲以上的長者中,約有8位可能罹患失智症。CDR為衛福部制定的臨床失智評估量表,程度分為0-5級,其中1以下為輕度失智,3以上為重度失智,中間值屬於中度失智;而CMS為長照需要等級,程度分為1-8級,其中級為以下輕度失能,7-8級為重度失能,中度失能者為中間值。服務據點提供長者促進認知活動,兩小時的課程中,專業人士帶著長者做運動、玩益智遊戲,以減緩失智者認知功能退化速度。(示意圖/台灣失智者協會提供)家屬們最大的憂心是失智者原本已習慣據點服務,變動下會有不適應,或在嘗試轉移至日照中心時找不到願意收受的地方;且如家中有聘請外籍看護的家庭,申請日照中心需全額給付,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更是雙重負擔,經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統計,願意嘗試轉換至日照中心的家庭僅佔27%。此次制度也並非衛福部第一次調整,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說明,最開始的服務據點「疑似」失智者就可使用,後續調整為失智症者才可使用,113年據點修改為「臨床失智評估(CDR)2以上『及』長照等級(CMS)4級以上者」不可使用,114年再度限縮為「CDR2以上『或』CMS 4級以上者」便不可使用,一個政策搞得相當複雜。一個政策搞得相當複雜。陳筠靜表示,新制以分數評斷失智者程度,但失智者個別差異性較大,評分相同但在肢體、認知、行動上不盡相同,一些長者可能程度還在輕度,但可能面對陌生的人、環境較緊張,評分出來就會達到中度以上,因此無法使用據點。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負責人洪于婷說明,據點有很多促進認知的活動,時間通常為兩小時,其中一小時會帶著失智長者做運動,例如肌耐力訓練、人際互動、拋接球等;另一小時會玩桌遊和懷舊,陪伴長者回憶年輕時的故事,偶爾也會有戲劇治療、音樂治療等。「這些活動可以讓失智者不斷運用各項認知能力,以維持現有認知,也可以減緩退化速度。」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負責人洪于婷表示,據點目前不酌收費用,但轉向日照中心後家屬須負擔部分費用或全額付費,平添家屬的經濟負擔。(圖/翻攝自新康居家職能治療所臉書)「我從民國96年投入失智症服務,很多失智者是我照顧到他們離開,更遇過許多因顧不了失智者而拳腳相向,家屬的辛苦只有他們瞭解。」洪于婷表示,據點相較於日照更側重於認知促進服務,而日照更偏向長期照護,且日照家屬不可陪同,家屬自然更希望留在據點。陳筠靜指出,短期內找到願意收受的日照中心十分困難,雖政府有給6個月的緩衝期,但還是很多家庭反映四處碰壁。就算有意願轉的家庭,家中的失智者也需適應的時間,在那期間希望政府可以完善日照、據點過渡政策,待家庭一切安頓好,再停用其據點使用資格。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5/387285/sm-8d3fd8d4ae2a9c5c5743767e14145501.jpg)
籲增設高屏醫學中心 立委:均衡南北醫療資源
立委許智傑、邱議瑩、林岱樺、邱志偉與徐富癸今(3日)在立法院開記者會指出,大台北人口7百多萬就擁有10家醫學中心,但高屏地區卻僅有3家, 家醫學中心要照顧的人口是台北的1.6倍,醫療資源南北嚴重不均,呼籲在高屏地區增設第四座醫學中心。受邀出席的義大醫院副院長林俊農表示,義大醫院扎根醫學教育,設有「醫學系」協助培育醫療人才,盼透過增設第4座醫學中心,未來提供高屏民眾更完善的醫療服務。許智傑說,為了實踐賴清德總統提出「健康台灣」的國家願景,高屏區增設第四家醫學中心絕對有必要性。根據醫學中心上限家數之規定,自96年起明訂「以每二百萬人口數得評定一家醫學中心」,然而台北區人口752萬,去年台北區8家醫學中心,再增額2家,已經有10家醫學中心,平均台北區每家醫學中心服務75萬人;而高屏區364萬人口,目前僅有3家醫學中心,平均高屏區每家醫學中心平均服務121萬人,是台北的1.6倍,造成病人無法享有最充足醫療服務,也相對造成醫護沉重的負擔。邱議瑩表示,希望能透過新醫學中心的設立,讓高屏交界、特別是原縣區的民眾,能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徐富癸表示,屏東縣輻員遼闊,急重症醫療量能需求殷切,義大醫院目前在屏東健康產業園區成立屏東分院,預計今年底啟用,如果高雄有機會升格第4家醫學中心,未來絕對不能只著重在高雄,也要一同強化屏東的醫療量能,期待屏東也有座近乎醫學中心等級的大型醫院,照顧屏東鄉親的健康。許智傑說,南北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導致醫療發展差距,加上高屏地區近年來人口高齡化快速、疾病復雜度增加,因此增加第四座高屏醫學中心,強化醫療網、增進醫療品質、促進院際合作,相當有必要,才能提升區域内的醫療品質,共創醫病雙贏的局面。林岱樺指出,醫院評鑑標準過時,衛福部明訂每200萬人得設置一座醫學中心,全國上限為20座,但去年全國卻已超過上限,達到22座醫學中心,其中10座集中在台北市和新北市,衛福部因而遭到監察院糾正,醫療資源過度集中雙北,擴大南北不均。邱志偉表示,高屏地區增設第四座醫學中心,對於目前高屏皆有不斷擴增、湧入的產業發展與科技就業人口,都有相當大的助益。特別是,能夠讓複雜及重症的病例獲得更多照顧,使護病比得到改善,也能夠提升醫療效率、吸引醫療人才,如此正向循環之下,也能增加民眾對於醫療的信任度,有助於提升民眾就近就醫,能夠高屏地區的區域醫療體系更為完善。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7/386577/sm-0a240e4f102e3c5c762e8122dd66ec97.jpg)
少子化衝擊!114學年大學招生首度進入「死亡交叉」
少子化衝擊大學招生,10年來已有逾15所大學關門,未來還會倒更多。教育部預估,114學年時,大學學生數與18至22歲青年數相較,首度進入「死亡交叉」,意即就算當年18至22歲青年全去讀大學,大學也招不滿。專家說,2025年私立大專校院要積極「瘦身」及努力招境外生,才有機會度過難關。大學以四年制學生為大宗,包括日間及進修學制的大學四年制(含四技)、二技(含大學二年制)、二專及五專學生。教育部表示,過去18歲至22歲青年數都多於大學學生數,但在114學年開始變化。教育部統計,102學年,18至22歲人口合計數129.9萬人,大學學生數是113.7萬人,差距16.2萬人;112學年,18至22歲人口數91.2萬人,大學學生數是89萬人,差距2.2萬人。教育部預估114學年時,大學學齡人數與學生數將在84.5萬人之處「死亡交叉」,大學學生數首度超越學齡人數。擔任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的南台科大教授吳忠春說,預計117學年時,大學考生僅16.5萬人,扣掉公立大專校院招走12.5萬人,加上一些重考生,私立大專校院剩約5萬個生源,只夠6、70所學校招生。國內目前還有約100所私立大專校院,若他們只以本土學生為招收對象,117學年以前會有3、40所面臨退場。吳忠春說,私校要度過少子化危機,一是努力招境外生,二是積極開拓新財源,三是捐給公立學校。他以中華大學為例,最高峰時有學生1.5萬人,但現在僅剩3千人,學校趁還有2億多現金時決定停辦,可妥善處理好教師,所剩校產捐給清華大學,仍能留下美名。擔任全國私立科大校院協進會理事長的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說,面對少子危機,私校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積極瘦身,留下具有競爭力的學系;另一則是招境外生(含陸生)。葛自祥提到,大學招外籍生時,不能草率,一定要照顧好學生,並確保學習品質,才能可長可久。現在大陸學位生不能來,但短期交流或研修生來台仍可進行,國內大學可以在這方面多著力,對挹注學校財務有很大幫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1/385351/sm-85b20e6aa935b98d877642bb9e70617e.jpg)
這縣市發錢了!「1補助」元旦起加碼3萬元 申請資格一次看
屏東縣長周春米就職滿2週年,今天(25日)前往萬丹鄉公托中心,擔任一日托嬰中心助手,並細數屏東3大友善育兒暖心政策,分別是「生育津貼加碼」、「公共托育倍增」、「學前教育優化」,從生育、托育、教育展現對育兒政策的深切關懷。周春米強調,屏東未來要努力的發展不論是產業或人口增加,縣府都會幫忙把baby照顧好,讓爸爸媽媽們敢生、願意生、可以生,生了又能照顧好。據了解,目前屏東縣府推出的友善育兒暖心政策,可歸納為「生育」、「托育」、「教育」三大方向,從媽媽懷孕、生產、坐月子、新手爸媽上路、到0-2歲的托育、學前教育,縣府都做好規劃:生育津貼部分,縣府自112年起發放生育津貼每名新生兒2萬元,經統計,當年全縣出生人數為4,260人,較111年增加511名新生兒;113年截至11月底出生人數4,034人,也比112年同期增加148人,連續2年出生人口數呈現正成長,顯見友善生育政策初步成效。周縣長也宣佈114年1月1日起,屏東縣第2名以上新生兒生育津貼再加碼1萬元,調升為3萬元。縣府也提供孕婦價值6,000元的產檢交通補助車券,透過服務創造孕婦與計程車駕駛雙重受益。自113年起補助車券從懷孕起可延長使用至分娩後2個月內,113年1月至11月已發放749人,實際使用人數484人,計1,472人次,共計搭乘使用10,123張,使用率超過6成以上。屏東縣長周春米就職滿2週年,今天(25日)前往萬丹鄉公托中心,擔任一日托嬰中心助手。(圖/屏東縣政府提供)另縣府補助每人80小時到宅母嬰照護月嫂服務,價值2萬元。縣府統計,自112年3月擴大月嫂服務補助至第1胎起,產婦申請人數已超過當年度出生人數50%,產婦使用滿意度非常高;113年1月至11月共有2,410人申請到宅母嬰照護月嫂服務,已服務完畢1,688案,月嫂服務工時總計15萬6,427小時。而月嫂服務同時提供167位婦女就業,迄今累計創造產值超過7,497萬元(299,913小時)。公共托育部分,目前全縣現有8家公設民營托嬰中心,提供172個幼兒托育名額,未來規劃再增17家,可增加收托767名幼兒。114年預計先完成6家,包含屏東市華山、屏東市公正、里港鄉、東港鎮、潮州鎮幸福及竹田鄉,新增收托名額達188人,托育服務容量將翻倍,給予0-2歲幼兒更妥善的照顧。在學前教育方面,為無縫銜接滿2歲幼兒就學需求,縣府也積極加速加量提升2歲至未滿3歲公共化教保服務供應量,113年度增加12班120名幼兒,114年度預定增加4班32名幼兒,增加2歲專班供應量。屏東縣長周春米就職滿2週年,今天(25日)前往萬丹鄉公托中心,擔任一日托嬰中心助手。(圖/屏東縣政府提供)同時,本縣非營利幼兒園24間,間數為六都以外全國第二,提供2,029名幼兒優質教育。私立幼兒園申請準公共化的比率亦高達79.67%,整體幼兒教保服務惠及1萬1,112名幼兒。為讓爸媽了解屏東縣各項友善育兒政策,縣府也跨局處整合育兒福利與衛敎資訊推出「屏東安心育兒手冊」,除了上述政策外,還提供孕產婦諮詢專線、幼兒照護與健檢提醒、托育服務據點與費用補助、勞工育兒權益、親子共讀技巧與推薦書目等,讓新手爸媽有所依循。周春米表示,要讓更多人留在屏東打拼,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回到屏東工作,除了產業條件外,營造良好的生活機能也非常重要,縣府延續既有的基礎,例如圖書館、共融公園等,進一步建構安心的生育、托育與教育環境,讓爸爸媽媽能夠放心,「屏東一直走在希望的道路上」,期許與大家一起努力,安居樂業,朝向希望城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84708/sm-52c2f14e51888583f22410702956b42d.jpg)
新北清潔隊員業務較繁重...福利卻不如北市 環保局回應了
新北市清潔隊員業務量繁重,工作範疇廣泛且專業,議員指出,近年新北市垃圾量不減反增,清潔隊員人數比台北市約少700人,但土地面積、人口數及工作量均遠超北市,建議市府比照北市,將清潔獎金增加1.5倍,調漲至1萬5000元。對此,環保局表示,未來視環境部清潔獎金支領標準,並依照市府財政狀況,爭取提升同仁福利。山陀兒、康芮颱風接連襲台,新北市部分區域遭受重創,全仰賴清潔隊員善後,導致工作量暴增。然而,清潔隊員平時業務量也不輕,舉凡掃路、清溝、資源回收、大型家具回收、垃圾、廚餘及堆肥收運,另還有稽、巡查現場等。民進黨市議員黃淑君指出,疫情過後,民眾生活習慣改變,依賴外送點餐,大量使用免洗餐具,使得垃圾量暴增。新北清潔隊員約5500人,北市有6200多人,新北土地面積是北市8倍、人口數近2倍,新北沿線收運垃圾,北市則為定點收運,清潔隊員工作量新北遠大於北市,福利卻不如北市。黃淑君表示,新北跟進北市調整清潔獎金為1萬元及「加一補一」制度,北市調漲每日夜點費為200元,新北也由80元調成120元,但仍跟不上北市,北市早班另加發100元夜點費,可是新北卻沒有。黃說,近期北市環保局將替清潔隊員爭取「首都加給」,計畫增加清潔獎金1.5倍,也就是調漲成1萬5000元,建議市府應比照北市,替清潔隊員爭取清潔獎金,同樣調整為1萬5000元。國民黨市議員陳錦錠也認為市府應妥適評估,替清潔隊員爭取更好的福利。針對議員建議,環保局說明,新北市清潔隊員薪資約3.4萬元,辦理廢棄物清理勤務人員每月可加發清潔獎金1萬元,擔任駕駛達一定天數者可獲得每月1500元的駕駛安全獎金,執行勤務超過夜間9時,則按日發給120元夜點費;除夕到初五、端午、中秋或天然災害停班期間配合出勤,除加發1天工資外,另給予補休1天。環保局補充,清潔隊員享有國民旅遊卡、每年健康檢查及發給GORE-TEX等級透氣防水衣等工作配備。根據環境部規定,清潔隊員每人每月可領清潔獎金最高以1萬元為限,未來持續關注中央法規,替隊員爭取福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5/383995/sm-8ae518c10609488f6389eb88f378cdb8.jpg)
全台存款餘額大公開…網一算「台北市每人925萬」嚇呆 金管會曝實情
金管會日前公布全台22縣市存款餘額,第1名是台北市,高達23兆元,平均每人存款925萬元,而新北市和台中市則位居2、3名,引來網友熱烈討論,感嘆自己拉低了平均。立委質疑市民是否真有這麼多存款?對此,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也解釋原因了。根據金管會公布台灣各縣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排名,台北市超過23兆元位居第1,第2、3名為新北市和台中市,存款餘額分別為7.3兆元、6.1兆元,第4、5名則為高雄市與桃園市,存款餘額分別達5.1兆元與3.9兆元。有網友將存款餘額和人口數相除,得出台北市每人平均存款有925萬元。(圖/金管會提供)有網友發文討論,「看一下您的金融存款有達到您居住地的平均?」並將存款餘額和人口數相除,得出各縣市的每人平均存款餘額,其中台北市的249萬人口換算,得出每人平均存款高達925.1萬元。消息曝光後掀起話題,不少人紛紛感嘆:「好有錢」、「又是把我跟首富的存款平均了」、「看來我拉低的北市的平均值,道歉」、「我存款只有5萬,誰拿走我920萬」、「窮得只剩下錢 令人羨慕」。面對該統計衍生的爭議,立委賴士葆今(19日)在立法院質詢金管會主委彭金隆,疑惑統計數字怎麼算出來的?為何未採用中位數統計?並詢問是否包含外幣存款?台北市民看到人均存款925萬元,可能會很挫折,懷疑自己有這麼多存款嗎?彭金隆解釋,相關數據的統計參數確實需要進一步查證,未來金管會若公布類似數據,會加入中位數、四分位數等更多指標,以便減少解讀上的困擾。他承諾金管會將調查數據來源,並於短時間內提供更詳細的解釋,也會以更全面的數據呈現,針對不同縣市的金融情況進行更深入分析,避免數據誤導造成民眾不必要的困惑。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83983/sm-3466f8a7468032c94c84de9127d32d4c.jpg)
長照服務未周妥涵蓋重度失能者 監察院促衛福部改進
衛福部過去對外宣稱,112年長照服務涵蓋率已達到8成,但經監察委員調查後指出,實況是長照給支付服務集中在輕中度失能者,重度失能者使用占比從3成,逐年下降至2成。另外,針對失智症照護資源布建及家庭照顧者政策評估等面向,也都未盡周妥,對此函請衛福部確實檢討改進。監委王幼玲表示,根據分析長照統計資料發現,各目標群體的長照服務涵蓋率有明顯落差,高者達到近8成,低者卻只達2成左右,且112年超過7成的長照給支付服務使用者為輕中度失能者,重度失能者仍多仰賴家庭及移工,每年使用長照給支付服務占比逐年下降2成,顯然現行以概括的統計值呈現長照服務涵蓋情形,無法充分反映真實狀況。 根據衛福部自109至111年辦理長照2.0服務滿意度調查顯示,整體滿意度均高達9成以上。但監委進一步檢視,發現該部歷次調查對象不僅欠缺「短期使用者」、「結案者」及「符合資格卻未申請服務者」等,也未曾針對不同服務目標群體抽樣調查,加上問卷內容過於簡易及片面,調查方式又是透過電話訪問回溯調查使用狀況,都會造成調查結果難以有效掌握服務使用實況與品質,衛福部卻以滿意度超過9成而認為長照服務品質獲得民眾的肯定與高度滿意。監委指出,根據最新的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長者失智症人口數將逐年攀升,但目前部分縣市失智症診斷比率偏低,相關資源布建也仍有不足。此外,長照政策雖逐步擴增對於家庭照顧者的服務,喘息服務也開辦超過15年,但仍缺乏以家庭照顧者為中心的調查統計,導致實際服務人數有提升,卻難以評估服務效益及涵蓋狀況。台灣即將在114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服務也將邁入3.0,基於需求推估、服務品質與涵蓋情形、相關資源盤點與布建均影響政策評核及未來規劃,監委因此呼籲衛福部在著手研擬長照3.0政策之際,允應確實檢討並精進相關調查統計,以確保長照服務對象能夠獲得適切並符合需求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