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負成長
」 少子化 人口負成長 負成長人口負成長!台灣生不如死情況加劇 以房養老放款餘額衝404億
台灣「生不如死」人口負成長已連續第三年,愈來愈多長者接受「以房養老」。金管會公布最新以房養老放款餘額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放款累計件數達7,110件、放款餘額達404億元,年增率持續呈現雙位數成長,分別成長18.6%、17.1%。不過,就增速來看有趨緩。銀行局分析趨緩因素有二,一是長者在財務運用的觀念難改變;二是升息後,每月養老金縮水,價格變動也會影響需求。就以房養老放款的件數、金額來看,今年成長速度有略微趨緩,但仍是雙位數成長。金管會統計,去年12月底較前年同期成長率有19%、18%,今年首季的年增率也有19%、23%,今年5月較去年同期則略降至18.6%、17.1%。金管會指出,今年5月與去年同期相較,以房養老在件數、金額成長最多的還是公股行庫居多,前五大分別是合庫、土銀、一銀、華銀、台銀,而「零成長」的三家銀行清一色為民營銀行,包括:台新銀、安泰銀、陽信銀。銀行局分析,公股銀做得較好是因為較早踏出第一步、面對高齡客群相關機早已制定出來,而民營銀行發展較慢,據銀行反應是因為年長客戶還是習慣把不動產留給子女,另外有部份長者覺得麻煩、不想處理財產,希望一直在老宅住到壽終正寢,所以推廣不易。金管會是否會提供誘因讓銀行再加速推廣?銀行局指出,以房養老貸款主要是提供不同產品給高齡者選擇,效度要看長者財務調度的偏好,站在監理角度還是要尊重民眾財產運用規劃的意願。區域別的件數來看,銀行局指出,成長較快的為「北北基、中彰投、桃竹苗」,截至5月底件數分別有3,615件、1,042件、808件,這三個區域就占了核貸件數的77%,而核貸金額分別有279.8億元、41億元、31億元,占總核貸金額87%。就性別、平均承作年限來看,女性還是多於男性,女性核貸件數達4,040件、男性3,070件,而年限從去年同期的20.36年一路降到今年首季的20.28年、5月再降到19.75年。
終於超車中國 印度成全世界人口最多國家
中國作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時代告終。聯合國報告預測,2023年印度總人口數將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數最多的國家。美媒也引述人口學家分析,具體預測印度超過中國的時間,大概落在今年4月中旬。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呈現「高齡化」,而印度則以「青壯多」為主。世界上億人口國家排名。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22》報告顯示,全球人口在2022年11月達到80億,中國、印度各擁有逾14億人口,等於是全球有逾三分之一人口集中在中、印兩國,印度人口數還將繼續增加,至2050年將達16.7億人,在2064年達到人口高峰。但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因受到疫情影響,最新人口普查未見進展。反觀中國在過去數十年間,為放緩人口成長速度而實施一胎化等節育政策,是現在人口增長趨緩,甚至倒退主因。據中國官方2022年底統計,總人口為14億1175萬人,較上年底淨減85萬人,出現近61年來的首次人口負成長。聯合國去年就預估,2023年4月14日的印度總人口數會超越中國。聯合國人口估計暨預測部門負責人嘉蘭德表示,「這是一個近似值,也是最佳預測。」中國、印度兩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大不相同。美聯社指出,過去30年,印度生育率偏高,加上嬰兒死亡率下降,人口呈現年輕化,印度人口的年齡中位數為28歲,超過40%的印度人,年齡在25歲以下。但中國人口則趨於高齡化,官方統計至2021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2.67億、占總人口18.9%,預計2035年將突破4億、占比超過30%,進入重度高齡化。印度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排名第三到第五名的人口大國,分別為美國、印尼、巴基斯坦。就全球人口數而言,成長率持續走緩。在1962至1965年間,世界人口成長率為每年2.1%,之後急劇下降,2020年已不到1%。至2050年,全球人口年增率可能下降至約0.5%。
中國大陸61年來首次人口負成長 人口學會副會長「人口紅利仍在」
截至2022年末,中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近61年來中國首次人口負增長。這組統計數據引發輿論熱議。人口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變量,也是影響綜合國力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中新社專訪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解讀中國的人口紅利是否在消失?這個負增長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帶來哪些影響?在未來的全球人力資源結構中,中國又如何找到新機遇?等議題。「負增長」後,中國人口紅利仍在中新社記者:「人口負增長」意味著什麼?中國會不會就此正式進入「長期人口負增長」週期?杜鵬:人口負增長是指總人口數量開始減少這一標誌性轉變,其源於生育率的下降。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總和生育率就下降到了2.1,2.1也被稱作世代更替水平,即低於更替水平就相當於已經踩下了人口增長的剎車,或早或遲就會出現人口負增長。因此,中國人口負增長起因於30年前,只是到了2022年,直觀的數據才顯示出真正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中國人口負增長,它還伴隨著出生人口首次少於1000萬這一事件。觀察歷史,1963年中國出生人口接近3000萬,10年前都還在1500萬人以上,2022年降到了956萬。未來的幾十年,中國可能都要處於人口負增長狀態,只是速度快慢問題。中新社記者: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在人口結構中曾獲得哪些好處?「人口紅利」是不是真在消減?杜鵬:中國的人口紅利依然存在。人口紅利是經濟學概念,它不僅取決於人口結構,更關鍵的因素是能不能充分利用人口機會窗口。改革開放前,中國勞動力就非常豐富,但這並不是後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改革開放本身充分釋放了中國人口數量和結構的優勢,這才創造了人口紅利。我們說如今人口紅利依然存在,基於三方面原因:其一,中國勞動力數量仍然非常龐大。到2022年,中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達8.76億,規模依然龐大。其二,中國在從人力資源大國轉向人力資本大國。中國8億多勞動力中,絕大多數受過良好教育,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增長到近11年。2022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1076萬,而中國一年新增就業人口在1300萬人左右,如果實現充分就業,絕大多數新增就業人口都是高教育素質人口。我們的勞動力數量可能在未來一些年出現緩慢下降,但勞動力素質在提高,這給我們充分利用龐大的高素質勞動人口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其三,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體制機制在進一步完善,可以不斷促進勞動力供給和就業需求更好匹配。促進城鎮化過程中,農業剩餘勞動力進一步轉移到城鎮,實現了更有效的人力資源配置。因此,必須看到,我們依然有龐大的勞動力隊伍,有更好的勞動力素質結構,有更完善的機制使高素質勞動力更緊密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所以人口紅利依然存在。政策放寬,為何有些年輕人不願生孩子?中新社記者:去年8月,大陸國家衛健委曾刊文談到,低生育率成為影響中國人口均衡發展的最主要風險。這裡的「風險」主要包括哪些?杜鵬:人口負增長後,一方面人口總量特別是勞動力數量在下降,另一方面人口在老齡化,特別是未來十年,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加速趨勢。「少子」是人口負增長最主要動因,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關注未來幾十年中,生育率能否得到有效提升。這個「提升」不是恢復到一、二十年前的狀態,而是首先使它不再進一步下降,同時,使有生育意願的人們能夠充分實現生育意願。導致出生人口減少的相關因素,如果我們不能夠在未來5-10年盡快解決,可能人口負增長就會進入加速過程。而從長期來說,雖然人口增長總會進入到一個負增長階段,但我們還是要力爭生育率不出現急劇下降,不出現出生人口數量長期低迷,這樣才有利於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中新社記者:近年來,中國不斷調整優化生育政策,釋放生育潛力。那麼,政策調整後,出生人口為何不升反降?為什麼現在有些年輕人不願生孩子了?杜鵬:生育率下降背後有多方面因素。第一,社會保障普及後,養老不再僅依靠子女,人們的生育觀念也會隨之受到影響。第二,醫療衛生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在提高。如今,全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8.2歲,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已經超過80歲,這也對生育水平產生了影響。人口結構變化以後,年輕的育齡人口在減少,所以在同樣出生率的情況下,每年生育的人數也在減少。第三,男女平等觀念深入人心。中國女性就業率非常高,女性要去平衡生育和職業發展的關係。第四,教育水平在提高。我們常說教育水平越高,生育水平越趨於下降,這裡有觀念的變化。同時,教育時間延長,初婚初育年齡也隨之推遲,職場女性在生育方面付出的代價會更高,這也會導致生育人口數量下降。綜合來看,育齡婦女人數在減少,初婚初育年齡在推遲,離婚率、不婚率也在提高。同時,年輕人也會遇到工作和生育之間平衡的難題。這些因素疊加,使得2022年的出生人口數創下了新低。「量的優勢」與「質的優勢」中新社記者:當「少子老齡化」成為常態,人口結構的「一減一增」之間,中國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我們做好準備了嗎?杜鵬:中國在進行全面的準備。早在2006年,國家層面就已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此後又將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共二十大報告將「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等放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部分進行部署。從實踐來看,這些年我們也在不斷探索解決「一老一小」難題,諸如不斷完善生育政策,探索普惠托育,促進教育公平等,減輕年輕人在孩子擇校、課外輔導等方面的焦慮或撫育成本。此外,養老措施發揮作用與提高生育率也密切相關。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一般老人會照看,如果第二個孩子還讓老人照看,老人就要有8-10年時間全部用來為子女照看孩子,這就提出新挑戰:老人是否願意幫助子女承擔撫養責任。跟養老一樣,這裡會涉及很多社會保障問題,怎麼促進老人和子女共同居住,怎麼在稅收等方面給予年輕人優待,怎麼解決老年人的異地醫保問題等等,這些方面國家一直在不斷完善相關措施。當然,政策路徑上已非常清晰,但政策落地實施,還要有幾年時間才能夠看到真實成效。中新社記者:應對「少子老齡化」,國際上不少國家已有探索,我們能從其他國家獲得哪些經驗或教訓?當前,最需要做的是什麼?杜鵬:近年來,我們也在借鑒一些國家鼓勵生育的相關措施。但是,總體上來說,我們需要做的,一是戰略重視,要從戰略上關注和促進生育率的提升或穩定;二是綜合施策,不能單從某一方面著力;三是博採眾長,不同國家的好經驗,要結合自身國情進行取捨借鑒。歸根到底,中國還是要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中新社記者:最近,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談到,通過提高個體勞動者的生產率來解決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問題。中國人口從「量的優勢」到「質的優勢」轉變,需要在哪些方向重點著力?杜鵬:首先要明確,我們不是擔心人口負增長導致勞動力不夠用了,而是更關注龐大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勞動力群體,能不能獲得與自己相匹配的就業崗位,使勞動力供給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更加緊密結合。當然,與此同時,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發展方式也會越來越關注於靠技術密集型產業去促進未來的發展。羅奇的觀點也非常重要,他強調個人要素、全要素的生產,也就是我們不能簡單比較勞動力數量,更要比的是勞動力素質、勞動力結構以及現代化的發展模式。中國如何找到新的人口機遇?中新社記者:聯合國的人口預測稱,印度將在今年4月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在未來的全球人力資源結構中,中國如何找到機遇?杜鵬:人口數量第一、第二,本身沒有優劣可言,我們沒必要過分關注人口規模排第幾,而更應關注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是否更有利,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是否在持續提高,更應關注人口結構變化會帶來哪些優勢與挑戰。優勢方面,無論是人口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還是人口城鎮化進程,與印度相比,我們都高得多。挑戰方面,我們的生育率較低,人口老齡化較快,也意味著在社會保障方面,要花更大力氣去提升生育水平,解決托育養老問題、教育公平問題、地區間城鄉間差距問題等等。因此,不必拘泥人口數量的排名,我們必須看到過去40年,特別是過去10年的發展成就,從而利用自身優勢和發展勢能,立足人口國情,去走好自己的現代化道路。
南投立委補選火力全開 民進黨嗆辣三問林明溱
南投縣立委補選將於3月4日進行,民進黨火力全開,新聞部主任張志豪、南投縣議員沈夙崢今天(9日)舉行記者會,對國民黨籍南投縣立委候選人林明溱提出三項質疑,包括任用兒子林儒彬擔任縣長特助,是否有實際聘用和違法問題;豪擲數千萬為兒子買豪宅錢從哪裡來;參選立委是否為兒子卡位鋪路。張志豪質疑說,第一、林明溱是否違法聘用兒子林儒彬擔任縣長特助,經手縣府各項建設,並以此身分出席各項動土、開工活動?第二,林明溱宣稱為兒子買5000萬豪宅是選舉補助款,但經推估從選舉補助款到縣長、立委薪水不吃不喝可能都不到5000萬的一半,怎麼買豪宅?「第三,林明溱卸下縣長後說了多次不選,這次又回鍋參選是否為林儒彬卡位」,張志豪指出,林明溱不管是安排林儒彬做縣府黑官,再到文宣品被發現印有林儒彬參選字樣,顯然都是為了兒子在鋪排立委選舉,但因為林儒彬民調低,所以乾脆自己重新提槍上陣,所以不要再騙了,請說清楚講明白。沈夙崢說,這次南投縣第二選區立委補選,攸關的不是選出一席立委這麼簡單,而是牽涉到南投縣的政治有沒有辦法世代交替、轉年輕。國民黨推出前縣長林明溱,過去擔任縣長8年下,高齡化人口激增,人口負成長,青壯年不斷外移,原因就是林明溱完全不顧南投人的生活環境、民生基礎建設以及生活品質,觀光政見也一再跳票。沈夙崢說,林明溱擔任縣長時,聘林儒彬為縣長特助,出席所有活動、參與所有會勘,決定很多開發案的金額,包括共融式公園爭取、松嶺之星開發案,都是林儒彬掛布條自稱是由他推動的,這些就是明顯干預縣政,請問林明溱前縣長,「憑什麼讓兒子進入南投縣政府來干涉南投縣的發展?」。沈夙崢說,林儒彬曾經擔任過國民黨南投縣黨部主委,過程沒有進行選舉,而是突然以新聞稿發佈,林明溱可說是為了兒子盡心盡力,「不照顧南投縣的年輕人,只照顧你兒子林儒彬」,在林明溱執政八年下,南投縣沒有蓋任何一棟青年住宅、社會住宅,家裡卻蓋了兩棟豪宅。「從這次林明溱的競選小物中可以看到,林儒彬是真的要參選南投立委補選。」沈夙崢說,林在最早的競選物品版本上面印製的是「立法委員候選人林儒彬」,但民眾現在收到的是「立法委員補選候選人林明溱」,這代表了一開始就是林儒彬想參選這席立委,卻因民調過低,林明溱怕會斷了林家的政治路,所以決定老身出馬、親自上陣,但這個舉動,斷掉的是國民黨內年輕人繼續向上為社會服務的機會以及南投縣年輕人的被剝奪感。沈夙崢痛批,林明溱過去八年身為南投縣長,對南投沒有開發及建設,到現在要參選立委,才大開政見,表示要蓋公園、運動館,「過去八年身為行政首長都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未來八個月,又能為南投做些什麼?爭取什麼?」當初專業公務員、縣民給林明溱建議,希望不要一直建橋蓋塔,「你也都當耳邊風!」
帥過頭估台灣房市進入「日本模式」 直言:今年買是找死
知名房產投資客「帥過頭」預估台灣房地產,將進入連跌10年的狀況,台灣房市進入「日本模式」,認為今年若買房肯定是找死,甚至可能每年跌10%的的狀況,直呼自己今年不敢買房了。帥過頭認為房產將開始跌價,甚至每年跌一成都是可能的。(圖/報系資料照)外號「帥過頭」的房產投資客,過去曾多次上電視節目分享經驗,近日他接受《ETTODAY》採訪表示,如今台灣房市除了面臨政府打房的狀況外,還有人口負成長的問題,到了2024年已經是台灣進入人口負成長的第四年了,因此他不看好房價的表現。他也表示,少子化也會讓台灣進入「日本模式」,更認為從今年開始台灣房價會連跌10年,前三年最嚴重每年恐跌10%,之後則是每年跌個3%以上,因此他認為今年起他不敢再買房,「我沒那麼笨,找死。」但作家苦苓卻有不同看法,他認為台灣人口雖然減少,但戶數不斷增加,獨居和小家庭的人變多,需要更多不同類型的房產,加上可以蓋房子的土地越來越少,因此認為房價可以凍漲就不錯了,不太可能狂跌。
人才荒! 半導體廠薪酬策略齊發 放寛員工認股+補助購股
台灣人口負成長,人才荒成了現實,各家企業爭相網羅畢業生,同時也讓其他產業感受到留才壓力;半導體產業景氣趨緩,供應鏈面臨庫存調整壓力,後疫情時代,科技業人力更顯吃緊,雖不惜砸下重金留住人才,不過仍難擺脫外界對於科技業的高壓刻版印象。半導體產業步入庫存調整階段,業界普遍預期,今年下半年因供應鏈庫存調整影響,景氣恐將旺季不旺。部分廠商甚至預期,庫存調整可能延續到明年上半年。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曾公布上市公司非主管職員工的薪資統計結果,在前25名企業中,幾乎有一半以上被半導體產業包辦,而員工股票分紅制度亦是台灣科技業行之有年的留才、攬才的方式,透過有感的分紅獎金論功行賞來留住優質員工。晶圓代工廠聯電今年預計發行5萬張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發放的員工範圍將擴大至一般員工。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則將高階主管部分的變動薪酬轉為以股票形式發放的長期獎酬,以強化經營績效與股東利益和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成果有更好的連結。此外,台積電還決定實施全球員工購股計畫,台灣員工及100%持股子公司員工每月可提撥月薪的20%及15%,員工自提金占買股票總額85%,其餘15%由公司補助,透過提供購股補助,與員工共享公司長期成長的美好成果,10月開始按月替參加的員工購買公司股票。為了爭搶人才,半導體廠不斷提升整體薪酬競爭力,相關成本壓力隨著升高,業者表示,為吸引及留任關鍵人才,半導體廠大多採取多元薪酬策略,不僅持續加薪,還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或補貼員工買股等措施,強化競爭力。
韓國出生率再探底 成世界最低
韓國政府試圖扭轉生育率連年下降的趨勢,但據統計廳24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韓國2021年總和生育率再探底,來到0.81;不僅打破2020年創下的世界最低紀錄,專家估計,2022年總和生育率恐低於0.8,最糟情況下,人口最密集的首都首爾可能在2050年面臨人口數較2020年下縮25.1%,相當於減少242萬人。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2021年新生人口數較2022年下降4.3%,僅26.06萬人,再刷新最低紀錄。韓國最早於1970年開始統計年度新生人口,在21世紀以前新生數年年破百萬,但接著出現「斷崖式」下跌,先是2001年跌破60萬、隔年破50萬,接著在2017年不足40萬、2020年低於30萬。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8個成員國中,韓國的總和生育率倒數第一,是唯一低於1的國家,連日本都有1.3;在2020年,韓國首次出現「生不如死」的人口負成長紀錄。據聯合國定義,總和生育率是指育齡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數;對已開發國家而言,總和生育率至少要達到2.1,才能避免人口總數隨著世代更替。韓國統計廳此前預測,韓國總人口將在2041年降至5000萬人以下;在最糟情況下,韓國總人口可能較2020年的5184萬人減少16.4%至4333萬人。韓國蓋洛普去年10月對全國1002名19至29歲受訪者進行調查,認為低出生率問題「非常嚴重」的男女占比都超過半數,其中男性高達74%,女性則為56%,顯示年輕族群具有相當意識。至於低出生率的原因,58%受訪者認為經濟負擔帶來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就業狀況導致的收入不穩、更注重個人生活、房價居高不下及生育造成女性職涯中斷等。另外,67%受訪者表示,若政府免費提供育兒居住空間,養育新生命的意願將大幅提高。
7月總人口正成長!2年多來首見 扣國外遷入仍為負值
內政部近期最新人口統計,截至7月人口總數為2319萬64人,較上個月增加3786人,是2020年2月以來人口負成長後,首度轉為正成長。不過,學者分析,人口成長關鍵在於,7月遷入人數10萬1555人,較6月增加近1.5萬人,若扣除自國外遷入戶籍人數,總人口數還是負成長,呼籲政府要長期投入因應少子化政策。內政部統計顯示,6月遷入人數8萬5868人、遷出人數8萬5678人;7月遷入人數10萬1555人、遷出9萬0504人,遷入人數是繼今年3月後,再度突破10萬人。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葉高華說,扣除遷出自國外及從國外遷入人數,台灣總人口數真實變化,7月主要是先前因疫情回不來的民眾,現在隨著疫情趨緩、邊境管制鬆綁,陸續返台恢復戶籍,因此總人口數還是負成長。葉高華說,政府要改善少子化問題,相關措施不是短時間推出後,成效就能立竿見影,現在只能持續去推動少子化因應對策,畢竟人口少化因應對政治人物來說是不好處理的事情。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表示,疫情爆發以來,許多民眾因為未在期限內返國,導致被除籍,現在疫情趨緩,不少人陸續返國恢復戶籍,表面上看起來總人口數增加,但實際上根本沒增加,呼籲政府要客觀面對少子化問題,不要在數字上塗脂抹粉。另外,死亡人數從今年6月創下今年新高的2萬1033人後,隨著本土疫情逐漸趨緩,重症死亡案例減少,連帶7月死亡人數也下降至1萬8215人。7月出生數為1萬950人,較6月增加7人,但相較去年同期減少859人。
避孕結紮仍擋不住 33歲的她準備當「五寶媽」…網全跪了:生育率靠你啦
台灣少子化嚴重,國內社會已經走入「生不如死」的人口負成長困境,但在這麼艱困的環境下,有一名33歲女網友,卻被許多網友視為台灣少子化的救星,原來已經生了4個孩子的她,最近又懷了第五胎;而最讓她自己與眾人訝異的是,女網友強調,她與丈夫在生完第二胎後就有在避孕,生完第四胎後,她還特別去結紮了,但卻還是懷孕,讓她大嘆:「果然要來的…真的擋不住。」一名女網友在《Dcard》發文指出,她自己下個月就要滿33歲了,但她33歲生日前夕,收到了一個連她都不敢相信的生日禮物,那就是「我又懷孕了。」她感嘆表示:「女人的精華是從20歲開始,女人的青春應該是從懵懂—成熟—獨立,但我從23至33歲怎麼都是:懷孕—坐月子—懷孕—坐月子。」原PO指出,她跟老公共組雙薪家庭,經濟情況算是小康,儘管發現懷了第五胎後,「我跟老公兩個真的是對看無語」,但夫妻倆經過評估後,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老公並感性問她,「老婆你願意再辛苦一次嗎?」並開始幫她準備起孕婦便當,對孕妻照顧有加。原PO並提到,比起前四胎,她這次懷上第五胎,之所以會這麼驚訝,原來是因為,「其實我們從生老二開始就有在避孕了,生完第四胎我還結紮了。果然要來的…真的擋不住,希望是個妹妹吧,因為我已經連生四個男孩子了,雖然真的不想再住在男子監獄了啦,不過其實平安健康就好。」而看到這名準「五寶媽」,明明都結紮了卻還能懷孕,引來網友議論,就有人回應,「這胎很調皮喔!硬要來」、「太神啦!台灣生育率靠你啦」、「看來這胎真的是緣分」,要她就正面迎戰,開心迎接第五胎吧。
台灣連2年人口負成長「死亡比出生多」 7、8年級崩潰:領無退休金
台灣少子化的問題日益嚴重,2020年人口首度出現負成長,有網友就警告,這樣的現象代表不可逆的勞動人口快速流失,加上超高齡化的速度比世界各國都快,代表7、8年級退休後,當時的社會只有老人,沒有勞動人口,可能領不到退休金。內政部今天(10日)公布2021年人口統計,人口數為2337萬5314人,比2020年的2356萬1236人,減少18萬5922人,全年出生數為15萬3820人,死亡人數為18萬3732人,是連續2年出生人數低於死亡人數,呈現負成長。台灣2021年人口數比2020年少了18萬多人。(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對此,PTT有網友就發現,台灣從2020開始勞動人口開始急遽的走下坡,透過折線圖可見,台灣的勞動人口從1950年開始上升,直到2020年達到頂點,之後預測呈現下滑趨勢。他指出,這個可怕的斜率,代表不可逆的勞動人口加速流失,加上超高齡化時程較世界各國快速,預估11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台灣人口自2020年曲線開始下降。(圖/翻攝自PTT)網友擔憂表示,台灣老化指數106年超過100,154年更高達450.1。107年人口年齡中位數為41.6歲,154年將落在57.8歲。扶養比於101年達到最低點34.7%後,逐年增加至107年之37.9%、154年之101.4%,養育負擔增加非常迅速。代表7、8年級退休後,台灣人口中位數將在60歲左右,預期那時候的社會根本無力負擔台灣一半退休人口的退休金,「只有老人沒有勞動人口的台灣社會,還會有什麼未來?」消息曝光後,引發熱烈討論,「高齡人口就業會回流啊」、「沒人要工作了,倒了」、「沒差,都是下一代的事」、「現在的年輕人確實慘。年輕時得負擔高昂的社會成本養老人,等到自己老了,已沒有足夠的年輕勞動力養得起你」、「少子化最大危機根本不是生產端,而是需求端」。
台哥大「產能」高於全國 生養福利大升級 生育獎6萬元、育兒年領1萬元、給薪假77天
台灣大哥大(3045)宣布生育、育兒福利全面升級,所有女性員工有薪產假從8週長至10週,每胎新生兒的生育津貼由3,000元提高至6萬元、員工育有6歲以下子女者每年可領1萬元育兒津貼,虎年新福利要打造幸福感企業。台灣大哥大統計,台灣大集團在2020年誕生了175名新生寶寶,粗出生率(當年平均每千位年中人口之出生人數)為千分之30.29,高於台灣的千分之7.01。台灣大哥大表示,根據數據顯示,台灣在2020年已正式出現人口負成長,生育醫學會調查台灣人不生孩子最主要的原因仍歸究於經濟、職場不友善等因素,因此朝幸福職場環境,提供更完整的育兒福利措施。台灣大哥大表示,女性員工有薪產假延長為10週後,加上原有的孕期給薪產檢假7天,整個孕期及生產後給假總共有77天。在育兒方面,員工6歲以下子女除了將原本每年3,000元津貼升級為1萬元外,更考量嬰幼兒0到6歲之間各項開銷接踵而至,是父母經濟負擔最大的時期,找來集團關係企業台北富邦銀行提供最高50萬元的「育兒信貸」。根據公司規範,公司得知員工懷孕的訊息後,就會啟動母性保護管理,調整懷孕與哺乳期員工班別,避免夜間工作,並提供完整產前衛教及產後關懷。公司設置集乳室,配備上萬元醫院級集乳器、奶瓶消毒鍋、母乳專用冰箱、獨立空間與音響,並提供奶瓶、集乳袋等免費備用,高規格門禁管理需使用專屬門禁卡進出,亦有護理師協助提供哺育諮詢,全力做好媽媽的奧援。
「生不如死」現象嚴重 去年開始人口負成長⋯專家示警:衝擊國家競爭力
我國去年開始人口負成長,進入「生不如死」時代。疫情爆發期間,民眾宅在家,外界原對嬰兒潮抱持希望,但據內政部統計,今年1至11月,我國出生數比去年同期少8009人,死亡數則增1萬人。2021年已近尾聲,專家認為「生不如死」現象可能會繼續,且會越來越嚴重,政府應有所作為去「扭轉」,否則趨勢難以緩解。內政部統計,去年全國總出生數為16萬5249人,今年1至11月總出生數13萬9693人,比去年同期減少8009人;死亡數方面,去年1至11月共15萬7948人死亡,今年死亡人數增加1萬45人,今年「生不如死」現象比去年嚴重。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建霈與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都認為,「不想生」是社會問題,通常社會越進化,生育就會延後,能生產者也變少,政府若不設法去「扭轉」,要緩解大趨勢將非常困難。張帆說,台灣人口老化,除戰後嬰兒潮世代衰老,導致死亡數多過出生數外,青年人口外流也是原因之一,他以中南部為例,多數青年北漂、陸漂,在台生育率自然降低,長遠來看,對台灣生產力、消費力、生育力都會構成影響。為了搶救生育率,國健署今年7月放寬試管嬰兒補助,開放未滿45歲不孕夫妻申請,一般戶首次最高補助10萬,截至12月22日,已有8840對夫妻受惠,總補助費用逾7億。黃建霈表示,該措施上路後,1年有望多出幾千個試管嬰兒,但仍比不上每年減少的幅度。張帆則表示,孕婦懷胎需要時間,等到明年5月後,觀察出生數是否上升,就能得知試管補助政策是否有正向影響。要改善「生不如死」現象,張帆認為應提供更多工作機會,把青年留住。黃建霈建議,可參考南韓做法,只要民眾生產,政府就借出1億韓元,解決青年貸款問題,生1胎3年內免息,生2胎可減3成貸款、利息減半,生3胎甚至不用還,試著刺激生育率。目前政府推動托育補助、育兒津貼等措施,但黃建霈認為,定額補助對有錢人不構成誘因,假設年輕夫妻生小孩,可減免5.5%的房貸,可能更有吸引力。亦可從所得稅下手,黃建霈舉例,例如生1胎減免10%,生2胎減20%,也能吸引更多人生育,國家有小孩所能創造的事,將遠大於這些資源的投入,也能提高國家競爭力。
台灣少子化有多嚴重?今年連5個月「生不如死」 新生兒至今不到6萬人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去年國內出生與死亡人數呈現「生死交叉」,死亡人數首度超越新生兒數,正式進入人口負成長。為改善少子化現象,行政院會昨通過《性別工作平等法》、《就業保險法》等多項配套修法草案,希望落實夫妻得同時申請育嬰假、同時申請育嬰留停津貼的福利,並將產檢假多增加2日,希望能鼓勵生育。但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今年1月至5月,出生數共5萬9481人、死亡人數為7萬7010人。死亡人數比出生人數多出1萬7529人,人口負成長問題,持續嚴峻。去年2020年,台灣出生人數16萬5249人,死亡人數卻有17萬3156人,死亡人數首度超越新生兒數,正式出現「生死交叉」,人口進入負成長階段,未來不利各項產業及國家發展。而在進入2021年後,台灣「生不如死」、人口負成長情況更嚴重,據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今年1月至5月,台灣出生數為5萬9481人,其中男嬰3萬768人、女嬰2萬8713人,年減9.21%;而今年至5月,死亡人數為7萬7010人,其中男性為4萬4663人、女性為3萬2347人,年增3.14%,且過去這5個月都「生不如死」,死亡人數都比出生人數,多出約2、3千人。
年輕人不敢生!兒科醫揭真相「比高房價更嚴重」 過來人淚:女性真的慘
現代不少年輕人不敢結婚,也不敢生小孩,原因常被認為是低薪、高房價所致。兒科醫師楊為傑指出,台灣即將迎來人口負成長,這一代人恐怕必須工作到70歲才能退休,但「低生育率」問題並不完全是現實因素,而是社會對女性有太多不必要的「傳統」和「不公平」,這些問題可能比高房價來的更嚴重。楊為傑日前在臉書粉專「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表示,他非常認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雁馨提出的3個觀點,其一「台灣生育率超低的關鍵是結婚率下降」,然而原因不完全是年輕人樂於當頂客族,而是找不到對象或是不想背負傳統婚姻帶來的壓力,因此對步入婚姻、生子產生抗拒。鄭雁馨提到,相較於歐美國家,東亞國家受到儒家思想影響,對家庭、婚姻價值異常注重,也時常出現「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家人的事」等說法,再說不管是交往或結婚,要考量的條件和因素都相當繁瑣,進而使許多年輕人卻步,其中女性更是在傳統社會價值下,最容易被不平等對待的族群。她舉例,外界通常認為女性教育程度高、能力強,才會沒有結婚意願,但研究顯示這類女性「結婚意願高」,只是因為尚未找到適婚對象,漸漸被排除在婚姻市場,隨著年齡增長,最後只好放棄結婚念頭,而這些女性通常經濟能力較好,也能提供充足資源教養小孩,卻在擇偶時慘遭排擠,十分諷刺。楊為傑直言,他透過醫療環境觀察,發現很多女性都被傳統價值觀箝制,生活相當壓抑,實在很辛苦;他認為,造成低生育率的原因有很多,但現今社會給予女性太多不必要的「傳統」,這個因素可能比高房價問題來得嚴重許多。
寵兒經濟發酵! 兒童錶、滑步車、樂高玩具超夯
台灣今年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少子化推升兒童節寵兒商機,各大電商也都發布近日送禮趨勢。如Yahoo奇摩購物中心發現「兒童智慧手錶」熱搜量增加2倍,成兒童節禮物黑馬。而PChome24h購物也觀察到,站上戶外類玩具近日銷量(3/1-3/19)對比上個月同期對比成長逾3倍,其中體能戶外、益智桌遊、樂高積木等商品最受消費者喜愛,像是滑步車、平衡車等皆十分熱賣。除了智慧手錶之外,多功能育兒神器熱銷亦帶動採購趨勢,在Yahoo奇摩購物中心站上如「安撫躺椅」、「嬰兒搖床」業績成長5成,嬰幼寢具也是買氣暢旺;LEGO樂高積木因有助於刺激兒童肌肉與頭腦發育,為兒童節益智玩具長年不敗首選。PChome24h購物則表示,近期滑步車運動盛行,且即將迎接四天連假,消費者安排出遊、規劃戶外活動機會增加,滑步車可刺激學齡前孩童腿部肌肉訓練及反應能力,也成為兒童節送禮一時之選。而為了讓孩童遠離3C,可刺激思考能力及腦部發展、需專注力及邏輯能力的「拉密數字磚塊牌」也相當暢銷,適合2至4人同樂;此外,寓教於樂的桌遊、積木也相當受歡迎。當然,針對那些還在苦思要買什麼送小孩的父母們,momo購物網公布《2021玩具消費指標榜》,發現「紀念收藏、寓教於樂、戶外放電」為三大上榜關鍵,其中人氣TOP3依序為TOMICA 50週年紀念版停車塔、寶可夢抓寶大冒險遊戲機、NERF菁英系列海綿玩具槍等,跟著指標送準沒錯!
國安危機!1月新生兒不到萬人 陳玉珍提修法增「懷孕特別扣除額」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月台灣出生人數僅9601人,是統計以來第一次單月新生兒人數不到1萬,出生數極度惡化;對此,立委陳玉珍本會期提出「所得稅法第十七條修正草案」,增列「懷孕特別扣除額」,讓當年度懷孕家庭可特別扣除額5萬元,每增加一名子女,可提高額度2萬元,希望藉此鼓勵生育。陳玉珍表示,2020年開始是台灣「生死交叉」的一年,不僅人口總數比2019年減少4萬1885人,年減0.18%,而且新生兒人數也比死亡數少了近8千人,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以及「生不如死」之現象。她認為,相關數據顯示政府近年來推動的少子化對策,恐力有未逮。陳玉珍說,政府大喊生育口號,祭出政策補貼行之有年,但人口依舊提前步入負成長,2021年1月出生數還跌破萬人創新低。她發現,政府相關獎勵、補助,或減輕育兒負擔,都是在小孩出生後,卻忘了生得少也是問題,政府該想辦法提升人口素質,並將對增加新生兒的照顧對策往前納入懷孕期,讓懷孕婦女享有產檢以外的福利。對於台灣出生率下降議題,陳玉珍這會期於立法院提案「所得稅法第十七條修正草案」,增列「懷孕特別扣除額」。該提案內容為,讓納稅義務人及配偶持產檢或新生兒出生證明,可獲當年度之懷孕特別扣除額5萬元;孕期若跨年度以嬰兒出生年為限,多胞胎者懷孕特別扣除額,每增加一名子女,可提高額度2萬元,以資鼓勵生育、減輕婦女生育負擔。
鼓勵重返職場!雇主僱用銀髮族 補助「最高50萬」
我國去年起人口負成長,未來勞動力減少是各行各業都需面對的重要課題,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2日公告《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補助計畫,鼓勵中高齡及高齡勞工續留或退休後可重返職場,即日起受理申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昨天公告《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計畫》、《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準備訓練補助實施計畫》、《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準備協助措施補助計畫》、《僱用退休高齡者傳承專業技術及經驗補助計畫》等4計畫。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者及特定對象就業組長施淑惠表示,《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計畫》是補助雇主持續僱用屆齡強制退休年齡也就是65歲員工達30%、僱用達6個月以上且繼續僱用期間不低於原薪資者,前6個月每月補助1萬3千元,第7至18個月每月補助1萬5千元,但必須是持續雇用,回聘並不符合申請標準,。《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準備訓練補助實施計畫》及《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準備協助措施補助計畫》是鼓勵雇主為屆臨退休的64歲員工辦理退休後再就業措施。每一雇主每年最高可申請50萬元。施淑惠指出,最後的《僱用退休高齡者傳承專業技術及經驗補助計畫》,如事業單位聘僱已退休65歲以上員工傳承專業技術及經驗者,每位雇主每年最高補助50萬元。
南韓孕婦指南建議「產前幫丈夫準備食物」!超扯內容網怒轟:首爾市長瘋了
南韓於2020年首次出現人口負成長,少子化問題愈來愈嚴重,又受到新冠肺炎影響,生育率下降速度比預期還要更快,為鼓勵生育,首爾市府發布孕婦指南,但內容卻令人相當傻眼,包括要求孕婦「按時完成家務以維持體重」、「在生產前為丈夫準備好食物、乾淨衣物」等,目前首爾市府已將遭批評的幾項建議刪除,但此事已登上了各大外媒且引起熱議。根據《韓國先驅報》報導,首爾市政府5日發布孕婦指南,建議孕婦在懷孕早期應按時完成家務以維持體態,且補充「把你結婚前穿的衣服,或分娩後想要穿的小號衣服掛起來,當你想要多吃或不做運動時看看它們」,還建議孕婦準備咖哩、黑豆醬和湯等速食食品,可以讓不熟悉烹飪的丈夫方便食用,甚至還指出孕婦生產時要在醫院待3至7天,應該在抽屜裡準備內衣、襪子、襯衫、手帕和外衣,以便丈夫和孩子更換衣物。該孕婦指南曝光後,引起韓國網友撻伐,認為當局應懲罰負責人並公開道歉,留言痛批「有夠噁心的孕婦指南」、「寫這個的人,修改它的人,甚至是發布它的首爾市長全都瘋了」、「我討厭這個國家」。雖然目前首爾市府已將遭批評的幾項建議刪除,但原本的指南已被截圖瘋傳,也登上了各大外媒,目前首爾市政府並未做出任何回應。
台灣人口負成長「脫北」加劇 台北市去年淨遷出4.44萬人
台灣人口負成長趨勢確立,2020首度出現負成長,房價最高、「脫北風潮」加劇的台北市,人口流失最嚴重,去年底台北市人口260.24萬人,總人口數創下23年來最低,一年間減少4.26萬人,人口減少數量更創下27年來最高。統計顯示,去年六都人口呈現「三增三減」,桃園、新北及台中人口分別增加0.88%、0.31%及0.2%;高雄、台南與台北則分別衰退了0.26%、0.32%及1.61%。桃園在自然增加及社會增加數量雙均六都之冠下,人口增加近2萬人,新北市也有逾1萬人的淨遷入,總人口數增加1.2萬人;不過台南、高雄二都均為死亡率高於出生率、遷出高於遷入,人口分別減少近6千人、7千多人;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人口減少4.26萬人中,出生人口仍大於死亡人口1,800多人,不過淨遷出了4.44萬人,人口大幅外移流失的狀況更為嚴峻。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台北市結婚率4.86%為六都最低,少子化問題嚴峻,加上都市發展早,市區房價高、屋齡舊,房價所得比也高,不少台北市第二代購屋族朝新北、桃園等衛星城鎮遷移,不過台北仍是全台產經與政治重心,社會資源雄厚,房市基本面堅實,所以房價漲幅雖趨緩,但下修的機會也不大。人口增加最多的桃園,在交通建設的加持下,近年興起「北客桃移」的輕移民風,人口增長快速,房價年漲3.6%居六都之冠;而流失逾4萬市民的台北市,少了人口紅利,房價漲幅敬陪末座,2020年房價僅較2019年微增1.4%。台灣的商業重心以北台灣為重,工作機會也多,因此不少「南客北漂」,造成南二都人口流失嚴重;桃園為北三都中房價最親民的都會,對民眾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在交通建設的加持下,近年興起「北客桃移」的輕移民風,使人口增長快速。
2020台灣出生人口創歷年新低! 首度出現「負成長」
2020年多災多難,內政部最新統計,台灣去年出生死亡人數正式出現「黃金交叉」,出生數16萬5249人「創歷年最低」,而死亡人數則為17萬3156人,台灣人口首度負成長。另外,全台結婚對數12萬1702對,也是「48年以來次低」。各界關注的台灣人口負成長,一如國發會推估,在今年成真,去年台灣的出生數還有17萬7767人,死亡人數17萬6296人,今年台灣雖未受疫情嚴重影響,但人口還是自然消減,扣除遷入遷出等因素,人口自然增加人數來到負的7907人,也使全台總人口數來到2356萬1236人,接近2017年2357萬1227人水準,也就是說,不僅人口出現負成長,而且還是坐溜滑梯般,倒退3年。以今年全年出生情況分析,1到3月出生數從1萬2000多人緩步增加到1萬4000多人,但4、5都維持在1萬2000多人水準,6月來到1萬4000多人,之後又回到1萬2000多人,9、10、11月則緩步提高到1萬4000多人的出生數,最後一個月急拉到1萬7000多人,但為時已晚,終不敵死亡人數的推升,以去年全年死亡人數分析,死亡數最低的月分,也有1萬3301人,終致出生人口負成長的黃金交叉。內政部最新公布的統計也發現,全年結婚對數12萬1702對,這個數字也是近48年來的次低,最低點是在2009年,當時結婚對數為11萬7099對。統計也發現,去年結婚對數12萬1702對中,不同性別結婚對數為11萬9315對,而同性結婚對數有2387對,其中男性674對、女性1713對,而去年全年離婚對數則有5萬1680對,其中不同性別有5萬1309對,相同性別則有371對,其中男性有100對,女性有271對,同性的女性結婚及離婚對數都較男性多出2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