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高齡化
」 高齡化 少子化 生育率少子化、老化更趨嚴峻 2037年中高齡勞動人口突破5成
依據國發會17日公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4年至2070年)」報告,自2030年開始,我國總人口數將低於2300萬人,至2070年,總人口數僅有1497萬人。統計顯示,45至64歲工作人口在2037年突破5成,顯示勞動人口高齡化將成趨勢。國發會三階段人口推估一覽表。國發會每2年依據最新戶籍人口資料,推估未來50年人口結構發展。依據國發會報告,少子化更趨嚴峻,政府過去所做的人口推估失準。國發會坦言,2040年我國出生數開始低於10萬人,較上次推估提早了15年到來。國發會表示,這次人口推估有4大結論,首先「未來總人口持續下降」,我國人口在2019年達到高峰為2360萬人,自2020年開始負成長,今年為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的1497萬人,其中0至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在三大人生階段,僅有老年人口增加。第2「超高齡社會」時點維持2025年不變;第3「人口紅利」結束時點維持2028年,第4是「長期老化程度再提升」。國發會人力發展處長謝佳宜說,國人壽命延長,加上少子化影響,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預估2070年為46.5%,原本現在是3.6名青壯年人口扶養1位老人,屆時每1名青壯年人口需扶養1名老人。因應少子、高齡化更趨明顯,國發會17日提出少子化、勞動市場、經濟/產業、財政收支及社會環境等五面向對策,預計2025年2月邀集各相關部會召開會議討論研提具體解方。謝佳宜說,已與各部會研議少子化因應策略,如請部會研議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對象,延長育嬰留職停薪時間或者相關津貼是否再擴大等。東海大學經濟系教授邱達生表示,少子化不只是先進國家的共通問題,現在也延伸到東南亞與新興國家,這會讓經濟產生質變,最明顯的是總人口數、勞動人口大幅縮減、老年人口增加,產品、服務的需求就會減少,經濟停滯不前,通縮取代通膨,不僅阻礙薪資成長、企業訂單下滑、經濟愈來愈慘,且在人的壽命拉長,真正體驗生不如死窘境。
影爆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首當製片!《最後的海女》致敬世上最後一群在海洋中度過一生的傳奇女性
看過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應該都會對劇中整段關於濟州島海女生活充滿生命力、閃閃發亮的生動描繪印象深刻。而Apple TV+剛上線的紀錄片《最後的海女》由最強獨立製片公司A24製作,同時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第一部擔任製片的電影。電影聚焦濟州島上這群世代相傳,與海洋共生共存的堅毅女子們,紀錄片在Apple+上線兩天之內,就已經登上台灣排行榜的第二名,僅次於巨星老帥哥布萊德·彼特與喬治·克隆尼聯手主演的超強鉅片《惡狼特工》。電影在今年多倫多影展首映,真摯的內容及動人的海女人生,也贏得了奈派克獎肯定。「濟州島有三大名產,岩石、強風,還有女人。」一位海女在紀錄片的開頭這麼說。海女在濟州島世代相傳,已經有數百年歷史,在1960年代,濟州島全島居民20萬人中,還有高達3萬名的海女,銳減至今全島只有總共4000人,大部分都集中在60到80歲高齡。從母親及祖母輩傳承下來的海女,在濟州島的海浪中度過自己從花樣青春到老的一輩子,她們尊敬海洋,同時也保護海洋,海洋照顧了這些女子,讓她們及家人們得以溫飽,再親手將這份與海為伍的工作傳承給下一代。海女這項職業因為危險的工作方式、人口高齡化、後繼無人等問題,未來恐將面臨無法傳承的危機。(圖/Apple TV+提供)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濟州島海女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女有非常嚴格的傳統定義,包括只能以憋氣潛水,全程只戴著面具、潛水衣、腳蹼、鐵鉤和籃子,自由潛水到海底,徒手摘採海洋中的海草、鮑魚貝類、海膽或其他海生物,深度可以達到20公尺。單次工作的數小時之內,一個人就必須持續下潛數百次,同時抵抗強烈水壓變化和海流壓力,過於辛苦的工作方式,以及高危險的工作環境,都讓海女這個存在正在急速消失當中。海女必須以憋氣下水徒手摘採海洋中的海草、鮑魚貝類、海膽或其他海生物,深度可以達到20公尺。(圖/Apple TV+提供)儘管得到聯合國肯定,讓海女受到的肯定及存在感大大提升,濟州島上還設立了專門學校,教導並推廣年輕一代成為海女,但大多數的海女們都抱著悲觀的態度,海水水溫上升所造成的珊瑚白化、海洋環境污染、養殖業過度捕撈、人口高齡化、後繼無人等等問題,現存的海女們被稱為「最後的海女」,這項韓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可能無法再繼續傳承下去,而《最後的海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啟動了拍攝。這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創辦個人製作公司的創業作,她提到:「這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海女故事,充滿勵志精神。她們想擁有自我的身分,同時也賦予了這個身分全新的意義。」她與韓裔美籍女製片人Sue Kim合作,Sue Kim與幾乎全女性的團隊花了三年時間紀錄,透過她的鏡頭,真實捕捉到這群被譽為「韓國美人魚」的海女們的真實人生樣貌。在一張張護目鏡下,長年被太陽曬得黝黑的純樸臉龐們是多麽有趣、大膽、充滿生命力、知足樂天與熱愛海洋。由於生命與海緊密相連,海女是最了解海洋的一群人,人生觀也對海洋充滿尊敬,原則是不能貪心,只在能夠憋氣的範圍內努力,取得自己需要的,把其他的留給大海。在半母系社會的濟州島上,這群女人突破傳統社會框架,供養家庭也維持自身的經濟獨立,也被譽為「濟州島的母親」。而這群可能是「最後的海女」的女性們,在紀錄片中也表達了對環境污染的憂心,以及對福島核能廢水排放的憤怒。這群大部分人生都與海洋為伍,一天都不肯缺席的海女們第一次跟大海請假,團結起來走上街頭抗議,甚至踏出舒適圈,出發前往聯合國發表聲明,為了她們熱愛的海,濟州島的海女們儘管力量微弱,仍然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發出聲音。海女們為了海洋生態及永續環境,團結走上街頭抗議,出發前往聯合國發表聲明。(圖/Apple TV+提供)《最後的海女》不只是一群微小的女性社群對生命本身展現的野性、熱情和韌性,也看到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密關係。最激勵人心的是,每個人都是整體的一份子,當身處的自然環境遭到破壞,我們都能是勇於挺身而出,與不公不義大聲對抗的那個人。《最後的海女》Apple TV+播映中。自介: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
去年10.6萬勞工退休創新高 主計總處曝原因
高齡化社會,職場環境也產生連鎖變化;主計總處27日公布112年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顯示該年退休勞工數達10.6萬人,刷新歷史新高紀錄;高齡勞工退休、年輕勞工又來不及遞補,勞工平均年齡維持40.4歲,續居歷年最高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近10年來每年勞工退休人數由9.4萬人攀升至10.6萬人,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指出,是受人口高齡化的影響,由於民國35年至53年出生的戰後嬰兒潮世代,當時每年新生兒眾多,現在年齡陸續達職場退休時刻,退休人數才會持續升高。主計總處統計顯示,去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總人數為842.3萬人,全年進入及退出人次分別為230.4萬及230.7萬人次;退出原因最多的是自動辭職,占87.2%,其次是解僱或資遣的4.7%,退休反相對較低,只占4.6%。主計總處解釋,退出多是個人意願自動辭職,但解僱或資遣易受各產業景氣波動影響,106年至110年均維持在4.8%至4.9%之間,直到疫情趨緩、內需產業回溫,降至4.6%;不過,去年受全球景氣放緩、終端需求減弱影響,廠商用人需求趨於保守,被解僱或資遣者占退出人次比率為4.7%,年增0.1個百分點。值得留意的是,這份僱用狀況調查也揭露,雇主負擔的非薪資報酬所占成本比重,112年升至14.2%,較前一年提高0.3個百分點,主因勞保費率屆期調整0.5個百分點。主計總處說明,企業僱用員工除薪資、獎金外,還得負擔勞保、健保、退休金提撥等,又稱為企業的「隱形成本」。
台星泰食農交流!好食好事「台灣智慧農業週」助台公司挺進國際!
台灣食農科技界的年度盛會─「台灣智慧農業週」活動日前圓滿落幕,來自全球相關新創企業、國際買家等齊集一堂,探討食品農業供應鏈永續發展與科技創新趨勢。由好食好事加速器及 SIC 永續影響力投資扶持的三家台灣農業科技公司,更簽定合作備忘錄(MOU),將攜手挺進國際市場。農業科技創新交流分享經驗(圖/主辦單位提供)。由頂新和德基金於 2017 年 6 月成立的好食好事基金會,專注於運用國際和創新思維,扶持食農新創;其中「好食好事加速器」更協助飲食上下游產業的新創團隊成長,幫忙拓展國際市場、也協助國際新創團隊落地台灣。2024「臺灣智慧農業週」9/11-9/13 舉行,其中「跨國食農創新趨勢論壇」由好食好事基金會主辦,集結台灣、新加坡、泰國三地的食農科技加速器與其扶持新創團隊,共同探討各區域食農科技發展重點。在這場泰、星、台三方食農科技論壇中,邀請泰國泰聯集團 Space-F 加速器的 Chris Aurand 博士及新加坡 Innovate360 創辦人鍾程龍參與交流。三方就區域食農產業及科技深入探討,強調如何運用各自的科技優勢,應對氣候變遷、資源短缺和人口高齡化等全球性食農挑戰。台灣智慧農業週邀請到台灣、新加坡與泰國的三方食農科技加速器及其扶植的新創團隊齊聚一堂(圖/主辦單位提供)。超過 10 家來自東南亞及台灣的食農科技公司展示了太空監測、智慧數據分析、永續灌溉系統及替代性蛋白等技術,展現未來食農產業的無限潛力。值得關注的是,由好食好事加速器及 SIC 永續影響力投資扶持的三家台灣農業科技公司——悠由數據、蓋婭智壤、擎壤科技,於活動中簽訂合作備忘錄(MOU),組成強大聯盟,攜手進軍國際市場。此合作象徵台灣農業科技將從衛星遙測、田間數據到永續灌溉進行技術整合,打造一站式解決方案,進軍東南亞市場,擴大全球競爭力。其他成果還包括:一對一諮詢媒合會,好食好事接待了10+新創團隊及企業夥伴,期待發掘更多潛在合作機會。 國際投資人及買家媒合會:促成3場以上媒合會,為新創企業與國際市場搭建橋樑等。好食好事執行長陳茂嘉表示:「期待透過這次活動,不僅促進三國經驗交流,更鼓勵區域內外的合作,加強亞洲食農科技生態系的連結。好食好事加速器致力於成為亞洲食農科技生態圈的推動力,相信只有透過持續創新與跨國合作,才能應對區域農業挑戰,創造永續且具影響力的成果」
68歲男開車暴衝 韓國擬加強「高齡駕駛」開車評估
韓國首爾市中心1日晚間發生由68歲駕駛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國土交通部於4日表示,將率先研議加強65歲以上職業駕駛(公車、計程車與貨車等)的定期檢查標準。韓國首爾市中心1日晚間發生汽車衝撞人群事件,造成至少9人死亡、4人受傷。肇事的小客車駕駛正是一名現年68歲的高齡職業駕駛人,平日負責駕駛市區公車,駕駛資歷長達40年。國土部從去年6月起著手研究完善檢查體系的對策,預計在今年9月前制定完成改善方案。國土部考慮的具體措施包括提高合格判定標準、限制複檢次數等。現行的定期檢查標準於2016年對公車駕駛首次實施,到2020年逐步擴大至其他種類職業駕駛。根據規定,65歲至69歲的職業駕駛每3年需接受1次檢查,70歲以上者則需每年檢查1次。檢查的評估標準分為7個細項,包括紅燈剎車時間、注視前方同時感知周圍物體的能力等。若超過2項被評為最低等級(5等)者則將自動判定為不合格。計程車和貨車駕駛可選擇在指定醫院接受醫療適應性檢查(血壓、視力等),並以此代替評估。隨著人口高齡化現象加劇,職業駕駛的平均年齡也日漸上升。截至2023年年底,運輸業從業人員總數約為79.5萬人,其中65歲以上的高齡者佔23.6%(18.7萬人),2019年時僅17.3%,平均每年上升1至2個百分點。
台灣未來40年「失智人口恐增50萬」 醫師示警多補充2營養素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先前衛福部公布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調查,失智症協會表示,雖然盛行率約8%改變不大,但人數仍隨人口高齡化持續上升,根據衛福部的統計,未來40年內,台灣的失智症人口將從目前的35萬人增至85萬人。對此,就有醫生提醒,營養不良和體重快速下降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尤其長期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容易引發早期失智症。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失智症科醫師暨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目前國內65歲以上的失智症人口佔所有長者的約8%,但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甚至改善的,只要有好的生活規劃,包括控制三高、正常飲食和良好的睡眠等。徐文俊的臨床研究發現,失智症早期患者常發生體重過度減輕的問題,這可能是由於大腦中與食欲和飲食行為相關區域的損傷或萎縮有關。因此徐文俊也提醒,如果三個月內體重無故減輕5%到10%,例如50公斤的體重突然減少2.5至5公斤,導致BMI快速下降和肌肉量減少就要注意,徐文俊強調,一般性營養不良,特別是長期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並引發失智症,甚至加速疾病進程。事實上,衛福部先前公布了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的「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全台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為7.99%,與2011年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的8.04%相近,其中各類型失智症中,以阿茲海默型最多,佔56.88%。調查結果還指出,失智症在女性中的盛行率為9.36%,高於男性的6.35%。徐文俊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女性壽命較長,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女性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於男性,因此女性失智症的比例自然高於男性。衛福部說明,失智症是緩慢進行且目前仍無法治癒的疾病,然而早期發現與治療可有效延緩疾病的進行、維持病人的功能與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壓力等,透過提早使用失智症照護服務,還是有機會維持生活品質,因此衛福部提醒,若有失智個案需要諮詢或安排轉介服務資源,可逕洽詢全國各縣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或以手機或市話直撥1966,將有縣市照顧管理中心專人提供申請長照相關服務資訊。
廣納領域專家以深化專業及掌握趨勢 中華開發資本擬延攬王必勝加入團隊
中華開發金控子公司中華開發資本(下稱「開發資本」)長年深耕台灣產業投資,旗下管理多檔基金,總管理規模達新台幣560億元,著重投資的產業領域包括協助推動能源轉型及數位轉型的基建型投資;以扶植台灣優勢產業為目標,布局IC設計、半導體供應鏈、電動車產業鏈、智慧製造及環保創新產業的成長型股權投資;以及回應人口高齡化、健康檢測諮詢、疾病預防、數位醫療等多元生醫投資等。開發資本近年來積極與產業龍頭、研究機構及領域專家合作,包括與鴻海科技規劃攜手成立開鴻能源,與群創光電共同設立「群創開發」系列基金,及與熟稔半導體生態之水木管顧合作籌備投資於台美IC設計、半導體上下游之半導體基金,並透過工研院「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分享創投圈及產業資源人脈,幫助生醫新創加快商品化腳步,促進其立足臺灣市場、布局全球商機。為拓展產業生態系及掌握領域專業新趨勢,開發資本擬於明日(5/24)董事會通過後,延聘前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王必勝先生擔任資深副總經理;其於相關領域具有高度專業及深厚資歷,若加入團隊,對開發資本協助台灣企業轉型成長並為投資人創造合理報酬,勢將如虎添翼。
智能障礙男在家跌撞滿身傷! 就醫才知原來雙眼都白內障
「診間門剛打開,一口氣進來3個人,仔細一看…患者是由面帶愁容的家人左右攙扶進來的。」台北市一位40歲智能障礙男子,多年來由父母悉心照料,日常生活都可簡單自理。但日前卻狀況連連,逐步變成一日三餐都無法自行進食,連在熟悉的家中行走也能碰撞受傷,生活變得越來越不可控,更加重了家人的照顧重擔…,這才驚覺可能是「視力」出了問題,才趕緊帶他到眼科就醫。患者排斥檢查 醫師溫柔引導查出病因台北台全眼科院長張耘嘉醫師指出,「當患者一走進診間就發現不太對勁,看起來視力狀態很差,無法自行行走」。後續要幫患者檢查時,更因為其視力狀況不佳,對相關儀器檢查非常排斥又緊張,張醫師為此更經歷了一場波折,平時在診間有著溫文爾雅封號的張耘嘉醫師,溫柔且耐心的緩解其緊張情緒,最後與患者父母共同協助患者完成整套視力檢查。 張耘嘉醫師進一步說,「經過儀器詳細檢查發現是白內障,因為已經過熟,才導致兩眼幾乎看不見!」經過後續的白內障手術後,患者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又回到平日與父母的良好互動,也重拾自理生活。 人口高齡化、過度使用3C產品 患白內障者逐年增加據衛福部資料顯示,隨著人口高齡化和過度使用3C產品,國人白內障就醫需求有逐年增加之情形。張醫師提到,門診中很多長輩都會詢問白內障是否等熟了才能開刀?其實目前白內障治療技術不斷進步,「白內障等熟了再開刀」已非正確觀念,過熟的白內障反而會增加手術的風險。一般建議「白內障只要影響到日常生活作息」就可以考慮手術。張耘嘉醫師於眼科領域鑽研多年,更擔任過多間教學醫院的眼科醫師,憑藉著過去累積的經驗及技術,目前更專研屈光手術及微創雷射白內障手術。他建議,預防勝於治療,民眾每年應定期到合格的眼科診所進行視力檢查,確保眼睛狀況。若眼睛出現任何不適,更應盡快至眼科就診,以免因為延誤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尪怨產檢近萬「早知道結紮」! 名醫駁:我們根本做心酸的
台灣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就算政府狂推各項生育補助,但卻始終起不到「催生」效果。然而,有位新手爸爸哀號,懷孕的老婆近日前往婦產科看診,沒想到荷包竟大噴9800元,令他傻眼直呼「當初我應該先去結紮!」,此番言論一出,便引起熱議。對此,婦產科名醫則駁「我們根本都做心酸的」。該名人夫在臉書社團「靠北婚姻2.0」發文透露,他日前陪著老婆去看婦產科,才發現原來產檢費用這麼貴,掛號費要價3000元、診療費加上產檢費共要價6800元,一度讓他懷疑自己聽錯報價,直到看見醫院開立的收據他才確信共要收費9800元。原PO也不禁感嘆,老婆只是去產檢問一下醫生懷孕情況,再做個超音波檢查,觀察寶寶發育是否正常,前後看診時間僅花不到1小時,就瞬間噴掉9800元,讓他直言,「當初我應該先去結紮才對,養小孩費用這麼恐怖,難怪現在大多不生了。」貼文一出,有網友則解釋「你們應該是去沒有健保給付的名醫,才會這麼貴喔」、「那個,你可以去比較大眾的婦產科,不用去精品婦產科。」、「莫非是照高層次超音波,細細檢查寶寶有無成長順利無缺陷?檢查項目越精細,價格自然越高」、「9800一定是有做什麼特別且必做的檢查,不會只是一般產檢。」對此,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則在臉書發文喊冤,表示不知道原PO的文章是不是幻想文,若掛號費真的繳了3千元,則希望收據可以貼出來證明,此外,產檢費用國健署已經包山包海,孕婦到醫院看產檢只要繳掛號費100元,其中包括驗尿、量血壓、問診、胎心音檢查,通常還有超音波檢查,一般不需要再另外繳費,除非還有安排自費檢查,如抽羊水、高層次超音波、基因檢查等或自費開藥。而國建署補助醫院,每次看產檢的費用就是定額340元,因此他也呼籲孕婦們「所以請各位孕婦來醫院,不要每次產檢都要求我們再印照片送妳們了,我們根本都做心酸的」。
陪孕妻去婦產科!他一看「天價產檢費」怨嘆:當初應該先結紮
台灣嬰兒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為此政府狂推各項生育補助「催生」,但卻遲遲未見成效,就有一名人夫發文哀號,懷孕的老婆近日前往婦產科看診,沒想到荷包竟大噴9800元,讓他傻眼直呼「當初我應該先去結紮!」該名人夫在臉書社團「靠北婚姻2.0」發文透露,他日前陪著老婆去看婦產科,才發現原來產檢費用這麼貴,掛號費要價3000元、診療費+產檢費共要價6800元,一度讓他懷疑自己聽錯報價,直到看見醫院開立的收據他才確信共要收費9800元。原PO感慨,老婆只是去產檢問一下醫生懷孕情況,再做個超音波檢查觀察寶寶發育是否正常,前後看診時間花不到1小時,就要噴掉9800元,讓他崩潰嘆,「當初我應該先去結紮才對,養小孩費用這麼恐怖,難怪現在大多不生了。」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留言熱議,「建議去部立,或縣立,市立,都不用這麼貴」、「大家不知道現在掛號費無上限嗎」、「是不是有自費項目?所以我們這裡掛號費150-200算佛心囉」、「你們應該是去沒有健保給付的名醫,才會這麼貴喔」、「那個,你可以去比較大眾的婦產科,不用去精品婦產科。」另外也有人認為,這個收費標準應該不是一般產檢,「看這種就是沒做功課新手爸爸,這個超音波應該是4D高層次之類清晰」、「莫非是照高層次超音波,細細檢查寶寶有無成長順利無缺陷?檢查項目越精細,價格自然越高」、「9800一定是有做什麼特別且必做的檢查,不會只是一般產檢。」
年輕人為何不敢育孕下一代?網曝殘酷現實:看看台灣什麼環境
台灣嬰兒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為此政府狂推各項生育補助「催生」,但卻遲遲未見成效,就有一名網友好奇,現今育兒相關補助津貼較以往來得多,「為什麼大家不敢生?」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點出2大殘酷原因,直呼「痛苦留在我們這一代就好!」一名網友在PTT以「你不想生小孩最大的因素是什麼?」為題發文,認為台灣生育率的低迷程度過於誇張,明明當代社會的經濟狀況與育兒福利,比起以前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為何大家反而不敢生,「是交不到異性朋友嗎?還是有什麼其他因素導致你不想生小孩呢?」對此,不少鄉民點出「金錢」與「育兒環境」是主要原因,「不想因為小孩壓縮生活品質,總而言之就是錢」、「自由無價,時間金錢花在自己身上不爽嗎?」、「現在工作環境都很競爭,除非家財萬貫,不然生小孩幾乎等於失業保證」、「養小孩的24年後得到24歲子女,沒養小孩的24年後得到1100萬,2名小孩就是2200萬,把2200萬再拿去滾10年,65歲退休就是3600萬。」另外,也有網友直呼,「育兒環境超級糟糕,推去外面散步整天提心吊膽會被車撞」、「花一堆錢養小孩,結果長大在路上被三寶撞死,不然就被資本慣老闆奴役,白癡才生」、「連領養貓狗都要看你的環境,想養小孩不用看看台灣給你什麼環境嗎?」
85歲老太太多處骨折不知已骨鬆 女兒駝背變矮竟然也同病
85歲苗栗獨居老太太,一年前在浴室滑倒引發髖部骨折,家人考慮老太太行動不便需要照顧,接至台北就醫治療,醫生診察時發現,老太太不但脊椎曾經因壓迫性骨折使用骨水泥,手腕與肩關節也都曾因骨折接受手術治療過,醫師特別檢查骨密度,確認罹患骨質疏鬆症,就連陪同女兒竟然也是骨鬆患者。遺傳也是骨鬆高風險因子 家人患病最好也確認自己骨質狀況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王廷明醫師表示,高骨鬆風險包括高齡、停經後、茹素、運動量少、長期吸菸喝酒等,在各界努力下,很多民眾都已經開始注意自己是否具有骨鬆危險因子,其實遺傳也是骨鬆常見成因,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親友罹患骨鬆,就要小心自己骨質是否健康,盡快主動接受檢查。王廷明醫師說明,85歲個案在髖部骨折前數年,就曾因骨折就醫,檢查確認骨密度T值僅有-2.9,但當時並未積極治療,導致後續骨折。此次陪同就醫的60多歲女兒,在診間時也被察覺到駝背,測量身高竟比年輕時矮了6公分,骨密度檢查T值只有-2.6,雙雙診斷為骨質疏鬆症,因此母女都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1年後母女骨密度都大幅提昇,減少未來發生骨折危險。骨密度小於-2.5就應規律治療 減少流失與加速生成對抗骨鬆威脅王廷明醫師提醒,單純骨鬆沒有明顯症狀,大部分患者常在脊椎壓迫性骨折後,或輕微跌倒讓撞擊部位骨折,才知道骨質不佳,想要在危害發生前治療骨鬆,高風險族群最好先利用DXA骨密度檢測確認骨質,一旦骨密度T值小於-2.5,最好要長期且規律接受治療,同時保持良好營養攝取與規律運動習慣。王廷明醫師指出,目前治療骨鬆藥物可分成兩大類,分別為減少骨密度流失藥物,與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台灣健保將前者訂為第一線用藥,可避免骨質惡化太快,後者則是第二線用藥,能快速提高骨密度,但假使骨鬆狀況非常嚴重,想要趕快拉高骨質或骨折手術成功率,可以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骨密度不佳做手術增加失敗風險 可先加快骨質生長提高成功率王廷明醫師強調,臨床面對嚴重骨鬆病患要做手術,經常發現骨釘較難鎖在骨頭上,或更換人工關節時,容易發生鬆脫或下沉,導致手術失敗率上升,因此如果病人手術急迫性不高,經濟考量許可下,會建議先用藥物快速增加骨質,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率,併發症機率也會降低,未來再骨折發生率也會減少。簡單化用藥提高長期規律治療意願 適當營養與預防跌倒也很重要王廷明醫師也說,治療骨鬆如同高血壓,只要中斷用藥,病情很快會打回原點,但獨居長輩常有多種慢性病,用藥方式容易很複雜,常會影響規律治療骨鬆意願,甚至忘記回診檢查與用藥,因此在診間會不斷提醒老人家,一定要規律回診外,也會根據病人狀況,簡單化藥物使用方式,增加疾病治療意願。王廷明醫師補充,骨鬆患者除了規律穩定接受治療,也要保持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並且預防跌倒也是重要關鍵,居家環境要保持明亮,浴室最好能安裝扶手,如果年紀較長行動不便,外出活動務必攜帶助行器或柺杖,但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意外就不出門,適當運動對保護骨質與維持肌力有很大好處。台大醫院致力改善骨鬆醫護治療品質 臨床研究不斷獲國際肯定王廷明醫師提到,隨著人口高齡化骨鬆威脅日益增長,台大醫院對骨鬆醫護投入相當多資源,骨科部所有醫師都接受過相關訓練,也累積很多經驗,能根據每一位病患狀況,給予最妥善的治療處置。另外在學術研究上,台大體系醫院也不斷有臨床研究,甚至在世界骨鬆協會發表,並拿到很好的評價,希望能不斷提高骨鬆醫療品質。
獨居老人跌倒無法起身「多日未出門」 鄰居報警…他哀求:別救我
隨著出生率降低,加上人口高齡化,許多國家的獨居老人現象嚴重。馬來西亞一名老人獨居,因為好幾天沒出現,鄰居驚覺不對勁報案,才發現老人因為在家跌倒無法起身,沒想到看到救護人員抵達時,他卻要求「別救我」,讓人感到鼻酸。馬來西亞一名消防員在小紅書分享,有一名獨居老人好幾天沒出門,擔心出事而報警,趕到現場破門而入,發現老人還活著,只是因為跌倒了起不來,正當大家鬆了一口氣時,老人竟哀求:「別救我,就讓我這樣走吧」,令人心疼不已。消防員聽到老人的話很有感觸。(圖/翻攝自小紅書)該名消防員好奇,要多麼的絕望,才會說出這樣的話,後續他們配合醫護人員將老人抬上救護車,送到醫院治療。他也不禁思考,有一天自己老了,假如這一生注定孤單一個人,他會拿著退休金住養老院,有人美心善的護理師會幫忙剪指甲和餵飯,「她不香嗎!」不時還可以和其他人炫耀以前的豐功偉業。貼文一出,讓不少網友心有戚戚焉,紛紛留言:「我害怕住進養老院給人虐待,我還是決定投資一下我的侄兒侄女」、「我認同養老院,不要想到養老院就是糟糕就是拋棄賺多一點錢,住進好的老人院,讓自己有個選擇,有個圈子」、「現在的時代,活太久可不是好事」、「老了剩下自己一個真的很可憐,如果你沒有發現到,他有可能就這樣走了」、「獨居老人的悲哀」。
美媒稱「台灣健保正在崩潰」 北榮澄清:未能呈現受訪者原意
美國網媒Vice近期採訪多位台北榮總醫師,並報導指稱「台灣世界級的健保正在崩潰」,受到少子化、老年化的衝擊,醫療面臨薪資不足、工時太長、健保又不敢漲價等問題。對此,台北榮總相當不滿,發出聲明指影片內容與原訪談主軸差異甚大,令人錯愕,深感遺憾,已連繫拍攝導演,表達強烈抗議。Vice影音報導點出「台灣世界級的健保正在崩潰」,簡介中提及台灣擁有傲視全球最優秀的醫療體系之一,採取單一保險人、政府的管理模式進行的全民健保,讓民眾可以根據其收入支付保費,看診時自付費用約2.50美元(約新台幣80元)。但近年受到少子化和高齡化的影響,這種低成本的健保正在崩壞。由於受訪者多為台北榮總醫師,還有由北榮經營的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因此台北榮總也為此發出2點聲明。第一、vice公司在台灣的林姓導演聯繫表示,基於人口高齡化對於醫療體系發展之挑戰,台灣健保的模式可提供國際間參考,基於正面與公益服務,陳亮恭應允接受採訪。第二、在112年9月7日訪談中,陳亮恭依照國際間人口高齡化趨勢所衍生之挑戰及台灣因應的相關政策方針進行說明,其中談及國內近十年來健保與醫政規劃發展之作為,但未被適當呈現。最終影片卻以「台灣健保正在崩潰」為題播出,與訪談內容主軸和內容差異甚大,令人錯愕,深感遺憾。聲明還指出,目前已連繫拍攝導演,表達強烈抗議,導演則表示專題拍攝是外包給台灣團隊,後製剪輯都在新加坡的Vice Asia進行,出資方為Taiwan Plus,為公視的英語頻道。因此該影片透過英語旁白與聳動標題來吸流量,未能正確呈現受訪者之原意,實為遺憾。
近視500度以上要注意! 恐造成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四訂為「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於12日舉辦「World Sight Day 2023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暨沙龍座談會」,多位醫師表示,高度近視是許多眼疾的成因,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出「護眼123」守則,呼籲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幫助孩子遠離惡視力的威脅。今年世界視覺日主題「愛你眼睛健康」Love Your Eyes,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中華民國台灣眼科視覺光學及屈調驗光醫學會、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中華民國愛盲協會、財團法人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及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共襄盛舉。▲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四為「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舉辦「World Sight Day 2023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暨沙龍座談會」。小1視力不良率高達26.2% 每年級以6至9%攀升WHO於2020年發表「世界視覺報」指出,全球有至少22億人有視力障礙,其中超過10億人的眼疾原本是可預防或治療。其中老花眼導致的近視力障礙佔比最多,已矯正和未矯正分別為9.7億及8.3億人,主要導致失明或視力障礙的屈光不正和白內障則有約1.9億人,其餘成因包括老年性黃斑病變、青光眼、角膜混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沙眼等。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宇旋表示,依據國健署2021年發布的《世界視覺日衛生福利統計通報》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含近視、散光、弱視等),國小1年級為26.2%,即每4位學生就有1位視力不良,隨後每年級都以6至9%迅速向上攀升。從小近視者,隨著度數日益增加,日後容易成為高度近視,更是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的高風險族群。因此國健署特別提出「護眼123」守則: 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做好視力存款。 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 每日戶外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人口高齡化、3C時代 全民眼睛面臨退化 社會高齡化,眼睛老化所帶來的眼疾問題是全民需要面對的課題,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建同提到:「近年來科技的快速發展與近期疫情影響,加速了民眾對於3C產品的依賴性提升,首當其衝的便是我們的眼睛健康,這使眼睛疾病不再是老年時才會面臨到的問題。」現今因為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導致眼睛疲勞,調節焦距的睫狀肌及控制眼球運動的眼外肌疲乏而使眼睛加速退化,加上若對眼疾的認知不足夠時,就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白內障宛如霧裡看花 「等熟透才治療就晚了」「如果在看東西時覺得好像在霧裡看花一樣,就要留意是否有白內障的可能性。」眼科診所院長蕭裕泉表示,白內障主要是隨著年紀,水晶體因為長期接受光線下逐漸變得混濁,導致光線無法穿透水晶體,相對視網膜接受到的光線也會變少,進而影響到視力。目前臨床上治療白內障使用藥水僅能「延緩」白內障的發生,因此進行手術搭配換上人工水晶體是目前臨床上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然而,一般大眾對於白內障有著「等熟透了才能開刀」這樣的迷思,醫師指出,過熟的白內障反而會增加手術的困難與風險,建議民眾應定期檢查眼睛,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手術才能降低術後風險。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如今白內障手術大多都使用小傷口的微創手術,加上人工水晶體功能性愈來愈多元,民眾不需害怕手術帶來的疼痛不適感,以及選用適合自己日常生活習慣的人工水晶體,也能找回水晶體受損前的視力。青光眼是「視力小偷」 拖延治療恐導致失明有「視力小偷」之稱的青光眼,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難以自我覺察,而且為慢性、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等到察覺異狀時,視力恐已大部分受損。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監事呂大文表示,治療青光眼除了普遍所知使用眼藥水降低眼壓,當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透過手術治療可達到更低或更穩定的眼壓控制,「在初期適時的手術介入,可以減少長期用藥的副作用,並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生活品質,不要因為畏懼手術錯過黃金治療期,導致不可逆的失明。」提醒民眾應定期篩檢,才能及時發現青光眼,避免疾病快速惡化。24歲就視網膜剝離! 3大治療方式搶救視力現代人慣性長期使用眼睛,導致眼睛乾澀、疲勞甚至近視都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許多孩童在年紀尚小時就接觸3C產品,孩童較缺乏自制力容易成癮3C產品,年紀輕輕就看出了近視,成了眼疾產生的隱患。台北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治醫師黃德光分享:「曾經有位24歲的年輕人,在唸書時發生了視網膜剝離,原因在病患本身為高度近視,所以近視度數愈深,眼軸愈長,眼球壁變得薄且脆弱,先會產生破洞,再慢慢滲水至視網膜下方產生剝離現象,因此視網膜發生的機會就會比一般人相對來說高出許多。」視網膜剝離狀況危急!醫師提醒民眾在眼睛發出警訊時應盡速就醫,目前治療方式有3大類:冷凍療法、鞏膜扣壓術與玻璃體切除術。特展現場並展出白內障手術與水晶體發展,以及現在常見的眼睛疾病,透過導覽的方式讓民眾獲取眼睛知識。多位醫師呼籲用正確的方式面對眼睛老化的健康問題,及早檢查與治療才能「LOVE YOUR EYES愛你眼睛健康」。
疫情後回流!新加坡人口成長5%至592萬 「這類人」卻佔2成
隨著更多公民和永久居民在新冠疫情後回返國門,新加坡的總人口進一步增加至592萬人。但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人口高齡化加速,滿65歲的公民就佔了近2成。據《聯合早報》援引新加坡總理公署(Prime Minister's Office)「國家人口及人才署」29日發佈的《2023年人口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新加坡的總人口達約592萬人,比去年同期多5%。過去在2020年和2021年的總人口增長受新冠疫情影響而放緩,拉低了過去5年的平均總人口增長率。2018年至2023年的人口年複合增長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為1.0%,與2013年至2018年的0.9%相差甚微。人口簡報還指出,新加坡的公民人數增加1.6%,達到361萬人;永久居民人數則增加3.7%,達到54萬人。而主要原因不外乎就是疫情相關的旅行禁令放寬,促使更多旅居海外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回流新加坡。另一方面,非居民人口也大幅增加13.1%,達到177萬人,當中以建築、海事和加工業的工作準證持有者居多,這是因為這些領域的承包商聘請更多外籍勞工,以儘快完成受到疫情拖延的工程。此外,新家坡人口也持續邁向高齡化,且增速加快。65歲及以上公民的佔比從10年前的11.7%,上漲至今年的19.1%。到了2030年,估計每4個新加坡公民當中就會有一個已滿65歲。雪上加霜的是,新加坡2022年全年出生的嬰兒只有30429個,比前一年少了4%;居民整體生育率也只有1.04,創下歷史新低點。
老人點杯咖啡霸占座位7小時!收老闆抗議紙條「害年輕人不來了」 網狂洗一星評價
南韓是全球人口高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相關的社會問題也層出不窮。有名網友日前在網路論壇控訴,自己的父親在首爾某大學附近的咖啡廳,邊喝咖啡邊使用筆電時,竟收到店家的紙條,上面寫著「您坐在店內的時間太長了,導致年輕顧客們都不來了」,此文一出,大批網友都到該間咖啡廳的評論區,狂洗一星評價,業者則於26日公開監視器影像,並強調絕對沒有歧視顧客的年齡。據悉,有名網友日前在網路論壇控訴,已年邁的父親日前在首爾特別市瑞草區位於某大學附近的咖啡廳「BILLY ANGEL」邊喝咖啡邊使用筆電時,竟收到店家的黃色紙條,上面寫著「您坐在店內的時間太長了,導致年輕顧客們都不來了」。原PO接著說,父親收到紙條後,就立刻離開,而後,他也向父親詢問事發經過,才得知他只點了1杯咖啡就坐了近7個小時,但原PO也認為,雖然父親有錯在先,但店家在紙條上特別提及年齡,有歧視銀髮族的嫌疑。他也強調,既然咖啡廳是以年輕消費族群為主,那店家就該標示禁收銀髮顧客。此文一出,大批網友都到該間咖啡廳的評論區,狂洗一星評價,業者則於26日公開監視器影像,可看見該名消費者從上午11點10分左右進店後,一坐就坐了近7小時,途中甚至還離席50分鐘去其他地方用餐,且期間內只點了1杯咖啡。此外,從畫面中還可看到該名顧客1個人就占用了2張桌子、4個座位。業者於26日公開監視器影像。(圖/YouTube 채널A 뉴스)業者於26日公開監視器影像。(圖/YouTube 채널A 뉴스)業者也強調絕對沒有歧視顧客的年齡,只是溝通過程中應再更加謹慎,店家也透過Instagram發文道歉,強調將加強員工訓練。
中年婦長期半身疼痛好痛苦! 這樣做疼痛改善7成重返職場
52歲的朱小姐,患有糖尿病、高血壓,且因體重過重併發脊椎病變,曾進行三次脊椎手術的她,術後又不幸發生車禍導致骨折,長期下來,下背及下肢的慢性疼痛讓她苦不堪言,服用了高劑量止痛藥也不見改善,不僅睡眠出問題,也必須離職休養。經醫師評估並會診多科團隊後,以「脊髓刺激療法」治療,術後自評疼痛改善了7成之多,終於讓她得以重返職場。收治案例的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醫師說,慢性疼痛是指超過6個月以上,因神經損傷造成的神經或骨骼肌肉疼痛,許多患者可能無法透過藥物改善疼痛,持續的疼痛可能造成憂鬱症、失眠、記憶力受損、認知功能降低等身心問題。慢性疼痛採階梯式療法 脊髓刺激療法可降低疼痛5至8成慢性疼痛治療採階梯式療法,蔡昇宗醫師指出,第一階段以服用抗發炎、無嗎啡類藥物爲主;第二階段,則進階服用含有嗎啡成分、止痛效果較強的藥物;若藥物效果有限,第三階段將使用微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如神經阻斷術、局部注射止痛藥、類固醇等;萬一仍無法妥善控制,第四階段就需要透過外科手術介入治療。除了動大刀的外科手術,近年來興行「脊髓刺激術」,以微創方式將晶片植入體內,透過晶片電池放電刺激脊髓神經,來阻斷疼痛傳導藉此緩解疼痛。蔡昇宗醫師解釋,此療法將進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使用微創方式進行,以局部麻醉,將晶片植入於脊髓硬膜外腔,可在患者意識清醒下執行手術,協助定位痛處,術後觀察2至4週,確保療效,才會進行第二階段的永久性植入,約需住院3至5天。蔡昇宗醫師解釋,疼痛爲個人主觀感受,脊髓刺激術的晶片可設定適合患者參數,改變電流刺激,術後可緩解患者50%-80%疼痛感,許多患者治療後心情、睡眠與生活品質都有大幅改善。隨著患者回歸日常生活,不同的姿勢所需電力刺激有異,術後初期1-3個月需密集回診追蹤,調整電力以達最佳療效,如狀況穩定後即可拉長回診時間。新型設備可使用年限增加,為患者設定專屬化刺激參數 做MRI檢查也OK傳統脊髓刺激裝置電池壽命約爲3-5年,目前新型裝置充電速度較傳統型快3倍,電池壽命更延長至9年,且可安全進行核磁共振(MRI)檢查。蔡昇宗醫師補充,脊髓神經會隨著身體動作的不同而患者的刺激電量也會需要不同,傳統的手術晶片隨著姿勢改變,需頻頻調整以提供足量電力刺激,新型晶片則可隨著姿勢自動矯正放電量,維持穩定的電力刺激帶來療效。多科團隊會診是趨勢 這兩類人手術成效好隨著人口高齡化,很多人都因結構退化接受骨刺手術、椎間盤滑脫手術等,經歷多次動刀,恐影響神經功能造成慢性疼痛,亦或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環不順暢造成下肢缺血的慢性疼痛等,這兩類患者在脊髓刺激術可預期較好的治療效果。醫師補充,慢性疼痛的國際治療趨勢,為整合內外科團隊,包含疼痛科、神經內外科、骨科、麻醉科、身心科等,帶給患者最佳治療,如有上述問題建議及早就醫治療,重新找回理想的生活品質。
參訪上海樂鄰坊和新涇五村 蔣萬安:朝3大方向努力邁進
台北市長蔣萬安今(31)日下午先後參訪上海市長寧區的樂鄰坊和新涇五村,學習上海打造集生活服務與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社區,及打造多樣社區互動的場域經驗;蔣萬安表示,朝幼有所托、老有所依,以及廢疾者有所養等3方向努力邁進。上海樂鄰坊是一個以綠色環保、暢想未來為理念,服務於全年齡段居民的社區社交平台,以緊緊圍繞「人與自然、科技的和諧共生」為中心思想,創造出一個標竿性的低碳社區空間。由於蔣萬安市長上任以來推動許多生養政策,也十分重視托育服務,因此利用在上海的最後一天下午,特地前往參訪。樂鄰坊設有「寶寶屋」,上海全市街鎮托嬰服務「寶寶屋」覆蓋率達到85%,中心城區街鎮覆蓋率達到100%,為社區居民提供每年12次(以小時計次)的免付費服務,超過次數可享公益價格;「寶寶屋」的模式,則和台北市的定點臨托及親子館服務相似。蔣萬安指出,寶寶屋提供暫時托育服務,平時父母若是臨時有事,或想去購物、看場電影,將孩子託付在這安心又方便。在經過寶寶屋時,蔣也向前熱情的和寶寶揮手,有感而發地說看到孩子就想念起家中的三寶,尤其昨天是開學日,沒陪到大寶,回去要好好陪陪他。隨後,蔣萬安來到新涇五村,受到當地居民熱烈歡迎,紛紛湧上來問好。該區2021年開始推動數字家園建設,以「數字賦能+居民參與」為發展特色。其中,吾愛家中心是一棟獨棟3層居民公共活動空間,每月服務量超過2500人次,成為提供不同世代小區居民多元多樣社區互動的場域。蔣萬安在吾愛家中心一樓留言板上,也留下「來自台北的問候」字條。親子園內由志願者共同治理,提供學齡前兒童互動空間,裡頭有動感遊戲、運動活動等,當中的職業體驗更是深受父母喜愛。蔣在現場也開心與孩子互動,小朋友還朝參訪團辦了鬼臉,逗得現場哈哈大笑,相當可愛。二樓議事廳內的居民們正在排練扇子舞,由於各種節日居民都會到這進行表演排練,平日也會有電影放映、做手工等活動,居民參與相當踴躍,各種功能非常完備。現場民眾也和蔣萬安合影留念。新涇五村的愛馨苑則集結日間照料、智慧康養、輔具康復、就業扶持、慈善救助五大功能,是上海創新社區治理「一街一品」項目之一,也是全區首個智能化、精準化、精細化的智慧康養服務中心,提供身障人士更全面的生活類服務。愛馨苑的一樓視聽室每週安排無障礙電影播放,視聽室前方除了設置無障礙空間外,座位區也非常舒適,座椅是特別為長輩所設計,減輕壓力和負擔。陽光之家則是替身心障礙者安排相關課程和戶外活動,老師也將學員們的作品展出並參賽,長者們也有書法、畫作、烘焙等課程。蔣萬安在現場購買了學員製作的手工編織小花,說準備回家送給太太,接著在用書法親筆寫下「萬事平安」4字留念。蔣萬安也品嚐長輩們親手做的蛋塔,直呼非常美味,現場長輩則熱情教他「好吃」的上海話。蔣萬安說,很高興有機會到訪新涇五村的愛馨苑,交流兩地有關身心障礙社區式服務經驗。由於全球人口老化變遷,不論是上海或臺北,人口高齡化皆成為重要挑戰。他認為,人口老齡化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市府團隊強調「以民為本」,尤其重視銀髮照顧,面對不斷攀升人口高齡化趨勢,將積極布建規劃老人福利政策,推動全方面推動預防性照顧服務,實現在地安老。
出席「Under40青年座談會」 賴清德宣示加碼實踐居住正義
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昨(1)日晚間,出席「Under40青年座談會」,與多位30到40歲的醫生、工程師、科技業等跨領域的年輕世代夥伴舉行座談,除了傾聽他們身為「三明治世代」,在就業環境所碰見的各式挑戰外,也討論少子化、人口高齡化,以及台灣產業未來發展等議題。賴清德表示,未來將會加強興建社宅、包租代管,並加碼租金補貼與育兒津貼,解決「三明治世代」的困境。賴清德說,他擔任行政院長時期所推動的「優化新創事業環境」方案,以及要求國家發展委員會撥款項,針對早期新創給予幫助、修改行政命令,讓金控可以投資新創產業,針對海外優秀人才發給就業金卡等政策,以解決旅外青年回台灣面臨無法找到合適工作,甚至低薪情況。他強調,「台灣未來的經濟奇蹟就是新創,與國際接軌」,未來將針對人才培養,透過創新創業,鼓勵年輕人投入創新市場,用創新驅動帶動經濟成長。現場青年提問,身為兩個小孩的父親的賴清德,會怎麼選擇孩子在哪裡就業,賴清德回應說,兩個孩子雖然在美國讀書,但學成之後都會回到台灣,現在小兒子已經回來了,大兒子之後也會,台灣是他們的家鄉,他們都願意選擇回來為家鄉盡一份心力,也期許他們的表現能夠青出於藍、更勝自己。賴清德說,會不會成功,其實跟自己信念有關,正向面對環境最重要。從小到大他不曾因為家貧而自卑,而是一直相信,能透過持之以恆的努力來達到成功。而針對三明治世代困境,青年如何在事業和家庭照顧間取得平衡。賴清德表示,「0到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針對育兒津貼持續加碼,今年中央政府更提撥了1092億,致力減輕新手爸媽的負擔;長照部分,政府也推出滿意度達94%的「長照2.0」方案,大幅提升長照服務人力與薪資。而服務人數更從2016年的9萬人,成長超過五倍,至今達到46.2萬人;失智照顧也提升14倍,希冀未來能打造一個免於長照困擾的照顧家園。賴清德強調,蔡英文總統的施政成績有目共睹,針對居住正義議題,未來也將推出「囤房稅2.0」、「青年安心成家優惠貸款」等政策,致力打擊惡意炒房。另外社會住宅,包括興建的以及現在包租代管,還有租金補貼未來8年都會加碼,來滿足台灣租屋需求,落實居住正義。「三明治世代的困境,政府都有理解,未來政府更是會積極介入、妥善協助,讓照護上一代、養育下一代,不再是家庭自己的事,而是整個社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