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水晶體
」 白內障 近視 視力 陳時中 紫外線白內障患者逐漸年輕化 醫曝「5大高危族群」
白內障的主要成因為老化,是年長者視力不良的最大威脅,但隨著國人長期依賴3C,造成用眼過度並曝露於紫外線下,致使白內障患者逐漸年輕化。振興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許粹剛示警,高度近視患者、眼睛受傷過的患者、曾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的患者、糖尿病患等,也容易提早出現白內障,其中的高度近視族群,由於眼軸過度拉長,造成眼球內代謝變差,天然水晶體容易發生混濁,因此較一般人更容易發生白內障。許粹剛指出,白內障主要症狀為視力模糊,不少患者憂懼手術治療,其實手術與否端看病患的症狀是否需要立即處理,若病患的視力模糊造成上下樓梯行走困難,或是開車時視線不清晰,上述症狀已影響日常生活安全,建議盡快至眼科門診檢查;一般眼科醫師會採用裂隙燈檢查,並評估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目前健保可給付矯正後視力低於0.5者進行白內障手術,建議及早就醫治療。許粹剛提到,目前白內障手術多採用超音波水晶體乳化囊外摘除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術,其將原本混濁之水晶體以超音波乳化儀在小切口下進行摘除並置換一個人工水晶體進入眼球。至於人工水晶體多樣化,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許粹剛表示,依據人工水晶體的功能性,主要分為球面水晶體、非球面水晶體、非球面水晶體加上散光矯正及抗老花人工水晶體;病患就診時,可以詳細與眼科醫師討論日常生活視距需求差異、夜間行駛(夜間眩光)和散光等因素,有助於醫師進行專業且全面性的考量,選擇最適合病患的人工水晶體,以得到最佳的治療方案。許粹剛也提醒,早期白內障病人的視力尚未嚴重惡化,但仍需要改善生活習慣、注意保養眼睛以避免惡化,例如,外出時配戴太陽眼鏡,以減少紫外線的傷害;戒除吸菸以避免菸草中的有害物質傷害眼睛;定期至眼科門診檢查、掌握白內障病情,另外,糖尿病可能會引發白內障,須特別留意。
「1眼疾」常誤以為是近視或老花! 眼科醫教夏日護眼重點:最好戴上太陽眼鏡
根據國民健康署公開數據,白內障於慢性疾病的排名僅次於高血壓,達41.3%,伴隨著3C產品的使用時間上升,台灣白內障患者逐漸年輕化,30、40歲青壯年族群罹患白內障比例逐漸升高,其中六大高風險群更須注意,包含高齡者、高度近視者、糖尿病患以及長期於戶外工作、眼睛發炎或受傷者皆為白內障高風險族群。白內障常見8大症狀 應盡早就醫白內障是眼睛內水晶體老化的疾病,意指原先澄清的水晶體變得混濁泛黃,使得外界光線無法進入,造成視力障礙的一種疾病。白內障的8大警訊包含:出現對色彩敏銳度降低、近視度數飆升、夜晚出現眩光光暈、看東西出現複視、白日畏光、老花突然消失、經常跌倒或時常感覺度數不夠需換鏡片等症狀,都應即早治療。夏季眼睛防護莫輕忽 食補+日常這樣做延緩發生炎夏逼近,台灣的夏季日照時長大約為13小時,長時間的紫外線曬入眼球,可能造成水晶體因紫外線的累積傷害提早老化,對此眼科陳矜芸醫師給予幾個夏日防護建議,除了能夠透過食補或營養補充品來預防白內障,也可以多吃深色蔬菜,如菠菜或是玉米等,這類含有葉黃素、蝦黃素、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成分的食物或保健食品;另外,夏季外出可以配戴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的傷害,來延緩白內障的發生時間。把握治療黃金關鍵期 高階手術設備助恢復清澈視野陳矜芸說,白內障的唯一治療方式便是更換人工水晶體,而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為目前主流的白內障手術方式,能夠僅以筆尖大小的微創方式進行此手術,有別於以往需等白內障成熟變硬才可治療的舊觀念。目前引進德國3D高階白內障科技,更於2024年4月獲邀於泰國曼谷授獎認證,由德國原廠頒發高階白內障設備認證中心殊榮,肯定其專業與精準度的把關堅持,透過完整的醫療設備,以精準測量晶體度數、有全景高解析光學設備,及AI全智能晶體導航,精準定位提升術後視力品質。術後這些事情要留意 避免眼睛受刺激手術過程中只需以局部麻醉藥水點眼睛,再以超音波乳化術吸取出混濁的水晶體後再植入人工水晶體,即完成此手術。若術後對光線較為敏感,陳矜芸建議,白日配戴墨鏡防止眼睛受到紫外線刺激、術後患者也盡量避免搬重物,約2周的時間便可恢復日常。
新式微創角膜移植手術! 順利改善視力重見曙光
王先生在接受左眼白內障手術後視力卻又逐漸模糊,並有眼睛疼痛、畏光、無法睜開眼與不斷流淚等情形,嚴重影響了生活品質,經診斷為白內障術後產生的人工水晶體相關之水疱性角膜病變;林小姐則是雙眼患有先天性角膜內皮細胞失養症,飽受視力模糊之苦。新式手術現光明 微創角膜移植病人經嘉義長庚醫院眼科陳南妮醫師診療,接受新式微創角膜移植手術「角膜後彈力層內皮移植手術(Descemet membrane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簡稱DMEK)」,術後都恢復良好,角膜從混濁水腫恢復透明清澈,疼痛及畏光症狀也大幅改善且視力已逐步恢復中。陳南妮醫師表示,相較於傳統的全層角膜移植手術,角膜後彈力層內皮移植手術僅移植內皮細胞,傷口小且縫線少,大大降低出血、感染、術後散光與排斥機會,手術恢復期較短,術後的視力大幅改善。視力下降模糊 及早診斷治療目前諸多原因皆可能造成角膜內皮細胞數下降,導致角膜水腫以致於角膜混濁,嚴重影響視力。先天因素最常見為角膜內皮細胞失養症,後天則以白內障及青光眼手術術後較為常見,因此若術後出現視力逐漸下降模糊,伴隨眼睛疼痛畏光等情形,務必及早至眼科檢查是否為人工水晶體相關之水疱性角膜病變,即早診斷避免延誤病情,若長期角膜水腫混濁病變,錯過內皮細胞移植時機,最終僅能接受傳統移植手術。孫啟欽醫師進一步說明,台灣每年約有600多名病人等待眼角膜移植,透過精良的移植手術可確保手術成功,DMEK手術傷口大小僅3mm,要將厚度僅0.001cm的厚彈力層内皮取下植入病人眼中,手術學習曲線及困難度極高,目前國内擁有成熟技術執行DMEK手術的眼科醫師仍寥寥可數,未來持續幫助更多需角膜移植病人重見光明。
取消掛號費上限挨轟「欺負弱勢」 薛瑞元回應:不一定會漲價
衛福部近日公告取消全國統一的醫療院所掛號費上限,且免向地方衛生局備查,讓民眾擔憂哄抬掛號費。前立委沈富雄在政論節目砲轟衛福部長薛瑞元,放任醫院把掛號費當美食街一樣用來賺錢,是在欺負弱勢、逃避責任。薛瑞元今(10日)出席國醫節慶祝大會,也針對此事做出回應了。沈富雄在政論節目《少康戰情室》痛批,台灣的健保制度是畸形的畸形、怪胎的怪胎,因為本來是保險,卻變成社會福利,社會福利就會有很濃的社會主義色彩,但凡是醫院跟病人之間拔河,看誰可以去爭取到錢的,衛福部都不管。沈富雄舉例,白內障的人工水晶體、心導管的心臟支架、人工關節等醫材,這些衛福部雖然也有規定,但是範圍很寬,有好幾種可以選,有錢人願意用自費,窮人就選擇用健保。沈富雄表示,這種病人這種病人跟醫院討價還價的事情,衛福部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醫院可以補貼一些收入,但遇到醫護人員要調薪,就鎖得很死。如果醫院要的錢是來自政府,衛福部也不給,這事情就很奇怪,但衛福部卻放任醫院把掛號費,當成像停車場、美食街一樣用途來賺取收入,這根本就是在欺負弱勢、逃避責任。薛瑞元今天出席第94屆國醫節慶祝大會,被問到此事,他指出每個人對公共政策有表達意見的自由,都予以尊重,更強調取消上限不一定會漲價,公立醫療機構都表態不漲,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定錨作用,因為要漲價的醫院,就會考慮病人是否會因此流失,這也是回歸市場機制的作法。
近視千度!視力僅剩0.1 新型飛秒雷射手術助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白內障不只是老年人視力不良的最大殺手,年輕人高度近視也容易中標。一位女性患者近視高達2,000度!年紀輕輕就產生早發性白內障,視力僅剩0.1。知名眼科診所院長謝旻蒼親自進行新型白內障微創手術,使用高科技飛秒雷射儀器精準定位,不僅取代傳統手術器械,更安全、傷口小,患者恢復迅速,找回「睛」彩人生。白內障主要成因為水晶體老化混濁。由於水晶體的功能是將光線聚集在視網膜上,得到清楚的成像,類似照相機鏡頭。當水晶體產生混濁的時候,聚焦在視網膜上的成像效果就會變差,導致視力模糊。眼藥水有用嗎?手術很痛? 破解白內障3大迷思Q:眼藥水可不可以治療白內障?A:藥水沒有辦法直接治療白內障,頂多只能延緩惡化,要改善視力仍需進行手術。Q:白內障手術很痛?A:傳統手術傷口較大,術前須先施打麻醉針,過程會有點不舒服。現今已進展到微創的超音波乳化術,只需要在眼球表面以點眼藥水的方式進行麻醉,手術過程也僅有一些痠脹感,因傷口如筆尖大小約0.2公分,痛感也不大明顯。Q:白內障等熟了再開刀就好?A:白內障放到熟,水晶體會過硬,可能引起青光眼等併發症,導致手術需要花更多時間、更多超音波能量才能震碎水晶體,會影響術後效果跟恢復時間。建議患者若感到視力模糊影響生活,及早就醫檢查與治療。高科技儀器輔助新型手術 傷口小、恢復快手術前醫師會先進行眼角膜、水晶體、視網膜、視神經檢查,並藉由高科技儀器,如OCT電腦斷層掃描、角膜地形圖、光學式水晶體測量儀器、角膜內皮細胞儀等,提供治療建議。謝旻蒼院長說明,目前白內障手術的主流是「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先於角膜製作一個0.2左右的小截品,接著利用超音波探頭將水晶體震碎再吸出來,再置放人工水晶體,約20分鐘就完成,當天即可回家休息、不需住院。有別於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需以手術器械製作截口,新型「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以電腦自動化程式操作,利用雷射於角膜表面製作截口及於水晶體前囊製作正圓形的囊袋,並利用飛秒雷射預先分解晶核,這些動作不只更加精準安全,還可降低術中所使用的超音波能量,減低角膜水腫機率、加速傷口復原。另外還有影像導航系統協助精準定位,縮短手術時間。擁有醫術更重視醫德!謝旻蒼醫師每年都會深入偏鄉進行義診。由於診所位處嘉義,考量阿里山山區交通不便、醫療資源匱乏,患者罹病經常延誤就醫,為了照顧當地居民健康,他特別率領團隊為民眾檢查視力,確認是否有白內障、青光眼或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問題,及早發現有助及早治療。醫師最後也提醒國人,長時間使用3C會導致近視度數急遽上升,建議看近距離保持40公分距離,用眼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並且定期做視力檢查,才能保護靈魂之窗,遠離白內障的威脅。
別再因害怕手術延誤治療白內障 衛教大使林心如籲40歲以上定期眼科檢查
白內障是相當常見的眼睛疾病,隨著年紀增加,水晶體越來越混濁,便會出現視力模糊、眩光、重影、色彩度降低等症狀,嚴重會影響生活更會加速失能風險。不過,許多人常會因為害怕白內障手術而延誤就醫,甚至等到白內障「熟了」水晶體完全混濁,不得已才接受手術治療。因此,眼科醫療品牌舉辦發佈會,讓民眾了解事實上白內障手術有更安全的「SMART飛秒雷射」可以選擇,並邀請藝人林心如擔任衛教大使與醫師攜手呼籲,40歲以上的民眾應每年定期眼科檢查,及時發現白內障並依醫師建議接受手術安排,別再因害怕裹足不前造成更多影響。「這些」都是白內障危險因子 嚴重影響視力、生活白內障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年紀增長、老化,使得眼睛水晶體漸漸混濁,進而影響視力。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師蔡德中表示,除了老化以外,全身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副甲狀腺疾病等)或外傷都有可能是白內障產生的原因。另外,3C產品的使用也是白內障的危險因子之一。蔡德中醫師提到,像手機的光源通常都是LED,LED光源的藍光比例比較高,現在使用手機的機會增加,藍光傷害也成為目前很注重的危險因子,此外高度近視也是誘發早發性白內障的一個重要危險因子。白內障的症狀會漸進式進展,許多患者一開始可能會不以為意,但當水晶體混濁到一個程度時,視力障礙嚴重,生活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蔡德中醫師表示,開車、走路等都會受到影響,有些人甚至會因為安全考量而不敢出門,社交活動減少變得很消沉。手術是唯一根治方法 SMART飛秒雷射具3特性提升手術安全目前手術是根治白內障的唯一方法,隨著科技發展白內障手術也越趨進步,除了一般飛秒雷射外,現在還有具備低能量、小光斑、高頻率3大特性的SMART飛秒白內障雷射手術,能提升手術安全性、減少併發症。蔡德中醫師說明,SMART飛秒白內障雷射手術跟其他飛秒雷射,最大的不同在於SMART飛秒是低能量雷射,而低能量雷射的優勢因為它的小光斑對周邊組織的傷害會較少,手術的安全性更會大幅提高,這是最大的差別。醫師認為,對於視覺品質要求較高的民眾,或是本身角膜有缺損、退化,以及水晶體有受傷、不完整等手術較困難的個案,如果有飛秒雷射的輔助,能讓醫生更有信心地處理困難之處,另外像高度近視對於視覺品質、散光等屈光的預後要求較高的話,配合高階人工水晶體以及飛秒雷射會有更好的改善效果。林心如擔任衛教大使 攜手醫師籲40歲以上定期檢查隨著近視人口增加、3C使用等影響,早發性白內障也逐漸增加。擔任SMART飛秒白內障衛教大使的藝人林心如也提到,自己工作關係常常會面臨攝影棚內的強光、相機的閃光燈等,再加上家人曾罹患白內障,讓她更早意識到早發性白內障的風險。在發佈會上,林心如與醫師攜手呼籲40歲以上應每年定期眼科檢查,及時發現白內障並依醫師建議接受手術安排,掌握適當手術時機,別再因害怕裹足不前造成更多影響。蔡德中醫師也特別提醒,高度近視的民眾更需要定期健康檢查,若度數有明顯變化,很有可能是早發性白內障徵候,應前往眼科醫療院所由醫師進一步確認、評估。
近視500度以上要注意! 恐造成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四訂為「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於12日舉辦「World Sight Day 2023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暨沙龍座談會」,多位醫師表示,高度近視是許多眼疾的成因,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出「護眼123」守則,呼籲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幫助孩子遠離惡視力的威脅。今年世界視覺日主題「愛你眼睛健康」Love Your Eyes,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中華民國台灣眼科視覺光學及屈調驗光醫學會、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中華民國愛盲協會、財團法人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及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共襄盛舉。▲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四為「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舉辦「World Sight Day 2023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暨沙龍座談會」。小1視力不良率高達26.2% 每年級以6至9%攀升WHO於2020年發表「世界視覺報」指出,全球有至少22億人有視力障礙,其中超過10億人的眼疾原本是可預防或治療。其中老花眼導致的近視力障礙佔比最多,已矯正和未矯正分別為9.7億及8.3億人,主要導致失明或視力障礙的屈光不正和白內障則有約1.9億人,其餘成因包括老年性黃斑病變、青光眼、角膜混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沙眼等。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宇旋表示,依據國健署2021年發布的《世界視覺日衛生福利統計通報》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含近視、散光、弱視等),國小1年級為26.2%,即每4位學生就有1位視力不良,隨後每年級都以6至9%迅速向上攀升。從小近視者,隨著度數日益增加,日後容易成為高度近視,更是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的高風險族群。因此國健署特別提出「護眼123」守則: 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做好視力存款。 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 每日戶外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人口高齡化、3C時代 全民眼睛面臨退化 社會高齡化,眼睛老化所帶來的眼疾問題是全民需要面對的課題,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建同提到:「近年來科技的快速發展與近期疫情影響,加速了民眾對於3C產品的依賴性提升,首當其衝的便是我們的眼睛健康,這使眼睛疾病不再是老年時才會面臨到的問題。」現今因為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導致眼睛疲勞,調節焦距的睫狀肌及控制眼球運動的眼外肌疲乏而使眼睛加速退化,加上若對眼疾的認知不足夠時,就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白內障宛如霧裡看花 「等熟透才治療就晚了」「如果在看東西時覺得好像在霧裡看花一樣,就要留意是否有白內障的可能性。」眼科診所院長蕭裕泉表示,白內障主要是隨著年紀,水晶體因為長期接受光線下逐漸變得混濁,導致光線無法穿透水晶體,相對視網膜接受到的光線也會變少,進而影響到視力。目前臨床上治療白內障使用藥水僅能「延緩」白內障的發生,因此進行手術搭配換上人工水晶體是目前臨床上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然而,一般大眾對於白內障有著「等熟透了才能開刀」這樣的迷思,醫師指出,過熟的白內障反而會增加手術的困難與風險,建議民眾應定期檢查眼睛,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手術才能降低術後風險。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如今白內障手術大多都使用小傷口的微創手術,加上人工水晶體功能性愈來愈多元,民眾不需害怕手術帶來的疼痛不適感,以及選用適合自己日常生活習慣的人工水晶體,也能找回水晶體受損前的視力。青光眼是「視力小偷」 拖延治療恐導致失明有「視力小偷」之稱的青光眼,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難以自我覺察,而且為慢性、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等到察覺異狀時,視力恐已大部分受損。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監事呂大文表示,治療青光眼除了普遍所知使用眼藥水降低眼壓,當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透過手術治療可達到更低或更穩定的眼壓控制,「在初期適時的手術介入,可以減少長期用藥的副作用,並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生活品質,不要因為畏懼手術錯過黃金治療期,導致不可逆的失明。」提醒民眾應定期篩檢,才能及時發現青光眼,避免疾病快速惡化。24歲就視網膜剝離! 3大治療方式搶救視力現代人慣性長期使用眼睛,導致眼睛乾澀、疲勞甚至近視都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許多孩童在年紀尚小時就接觸3C產品,孩童較缺乏自制力容易成癮3C產品,年紀輕輕就看出了近視,成了眼疾產生的隱患。台北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治醫師黃德光分享:「曾經有位24歲的年輕人,在唸書時發生了視網膜剝離,原因在病患本身為高度近視,所以近視度數愈深,眼軸愈長,眼球壁變得薄且脆弱,先會產生破洞,再慢慢滲水至視網膜下方產生剝離現象,因此視網膜發生的機會就會比一般人相對來說高出許多。」視網膜剝離狀況危急!醫師提醒民眾在眼睛發出警訊時應盡速就醫,目前治療方式有3大類:冷凍療法、鞏膜扣壓術與玻璃體切除術。特展現場並展出白內障手術與水晶體發展,以及現在常見的眼睛疾病,透過導覽的方式讓民眾獲取眼睛知識。多位醫師呼籲用正確的方式面對眼睛老化的健康問題,及早檢查與治療才能「LOVE YOUR EYES愛你眼睛健康」。
老師被蜘蛛咬臉痛爆「眼睛流綠液體」 醫笑:魔鬼仿生眼
在電影中被蜘蛛咬到會變蜘蛛人,現實中卻不是如此。英國一名老師被假寡婦蜘蛛咬到,在半夜痛醒,就醫後眼睛還流綠色液體。醫師看了更笑說,像魔鬼仿生眼。據《鏡報》報導,50歲老師維斯蒂(Stuart Vesty)8月中在半夜醒來,而他的臉疼痛不已,早上他的臉像中風一樣下垂,而床上有一隻被壓扁的蜘蛛屍體,他把兇手裝到盒子裡趕往醫院,維斯蒂相信蜘蛛就是罪魁禍首。男子眼睛流綠色液體。(圖/翻攝X)醫師檢查了蜘蛛殘破的屍體,確認是假寡婦蜘蛛(FalseWidow Spider),毒液會讓人細胞腐爛,也擔心蜘蛛傷害到他的眼球,進而威脅視力。據了解,醫師把染料倒進維斯蒂的眼睛,他的眼睛周圍滲出綠色液體,所幸眼球沒被刺穿。醫師更笑說,看起來很像電影《魔鬼終結者》機器人的仿生眼。維斯蒂說,他不確定是不是在花園被蜘蛛咬,但當天在回家的路上,他的頭撞上涼亭,因為天色昏暗。維斯蒂強調,他對假寡婦蜘蛛一無所知,只知道牠是英國最毒的蜘蛛,而他原本擔蜘蛛傷害到他的眼球。維斯蒂回憶,小時候有人拿棍子丟他的眼睛,所以他很小就植入人工水晶體,那隻眼睛視力不太好,還好是另一眼受傷。據了解,假寡婦蜘蛛是英國12種會咬人的蜘蛛中,毒性最強的,在該國被稱高貴的假寡婦。假寡婦蜘蛛會在夏天繁殖,而且會主動攻擊人,不及時治療會併發蜂窩性組織炎,最嚴重會截肢。
白內障影響視力需動刀 手術該怎麼選?醫師分享母親治療經驗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潘昱僑報導】眼睛內的水晶體隨著年紀增長逐漸混濁、硬化,導致光線無法穿透,形成「白內障」,使得視力模糊影響生活。知名眼科診所院長張沛瑞醫師表示,老化是白內障的主要原因,其中60歲以上的患者就佔了白內障總手術人口的八成。除了老化以外,高度近視、紫外線、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是長期使用類固醇的民眾也容易造成白內障提早報到。關於白內障的治療方法,張沛瑞院長指出,目前並無任何一種藥物或藥水可以治癒白內障,只能延緩白內障惡化,患者仍需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才能有效治療恢復視力。了解白內障治療 新式輔助手術精準、安全、恢復快當白內障嚴重影響視力時,就要考慮接受手術移除混濁的水晶體。張沛瑞院長表示,目前的白內障手術方式是小切口的超音波乳化術,將混濁的水晶體乳化震碎,清除乾淨後再放入人工水晶體。現在還有一種新型的輔助手術系統「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張沛瑞院長指出,針對白內障手術中的角膜切口製作、水晶體前囊袋環狀撕除、水晶體分割及散光的調整等,都可以運用飛秒雷射先做處理。以白內障手術中的較高難度的「撕囊」步驟為例,因飛秒雷射輔助系統可取代傳統的手術器具,如同圓規畫圓般,在眼內製作正圓形囊袋,使囊袋周圍平整,有利於人工水晶體置中擺放,可降低高階水晶體放置後偏移的情形,術後視力品質穩定,同時提升手術安全性。張沛瑞院長提到,眼球的構造十分精密且脆弱,使用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可減少超音波的使用能量,保留較多的角膜內皮細胞,有助於降低術後水腫的情形,患者恢復較快,十分適合水晶體過熟過硬的患者、角膜內皮細胞較少及高散光或對視覺品質要求較高的患者。醫師也為母親選用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張沛瑞院長分享,77歲的母親本身有遠視、高度散光,因為飛秒雷射高安全、準確性高、術後恢復快,因此選用該術式搭配多功能人功水晶體為媽媽解決白內障的問題,現在媽媽幾乎不用再戴眼鏡,生活也更加便利。張沛瑞院長提到,許多年紀大的長輩白內障合併了近視及老花,不喜歡戴眼鏡,手術後同時矯正了這些視力問題,日常生活中少了戴眼鏡這個動作,變得更加方便。我的媽媽術後也開心的分享:「現在視力清晰,出門也不怕看不清楚車號錯過公車了。」手術不只可以治癒白內障重獲視力,也提高生活品質。張沛瑞院長提醒,手術前一定要做好完整的術前評估,民眾也應和醫師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及人工水晶體進行治療。
上班族年僅3旬就白內障! 新型手術助重返清晰「視」界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潘昱僑報導】一位上班族近視超過2千度,年僅3旬就白內障「成熟」,進行前囊切口手術非常困難,恐有失敗之虞甚至發生危險!亞東醫院眼科部主任王嘉康執刀進行「精準微脈衝環形囊切口術」,安全成功植入非球面水晶體,患者不僅拋開眼花花、霧茫茫的大近視,而且現在開車都不用再掛著沉甸甸的厚重眼鏡了!白內障年輕化 「熟了」再開刀就晚了白內障是因水晶體變混濁,遮蔽掉原本應進入眼球的光線,導致視力模糊,3大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畏光、近視或散光度數突然增加。若更換眼鏡後仍無法有效改善視力,要當心恐是白內障徵兆。白內障高風險族群包括老年人、近視度數大於600度之高度近視者、糖尿病患、虹彩炎患者、眼睛受過傷之民眾。以往白內障患者多數為老年人,但隨著國人高度近視的比例增加、糖尿病年輕化,民眾須留意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白內障是不可逆的,雖然市面上有多種眼藥或是保養食品,但效果僅可能延緩病程發展,唯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進行手術。針對治療白內障,傳統超音波乳化術由醫師在病人眼睛角膜開一個小切口,接著利用器械將包覆在白內障外的囊袋撕出一個圓形開口,再以超音波探頭經由囊袋開口伸入白內障區塊,以超音波擊碎乳化後吸出,最後植入人工水晶體。白內障手術的傷口小於0.3公分,傷口不需縫合。但「差之毫釐,繆以千里」,傳統手術撕除前囊開口,只要歪了一點,水晶體就會跟著歪斜、造成散光加重、視力模糊。新型手術安全快速 精準定位 人工水晶體挑選攻略王嘉康說明,新型「精準微脈衝環形囊切口術」使用自動化微型器械,可精準吸附在水晶體前囊正中間定位,讓切割環完全服貼在囊袋上,在0.004秒完成脈衝擊發,製作出一個堅固完整的圓形切口,大幅減少術後引發的散光風險。此術式除了不適合少數前房狹窄的小眼患者,基本上9成患者都適用,尤其對於成熟型白內障患者,水晶體已全部混濁、難以辨認前囊位置,利用精準微脈衝自動化微型器械可輔助打造出整齊的切口,提升手術安全性,更可以充分發揮後續植入的人工水晶體功能。移除混濁的水晶體後,接著須植入人工水晶體以維持視力。為照顧白內障患者,健保有給付普通「球面人工水晶體」,患者不用額外付費。但若患者有夜間開車需求,或想一併改善近視、老花、散光等眼疾,可依個人需求與預算選用「功能性人工水晶體」,常見的4種類別如下:非球面人工水晶體:減少夜間炫光問題,可提升行車視線安全,適合晚上需開車族群。散光非球面水晶體:約2成白內障患者合併有散光問題,植入散光非球面水晶體可同時解決白內障與散光問題,術後不用再配戴散光眼睛,適合散光度數大於150度之患者。三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特殊的同心圓構造可讓光線折射或繞射,在眼睛內形成多個焦點,同時看清楚短、中、長距離的物體,白內障、近視和老花3種問題一網打盡。但有夜間眩光問題,較不適合夜間開車族群。延伸焦段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可兼顧中長距離視物,對於駕駛儀表板或電腦螢幕大都能看得清楚,適合大部分晚上需開車的族群。但無法應對看手機的近距離視力需求,術後需搭配老花眼鏡。眼睛是靈魂之窗,王嘉康最後呼籲民眾做好日常保養,看3C時間切勿過長以免眼睛乾澀、在戶外配戴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照射加重白內障、糖尿病友留意控制血糖、高度近視之民眾每年定期檢查視力、癮君子戒菸,都有助於預防白內障。
實支實付停售潮3/本想提高住院日額卻遇一窘困 「保單下架」要增額就太遲了
「現在手術自費項目變多,醫材費也墊高,原本想在已買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提高住院日額、限額給付,結果去電問業務員才知道已經下架停賣,想增額也來不及,得改買其他張,保費也變貴了。」一名保戶感慨地說。「實支實付險」是一種醫療險,多為一年期附約險,分醫療險實支實付、意外險實支實付這兩種,2019年11月8日起,保險局規定每人最多各可購買3張實支實付險及1張自負額實支實付;至於參加公司團體醫療險、旅平險、學生平安保險等,皆不計入上述規定內。基本上,這兩種類型的實支實付險各有不同給付條件、理賠上限、購買限制等,大部分都有每日病房費用、手術費用、住院醫療費用(俗稱雜費)等三大項保險金給付,理賠範圍包括病房差額費用、醫療雜費、自費醫療器材、手術費用等。很多民眾問,有健保還需要實支實付醫療險嗎?要買多少才夠?「答案其實在評估自己財力,不僅買一張實支實付、雙實支或到三實支,每年要支付為數不少的保費;若想用新型且昂貴的治療,例如上百萬元的免疫細胞治療,還要看買的額度真的夠用嗎?」壽險公司主管說。CTWANT調查,從壽險公會統計個人險有效契約數據來看,截至2019年底,保戶購買個人醫療險實支實付「日額給付」1千元以下、2千元、3千元、3千元以上者,佔比平均各約25%上下;「限額給付」10萬元以下則佔46%,10萬元~50萬元的佔39%;個人傷害險實支實付限額給付10萬元以下則高達96%。「這幾年來疫情爆發後,提升民眾健康醫療觀念,帶動商業醫療保險投保率,民眾規劃的『實支實付』限額有調高到30萬元以上趨勢,經濟較佳的甚至買到50萬元。」磊山保經公司業務總監林玲慧說。過往直腸癌切除肛門的患者,現在透過達文西第4代Xi機器手臂手術能成功保肛,圖為中醫大新竹附醫。(圖/報系資料照)一名保險界主管分享買的實支實付險,「限額給付」就超過30萬元,「我看到現在很常見自費醫材或是高手術費用,覺得額度恐怕要20萬元以上,才比較足夠。」華瀚保經副總經理蘇桔明說,「常聽到的達文西手術基本上約15萬元或者更高,人工椎間盤一片也要20萬元起跳,人工髖、膝關節至少10萬元,鈦合金骨釘一支5到8萬元,每支心臟塗藥支架、一隻眼睛人工水晶體也約3到8萬元等,這些都是健保之外須由保戶額外自費可選擇的醫材。」至於很多民眾以為買了「實支實付險」,只要住院醫療所做的任何開銷都會全部理賠,這個解讀就大錯特錯,也造成許多理賠爭議案。蘇桔明說,根據實支實付保險單示範條款規定,「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給付(即雜費給付)」,是指被保險人住院期間內發生,且依全民健保規定「應自行負擔及不屬全民健保給付範圍」的費用。保戶申請「雜費」給付時,首要,須符合住院期間內的「必要性醫療自費支出」,譬如自費癌症標靶用藥,就是在保單條款定義理賠範圍內;像是看護費、衛生用品費、營養品、個人用品、購買的輪椅、拐杖等輔具費用,就非雜費給付必要項目。
陽光殺手2/眼睛要防曬!15歲少年竟罹白內障 6大族群疏忽恐失明
過去總認為老年人才有白內障,但近年來年輕患者竟然增加3成,甚至有15歲少年中鏢!除了三高年輕化之外,眼睛不防曬也是其中的主因,其實無論陽光強弱,只要踏出戶外、會接受到陽光就該戴上太陽眼鏡保護眼睛,尤其是孩童、乾眼症患者、白內障患者、黃斑部病變患者、高度近視者、進行眼睛手術者6大族群一定要幫眼睛防曬,否則況惡化,嚴重可能會導致失明。眼睛的構造是一個感光體,紫外線中的UVB會對眼睛水晶體造成白內障傷害;UVA能量雖然低但穿透力比較強,對視網膜的破壞最多,容易造成黃斑部病變。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以往白內障的平均年齡是65歲,但是近十年,年輕型白內障患者增加,35~55歲的病患,增加了3成,除了高度近視、三高年輕化的關係,戶外活動也是其中一個因素。陳瑩山透露,曾有一名15歲的少年求診,因為他發現自己其中一隻眼睛視野總是昏暗,本來以為只是近視加深,沒想到檢查後竟發現是白內障,一問之下才知道少年喜歡釣魚,但並沒有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長期下來竟惡化成白內障。相較於成人,孩童眼睛的水晶體特別清澈,所以紫外線照射時也會直達眼底,造成更大的傷害,建議外出一定要戴太陽眼鏡。(示意圖/報系資料庫)眼科醫師陳韵臻表示,孩童的眼睛尚未發育完成,水晶體會更加透徹,所以紫外線造成的傷害也會更明顯。「每個人外出時都應該戴太陽眼鏡來保護眼睛,避免受到紫外線的傷害,但大多數國人還沒有這個習慣,不過,由於小朋友眼睛較為脆弱,所以建議一定要幫眼睛防曬。」陳韵臻說,尤其是點散瞳劑的學童更要注意,由於瞳孔放大會對光線更加敏感,就算陽光不強,最好還是戴上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直接傷害眼睛。而乾眼症患者由於眼睛較為敏感,也需要幫雙眼防曬,否則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增加發炎的機率,很容易導致病況加劇。另外,近視超過500度的高度近視者,由於眼軸增長,會讓眼球猶如就吹氣球般膨脹,視網膜也會被繃得愈來愈薄,就會影響眼睛對抗紫外線的抵抗力,眼睛細胞的健康狀態也比較差,所以更需要多一層保護。至於眼睛就已有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疾病的患者,由於水晶體、視網膜都已經狀況不佳,當然更需要預防紫外線進一步的傷害。黃斑部病變嚴重可導致失明,而白內障雖可置換人工水晶體,但若沒有好好防曬,可能會引發黃斑部病變。其他如近視雷射手術之後也一定要幫眼睛防曬,因為紫外線會使手術傷口發炎較嚴重,恐有後遺症發生,所以手術後半年內都應配戴抗紫外線太陽眼鏡。
白內障「人工水晶體」怎麼選? 眼科醫剖析5面向考量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白內障患者對於視覺品質要求,和對視力矯正的需要,人工水晶體也不斷推陳出新,在治療同時,亦可達到同步矯正老花、散光、近視或遠視的效果。所以白內障手術中,人工水晶體的選擇是決定術後,甚至接下來人生往後視覺功能與生活品質的重要抉擇。白內障「超音波晶體乳化術」 極小切口、縮小傷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醫師伍紹奇說,人工水晶體的功能是取代白內障手術時移除的混濁水晶體,因此需具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才能有效降低手術後的不良反應,並維持穩定的視力品質。最新技術還可提供過濾紫外線和藍光的功能,加強保護視網膜黃斑部的效果。伍紹奇表示,目前手術治療可以「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透過極小切口移除混濁的水晶體,將手術傷口縮小至0.25公分以下;全台灣每年約有超過20萬的白內障患者,接受微創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白內障人工水晶體選擇多 五個面向考量伍紹奇說明,患者最重要的考慮原則應首以視覺品質為優先考量,接下來考量的則是自身生活型態。通常考量的面向可分為下面這些:一、非球面二、散光三、延焦四、多焦(雙焦與三焦)五、健保核定的參考價錢也從3-9萬多不等非球面水晶體對比度更佳 延焦段水晶體須搭配老花眼鏡一般來說,非球面水晶體的設計,可以在夜間瞳孔較大時,抑制週邊線條扭曲的現象,也讓線條更銳利,色彩更清楚,對比度更佳。另外,百分之六十的人有50度以上的角膜散光,甚至隨著年齡增加,散光度數與角度都有可能改變。單純用健保片可以矯正遠視、近視,但是無法矯正散光,術後殘留散光會造成影像不清晰,這部分雖亦可在術後靠眼鏡矯正,也可直接在術中植入散光矯正水晶體,看遠不用戴眼鏡即可達到最佳視力,少掉眼鏡的負擔。至於延焦段水晶體,則是延伸單焦點的視覺景深,可提供遠距離與改善中遠距離視力,適用於日常非近距離的工作,如煮飯、購物、開車看導航等,但在近距離必須搭配老花眼鏡。「多焦」擺脫眼鏡束縛 可與醫師詳細溝通伍紹奇指出,現代人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中近距離視力非常重要,單焦水晶體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多焦可以達成遠中近皆減少對眼鏡配戴的需求,擺脫眼鏡的束縛,但多焦水晶體對患者眼睛的健康程度要求較高,對手術醫師的術前測量及手術技術要求也高,術前需與手術醫師詳細討論術後需求及期待。
婦一碰眼科手術就暈眩! 醫揭5種可能原因
一名70歲女性發現近年來視力漸趨模糊,前往就醫後發現是罹患了白內障,並由眼科醫師安排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到了正式動手術的時候,以為可以重獲新「視」界,無奈只要一躺上手術檯,眼前景物就會開始旋轉,甚至感到噁心嘔吐。這名女性本以為是因為過度緊張,導致手術無法順利進行,於是只好延後開刀。兩週後再上手術檯,一躺下又是相同的情境,手術只能再度延期,難道復明無望了嗎?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專科陳建志醫師以及精神科專科曾秉濤醫師指出,只要搞清楚成因,並對症下藥,仍是有機會解救靈魂之窗。眼科手術做不下去跑來暈眩門診?醫:這些原因勿忽視!在暈眩門診中,因為眼科手術而導致暈眩症狀的人確實不多見,而這名女性也很納悶,只是開個眼科手術,甚至還沒動刀就發生狀況,為什麼本來是看眼科,還要跑到暈眩門診呢?實際上,這類發生在眼科手術的暈眩現象又叫做「眼科手術暈眩症」(ophthalmologic-operation dizziness/vertigo),主要發生在眼科當中最常見的白內障手術,主要成因有以下5種:1. 耳石脫落非小事,沉積在半規管內讓你暈!當耳石顆粒自橢圓囊內的耳石斑脫落,再順著內淋巴液循環,沉積於後半規管或水平半規管,就會在患者躺下時,因慣性及重力作用,繼續帶動內淋巴液流動,導致患者以為還處在改變姿勢的狀態,引起眩暈及眼震。2. 耳石也會跑錯棚?黏著在頂帽照樣暈!當耳石順著內淋巴液循環,沉積於半規管根部壺腹內,黏著在頂帽上,就會在患者躺下時,因重力作用,使頂帽向低處彎曲,讓患者以為一直在改變姿勢,進而引起眩暈及眼震。3. 過敏人要小心!耳石斑向上浮起宛若大怒神過敏體質會使耳蝸分泌出蛋白質濃度較高的內淋巴液,比重也較高,一旦患者躺下,橢圓囊內耳石斑的比重便相對較低、向上浮起,患者會以為身體正向下墜落,引起眩暈及眼震。4. 牽一髮動全身!「這裡」暴露在頭顱內一躺就暈上半規管上方缺乏骨性外殼,跟顱內之間僅隔一層薄膜,甚至直接暴露於腦脊髓液中,就會在患者躺下時,產生多餘的內淋巴液擾動,引起眩暈及眼震。5. 血管也會「擾民」!基底動脈狹窄易引發眼心反射若基底動脈因動脈硬化而狹窄,在眼科手術時,便容易誘發眼心反射,導致心律降低、心搏輸出減少,進而使得基底動脈血流減少,腦幹因而發生缺血,引發眩暈及眼震。▲圖為內耳機轉所引起的眼科手術暈眩症。眼前的黑不是黑!解決暈眩,眼科手術有望順利進行陳建志醫師、曾秉濤醫師表示,若患者本身已有暈眩症,建議先治療暈眩,而後再考慮接受眼科手術,否則暈眩引起眼震,手術就難以施行精準。若是上述病因1及2,則以「耳石復位術」為主,把耳石轉回橢圓囊內,即可痊癒。若是病因3,應先找出過敏原並加以迴避,不然就只能口服抗組織胺,使內淋巴液比重回復正常。若是病因4,目前沒有特殊方法可以根治,除非透過手術修復;若實在難以進行手術,就只能請患者睡眠充足,避免偏頭痛發作,以此增強腦幹抑制眩暈及眼震的能力。若是病因5,會建議口服抗血小板劑或高濃度二十碳五烯酸,增加血球通過狹窄處的能力,預防腦幹中風。
新技術!角膜移植手術再突破 50歲女重度白內障重拾光明
五十多歲柯女士在證券公司上班,從一開始上班發現閱讀報表變得吃力,使用電腦螢幕會畏光,到後來視力逐步遞減,經診斷為角膜內皮細胞失養症造成角膜水腫合併重度白內障,視力嚴重受損,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經評估必須更換角膜。在幸運得到角膜來源後,基隆長庚醫院今年八月利用新式的「術中光學斷層掃描導航技術」,順利替她完成角膜移植手術。術後柯女士視力模糊的困擾獲得明顯改善,晚上也可以獨自出門了,找回她失去已久的自信和愉快心情。台灣每年約有600-700名等待眼角膜移植患者,眼角膜得來不易更需精良的移植技術以確保手術成功。基隆長庚醫院眼科部在過去幾年已成功完成破百例角膜內皮細胞移植手術(DSAEK)及角膜後彈力層內皮細胞移植手術(DMEK),今年六月再引進「術中光學斷層掃描導航技術」,能即時呈現角膜後彈力層皮瓣於病患前房中的相對位置及弧度,也能讓醫師精準辨識角膜內皮後彈力層的方向,提高手術成功率。基隆長庚醫院眼科部孫啟欽教授表示,角膜是眼睛最前面的構造,就像照相機的鏡頭,本身並沒有血管,能使光線通過並聚焦於後面的視網膜,一旦混濁將會嚴重影響視覺。許多情況例如圓錐角膜、水泡性角膜病變、角膜疤痕及角膜失養症等造成角膜混濁的疾病,皆要考慮角膜移植手術。角膜移植主要是將病患原來混濁或水腫的眼角膜組織切除,並將清澈、正常功能的捐贈眼角膜移植至原本受贈者角膜位置,視不同角膜移植術式透過縫合或氣體使其固定。近幾年來角膜移植手術進展迅速,與過去傳統全層角膜移植手術(PKP)相比,DSAEK及DMEK只取角膜的內皮細胞進行移植,降低捐贈者條件限制,有助於緩解國內捐贈角膜嚴重短缺之困境。孫啟欽教授指出,DSAEK、DMEK手術適合角膜內皮細胞失養症或其他角膜內皮細胞病變,不但可以大幅縮小傷口,降低縫線傷口導致的術後散光,減少術後乾眼症狀。根據美國眼科醫學會議報告,和傳統全層角膜移植手術相比,角膜內皮細胞移植手術視力復原更快、更好,並且日後發生移植排斥事件機率更低。DMEK手術傷口大小僅3mm,要將厚度僅0.001公分的後彈力層內皮取下,並將此植入受贈者眼中,手術學習曲線及困難度極高,歐美、新加坡及印度等國家都是近幾年才開始發展此技術,目前國內擁有成熟技術執行DMEK手術的眼科醫師仍寥寥可數。新式的「術中光學斷層掃描導航技術」則讓角膜移植手術再突破,應用在DSAEK、DMEK手術能更確保手術的成功率。孫啟欽教授解釋,傳統進行白內障手術如欲植入矯正散光人工水晶體時,需手工標記軸度位置,術前需藉由裂隙燈標定水平點及水晶體植入軸向位置並進行調整定位。不僅標記過程複雜,定位位置多數情況需仰賴醫師臨床經驗。國外已有研究證實光學斷層掃描導航技術可取代手工標記,提供更方便、準確且即時的定位協助。此外,傳統進行DMEK手術將捐贈者角膜後彈力層皮瓣植入受贈者前房時,術中需於角膜後彈力層皮瓣手動標記以分辨正反面,多數情況仍需仰賴醫師臨床經驗,以避免植入角膜內皮皮瓣方向錯誤,進而造成移植失敗。術中光學斷層掃描導航技術則能即時呈現角膜後彈力層皮瓣於病患前房中的相對位置及弧度提供醫師精確辨認,確保手術的成功率由90%提高至98%。基隆長庚醫院眼科部在過去幾年已成功完成破百例DSAEK及DMEK手術,今年6月正式引進「術中光學斷層掃描導航技術」後,截止8月底,已成功應用完成一例3D PKP、一例DSAEK手術及一例DMEK手術,術後追蹤皆無異狀,現在患者們皆已恢復視力,逐步回歸正常生活。未來基隆長庚醫院將運用此設備在角膜後彈力層內皮細胞移植手術領域,造福更多需要的病患。
向佐被指外遇向太發「恐怖長文」嚇網友 再爆郭碧婷連剪髮都要經過她
台灣女星郭碧婷嫁給港星向華強之子向佐後,連續懷孕正在第二胎的孕期當中,沒想到大陸狗仔就拍到向佐帶一名女性回家,搭電梯前還主動幫對方披上衣服,互動親密被指趁老婆懷孕出軌,媽媽向太陳嵐就發聲否認,更在22午間發出長文,語帶威脅要讓網友閉嘴,而郭碧婷嫁入向家後也傳出被極度控制,甚至成了生子機器,就連剪頭髮都要問過婆婆。郭碧婷嫁入向家後連續懷孕,被認為成為生子機器。(圖/翻攝自向佐微博)向佐被大陸狗仔指出軌,向太第一時間就駁斥這樣的消息,「亂講,這是他的一個大姐姐,日常會幫他談一些商務合作,這一次是為了向佐新電影項目,兩人碰面洽談而已。」,結果狗仔就反擊告今(22)日將會繼續放出更多內容:「阿姨這麼講,那我們就繼續發第二彈、第三彈、第四彈」,更表示「你覺得我們可能就拍了這一次嗎?」,讓不少網友都期待到底還會爆出甚麼關鍵證據。大陸狗仔拍到向佐與一名妙齡女回自己家,且狗仔表示不只拍到一次。(圖/翻攝自吃瓜少女張小寒 微博)結果向太22中午就發出一篇長文講魔羯座黑化多恐怖,內文提到「黑化後的摩羯座會顯得十分惡毒,以前多深愛,黑化後就會有多討厭」,還會「不惜一切代價去戰鬥,直到把獵物吞入腹中。」,文章立刻引起反彈,不少網友都認為內容相當恐怖,語帶威脅恐嚇的意味濃厚,下午向太也將這篇文章刪除,並曬出自己去植入人工水晶體的照片,要大家關心疫情並表示下次再來分享魔羯女的好處。但就有網友留言提到,「大家細想一下,碧婷連換個髮型也需要徵求她意見,這樣一位婆婆會是什麼婆婆?」,而向太也在第一時間回應,「那個是叫互動交流啊」,另外也有不少網友認為向佐不應該躲在爸爸媽媽身後,更期待接下來這家人會如何接招。
蔡司第一屆護眼盃圍棋公開賽 推廣視力保健
從事任何運動除了心到,”眼”到絕對是重要關鍵。圍棋身為亞運項目之一,尤其仰賴清晰視力來眼觀四面、掌控全局,為了培養小朋友全方位策略思維與提升用眼專注力,日前,蔡司特別攜手小小林圍棋菁英班、中華民國圍棋協會與臺北市體育總會圍棋協會,聯手舉辦了「第一屆蔡司護眼盃圍棋公開賽」。賽事吸引全台400位各路圍棋小將齊聚台北大誠高中逐鹿棋盤,藉此機會蔡司向參賽學童與家長分享視力保健的重要性,期待大家都能成為「視」不可擋的下一個台灣之光。深耕於台灣,蔡司企業對於這塊土地的社會議題、自然環境都一直充滿人文關懷,近年來蔡司集團更是關注未來主人翁的眼視健康,跨界攜手醫學專業人士與學校家長們,共同投入各種孩童視力保健項目。今年特別透過與眼睛視力相關的圍棋比賽結合,對大眾宣導眼睛保健要從小做起,避免造成高度近視,讓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等眼睛疾病提早報到,進而促成這次第一屆護眼盃圍棋公開賽的誕生。長期推廣圍棋運動的老師們均到場為棋手們加油打氣,包含大安國中圍棋專班主任鄭建華、育達科大廣秀書弈學苑執行長姜明翰等嘉賓,大誠高中校長張德宏表示,特別感謝蔡司協助培育下一個台灣棋王的所做的努力。活動當天現場,台灣蔡司集團全員出動盡心參與,除了重點宣導小朋友的視力保健,更搭配護眼講座與蔡司品牌體驗活動攤位,邀請到大學眼科集團的醫師團隊,包含邱心怡主任、許楊陽主任、劉冠麟院長現場進行衛教宣導,提升家長對不同年齡層遇到的視力問題及解決方案的認識,從「兒童近視管理」、「微創近視雷射」到「3D高階白內障手術及老花人工水晶體選擇」眼科新科技等主題,一系列展示蔡司光學產品跟全家人都有關的全齡眼視健康解決方案,其他如蔡司鏡頭及光學顯微鏡,也引起現場民眾熱烈興趣參觀詢問,讓大家對蔡司品牌與光學科技產品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台灣蔡司總經理章平達表示,蔡司永續經營的使命是守護社會大眾視力保健與孩童全方位近視管理,帶領全年齡層民眾共同關注靈魂之窗的健康維護。希望透過此次蔡司護眼盃圍棋公開賽的舉辦,讓孩童對於視力保健的觀念從小扎根,偕同醫學、光學與行為學陪孩子找對方法照顧眼睛健康,讓孩子更能盡情發揮無限潛能,更邀爸媽們一同守護全家人的眼睛健康。
紅綠燈霧煞煞!以為近視度數加重 知名演員竟罹「老年眼疾」
演員王中皇近2年時常感到眼睛內有異物感,開車出門時總瞇著眼睛看交通號誌,紅綠燈上的秒數也都看不太清楚,原以為是近視或老花度數增加,經友人提醒前往眼科就診,才發現原來是「白內障」在作祟。中壢大學眼科院長林鴻源表示,白內障是一種老年性的眼睛疾病,眼睛內的水晶體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老化,慢慢變得混濁、硬化,導致視力模糊看不清楚,就如同長白頭髮般,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的眼部疾病。現代人的生活和3C產品密不可分,長時間過度用眼,再加上台灣高度近視人口眾多同時又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影響,白內障已有年輕化的趨勢。林鴻源院長指出,目前唯一有效治療白內障方式就是手術,這次為王中皇進行白內障手術及人工水晶體置換,是使用「飛秒白內障雷射」搭配「高解析3D手術顯微鏡」,先以飛秒雷射取代傳統的手術器械於角膜製作截口及分割硬化的水晶體,讓後續的步驟能夠更精準、安全,搭配高解析3D手術顯微鏡的立體高畫質,可呈現出清晰的手術視野及精細的手術影像,讓醫師能更精確的掌握細節,並搭配智能導航系統,精確追蹤定位眼球位置,可有效確保水晶體植入置中,可即時照顧及關切患者狀況。也因為3D手術顯微鏡有效降低術中的強光刺激,對於病人的視網膜光傷害降低,術中舒適度也較高,明顯縮短病人的術後恢復期,術後視力滿意度也大為提升。由於王中皇平時有閱讀劇本、夜間開車的需求,同時也希望術後可擺脫眼鏡的束縛,因此選用了「多功能水晶體」,可減少光暈及眩光情形,提供了遠、中、近視力。王中皇分享,其實手術當天視力就非常明亮了,從自家陽台望出去,才發現原來遠處草木是如此的鮮綠,現在也不用偷偷放大手機上的字就能看得一清二楚,最重要的是可以擺脫戴了30多年的眼鏡,現在就好像獲得猶如8K畫質的清晰視力。COVID-19疫情持續緊張,林鴻源院長也提醒有白內障隱憂的民眾,應多注意視力的變化,白內障初期可能有視力模糊、色調改變、疊影、畏光等症狀,若視力狀況已影響日常生活,切勿拖延,應盡快安排至專業的眼科院所檢查。
羽球殺球正中眼睛! 男虹膜斷裂 視力只剩0.1
60歲男子上個月與球友廝殺羽毛球,遭一記殺球正中眼睛,頓時只能看見模糊影子,視力剩0.1,急診發現外傷性白內障、虹膜斷裂;高雄長庚眼科醫師姜威宇表示,羽球時速可達3、400公里,建議打球時做好安全防護。江威宇指出,這名男子打羽球時沒閃過一記殺球,右眼劇痛,接著眼前一片模糊,只能隱約看到近距離晃動的手影,送急診檢查發現他眼睛前房、後房玻璃體均出血,虹膜斷裂之外,也有外傷性白內障並脫落,經測試視力剩0.1。醫師等他出血稍微消退後,安排全身麻醉手術清除眼內積血、摘除水晶體、修復紅膜、切除損傷的玻璃體,最後再置入人工水晶體,至今術後1個多月,視力才恢復到0.4,後續得觀察視神經是否受到損害,若幸運,應能恢復至0.6、0.7左右。江威宇說,羽球、桌球在台灣相當普及,被球傷及眼睛的案例並不少見,因為這些球類體積小,剛好可以越過具保護作用的眼眶骨,直接傷害眼球,尤其殺球時速可達3、400公里,如果不幸撞擊到眼球,很容易造成整個眼球嚴重傷害,甚至出現視網膜裂孔、剝離,外傷性神經病變。他建議,民眾打球時要做好安全保護,例如戴上護目鏡,戴眼鏡的球友則應採用安全鏡片,打球時附近若有小孩或觀眾,也要避免遭球、球拍傷害,如果真的撞擊到,應盡早到眼科由醫師施行散瞳檢查,盡快處置以降低傷害。
醫材風暴1/挨批「先上車後補票」 健保署下封口令
健保署於8月24日公告,自9月1日起,將調整管理特約院所「自付差額醫材」類的收費「極端值」,種類包括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特殊材質心臟瓣膜、特殊材質人工髖關節眼科等共七項,影響科別遍及眼科、心臟科以及骨科等,9月30日前超過「極端值」價格的院所需被輔導改善。不過,醫界、消基會及醫改團體都對該政策有疑慮,面對種種爭議,一名健保署官員私下表示,自9月底前衛福部健保署都不再回應此議題。健保署官員告訴本刊,衛福部已與各專科醫學會達成「極端值」的共識,各醫學會正與超過「極端值」的醫療院所進行輔導溝通,因此,9月底前健保署不再回應此事。不過,根據前醫師全聯會理事長蘇清泉轉述,9月9日會議中,全聯會基於市場機制及醫療服務品質,向衛福部建議不要硬性規定訂定自付差額醫材上限值。會中出席的逾十個專科醫學會,反對有泌尿科、開業的醫師眼科醫師同時也是全聯會理監事也極力反對,其餘包括整形外科、皮膚科、骨科等,有半數以上專科醫學會反對或內部意見無法整合。一名醫界人士透露,這場醫材風暴起源於六月份,當時衛福部制定自付差額醫材天花板價格,最大的問題為設定標準過於嚴格,影響醫材品項超過半數,造成醫界一片反彈,政策推出到喊停僅僅六天,堪稱「史上最短命」。不過,新上路的「極端值」一詞仍讓不少醫界人士認為是「換湯不換藥」,本質上依然是要設定「天花板上限」定義讓醫界有所疑慮。「以某醫材為例,大部分平均定價落在八萬,價格最貴的醫療院所十萬就可能被認定為『極端值』,認定的定義恐有瑕疵。我認為出現十八萬以上、價格落差極大的才叫『極端』。」該人士不以為然地說。此外,衛福部將「自付差額醫材」「極端值」交由各科醫學會制定標準,然而,該過程和公正性也讓醫界意見出現分歧。曾任中部某醫師公會的理事長指出,專科醫學會的理事長則由各專科會員(醫生)推選出代表。以外科為例,能出任代表的幾乎沒有基層執業醫師,因為小診所與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的醫師陣容相比,根本無法被推選為代表,其他科別部分科別則大多由該科前輩、權威人士擔任,通常是已無在業界執業的醫師,這些因素都讓基層醫師認為「極端值」的制定缺乏公正性。立委張育美也指出,「極端值」既然涉及到物價、採購,自然會有波動,決定「極端值」的百分位自然也需建立定時檢討調整機制。過程中,更應該擴大參與、討論,健保署嬰應以公開方式邀集相關團體舉辦聽證。「好的政策需要集思廣益、需要越辯越明,行政機關不需畏懼溝通。」張育美表示,過去一個月中,健保署曾與相關專科醫學會討論「極端值」的訂定,但對於「是否干預自付差額特材收費」及「以何種形式管理」卻依然是鐵板一塊,欠缺實質溝通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