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缺口
」 104人力銀行 半導體 職缺 台積電公務員不香了?16類科「到考人數比錄取少」 4類沒人來考
過去公務員在民眾心裡是「鐵飯碗」,父母都希望小孩長大去考公務員,但隨著時代變遷,考選部統計2023年公務人員考試出現16類科到考人數少於需用錄取人數之情形,甚至有4類考試沒人來考試。其中高普考是錄取不足總人數達268人,多為技術類科,可能影響政府機關人員進用及公務推展。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指出,考選部統計顯示,2023年公務人員考試有16類科到考人數少於需用錄取人數,如地方特考四等建築工程需用43人、到考僅29人;警察特考四等消防警察人員需用人數180人,到考人數170人;原住民族特考三等土木工程需用人數26人,到考人數10人。不僅如此,其中有4類科沒有人現身考試,分別有高等考試三級公職建築師、退除役特考三等勞工行政、地方特考三等公職建築師、原住民族特考四等機械工程,需用人數各為7人、2人、14人與1人。考選部對此說明,這些類科主要與專業技術類科相關職務內涵、工作地點或工作環境,影響應考人報考意願。考選部表示,2023年高普考試錄取不足總人數達268人,為近年次高,錄取不足額多為技術類科,勢必出現政府機關人才缺口,影響公務推展。在2016年至2019年高普考試錄取不足人數均約百餘人,2020年則增為209人,2021年創新高為293人,2022年則降為30人。
AI加持半導體業急往中南部設廠 104人力銀行:最缺「這職務」
AI加持,台灣最夯的就是普遍高薪且被視為護國的半導體產業!104人力銀行28日發布最新報告,2024年第二季的半導體產業平均每月徵才2.6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8%,已走出2023年第四季因晶片過剩的陰霾;也因大廠陸續往中南部設廠,當地相關的工作機會已占3成,最缺職務則從去年同期的數位IC設計工程師,轉為第一線的作業員與包裝員,反映企業擴廠的人力需求。以過去9年數據來看,台灣的半導體廠商,最缺工的時間在2022年第二季,平均每月徵才3.8萬人,而現在AI熱潮帶動半導體業活絡,徵才力道也回升,今年8月缺2.7萬人,而平均每月想投入半導體求職者人數,今年第二季也比去年同期成長18%,不過半導體產業缺工壓力仍高於整體求職市場。以地區來看,北部仍為徵才重心,但近期包括台積電等科技大廠,陸續往中南部設廠,帶動半導體產業在中南部的徵才需求,104人力銀行大數據顯示,半導體產業在2024年第二季平均每月徵才2.6萬人當中,北部有1.8萬個、占67.8%,中部3600個、占13.9%、南部4200個、占16.3%,合計中南部占比已升至30%。依產業鏈來看,中游人才缺口1.1萬人最多、占38%,下游1萬人、占34%,上游8000人、占26%。依職務來看,56.5%是工程職、43.5%非工程職,非工程職的作業員與包裝員,平均每月缺1705人最多,而去年同期,人才缺口最大的是數位IC設計工程師,今年則是以1623人排第二,半導體工程師1322人居第三。先前人力銀行的報告也發現,以碩士畢業的起薪中位數來看,數位IC設計工程師可達7.3萬元,半導體設備工程師也有6萬元。104人力銀行表示,這也反映半導體重啟晶片產能需求,需要更多生產操作人力投入,而業務人員徵才人數也有940人,所以如果不是理工科系畢業的人,在補強半導體產業知識及銷售職能後,有機會切入半導體行業。
人力銀行公布數據「今年平均月薪4.7萬」 創10年新高
勞動部今(26日)將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暨諮詢會聯席會議」,此會議被視為明年最低工資調整前哨戰。對此,104人力銀行表示,2024年不分產業/職務、不分工作年資的平均月薪4.7萬,年增幅5.4%,創10年新高,最高薪與最低薪產業薪資差距可達57%。104人力銀行行銷長張寶玲分析,景氣持續復甦,企業預期獲利提升,加上人才缺口已連續16個月突破百萬大關,企業留才攬才難度不低,更願意調薪鎖定好的人才。觀察104人力銀行薪資大數據,各產業2024年平均月薪,高薪產業第一名為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6萬、第二名半導體業5.9萬、第三名鞋類紡織品製造業、投資理財業、軟體及網路業5.5萬。至於薪水落後的產業則有,社會福利服務業3.8萬、婚紗攝影及美容美髮業與徵信及保全樓管業3.9萬不到4萬,民生消費業包含餐飲、批發、零售、住宿服務、運動及旅遊休閒服務,平均月薪不到4.3萬低於平均小幅落後。63個產業中,月薪低於整體平均4.7萬的產業有40個,占整體產業數的2/3,呈現高薪者少、低薪者多的「金字塔型」結構;最高薪的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6萬,比最低薪的社會福利服務業,高出2.2萬、57%,高薪產業薪資幾乎一人抵兩人。
支持台灣半導體人才培育! 台積電宣布捐大學、高中40億元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5日召開董事會,除了核准資本預算約美金173億5620萬元外,也核准捐贈包括台大、陽明交通大學、清大、成大等校及國內獲選的高中、女高新台幣40億元,用於長期半導體研究教學及人才培育。據《中央社》報導,當前台灣半導體景氣蓬勃,產業人才缺口巨大,台積電近年與台灣多所大學密切合作,共同執行各項產學計畫,鼓勵更多大學教授從事尖端的半導體研究,同時提供有興趣的學生參與實作訓練。台積電於2019年與清大開辦半導體學程,2023年進一步擴大與台大、成大、陽明交大、台北科技大學等13所學校,已有超過7600名學生登錄學程。台積電董事會進一步決定,捐贈不超過40億元給台大、陽明交大、清大、成大,以及國內獲選的高中、女高,用於長期半導體研究教學及人才培育。台積電指出,為了因應基於市場需求預測及技術開發藍圖所制定的長期產能規劃,台積電董事會通過核准資本預算約美金173億5620萬元,內容包括:一、建置及升級先進製程產能;二、建置及升級先進封裝、成熟及特殊製程產能;三、廠房興建及廠務設施工程。台積電董事會也核准於不超過美金 50 億元之額度內,增資本公司百分之百持股之子公司 TSMC Global Ltd.,以降低外匯避險成本。為抵銷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所造成之股權稀釋影響,台積電董事會核准自台灣證券集中交易市場買回本公司普通股 3249 仟股。
今年首季薪資成長 這行業奪冠
今年第1季總薪資成長最多行業排行榜主計總處10日公布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雇員工薪資調查,結果顯示服務業部門3月平均經常性薪資4萬7525元,累計第1季的年增2.33%,略勝工業部門的2.02%,也勉強與通膨2.34%持平;不過,景氣內熱外溫,內需消費加持下,企業主對獎金發放很慷慨,服務業部門總薪資大躍進,3月總薪資達5萬3913元,第1季的年增率達4.33%。從行業別來看,今年第1季以旅行及相關服務業總薪資大增11.57%最驚人,金融保險業不僅含金量居產業之冠,如今也有10.3%的成長動能,兩個行業都呈雙位數成長,總薪資分別為4萬2983元、9萬1967元,住宿業在缺工的壓力下,總薪資年增8.27%,也緊追在後。104人力銀行4月全站工作機會數110.6萬個攀歷史新高,住宿、餐飲服務業人才缺口22.7萬最多,批發零售與傳直銷業17.2萬個次之,與電子資訊軟體與半導體徵才16.5萬人列居三大徵才產業。人資專家楊宗斌表示,第2季景氣仍「內熱外溫」,近期出口接單加溫,內需服務業搭配母親節慶祝檔期以及端午節兩波連假效應,民生消費市場轉趨熱絡,即使「校徵季」來臨,勞動市場依舊處於「事求人」狀態;針對近來開出的主要職缺,企業平均提供月薪條件落在3萬9578元,不但多於第1季調查時的3萬8387元,更創下11年來同期新高。不過,電腦電子光學製品製造業總薪資為5萬9202元,第1季與去年相比卻年減5.13%,堪稱是最大苦主,而總薪資變動大,與年終獎金發放有關,而年終獎金正反映前1年該行業的景氣表現。台綜院表示,3月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的用電量已有明顯成長,主因是AI商機發展下,電子與資通訊產品外銷訂單翻轉為正成長有關,景氣可望走出陰霾、持續朝穩健復甦邁進。
缺才焦慮2/外籍員工變身管理層 「最像台灣人的外國人」成製造業生力軍
「印尼、泰國籍的員工在工廠擔任小主管,已經是常態啦!」中科一家工具機廠跟CTWANT記者解釋,最早工廠會選用菲律賓的外籍員工,是英文會通,後來以泰國為主,因為配合好、穩定度高,而近來的確有不少印尼的員工相當活躍,「因為有些是華僑,在台灣念書後就來工作,中文溝通沒問題,也很上進。」善用外籍學生的力量,除了讓因少子化而招生困難的大專院校有喘息餘地,對製造業來說,也是緩解最迫切的缺工問題,在人力配置上能相對穩定。在台灣,缺工不是新聞,但持續缺超過百萬人,從科技廠到傳產製造業都一片怨聲載道,就成了國家競爭危機。104人力銀行最新徵才資料庫顯示,4月工作機會數110.6萬個,再攀歷史新高,也是2023年3月以來,工作機會穩定突破百萬大關,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業就有16.5萬個人才缺口,名列第三大缺工產業。「『人』是台積電最大的資產,我現在特別對這事感受很深,包括我們從全世界找人,用各種方法產學合作。」台積電人力資源副總經理何麗梅大呼「在台積電20幾年,人力資源是最難的一個。」台積電與德國學校產學合作。(圖/台積電提供)因為世界級的缺才暴風圈不斷擴張,以「護國神山」光環加上百萬高薪,台積電是全台畢業生趨之若鶩的公司,甚至在哪開新廠,當地房地產就會被「點石成金」,然而這樣的天子驕子,居然也大喊缺人!何麗梅表示,台積電跟德國Dresden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科技部簽約,讓他們的學生大三時到台灣的大學讀書,並花2個月在台積電的新人訓練中心實習,畢業後到台積電工作,可以在台灣,也可以在歐洲、美國。「這是個很龐大的工程,但相當有力量。」台灣人才不足,去年就有網友熱議,台積電的印度員工越來越多,「美商主管也是越來越多印度人啊,未來趨勢。」那台灣年輕人都跑哪呢?一頂大老師透露,他有好幾個學生畢業半年都還沒有工作,一方面是看不上其他製造業、覺得不急,有些則是在等「理想中的工作」。國發會數據顯示,台灣2023年產業移工為47.8萬人,比起2016年又多加了10萬人,其中以越南籍最多,約23.6萬人,占總數的45%,其次是菲律賓12.2萬人、印尼9.4萬人及泰國6.8萬人;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是「高階白領」。去年新竹科學園區的白領外籍員工超過二百人,超過一半在台積電任職;竹科管理局局長王永壯表示,很多來自清大、陽明交大進修碩博士的外籍生,畢業後就留在台灣工作。竹科也有越來越多高階的外籍員工。(圖/聯發科提供)「中階技術工,其實能讓藍領變白領,」日月光半導體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李叔霞跟CTWANT記者提到,已有不少外籍員工成為管理階級,「其實我12年前有諮詢過他們,想不想繼續讀書進修,當時幾乎沒有人,但大前年問時,居然有一千多個員工有興趣。」所以後來還需要考試篩選再上課受訓,「如果員工有想要學習的動力,其實成功機率很高。」過去日月光的外籍員工以菲律賓為大宗,大約五百人,李叔霞想起兩年前正修科技大學跑來跟他說,有30幾位即將畢業的印尼學生,非常有意願留在台灣工作,但不知道去哪,「他們的中文非常好,也很適應台灣生活,不留下來真的很可惜。」當時日月光缺乏「二次配工程師」,儘管這群學生讀的是其他的電子科系,日月光就自己編教材,以「先聘後訓」的方式把他們留下來,後來成為公司的種子人員、在台灣落地生根,後續協助招募及訓練來自印尼家鄉的學弟妹,有時相較於海外工程師,反而更具優勢。「他們就像是『最像台灣人的外國人』」李叔霞說。因為這樣的成功經驗,正修科大一躍成為印尼基地總召集學校,教育部核准通過的新型專班有13班、348人,主要為印尼與菲律賓學生,已與科技大廠簽署備忘錄,提供獎學金與就業機會,分為學士後專班與二技專班,涵蓋電子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三個系。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表示,僑生政策已實施70多年,培育超過16萬名僑生校友,過去散居全球各地的留台僑生,是支持台灣的重要的力量,不過近來政策轉型,擴大技職學校參與招生,2014年起開辦產攜僑生專班,10年內從281人成長至4千多人,總計產攜僑生專班技高端在學人數已突破8000人,以因應國內及海外台商產業人才需求。
通膨時代+百萬缺工 上班族苦哈哈8成老闆開始計較「這件事」
大缺工浪潮持續!104人力銀行10日表示,4月全站工作機會數110.6萬個,再攀歷史新高,住宿、餐飲服務業人才缺口22.7萬最多,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徵才16.5萬人;不過由於近來電價調漲、物價蠢動,讓經營成本不斷增加,yes123求職網調查也發現,高達82.6%的企業將在第2季實施「要求員工隨手關燈」、「下班後電腦關機」、「午休、下班時間關燈」、「調高空調溫度」,以及「辦公室改用節能燈具」等,還有29.1%的企業表示會影響公司的徵才意願;遇缺不補恐讓上班族更加辛苦。主計總處9日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率為2.14%,而今年1、2月CPI分別為1.79%、3.08%,4月1日起的電價調漲還沒算進去,各行各業已感覺到物價蠢蠢欲動。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雖然近期食物類漲幅走低,但服務類價格則有僵固性,外食、房租、醫療費用漲幅處在相對高檔,導致通膨放緩、民眾因為經常購買的品項漲幅居高,對物價上漲的感受還是會比較深刻。yes123求職網10日公布「上班族吃住開銷與電價衝擊調查」,調查顯示,受訪上班族今年每月個人「外食」總花費平均達8412元,換算1天約280元,若以「官方經常性薪資」4萬6140元估算,僅外食就「吃掉」月薪的18.2%,尤其是「晚餐」漲價最有感。租屋方面,調查顯示約46%的上班族屬於「租屋族」,每月房租平均支出1萬1098元,約佔「官方經常性薪資」的24%。此次調查顯示,高達88.3%的租屋上班族,擔心「升息與電價調漲」造成租金跟著增加。所以高達92%的上班族覺得個人的薪水「不夠用」,其中52.7%更屬於「實際上不夠用,且因通膨狀況惡化」。針對4月份電價調漲,有45.2%的資方表示「會影響」公司的調薪意願;還有29.1%的企業表示會影響公司的徵才意願。超過8成的上班族擔心電價調漲影響企業的調薪意願。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電價調漲可能會影響部分資方的調薪與徵才意願,但衝擊不會像之前疫情一樣持續很久,應該只是2、3季的延遲與調整。
台灣勞動人口老化速度「世界最快」!人才缺口持續擴大 各產業招募面臨挑戰
主要國家高齡化轉變進程一覽表少子化趨勢下,國發會統計顯示,我國人口年齡中位數將從當前44.4歲,2030年快速提高至48.4歲,2050年更高達56歲,104人力銀行策略長暨中高齡銀行總經理吳麗雪警示,勞動人口老化速度世界最快,台灣在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企業準備時間僅約400天,人才缺口持續擴大,各產業招募人才將面臨史無前例大挑戰。企業最愛任用的25歲至44歲青壯年,吳麗雪警示,這個族群從2022年到2030年將驟減104萬人,僅剩582萬人,企業用人最大困境是,明明勞動人口快速老化,卻期待企業年輕化,企業再不改變思維,當我國年齡中位數達56歲時,企業不任用中高齡族群,可能會陷入無員工可用的窘境。各行各業缺工迫在眉睫,我國期望與印度政府今年底前簽署合作備忘錄,陸續引進10萬名印度移工從事製造業、營造業、照護等工作;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表示,引進移工並非根本解決之道,且程序、步驟跳太快,面對勞動力不足,政府應該先開發潛在勞動力,如二度就業女性、中高齡或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現在連嘗試都還沒做,就先引進外籍移工,解決問題的程序與步驟會影響國人就業機會。104人力銀行聘僱中高齡意願調查數據顯示,企業平均聘用中高齡的意願平均僅5.7分(總分為10分),吳麗雪說,企業不愛聘僱中高齡是對他們有刻板印象,包括反應變慢、數位能力不足、倚老賣老等,更擔心中高齡工作時受傷、企業因而惹上職災麻煩。面對人口結構快速老化,吳麗雪建議,職場工作要重新設計、彈性工時、由上而下的觀念導入等,運用不同世代的優勢調配人力,達到管理綜效;以老爺酒店為例,中高齡工時以4小時為單位,並提出壯幫手概念,世代工作分工、工作拆解等培訓,讓中高齡成為人力短缺下的幫手,也能安全執行工作任務。
杭州月薪5萬1聘工程師只招到2人 網曝原因嘆「沒人想去」
近日有一家傳統機械類的企業在杭州招聘工程師,並開出了每月1.2萬人民幣(約5.1萬台幣)的薪資條件,每年可13薪,且有其他額外福利,沒想到最終僅招到2位應屆本科畢業生。這一訊息在網路上掀起一陣討論,有人認為可能是崗位門檻過高招不到人,也有人表示現在企業和求職者常互相看不上對方開出的條件,同樣的薪資,實力堅強的人選擇待遇更好的公司,而企業則聘不到符合門檻的員工。根據《青年創業網》報導指出,隨著網路和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加入這個行業,傳統製造業卻產生了人才缺口,尤其是電腦工程師、機械工程師等等。而薪資待遇低、招聘需求對應人才稀缺、招聘渠道不夠廣泛、企業形象不佳、招聘流程不夠順暢等,都可能導致企業很難招到他們想要的員工。這篇報導引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更讓許多人跑去搜尋「在杭州1萬工資高嗎」、「杭州月薪過萬的工作多嗎」。有網友表示,1萬2人民幣對製造業來說也不算低,更何況還是給應屆畢業生,但製造業普遍薪資又沒有網路行業高,而也有人提到,製造業需要消耗大量勞動時間、身體健康為代價,都是以加班換來的薪資。不過有人認為,有些企業明明只招1人,卻打著招100人的幌子來刷存在感,用低薪來招聘高門檻職缺、虛假宣傳,面試時說一套,實際上進入職場又要求的是另一套,或是想要應屆畢業生的同時,又要求多年的工作經驗,所以才沒有人願意去。
從事房務工作意願不高…勞動部專案媒合率低 全台旅宿業缺工破萬人
全台旅館缺工破萬人,勞動部先前專案媒合率相當低,學者直言「勞動部不夠了解勞動力市場」,業者分析,1個職位要花半年才能補上適合的人,而新人又做不久,「現在的市場不是丟錢就找得到人,若薪資拉得過高又不利於長久經營。」旅宿業長期缺工,交通部觀光局去年底「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研究案」,旅館業人才缺口約1萬人,包括房務和櫃檯接待人員等,92.73%產學界人士認為人才供給不足。研究案建議放寬外籍生、移工人才聘用限制,以補足我國青壯年人力。花蓮縣旅館公會理事長張琄菡指出,花蓮旅館總計約1.2萬個房間,從業人員約6500人,缺工約1200人。今年花蓮還會有幾家大型飯店開幕,短期內缺工會更嚴重,觀光局補助新聘人員5000元立意良好,但實務上幫助有限。面對旅宿業疾呼應開放或試辦觀光業移工,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副組長莊國良表示,觀光業缺工仍以媒合國人優先,如果要開放移工,觀光局應先盤點業者需求、勞動條件、推介媒合等,再做整體考量。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就業服務組組長吳淑瑛表示,勞動部曾與觀光局合作,為北部薪資3萬元以上、中南東部地區薪資2.8萬元以上的職缺推動專案媒合,勞動部推介5969人,協助業者僱用1068人,取消求才1079人,仍有219人等媒合。不過,張琄菡分析,經統計1個職位要花半年才能補上適合的人,業界現在面臨2個現實問題,一是求職人不多,二是新人做不久。她認為,勞動部要保護本國勞工的立場大家都能理解,問題是現在的市場不是丟錢就找得到人,又或者薪資拉得過高不利於長久經營。「勞動部對勞動力市場不夠了解!」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表示,勞動部認為勞動市場總人力足夠,問題是台灣人對房務工作意願很低,這就是勞動力市場喜好度不同。去年5月至今年5月勞動部、觀光局辦理「觀光暨旅宿業專案媒合」共推介5930人,但業者僅進用1046人。勞動部認為待遇太低是專案成果不佳的主因。
發展「新南向政策」!越南超車中國大陸 成境外生最大來源國
近5年來台境外生人數前5名國家地區在台境外生長期以來以大陸、香港與澳門學生為主,但105年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政府為避開陸生政策,轉而發展「新南向政策」,根據「教育部大專校院境外學生概況」統計,學位生加上非學位生,越南已成為我國最大境外生來源國,並在110年度蟬聯第一名寶座,去年越南學位生已達1萬6141人,比起109年度成長35.41%。國內境外生人數在108年度前,均以陸生居冠,但從109年度開始,因兩岸政治因素,陸生大幅減少,加上政府鼓勵南向招生,台灣外籍生結構開始出現質變。而在境外生最多的大專校院方面,依照教育部統計數據,109到111年度之間,境外學位生增長的前10名學校,當中7所為科大,前3名為龍華科大、正修科大與崑山科大,且3校都是製造業中階技術人才培育大校。高教資訊網站「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分析,多所知名科大在疫情期間招生開紅盤,主要是近3年技職校院積極在辦學上結合產學合作、就業,以及針對台商新南向供應鏈布局開辦新南向專班。魏佳卉表示,技職體系的科技大學出現境外生成長,反應國內中階技術人才缺口需求。而境外生在台升學,除了畢業之後可以申請留台工作簽證外,加上台商產業鏈往越南移動,學子獲得台灣文憑後,在就業上可同時銜接母國就業市場,達成畢業即就業的生涯規畫。至於其他國家地區的境外生來台求學人數出現起落,魏佳卉認為,大陸招生方面,主要受兩岸關係緊張所影響,導致陸生來台人數嚴重減少,但境外生減少當然不只是存在於陸生群體,作為僑生主要來源國的馬來西亞,近年留台人數也明顯降低,主要在於馬來西亞國內同樣面臨著少子化衝擊,另還有中國大陸近年提供許多優於台灣的赴陸升學優惠措施,因而吸引不少大馬學子到大陸求學。
何麗梅:台積電高生產力「以人為本」 目標2030年新進女性人員30% 女主管20%
台積電財務長、現任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日前出席<TALENT, in Taiwan人才永續企業行動聯盟>倡議表示,她在去年9月接下人資資深副總一職,台積電最大的投資雖然是設備,但設備仍是由人來操作,只有「以人為本」,生產力才會提高。雖然全球科技業的女性比例都偏低,但台積電依然設下了2030年新進女性人員30%,女性主管20%的目標,並宣示「營造多元共融的環境,激發熱情,成就最棒的自己」,是台積電最新的人才願景。何麗梅說,除了薪資待遇的考量外,公司還要打造出三件讓員工引以為傲的事。第一,公司有沒有競爭力,是不是跟一群很優秀的人一起工作?第二,公司有沒有影響力,能帶動全世界創新?第三,公司不只會賺錢,還能為社會貢獻一份心力? 何麗梅表示,台積電近年在美國、日本等地設廠,面臨文化及價值觀的巨大挑戰。雖然在不同地方要因地制宜,但核心價值不能有所變動,不論在哪裏,都要讓員工感受到歸屬感。 少子化、高齡化加上產業發展的趨勢,台灣人才問題已變成企業最嚴峻的挑戰。有鑑於此,《天下學習》、《Cheers快樂工作人》連續兩年提出<TALENT, in Taiwan人才永續企業行動聯盟>倡議,今年倡議夥伴目標將突破300家。倡議活動中也發表<2023台灣企業員工福祉大健診>、<2023台灣五大產業TOP50企業DEI現況分析>等兩本台灣首份職場DEI報告書,梳理出台灣企業在多元(Diversity)、平等(Equity)、共融(Inclusion) 的管理成績。調查中發現,有79%的工作人將DEI視為求職或留任的重要因素,但同時,每3人就有1人對企業DEI表現不滿意,平均員工只給企業61.5分的勉強及格成績。當獲利不再是企業成功的唯一指標,企業必須重新思考一條人才永續的新道路。參與「TALENT, in Taiwan」倡議的300家聯盟企業與大學也各自提出人才管理的新哲學,經過六大面向的檢核後所獲得的「人才永續行動聯盟」授權標章,不僅能在全球ESG浪潮下,成為CSR報告中重視人才的有力證明,當近8成求職者將DEI視為求職重要考量時,在徵才場合或求職平台使用標章,更是強化雇主品牌、提升人才競爭力,讓人才辨識重視多元福祉企業的重要依據。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也在論壇中提到,少子化與高齡化的衝擊,對台灣人口結構影響巨大,日本現在正發生的一切,之後在台灣也會發生。據國發會估計,在2030年之前, 人才缺口高達40萬人,以往面對國際化的挑戰,都會強調搶錢、搶技術、搶IP,「但現在搶人可能是最重要的。」
南向攬才盼解半導體人才荒 專家:緩不濟急
台灣半導體業擁有矽盾之稱,為歐美國家爭取合作、設廠對象,近年來卻爆發人才荒,成為未來能否繼續獨步全球隱憂!為此,經濟部規畫「半導體東南亞攬才計畫」,今年要開赴3團,鎖定東南亞、南亞7國,先引進200名高材生。對內則有「人才基地」計畫要推動第二期,挖掘更多中南部二線科技大學理工人才,多管齊下滿足業界所需。對政府瞄準東南亞找人,104獵才招聘資深副總晉麗明表示,靠東南亞延攬白領緩不濟急,科技業應同步建構中高齡友善職場環境、讓中高齡人才回流,「雙管齊下」才是補足缺口的最佳途徑。教育部估計, 受少子化影響,近10年來大專校院工程和資通訊學生減少2成,到2030年預估我國將出現8.3萬個資通訊人才缺口。人力銀行調查半導體人才資料更顯示,台灣半導體產業人力缺口,早在去年便創下7年新高。經長王美花在接受媒體訪談時指出,政府已積極推動台大等學校進行產學合作,同時,為向全球前500大的大學畢業生招手,也取消須有2年工作經驗限制。經濟部工業局官員說,就半導體人才缺口,會從海外攬才與國內培訓兩面向著手。海外攬才部分,提出「半導體東南亞攬才計畫」,今年將開辦3團。首場開赴新加坡、馬來西亞已於上月底回台。該團聲勢浩大,半導體大廠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等、瑞昱等全參加,還有國內6所半導體學院院校,5天之內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馬來亞大學、拉曼大學等6所星馬學府,向學士、碩博士生招手。官員說,這些人才可選擇「直接就業」或者「來台就讀」,接下來,5、6月與8月還有二團,要去菲律賓、越南、印尼、泰國、印度等地。今年先以招200名為目標,成效若好,明年會繼續出團。除東南亞攬才,今年要辦理「人才基地(產學研工程人才發展基地計畫)」第二期計畫。第一期藉由法人執行國家前瞻研究計畫,把一般大學及科大學生帶入實習訓練,可實際銜接產業所需。官員說,第二期繼續往中南部科大挖掘,把池子做大,不侷限第一線的台成清交名校。一位半導體產業界人士表示,過去政府出國攬才都只是繞一圈,零星沾醬油,這次去東南亞,一手帶業者,一手帶學校,相對績效比較好。但國內半導體人才供給要倍增,師資人才得相應增加,這需要教育部去放寬現有師資進入門檻,否則不會成功。
吳東亮呼籲重啟核電 蔡英文堅稱:台灣應不缺電
八大工商團體昨日拜會蔡英文總統,對缺工、缺人才,以及能源問題,感到憂心忡忡。工總理事長苗豐強、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紛紛建議蔡政府重新檢討能源政策。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轉述,吳東亮擔心能源缺口,希望政府適時運用核電,以求穩定供電。蔡英文則表示,在經濟部掌控下,台灣應不缺電。苗豐強昨日與會時,建請政府建立台灣主體經濟戰略,應包含檢討能源政策,政府應提供穩定、低碳的能源供應;加速推動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重視大陸在世界經濟位置的轉變,重新評估兩岸經貿政策;改善環境,吸引國際企業在台成立區域中心及國際人才來台工作。許舒博轉述,吳東亮在會中提到再生能源很難在2025年達標,並舉例德國等多國已擴大使用核能,政府應以核電彌補綠電的不足。但蔡英文回應,「在經濟部掌控之下,不會缺電」。值得注意的是,受俄烏戰爭影響,全球通膨持續攀升,台電發電成本暴增,虧損擴大,電價審議委員會3月將決定電價會否調漲,許舒博認為,4月電價定會調漲,況且蔡英文昨天只說不缺電,「但沒有保證不漲價」!台灣不缺電說法傳出,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梁啟源批評,蔡政府過於樂觀,近年備轉容量不足、加上今年水情不佳,如有機組大修,今年很可能缺電。梁啟源指出,三接工期延長,四接、五接環評也還未過,加上光電、風電裝設執行率嚴重落後,台灣恐隨時陷入缺電的危機。但如納入核能,只要現有核能延役,2025年備轉容量可達17%,可解決缺電問題,工商團體及美商、日商等外國商會都看到問題所在,一再提出「重新檢討能源政策」訴求,政府卻視而不見。工商團體也直言國內企業正面臨嚴重的缺工問題,許舒博建議政府培養退休族群2度就業、留學生留在台灣就業,補充台灣人才缺口,以解燃眉之急。對於工商團體的建言,蔡英文指示陪見的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統籌解決方案,總統府祕書長林佳龍則擔任府院與產業界聯繫的窗口。
台灣缺工缺才問題嚴重 朱立倫:政府要下定決心改善
國民黨智庫今(17)日針對台灣缺工缺才問題舉辦記者會。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指出,後疫情時代內需要復甦,但台灣缺工缺才,景氣也出現最糟糕的藍燈,更面臨缺水缺電的困境而導致台灣的整體經濟呈現一種惡性循環景象。所以政府要下定決心改善,避免人才不斷流失,同時也吸引國外的人才到台灣。國民黨智庫今天針對台灣缺工缺才問題招開記者會。朱立倫在記者會中指出,每年從國外來台工作的專業人只有4萬人,而台灣在疫情前每年卻有近74萬人到海外工作,少這70萬人的差別就凸顯了產業及服務業人才缺口危機。朱立倫表示,台灣的缺工缺才問題嚴重,從民眾在入住飯店時需要等上2、3個小時,且飯店總經理也要幫忙鋪床可以看出台灣正面臨整體經濟環境、服務業轉型與少子化的問題,所以政府要下定決心改善,避免人才不斷流失,同時也吸引國外的人才到台灣。朱立倫指出,民眾的收入變少、物價因通膨變高,但政府卻推出買房每年3萬塊補貼措施,拿買不起房的人繳的稅去補貼買的起房的人,這樣的政策不務實。
40%管理階層待不下去 香港人才外流成外界關注焦點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上月底發布,香港從長期穩居的第3名跌至第4名,被新加坡超越,人才外流成為香港近來關注焦點。專家指出,去年1年超過11萬人遷出香港,有近4成管理層以移民當作離職理由。還有民間團體調查發現,超過半數港人認為香港對人才的吸引力少於新加坡。香港電台報導,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副會長陸國坤在《千禧年代》節目中表示,據港府統計處年中人口統計顯示,2021年超過11萬人淨遷出香港。據該學會在8至9月間進行的「大離職潮」調查,發現香港37%的管理層以移民當作離職理由,基層則為24%。跨國公司數目也減少,反映香港人才缺口擴大。陸國坤還指出,外國吸引專才措施更進取及寬鬆,如馬來西亞剛推出新計畫吸引高薪專業人才移民當地;新加坡也推出海外網路專業簽證,吸引專才。他呼籲香港也要「搶人才」,並盡快放寬入境限制,完善相關計畫,否則難以吸引海外人才來港。香港立法會議員邱達根也在同一節目表示,近年香港科技人才需求大,但不少香港科技人才移民,海外人才來港也受影響,導致供應追不上,即使薪資上漲也難招聘人手。他建議,大學應增加大陸及國際學生的名額,香港也要更主動出擊吸引海外人才。與此同時,香港慈善團體「青年新世界」日前發布調查結果顯示,730名受訪成年市民中,有超過半數認為香港對人才的吸引力少於新加坡,近8成人認為政府應改善香港的政治、教育及居住環境以挽留人才,另有近7成人認同香港出現人才及勞工短缺,移民是主要因素。香港前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也撰文指出,2019年反修例運動及「後續發展」,使香港前景受到「前所未見的國際懷疑」,加上香港背靠中國的地緣優勢已變成兩面不討好,樞紐吸引自然減少,必須重新定位,否則當香港變成只懂懲罰的城市時,新加坡便可取代香港。
科技師徒制2/工研院下海扮月老推半導體產業6個月師徒制 資策會AIGO計畫「起薪可多出1萬元」
為要幫台灣科技產業補上不斷擴大的人才缺口,政府正提出解方,包括工研院、國科會、資策會,以及教育部、勞動部都動起來,其中又以「產學研工程人才實務能力卓越基地計畫」備受矚目,結合產業進入校園,縮短學用落差,針對大三、大四及博碩士生提供6個月「師徒制」培訓計畫,每年可補給千名好手,「起薪,比一般畢業生多出一萬元!」扮演產業與學校對人才需求最有利的「橋接」角色,非工研院莫屬。工研院就2方面進行,一是辦理青年就業接軌訓練,例如配合產業數位化、綠色轉型等需求,工研院整合內部智慧資通訊、智慧機械、淨零永續等技術,與學校合作強化實作訓練,並辦理就業媒合活動。另一方面,工研院也接受政府委託,推動各項產學合作培育計畫。例如經濟部的專業人才能力鑑定考試,從產業的用人標準出發,制定鑑定內容,並在教育部支持下,鏈結41個學校場域,同時更鼓勵企業依實際需求,量身規劃優質實習訓練,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經驗,企業也願意用更好的薪資聘用考試通過的學生,由工研院協助媒合產學界人才培育。:高雄市政府也與成功大學合作,成立半導體學院加強人才培育。(圖/翻攝自陳其邁臉書)「幫產業找人才!」工研院電光所產業發展推動組組長梁涵玉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政府早在5年前就開始加強科技人才培育,去年政府端出「半導體學院」牛肉,今年更名為「產學研工程人才實務能力卓越基地計畫」,讓企業進入校園,帶領學生參與實務操作,提前培育人才。這套卓越基地計畫,採「師徒制」,由政府機關協調各大科技廠商合作,讓產業界中高階主管直接進入校園,陪同師生共同參與半導體、IC設計等領域的專題研究,目前參與的廠商有台積電、聯發科等,進入台大、淡大等多間校園,學生從實務操作中,提前了解產業營運模式與技術,如同「職前訓練」,預計每年可培育約千名「人才」,而非「人力」。這套師徒制,與傳統人才培育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針對全台大學、科技大學的大三、大四學生、碩博士生,並且開放對科技產業有興趣的非本科系學生參與,提供6個月的計畫,由業界工程師帶領學生執行專案、研究專題。「概念像是產業『出題』讓學生解答,挑戰不小。」參與此計畫的學生告訴CTWANT記者。「過去半導體產業傾向選用排名較優的學校新鮮人,如今擴及一般大學和私大,希望優化學生的實作能力,縮短學用落差,否則很多人力進入產業還得接受訓練至少一年,對業者來說也是成本問題,供應鏈都有風險。」梁涵玉說,迄今有千名學生參與。為要縮短學用落差,國研院半導體研究中心(TSRI)亦提供半導體基礎研究的研究設施及服務、半導體跨領域人才培訓,近三年平均每年參與半導體研究的博碩士生約2500人左右;並串聯產學研界技術能量,打造從設計、製造、封裝到量測的一站式整合性研究環境,大幅縮短業界培訓時間,每年培訓供應鏈上下游實戰人才約1萬4500人次。為加速人力培育,教育部亦鬆綁法規,去年公布「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增設大專校院半導體科技產業相關系所學程或學分,包括台大、成大、清大、陽明交大、中山等國立大學均設立半導體學院,以產學共育模式,培育下世代半導體高階研發人才。工程人才至日月光聯合研究中心參訪與交流。(圖/工研院提供)此外,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所長張育誠指出,「企業用人最大的痛點是『訓用落差』」,為此,資策會建立「訓用合一平台」,以顧問型式引導企業或機構依各自需求,發展出專屬的訓用合一機制與分科分級制度,協助企業覓得有實戰力的人才。資策會指出,例如今年由經濟部工業局委託的AIGO「產業出題x人才解題」計畫,由淡江大學教授張志勇指導及組成學研團隊,媒合企業合作解決AI轉型需求,透過以戰代訓模式,培養學生實務經驗,更快熟悉產業發展。張育誠透露,「多數接受指導的學生都很優秀,甚至受到企業允諾,每年有學生直接進聘,並提供比業界畢業生入職場多出1萬元薪資,拿到畢業即就業的職場門票。」
科技師徒制3/房仲轉當高級工程師 吐心聲「老天為我開了一道門!」
為快速補上科技產業人才缺口,產官學使出渾身解數,今年由工研院端出的「師徒制」新型態產學研合作方案,每年可提前培訓約1000名在校生,培訓完後畢業即就業,因而受到學生關注。CTWANT記者採訪數個個案都肯定此一「師徒制」,也給了非台清交非理工科系的學生一條新出路。「就像老天幫我開了一道門!」剛成婚生子的司馬英傑告訴CTWANT記者,原本對於未來感到茫然,但參與資策會「大數據分析與應用」計畫課程後,「人生整個開闊了。」當年錄取政治大學統計系的司馬英傑,出社會後曾擔任過房仲業務等工作,但他覺得唸統計對於未來職涯沒有幫助,而他對於寫程式更有興趣,所以重返校園,參與由資策會啟動的人才培育計畫,花費6個月學習程式語言,結業後也順利銜接科技產業。他說,計畫中有來自產業界的業師參與,讓學員可以提前了解業界生態,縮短學用落差,且他認為台灣是科技大島,未來前景大有可期,光是初階工程師月薪就有5、6萬起跳,如果成為高階工程師,月薪都超過10萬元,政府這個計畫很有幫助。如今他對於未來規畫已有藍圖。「產學端提早媒合,對於人才培育大有助益,未來人才需求一定越來越多。」這位從房仲業斜槓到科技產的高階工程師說。事實上,過去國內科技大廠多半偏愛錄用台、清、交、成等排名較優的大學畢業生,且僅限於本科系出身者。為此,工研院「師徒制」產學研合作計畫,鎖定一般大學及私立大學、科技大學等人才培育,讓產業更能接受。就讀科技大學的蔡佳瑋,因政府擴大人才培育,因而有機會斤入科技產業任職。(圖/蔡佳瑋提供)自高雄科技大學畢業的蔡佳瑋,是成功案例之一。目前在頎邦科技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一職的蔡佳瑋說,原先只想畢業後進入研究所,對於未來出路沒有特別想法,直到參與師徒制的產學合作計畫後,由產業人士帶著學生直接進入實務操作階段,有問題也能隨時提問,對他非常有幫助。他認為,學校能教的東西還是有限,透過產業端進入大學提前培育人才,讓學生更熟悉半導體、IC設計等專門技術,對於銜接職涯有正面幫助。「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必須不斷去接觸世界最頂尖的科技,不能停下腳步,要穩定自己,提早學會更多東西。」年僅22歲、目前就讀於清華大學資工系四年級的邱依璇表示,她會參加這樣的產學合作計畫,主因產業與老師共同選題,內容還滿特別的,未來也蠻有發展空間。清華大學學生邱依璇也透過師徒制的產學合作計畫,順利進入產業實習。(圖/邱依璇提供)即將畢業升碩一的她也說,目前也進入聯發科實習,參與與VR相關的技術研究,對於未來職涯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基本上參與計畫的學生,大部分想法都是儘量精進自己、培養實務經驗,成為產業需要的人才,避免未來找不到工作,期待未來能發揮更多。」邱依璇說。另名清華大學資工系學生王依婷也說,高中時就已相中科技產業前景可期,並稍微接觸相關領域,決定投入相關科系。她說,「師徒制」很有幫助,有助於學生先了解產業運作模式,透過專案執行和開發產品,更能縮短學用落差,她現於一間新創科技公司實習,主要開發眼神追蹤技術,也是透過這個計畫才有機會。她指出,透過產學合作,非常有機會直接與產業接軌,她有其他同學與台積電合作,畢業後直接進入公司任職,因此從實習轉正職的可能性一定是存在的。清華大學學生王依婷透過產學合作機會,目前順利進入聯發科實習。(圖/王依婷提供)
「淨零碳排」無科系育才? 工研院攜手17所大學成立「大機械學研合作」平台
因應全球產業發展淨零碳排趨勢及機械產業轉型升級挑戰,工研院今(21日)宣布與臺灣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虎尾科技大學等17所國內大專院校,匯聚工研院機械研發能量,發起全方位的學研合作「大機械學研合作」平台,積極布局跨領域整合及人才培育。工研院表示,學研合作範疇包括:智動化技術、電動載具技術、低碳製造技術及負碳、碳捕捉、循環技術等具前瞻性的製造業淨零碳排技術。工研院表示,未來將與各校交流前瞻性的技術及共同建立機械領域淨零碳排人才交流平台,解決機械產業當前人才缺口,加速機械人才即戰力投入產業。工研院「大機械學研合作」計畫是國內首見大型機械領域學研橋接計畫,更匯聚工研院機械領域能量,透過技術培育課程業師、共同規劃培育關鍵課程、學生實習計畫、派駐專業研發人才擔任指導業師或將師生納入相關計畫執行人員、洽商聯合實驗室合作計畫等產學合作,搭配各式聘用模式,創造產學合作,透過學研雙向交流合作,加速前瞻技術研發落實在綠色製程及減碳產業,與學校及產業攜手迎接機械領域的淨零永續挑戰。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饒達仁指出,工研院機械領域一直在做製造業的淨零碳排,不論在智慧工廠、工廠自動化、排程最佳化、減料的技術提昇,同時也著手於機械領域人才的扎根。工研院指出,這次從以往與個別學研合作,擴大到工研院整個機械領域與17所大專院校,展開大規模的「大機械學研合作」,從最北端的海洋大學、臺灣大學、臺灣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城市科技大學、中央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清華大學、聯合大學、中興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勤益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中正大學、成功大學、到最南端的中山大學,未來將在「大機械學研」平台上,將工研院機械領域的實習公告,與各校的產學計畫公告、訓練課程開發、企業人才媒合、人才需求等充分溝通。工研院也將取經各大學學術前瞻能量與創新科技研發連結,加速在機械領域的前瞻技術開發,透過結合學校專業課程與產業實務,強化產業育才措施,提供多元人才培育管道注入機械產業,加速投入低碳製造。
企業超前部屬擴大徵才 4月職缺突破101萬
雖然國內疫情升溫,但防疫政策轉向「與病毒共存」,許多企業超前部署啟動大徵才,根據104人力銀行19日最新公布的職缺統計,4月全站工作數突破百萬大關、達101.3萬個工作機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以資通訊半導體類人才缺口最大。104人力銀行19日公布最新的職缺數統計,4月全站工作數達101.3萬個,首次衝破百萬大關,創歷史新高,比起今年1月的職缺數,成長13%;而徵才企業家數也從1月的4萬家,增加到4月的5.2萬家,今年以來成長三成。人力銀行主管表示,雖然台灣疫情捲土重來,單日本土確診病例已連續多日突破千例,但由於防疫政策轉向「與病毒共存」,企業徵才持續熱絡,似乎不受疫情影響。而依照產業區分,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業4月工作數達19.7萬個,人才缺口最大;其次為住宿/餐飲服務業釋出16.5萬個工作機會;另外一般製造業職缺為14.7萬個,排名第三。如依照職務區分,職缺最多的前三名分別為餐飲類人員13萬個、操作/技術類人員11.2萬個、業務銷售人員8.7萬個。以「護國神山」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業,居全球領先地位,雖然面對疫情,但市場需求不減反增,過去一年多來各產業「晶片荒」災情頻傳,激勵半導體相關供應鏈廠商積極啟動擴廠,並帶動人力需求增加。至於旅宿餐飲業,是這波疫情的重災區,惟隨著國內走向「與病毒共存」,接下來有望迎接解封商機,不少業者超前部署,提前展開徵人,也帶動相關職缺增加。在此之前,另一人力銀行1111日前也發布第一季國內徵才企業家數、及工作機會數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呈現罕見的「事求人」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