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
」居無定所1/艋舺公園改建現生機? 居民憂心危機立現
台北市政府日前宣布,萬華區艋舺公園改建計畫將在明年初正式啟動,這座台北市「遊民聚集地」未來脫胎轉形為「東京表參道」。然而一年半的過渡期裡,沒有棲身之處的遊民勢必四處流竄,附近商家擔心原本平衡的「居住默契」被打破,著名的觀光景點龍山寺周遭街景將亂成一團。由廣州街、和平西路、三水街和西園路包圍的艋舺公園,就位處台北市萬華區富福里,里長許文輝坦言說,從去年市府提出公園改建計畫,附近的里民和商家便紛紛反映,擔心遊民(或稱無家者)最後都被「趕」到騎樓下睡覺;最頭痛的還是隨地大小便問題,因為火車站飯店住了不少外國觀光客,這些亂象很傷艋舺的觀光形象,「只能請警察或社會局將他們帶走,但不久後他們還是會再回來睡。」他無奈地搖頭說。遊民將行李堆放在路邊,飲料、餐盒隨處可見。(圖/林士傑攝)面對公園即將改建,長期棲身於此的遊民們態度倒是顯得從容,遊民「阿輝」(化名)說,「就換個地方睡啊,我本來就不該睡在這個地方」;另一遊民「許仔」也是淡淡地說,「睡覺很簡單啦,別想那麼多。」相較於遊民的隨遇而安,長期關注遊民問題的「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彥德憂心地表示,只有大約不到一半的遊民知道艋舺公園要改建,他們反應很平淡,因為根本沒去想到夜棲地即將消失,接下來的四處為家,恐怕將與附近商家互動更頻繁,甚至因而發生摩擦。包括人生百味等關懷遊民議題的萬華在地公民團體組成「無家者聯盟」(簡稱無家盟),呼籲現下政府應有積極周全配套措施再動工,以免迫使無家者們移居到周邊商圈及公共空間,進而與附近民眾產生衝突。艋舺公園改建問題只是硬體更新,迫使遊民這個長年沉痾浮上檯面,然而如何安置遊民有個容身之所,甚至回歸社會常軌,適當的管理協助才能化解這個社會爭議無家盟認為,台灣在法制面上並未賦予無家者「法定福利」身分,政府缺乏專法引導,無家者很難在政策極協助下回歸正常生活。巫彥德進一步指出,無家者多數是當然貧窮者,卻多數無法申請中低收入戶補助,最主要就是卡在《社會救助法》第三條「人籍合一」,條文規定戶籍地和實居地要一致,但很多人是貧窮到無立錐之地,就這樣硬生生地喪失求助資格,法令照顧不了真正需求者。萬華在地公民團體組成無家者聯盟,呼籲在公園改建前應該有整體配套,貿然動工治絲益棼。(圖/翻攝自無家可歸者聯盟粉絲頁)台北市萬華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文和說,台北市街友成員七成是外縣市來的,「只要發物資就到艋舺公園,這些人就從四方到來。」他說,這是艋舺公園給外界的既定印象,曾經甚至有新北市分局警車將無家者載來萬華,遊民透露警察告訴他「這邊比較好生活」,但遊民問題不該只有台北市承擔,中央應出面協調統整。對此,萬華區立法委員吳沛憶表示,她正與中央機關協調,將《社會救助法》增訂「無家者專章」,並支持增加安置經費,增設無家者安置處所,勞動部也將修訂《就業服務法》,將街友納入就業服務法24條的特定服務對象,並調整街友社工薪點,保障社工穩定支持,內政部也將協助社福團體,媒合街友安置所需租屋。而衛福部日前表示,目前已與地方政府及民團共同商討,替街友尋洽可供安置住所,《社會救助法》修法也增加相關條文,納入加強街友輔導設定。
社會救助補丁1/戶籍與實居地不符難獲政府救助 民團促修10多年未修法令
被視為弱勢族群救命丹的《社會救助法》已經10多年未修法,民團與部份民代均認為在社會結構快速變遷下,該法已經不符當今社會的需求,尤其許多需要被「接住」的社會底層民眾只能被法令排除在外,層層疊疊的條件設限,他們疾呼「該是修法的時刻了」。施行44年的《社會救助法》上次大幅修法已是2010年的事,由社運團體「芒草心」、「人生百味」、「社區實踐協會」及「興隆會所」社工團隊組成的「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倡議修改逾10年社會救助法,修法重點將鎖定「放寬限制,即時扶助貧窮者」,包含家戶人口計算方式、戶籍地與實居地認定方式,以及是否該將法定有工作能力者加計虛擬收入等修法重點。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彥德表示,他們最常接觸到的是流離失所的街友,服務逾600位無家者中,能取得(中)低收入戶資格不到10%,原因在於現行的《社會救助法》規定,申請者的戶籍地與實居地要一致才符合申請資格,但現代人大量移居到都市中,當民眾搬離戶籍地到其他縣市租屋工作,那就一定申請不到社會救助。「大多數的街友已經貧窮到連實居地都沒有」巫彥德說,個案陳大哥(化名)平常住在台北車站,為了申請低收回到戶籍地,但當承辦人員詢問實居地時,他回答「我一直在流浪,沒有住的地方」,就是因為法令規定要有實居地的事實,陳大哥無法受到政府補助;不僅如此,陳大哥接連在找工作、辦電話也都在「實居地」卡關,雖然最後人生百味出面協助,同意人生百味的服務據點作為陳大哥的暫居住址,但巫彥德也感慨地說:「如果他沒有遇到我們呢?他人生就是在一個死循環裡。」巫彥德說,台灣詐騙猖獗,檢調追查許多人頭戶最終都是無家街友,這些街友經常在面對「會不會被逮」與「活下去」之間作抉擇,前者是機率問題,後者在眼皮底下就得面對,「沒有人喜歡過驚心的犯罪生活」他強調,如果社會救助制度能有效地支持這些貧困的人,他們不會放棄選擇自己的命運,甚至拒絕成為被支配的工具。此外,現行的《社會救助法》在財力計算時採用「家戶合計」的方式,包括配偶、父母、孩子、阿公阿嬤等家庭成員的收入和資產都會計入,這使得急需救助的民眾,因為受制於許多早已無往來的家人也被合併計算,進而無法申請救助。嘉義市議員張秀華服務的案例中,一名阿莉小姐(化名)有過三段婚姻,前後總共生了五個小孩,她的人生就只負責生小孩,並沒有負到養育的責任,小孩最後多跟隨父親或是交由阿公阿嬤撫養長大,等到阿莉老了需要人照顧時,小孩也沒有人要理她,而當她要申請社會救助,名下的五個小孩的所得及資產也都計算在內,造成她申請不到補助。張秀華也無奈地表示,能說這些小孩不孝順嗎,好像也說不過去,畢竟她沒有負到養育之責,但阿莉打零工的流浪生活過得貧苦是事實。從20多年的服務案例經驗中,嘉義市議員秀華體認到《社會救助法》中有不少需要修正之處,唯有透過檢討改善,人民才有好日子過。(圖/非新聞當事人;翻攝自張秀華臉書)民進黨立委陳冠廷認為,現行《社會救助法》許多規定已無法有效回應民眾的需求,未來國會修法提案,首先將《社會救助法》改為《適足生活權利保障法》,宣示我國社福體制從殘補式救助轉換為權利保障的決心。此外,現行法令針對戶籍的限制,對無戶籍者與不在戶籍地居住者已經實質構成歧視,使部分亟待救助的貧困人民無法申請低收入戶,應該修法容許人民向「實際居住地」主管機關申請低收入戶認定及相關公共補助,以積極保障貧困人民的生存權。民進黨立委陳冠廷主張,將朝向容許民眾向「實際居住地」主管機關申請救助修法,家戶所得認定也應依實際狀況認列,讓社會救助更貼近真實生活。(圖/非新聞當事人;翻攝自陳冠廷臉書)陳冠廷進一步表示,許多家庭的實際居住狀況與戶籍上的家庭成員可能不符,比如外出工作的子女可能多年都沒有跟父母同住,但現行法規卻認為他們「同屬一戶」,要統一計算家庭所得收入,所以這些長輩要申請低收入戶就非常困難,因此,修法將提出「家戶應依實際狀況認列」,讓社會救助更貼近真實生活。
社會救助補丁2/「有能力工作者」認定僵化 社救法廢除「虛擬收入」爭議大
依照現行《社會救助法》認定,十六歲以上、未滿六十五歲者,即使沒有工作、收入不明或低於每月基本工資,仍被標定為具有「虛擬收入」的有工作能力者,被視為擁有基本收入,排除在社會救助範圍外,因此民團倡議應廢除虛擬收入之限制,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感受到溫暖,但也有議員與第一線公務員持不同看法,認為恐造成錯放某些人而造成財政負擔。嘉義市議員張秀華分享,「阿官」(化名)的妻子是外配,兩人育有兩子,但妻子不明原因離家未歸,而阿官因視力問題無法正常工作,然而弱視未及可以申請身心障礙補助的程度,他只能偶爾到廟口抬轎賺些零錢,來支付兩個國小的孩子學費和養育費,父子處境非常困難,需要政府緊急扶助,但按照家戶平均所得的計算方式,兩夫妻都需要計入基本工資,導致阿官不符合申請低收入戶的條件。「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主張《社會救助法》應廢除虛擬收入的限制,應該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獲得幫助。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共同創辦人巫彥德坦言,廢除該項限制可能會「錯放某些人」,一些並非真正需要的人或試圖透過欺詐手段獲得補助的人也可能混在其中,但《社會救助法》的立法精神是防弊或是接住需要被幫助的人,「寧濫毋缺」與「寧缺毋濫」經常陷入兩難。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彥德常接觸到流離失所的街友,服務逾600位無家者中,能取得(中)低收入戶資格不到10%,顯見法令沒跟上時代的需求與變化。(圖/劉耿豪攝)巫彥德說,很多人認為應該是「寧缺毋濫」,但在COVID-19期間,政府祭出許多紓困措施,希望救助因疫情而失業的人,然而像是在街頭賣口香糖或玉蘭花的人,因為沒有失業證明或勞健保退保紀錄,並無法獲得補助,這些一眼就能看出是弱勢的族群,政府到底是幫不幫,難道還要他們勒緊腰帶挨著過日子。一名北部議員卻對「虛擬收入」持不同看法,強調正直壯年的人就應該找工作,為了維持基本生活,甚至該降低原本期望的工作薪資,不該在家裡巴望著等求助,「你要先去做,而不是靠社會救助你。」他說,如生病、身心障礙等特殊原因,領社會扶助合情合理,但若是法定有工作能力者,卻無任何原因而找不到工作或遲遲未就業,「為什麼人民的稅金要救這些人?」況且會加上虛擬收入,是需要失業一整年,等於要一整年都沒有工作,所以若要修法排除虛擬收入,以第一線人員來看並不合理。立委劉建國是2010年《社會救助法》主要修法者,對於民團倡議廢除虛擬收入的限制持保留態度。他認為,目前台灣各行各業缺工嚴重,以政府的角度而言,還是要鼓勵有基本工作能力者透過工作得到報酬,未來若不設限就將所有失業民眾納入《社會救助法》,恐怕會造成社會救助系統失衡。立委陳冠廷則認為,所謂的「虛擬收入」,該計算缺乏合理性與事實基礎,可能嚴重高估申請人的實際收入,導致他們無法符合資格。未來他會建議勞動部提供更多的就業支持服務,幫助這部分民眾盡快回歸勞動市場,也確保社會救助資源能夠更有效地使用。台灣各行各業缺工嚴重,青壯人口回歸職場豐沛動能相當重要,立委劉建國堅持《社會救助法》對象仍應設定條件,否則恐怕造成社會救助系統失衡。(圖/報系資料照)議員張秀華不否認放寬法令限制可能會有人濫用制度,但政府的責任就是確保需要幫助的人得到支持,因此政府機關在審核資格時,應該派員實際訪視,只要問鄰居,問里長,一定把個案現況都瞭解得一清二楚,「政府不能預設立場,把每個人都當小偷,而忽視真正需要照顧的人,所以唯有把社會救助做好,讓人民有好日子過,社會才能安定,經濟發展也才會隨之成長。」
出書怨前妻「婚前非處女」賣出19本! 8旬翁亂爆料下場曝
一名83歲程姓男子因婚姻關係觸礁,與王姓前妻分開後竟出書爆料「婚前非處女」、「學生時期閱人無數」等詆毀對方的言論,沒想到竟還賣出19本,氣到前妻直接告上法院,經新竹地院審理,依《誹謗罪》判處程男拘役15日。據判決書指出,曾任國營事業專案經理的程男於2021年8月自費出版「自傳」,內容撰寫包括在事業、婚姻及家庭中所嚐到的人生百味,其中在婚姻章節裡,他大肆爆料前妻淫亂史,「結婚以前已經不是處女的身分,不曉得已經跟多少人有了身體的接觸」、「原來她在學校已經很不老實,讀書的時候已經跟台北工專的男同學有同居經驗,後來又跟對方哥哥又有發生關係」、「王女本人花樣也百出,連外國人她都可以」、「前妻王女出賣了自己的靈魂跟肉體給這個美商經理」,該書以紙本、電子書出版上架,並賣出19本。前妻得知後憤而告上法院,主張程男書中所述均非事實,控訴前夫此舉已經嚴重損害名譽。新竹地院審理認為,縱使書中內容屬實,但將王女感情狀況出書散布,足以毀損他人之名譽,且犯後否認犯行,最終依散布文字誹謗罪,判處程男拘役15日,可易科罰金。
Toro客串演出...童星爆他「一句台詞狂NG」 全場大噴笑
《百味小廚神 中元大餐》中,Toro特別演出,飾演「時尚嘻哈土地公」,儘管講話很跳Tone無厘頭,卻是引領主角往前邁進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難得客串,童星阮柏皓爆料他有句台詞狂NG,原本要說「你阿公死掉之前是不是有撞到頭?」卻一直說成「你阿公撞到頭之前是不是有死掉?」讓全場大噴笑。藍正龍(右)飾演阮柏皓的爸爸,因工作關係與兒子關係疏離,在父親夏靖庭離世後,開始學習跟孩子相處。(圖/紅衣小女孩股份有限公司)藍正龍則再當「波麗士大人」穿起警察制服飾演阮柏皓的爸爸,因工作關係與兒子關係疏離,卻在父親夏靖庭離世後,開始學習跟孩子相處,他看過劇本很喜歡裡面講述的各類議題,除參與演出,藍正龍也在瀚草影視創辦人曾瀚賢的邀請下,擔任共同監製之一。此外,本劇還集結于子育、郭子乾、海裕芬等人同台,每個角色都藏著動人故事,在阮柏皓穿針引線之下,獲得圓滿結局。《百味小廚神 中元大餐》描述阮柏皓(前中)飾演怕鬼卻有通靈眼的男孩,在一群孤魂野鬼幫助下,藉料理替變成鬼的阿公尋回記憶。(圖/紅衣小女孩股份有限公司)《百味小廚神 中元大餐》今(20日)發布正式預告,童星阮柏皓飾演怕鬼卻有通靈眼的男孩,在「阿公」夏靖庭離開人世後,決心重現阿公留下的「人生百味食譜」手路菜,替變成鬼的阿公尋回記憶,更逐漸打開心房跟各路好兄弟成為夥伴,甚至勇敢阻擋七爺八爺將阿公帶走,求情說:「神明大人,我要為我阿公做最後一道料理,請再多給我一點時間,我一定要讓阿公想起我才行!」溫馨動容的祖孫情誼藏著滿滿洋蔥,搭配史上最可愛「猛鬼陣容」江宜蓉、黃冠智、林奕嵐、林澤凱,以及特別演出「土地公」Toro同台搞怪。《百味小廚神 中元大餐》將於今年8月20日全台開始熱播。
作家吃剩火鍋送遊民惹議 「街頭守護神」說話了
知名作家黃大米近日將沒吃完的火鍋打包給遊民,並將此事放上網路,認為無家者「會覺得是上帝給他的食物,這樣的感覺一定挺好的」,此舉招來兩極評價,而照顧街友的思安協會則認為,食物資源「不患寡而患不均」,可能一天有20多組人來發餐,吃不完的食物反害無家者背黑鍋,希望有意捐贈的善心人士能先預約,讓資源有效利用。據了解,思安協會從去年開始帶領醫護走上街頭,為不願就醫、不敢就醫或不能就醫的無家者提供最專業的醫療照顧,被譽為「街頭守護神」,而在照顧街友的過程中,思安發現無家者的食物資源「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寒流來襲或年節期間時常民眾同情心爆發,導致非常多餐食捐贈給街友,非旺季的時候可能一天一餐都沒有。思安協會關訪員張大哥表示,過年期間甚至一天有超過20組人來發餐,吃不完的食物常被囤放到壞掉,甚至造成老鼠孳生,也有民眾在深夜將食物放在熟睡的街友旁邊,無家者隔天早上反要負責把隔餐的食物清理掉,不然可能會被誤認在睡覺的地方留下垃圾沒帶走,反而背了黑鍋。「民眾常會問,街友應該很缺發食物,為何不接受我的食物?是不是接受他人施捨感到沒有尊嚴?」思安表示,大眾對於街友常有這樣的疑問,但答案可能非常簡單,往往是當事人已經吃飽了,並不需要再有人提供食物。也因此,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及思安協會、社團法人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等單位,近年不斷與善心人士溝通,協調將大量的捐贈物資及餐食平均分散,讓街友盡量每天都有餐食可以享用,避免一次性大量的發放,吃不完造成浪費也影響環境。思安協會呼籲,愛心捐贈是好事,立意良善的民眾仍需考慮街友生活圈的實際狀況,並理性評估街友需求。以台北車站為例,露宿街友大約200人,目前思安協會協助善心人士捐贈分配餐食,每餐就以不超過200份為原則,捐贈者事先預約,避免重複,讓資源有效運用,大家的善心都不會被辜負。思安協會提到,除了飲食跟禦寒,無家者的居住、就業與輔導問題更是需要被關注,提醒大眾可以選擇不同的善行,把善款挹注於協助醫療、清潔盥洗、安置庇護等等,讓善款更充分利用到需要的地方。
「用溫柔呵護最愛」再現 全台紙業首發 春風衛生紙 一年一度"溫柔共想計畫"
十年前的阿嬤的衛生紙,大家為之動容的那刻,十年後的現在,春風衛生紙依舊不忘過往,持續用溫柔的力量呵護大家、呵護台灣這片土地- 共享、共想、共容,持續關心社會每個角落。春風品牌每一年致力於溫柔力量的展演,在嚴峻疫情的兩年中,2020年春風與人生百味一起用溫柔的力量將溫柔防疫包送上街頭、2021年品牌與家扶基金會聯手舉辦溫柔力量城堡呵護需要幫助的孩子;今年度我們跟希望合唱團、流浪貓協會與家扶基金會聯手舉辦這次的溫柔共想計畫活動,春風秉持著溫柔也能為世界帶來更多且更好的影響力。▲榮獲春風溫柔共想計畫金獎的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目目協會,致力用溫暖的科技為重度 身障者開創就業機會。(圖/正隆集團提供)正隆副董事長鄭舒云表示:「春風秉持著品牌精神與理念,用溫柔精神傳遞給社會大眾每個需要的角落,為此品牌透過春風共想計畫活動,來號召更多需要被關注的團體和議題,希望獲得更多大眾的注目和支持。這兩年嚴峻的疫情生活,春風品牌持續關心社會,除了發揮企業之力啟動十大抗疫關懷行動,今年也榮幸邀請到台灣各處的團體,一起與我們共享、共想、傳遞並擴大這份溫柔精神。」▲正隆集團家品及紙板事業部陳沂鑫主管分享,溫柔共想計畫延續春風「用溫柔呵護最愛」的精神,堅持著關心大眾、不間斷地傳遞溫柔。(圖/正隆集團提供)春風溫柔共想計畫活動為期一個半月,召募超過近百件作品,各個參賽者發揮創意、真實落地、動人踏實。當然,春風品牌因為這次的活動看見台灣這塊土地有眾多需要被關心的社會大眾、社會小角落,身視障族群、流浪動物、環境永續的維護..,希望透過大家的展演,讓各個故事發揮到更大的影響力。此次春風共想計畫的評審們,有正隆集團副董事長鄭舒云、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人生百味營運長巫彥德以及奇禾互動行銷公司創辦人郭睿杰。這次金獎得主-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目目協會,讓身障者即便他們腦中有許多想法、創意,可是因為手腳不便,而被許多人武斷地貼上「只能被照顧的標籤」,陷入「只能選擇放棄未來」的困境,目目協會為身障者建立的眼動科技來幫助身障者長出自己的力量,得到五位評審一致且高度的肯定。銀獎-奉茶行動,秉持著用一日揹水奉茶體驗,與環保署及借助奉茶行動APP與亞洲形上揹水隊結合,響應飲水無塑旅行愛地球。銅獎-觸覺科技,為了提供盲人學生在學習與職能訓練的教育資源而設計『觸覺學習輔助系統』,讓盲人學生從手指開始擁有嶄新的生活,讓一起透過觸覺來感受這個世界!銅獎-畫的室,希望每個人能夠用各式媒材及顏料表達出最真實的樣子,看見自身亮點,持續探索生命的可能並活出自在的自己,讓更多孩子及世界的人們能看見自己的獨一無二。春風一直秉持著溫柔的力量呵護台灣這片土地- 共享、共想、共容,持續關心社會每個角落、關心每個需要呵護的您。
黃光芹捐171台冷氣收開罰公文 衛福部回應:確定不開罰
女星賈永婕昨日號召身邊友人,募集有「救命神器」之稱的HFNC儀器援助第一線醫護人員,廣受外界肯定與感謝,就連總統蔡英文都發文表達感謝。然而資深媒體人黃光芹與朋友一起發起義助醫護的活動,卻收到衛福部擬開罰的公文,同樣都是援助前線抗疫人員,結局卻是兩樣情。稍晚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副司長蘇昭如表示,該案件目前已結案,確定不會開罰。資深媒體人黃光芹今日在臉書寫道:「自5月20日至6月14日,我與媒體人和朋友們的援助醫護行動,已告一段落,總計送出171台移動式冷氣機,包括南部3個縣市。」她表示,當初見到有媒體好友的發文,才興起送移動式冷氣機給快篩站醫護的想法,經媒體友人的推派,才由她出面進行整合。一開始更有不具名的友人,率先送出10台,後續華菱冷氣聯絡她,就送出將近300台的冷氣機。黃光芹和友人共同捐款義助醫護行動,捐出移動式冷氣機,她臉書附上相關資料,表示無奈竟遭人檢舉,衛福部裁罰案正在公文行走。(圖/翻攝自黃光芹臉書)黃光芹指出,有華菱冷氣的義助,她將朋友所有的集資款項,總計48萬2900元,全數匯給雙北、彰化、台南和消防隊、人生百味、育幼院,讓他們自行購買防疫物資。還有她多年好友和鄰居也分別捐助5000元和30000元。黃光芹和友人共同捐款義助醫護行動,捐出移動式冷氣機,她臉書附上相關資料,表示無奈竟遭人檢舉,衛福部裁罰案正在公文行走。(圖/翻攝自黃光芹臉書)然而好心卻沒好報,黃光芹說,衛福部竟以有人提出檢舉為由,下公文到她所屬的縣市,要他們對她開罰,不只送冷氣機、捐防疫物資被列為罪證,就連她為了回報陳明義議員協助安裝、運送冷氣機,而受託轉發開放林口人申請消毒的資訊,都被列為事證之一。黃光芹認為,這種心盲眼瞎手拙的作法,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就法論法,也說不過去。「我既未公開帳號,只是與特定友人私下集資。在此關鍵時刻拿特定人士開刀,阻卻良善美意,極為不智。」她聽聞賈永婕捐助醫護HFNC的消息,既感佩也苦嘆:「我們的實力雖遠遠不及,但心意卻完全相通。」最後她表示:「目前裁罰案正在公文行走,是否裁罰尚未定案;而我心如秤,既化為杖,陪你們走一段,我就抱定主意,歡喜做,甘願受。只願你們腳下有風、身上有衣、嘴上有罩、心中有暖,繼續堅持地走下去。」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衛福部副司長蘇昭如表示,黃光芹臉書上所指一案,是在5月下旬,有民眾寫信到部長信箱檢舉,表示看到黃光芹臉書上有勸募行為。案件後轉請新北市政府調查,但據新北市政府6月10日已經回報,黃光芹雖有表示與媒體友人要集資購買移動式冷氣,但並未在臉書提供帳號或意圖要人匯款到其帳戶之行為,因而認定該案並沒有違反《公益勸募條例》。蘇昭如表示,目前新北市也已回覆該陳情人結果,且檢舉、調查過程都會保密,不會對外揭露誰是檢舉人,可能導致黃光芹對結果不清楚而誤解,但目前案件已經結案,確定不會對黃光芹開罰。
愛心包英雄1/店家相挺里長動起來 無名英雄調度愛心物資助弱勢
新冠疫情持續嚴峻,當民眾瘋搶物資之際,有群「甘苦人」在經濟重創下工作銳減,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成困難,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里長方荷生無懼疫情,堅持提供午餐便當,至今更送出4000份物資包。開業超過60年的「萬華涼粉伯」則暫停生意,無償讓出店內空間存放愛心物資,由社福團體包裝成袋贈與街友。在此危急的時刻,許多無名英雄一起扛,散發出最溫暖的光輝。5月26中午,本刊記者抵達台北市中華路二段的「臻佶祥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臻佶祥食物銀行),在多數類似關懷據點都陸續停止共餐和供餐時,臻佶祥食物銀行依然擔心弱勢民眾食不果腹,堅持每天製作上百份熱騰騰的餐點,將融合著關懷與愛的飯菜裝進便當,分送給每一位需要的人。為確保弱勢民眾在疫情期間能維持溫飽,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南機場)里長方荷生以長年扶弱經驗設計物資包,至今已募得逾4000份愛心物資包。(圖/王永泰攝)「阿嬤進來要先洗手,大家距離要分開一點,別離太近喔。」「飯後甜點要鹹光餅還是蜂蜜蛋糕?」一看到來領餐的長者,工作人員親暱的語氣就像對待自家長輩,殷切希望自己能替這些弱勢者準備好一天所需的食物,以避免他們為了覓食而趴趴走,增加染疫風險。方荷生此時則忙的足不點地,他要處理里內確診者和居家隔離者的請託,更以自身長年扶弱經驗設計愛心物資包,內含罐頭、麵條、餅乾、保久乳、土豆麵筋和調理包等十多種食品贈與弱勢。方荷生原打算目前1000份物資包,他首度向大眾開口,在4天內湧入500萬善款,大眾認領超過4000份物資包,臻佶祥食物銀行逐一分送給照顧弱勢兒少的「三峽小草書屋」、關懷問題少年的「逆風劇團」等社福團體;近日將與「家樂福」大賣場合作,分享給台中、台南、高雄和花蓮等地的食物銀行。而萬華在這波疫情下成為受害者,病毒更嚴重佔據街友生存空間,無家者連莊水都要碰運氣,經營超過60年的「萬華涼粉伯」不捨街友受苦,第二代老闆辜凱鈴自主歇業後空出店面,借給「芒草心慈善協會」、「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等街友守護團體,當作臨時倉庫存放各界的善心物資。為避免街友行走覓食,社福團體也將物資裝包,每包的內容物視當週物資而略有差異,一定會包含口罩、水和乾糧,八寶粥、牛奶花生能解渴又有飽足感,則被歸類為「奢侈品」。辜凱鈴說,即使食物並不精緻好吃,口罩對年邁生病的街友更是負擔,他們仍乖乖聽社工的話而戴好口罩、減少移動,希望大眾能給無家者多一點同理心,而目前社工的防護帽和防護鞋數量遠遠不足,期盼大眾慌亂後能平定心神、傾聽需求,在最危急的時刻伸出援手,讓各界民眾都能一同度過難關。
愛心包英雄4/街友也「自主管理」少移動 60年老店歇業轉型物資站助萬華重生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台北市萬華區也成為情況最慘烈的受害者之一,街友的生活空間更被病毒佔據,廟宇、圖書館和活動中心對一般人而言是娛樂,對街友卻是重要生活場域,這些公共場所如今關閉,街頭求生愈發艱辛,地方店家不捨這些無家者受苦,開始以自發性的行動照顧弱勢。「萬華涼粉伯」的招牌涼粉被譽為台版和果子,60年來堅持只賣一種商品,目前由第二代辜凱鈴接手,她在疫情升溫時就有警覺,第三級警戒後自主歇業,開始大量購買瓶裝水、罐頭和各式乾糧送給社工,之後乾脆將店面空出來,作為芒草心慈善協會、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等街友守護團體的臨時倉庫。芒草心慈善協會的社工員,會在深夜穿著全套防護衣,親自將物資包送到街友手中,他們的防護帽和防護鞋的數量卻遠遠不夠。(圖/芒草心慈善協會提供)「現在天氣這麼熱,又要戴著口罩,其實水真的很不夠。」辜凱鈴坦言,街友在此次疫情下遭受最直接的衝擊,舉牌工、陣頭等臨時工作完全消失,街友失去重要經濟來源,如今萬華社福中心又因社工染疫關閉,他們可以領物資和洗澡的據點又少了一個,連找地方裝水都要碰運氣。辜凱鈴說,為避免街友行走覓食,社福團體也將物資裝包,每包的內容物視當週物資而略有差異,一定會包含口罩、水和乾糧,八寶粥、牛奶花生能解渴又有飽足感,則被歸類為「奢侈品」,即使食物並不精緻好吃,口罩對年邁生病的街友更是負擔,他們仍乖乖聽社工的話而戴好口罩、減少移動,希望大眾能給這些無家者多一點同理心。辜凱鈴也提到,除了乾糧和飲水之外,最缺乏的是社工們的防護設備,社工們總在深夜穿著全套防護衣親自配送物資包,他們的防護帽和防護鞋的數量卻遠遠不夠,期盼大眾慌亂後能平定心神、傾聽需求,在最危急的時刻伸出援手,讓各界民眾都能一同度過難關。萬華60年老店「涼粉伯」將店面借給街友守護團體改為物資集中區,雖然物資看起來好像很多,但店主辜凱鈴坦言,這些「還是不夠」。(圖/王永泰攝)
內有洋蔥!三大名廚的「頭道料理」 邀你體驗人生百味
每個人的記憶中,是否都有一道印象深刻的料理?時常在節目中教導婆婆媽媽用電鍋做出好菜的吳秉承師傅,離開家鄉澎湖到台北打拚多年,最想吃的是「石鮔滷肉」,只要吃到這道菜,就能召喚起鄉愁的依戀。被封為「台灣廚神」、李安電影《飲食男女》幕後顧問「阿發師」施建發,「古早味肝炖」最能體現他對飲食文化的擇善固執。而對致力推廣蘭陽在地美味的國宴主廚陳兆麟而言,結合傳統與創新的菜尾新吃料理「西魯肉」,則是自阿公開始傳承下來的外燴辦桌經典。阿發師認為「古早味肝炖」是最能表現他多年廚藝人生的料理。(圖/李錦記提供) 已有132年的醬料世家「李錦記」,邀請對台灣餐飲界有重大影響的型男主廚吳秉承、中華美食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人稱台灣廚神的施建發及百年總舖師世家名廚陳兆麟三大重量級名廚,針對他們認為對自己意義最深遠的一道「頭道料理」,將故事拍成短片,舉辦線上料理展,陸續於自家官方臉書推出(吳秉承9/30、施建發10/9、陳兆麟10/16)。 陳兆麟說,「西魯肉」是生性勤儉的宜蘭人,為了不浪費食材,把辦桌剩餘食材全切成細絲,再勾芡成羹的一道料理。(圖/李錦記提供) 集團北亞總裁張勐表示,「頭道」指的是頭遍抽出的醬油,如「拔得頭籌」般珍貴,鮮味突出;也能象徵醬油的「初心」,因此「頭道料理」代表精彩的人生百味,飄香的不只是美味,更蘊涵了專注、單純的初衷,或是從料理中獲得的獨特見解。在料理背後的故事,更具內涵層次,值得細細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