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垃圾
」寄居蟹不住貝殼了! 專家示警:全球超過6成使用「人造垃圾」當家
寄居蟹通常以其他動物的殼來當作「盔甲」,例如蠑螺殼、鳳螺殼等等,但有專家指出,已經有大量寄居蟹被拍到生活在「人造殼」中,也就是人類丟棄的廢品,包括塑膠瓶蓋、金屬、玻璃等製品,根據估計,世界上16種陸生寄居蟹中,就有10種被迫使用「垃圾屋」。根據《BBC》的報導,波蘭華沙大學與波茲南生命科學大學合作,即將於下個月發表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這群專家分析了野生動物愛好者發布於網路媒體上的照片,發現有許多寄居蟹住在垃圾裡,華沙大學城市生態學家瑪爾塔(Marta Szulkin)更心碎地表示,「牠們不像我們以前看到的那樣,身上戴著美麗的螺殼,而是在背著紅色的塑膠瓶蓋或燈泡」。她與同事祖扎娜(Zuzanna Jagiello)、武卡斯(Łukasz Dylewski)表示,共有386隻寄居蟹使用了「人造殼」,結合過去的科學文獻來看,經過統計,世界上16種陸生寄居蟹中,有10種使用該類型的庇護所,而且在地球上所有的熱帶地區都能觀察到這種情況。瑪爾塔推測,寄居蟹之所以選擇塑膠垃圾當殼,可能因為它的材質更輕、更小,也或許是由於海岸上垃圾太多,塑膠製品反而能讓牠們在受到污染的環境中偽裝得更好。此外,寄居蟹也可能是想透過更獨特的外殼來吸引配偶,而在2021年一項研究發現,寄居蟹疑似會被塑膠所釋放的化學物質吸引。專家們指出,目前還不清楚對這些塑膠材料,究竟對脆弱的小甲殼類動物來說是否有害,但除了動物的健康問題,他們也想進一步研究,塑膠究竟會不會影響到寄居蟹的進化。不過在2019年,就有一項研究發現,澳洲「科克斯(基靈)群島」就有超過50萬隻寄居蟹爬進人造垃圾中,最終被卡住身亡。在最近一項試圖量化塑膠汙染規模的研究中顯示,目前至少有171兆個塑膠碎片漂浮在海洋中,若不採取行動,這個數字可能會在2040年翻倍。而倫敦大學學院材料與社會學教授馬克(Mark Miodownik)就呼籲,「就像寄居蟹一樣,我們應該循環使用塑膠,而不是選擇丟棄」。
花蓮一家四口海邊撿垃圾千人大讚 當事人:幫幫海洋動物好朋友
為環境盡一份心力,都值得讚許。近日有位網友在臉書貼出一張照片,照片中一家四口一同在花蓮海邊撿垃圾,獲許多網友讚美,感謝他們為環境做出的貢獻,大讚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而當事人爸爸也出面回文。網友近日在臉書社團《花蓮人》人貼出照片並發文說,「不論您們是不是花蓮人,您們做了最棒的親子教育,並感謝為這塊土地做的奉獻。」而當事人在底下回文表示,疫情期間他帶小孩出外放風,「發現海灘上很多海漂垃圾,這些塑膠如果再被沖回海裡,除了讓海洋生物吃進去會讓牠們死亡,塑膠微粒也會吸附有毒物質,跟著食物鏈進入到我們的體內。」民眾如果有機會到化仁海堤,就會發現許多人造垃圾。當事人說,撿垃圾已經變成家庭活動。(圖/翻攝趙毓圻臉書)當事人說,平常就有灌輸小孩環境保育的觀念,「小孩也覺得到海邊撿垃圾可以幫忙海洋動物好朋友(海龜不會被吸管插鼻孔、海豚也不會被漁網纏住)。」他們就這樣撿了2袋垃圾,撿垃圾變成一種另類家庭活動。當事人表示,那邊的垃圾真的多,他們常去撿是撿不完,「既然這次意外曝光,希望藉此邀請大家,只要帶個袋子和夾子,走不用100公尺馬上就可以裝滿,欣賞美景之餘又可以為自己的土地盡份心力。地球只有一個需要我們自己愛護,不能只是寫在作文最後一句的結尾。」
蘭嶼潛水業趁空檔淨海 清出70公斤人造垃圾⋯還拉出1輛機車
台東縣蘭嶼鄉潛水業者19日號召潛水愛好者淨海,清出70公斤人造垃圾,甚至在海底發現1輛機車,令人直呼太扯。而小琉球杉福潮間帶保育示範區海下也遭放置船錨、水泥柱傷及珊瑚,肇事業者趕緊自首道歉,承諾今後要為生態保育貢獻心力。可能被颱風大浪打落疫情警戒,台東往返蘭嶼船班已停航2個多月,蘭嶼潛水業者趁沒有遊客的空檔發起淨海活動,號召島上潛水愛好者前往龍門港周邊海域下潛清除人造垃圾,沒想到在海底發現1輛機車。「出動3名人力也拉不起來!」參與淨海的潛水愛好者小高說,由於機車實在太重,只能設法先拉到鄰近岸邊的海域,再把機車拉上岸。不少民眾推測,應該是颱風來臨時掀起大浪,因此將停放岸上的報廢機車打落海中。有人回憶起2012年天秤颱風,當地有些商家機車都沒入海洋,造成不小的損失,也有民眾笑稱「不是把摩托車騎到海底就能變成水上摩托車!」有人揶揄,可能是蘭嶼風景太美,驚豔之餘就忘記正在騎車了。活動發起人謝姓業者說,剛潛入海中,已明顯感受到海底變得寧靜,而且少了人為干擾,魚群生態變得豐富了,強調海洋是我們的花園也是冰箱,希望大家不要讓它變髒、變臭。少用免洗餐具防汙染1小時的淨海活動清出近70公斤垃圾,愛潛水的陳姓民眾說,看到海裡那麼髒,感到很難過,希望大家可以減少一次性餐具及寶特瓶,避免汙染海洋資源。此外,屏東小琉球杉福潮間帶保育示範區水下日前驚見船錨、水泥柱,不僅造成部分珊瑚受傷,畫面曝光後更引發眾怒,海洋保育署18日查出是潛水業者所為後,已交由屏縣府開罰懲處。肇事的陳姓潛水業者也急忙發文道歉,他自稱是舶琉潛水店負責人,原在帛琉從事水上活動,後因疫情關係回到國內並選擇在小琉球投資海底漫步活動,也計畫在活動場域復育軟絲,而投放的水泥柱是人工礁石,投放當天因杉福外海海流大且能見度低,團隊無法下水將其固定,才會導致水泥柱移動造成碰撞、傷到珊瑚,近日一定會全部移除。此外,海保署介入調查,將依違反海洋汙染防治法把全案移送法辦,陳姓業者也面臨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新台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金的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