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遷徙
」地表最大規模人類遷徙 「春運十變」記錄時代的改變
新華社7日報導,地表最大規模人類遷徙又來了! 今年為期40天的大陸春運,預計有90億人次出行。從綠皮火車到動車「陸地艦隊」;從泡麵、饅頭到「舌尖上的中國」;從「摩托大軍」到自駕新能源汽車;種種變化的春運,印證著時代步伐與不變的團圓情愫。【一變】出行:從一天一夜坐綠皮車到「打個高鐵」回家。從北京到上海,曾經要坐22小時的綠皮車。2011年6月,京滬高鐵開通營運,京滬時空距離縮短至5小時內。截至2023年底,大陸鐵路營業里程達15.9萬公里,其中高鐵4.5萬公里。讓春運回家路越來越近。【二變】購票:從辛苦「跑斷腿」到手機「點一點」當年春運搶票「瘋狂」場景:在火車站、代售點,寒風刺骨中,等待購票的旅客烏壓壓一片,從半夜一直等到天亮。2012年春運,互聯網售票全面推行,乘客購票從辛苦「跑斷腿」轉變為手機「點一點」。視窗、網路、電話等多種管道的購票矩陣,滿足不同年齡層需求,分散購票人群。【三變】行李:從「大包小包」到「輕裝上陣」甘肅天水站負責安檢的鐵路職工陳雄洵記得,剛工作那會兒,務工人員出行主要是「三大件」:背著大包袱、肩扛蛇皮袋、手提塑膠桶。「那時安檢工作量非常大。」如今,拉個皮箱、背個書包漸漸成為常態。從「大包小包」到「輕裝上陣」,陳雄洵注意到,人均安檢效率至少也提升了2倍。【四變】候車:從拖家帶口「打地鋪」到喝著咖啡逛商店早年春運,腦中總蹦出「打地鋪被人踩」的畫面。走進當下蘇州火車站,幾乎不見旅客席地而坐。「現在,候車環境大不一樣了。」長期在蘇州站工作的潘玲說。在多地火車站,不少候車室化身特色「商業街」。在北京站,不僅有老字型大小和潮牌,還能買到中歐班列運回的跨境商品。【五變】檢票:從人工打孔到「一秒過閘」大連站客運車間值班站長劉曉雲在車站工作20餘年。「剛工作時,每名檢票員都配了把小鉗子,旅客出示車票後,要仔細核對車次、日期等資訊,然後在票的一側剪一個小口。」2011年6月起,「刷身分證進站」的無票時代來臨,帶著身分證就能直接進站。【六變】餐飲:從「泡麵饅頭」到品嘗「舌尖上的中國」自帶泡麵、饅頭,就著榨菜、熱水就是一頓飯,這是曾經春運火車上的「標配」;那聲「泡麵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也成為一代人的回憶。「以前是吃飽就行,現在是『舌尖上的中國』。」顏晨說。他值乘的G7584次列車每天都要售賣上百份「定製套餐」,旅客可以在手機一鍵挑選地鍋雞、獅子頭等地方美食。到站後,熱氣騰騰飯菜就送到座位。上海華鐵旅客服務有限公司稱,2023年該公司冷鏈、熱鏈餐食銷售達1505萬份,「長三角一小時熱鏈圈」已初步形成。【七變】如廁:從不敢喝水到衛生間物品一應俱全1979年春運,鐵路旅客人次首次破億,客流迎來飛躍式上漲。「上廁所最麻煩」。綠皮車時代春運,車廂人擠人。「不到三平方米的小衛生間裡,也站著五六個人。」如今,高鐵動車衛生間有了質的飛躍。感應式沖水洗手池、洗手液、紙巾等一應俱全,被譽為「金鳳凰」的復興號還有更寬敞的無障礙廁所。【八變】自駕:從摩托車大軍到新能源車登場浩浩蕩蕩的「鐵騎大軍」曾是春運中一幕牽動人心的場景。資料顯示,最高峰時從廣東返鄉的「鐵騎大軍」規模超100萬人。在江蘇蘇州打工的王慶選擇自駕新能源車回徐州老家過年。數據顯示,今年春運約有72億人次自駕出行。【九變】帶娃回家:從出行不易到溫暖歸途瀋陽站美麗服務台工作人員寇麗已工作20多年。以往,獨自帶娃出行的母親們非常不易。在北京,截至2018年11月底,公共場所設立母嬰關愛室數量近400個,機場、主要火車站配置率達100%。瀋陽站候車室也有「母愛十平方」溫馨小屋。溫奶器、微波爐、紙尿褲及接送站一條龍,。【十變】旅途:從「單向回家過年」到「哪裡都是團圓」如果說過去更多是「千辛萬苦也要回家過年」,吃年夜飯看春晚,有老有小、有說有笑;現在則更多有遊有賞、有逛有買。「遊子變遊客」逐漸成為春節新風尚。「旅遊過年挺好!還能開眼界長見識。」來自吉林的曹美鳳和老伴訂好機票,和在南京工作的女兒相約赴海南過年,「只要家人在一起,哪裡都是團圓。」曹美鳳說。
劍橋大學宿舍地下發現大型墳場 314具人類遺骸堪稱「世紀大發現」
英國劍橋大學近日拆除老舊的學生宿舍,沒想到在宿舍底下竟然發現中世紀的巨型墳場,根據估計,裡面至少有314具人類遺骸,考古學界認為,這個墳場有助於理解羅馬時代的人民生活樣貌,堪稱是世紀大發現。根據《衛報》報導指出,英國劍橋大學這棟學生宿舍是建立於1930年,因為年久失修的關係,校方決定要拆除重建。但沒想到竟然在宿舍底部發現大型墳場,而且經過初步勘驗後,發現這些墳場可能具有歷史價值,於是劍橋大學緊急聘用考古團隊進行挖掘。阿爾比恩考古團隊(Albion Archaeology)在接獲劍橋大學的聘用後,在這個大型的墳場中挖掘出60多座墳墓、314具人類遺骨、陪葬用的遺物200多件,其中包含了長劍、短刀、陶器、項鍊、青銅製品等物。而經過研究,發現這些墳墓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西元400年至650年之間,當時是屬於盎格魯-薩克遜諸族統治英格蘭的時期。劍橋大學考古學教授古德森(Caroline Goodson)表示,由於附近都是鹼性土壤,所以才沒有讓遺物與遺骨遭到腐蝕,挖掘出來的物件保存狀況相當的完整。據悉,劍橋大學先前已經在東邊發現3座墳場,所以這次在校內發現墳場並非首例。但是這次的墳場由於規模巨大,再加上範圍廣闊,同時遺骨遺物的保存程度相當良好,對於了解當時人民的生活情況很有幫助,甚至可以破解人類遷徙、遺傳等歷史謎團。
阿拉伯古湖發現「足跡化石」...距今12萬年!成人類遷徙最早證據
近期最新研究顯示,科學家在阿拉伯半島(Arabian Peninsula)的阿拉特哈古湖(Alathar lake)發現了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化石足跡,可能是人類遷徙的最早證據。根據《CNN》報導,美國權威期刊《科學進展》最新研究指出,科學家在阿拉特哈古湖周邊發現了376個因沉積物侵蝕而暴露的足跡化石,其中包含了馬、駱駝和大象等動物足跡,其中還有7個是人類足跡,從其修長的腳型和身型分析,科學家認為這是6萬年前遷出非洲的智人,且可能是阿拉伯半島人類物種最早的證據。(圖/翻攝science advances)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足跡可以追溯12萬年前,里斯冰期及沃姆冰期中的里斯-沃姆間冰期(Riss-Wurm),當時潮濕的環境促進了人類和動物在原本由沙漠組成的區域內活躍生存。(圖/翻攝science advances)
新冠肺炎難掌握!病毒變異3型 B型中國大陸最常見
新冠肺炎在中國大陸爆發後蔓延全球,根據研究顯示,最早傳染給人類的病毒已變異成3種不同,但密切相關的類型。據英國《 Metro 》引述劍橋大學的研究分析顯示,其中從最原始A型變異而來的B型,成了中國大陸最常見類型。英國《 Metro 》引述劍橋大學的研究分析顯示,最早傳染給人類的病毒已變異成3種不同,但密切相關的類型。(圖/Metro)研究指出,最早從蝙蝠透過中間宿主穿山甲傳染到人類身上的A型病毒在中國大陸其實並不是最常見的類型,反而是從A型變異而來的B型,在聖誕期間就已經開始傳播,另外,美國和澳洲的疫情則以A型為主,有2/3的美國患者是A型,但大多是西岸病例。東岸的紐約則非如此。報導稱,根據福斯特博士(Dr Peter Forster)和研究團隊發現,英國大多是B型,病患檢測樣本中有3/4是B型。瑞士、德國、法國、比利時和荷蘭也以B型為多;至於另一個病毒變異是C型,C型從B型演變而來,透過新加坡,傳播到歐洲。研究團隊指出,造成這波疫情的冠狀病毒正式名稱為SARS-CoV-2。科學家認為SARS-CoV-2為了適應人類不同的免疫系統,持續不斷變異。佛斯特的團隊經過同儕審查的研究之前,僅追蹤全球160名病患,包括不少歐美的首批確診病例,利用研究史前人類遷徙足跡的方法來追蹤SARS-CoV-2病毒傳播。透過擴大樣本數後的最新研究顯示,B型在歐洲傳播速度更快,31個瑞士病患的樣本中,有30個是B型。此外,另外2項基因研究顯示,美國紐約疫情是從歐洲傳播而來,並顯示2月中病毒就開始傳染,比紐約市首宗確診病例早好幾週。佛斯特也表示,研究人員對於B型如何取代它的前輩A型成為大陸最常見的病毒型態,目前還未有頭緒,不過,相信再持續的研究下終會找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