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業務
」 台積電 英特爾 三星 Intel 晶圓代工重要客戶跑掉、3奈米良率太低 外媒爆料三星電子「陷入困境」
目前有消息指稱,三星電子的晶圓代工業務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3奈米製程良率偏低和客戶流失,導致代工業務陷入困境,並且接連出現虧損的情況。今年7月,三星集團的子公司三星證券發布一份名為《地緣政治範式轉變與產業》的報告,建議將晶圓代工業務分拆並在美國上市,而這建議是在晶圓代工業務持續受挫的背景下提出的。根據《Business Korea》報導指出,從下半年開始,三星開始進行Gate-All-Around(GAA)3奈米第二代工藝的量產,但由於良率不穩定,該製成未能有效吸引客戶,反而造成三星在市場地位上的危機。相較之下,台積電(TSMC)在市場中仍占有主導地位,根據市場調查機構TrendForce的資料顯示,台積電在第二季度的市場份額達到62.3%,而三星僅有11.5%。報導甚至使用「陷入困境」來形容此一狀況。針對當前的困境,三星電子計畫於24日在網路上舉行晶圓代工論壇,這有點反常的行為,被視為是反映晶圓代工業務的艱難局面。同時,三星還計劃在10月中旬公佈各事業部的第三季度業績,南韓證券業界預計,包括晶圓代工和系統LSI部門在內的非記憶體業務部門將繼續面臨嚴峻的情況,預計營業虧損將達到5000億韓元(約3.85億美元)。除此之外,三星晶圓代工業務的技術發展也遇到了障礙。GAA 3納米工藝製造的Exynos2500晶片良率過低,這使得該晶片是否能夠應用於明年的Galaxy S25系列仍有變數。另外開發中的2奈米工藝也出現進度延遲的情況,兩者疊加之下,進一步讓三星的技術發展計畫變得更加複雜。除了技術和市場問題,三星在爭取重要客戶方面也出現問題,如Nvidia、Apple等全球科技巨頭,目前都已宣布與台積電合作晶圓代工,這使得三星難以吸引類似高知名度的客戶。近期,三星內部傳出將「部分晶圓代工人員調至記憶體業務部門」的傳聞,這被認為是公司內部可能正在重新分配資源的情況。對於晶圓代工業務的戰略變革,三星證券認為,晶圓代工業務需要更緊密地與客戶接觸,因此應在美國等地積極進行本地化,例如建立更多工廠。三星證券的一位代表也提到「由於晶圓代工業務需要與客戶更緊密接觸,因此需要在美國等地積極本地化」至於是否應該分拆晶圓代工業務,不少專家的看法都存在分歧。一名專家指出,分拆晶圓代工業務對公司來說是一項重大的戰略選擇,其可行性及可能帶來的影響難以預測。而根據《sammobile》報導指出,如屆時3奈米的Exynos2500晶片真的無法量產,三星可能會被迫在Galaxy S25系列機型中使用Snapdragon8 Elite晶片,其中包括GalaxyS25、GalaxyS25+和GalaxyS25 Ultra。報導中提到,Snapdragon晶片過去曾被認為比Exynos晶片稍微更強大和高效,雖然此舉可能會讓消費者感到高興,但報導中認為「這對三星來說是壞消息」,因為這意味著其未能追上台積電和高通(Qualcomm)的腳步。
多事之秋!才爆全球大裁員 三星又傳「這主顧」想換人「恐重創代工業務」
近期三星集團可以說是進入多事之秋,雖然先前三星電子股價一度上漲,但由於外資拋售,導致三星集團總市值在短短2個月內跌破600兆韓元,蒸發近130兆韓元(折合新台幣約3.39兆元)。除此之外,外界也傳聞三星電子將在全球的部分部門裁減最多30%的員工。在印度當地,三星員工也因為低薪關係爆出大規模罷工事件。而最棘手的是,目前傳聞Google有意將晶片生產的工作交付給台積電,取消與三星的合作。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有消息人士表示,三星總部已指示全球子公司在今年年底前,將銷售和營銷人員削減約15%,行政人員則削減高達30%。報導中提到,這項裁員計劃將影響到美洲、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員工。雖然具體裁員人數和最受影響的國家及業務部門尚未明確,但有6名熟悉內情的人士確認這一全球裁員計劃的存在。而根據三星最新的永續發展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底,三星共僱用267,800名員工,其中超過一半(147,000名)位於海外。在這些員工中,製造和開發部門佔據大多數,銷售和營銷人員約25,100人,其他領域則有27,800人。與此同時,根據《Businesskorea》報導指出,截至9月11日收盤,三星集團17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跌破600兆韓元大關,降至593.874兆韓元,與2023年年底的657兆韓元相比,不僅明顯下降,三星集團的市值在短短2個月內蒸發了近130兆韓元。報導中也提到,三星電子在7月時曾透過優異表現,將股價持續推高,集團市值一度突破720兆韓元。但隨後由於外資持續拋售,從9月3日到11日這段時間,外資淨賣出額接近3.6兆韓元,股價連續7個交易日下跌,11日當天,三星電子股價更跌至64,900韓元,市值降至387兆韓元。之所以會有這次明顯下跌,主要是PC和移動記憶體等半導體需求疲軟,多家證券公司因此下調了對三星電子的目標價。分析師們預計,由於半導體需求低迷,三星電子第三季度的業績可能會低於市場預期。而根據《Businesskorea》另一篇報導指出,這次Google Pixel 9系列手機是採用三星4奈米製程,但Google可能會因為良率問題,會將Pixel 10系列的手機處理器轉移給台積電製造。報導中提到,有專家分析表示,Google之所以會考慮更換代工廠商,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三星電子的良率問題。據了解,三星的3納米製程良率僅有20%,遠低於台積電的的水平。而如果此傳聞屬實,會對三星電子的代工業務將造成重大打擊。除此之外,報導中也提到,有跡象顯示,Google可能會連未來的Pixel 11系列,都會採用台積電的2納米製程技術Tensor G6處理器,這代表Google接下來可能會與用台積電取代過去有長期往來的三星電子。而在罷工方面,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三星位於印度清奈附近的工廠,因為其員工不滿長期低薪,就於6日爆發大規模的罷工抗議,參與員工人數多達800人,接近原本1800名員工的一半。而雖然勞資雙方曾進行溝通過,但由於雙方並未取得共識,所以讓罷工行動持續進入到第5天。報導中指出,根據印度工會中心(Centre of Indian Trade Unions,CITU)的調查發現,在印度的電子產業並沒有幫員工進行適當的薪資調整,而且員工處於弱勢,幾乎沒有集體談判的機會。而其中,三星給予印度員工的平均月薪為2.5萬盧比(折合新台幣約9500元),而CITU則要求三星應在三年內幫員工加薪至3.6萬盧比(折合新台幣約1.3萬元),但雙方並未取得共識,因此罷工行動持續進入到第5天。報導中提到,三星印度廠每年可幫三星集團帶來120億美元的收入,占其在印度年收入的三分之一。而且這次三星印度廠罷工事件是目前印度外資中最大規模的罷工,同時也為印度總理莫迪的「印度製造」計畫上蒙上一層陰影。
將裁員近半!客戶結束委託代工業務 記憶體大廠品安11月資遣250名員工
記憶體模組廠商品安(8088)6日宣布,因客戶將於11月30日結束所有委託代工業務,預計採取緊縮措施因應,將在11月資遣約250名代工業務相關員工。據《經濟日報》報導,品安6日下午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執行副總經理吳惠珠表示,某客戶自民國112年起已逐漸減少委託品安代工業務,品安日前接獲客戶正式通知,預計將於2024年11月30日結束所有委託代工業務。吳惠珠指出,品安代工業務部門的員工聘任,主要是基於與客戶合作;考量之後資源配置跟維持競爭力,品安因今年第2季每股虧損0.55元,不得已採取緊縮業務因應。吳惠珠進一步說明,品安將依法於11月資遣約250名代工業務相關員工,今日已通報主管機關基隆市社會處勞工關係科,將依據勞基法及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相關法令規定及程序辦理,盡力協助同仁轉業至相關產業,善盡社會責任。根據品安2024年年報,至2024年3月底,員工人數合計共541人,此次裁員250人,幾近公司總人數一半。據悉,品安主要業務包括記憶體模組、積體電路、快閃記憶體代工等。品安上半年營收4.73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37%,稅後虧損1,235萬元,與去年相較由盈為虧,每股虧損0.34元。
英特爾今年以來「股價腰斬」 恐被道瓊指數剔除
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因1990年代的網路熱潮興起,與微軟一同成為首批被納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的科技公司之一。然而今年以來英特爾股價大幅下跌,有專家預測,英特爾可能會被踢出道瓊成分股。英特爾於上個月發布第二季度財報,然而表現並未達到投資人預期,加上宣布裁員15%以上,導致股價單日暴跌26%,收21.48美元,創198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英特爾今年以來股價可以說是已經腰斬。而半導體業界重量級人物陳立武(Lip-Bu Tan)也閃辭英特爾董事職位,有傳言稱他對英特爾的官僚主義文化,以及晶圓代工業務的未來方向感到不滿。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分析師與投資者指出,英特爾今年股價已下跌近60%,成為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中表現最差的公司。由於道瓊指數是基於股價加權,而英特爾目前是該指數中股價最低的成分股,這使得英特爾可能面臨被踢出的風險。報導中指出,英特爾若被移除出道瓊指數,將對其已受損的聲譽造成進一步打擊。先前英特爾已經因為錯失投資OpenAI的機會,未能在AI熱潮中占據領先地位,而晶圓代工業務也連續虧損。Gabelli Funds的研究分析師馬基諾(Ryuta Makino)認為,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有望取代英特爾成為道瓊成分股;不過西諾佛信託公司(Synovus Trust Company)的資深基金經理人摩根(Daniel Morgan)則指出,由於輝達的股價波動性較大,可能不符合道瓊工業指數偏好穩定股票的標準。摩根認為,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可能會被選入,該公司在美國擁有強大的產能,今年以來股價已上漲超過20%,達到211.09美元,接近道瓊成分股的平均股價209美元,有望成為取代英特爾的理想選項。
裁員縮減支出還不夠!英特爾傳停新廠計畫
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近期宣布全球裁員15%,藉以縮減支出,但光是裁員還不夠,傳出英特爾將進一步刪減成本,包括可能出售可編程晶片部門Altera,以及暫停或完全停止投資320億美元在德國馬德堡的建廠計畫。外界也關注,英特爾是否會把晶圓代工業務拆售給台積電。路透2日引據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將在9月中旬的董事會上提出計畫,包括如何透過出售業務來削減整體成本,但目前尚未敲定關於代工業務的計畫,包含是否要將英特爾分拆,及是否把晶圓代工製造業務賣給台積等買家。報導稱,英特爾2015年以167億美元收購的可程式化晶片部門Altera,因無力負荷,目前考慮出售部分股份,網通IC設計大廠邁威爾(Marvell)是潛在買家之一,以及可能在未來進行IPO(首次公開發行),具體日期尚未敲定。據悉英特爾的提案還包括縮減擴廠資本支出,有可能將暫停或完全中止在德國馬德堡蓋晶圓廠的計畫。消息人士表示,英特爾亦聘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就集團可以出售和保留哪些業務,向董事會提出建議。3年前,英特爾在季辛格帶領下重返晶圓代工領域。市場專家曾預測,光是來自美政府晶片製造訂單就可產生可觀的利潤。但由於通膨因素,建廠所需的資本支出不斷增加,而英特爾在處理器市場優勢也被輝達近乎壟斷的地位所掩蓋。摩根大通分析師在1日發出的報告中寫道,如果英特爾落實分拆計畫,供給縮減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有利台積電。但知名分析師陸行之坦言,英特爾晶圓代工的營業虧損率為-65%,等於賣一片1萬美元的晶圓會虧掉6550美元,成本達16650美元,即使晶圓製造業務是免費送給別人,也真的是誰接誰燙手。
昔手機代工大廠!華冠股票慘成壁紙「跌停鎖死2.11元」 8月22日起永久停止買賣
曾為手機代工大廠的華冠通訊(8101),將於8月22日正式停止交易,昨(20)日也以2.11元跌停,委託賣量1313張。據了解,在智慧型手機尚未普及時,華冠曾與明碁、華寶等並列台灣手機代工大廠,當時華冠的主要客戶更包括索尼(SONY)、LG、華碩、摩托羅拉等。極盛時期,華冠於2003年大賺超過10億元,每股純益達4元;2004年7月華冠掛牌上市;2006年4月3日,股價最高點衝上59.3元。不過,在手機代工業務萎縮後,華冠雖試圖轉型,近年來營運狀況依舊惡化中,陷入虧損困境。據華冠今年第1季會計師出具「繼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核閱報告指出,截至今年首季累計虧損達新台幣7.02億元,達實收資本額96%,流動負債已超過流動資產,負債比率達93%,顯示華冠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繼續經營之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證交所於20日指出,華冠在2021年8月19日經簽證會計師出具繼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查核報告,列為變更交易方法,但於3年內無法達成證交所營業細則第49條第2項第3款規定,核有同細則第50條第1項第16款規定情事,因此將在8月22日起永久停止其上市有價證券之買賣。
無人機國家隊1/美國20多人採購團9月來台 不找護國神山看上「民主小機器」
「我跟總統(賴清德)見面的時候,他都會問我『無人機做到什麼程度了』。」經濟部長郭智輝在8月11日到嘉義的「亞洲無人機AI 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時透露,9月將有一支美國參訪團抵台,能藉由美國協助,把這個市場做大,讓「亞洲民主無人機供應鏈中心」從嘉義推向世界。嘉義縣府員工告訴CTWANT記者,跟過去由州政府出面來拜訪不同,這次是由美國在臺協會(AIT)組織帶領、大約20多家的美國業者團,層級更高、規模更大,目的地不是「護國神山」台積電,而是來嘉義的無人機研發重鎮、也就是亞創中心。經濟部官員也向CTWANT記者透露,對方想找台灣廠商為美國業者代工、買零件,我方希望能趁此共同設立公司做研發、製造與販售。無人機為何要加「民主」二字?原來是因為美國後院失火了!一位業者告訴記者,《華爾街日報》在4月時報導,被視為「無人機真實戰鬥舞台」的俄烏戰爭中,美國多數新創公司的小型無人機未發揮作用,烏克蘭政府官員大吐苦水,表示「美國製造的無人機價格昂貴、容易故障且難以修復」,還無法克服俄羅斯的干擾和 GPS遮蔽技術(電戰)。向烏克蘭戰爭提供數百台無人機產品的美國矽谷公司Skydio執行長Adam Bry坦言,在烏克蘭戰事,美國無人機效果不如其他系統,「在前線不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平台」。另一位美國無人機公司高層也表示,他們沒有預料到烏俄戰爭會發生電子戰,導致烏軍雖知道與俄國交好的中國,產品恐有安全漏洞,但還是不得不轉而購買大疆的產品。2006年創立於中國深圳的大疆創新科技(DJI),從直昇機飛行控制系統起家,2009年開始做多軸飛行器,逐年量產各式精美的飛行產品,用在物流、巡檢、救難,甚至是軍事攻擊上,刷新了產業認知,也成功攻占美國市場,大疆在美國商業、地方政府和業餘愛好者無人機市場約占70至90%的市占率,連美國特勤局都在2022年購買了20多架大疆無人機。今年有許多美國州議會領袖組成的訪問團來嘉義交流。(圖/翻攝自翁章梁臉書)然而,8月間《華爾街日報》批露,為了國家安全,除課徵高額關稅,美國打算進一步禁止大疆的商品在美國政府機構使用,紐約州共和黨眾議員Elise Stefanik說,「美國必須結束對共產主義中國的依賴,建立美國自己的無人機產業基礎。」但此事引來山地救援隊、警察局到農戶大聲抗議,認為美國製造的無人機性能差,反對將大疆無人機趕出美國市場。「俄烏戰爭每個月要消耗一萬台無人機,因為『去、就不回來了』,所以要便宜、還要能夠軍用,全世界目前都把無人機當作國防重要配備,往小型發展。」嘉義縣長翁章梁在8月的一場城市論壇上提到。台灣無人機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美國的便宜無人機,大多是找東歐廠商代工,「美國自己生產不出來,他們只會做貴的,找上台灣,其實也是成本考量,不過若能趁此擴大產量,也是好事一件。」目前國家級的中科院主打中大型、偵打一體無人機,而由民間廠商開發生產小型軍規商用無人機。嘉義縣府員工告訴CTWANT記者,2022年於太保成立亞洲無人機 AI 創新應用研發中心,至今已有 46 家廠商進駐,串接無人機上中下游供應鏈,推動無人機關鍵零組件自製,接下來將配合中科院打造「民雄航太園區」,並在義竹規劃中大型無人機飛行場,並提供製造基地,透過這三大場域,做出無人機區域創新科技聚落,「其實已有20個國家的團隊來這交流,顯示我們的技術真的還不錯。」美國國防與航太訪問團4月曾來台密訪產業鏈,業者透露,台美雙方尋求相關產業合作,其中又以航太與無人機開發的供應鏈平台最為熱絡,所以嘉義的亞創中心近來頻繁接待美國來的客人;德州眾議員柯喬尼7月時也在嘉義亞創中心參訪,他表示,希望在無人機、太空科技、AI、網路安全等方面與台灣合作,為此,德州還在台灣成立一個新的辦事處。 大疆無人機性能強,可在嚴峻的高山環境使用,美國地方政府對他又愛又恨。(圖/新華社)軍方官員透露,台灣對無人機「去紅色供應鏈化」的成績,可說是全球第一,國防部新成立DIU(先進國防科技小組)的功能之一,就是設法將國內業者打入美國的軍火供應鏈,認為台灣廠商在美國軍用化學品與無人機的代工業務上有優勢。「如果我們沒有自主研發力量,美國只會賣次等貨給我們!」負責國防科技及武器研發的中科院相關人士無奈地向CTWANT記者透露,美國對台軍武態度一直是這樣,他們會研究台灣掌握多少能力,再選擇低一階程度的武器賣給我們。這位人士還說,當年如果我們沒有研發出經國號,就拿不到F-16的訂單,而後續我們一直無法買到更新更好,像是F-35戰機,也是因為我們沒有持續在這方面投入,甚至解散研發團隊,導致最後這批能造核彈、戰機的人才外流到韓國,助長韓國成為全球第四大武器出口國,「這簡直是場悲劇!」。他說,烏克蘭每月得消耗約1萬架無人機,「台灣擅長做CP值高的、這在戰場上不是缺點,而是要持續投入!找到真正能做事的人!」他恨鐵不成鋼地大罵。
機車廠打入鄰近國家!宏佳騰韓國代工訂單千張 Gogoro新加坡開賣3款車
國內機車大廠積極與亞洲國家合作,包含宏佳騰(1599)替韓國品牌Bikebank 旗下品牌Dotstation代工的EV-C1,已於Q2開始出貨,累積訂單逾千張,並獲得韓廠授權授權在台銷售;而Gogoro近日宣布獲得在新加坡推出電池交換系統和智慧電動機車的許可,將由新加坡的獨家經銷商Cycle & Carriage於今年Q4開始營運電池交換系統並銷售智慧電動機車。機車大廠宏佳騰(1599)強打「油電共好」品牌策略,發表全新冒險運動黃牌「Brera X」164,800元及市場唯一電動跑旅「EV-C1」124,980元,預估全年銷量成長3成。不僅如此,兼顧冒險與玩樂的多功能輕擋車「MK150」,也透露Q4將上市的訊息,並預告將在台中開幕「全台首間宏佳騰油電直營門市」,採用全新CI設計。宏佳騰營運中心經理鍾亞成表示,「第二季訂單穩定上升,今年營收有望逐季成長。」由宏佳騰國內營業部陳永凱經理(左)及營運中心鍾亞成經理(右)驚喜亮相兼顧冒險與玩樂的多功能輕擋車MK150,預計Q4上市為市場帶來更多元的用車選擇。(圖/宏佳騰提供)宏佳騰瞄準ADV小眾市場,攜手KL MOTOR國際大廠,為台灣二輪產業獻上擁有歐系血統的冒險運動黃牌「Brera X」。Brera X依照台灣用路環境重新調校,高規格結構強化剛性龍骨車架,採用高強度材料製造,提供更穩定的操控性能以及提升騎乘舒適度;遇到過彎、崎嶇不平的道路也能平順操駕,搭載知名品牌Brembo子公司J.JUAN的制動系統,輻射對向四活塞卡鉗讓車輛可更即時且穩定的減速、煞停,均勻分散熱能以減少制動過熱的風險,確保長時間使用仍可維持高效性能,同時針對引擎系統進行升級,帶來相較歐洲規格更充沛的動力輸出。同時,宏佳騰與韓國Bikebank 旗下品牌Dotstation及Gogoro Network三強聯手,共同打造市場上唯一純電跑旅「EV-C1」,該車款外型由Dotstation操刀,依據韓國時下流行趨勢設計,為電動車帶來嶄新氣息,Gogoro Network提供全球最大、佈建最廣、用戶最多的智慧電池交換能源網路,宏佳騰則基於對台灣機車產業的觀察,以20多年造車經驗,為台灣市場提供精準調校以及在地專業車廠製造。據了解,截至目前宏佳騰已在韓國出貨逾千台EV-C1,更是於當地市場榮獲電動機車銷售冠軍。EV-C1為台灣市場上唯一跑旅造型電車,全車配備LED高等級燈具,包括日恆系Class-D汽車等級頭燈、一體式星幻尾燈燈及星律漸進式方向燈,提高光度並增加照明範圍,為夜間行車安全再升級,車輛搭載CROXERA 6智慧儀表,內建多項實用功能,如Turn by turn輔助導航、一鍵導航換電站、速限/測速照相提醒、電量不足自動提醒等。至於宏佳騰越南廠目標Q4投產的狀況,鍾亞成提到,「越南廠主要因應代工業務,初期會以生產零組件為主,整機代工則看客戶規劃。」宏佳騰上半年合併營收8.97億元,年增24.39%,隨著歐美外銷訂單恢復正常,以及陸續接獲BRP、Dotstation等代工新單,加上多款新車帶動,宏佳騰今年營運將較去年成長。全球電池交換生態系技術領導者 Gogoro獲得在新加坡推出電池交換系統和智慧電動機車的許可,將由新加坡的獨家經銷商Cycle & Carriage於今年Q4開始營運電池交換系統,並銷售智慧電動機車。此外,Cycle & Carriage攜手殼牌旗下電動車充電部門Shell Recharge,將於新加坡的殼牌加油站建置 GoStation 電池交換站。Cycle & Carriage新加坡董事總經理Wilfrid Foo表示,「在新加坡,電池交換與電動機車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我們與 Gogoro 的合作將加速推進產業成長。透過試點計畫,我們蒐集許多 foodpanda 平台外送夥伴的正面評價與寶貴數據,對於商轉非常有信心,這將是相當適合新加坡的綠色交通方案。」Gogoro與Cycle & Carriage於2023年3月宣布與外送平台foodpanda合作,搶先在新加坡展開 Gogoro智慧電動機車和電池交換平台試點計畫,預計將於今年9月完成。截至目前為止,許多外送夥伴的使用滿意度非常高,特別是好騎、不會燙、無噪音、無震動、換電速度快。Cycle & Carriage同時宣布與殼牌旗下電動車充電部門Shell Recharge合作,在新加坡的殼牌加油站建置GoStation電池交換站,首站預計於今年8月落成,並將在2年內持續增加站點。Cycle & Carriage也將於今年Q4在新加坡陸續推出三款Gogoro智慧電動機車,包括Gogoro SuperSport、Gogoro Premium以及Gogoro VIVA MIX。
半導體業發展熱 產業用電量創近2年半來最大漲幅
台綜院21日公布最新4月份台灣EPI電力景氣指數,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成長3.35%,創近29個月以來用電量最大漲幅;台綜院分析,主要是受惠AI等新興應用持續熱絡,以及傳統產業需求逐步回溫,加上比較基期低,整體產業電力景氣燈號續呈穩定的綠燈。其中,最受矚目是半導體業發展,不僅影響全國產業用電成長創近2年半新高,也帶動外銷訂單年增逾1成;台綜院分析,AI、5G、高效能運算等應用快速擴展,帶旺半導體族群,尤其全球最熱門的生成式AI爆炸性成長且快速演進,我國半導體憑高階製程技術在全球居領導地位,振奮產業復甦力道,迎來景氣春燕。台綜院根據數據指出,半導體4月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成長6%,因為晶圓代工、晶片通路、印刷電路板等接單增加,電子產品外銷訂單呈雙位數成長,從訂單、用電量兩者走勢來看,半導體業景氣復甦,有望迎來產業春燕。晶圓代工廠力積電21日舉行股東常會,總經理謝再居也表示,受惠AI強勁需求,力積電開發多年的WoW(Wafer-on-Wafer)晶圓堆疊封裝技術,從伺服器、運算中心拓展到邊緣運算的AI小平台,商機有望擴大,看好下半年營收逐漸回升。謝再居提到,大陸積極擴充成熟製程晶圓代工產能,競爭狀況越發嚴峻,在農曆年後接單才有持穩跡象,目前僅記憶體代工業務回升,近2年也積極調整產品線及投資策略,希望迎接有OOC(Out of China)需求的大客戶。另聯電21日在新加坡舉行Fab12i第3期擴建新廠上機典禮,共同總經理簡山傑赴星主持,聯電指出,擴廠計畫在2022年宣布,設定為新加坡最先進的半導體代工廠之一。
爭鮮砸63億蓋桃園廠 5企業增資創逾百就業機會
投資台灣事務所今(25)日再添5家企業擴大投資台灣,包括台商回台方案的友威科技、根留企業方案的爭鮮,以及中小企業方案的八野爺食品、富利康科技、瑞憶科技。截至目前「投資台灣了三大方案」已吸引1,472家企業約2兆2,570億元投資,預估創造15萬1,618個本國就業機會。投資台灣事務所表示,友威科技研發製造真空濺鍍機、蝕刻機及從事真空濺鍍代工業務,並以自有品牌「UVAT」行銷世界,為掌握市場成長性,決定投資逾15億元於台中市大雅區建置企業總部,擴大研發及生產。爭鮮餐飲集團在全球已有超過600家門市,旗下擁有爭鮮迴轉壽司、爭鮮gogo、爭鮮Plus、定食8以及MAGiC TOUCH,為全台最大迴轉壽司品牌。為提升市場競爭力,規劃投資逾63億元在桃園興建新廠及建置智能化生產線,安裝雲端智慧管理系統與自動化倉儲,以優化生產工序及提升產品品質。而八野爺食品主要生產鳳梨酥、手工餅乾等糕點,因應業務成長與持續研發新品,規劃於嘉義馬稠後產業園區設立生產中心,採用智能化設備,提升製程效率與穩定品質。本案預計投資金額為1.8億元,創造10名就業機會。富利康科技專門生產陶瓷纖維濾管及陶瓷纖維觸媒濾管,可針對工業廢氣進行過濾與去除有害物質,防治空氣汙染並回收熱能,降低環境負擔。看好各國環保意識抬頭帶來的商機,富利康科技規劃招募147名本國員工,投資5.3億元於高雄和發產業園區興建新廠,設置智慧化生產系統,以即時管理訂單與維持產品品質。瑞憶科技主要研發及生產GPS行車安全警示器、行車紀錄器、GPS追蹤器、雷達測速器、指紋鎖等安全科技產品,並行銷美國、加拿大等十餘個國家,取得多國產品專利證書。計劃在嘉義馬稠後產業園區建廠,增設行車安全警示器產品產線,導入ERP系統及自動化控制組裝設備。本案投資金額超過4億元,可替嘉義地區新增40名本國就業機會。投資台灣事務所表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有307家台商投資約1兆2449億元,創造87,626個就業機會;「根留臺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有187家根企業投資約5,520億元,創造27,957個就業機會;「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吸引978家中小企業投資約4,600億元,帶來36,035個就業機會,後續尚有20家企業排隊待審。
富豪新列傳/台灣74歲新首富不想退休「學張忠謀做到80歲」 他高喊:2024年廣達全面AI化
在AI王者輝達的帶領下,身為長期伺服器代工夥伴的廣達(2382)已成全球科技供應鏈最大受惠者,股價也跟著起舞。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去年五月來台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後,輝達股價從300美元起漲,2023年最高來到504美元,大漲近7成,同時間,廣達也從90元起漲,8月就衝上282元,暴漲210%,比輝達更凌厲。林百里的41.5萬張廣達持股也水漲船高,身家破百億,去年七月就超越前首富張聰淵,在《富比士》即時富豪榜上成為台灣新首富。今年74歲的林百里,四年前曾對外表示,原打算70歲退休雲遊四海,「但遇到從小嚮往的AI,實在太好玩了,要再做10年。」他還告訴家人,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到87歲才退休,他也要做到80歲才要退休。還要拼六年的林百里,在今年1月廣達尾牙上高喊,「2024要全面AI化!」站在AI浪尖上的廣達,並不是巧合。「其實我們也等了AI很久, 2016年開始準備,到2023年得到最好的成果、機會,由於AI需求非常暢旺,我們訂單源源不斷。一連串的AI應用,不只是市場所需,更是廣達的價值所在,我們要從創新解決方案增加我們的價值。」林百里在尾牙上說。去年的股東會上,林百里還是AI不離口,「AI伺服器是廣達的主力產品,未來產品都要有AI才有賣點,6年前已經在很多公開場合說要發展AI,現在AI越來越重要,代表我們是對的」。廣達2023年股價從90元漲到282元,引領AI族群,漲幅表現還超過輝達。(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Google股市)林百里口中的布局AI關鍵年,也就是2016這一年,廣達就已攜手輝達,共同打造了AI超級電腦。去年COMPTUEX上,黃仁勳參訪廣達旗下雲達攤位時,還脫下招牌皮衣披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身上,兩家好交情,表露無遺這兩位AI大咖,一位是台南出生,在美國長大創業,一位是在上海出生、香港貧民窟長大,來台灣求學創業,兩人事業最後在AI上有了交集。「喜歡研發也愛好創新,擁有奔放卻精確的想像力。」一位廣達人這樣形容林百里,他的求學及創業路,也如出一轍。「這個學校只有一幢大樓,而且從樓下走到樓頂,可以從幼稚園念到大學。」林百里從香港德明中學畢業後,就以僑生身份考入臺大電機系,取得學士和碩士。畢業後,林百里加入三愛電子,擔任總工程師,1973年與同是溫世仁、姚四川、梁次震、周永嘉與江英村等一起創辦金寶電子,後來發生火災意外,林百里負責請辭,1988年另創廣達,在一台主機、一台螢幕的桌上型電腦時代,林百里就已認定「便利性」會成為趨勢,因此堅持要做「攜帶型」的電腦。「終於在1997年拿下戴爾電腦代工訂單,後來果然人人一手筆記型電腦,成功改變人們儲存裝置的習慣。」一家筆電廠商說。1999年,廣達登上全球「筆記型電腦」代工龍頭後,為要穩定面板供應,成立面板廠廣輝電子及廣明光電等,當時林百里自嘲是「三廣總督」。然面板產業在韓國及大陸廠的殺價競爭下,淪為慘業,廣輝也在2006併入友達。2012年成立的雲達科技,2016年就跟輝達合作研發打造AI超級電腦。左起雲達總經理楊麒令、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廣達副董梁次震。(圖/黃鵬杰攝)林百里退出面板業後,沒多久又有了新事業。2007、2008年間,客戶上門詢問伺服器代工業務,林百里發現機會來了,遂成立「雲端運算事業部」,廣招人馬。在此之前,伺服器市場由戴爾(Dell)、惠普(HP)、IBM等品牌大廠主導,廣達在2012年成立雲達,切入雲端伺服器代工。在投資人還不知「雲端」為何物之際,2011年的廣達尾牙上,林百里喊出「廣達要當雲端之王」,五年後,再切入AI伺服器,如今在輝達引爆的AI商機潮中,廣達成了最大受惠者。廣達成軍36年來,從筆電、雲端到AI三個全球科技重大轉型階段,林百里都精確地走在前頭。一如他常掛在嘴上的「VIP 哲學」,就是Vision(願景)、integration(整合)及 position(位置),「要想想公司未來10年、20年的願景是什麼?要在產業、世界上扮演什麼角色、站上什麼位置?」龍年農曆春節前夕,林百里與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在2月1日聯名對員工發出內部信,直言今年外在環境的不利狀況絲毫未減,「期望景氣今年會自行復甦,完全不切實際」,但「有AI就有無窮想像,把握過關鍵機會,發展成A+的廣達,務必把握這關鍵時刻」。至於接班問題,被問時林百里總以「廣達幹部很優秀」回應。他曾說,高科技是靠頭腦的行業,很難「父傳子」。林百里長子林宇軒曾到廣達雲運算應用服務研發中心上班,目前擔任提摩太投資董事長;次子林宇輝則曾在廣達財務部任職,2012年自行創業,成立社群交友網站愛魅奇(iMatchbox),目前開設創投公司Mesh Ventures(聚達創投)。
英特爾股價26日慘崩12% CEO季辛格回應:市場反應「過大」營運有望逐季改善
英特爾日前公佈2024年第一季業績指引,預估營收122至132億美元、每股收益0.13美元,遠遜於市場預期;相比之下,分析師預測營收142.5億美元、每股收益0.34美元。該公司股價上周五(26日)收跌12%,報43.65美元,為2020年7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執行長季辛格(Patrick Gelsinger)回應稱,市場對英特爾指引的反應過度,並稱業績將在2024年逐季改善。令人失望的指引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季辛格長期以來承諾的重振輝煌計劃已偏離軌道。雖然這家晶片製造商的個人電腦(PC)正在復甦,但利潤豐厚的數據中心處理器市場的需求正在減弱。英特爾還面臨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可程式設計解決方案和零組件業務趨緩的問題,而且為其他公司製造半導體的新興業務尚未起步。季辛格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承認,第一季的表現不如預期,但預計將於2024年剩餘時間逐季改善。同時也指出,市場對英特爾指引的反應「被誇大」,他表示,英特爾向重返製造業頂端的努力仍在進行中。這對提高產品質量和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且2023年第四季的營收和利潤都超過了預期;他還斷言,英特爾在PC和數據中心領域的銷售將不再輸給競爭對手。富國銀行分析師稱,業績發佈後的拋售是合理的,但隨著競爭對手從人工智慧熱潮中受益,英特爾何時能夠站穩腳跟仍是個問題。代工業務是季辛格重振計劃中最雄心勃勃的部分。英特爾承諾在世界各地的工廠網路上投入巨資,以進一步推動代工業務。但該公司尚未公佈參與該項目的大客戶名單。但迄今爲止,該公司獲得的訂單還不夠多。據了解,輝達和AMD一直是股市寵兒,主因是投資者預計它們將從人工智慧相關基礎設施支出激增中獲得最大收益。相比之下,對人工智慧硬體的狂熱投資並沒有給英特爾帶來多大幫助。但季辛格表示,英特爾將在所謂的人工智慧加速器市場上取得進展。他表示,人工智慧行業的增長也將增加對英特爾常規數據中心處理器的需求。但英特爾升級設施的行動,將對今年的盈利能力造成壓力,而預期回報要到過一陣子才能實現。
保瑞2億美金收購百年藥廠「第一個灘頭堡」 盛保熙:拚全球前十大CDMO代工廠
保瑞(6472)16日宣布董事會通過旗下第一個美國公司收購案,將以總價金不超過美金2.1億元,收購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製藥公司Upsher-Smith,為保瑞集團進攻美國本土市場的第一個灘頭堡,更加為保瑞成為全球CDMO代工翹楚進一步拓展產能、服務的規模與廣度。保瑞集團董事長盛保熙表示,很高興能在2024年初即與大家分享保瑞又一個重要的歷史里程碑,打下了保瑞集團進軍美國市場最關鍵的發展佈局,並帶領保瑞集團蛻變晉身為全球CDMO代工業務與全球銷售業務之世界級佼佼者。保瑞表示,該收購案為保瑞向日本製藥集團Sawai Group Holdings Co., Ltd.及日本住友商事集團旗下美國子公司Sumitomo Corporation of Americas,收購總部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之製藥公司Upsher-Smith Laboratories, Inc.。Upsher-Smith為一美國本土在地之製藥公司、成立於1919年並自2017年起由日本製藥集團Sawai Group Holdings取得多數股權運營管理,旗下擁有48項上市量產藥品、產品組合多元,並在明尼蘇達州之Plymouth(普利茅斯)與Maple Grove(梅普爾格羅夫)設有兩間製造工廠。位於明尼蘇達州的兩個製造基地,不僅具有商業化量產之實績、可生產之藥品劑型包含口服固體、粉體(口服與局部用藥皆備)、液體,並設有包裝產線;其中,位於Maple Grove的生產基地為目前美國口服固體製劑廠中單一最大廠區、廠房內部使用面積達60萬平方英尺以上,甚至擁有自己的倉儲及物流中心。Upsher-Smith旗下新擴建完成、並已獲美國FDA查核通過之製造廠區總產能達35億劑,不僅使得保瑞集團取得在美國本土的第一個製造基地,Maple Grove單一廠區面積超過60萬平方英尺更接近保瑞竹南廠一期與二期合計面積的四倍大,使得保瑞集團一舉躍昇為全美最大的口服固體製劑廠之一,更奠定了我們成為全球前十大CDMO代工廠家遠景之關鍵地位。保瑞指出,此次交易之交割需視相關主管機關核可之審查進度而定。待所有交割前應完成事項達成後,保瑞將通過旗下美國全資子公司取得Upsher-Smith之100%股權。
搶食移工經濟1/淡出電池模組轉攻小額匯款 統振Q PAY三年成台灣一哥
11月15日,勞動部一篇澄清新聞稿,否認了台灣將從印度引入10萬名勞工,但也卻證實了,台灣確實會擴大引入印度勞工。這消息讓最早取得移工匯款業務執照的統振(6170),加上今年前三季獲利逐漸走揚,股價在一個月內,累積上漲近2成。據勞動部統計,截至10月底,台灣合法外籍移工總數已突破75萬人,而移工將薪資匯回母國家鄉的龐大需求,早年因銀行匯款不易,多經由「東南亞商店」地下匯兌,衍生出不少社會案件。究竟移工匯兌需求有多大?今年3月多名民進黨立委指出,推估在台移工地下匯兌的金額每年至少500億元,若納入失聯移工,金額可能破千億元,要求政府加強查緝。這也是移工小額匯兌業者的潛在市場。據統振法說資料統計,2020年透過該公司小額匯款金額約為80億元,2021年成長到103.8億元,2022年增加到146.9億元,今年前10月更飆高到263億元,預估全年金額將達320億元。小額匯款之所以跳躍式增長,主要原因是兩年前,金管局推動移工小額匯兌合法上路,2021年10月,統振取得移工匯兌執照,推出「Quickpay(Q PAY)」APP,為國內首家業者,2022年4月東聯互動也取得執照,依照不同地區推出「INDO Money」、「Thai Money」、「PHIL Money」、「Viet Money」等,今年7月數位至匯也成為第三家獲得執照的廠商,推出「IndoGo」及「GoVn」,透過手機APP為廣大移工族群開了一扇匯兌的便門。以往外籍移工要匯款回國,只能透過地下匯兌方式,衍生出不少社會案件。(示意圖/報系資料照)據Google play資料,QPay的下載量超過50萬次,東聯互動4個APP下載量超過35萬次,數位至匯也超過10萬次。統振總經理何明哲告訴CTWANT記者說,「QPay目前註冊用戶超過30萬,活躍用戶則超過20萬,目標三年內活躍用戶數要衝到40萬。」法人推估,以Q Pay註冊用戶數量與75萬移工人數計算,比率約達40%,市佔率居第一。「下載APP、註冊會員、下APP匯款指示、超商繳款。」何明哲說,就這四步驟,移工即可完成匯款程序,使得款項可在1個小時內抵達國外帳戶,與透過一般銀行小額匯兌需要約一到兩天,可說是大大縮短。據金管會統計,一般銀行國外小額匯兌手續費用,大約400-1700元不等,外籍移工匯兌公司的小額匯兌手續費具競爭優勢,每筆平均約99-199元不等,尤其銀行有營業時間限制,外籍移工未必能利用。據了解,統振的手續費約每筆150元,法人推估,統振去年的小額匯款筆數已將近1000萬筆。目前市場僅3家匯款APP廠商,因無大量廣告投放,移工對匯款APP的選擇多是口耳相傳。十二月中旬一個周末下午,CTWANT記者走訪移工匯集的台北車站實地詢問,平均十位中有八位移工聽過Q Pay,實際用過的比例約3成,其中又以看護工使用的比例較高。統振從貿易代理起家,以電池產品被股民所熟知,圖為董事長陳敦仁。(圖/報系資料、方萬民攝、翻攝自統振官網)這位移工匯兌一哥統振,總部大樓位在台北市內湖潭美地區,與威剛科技新大樓為鄰,其實是一家46年的老公司,最被台灣老股民熟悉的業務是電池代理及模組代工業務。統振董事長陳敦仁創業前,曾在親戚家的貿易公司上班,熟悉貿易業務後,他體認到「只要不是非法的東西,通通都可以賣!」陳敦仁成立統振後,嘗試代理各項商品,其中又以鹼性電池金頂打出名聲。統振發現電池市場很大,1995年切入電池組裝加工,以手機電池為主要產品。「統振在電池市場,雖然規模不如新普等大廠,但一個月營收最高有過4、5億元,其實表現也不差。」一位手機廠主管告訴CTWANT記者。立穩手機電池後,統振再跨足手機門號卡,1999年代理台灣大哥大外勞預付卡,2000年再取得中華電信國際預付卡消費性通路代理,目前仍是台灣大哥大預付卡的獨家代理商。2004年,統振還入股手機加值服務與數位內容整合加值公司「數位點子」。數位點子原本主攻手機鈴聲業務,後來轉型為藝人經紀與演唱會等舉辦,原本要申請勞力仲介執照,變成申請成外籍移工仲介牌,陰錯陽差地切入移工市場。但統振打入移工匯兌市場,則另有故事。統振1999年開始代理台灣大哥大等公司預付卡,開始接觸移工市場。(圖/報系資料照)「移工是預付卡主要的客群,公司對移工生態有更多了解,早期移工要匯款難度很高,一方面是銀行未必有提供服務,二是移工時間也不一定能配合,所以都是靠地下匯兌,也就是到賣移工產品的雜貨店去。」儘管2009年,央行准予仲介商協助移工匯款,但仍屬不便,何明哲告訴CTWANT記者。智慧型手機普及後,何明哲想到,「既然移工都用手機,那手機應該也應該可以進行匯款業務,就開始規劃研發手機小額匯兌APP(QPAY)。」然跨國匯款屬於金融管制業務,因此2018年統振主動申請金管會「金融監理沙盒實驗」,成為台灣首家非金融企業申請的首例,2019年4月金管會核准進行,2年後實驗完成落地,拿到第一張移工匯兌業務執照。何明哲分析,「我們其實就是想打造出,對外籍人士生活上更友善、更安全的科技生態系統。」「統振要全力搶佔更多移工匯兌市場的版圖,並積極與更多策略合作夥伴,以朝向打造移工金融科技生活圈為目標。」
老廠成飆股1/戲棚下站久終成主角 定穎打入特斯拉供應鏈電動車二成營收占比PCB廠無人能比
陷入消費性電子產品庫存陰霾近2年的印刷電路板(PCB)廠,終於要見到山洞口的曙光。走訪2023 TPCA Show(台灣電路板產業國際展覽會),今年共480個品牌廠使用1386個攤位,較去年多,外國買主絡繹不絕穿梭會場。冷清的PCB概念股也有了人氣,其中定穎(3715)股價更是一路狂飆,從8月中的30元,2個月內翻三倍,最高來到107元。定穎是40年老廠,在台股可說是「乏人問津」,怎的突然轉身為飆股?一位PCB廠資深業務主管告訴CTWANT記者,定穎早在兩千年到大陸設廠,並切入車用市場,「2014年特斯拉到上海設廠,給了定穎打入供應鏈的機會。」如今,定穎營收來到150億元,車用HDI板(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or PCB,高密度電路板,主要用在手機、數位相機、筆記型電腦、汽車電子等產品)營收佔比高達70%,其中電動車產品已逾兩成,放眼PCB廠無人能比。其實,定穎一開始的成軍,與車用HDI毫無關連。定穎投控前身是國內老牌PCB廠定穎電子,為前董事長曾茂昌與總經理林木銓在1988年所共同創辦,原本主要業務為承接一線大廠所外包的代工訂單,1997年轉型調整,拓展直接接單業務,到了2002年,代工業務停止,以直接接單為主。定穎也在當年掛牌上櫃,同時年營收突破10億元,以營收規模來說,已算是中大型PCB廠。「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可以算是PCB產業版圖改變的分界點,也讓定穎營運受到衝擊。海嘯前,PCB廠是大家都可以有飯吃,海嘯後只剩下前兩名可以有飯吃,定穎並非是產業領導者,在台灣排名約為第15,因此到了2012年,雖然全球營收破100億元,但也出現公司成立以來的首次本業虧損。」觀察PCB產業超過30年的法人說。在2012年8月30日董事會,創辦人曾茂昌請辭董事長,由當時36歲的業務副總黃銘宏接任。黃銘宏是在2000年加入定穎,從業務協理做起,接任定穎董座時,創下國內最年輕的PCB廠董座紀錄。定穎是台股今年下半年PCB族群飆股,也是當沖熱門指標。(圖/翻攝自台灣股市資訊網、翻攝自超穎官網)接任定穎董事長後,黃銘宏就擬定了三大方向,鎖定汽車電子、伺服器及智慧裝置為未來發展目標。黃銘宏認為,主要是著眼於汽車電子化、雲端科技及手機與穿戴式裝置的未來龐大市場潛力所在。業務出身的黃銘宏原本對於生產管理並不熟悉,接任之後才發現,公司的台灣及中國廠區都是各自為政,橫向溝通管道相當貧弱,因此首要任務就是進行廠區系統整合。為要完成系統整合,黃銘宏很快就踢到鐵板,因為定穎的產品太多元。原有經營團隊在分散風險前題下,將產品多元化,但缺點是產品管理難度增加,因此黃銘宏認為,要先減少公司產品項目,從多元化轉向專一化,從而建立廠區標準作業程序,也可以降低成本開支。業務出身的黃銘宏加入定穎時,公司正好開始布局中國市場,接任董事長後既然鎖定汽車為主要目標市場,他便親自去拜訪中國主要車廠,讓定穎知名度逐漸打開。最重要的關鍵是2014年,機會上門。那一年,特斯拉決定在中國設廠生產電動車,2019年底完成設廠並開始出貨。「相對於傳統車廠,供應商要通過認證再打入供應鏈,少說也要3-5年,但是特斯拉不同,他們不會特別依賴某幾家供應商,而是讓供應商都能供貨,再分析不同供應商的產品品質進行訂單調整,這也是定穎能夠打入供應鏈的關鍵之一。」某PCB廠資深業務主管說。定穎旗下黃石廠也獨立為超穎,準備在上海證交所掛牌。(圖/翻攝自定穎官網)從2012年到2018年的七年轉型期間,定穎僅有2014、2016、2017年獲利,仍是虧多賺少,2019年定穎宣布出售桃園廠,並資遣該廠490名員工中的420名,其餘則轉任其他廠區。關閉桃園廠後,定穎的汽車相關營收比重明顯拉高,從2014年的10%,2016年倍增到25%,2019年一舉衝過40%,2021年突破50%,2022年來到63%,2023年上半年更高達70%。隨著電動車產品陸續出貨,定穎相關營收也逐年增加,2020年為11億元,2021年為21億元,2022年則為31億元,從比重來看,則是8.7%、13.3%及20.1%。2022年定穎轉為控股公司,生產重心集中在中國黃石廠及昆山廠,其中黃石廠,自定穎獨立出去,在今年2月時已更名為「超穎」,同時也規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法人指出,一般來說,控股公司的營運模式,主要是認列子公司的獲利,這樣就能將原本的公司部門分割後再進行掛牌。以目前來看,定穎的規劃也類似。展望後市,定穎也在8月法說會上指出,泰國廠預計2024年第四季量產,生產高階多層板及HDI,供應伺服器、網通、儲存裝置及汽車等客戶所需,而2024年仍可能受到整體景氣尚未完全復甦影響,但公司在高階智慧車載及AI相關產品的技術能力和優勢會逐漸發酵。
緯創小金雞秘辛1/林憲銘自爆當年「30分鐘拍板讓洪麗寗出去闖」 緯穎雪中送炭輝達磨成千金股
受美國科技股大跌拖累,上周台股成了外資提款機,外資在10月26日賣超286.88億元,卻反手買進多檔AI人工智慧概念股,其中緯創資通(3231)成了買超冠軍,單日買超1.4萬張。儘管美國不斷擴大對中國晶片禁令,AI晶片龍頭輝達首當其衝,漲多回跌下,廣達(2382)10月31日收在189元,緯創收在89.4元,緯穎(6669)則是1520元。不過,TrendForce仍看好AI伺服器及AI晶片需求,預估2023年AI伺服器出貨量近120萬台,年增38.4%,占整體伺服器出貨量近9%,而預計2026年將占到15%。今年台美股市都掀起AI巨浪,在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5月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時衝上高峰,演講後,全球矚目的「皮衣刀客」黃仁勳親自到訪廣達旗下的雲達攤子站台,還脫下招牌皮夾克給雲達總經理楊麒令穿,這一穿讓廣達市值整個翻倍,股價從年頭的72元,一路往上,8月衝出272.5元新高。不過,沒有在展覽上擺攤的緯創飆得比廣達更猛,從今年1月約30元,衝到7月最高峰158元,緯創子公司緯穎科技更是從1月的723元,漲到7月最高點2215元。「我在2月時發現緯穎有AI概念時進場,在漲多回跌前出脫,半年就賺了上百萬。」一位股民笑得合不攏嘴,向CTWANT記者炫耀他的戰績。去年底ChatGPT紅起來後,AI模型相關應用需要搭載GPU、FPGA、ASIC等晶片的 AI 伺服器做為運算基礎;研調機構 TrendForce 指出,目前以輝達 GPU(如 A100 晶片)為主流,市占率 6到7成,而緯創就是DGX A100(AI伺服器系統模組)及HGXH100(AI伺服器次系統模組)的主力供應商,法人認為,光是AI伺服器就能為緯創貢獻200到300億元營收。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出席COMPUTEX演講,引發AI風潮。(圖/黃耀徵攝)然而,緯創拿下這訂單,也是默默紮馬步了很久。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其實當年輝達會找上緯創做DGX的系統組裝,就是因為輝達在AI領域還沒做出成績時,伺服器大廠都不願意陪他『練功』,是緯創的子公司緯穎雪中送炭,很早就開始跟他合作,等於是支持與陪伴他走過了最艱難的研發時間。」「當時我也沒想到AI會變成今天的局面!」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與緯穎科技董事長洪麗寗在10月20日的「2023年台灣企業升級轉型論壇」上,同台聊起這段往事,笑鬧間透露不少當年秘辛。緯創自2001年從宏碁集團分拆獨立後,以筆電、桌電與伺服器等代工為本業,後切入手機、資通訊及雲端等代工,也就是原廠委託設計的ODM廠,但2010年有了變化。當時,臉書、微軟等公司跳過只賣包套方案的品牌商,想直接找ODM廠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雲端硬體,問了很多家都碰壁,當然也找上緯創。此一要求,等於打破原有銷售模式,原本是代工廠將伺服器出貨給國際大型品牌廠,例如戴爾、惠普等,軟硬體系統整合後,再交付給雲端服務供應商。這使緯創陷入兩難,這些伺服器品牌商也是緯創的筆電代工業務重要客戶,如果接了伺服器生意,就變成客戶的競爭對手,還沒賺到錢就得罪原本的大客戶。當時擔任緯創企業產品事業群總經理暨營運長的洪麗寗,真的不想放棄這個機會,她還一度動念想離職創業,威逼林憲銘好好思考這些潛力客戶的重要性。「機會已經來了,客戶找上門來,但我們不敢吃、也吃不下來,那就分開吧!」林憲銘憶起當時。事實上,緯創從宏碁分割出來時,就是面臨一樣挑戰,當時外國筆電品牌客戶挑明跟他說,「你只要一天帶著acer的帽子,我就不能跟你做生意,因為我不相信你在關鍵時刻的決策。」兩年後,也就是2012年,「當天會議就在30分鐘內拍板,讓洪麗寗出去闖。」林憲銘說,而洪麗寗也跟她的夥伴在辦公室踱了20秒的步,然後大喊「走的時候到了!」林憲銘從緯創的各部門挖錢,一共9500萬元,交給洪麗寗,要她做個「輕資產」的公司,不要管製造,先把目標客戶的需求搞好就行。這家新公司就是緯穎,鎖定雲端伺服器業務、專攻雲端客戶,提供巨型資料中心(Mega Data Center)、雲端基礎架構(CloudInfrastructure)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服務。「不過這個真的很難,因為產品需求差異越來越大。」林憲銘說。緯穎從2012年到2016年都在虧錢,要整合、要找問題,短時間內看不到成效,組織內部抱怨聲四起、開始斤斤計較。林憲銘說,「當時最重要的就是穩住軍心,在費用分攤、資源分布上去裁決並協調,並鼓勵每個部門,讓大家都覺得自己是有機會的,所以才有動力去挑戰。」林憲銘笑著跟CTWANT記者這樣說,「現在看起來,我做得還不錯。」成軍四年後,機會再度上門。當時身兼緯穎董事長的林憲銘透露,「我們早在2016年就知道輝達要發展GPU,」當時沒人知道GPU能在未來的AI時代,成為簡單高效運行生成式AI模型的最好選擇,「高層內部討論時很掙扎,因為出貨量真的很少,許多同業都不想接這種案子,加上做下去後才發現沒有想像的容易,技術跟過往的伺服器製造經驗有很大的不同,」花費大量時間與人力、金錢投資下去可能不划算。緯穎股價在7月漲破2千元,後續漲多回跌,但法人仍看好後市。(圖/翻攝緯穎官網、奇摩股市) 不過,緯穎的團隊說想要堅持做下去,也還好緯創在製造上有基本底子,讓緯穎專注去做最難搞的客戶需求。也因此,緯創早在2017年左右,就跟著輝達投入AI相關研發,就這樣默默做了五、六年,包括GPU伺服器、GPU加速卡等,所以當現在有更多AI應用發生時,緯創已站在前端。「還好是客戶有前瞻性,在前面開拓了未來。」林憲銘說。緯穎去年營收近3000億元,法人預估,AI伺服器在去年營收占約1成,但明年可望成長至3成,雖然量體沒有老大哥鴻海、廣達多,但今年開發中的新品五成都是AI伺服器,可說是「很純」的AI概念股。外資券商認為,緯穎受惠於特殊應用晶片(ASIC)伺服器的營收與毛利向上、GPU伺服器長線成長動能穩健,研判緯穎未來還是很有成長,股價回跌反而創造重新買進的機會,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放在2千以上。本土法人也認為,隨全球伺服器需求穩定,AI伺服器出貨量開始加溫,抵銷一般用途伺服器出貨衰退,緯穎第四季營收可望季增35%。
緯創印度廠38.9億賣了! 塔塔集團拿下印度iPhone製造廠
緯創(3231)印度廠出售案拍板定案,公司27日舉行董事會通過決議,調整項目後,將以美金1.25億元(約新台幣38.9億元)出售集團印度子公司Wistron InfoComm Manufacturing (India) Private Limited (WMMI) 100%股權予塔塔集團。外媒表示,蘋果的iPhone主要由和碩 (4938)、鴻海(2317)和緯創三家台灣製造業組裝,其中緯創是在印度的台灣製造商;塔塔集團則是集航空和軟體業務於一體的企業集團,此收購案已經談了一年多,希望藉此與蘋果建立更緊密的聯繫。緯創表示,因應集團產品策略重塑,及全球製造布局之戰略考量,該案之相關細節,等雙方後續簽署正式交易文件與相關合約後,需依法登記、備案,或取得相關主管機關之核准等進程,緯創會於交易實際完成時,依相關法令規定另行辦理公告申報。外媒報導,塔塔集團在收購案後,除了會增加零件工廠和iPhone生產線,也將在印度開設100家蘋果專賣店。緯創在2016年進軍印度,這次將手機廠出售給塔塔集團,剩下的車用、儲存設備等產線仍續留印度。法人表示,緯創在2020年出售位於中國昆山的iPhone廠給立訊集團,印度iPhone廠售予塔塔集團,等於是結束iPhone代工業務,擺脫手機事業的虧損包袱,對其毛利率有正面效益。
棄蘋果成AI霸主2/抓住北美雲端服務需求 洪麗寗打造緯穎成AI伺服器小巨人
緯創(3231)旗下小金雞緯穎(6669)今年董事改選,原任董事長的林憲銘交棒,由副董事長暨營運長洪麗寗接任。這位在全球AI伺服器代工業撐起一片天的女將,身高不及150公分,可說是系出宏碁集團的袖珍女董,隨緯穎股價4日飆上1610元天價,她的身價也翻上46億元。台大政治系畢業的洪麗寗,1986年加入宏碁,一路從事務員開始做起,曾被派駐到美國,後再回台灣進入OEM部門,2001年因宏碁集團再造到緯創擔任最高業務行銷主管,緯創在2010年成立雲端事業總部,負責提供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s)及開發雲端作業系統(Cloud OS)及硬體架構,洪麗甯也出任總經理。洪麗寗曾說過,當時的雲端就跟現在的5G一樣,其實也沒有人搞的清楚是啥。台廠代工伺服器的銷售模式,多由ODM廠商出貨給品牌廠商,進行軟硬體系統整合後,再交付給雲端服務供應商,後來有供應商直接找上洪麗甯,洽談ODM Direct的直銷模式。當同業以ODM模式為主之際,緯創想要代工跟直銷兩種生意都做,因此2012年緯創將(業務)分割出來,成立「緯穎」,由洪麗寗擔任總經理,2020年升任副董事長暨執行長,2023年再接任董事長暨策略長。北美四大雲端服務業者之一的Meta是緯穎最大的客戶。(圖/翻攝自Meta臉書)洪麗寗在2021年曾分析伺服器產業狀況,她認為,台灣是伺服器代工業務的重鎮,但是雲端市場產業是大者恆大,當客戶規模越來越大,就會想要自己設計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但如果規格都由客戶指定,那就回到純代工的老路,因此就需要客製化,就算是比較小的客戶,就會比較能接受我們的意見、主導空間大,這也是緯穎可以發揮的地方。在緯創所專注的品牌廠代工市場外,由於臉書、谷哥等廠商想要有廠商可以直接供應產品,因此緯穎就有了發揮的空間,負責供應直接客戶的需求。緯創負責品牌代工,緯穎負責直接客戶,緯穎目前出貨的產品中,有2成與AI相關,至於新案部分,更有5成與AI相關。緯穎自成立來,營運表現都是明顯成長,2015年營收突破100億元大關,2016年倍增到317億元,2017年又翻倍到856億元,掛牌前一年的2017年,營收輕鬆越過1000億元,以1810億元進逼2000億元大關,2019-2021年成長稍緩,2022年又重啟動能,來到2928億元。獲利部分更是水漲船高,2017年首次賺一個股本,2018年EPS達38元,2020、2021年都是49元,2022年衝到81元。滿足東南亞資料中心快速成長所需,緯穎2021年在馬來西亞柔佛州士乃機場城設立整機櫃伺服器組裝廠。(圖/緯穎科技提供)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更發文指出,「洪麗寗她的身高只有146公分,站在林憲銘身邊更顯得袖珍。不過,緯穎股價從718元漲到1610元,緯穎創造超過2600億元的市值,洪麗寗持有緯穎2894張,持股比率1.66%,緯穎漲到1610元,洪麗寗手上的持股值46.59億元。洪麗寗守著緯穎,這個不起眼的小女人竟撐起緯創集團在伺服器領域的半邊天,這也是台灣的傳奇!」
台積電三星有勁敵? 「這家」日本新創公司2奈米技術獲IBM看好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 Corp)正在優先幫助日本晶片製造新創企業Rapidus,因IBM一位高管稱,新興的晶圓代工業務對確保長期全球供應至關重要。Rapidus是一家由日本大型電子公司支持的合資企業,該公司正在與IBM合作發展2奈米晶片技術,並力爭2027年大規模生產這種晶片。目前最先進的半導體都是在更大的3奈米技術節點上製造的。IBM日本首席技術官Norishige Morimoto表示,在2奈米技術方面將精力集中在Rapidus上,並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大量資源,甚至犧牲了一些本可以用於其他研究的產能。「我們希望Rapidus取得成功。期望它能爲我們和世界所需的晶片穩定供應做出貢獻。」擺在Rapidus面前的艱鉅任務是,在幾年內打造一家世界級的晶片製造代工廠,以趕上行業領導者台積電(2330)。這兩家公司已經吸引了豐田汽車、索尼和日本電報電話公司等公司的投資。Rapidus正在與IBM和總部位於比利時的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合作。Rapidus預計將在其2奈米項目上投資5兆日元(約350億美元),大致與台積電和另一家領先晶片製造商三星電子的年度支出相當。而IBM願意幫助Rapidus與主要晶片公司達成進一步的交易,甚至向三星的代工部門提供晶片製造技術。研究公司Omdia的分析師Akira Minamikawa表示,Rapidus和三星在同一個平臺上,因爲它們都使用IBM的技術,這兩家公司很有可能達成雙贏的合作伙伴關係,因爲它們的商業模式截然不同。行業機構SEMI的市場分析師Inna Skvortsova則表示,全球半導體營收到了2030年預計將達到1兆美元,在10年內翻倍。目前,只有三星和台積電能夠生產最先進的晶片,人們對增加供應來源有廣泛的興趣。Morimoto表示,Rapidus將提供理想的第三種選擇,而且應該受到一直在努力滿足需求的行業領導者的歡迎。他指出,根據自身經驗,提供最新一代的晶片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單獨處理的事情。台積電和三星都歡迎Rapidus加入尖端晶片製造商的俱樂部,因爲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他們正在讓客戶等待,讓Rapidus接受他們的訂單不成問題。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他不認爲Rapidus是台積電的競爭對手,因爲這家日本晶片製造商將專注於培養工程人才。
按兵等5G殺手2/宏達電連20季吃筍拚VIVERSE卡位虛實整合 王雪紅樂等蘋果眼鏡露曙光
宏達電(2498)董事長王雪紅在今年6月16日股東會上,面臨小股東的質問和連20季虧損壓力,仍信心十足地回應,「公司為打造一個有長遠願景的VIVERSE生態系持續投資」,「AI生成應用,是宏達電非常重要的產品」。她樂觀地說,「科技正做出生態系改變」。王雪紅是經營之神、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女兒;父親抓住塑膠的興起創造石化王國,她不遑多讓地參與每個科技轉換時刻。今年64歲的她在29歲時便自行創立IC設計威盛集團,打造的晶片做成CPU,一度能和英特爾、AMD匹敵,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曾表示:「HTC的創新總是在我們前面,我們追著HTC。」這句話成為王雪紅在科技發展史的最佳註解。威盛在2000年以股價629元登上IC設計股王,但同年出現網路泡沫,到2015年股價縮水剩不到百分之一、僅5元。而王雪紅創立的手機品牌HTC,曾囊括安卓系統4成市佔率、在10年前是比蘋果還紅的手機第一品牌,宏達電股價2011年一度衝上1300元天價,隨著智財權紛擾、不敵中國品牌機海戰術,2017年進一步把Pixel團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手機代工業務以11億美元(約330億台幣)賣給Google。宏達電董事長暨VIVE創辦人王雪紅,手拿年初發表VIVE XR Elite,VIVERSE亦衝刺內容,打造全球首創「多重場域沉浸式」元宇宙戲劇《華燈初上》,並與羅浮宮、實踐大學等合作。(圖/報系資料照)王雪紅近年將眼光轉向頭戴式裝置,瞄準元宇宙商機,去年推出頭盔VIVE XR Elite,在國際級大展CES及MWC獲多項大獎。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陳子昂觀察,「5G雖然開始商轉,頭盔/眼鏡這樣的穿戴裝置確實是5G環境下最適合發展的硬體,但目前還沒出現殺手級應用,她跑得太前面。」Meta第一個頭盔在2019年發表、並能使用Horizon Home社交服務,可惜未出現實際生產力需求,HTC第一代頭盔2021年出現,目前僅在遊戲使用,今年六月蘋果推出首款頭盔Vision Pro,挹注更大的想像空間。工研院半導體資深研究員王智宣認為,儘管Vision Pro一台要價超過10萬元,進入門檻超高,但蘋果的新品推出,定義規格、體驗價格、為市場帶來參考方向,產業會加速靠攏,「以蘋果的產品規格,Pro是最頂規,拿掉Pro就是一般版,還有SE版」,「下一代大家應都會推出差不多的功能,以現在科技,價格COST DOWN很快」。 APPLE推出Vision Pro定義產品規格、體驗價格,帶來參考方向,產業會加速靠攏。(圖/APPLE提供)王宣智指出,目前兩大元宇宙(虛擬空間),一個是使用者體驗天花板蘋果、但今年Vision Pro預估最多賣50萬台,另一個是頭盔銷量高達1000萬台的META,加上宏達電VIVERSE等,未來將走向彼此相互聯通,大家在虛擬空間有自己的分身(avatar),可以在各元宇宙中流動,概念像手機攜碼、漫遊。王智宣指出,台灣在電子製造業的優勢是元件與硬體開發、多功能軟硬整合,但這多是一次性交易;若是能走到平台生態系以及多元加值服務應用,就能以訂閱制、固定長期需求獲得穩定收益。而長期穩定的元宇宙服務,是王雪紅想要爭取的商機,不再只做硬體頭盔,還有配件,同時也發展軟體和平台,因此她持續「投資願景開發VIVERSE生態系」;陳子昂預估,眼鏡/頭盔的殺手級應用可能在2025年出現。小股民可能要多點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