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能力
」 咖啡 熬夜 失眠 酒駕 喝酒桃園衛生局大規模抽查辛香料 驚見2產品內含「蘇丹紅」
桃園市衛生局近期對市售調味辛香料進行大規模抽驗,檢查範圍包括網路購物平台、賣場、餐廳及工廠等管道的83件咖哩粉、薑黃粉及辛香料產品。結果檢驗結果顯示,有2件產品含有蘇丹色素1號,除了食藥署先前公布的濟生公司薑黃粉外,另外還查獲健康樂活生醫公司的薑黃粉產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健康樂活生醫公司從高雄市德和貿易有限公司進口共3250公斤薑黃粉,其中250公斤以原包裝形式銷往台北市和新北市的4家業者,另外3000公斤則由健康日記生醫公司代工製成「生機薑黃粉」,並在全聯福利中心販售。而台北市衛生局16日通報,在富山食品行販售的「純印度薑黃粉」中檢出蘇丹色素1號。桃園市衛生局獲報後立即派員稽查,發現「純印度薑黃粉」和「生機薑黃粉」均來自同一批原料。目前已要求業者於17日前完成下架,若未能如期執行,將依《食安法》第7條及第47條規定,處以新台幣3萬至300萬元罰鍰。桃園市衛生局提醒,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蘇丹紅列為第3級物質,雖可能致癌但尚無確切研究證實。若民眾不慎食用,建議保持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多喝水及攝取天然蔬果,以增加身體代謝能力。對於已購買相關商品的消費者,不論批號都可以退貨。全聯門市接受憑發票及產品退貨,如遇退貨困難,可撥打健康日記生醫消費者服務專線0800-888-620或03-4965558,憑空罐辦理退貨。如有其他消費爭議,可撥打0800-285-000或1950消費者服務專線尋求協助。
是不是易胖體質?網傳可用蘇打餅測 醫看了搖頭
有些人怎麼吃都瘦,有些人卻連喝水都胖,近期網傳能用蘇打餅乾測自己是不是易胖體質。對此,外科醫師陳榮堅說,可以測對澱粉的消化能力,但不代表「盡情吃碳水化合物也不會變胖」。據悉,實驗將受試者分成3組,咀嚼15秒內、15至30秒、超過30秒,如果0到14秒就感受甜味,代表澱粉代謝能力好,可以一天吃250克碳水化合物;如果15到30秒才吃出甜味,那算是中等,每天最好吃175克;超過30秒者,但表處理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差,會儲存成脂肪,一天吃125克。陳榮堅表示,這實驗只能反應口腔澱粉分解的情況,不代表身體的代謝能力,大部分的消化吸收發生在腸道,就算口腔澱粉酶活性低,只要腸道功能正常,還是能有效吸收。陳榮堅說,如果口腔的澱粉酶活性很高,但腸道曾做過手術有短腸症候群,還是可能會營養不良。陳榮堅說,不管咀嚼速度為何,吃太多多碳水化合物一定會胖,想減重要控制熱量攝取,而不是依賴口腔甜味感受。陳榮堅強調,這檢測法只對一半,民眾不要輕信簡單的實驗,就算是瘦子長期吃高糖、高油、高熱量的食物,還是會發胖,減重要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等,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狐臭要怎麼改善? 營養師揭5地雷飲食「導致異味加重」
狐臭主要是由於腋下汗腺分泌的汗液經細菌分解後產生特殊氣味,可能使周圍的人感到不適,影響人際關係,特別是在密閉空間如辦公室、教室或公共交通工具中,令許多人感到尷尬,營養師高敏敏也指出,其實狐臭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改善。高敏敏在臉書粉專「高敏敏 營養師」發文表示,雖然嚴重的狐臭問題可以透過手術根治,但也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改善尷尬的體味問題,她建議多補充的3類食物,像是深綠色蔬菜,如莧菜、芹菜、菠菜,這些含鉀、鈣、鎂的蔬菜可以維持體內酸鹼平衡,淡化體味;助排便水果,如鳳梨、香蕉、奇異果,這些水果幫助消化道健康,降低體內毒素堆積,減少體味;充足飲水,按照體重(kg)x(30~40c.c.)計算,增加體內代謝,促進排便。高敏敏也提到這5類食物要少碰的,包括重口味食物、酒精、海鮮、紅肉和加工肉、濃茶和咖啡等。重口味食物,如炸物、咖哩、辣物,這些食物會刺激皮膚分泌大量油脂,細菌分解油脂後容易產生異味,重口味食物還會刺激汗腺分泌;而酒精會刺激汗腺分泌汗液,長期飲酒會降低肝臟代謝能力,使身體無法正常通過尿液排毒,導致異味加重。高敏敏說明,海鮮含有大量蛋白質,人體在吸收時會產生氨,若攝入過量容易產生體味;人體在代謝紅肉和加工肉時會產生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質,這些物質在汗水中與細菌接觸後會產生異味;至於濃茶和咖啡這些飲品與酒精一樣,會刺激汗腺分泌汗液,加重體味。高敏敏也指出,降低體味的5種生活習慣,像是維持標準體重,過胖者容易有較多皮膚皺摺,導致細菌積存且不易清潔;放鬆心情,壓力大、緊張時容易使交感神經活躍,從而增加汗腺分泌;多清潔,汗水接觸空氣中的細菌後容易產生異味,因此要多清潔並保持乾燥,減少細菌滋生;局部除毛、抑汗,可以避免汗水和細菌附著在毛髮上,適當使用止汗劑產品抑制汗腺分泌,不過若問題嚴重,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切忌不要自行嘗試偏方」。
9類人不適合喝咖啡! 重症醫示警:1疾病每天2杯「死亡風險暴增105%」
喝咖啡已是許多現代上班族的例行公事,但重症醫療專業醫師黃軒也提醒,其實有「9類人」不適合喝咖啡,包括缺鐵性貧血、心律不整、大腸激燥症患者,以及孕婦、未成年等。其中根據日本研究,嚴重高血壓者,若每天喝2杯咖啡或以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還會爆升105%。黃軒近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解釋「哪些人不適合喝咖啡」。他提醒,雖然咖啡作為一種廣泛流行的飲品,因其獨特的香氣和提神醒腦的效果深受人們喜愛,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飲用咖啡,尤其是以下這「9類人」:高血壓患者根據日本研究,在正常血壓高的民眾,和從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1杯或大於等於2杯咖啡的人,其實心血管疾病風險分別降低了16%和25%。但是,如果沒有控制好自己的血壓,其實喝咖啡是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高血壓在第一級(收縮壓 >140mmHg)的民眾,和從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1杯或大於等於2杯咖啡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分別升高了16%和6%。嚴重高血壓(收縮壓>180mHg)民眾,和從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1杯咖啡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了26%;而每天喝大於等於2杯咖啡的人,風險則升高了105%。另根據1項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的研究指出,患有嚴重高血壓(≥160/100 mmHg)的人群,每天喝2杯或以上的咖啡,可能會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升高1倍多,「所以如果你的血壓偏高或控制不好,可能要考慮減少咖啡的攝入量了。」心律不整患者心律不整患者不適合飲用咖啡。因為咖啡因能夠刺激心臟,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對於已經存在心律不整的人來說,這可能會加重病情,甚至引發嚴重的後果。容易焦慮/恐慌的人患有恐慌/焦慮等情緒問題的人群,也應謹慎飲用咖啡。因為咖啡因可能加劇這些情緒問題,導致焦慮、緊張等不適感加重。根據2022年的1項瑞典研究發現,5杯咖啡的咖啡因劑量,就會引起大部分恐慌症患者的恐慌開始發作。研究還顯示,咖啡因也會使健康的成年人,增加更多的焦慮情緒!孕婦孕婦也應謹慎飲用咖啡。根據研究,咖啡因攝入過多,可能會增加流產、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的風險。雖然不是所有的孕婦都需要完全避免咖啡。大多數健康專家和研究建議孕婦每天的咖啡因攝入量不應超過200毫克,「這意味著,如果你是孕婦,最好限制自己的咖啡攝入量,或者選擇無咖啡因的飲品。」胃食道逆流患者火燒心的人,確實需要避免飲用咖啡。咖啡含有咖啡因和其他酸性物質,這些成分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從而加重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如胃酸倒流和燒心症狀。而咖啡中的酸性物質,還可能對食管黏膜造成進一步刺激,尤其將加重食管黏膜的症狀。大腸激燥症患者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確實應該小心咖啡的攝入。咖啡因含量可能會刺激腸道,導致腹痛、腹脹或是腹瀉,特別是對於腹瀉型的大腸激躁症患者,咖啡因可能會加劇症狀。除了咖啡因,咖啡中的其他成分,如多酚和植酸,也可能對腸道功能造成影響。研究發現,即使是低咖啡因或無咖啡因的咖啡,也可能引起大腸收縮,對於某些人來說,喝咖啡後可能會有立即想上廁所的衝動。失眠患者睡眠障礙的人應避免飲用咖啡。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是一種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的物質。對於已經存在睡眠障礙的人來說,咖啡因可能會加重失眠、多夢等症狀,影響睡眠品質。睡眠障礙的人群,應避免飲用咖啡,特別是在睡前幾小時內攝入。研究顯示,即使在睡前6小時內喝咖啡,也可能對睡眠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咖啡因,會減少深度睡眠階段,延長入睡所需時間,並可能導致整夜睡眠不足。缺鐵性貧血患者缺鐵性貧血患者需要注意咖啡的攝入。咖啡中含有的多酚、咖啡因、植酸等成分會與鐵結合,降低鐵的吸收率,從而影響非血紅素鐵的吸收。對於缺鐵性貧血患者來說,這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未成年人兒童及青少年真的不宜飲用咖啡。因為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對咖啡因的敏感性和代謝能力相對較低。飲用咖啡,可能容易影響兒童及青少年的睡眠、情緒和學習能力,不利於其健康成長。黃軒也在文末強調,享受咖啡帶來的提神效果時,也要考慮到它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當然,如果你沒有以上問題,適量喝咖啡還是有好處的喔! 咖啡可以提神醒腦、增加代謝、甚至還有抗氧化、預防慢性病的效果呢!不過,記得要適量喔!每天最多不要超過300毫克的咖啡因,大約是2至3杯咖啡的量即可。」
喝咖啡能降低腎結石風險!還能防「性功能障礙」 每天喝「這杯數」效果最顯著
咖啡是許多上班族必備的提神飲品。對此,泌尿科醫師呂謹亨也指出,適量的咖啡不僅可降低腎結石的風險,解決便秘問題,還有助動脈舒舒張,增加陰莖中的血流量,有效降低性功能障礙的機會,特別是以每天2至3杯咖啡,效果最為顯著。呂謹亨醫師近日在臉書粉專《泌尿科呂謹亨醫師 - 大亨醫師》發文提問,「就健康而言,喝咖啡到底有甚麼有缺點呢?」他也整理出喝咖啡常會聽到的6大常見迷思,幫助民眾解惑。咖啡可以增加性功能?根據美國大型研究,包含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顯示,每天適量攝取「咖啡因」可以有效降低性功能障礙的機會。特別是以每天2至3杯咖啡,效果最為顯著。可能的原因包括喝咖啡可讓動脈舒舒張,增加陰莖中的血流量;咖啡中含有抗氧化劑,可對抗血管自由基對血管的毒害。另有研究顯示,加了牛奶的拿鐵,抗氧化效果更好,且喝咖啡可能讓男性荷爾蒙上升。喝咖啡會造成腎結石?根據美國的大規模研究顯示,每天飲用咖啡的人,對比超過1周才喝咖啡的人,腎結石的發生率降低了26%!咖啡和茶含草酸鹽,通常會建議結石病人避免。但是2004年,從39名腎結石形成者獲得的資料顯示,在禁食14小時後攝入咖啡因,咖啡因略微增加了鈣,鎂,鈉和檸檬酸鹽的尿排泄,但沒有草酸鹽。其中檸檬酸鹽,及部分產物,甚至有預防結石的效果!且草酸鹽可以在腸胃道與鈣結合,減少多餘的鈣攝取。因此呂謹亨通常會建議病人,喝1杯茶或咖啡,要配3杯水。相對於擔心咖啡的攝取,足量的飲水對於預防結石更為重要!喝咖啡會導致失眠?提到咖啡,多數人都有喝了會睡不著的經驗,呂謹亨解釋,這要考量每個人對咖啡因的敏感度、代謝能力。咖啡因的半衰期大約是4至6小時,表示一般健康成年人完全代謝咖啡約要8至12小時,如果說晚上11點睡覺,那麼最保守喝咖啡不會失眠的時間,是在早上9點前。為什麼喝咖啡會想大便?根據統計,每3個人就有1個人,喝完咖啡會有反射性想排便的感覺。呂謹亨也說明,早上起床時若喝入1杯咖啡,當咖啡抵達胃內壁時,就會觸發「胃結腸反射」,傳遞訊號讓大腸蠕動,產生排便的衝動。胃食道逆流可以喝咖啡嗎?喝咖啡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有2個,分別為下食道括約肌壓力下降、以及胃酸分泌增加。不過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喝咖啡和胃食道逆流沒有直接相關,主要是因人而異。如果喝咖啡有喉嚨灼熱、胃酸等不舒服的症狀,就需要減少咖啡攝取。喝咖啡會導致骨鬆?醫學研究結果指出,喝咖啡與骨質疏鬆沒有直接相關。咖啡含有微量的草酸,比許多蔬菜低很多,雖然會輕微影響飲食中鈣質的吸收,造成尿液中鈣質排出增加,但不代表一定會造成骨質疏鬆。呂謹亨補充,骨質疏鬆往往不是因為喝咖啡,而是沒有攝取足夠鈣質、維生素D,加上運動量不足。
陸軍少校營長驚傳違停又酒駕 酒測值達0.33當場被送辦
桃園陸軍109旅1名許姓少校營長在昨(26)日涉嫌酒駕,當天上午他因車輛違規停放被警方注意,隨後警方除糾舉他違停行為亦對他進行酒測,未料其酒測值竟高達0.33毫克,當場被警方依公共危險罪嫌移送偵辦。據了解,該案係發生在昨(26)日上午10時許,當時許姓少校正在前往研討會的途中,且於行經至八德區介壽路一處超商時,將車輛停放在紅線處欲進入超商購買咖啡,就在這時因違規行為引來警方注意。巡經的員警見到違停車輛後便上前關切,且當場針對許男紅線停車的行為進行糾舉,同時也要求他將車輛移至可停車處,隨後也要求許姓少校實施酒測,未料一經吹氣檢測後,其酒測值竟然高達0.33毫克,隨即被警方依公共危險罪嫌移送偵辦,至於詳細的案情與後續裁罰將待警方調查後釐清。警方也再次呼籲民眾,民眾若有駕駛交通工具需求,在行車前切勿飲用含酒精飲品,且每人的代謝能力均有差異,因此若有飲酒,則應尋找代駕亦或改搭計程車輛代步,卻勿心存警幸以保障自身與他人的用路安全。◎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癌症年輕化!醫曝7大致癌因子 含糖飲料、熬夜都上榜
為何年輕罹癌患者逐年增加,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解釋,會影響罹癌與否的原因為飲食、生活習慣及環境影響,他也列出會增加罹癌風險的7大隱憂,包括抽菸、喝酒、喝含糖飲料、環境汙染、腸道菌群問題、肥胖以及熬夜。黃軒昨(29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44國的癌症分析顯示,50歲以下的年輕罹癌患者確實是逐年增加,根據發表在《自然評估臨牀腫瘤學》(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的研究指出,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比1970年出生的人,更可能在50歲之前得癌症。研究續稱,年輕男性最常見的癌症為大腸癌,其他還有腎臟癌、肝癌、攝護腺癌和甲狀腺癌;年輕女性最常見的是乳癌,其他包括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和甲狀腺癌。而以年輕罹癌總人數來看,大腸癌每年增加153萬人最多,乳癌每年增加30萬人;令科學家擔憂的是癌王,年輕人胰臟癌每年增加了6萬4000多人。為何年輕人罹癌數變多?黃軒也列出7大關鍵因素:抽煙:尤其現代已經從傳統煙草,轉移到電子煙。資料顯示電子煙的使用率呈現上升趨勢,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3年間從2.7%上升至6.6%,「這絕對是年輕罹癌的最大隱憂之一」。喝酒:尤其酒精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歸類為具有毒性和成癮性的第一類致癌物質,另根據台灣統計資料,年輕人的酒精消費行為呈現一定的增加趨勢。根據本土研究調查,過去一年有67.76%的大專院校學生曾飲酒,青少年身體仍在發育,對酒精的耐受性和代謝能力不如成年人,喝酒對他們的身體影響更嚴重。含糖飲料:根據調查顯示,20至29歲每天喝1杯以上含糖飲料的比率高達59.31%,其次為30至39歲,也有22.40%。癌症相關研究顯示,每天喝下100毫升的含糖飲料,就會增加18%罹癌風險,也增加22%的乳癌風險;攝入大量人工代糖,尤其是阿斯巴甜,會提高女性乳癌機率。環境汙染:空氣污染中的有害化學物質,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懸浮微粒,被相信與多種癌症的發病率上升有關。同時,一些常見的殺蟲劑,如有機磷類農藥和殺蟲劑,也被認為與特定類型的癌症風險增加相關。腸道菌群問題:研究顯示,腸道菌群的不平衡或紊亂可能與多種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正常的腸道菌群有助於保持腸道的健康,並參與身體對抗有害物質的作用。然而,當腸道菌群失衡時,可能會導致反覆腸道的發炎症,長期損害腸道壁,一直到變癌化發生,這些都與癌症的發展密切相關。肥胖問題:研究指出,肥胖會增加40%至50%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30%至40%罹患乳癌風險、提高50%至60%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另外也會增加胰臟癌、卵巢癌、腎臟癌及甲狀腺癌風險,「我們周遭的人,一半左右都是肥胖者,那麼年輕罹癌增加,也就不用太驚訝了!」熬夜或失眠:黃軒表示,熬夜被歸為2A類致癌因素,因為熬夜會打亂人體的生物鐘、增加罹癌風險,根據調查,超過30%的年輕人經常熬夜,40%幾乎每天都熬夜。另一項研究指出,如果上床後要1小時以上才能入睡,罹癌機率會上升2.74倍。黃軒總結,不想年輕就得癌症,應做到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不失眠、不吃甜及不受環境汙染,「如果做到了,癌症會遠離你;如果沒有做到,不要驚訝為什麼現在年輕人罹癌越來越多了。」
迷之自信!男中午灌2罐提神飲料下午騎車向警問路 當場被逮酒駕
北市中正二分局員警日前於中正區汀州路三段與師大路口擔服交整勤務時,遇上一名43歲的張姓男子騎車問路,但警方在與張男談話的過程中,卻發現張男面帶酒容,疑似酒駕,經詢問後張男也大方同意接受員警酒測,但這一測卻發現張男酒測值高達0.45mg/l,當場被依公共危險罪現行犯逮捕。據了解,43歲的張姓男子日前騎車行經汀洲路三段與師大路口,準備前往三重載料,卻因不熟悉路線,因而向站在路口執勤的警方問路。不過警方卻敏銳察覺到,張男不但免帶酒容且散發酒氣,詢問後張男也大方坦承自己在中午12時許曾飲用過提神飲料保X達。張男向警方自信表示,如今已下午近6時許,他對自己的身體代謝能力「非常有信心」,相信自己酒已退才敢騎車上路,不然也不會主動向警方問路。只是當警方對其實施酒測時,張男一吹驚見其酒測值竟高達0.45 mg/l,讓張男當場啞口無言,事後被依公共危險罪現行犯送辦。警方指出,常有民眾於上班、上工途中為提振精神,常飲用保力達、維士比或其他中藥藥酒,藥酒雖然含有維他命及中藥材等成分,但同時有含有酒精成分,若民眾飲用後駕駛汽、機車上路,恐會觸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甚至觸犯刑法公共危險罪。中正第二分局呼籲,酒後駕車誤人亦誤己,民眾切勿心存僥倖、以身試法,酒後可搭乘大眾運輸、計程車或利用酒後代駕服務返家,警方也會持續「酒駕零容忍」之執法決心,打擊酒後駕車之陋習。
肺炎四大證型 中醫分型治療助舒緩縮短病程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肺炎(Pneumonia)是指單一肺葉或整個肺部的發炎症狀,發炎症狀反覆發作持續三個月以上則轉變成慢性肺炎,發炎過程負責氣體交換的肺泡會被發炎物質佔據,為了讓呼吸順暢及適當排出病理產物痰液,患者會利用咳嗽表現來呈現。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說明,中醫在處理肺炎相關疾病會從自身免疫系統平衡及強化來對症治療,中醫將免疫系統對抗外來病菌能力簡化成「正氣」來描述,《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醫用外感來統括外來感染源的入侵,包括:病毒、細菌、黴菌、結核菌等,不管是接觸傳染、飛沫傳染、昆蟲和動物傳染,以及飲水和食物傳染等,都可能形成病原感染入侵的機會。中醫將肺炎分四大證型 治療方針公開中醫會根據外來感染源進入身體不同層次、不同寒熱表現症狀、影響不同臟腑器官部位、及改變身體氣血平衡後的後遺症症狀作證型分類,透過不同證型及疾病病程給予不同治療調整方針,吳宛容中醫師將肺炎感染做以下四大證型分類:1.「風寒閉肺型」:多發生於外感初期,外在寒邪侵襲,外在感染源如細菌、病毒順勢入侵造成,接著引起肺部發炎症狀,症狀為咳嗽,呼吸急促,無汗,惡寒,舌苔薄白,舌質淡紅,治療重點需同時祛風散寒及止咳定喘宣肺,以同時解除外感病因及肺部發炎病因,中醫常使用麻黃湯、桂枝湯、小青龍湯,加減肺部發炎處理用藥。2. 「風熱犯肺型」:多發生於外感初期,外在風邪侵襲,伴隨感染源如細菌、病毒順勢入侵,引動體內熱勢體質,接著引起肺部發炎症狀,症狀有呼吸急促,有汗,口渴,咽紅,舌苔薄黃,舌尖紅,治療重點在於散風清熱,宣肺止咳,因肺部發炎反應較劇烈,適度搭配宣肺透熱茶飲可以有效保護肺部,中醫常使用桑菊飲、銀翹散、普濟消毒飲等。3. 「痰熱壅肺型」:多發生於外感中期,感染源如細菌、病毒入侵後發作迅速,引起肺部發炎症狀急劇猛烈,症狀表現為發熱無汗或少汗,咳嗽,喘悶,痰鳴,胸滿,煩躁不安,發燒,舌苔黃膩,舌質紅,治療時以清熱化痰,宣肺開閉,降逆平喘為主,如新冠肺炎這類的證型,屬於急症,中醫使用石膏類方劑降低體熱,避免體溫持續上升破壞中樞系統,加上清熱解毒的蒲公英、大青葉、金銀花、板藍根清熱解毒,白前、款冬花、紫蘇子、葶瀝子、杏仁宣肺平喘。4.「氣陰兩虛型」:症狀表現為汗出氣短,乾咳少痰,納呆,口乾咽痛,疲倦,舌紅絳,苔少,脈細數無力等症狀,常出現在肺炎後期症狀,中醫常使用麥門冬湯加減、生脈飲、清燥救肺湯、沙參麥冬湯等來補肺氣及潤肺滋陰。中藥可以有效調節身體運作機制,藉以提升祛除病理產物痰飲水濕,也會同步提升肺氣,透過肺氣提升肺部氧氣交換率,及呼吸道平滑肌排出有效率來強化將痰咳出、排出的效率,肺炎急性期因個人體質及疾病狀態變化較複雜,用藥處置建議尋求合格中醫師治療。免疫強化穴位:開四關穴+足三里穴 四關穴:雙側合谷穴,雙側太衝穴四關,是氣血陰陽外內出入的要道,合谷穴為手太陽經原穴,可調肺氣下降;太衝穴為足厥陰肝經輸穴、原穴,可調肝氣上升。兩穴一升一降,相互為用,調節氣機周流不息,通達全身四肢,刺激四關穴可以透過疏通全身氣機達到開啟免疫系統調節機制,達到提升對抗外來病菌能力。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合穴,按壓足三里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的作用,也是著名的長壽穴位。益氣潤肺飲黨參3錢、黃耆5錢、百合3錢、金銀花5錢,麥門冬3錢,五味子2錢,陳皮1錢,甘草1錢,用水2,000cc大火滾20分鐘,放涼即可飲用。藉由補脾肺氣來提升免疫力,搭配生津潤肺及清肺熱提升肺部散熱及氧化代謝能力。根據個人體質及身體狀態不同,建議由合格中醫師作藥味調整來調整個人免疫機能,適合平日保健及肺炎後期調理飲用。親民食療:百合燉水梨選擇大顆黃皮水梨,洗淨外皮,稍微削皮保留外皮不削斷,中間梗挖空,塞入冰糖少許約一小湯匙及百合3~5克,整顆水梨連皮及冰糖百合一起燉煮,電鍋蒸煮20分鐘後,梨子會自然出水,湯汁飲用搭配果肉一起吃下痰液會變得比較不黏稠容易咳出,將痰液徹底排出有效加速肺炎後遺症的修復,食療適用於肺炎後期復原,加速解除後遺症症狀,急性期仍須尋求合格醫療治療。
4人中就有1人過重!「兒童肥胖」已成隱形國安危機
開學在即,許多小朋友在暑假吃得多、動得少,可能變胖不少。在台灣,每4名兒童就有1人肥胖,研究顯示,約有7成「小胖子」長大會變成「大胖子」,而且小胖子未來罹患糖尿病風險是一般體態小孩的18倍,進入青春期後,糖尿病、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可能大爆發,不僅影響成年後工作能力,還增加國家健康支出,兒童肥胖問題有如隱形國安危機。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小生過重及肥胖率為25.4%,等於每4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國中生過重及肥胖率為29.9%。嘉義基督教醫院減重中心副主任安欣瑜觀察到,門診中很多過重或肥胖兒童,從國小到高中都有,求診時往往已是糖尿病前期。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黃世綱說,對於過重或肥胖兒童,學校會開立通知單,但家長們往往未警覺肥胖的問題,往往是累積好幾張通知單,或發現小孩脖子出現「黑棘皮」,也就是糖尿病前期症狀,才帶孩子來求診。根據國外研究,高達7成的肥胖兒童在成年後仍然肥胖,慢性疾病風險也大增。黃世綱指出,兒童因為代謝能力好,通常不會直接進展到疾病階段,但肥胖等於埋下未爆彈,一旦進入青春期,因為荷爾蒙變化,糖尿病、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逐漸浮現,甚至大爆發。安欣瑜認為,台灣肥胖防治大環境不理想,兒童吃太多、太精緻、熱量太高,加上運動少,造就越來越多過重或肥胖兒童。然而,針對肥胖兒童可用的藥物不多,只能改善飲食和運動等生活型態。1名14歲少年走進黃世綱的診間,身高170公分以上、體重逼近3位數,脖子後方到側面有明顯的黑棘皮,進一步檢查發現,他的血糖數值已符合糖尿病診斷定義。最讓醫師印象深刻的是,當時少年推著坐輪椅的媽媽進入診間,原來媽媽也是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而洗腎。黃世綱強調,兒童肥胖不只是疾病問題,背後顯現家庭資源和社經資源的分配問題,這位少年雖聽過很多衛教,但仍無法改善生活型態,意謂已遇到資源上的極限。兒童肥胖問題不容小覷,否則未來會衍生個人健康問題、影響工作能力,整體而言就會增加國家醫療負擔、影響國家生產力,希望相關單位應該及早介入。
久坐糖尿病機率大大提高⋯特定癌症發生機率也增 醫建議1事
我們都知道「久坐」對身體不好,但是到底是為什麼?家醫科醫師李思賢透露,根據統計研究,久坐會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包含心臟病、糖尿病,甚至癌症。李思賢在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指出,如果你的工作是勞力活多的,那你的平均壽命會大於一整天都坐著的上班族,太久的坐姿也會影響心理狀態,較久的久坐也與憂鬱症有較高的相關,人的結構是為了站立和行走設計的,並不是為了長時間久坐。李思賢表示,久坐時會壓縮腸胃道,讓腸胃的功能變差,消化功能變差會使得更容易囤積脂肪,因為活動量變少,減少代謝能力,使得得到糖尿病的機率大大提高,然而久坐對身體的影響,不一定能夠靠其他時間的積極運動彌補回來。此外,久坐也會弱化身體許多大肌群,造成肌肉流失,像是大腿肌群和臀肌,除了臀肌和大腿肌群外,背肌也會久坐也會因為久坐而被拉長,失去原來的張力,導致駝背或是其他脊椎問題,久坐標配的滑鼠和鍵盤,則會讓你肩頸過度使用,處於緊繃僵硬的狀況。李思賢提到,根據統計,坐較久的人心血管和肺部功能似乎也比較差,比較容易有心血管問題,比較輕微的像是靜脈曲張,比較嚴重的像是靜脈栓塞、心肌梗塞或是中風;上述原因,可能就是連結久坐與癌症的線索,久坐會提高特定癌症的發生率,像是肺癌、子宮內膜癌和大腸癌。李思賢也說,WHO提供的資料顯示,全球有超過80%的青少年活動量不足,全世界有接近25%的成年人沒有達到建議的活動水平,活動不足會增加20%至30%的死亡風險;要改善久坐的風險,WHO提供了一些建議,像是通勤時多走路騎腳踏車,減少被動交通,「我會建議坐著1小時就起來活動5分鐘。」
孩童呼吸道過敏家長頭痛 長庚最新研究:與腸道菌叢失衡有關
孩子呼吸道過敏是許多家長的困擾,林口長庚醫院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兒童腸道微生物代謝失衡與呼吸道過敏疾病息息相關,若能提供足夠的膳食纖維食物,來維持腸道菌群的營養來源和健康,將為預防兒童呼吸道過敏疾病帶來全新視角。台灣兒童過敏盛行率有逐年上升趨勢,其中呼吸道過敏(例如氣喘、過敏性鼻炎)是最常見的類型;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台灣學齡前兒童氣喘比例約占10%、兒童過敏性鼻炎盛行率則高達40%。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科醫師邱志勇率領研究團隊,針對56名對塵蟎過敏的兒童和28名非過敏健康兒童,進行糞便微生物組與代謝物組的綜合分析,經對照結果顯示,氣喘患者的腸道微生物菌叢中,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基因的數量和豐度減少,且物種也下降,而過敏性鼻炎患者的腸道菌叢中,則沒有觀察到類似的變化。邱志勇表示,這種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減少和哮喘孩童糞便中丁酸(Butyrate)減少的情況是一致的,且它與對塵蟎過敏的IgE反應呈現相反的關係;換言之,隨著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損失程度增加,糞便中丁酸減少,對塵蟎過敏的IgE反應則相對增加,同時也增加了兒童過敏疾病發生的機會。邱志勇指出,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主要負責分解和代謝碳水化合物,包括人體無法消化吸收膳食纖維中的多種碳水化合物,當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的數量和豐度減少時,腸道微生物菌叢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代謝能力就會下降。而食物中膳食纖維的代謝正是產生短鏈脂肪酸-丁酸的重要來源,丁酸對腸道健康非常重要,可以提供能量給腸道細胞,促進腸道屏障過敏原功能,調節免疫反應等。過去已有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和多樣性可以影響免疫系統的發育和調節,進而影響兒童對過敏原的反應。邱志勇研究團隊則新發現了兒童呼吸道過敏疾病和腸道微生物系統代謝層面特徵之間相關性的重要線索。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於2023年1月國際知名兒科過敏免疫頂尖期刊《小兒過敏和免疫學》(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
幼兒身形小體內水分易蒸發 國健署教「4招」預防熱傷害
夏日來臨,放暑假更得留意兒童熱傷害,全台高溫警戒,疾病管制署統計,截至今年6月30日,18歲以下因為熱傷害就診89人次,約為近3年就醫人次的2.3倍。國民健康署提醒,孩子身形小、新陳代謝速度較快、體內水分蒸發速度較快,是熱傷害的高危險群,呼籲大家做好4招預防熱傷害。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到,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廂裡,都是容易發生熱傷害的地點。尤其是幼兒,身形小、代謝能力較快、體內水分也容易蒸發掉,加上表達能力與自理能力的不足,無法適時為自己補充能量以及得到適量的休息;大孩童在活動的過程中,更容易因為太投入,導致自身無法負荷活動量而產生不是。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盡量避免外出,降低高溫造成的傷害。當兒童出現疑似熱傷害症狀如疲倦、活動力減退等,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若出現大量流汗、口渴、噁心嘔吐、輕微的意識混亂、昏厥或是感覺快要昏倒,且體溫持續上升、並出現停止流汗、臉頰發紅、皮膚乾燥和嚴重意識不清或混亂甚至昏迷,請盡快撥打119就醫。吳昭軍提供4招預防兒童熱傷害建議:第一招,穿著輕便:以淺色與透氣材質的衣服為主,讓孩子穿著與成人一樣感到舒適相同厚度的衣物,並在幼兒衣著上不建議有過多的包覆。第二招,遮陽通風:外出時,選擇有防紫外線之遮陽帽或選用適合的防曬用品,若使用推車時,則應選擇有透氣的遮陽布,另,使用背巾或背帶時,優先選用透氣舒適的材質,避免悶熱,並選擇通風陰涼處休息。第三招,時時喝水: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適時適量的補充水分,避免瞬間大量的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飲料取代,保持人體所需的水分,避免脫水等症狀。第四招,留心孩童:以小型交通車(娃娃車)為例,每次下車時務必確實檢查孩童是否已下車,避免因孩子睡著,留置車內發生憾事。另外,凡是有車的家庭,不可因辦事迅速為由,獨留孩童在車內並且反鎖,應將孩子易並帶下車,避免掉不必要的傷害,且帶兒童玩耍的任何過程,發現兒童有任何不是應當立即停止,觀察孩童的狀態。
喝錯水小心越喝越渴! 營養師推黃金時段「4要1不要」:排毒又減肥
喝水好處多,補充水分不僅能避免脫水、中暑,還能預防抽筋、冷氣病,但若喝咖啡、茶也算補水嗎?要喝多少水才夠呢?對此,營養師李婉萍也表示,無糖咖啡、茶確實能解渴,但它們只佔整天液體來源一半,剩下還是得從喝白開水來獲取水分。此外,喝水時間掌握「4要1不要」,不但能促進代謝還能減肥!(圖/翻攝自臉書/《李婉萍營養師》)李婉萍6月28日在臉書粉專《李婉萍營養師》發文指出,缺水不只口渴、皮膚乾、無故疲勞昏睡,甚至還容易餓,嚴重者還常抽筋。可是要喝多少水才夠?直接都是2000cc?其實水量算法很簡單,用體重就能計算出所需水量,舉例來說,每公斤要喝30至40c.c.的水,若以體重60公斤來看,每日至少需要喝到1800至2400c.c.的水。(圖/翻攝自臉書/《李婉萍營養師》)那麼喝湯、咖啡、茶、牛奶也算喝水嗎?李婉萍解答,喝水最重要的是解渴,幫助代謝。若以喝無糖咖啡、茶類,雖然可適時幫忙解渴,但假設每日要喝1800c.c.的水,2者只能佔整天液體來源的一半;而腎結石患者更要注意,只能3分之一,所以「不要喝超過600c.c.的無糖咖啡茶類,剩下都還是得從喝白開水來獲取水分。」至於湯和牛奶,前者因含調味,有鹽分含鈉量高,若攝取過量反會造成水腫,更不利身體代謝。後者本身營養組成有蛋白質、乳糖及脂肪都含熱量,「是要每天攝取乳製品,但絕不能當水喝,不然不僅會增加負擔,還會胖喔!」李婉萍提醒,若想正確補充到水份,建議可掌握4個補水黃金時段,能順利讓身體循環變好:早上7點:早上起床喝一杯溫水來啟動身體機能,能幫助清除腸胃裡的廢棄物,一天之始就順暢不卡關。中午12點:午餐前喝水墊墊胃,可增加一點飽足感,從而減少暴食可能性,重要的是加強排毒,「營養師的門診客戶分享過,他僅僅只是在應酬前養成先喝三杯水的習慣,就成功讓腎功能變乖很多。」下午3點:起來走動裝個水,大口喝完再去上廁所,不但提醒自己久坐要起來活動,還能遠離會發胖的零食或飲料。7點晚餐前後喝:餐前可減緩飢餓,餐後則能提升代謝能力,皆能順利讓身體循環變好。最後營養師也在文末提醒,「餐前餐後可喝水,但不要邊吃邊喝水!小編本來以為隨時都能喝水,但營養師提醒小編不要習慣邊吃飯邊配水喝,因為會影響到消化喔!」
幼兒園爆不當餵藥! 專家曝:三級毒品巴比妥過量恐致死
板橋一間知名連鎖幼兒園近日陸續被指控餵食孩子安眠藥,家長發現孩子出現易怒、自殘等行為,詢問孩子後得知被老師餵食「不明藥物」,孩子身上被驗出有「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等藥物殘留,至少有11位家長報案。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警示,這2種藥物都是中樞神經抑制劑,過量恐導致意識障礙、走路危險、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孩童驗出巴比妥 疑被餵藥2年今年2月至4月間,3名家長發現就讀幼兒園的子女出現情緒易怒、自殘等行為,經詢問稱被老師餵食不明藥物及遭到不當體罰,5月14日向轄區派出所報案,事件爆發引起外界關注。隨後又有多名家長報案,一位江姓家長6月3日至海山警分局提告,表示兒子今年4歲,2歲時進幼兒園就讀幼幼班,就學一陣子後出現攻擊性,甚至會猛抓臉,造成自身多處受傷。當時以為孩子還小因此愛哭鬧,直到事件爆發,江姓家長也帶兒子至林口長庚醫院檢驗,果然藥檢結果出現「巴比妥」。警方表示,若民眾還有其他被害事證,可至新北市海山警分局指證。新北地檢署說,全案正由婦幼專組檢察官指揮警方偵辦中。目前至少11位學童家長備案,其中4位孩子體內驗出有藥物殘留,分屬於幼幼班、小班、中班。什麼是巴比妥、苯二氮平類藥物?巴比妥酸鹽類(Barbiturates):又稱「紅中」,為鎮靜安眠劑,為三級管制藥品與三級毒品。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同為鎮靜安眠劑,常用於治療失眠,屬四級毒品。疑點1:幼兒園如何取得藥物?顏宗海說明,巴比妥屬於老藥,早期用於治療癲癇或是開刀麻醉,因副作用較強,若患者情況嚴重才會使用,不過現今已有更安全的新藥,因此已很少使用巴比妥了。此藥同時屬於3級毒品,一般人是拿不到的,即使醫院也需管制使用,究竟幼兒園是如何取得藥物,有待警方釐清。吃下巴比妥會有哪些嚴重影響?顏宗海表示,倘若孩子被餵藥,過量恐導致意識障礙、走路危險、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後遺症包括長期恐嗜睡、影響學習甚至智力發展。呼籲家長留意孩子是否出現嗜睡、沒精神、手腳無力等症狀,若有異狀建議盡速就醫檢查。基本上建議多喝水,加速排出毒素。疑點2:為何後來的孩童沒驗出BZD顏宗海表示,苯二氮平類也是中樞神經抑制劑的一種,常用於安眠與鎮定。每個人的代謝能力與速度,依年齡、體重、性別等因素而有差異,但通常在使用後3-5天就驗不到。成人患者約3天左右就很難驗出該成分,但若是長期使用,加上小朋友器官尚未發育完成,確實可能需要更久時間代謝藥物,但詳細情形還仍待檢調進一步釐清。立委:要求政府部門儘速擴大調查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5日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部門儘速擴大調查,並給孩童全面協助。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歐良修於會上說明,兒童藥物安全不是把藥剝半給孩子吃就好,也不能只看體重,要看孩子的腎臟發育、精確給藥,藥物在好的範圍就是好的藥物,但是超過或是不應該接觸而碰到的話,對身體健康會有不良的影響。且由於單次看診很難看出孩子的變化,如果家長有發覺孩子的轉變,而且長期停藥還是會有上述問題,建議到兒童神經科進行完整治療。教育局表示,目前有11名幼生已離開園所,將依家長所提需求,即時媒合私立幼兒園協助幼生安置。此案若查證屬實,依教保服務人員條例從嚴裁處,行為人最重可裁罰60萬元,並通報全國不適任教保服務人員系統,終身不得擔任教保員;同時裁處幼兒園負責人6萬元罰鍰並廢止設立許可。家長強調,從事件時間推測至少長達2年以上才知道餵藥事件,實際上是否更久以前就發生?該幼兒園同一負責人2017年過去大陸分校,就已餵安眠藥管理小朋友了,質疑台灣分校的小朋友被餵藥多久了?且園方是透過何種管道大量取得管制藥物?是否有與不法集團掛勾,須深入追查。呼籲外界共同遏止層出不窮的虐童案、餵毒給孩童的歪風。備註:根據《兒少法》第69條規範,本案涉兒童及少年權益,不得揭示「足資識別之資訊」,其中包含學校名稱;經本刊於6月8日透過管道詢問主管機關新北市社會局,社會局建議不要刊載學校名稱。
「權威齊聚」周邊血管學會首度成立 盼截肢悲劇不再發生
國內第一個周邊血管的學術組織-「台灣周邊血管學會 TSPI (Taiwan Society of Peripheral Interventions)」於112年5月21日在台北君悅酒店宣布正式成立,享譽全球醫界技術精湛的日本周邊血管治療學術組織(Japanese Endovascular Therapy, JET),由前主席飯田修(Osamu Iida)醫師領銜,以及仲間達也 (Tatsuya Nakama)、藤原昌彥(Masahiko Fujihara)等多位日本權威心血管醫師來台與會,國內醫界包括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療及研究權威、前台大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甘宗旦副院長、林口長庚心臟內科導管室陳俊吉副主任等多位專家雲集現場。學會發起人與首任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徐中和醫師指出,這是國內第一家以周邊血管相關的醫學知識和研究宗旨所成立學術組織,學會除了以促進周邊血管臨床實務發展和提升國內專業水平為努力目標,並藉由國內外知名醫學權威的影響力,將引進亞洲領先和世界級的心血管介入治療技術與知識,帶領「台灣周邊血管學會 TSPI (Taiwan Society of Peripheral Interventions)」邁向世界頂尖水準的周邊血管學會。此外,目前台灣醫界進行周邊血管治療的用藥,是以西方國家為主參考,但是亞洲人在人種和基因與西方其實有差異,將來與日本周邊血管治療學術組織(JET)交流臨床經驗與數據,共同朝制訂適合亞洲人治療的周邊血管治療指引。徐中和醫師進一步說明,台灣在周邊血管疾病長期被國內醫界忽視,在急性動脈阻塞的臨床數據顯示,送來診斷正確與治療時已經太晚,有三成面臨被截肢的命運,還有三成死亡率,在急性動脈阻塞的病人中,有七成是心房顫動的病人。像是有些患者突然發生下肢麻痛、冰冷或無力,求診數科醫師都沒想到是急性下肢動脈阻塞,最後延遲診斷而走上不幸被截肢的命運。在慢性動脈阻塞的部分,典型例子像是不少病人下肢傷口久久無法癒合,看了很多醫師,結果都沒發現是下肢動脈阻塞造成傷口不易癒合,走向截肢的悲慘命運,其實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打通動脈血管,避免截肢的結果。徐中和醫師強調,台灣在周邊血管檢查部分,長期以來缺乏投注在血管超音波專業檢查人員培訓及教育栽培上,造成診斷不便,基於這些原因,讓包括他在內志同道合的醫師一起發起學會,希望幫助更多民眾得到即時診斷與正確治療,避免受截肢的命運。 國內醫界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療及研究權威、前台大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指出,國人對糖分的代謝能力較差,這是台灣糖尿病盛行的原因之一,建議糖尿病人在每年例行追蹤增加上下肢血壓比「踝肱血壓比值」(Ankle-Brachial Index, ABI),檢查自己下肢動脈健康狀況,維護周邊血管健康。日本周邊血管治療學術組織(JET),由前主席飯田修(Osamu Iida)醫師指出,日本和台灣的社會結構和種族基因相似處甚多;都同樣面臨高齡化社會,日本和台灣人民也都是糖尿病盛行率高,這些也是日本醫界高度關心的議題。未來日本周邊血管治療學術組織JET將和台灣周邊血管學會 TSPI合作,交流分享臨床經驗與數據,共同努力提升治療技術,並進一步做到預防疾病來增進雙邊國民的周邊血管健康。台灣周邊血管學會 TSPI成立儀式在5月21日上午台北君悅酒店舉行,在成立儀式上,學會主席向大家介紹了學會的發展思路和未來計劃,未來也會持續引進新的周邊動脈藥物氣球、藥物支架、動脈鈣化斑塊清除器械、急性溶栓取栓器械等, 並推廣新的手術治療,包括以腎動脈電燒治療高血壓、免開刀攝護腺導管手術治療、 關於男性病患幸福的鳥動脈微創治療手術,以及細胞治療在下肢動脈的應用等等, 並呼籲大家共同努力,為周邊血管醫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16歲妹早晚喝「1補品」…半年後心悸手抖 醫揭原因:免疫反應錯亂
現代人工作忙碌,常常因此忽略身體警訊,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就醫,容易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醫師透露,一名16歲女學生每天喝1杯父母準備的蔘茶,持續半年後開始出現手抖、心悸等問題,就醫檢查後發現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僅起,雖然是常見的疾病,但也不可輕忽,否則身體代謝能力恐怕會產生異常。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在臉書分享個案,「有一位16歲的女生,她很瘦,來看診時有手抖、心悸等問題,一看就是甲狀腺亢進。因為她本身比較瘦,又面臨考試壓力,所以父母每天早晚都會為她準備一杯蔘茶,持續了半年。所以她的甲狀腺亢進,有部分原因是因為過度補充不合宜的補品,誘發免疫反應錯亂,而變成亢進。」「什麼是甲狀腺亢進?」醫師說明,「舉例來說,就是自己的細胞,認為自己的甲狀腺是壞人要攻擊它,而引起發炎反應,這時候會釋放大量的甲狀腺素,然後慢慢的腫大讓功能變強。」陳榮堅提到,「以前醫學還沒那麼發達時,會一有甲狀腺亢進腫大就去開刀,以為切掉就會變好。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甲狀腺被攻擊到一段時間後,雖然越腫越大,但裡面正常的甲狀腺細胞都被殺光了,已經沒辦法好好分泌甲狀腺素,剩下的都是假的軀體,所以時間久了之後,反而會變成甲狀腺低下,功能變很差」。至於治療方式,醫師指出,「像是這位16歲的女生,我就建議她先停止喝蔘茶,搭配類固醇治療並調整作息,雖然考試期間有點困難,但還是要盡量回到一個比較好的作息。另外很多人聽到類固醇就會非常害怕,但其實適度使用下,類固醇是非常有用的一種藥物。」(圖/翻攝自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臉書)
連假鬧肥災1/體重狂飆!52輕斷食「消脂」成風潮 比168更強?專家這樣說
過完史上最長的10天年假,緊接著又連放4天228連假,許多人終日吃吃喝喝,一回神竟發現體重跟著狂飆嗎?專家建議熱門的「52輕斷食」最適合快速瘦身,就連大陸女星楊冪與貝克漢老婆維多莉亞,也靠這個方法維持窈窕身形。52輕斷食減肥法是指每周選2天限制熱量攝取,女性一天只攝取500大卡,男性一天攝取600 大卡,其餘的5天可以輕鬆自在地隨意進食。英國醫師麥克莫斯里(Michael Mosley)2013年出版的暢銷書《快速節食》(TheFast Diet)大力提倡52輕斷食,而且他也以這個方式在3個月內瘦下9公斤,體脂從28%降到20%。其他名人如大陸女星楊冪與「貝嫂」維多莉亞也都是52輕斷食的追隨者。楊冪除了2天輕斷食,其他時候盡量少碰澱粉,才能長年維持45公斤的體重,而維多莉亞更是幾乎只吃烤魚、清蒸蔬菜,讓她生了4個孩子依舊擁有少女身形。專家認為,「52輕斷食」與近年廣為人知的「168斷食」各有優點,但最大的差異是實行的天數,前者是每周2天、後者是一天中的16小時禁食時,建議依個人作息與生活型態選擇。維多利亞貝克漢(右三)雖然一連生下4個孩子,但奉行52輕斷食與嚴格飲食控管,讓她始終保持曼妙身材。(圖/翻攝自Victoria Beckham臉書)根據2019年的《營養科學期刊》研究,美國聖誕節到跨年平均增加0.6公斤,英國人則增加0.8公斤,而台灣人更明顯,根據國健署統計,4成台灣人農曆年後平均胖1.7公斤。程涵宇說,假期放得愈長,通常體重也會增加愈多,因為放假期間會比平常更容易吃到高油脂、高熱量、高糖的食物,如果假期時天氣比較寒冷,例如今年過年,更容易久坐不動,然後嘴巴吃個不停,當熱量攝取大於消耗,體重自然就會增加。「年後怎麼減重?幾乎每年都會被問這個問題,我最推薦的減肥方法就是52輕斷食減肥法,首先它不必計算熱量,再來沒有食物限制,而且它規定不多,可以依照個人習慣進行,自由度高比較方便達成。」程涵宇說,2019年的《營養科學期刊》曾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執行52輕斷食減肥法52天之後,與年節前相比,體重減輕1.3公斤,而且整體的代謝能力變得更好。如果想執行52輕斷食,營養師高敏敏建議輕斷食的那2天,早餐可以選擇蛋1顆、蘋果1顆、蔬菜2碗、地瓜1個。晚餐可以選擇吃堅果1小把、蔬菜2碗、鮭魚1個掌心,盡量吃原型、少過度烹煮的食物。其餘的5天也不能暴飲暴食,盡量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例如豆魚蛋肉類食物,同時少吃加工食品與飲料。營養師程涵宇認為52輕斷食不必計算熱量、沒有食物限制,而且自由度更高,所以更容易實行。(圖/程涵宇提供)「52輕斷食」與「168斷食」誰比較好?程涵宇說,其實兩者都屬於間歇性斷食,都是指特定時間禁食,改變身體代謝的模式,以消耗體脂肪代替進食後的葡萄糖,進而達到減脂的效果,研究發現這兩種方式執行2至52周內都可以使體重減輕1%~13%。程涵宇建議依個人時間及作息選擇較方便實行的減重方式,例如輪班工作的人可能比較適合52輕斷食,正常時間上下班的人就可以優先選擇168斷食。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間歇姓斷食,例如孕婦或哺乳期婦女、12歲以下兒童就不建議,其他如年長者、慢性病患、心血管疾病患者、腸胃疾病者也需要和醫師與營養師先討論。
鈣對心臟有影響? 醫師:食物中「這些」離子都要注意!
鈣質攝取對於骨頭、牙齒相當重要,可以避免骨折的發生,也能強化牙齒健康,但你知道鈣離子的攝取事實上也會影響到心臟健康嗎?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冠群表示,鈣離子嚴重缺乏時對於心臟肌肉、心率會產生影響,此外,鹽過度攝取、鉀離子的不平衡也會影響心血管功能。飲食對心臟健康相當重要 Na、Cl影響心血管功能美國心臟協會(AHA)先前曾提出「生活必要8件事(Life’s Essential 8,LE8)」,提供民眾作為心臟保養的指引參考,其中在飲食方面,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民眾應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均衡飲食並注意注意卡路里,避免含糖飲料、酒精、紅肉、加工肉類、精緻的碳水化合物等。陳冠群醫師也提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合併有三高問題,飲食更要多加注意,目前鼓吹的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都有綠色蔬菜含量多、適度的堅果攝取等特性,各個種類的食物都應盡可能攝取,肉品的部分也建議多吃原生食物,避免醃製處理過的加工肉品。醃製食品有許多的鹽分,這些鹽主要成分為氯化鈉(NaCl),鈉離子、氯離子的不平衡會影響心血管健康。不過,陳冠群醫師強調,鹽分的攝取對於身體是必須的,應適度的攝取,但不可過量,像醃製物這種高鹽份的食物應避免。鈣、鉀也會影響心臟功能 食物攝取要注意!除了,鈉離子、氯離子外,幫助我們強健骨頭、牙齒的鈣離子,事實上對於心血管也有一定的影響。陳冠群醫師表示,心臟運作時也需要鈣離子的參與,鈣離子會影響心臟肌肉的運動,它的不平衡也與心律不整的產生有關係。醫師指出,牛奶、堅果、蔬菜(如:九層塔)等鈣質含量都相當高,可以多加攝取,而在補充鈣質的同時,從事足夠的負重運動(如:重量訓練)、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對於鈣質吸收也是相當重要的,這樣才能將攝取的鈣質留存在身體裡。而陳冠群醫師也提到,鉀離子的不平衡事實上也會影響心血管功能,尤其很多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腎臟功能也沒有很好,對鉀的代謝能力較差,攝取過多的鉀離子會造成高血鉀、心律不整,需要特別小心高鉀的食物,像有很多益生菌事實上鉀含量也蠻高的,這部分要特別小心。
豬木生前罕病纏身…「澱粉樣變性病」無藥可治 醫曝:這族群最易發病
日本「摔角之神」、前參議員安東尼奧·豬木1日逝世,享壽79歲。豬木晚年飽受病痛之苦,其中「澱粉樣變性病」目前未有藥物可有效治療,且末期還會造成神經壞死、肌肉停擺而癱瘓。國內權威醫師就提醒,雖然提早發現能延緩惡化,但該病容易被當成自然老化,又難以直接診斷。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台北榮總罕見疾病治療中心主任牛道明指出,澱粉樣變性病為「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Familial Amyloidotic Polyneuropathy;FAP)的一種,而豬木罹患的變異型,屬於最常見的基因型Transthyretin;TTR當中的一類。由肝臟產生的蛋白質因基因異常發生的澱粉樣變性病,會導致出現摺疊異常的蛋白質,形成棒狀澱粉樣異常並堆積在人體,且異常堆積若長期出現在心臟,就會造成心肌疾病,如長期堆積在末梢神經,則會造成四肢的末梢神經病變。目前已知該病與包含TTR在內的19個基因型別有關。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級醫師賴達昌則表示,該病發病時間與人體代謝能力有關,換言之,年輕男女可透過代謝排出;許多患者直到過了4、50歲後,才因無法順利排出異常蛋白而發病、確診。賴達昌指出,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在「全身都可能發生」,過去曾有患者腦血管中,出現很多小血管出血點案例。另有患者腦細胞中發現可能增加失智、中風風險的β類的類澱粉蛋白沉積。賴達昌強調,雖然國內相關個案非常罕見,但一旦罹病,至末期時會造成神經壞死,神經壞死又會伴隨肌肉停擺而癱瘓,且目前沒有有效藥物可治療。不過賴達昌也指出,如能及早調整更年期後的生活型態,如健康充足的睡眠、飲食,與確保有足夠代謝能力,就可以有效延緩疾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