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生醫
」保瑞去年賺14億元、EPS為18.52元 擬配息11元創新高
保瑞藥業(6472)今天(16日)公告2022年財報,該公司2022年度合併營收104.9億元,年增114%,營業利益19.2億元、稅後淨利14.0億元,年增皆逾80%;EPS 18.52元,年增高達84.46%。今天收盤價為564元。同時,該公司董事會亦通過2022年盈餘分派案,擬配發每股現金股利8元、股票股利3元,創下保瑞自成立以來盈餘分派最高金額,股利發放率近六成;保瑞2022年毛利率為27.8%,主要係受產品組合變化之影響。保瑞董事長盛保熙指出,安成藥業去年度營收以「代理產品」與「授權學名藥」等毛利相對較低之產品為大宗,因此使得合併毛利率略有下滑。但為提升整體獲利能力,並使得營運資金能更有效率之運用,去年底已公告旗下癌症用藥Paclitaxel PB Particles for Injectable Suspension之美國代理,將於今年3月31日起終止。此外,今年1月下旬起已以自有藥證、自行生產的胃食道逆流用藥Dexlansoprazole DR Capsule於美國市場上市,自有產品之銷售將不需要再支付AG授權相關權利金及分潤,預期將能大幅提升今年產品組合之毛利表現。同時,保瑞去年完成「收購原伊甸生醫CDMO業務在台資產」、「合併安成藥業」兩項重大策略併購交易,躍居台灣生產總能量最大之藥業集團。在15日英國「金融時報」公布的2023亞太區高成長公司前500強中,保瑞首次上榜,更是今年唯一獲選的台灣藥業公司。盛保熙表示,公司一直以成為全球前十大CDMO(委託研發暨代工製造服務)藥廠為目標,去年的兩大合併案使保瑞成為台灣第一家同時擁有小分子CDMO全球代工營運實績,並具備發展生物藥高門檻技術實力與國際級人才的藥廠,可加速佈局大分子抗體藥物與細胞及基因治療領域,在一站式CDMO服務的完整度與市場規模,均已躍升台灣領先地位。以2023年第一季的業務進度來看,保瑞今年CDMO業務與全球銷售業務上皆可望有相當強勁的成長動能。在CDMO部分,保瑞去年成功獲得17個新客戶訂單、26個新產品委託保瑞集團代工製造,其中亦包含去年7月起正式接手的保瑞生技大分子業務。西藥業務與保健品銷售部分,原本以亞洲市場為主,但在去年9月正式併購安成藥業後,便將銷售範圍迅速拓及至全球單一最大藥品消費市場美國。2022年度保瑞集團旗下全球銷售業務營收以美國市場為最大宗,約佔整體全球銷售業務類別之九成,其中又以安成藥業代理之癌症用藥Paclitaxel PB Particles for Injectable Suspension,以及原廠授權學名藥Dexlansoprazole DR Capsule兩大產品為營收重點。而以台灣市場為重心的子公司保瑞聯邦,整併原歸屬於集團母公司西藥部門後,大幅提升產品組合競爭優勢,強化整體成長動能。
抗跌生技股1/已經到谷底?製藥業併購王盛保熙打造保瑞 躋身獲利王寶座
台股跌跌不休,陷入萬三保位戰,投資人買債優於買股?「相對來說,買股票的獲利還是較佳,等跌到谷底開始回升時,應該是進場的買點,現在是挑選個股的準備期。」花旗銀行資深副總裁曾慶瑞告訴CTWANT記者,除了網路安全、支付、液化天然氣、電動車材料等,「有配息會成長的製藥類股,在經濟衰退時也可發揮一定保護作用。」曾慶瑞進一步說,「計算股票投資總報酬率很看重的就是『股息』,表現持續優於大盤,波動程度也相對較小」,有固定配發豐厚股息的個股,在經濟衰退時較能保護資產。根據CMoney統計,近一個月三大法人買超「製藥業」個股,以保瑞(6472)居冠,其次為健喬(4114)、生達(1720)、中化(1701);三大法人買超「新藥」與新藥研發前幾名個股中,包括藥華藥(6446)、寶齡富錦(1760)、智擎(4162)、北極星藥業-KY(6550)、中天(4128)、泰福KY(6541)、合一(4743)、益得(6461)等。CTWANT調查,三大法人買超第一的製藥股保瑞藥業,由今年52歲的董事長兼總經盛保熙所創,雖是製藥門外漢,但他受父親、台灣知名西藥代理商「和安行」創辦人盛維恩影響,對藥品經商代理業務有不陌生。盛保熙也是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外孫女婿。盛保熙從2013年起,九年內併購六家藥廠,翻身為「生技界併購大王」,保瑞從台南藥廠迅速擴張,建立起製藥代工CDMO模式,躋身製藥業獲利王寶座,今年買入安成國際後,更一躍成為台灣產能最大的製藥業者。保瑞2019年起配發股利政策(現金配息+股票股利)躍升將近6元,2020年為5元,2021年也有4.465元,今年則為4.5元。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分析,看好保瑞在新產品推出與併購效應,製藥代工CDMO承接台睿口服抗癌新藥委託案,安成藥胃食道逆流學名藥獲准並取得美國FDA藥證,並在今年第二季陸續宣布收購伊甸生醫與安成藥,陸續併入合併財報,加上益邦廠與加拿大廠皆有新訂單或新產品也將於下半年逐步加入貢獻。目前保瑞在月營收、前三季營收都有成長,九月單月營收18.05億元,年成長308.7%,季營收達成率為205.7%,優於預期,累積營收51.83億元的年成長為38.2%。法人預估保瑞2022年、2023年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可望大幅優於先前預期,2023年營收可望挑戰100億元大關。藥華藥竹北新廠已於今年10月20日舉行動土儀式。(圖/翻攝自竹科大小事臉書)至於藥華藥10月17日現資68.14億元到位,再現新藥股王氣勢,10月20日新竹竹北廠動土儀式上,創辦人兼執行長林國鐘宣布,接著還有台中后里廠動工,兩廠預計在2025年完工,2026年投產,估計產值衝到390億元。儘管法人在10月上旬出報告,將藥華藥目標價上調至540多元,重申買進,但在台股大盤下行下,藥華藥股價從今年8月最高619元,來到目前423元左右。「受惠美國新藥銷售成長,藥華藥前9月營收雖有20.4億元,年增638%,但市場覺得短期滲透率低於預期,但長期來看,仍受外資看好買超。」一名投顧主管研判說。
生技業掀SPAC瘋1/台灣投資人不愛燒錢公司 獨角獸赴美求生
台灣電動機車龍頭Gogoro 9月中才宣佈與SPAC(Special-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空殼公司Poema達成併購協議,將於2022年初在那斯達克借殼上市,台灣股民還在摸索SPAC是何物時,台灣1間低調的生技創投公司MAXPRO Ventures已成立一間SPAC空殼公司,10月8日在那斯達克掛牌,跌破眾人眼鏡。這間來自台灣成立於2013年的Maxpro Ventures生醫創投公司,今年6月在美國德拉瓦州成立Jade Mountain Acquisition(玉山創投,代碼JMACU),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資料也出現5個名字,以Maxpro執行長陳鴻榮為首,其中Wu Sou Shan,為前櫃買中心董事長吳壽山,吳曾大力推動生技公司上櫃;Gau Wey Chuan則是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顧問高渭川。10月8日JMACU順利在那斯達克(Nasdaq)掛牌,在其IPO報告中提到,併購標的將優先選擇亞洲、美國以及歐洲,介於市值2億美元至20億美元的生技醫藥公司。Maxpro ventures前身為創億投資,總部設在信義區松仁路上的交易廣場大樓。(圖/黃威彬攝)今年6月,受惠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台灣生技業創下總市值1.3兆元的紀錄,同年比成長22.87%,但在創紀錄的同時,為何還想方設法到海外上市?「畢竟生技不像科技、電子業,面對的不是0就是1,遇到瓶頸只要重新設計,而是充滿不確定性癌症、病毒、細菌,但如果成功的話,產值可能會是公司的好幾十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台灣資本市場給的生技醫藥產業的估值不正常,例如2016年浩鼎解盲失敗後股價慘跌,日前生技股王康友-KY下市,讓台灣上千萬股民又愛又怕。前疾管局長張鴻仁也曾表示,台灣人對於燒錢的行業並不熱衷,但生技不燒錢就沒有創新,「而美國納斯達克是最支持燒錢的地方,很多獨角獸都在那裡上市」。新藥研發公司喜康生技(已更名為伊甸生醫),也是Maxpro ventures的投資標的之一。(圖/翻攝自喜康生技官網)同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在美國以SPAC 掛牌的公司有248家,總金額833億美元(約新台幣2.33兆元),但2021年1至9月就有436間公司掛牌,光是上半年募資金額就超過2020整年。一名熟稔SPAC的會計師指出,「近期各界會如此熱衷SPAC的原因,在於傳統IPO時程較長,而在疫情間也沒辦法跟太多組人接觸;而SPAC只需接觸1組人馬,如果想快速在美國上市,SPAC幾乎是首選的方法,但成本可能會略微增加」。尤其是燒錢的生技業。
生技業掀SPAC瘋3/目標併購60億元以上公司 台康、喜康機率低
台灣生醫創投公司Maxpro Ventures在美國那斯達克以Maxpro Capital Acquisition(代號JMACU)掛牌上市,並在10 月13日完成IPO募資,股價一度達到10.14美元。由於目前仍是空殼公司,因此Maxpro Ventures仍在尋找併購、反向併購標的,那斯達克(Nasdaq)的公開資料顯示,將鎖定位在北美、亞洲或者歐洲,市值在2億至20億美元的生技公司為標的。而究竟Maxpro Ventures物色的標的是誰?根據Maxpro Ventures官網,該公司長期關注的台灣生技公司有台康生技、喜康生技、逸達生技、行動基因生技、金斯瑞生技、創新醫電、心悅生醫、北極星製藥、原創生醫以及免疫功坊等。這些公司在各專長領域,實力不一,其中致力於「CDMO(提供生醫產品開發、製造服務)」的台康生技,在新冠肺炎疫情苦盡甘來,訂單接到手軟,甚至曾有機會成為AZ疫苗的代工廠,就連近幾年持續關注醫療、健康產業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在10月15日確定共斥資50億元取得18%股權。至於因涉及美國商業洩密案而改名為伊甸生醫的喜康生技,開發治療骨質疏鬆藥物,也在近期進入三期臨床實驗,在董事長黃瑞瑨的佈局下,6月與DELL科技集團的MichaelDell家族合作籌資2億美元,預計以SPAC方式在美掛牌。台康生技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獲得大量訂單,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15日完成注資新台幣50億元,取得台康18%股權。(圖/報系資料庫)心悅生醫10月1日近期才在美國設立子公司,加上精神藥物以及新冠肺炎藥物研發頗有成績,一直被視為掛牌潛力股。北極星製藥(6550)則是鼎鼎大名的燒錢公司,為了癌症新藥研發已經花了近百億,直到松翰科技(5471)董事長陳賢哲注資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後,才讓北極星得以延續,據悉陳賢哲身家達上千億,同時也是會議軟體ZOOM的大股東。一名跨國生技公司的管理層私下透露,在消息曝光後,業界都在猜誰可以解套,台康已經復活、喜康的狀況仍渾沌不明,都不太可能,剩下2家都相當有機會,「大家都相信都雙方已經見過面,現在只是在談條件,應該很快就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