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所得
」 疫情 新冠肺炎全球26個最貧困國家負債創近年最高 世銀呼籲自救
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最新報告指出,占全球人口40%的26個最貧困國家,目前的債務規模創下18年來最高水準。根據世界銀行最新報告顯示,26個最窮國家的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高達72%,創下2006年來新高紀錄,其中半數國家不是陷入債務深淵,就是面臨高度風險。報告發現,這些經濟困頓的國家目前財務狀況比新冠疫情爆發前更困窘,反觀全球其他經濟體大致已經從疫情復甦,重拾成長軌跡。世銀指出,人均年收入不到1,145美元的26個最貧困國家,越來越依賴國際開發協會(IDA)補助和接近零利率的貸款,因為市場資金大半已經枯竭。IDA是世銀為資助貧國所設立的銀行服務機構。全球26個最貧困國家大部分位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從衣索比亞、查德到剛果,名單中也包括中東國家阿富汗和葉門。26個窮國有三分之二不是陷入武裝衝突,就因為制度和社會脆弱而難以維持秩序,進而抑制外國投資和幾乎所有商品出口,讓他們頻繁遭受景氣循環之苦。世銀首席經濟學家吉爾(Indermit Gill)透過聲明稿表示,IDA一直是這些貧困國家的命脈。過去5年來IDA將大部分的財務資源注入這26個低所得經濟體,協助他們度過困境。這份報告在世銀與國際貨幣基金(IMF)於華盛頓舉行年度會議前一周公布,顯示根除極度貧窮的努力遭遇重大挫敗,也強調世銀致力在今年籌集1,000億美元資金,充實IDA的資金庫。此外,報告亦顯示,這些貧困的經濟體越來越容易遭受天然災害和其他不利情勢衝擊。過去10年來,天然災害對窮國的經濟衝擊加劇,在2011年至2023年間,天災造成GDP流失2%,約是中低收入國家的五倍,顯示擴大投資的必要。世銀也呼籲窮國自救,包括改善稅收和提升公共支出效率。
單身上班族小確幸!明年綜所稅免稅門檻曝光 財長曝「符合這條件」免繳稅
單身上班族又多一項小確幸,根據財政部長莊翠雲今(19日)分享稅制優化成果時表示,近年政府優化稅制照顧民眾,明年單身者只要年所得在62.6萬元以下就不必繳稅,與106年時相比,年所得要低於30萬6千元,才可免繳。莊翠雲今日在快樂心聲「空中立法院」節目中,首度對3大不同族群明年免繳綜所稅門檻提出說明,她表示,2018年以後進行稅制優化,尤其免稅額、扣除額調整,讓低所得者的租稅負擔可以減輕、生活更好一點;莊翠雲同時表示,2017年單身者年所得低於30.6萬元免繳稅,但明年是年所得62.6萬元以下應該可以不必繳稅。另外,雙薪沒有養育子女的「頂客族」,免稅門檻也自2017年的年所得61.2萬元拉高至107.2萬元;至於育有兩名學前幼兒的四口之家年所得低於164.1萬元,即很有可能不必繳稅。莊翠雲表示,財政部負責措籌財源,稅收好有助國家基建,基建好則可望帶動經濟,讓百工百業有更好的發展,配合所得稅制優化及量能課稅,可有效減輕非高收入者的賦稅負擔。莊翠雲也重申,新版青年安心成家政策推動的初衷,她表示,政府非常重視居住正義,財政部轄下公股行庫去(2023)年8月推出新青安優惠房貸,除利率補貼,最高貸款額度提高至1千萬元,貸款年限延長至40年,寬限期延長至5年,盼協助無自有住宅者購屋,財政部統計也顯示,確有73%申貸者是40歲以下的青年。針對出現投機客、人頭、轉租等不符合新青安政策目的的情況,莊翠雲也指出,「我們當然要阻止」,目前已查到1500多件違規,除追回補貼利息,也會重新談貸款條件,且銀行承做貸款時會審查有無人頭戶疑慮,貸後也會追蹤查核,希望有需求者珍惜新青安限貸一次的機會。此外,財政部規劃照顧中小企業部分,莊翠雲表示,中小企業是台灣重要的企業、就業人口也多,因此推動「中小企業千億振興融資方案」,以比較優惠的方案滿足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原本3千億元規模追加到6千億元,近期再增加到9千億元。
稅改爽到有錢人!高所得免稅者增加 學者籲給低收年輕人電價補貼
年收入200萬以上免繳稅戶數2022年稅制優化、調整4大扣除額,有錢人受益匪淺!財政部公布最新的《綜合所得稅申報核定統計專冊》,2022年綜合所得額200萬以上免繳稅者突破300戶,達到318戶,相較於2021年239戶大幅增加79戶。據分析,主要是當年調整了標準扣除額、薪資扣除額及身心障礙扣除額,所得逾200萬的高收入者也受惠,免繳稅者增加。每年繳交綜所稅的計算方式為「所得淨額乘上適用稅率後減除累進差額」,才是每申報戶要繳交的稅額。所得淨額為總收入扣除免稅額、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後,才會開始計稅,因此如果所得淨額為「零」自然就是免繳稅。根據財政部所公布最新的綜所稅統計,2022年所得稅申報戶有約663萬戶,所得淨額為零、免繳稅者共計有292.6萬戶,占比約44.13%,也就是超過4成的申報戶是免繳稅。就各項所得級距來看,所得超過200萬卻免繳稅者超過300戶、相較於2021年增加了79戶、超過500萬免繳稅者有14戶、超過千萬收入免繳稅者則有4戶,其中2戶年收超過2000萬卻免繳稅。過往高所得免稅者大多是透過醫藥費、捐贈等扣除,因此國稅局都會特別注意,若不符規定者,就會剔除補稅。然而2022年因為物價上漲,調高各項特別扣除額,免稅額從8.8萬調至9.2萬元、標準扣除額從12萬調至12.4萬元、薪資扣除額、身心障礙扣除額皆從20萬元提高到20.7萬元。財政部分析,高所得者所享的扣除額也同步增加,更易達到「免稅門檻」,因此才使200萬元以上免繳稅戶明顯增加。就綜合所得20分位申報分析統計,最低5%平均所得大約是4.3萬元、較前一年增加8000元;最高5%平均所得大約是644.3萬元,較前一年增加多了94萬元,最高5%與最低5%,差距了近150倍,與前一年相當、繼續維持在高檔。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表示,近年調整最低工資雖然有助於「最低級距」的勞工所得增加,但是隨著物價高漲、電價、房租漲價等,低所得者支付完生活所需後,根本所剩無幾,更難創造更多的財富;然而高所得者「以錢滾錢」藉由投資更易累積財富。他建議政府,除了房租外、電價也應該補貼收入較低的年輕人,讓其得以面臨高通膨時代的挑戰;至於高所得者他認為應該要多課稅,尤其是透過「投資」而產生的資本利得,政府更應該改革,才能達到租稅公平。
IMF示警:AI將影響全球近40%工作機會 已開發經濟體風險更高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公布的分析報告顯示,人工智慧(AI)將影響全球近40%的工作機會,其中已開發經濟體比新興市場和低收入國家面臨更大的風險。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一篇關於該研究的部落格文章中表示,在大多數情況下,AI可能會加劇整體不平等,這令人不安。政策制定者必須積極應對,以防止這項技術進一步加劇社會緊張局勢。喬治艾娃指出,AI帶來的所得不平等效應,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技術對高收入者的補充程度。AI技術將會提高「高收入」員工和企業的生產力及薪資,進而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她表示,各國應提供「全面的社會安全網」,並為弱勢工人提供再培訓計劃。分析顯示,雖然人工智慧有可能完全取代一些工作,但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它將補充人類的工作。先進經濟體可能約有60%的工作機會受到影響,在低所得國家則影響僅26%的工作機會。IMF預期在這些情況中,有一半的勞工可以獲得AI整合帶來的好處,有助於提高生產力。但至於其他的案例,針對目前人類操作的關鍵任務,AI有能力表現優異,這可能使得此類人力需求銳減,波及薪資、或甚至完全取代現有人力。企業一直在向AI這項新興技術投入資金,但不時引發員工對其角色未來的擔憂。其中一個例子是美國的網路新聞媒體公司BuzzFeed,該公司宣布計劃使用人工智慧來幫助內容創作,並關閉了其核心新聞部門,裁員100多人。
最會賺錢央行3/「台灣住宅已變成準金融商品」 房市專家:低利率熱錢助長炒房
「台灣現在已經是當住宅變成一個準金融商品」「央行不敢升息很多,到底是不是怕房市大跌?影響金融秩序?」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說,「我想,楊總裁應該都知道!」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研究員王儷容提出近日一份學術研究指出,「利率下降1%,對短中期房價有顯著提高,長期則影響不明顯」。對於把房價高、低薪、貧富差距大的社會問題,推給央行的「雙低扭曲政策」,CTWANT採訪多名學者專家都認為「過於單一性苛責」「不公平」,但一致認為,房價居高不下與貨幣政策過於寬鬆有關。章定煊說,我國貨幣政策過於寬鬆,但又不像歐美等有強大的債券市場,以致熱錢無處可去,流入房市、股市等,「房地產」就被當成債券型的金融商品「炒房」,政府要靠稅務等打房措施恐怕難除病根,這已經和住宅函數、所得人口的基本剛性需求脫節。升息會不會動搖房市?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斬釘截鐵地說,「升息初期往往是經濟景氣熱絡時候,因此不會影響房市,中期就會影響到經濟,升息末期就會直接影響房市」。依據央行法,央行工作目標「重中之重」是協助我國經濟之發展,只是台灣這些年國人深感房價炒高、低薪等社會問題加劇,亟需政府儘快找到解方。(圖/黃鵬杰攝)依臺灣銀行揭示2023年11月24日的基準利率3.119%,基本放款利率是基準利率+2.14%來看;再看信義房價指數自2003年迄今走勢,雙北等七個都會區,房價季指數從平均39持續上升,雖2015年至2019年間漲幅放緩,但2020年起重新走高,今年第三季來到149.82,二十年來成長74%。李同榮還說,疫情後,2022年3月首度提高利率升息1碼,連續五季至2023年3月共升息3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房市仍是充滿資金,其中還有台商資金回流,這波升息對豪宅高價房影響有限,反而讓中低房價高漲,國人對買不起房更有感。利息調整的源頭是央行每季公布的「重貼現利率」,「這涉及到1年期定存利率、房貸利率」,一名經濟學家跟CTWANT記者說,「央行若在每季週四會後宣布提高重貼現利率,銀行就會在隔周一跟著提高1年期定存利率」「房貸利率就是會跟著1年期定存利率走」。美國央行暴力升息後,房貸利率從3.3%提高到7.7%,「不過,9成的美國房貸戶是選擇固定利率的,也就是受到升息的衝擊有限。」這位經濟學家繼續分析說,「我國房貸戶若是選擇浮動式利率,受到升息影響就變大,繳房貸壓力就增加。」美國聯準會FED(美國央行)從2022年起迄今升息共11次,累積升息21碼(525bp),利率來到5.25%~5.50%區間,台灣央行則共升息3碼。(圖/劉耿豪攝)李同榮進一步分析,低利率導致高房價,但若升息幅度增高,讓一般民眾對房貸利率負擔更有感,這與國人所得分配不均,跟產業發展不平衡有關,「台灣產業集中在高科技業,但我們是國際觀光島,一般服務業、餐飲業、觀光業等的薪資偏低,因此房價所得比就偏高,高房價與低所得雙重影響年輕人購屋能力」。依金管會統計,截至2023年9月底,國銀不動產放款占比平均比率續升至26.75%、月增0.28%,創下近一年新高,對於不動產資金集中度情況,立委郭國文指出,儘管央行實施5波信用管制,不動產放貸集中度仍比沒有信用管制時高,「我質疑管制手段需不夠多元,央行總裁卻不願面對此問題,導致目前信用管制的成效仍不顯著。」「民眾有感的通膨與官方通膨好像還是有個gap(代溝)」,「到底要如何調整,市場可以自由經濟化一些」,受訪的專家學者期待新政府有新作為。
主計長稱排骨變薄可以苗條瘦身 李彥秀批蔡政府官員講幹話
國民黨立委羅明才質詢時指出,排骨變得越來越薄,呼籲政府重視物價穩定,沒想到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竟然回答「這也是委員身材保持得愈來愈苗條的原因」,對此,立委參選人、台北市議員李彥秀則批評,簡直是在講幹話。李彥秀指出,以消費者物價指數來看,從2016年到2022年,總指數從95.86成長到102.95,增幅7.4%左右。但「肉類指數」卻從91.42暴增到105.7,漲幅達15.6%。事實上,不只是肉類高漲,整體「食物類」的物價指數,也在同時間從94.56增加到105.66。李彥秀表示,面對肉越來越貴的民生問題,政府官員竟然還敢在國會殿堂開民意代表身材玩笑。肉變貴了沒關係,肉變薄了沒關係,人民吃少點順便瘦身,這樣荒唐至極的邏輯,就是民進黨政府看待物價高漲的態度!李彥秀批評,民進黨7年執政,肉類漲幅高於總指數2倍,讓物價原本較低的肉類,如今已高於總物價。至於解決辦法,除了官員講幹話外,只見國內養豬場、養豬量屢創新低,然後農業部補貼進口豬卻又缺乏監督管理,造成食安危機,惡性循環。李彥秀也說,朱澤民任職的主計總處,此前就曾公開預警,由於食物類支出在中低所得家庭占比較高,因此食物上漲,對其影響更大,尤其是低所得家庭。面對基層人民身陷物價高漲的痛楚,蔡政府非但不能苦民所苦,還講出「排骨薄了人變苗條」這種何不食肉糜的幹話。她也質疑,「請問蔡英文、賴清德,物價漲、百姓瘦,難道就是民進黨所謂的20年來經濟最好?」
經濟年年成長卻感覺越來越窮? 邱臣遠:果實分配不均
民眾黨立委邱臣遠今(24)日指出,台灣實質GDP與稅收年年成長,讓政府覺得經濟富裕,但民眾卻感覺越來越窮,相對剝奪感非常嚴重,包括個人所得差距、經常性薪資占比、勞務報酬占GDP比重等3個薪資指標,都持續惡化,邱臣遠認為是經濟成長的果實分配不均,並提出4點建議。邱臣遠坦言,10年來台灣人均GDP成長42%,110年度經濟成長率更高達6.53%,但占多數的低所得勞工卻享受不到。此外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前年我國受雇人員的報酬占GDP比重降至43.03%,為史上最低;另外家庭收支調查結果也顯示,自105年至111年,貧富差距已經從6.08倍擴增至6.15倍,惡化0.07倍;而110年綜所稅高低差急速擴大到161倍,也創下歷史新高。邱臣遠認為,台灣經濟不是沒成長,而是成長的果實分配不均;薪資也不是沒成長,而是多數人都擠在平均薪資以下的服務業。疫情期間受創最重的服務業,就佔了6成以上就業人口。另外,111年CPI年增率高達3%,但民生必需品漲更兇,肉類漲了5.7%、油費漲了8.4%、蛋價更漲了26.4%。今年「購屋痛苦指數」高達20.1倍,要20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得起中價房。此外,房貸負擔率達41.2%,超過4成的薪資要用來付房貸,台北市更達到64.5%。「萬物皆漲,只有薪資不漲」,邱臣遠建議,產業轉型不能等,政府應輔導企業朝高值化、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方向發展,才能帶動整體薪資的成長。且政府應著眼於各級產業均衡發展,扶植獎勵中小企業發展,才能健全經濟體制,在經濟發展與所得差距擴大中取得平衡。另外,政府應透過外在制衡力量,讓企業薪資透明化,避免薪資越趨M型化。最後,政府必須控制通膨,落實居住正義,對於高地價、高房價及高物價提出管制措施,以避免壟斷、炒作等不法行為,擴大貧富差距。
基本工資今審議 外界估調漲3% 勞方喊話至少28K
今天召開基本工資審議會,受到景氣不佳、庫存增加等影響,國內製造業景氣普遍不佳,但服務業卻受惠於疫後復甦,大喊缺工,國外則多國最低工資均大幅調漲,國內外狀況分歧讓今天的會議更添變數。外界推算可能調漲3%,但基本工資委員、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江健興表示,基本工資應該用來解決低薪問題,且目前物價高漲,月薪應至少調至2萬8000元、時薪應至186元。近來國外最低工資紛紛調漲,英國從9.5鎊調整至10.42鎊、調幅約達9.7%,澳洲今年也調整8.65%,鄰近的日本及韓國也分別調整4.3%及2.5%。由於我國通膨相對較低,再加上經濟成長率等不佳因素,過去基本工資審議會調整其中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會全數反映,代表經濟成長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則會視當年景氣情況等而有所不同分配,因此推估這次的成長率約僅3%。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戴國榮表示,只調整3%為達2萬7192元,遠遠落後蔡英文總統夢想的3萬元外,更低於稱因物價上漲、實質所得降低調整的公務員的4%。目前與民眾生活習習相關的17項重要民生物價遠遠高於CPI,代表民眾感受物價仍深,且低所得民眾更是受其影響更高,呼籲應調整至2萬8000元,至少不得低於公務員調薪的4%。「至少要到2萬8000元」,江健興表示,依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低薪族指標我國為2萬8111元,近期物價高漲,須透過基本工資解決低薪問題,因此應調整至2萬8000元。他也透露,勞動部近日與勞方委員餐敘,會中也提及一定會調,至於調幅則待審議會討論。基本工資勞方委員說,希望調整至5%至6%,最低也要比照軍公教4%的調幅,如果是目前外界推算的3%,真的太低了。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指出,蔡總統上任後,為了保障弱勢勞工基本生活,年年調漲基本工資,從2016年的2萬元,調漲到今年的2萬6400元,幅度超過3成。至於最低工資法草案,政府也會持續搜集專家學者還有勞資雙方意見,期盼凝聚社會共識讓全國勞工權益得到最妥適保障。
政院急推健保補助!最快明年上路 將檢視是否還有遺漏族群
繼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提出長者排富補助健保費後,行政院昨天急開會討論,衛福部宣布將針對「第六類投保對象」全額補助每月826元健保費,最快明年上路。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天進一步說明,第六類投保對象中最多70萬人受惠,將檢視目前中央及地方政府補助是否還有遺漏者。衛福部長薛瑞元昨天傍晚宣布,針對健保第六類投保對象,意即無工作、低所得、未獲其他補助的65歲以上老人,現行每個月826元健保費改由中央負擔,最快明年上路;目前第六類投保對象約109萬人,實際受惠人數仍待確認。根據《全民健康保險法》,被保險人共計分為6類,其中第6類為榮民、榮民遺眷之家戶代表及其眷屬,或是無職業之地區人口及其眷屬。石崇良說明,目前國內65歲以上健保投保對象共412萬人,其中約半數已獲得中央地方政府相關健保費補助,但各地方補助標準並未一致。石崇良指出,國內65歲以上第六類投保對象約109萬人,其中沒有依附者、獨立投保者約占7成,大約70萬人,將進一步檢視,受到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現有補助之外,是否還有遺漏者,需要進一步評估,如果有需要協助的地方,後續如何將服務輸送到有需要的民眾。在兩位總統參選人提出老人排富健保費補助後,行政院急找衛福部開會討論,被外界認為是「跟進」。石崇良今天出席長庚醫院活動受訪表示,高齡人口逐年增加,去年已佔17%,預估2050年達到高峰,基於資源有限,各項預算需要斟酌使用。石崇良強調,健保的基本精神是所得高的人多負擔一些給需要的民眾,這是社會保險互助的概念,通常不會區分不同年齡層給予保費優免,主要還是「量能付費」、「照顧弱勢」這兩個原則,目前65歲以上民眾已有部份族群獲得補助。
2021高低所得差距達161倍!創史上最大差距
綜合所得稅所得額最高5%與最低5%差異情形2021年度台灣經濟成長率高達6.45%,但經濟成長的果實,低所得族群卻享受不到!據財政部公布的《2021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初步核定統計專冊》資料顯示,最高與最低5%平均所得,差距擴大到161倍。財政部官員表示,在經濟好的時候,高所得的人更容易獲得資本財的好處,確實能過獲得較多利益。2021年度台灣經濟欣欣向榮,部分企業豪發40個月年終獎金,不過這些好處似難降臨到經濟弱勢上,根據綜所稅總所得加計分開計稅股利所得分析,最高5%平均所得548.9萬元,較前一年成長8.6%;但最低所得5%卻維持3.4萬元,最高與最低差距達161倍,較前一年149倍,大幅擴大,創史上最大差距。財政部指出,最低10%的平均所得與2020年相同,維持8.7萬元,不過最高的10%,增加到393.4萬元,相較於前一年的366.4萬元,同樣明顯增長,差距也擴大到45.2倍。而最低的20%,平均所得為18.8萬元,也僅較前一年的18.7萬元,多了1000元;但是最高20%的平均所得已經來到279.8萬元,差距也擴大到14.9倍。隨著經濟成長,高所得者所得「效率」,自然比低所得高,財政部官員也承認,尤其在經濟成長較好之際,高所得者更能有效運用資本財,更有機會比低所得者獲得更多利益。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則表示,綜合所得稅申報核定資料,未包括納稅義務人取自於「政府移轉支出」,例如政府補助低所得者的款項、免稅所得及分離課稅所得等資料,不宜直接用以作為衡量國民所得或貧富差距的依據。
10月農業原料續雙位數增漲 加劇貧富差距
主計總處國情統計顯示,10月主要國際農業原料價格較去年同月相比仍呈「雙位數」增長,其中,玉米漲幅27.7%,漲勢最為驚人,稻米21.8%次之,小麥、黃豆分別各漲16.6%、12.3%;學者警示,台灣相當仰賴糧食進口,黃豆、玉米、小麥又是沙拉油、麵包、外食的重要食材來源,當食物類價格高漲,對低所得家庭衝擊最大,加上薪資成長有限,更加劇我國貧富差距。學者坦言,台灣近10年來薪資呈低成長,年成長從0.87%到2.99%不等,當物價高漲時,低所得家庭感受特別深,因為食物類占支出比例高,再扣除房租、水電基本開銷後,幾乎所剩無幾,雪上加霜的是,薪資遠不及物價成長速度,上餐館、看電影等娛樂成奢侈享受,貧富差距愈拉愈大。根據主計總處統計顯示,低所得家庭今年前10月對物價上漲率達3.2%,對比高所得家庭的2.89%明顯高許多。主計總處分析,農業原料(糧食)價格上漲,主要是俄烏戰爭、肥料短缺推升種植成本,加上氣候變遷影響產量供給;由於我國食物類價格採市場機制,波動受國際市場影響,不像燃氣、汽柴油以及電價等,在政府管控措施下,價格波動比較小。隨邊境解封,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表示,觀光、旅遊復甦,台灣缺工問題將浮現,而進口糧食高漲,外食費成本也將持續攀升,較高購買頻率的日常用品,短時間內也難看價格明顯下跌趨勢。主計總處1至10月CPI平均年增率為3.04%,學者預估,我國全年CPI將上修,原本預估的2.92%,肯定會突破3%大關。羅瑋表示,除糧食價格外,美國還有基層勞工短缺的問題,在人力成本推升下,終端服務價格高漲,是這波通膨下降速度緩慢的原因;台灣在美國升息浪潮下,羅瑋預測,央行12月將跟進,升息半碼機率最高。
台灣世界展望會攜手愛心企業諾瓦材料科技 一同為地球公民發聲打造美好綠世界
聯合國難民署(UNHCR)最新的報告,2022年全球因為衝突、氣候變遷等等各種因素導致被迫離開家鄉或國家已經超過1億200多萬人,在全球43國內,有4500萬人民正處於餓死邊緣,全球大約有2100萬名兒童距離飢荒僅一步之遙,面臨死亡的命運。對此,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李紹齡憂心表示,各國糧食供應源,因氣候變遷、新冠疫情、烏俄衝突等,導致糧價上漲,加劇糧食危機,衝擊著許多仰賴糧援的發展中國家人民,而今年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有感上升,年增率好幾個月破3%,其中又以食物價格漲幅最大,對收入拮据的低所得家庭來說,負擔無疑變得更加沉重,台灣世界展望會服務家庭就有近3,200戶有物資、經濟等迫切需求,急需各界伸出援手。感謝愛心企業諾瓦料科技的即刻救援、慷慨解囊,使弱勢兒少有迎向美好未來的盼望與勇氣。因著需求,創造希望,看見夢想與盼望馬拉威的內諾(Neno)地區,耕種非常不容易,社區常年糧食不安全,人民過得相當困苦,因此有了興建造水道計畫及培力課程的使命感。而對於生活在該社區,經常面臨飢餓的瑪莉莎一家人來說,從事農業一直都不是什麼賺錢的工作,因為氣候變遷導致該地區農業情況惡化,難以預測下雨的時期,即使好不容易下雨,雨也很快就停了,農作物根本等不及成熟。然而,就在瑪莉莎的奶奶史黛拉參加世界展望會支持的奇福德(Chifide)灌溉計畫後,不只將平日耕種面積逐漸擴大,也從中學習到如何銷售自家耕種農作物,增加家庭收入。現在,瑪莉莎一家人都得以溫飽,並能開始思考未來生活藍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李紹齡憂心表示,各國糧食供應源,因氣候變遷、新冠疫情、烏俄衝突等,導致糧價上漲,加劇糧食危機,衝擊著許多仰賴糧援的發展中國家人民,也包含台灣。(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響應「飢餓三十」提升兒童福祉,從你我做起感謝長期專注氣候變遷議題的愛心企業諾瓦材料科技,在與台灣世界展望會一同見證全球弱勢兒童現正面臨的困境後,以「做出行動,就能改變」為主題,呼籲大眾一起做出行動,翻轉因氣候變遷,而受到迫害的脆弱人生。同時,宣布即日起,將提撥諾瓦材料科技「車用尿素卡」AdBlue觸媒還原劑年度銷售總金額之1%,捐款至「第33屆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期許透過自身拋磚引玉,將愛心無遠弗屆傳遞下去,期盼各界能夠正視兒童是氣候變遷下最無辜的受害者,我們必須即刻做出改變,還給全球兒少一個乾淨美麗的永續地球。誠摯邀請大家一起響應「第33屆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並持續透過糧食援助、兒童保護與教育、天災緊急救援與重建等,把救援送進每個需要的角落!「第33屆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捐款網址:https://www.30hf.org.tw/郵政劃撥帳號:15752467,戶名:台灣世界展望會,請註明:「飢餓三十」相關資訊請洽服務專線:02-8195-3005,或洽詢電子信箱:pr@worldvision.org.tw
蛋價又傳漲聲點燃藍委怒火 批綠宣傳經濟亮麗卻僅少數人獨享
雞蛋又將漲價,再度點燃藍委怒火。國民黨立院黨團今天對召開記者會指出,雞蛋在產地原本每斤40元,現在要漲到42元,批發價格漲到每斤50到52元,漲幅高達10%,再次凸顯,近15年來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CPI)走向,今年已達到歷史高峰,強烈質疑蔡政府雖不斷大內宣稱台灣經濟成長成績相當亮麗,但所謂經濟成果未讓全民共享,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上,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通膨更吃掉薪資成長,薪資實質呈現負成長,蔡政府卻除了會選舉、大內宣,無法提出具體解決辦法。藍委費鴻泰說明,前一陣子台灣缺蛋,蛋價高漲,現在又傳出產地原本每斤40元的雞蛋,將漲到每斤42元,但雞蛋是民生必需品,就算是低所得家庭,也要想辦法讓孩子每天至少都能吃一顆雞蛋,獲得最直接的蛋白質,雞蛋是民生生活非常重要的指標,但台灣現在每天至少還缺100萬顆蛋,真不知道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到底在做什麼?難道只會做大內宣、說三道四,但就是拿不出平穩與平價供應雞蛋的辦法,這難道不是農委會原本應該做的工作嗎。他還說,低所得家庭CPI年增率在2021年增加2.01%,到了2022年6月增加了3.97%,是近14年來最高,這些數字代表著低所得家庭日子越來越難過,正在哀號。他進一步指出,根據財政部資訊中心統計,109年綜所稅20分位以最低5%和最高5%相比較,兩著相差149倍,再次說明貧富懸殊越來越大,蔡政府到底在幹什麼?是否想過低所得人的痛苦?他也請蔡英文總統、蘇貞昌院長別再只會大內宣,說什麼「民進黨贏、台灣就贏」,現實狀況根本就是民進黨贏,貧富懸殊越來越大,只有人民永遠是輸家。總召曾銘宗表示,蔡政府上任以來,一直宣稱經濟做得非常好,例如108年經濟成長率為3.06%、109年為3.36%、110年為6.57%,大內宣都說民眾生活獲得改善,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從108年的691,326元、109年726,396元、110年797,546元,但從數字上看,國民所得似乎來是增加,但很多民眾都無感,經濟發展成果實際上是少數人獨享,但究竟是誰拿走經濟發展成果?他指出,經濟發展目前出現6大不公平現象,包括家庭負債累累、貧富差距擴大、薪水越來越少、物價越漲越高、缺電停電限電、富者囤房囤房。其中停電的問題尤其嚴重,從2018年到2020年間,平均只有停電0.2次,到了2020年每家戶停電次數升高到1次,停電儼然成為家庭的日常。再從停電時間來看,2018年到2020年平均停電時間為16分鐘左右,到了2021年每家戶提電時間高達1小時,停電已經成為大家最擔心的事,請蔡政府拿出具體解決方案,回應民眾不要停電的普遍期待。
糧食威脅負荷大 美國批准與俄貿易
俄羅斯15日以飛彈襲擊烏克蘭中部城市文尼察(Vinnytsia),造成至少23人死亡,及100多人受傷,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怒批這是「明目張膽的恐怖行動」。但由於俄烏戰爭引發全球經濟、糧食威脅,各國在援烏及糧食議題上開始對俄羅斯有所讓步。不但歐盟對烏90億歐元貸款計畫陷入延滯,美國財政部15日也宣布,將批准並擴大與俄羅斯進行化肥和食品有關的交易。一艘俄羅斯軍艦15日自黑海發射4枚「口徑 」(Kalibr)巡弋飛彈,烏軍成功攔截2枚,但仍有2枚擊中文尼察市的醫療診所、辦公室、商店和住宅大廈。死者中包含了3名10歲以下的兒童,並還有39人失蹤。澤倫斯基對此痛批,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像俄羅斯一樣,允許每天用巡弋飛彈和火箭砲,奪走一般百姓的生命,他呼籲國際刑事法院開設特別法庭,追究俄羅斯的戰爭罪、危害人類罪、種族滅絕罪。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表示對這次的攻擊感到「震驚」,歐盟也抨擊這是項「暴行」,皆要求對俄羅斯追究責任。G20財政部長會議恰於15日召開,聚焦因俄烏戰爭造成的全球通膨、低所得國家無力償債外溢效應等問題。但印尼財政部長穆里亞尼會後表示,在食品和能源價格飆升的情況下,G20財長會議並未能達成任何共識。美國財長葉倫在會上呼籲中國參與斯里蘭卡的債務重組,並希望G20成員國就此問題向北京施加壓力。她並要求俄羅斯對全球經濟的負面溢出效應負起全部責任。美國財政部15日宣布,由於新冠疫情及俄羅斯總統普丁將糧食作為戰爭武器,相關效應正在外溢,今年可能會有多達4000萬人陷入糧食不安全。為此,美國將廣泛擴大與俄羅斯農業和醫療通用許可證的授權。與俄羅斯有關的農產品(包括化肥)、農業設備或藥品貿易,皆不是美國制裁的目標。
萬物齊漲! 衛生紙第3季恐再漲一波
衛生紙愈來愈貴!美式賣場好市多販售的「柯克蘭衛生紙」再度漲價,每串24包漲到389元,已是9個月來第3度漲價,漲幅累計近22%。旗下有春風、蒲公英、情人等衛生紙品牌的正隆也表示,今年原物料上漲,業者確實壓力很大,最有可能在第3季評估是否調漲價格。美式賣場好市多衛生紙再度漲價,一開始是去年10月從每串319元漲到335元,今年5月再從335元漲到365元,7月份再從365元漲到389元,3度漲價,漲幅累計近22%。好市多行銷企劃部副總經理王友玫表示,漲價受於紙漿原料運費等成本壓力,銷況目前正常,且該款是三層抽的,採用環保木材製造,故銷售上還是有競爭力。正隆透露,今年生產衛生紙的原物料漲很多,除紙漿由2021年每噸600美元漲至目前的逾800美元,漲幅約達3成、4成;能源上使用的煤炭價格,也從2021年100美元飆漲到300美元,呈現倍數飆漲。現在疫情壓力下,正隆暫不調漲衛生紙價格,待第3季後疫情逐漸趨緩,再評估是否調價。至於調幅,正隆表示,長期未漲的品牌可能調幅較大,但已適時反映成本的品牌,調幅會較小。旗下有五月花、得意、柔情等品牌的永豐實則表示,原物料上漲是國際趨勢,會密切觀察適時調整庫存,以降低衝擊。本土量販超市全聯、愛買及家樂福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漲價訊息。家樂福公共事務部長陳依芳表示,雖廠商有喊出成本壓力,但做為通路不會說漲就漲,加上有簽長期合約,不會因單個因素就漲價,會盡量吸收成本。國民黨立委李貴敏指出,7月不只電價調漲,關乎每個家庭民生需求的鮮乳價格也跟著喊漲,預料相關飲品、咖啡與烘焙點心勢將跟漲。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3.39%已創近10年來最大漲幅,而即將公布的6月CPI年增率更恐連4個月破3%。李貴敏憂心一旦出現停滯性通膨危機,後果將不堪設想。國民黨立委鄭麗文則指出,財政部上周公布2020年度綜所稅申報資料,最低5%平均所得僅有3.4萬元,而最高5%平均所得高達505.3萬元,最高與最低差距擴大為148.6倍,這樣的差距令人擔心,低所得者較高所得者更沒有能力應付通膨危機,低收入家庭一不小心就會落入貧窮線之下,但是這群人未必符合社福協助標準,政府每年編列的社福預算是否該檢視?應讓需要的人適時得到幫助。
國內用電大戶電價7月調漲 預期將進一步帶動物價上漲
國內用電大戶電價7月調漲,預期將進一步帶動物價上漲。國民黨昨批評,5月份國內痛苦指數已高達7.7,續創10年新高,蔡政府未能解決人民不斷增加的生活痛苦,還一意孤行調漲電價,讓國人負擔越來越沉重,施政站在人民對立面。在野立委強調,企業營運成本增加後,縮減人力就會是維持營運的作法,而物價上漲、失業率提升,預料痛苦指數從本月起將繼續飆升。疫情衝擊,國內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通膨年增率)達3.39%,續創9年半新高;失業率攀升為3.68%,也是近7個月新高。而由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與失業率去掉百分比單位後加總的痛苦指數已達7.7,續創10年新高。經濟部低估衝擊 挨轟為掩飾無能國民黨昨天指出,此波電價調漲衝擊製造業、傳統產業與觀光飯店、醫療業,連受疫情衝擊較少的長照機構也面臨電價調漲壓力,蔡政府未做好配套措施就急就章調漲電價,恐讓國內痛苦指數持續走高,人民生活壓力雪上加霜。「電價調漲勢必牽引物價上揚!」國民黨說,經濟部估計這波調漲電價僅會造成CPI增加約0.043個百分點,與學者預估將推升全年CPI達0.4個百分點相去甚遠,經濟部低估對物價衝擊是要誤導國人,掩飾經濟部無能。「沒有企業會做虧本生意」,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說,此次電價雖然沒有漲到小店家、一般民生電費,但經濟是連動的,大企業電價一漲,業者為轉嫁營運成本,自然會提高產品的售價;而當上游產品漲價,中下游更會反映成本的提升,但最後都是由最末端的消費者來承擔。通膨來襲 青年與弱勢恐貧上加貧李貴敏直言,當電價調漲增加企業營運成本,縮減、凍結人力聘用,就會是維持營運必然會考慮的作法;另方面,企業一旦無法負擔成本增加,也可能會出現營運危機。只要發生這兩種情況,最終都會導致失業率提升。屆時,物價上漲、失業率提升,痛苦指數自然就會繼續飆升。李貴敏解釋,沒有企業會自行吸收因漲電價提升的營運成本,一定會反映在產品價格;上游生產成本增加,中下游產業與消費者當然跟著遭殃,就像日月光等封測廠因電價拉高服務費用,台積電無可避免的跟漲,之後電腦、手機就可能喊漲。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表示,國內放無薪假勞工人數持續增加,目前已達2萬2179人,顯示很多產業仍籠罩在疫情陰霾下;5月份CPI年增率攀升至3.39%,去年實質薪資呈現倒退,低所得者根本無力應對通膨怪獸。邱臣遠說,在新冠肺炎疫情長期肆虐下,國內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青年與弱勢族群是最大受害者,青年面臨買不起、租不起房子的窘境,弱勢族群面臨無薪假與失業,民進黨政府應提出更接地氣的政策,提出改善貧富差距、穩定物價措施。電力供給不穩 藍籲速提應對方案國民黨表示,當前我國大幅依靠天然氣發電,物價更容易受國際燃料價格上漲影響,蔡政府錯誤的非核家園、再生能源等能源政策,導致台電虧損加劇,更讓台灣經濟體質自主性弱化,調漲電價只是為蔡政府錯誤能源政策補破洞。國民黨批評,蔡政府錯誤時機點做錯誤決策,讓國人承受蔡政府失能苦果,「錯誤政策比貪汙可怕」;且即便漲電價,國內電力供應仍然不穩定,各地仍不斷發生小規模的停電,蔡政府應該盡快提出應對方案,不要讓人民的苦日子找不到停止的終點。
疫情影響 2020所得差距近149倍再創新高
綜稅所得額20分位最高5%與最低5%差異情形受到新冠肺炎衝擊,國內民眾所得高低差距再擴大!依據財政部公布2020年度綜所稅申報資料,綜所稅申報戶共646.2萬戶,分成20等分位比較,最低5%平均所得僅有3.4萬元,但是最高5%平均所得505.3萬元,最高與最低差距擴大為148.6倍,比2019年的130.2倍快速惡化,再創國內貧富最大差距。在新冠肺炎肆虐下,國內各業榮枯表現不同,半導體、電子等外銷產業訂單滿手,內需服務業近乎停滯,疫情使得「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情況更為惡化。2020年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2.98%,主計總處說,居所有已開發國家之冠。財政部官員表示,經濟有成長,高所得者所得「效率」,自然比低所得高,例如白領族與打工族即使工作時間相同,收入不同,不過如果差距倍數過於快速擴大,確應考慮檢討「稅制」的公平性。除了20分位之外,財政部昨天也公布10分位和5分位的綜所稅資料,以10分位來看,最低10%平均所得8.7萬元,最高10%平均所得為366.4萬元,差距42.1倍。以5分位來看,最低20%平均所得為18.4萬元,最高20%平均所得263.3萬元,差距倍數14.3倍。根據歷史紀錄顯示,高低所得差距自2014年突破百倍之後就一去不回頭,在2017年達111倍,2018年跳到122倍、2019年再度擴大130倍、2020年則再達近149倍。雖然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強調,綜所稅申報核定資料,並沒有包括政府給予的補助款、免稅所得及分離課稅所得,不宜用以作為衡量國內貧富差距的依據。但參考國際間評估「貧富差距」的吉尼係數,依據主計總處公布「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每戶吉尼係數為0.340,雖然低於0.4的國際警戒線,但是相較於2019年0.339,家庭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表示,隨著通貨膨脹來臨,令人擔心,低所得者比高所得者更沒有能力應付通膨危機。成之約建議,政府雖然每年編列高額的社會福利預算,應要適當規畫、用對地方,讓真正需要的人可以適時的被救助,才不會成為高通膨、貧富差距擴大之下的受害者。
通膨壓力未緩 5月CPI創10年最大漲幅「連3月飆破3%」
通膨壓力未見和緩,主計總處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3.39%、創近10年最大漲幅,已是連續3個月飆破3%。這波物價上漲以蛋類及肉類為主,外食費漲幅更一舉衝上13年半新高,油料、蔬菜、水果、家庭用品及房租則是無一不漲,對經濟能力弱勢的低所得家庭,CPI高達3.64%,痛苦指數遽增。近一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變化。(圖/黃琮淵製表)主計總處原先預估,5月CPI應會比4月3.38%略低,結果卻不減反增,主因5月豪雨,蔬菜回跌幅度不如預期,反觀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上漲,使得飼料成本提高,其中雞蛋上漲32.23%最顯著,豬肉飆7年多以來新高、雞肉則是15個月新高,致CPI壓不下來。七大類指數中,以食物類漲幅7.4%最凶,主要來自蛋類及肉類價格上漲,蔬菜受天候不佳及上年低基數影響,也有22.12%漲幅,外食費大漲5.8%則創下13年半新高。俄烏戰事導致油料費上漲12.62%,帶動交通及通訊類漲幅也有4.59%。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5月平均年漲5.25%,為7年半新高,雞蛋漲32.23%最為驚人、創3年餘最大漲幅,豬肉漲9.4%、創逾7年最大漲幅,麵粉漲7.54%,是10年半最大漲幅,反映在麵粉類製品,其中麵包漲了7.4%,幾乎是等幅調價。原物料上漲,加上國內外禽流感疫情,造成國內雞隻、雞蛋「雙缺」,卜蜂表示,目前全台雞蛋每日需求約2000萬到2200萬顆,供應缺口約1、200萬顆,即便購買雞蛋已不見排隊潮、搶購潮,但供應量仍無法完全滿足民眾需求。雞肉方面,每周需求量約480萬隻,業者現今僅能供應450萬隻,落差30萬隻估計要等到7月才有辦法補足,業者不諱言,雞肉價格恐持續上揚。這波物價飛漲,對食物類支出占比較高的低所得家庭,衝擊更為劇烈。主計總處統計,低所得家庭CPI年增率達3.64%,高於中所得及高所得家庭的3.45%及2.94%,其對漲價的感受程度及壓力更深,但恐怕也無力負荷。至於CPI何時回跌?主計總處表示,如果天候恢復平穩,6月整體CPI應會比5月的3.39%還要縮小,但年增率仍會超過3%。意思就是,回檔幅度很有限,苦日子還沒那麼快結束。另值得注意的是,農工原物料價格高漲,加以新台幣匯率貶值,主計總處昨日公布5月以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年增率升至21.38%,5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16.62%,雙創近41年新高,廠商成本壓力大,恐也將導致這波漲價難以退潮。
乞丐超人1/低所得家庭「連吃都是壓力」 每月逾百萬人搜生鮮即期品
疫情持續3年多,物價不斷飛漲,官方的2%通膨警戒線去年已失守,今年4月還攀上3.38%,其中食物類漲幅最大,第一季較去年同期大漲5%,又以低所得家庭受衝擊最大,其通膨率升至2.88%創14年新高。與此同時,網路上「乞丐超人」梗圖大爆紅。原來是許多民眾在社群媒體上哀嘆荷包縮水,只能依賴超商、超市即期品果腹,於是便有熱心網友整理出各通路即期品上架的時間,並幽默自封是「乞丐超人」,還有網友說超商即期品是「月底好朋友」,可以幫忙度過難關,甚至有人誇張表示「自己是喝關東煮的湯,喝到飽就省下伙食費了」,雖然有趣,卻也道盡疫情下荷包枯竭的窘境。年輕上班族最有感,尤其「北漂族」,收入不高又要負擔租金,東扣西扣後所剩無幾,只能絞盡腦汁節省伙食費。「我先將三餐縮減為兩餐,晚餐吃剩的,再加一些配菜就變成隔天的午餐便當。」25歲的妙妙(化名)擔任助理工作,她覺得外食實在太貴,所以總是自己下廚,為了省錢,她總是鎖定全聯的即期生鮮食品。全聯生鮮即期品都是當天到期,全聯表示,原則上各店早上會先貼8折的標籤,下午4點再將原先8折標籤換成6折,不過實際運作要看各分店狀況,例如只剩一點商品,就會持續以8折賣完,如果還剩很多,也可能很早變成6折。妙妙說,「全聯各分店的即期促銷品項都不同,時間也不同,像我家附近有兩家,一家是早上8點就貼即期促銷價,另一家要到當天下午才貼,如果是比較容易壞掉的肉類,我就會去第一家買,這樣就算是即期,還稍微可以買到新鮮一點的品項,如果不容易壞,就選第二家,因為比較便宜。」這一波本土疫情雖然沒有升為三級警戒,但民眾明顯減少外出、外食,各大餐廳、百貨美食街幾乎看不到人。(圖/方萬民攝)如果沒辦法自己下廚,又想節省外食費,許多人就會鎖定四大超商的即期食品,其中最早推出、規劃最完善的就是全家的「友善食光」。過去超商每天到期食物一律丟棄,為了「惜食」而推出「友善食光」,設定於下午5點後、晚餐選購尖峰時,即進入「到期前7小時即享7折」的優惠時段。適用品項包含各式便當、飯糰、生鮮蔬果,今年再納入300間店舖現做熟食區的包子、熱狗等,品項總計超過400支商品。由於消費者希望能更迅速找到需要的商品,全家去年首創友善食光地圖,只要打開全家會員APP,一秒就能查詢所在位置周邊的全家門市有哪些鮮食正在打折,且會明確列出種類和數量,每半小時保持更新。全家表示,友善食光地圖每月點擊率皆超過百萬次,並累積出200萬名會員愛用者,增加潛在報廢食品40%的銷售機會。營養師程涵宇提醒,食品隨著時間品質會產生變化,造成變質,變質的可能有很多,例如物理性的澱粉老化(麵包放好一段時間變硬)、化學性的油脂氧化、生物學的腐敗、污染等。環境也會影響例如水分、氧氣、光線、溫度等。購買時要仔細觀察外觀,買回時要用鼻子聞確認食物的品質。程涵宇說,有些即期商品會直接放在戶外或是靠近門窗處,很容易因為陽光與溫度熱氣等加快變質的速度,並且加速營養素的流失,建議選擇的時候就算是即期品,該冷藏的還是要冷藏,該放置陰涼處的也是要放在陰涼處,避免選擇會長期被光線直射的產品。程涵宇營養師建議選擇新鮮蔬果較佳,才能攝取較好的維生素,增加抵抗力。(圖/程涵宇提供)其實即期品若能保存在正確的溫度下,以冷凍食品來說,維生素幾乎不會改變,就算是冷凍蔬果也一樣OK,而冷藏食品如蔬菜、水果、雞蛋、肉類、乳品,冷藏雖能部分抑制酵素作用及微生物作用,但是呼吸及氧化作用仍在緩慢進行,最終還是會腐敗。 長期吃即期品仍可能帶來一些營養問題,程涵宇說,蔬果是維生素的良好來源,隨著放置時間越久(特別是室溫),營養素會逐漸流失,特別是維生素B群會減少,增強身體保護力的植化素也多會減少,建議蔬菜、水果這類型的食物是新鮮的優先購買!
乞丐超人2/瞬間零收入!4寶媽打零工苦撐 確診不通報「再隔離家就要垮了」
疫情持續發燒,萬物皆漲,其中食物類漲幅最大,第一季較去年同期大漲5%,又以低所得家庭受衝擊最大,許多網友討論何時才能買到便宜的食物,更讓「乞丐超人」梗圖大爆紅。「真的要吃土了!」35歲的林小姐是一間小學的營養午餐秘書,這一波本土疫情,雖然指揮中心沒有發布「三級警戒」,也放寬學校停課標準,但各縣市政府仍舊從嚴處理,林小姐工作的學校近一個月來幾乎全面停課,導致林小姐瞬間0收入。「我還有4個孩子要養,老公從事清潔工作,受到疫情影響也幾乎沒班可上,什麼錢都不敢花,但總不能餓肚子啊,所以我絞盡腦汁節省伙食費。」林小姐為了增加收入,這段時間趁著孩子還在睡覺,凌晨3點便到早餐店打工,早上8點匆忙打卡下班,趕在老公出門前回去照顧孩子。林小姐思索,到早餐店打工除了能多賺一點錢,下班時還能打包前一天沒賣完的麵包帶回家,等於還能省下一筆伙食費。「我把這些麵包全都冷凍起來,一家人的早餐跟點心就不再另外花錢買,我會盡量變化不同的吃法,免得吃膩,幸好孩子們還算好養,沒有抱怨過。」至於蔬果、肉類,林小姐則鎖定傳統市場收攤時段搶貨,「我通常都是中午12點才去搶尾貨,這時候攤販只想清空檯面,不想花時間跟力氣再載回貨物,所以都會有出清價!」林小姐最近就用80元買回一大袋芒果,如果是正常時間可能要價近200元;原本一顆35元的青花菜,她竟然用50元就買了3小顆,讓林小姐直呼「賺到」!她透露,如果遇到下雨天,她更會鬥志高昂,而且會稍微早一點去市場,因為雨天時市場的客人比較少,攤販可能會比較早收攤,所以要早點到,但出清價往往會更便宜,所以是大肆採買的好時機。疫情爆發,也影響許多人的生計,例如居家清潔、飯店等從業人員,一旦沒上班就領不到薪水。(圖/方萬民攝)不過,最近她手頭更緊了,因為她的4個孩子接連確診了。「最小的孩子只有1歲半,我嚇到直接衝台大急診,幸好他們都只是輕症,但我就必須隔離在家,連打工都沒辦法。」沒想到孩子即將解除隔離,卻換成林小姐跟老公出現症狀,快篩後兩人果然都是陽性,但夫妻倆選擇自行隔離7天,不往上通報。「老公再不出門工作,就真的沒錢了!家就要垮了!」林小姐說,老公也是有上班才有薪水,因為要進客人家打掃,公司規定確診後至少要2周後才能上班,「我們都有快篩,確定陰性才出門!」林小姐萬般無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