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渣飲食
」一點糞便就能揪出早期大腸癌 醫呼籲:無特殊病史更要做
63歲的陳女士,本身無特殊病史,聽說有免費的糞便篩檢便接受檢查,發現潛血陽性所以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有一個外觀不規則的瘜肉,經由內視鏡切除後,化驗竟是早期癌。糞便免疫法、大腸鏡篩檢 揪出早期大腸癌近年來許多知名藝人因為大腸癌離世的新聞令人聞之色變,慶幸的是,早期發現瘜肉並且切除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國內外研究證明,大腸癌篩檢可以有效下降大腸癌發生率及大腸癌死亡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醫師黃國維表示,台灣的大腸癌篩檢方法包括:糞便免疫法及直接大腸鏡篩檢,適用族群不同。國內建議50至74歲之間的一般風險民眾(沒有臨床症狀,無大腸癌家族史,且之前無發炎性大腸疾病、家族性瘜肉的病史),進行兩年一次的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篩檢,若篩檢陽性,則建議六個月內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直接大腸鏡篩檢則建議用於高風險族群,不同的高風險族群有不同篩檢起始時間,可向消化內科醫師諮詢。需低渣飲食及清腸劑 大腸鏡也有無痛選項黃國維說,大腸鏡檢查前,需使用低渣飲食及清腸劑讓大腸糞便排空,近年來清腸代餐讓民眾減少備餐的不便,也有不錯的清腸效果。至於大部分大腸鏡檢查的過程,民眾會感受到輕微腹脹及腹內異物感,若擔心疼痛,也可考慮自費無痛檢查。糞便篩檢找特約院所大腸鏡檢查找消化科糞便篩檢可以找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大腸鏡檢查也不用先往醫學中心跑,該院陽明院區其實就有新穎的內視鏡設備及受過完整醫學中心訓練的消化專科醫師,等待排程時間相對較短,為民眾提供快速、高品質專業醫療且親民的醫藥費用。
「檢查不用錢」阿嬤才加減做 竟幸運發現罹患大腸癌
63歲的陳女士,本身無特殊病史,聽說有免費的糞便篩檢便接受檢查,發現潛血陽性所以接受大腸鏡檢查,檢查出有一個外觀不規則的瘜肉,經由內視鏡切除後,化驗竟是早期癌。陳女士說,沒想到現在醫學如此發達,一點點糞便就可以偵測癌症,而且還免開刀,不知道省了多少醫藥費。近年來許多知名藝人因為大腸癌離世的新聞令人聞之色變,慶幸的是,早期發現瘜肉並且切除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國內外研究證明,大腸癌篩檢可以有效下降大腸癌發生率及大腸癌死亡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國維表示,台灣的大腸癌篩檢方法包括:糞便免疫法及直接大腸鏡篩檢,適用族群不同。國內建議50至74歲之間的一般風險民眾(沒有臨床症狀,無大腸癌家族史,且之前無發炎性大腸疾病、家族性瘜肉的病史),進行兩年一次的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篩檢,若篩檢陽性,則建議六個月內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直接大腸鏡篩檢則建議用於高風險族群,不同的高風險族群有不同篩檢起始時間,可向消化內科醫師諮詢。黃國維說,大腸鏡檢查前,需使用低渣飲食及清腸劑讓大腸糞便排空,近年來清腸代餐讓民眾減少備餐的不便,也有不錯的清腸效果。至於大部分大腸鏡檢查的過程,民眾會感受到輕微腹脹及腹內異物感,若擔心疼痛,也可考慮自費無痛檢查。
低渣飲食熬3天 于美人健檢卻遇大停電…超慘後果曝光
高雄興達電廠3日上午發生故障,影響龍崎變電所運作,造成全台多處停電,讓許多民眾哀號連連。今天適逢藝人于美人的生日,原本秘書替她安排了健康檢查,好不容易結束3天的低渣飲食,怎料才做完子宮頸抹片就停電,以致於後面的檢查項目都取消,全部都要重來一遍。于美人在臉書直呼:「今年生日不平凡」,她透露為了今天的健康檢查,3天前就可以進行低渣飲食,她在今天凌晨3點起床喝清腸液,藥效發作瘋狂跑廁所,8點到醫院報到,寫完問卷後,她先做了子宮頸抹片,沒想到正準備照大腸鏡就停電。于美人後續的項目只能取消。(圖/翻攝自于美人臉書)于美人提到,護士走來道歉,解釋因為大停電,所以後面的項目都取消,並再給她一包清腸飲,請她再進行低渣飲食3天,不過她樂觀看待:「真的好險不是做到一半停電!還是幸運啦!」于美人透露,健檢中心有不斷電系統,即使當下停電,還在進行的項目會繼續,直到完成,至於還沒開始的只能通通取消,「因為走廊都是黑的」。另外,她提醒若有人要裝潢房子,記得留一個用手按的抽水馬桶,不要全部改電動,「診所的廁所和水龍頭全部都是自動感應式的,沒電就掛了,最後則打氣喊話:「大家加油」。經歷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祝福美人姐,生日快樂平安喜樂」、「大腸鏡做到一半停電,真是好high,如果沒有不斷電系統,真是進退兩難」、「美人姊加油!這應該是人生難得的經驗」、「無預警的停電真的讓人很傻眼」、「想必是特別難忘的生日禮物,今生也許只有這一次這樣的經驗,福氣啦~」。
癌神來你家5/腸道彎曲又敏感 大腸鏡4狀況有致命風險
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熊佩韋說,多數大腸瘜肉經過3~5年時間才會有進一步變化,真正癌化約需10年光景,如果大腸鏡檢查完全無瘜肉及腫瘤,可5-10年複檢,若只有少數低風險瘜肉,每隔3~5年進行大腸鏡篩檢即可,但如果醫師認為有家族史、瘜肉數量多或有進行性變化、清腸不乾淨恐影嚮檢查,則有必要增加檢查頻率,總之,還是依專科醫師建議為主。「但應該不需要年年做大腸鏡!」熊佩韋說,大腸鏡檢查雖然較為精準,但若不符健保資格,就至少須自費3000~6000元,甚至可能更昂貴,而且檢查前必須確保腸道已經清空,所以需要先進行低渣飲食、吃瀉劑及大量喝水等清腸準備,對有些人來說難以忍受,但若是清腸做得不切實,也會影響檢查準確性。不只如此,大腸鏡屬於侵入性檢查,長達1公尺多的腸道內有許多彎曲處,腸道神經又相當敏感,如果腸道結構較狹窄或過去腹腔有發炎、創傷或手術等,再加上檢查技術等因素就可能傷害腸壁,雖然機率非常小,但仍可能造成腸穿孔,萬一引發腹膜炎就會危及性命。醫師熊佩韋提醒,腺瘤性瘜肉若逐漸長大,10年後可能惡化成大腸癌。(圖/亞東醫院提供)若有以上這4種顧慮,可考慮電腦斷層檢查,電腦斷層又被稱為「虛擬內視鏡」,是以大量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平面影像並重組成三度空間的立體虛擬動畫影像,對於因腸道狹窄、沾粘、過度彎曲不適合進行大腸鏡或因個人因素拒做大腸鏡者可考慮這類檢查,但病灶太小不易發現,且同樣有輻射線疑慮。篩檢能夠提早發現腫瘤,但若有相關危險因子更要當心,研究顯示,若是曾有1位一等親罹患大腸癌,罹癌機率較一般人增加2~3倍,若有2位以上一等親罹癌,機率更是增加4~6倍。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建議若有家族史,應提早在30歲後進行大腸鏡檢查;無家族史則在40歲後開始篩檢。如果發現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得較細、經常脹氣、出血,且這些症狀在3個月內反覆出現,就該立即就醫,才能確保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