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軌衛星通訊
」 低軌衛星 SpaceX找出受困者與判斷救治SOP 睿剛用Edge AI與死神搶人
攸泰科技(6928)旗下自有品牌RuggON(睿剛電訊)於14日舉辦媒體分享會,會中宣布即將於17日出發參加「2024歐洲國際防務和安全展(Eurosatory)」,甚至已經傳出,人都還沒抵達現場,就已經有許多國家的警消單位對RuggON的產品十分有興趣。RuggON也在這次的分享會中,提出了使用強固型平板電腦、車載電腦與無人機串連起來的急難救助解決方案。RuggON急難救助解決方案概念RuggON所提出的急難救助解決方案,其實就是將旗下三大產品「強固型平板電腦」、「強固型車載電腦」與「無人機」做一個完整的串聯,以強固型平板電腦為核心、指揮控制中心,接著搭配無人機進行前線的偵搜、情報資訊蒐集,同時在一些急難救助的載具上使用強固型車載電腦。三項產品,主要是透過攸泰科技擅長的通訊技術(包含低軌衛星通訊)進行串連與整合,內部還搭載Edge AI(邊緣運算AI),在緊急危難的瞬間,減輕各種過去需要額外耗費心神注意的細項,更加滿足、強化救難人員在救難時的需求,進而達到急難救助的目的。急難救助核心-強固型平板電腦RuggON所提出的急難救助解決方案,其中的核心就是自家的強固型平板電腦。雖稱之為「平板電腦」,但與大眾所認知的iPad、Android平板有相當一大段距離,由於導入Edge AI的關係,RuggON的平板電腦有著不錯的硬體效能,本身就是一台完整的「電腦」,在上面甚至可以運作Windows或Android系統。(圖/廖梓翔攝)而RuggON之所以會使用平板作為電腦的載體,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讓產品在險惡環境中依舊能正常運作外,以平板的形式作為載體的話,在意外現場可以很輕鬆方便攜帶。RuggON甚至也為自家平板電腦推出各種配件,除了可以擴充低軌衛星的訊號接收天線外,也有類似筆電鍵盤的設計,兩者組合起來後,直接可以變成意外現場指揮中心的主要電腦。(圖/廖梓翔攝)RuggON的Edge AI近期由於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普及與盛行,「AI」一詞似乎變成不少企業的「副標題」。但這次在RuggON的分享會上了解到,導入Edge AI並非只是一個產品的噱頭,而是真實的為了強化各項功能所做出的決定。相較於大眾所使用的ChatGPT,其實分類上屬於雲端運算AI,使用時必須要透過網路與ChatGPT的伺服器進行連線、運算,十分吃重網路的傳輸速度與品質。但是在急難意外又必須分秒必爭的現場,在完全不知道網路通訊連線品質的情況下,想要仰賴雲端運算AI來協助,是有點不切實際的想法。(圖/廖梓翔攝)也因為如此,RuggON才在自家產品中導入Edge AI,讓運算的功能回歸到產品本身,甚至可以透過通訊技術,由平板電腦協助車載電腦進行資料的運算與傳輸,在通訊不良的地方(比如野火肆虐的森林、崩塌坍陷的礦洞)還是可以透過Edge AI來協助救難人員進行處理。比如,當無人機透過感應器進行現場掃描,當資料回傳到平板電腦上時,平板電腦的Edge AI就可以開始進行周邊地形的建模,或是起火點的預測,甚至透過圖像辨識功能,直接找尋受困者的所在地,過往需要透過人腦進行處理的事情,現在可以透過AI來加快運作。又或者是,當今天意外現場需要有人進行人員的救治,導入Edge AI的平板電腦,可以讓救難人員直接透過語音的方式下達指令,由AI來判斷目前情況下救治人員的SOP,更加快速救人的行動。這也是RuggON要在產品中導入Edge AI的原因「爭分奪秒的跟死神搶人」。(圖/廖梓翔攝)急難救助中繼-強固型車載電腦RuggON所推出的強固型車載電腦,其最大應用就是「輔助駕駛員」,RuggON的強固型車載電腦有極多種類,甚至在汽車、警消防載具、漁船、叉車等載具上都可以使用。至於RuggON車載電腦的詳細用途為何?以急難救助現場來舉例的話,比如今日某座高山發生森林大火,現場幾乎沒有任何通訊的方式,RuggON車載電腦所內建的通訊技術,就可以透過傳統無線電、4G、WiFi或是低軌衛星等方式,與指揮中心的平板電腦進行訊息交換,指揮中心也可以透過平板電腦,告知前線車輛目前情況,或是要前往何處支援。(圖/廖梓翔攝)除此之外,RuggON車載電腦也有搭載Edge AI,而在這邊Edge AI的存在也與平板電腦方面不同,他更偏向是「偵測」,比如救難人員因為長時間的任務疲累,車載電腦上的鏡頭就能偵測駕駛員的狀態,避免駕駛員因為疲累而發生二次意外。比如今日救難車輛是行駛在一個地形崩壞的山區道路,體積碩大的救難車輛在通行之虞,還要注意道路情況,這時候就可以透過車上的感應器與車載電腦進行連線,將收集到的資訊透過Edge AI運算,讓Edge AI可以第一時間向駕駛員示警附近地形情況,避免因為車輛體積過大、地形發生變化而產生的「盲點」,結果導致二次意外的發生。(圖/廖梓翔攝)急難救助前線-無人機RuggON所推出的無人機,具備市面上救災無人機的常見功能,像是攝影、熱感攝影、地形偵測等功能,但其最大的優勢就是與RuggON自有品牌電腦連接後,使用Edge AI的效果。透過Edge AI的協助,無人機透過掃描的方式快速地蒐集到災區地形資料,接著回傳到平板電腦上進行災區地形的建模,第一時間就可以協助救難人員迅速掌握到地形變化,有著更詳細的資料來制定救援路線。(圖/廖梓翔攝)除此之外,透過熱感偵測,在面對炎熱乾燥的森林環境中,迅速掌握到「可能爆發野火」的地點,防災人員可以第一時間就趕到當地,先行拉出一個防火線,避免真的爆發火勢後,讓火勢迅速蔓延。最後就是攝影的部分,當無人機拍攝到的災區影像進入平板電腦後,可以透過Edge AI迅速的判斷出是否有災民受困其中,省去過往用人眼一個一個判斷,快速地縮短耗費的時間,增加災民獲救的機率。(圖/廖梓翔攝)
入場衛星領域4年!攸泰科技攜手工研院 打造國產「大陣列高頻寬衛星地面終端設備」
大眾集團旗下攸泰科技,原先是深耕在農業、物流、交通、海事與衛星通信等領域的廠商,尤其擅長打造強固型機構裝置與軟硬體之間的整合研發。而身為台灣少數對於衛星通訊領域十分熟悉的廠商,攸泰科技與工研院攜手合作,共同努力打造國產「大陣列高頻寬衛星地面終端設備」,堪稱是加入了太空中心「國家隊」。台灣已經將低軌衛星列入重要發展項目之一。(圖/廖梓翔攝)「大陣列高頻寬衛星地面終端設備」是什麼?因為俄烏戰爭的關係,馬斯克名下SpaceX的星鏈網路一度成為烏克蘭最有利的通訊手法,但並非是所有裝置都能夠直接與衛星連線,要先有個「地面終端設備」與「低軌衛星」連線後,這才能使用低軌衛星的網路。事實上,在馬斯克宣布星鏈網路支援俄烏戰爭之際,推特上也出現許多SpaceX專有的「地面終端設備」。也或許有人會說,已經有現成的、為何不直接使用?其最主要原因就是低軌衛星在軍事、國防上的特殊地位。經由俄烏戰爭一役之後,世界各國都特別認知到,低軌衛星在未來會徹底影響國防、軍事的配置,就連近期美國國防部也曾要求SpaceX派幾顆自家的衛星到台灣,讓駐台的美軍可以使用星鏈網路。而且再加上衛星這個領域本身的「封閉性」,以及「尚未統一的通訊協定」。今天就算SpaceX的衛星在台灣天上飛,但沒有SpaceX相對應的地面終端裝置來接收訊號的話,一般裝置就算收到訊號也是無法進行解讀,尤其在SpaceX沒有完全公開其技術的前提下。要製作低軌衛星送上太空,讓他成為另外一種的「星鏈網路」其實技術上並非很難克服,拚的最終就是資本,真正的技術竅門是在「低軌衛星」與「地面終端裝置」的連接,而且如何維持兩者之間連接穩定性,這才是最重要的環節。(圖/廖梓翔攝)兩者合作的目的攸泰科技與工研院的想法就是如此,所以兩者各自拿出自己擅長的做技術合作,工研院在基頻模組,發展射頻模組/元件,陣列天線等關鍵技術深耕多年,甚至因此帶領出該領域的「台灣之光」,而攸泰科技有著過往研發衛星通信相關技術的經驗,有著因應各種惡劣環境強固型機構的設計,再加上針對各個領域的特殊性進行軟硬體方面的客製、整合,這讓兩者之間的合作,變成是一種強強聯手。(圖/廖梓翔攝)攸泰科技與工研院的目標,就是要打造出「在地星鏈」,除了仰賴工研院的技術外,攸泰科技過去就曾多次為國際知名衛星大廠研發、客製相關產品的經驗也十分重要,這次兩者就是要攜手合作打造「大陣列高頻寬衛星地面終端設備」,預計在2025年Q2會完成Ka-Band的1024元件陣列天線的地面終端設備商品化,以滿足臺灣太空中心B5G衛星連線地面終端需求。提到B5G,那不得不提到現今正在規劃與布局的6G了。攸泰科技董事長簡民智在記者會上表示,之所以會從「地面終端設備」下手,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要因應6G網路的布局,未來6G通訊協定中包含了低軌衛星通訊,而屆時,他們與工研院共同研究的「大陣列高頻寬衛星地面終端設備」就會在6G市場中佔據領頭羊的位置。(圖/廖梓翔攝)低軌衛星與6G據了解,目前全球僅有20%的地區有基地台、網路,一旦6G真的普及,那屆時真的有機會透過低軌衛星做到全球皆有網路。而6G畢竟是公開規格化的技術,因此,先從地面終端設備來進行低軌衛星網路的布局,初期可以先採用別家已經升空的低軌衛星進行連線,而國產的低軌衛星,就目前而言,也已經在研發階段了。低軌衛星可以有效解決偏遠地區網路覆蓋的問題。(圖/廖梓翔攝)而提到6G這樣公開規格的技術,還記得前面提到低軌衛星的發展,已經被視為是國防中重要的一環了,尤其在如今科技滿布的社會,通訊對於戰場而言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真要是進入到戰事,是不可能使用公開的6G規格進行低軌衛星的訊號連接(這也是SpaceX並沒有公布他們傳輸加密的技術),台灣勢必也要研發出專屬於自己才能使用的,這也是為何會先從地面終端設備開始入手的原因,因為未來勢必會面臨到「6G公網與軍用加密專網」之間切換的技術問題。攸泰科技董事長簡民智在記者會上提到一件事情,他先前在出席一次大型衛星主題的國際議會時,全場只有他一間台灣廠商,但各家廠商對於有台灣廠商現身會場,是又感到驚奇又感到興奮,因為台灣的研發實力「活生生的就是放在那」,各家衛星廠商都對台灣的研發與製造能力十分期待。攸泰科技董事長簡民智。(圖/廖梓翔攝)簡民智表示,攸泰科技已與國際大廠有合作實績,而且關於衛星通訊終端裝置的生產製造,臺灣本地早已有許多中小企業佔據在供應鏈的各個重要環節,能夠搭建出完整的生產線,可以做到百分百實現在臺灣在地生產。攸泰科技在過往已經在衛星領域中做出不少研究與產品。(圖/廖梓翔攝)除此之外,專精於做「系統整合」這件事情的攸泰科技,也親眼見證因為SpaceX等商用低軌衛星廠商的強勢進駐,讓歐美一些老牌、專營中軌、高軌衛星的廠商,不知該如何應對。簡民智也提到,之後攸泰科技也會協助這些老牌的衛星廠商做系統整合,與工研院共同研發的「大陣列高頻寬衛星地面終端設備」中所獲取的經驗,也會成為幫這些老牌衛星廠商轉型、提供低軌衛星服務的契機。擅長整合的攸泰科技,除了研發台灣國產低軌衛星相關設備外,也能協助國外老牌衛星廠商進行轉型。(圖/廖梓翔攝)
成本低、數量多且訊號範圍廣!歐洲低軌衛星可望年底覆蓋全台
人造衛星種類數位部積極布建低軌衛星作為備援網路,歐洲通訊(Eutelsat)衛星訊號12月即將落地,可望覆蓋全台。軍事專家指出,低軌衛星成本低、數量多,戰時對部隊指管幫助大,且訊號範圍廣,在應對中共軍事威脅上有極大助益。成本低數量多 最利戰時應變俄烏戰爭之後,低軌衛星的重要性遽增,今年2月馬祖因海底電纜斷裂,與台灣本島斷訊,更令政府體會建立備援通訊的迫切性。數位部推動2年期「應變或戰時強化數位韌性驗證計畫」,預計明年底前布建並驗證包括700個低軌道衛星終端設備站點、70個基地台衛星後傳鏈路站點、國外3個低軌衛星終端設備站點,優先在離島、偏鄉等地布建,確保在緊急狀況下仍能維持政府指揮調度體系。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證實,將與Eutelsat進行策略合作,雙方在台成立合資企業,最快11月簽訂代理合約,力拚2024年低軌衛星正式商轉,中華電負責建置接收Eutelsat低軌衛星訊號的移動式地面站,首波以服務政府及企業為主,不對民眾開放。中華電曾找星鏈 多項因素未成Eutelsat是老牌法國歐洲通訊衛星公司,今年9月完成收購英國低軌衛星通訊業者OneWeb,合組為歐洲通訊衛星集團(Eutelsat Group),頗有與SpaceX的星鏈(Starlink)抗衡姿態。OneWeb已發射逾600顆低軌衛星,已涵蓋台灣,落地不成問題。據了解,中華電也曾找過SpaceX,期盼與星鏈發展合作業務,但因《電信管理法》規定外商直接持股最高49%,而SpaceX堅持以100%持股在台經營,不願讓步,況且SpaceX創辦人馬斯克在大陸設廠投資特斯拉,言論偏向大陸,不為政府所喜。對於外界關切Eutelsat含有陸資中投公司及其子公司福布羅投資,2者合計持股8.3%,數位部6月發新聞稿表示,依Eutelsat說明,其與OneWeb合併後,該持股稀釋至約4%,影響力更為下降。英國政府仍保有OneWeb特別股,可以國家戰略角度檢視OneWeb所有商業決定,握有最終否決權,確保供應鏈安全。對於低軌衛星落地案,數位部次長李懷仁說,數位部將依《電信管理法》,相關法令會就涉及國安及兩岸事務部分,包括相關持股與公司負責人背景進行審查。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表示,台灣面積小,基礎設施密集,若戰時基礎設施被破壞,低軌衛星可做為備援使用,在非戰時,低軌衛星在災害防治、外離島海上救援也有很大幫助。太空基地台 有助軍事指揮管制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說明,低軌衛星對軍事上的幫助主要在「C2」,也就是指揮與管制,可以將其想成是太空中的基地台,只要在訊號涵蓋的範圍內,不管是無人機,或者是陸軍指揮車、海軍船艦,只要可以連上訊號,就能遠距控制無人機,獲得即時影像,不受地形影響。舒孝煌分析,因衛星分布較散,很難中止其訊號,連中共也曾表明,低軌衛星通訊難以對抗。蘇紫雲則強調,低軌衛星數量多,要全部擊落很難,即使部分被擊落,也可隨時再發射、補充,低軌衛星成本較低,補充速度相對較快。Eutelsat何時可提供服務?業界高層認為,初期導入與試營運後,可能明年下半年才會推出。
2023上星鏈3/SpaceX供應鏈火紅 法人眼中隱藏版低軌衛星概念股有這些
近期美國低軌衛星在美股大跌中相對抗跌,也激勵台股相關族群,重回市場關注焦點。「低軌衛星族群經過整理後,股價回到相對合理位階,其中天線廠昇達科(3491)最具代表,啟碁(6285)、明泰(3380)屬強勢,至於台揚(2314)因為技術線型呈現糾結,一旦噴出氣勢也會最強。」分析師張陳浩表示。全球首富馬斯克的太空技術公司SpaceX,8月25日宣布與美國第二大電信T-Mobile合作,該電信公司用戶明年可使用SpaceX第二代星鏈衛星網路,用5G手機撥打衛星電話,與此同時,聯發科(2454)17日也宣布,在實驗室環境測試中,搭載其5GNR非地面網路(NTN)衛星連網路功能晶片的5G手機,完全球首次連線測試。隨低軌衛星通訊產業鏈日漸成型,深耕網通的台廠躬逢其盛,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炯德指出,目前投入低軌衛星集中在地面設備且訂單規模相當大,值得注意的廠商包括昇達科、台揚、昇貿(3305)、笙科(5272)及元晶(6443)等。聯發科17日也宣布成功完成世界首次5G NTN衛星手機實驗室連線測試。(圖/聯發科提供)昇達科產品包含高頻微波/毫米波通訊元件、射頻天線、電信網路工程等,掌握全球主要低軌衛星通訊業者通訊元件訂單中,包括對SpaceX、OneWeb及 Amazon已開始出貨,至於對Telesat則在進行規格討論中。分析師林信富預期,昇達科衛星通訊元件今年可望因客戶需求大幅增加,預估出貨呈倍數成長,營收占比也將倍增。台揚營收約有80%來自微波通訊設備產品包括衛星通訊設備、地面數位微波通訊產品、行動通訊基地站模組等,為少數通吃比爾蓋茲投資的Kymeta及Space X、OneWeb 的網通廠。台揚也是鴻海集團的一員,隨著鴻海集團積極在衛星通訊領域超前部屬,台揚當然優先受惠。台揚是台灣老牌衛星供應鏈廠,隨著股價已先拉回整理,法人預期若能突破均線糾結區,後市仍可期。(圖/翻攝自台揚科技官網、報系資料照)昇貿在低軌道衛星部分,昇貿應用於SpaceX基地台的錫膏為獨家認證指定採用,今年獲利可望更上一層樓。另外再半導體應用,其低溫錫膏已獲得INTEL認證開始出貨,另一家美國半導體處理器廠亦積極測試其產品。笙科是國內唯一可提供衛星通訊所需的射頻晶片,主要功能為接收衛星傳輸到地面的訊號,可算是一家隱藏版低軌道衛星概念股。元晶太陽能板打入SpaceX供應鏈,2022年首季已開始出貨,每顆低軌衛星要用到上千太陽能電池片,提供太陽能電池片和模組正常工作;SpaceX已經發射超過1800顆的衛星,未來每年平均還會再發射2000-3000顆低軌衛星,SpaceX每顆低軌衛星需使用8600餘片太陽能電池片,元晶供貨量將逐季擴大。
新型態通訊聚焦低軌衛星及車聯網 鴻海研究院論壇6日登場
鴻海研究院「NExT Forum」主題論壇今(6日)於線上舉辦,探討「B5G/6G新世代之新型態通訊」。本次論壇以π為概念構想,探討B5G/6G技術發展與趨勢,聚焦智慧車聯網技術以及探討低軌衛星通訊技術及垂直應用。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則日前在股東會上表示,「明年可能看到鴻海製造的衛星飛在天空上」。鴻海研究院指出,低軌衛星(low-earth-orbit satellite)在俄烏戰爭中備受矚目,因為當烏克蘭在通訊與網路服務皆中斷的情況下,透過星鏈(Starlink)低軌衛星將戰區實況上傳至社群媒體,其應用潛力因而成為關注焦點。另一方面,台灣立法院也在去年三讀通過「太空發展法」,並於今年初正式施行,後續產業發展值得期待。國家太空中心主任的「火箭阿伯」吳宗信,以「Taiwanese Dream to Space」為題,分享台灣在太空領域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包括基礎設施、技術發展和法律制度,如何逐步實現台灣的太空夢。吳宗信表示,太空科技是一種科技、經濟、工業以及國際政治現實的體現,過去受限於戰略考量,在技術的移轉與擴散相較於消費性電子產品來得慢,台灣的衛星產業鏈較廣較深,已具備自行設計並打造小衛星系統、次系統的能力,儘管目前部分元件及感測器需要外購,未來可望逐步邁向自製。鴻海研究院新世代通訊研究所所長吳仁銘指出,未來在B5G/6G世代,無線通訊將全方位地滿足人類及機器等無所不在的智慧聯網,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醫療等新興產業領域,對整個通訊產業都會有新的發展,同時也帶給台灣資通訊產業帶來新的轉型升級契機。吳仁銘指出,未來各式形形色色的應用也將藉由高覆蓋率、高可靠度、高連結,以及低延遲等「三高一低」的通訊能力支援而有新的發展機會。
秒殺果粉模式3/iPhone 14瀏海將消失 摺疊機2024年有望現身
蘋果此次發表的iPhone 13由於沒有重大更新,讓許多果迷開始期待iPhone 14帶來的改變,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近日發布報告指出,iPhone 14的瀏海可能消失,改採用「挖孔螢幕」。iPhone 13還未正式上市,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20日就發布報告指出,搭載5G功能的iPhone SE將在2022上半年推出,至於下半年的iPhone14(暫名)可能會將瀏海取消,改以「挖孔螢幕」取代。原因在於蘋果的螢幕下指紋辨識功能開發進度落後,許多台灣果粉在社群上表示,現在出門都要戴著口罩,根本無法Face ID解鎖,只能呆呆地輸入密碼,如果新增螢幕下指紋辨識或者Touch ID解鎖回歸,會相當方便。2022下半年將會推出4,800萬畫素廣角鏡頭高階機型,以及搭載6.7吋螢幕的平價機型,折疊iPhone可能要等到2024年才會出現。分析師郭明錤的報告指出,iPhone 14的瀏海將會以挖孔螢幕取代。(圖/翻攝自郭明錤臉書、翻攝自FrontPageTech)知名科技爆料網站「FrontPageTech」也根據郭明錤所預測的外型繪出渲染圖,可以看出雖然瀏海消失,但在螢幕上出現更突兀的「挖孔螢幕」,主相機也設計得較為平面。郭明錤提到,受惠於今年iPhone 13的訂單量,預估2022年iPhone出貨量同年比將增長16%,但在2023年的出貨量增幅會縮減為5%-7%,低於2022年。在發表會前郭明錤曾說iPhone 13採用高通客製化的X60通訊晶片,有能力支援「低軌衛星通訊」,但發表會中並未提到,或許在低軌衛星開始商用後,屆時iPhone 13就可以無縫接軌使用最新的通訊功能。預計在2022年商轉上線SpaceX低軌衛星通訊,將成為收不到4G、5G訊號地區的救星。(圖/翻攝自Spacex flickr帳戶)
低軌衛星通訊將成真 Starlink六個月內再發射1,260顆衛星
即將發表的iPhone 13傳出因搭載高通客製化晶片X60,可能具備了低軌道衛星通訊的能力,正好SpaceX積極推動的Starlink計畫,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提交發射衛星的計畫,預計在6個月內發射1,300顆,讓許多人不禁在兩者間做連結。近期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旗下SpaceX,近期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出 Starlink的21項衛星發射臨時授權,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起始時間為7—8月,而FCC已經批准了Starlink申請。Starlink星鏈計畫為SpaceX在2015年所提出的低軌道通訊計畫,其通訊不受地面基礎設施的限制,也就是說在沒有4G、5G的地方也能使用網路以及撥打電話,該計畫最終目的是開發出「全球衛星網路系統」。SpaceX的衛星發射計畫運作時間通常為6個月,換言之SpaceX將在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間進行21次衛星發射,其最常使用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每次最多能攜帶60顆衛星。順利的話預計有1,260顆衛星被送進軌道中;雖然發射的頻率相當高,但事實上SpaceX早在今年3月發射4次、4月發射3次、5月發射4次,短短3個月內就達成11次發射衛星的任務,並非不可能的任務。而中華電信也證實已經與Starlink積極合作,將代理相關服務在台販售,預計提供服務的時間點就在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