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昌
」 何世昌 房市 房價 新建案 預售屋台灣估今年400個富豪出走!全球排名第8 專家:亞洲多數國家都有這通病
國外日前公布一份「私人財富移民報告」,資料顯示,今年預估約有400個百萬美元富翁移出台灣。何世昌分析,看起來亞洲多數國家都有這個通病,多數有錢人都愛往歐美跑。何世昌在粉專《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表示,新世界財富公司(New World Wealth)公布, 2024 年全球百萬美元富翁淨流出國家前十名,第一名是中國,今年預估有1.52萬個百萬美元富翁投入他國懷抱,第二名為英國,第三名為印度,而台灣為第8名,今年約有400個百萬美元富翁移出台灣。何世昌直言,小小一個台灣,每年跑掉的有錢人多到可以擠進全球前10名,真可謂愛鄉愛土,移民當吃補,不過,看起來亞洲多數國家都有這個通病,多數有錢人都愛往歐美跑。至於哪些國家吸納高端人士移入呢?何世昌說,「第一名是阿聯酋,第二名與第三名分別為美國、新加坡,阿聯酋、新加坡、日本是亞洲少數吸引百萬美元富翁移入的國家。」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千萬美才能叫富翁吧」、「有錢人更怕死」、「你不用跑,台灣有美食,有健保有治安」、「我承認我今年落跑的」、「那邊有投資、有產業」。
「屋主急出國所以賣房」 專家:房仲騙術要小心!
千金買厝,萬金買厝邊!房產專家提醒,買房過程中,常聽見房仲表示「屋主出國了,房子用不到才要賣」,但真正成交後才會得知,原屋主其實是被鄰居嚇到跑出國,「你的鄰居是正常人,那是三生三世修來的福份,且敬且珍惜。」俗話說:「千金買厝,萬金買厝邊」,買房時最怕遇到惡鄰居。對此,房產專家何世昌昨也在臉書粉專發文提醒,有時候買房情境是這樣,去看預售屋,銷售小姐說:「買我們建案的都是三師,素質很高。」交屋入住後,買家才會發現銷售說的都是真的,「住戶有不少牛鬼蛇神,一個月需要去看三次心理醫師的那種。」又或者去看中古屋,房仲聲稱:「屋主出國了,房子用不到才要賣。」但等買家成交之後才會知道,「原來前屋主被鄰居嚇到跑出國。」因此何世昌也強調,「如果你的鄰居是正常人,那是三生三世修來的福份,且敬且珍惜。」貼文曝光後隨即引發網友熱議,「銷售小姐沒騙你呀,買的都是三師,住的都是8+9」、「樓下以前開手機維修,半夜開音樂修手機吵到無法入睡,報警和投訴房東都沒有用,最後只能等它倒閉」、「所以只好上下左右都買下來了」、「我鄰居真的超好,常常在我這門口放水果,我也會禮尚往來」、「要買真的要買頂樓,居高臨下」、「看房跟剛住進去都很好,但無法預測之後搬來的鄰居好不好。」不過也有網友分享,「上次買房,房子條件很好,入住後才聽鄰居說原屋主和樓上有糾紛,樓上常常製造地板噪音。但入住幾個月後發現,樓上的噪音對我完全沒有影響,但原屋主卻很在意。這樣反而讓我買到了一個難得的好物件,樓層高、價格合理、採光和景觀都很好。」這也讓何世昌感嘆,「不怕吵鬧的人也是一種幸福。」
全球房價指數曝光!台灣漲幅位居「全球第4」 香港跌幅-12.7%
近年來通膨及房價上漲,讓買房幾乎變成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萊坊(Knight Frank)2024年Q2「萊坊全球房價指數」(The Knight Frank Global House Price Index),根據統計,台灣年漲幅居全球第4名。何世昌在臉書粉專《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表示,萊坊(Knight Frank)公布2024年Q2「萊坊全球房價指數」(The Knight Frank Global House Price Index),共有44國家房價上揚、12國房價下跌;萊坊提到,全球多數國家正進入降息循環而激勵房價走漲,但可能會引來政策性干預,另外,有些國家的主管機關已著手研擬擴大住宅供給量來紓緩房價漲幅。何世昌指出,2024年Q2「萊坊全球房價指數」漲幅第一名的國家是土耳其,近一年全國漲幅高達約46.4%,其房價飆漲源自於貨幣大幅貶值、通膨嚴重等因素,全球漲幅第2至第10名,依序為波蘭、保加利亞、台灣、北馬其頓、哥倫比亞、荷蘭、墨西哥、希臘、克羅埃西亞。何世昌提到,在「萊坊全球房價指數」統計中,台灣今年Q2全國房價上漲約3.6%,近一年漲幅約為11.9%,年漲幅居全球第4名。至於房價跌幅最重的第一名是香港,何世昌說,近一年房價表現為-12.7%,跌幅第2、第3名分別為盧森堡、澤西島,跌幅各為-10.9%、-9.0 %。
金龍海嘯打炒房!買氣進入「降溫期」 專家:政府應有配套措施
央行19日召開第三季理監事會議,不僅調升存準率全面限縮不動產業資金流動,並加碼第七波房市管制措施,其中第2戶貸款最高成數降為5成,信用管制區域也從七大都會區擴及全台,堪稱歷來最嚴厲的房市管制措施,全面衝擊即將交屋並申請貸款的消費者,被市場稱之為「金龍海嘯」,房市專家也普遍預期,住宅交易市場將進入降溫期。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王瑞祺指出,此波信用管制衝擊不動產業,購屋族群在銀行貸款不僅困難度增加,貸款成數也降低;且新措施也取消部分族群寬限期,對於房仲產業而言,明顯感受交易量減少。王瑞祺憂心表示,房仲端只能針對買方做粗略的過濾,無法深入系統查詢詳細資訊,因此也擔心後續買賣雙方糾紛。他解釋,最怕因貸款貸不出來,後續衍生較多問題,恐造成相關訴訟;因此,政府應該針對換屋、繼承等族群,訂定更完善的配套措施。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分析,第七次選擇性信用管制共計有4道措施,出手力道遠高於市場預期,對於市場信心打擊不小。不同於2024年上半年「價量齊揚」的房市盛況,下半年因政策的干擾將使市場氛圍有所轉變,觀望情勢較為顯著,致使住宅市場進入降溫期,交易結構轉為「量縮、價格高檔震盪」格局,畢竟央行連兩季升準,連續壓縮銀行的放款量能。劉佩真說,此次信用管制對公司法人、自然人、不動產開發商一律全部趨嚴,況且仍需留意部分新案房價進入高原期,高房價也考驗市場的接受度,以及部分新屋量體較大的地帶依舊需留意賣壓變數,加上台灣仍有地緣政治因素,對於買方的購屋決策依舊有影響。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也認為,由於通膨與熱錢效應,以及預售屋禁止轉售等政策鎖住市場供給量,全台開創今年房市史上最狂熱買氣,但在央行第七波打炒房管制上路後,接下來市場熱絡的買氣確定劃下休止符。何世昌預期房市第4季將呈現「高檔盤整」,全台房價雖難以出現大幅度下跌,但有機會出現約5%議價空間的微幅鬆動,而首當其衝的交易量必然驟減,市場仍以低總價小宅有相對支撐力,至於大坪數等換屋型產品將持續走弱。因此盼央行能視市況滾動式調整,並提供完整的配套措施,減緩有真正需求自住客的衝擊,也避免出手過重後又要花費更多資源救市。
央行第七波管制重打炒房 業者:「金龍海嘯」下只有一行業受惠
全台各地房價處於歷史高點,央行20日起採取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引發爭議被視為史上最重打炒房。調升存準率1碼,還宣布第7波房市管制措施,加碼第二戶不得有寬限期,限貸最高成數降至5成。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這波『金龍海嘯』打下來受到影響的不只有仲介,幾乎所有房地產從業人員都被波及。唯一受惠的應該只有『法拍業者』吧。」何世昌昨21日在臉書發文表示,這波打下來受到影響的不只有仲介,幾乎所有房地產從業人員都被波及,中古屋、新建案全都中槍。仲介位於「金龍海嘯」第一排,代銷在第二排,剩下的在第三排。不管在第幾排,通通都被沖進海裡面,強者才能成功游上岸並存活下來。對於未來房價的趨勢,何世昌預測,從現在到明年初,價格可能不會大幅下滑,買賣雙方拉鋸越更為劇烈,中古屋和預售屋交易量必然驟減;其中,預售屋市場將從過去的百花齊放轉變為個案崢嶸的時代。因為市場的基本需求仍在,規劃用心的建案、誠心待客的業者仍會受到消費者信任和青睞。何世昌最後強調,房市景氣如同四季遞嬗一般,春天遲早會回來,只是時間早晚而已。而在春天來到之前,我們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活下去。
最嚴限貸令來了!專家:衝擊最大有「這三類人」
中央銀行19日召開第3季理監事會,針對打炒房也出重手,除調升存款準備率1碼,還祭出4大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由於之前「房貸之亂」引發很多抱怨,外界擔心會不會讓「限貸令」更嚴重。央行總裁楊金龍在會後記者會表示:「是給投機客一個Lesson(教訓),讓他們有個警覺。」抱怨至少一半都是投資客及炒房客,並覺得銀行針對炒房投資客「以價制量」也是正常,這次給投資炒房客教訓,讓他們知道不是要貸多少就很容易貸到,而且這次措施不會影響首購、都更、危老社宅及企業購建自用廠辦,銀行只要把對炒房投資客的不動產放款資源挪過來,銀行是有足夠資金,不會加重限貸令現象。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臉書發文,「央行往死裡打!全世界最嚴限貸令來了!」文章曝光後也引起討論,有網友認為房仲應該不受影響,因為市場推的量還是很大,但何世昌認為若網友指的是新建案推案量,那是代銷負責銷售,房仲主要是賣中古屋,而成屋市場就是這次限貸令海嘯第一排,受到的衝擊更大。何世昌指出,衝擊最大的有三類人,第一是換屋族,想換都很難換;第二則是繼承族,繼承長輩遺產,而且還只有部分持分而已,算屬於名下有1戶,被央行打成非首購,沒有寬限期;第三是類首購,類首購以北漂族居多,這種人最慘,他們在南部老家有房,但在台北租房,他們若要在北部買房自住,不能申請新青安,貸款又沒有寬限期。央行19日宣布,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包括一、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之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二、自然人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為5成,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三、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3戶以上購屋貸款之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四、餘屋貸款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自昨(20)日起實施。不僅如此,央行認為,搭配調升存款準備率,透過加強貨幣信用的數量管理,以強化央行道德勸說措施及這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成效,將有助進一步減緩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因此,新台幣活期性及定期性存款準備率各調升0.25個百分點,並自今年10月1日起實施。
房市限貸令+通膨「買氣持續噴發」 8月成屋代售量增2.5%
永慶房屋近期表示,8月以來銀行房貸審核趨嚴,永慶房產集團統計各大線上售屋平台待售物件,排除重複後,發現8月全台成屋市場待售量月增2.5%、約5000戶。熱錢大浪襲擊,房市內部有供需失衡、外部又有通膨預期,台股大漲、資金外溢房市,讓買氣噴發,今年上半年預售屋每坪成交均價年增幅約2.1%~17.1%,成屋每坪成交均價年成長率約6.7%~19.2%;房價漲勢不止,引起央行出手收緊資金水龍頭。馨傳不動產執行長何世昌分析,這波房市買氣暢旺,房價一波又起,是「天時地利人合」所引發的資金行情效應;以內部來看,2023年7月上路的《平均地權條例》的確從三讀到實施的短線過程中,有效打擊市場非自用買氣,不過新法中的「預售屋禁止轉售」規定,也同步讓新屋市場出現「反作用力」。何世昌強調,新法杜絕短進短出的投資客,但也意味著新屋市場來自短線客的換手供給被堵住了,預售屋市場新增供給管道只剩建商,出現「鎖籌碼效應」;以外部來說,今年起因政府調漲電價,讓市場產生對通膨、房價的上漲預期心理,讓房市供需結構被內外關鍵因素扭轉。房價漲勢不止,8月下旬引起央行再出手、祭「房貸減降令」收緊資金水龍頭,是否有效讓房市重回供需常軌,市場都在看;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自今年8月起房貸審核趨嚴、利率拉高、成數降低、排隊等撥款狀況頻傳,房市資金急凍,衝擊民眾購屋信心。部分不動產經理以及何世昌均表示,央行這次收緊銀行資金雖是考量整體金融系統性安全,不過新制有利房市買盤轉趨理性、冷靜,而非讓買方感覺到「(房屋)今天不買、以後會更貴」的預期心理、加速購屋決策。
限貸令爆雷1/真實還原交屋申貸碰壁過程 市場失控遭刁難能「安心成家」?
銀行房貸「限貸令」引起糾紛及民怨日益擴大,儘管央行及政院急喊沒有發出「限貸令」,但這場史無前例的房貸「拉緊報」早已引爆。CTWANT記者採訪2位準備交屋的購屋族,還原5月至今跑銀行申貸碰壁、被踢皮球的過程,怒轟政府「一下打房,一下新青安利多」,任由市場失控,無辜的申貸戶莫名其妙遭刁難,「這就是政府希望的居住正義、安心成家嗎?」D小姐3年半前買下位於新北市新店央北重劃區預售屋,總價約1500萬元,原本預計今年底可以交屋,她開心不已,沒想到碰上史上最嚴限貸令。D小姐告訴記者,她今年5月建商提供包括兆豐在內3家銀行,讓承購戶挑選對保,因3家銀行中,僅有兆豐能做新青安房貸,所以她選了兆豐。D小姐預計新青安貸款40年,被要求沒有保證人只能貸75成。她說,與銀行溝通及對保過程中,行員還推了房貸壽險、信貸等業務,並且以「送你一張信用卡」要她辦信用卡,讓她很無言。現在準備交屋欲申請房貸的民眾,儘管已貨比三家,最終恐怕都還是被迫接受高利率、低成數、遙遙無期撥款時間,甚至還要搭配其他產品才有可能貸得到。(圖/黃耀徵攝)因為對保的3間銀行只有兆豐有新青安,D小姐的同一社區半數以上承購戶都選兆豐,「像我這種什麼都不想辦的,兆豐也不差我一個!」她自嘲不是好客戶,決定多問問其他銀行。約莫5月底,她先後走訪了第一銀、合庫、華南銀行,當時還沒出現「限貸令」一詞,但從部分行員口中聽到「送件很多」,甚至有些一定要搭配其他產品,例如房貸壽險。後來她找上華南銀行,申貸條件與兆豐差不多,一樣是最低利率2.185%,不用保證人和房貸壽險就能貸8成,開辦費5000元,不過社區門牌還沒出來,只能先估好條件。「原以為這事就告一段落,沒想到7月2日,華南銀行窗口連打3、4通電話,告知7月後優惠房貸方案沒了,開辦費調漲成1.8萬元,非新青安額度的房貸利率,要調升到2.44%以上。」D小姐無奈說,當時還不知道銀行有「滿水位」問題,她做房仲、銀行的朋友也納悶為何貸款環境突然變差。最後,7月5日她找到了還沒受到「爆量」或「內部控管」影響的合庫另一間分行,開辦費2000元,非新青安額度的房貸利率2.228%,不用保證人和房貸壽險,可貸8成,在完成驗屋後,於8月底對保。D小姐好不容易鬆口氣,但8月後限貸風暴越演越烈,據了解,該合庫分行水位也已滿,新案件仍要排隊撥款,讓她再度提心吊膽,雖然該分行告知她的案件已經登錄在案,撥款前不會有變數,例如利率突然調高或撥不了款,「但國內從未發生過『房貸水位滿』,未來的事,誰都說不準,也不是基層行員能決定的。」D小姐只能期待,儘早撥款,儘早了卻一樁心事。新青安房貸政策遭批淪為炒房工具,其實一開始就是急著推出、配套和通盤考量不足,造成房市熱度飆高。(圖/報系資料庫)經過這3個月的折騰,D小姐痛批,政府沒有完整配套的政策很是擾民,一下打房,一下又為選舉釋放新青安利多,卻未對市場數據做通盤了解,結果上半年成交量爆量,又要各銀行想辦法降溫房貸,「投機客爛,政府也沒好到哪!」另一位也準備近期交屋的M先生告訴CTWANT記者,他6月時詢問過建商配合的2家銀行,都說新青安沒問題,貸款8成有機會,完全沒有「水位要滿或不對勁的氛圍」,但8月中限貸令出來後,這2家銀行隨即停止承接新青安與新房貸的申請,讓他措手不及,趕緊去找第3家銀行。M先生說,第3家銀行很明確地告訴他,「經濟條件沒問題,但沒有新青安可貸,而且只能貸7成,如果貸7成5,要努力看看,但不一定貸得到。總經理管得很緊,因為政府在盯。」就連行員自己也說,「政府這波太突然,有錢炒房的人根本打不到,慘的都是首購或自住。」貸款卡關的民眾,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建議可往小型銀行詢價,另外像是農漁會、信合社、壽險公司等不受《銀行法》約束,可多詢問。(圖/CTWANT資料室)M先生氣憤表示,政府跟央行不要再睜眼說瞎話,什麼「不會有限貸令」、「不影響自用住宅購屋」,都是屁話!實際上去銀行得到的答案都是「拒接」,「房價飆漲管不住,我們已經很無奈,現在要合情合理合法貸個款,都要被刁難,這就是政府希望的居住正義、安心成家嗎?」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建議受「限貸令」影響的購屋族,可以嘗試以下5招取得貸款。1.多問幾家銀行,同一家銀行也可詢問不同分行。2. 可以試試找農漁會、信用合作社或壽險公司貸款,「目前人壽較好貸,但每個方案的額度較少,可能要同時辦多個方案」。3.目前已有不少銀行調高利率到3%以上,若真的急需貸款,也只能先求有,過幾年再轉貸。4.向銀行購買房貸壽險或理財商品,幫行員做業績,不過何世昌不太推薦這方式,「因為搭配銷售的理財商品通常很雷,且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房貸壽險,他也提醒,房貸壽險要身故或完全失能才有理賠」。5.如果是買成屋,可以跟賣方協調改為「期約交易」,約定明年初再辦理貸款、交屋,銀行限貸難題或許能在新的年度有所緩解。
全台最貴豪宅「陶朱隱園」為何只賣掉1戶?專家曝5大原因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陷入「京華城弊案」,8月29日記者會上承認有受到威京集團沈慶京邀約,前去豪宅「陶朱隱園」唱歌。柯文哲的話也讓「陶朱隱園」引起網友討論,其中大多數人好奇「為何只賣出1戶」;其實有房產專家早分析出5大原因,直呼「有錢人不是盤子」。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陶朱隱園」,因其獨特的螺旋式外觀,獲《CNN》評選為「全球9大城市新地標」。「陶朱隱園」規劃一層2戶、每戶300坪,共40戶,但蓋好後至今僅完成一筆交易,買家是威京開發相關企業公司承耀科技以逾新台幣18億元買下。對此有不少人很困惑,「陶朱隱園」從建造到完工話題不斷,為何至今只有賣出1戶?房地產專家何世昌曾在粉絲專頁「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分析5大原因,包含「風水疑慮」、「樓層高度」、「居室無柱」、「定價策略」和「賣點不足,其中更提到,「台北市富豪密度是全球第三高、亞洲第二高,不缺有錢人,但有錢人不是盤子嘛。」據悉,豪宅「陶朱隱園」土地面積有2468坪,外觀設計由比利時建築師操刀,每層樓旋轉4.5度,還一度被網友形容看起來像是「哥吉拉」引起熱議;而「陶朱隱園」頂樓還有直升機停機坪,內部備有7部電梯,其中1部還能讓超跑或救護車直接開入。
限貸令房市哀鴻遍野 專家曝:唯一活口剩「他們」
不少人省吃儉用,就是希望可以有一間自己的房子。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透露,去一周以來,房市在銀行限貸令與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下哀鴻遍野,各大代銷來客量、成交量連袂下挫。何世昌在粉專《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表示,「台積電不來電、AMD只剩D、輝達變成糙輝達」,原本打得火熱的題材突然冷掉了,過去一周以來,房市在銀行限貸令與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下哀鴻遍野,各大代銷所受衝擊甚大,來客量、成交量連袂下挫。何世昌指出,大致上來說,中古屋、預售屋市場全倒,無一倖免,唯一的活口只剩一線品牌建商,他們的案子依然熱銷,成交價仍舊驚人,所以市場還不到絕望的地步。他整理出新建案市況,包括「整體來客量、成交量平均減少約30%,消費者觀望氛圍濃厚」、「看組屋數大約少掉約30%,整體成交組數減少約25-30%左右」、「新客數量驟減逾6成以上」。何世昌直言,不過,目前預售屋市場倒下去的只有成交量,價格依然金槍不倒。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沒關係,賣不出去可以改為先建後售,明年下半年房市刺激了」、「還是買房穩,大家買起來」、「價整理量縮」、「中古屋跟預售屋是唇亡齒寒的關係」。
銀行祭限貸令+調漲房貸利率 專家:「這族群」苦日子來了
近期銀行自發性祭出嚴格的「限貸令」,讓不少房貸新戶感到恐慌。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將會造成央行升息衝擊力降低、部份成屋需求恐流入預售、換屋族賣房意願可能下降、房租將更有感上漲等4大影響,並預言,「接下來租屋族痛苦的日子才要開始」。何世昌表示,現在國銀房貸利率已普遍提升到2.35%~3%,大部分介於2.35%~2.5%,還有2.185%地板價的銀行越來越少,就算檯面上還有,也不一定會收件。雖然近期房貸利率攀升,但民眾申貸仍舊踴躍,說明買房者最在乎的是順利取得房貸,利率是其次。房貸利率雖大幅走高,意味著房市已「率先迎來升息壓力測試」,而目前民眾買房意願並沒有重挫,說明下半年即使央行升息,也不太會削弱購屋需求。何世昌接著分析,房貸成數下降、利率變高,預估受到衝擊最大的是口袋比較淺的首購族。若首購族有購屋需求,又比較難在短時間內籌措出自備款差額,可能會捨棄成屋而改買預售屋。另外針對換屋族,何世昌認為,現在換屋族面臨的情況是「舊屋利率低、新購房屋利率高」,可能捨不得賣掉利率較低的原有房屋,讓二手屋市場供給量減少。現在市場情況類似美國固定式利率造成的後果,較早辦房貸利率的人享有3%、4%以下的低利,但如果賣掉低利的房屋換屋,新辦房貸利率高達約7%,所以便不願賣掉手上的房子,導致二手市場供給緊繃。何世昌強調,各國租金上漲與利率都具有高度關聯性,各國皆是如此,台灣也不會是例外,接下來租屋族痛苦的日子才剛開始。不過他也強調,自己說的不見得100%正確,也有可能滑鐵盧。
「月薪3萬在台北怎麼活?」何世昌揭殘酷真相 全場秒點頭:說法無誤
年輕人買房不靠父母比登天還難?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臉書發文感嘆,有些年輕人低薪,讓有位令人敬重的前輩擔憂表示「月薪3萬在台北怎麼活?」但何世昌點出關鍵,那就是他們家可能一點都不缺錢,因此也不需要替他們擔心買不買得起房子的問題,「因為買房靠的是父母而不是薪水。」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熱議。「月薪三萬在台北怎麼活?」何世昌昨(15日)在臉書粉專《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發文指出,有位令人敬重的前輩講到1件令他憂心的事:「應徵高薪的業務員,時常招不到人。但招聘低薪的行政人員,履歷卻如雪片般飛來;這類工作每月薪資2萬8、頂多3萬多一些,未來薪資成長空間也有限,他們怎買得起房子?」對此,何世昌認為,「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思考,為什麼他們在台北市,可以只找個3萬塊的工作?不難懂,理由是他們不缺錢。也不需替他們擔心買不買得起房子,因為買房靠的是父母而不是薪水。」或許有的人覺得這種說法太唬爛,但何世昌表示,很多台北人身邊都有這種朋友,那就是「薪水只是零用錢」、「他們只是需要一份工作,而不是需要薪水」。更有趣的是,他們的工作能力不差,但就不想要在工作上太勞累,「享受生活、輕鬆自得,人生操煩不用太多。」何世昌也強調,他不是說所有台北人都是如此,但有不少台北人就是這麼任性,「坦白說,我還滿羡慕的,羡慕含金湯匙出身的人。不,應該說,他們本身就是人型金湯匙。」貼文曝光後也引發網友熱議,「重點,月薪3.8萬跟月薪8.3萬,在台北市一樣是都是買不起房子」、「薇閣裡面的學生,很多人的學費是阿公阿嬤在繳的」、「我也有這種朋友,剛開始出去玩,都會想說人家收入不高,自己多出一點,或是請對方吃飯,後來才發現這樣的朋友家裏有房在出租,或是本身就住雙北精華區。原來只有我需要付房租、房貸,窮的竟是只有我自己」、「你的說法無誤」、「這是真的,而且每個週末都喝好幾攤,再搭計程車回家,娛樂費應該逼近3萬薪水了,反正他們不缺錢」、「北部薪水三萬住家裡很爽!南部薪水二萬住家裡很爽!」
桃園人買房習慣超特別 專家揭「2個太陽」現象:涇渭分明
每個人買房的習慣不同,除了生活機能之外,也會挑選地區。房產專家就觀察到,桃園人買房最特別的就是桃園區和中壢區,2區的人都不會到各自的區域買房,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臉書專頁「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談到,桃園人的購屋習慣最特別當屬桃園區、中壢區,桃園都市發展屬於「雙蛋黃」結構,有人稱這種情況為「2個太陽」,一個是桃園、另一個是中壢。何世昌分析房市特性,住桃園區的人不太會到中壢買房,住中壢的人則到平鎮買房較多,鮮少會到桃園區買房;桃園人與中壢人最大的公約數似乎是八德,因為八德過去以來都有來自桃園、中壢兩地的外來購屋客。而地域認同度更是涇渭分明,何世昌指出,住桃園區的人說會說自己是桃園人、住桃園,住中壢的民眾往往講自己是中壢人、住中壢,讓他覺得很妙,也問過幾個中壢人:「為什麼不說自己住桃園?」得到的回答是:「桃園、中壢不一樣啊」、「桃園是桃園、中壢是中壢」。另一個有趣之處,是桃園火車站前、中正藝文特區像是2個世界,而中壢火車站前站、後站也彷彿2個世界,當然房價也有差距。何世昌認為,雖然桃園經歷藍、綠2個陣營市長,可是舊區環境改善的部份做得比較有限,不管桃園或中壢,近年都市發展能量都是「舊區弱、新區(重劃區)強)」,尤其中壢最明顯;其中,青埔特區的房價不僅超越中壢舊市區、海華特區,甚至贏過中正藝文特區,變成桃園NO.1了。
平均年薪552.6萬!這間公司員工收入甩台積電2倍 專家揭密「爆賺」背後4大秘辛
證交所近期公布2023年上市櫃公司員工薪酬,其中不動產代銷龍頭「愛山林」以年薪平均552.6萬元,高居上市公司之冠,贏過台積電、聯發科等科技大廠。讓人好奇當不動產代銷是否真的很好賺錢?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直言,雖然代銷獲利豐厚,但是工作絕不輕鬆。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臉書粉絲專頁「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發文表示,在景氣熱絡的時候,代銷確實很好賺,「一波下來人人賺到換名車,什麼BMW、Benz都只是基本款而已。」但他同時指出,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代銷賺飽飽的背後,所有從業人員隨時都得面對它辛苦的3大特點。一、收入不穩定:何世昌指出,不管是代銷公司建置的銷售人員、或是臨時受僱的跑單,獎金都是員工最大、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房市景氣好的時候「笑到合不攏嘴」,房市差的時候「慘得像鬼」。二、工時很長:何世昌表示,第一線銷售人員的工時往往很長,每天標準工時8小時是極為幸運的,但有不少案場每日工時從12小時起跳,忙碌時半夜12點後才能下班的大有人在,甚至有的代銷要等大老闆發話才敢下班。何世昌還透露,代銷業除了工時長之外,輪班也是常態;由於週末與國定假日的賞屋客戶較多,平日人氣較淡,所以假日時大多數銷售人員都要來上班,等到平日再輪休,因此「你放假時朋友在上班,你上班時朋友在休假,久而久之,同業外的朋友會越來越少、越來越疏遠。」三、禁不起考驗的愛情:銷售人員工時長,成天與穿著打扮得體的帥哥、美女同事泡在接待中心裡,如果日久生的不是情,那就是小孩,其餘的就不多說了。四、職業傷害:代銷人員業績壓力大,業內人士內分泌失調等症狀很常見,還有呼吸道疾病更難防範,因為接待中心使用的板材含有高濃度甲醛,多數銷售人員在接待中心尚未徹底完工前就得提前進場準備,工地甲醛吸好吸滿,再難聞也只能逼自己適應。何世昌文末總結,「如果有點天份又肯做,代銷業會很適合你,還會得到豐厚回報,代銷能協助他人一圓成家夢,是個成就感滿滿的職業,但謹記勿迷失其中,才能守成安穩退場。」證交所公告2023年度上市櫃公平均員工薪酬統計,上市公司前三名,分別是愛山林552.6萬元、聯德522.5萬元,三商494.9萬元;上櫃公司部分,前三依序為信驊345.9萬元、鈊象316.7萬元、晶焱310.4萬元。整體排名中,半導體業前十名佔4家,分別為聯發科384.5萬、聯詠378.4萬、創意354.1萬以及祥碩344.2萬;台積電則以平均薪資273.7萬元排在第24名。
全台最便宜房價在哪?與最貴縣市車程僅需30分鐘 平均價格卻差逾1500萬
現在台灣房價連年上漲,讓許多年輕族群難有能力購屋,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就在臉書粉專「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分享,全台房屋交易總價最貴的地方毫無意外是台北市,但全台最便宜的地方,竟是與台北市車程僅約30分鐘左右的基隆市,平均成交總價相差了新台幣1590.6萬元。何世昌提到,根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Q4(第4季)全台各縣市房屋平均成交總價,最貴的地方為台北市,其平均成交總價高達2252.7萬元,而成交總價中位數為1850萬元。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全台房價最便宜的地方,則是與台北市車程約30分鐘左右的基隆市,平均總價僅約662.1萬元、中位數總價約在520萬元而已。何世昌進一步表示,台北市2023年Q4的平均成交總價、總價中位數,分別較上一季增加了117.7萬元和90萬元,再度創下歷史新猷,「台北市房價雖然貴上天,但數據告訴我們房價並未到頂天,現在北市房價正往大氣層邁進」。而距台北市相當近的基隆市,成交總價卻出奇的低,平均成交總價、總價中位數更比上季分別減少 43.8萬元、30萬元。何世昌指出,成交總價第2高的縣市為新北市,達到1415.6萬元,較上季小降約4.7萬元;而第3名並不是台中市,而是新竹縣,平均成交總價約1352.2萬元,接著是第4名新竹市1304.3萬元,第5名才是台中市,平均成交總價為1278.2萬元、總價中位數約1100萬元;台南市則在第6名,以平均成交總價是1160.7萬元。令人意外的是,南投縣和台東縣的平均成交總價都超過了千萬元,與高雄市的成交總價僅差距90萬元內。而在離島的金門縣,平均成交總價達到871.5萬元,相較宜蘭縣、花蓮縣、屏東縣、雲林縣、嘉義縣、基隆市等縣市還要高。何世昌也在文末寫道,嘉義縣於2023年Q4的平均成交總價為757.6萬元,全台位居倒數第2,「但因台積電確定要到當地設廠後,房價出現慶祝行情,預期2024年的成交總價應會提高不少」。
403震出新都更2/增加獎勵容積滿足「室內1坪換1坪」?專家業者看法兩極
403地震後,台北市長蔣萬安喊出將進入「大都更時代」,強調透過都更8箭、提高容積獎勵等方式,加大力道推動都更。危老時程獎勵今年5月起將從10%降至1%,並於2025年落日,是否延長引發各界議論。對於是否支持再提供獎勵容積加速都更,CTWANT詢問多位專家和業者想法,有人倡議提高獎勵「公辦都更及超大規模都更」,也有人認為恐助長貪念阻礙都更進度。在目前很難達到「室內1坪換1坪」的條件下,使得都更常在坪數分回上卡關,台北市長蔣萬安上任以來便推動「都更5+2箭」,只要符合法定條件的整宅、海砂屋及耐震力不足有明顯危害的建築,就由原本的1.5倍容積獎勵,拉高到1.8倍至2倍,鼓勵危老建築加速都更;這次地震後,也有不少立委針對即將落日的危老容積時程獎勵,研議延長獎勵時間,容積似乎成為都更萬靈丹。李同榮認為給予危屋容積獎勵,縱使讓地主佔點便宜,但政府也才更有充足理由強制都更,加快整體都更腳步。(圖/CTWANT資料室)政大地政系教授孫振義就認為,近年來隨著工料雙漲及所有權人被養大的胃口,原本齊頭式的容積獎勵上限已顯得不夠用,政府在無法實質拿出公帑補貼又得兼顧民眾居住安全與促進都市再發展的職責下,提升「公辦都更」與「超大規模都更」的容積獎勵確實是一條道路。孫振義進一步強調,政府主導都更案,公部門更容易綜合考慮各方利益,確保符合都市發展規劃和環境永續原則,同時也確保民眾得到公平的分配、弱勢族群也能受到應有的安置,值得政府提高獎勵上限創造雙贏局面。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也認為,最好能再增加10~20%的容積奬勵,「目前談判最大困難在於與地主的分配,營建成本大幅上漲150%,以現在很多地方建商、地主46分,建商根本承擔不了營建成本,容積若能增加,能讓地主換回多一點的坪數,建商也有更多容積在未來出售補貼營建成本,雙方都更有意願促成合作。」「目前總容積不得超過基準容積2倍上限,勢必突破天花板!」他建議,土地面積超過500坪以上,可從5~20%階梯式遞增,尤其上千坪以上基地,可提供超過20%容積獎勵加速大面積都更,「大面積土地開發的獎勵最重要,不要老是開發200~300坪,對整個都市景觀、未來都市發展都沒有幫助。」不過,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擔心「大方送容積」,形同「老屋大樂透」,恐助長地主「重建『保底』1坪換1坪」的期待,改從「1坪換1坪起跳」。「大家原本覺得海砂屋給了額外30%容積獎勵後會比較好談,結果搞到現在還是很難,證明多給容積大家只想分更多。」他形容,好比桌上有5顆鑽石,建商與地主都想分3顆,此時有人又往桌上加了1顆以為能解決問題,但這時建商、地主可能有人不只想要3顆,而是4顆,只留2顆給對方,「容積有限,人性貪婪無底限」,反而更僵持不下。「看看大直鄰損的公辦都更案,市府拼命將容積獎勵給好給滿,分回的權狀面積已經是原本的1.1倍了,資產價值也跟著翻倍,但是室內仍分不回原有坪數,大家還是想著不花錢換新房,是一件很弔詭的事。」台北市都更學會理事長、連雲建設總經理蔡漢霖說。大直鄰損的公辦都更案容積獎勵給好給滿,評估重建後地主的資產價值大幅提升,但是室內仍分不回原有坪數,引發地主不滿,因此也有專家認為送容積達不到加速都更的效果。(圖/CTWANT資料室)蔡漢霖認為,老房跟老車一樣,修到不划算時就差不多該自費換新,等政府贈送容積不用花錢換新房才肯動,相當不合理,有房子的人子子孫孫都能免費房子舊換新,沒有買房的人剝奪感會更嚴重;再者,容積獎勵也會助漲房價,現已見預期老屋重建能大賺一筆,老屋成交價急起直追新房,新房也會認為開價應該要比老屋高,變成惡性循環。儘管如此,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仍認為,提高容積率縱使會讓危屋佔點便宜,但這樣一來,政府也才有充足理由強制都更;至於大家認為會妨害都市正常發展空間,他質問,畸形的危老政策,東一塊、西一塊,對都市再生不是更蒙上陰影?他也強調,提高容積不是通通有獎,只針對鑑定後的危屋,雖說給危屋1坪換1坪,但營建成本仍然須考慮由地主負擔;容積有餘額,政府可當社宅用途或建立危屋全面檢核之循環基金。雖對增加容積獎勵持保留態度,但蔡漢霖認為部分地區的建蔽率可適度放寬。例如繁華鬧區最值錢的就是1樓店面,重建後因建築退縮、車道公設等法規限制,讓最有價值的1樓店面沒辦法分回原有面積,更何況是還有違建、外搭營業空間的店舖,使得做生意或有龐大租金收入的1樓地主都更的意願自然較為低落。「重建後店面大幅縮水,往往剩不到原來面積的一半,造成都更困難,即便提出分給地主比重建前更多的室內坪數,但部分在1樓,部分在樓上,也不一定能達成共識。」他認為在繁華的鬧區、1樓店鋪具有可觀價值的地段,如能適度放寬建蔽率,退縮少一點,讓重建後的1樓空間能不要減少太多,或許能加速解決都更卡關的問題。
年輕人「怕失業繳不起房貸」不敢買房 專家:食古不化的想法
台灣房價日益高漲,光要存到頭期款就是一大難事,因此有許多年輕人放棄買房。專家表示,「怕失業繳不起房貸」、「不想被房貸綁一輩子」的想法是個很嚴重錯誤。馨傳不動產執行長何世昌在粉專《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指出,與年輕朋友聊到買房問題時,他們談到自己「為什麼不買房」的原因,除了頭期款不足之外,次多人說的是「怕失業繳不起房貸」、「不想被房貸綁一輩子」。他分析,這是個很嚴重錯誤、很食古不化的想法,如果有一間房子但失業,可以把房子賣掉,手上會多出一大筆資金可以運用,而你能選擇租屋就好,短期生活大致無虞,就算只持有幾年就出售,房價應該也漲不少,多多少少會有賺,賺到的錢即會成為失業的救命錢。何世昌說,「如果不買房但失業了,是不是還要租房子?即使沒有房貸支出,每月都有租金支出,總不可能失業就住公園吧?既然擔心失業付不起房貸,更該擔憂失業繳不出房租,不是嗎?再說了,房貸綁一輩子更是錯中之錯,現在婚姻都綁不了一輩子了,更何況房貸?倘若不幸失業,或者沒錢繳房貸,不妨立刻賣掉房子換現金,房貸就能提早清償,沒必要跟房貸談戀愛、綁一輩子啊。」何世昌認為,買一間自住房,不只是用來遮風擋雨,還是你財務救急的小金庫,演藝圈大哥吳宗憲是最鮮明的範例,進可攻、退可守,房子終是你與家人堅實之盾。他強調,無意引戰,單純希望協助年輕人改變觀念。
碳費課徵會影響房價?專家這樣說
台灣進入碳有價時代,不過目前碳費課徵標準未定,對於影響建築成本程度,業者、政府各執一詞;專家認為,目前政府對於課徵標準尚未建立清楚SOP,碳費影響房價幅度,討論似乎言之過早。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業界認為建築成本至少會漲15%、內政部則說僅0.9%,雙方各執一詞,存有認知上落差;然而目前碳費課徵標準,政府尚未給予明確的評定標準,況且建材端的部分,也尚未出現因為要課徵碳費而漲價情況,因此漲幅大小、如何反應房價,現階段討論還太早。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認為,碳費影響房價是否劇烈,目前皆還在討論初期;其中,建商支付成本與現行市場,乃至於政府彼此之間存有認知上的落差,整體方向如何走,尚存有變數;原物料短缺、全球通貨膨脹,影響房價反而更為直接。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碳費導致建築成本提升,因此預售屋漲價後恐讓和碳費無關的成屋屋主產生比價心理,讓價格上揚,不過也取決買方是否願意買單。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國內碳費課徵,徵收費用首批大宗會在鋼鐵、水泥製造業為主,開發商面臨建材成本上揚,且目前缺工現象嚴峻,雖政府會引進移工,不過短期內較難見紓緩。
全球爛尾樓潮「台灣建商怎沒爆炸」? 專家曝4大關鍵
隨著全球建商倒閉潮而來的,就是爛尾樓潮。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粉專《房產知識Buffet+》指出,很多人好奇「台灣建商怎麼沒爆炸」,從國外建商破產情況的歸納,以及挖掘台灣建商、政策因素等特性,大概可以得出4大關鍵。一、台灣建商嗅覺敏銳,成本管控得宜早在2018、2019年開始,台灣建商都已察覺到勞力不足、原物料上漲的跡象而開始該該叫;雖然推案成本上漲浪潮難擋,但多數建商超前部署,在成本控管上都表現不俗,而且順利逐步轉嫁成本。而歐洲建商普遍於烏俄戰爭爆發後,才明顯感受到原物料上漲的衝擊,反應慢半拍又立刻撞上鷹式升息,真是時不我予。二、漸進式VS.猛爆式衝擊升息加上建築成本上揚是全球同步趨勢,但台灣升息相對溫和,更重要的是2018、2019年建商已開始迎來營造成本上揚,推案和定價策略已有所反映,從這個時間點到2022年Q1升息還有3年多時間,屬於建築、融資成本漸進式墊高的模式,建商有足夠時間去適應與調整腳步。正因為多了這3年多的時間,讓台灣房地產躲過一劫。三、台灣央行不愧是超級A台灣央行從彭淮南到楊金龍,得到全球金融雜誌十幾個A的最高評等,並非浪得虛名,即使他們二人背負外界罵名,但的確為我國金融與產業奠定穩定發展的良好環境。首先,是央行溫和升息政策,讓建商避免一次大動盪,加上連續祭出數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尤其是第四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時將購地貸款成數上限降至5成,強制斬掉建商高風險操作,將建商資金槓桿降至中低度,此舉使建築業出現以下幾個重大改變,資金去高度槓桿化、財務計畫趨於保守、實力不足的業者停止擴張或推案、銀行授信更加嚴謹,而這幾項改變雖然讓建商抱怨連連,但變相讓存活下來的建商體質更為健全。四、房價持續上揚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它代表建商可以「轉嫁成本」;倘若像歐洲各國融資、建築成上飆漲而房價下挫,建商等同面臨「雙殺」,倒閉機率會比較高。以美國、台灣來說,由於房價持續創新高,所以多數建商仍可轉嫁成本,但美國因建築物料、人力和融資成本飆得比台灣更凶猛,因此破產的建商正在明顯增加。何世昌最後強調,台灣一年新推的建案有2500個上下(±500),每一年建商倒閉產生的爛尾樓平均不到5個,根本是全球優等生中的優等生,不要再一廂情願認為外國月亮比較圓了。
全球房價狂跌「建商爆倒閉潮」 專家揭台灣1怪象:是不是很奇妙?
面對低薪、房價和物價均高的環境,不少民眾努力工作,就是為了買下一個容身的所在。房產專家何世昌表示,受到建築原物料大漲、房價下跌等因素影響,全球建商倒閉潮如疫情蔓延,截至目前為止,歐洲英國、德國、瑞典等國的房市危機持續擴大,連亞洲及澳洲也不例外,唯獨台灣無風無雨,「是不是很奇妙?」何世昌27日在臉書粉專發文,「還記得幾個月前,曾有人主張台灣應該仿效歐洲國家針對建商進行『推案資格審查』嗎?我們當時就認為這種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無效審查只是多此一舉,如今完全應驗了。截至目前為止,歐洲英國、德國、瑞典等國的房市危機持續擴大,連亞、澳的國家也不例外。」專家表示,「這波全球建商倒閉潮肇因於央行升息、建築成本瘋狂上揚,大多數國家平均建築成本大漲逾三成以上;當資金成本、營造成本大漲但房價下挫,成本無法順利轉嫁至消費端,意味著建商利潤大幅度遭到壓縮、甚至賠售,那麼建商索性包袱收一收跑路去了。『建商一去不復返,此地空餘爛尾樓』,如此淒慘景況不只發生在中國,德國等許多國家也如星火燎原般延燒。」何世昌指出,「日本東京商工研究中心(TokyoShoko Research)發布訊息指出,2023年上半年建築企業破產數量為785家,較去年同期成長36.3%。瑞典信用機構Creditsafe統計指出,2023年前8個月的公司違約數量飆破逾5千家,創下1999年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何世昌提到,「澳洲證券暨投資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期間,高達1,709家建築公司申請並進入破產程序,較前年至去年同期增加24.9%。德國聯邦統計局表示,2023年前4個月,已有437家建築公司申請破產,與2022年同期增加20%,走上破產之路的包括擁有125年歷史的老字號包商Wolff Hoch und Ingenieurbau。」他進一步說明,「由於倒閉與中綴的建案增加,德國政府於9月宣布祭出450億歐元的一籃子救市計畫。英國也不好過,根據英國破產管理局統計,截至 2023 年 6 月的近一年內,約有4,280家建築公司破產,較前年至去年同期上升16.5%,建築公司倒閉率達到了十年來的最高峰。」另一方面,荷蘭統計局表示,今年前8個月,荷蘭法院宣布有305家建築公司破產,較2022年同期的187家增加約38.7%。何世昌強調,「反觀台灣,好像處在颱風眼中央一樣無風無雨,這種感覺是不是很奇妙?」(圖/翻攝自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