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重人
」 何重人 瑞磁生技 ABC-KY私校AI招生術3/聽完黃仁勳演講陷入就業焦慮? 科技大老:免驚!重要的是應用
一位台大女學生看完黃仁勳介紹人工智慧AI發展後,在網路上發文,對自己未來陷入迷惘,擔心文科會被淘汰而陷入「就業焦慮」,引起不少共鳴,網友憂「文法商全死!」果真如此?CTWANT記者採訪黃仁勳與其他業者,加上近期眾多學者的說法,答案是「免驚」,因為AI的全面應用,需要懂得使用AI的各領域人才,國科會更加碼喊出一年要培育5000名AI人才。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6月訪台,多次提到台灣擁有豐富的人才、出色的技術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這是一個美好的地方,我期待在這裡擴展我們的基地,為我們的員工建立一個美麗的總部。」並在未來五年內招聘一千名員工,包括晶片設計師、系統設計師、軟體工程師和AI研究人員,「我們的AI研究實驗室與大學合作,進行一些具有突破性的研究。」記者問當他的員工需要什麼樣的特質?黃仁勳說,他欣賞勇敢做出改變、有決心的人,如果想當「輝達人」,「應該在學校盡力學習,像是數學、科學、電腦科學、電機工程很重要,」不過輝達也在很多領域尋找人才,例如商業、行銷等,「個性方面的話是樂觀,喜歡與他人合作。」他的這席話,鬆動了外界對科技廠用人「重理工、輕人文」的印象。每年的大學就業博覽會,總是以電子產業區最熱鬧。(圖/黃威彬攝)在AI浪潮下,104人力銀行在6月26日公布的最新薪資大數據,今年平均月薪為4.7萬,年增5.4%,創下10年新高,但細看63個產業中,月薪低於整體平均4.7萬元的產業有40個,占整體三分之二,呈現高薪者少、低薪者多的「金字塔型」結構;最高薪的「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為6萬元,比最低薪的「社會福利服務業」高出2.2萬元,薪資幾乎1人抵2人。這數據看起來,似乎還是證實了台灣人要賺錢,就要往理工方面走,其他文史科系畢業、或服務業等可能只有低薪工作可以選,導致不少家長和學子在選擇志願時,很難根據興趣放手一搏,這也導致台灣重心非理工科系的學校常被輕視。曾擔任Google公司亞洲硬體總監的桃園市長張善政,在6月18日宣布攜手微軟和元智大學開辦免費的中小企業AI應用及資訊安全課程的活動上提到,學生們擔憂不唸理工科系就很難找工作這事是「多慮了」,因為人工智慧不是資訊單一科系要專精,現在講究的是擴大應用,任何領域、包括文學院都有發揮的空間。瑞磁生物科技集團ABC-KY (6598)創辦人何重人也跟CTWANT記者說,現在已經是AI時代,很多事情都可交由電腦代勞,所以年輕人需要的,反而是跨界、多領域學習的能力。今年在雲嘉南舉辦的就業博覽會,也出現「AI智慧面試官」。(圖/報系資料照)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教育部政次葉丙成也在自己的臉書以「AI當道,該為此感到焦慮嗎?」為題指出,AI應該分成兩個層面來看,一種是研發 AI 相關技術,包括軟、硬體的人,另一種則是能使用AI在自己場域做出厲害作品的人,研發科技的是少數,但善用這科技創造出價值的人是多數。葉丙成說,像是做行銷的人能用 AI創造厲害的文案,公司法務可善用AI來找出合約的問題,做教育的人用來設計教案,職場的人可幫自己做簡報等,在文化、商業、人文、金融、藝術、建築、土木、醫療各個領域,只要是能善用 AI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人,都是有價值的人。「與其擔心自己的孩子現在應該要提早學什麼、做什麼,以後才能成為 AI 研發工程師,這就讓孩子自己的興趣去決定吧,」不如先讓自己成為願意開始使用AI做事的人。葉丙成說。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跟CTWANT記者說,大家不用擔心AI會搶走工作,之前有個醫生問他,AI發展這麼快會不會讓他失業,但AI就是一個好幫手,「就如同微波爐、洗衣機、電鍋在家裡,好的機械能輔佐你」他笑說,「就像我太太,有了這些工具幫忙把家事很快做好後,他就有空閒時間管理我家那隻貓、剩下的時間就在管理我。」現在連苗栗的小學生都在上「AI主播報新聞」課程。(圖/報系資料照)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施立成也表示,不是只有學資訊系學生才能在AI領域找到一席之地,人文、社會科學也在AI倫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希望透過資訊力聯盟平台,讓對數位轉型、AI有興趣的學生或中小企業員工,簡單接觸到AI資訊和技術,激發自己潛能,在各領域發光發熱。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接下來AI產業會有非常多元的人才需求,比如發展AI的基本理論、演算法,以及背後相關的半導體硬體架構等,各行各業在使用AI時,也要有人熟悉、了解如何應用相關工具,以提升各行各業發展效率,所以國科會將盡力推動人才培育,在預算允許的範圍內,目標每年培育4000至5000名AI相關人才。
一滴現形1/台南囡仔勇闖美國FDA 瑞磁自創全球唯一液態晶片「病毒無所遁形」
「每個醫生聽到我的點子後,都說要做、這對病人來說非常重要,但科學家朋友們都叫我不要做,因為實在太難了!」今年70歲的瑞磁生物科技集團ABC-KY (6598)創辦人何重人說。在一個陽光耀眼的午後,何重人在內湖的辦公室接受CTWANT記者專訪,內湖的辦公室很簡約,大螢幕投射的是他所發明的數位生物條碼(BMB)的介紹,一般人可能不太容易聽懂,他耐心解釋,就像個大學教授;他成功在美國拿到FDA認證的多元診斷試劑,已可驗出78種疾病,但他不滿足於年年擴增的「產品菜單」,想要挑戰下一步,就是由一滴血液,來判讀癌症患者是否會復發。瑞磁生技美國子公司Applied BioCode 於2008年在美國洛杉磯成立,2015年在台北設點,創辦人何重人是不折不扣的台灣人,1954年在台南出生,自中興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念生化碩士、物理化學博士,當過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他笑說,就是讀書讀太久,後來找工作總想找符合專業和喜好,挑來挑去選不到喜歡的,幸好美國創業風氣盛,只要有新點子就能獲得啟動資金,他在2008年成立Applied BioCode,經過十年研發和打磨,終於在2018年取得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自動化分子診斷系統的上市許可,同年還取得17項腸炎檢測試劑,2019年則拿到呼吸道20項體外診斷試劑的上市許可。瑞磁2018年取得17項腸炎檢測試劑、2019年拿到呼吸道20項體外診斷試劑的FDA上市許可。(圖/瑞磁提供)自嘲在「在學校待太久」的何重人,在化學、物理、光學與生物技術等跨領域累積豐富知識,加上出自半導體強國台灣,因此想到半導體製程技術,採用6吋晶圓切割成300萬個磁珠,打造出細如塵埃的微小晶片,以QR code的形式黏在生物探針上,放置在特製的溶液試劑中,若檢體中出現相對應的細菌或病毒,就能被晶片上的生物探針抓住,在專門的機器拍攝下呈現不同色彩,這組BMB就可得知這次生病的「確切兇手」。「我們用QR code便宜又準確的優勢,縮小100萬倍來做,」何重人說,過去做生物檢測,一次只能一個人做一種,答案出來發現錯了,才能再試別種,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不想花精力在這上面,然而他的創新作法,一次可確認或排除10多種病毒,一台機器更可在3.5小時,同時完成96人的檢體,可說是又快、又好、又便宜。以一個正在打噴嚏的病人為例,過去只能戳一次鼻子、驗一種病毒,就像我們平常驗新冠肺炎的方式,根本就不符合時間與成本效益,所以大部分都靠瞎子摸象,吃一般感冒藥去壓症狀,運氣好就見效,運氣不好反而延誤治療,現在有了這項新技術後,用棉花棒戳鼻子、放進試劑、拿去機器拍照,短時間內就能知道,到底是A型、B型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還是新冠、腸病毒,甚至是百日咳桿菌、肺炎黴漿菌等都能測出,讓醫生對患者用藥做出正確判斷。瑞磁生技副總陳祐寧表示,目前有腸胃道檢測、呼吸道檢測、新冠與流感檢測等診斷試劑產品,均拿到美國FDA核可,最新推出的是多元真菌檢測,則是將傳統耗時2周以上的真菌培養再檢測,縮短到5個小時就能完成;接下來每年將陸續推出新品項,像是性傳染病與抗藥性基因檢測、泌尿道感染結合抗藥性基因檢測等。用瑞磁的技術,做一次鼻腔採樣,就能有7種不同的病毒檢測。(圖/翻攝自Applied BioCode官網)先前研究也發現,瑞磁的新冠加流感七合一檢測,一次上機做96個檢體僅23分鐘,而業界龍頭大約要花50分鐘,但檢測結果差異不大,所以在疫情期間瑞磁順利取得美國 FDA 緊急使用授權(EUA),且一次鼻腔採樣就能做到7種不同的病毒檢測,比業界龍頭更強。陳祐寧透露,美國當地醫院目前幫病人做檢測,大多採用亞培、羅氏等巨頭企業產品,雖然一次做一種,但在醫療保險支應下,美醫療業者不太容易改用新產品,不過,最近美國保險業開始有降低給付趨勢,台灣產品因性價比相對高,能提供醫院或實驗室彈性挑選檢測與出報告的項目,以符合保險給付上限,有望受到更多的青睞。由於傳染病、過敏原等檢測開發產品已上軌道,已交由團隊研發,何重人告訴記者,他現正研究如何透過血液變化、而非開刀取檢體的方式,探討癌症復發的可能性,進而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定時扎個血做檢查,就不需時時提心吊膽。」他期待地說。儘管沒有前例可循,科學家朋友也認為太過困難,不過何重人說,「在醫院看到很多患者與家屬,為了這難以根治的癌症腫瘤在憂慮,感覺很沉重。」如果這技術做出來能幫助很多人,讓他有持續做下去的動力。
一滴現形3/「一台破車看中我」金主識英雄 科學老頭不服輸年年跑臨床檢驗盛會
繼6月4日啟動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眾多科技AI大咖登台,推動台股創下歷史新高,20日即將登場的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也讓沉寂多時的生技股開始活蹦亂跳,其中,搶先在17日亮燈漲停、收在23元的ABC-KY (6598),是少數能以科技事業申請第一上市的生技公司。瑞磁生技去年合併營收為3.95億元,和2022年營收3.90億元相當,但產品組合優化,數位生物條碼(BMB)與檢測試劑(IVD)等高毛利耗材的銷售大幅增加、超過9200萬元,取代了2022年銷售主力的光學分析儀BioCode 2500,全年度毛利率達到68%。從創業到真正拿到美國FDA許可,也花了十年,這段時間靠著美國機構鼓勵創新的經費,以及慧眼識英雄的金主,好不容易媳婦熬成婆,目前最大外部股東為泛宏碁集團的智基、智融基金,以及緯創資通合計持股約20%,而最大股東為李家榮家族,持股約30%。李家榮也是瑞磁的董事長,他是美國Amkey Venture (美科創投)的合夥人,專門投資生物醫藥領域,管理近一億美元的基金,先前成功在美國創辦了數家生物製藥公司,也參與許多新藥的研發和上市。李家榮在ABC-KY上市前曾跟記者回憶起這段故事,他說,十幾年前,他與何重人第一次見面時,看著他拿著燒杯、裡面放著玻璃珠轉動,然後說要做出比這個更小的條碼,「我跟研究團隊都認為這是個寶,想要一起把這個寶挖出來。」瑞磁不斷研發新的產品線。(圖/記者方萬民攝)研發的過程當然非常艱難,李家榮說,當他們決定用半導體製程來做生物科技的檢測時,帶回台灣「大家應該會認為這是一個很smart的做法。」最後果然在台灣受到不少貴人相助,把這個想法成功產品化。「我是台大農化系畢業,然後去美國拿的化學博士,後來有機會在美國生物科技界工作,一直都想對台灣業界有貢獻,以過去的創投經驗來說,若能在台灣掛牌,可以讓這個領域給更多人看見。」李家榮說起為何選擇上市的原因。「我覺得當時他會投資我,是因為我開了台破車去見他,他覺得我應該不會亂花錢吧!」瑞磁生技執行長何重人開玩笑地說。何重人是40多歲才創業,自嘲過去的確只會乖乖念書、在學校待太久,不過也因此深入學習物理、光學、化學、生物等專業領域,再去研發,才能做出這種跨領域的新產品;開發新技術、特別是生物醫藥產業,真的很燒錢,但也因為入行時年紀不小了,行銷自己、四處找錢對他來說真的很困難。不過還好他選擇的是檢測業,而非新藥開發,不會出現花很多錢和時間後才發現沒效的「一翻兩瞪眼」;生物檢測賣的是耗材,就像印表機一樣,機構買了印表機後,後續會有源源不絕的墨水匣需求和收入,「這是我們比較幸運的地方,可以穩定有收入後,再投入研發。」再加上有美國、歐盟等地的專利,以及美國FDA流程交手的經驗,讓他們可以順利築起自己的專業護城河。瑞磁參加美國的博覽會。(圖/翻攝自Applied BioCode官網)「以創業來說,我真的很老了吧!」70歲還在公司負責研發的何重人笑著說,他說,在美國舉辦的、全球最大臨床實驗室產品及服務的AACC博覽會(2024年更名為ADLM),是檢測領域的年度盛會,從1980年代開始他每年都會去看展。「年輕的時候是去看熱鬧,但有一次碰到個朋友,他說他是特別來找『一根螺絲』,以解決他目前的研發瓶頸,我才驚訝到,原來大家是有目的地來看展,且能真正得到幫助,」何重人說,後來他很認真地每一個業者攤位都去研究,然後思考目前的產業趨勢,了解很多知識且獲得啟發。「後來看著看著,就覺得我也應該要有個公司能去擺攤,過了十幾年,好不容易占一個位子,就想著下次要兩個、四個,後來看著國際大品牌廠做了整片區的華麗攤位,又覺得『好羨慕呀』,整個動力都來了!」,今年7月28日到8月1日在芝加哥盛大舉辦的AACC,至少也要有4個攤位;何重人笑著,就像個熱血的年輕小夥子。
一滴現形2/不是「惡血」是熱血! 他贏過矽谷女金童秘訣是「離開台灣就做不到」
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2019年的一場會議上,針對成熟的呼吸道檢測產品方案中,報告列舉4家公司,只有一家不是眾所皆知的國際大廠,那就是由台灣人何重人所創的瑞磁生技ABC-KY (6598),以世界首創的數位生物條碼(BMB)技術,用一點點體液就能快速檢驗出多種感染病、過敏原,未來甚至有機會可檢測出癌症的可能性。聽到「一滴見效」的神奇,不得不令人想起2015年,史上最年輕的女性億萬富翁伊莉莎白·荷姆斯,創立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她宣稱只要一滴血就能做二百多種檢測,因此募資到7億美元、公司更估值90億美元,支持她的人甚至有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等政要大老。然而這件事在準確度上難以突破!伊莉莎白不但做不出實際產品,還不斷向外推銷,造成大量病患延誤治療,最後在2022年1月被裁定四項罪名成立,最後失敗收場,矽谷女金童也要入獄,這故事還被寫成書,叫《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深藏血液裡的祕密、謊言與金錢》。矽谷女金童創立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但最後失敗收場。(圖/取自《大發明家》紀錄片宣傳照)然而同一時間,美國也有一家公司,由台灣人創辦,在沒有鎂光燈和大量金主簇擁下,默默且拮据地進行研發,而今真的創造出一滴體液就能檢驗多種疾病的檢測篩劑,這家憨蹣講話但金實在的台灣精神的公司,就是瑞磁生技。「其實那時候,Theranos的律師有跑來找過我們,想搞清楚我們有沒有侵犯他的專利。」何重人透露這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因為一滴體液就能檢驗疾病的想法相似,當時Theranos到處以法律戰去威脅可能的競爭對手,然而瑞磁沒被禍害到,是「因為我們的技術不一樣,他們看不懂半導體。」何重人可說是十年磨一劍,研發十年、一度燒光積蓄,經歷不同的錯誤,而最後成功的關鍵,在於何重人熟知物理、化學、光學及半導體技術,「美國的確有晶片廠的產品,但做實驗可以,要穩定的良率與量產,還是要靠台灣。」2015年進入瑞磁生技的副總陳祐寧給了答案。陳祐寧初期負責光學儀器的研發與供應鏈來台量產,他解釋,這個產品需要將6吋晶圓切割成300萬個磁珠,結合DNA生物探針,印製成5微米的條碼晶片,是人類頭髮直徑的1/20;然而學醫的不懂半導體、學電子的不懂生物,每一件事都有專業門檻,要怎麼整合出最棒的商品,除了科學家的耐心、能跨界的知識涵養,還要有完整且彈性的產業鏈,才有辦法在不斷試錯下打磨出創新的生物科技產品。瑞磁生技執行長何重人大力稱讚台灣的供應鏈。(圖/記者方萬民攝)陳祐寧回憶起公司創業初期,何重人親自拿著燒杯去拜訪廠商、希望爭取理解與投資,甚至在沒有專業工具下徒手拿槌子想打破晶片;且研究所需的採購量太少,根本沒人理會他們,廠商不想出貨,好不容易談到一家美國公司,但提供的晶片品質很差,一下就壞了。當時前惠普技術長楊耀武建議何重人不妨回台灣想辦法,何重人便飛回台灣,直接到新竹拜訪幾家廠商,沒想到大家都很熱情,不歧視他們公司規模小,提供產品、還介紹其他的供應鏈,最後選定了由工研院前副院長林敏雄創立,專攻微機電晶圓代工的「亞太優勢」。亞太優勢幫忙解決了最大難題後,瑞磁在台灣也找到其他設備的合作夥伴,因而能一站做到底。除了晶片良率要高,能適應且穩定在試劑溶液裡也很重要。創業初期瑞磁曾空運用過美國的高分子原料,但不知是哪個環節有問題,良率就是不如台灣本土產品,所以後來大多都台灣製造。「這真是除了台灣之外,很難辦到的優勢。」旅美多年的何重人談到故鄉就是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