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梅
」 台積電神山痛腳2/風電國產化大買家「太貴不買」 業者怨銀行不給融資恐三輸
離岸風電業者迎來最「大咖」的支持者,台積電長年的大掌櫃、資深副總何麗梅,在證交所於9月30日舉辦的「壯大台灣資本市場高峰會」上,公開向政府喊話,希望盡速檢討離岸風電的規範,提供彈性做法,例如放寬國產化項目的認列,並提供廠商更多融資管道。曾被宣傳為「全球20大風場,臺灣佔16 座」,在綠電領域被寄予厚望的海上風力發電,政府2016年開始大力投入,先前規劃三大進度,包括示範獎勵、潛力場址、區塊開發,目標是達成2025年5.6 GW,2030年13.1GW的政策目標,除了台電之外,台積電就是第一批大買家。很不巧的是,興建過程遇到新冠疫情,導致成本大增,加上政府想藉此打造國家隊的自製能力,招標時要求使用在地產業鏈到一定程度,讓不少業者打退堂鼓,接連流標帶來的就是不斷放寬,進度仍趕不上變化,原本第一期、第二期分配的3GW,分別延後到2026、2028年之後,甚至第二期項目,僅一家廠商達標。隨後又有歐盟以「國產化」為由狀告WTO,導致現任經濟部部長郭智輝在9月23日緊急約見風電業者,為如期併網,解放過去的國產化規則,甚至可能溯及既往,影響已選商完成的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第1期、第2期,引發業界群起攻之,特別是遵守遊戲規則而成本大增、或因此退出的業者,還有為了國產化才剛投資百億蓋廠房買設備的本土業者。產業發展署副署長鄒宇新向媒體表示,政府面對離岸風電,過去是產業政策、能源政策並重,「現在有一個最大前提,就是如期併網。」為護國神山的再生能源需求,風電成要角。(圖/報系資料照、沃旭能源提供)「消息一出,親朋好友、銀行團、供應鏈、同業開發商的電話接不完,」世紀鋼董事長賴文祥在媒體上大聲喊苦,大家都怕政策動盪,銀行縮手、買家趁機壓低價格。最先衝擊的本土業者,又以中小企業為主的供應鏈最傷,今年已有五套風機外殼從中國進口到台灣,「價格直接少四成。」業者向CTWANT記者說,越南、韓國的業者都虎視眈眈,中國廠商也可能繞道東南亞洗產地,大舉入侵台灣市場。一馬達廠商跟CTWANT記者解釋,用外商的產品,最大問題是維修慢又很貴,過去怕被「偷師」,外商的風機若故障,他們不會派人維修,而是要求整台換掉,把我們當冤大頭,所以才會導致很多風機壞了就扔在一邊不處理的問題。但其實,不願具名的風電業者向CTWANT記者解釋,現在最大的「逆風」,其實不是國產化,而是「銀行」。業者坦言,風電市場可說是成也台積電、敗也台積電,「現在已進入『死亡交叉』,台積電不想買貴的電,想壓到5元左右,但風電業者要營利,至少5.8元到6.2元左右,如果賣給其他願意出高價的科技業者,銀行又不喜歡,擔心他們扛不起20年的穩定收益,恐導致專案借不到錢,借不到錢、風場就要廢了,以後科技業要大規模的綠電也沒了,這是『三輸』!」。業者向CTWANT記者舉例,一個500MW的離岸風場,過去要花900億元打造,現在至少要1200億元,就是因新冠疫情、加上全球都在發展離岸風電,法國、德國、丹麥等都在打造大型風電場,據全球風能協會預估,2024年到2028年,全球離岸風電裝置總量會增加138GW,年複合成長量28%,僧多粥少下導致船、工人和設備都很貴。風電的機台都非常巨大且昂貴,過去以外商為主。(圖/翻攝沃旭能源臉書)有一業者為了搶船花大錢卻碰到疫情,當時一驗到陽性就全員下船閉關,完全不能施工,但各種租金還是照付,這種恐怖的錢坑,沒有銀行支援根本不行,「在商言商,外資一年都會進行好幾次財務成效評估,早就跑了,就是我們本土廠商才會努力拚完工,已經很了不起了。」連同業也看不下去、幫忙喊冤。業者表示,離岸風電是龐大且複雜的工程,甚至連政府單位要驗收與查核都有點摸不清頭緒,加上先前有業者在國產化做「小動作」,搞得政府常常要查核、動輒要罰款,導致銀行也覺得,貸款給風電業者的風險很高,「對銀行來說,不如借錢給人炒地皮,簡單又好賺,但對台灣產業來說,得到的價值是什麼!」他憤憤不平地說。「相對於光電雖然建置較快,但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土地不夠,不管是屋頂、地面型的光電,全部加起來也只是零頭,台積電要的是單一、穩定的大型供電」前三大民營售電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放鬆風電國產化政策會不會引發未來綠電價格波動等其他後續效應,還要觀察評估。除了價格波動,還有一大問題,「包括沃旭與海龍風場,2025、2026年的發電已全被台積電買走」全球最大再生能源基金、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區域總裁許乃文表示。換句話說,這兩年其他的「護國大山」都買不到大宗綠電,短期內難以解決。
缺才焦慮2/外籍員工變身管理層 「最像台灣人的外國人」成製造業生力軍
「印尼、泰國籍的員工在工廠擔任小主管,已經是常態啦!」中科一家工具機廠跟CTWANT記者解釋,最早工廠會選用菲律賓的外籍員工,是英文會通,後來以泰國為主,因為配合好、穩定度高,而近來的確有不少印尼的員工相當活躍,「因為有些是華僑,在台灣念書後就來工作,中文溝通沒問題,也很上進。」善用外籍學生的力量,除了讓因少子化而招生困難的大專院校有喘息餘地,對製造業來說,也是緩解最迫切的缺工問題,在人力配置上能相對穩定。在台灣,缺工不是新聞,但持續缺超過百萬人,從科技廠到傳產製造業都一片怨聲載道,就成了國家競爭危機。104人力銀行最新徵才資料庫顯示,4月工作機會數110.6萬個,再攀歷史新高,也是2023年3月以來,工作機會穩定突破百萬大關,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業就有16.5萬個人才缺口,名列第三大缺工產業。「『人』是台積電最大的資產,我現在特別對這事感受很深,包括我們從全世界找人,用各種方法產學合作。」台積電人力資源副總經理何麗梅大呼「在台積電20幾年,人力資源是最難的一個。」台積電與德國學校產學合作。(圖/台積電提供)因為世界級的缺才暴風圈不斷擴張,以「護國神山」光環加上百萬高薪,台積電是全台畢業生趨之若鶩的公司,甚至在哪開新廠,當地房地產就會被「點石成金」,然而這樣的天子驕子,居然也大喊缺人!何麗梅表示,台積電跟德國Dresden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科技部簽約,讓他們的學生大三時到台灣的大學讀書,並花2個月在台積電的新人訓練中心實習,畢業後到台積電工作,可以在台灣,也可以在歐洲、美國。「這是個很龐大的工程,但相當有力量。」台灣人才不足,去年就有網友熱議,台積電的印度員工越來越多,「美商主管也是越來越多印度人啊,未來趨勢。」那台灣年輕人都跑哪呢?一頂大老師透露,他有好幾個學生畢業半年都還沒有工作,一方面是看不上其他製造業、覺得不急,有些則是在等「理想中的工作」。國發會數據顯示,台灣2023年產業移工為47.8萬人,比起2016年又多加了10萬人,其中以越南籍最多,約23.6萬人,占總數的45%,其次是菲律賓12.2萬人、印尼9.4萬人及泰國6.8萬人;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是「高階白領」。去年新竹科學園區的白領外籍員工超過二百人,超過一半在台積電任職;竹科管理局局長王永壯表示,很多來自清大、陽明交大進修碩博士的外籍生,畢業後就留在台灣工作。竹科也有越來越多高階的外籍員工。(圖/聯發科提供)「中階技術工,其實能讓藍領變白領,」日月光半導體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李叔霞跟CTWANT記者提到,已有不少外籍員工成為管理階級,「其實我12年前有諮詢過他們,想不想繼續讀書進修,當時幾乎沒有人,但大前年問時,居然有一千多個員工有興趣。」所以後來還需要考試篩選再上課受訓,「如果員工有想要學習的動力,其實成功機率很高。」過去日月光的外籍員工以菲律賓為大宗,大約五百人,李叔霞想起兩年前正修科技大學跑來跟他說,有30幾位即將畢業的印尼學生,非常有意願留在台灣工作,但不知道去哪,「他們的中文非常好,也很適應台灣生活,不留下來真的很可惜。」當時日月光缺乏「二次配工程師」,儘管這群學生讀的是其他的電子科系,日月光就自己編教材,以「先聘後訓」的方式把他們留下來,後來成為公司的種子人員、在台灣落地生根,後續協助招募及訓練來自印尼家鄉的學弟妹,有時相較於海外工程師,反而更具優勢。「他們就像是『最像台灣人的外國人』」李叔霞說。因為這樣的成功經驗,正修科大一躍成為印尼基地總召集學校,教育部核准通過的新型專班有13班、348人,主要為印尼與菲律賓學生,已與科技大廠簽署備忘錄,提供獎學金與就業機會,分為學士後專班與二技專班,涵蓋電子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三個系。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表示,僑生政策已實施70多年,培育超過16萬名僑生校友,過去散居全球各地的留台僑生,是支持台灣的重要的力量,不過近來政策轉型,擴大技職學校參與招生,2014年起開辦產攜僑生專班,10年內從281人成長至4千多人,總計產攜僑生專班技高端在學人數已突破8000人,以因應國內及海外台商產業人才需求。
台積電2023年收降17.5% 年薪破億經理人較前年少5人
台積電在19日更新2023年報,受到去年總經環境不佳影響,稅後淨利回到兆元以下,為8384.98億元,年減17.5%,在2022年經營團隊中有15人年收破億元,2023年僅10名經理人年薪超過1億元,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年薪同步縮水。台積電在2023年營收為2兆1,617億元,年減4.5%,毛利率54.4%,年減5.2%,稅後淨利8,384.98億元,年減17.5%,每股稅後盈餘為32.34元,雖然營收、獲利都是負成長,但仍是次高表現。台積電的年報顯示,給付給總裁及經理的酬金政策,主要參考經歷、專業能力、管理職能以及所擔任的職位等綜合面向,同時也與財務性、非財務性等績效項目目標連結,以反映職責以及工作績效。酬金部分包括薪資、按季發放的業績獎金、特支費以及公司根據年度獲利狀況所發放的員工分紅。2023年年薪級距在3千萬至5千萬的為去年升任副總經理的莊瑞萍;5千萬至1億元的經理人包括,方淑華、王英郎、張宗生、吳顯揚、曹敏、廖永豪、章勳明、游秋山、何軍、葉主輝、林宏達、李俊賢、莊子壽、魯立忠、徐國晉。至於年薪1億元以上的有總裁魏哲家、資深副總暨財務長兼發言人黃仁昭、資深副總何麗梅、資深副總羅唯仁、資深副總秦永沛、資深副總米玉傑、資深副總暨資安長林錦坤、資深副總侯永清、資深副總張曉強、副總經理余振華;若加上轉投資公司年薪億元以上則是資深副總經理兼任亞利桑那州子公司董事長瑞克‧凱希迪。其中董事長劉德音去年年薪為5.2億元、總裁魏哲家為5.47億元,今年分別縮水為4.1億元、4.52億元;證交所日前公告台積電董事酬金平均1.18億元,但因未扣除董座劉德音薪資的極端值,因此拉高水平;其餘董事酬金則在1,320萬至1,644萬元,董事曾繁城酬金則為1,056萬元。
何麗梅:台積電高生產力「以人為本」 目標2030年新進女性人員30% 女主管20%
台積電財務長、現任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日前出席<TALENT, in Taiwan人才永續企業行動聯盟>倡議表示,她在去年9月接下人資資深副總一職,台積電最大的投資雖然是設備,但設備仍是由人來操作,只有「以人為本」,生產力才會提高。雖然全球科技業的女性比例都偏低,但台積電依然設下了2030年新進女性人員30%,女性主管20%的目標,並宣示「營造多元共融的環境,激發熱情,成就最棒的自己」,是台積電最新的人才願景。何麗梅說,除了薪資待遇的考量外,公司還要打造出三件讓員工引以為傲的事。第一,公司有沒有競爭力,是不是跟一群很優秀的人一起工作?第二,公司有沒有影響力,能帶動全世界創新?第三,公司不只會賺錢,還能為社會貢獻一份心力? 何麗梅表示,台積電近年在美國、日本等地設廠,面臨文化及價值觀的巨大挑戰。雖然在不同地方要因地制宜,但核心價值不能有所變動,不論在哪裏,都要讓員工感受到歸屬感。 少子化、高齡化加上產業發展的趨勢,台灣人才問題已變成企業最嚴峻的挑戰。有鑑於此,《天下學習》、《Cheers快樂工作人》連續兩年提出<TALENT, in Taiwan人才永續企業行動聯盟>倡議,今年倡議夥伴目標將突破300家。倡議活動中也發表<2023台灣企業員工福祉大健診>、<2023台灣五大產業TOP50企業DEI現況分析>等兩本台灣首份職場DEI報告書,梳理出台灣企業在多元(Diversity)、平等(Equity)、共融(Inclusion) 的管理成績。調查中發現,有79%的工作人將DEI視為求職或留任的重要因素,但同時,每3人就有1人對企業DEI表現不滿意,平均員工只給企業61.5分的勉強及格成績。當獲利不再是企業成功的唯一指標,企業必須重新思考一條人才永續的新道路。參與「TALENT, in Taiwan」倡議的300家聯盟企業與大學也各自提出人才管理的新哲學,經過六大面向的檢核後所獲得的「人才永續行動聯盟」授權標章,不僅能在全球ESG浪潮下,成為CSR報告中重視人才的有力證明,當近8成求職者將DEI視為求職重要考量時,在徵才場合或求職平台使用標章,更是強化雇主品牌、提升人才競爭力,讓人才辨識重視多元福祉企業的重要依據。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也在論壇中提到,少子化與高齡化的衝擊,對台灣人口結構影響巨大,日本現在正發生的一切,之後在台灣也會發生。據國發會估計,在2030年之前, 人才缺口高達40萬人,以往面對國際化的挑戰,都會強調搶錢、搶技術、搶IP,「但現在搶人可能是最重要的。」
台積電攜手桃園、新竹、台中、台南植樹4.5萬株 相當於7.5倍大安森林公園樹木量
台積電在植樹節(12日)發起「台積電植樹薪傳計畫」,從廠區所在位置出發,由北而南攜手桃園、新竹、台中、台南等4個地市政府同步植樹,以行動推動都市與社區綠化,預計今年將提供總共約4 萬5,000 棵樹苗,相當於 7.5 個大安森林公園的樹木量,並由各市政府盤點規劃適宜土地給台積栽種。台積電自20126年發起「i+tree Green Party」植樹行動,於廠區適合地點或是鄰近學校、機構與社區種植樹苗,今年擴大活動動以「台積電植樹薪傳計畫」,聯合4個地方市政府擴大植樹規模,選擇的樹苗皆為台灣原生種,以適地適種為原則,同時考量最佳適應性、高生態效益,並且維持本土物種。台積電植樹薪傳計畫攜手桃園、新竹、台中、台南等四個地方政府同步植樹,預計今年將種植4萬5,000棵樹苗。(圖/台積電)台積公司董事長劉德音博士表示:「『關懷地球、為下一代著想』向來是台積公司企業社會責內涵。並感謝桃園、新竹、台中、台南四個地市政府的支持,攜手為這片土地盡一份心力!」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女士表示:「現在種下的一棵棵樹苗,其實也代表了一顆顆的愛心與綠色希望,讓大家藉由植樹體認到自身對於環境的責任。」 今日的植樹活動出席的台積電主管包括劉德音、張淑芬、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資深副總經理秦永沛、副總經理廖德堆及副總經理王英郎。活動以即時連線的方式 與桃園市長鄭文燦、新竹市長林智堅、台中市長盧秀燕、台南市長黃偉哲,分別在桃園平鎮運動公園、新竹青青草原、台中后里森林園區及台南山上水道博物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