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
」 華為 晶片 台積電 蘋果 美國手機很捲1/摺疊市場三國殺成變形金剛時代 三星市占節節敗退逼出「秘密武器」
「我們一直有個夢想,希望把我們的平板裝在口袋裡,今天我們就實現了!」華為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在9月上旬發表會上,將全球首款三摺機「Mate XT」的10.2吋螢幕摺起、連同鍵盤收入口袋,同天凌晨,蘋果iPhone16才剛登場,華為一副要PK蘋果的模樣,等到消費者拿到新品才驚覺,華為瞄準的是摺疊機龍頭韓國三星,加上其他品牌爭相角逐,摺疊機市場再掀戰況。華為三摺機九月下旬開賣後,不少大陸專門拆手機拍影片的網紅搶快開箱,發現裡面的處理器還是麒麟9010,相當於四年前的最高水準,蘋果的iPhone16系列卻是用最新的3奈米製程打造A18晶片,兩支新機並不是跑同一賽道,顛覆全球關注的美中貿易戰下「秀肌肉」劇碼。華為此戰目標,不是蘋果那是誰?「看來可給三星壓力了,不然今年的fold6沒有什麼更新的慾望。」由於華為手機介面顯示「中國台灣」,自2020年起遭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禁售迄今,但全球首款三摺機仍引起台灣網友熱議。有152萬粉絲的大陸科技博主「大狸子切切裡」,在開箱華為三摺機影片中說,看隔壁(蘋果)大規模推出一大坨新顏色,華為可以開香檳了。也有網友在影片下方留言提到,「以前韓國有LG專門出別廠不敢做的東西,現在是華為敢玩,有創新的東西,總比變成另一個蘋果好多了。」「手機發展呈現疲態,說摺疊機無用的人估計連試用都沒有,三摺機已有人玩出裸視3D的效果,新型態才會出現更多新的應用。」大陸許多手機品牌近期都推出摺疊手機,瞄準過去三星的獨霸市場。(圖/廖梓翔攝、翻攝自香港01)在臉書上有10萬追蹤者的台灣網紅「3C達人廖阿輝」說,三星最早做摺疊,軟體支援更多,包含手寫筆、AI功能,然而上個月剛發售的小米MIX Fold4,有攝影玩家最喜歡的萊卡鏡頭,且「比(手機運行速度)快是沒有差異,卻比很多傳統手機輕薄,小米做出不規則形狀的電池,讓機器中所有空間都利用到,還升級到5100mAh,比三星多約10%。」三星7月31日最新推出的Galaxy Z Fold 6,6萬多元的摺疊手機,掀開今年第一場摺疊機戰役,緊接著後起之秀的Google,首次在台灣推出摺疊手機Pixel 9 Pro Fold,小米急起直追,登台推出第一款小型摺疊手機Xiaomi MIX Flip,鏡頭用上萊卡,狠刷一波存在感。華為三摺手機的問世,更是給了主打兩摺手機的三星一記重拳。三星最早在2019年搶先賣出摺疊機,有大有小,2021年的第三代開始加入手寫筆功能,但仍以二摺為主,三次摺疊因技術門檻而難以商業化,只聞樓梯響,但在大陸品牌小米、OPPO等陸續推出摺疊新品,如今華為搶先推三摺機,明顯撼動「摺疊機代名詞」三星手機的江山。先前三星曾曝光可拉開的「捲軸式」手機,引爆科技界熱議。(圖/三星提供)面對華為有備而來,韓國媒體 The Elec 九月中報導披露,三星計劃在2025年發表一款「捲軸式」的手機,螢幕完全展開後達到 12.4 吋,最重要的是,不會在螢幕上產生凹痕,是當前摺疊型無法解決的痛點。三星可說是提前把「壓箱寶」拿出來。早在四年前,三星陸續向韓國及美國申請專利,結合可凹摺螢幕與卷軸式螢幕設計機構,從現行Galaxy Z Fold 系列採用的書本式凹摺中,單側加入卷軸式可拉伸機構,讓螢幕攤開後的顯示面積可以變大,不會有中間空隙。有捲軸式想法的手機大廠不只一家。韓國LG在2021年端出的Rollable,但隨著 LG於同年退出手機市場而胎死腹中;大陸OPPO也曾在2021年4月在台北信義區開設快閃體驗店,讓網紅與YouTuber上手玩OPPO X 2021 卷軸機,在不改變機身厚度的情況下,可從6.7 吋伸展為 7.4 吋的矩形螢幕、就像個小平板;Motorola在2023年的MWC上,也曾秀出捲軸的概念機。OPPO曾在2021年推出卷軸概念機。(圖/翻攝自劉胖胖的3C頻道)不過,捲軸式手機因良率低、成本高,還有許多物理上的瓶頸有待改善,始終沒有商業化,直到華為的Mate XT上市。有玩到機器的台灣YouTuber「劉胖胖的3C頻道」就提到,「期待可彎摺面板這種新材質,未來變化出不同產品類型」;「壹哥的科技生活」也說,「這種螢幕升降,現場看真的有驚豔到」,未來說不定手機會只剩一根棒子,銀幕直接從棒子裡拉出來「卷軸式手機,充滿了無限的未來。」儘管在當前反中氛圍下,台灣民眾仍不減對新科技產品的需求,有經驗、才會有新想法,套句「大狸子切切裡」的話,「科技可以走彎路,但不能原地踏步。」
三摺手機對決iPhone 蘋果華為本周正面交鋒
9月10日,市場將迎來蘋果和華為的新品發表會,成為全球科技界的焦點。近期市場傳聞稱,下一代蘋果iPhone一旦升級到iOS18.2系統將無法使用微信,引發投資者的廣泛關注。然而9月6日微信的更新上架,謠言逐漸平息。蘋果與騰訊之間的焦點仍將圍繞「蘋果稅」問題展開談判,未來的談判結果可能對應用分成模式產生深遠影響。蘋果發表最新手機iPhone 16眾所矚目。知情人士表示,這款手機使用的蘋果最新晶片A18,將採用晶片設計商安謀(Arm)的最新晶片設計技術V9,以將生成式人工智慧(AI)功能導入其智慧手機。而Apple Intelligence目前只能在最先進的iPhone 15 Pro和Pro Max手機上運作,這幾款手機搭載的是蘋果的A17 Pro晶片,使用的是安謀前一代的V8架構。蘋果新機發布在即,蘋果供應鏈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台股投資者應持續留意蘋果200大供應商概念股行情走勢,這些股票在新品發布會前後往往會受到市場消息面影響,進而帶動股價波動。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的科技巨頭華為則搶先一步,正式發布全球首款三折疊手機Mate XT。華為終端在微博宣布9月10日將舉行新品發表會。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隨後轉發微博稱:「華為最具引領性、創新性、顛覆性的產品來了!這是別人想到但做不到的劃時代產品,5年的堅持與投入,我們將科幻變成了現實。華為巔峰之作,敬請期待!」而華為7日宣布開放三折疊手機Mate XT預訂,據陸媒報導,截至7日晚間,預約人數已超過百萬。華為的這項創新技術或將對未來手機市場產生重要影響,進一步加劇科技競爭的態勢。
手機龍頭尬車2/造車新勢力「華小魅」成形 小米雷軍左打保時捷右踢特斯拉
新出爐的2023年全球汽車出口大國,不是老面孔日本、德國,而是中國大陸,以522.1萬台成績狠狠甩開排名第二的日本430萬台。儘管大陸因俄羅斯發起烏俄戰爭遭出口抵制而有了汽車大買家,但其新能源汽車占1/3出口量的驚人氣勢,更讓歐美車業刮目相看,尤其造車新勢力已從「蔚小理」,打到新成軍的手機幫「華小魅」。儘管台灣民眾無緣乘駕這些最新、最豪、最炫的中國汽車,但車用電子市場仍充滿商機。「你去看看中國大陸的那三家『蔚小理』、看特斯拉,它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的數據,還有所謂的數據行銷,這會是台灣未來的機會。」最近忙著將台灣電動機車技術輸出東南亞的金庫資本總經理丁學文表示。大陸造車市場可說是百花齊放,特別是新能源車。在大陸政策補貼下,2011年成軍的寧德時代成了全球電動車電池龍頭,另一家電池起家的比亞迪,2002切入造車,十年後宣布停產燃油車、專作電動車,如今已是大陸電動車一哥,2014年起陸續成軍的蔚來、小鵬、理想等,從新能源汽車設計、行車軟體模組到周邊充電設施與電池技術,都是「Made In China」,被稱為「造車新勢力」的「蔚小理」。這股新勢力,如今又有了新加入者,就是大陸三大手機廠華為、小米及魅族。手機品牌魅族已跟老牌車廠吉利結合,今年開始打造新車。(圖/翻攝自宅宅中地官網、星紀魅族官網)1987年成立的華為,從電信設備起家坐大,20年前跨入手機市場,迅速成長為中國第一品牌,2015也打入全球前三大,也因此2018年開打的美中貿易戰中首家遭制裁,隔年華為轉戰電動車市場,2021年與老牌車廠長安推出「阿維塔」,搭載Huawei Inside全端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接著與賽力斯合推「問界」系列車款,「智界」則和奇瑞合作,未來還將與北汽及江淮另推兩個「界」的車款。以去年12月26日登場的問界M9為例,除了高階智慧駕駛系統、豪華裝飾,還有鴻蒙4.0座艙,駕駛、娛樂、工作全場景互相串連,售價人民幣50萬元起、大約新台幣220萬元,去年底預購已逾5萬台,預計今年2月26日交貨。平安證券預計,華爲的深度賦能車型,包括問界、智界、阿維塔在2024年銷量有望達67萬台,在大陸零售量可能超過特斯拉,成爲高端新能源市場的重要角色。問界M9上市當天,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形容「馬路上能看到的最強大的 SUV。」隔天的27日,中國手機二哥、小米創辦人雷軍在微博寫道,「深知汽車工業的複雜、開拓的不易,向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先行者致敬」,並直接點名比亞迪、蔚小理、寧德時代和華為,豪不客氣地下戰帖。緊接著28日,小米首款新能源車SU7技術發表會登場,雷軍高喊自家新車是全球最高規格,「在駕駛性等機械素質上,希望能媲美保時捷Taycan Turbo;在智慧化上,希望能媲美Tesla Model S。」「價格有點貴,但是有理由的貴。」他還發下豪語,15到20年將拚入全球前五大車廠。大陸媒體曾分析「小米在走華為的路」,在小米14系列手機上,雷軍採用很多類似華為技術和做法,華為研發鴻蒙系統、小米有澎湃OS,也將小米生態產品連接;去年小米的確以超過18%的市占率站上中國國產品牌第一。另一手機廠商魅族在去年11月宣布2024年第一季啟動造車,推出MEIZU DreamCar MX,有自行研發的Flyme Auto汽車智能座艙操作系統,也應用在吉利汽車旗下領克08車款。新一代造車勢力手機幫「華小魅」儼然成形,在當前大陸汽車市場瘋狂競爭、利潤不多之際,能否打開新局,各界高度期待。關注兩岸產業發展的丁學文說,「電動車是軟體加硬體,不可能一家公司全包起來做,且目前正在蓬勃發展,有很多可能性。」他提醒台廠,不要再從製造業的角度去創新製程,而是「有容乃大、跟全世界合作發展」。中國的傳統與新創車廠高達180多家,競爭激烈。(圖/新華社)在大陸從事汽車零組件的台商表示,智慧電動車就像是有四個輪子的手機,產業鏈間需緊密合作,異業結盟例子也會愈來愈多,過去大陸汽車業大多是跟外商合資、以獲取外國的經驗和技術,現在他們不管是車界的前輩或後起之秀也自己抱團,像是小鵬和大衆,長安攜手華爲、也跟蔚來汽車合作。不過,中國車廠實在太多,包括傳統與新創車廠合計高達180多家,現在又「嚴重內捲」(在體制內相互廝殺),已經有銷量規模小、資金鏈緊張的弱勢品牌被淘汰,「所以找到對的策略夥伴很重要。」這位台商說。
以後就不能用了嗎?華為註冊網路熱梗「遙遙領先」 目前商標正在審核中
近期有關注3C產品的讀者應該都有注意到,智慧型手機領域一直出現「遙遙領先」的言論,尤其是在華為發布最新智慧型手機Mate 60後,這原本是用來諷刺華為的網路熱梗,因為Mate 60優異的表現,反而成為華為的代名詞。而現在有消息指出,華為已經將「遙遙領先」一詞註冊為商標,目前商標正在等待審核中。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華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將「遙遙領先」一詞申請註冊商標,國際分類為運輸工具、科學儀器。目前正在等待有關當局的審核中。外界也推測,先不論商標申請是否能夠通過,華為此舉極有可能是希望「遙遙領先」一詞,成為華為的代名詞。(圖/翻攝自天眼查)之所以近期「遙遙領先」會成為直接連結華為的熱梗,主要是源自於2020年。在中國的廣告宣傳相關法規上,廠商是不得使用「最好」、「最佳」、「第一」等極致類型的用詞來形容自家產品,所以各家廠商在誇耀自家產品時,無不絞盡腦汁。(圖/翻攝自天眼查)而在2020年時,時任華為董事長的余承東在Mate 40發表會上,瘋狂使用「遙遙領先」一詞來形容自家的手機領先業界,在整場發表會上,余承東先後說了14次遙遙領先,所以在發表會後,「遙遙領先」就成為網友用來諷刺華為的熱梗。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被網友的「遙遙領先」彈幕包圍。(圖/翻攝自微博)但隨著華為遭到美國晶片制裁,沉寂了3年之久,近期又因為華為無預警地推出Mate 60系列手機,再加上該手機的衛星通話功能真的撼動不少網友,這才讓塵封近3年的「遙遙領先」再次成為網路的熱梗。
遭美封殺後 華為高階手機22日亮相
美國強力在晶片與關鍵零組件封殺華為下,華為新型高階手機Mate40系列的後續動態受市場高度關注,但上月華為並未在開發者大會上多做披露。華為10日上午在官方微博指出,華為Mate40系列手機的全球發布會定於10月22日舉行,並將於網路上進行。綜合陸媒報導,華為消費者業務CEO、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10日透過微博宣布,華為Mate 40系列全球發布會定於10月22日晚間8點舉行。本次發布會主題為「Leap Further Ahead(向前邁進)」。根據@evleaks提供的海外版發布會宣傳海報顯示,海報中所呈現的圓形畫面結合該爆料者此前的消息,本次華為發布會將在手機鏡頭的變焦方面有重大突破。IT之家表示,根據此前爆料資訊,華為Mate40系列可望配備66W快速充電,搭載麒麟9000系列處理器,型號方面依然延續Mate30系列,分為Mate 40、Mate 40 Pro、「Mate 40 Pro+」和Mate40 RS Porsche Design。此外,華為「Mate40 Pro+」可能會採用大曲率瀑布螢幕設計,該手機後置相機模組或將延續前代產品的設計風格。
踩底線交出過半數量 台積電趕出880萬顆高階晶片給華為
趕在9月15日美國制裁禁令生效前,台積電到底趕出多少顆高階晶片給華為呢?答案是880萬顆,原本華為的訂單為1500萬顆,台積電趕出超過訂單一半的數量給華為。根據《快科技》報導指出,原本華為對台積電的訂單數量為1500萬顆高階晶片,但是趕在美國禁令生效前,台積電在有限的時間中,硬是將產能加速,趕出了880萬顆晶片給華為,超過了原本訂單的一半數量,但此消息並未經過華為、台積電的證實。由於美國禁令限制的關係,任何採用美國技術的晶片生產廠商,均不得與華為有任何供貨行為,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曾在8月的發表會上表示,Mate40搭載的麒麟芯片可能是華為自產的最後一代,屆時麒麟旗艦芯片將絕版。在耗盡這些晶片前,如果禁令依然沒有鬆懈的話,屆時華為的手機出貨數量可能大砍8成。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還意外曝光了台積電的晶片製程價格,媒體發現,台積電5奈米製程價格比7奈米貴上一些,根據美國CSET計算,台積電5奈米製程的12吋晶圓,成本約1.69萬美元,遠高於7nm製程的9346美元。但如果轉換成單顆晶片的代工價,5奈米僅有238美元,比7nm的233美元只貴了5美元。
美國制裁禁令生效 業界:華為真的沒路可走
美國對華為的晶片制裁禁令正式於9月15日生效,包含台積電、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晶圓代工廠商均宣布停止供貨,這導致華為陷入「無晶片可用」的窘境。而目前傳出,華為面對此制裁,其實並沒有B計畫可以使用,未來可能轉向汽車、面板IC驅動等領域發展。根據《證券時報》報導指出,華為近期透露將發展LCD驅動IC與模擬IC設計,日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希望用戶能再等等華為年度旗艦智慧型手機Mate 40。但面對高階晶片斷貨,中國大陸的廠商也無法達到7奈米、5奈米製程,余承東也只能坦承,今年的麒麟晶片將成為絕響。而有業界人士透露,針對高階晶片的斷貨,華為目前並沒有任何替代方案,主要還是仰賴中國大陸半導體廠商的協助,但由於高階晶片的製程技術難以突破,再加上所有半導體廠商的生產技術、生產設備均無法跳脫美國的關係,即便目前華為仍然可以使用低階晶片,但意味著未來華為將會從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爭奪戰中消失。目前傳出,華為有可能轉向汽車與面板驅動晶片設計,同時加強發展筆電、平板等產品,藉此補足手機營收上的缺口。
華為「至暗時刻」晶片斷供 無翻盤計畫手機業務恐退場
美國政府對華為祭出的IC晶片斷供禁令15日正式生效,包含台積電等公司停止為華為代工生產,被喻為華為「至暗時刻」。據大陸《證券時報》從華為產業鏈方面了解,華為目前並沒有B計畫,後續可能從高端手機降維轉戰至汽車、OLED螢幕驅動,並搭配軟體、手機周邊產品來補洞;另接觸華為高層消息也傳出目前恐無具體對策,主要還是尋求國產替代方案。雖然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14日強調,高端手機Mate40會如期而至。但從現實面來看,在未有高端晶片取代方案前,等到華為庫存耗盡而美國禁令未放鬆或解除,華為恐怕只能退出手機業務。甚至也有經銷商透露,現在華為手機要拿貨已變很難,除非同步搭配手錶、平板、耳機等產品,若從週邊拿貨,價格又高出幾百至幾千元人民幣不等。美國去年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黑名單後,5月15日祭出進一步手段,美國商務部宣佈將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軟體設計和製造半導體晶片來保護美國國安,等同升級對華為的晶片管制。在此禁令下,台積電等公司如要為華為代工晶片,將需獲得美國許可才能執行,另包含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也都表示不再供應晶片給華為。雖然美國方面給了120天的緩衝期,華為在這期間也大量備貨儲貨,但晶片斷供仍舊到來,從9月15日起正式啟動。由於在高端晶片方面,比如7奈米、5奈米等,陸企仍難以媲美台積電等國際大廠,因此華為高端手機必然受到影響。據了解,由於之前備貨充裕,華為手機業務至少可以支撐到2021年第1季。至於華為的核心產品海思「麒麟」處理器,目前華為依舊沒有放棄。但之前華為海思只負責晶片設計,生產、封裝、測試等其他環節基本由台積電等公司完成。雖然海思已加速轉型升級試圖打造完整的晶片產業鏈,擺脫對美技術設備依賴,但面對技術門檻與光刻機設備等難題,短期難以解決。同時華為晶片斷供也對合作夥伴造成一定影響。華為長期合作高層也透露,公司長期與華為合作,產品採用的底層晶片一直是海思,現在公司正尋找接觸新的晶片替代通路,以確保業務正常運轉。
倒數2天!傳華為趕在禁令前 包機從台灣運回所有麒麟晶片
9月15日就是美國對華為晶片禁令的最後期限,近日傳出,華為旗下企業海思就大手筆包機,目標趕在最後期限,將華為晶片從台灣專機運回,據悉,這次的包機費用約為新台幣600至700萬元。根據《搜狐新聞》報導指出,美國對華為的晶片限制令將於9月15日生效,在此之後,所有使用美國技術所生產的晶片、晶片設備,將不能出貨給華為。而為此,先前就傳出台積電等晶片廠正在全力趕工給華為,晶片訂單也陸續交貨中,而近日傳出,那些可能來不及運送的晶片,華為旗下海思大手筆包了一架貨機,計畫在趕在期限前,來台灣將晶片運走,以此提高華為的備品庫存量。通信行業資深獨立分析師黃海峰受訪時表示,華為最後一代高階晶片「麒麟9000」的備貨量在1000萬片左右,這也代表著約有1000萬台華為Mate40/Pro等高階手機可以用上,預計可以支撐半年左右。但,等到晶片全數用完時,華為的高端手機業務將會遇到很大的挑戰。雖然近年中國大陸在晶片設計領域有長足的成果,但在生產階段仍有很多問題,就連華為的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也坦言,「現在唯一的問題是生產,華為沒有辦法生產。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只做了設計,這也是教訓。」而除了台積電會停止供貨外,其實就連三星與SK海力士兩大儲存晶片生產商,也將在9月15日起向華為停止出售部分零件。而三星顯示器與LG顯示器也預計從9月15日起停止向華為提供高階智慧型手機面板。
甩開美禁令 華為新系統鴻蒙2.0亮相
華為10日發布鴻蒙2.0,確認今日測試版上手表、車機等裝置,確認12月測試版上手機。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稱,2021年華為手機操作系統將採用鴻蒙OS,且強調鴻蒙操作系統的開源性。同時,華為也發布,HiCar與HiLink,強調已與150多款汽車合作,強攻物聯網以及車聯網市場壯大生態系。華為強調鴻蒙2.0跨裝置、安全、快速等特色,強調其分布式特性,以及與其他手機系統不同、是面向各種裝置設計。效率上,華為拉出三家指標廠商對比,比較微軟window所用的samba、安卓組件以及iOS,表示鴻蒙在文件讀取、數據管理與檢索都更為快速。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2020年上半年華為的消費者業務手機全球發貨量1.05億支,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達到人民幣2,55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華為難得喊話,呼籲在生態建立上,中國力量要團結,共同紮根下去,中國生態才會茁壯持久,希望華為邁出的第一步為提高中國生態信心。
距離死期剩6天 華為瘋狂催促台積電交付訂單
美國對華為祭出的禁令將在9月15日開始生效,屆時持有、使用美國技術的廠商,都不得幫華為繼續生產晶片,這也間接的導致華為晶片面臨無廠可產的窘境。目前也傳出,華為延遲了5奈米麒麟晶片的發表,催促台積電趕快交付手中的晶片訂單。根據《搜狐新聞》報導指出,過往華為在每年的IFA大會上,都會展示當年度新研發的麒麟晶片,但是在3日的德國IFA2020大會上,華為並沒有發表麒麟晶片新品,或者是其他晶片相關新產品。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其實也在上個月表示,預計秋天上市的Mate 40,其內部所搭仔的麒麟9000晶片,很有可能是華為絕版的高階晶片。有消息人士表示,因為美國禁令的關係,華為大幅度的增加台積電5奈米晶片的訂單,目前台積電也正積極的全面趕工,計畫在9月14日前全數交貨,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先前也證實這項傳聞,9月14日之後不會再出貨給華為,也不會有任何業務往來。余承東曾在上個月才表示,因為美國的制裁,華為在智慧型手機去年的銷售量減少了6000萬台,而今年又因為晶片生產遭到限制,計畫銷量會更加困難。
中美經濟脫鉤「914大限」在即 在陸台商兩條路都前途茫茫
美國川普政府一聲令下,9月15日起,所有使用美國設備或技術的公司一律不准再出貨給華為。不但晶圓代工的台積電、IC設計的聯發科要照辦,就連記憶體的美光也得照辦,再加上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EDA)被美國壟斷,即使有大陸政府的力挺,華為也只能認輸。面對「九一四大限」,負責手機業務的華為消費者業務執行長余承東最近這麼說:「現在唯一的問題是生產(晶片),華為沒有辦法生產(晶片)。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只做了設計,這也是教訓。」華為自行設計、大陸官民寄予厚望的5G晶片「麒麟9000晶片」只生產到9月15日,雖然還會上市,但是數量有限。綜合台商、產業分析師、公協會負責人的意見,大家都高度關心:中美經濟脫鉤是否成真、脫鉤的程度如何、言行都傾向脫鉤的川普能否連任等問題,但大多數人卻高度緊張、不願公開表示意見,特別是接受政府補助的公協會及半官方的貿易機構。分析川普與拜登的競選政見,川普的對中經濟脫鉤論是非常明確,像他「終止對中國的依賴」政見排在十大政見的第三位,內容包括:從中國帶回工作的公司,將得到抵稅優惠;將製藥和機器人技術等基本行業帶回美國,可減免100%費用;如果公司把業務外包給中國,將不能獲得美國聯邦的合同。相形之下,拜登的對中經濟政見只提到:希望醫療物資不再依賴中國。至於蔡政府,則是積極加入由美國主導的「非紅色供應鏈」。像是由美國在台協會、外交部、經濟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歐洲經貿辦事處及貿協共同舉辦的「重組供應鏈:促進理念相近夥伴間之韌性」論壇4日登場,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就直接了當地表示,美國政府正在採取全政府作法,因應供應鏈重組的趨勢,而台灣應把握這次獨一無二的好機會,共同參與全球供應鏈重塑;與會的外長吳釗燮也表示,供應鏈安全的確就是國家安全。因此,受訪者普遍認為,若是川普當選,中美經濟繼續脫鉤的可能性很大,但下一步該怎麼走,是否在大陸以外另建產線,台商因為產業別及競爭力而有不同的考慮。國泰期貨投資諮詢部專案經理簡伯儀指出,是否在大陸以外另建產線,跟企業的大小無關,而與企業產品相關,如果是大量生產的產品,如紡織、電子零件,就有必要,但如果是利基型產品或是內需型產品(如水泥),則不急。還有一家傳產台商,在泰國、台灣、美國、大陸都有工廠,最近只有大陸廠虧損,原因是近10年每年平均10%的調薪,使得大陸廠部分工人的工資比台灣還高;其次,由於大環境變化,原本在大陸完整的產業群聚開如潰散,原料的取得不如以往方便;第三,大陸廠競爭力快速提升,且習慣性削價搶單、挖角研發人員;第四,台灣今年不斷推出租稅優惠,相形之下,大陸官方卻是不斷補貼陸企,提升其競爭力。如此種種,讓台商興起「不如歸去」的想法。在大陸做外銷的台商面對國際訂單消失,部分廠商也開始嘗試做內銷,但大陸市場的實際消費力有限。據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諮詢顧問陳松興分析,首先,大陸財政赤字在1995至2018年間平均占GDP的30.58%,但2018年卻達到50.5%,創歷史新高,此後更是居高不下,因此要透過財政刺激消費,顯是力有未逮。其次,大陸外匯存底從2014年6月的高峰3.99兆美元,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於2017年2月跌破3兆關卡,即使目前回到約3.1兆的水平,但顯然大陸的國際收支也不像過去那麼充裕。陳松興指出,大陸資本帳在去年第4季還出現401億美元的赤字,顯示中國國際收支面臨壓力。大陸想靠外匯買豬肉、買半導體、買大豆、買石油……也無法再像過去那麼大手大腳了。台商,特別是大陸台商,目前最關心:大陸面對外部挑戰,未來會採取什麼路線來因應?《斷鏈之後:科技產業鏈的分整合》指出大陸未來三種可能走的三條路線:和平演化、選擇與集中、鋌而走險。前行政院長毛治國在為《斷鏈之後》所寫的導讀中提到,若是大陸最後選擇「鋌而走險」這條路,不論對中美兩強或台港日韓等經濟體都是災難性結果,而它的可能起因最主要是:中美擦槍走火或兩岸擦槍走火,因此,即使只有1%的發生可能性,任何負責任的當政者都需要全力避免,絕不可輕率、輕佻以對。
美國祭嚴厲制裁等同宣判華為死刑! 高階晶片恐走入歷史
本周美國對華為使用更嚴厲的手段進行制裁,有分析師指出,美國此舉無疑是判處華為死刑,也讓華為內部相當緊張,更有外媒形容華為公司內部已經進入「戰時狀態」,其員工也人人自危,相當擔心自己遭到裁員。根據英媒《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本周宣布將會實施更嚴重的制裁,主要是因為想將先前制裁中國大陸企業的漏洞填補起來,而新禁止將規定未經許可時,以美國技術製造的晶片,不得與華為進行交易,此舉將會切斷華為的5G、手機等業務之晶片供應。對此華為研發部門員工談到,「公司提醒大家要適應這樣的『戰時狀態』,不過大家仍擔心是否會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遭到裁員。」此外,有些較為擔心的員工已經直接離開華為,也有頂尖人才已經離去。對於美國所祭出的制裁,華為消費者業務執行長余承東日前談到,台積電在9月15日開始,就無法像華為提供晶片,如此一來許多華為的高階晶片將無法生產,直接組入歷史,其中也包含麒麟晶片。
扶植半導體產業 傳陸晶片廠挖台積電百名工程師
華為執行長余承東日前對外表示,華為手機的高階晶片將在9月15日停產,停產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國的經濟制裁,這才導致有設計能力、沒有晶片生產能力的華為(或是說中國)面臨到無貨可用的窘況。而似乎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狀況,日前就傳出有中國晶片廠,從台積電挖走逾百位資深工程師,目的就是要扶植中國大陸境內晶片產業,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根據國外媒體《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出,濟南的泉芯集成電路製造(QXIC)與武漢弘芯半導體(HSMC)兩間公司,分別挖走了50多位前台積電員工,甚至傳出由「享譽業界」的前台積電高層來領導業務,目標就是想要開發14奈米及12奈米的晶片製程技術,雖然這項技術仍然落後於台積電2至3代,但已經是目前中國大陸最新的技術。泉芯集成電路製造(QXIC)與弘芯半導體(HSMC)兩間公司分別成立於2019年與2017年,是在中國大陸政策支持下所開設的的新公司,而有鑑於近年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中國大陸內的政策逐步朝向「自給自足」的方向前進。而台積電身為全最大晶圓廠,一直是中國半導體產業「挖角」的目標,像是弘芯半導體(HSMC)就曾祭出優於台積電2至2.5倍的年薪與分紅來招攬人才。研究機構Gartner的半導體分析師Roger Sheng認為,就算中國大陸透過聘用人才的方式來扶植半導體產業,短時間內也很難完成「先進晶片廠」的目標。而台積電也對《日本經濟新聞》表示,台積電近年的年度離職率一直低於5%,未來會持續維持,同時並培訓內部人才。而有人憂心人才的出走,也會將先進的技術帶往中國大陸,在智慧財產權方面,台積電表示會在法律範圍內,做出最大努力來保護,這並不代表要攻擊競爭對手,台積電會尊重他人的智慧財產權,同樣的希望供應商與公司也能尊重台積電的智慧產權。
華為麒麟旗艦晶片雖將絕版 鴻蒙OS擴及全球操作系統
大陸資通訊巨人華為手機業務一喜一憂,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7日確認,第二季華為手機出貨超越三星,登頂全球王座,上半年大賣逾億支手機。但在美國制裁下,也確定自研的海思麒麟晶片將在9月15日後成絕版。快科技報導,余承東7日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中表示,華為消費者業務在2020上半年取得銷售收入人民幣(下同)2,558億元、年增15.8%,手機全球出貨1.05億支的成績。余承東強調,雖然因為美國制裁、華為手腳被束縛,但第二季華為手機出貨量仍超越三星成全球王者,如果不是美國制裁,華為在2019年已有信心遠超三星。IDC數據也顯示,華為第二季手機出貨量達到5,580萬支、市占逾二成,小幅超越三星奪魁。雖然上半年報捷,但美國制裁下,華為對手機業務呈現悲觀。余承東指出,第二輪制裁使華為晶片供應困難,手機晶片短缺,預計2020年手機整體出貨量無法達到2019年的2.4億支。對於手機晶片麒麟,余承東表示,華為9月推出的旗艦機Mate 40系列仍會搭載海思麒麟,但因為美國對華為晶片禁令將在9月15日生效,屆時麒麟旗艦晶片將絕版。余承東坦言,華為因無法製造晶片損失慘重,當初在晶片領域華為從嚴重落後起步,到追趕再到領先,如今又被封殺,遺憾的是華為僅涉足設計,沒有投入晶片製造領域。不過,另一項被美國主宰的操作系統,華為已有所突破,余承東稱,2020年鴻蒙OS會從智慧螢幕進入智慧手表,未來華為所有IoT產品都可能採用鴻蒙,也將成為全球都可用的操作系統。因應手機出貨量將下滑,華為也找到市場上的應對方法。余承東表示,2020年上半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仍較2019年同期增長,一個原因在於華為高階產品占比越來越高,另一個則是華為非手機產品表現突出。余承東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系列消費者產品2020年在全球高速,第二季華為筆電年增120%、TWS耳機年增50%,同期平板也拿下全球第三、大陸第二的成績,第一季可穿戴裝置與智慧手表均拿下全球第二、大陸第一的成績。(製圖/王英嵐)
華為證實!台積電9月15日後不再代工 高端晶片成絕響
華為麒麟5G晶片目前是由台積電5奈米製程代工生產,但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昨天(7日)證實,受到美國對華為的第二輪制裁影響,華為麒麟系列晶片,只接受9月15日之前的訂單。也就是說,台積電從今年9月15日後,將不再為華為代工晶片,而華為今年秋天將上市搭載麒麟9000晶片的Mate40,將會成為絕版手機。余承東遺憾表示,在半導體製造方面,華為只做了晶片設計,而沒投入晶片製造,而現在大陸國內的半導體工藝還沒有趕上,因此Mate40搭載的麒麟晶片,可能是華為自產的最後一代,他惋惜表示:「這是我們非常大的損失」。
有自信還是有實力? 華為CEO:已幹翻蘋果
華為於26日下午舉行「與任正非咖啡對話」的活動上,談及華為前景,任正非發下豪語,等明年6月公布財報,就會相信華為「真的活下來了」,同時上海的華為Mate30發佈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直言,「華為已經幹翻蘋果」。據外媒報導,華為舉辦「與任正非咖啡對話」活動中,邀請美國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卡普蘭(Jerry Kaplan)、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考科藍(Peter Cochrane)與任正非談話。同時間的Mate30發布會,余承東把蘋果與華為手機做比較。任正非預估,華為明年上半年的財報不會太差,但也不會有太大成長,並聲稱明年6月財報發佈,大家會說「喲,還真活下來了」,明年底會相信這件事。談及5G,任正非認為,不就是「小兒科」,隨後分析,未來應著重在人工智慧,而華為可能會超越全球,希望使全世界都在站在相同的起跑線,避免衝突。Mate30發布會上,余承東聲稱Mate30系列為全球首款第2代5G手機,許多層面領先蘋果iPhone。隨後余承東指出,蘋果雖有改進,但仍與華為存在巨大差距,且蘋果的三攝鏡頭也是效仿華為的,並繼續吐槽蘋果。余承東揚言,「華為已經幹翻蘋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