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朱青
」 營養師 余朱青 蔬菜短時間內體重飆升「不是真的胖」! 營養師曝「5因素」:水分是關鍵
體重在短時間內迅速飆升並不一定是真的胖!營養師余朱青解釋,增加1公斤體脂要多吃進7700大卡,大概等於15顆粽子,所以短時間的體重變化主要是受水分影響,並不一定是真的胖,而影響水分的關鍵,除了平時的飲水量、排汗/排尿/排便量外,還包括高鈉飲食、高碳水飲食、阻力運動、情緒壓力、生理期。(圖/翻攝自Facebook/余朱青 營養師)余朱青近日在臉書粉專《余朱青 營養師》發文分享,增加1公斤體脂要多吃進7700大卡,大概等於15顆粽子,所以短時間的體重變化主要是受水分影響,並不一定是真的胖,而影響水分的關鍵,除了平時的飲水量,以及排汗/排尿/排便量外,還包括:高鈉飲食:體內水份滯留,容易水腫,例如泡麵或粽子搭配的醬料,本身鈉含量較高。高碳水飲食:身體抓水能力強,水分易滯留,因此減重初期完全禁碳水攝取的話,初期體重會下降非常快速。阻力運動:身體的肌肉破壞修復時會增加體內儲存的水份。情緒壓力:體內分泌壓力性荷爾蒙,例如皮質醇、醛固酮,會降低身體排水能力,導致水分滯留。生理期:體內分泌荷爾蒙(黃體素),導致水分滯留。余朱青也提醒,上述這些都是影響體重,在短時間內變化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家也不用過度擔心!唯有養成正確的飲食觀念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維持健康的體重哦!」
一進冷氣房「莫名頭痛」小心中暑!營養師教戰:多吃6食物助散熱
不少民眾有感今年夏天特別炎熱,中暑意外也不時傳出,營養師余朱青提醒,若進到冷氣房卻突然感到頭暈、頭痛,小心可能是中暑跡象,建議可食用「6食材」幫助體內散熱消暑。余朱青在臉書發文表示,由於台灣環境相對濕度偏高,也會影響身體的排汗能力,因此只要氣溫高於攝氏32度,中暑機率就會大幅增加,而常見的中暑症狀除了體溫上升、皮膚乾躁發紅、心跳過快、呼吸急促、低血壓之外,還可能因為情況惡化讓體溫調節機能失效,導致體溫飆高、頭昏、噁心、嘔吐、視力障礙、抽筋甚至昏迷。對此,余朱青也分享「預防中暑3方法」,第一、補充足量水分、避免電解質不平衡:每日至少喝1500-2000c.c.水分,選擇冷開水協助降溫,且需分次小口慢慢喝,若在戶外每小時則建議補充至少500c.c.水分;若大量流汗也可適度飲用運動飲料,補充流失的電解質。第二、選擇利尿排汗食材:像是紅豆、綠豆、薏仁、西瓜、香蕉、奇異果等食物都是高含鉀量食材,多吃可幫助身體排水、排濕氣,藉此達到散熱的效果。第三、避免高溫時段外出:一天當中陽光最猛烈的時間點落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若要進行戶外活動,應避開紫外線最強烈的時段,並適時選擇陰涼處休息,才能預防高溫帶來的熱傷害。
台灣飲食重油重鹹!最新癌症發生率報告 大腸癌連15年穩坐癌症之首
台灣普遍重油、重鹹的飲食習慣,再加上外食文化興盛,常對國人身體健康帶來負擔,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健署)近日公布最新的癌症發生率報告,大腸癌連續15年穩坐癌症之首,專家警告,大腸癌在今年的罹患率可能會有彈跳式成長。營養學博士吳映蓉就多次在媒體上表示:「大腸癌是吃出來的!」她曾在《聚焦2.0》節目上提及,有研究發現吃越油越容易罹患大腸癌,自己的女性親戚特愛吃梅干扣肉,已經到天天必吃的程度,而且一定會撈油湯拌飯,吳映蓉指出,梅干扣肉又油又鹹,果然,該名長輩因便祕多日就醫時被檢查出大腸癌第2期,半年後,她的先生同樣也確診,推測是相同飲食習慣所致。另外,吳映蓉也直言,路邊小吃攤若沒定期的更換鍋油,鍋油裡面的劣變物質就會變得非常多,「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且油炸時會產生終端醣化產物(AGEs)這東西到身體裡面,等於是一把鑰匙開啟慢性發炎的鎖,所以高油、油炸這樣的飲食,會讓身體慢性發炎反應持續地發生,最終導致癌症。另外,營養師余朱青也在臉書上撰文提到,預防大腸癌應該從日常飲食中開始下手,除了避免攝取過多加工、高糖、高脂肪的食品外,可以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果,不僅可以促進排便、幫助腸道蠕動,同時還能降低食物因待在腸道過久,而產生變質的機率。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中顯示,109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由於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常常要等到身體發生警訊時才為時已晚,國健署表示,要預防癌症的最好辦法,除健康的生活作息外,也要定期做癌症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阻斷變異細胞發展成癌細胞,大幅減少死亡率。為了降低國人罹癌率及死亡率,中央健康保險署與國健署攜手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建立從篩檢、追蹤到確診的完整機制;透過醫療院所共同合作,針對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及肺癌五項癌症篩檢結果為疑似異常之個案,主動向民眾進行健康指導及說明後續檢查相關注意事項,並依民眾就醫意願協助妥適安排,完成進一步就醫診斷。
不用花大錢就能變美 營養師教美白飲食4秘訣讓你擁有白嫩肌膚
夏天到了戶外太陽超大,許多人怕曬黑狂抹防曬乳,並紛紛拿出雨傘、遮陽帽、防曬外套等避免陽光曝曬。不過除了這些方法之外,事實上從飲食下手也可以美白、避免曬黑,營養師余朱青就在臉書PO文分享「美白飲食秘訣」,讓民眾在夏季也能擁有白嫩肌膚。美白飲食4秘訣 少吃糖、留意感光食物夏天到了怕曬黑又想美白該怎麼做呢?營養師余朱青表示,想要美白的民眾,依照以下4飲食秘訣吃就對了,這樣吃能養成發光牛奶肌:多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紫外線及環境因素造成的自由基、抑制黑色素生成,能夠提亮膚色同時又可以促進膠原蛋白形成,使皮膚光滑、有彈性。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食物包含芭樂、小番茄、奇異果、柑橘類等水果,想美白的民眾可以多加攝取。攝取足量水份:人體有70%都是由水組成,而水份也參與了人體內許多代謝反應。因此除了日常保養品保濕要做足外,也要攝取足夠水份,這樣可加速老廢物質代謝,使皮膚光滑又明亮。建議成人一天至少要攝取目前體重量的30倍,如果有大量流汗,則需再增加攝取量。留意感光食物:感光食物容易讓皮膚對光變得更敏感,吃了感光食物再曬到太陽,會使黑色素細胞更活躍,使肌膚變黑或產生色斑。常見感光食物包括具刺鼻氣味的九層塔、香菜、芹菜、韭菜等蔬菜,以及黃橘色的芒果、鳳梨、木瓜、檸檬等水果。不過,以上食材營養價值都相當高,建議仍可適量攝取並於晚間食用,或是在食用完後避免長時間太陽曝曬,這樣可以減少變黑的機會。少吃含糖及高溫烹調食物:吃甜食、喝含糖飲料,或者是高溫油炸、碳烤等烹調方式容易生成「糖化終產物」,會破壞膠原蛋白,並使肌膚暗沉蠟黃、鬆弛無彈性。防曬乳3-4小時補擦1次 注意睡眠避免皮膚老化而除了飲食以外,夏天仍要做好防曬,營養師余朱青表示,不論是擦防曬乳或是透過撐傘、穿長袖、長褲等方式,只要能做好防曬,就可減少曬黑、曬傷機率,而防曬乳建議每隔3-4小時可補擦一次。另外,睡眠也是養出白嫩肌膚的重點之一。營養師余朱青提醒,熬夜、睡眠品質差、睡的時間太少都會使代謝紊亂、導致內分泌失調,進而使皮膚乾燥及老化,所以好好睡「美容覺」也很重要喔。資料來源:余朱青 營養師-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780004734128233&set=a.556937409768301&locale=zh_TW
梁佑南曾暴飲暴食胖到75公斤 老公不敢大聲因怕被踹到牆上
《上媠ê花蕊》由王中平、梁佑南、陳隨意、萁媽、柯大堡、terry江振愷和營養師余朱青攜手主持。透過生活情境劇融合輕鬆訪談的形式,齊聚「幸福里歡喜社區」,全方位呈現女性生活的酸甜苦辣。梁佑南分享,人們喪失自信的時候,常常會借酒澆愁或暴飲暴食,自己曾一度胖到75公斤,「那時候我老公對我多好,都不敢對我大聲耶,不然就把他踹到牆上了。」然而,因為身材走樣,經紀公司毫不留情地對梁佑南表示:「你這種身材要演什麼?演很老的歐巴桑?你要演嗎?」甚至在落地窗前抬腿消水腫,也被室友諷刺:「你的腿這樣抬,玻璃破掉怎麼辦?」句句犀利,現場的大家不禁倒抽一口涼氣。陷入人生低潮的梁佑南,在友人的開導下逐漸振作起來,並藉由健身重拾自信,梁佑南洋洋得意道:「我上個月才比賽十公里(路跑),73分鐘就跑回來了,你們有這麼厲害嗎?」現場眾人紛紛投射佩服的眼光。節目一開始就上演各地台語腔調大亂鬥,歡喜社區「總鋪師歌王」陳隨意說著一口道地的鹿港腔,「音樂製作人」柯大堡也展現台中腔特殊的上揚尾音,眾人瞬間化為語言學專家,分析各地口音特色。陳隨意則拿自己的歌〈風鈴聲〉為例,以鹿港腔唸,「讓很多人聽成『狐狸精』,不然就是聽成『腳踏車』。」如此有趣的誤會也引來全場大笑。不過,並非人人都能夠包容多元的口音,柯大堡的友人政毅辛酸地表示:「像我小時候就是台語腔太重,被人家笑,被人修理。剛去台北工作時,就會說你是南部來的,土得要命。」陳隨意見狀也坦言,過去自己的孩子曾面臨相同問題,「你不必被嘲笑,我自己本身是鹿港腔,我覺得很驕傲。只要自信拿出來,就成功一半。」一旁的柯大堡頻頻點頭,表示同意。terry江振愷、陳隨意和萁媽走訪南部各區的景點,首站來到位於高雄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邀請當地居民一起動一動。陳隨意聽聞要跳舞,立刻毛遂自薦自己的歌曲〈孤單恰恰〉,並大拍胸脯保證,歌曲節奏輕快,絕對適合,terry也相當捧場,笑著回應:「我就讓這首〈孤單恰恰〉,變得不孤單。」伴奏一響,萁媽搖身一變化身「鳳山蔡10」,展現活力舞姿。反觀原唱陳隨意,遭terry虧像「咕咕雞」,陳隨意只好無奈傻笑。最後terry也精神喊話,鼓勵參與的民眾:「大家不一定跳對、跳錯,開心就好!」《上媠 ê 花蕊》將於7月23日起晚上六點在第14頻道公視台語台播出。萁媽跳〈孤單恰恰〉,化身「鳳山蔡10」。(圖/公視台語台提供)
端午別顧著吃粽子 營養師曝光5當季蔬果「熱量低又降膽固醇」
端午節到了,相信不少人都開始吃起粽子了。但粽子不僅難消化、熱量又高,民眾在食用時真的要有所節制。營養師余朱青就表示,在吃粽子的同時,還有5種當季蔬果可以多加食用,不僅熱量低,還能降低膽固醇。營養師余朱青在FB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指出目前當季的茄子富含膳食纖維。營養素豐富,且熱量低,每100公克僅25大卡。含有礦物質鉀、維生素D、維生素B6等,其中的花青素、茄黃酮苷、葉黃素等,可預防黃斑部病變。但他也提醒,茄子屬於高鉀食物,有腎病相關的患者食用要留意謹慎。除了茄子外,當季的菜豆(長豇豆)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菜豆每100克約有35大卡。除了富含膳食纖維外,也是鉀和鎂等礦物質的良好來源。菜豆除了新鮮食材好料理之外,也很常曬乾做成豆仔乾,也十分美味。當季的蔬果中,余朱青也很推薦瓠瓜(蒲仔),每100克蒲瓜僅有18 大卡,熱量低且營養成分豐富,含有豐富的水分及膳食纖維,及丙醇、乙酸、黃瓜酸,還有維生素A、C及鉀,也是養顏美容及減重人士餐桌上常見的好食材。水果方面,桃子、李子也是不錯的當季水果,李子含有維生素B1、B2、B6、菸鹼酸及礦物質鉀、鐵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力。桃子含有豐富鐵質及維生素C及A,也是當季酸酸甜甜的美味水果。余朱青也提醒,李子含有高量的果酸,所以胃腸不好的朋友可別多吃。
5種植物奶優缺點一次看! 植物奶怎麼選?能完全取代牛奶?營養師解答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近年來也掀起了一股植物奶取代牛奶的潮流。不過,除了燕麥奶以外,還有哪些飲品也是植物奶呢?余朱青營養師表示,國人常喝的豆漿、米漿其實也算是植物奶的一種,另外還有杏仁奶、豌豆奶、椰奶等。不過,植物奶可以完全取代牛奶嗎?市面上有這麼多種植物奶飲品,民眾又該怎麼選擇呢?余朱青營養師一一說明。植物奶熱量、脂肪低 膳食纖維多又減碳植物奶大部分是由堅果、穀物等,加上水一起製作而成。余朱青營養師指出,大部分的植物奶熱量、脂肪含量比牛奶低,膳食纖維則比牛奶多,容易產生飽足感,因此適合正在進行熱量控制的朋友,此外,植物奶也造福了有乳糖不耐症或是對牛奶過敏的民眾。而這幾年,全球暖化影響下,環保意識抬頭,許多人希望透過「減碳飲食」來愛護地球,為了降低畜牧業排碳量,許多人會選擇吃素、引用植物奶等,而這也成了推動植物奶風潮的原因之一。植物奶不只有燕麥奶 了解5種常見植物奶!除了民眾普遍知道的燕麥奶以外,其實杏仁奶、豆漿、米漿等都是植物奶。余朱青營養師整理出5種常見的植物奶,民眾可依自己的喜好、需求選擇不同的植物奶飲品。燕麥奶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屬於全穀雜糧類的飲品。余朱青營養師提醒,雖然燕麥奶熱量比牛奶低,但糖值成分偏高,若有在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人,飲用時要注意不要過量。杏仁奶和台式傳統杏仁茶所使用的南杏(apricot)不同,這裡用的杏仁是市面上常見的杏仁堅果(almond)。余朱青營養師表示,杏仁奶的熱量和蛋白質含量都偏低,不過鈣質含量高,而且因為不含麩質,對於麩質或牛奶過敏者而言,是還不錯的替代飲品。豆奶也就是「豆漿」,以黃豆或黑豆為主要原料。余朱青營養師提到,豆奶是植物奶中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飲品,和牛奶的含鈣量幾乎差不多,是素食者攝取優良蛋白質的來源之一。米漿跟燕麥奶一樣都屬於全穀雜糧類飲品,容易有飽足感。余朱青營養師表示,市售的米漿多半會添加芝麻、花生等來豐富口感,也會添加糖,因此熱量算是植物奶中較高的。豌豆奶跟杏仁奶一樣,都屬於蛋白質和鈣質比較高的植物奶,而且含有多種礦物質。余朱青營養師指出,目前在國內還不算普遍,但在歐美地區因為無麩質飲食的興起,豌豆奶越來越受到歡迎。植物奶可取代牛奶? 營養師這樣說植物奶不只能攝取蛋白質,也能獲得膳食纖維,其熱量、脂肪含量也較低,有許多的優點。不過,植物奶可以完全取代牛奶嗎?余朱青營養師表示,若為全素食者,或是有乳糖過敏、乳糖不耐症的朋友,植物奶是很好的考量,但就營養學的觀點來看,牛奶是營養成分豐富的飲品,更是很好的蛋白質、鈣質來源,民眾若沒有太多健康問題或飲食禁忌,其實平時可以牛奶、植物奶交替飲用,這樣更能多元攝取到不同的營養元素。如何選購植物奶? 注意營養標示、成分而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的植物奶飲品,民眾在選購時該怎麼選擇?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余朱青營養師指出,民眾選購時別忘了看一下營養標示與成分,通常除了水之外,為了口感的豐富性還會添加其他成分。營養師提醒,每家的配方都不太相同,不過不管哪個品牌,民眾應盡量選擇無糖的植物奶飲品,這樣才能避免攝取到更多熱量,也能更加健康。資料來源:余朱青營養師-牛奶VS植物奶營養成份比一比
明星推崇「無麩質飲食」 專家:跟減肥沒有直接關係
夏天快到了,許多人越來越在乎體態,想靠飲食來減重。而近年來,不少歐美明星推崇「無麩質飲食」,包括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女神卡卡(LadyGaga)等都有採用無麩質飲食。而女星張韶涵也曾表示,自己出道17年卻能維持纖細身型,就是靠「無麩質飲食」。不過,究竟什麼是無麩質飲食?無麩質飲食真的有減肥效果嗎?余朱青營養師帶民眾一同了解。什麼是麩質? 無麩質飲食又是什麼?「麩質(Gluten)」是一種存在於小麥、大麥和黑麥中的蛋白質成分。余朱青營養師表示,平時常吃的麵食產品會有Q彈的口感,就是因為含有麩質的關係,另外像是傳統素食中經常出現的「麵筋」指的也是麩質。然而,有些人會對麩質過敏並產生許多不適症狀,或是因為「麩質不耐症」腸胃無法吸收麩質而產生「乳糜瀉」。為了避免這些不適症狀產生,針對有過敏體質的人所設計的「無麩質飲食」就此誕生。余朱青營養師提到,其實「無麩質飲食」主要就是以不含麩質的全穀類、根莖蔬果等,來取代小麥製品作為主食的飲食內容,而首先就是要拒絕將麵食當成主食,改用米飯或其他穀類或根莖類食材來取代。「無麩質飲食」明星超愛用 真的能減肥嗎?另外,麵粉製成的麵包、蛋糕、餅乾、甜點等也必須禁止。余朱青營養師表示,市面上已經有不少零食產品會特別標示出是否含有麩質,提醒民眾在選購時可以特別留意一下。不過,「無麩質飲食法」真的有減重效果嗎?余朱青營養師指出,因為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女神卡卡(LadyGaga)等明星推波助瀾下,讓不少人把無麩質飲食跟減重飲食劃上等號,但其實並不真的是這樣。余朱青營養師解釋,採取無麩質飲食法,會大量減少麵包、麵條、甜點的攝取量,減少食用這些高澱粉、高糖分的食物,每日攝取的總熱量一定會減少,所以施行一段時間後,體重當然會減輕,不過這跟所有飲食控制是一樣的,所以並不是真的透過無麩質飲食就可以達到減重的效果。無麩質飲食對於減重沒有直接的效果,而是因為少吃高油、高糖、高澱粉等食物才讓體重獲得控制、身體更加健康。因此,民眾若想要減重,應注意飲食均衡、控制熱量、減少高油高糖食物等,再配合運動才是更有幫助的減肥方法。資料來源:余朱青 營養師-無麩質飲食
「乳糖不耐症」無法喝牛奶怎麼辦? 營養師親揭「5種常見植物奶」:不加這個更健康
近年來,植物奶已成為人們取代牛奶的選擇之一。營養師余朱青指出,植物奶大多使用堅果、穀物等原料製成,熱量和脂肪含量通常比牛奶低,而膳食纖維含量則高,容易產生飽足感。植物奶還有一些其他的優點,如對乳糖不耐症或對牛奶過敏的人友善,以及支持降低畜牧業排碳量的生態友善飲品。對此,余朱青也分析了5種不同種類的植物奶供大家參考。(圖/翻攝自臉書《余朱青 營養師》)臉書專頁《余朱青營養師》8日發文指出,不同種類的植物奶在營養成分上也有些許不同:燕麥奶: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屬於全穀雜糧類的飲品,所以雖然熱量比牛奶低,但糖值成分偏高,若有在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人,飲用時要注意不要過量。杏仁奶:和台式傳統杏仁茶所使用的南杏(apricot)不同,這裡用的杏仁是市面上常見的杏仁堅果(almond)。杏仁奶的熱量和蛋白質含量都偏低,不過鈣質含量高,而且因為不含麩質,對於麩質或牛奶過敏者而言,是還不錯的替代飲品。豆奶:也就是豆漿,以黃豆或黑豆為主要原料,是植物奶中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飲品,和牛奶的含鈣量幾乎差不多,是素食者攝取優良蛋白質的來源之一。米漿:跟燕麥奶一樣都屬於全穀雜糧類飲品,因為糖質比例高所以容易有飽足感。市售的米漿多半還會添加芝麻、花生等來豐富口感,也機會都會添加糖,因此熱量算是植物奶中較高的。豌豆奶:跟杏仁奶一樣,都屬於蛋白質和鈣質比較高的植物奶,而且含有多種礦物質。目前在國內還不算普遍,但在歐美地區因為無麩質飲食的興起,豌豆奶越來越受到歡迎。余朱青也補充,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牛奶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飲品,是優秀的蛋白質和鈣質來源。但是,植物奶對於全素食者或是有乳糖過敏、乳糖不耐症的人來說,是一個更佳的選擇。總的來說,如果沒有健康問題和飲食禁忌,牛奶和植物奶都不錯,民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口感和營養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飲品。此外,余朱青也提醒,選購市售植物奶的時候,也別忘了看一下營養標示與成分,通常除了水之外,為了口感的豐富性還會添加其他成分,所以每家的配方都不太相同,「不過不管哪個品牌,記得一定要選無糖的,這樣才能避免攝取到更多熱量、更健康喔。」
近視度數突增加、白內障惡化 恐是糖吃太多血糖作祟
沒想到吃太多糖,竟然會對眼睛造成傷害。眼科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吃過多的糖,會導致身體產生有害物質,如果近視度數突然增加或白內障惡化,可能是血糖出問題。營養師也說,高糖、高脂肪、冰冷的食物要少吃,會影響眼周圍的血液循環。眼科醫師林于皓近日在臉書《眼睛好朋友-和欣視光眼科診所》發文說,「糖尿病失明的機率比沒有患有糖尿的人高;但高糖對於身體的影響,在尚未確診糖尿病之前,就已經悄悄潛入身體中。」糖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對細胞造成傷害,長期下來會讓水晶體混濁加速,讓白內障惡化。林于皓表示,高糖飲食會讓糖分傷害血管壁,「而多數人誤以為血管健康與心臟較有關係,但其實全身與眼睛內部的血管都會受到影響,導致黃斑部水腫或提升視網膜出血、剝離的風險。」林于皓指出,「既然這些影響,被診斷罹患糖尿病之前早就存在身體中,要怎麼即時發現呢?」民眾可以就醫檢查眼底的血管健康,「臨床中有許多患者透過眼底檢查,才發現身體已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系統性疾病。」對於眼部保養的飲食,營養師余朱青也在臉書發文說,「食物中有對眼睛好的營養素,但是也有對眼睛不好的喔!像是蛋糕甜點、這類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或是一些冰冷的飲食,都會影響眼睛週圍的血管循環,不止是為了眼睛,為了健康,這類食品都要盡量減少攝取才對。」
1圖看月餅熱量「蛋黃酥排第7」…最胖月餅是「它」 吃1顆健走144分鐘
中秋節家家戶戶都會烤肉、吃柚子,或是買月餅禮盒送禮,但要小心熱量超標。營養師余朱青提醒,以常見的雙黃廣式蓮蓉月餅來說,一個熱量幾乎就要800大卡。她也列出9種常見月餅熱量,其中豆沙蛋黃酥要健走43分鐘,而雙黃廣式蓮蓉月餅需要走最久,需健走144分鐘。余朱青在粉專《余朱青 營養師》表示,中秋節是傳統的四大節日之一,也是個充滿個美食誘惑的日子,各種口味的月餅,到家家戶戶必吃的烤肉,還有好吃的柚子,甜的鹹的一樣不少,但是這些美食熱量可都不低,吃之前要仔細選擇一下。她指出,月餅通常都是高糖、高油、高熱量的,以常見的雙黃廣式蓮蓉月餅來說,一個熱量幾乎就要800大卡了,吃一個,等於吃了3塊速食店炸雞,也等於吃了一個排骨便當。9種常見月餅熱量。(圖/翻攝自臉書/余朱青 營養師)余朱青提醒,若不想熱量爆表,以月餅來說,可以切成小塊,儘量跟家人朋友一起分享,既可嚐到多種口味,也不會一人吃太多份量,另外在選擇月餅類別及口味前也可先看一下營養標示,能選擇的話,還是挑個熱量低點的吃,像是加了蛋黃、雙黃 、還是豬油、滷肉餡的,這類熱量都比較高,攝取過多都容易增加膽固醇,也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如果吃月餅習慣要配飲料的話,那無糖的茶會是個好選擇。余朱青也提及,應景的柚子營養豐富,但有的品種糖份高,適量攝取份量也要多留意,當天如果吃了比較多,記得下一餐或隔天就要少吃一點平衡一下,「月圓人團團,歡慶佳節千萬別吃太多,真的人會變圓圓喔。」9種常見月餅熱量:1.雙黃廣式蓮蓉月餅 790大卡,需健走144分鐘。2.蛋黃伍仁月餅 600大卡,需健走109分鐘。3.綠豆椪 363大卡,需健走66分鐘。4.咖哩滷肉綠豆椪 312大卡,需健走57分鐘。5.棗泥月餅 305大卡,需健走53分鐘。6.冰淇淋月餅 289大卡,需健走52分鐘。7.豆沙蛋黃酥 234大卡,需健走43分鐘。8.芋頭酥 245大卡,需健走46分鐘。9.鳳梨酥 200大卡,需健走36分鐘。
睡太少會變胖?營養師證實「5天6小時↓」肥近1kg 14種食物有效助眠
不少民眾到了晚上總是翻來覆去、難以入眠,隔天起床後精神不濟,連帶使心情受影響。營養師余朱青透露,睡眠不足除了影響精神,還會增加死亡率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若5天內睡眠少於6小時,甚至會導致體重增加近1公斤,建議多吃蕃茄、洋蔥、黃瓜、櫻桃、牛奶等14種食物,幫助深層睡眠。余朱青在臉書發文,「國外曾針對2萬多名的成年人進行長達20多年的研究,追蹤結果發現,每天睡不到7小時的成年男性,和睡足7小時的人相比,死亡率高出26%,而女性則多21%;如果睡眠時間再縮短,低於6小時的話,罹患心臟病風險可是會高於20%。可見充足睡眠真的很重要」。營養師提到,「國內的醫院也有研究發現,如果有睡眠障礙的人,也會提高對肝臟健康的影響。患有睡眠問題的患者,罹患脂肪肝的機率相對增加78%。如果用睡眠時間來看,睡覺少於5小時,跟睡7小時以上的人相比,男性罹患脂肪肝機率增加28%、女性增加71%!所以睡不好不只精神差,還會讓人胖,讓身體不好」。營養師證實,睡太少可能使體重增加。(圖/翻攝自余朱青 營養師臉書)至於睡多久才夠?專家指出,「主要還是要看年齡及睡眠品質而定。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的建議,成年人睡眠少於6小時就可以說是是睡眠不足,而一般正常人要睡大於7小時才足夠,若是超過5天睡眠少於6小時,是有可能會增加0.8公斤喔。所以睡眠不足是真的會讓人變胖的」。余朱青說明,「包括腎上腺素、胰島素、升糖素、飢餓素、瘦素,甚至一些腸道荷爾蒙、褪黑激素等等,這些激素在我們睡眠不足時會造成分泌異常。褪黑激素被證實跟胰島抗性有很大的關係,而胰島抗性就是與代謝症候群、肥胖相關的,睡眠不足,越晚睡身體越容易產生壓力,身體為了抵抗壓力,腎上腺素增加」。營養師建議,可以攝取一些含有「褪黑激素」的食物幫助睡眠,像是蕃茄、洋蔥、黃瓜、櫻桃、香蕉、燕麥、米、玉米或牛奶、芝麻、南瓜子、杏仁果、黑核桃、薑等。余朱青提醒,「睡前也不要使用3C產品,藍光會影響睡眠,很多上班族下班時會去運動,在睡前2小時也不要做一些重訓等激烈運動,可以做一些拉筋伸展的運動幫助睡眠就好」。
含水量超過90%…營養師曝「超解渴6食材」 1水果香甜還有助排便
天氣越來越熱,動輒就是37、38度,有時甚至逼近40度,讓人汗流浹背,補充水分也顯得格外重要。營養師余朱青在臉書分享6種解渴又健康的食材,每種食材含水量皆高達90%以上,除了能補充水分,還擁有調節代謝、幫助排便等功效,建議民眾不妨多食用。小黃瓜:含水量達96.7%小黃瓜除了含水量高外,還能幫助調節血糖和肝醣的代謝及轉換。豐富的纖維質能夠減少膽固醇的形成,促進持心血管健康,另外含有鉀等礦物質,在消水腫上也能有不錯的效果。芹菜:含水量95.4%芹菜含有抗氧化劑、類黃酮和多酚類抗氧化劑,這些物質都可以起到消炎作用,也助於減少尿酸並刺激尿液的產生,預防尿路感染。番茄:含水量94.5%番茄中的茄紅素可以抑制血糖上升,而且番茄有豐富的維他命C,可以改善血管的狀況穩定血糖。營養師曝「超解渴6食材」。(圖/翻攝自余朱青 營養師臉書)青椒:含水量93.9%青椒除了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E之外,也含有「槲皮素」能預防高血壓。除此之外,青椒中豐富的維生素P也能強化微血管的作用呦!白花椰菜:含水量92.1%白花椰菜中的維生素K具有消炎、防止血管鈣化等益處,這有助於避免血液中的脂肪堆積,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西瓜:含水量91.5%西瓜有大量水份和部分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潤滑腸胃、促進蠕動,增加糞便量並加速身體廢物的排除,能夠減緩腸胃消化上的小問題。
夏季水果熱量排行出爐…營養師曝「甜度≠卡路里」 第1名爆甜卻超低卡
台灣號稱「水果王國」,一年四季都有各式各樣美味的水果可享用。營養師余朱青提醒,一說到夏天的水果,多數人都會想到放在剉冰上的芒果、香甜的荔汁、多汁的西瓜等,當季好吃的水果非常多,然而水果的糖份愈來愈高,因此在選擇水果時,也要留意份量以免攝取過多熱量,且甜度和熱量並不成正比。余朱青在臉書透露,以夏季盛產的水果為例,百香果每100公克熱量為64大卡,碳水化合物11.2公克,膳食纖維5.3公克;紅肉火龍果每100公克的熱量為50大卡,碳水化合物12.3公克,膳食纖維1.3公克;荔枝每100公克熱量68大卡,碳水化合物17.3公克,膳食纖維0.8公克;芒果的熱量則是每100公克42大卡,碳水化合物11公克,膳食纖維0.9公克。營養師提到,被稱為「夏季瓜果之王」的西瓜,水分含量佔整體約94%,不含脂肪和膽固醇,且每100公克熱量僅33大卡,碳水化合物8公克,膳食纖維0.3公克,同時含有許多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大家以為西瓜很甜,熱量應該很高,結果竟然還比大家以為比較不甜的火龍果熱量還低。所以從這些水果中可以看出,愈甜的水果,不一定熱量愈高喔」。夏季水果熱量排行出爐。(圖/翻攝自余朱青 營養師臉書)余朱青指出,「現在的人養生,尤其是減脂期的朋友,對熱量更是每一卡都在計較,很多人會選吃起來比較不甜的水果來吃 ,覺得熱量好像比較低,其實不然,一片很甜的芭樂,跟一片比較不甜的芭樂相比,熱量是不會差太多的。因為甜不甜只是吃的時候嘴裡的感覺,跟熱量是不一定成正比」。專家提醒,「水果如果攝取過量,會影響體重、血糖或血脂,所以還是要適量攝取。一般健康的人,每天2-4份水果,一份約為一般飯碗8分滿為佳。如果是有在控制體重或糖尿病的朋友,就要更加控制份量及選擇水果。水果很好吃,還是要留意攝取份量。要不然即使吃很多『不甜』的水果,還是會胖的」。
想一覺到天亮不數羊 營養師推吃這6類食物
現代人常有睡眠問題,大家從小到大也常聽到長輩說「早點睡」,如果長期睡不好會影響健康。為此,營養師推薦吃6類食物提升睡眠品質。營養師余朱青近日在臉書發文說,長期睡不好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病、憂鬱、肥胖等風險;睡不好更會讓人煩躁,還可能會影響人際關係,所以她推薦民眾6類食物助眠。一、含鈣食物:乳製品、小魚乾、黑芝蔴等。鈣能強化神經系統,可以穩定情緒、放鬆肌肉和消除緊張感。二、含鎂食物:堅果、南瓜、香蕉等。鎂有助調節神經細胞與肌肉收縮,也能安定情緒、提升血清褪黑激素,降低有壓力賀爾蒙之稱的皮質醇,進而提升睡眠品質。三、含維生素B食物:全穀類、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B群能維持神經系統穩定,有安定情緒的功能,除了可幫助睡眠,也可減少白天嗜睡與疲倦,還有消除煩躁與不安的功能。四、含鉀食物:燕麥、奇異果、芭樂等。鉀能維護心跳規律跳動、及神經健康,還可增進睡眠品質,可以減少夜間起床次數。五、GABA天然來源:發芽大米、發酵食品、大豆等。六、含色胺酸食物:黃豆、優格、肉類等。余朱青表示,除了吃上述食物能助眠,也可以在睡前做運動幫助入睡,像咖啡因、黑巧克力、酒精飲品、加工肉品等,吃多了容易脹氣,還可能影響睡眠,而擁有好的睡眠品質能消除疲勞,更能提升免疫力,「希望大家都可以一覺到天亮不用再數羊囉。」
吃減肥餐好痛苦? 營養師打破迷思揭「6色蔬果」好處
夏天到了,許多人下定決心減脂減重,但是一想到要吃減肥餐,人生瞬間變黑白。對此,營養師余朱青破除迷思,透露減肥並不是只能吃一些白白的、沒味道的食物,但其實很多健康的食物,充滿了各種香氣和顏色,含有數千種不同的天然化合物「植化素」,對人體的好處多多。余朱青在臉書指出,植化素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各種植化素對人體有不同的作用,可以抑制細菌、抗發炎及抗過敏,降低病毒感染、增強抵抗力、清除自由基、保護心血管、維持視力、保護皮膚等,但是沒有一種蔬果可以囊括所有的植化素,所以要均衡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含有不同的營養。(圖/翻攝自余朱青 營養師臉書)余朱青說明,最簡單分辨各種植化素的方式就是用「顏色」區分,有相同功能的植化素會呈現類似的顏色,並舉不同顏色,所代表的植化素及食物。※紅色蔬果主要含有的植化素為茄紅素、花青素,可以強化心血管、減少泌尿道感染、降低罹癌風險,番茄、紅甜椒、蔓越梅、西瓜等都有。※黃色蔬果主要植化素為類黃酮素、葉黃素、玉米黃素,可以強化心血管、維持視力健康,玉米、地瓜都有這類的植化素。※綠色蔬果植化素有葉綠素、葉黃素、兒茶素、類胡蘿蔔素,可以維持視力健康、強化骨骼及牙齒,綠色蔬菜類、奇異果、酪梨中也有。※紫色蔬果主要植化素有花青素、酚酸類、白藜蘆醇,可以強化泌尿系統、強化記憶力、抗老化,紫色葡萄、紫高麗菜、藍莓、桑椹都有。余朱青表示,用顏色來分類,讓餐桌上的食物都好吃了起來,視覺和味覺同時得到滿足,多種顏色類別的攝取,讓身體補充到各種不同的營養素。
很酸但低維他命C「檸檬排第2」…營養師揭含量排行榜 第一名超意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不少民眾確診後都得在家居隔,此時的營養狀況、免疫力等就顯得相當重要。美女營養師余朱青指出,疫情期間除了準備因應的居家常備藥之外,會聽到很多人說要多吃維他命C,而一提到維他命C,多數人都會想到檸檬,但檸檬每100公克的維生素C約為33毫克,其實並不算高。余朱青日前在臉書發文,「維生素C會刺激身體製造干擾素,干擾素是一種與免疫功能有關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破壞病毒,而且維生素C也是高效抗氧化劑,可以幫助膠原蛋白生成,膠原蛋白可以讓細胞間緊聚在一起,可以減少細菌及病毒入侵的機會。大家一說到維生素C,都會想到酸酸的檸檬,其實不是愈酸的水果,維生素C就愈高喔!」營養師舉例,「像是蔬菜中,維生素C最高的,是朝天椒。想不到吧!其實不少蔬果都富含維生素C,像是紅皮的甜椒,100公克熱量才33大卡。維生素C含量就有137毫克喔。」專家提到,很多人都覺得愈酸的水果,維生素C可能最多,但檸檬每100公克的維生素C約為33毫克,其實並不算高。營養師揭維他命C含量排行榜。(圖/翻攝自余朱青 營養師臉書)余朱青透露,「很多水果維生素含都蠻高的,像是珍珠芭樂100公克就有225毫克的維生素C。另外維生素C高的水果還有不少,像是奇異果100公克有73毫克,木瓜100公克也有58毫克、還有聖女番茄、甜柿、柑橘類、草莓等也都是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可選當當季的,不同種類每天替換吃喔。」營養師提醒,「攝取維生素C在疫情期間可以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愛美的朋友更喜歡它抗氧化,促進膠原蛋白合成,讓皮膚有彈性的抗老化價值。如果額外補充,也要依照指示服用,如果持續過量的服用維生素C,有可能會造成骨鬆症狀。要避免攝取過量,盡可能從天然的食材上攝取。攝取維生素C的同時,也要注意糖分等其它的熱量喔。」
補鈣光靠喝牛奶?營養師列「12種食物」同樣鈣多多…避免3生活習慣
鈣質是人體中不可或缺的礦物質之一,缺鈣不僅會導致骨質疏鬆,也會影響其他生理機能,而要補充鈣質,除了牛奶之外,營養師也舉例多種高鈣蔬菜,也是補鈣的首選。營養師余朱青在臉書粉專「余朱青 營養師」發文分享,鈣質是身體含量最多且重要的礦物質,每個器官都需要鈣質來幫助正常運作,而成人每日建議鈣攝取量是1000 mg,不過根據調查發現成年男性及女性的鈣攝取量都不足,成年男性平均每天鈣質攝取量平均為611mg,而女性更只有563mg。說到補充鈣質,不少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牛奶,每杯290 c.c.的低脂乳品約含319mg的鈣質,不過不只乳製品及動物性食物含有鈣質,有些蔬菜也是擁有豐富鈣質,「像是起司、傳統豆腐、小魚干、黑芝麻、海帶、紫菜、九層塔、芥藍菜、莧菜、金針及高麗菜干,及深綠色蔬菜等」,這些非動物性鈣質來源食物,可以給素食或是乳糖不耐症的朋友更多的選擇。余朱青也提醒,補充鈣質的同時也要避免會讓鈣質流失的生活方式,「像是高鹽飲食、或是抽菸飲酒、過量咖啡因…等」,除了選擇高鈣食物外,也可以適當的照照太陽,有助於體內維生素D的製造,幫助體內鈣質的吸收。
玉米、碗豆上榜 營養師:你以為是蔬菜「其實是澱粉類」
現代人三餐老是在外,營養經常攝取不足,因此在空閒時就會把握時間吃蔬菜,但其實有不少人認為是蔬菜的蔬菜,其實屬於澱粉類。營養師余朱青透露,便當裡常見的三色豆,裡面的玉米和豌豆就是屬於澱粉類。余朱青在粉專《余朱青 營養師》指出,均衡飲食包括6大類食物,全榖雜糧類(包括米麥類、澱粉根莖類、豆類及果實類)、蔬菜類、豆魚肉蛋類、乳品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不過有些你以為吃的是蔬菜類,其實是澱粉。她舉例,常見的三色豆,其中的玉米和豌豆就是屬於澱粉類,蓮藕、南瓜、山藥、牛蒡等,也都是很常被認為是蔬菜,但其實是澱粉類,另外常見的還有菱角、玉米、地瓜、馬鈴薯、芋頭等,這些都不是蔬菜類,而是可以當成主食的澱粉類。蔬菜、澱粉類要分清楚。(圖/翻攝自臉書/余朱青 營養師)余朱青表示,雖然這些全殼雜糧類富含一些營養素、礦物質等,但是不要以為他們是優良澱粉就攝取過量,這些食物熱量仍然比蔬菜類高,在攝取時還是要留意份量。她進一步說明,一般的蔬菜100公克熱量大約18大卡,總碳水約2.4公克,不過像蔬菜的澱粉類,如牛蒡100公克熱量84大卡,總碳水就有19.1公克,是蔬菜類的8倍,「在選擇蔬菜時可以判斷一下真的是蔬菜類,還是其是澱粉類,如果是澱粉類,在攝取的份量上就要做個拿捏。」
口臭狂吃薄荷糖有用?營養師喊母湯「越吃越更嚴重」 地雷食物一次看
現代人工作忙碌,經常熬夜導致肝火旺盛,有時口中難免出現異味,但口臭問題若太過嚴重,恐怕就不是火氣大這麼簡單。營養師余朱青透露,口臭的原因很多,有些是衛生習慣、有些是因為疾病、有些則是因為吃了一些容易引起口臭的食物造成,例如肉類、酒精飲料,以及常用來清新口氣薄荷糖,都可能是罪魁禍首。余朱青日前在臉書發文,「與人近距離講話時,是否曾經聞到對方不好的口氣,當場真的蠻讓人尷尬的,現在則是因為整天戴口罩,而讓很多人發現,原來自己也有口臭。口臭的原因蠻多的,有些是衛生習慣、有些是因為疾病、有些則是因為吃了一些容易引起口臭的食物造成的。」營養師提到,「像是如果吃太多肉類,蛋白質攝入過多,身體來不及吸收,在分解的過程會產生氨氣排出體外,就會產生不好的味道。加上大魚大肉之後,食物殘渣越多,一些細菌在分解食物殘渣的同時會產生可揮發的硫化物,也就有了口臭。另外酒精飲料 ,也容易造成口臭喔。酒精有利尿功能,會讓身體缺水,阻礙唾液分泌。如果過度飲酒,就會加重口臭。」余朱青指出,「如果發現自己有口氣不佳時,不少人會吃薄荷糖,雖然薄荷有清新的好味道,但是大多數的薄荷糖都含有糖,糖是細菌最喜歡的美食,在細菌分解糖的過程中釋放硫化物,反而會造成口臭喲。所以以不論是為了口氣或是身體健康,糖都要少吃。」專家建議,若民眾有口臭困擾,可多喝綠茶、吃香菇,「另外一些辛香料也可除口臭,像是吃生魚片會用到的芥末,芥末裡的成份也可以抑制細菌繁殖防口臭產生。另外含有維他命C的的食物,例如奇異果,奇異果上的維他命C、酵素、多酚以及膳食纖維,這些都有助於消除口臭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