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校
」 併校 少子化 教育部 校友 合併不滿整併中華大學!清大學生批校方「自降格調」:難怪交大不屑我們
清華大學自2016年合併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後,21日傳出將整併新竹私立中華大學,清大於21日晚間證實,兩校取得共識,計畫在中華大學校園設「清華平方科技園區」,此舉引起學生熱議,有清大的學生不滿在Dcard上抒發,「難怪交大不屑我們」。清大校長高為元指出,其實過去兩校已經討論多次,盼透過合作,提供更多人才培育機會跟產官學合作平台,目前只是開始的一小步,還有學校內部程序和討論。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22日開記者會說明,跟清大談合作已有一段時間,直到最近得知清大半導體學院正在找地蓋大樓,一直尋覓不到適當地點,董事們認為如果把學院建在中華大學內,培育半導體人才方便,因此動機想到合校方案。兩校合併一事為學界拋下震撼彈,引起學生們熱議,有清大學生在Dcard清華大學版上PO文「X小?要併中華大學?」底下清大學生不滿表示,「為啥一直要把自己格調降低,難怪交大不屑跟我們併」、「看到都傻眼了,不選擇強強聯手,反而一直幫學店師生無痛升級,清大是什麼聖母學校嗎」、「硏究所趕快鬼轉交大」、「當年竹教合併就有夠精彩,這次應該會更混亂」、「中華帶一牛車嫁妝嫁清大」。此外,也有清大學生持不同看法,「就是要退場,找對象接收校產而已吧」、「讓中華學生以原校名義畢業,接下來停招接手校園」、「比較像是走台科大-華夏路線,接收中華大的硬體跟場地等等」。至於清大整併中華大學案是否已提交到教育部,相關人士透露,中華大學22日在校內說明此事,目前還在接觸階段,「要送到教育部,還早,還沒定案。」
創校58年…北市大誠高中「首度0新生入學」恐退場 教育局回應了
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學校招不到學生,面臨併校或退場危機。位於北市文山區的私立大誠高中,創校至今58年,但113學年度首次沒有新生入學,在校生只剩200多人,擬114學年度起停招。不過,校方目前仍在討論階段,具體時程還未定案。大誠高中成立於1966年,日間部設有普通科、建築科、室內空間設計科、餐飲科、汽車科,進修部則有餐飲科、汽車科,全盛時期全校有上千名學生,然而今年7月免試入學放榜前,該校傳出停招消息,影響新生選讀意願,雖然仍有考生選填志願,但最後無人報到,導致如今僅剩200多名在校生,也是創校58年來,首次0新生入學報到。對此,校方當時回應,因應少子化關係宣布停招,但董事會尚在討論,也還未向教育局提出申請,新學年仍有招生計畫,學校也會努力尋求生機。若確定停招,最快會在今年10、11月提出申請,即便選擇停招,也會確保在校生能順利畢業,不會影響學生權益。教育局則表示,113學年度除私立大誠高中外,北市其餘私學皆有新生入學,校內完全無新生入學非屬常態,針對該校停招核定事宜,目前尚未收到該校之停招計畫。教育局說明,為減緩少子化衝擊,積極建立輔導與監督機制,協助私立學校採取適當措施,依據私立學校招生狀況,針對招生率連續2年未達60%的學校及招生率未達50%的進修學校,組織輔導訪視小組進行實地訪視,並聘請專家學者提供輔導諮詢。
開學開天窗1/免洗渣男政策缺額代理教師500員 「拼盤教育」令家長直搖頭
新學期今(30)日開學,原本迎接學校返校的校園應該師資與設備全面就位,卻鬧出全台從高中到國小有逾500多個代理教師缺額,有些學校甚至甄選30多次找不到老師,甚至還有國中一週四堂數學課程都由不同老師輪番上課,亂象橫陳的「拼盤教育」令家長連連搖頭嘆息。這一波代理師「缺工潮」橫跨高中、國中和國小,除了一般的偏鄉地區外,人口稠密的六都竟也陷入相同窘境。以台中市來說,市立國中還有16名、國小還有6名代理老師找不到人,除了由退休老師出馬外,甚至實習老師也得代打;新北板橋的海山高中開徵英文代理教師甚至開出第32次甄選,才在開學前兩天找到老師,還有多校一直招聘未果,直接「蓋牌」不招了,實則由校內教師均攤代課,一所大型國中就傳出一週四堂數學課,竟拆成4位老師輪流上課,不僅進度紊亂,更遑論學生能吸收。一名兒子就讀明星國中的王太太拿出班級群組中剛出爐課表,憂心忡忡地說課表上的國文老師竟是「待聘」二字,導師又在其後傳了大堆代課單,因為已經公開徵聘30餘次代理老師,都沒有合適人選,在沒有校內老師願意扛整個班之下,學校只好出此下策。王太太氣憤表示,好不容易遷戶口擠進這所明星大校,結局卻令人非常後悔。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陳延興指出,「代理教師」過去是不少有意考取正式老師的過渡期跳板,他們經過大學或研究所教育學程與實習訓練後,只要再通過筆試檢定門檻,就可以取得「教師證書」具備合格教師資格;當年因為學生年年增加,師資不足,因此大舉鬆綁讓大學畢業生取得任教資格,後來面臨少子化趨勢,各縣市併校、裁校,供過於求「流浪教師」一度逾3萬人,他們還一度成為警察特考的重要來源,但隨著近年各行各業缺工,「正式教師」也大開缺,不少代理教師順利「上位」,沒有考上的老師也思考不同職涯可能,導致「代理教師」這塊缺額形成真空。各行業普遍缺人情況下,尚未考取正式教師者,紛紛思考各種職涯可能,也因此代理教師缺乏逐年加劇。圖為2024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圖/黃威彬 攝)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直言,「代理教師」制度原是因應教師病假、產假、差假等缺而生的制度,而1997年時任教育部長吳京頒布《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後,各縣市前仆後繼地濫用代理制度,即使校內仍有教師員額,仍保留8%左右彈性。美其名稱因考慮一旦減班後,部分正式教師恐「無課可上」等,避免各校又得面對檢討「超額」教師,說穿了「代理老師」就是留給縣市政府「調整的空間」,既省下退休金提撥,也方便隨時打發代理教師。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直言,受軍公教年金改革、家長壓力、學生權益意識抬頭等因素影響,教師地位已不如過往,代理教師工作條件更不穩定,很難吸引有志者投入。(圖/報系資料照)本刊調查,若大學畢業具本科教師證的人,初任代理教師月薪可達新台幣4.5萬元,看似對新鮮人頗有誘因,但除了「國立」中小學與北市、竹縣等縣市外,多數縣市公立學校維持「死豬價」,不因年資享有加薪,薪水終身原地踏步,且隔年若減班等校務調整,將無條件丟工作,也不會有資遣費。台師大教育系教授王麗雲分析, 2024年代理教師奇缺,原因在於《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規定,任何學校全校代理教師員額不得超過8%,但沒有罰則,過去20~30%進用代理教師學校一堆,這兩年教育部緊迫盯人,各縣市開缺進用正式教師,不少人便乘著這波浪潮考取正式老師。其次是科技業需求勃發,這兩年台商大舉回台,台積電等科技大廠也大舉擴廠找人,自然與資訊類組科系畢業生轉往高薪的科技業,而文組也因為全台各行各業缺工風暴,若沒有考上正式老師,也有更多選擇,根本找不到留在校園的理由。一名資深代理教師直言,近期因為國中「龍子」入學潮與國小退休潮,便開大量「免洗」代理缺額,甚至按鐘點計價的「打工仔」代課缺,而近年不少有教師證、但還沒考上正式教師者已看清教育現場紛紛轉職,擔心一年後任務解除,學校不需要你了,徒然消耗青春,現在政府又以「教育愛」大旗情緒勒索,行徑簡直如「渣男」行徑,然而多數年輕人已經覺醒,將逼著政府正視和優化教育現場困境。
少子化海嘯3/倒閉潮向下蔓延 50所私立高中職恐面臨退場
1994年「410教改大遊行」提出「廣設高中大學」主張,他們要求設立多一點公立或國立學校,但教育部卻讓更多新私校產生及專科升格來充數,私大倒閉潮已襲來,而且即將向下蔓延至私立公中職,根據私校工會預估,未來3年將會有2成、約40至50所私立高中職會陸續面臨退場。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指出,少子化海嘯從明年開始影響高中職階段,今年高中職新生已經跌破20萬人,之後適逢虎年,人數會更少,在生源減少下,預估私立高中職也將掀起倒閉潮。私校工會副理事長尤榮輝表示,私立高中職併校是選項之一,目前教育部並未規畫併校輔導機制,只能由學校自行設法合併。私立高中職現今呈現兩極化,都會區的明星私校並不缺學生,非都會區偏鄉學校則經營困難,合併應是退場之外的另一選項。「的確感覺退場學校在向下蔓延!」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告訴CYWANT記者,為了求生存,許多私立大專校院紛紛設立私中、私小,卻仍沿用原本高中職的教師,恐怕會影響孩子的受教權與教學品質。另外,無論是私立大專校院或私立高中職,退場後都會嚴重影響學生權益。「許多學生原本在北部念書,但學校退場後,可能由於科系較特殊如美術系,可能被安排到南部就讀,若學生平時需要上班,那怎麼繼續就學?」王瀚陽說。根據審計部報告,2023年1月,經教育部安置退場學校的1千多名學生中有16.4%轉學後選擇退學。立委柯志恩則指出,退場私校的學生大多希望「原校畢業」,卻總是被強制轉學,且常常「弱轉弱」,安置到的新學校也被退場。近年私校退場後產生的學生安置問題,令許多家長難以接受,因而走上街頭陳情抗議。(圖/報系資料照)例如之前稻江管理學院退場,學生被轉到台灣首府大學、大同技術學院,結果這2校這2年也陸續退場;又例如之前南榮科大要退場,把學生被轉到環球科大、大同學院、東方設計大學,結果這3校也退場,讓學生情何以堪。7月底退場的大同技術學院、東方設計大學、環球科大、明道大學,依據教育部資料,四校將分發安置近千位學生,教育部表示會避開「瀕危私校」,分別分發至樹德科大、台南科大、正修科大、吳鳳科大、嘉南藥理大學、崇仁醫專、僑光科大、嶺東科大、弘光科大。相較學生,退場私校的教師更要自求多福,國民黨立委萬美玲指出,近年退場的私大,竟僅有10名教師在教育部的協助下,轉到其他學校任教,教育部則回應,近年很少學校在擴大規模,政策鼓勵教師們往業界發展。
「都更中繼宅」從哪來? 李鴻源:利用退場校地
花蓮大地震後,台北市部分老舊建築出現損傷,其中較為嚴重的就是屋齡超過60年的南機場整建住宅。台北市政府積極介入都更外,在推動過程中,「中繼」是相當重要問題。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建議,市府應興建「都更中繼宅」,讓民眾在都更期間,能夠有地方可住,方能促進都更意願,而退場私校、地方併校土地皆可拿來蓋中繼宅,甚至是空出來的軍營。李鴻源指出,無論是興建社會住宅或都更中繼宅,最大問題點在於「土地」。北市府應積極盤點市內土地,除了市有土地外,國防部在國軍裁掉後,有許多營舍空了出來;在少子化情況下,舉凡像是併校後的閒置校舍,或經營不善的私校,都可以在都市計畫土地變更後,作為社宅或中繼宅。他表示,過去在擔任內政部長時,曾在台北市規畫了5個區域,其中有一塊9公頃的土地就在台北醫學大學正對面及信義區台北101附近。可在此先興建中繼宅,讓住在信義區吳興街老公寓的居民住進去,接著把吳興街老宅拆掉,換成更耐震、低密度建築物,最後再以同樣模式,依序把台北老舊建築物通通淘汰。對於校舍整併計畫,北市教育局說,目前沒有預設校舍整併目標,學校整併涉及親師生共識,但為增進課程及校務發展交流與資源共享,除持續關注各校生源變化、配合市政重大發展與高齡校舍逐年改建的契機,在做未來校舍空間使用整體規畫時,將適度評估導入托嬰、托老及長照等社區需求,避免合併或停辦後衍生空閒校舍釋出問題,確保有效利用校地資源與校園空間。李鴻源說,都更並非簡單事,中繼宅規畫也必須中央、地方合力,內政部需要提出政策,如果要利用軍營則要國防部介入。他說,要鼓勵民眾都更,地方政府無論是透過大量興建中繼宅,或其他方式鼓勵都更,都必須做好通盤規畫並向民眾好好說明,不能每次災害發生當下大家很關注,政府也喊話要積極推動都更,但事過境遷又被遺忘。
陽明交大併校後公布「新版學生證」 全場哀鴻遍野:幸好畢業了
國立交通大學與國立陽明大學於2021年合併成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新版學生證歷時3年後,終於在本月拍板定案,並公布在學校的官方臉書與IG,但不少學生看完後直呼悲劇,「右下角那個藍色圓弧還以為是紙屑」、「和銀色交大學生證相比,這個醜太多了,幸好早畢業了。」國立陽陽明交大8日在臉書粉專貼出併校後「首張新版學生證」,透露經校長指示重新設計有校徽版的學生證,由教務處和學生一起共設計3款,並由學生會公開票選出最高票方案為「原版學生證加上校徽後的設計」,預計將於113年9月起針對113學年度入學的新生發放新版學生證,「至於持舊版學生證的學生,不另行換發,後續將印製校徽貼紙,提供申請領用貼在現有學生證。」新版學生證背面。(圖/翻攝自Facebook/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不過新版學生證正反面曝光後,大部分學生及校友哀鴻遍野,直呼悲劇,「和銀色交大學生證相比,這個醜太多了,幸好早畢業了」、「覺得冷氣卡還比學生證精緻」、「房卡最好看還可以掛直的」、「交通二字的字型不對呀,但好像也沒人在意」、「我的天,怎麼越來越醜的感覺」、「學校真的不要捨不得花錢請別人設計欸⋯校徽都能設計兩次了,為啥這次要更新不請外面的廠商設計。」更有不少人指出右下角的藍色圓弧設計非常突兀:「其實不難看,但右下角真的LOL」、「右下角那個藍色圓弧還以為是紙屑」、「右下角到底是什麼鬼」。還有人認為,貼貼紙是懶人作法,可能會被認為是變造,害學生挨揍,「在校生不能換只能貼貼紙是誰的主意」、「我比較想要有蓋註冊章的學生證」、「貼貼紙是誰想出來的。」
少子化衝擊…台60所學校恐「集體倒閉」!學生走光、老師全失業
受到少子化衝擊,不少學校愈來愈難招生,面臨併校或倒閉等問題,從2023年至今,就有7所大學已走入歷史,導致不少師生受到影響。對此,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過去台灣最多曾有164所大學,已經陸續15所大專院校退場,還有高達60所被鎖定可能退場,賴士葆直言,「如何解決所產生的流浪學生和流浪教師的問題」,將會是準總統、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上任後要面對的課題。賴士葆近日在臉書發文提及,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最近出書為自己參與教改喊冤,表示「現在碩博士滿街跑及廣設大學都不是他的錯」,對此賴士葆則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出書為自己留下文字洗白,但如今再去譴責或談責任歸屬已沒有實質的意義,「因為不會改變少子化海嘯衝擊教育現場的窘迫,如何善後才是教育要面對的嚴肅議題」。賴士葆指出,李遠哲倒是點出了現今高教最嚴重的問題,因為過去廣設大學,甚至曾經高達164所,因此這幾年陸續出現退潮現象,其實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另外,賴士葆也強調,準總統賴清德上任後的課題,面對的不只是少子化帶來人口的減少,「直接衝擊的是學生註冊率,已經陸續15所大專院校退場,還有60所被鎖定可能退場」,要思考如何解決所產生的流浪學生和流浪教師的問題。最後賴士葆坦言,教改過程中「技職教育」逐漸失去技職特色,為了要填補缺口而寧爛勿缺的招生,也讓學生素質下降,進而造成大學文憑貶值,導致青年低薪成為常態,新政府必須要思考如何面對教改問題、並做出改善。
創校95年…南投這分校剩「5學生6教職員」 確定8月起停辦
受到少子化衝擊,不少學校面臨減招甚至停辦。南投縣鹿谷國小和雅分校目前僅剩5名學生、6名教職員,考量學生均衡發展及學習,縣政府和家長經過溝通後,決定停辦和雅分校併回鹿谷國小,確定的時間也曝光了。鹿谷鄉和雅國小在民國18年創校,原本是日語講習所,於48年獨立設校,但因為少子化影響,被縣府列入廢校評估,106年8月與鹿谷國小併校,改名為「鹿谷國小和雅分校」。然而,隨著山區偏鄉人口流失,目前和雅分校只剩5名學生和6名教職員,南投縣教育處也證實,學生小一1人、小二1人、小四2人、六年級1人,以及1名分校主任、5名代理教師。和雅分校自8月1日起停辦。(圖/翻攝自和雅分校Fans專頁臉書)教育處和家長及地方人士溝通,多數家長同意分校併回鹿谷國小,經決議自今年8月1日起停辦和雅分校併回鹿谷國小,分校主任將安排後續、代理教師約滿不續聘,積極轉型。教育部將擬定相關輔導、配套措施,讓學生適應新學校,並補助相關費用;教職員工權益方面,會協助教師優先跨鄉鎮市介聘至其他學校、編制內職員由縣府統籌調任其他單位、依勞動基準法進用的員工依規定給付資遣費或退休金等。教育處提到,後續校地活化尊重地方構想,縣內不乏成功轉型案例,如廣英國小標租給實驗教育機構、和興國小標租作為武術教育場所、車埕國小移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辦理車埕鐵道觀光小學堂、玉峰國小由民間企業辦理品格英語學院。據了解,鹿谷國小目前學生共99人,校長黃應欽表示,分校合併後,行政、教師團隊將不定期召開併入學生學習及生活適應情形研討會議,研擬輔導協助方案,原分校社團也會移往本校,持續運作。
少子化衝擊大…三餐免費還送機票 離島小學仍招不到學生
不少家長帶小朋友到校,在門口時捨不得分開。(圖/中國時報陳俊吉攝)澎湖縣望安鄉將軍國小30日僅1名新生報到。(澎湖將軍國小提供)昨天開學日,全台有7個縣市13所國小沒有新生報到,11縣市共35所學校僅1人入學!新生數掛零的學校中,澎湖縣虎井國小提供三餐免費,1學年還送5趟返台機票,仍無家長埋單;桃園市大園沙崙國小、新竹縣嘉興國小義興分校新生開學前將戶籍全遷走,明年恐怕都將面臨廢校危機。少子化對離島學校衝擊大,以澎湖縣而言,虎井、花嶼、竹灣國小等3所都沒新生報到,將軍、望安和鳥嶼3所國小也僅1人入學。虎井國小在距馬公本島20分鐘船程的虎井嶼上,島上就1個虎井里。今年7月戶籍人數907人,人口外流嚴重,實際現住人口約僅200人。虎井國小是全國學生數最少的小學,上學年就剩2名5年級學生,校方擔心2人在112學年畢業後,若沒有新生會被廢校,6月時在校友大力支持下,祭出外縣市學生來此就讀,上課期間三餐餐食免費,1學年提供5張台灣機票,仍不見效果,連續5年新生掛零。台灣本島從北到南也有小學招不到新生。花蓮縣豐濱鄉港口國小、富里鄉學田國小及卓溪鄉卓楓國小等3校無新生入學,港口國小已連續2年掛蛋;另有壽豐鄉溪口國小、光復鄉西富國小、瑞穗鄉舞鶴國小、富里鄉永豐國小都僅有1名新生。台東縣北源國小及初來國小新武分校新生數雙雙掛0,初來國小校長吳運全說,雖積極發展多元課程盼留住在地生,但因位處偏遠,且去年地震後路況不佳,難以招攬外學區生就讀,全校已減班為5班,共12名學生,未來恐難逃併校。桃園市大園有5所國小為配合航空城徵收,明年7月將遷校或廢校,其中沙崙國小新學年度原有1名新生,但考量讀1年就得轉學,在8月開學前已先轉至竹圍國小。校長周俊宏說,校內還有9名教師及13名學生,在明年7月底廢校以前,課程正常教學。南投縣集集鎮的永昌國小富山分校去年原有3位新生,都因家長工作調動而搬到外地,出現零新生;今年3月20日調查時有1位新生預備入學,校長還特地先拜會家長,不料日前又因家長工作調動舉家遷居外縣市,令校方頗感失落。
花蓮縣4成5學校恐裁併…衍生問題無法貿然推動 縣府:正尋求共識
少子化影響,偏鄉學校人數逐年減少,面臨裁併校危機,花蓮縣125所國中小,符合裁併校比例高達4成5、共57所,不過,由於縣境狹長,加上多數小型學校地處偏遠,停辦或併校恐產生衝擊,不僅衍生學生通勤問題、社區走向凋零,資源整合也是一大考驗,縣府不敢貿然推動,正尋求地方共識。花蓮縣教育處統計,縣內125所國中小學校,112學年度有31所學校學生人數為50人以下、30人以上,24所學校人數低於30人,被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的瑞穗鄉奇美國小、富里鄉永豐國小甚至低於10人。依花蓮縣小型學校合併或停辦實施辦法,國中小學生人數在50人以下要辦理合併或評估停辦,原住民重點學校則需依《原住民族教育法》規定,於徵得設籍在學區成年原住民2分之1以上書面同意,才能合併或停辦。不過,裁併校難與社區達成共識不易推動,花蓮自2013、2014年陸續裁併學生人數僅剩約20人的鳳信、大富等2所國小後,迄今已有近10年未再推動。近年少子化日趨嚴重,教育處考量教育成效及經濟效益,今年2月曾開諮詢會議聽取各界意見,並邀少於30人以下的學校與社區討論,但意見均是希望維持現狀。奇美國小校長賴健雄表示,部落全村約300人,實際居住僅100餘人,大多是長者與孩童,學校是維持社區生機之處,未來若停辦或併校,家長帶孩子離開,村落只剩長輩將走向凋零,這是大家不樂見的。2年前轉型為「吉拉米代阿美族實驗小學」的永豐國小,學生多為當地部落的阿美族人,族人認為,學校好不容易成為阿美族實驗小學,傳授耆老的傳統智慧,若併裁等同斬斷傳承文化的根,希望能維持現狀。教育處專員李佳玲坦言,花蓮地形狹長,大部分小型學校地處偏遠,未來若面臨裁併,學生得舟車勞頓跨村、跨鄉求學,且校內資源整合、師生安置與校區未來運用也是極大挑戰,社區民眾不想裁併,縣府也不敢貿然推動,一定會在取得共識下才會進一步推展。
少子化首當其衝!新北1/4小學不到百人 教育局:不輕易裁併校
少子化浪潮不但衝擊高教,中小學更是首當其衝,其中新北市堪稱國教城鄉差距最大的縣市,有超過千人以上的大校,也有不到10人的「超迷你小學」,全市215所國小中,更有51校的學生人數在百人以下,幾乎占了1/4。對此,新北市教育局也表示,只要學區有學生在就絕對不會輕易廢校或併校,將持續推動小校轉型與混齡教學,保障偏鄉學生的受教權。根據新北市教育局統計,112學年度國小新生入學人數為3萬2722人,相較111學年度新生入學人數為3萬4409人,雖然減少了1687人,但每年仍有大量人口移入,使整體學生數達20萬8436人。其中,112學年度10人以下學校有9人的和美國小,以及8人的福連國小2校,11至50人則有22校,51至100人共27校。和美國小去年雖然還有11名學生,但由於今年暑假有2名6年級學生畢業,再加上連續2年沒有新生入學,因此學生人數僅剩9名。對此,和美國小校長張麗秋也表示,偏鄉小學沒辦法去糾結有沒有新生,畢竟難擋少子化衝擊、人口外移等大環境因素,學校利用山海地理優勢,推廣海洋教育,研發採集石花菜、浮潛、攀岩與社區共融等課程,多元豐富課程是都會區學校所望塵莫及。張麗秋強調,迷你小學的最大優勢就是有超高的師生比,全校教職員加校長有10人,只服務9名學生,均採個別化教學服務。此外,營養午餐、學費、課後照顧班的費用全部免費,還有交通車到府接送,近年也與貢寮區鄰近5所學校組成策略聯盟,學生可以「1校就讀,5校學習」。同樣位處東北角海岸、全校只有8名學生的福連國小,今年則有2名小一新生。福連國小校長梁均紘感嘆,少子化是全國各大專院校、中小學都面臨的招生困境,尤其偏鄉小學更是吃虧,但他們都試圖在生存保衛戰中力求生機,以福連國小為例,因緊鄰卯澳灣,校內推動浮潛特色課程,每年的浮潛畢典都會引起媒體關注,近年來也陸續吸引雙北都會區的家長和學生,移居貢寮就讀。對此,新北市教育局指出,為協助轄內偏鄉小校解決師資與招生困境,教育局已擬訂相關措施,在每年教師甄試增設偏鄉組,推動跨校巡迴專長授課教師及公費合格教師,並從非偏遠地區商借正式教師。新北市教育局補充,從104學年度起,就針對學生數50人以下的學校進行「小校轉型發展計畫」,105學年度推動「混齡教學計畫」,編印混齡教學相關教材。108學年度更是成立「貢寮區學校資源整合暨學生學習課程發展中心」,首創「一校就讀、多校共學」的概念,例如和美國小的「1校就讀,5校學習」。台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名譽教授吳清山則指出,面對少子化威脅,各級學校都要嚴陣以待,這時候首當其衝的國小就會先朝與鄰近學校合併發展,第2步再轉型成實驗學校,不得已才會選擇退場。吳清山還強調,他認同「一個孩子都不能少」的教育主張,但能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空間、完善的教育資源與文化刺激等也很重要。所以雖然教育部的「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合併或停辦準則」標榜一人都要成班,但此法已經公布5年,這5年教育現場的變化巨大,呼籲應該重新檢視法規的適用性。
新竹女中改隸關鍵校務會議紀錄公開了!143人表決90贊成
陽明交大邀請新竹女中成為附屬高中,引發軒然大波,竹女校友質疑,竹女同意改隸的程序不正義,且校方也遲未公布最關鍵的6月30日校務會議紀錄。竹女3日上網公告會議紀錄,內容揭露與會的143人表決,其中90人贊成同意研議後續改隸程序。9位來自不同領域的竹女校友日前發起連署,提出3大訴求反對改隸,目前已累計4000人連署。校友前晚發文控訴,竹女在6月30日校務會議前,未廣泛徵詢校內外意見,顯示過程不透明、程序不正義,且竹女官網上的校務會議紀錄還停留在1年多前。校友也指出,目前台灣所有進入正式改隸程序的15案,沒有任何撤案取消的前例,已有13案完成改隸,僅2案緩議或正在審查,擔心一旦走入正式改隸程序,2校目標當然是推動併校,不太可能否定後續提出的申請資料。竹女3日在學校官網放上111學年度校務會議紀錄,包括1月19日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說明合校構想;3月29日通過成立工作小組成員名單;4月26日第1次工作小組會議;5月26日陽明交大來函正式邀請;6月14日第2次工作小組會議決議,送校務會議提案議決是否研議辦理。最關鍵的6月30日校務會議紀錄,當天提案討論陽明交大邀請竹女改隸為其附屬高中案,也附上21人工作小組名單與工作紀錄等,而在最後表決環節,「是否同意研議辦理後續改隸程序? 」在場143人共有90人贊成後通過。竹女3日重申,目前改隸案進度,僅於學校校務會議提案討論通過同意研議後續改隸程序,並非已同意改隸。
陽明交大、竹女發聯合聲明 為資訊不完整使校友焦慮道歉
陽明交大邀請新竹女中成為附屬高中,引發竹女校友反彈,更發起連署拒絕併校。2所學校今發聯合聲明,說明本案尚在初步討論階段,評估各項合作的可能性,並對資訊不完整使校友們焦慮不安道歉,強調後續會盡力做到具有「竹女代表性」的結果,而非「黑箱不透明作業」。2校聯合聲明指出,現階段讓外界得知尚在研議的合作構想,實屬兩校意料之外,也針對資訊不完整使校友們產生焦慮與不安道歉,並說明工作小組成員包含校友代表、學生代表與家長會代表,未來合作討論會包含更多校友代表與家長會代表的意見。聲明中也說明,2校將先就3大項目合作,首先是「提升竹女的資訊基礎建設、兩校硬體資源共用」,陽明交大可提供改善資訊基礎建設的軟硬體,提升竹女為智慧的綠色校園、安全校園。此外,陽明交大的硬體設施,如圖書館、實驗室、藝文展演空間等,也計畫與竹女學生共用。第2則是辦理國際交流與推薦等活動,陽明交大非常樂意積極輔導有意至國外遊學或深造的竹女同學,推薦至國外的姊妹校短期就讀。第3是強化陽明交大系所師資、學生和竹女交流互動,針對理組學生,由陽明交大醫、工、資、電等學院師資一起投入,並導入陽明交大在園區校友與產業的資源;而文組學生,陽明交大也有外文、人社、傳科、應用藝術研究所等資源,兩校也希望消弭文理組的傳統分野。聲明指出,上述3項重點計畫是初步討論結果,期待外界提供意見,針對改隸案也感謝各界關心與建議,後續也一定會尊重、珍惜、並發揚竹女百年光榮和校友情感。聲明指出,改隸應基於雙方長期合作後水道渠成的結果,並非浪費資源、倉促的結合,不僅要創造新典範,也要以新典範作為平台的出發點,向外永續擴散,使鄰近高中職獲益,促進大新竹的教育機會均優。聲明最後也指出,竹女與陽明交大的緊密合作,為兩校師生擴大機會和資源,同時也增益師生善盡社會責任的永續能量,這是2校的初心,也請社會各界繼續給予建議指教。
國內公私併首例 台科大併華夏確定了!
少子化嚴重衝擊我國私校版圖,不少私立科大面臨停辦危機,但國內首起「公私併」的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合併私立華夏科大一案,19日傳出好消息,教育部證實已順利通過審核,合校公文也已送出給兩校,盼此起公立與私立科大整併案,能提供給所有學校為參考範例。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表示,教育部樂見兩校合併,因此在併校過程中,沒有提出其他新增額外條件,合校流程全部依照計畫書進行。這起公私校合併是非常成功的案例,可提供給其他私校參考,如果財務情況已出問題,不要等到難以處理時才想到後續發展。台科大回應,兩校均在18日收到教育部來文,教育部原則同意整併計畫書,華夏科大自112學年度起停止全部班級招生。台科大進一步說明,華夏科大得於整併期間免受校務評鑑,經費獎勵及補助申請依各補助要點辦理。華夏科大在解散清算後,將剩餘校產捐贈台科大,整併期間台科大得與華夏科大討論無償借用校地供台科大使用。台科大強調,台科大得以專案方式聘任(用)華夏科大教職員工,惟適用人員僅限於整併計畫書核定日華夏科大仍在職現有人員。去年9月被教育部列為專案輔導學校的高苑科大,校方自去年6月開始積欠教師薪資,已違反教師待遇條例由教育部開罰6次,至今仍無捐款挹注,教育部表示,該校改善期限至5月31日止,如屆期未能改善,將依《私校退場條例》規定於112學年度起停招,並於當學年度結束時停辦。
成大附工建校85年走入歷史! 合併台南高工改隸成功大學
國立台南高工改隸國立成功大學案獲教育部核定,8月1日將正式掛牌,更名為「國立成功大學附屬台南工業高級中等學校」,簡稱為「國立成大附屬南工」,並與成大附工合併,成立85年的成大附工也將從8月起停招,走入歷史。成大副校長李俊璋表示,兩校從2013年校務會議通過併校後,歷經10年漫長程序,終在3月13日正式核准,期許整合三校資源,提升南部地區技術型高中教學品質,共創多贏。李俊璋表示,兩校合併還有很多細節待協商,將成立改隸工作小組,由成大教務處、師培中心、產創總中心、研發處、總務處、主計室、人事室等行政單位組成予以協助,最重要是在南工教學實習、實驗研究等方面,投入成大資源,而每學年也將挹注2500萬元給南工。台南高工培育出許文龍等多位電機、電子產業優秀人才,很多學生家長關心台南高工併入成大後,未來招生是否有優勢?李俊璋表示,升大學管道多元,將提供大學不分系與特殊選才、繁星的名額,依規定,大學的名額要對所有高中職公平開放,不能獨厚某一學校,但兩校合併後未來兩校緊密合作,對南工學生直升成大一定有某種程度的幫助,但原則上招生仍是公平的。任內參與此案最多的成大前校長蘇慧貞表示,透過技職教育與高等教育的資源整合,成功大學與台南高工將共同帶動新的技術人才培育典範,更完整建構教育體系,深耕產業所需,實踐共同育才的目標。成大與台南高工針對改隸銜名、經費編列、教學資源分享、教職員生權益保障、未來規畫等議題,陸續舉辦過9次協商流座談會與6次校內教職員工座談會,凝聚共識,並曾由成大與台南高工共同辦理公聽會,邀請教育部國教署、台南市政府、民代、社會賢達人士、校友會等交流,獲得正面回響。
中山大、高雄大學併校引爭議 病校海報遭批後急撤
中山、高雄大學再掀併校話題,中山大學生會2月底在臉書、校內緊急發起意見蒐集行動,海報標語出現「併校還是病校」歧視字眼遭批判是「帶風向」,張貼一周後急撤。高大學生也反嗆,中山應與大陸中山大學切割、改名高雄大學,正本清源。中山、高雄大學早在2019年就啟動一波併校大調查,當時因「校名無共識」,導致合校討論中止。去年底因緣際會重啟話題,高大今年2月初先行文中山大詢問當年決議,2月中旬中山大再行文高大強調「本校以存續合併為前提,合併之後校名維持國立中山大學」。2月底高大啟動校內說明會,引發兩校學生緊張熱議,中山學生會也順勢發動意見調查。「併校還是病校?」中山學生會在校內張貼多張意見調查海報,上方斗大的標題引發熱議。有學生留言「高大什麼破店」、「猴子夠多了」、「科系重疊太多」,也有學生反嗆「不要歧視!」、「要求校方程序正義」,更有許多中山人堅持不改校名。充滿爭議的海報張貼一周就急撤,面對記者詢問,中山學生會表示現階段不方便接受媒體採訪,一切訊息以學生會粉專的公開貼文為主。據了解,中山大2019年就曾為併校召開10多場說明會,也做了詳細的分析調查。當年調查結果顯示,中山大強在海洋科學,高大強在法律,但兩校在環境科學及管理系所上重疊甚多。若成功合校,對於學術表現、校地擴張、師資員額、降低生師比都有助益。至於畢業證書如何發放,當年決議為,併校後同系學生,學位證書會加註原校系資訊。第二專長及學程資訊,若合併後系所名稱有變,才會加註「入學時的院系所」。中山學生會日前在粉專強調,學生會站在反對併校立場的原因,是想表達學生的擔憂。學生才是中山的主人,針對併校議題應充分與學生溝通。民調結果顯示,中山人最在意的就是併校後、學術排名及個人的生涯受到影響。高大學生會今年2月份也做了併校問卷調查,回收1500份問卷,同意者有969人、反對者有186人,仍有疑慮有358人,反對以中山大學為名者有346人。高大學生會粉專有校友發文痛批,當年合併案破局根本就是某人想連任高大校長的政治操作。也有學生酸,台灣的中山大和大陸的中山大學是一國兩制,遲早被統一,應該獨立改名為國立高雄大學,才不會被國際誤認。針對併校爭議,高大目前正在做另一份線上意見調查,請全校教職員工生及校友們於10日前填覆。中山校方則是尊重學生多元意見,強調併校並非一蹴可幾,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與台科大整併復活有望 華夏科大預計8月起以「新架構」運作
台科大與華夏科大的整併「死而復活」!台科大與華夏科大今證實,兩校已成立工作小組,在平等互惠原則下,將進行整併,計畫書會在4月底或5月中送教育部,希望8月起的112學年就可以新架構來運作,但會確保華夏科大學生原校畢業、老師去留則尊重他們的意願。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華夏科技大學,去年5月被台科大學生會揭露,華夏將由台科大接收,最快在112學年度起申請停止全部招生。不過這起事件引發華夏科大師生強烈反彈,外界一度以為兩校整併已經夭折。不過台科大與華夏科大今天發出共同新聞稿說,鑑於高教環境受到少子女化衝擊,為提升競爭力、整合資源、擴大規模,二校已成立工作小組,商討合作整併後的架構,期能創造技職教育優質發展的新契機。2022年12月底華夏科大董事會一致同意台科大為華夏科大最適當合作或合併對象,在建議比照以往案例保障學生受教權,與尊重教職員意願及維護應有權益,並由台科大全部聘用原則下,同意華夏科大和台科大就合作或合併洽商。現在公私立大學合併還沒有法源,因此公立的台科大要和私立的華夏科大合併有困難,只能是華夏科大將校地捐贈給科大的方式進行。台科大主秘呂正修表示,台科大與華夏科大距離近,兩校資源整合後以更有效利用,不過他們用的是「兩校整併」的字眼,至於實質上是不是捐增,台科大尊重華夏科大董事會的說法。呂正修表示,兩校整併計畫書會在4、5月送到教育部,一旦通過,新的架構從8月起實行,華夏科大將改稱為台科大華夏校區。華夏科大從112學年起先停招,但仍繼續存在,學生可以原校畢業,老師部分則分年分批處理,尊重他們的意願,願意留下來的就轉而成為台科大的老師,想接受資遣離開也可以。教育部說,華夏科大111學年專任教師數為108人,在學學生數為2817人,大一新生註冊率為42.39%。學校在保障教職員生權益以及校產公共性之前提下,教育部部尊重台科大與華夏科大進行合作及資源共享,後續是否合併則由兩校校內充分溝通後最後決定,教育部予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