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發
」 疾管署 流感 腸病毒 糖尿病 疫苗「嬰幼兒呼吸道殺手」進流行期! 台中海線1周3例
台中1歲男童有感冒症狀,日前因呼吸急促就醫,確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緊急住院治療。大甲李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余秋霖表示,近來正值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呼吸道感染病例增加,尤其有「嬰幼兒呼吸道殺手」之稱的RSV病毒,該院1周就有3例發生。余秋霖表示,天氣逐漸轉涼,呼吸道感染的病例逐漸增多,當時男童出現感冒症狀,由母親帶到醫院就診,診療過程中發現,男童喘鳴聲音特別大,呼吸也很急促,馬上從鼻腔取出鼻涕檢驗,確認是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力較流感高2倍強度」,余秋霖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力特別強,透過飛沫或近距離接觸傳染,尤其以1歲以下的嬰兒更容易遭傳染,或是年長者抵抗力差也容易被感染,病毒潛伏期約2至8天左右。余秋霖說,嬰幼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後,下呼吸道黏膜會受到破壞,引起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常出現呼吸急促、喘鳴、發燒,也會咳到吐,若沒有及時治療,甚至可能出現肋骨下凹陷、胸骨上凹陷、發紺、呼吸困難等症況,嚴重時恐引發嚴重呼吸衰竭,併發腦炎或心肌炎,危及生命。據了解,RSV病毒的流行期在秋冬季節,以台灣來說大約是11月至2月,高峰期常出現在初冬時、約12月至1月左右。即便感染過也不會有免疫力,有些民眾甚至同一年反覆感染好幾次。余秋霖說,該名患者住院6天,期間安排排痰、點滴治療,同時採用支持性療法,已逐漸恢復健康。
彰化阿伯發高燒住進加護病房!支氣管驚見「假牙」 卡1星期才發現
59歲許姓男子車禍臥床20年,安置在民間的護理之家,日前因呼吸急促、發高燒被送急診;另一位中風過的72歲曾姓老太太也因類似狀況送急診。衛福部彰化醫院發現,2人分別因假牙及花生卡進右上肺葉支氣管,研判事發超過1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取出異物,搶回性命。彰化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高劍虹表示,臥床者或受照顧的年長者因吞嚥功能較差,使得原本應該防禦異物進入呼吸道的機制失能,再加上咳嗽能力退化,造成進入的異物難以排出,如果久未發現,恐引起肺炎等各種併發症而危及生命,照顧者對此應該要更小心注意。假牙卡在支氣管。(圖/部立彰化醫院提供)彰化醫院加護病房主任林文培指出,住在溪湖鎮的許先生20年前車禍癱瘓,住在某護理之家,日前很喘併呼吸急促、高燒被送至該院,因呼吸衰竭送入加護病房;X光片顯示其右上肺大面積肺炎,再經電腦斷層研判可能是異物,以支氣管鏡進入,確認是掉落的假牙,由於假牙鑲進支氣管,角度不好取,經醫護、呼吸治療師、技術員一同以支氣管鏡輔助鉗子、籃子,多次努力才取出,研判該顆假牙誤入氣管已超過1周。林文培說,另一名住在員林市的72歲曾姓老太太,過去中風過,行動不是很方便,也是類似症狀送到該院,在幾乎同樣的位置,取出1顆已經脫皮的花生;其家人轉述,大約1週前吃過花生,沒想到掉入氣管。高劍虹說,這兩起個案都引起右上肺阻塞性肺炎,對於年長體弱者非常危險,如果再不取出異物,情況很不樂觀,而這2起個案的異物分別是假牙及花生,在臨床上也是比較容易發生老年人氣哽的東西,尤其是假牙,照顧者要特別注意,如果有鬆脫情況,要馬上處理,以避免掉入氣管。高劍虹指出,如果發現臥病或年長者的固定式假牙不見了,一定要馬上就醫,可能是吞進肚子或掉進氣管,尤其是卡在氣管,恐造成阻塞性肺炎、壞死性肺炎、肺膿瘍、咳血、膿胸,引起敗血症或呼吸衰竭,拖延越久越危險。高劍虹表示,在普遍成年人中,很少見到呼吸道阻塞異物,主要是因為健康成年人的吞嚥功能與咳嗽反射能力比較好,而臥床及年長者相對衰退,假牙不見了,很可能進到氣管,而不是像一般人所想像的可能是吞進肚子,排出來就好,這種不了解的認知,恐造成時機延誤,而臥床體弱年長者覺知能力又弱,卡在氣管又不自知或無法表達,就更危險了。
沉默疫情!抗生素抗藥性持續升高 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少1.8年
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已成全人類健康的重大隱憂,若抗藥性問題持續,預計到了2035年,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將縮短1.8年;而至2050年,每年將造成1,000萬人因感染抗藥性細菌而死亡,甚至高於癌症死亡人數,可以說是「沉默疫情」。近年來,臨床觀察到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比例逐年升高趨勢,以台灣加護病房中最常見的屎腸球菌為例,從2007年到今年,抗生素抗藥性比例上成長了1.88倍;第二常見的肺炎克雷白氏菌抗藥性比例,甚至成長了10倍之多,導致臨床治療困難,經常需要用到後線的抗生素治療。更有研究顯示,抗藥性細菌感染比一般細菌感染更具威脅性、致死機率相對高出66%,患者住院天數也因此增加7.5天。和20年前相較,70歲以上長者因抗藥性細菌感染死亡人數大幅上升80%。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王復德理事長指出,「抗生素抗藥性不但會讓可以治療的藥變少、增加住院天數與療程,導致醫療費用的上升,最令人擔憂的是促使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超級細菌』出現,讓感染變得難以控制,甚至不治。」他指出,耐碳青黴烯類細菌日益嚴重,特別是鮑氏不動桿菌(CRAB)被認為是台灣的頭號超級細菌,其抗藥性高達7-8成,患者常面臨無藥可醫的窘境,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後。因應抗生素抗藥性嚴重威脅,行政院也將於明年正式啟動「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期望達到5年內抗生素使用量下降5%與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住院病人感染發生率下降10%等兩大主要目標。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邱政洵理事長提醒,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感染,並不是消炎藥或是退燒藥,民眾一定要遵守抗生素使用「四不一要」原則,以及透過「診間三問」詢問醫師,以減少抗生素抗藥性風險產生。「四不一要」原則是「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診間三問」,第一是「需不需要?這次的症狀與診斷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第二是「小心什麼?本次服用抗生素該注意什麼?」第三是「吃多久?處方中的抗生素應該服用幾天?」邱政洵理事長同時也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呼籲民眾透過日常預防措施來降低病菌引起的感染,間接減少使用抗生素的機會。他建議民眾平時應勤洗手保持雙手清潔,注意身體感染徵兆及其併發症,若有持續發燒、呼吸困難、血壓降低等症狀出現時,應立即就醫不拖延。此外,他也提醒民眾根據國家公衛政策接種相關疫苗,如流感、肺炎鏈球菌、新冠疫苗,來獲得專一性抗體以預防感染。
妹子肺部驚見陰影「2年後癌變」 保險公司拒賠…法院判決逆轉
許多人會買保險以防萬一,但並非所有情況都能夠理賠。中國上海一名女子被診斷出肺毛玻璃結節,公司為員工買了團體重大疾病險,然而後來毛玻璃結節癌變,卻遭到保險公司拒賠,雙方對簿公堂。張女2020年6月體檢時發現肺部陰影,就醫並住院檢查,2021年9月首次發現右肺上葉前段及右肺下葉背段存在毛玻璃結節,但未進行手術治療。同年10月她入職一間外資公司,如實告知自己的情況,應公司要求到醫院複診,顯示「結節未增大,亦無其他異常」。外資公司在2021年至2023年間,連續為員工購買團體重大疾病險,合約規定「被保險人因本次投保前已患疾病及其併發症導致的重大疾病責任,保險公司不予賠償」,到了2022年11月張女再次就診,結果顯示有腫瘤病變可能,2023年2月確認右肺上葉惡性腫瘤(微浸潤腺癌),於是馬上住院動手術,康復後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但保險公司拒賠,氣得她告上法院。張女和保險公司各執一詞。(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一審要求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及資金損失、律師費等,法官支持支付保險金的訴求,駁回其他申請;二審保險公司上訴,請求改判不支付保險金,張女亦上訴請求改判支持其全部訴求。案件審理時,雙方圍繞「既往症免賠條款是否屬於格式條款及是否有效」、「毛玻璃結節是否屬於該條款約定的既往症」2個爭議展開辯論。保險公司認為,投保人在簽訂合約時,已經檢查出肺部毛玻璃結節,因此根據合約有權拒賠;張女則表示,她因肺癌進行手術治療,保險事故已經發生,保險公司應給付保險金,且毛玻璃結節不等於疾病,所以投保前沒有既往症。法官綜合考量保險合約中「既往症免賠條款」約定及本案保險事故發生的實際情況,最後認定保險公司應支付張女保險金,維持原判。
三胞胎媽臨床死亡「45分鐘」 她醒來忘記生過孩子
美國德州一名三胞胎孕婦因為羊水栓塞 (Amniotic fluidembolism),導致心臟停止跳動,臨床上認定死亡長達45分鐘,所幸順利被救回,不過這位媽媽卻不記得曾產下孩子。根據《紐約郵報》等美媒報導,來自德州的30歲女子克里斯蒂(Marisa Christie),與丈夫狄倫(Dylan)育有一子,她後來發現懷有三胞胎相當開心,去年8月透過剖腹產手術產下3名孩子,然而手術過程中卻因為罕見併發症,導致她心臟停止跳動長達45分鐘。當時醫師把3名孩子接生出來,剪臍帶時暫時放在克里斯蒂身上,未料她的心臟鏡停止跳動。根據醫生說法,克里斯蒂是因為羊水栓塞,導致她出現出血情況且沒了呼吸、心跳克里斯蒂事後表示,醫療團隊當下緊急進行CPR並且輸血,搶救了45分鐘才把人救回 ,為了救她一命,克里斯蒂被迫切除子宮。克里斯蒂透露,當甦醒後,丈夫告知她順利產下三胞胎,不她卻難以接受,原來她完全沒有相關記憶克里斯蒂指出,「當時我就在想,我不認識這些嬰兒,感覺很奇怪,不覺得他們是我的孩子」,所幸她花了一周時間,慢慢和孩子們重新建立情感,如今她希望透過自身經歷,提高大眾對於羊水栓塞的認識和關注。德州30歲女子心臟停止跳動長達45分鐘,幸好最後被順利救回,然而她卻不記得自己曾生下孩子。(圖/翻攝自X)
基隆男打2種疫苗「5hr後出現不適」 胸痛吐白沫倒地不治…衛生局說話了
基隆一名59歲陳姓男子,本月17日到信義區衛生所,接種流感和新冠肺炎疫苗,不料過了5小時胸口劇痛且口吐白沫,倒臥客廳失去意識,送醫搶救後仍宣告不治。家屬質疑死因和疫苗有關,檢察官和法醫今(19日)進行刑事相驗,下周將安排解剖,衛生局也表示會持續關懷後續審議進度。陳男17日上午10時許到基隆信義衛生所打新冠及流感疫苗,隨後返家休息,當下皆無異狀,但是到了下午3時許,妻子發現他出現劇烈胸痛、口吐白沫倒地,立刻通知救護單位,救護人員在3時15分到場將陳男送醫急救,但4時17分宣告死亡,家屬想確認死因是否為施打疫苗所致,報請刑事相驗。據了解,陳男有尿酸、第二型糖尿病(無併發症)及慢性腎炎病史,今天上午11時15分許經檢察官與法醫刑事相驗完畢,大體暫冰存待下周一安排解剖。衛生局長張賢政指出,陳男死因是否和施打疫苗有關,仍待司法解剖、以及後續疾管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釐清;警察局及衛生局已於昨(18日)協助家屬啟動司法相驗申請,及送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的病歷資料調閱,衛生局將持續關懷家屬,及關心後續審議進度。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疾管署尚未收到該案的疫苗不良事件、疫苗受害救濟申請,若收到會全力協助。同時也提到,接種疫苗後1小時發生心絞痛,並非疾管署認定和疫苗直接相關可能副作用,但基隆當地回報會討論解剖,對後續調查、釐清病因會較有幫助。
流感死亡數創10年同期新高!40歲女咳6天「呼吸衰竭」 急診當天病逝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9日)表示,本流感季自今年10月1日起截至11月18日累積21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206例A型H1N1、9例A型H3N2、2例A型未分型、2例B型),其中34例死亡(33例A型H1N1、1例A型H3N2),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數及死亡數均為十年同期最高,且34例死亡個案均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防疫醫師鄔豪欣說明,上週新增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為40多歲女性,本身有甲狀腺亢進代謝性疾病,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11月5日出現咳嗽症狀,直到11日仍沒緩解,同時有發燒、呼吸急促症狀,到醫院已呈現呼吸衰竭,急診緊急插管並施予抗病毒藥物治療,但萬者症狀持續惡化,當天不幸病逝。疾管署說明,本流感季自今年10月1日起累積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及死亡數均創十年同期最高,且以65歲以上長者發生比例最高,為使長者及幼兒於流感流行期來臨前獲充足保護力,該署自11月15日起實施「113年度提升65歲以上長者與6歲以下幼兒流感疫苗接種率合約院所獎勵計畫」,請醫界共同推動長者及幼兒疫苗接種作業,以守護民眾健康,獎勵計畫推動後,長者及幼兒之接種量,已觀察到回升情形,至11月18日累計4天已接種約16.5萬人次,相較去年同期增加26%,顯示該措施實施發揮效用,有助刺激打氣。另,今年10月1日新冠疫苗開打以來,新增新冠併發重症個案均未接種新冠疫苗,目前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氣溫已明顯下降,預估新冠疫情可能在冬季升溫,呼籲65歲以上長者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趕快接種新冠疫苗及早獲得保護力。另除提升自我免疫保護力,為保護家人朋友,鼓勵民眾踴躍接種,以降低感染後併發重症及死亡風險。疾管署統計,截至11月18日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505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78.5%),剩餘138.6萬劑;新冠疫苗則持續高於去年,已累計接種127.8萬人次,為去年同期(49.8萬)2.6倍,隨著入秋最強冷空氣來襲,呼吸道病毒將更活躍,呼籲長者及幼兒仍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保護力,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
獎勵計畫奏效!流感疫苗4天16.5萬人搶打 比去年同期增加26%
疾管署今(19)日表示,本流感季自今(113)年10月1日起截至11月18日累積21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206例A型H1N1、9例A型H3N2、2例A型未分型、2例B型),其中34例死亡(33例A型H1N1、1例A型H3N2),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數及死亡數均為十年同期最高,且34例死亡個案均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說明,本流感季自今年10月1日起累積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及死亡數均創十年同期最高,且以65歲以上長者發生比例最高,為使長者及幼兒於流感流行期來臨前獲充足保護力,該署自11月15日起實施「113年度提升65歲以上長者與6歲以下幼兒流感疫苗接種率合約院所獎勵計畫」,自113年11月15日起至113年12月31日止,每接種1劑次長者或幼兒,再額外給予50元獎勵,且若該縣市在長者幼兒接種率達標後,會再提高獎金。獎勵計畫推動後,長者及幼兒之接種量,已觀察到回升情形,至11月18日累計4天已接種約16.5萬人次,相較去年同期增加26%,顯示該措施實施發揮效用,有助刺激打氣。另,今年10月1日新冠疫苗開打以來,新增新冠併發重症個案均未接種新冠疫苗,目前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氣溫已明顯下降,預估新冠疫情可能在冬季升溫,呼籲65歲以上長者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趕快接種新冠疫苗及早獲得保護力。另除提升自我免疫保護力,為保護家人朋友,鼓勵民眾踴躍接種,以降低感染後併發重症及死亡風險。疾管署統計,截至11月18日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505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78.5%),剩餘138.6萬劑;新冠疫苗則持續高於去年,已累計接種127.8萬人次,為去年同期(49.8萬)2.6倍,隨著入秋最強冷空氣來襲,呼吸道病毒將更活躍,呼籲長者及幼兒仍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保護力,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詢問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
50歲後男性約5成「攝護腺腫大」 醫示警:3症狀及早就醫
隨著年齡增長,男性罹患攝護腺肥大的機率顯著提升。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張雲筑醫師指出,攝護腺肥大是50歲以上男性的常見問題,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根據統計,約有50%至60%的60歲男性出現良性攝護腺增生(BPH),而在70歲以上的男性中,發生率更高達80%至90%。這種增生會導致攝護腺體積增加,造成膀胱出口阻塞,進而影響排尿功能,對日常生活造成不小困擾。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張雲筑醫師也分享了兩個真實案例,一名72歲的林先生多年來因攝護腺肥大導致頻尿及餘尿感,上廁所後下腹仍有脹滿感,嚴重影響生活,但他因擔心手術風險,選擇長期忍耐;另一名59歲的高先生則因夜尿問題影響睡眠而就醫,接受了攝護腺手術,短期內效果良好,但一年後卻因膀胱頸攣縮導致排尿更加困難。張醫生也說明,手術雖能改善症狀,但可能伴隨併發症,需謹慎評估術式的選擇。張醫師強調,男性如出現頻尿、尿流減弱、餘尿感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接受專業評估並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積極面對攝護腺肥大的挑戰,才能有效改善生活品質,避免因延誤治療而影響健康與心情。攝護腺肥大雖是年齡增長的自然現象,但透過合適的治療與術式選擇,患者仍有機會恢復排尿順暢,享受高品質的生活。事實上,台中榮總泌尿科也曾科普,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位於骨盆腔的最底部,連接膀胱、包覆著尿道,鄰近尿道外括約肌。其生理功能除了是下尿路必經的通道外,分泌的腺體與生殖功能密切相關。攝護腺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大,組織學上呈現良性攝護腺增生,發生率在60歲的男性約在50%到60%之間;若超過70歲以上,更可達80%到90%。良性攝護腺增生後可能形成攝護腺體積增加,造成膀胱出口阻塞,進一步影響排尿功能。台中榮總指出,攝護腺肥大是多數老年男性都會遇到的課題,只要活得夠久、就可能會遇到攝護腺肥大產生的困擾。除了要先排除攝護腺癌的可能性外,需視攝護腺肥大程度及其造成的症狀嚴重度來決定治療的方式。從生活型態改變,藥物及手術治療中,考量患者健康狀況及其他共病用藥,選擇對患者副作用最少、療效最好的方式來治療,以達到改善排尿症狀,減少尿滯留、腎功能及膀胱功能惡化風險,促進生活品質的目的。
腸病毒來到最高點「上周就醫破2.2萬人」! 疾管署:12月底才脫離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19日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高原期,腸病毒傳染力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6週(11月10日至11月16日)門急診就診計22,313人次,較前一周21,289人次上升4.8%,且為10年同期最高,而最新全國停課統計為單周329班,也高於過去4年同期,目前預計12月底才會脫離流行期。疾管署表示,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6週(11月10日至11月16日)門急診就診計22,313人次,較前一週(21,289人次)上升4.8%,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高原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及腸病毒D68型等亦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今(2024)年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B4型各1例 ,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大多數成人感染腸病毒後症狀不明顯或僅有類似感冒症狀,容易因一時忽略而造成家中嬰幼兒感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使用肥皂或洗手乳勤洗手,並維持良好衛生習慣。惟時序入冬後,天氣轉冷,可能影響孩童落實肥皂洗手的意願,提醒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協助教導孩童正確洗手,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疾管署說明,腸病毒在家庭及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容易傳播,提醒大人出外返家後,務必先更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並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家中幼兒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或至人口密集公共場所,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留意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大醫院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單親媽被家暴10天不治 女兒關鍵證詞曝!男友下場慘了
高雄一名安姓女子帶女兒跟住台南的男友同居,但男友只要一個不爽就會動手,前年5月安女被爆打,讓安女嚇到帶女兒回高雄,怎料10天後安女傷重不治。陳男辯稱他沒動手,但是安女女兒說,「媽媽被陳男打得吐血」,最後法院判陳男9年10月。判決書指出,安女住在陳男台南住處,前年5月某日,陳男認為安女生病而「不想爬起來」,懷疑她跟其他男子「做太超過」,2人因此發生口角,而陳男也動手,雖無故意致死意圖,但還是害安女身體多處出血、損傷、橫紋肌溶解症。同年6月8日,安女在高雄市左營區住處,自己撥119專線,送醫後發現心包膜大量積液、大腸壁腫脹合併腹水,經心包膜穿刺引流顯示肝腎功能異常,隔日她因為顱內出血腦髓損傷、橫紋肌溶解症、心包膜大量積液等併發症死亡。陳男辯稱,他跟安女友爭執及拉扯,但沒有要讓她死,雖然跟她有發生性關係,但沒要致她於死,有跟她發生性關係,不過2人像朋友,當天他跟安女發生小爭吵,沒有對被害人動手,只是用雙手將被害人從床上拉起,安女於拉扯過程中跌倒,他就不敢再拉,「打」是1個生氣的語言,生氣就會講,每次跟安女拉扯,安女都說被打,不知她怎麼死的。安女女兒說,不知道當天媽媽在叔叔家為什麼被打,她看到時,叔叔已經用拳頭打媽媽肚子及身體,隔天早上媽媽帶她回高雄,媽媽說心臟痛,有看到媽媽吐血。法官認為,安女女兒稱陳男動手打安女肚子,「媽媽被打得吐血」,還有從對話紀錄來看,以及解剖報告顯示,安女出血已有4到5天,認陳男犯行明確,依家暴傷害致死罪判他9年10月。可上訴。◎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
洽公返國腹瀉不止!以為腸病毒 醫「1招」快速揪出元兇
59歲許先生日前返國後開始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炎,但服藥後腹瀉沒好轉,只好再掛急診,經化驗糞便並採用快速核酸檢測套組分析後,1小時內就發現「阿米巴性痢疾」陽性反應,趕緊先投藥治療,隔天顯微鏡檢查也證實有阿米巴原蟲囊體。快速核酸檢測有效協助醫療團隊即時處置,此次治療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Clinical Laboratory》,證實此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阿米巴性痢疾症狀不明顯 可能導致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佑達表示,「阿米巴性痢疾」是痢疾阿米巴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主要寄生於腸道,大部份感染者症狀不明顯,一旦侵入宿主的腸壁組織,往往會引發腸道症狀,造成腹部不適、間歇性下痢(腹瀉)或便秘,並伴隨發燒引起寒顫、血便或黏液軟便等症狀。林佑達指出,該疾病可能導致如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可能蔓延到肺部、腦部等其他器官,對患者健康帶來極大威脅。這種疾病在部分發展中國家尤為常見,傳統會以顯微鏡檢查糞便檢體,但往往需要1-2天較長時間,可能使患者病情加重,錯失早期治療機會。傳統鏡檢耗時 快速核酸檢測有利即早診斷檢驗科組長周雍哲表示,傳統顯微鏡檢查是診斷腸道感染的重要工具,但其操作繁瑣且敏感度低,可能導致診斷耗時,若透過「多重聚合酶連鎖反應(multiplex PCR)」的檢驗分析技術,能夠同時快速檢測多種腸道病原體,包括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病毒(如諾羅病毒、腺病毒、輪狀病毒)以及寄生蟲(如痢疾阿米巴、梨行鞭毛蟲)等22種病原體,也可大幅提高治療效率。把握黃金治療期 這樣做降低感染風險林佑達也強調,如有症狀或檢驗陽性者,務必即早就醫治療,以免持續感染他人,平時則注意飲食及手部衛生,要吃熟食及喝煮沸的水,以及避免口對肛門的接觸行為,降低感染風險。
加國男子接受右腿截肢手術 麻醉醒來傻眼:他們鋸錯腿了
近日,加拿大發生一起嚴重的烏龍醫療事故,一名男子到醫院接受右腿截肢手術,然而當他從麻醉中醒來,卻發現自己被鋸掉的卻是左腿。目前,執行這項手術的醫院與當地有關部門已經對此展開調查。據《鏡報》報導,48歲的甘迺迪(Jason Kennedy)是一名漁民,他因為右腳疼痛和出血,在2024年10月23日前往加拿大曼尼托巴省(Manitoba)溫尼伯市(Winnipeg)的一間社區醫院「七橡樹綜合醫院」(Seven Oaks General Hospital)求診。在那裡,醫師判斷他的右腿感染了嚴重的骨髓炎,告訴他必須去大醫院為右腿進行截肢手術。骨髓炎(Osteomyelitis)是一種難纏的骨骼及骨髓組織受感染、發炎疾病,是骨折後常見之併發症,尤其是開放性、複雜的骨折。此類骨折常伴隨嚴重的軟組織破壞、血管破壞和組織腫脤,當骨頭內部血液循環遭阻斷時,便成為細菌滋長的溫床。早期骨髓炎可使用抗生素治療,晚期必須手術治療,而且極難根治,嚴重甚至可能截肢。由於醫師向甘迺迪解釋,如果對此置之不理,他有可能會失去雙腿,因此他接受安排,在10月31日前往同樣位於溫尼伯市的另一間地區醫院「恩典醫院」(Grace Hospital)進行右腿截肢手術。然而,當他從麻醉中醒來,難以置信地發現,執行截肢手術的外科醫師竟然截錯了腿,他的右腿還好好留在身上,而他比較健康的左腿卻消失了,「我真希望這只是一場惡夢,我的右腿現在還在痛,就在我們說話的時候,它還在發痛。」溫尼伯市健康管理局(Winnipeg Regional Health Authority)的發言人通過電子郵件發表聲明,表示由於患者的隱私,他們無法對事件透露太多消息,但醫療團隊已經與患者會面、表達歉意,並且對後續的處理展開對談。發言人還補充說明,當局的醫療安全部門正在對這起事件進行審查,以尋找潛在的系統改進機會,審查結果將在調查完成後與患者分享。甘迺迪則表示,他收到了施行手術的外科醫生以及「另外2名同事」的當面道歉。他雖然對失去一條健康的腿感到難以接受,但最終仍選擇寬恕了對方。但他仍選擇公開此事,是為了喚起其他民眾的警惕,避免發生在他身上的悲劇重演。甘迺迪的母親伊馮娜‧楊(Yvonne Young)則告訴媒體,她為兒子展現的寬恕美德感到驕傲,但她還是認為醫院應對此負責,並且對兒子提供賠償,「他理當得到賠償,這是對他的傷害,而且『這太不應該發生了』。」她主張醫院應該為兒子提供義肢並承擔相關費用,以幫助兒子繼續生活。甘迺迪則表示,自己過去也曾在無家可歸的狀況下度過幾年,直到2023年才穩定下來找到住處,然而現在平白失去一條腿,而另一條腿也狀況不佳有待截肢,讓他對未來感到非常擔憂。
2個月大早產兒「咳嗽2天」惡化至胸凹併肺炎 搶救16天脫險
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造成嬰幼兒和老年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對嬰幼兒的威脅最為明顯。近期一名胡姓早產兒於2個月大時出現流鼻涕、咳嗽等症狀,兩天內病情急劇惡化,發高燒、呼吸急促,甚至出現嚴重喘鳴和胸凹現象,最終診斷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及細支氣管炎,所幸經過16天的急診室與加護病房搶救,終於平安康復。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結合早產兒基金會,響應11月17日世界早產兒日,推動「遠離RSV,按月接種加追蹤」,呼籲政府效法日本和韓國,將RSV預防單株抗體的健保給付範圍擴大至33至35週的早產兒,並同時儲備多種預防手段,確保安全穩定的接種計劃,避免中斷保護力,從而全面提升RSV防疫的覆蓋率。基金會也分享一起個案,一名胡姓早產兒在2個月大時出現流鼻涕、咳嗽等症狀,沒想到兩天內病情急劇惡化,發高燒、呼吸急促,甚至出現嚴重喘鳴和胸凹現象,最終診斷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及細支氣管炎。隨後病情再度惡化,併發肺炎且需插管治療,經過16天的急診室與加護病房搶救,才終於平安康復。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生湳表示,早產兒出院後的前6個月是感染RSV的高風險期,這些嬰兒一旦感染後住院、重症的比例遠高於足月嬰兒,對家庭和醫療體系帶來巨大負擔。統計顯示,兒童因RSV住院的平均時間為3至7天,嚴重者甚至長達20天,每名患者的醫療費用可能高達20萬台幣。由於目前RSV尚無特效藥物,防治策略的重點應該是預防,減少感染後重症與住院的風險。事實上,衛福部曾在官網說明,在台灣每年約有1千個嬰幼兒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高達九成為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而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棘手之處,在於其病程進展相當快速,只需兩三天的時間,便可能從發燒的症狀發展為嚴重的呼吸窘迫,進而演變成肺炎或支氣管炎。衛福部指出,長期追蹤研究顯示,曾經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的寶寶,之後發生氣喘的機率較高。雖然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在嬰幼兒絕大多數會自行痊癒,但少數可能造成嚴重呼吸道併發症。因此提醒家長們,如果發現寶寶有呼吸急促、食慾活力減退等症狀,一定要盡早就醫接受治療。
每年近萬人死於糖尿病 專家示警注意2指標:及早發現
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之ㄧ,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萬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由於糖尿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南投縣衛生局呼籲民眾應定期量測血糖,特別是要注意空腹血糖與醣化血色素兩個指標,才能及早發現糖尿病。根據2023年國內十大死因統計,糖尿病高居第五位,並且依據2019至2023年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達12.8%。南投縣衛生局表示,為了預防糖尿病及延緩其嚴重併發症,民眾應掌握以下自我照顧五要訣,包括利用40歲以上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的免費健康檢查,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定期監測血糖,保持空腹血糖在正常控制範圍內(70-99 mg/dL)。衛福部表示,糖尿病可分為第1型糖尿病(胰島細胞遭破壞,造成胰島素缺乏)、第2型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及合併相對胰島素缺乏)、其他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等。其診斷標準包括以下4項,非懷孕狀況下只要符合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前三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一為糖化血色素(HbA1c)≧6.5%;二為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三為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四為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 mg/dL。衛福部提醒,糖尿病是複雜性慢性疾病,糖友們應定期接受治療與追蹤,並學習執行良好的生活型態,管理自己的血糖,是延緩並避免併發症產生的不二法門。南投縣衛生局說明,若是民眾發現血糖異常,符合糖尿病前期(醣化血色素介於5.7%至6.4%)或有三項以上危險因子(如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三酸甘油脂及低高密度膽固醇),應與醫療人員討論個人化的危險因子管理,及早介入;保持均衡飲食,遵循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並在醫事人員指導下進行體重管理;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何走路、慢跑、游泳等。此外,南投縣衛生局也強調,當地已成立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療院所,透過醫師、護理師及營養師的專業團隊,協助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病情,並提升其自我照護能力。民眾若有糖尿病相關問題,可洽詢當地衛生所或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療院所,透過全面的醫療服務來降低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流感疫苗打氣少50萬! 疾管署祭獎勵金催打「長者及學齡前幼兒」
據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本流感季自113年10月1日起截至11月11日累積202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數及死亡數均為十年同期最高,且26例死亡個案均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且截至11月14日統計,全國長者接種數僅約168萬人,全國幼兒至少1劑之接種數約44萬人,全國接種數比去年同期降1成,足足少了近50萬人。疾病管制署15日宣布,即起實施院所獎勵計劃,自113年11月15日起至113年12月31日止,每接種1劑次長者或幼兒,再額外給予50元獎勵,且若該縣市在長者幼兒接種率達標後,會再提高獎金。疾管署表示,截至11月14日統計,全國長者接種數約168萬人(未達200萬人),僅連江縣之長者接種率已達50%符合提高獎勵條件,全國幼兒至少1劑之接種數約44萬人(未達50萬人),已有3縣市(連江縣、基隆市、嘉義縣)之幼兒至少1劑接種率達60%符合提高獎勵條件。對此,疾管署規劃實施「113年提升長者及幼兒公費流感疫苗接種率合約院所獎勵計畫」,已於11月14日正式函文週知,希望透過醫護人員主動向到院民眾說明鼓勵接種流感疫苗,或由合約院所主動走入社區,提供更便民、效率的接種服務,以儘早達成目標接種率(65歲以上長者55%、學齡前幼兒至少一劑65%),共同保護民眾健康。疾管署表示,為鼓勵合約醫療院所協助推動長者及學齡前幼兒接種流感疫苗實質付出之辛勞,除原來提供接種服務每劑次100元接種處置費外,自113年11月15日起至113年12月31日止,每接種1劑次長者或幼兒,再額外給予50元獎勵,更進一步,當某縣市之長者接種率達50%或幼兒接種率達60%,自達標之隔日起,該縣市達標族群之接種獎勵,會提高至每劑次75元,或全國長者或學齡前幼兒至少接種1劑之接種數達200萬人或50萬人,則自達標之隔日起,達標族群之接種獎勵,全國皆提高至每劑次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