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短缺
」和泰Q1獲利爆發股價噴上747元直逼歷史高點! 趁熱推Lexus純電RZ450e首批配額30台
國內汽車龍頭和泰車(2207)日前公布財務報告,今年第一季獲利已破50億,年增17.9%,帶動12日股價衝破700元大關;今(16)日股價開高走高,盤中股價一度來到747元,直逼2020年7月的歷史高點767元。和泰不僅揮別防疫險虧損低潮,加上供應鏈短缺問題緩解、新車交車量增加,第1季營收679.7億元,年增11.5%,單季獲利也破50億,年增17.9%,替和泰寫下單季新高紀錄,且每股純益9.27元。而和泰也持續拓展旗下新能源車陣容,今日發表Lexus首台基於e-TNGA平台打造的電動車RZ 450e,以單一車型規格登台,售價279萬元,首波配額30台將在明(17)日於Lexus官網的Meet My Lexus數位平台展開線上預選。根據記者調查,全年販售目標為200台。配合RZ 450e的導入,Lexus 除了先前建置的6座據點快充站之外,預計於中和所、南港所、新竹所、北台中所、嘉義所、建國所共再增建6座據點快充站,未來車主使用Lexus Plus APP即可啟動包含據點及合作營運商超過300座快、慢充站點以及600支以上充電樁的充電服務。同時,和泰集團經銷商東部汽車斥資1億3千萬元,在花蓮縣玉里鎮打造全新多功能Toyota服務廠,包含售後服務維修功能,以及和泰集團一系列保險、租賃、貸款相關服務,讓在地客戶能享受一站到位的體驗。
S Pen轉生S22 Ultra 三星主攻高階手機 S22系列出貨成長至少2成
三星9日深夜舉辦全球新品發表會,發表S22系列3款旗艦手機與S8系列3款平板電腦等多項產品,其中S22 Ultra內建S Pen觸控筆,評估可大幅接收原本Note用戶。因此三星樂觀看待今年台灣智慧型手機市場,預估整體銷售量、銷售金額皆維持雙位數的正成長,其中S22系列整體銷售量將比S21成長至少20%。台灣三星電子行動與資訊事業部副總經理陳啟蒙表示,觀察2021年台灣整體智慧型手機市場,受大環境跟供應鏈短缺影響,整體手機市場銷量約下降10%、但銷額成長7%以上。若以價格帶區分,單價低於300美元的手機銷量下降30%,300~600美元手機約下降15%,但600美元以上手機則成長10%。可發現整體消費市場往高階機型走,消費者對於手機的規格要求越來越高,所以S21系列銷售狀況,原本目標較S20系列成長20%,最後是S20系列的逾2倍,超乎預期,也因此樂觀看待今年台灣智慧型手機市場。陳啟蒙指出,觀察S21系列購買消費者組成,當中約有2成來自Noter。此次S22 Ultra首度內建S Pen,且結合S系列頂尖的攝錄影規格,集結雙旗艦系列大成,期望有70% Noter回歸,因此樂觀看待買氣,將以較前代成長20%為最低標前進。而台灣整體智慧型手機價格帶分布,約為高階4:中高階4:中階2,台灣三星高階機種比重亦將比照整體市場為目標。關於S22旗艦系列三款機型銷售比例,預計在上市前3個月,S22 Ultra加總S22+期望能達三款銷售比重80%,而S22 Ultra更佔5成。
紅包資金歸隊 台股年後上漲機率8成 法人:可布局美科技股財報正向供應鏈
農曆年前台股回檔修正近千點,不過年節期間美股回溫、本土疫情獲得控制,加上紅包資金歸隊,年後開工首日亮麗紅盤。永豐投信建議,科技股在年前遭逢市場摜壓,目前股價仍見壓抑,惟蘋果、亞馬遜等財報表現亮眼,推升市場投資情緒,後市持續觀察權值股消化疲弱盤勢動向。而在行情震盪幅度加大之際,建議投資人宜採取存股策略,佈局虎年行情,ESG權值型ETF與偏重科技股配置標的反彈潛力值得留意。據Cmoney統計,農曆年後紅盤日與年後各期間的台股漲跌變化觀察,台股農曆年後紅包資金陸續歸隊,可望帶動股價自相對低點回升,年後10日、20日、60日,上漲機率都高達8成以上,平均漲幅分別可達2.58%、3.39%、5.13%,永豐投信指出,升息壓力下,近期市場偏好業績題材與美財報正向的科技股供應鏈表現。另,科技股跌深權值標的,股價下跌後殖利率上升,基本面穩健等利多因素護體下,也帶動紅包資金回流挹注。此外,政策面因素也有利台灣科技業後市發展。永豐投信表示,為抗衡中國崛起,美國眾議院於2月初通過《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授權撥款3,000億美元用於研發,包括520億美元用於補貼半導體製造、汽車及電腦關鍵零組件研究,未來6年仍有高達450億美元投入緩解供應鏈短缺問題,台廠在美設立晶片廠亦將獲得補助,該法案也提出強化美台經貿、科技與安全合作等。烏克蘭與俄羅斯衝突日益升溫,美國增派兵力集結,使得農曆春節期間油價出現大幅反彈,西德州及布蘭特原油價格及天然氣價格皆見大漲,永豐投信提醒投資人,近期仍宜留意地緣政治風險對金融市場影響性。永豐投信指出,參照近年地緣政治風險帶來的市場動盪後表現,若再度出現行情大幅回弱,將提供投資人市場短期修正後的較佳進場點,其中,ESG權值型ETF與偏重科技股配置的ETF為近期回檔後反彈潛力較大標的。
Meta Q4財報表現不佳 預告首季營收將衰退 盤後股價應聲下跌
Meta(臉書母公司)公布去年第4季暨全年財報,受到供應鏈短缺以及蘋果調整網路廣告政策等影響,第4季獲利跟活躍用戶數均低於預期,且Meta也預告今年第1季營收將受疫情、成本膨脹與匯率等多項不利因素衝擊,預估將落在270~290億美元之間,亦呈衰退。Meta 2日收盤價為323美元,上漲1.25%。而在財報公布後,Meta盤後交易價格隨即暴跌至249.10美元,跌逾20%。Meta最新財報數字,Q4營收為336.7億美元,年增20%,Q4獲利為102.85億美元,年減8%,EPS 3.67美元,低於前年的3.88美元;全年營收為1179.29億美元,年增37%,獲利為393.70億美元,年增35%,全年EPS 13.77美元。其他數據則包括:Facebook 12月每日活躍用戶(DAU)為19.3億,年增5%;每月活躍用戶(MAU)29.1億,年增4%。第4季廣告價格年增6%,全年平均廣告價格成長24%。看好元宇宙發展,Meta將旗下業務分成應用系列(FoA),包括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WhatsApp和其他服務;以及Reality Labs(RL,實境研究室),包括增強和虛擬現實相關的消費硬件、軟件和內容。其中,FoA Q4營收為327.9億美元,營業利益為158.9億美元;RL部分營收為8.77億美元,營業虧損為33億美元。
蘋果公布最新財報3個月營收3.4兆元 日本貢獻1,954億元
蘋果28日公布2021年Q4財報,創下1239.45億美元(約新台幣3.4兆元)的營收紀錄,其中有346.3億美元的淨利;銷售主力為iPhone貢獻了716.28億美元,不過iPad則受到供應鏈影響成績不如預期。最新財報顯示,蘋果2021Q4的1239.45億美元營收中,iPhone佔了其中的716.28億美元、蘋果相關服務195.16億美元、Mac相關產品108.52億美元,不過iPad表現不如預期。執行長庫克(Tim Cook)指出,曾讓蘋果相當困擾的顯示器、無線晶片短缺問題已經逐漸被解決,對於iPhone後續銷售仍相當看好,至於銷售不如預期的iPad,庫克認為是零件供應鏈短缺影響,目前銷售總數超過半數皆為新加入的用戶,預計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在蘋果iPhone銷售的市場中,美國、澳洲銷售前5名皆為iPhone、大陸市場前4名也都是iPhone,法國、英國、德國則是前2名,至於日本市場則是在前6名中佔據4個名額。在諸多市場中,日本是蘋果唯一單獨列出的國家,與亞太地區、美洲市場以及歐洲市場並列,光是在去年10至12月,日本就貢獻蘋果71.07億美元(約新台幣1,954億元)。
長榮、萬海都入列 南韓開罰23家涉操縱運費航運商
南韓反壟斷監管機構18日對國內外23家航運公司處以962億韓圜,約新台幣24.3億的罰款,原因是這些航運業者涉嫌操縱航運價格,包括台灣長榮海運(2603)和萬海(2615)都入列,對此,萬海表示,目前尚未收到主管機關書面通知,無法做回應。南韓針對航運商操縱運價開罰,長榮、萬海入列。(圖/張文玠攝)根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南韓公正交易委員會(KFTC)調查發現,總計23家南韓和外國航運商在200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多次勾結制定貨櫃運費的最低費率,涉嫌聯合壟斷價格,當中包括南韓現代商船(HMM)、SM Line、興亞海運、新加坡新金海(中遠集團子公司)及香港東方海外等航運商,在台灣方面,長榮和萬海航運也入列,開罰金額總計高達962億韓圜,約2.43億台幣的罰款。南韓公正交易委員會認為,這23家業者在過去15年多次勾結制定運費,已經損害公平競爭,據委員會主席趙成旭(JohSung-wook)表示,「我們了解航運業的獨特地位及其重要性,但在調查反公平競爭的行為的角色上並沒有改變,我們希望航運業能傳播公平競爭文化,並為其未來發展鋪平道路」。這項裁決是南韓首次將《公平貿易法》應用在企業非法航運行為上,南韓向航運商開罰之際,恰逢疫情大流行導致全球供應鏈面臨瓶頸,促使運費飆升,報導指出,供應鏈短缺問題已擾亂從智慧手機到汽車等一系列產業的生產。不過南韓航運業者認為,依據南韓海事法,業者有權共同商定運費和其他合約條件,像是南韓航運協會(Korea Shipping Association)就批評,南韓公正交易委員會將對航運業造成負面影響、引爆港口裁員,同時也違反政府重振航運業的政策。
2022黑天鵝1/首要檢視外幣資產 富邦金羅瑋博士:留意前瞻性、具訂價能力的企業
元月5日美國聯準會(Fed)公布FOMC會議記錄,除了升息外,最令人意外地,「今年下半年可能提前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由於2008年發生亞洲金融危機,直到2014年聯準會才開始縮減購債(Taper)、升息、縮表,其間隔長達2、3年,從未在1年內搞定,因此美股道瓊指數立馬嚇跌,4個交易日跌掉730點。美國聯準會將提前縮表,成了2022年的黑天鵝。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表示,「其實聯準會去年就已反映,今年可能升息2~3次,不過這次資產負債表膨脹的規模更大,聯準會顯示會更加鷹派,已傳出今年可能4次升息,加上沒有升息後隨即縮表的歷史行情可供參考,使得投行完全沒有方向,市場因此更為恐慌。」面對縮表在即,羅瑋提醒投資人須提高警覺,「今年金融市場波動將比去年更加激烈。去年股市的成長,除來自企業獲利大幅成長外,還加上政策支持;但今年已確定將不會有貨幣政策的支撐,且物價居高不下,金融市場可能進一步下修,以上都會對市場產生動盪。」首先面對聯準會加速縮減購債進度,首批將逆回購1.5兆美債,羅瑋表示,現階段投資人不需要過度緊張,該筆金額雖然看似龐大,但僅相當於去年一整年QE(量化寬鬆)的金額(去年每月QE金額是1200億元,全年約1.3兆元)。這些資金原本應該要流進市場裡的,但因為市場資金已嚴重過剩,這些資金事實上還停留在金融機關手上,因此回購此些資金並不會對現今的金融市場產生衝擊。因Omicron變種病毒讓此波新冠疫情要到2、3月之後才能確定是否得到緩解。先進國家也可能因供應鏈短缺狀況受到波及。(圖/新華社)面對美國今年下半年的升息甚至進行縮表,羅瑋認為投資人首先要注意的檢視手中的外幣資產。因為當美元開始升息後,將造成美元強勢,特別是對於歐元、日圓等幣別來說。其中,歐元下半年可能走升,要注意歐洲央行是否提早升息,至於日本央行估將維持寬鬆政策,因此日圓未來將趨於弱勢。值得一提的則是台幣,挾著企業強勢獲利光環,去年不僅台股創下歷史新高,也帶動新台幣持續走強,堪稱是新興市場模範生。羅瑋指出,今年市場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至少要到2、3月之後,此波Omicron疫情才能確定是否得到緩解。除了疫情之外,但還要注意,全球經濟復甦情況仍是不均衡的。因為即使先進國家經濟好轉,由於全球供需失衡、長短料的狀態,先進國家還是會被新興市場被拖累。另一方面,加上去年基期過高,經濟成長速度將會放慢。如果疫苗施打能夠更為均衡的話,新興市場或有可能在下半年同步復甦。在此時刻,羅瑋建議投資人不妨多留意那些企業具有前瞻性?像是5G、AI等具未來世代概念的公司,或者是高速運算、高速傳輸等技術,都可算在其中一部分;也還可注意那些廠商具有訂價能力,可以將成本上漲轉嫁給消費者的公司。此外,金融業則因為升息的緣故,隨利差空間擴大,對於提升獲利是有幫助的。最後,債券市場則要比較小心。新冠疫情持續推動科技產業向前,而5G、AI等具未來世代概念的公司,或是相關應用,例如高速運算、高速傳輸等,都值得投資者注意。(圖/報系資料庫)羅瑋認為,預期各國央行都會先後升息,因此短債有賺錢的話先出脫,等下半年貨幣政策較為明朗後,再逢低進場,以領取較高的利潤。而傳統抗通膨的商品中,像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的光環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其他具抗通膨的商品,包含黃金存摺、虛擬貨幣等,不過虛擬貨幣中部份高耗能的貨幣,已遭許多國家開始禁止,投資人記得避開。羅瑋認為,如果此波Omicron疫情受到控制,物價順利也回落,資產沒有泡沫化,聯準會可能從9月完成縮減購債、開始升息,然後今年12月做第三次升息,這是市場原先預期。但面對美國12月物價指數已上升到7%,民眾跟官員都期待聯準會能做些事情,以避免物價過度上漲,聯準會此刻若用較為鷹派的積極作法,民眾不見得會反感。「相反的,如果聯準會沒有及時採取某些措施來抑制物價,未來可能升息的幅度、速度更大,屆時造成的傷害反而會更大。」羅瑋說,這也是聯準會為何能採用較以往更鷹派、積極的方式來對抗通膨。
2022黑天鵝3/首見「升級版通膨型經濟成長」 國泰投信副總王誠宏:注意半導體、5G、綠能產業
眼前的通貨膨脹有很嚴重嗎?國泰投信首席經濟學家、全球經濟與策略研究處副總經理王誠宏告訴CTWANT記者,「各國央行將通貨膨脹定調為『短暫現象』,不是來自全球經濟強勁,而是疫情下導致塞港、缺工等,引發供應鏈短缺,加上需求不斷累積,供應不及所致。」王誠宏樂觀看待:「可預見的是,隨著疫情逐漸穩定,供應鏈短缺有機會獲得緩解,通膨也有望跟著和緩下來。其次,升息是景氣恢復正常的訊號,代表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大幅降低,實為正面消息。」王誠宏表示,2022年全球將邁入史上首次的「升級版通膨型經濟成長」,即便供應鏈短缺緩解,但需求亦同步持續擴張,企業為提升產能而提高資本支出,今年第二季後將有機會迎來全面性景氣擴張。至於何謂升級版?疫情衝擊下,不少產業的供應鏈受創而被迫轉型,也帶動結合科技的新型態產業出現,形成產業升級的通膨型成長,也是未來極具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人工智慧結合雲端、大數據等技術後可發展成AI影像辨識系統,在智能電動車上用途相當多元,值得期待。(圖/報系資料庫)以近年熱門的半導體產業為例,在產業轉型的驅動下,晶片IC應用端拓展快速,除原先的智能型手機外,智能電動車、自動化設備、人工智慧、雲端、大數據、5G等產業對於半導體的需求大增。加上2017年5G所主導的科技新浪潮已經如火如荼的開展,接下來也不排除有更多具創新的應用將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中,如元宇宙、電動車等,也都是未來長線趨勢財,值得投資人關注。此外,減少碳排放、達成碳中和目標已成為全球共識,能源也面臨轉型,生產方法也被迫做出改變,綠能備受重視,亦屬產業升級的一環。國泰投信指出,今年在升級版通膨型經濟成長下,各產業將遍地開花,不管是上述與科技、綠能相關的長線成長型標的,或是有機會在升息階段落後補漲的金融股等防禦型標的,甚至是與通膨有密切相關的能源類股,都將百花齊放。總結2022年,與其鎖定投資特定區域,選對產業更為關鍵,在升級版通膨型經濟成長的脈絡下,許多產業正在創造新時代,也預示未來的成長可期。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則表示,因為疫情的關係,在資金Party下股市頻創新高,但也導致物價通膨過快。其實早在2021年初,股市就已開始從半導體股開始,反應物價上漲的趨勢;但從去年初到去年底,無論美股還是台股都是屬於創高的腳步。其次則是借鏡3次升息的歷史。上一次是2008~2014年先縮減購債,在2015年開始升息,但期間股市仍是多頭上漲的局面。因此近期美股下跌只是短線的市場信心不足,主要是經濟過熱,必須要壓抑,除非是聯準會動作過大,才會造成經濟面降溫,讓經濟增長減速。由於疫情導致塞港、缺工,進而引發供應鏈短缺,但需求不斷累積,導致通膨惡化。隨疫情逐漸穩定,供應鏈短缺狀況或有機會獲得緩解。圖為美國加州洛杉磯港。(圖/新華社)蔡明翰說:「對應過去的記錄,其實縮債、升息跟原本想像的論點應該是完全顛倒。」「如果升息縮減,防禦性個股應該會反映,高本益比、高風險的科技股應該要轉弱,但這次還是上次,最強的都還是半導體、科技股,甚至持續創高。」蔡明翰認為,只要經濟面持續向上不變,拉回就是買點,不是賣點。蔡明翰表示,投資人,電子、傳產、金融都要分散佈局。而在強者恆強趨勢下,去年業績面強勢的族群,今年狀況也不會太差,像是營收強、財報強的個股,雖然本益比高,但表現還是比較強是。而對應聯準會提前縮表下,蔡明翰建議投資人可以抱股過年,但農曆年後要減碼。因為聯準會很可能會在第一季升息,而對比2014年,剛開始縮減購債,升息,市場會有恐慌性拉回,投資人若持股是滿的話,即使知道是拉回,也無法買進,所以要拿回現金因應之後的震盪,農曆年後的持股比例不應該比現在高。
2022年「升級版通膨經濟成長」 投信:選產業比選區域關鍵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疫情籠罩全球經濟2年之久,隨著新冠肺炎流感化,預期未來定期施打預防針、搭配口服藥物控制,病症將成為常態。國泰投信表示,疫情常態化下,國境有望開放,將帶動全球經濟出現歷史上首次的「升級版通膨型經濟成長」格局,2022年會是各產業百花齊放的一年,全球景氣全面性擴張。 「通貨膨脹」及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是2022年市場關注的焦點。國泰投信首席經濟學家、全球經濟與策略研究處副總經理王誠宏分析,各國央行將通膨定調為短暫現象,主要是發生的原因並非是全球經濟強勁,而是受到疫情影響所引發的供應鏈短缺問題,如塞港、缺工等,以致在需求不斷累積疊加下,供應不及導致通膨結果。但隨著疫情逐漸穩定,通膨也有望跟著和緩下來。其次,升息是景氣恢復正常的訊號,代表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大幅降低,實為正面消息。王誠宏表示,2022年全球將邁入史上首次的「升級版通膨型經濟成長」,即便供應鏈短缺緩解,但需求亦同步持續擴張,企業為提升產能而提高資本支出,明年第二季後有機會迎來全面性景氣擴張。至於何謂升級版?王誠宏解釋,疫情衝擊下,不少產業被迫轉型,也帶動結合科技的新型態產業出現,形成產業升級的通膨型成長,也是未來極具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以近年熱門的半導體產業為例,在產業轉型的驅動下,晶片IC應用端拓展快速,除原先的智能型手機外,智能電動車、自動化設備、人工智慧、雲端、大數據、5G等產業對於半導體的需求大增。加上2017年5G所主導的科技新浪潮已經如火如荼開展,接下來不排除有更多具創新的應用出現在生活中,如元宇宙、電動車等,也都是未來長線趨勢財,值得投資人關注。此外,減少碳排放、達成碳中和目標已成為全球共識,能源也面臨轉型,生產方法也被迫做出改變,綠能備受重視,亦屬產業升級的一環。國泰投信指出,明年各產業將遍地開花,不管是上述與科技、綠能相關的長線成長型標的,或是有機會在升息階段落後補漲的金融股等防禦型標的,甚至是與通膨有密切相關的能源類股,都將百花齊放。與其鎖定投資特定區域,選對產業更為關鍵,許多產業正在創造新時代,也預示未來的成長可期。
世界工廠東南亞Delta疫情肆虐 恐引爆全球供應鏈危機
身為亞洲新興市場,東南亞曾被視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但受到Delta變種病毒影響,確診數持續攀升,加上疫苗覆蓋率不足,促使疫情控制力遠落後於其他已發展國家,當地多處工廠停擺,影響全球供應鏈,9月份亞洲整體製造業活動呈現低迷。東南亞地區受到Delta變種病毒影響影響全球供應鏈,9月份亞洲整體製造業活動呈現低迷。(圖/翻攝自路透社網頁)根據《路透社》指出,回顧過去數十年,由於多項重大經濟改革以及鄰近中國大陸等因素,使東南亞挺過多次全球危機,但這次受到疫情惡化,東南亞地區首當其衝,削弱這個地區的製造業活動和需求,市場普遍預期會引發新一波全球供應鏈危機,最好的例子就是晶片短缺和供應鏈短缺。新一波疫情爆發影響勞動力供應,導致生產上的重大瓶頸。(圖/達志/美聯社)對於東南亞製造商而言,他們的競爭力主要來自低成本勞動力以及易於取得的原物料,新一波疫情爆發影響勞動力供應,導致生產上的重大瓶頸。9月馬來西亞和越南的製造業出現萎縮, 主因就是疫情衝擊勞動力供應,削弱了東南亞工廠活動,導致勞動力不足或停工,國際間的供應鏈無法維持順暢,也威脅了這個經濟規模3兆美元地區的復甦。豐田汽車8中時就表示,由於東南亞的疫情對其供應鏈造成動盪,該公司9月份的全球汽車產量將削減40%。(圖/達志/美聯社)像是泰國,是亞洲第4大汽車出口國,也是日本豐田汽車(Toyota Motor Corp)等全球主要汽車品牌的生產基地,但在7月時因疫情導致零件短缺而被迫暫停3個工廠的生產。豐田汽車8月中時就表示,由於東南亞的疫情對其供應鏈造成動盪,該公司9月份的全球汽車產量削減40%。至於越南,當地政府最近公布的統計指出,部分城市和省份自7月以來實施嚴格的行動限制措施,導致工業產出急劇下滑,包括三星(Samsung)、富士康(Foxconn)和耐吉(Nike)等跨國公司都在此設廠,在越南南部的公司如今必須在夜間生產,以使工人能夠隔離工作。越南疫情風暴中心的南部地區,高達90%成衣產業的供應鏈已經破產。(圖/達志/美聯社)越南之所以實施嚴格行動限制措施,就是為了因應自春季開始爆發的新一波疫情,部分地區實施了數個月之久的嚴格防疫封鎖措施,導致在越南生產的球鞋、毛衣、車用零件到咖啡等眾多產品,出現全球性供貨短缺問題,包括Nike及Gap等這些越來越依賴東南亞生產的全球知名品牌,也難逃一劫。根據越南官媒指出,越南紡織服裝協會(Vietnam Textile andApparel Association, VITAS)在8月時曾表示,越南疫情風暴中心的南部地區,高達90%成衣產業的供應鏈已經破產。疫情導致在越南生產的球鞋、毛衣、車用零件到咖啡等眾多產品,出現全球性供貨短缺問題。(圖/達志/美聯社)Nike先前也警告,他們正面臨著運動服飾供應短缺的問題,並下修了銷售預測。Nike將矛頭指向了越南及其他國家,並表示他們有80%的工廠位於越南,Nike有大約一半的球鞋,是在越南生產,而當地有將近半數的成衣廠已經關門;至於供應67%全球橡膠手套市場的馬來西亞,也因為封鎖措施迫使許多手套製造商在6月和7月暫停營運。報導還指出,馬來西亞的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占約 13%,全球半導體貿易額約 7% 透過馬來西亞,可看出當地的半導體封裝測試產業分量。《路透社》也訪問了我經濟部長王美花的說法,她表示,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問題未緩解,主因在封裝程序,並非更前端的晶片生產過程。馬來西亞的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占約 13%,全球半導體貿易額約 7% 透過馬來西亞,可看出當地的半導體封裝測試產業分量。(圖/達志/美聯社)就她所知,馬來西亞廠商自9月初恢復生產,已到 80%。廠商產能慢慢恢復後,相信車用晶片供應能逐步緩解。馬來西亞廠商提供意法、英飛凌、豐田汽車、福特汽車等服務。市場人士則認為,雖然廠商雖全力趕工,但之前積壓訂單太多,無法立即滿足市場需求,就算產能增加,最快也要到 2022 年初才有望緩解。另有一派看法則指出,深受疫情反撲衝擊的封裝重鎮馬來西亞,必須提供降低車用晶片供不應求的方式,才能有效解決。東南亞地區人口約6億,因疫苗接種緩慢,導致原先就已受損的經濟,恢復步伐又被拖慢。(圖/達志/美聯社)東南亞地區人口約6億,因疫苗接種緩慢,導致原先就已受損的經濟,恢復步伐又被拖慢。信評機構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表示,經濟結構集中的亞太經濟體和體弱的機構恐因疫情受到嚴重衝擊,穆迪表示,「這些國家屬於中低收入經濟體,經濟若留下嚴重的傷疤,可能會增加社會風險。在其中一些經濟體中,沉重的債務負擔將限制政府對抗疫情大流行的財政空間」。另外,匯豐銀行(HSBC)經濟學者也警告,印尼、越南、菲律賓和泰國的疫苗接種率過低,促使疫苗效力的不確定性增加,恐導致這些國家的經濟處於風險,這也代表這些國家的人口可能受到當前疫情的衝擊,未來可能也會因為病毒再度突變被影響,防疫限制措施恐怕會一再延續,對經濟成長構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