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氣
」 俄羅斯說不續購都假的 中油去年進口俄氣逾百萬噸
講假的!俄烏戰爭爆發後,我國站在反俄方,中油去年宣示3月俄羅斯天然氣採購合約到期不再續購。結果全年燃氣統計,仍進口俄氣109萬噸,排名第6進口國,且自第2季到第4季持續進口全年的7成量。對此中油解釋,與俄羅斯採購契約確實已終止,這是經銷商「組合能源」中會有部分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所致,中油照合約無法干預。俄烏戰爭看不到結束跡象,國際圍堵俄羅斯天然氣,中油2022年3月有一紙5年俄羅斯天然氣合約到期,當時公司與經濟部長王美花都不斷說,屆期就不再採購俄氣,會去跟其他國家買。讓外界以為台灣「硬」起來,勇敢跟俄羅斯說不,哪知事實卻不是如此。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2022年全年我自俄羅斯共進口109.2萬噸天然氣,重點是自4月開始,一直到12月期間,除了9、11月外,月月都有進口,少則6萬多噸,多則有20萬噸,根本就沒有不買俄羅斯天然氣的狀況。對此中油喊冤,去年3月那紙台俄天然氣合約到期後,確實已經終止。至於國內仍有進口量,那是經銷商油公司的「組合能源」,其中有來自俄羅斯天然氣的關係。中油解釋,目前液化天然氣短、中、長合約,很多都是跟大型油公司,如法國道達爾、美國殼牌、英國BP等採購,這些公司本身採「組合能源」,多元採購策略,不限單一產氣國,也因此中間會有俄羅斯天然氣。對中油來說,採購合約重點是要求交貨時程與品質(熱值、甲烷量)等,至於其來源並不過問。但俄烏戰爭後,中油也跟這些經銷商要求儘量不要提供俄氣,它們也有儘量做,但不可能保證。而中油跟這些經銷商合約一簽數年,能做的事就是「道德勸說」,不可能干涉。俄羅斯2020年有240萬噸天然氣輸入台灣,僅次於卡達、澳洲,為我第3大天然氣進口國,占比13%。在中油3月到期未續約後,2022年全年進口量降為109萬公噸,排名從第3名降至第6名。
烏西俄氣運輸走廊管道爆炸 歐洲天然氣價格未受影響
烏克蘭西部俄氣運輸走廊的「跨西伯利亞管道」20日發生爆炸,這條管道是從俄羅斯經由烏克蘭向歐洲輸氣的天然氣管道,目前已投入使用數十年,此次爆炸造成至少3人死亡。戰爭爆發後,俄氣運輸走廊便成為俄羅斯向西歐輸氣的最後一條通道,據悉,21日途經烏克蘭的天然氣輸送安排迄今為止保持不變,歐洲天然氣的價格也沒有因此出現劇烈波動。
烏西俄氣運輸走廊管道之一驚傳爆炸 最後一條通往西歐的通道
烏克蘭西部的俄氣運輸走廊為俄國向西歐輸氣的最後一條通道,但該走廊的「跨西伯利亞管道」(Urengoy-Pomary-Uzhgorod)在12月20日發生爆炸,並造成至少3人死亡。據悉,21日途經烏克蘭的天然氣輸送安排迄今為止保持不變,歐洲天然氣價格也沒有本次事件發生劇烈波動。據《華爾街見聞》的報導,俄羅斯媒體引述當地政府新聞辦公室的消息報導,爆炸地點在「跨西伯利亞管道」,並造成至少3人死亡。當地緊急應對部門稱,該起事件剛好發生在預先安排好的維修保養期間,火勢已被撲滅。該管道是從俄羅斯經由烏克蘭向歐洲輸氣的歷史最悠久的天然氣管道之一。該管道工程於1978年提出,最初計畫作為全俄第2大、全球第3大氣田「揚堡氣田」(Yamburg gas field)的出口管道,不過後來改為世界上最大陸上氣田「烏連戈伊氣田」(Urengoy gas field)的管道,目前已投入使用數十年。且該管道也曾在2007年和2014年分別發生2起爆炸事件。該管道從西伯利亞的「烏連戈伊氣田」穿過馬里埃爾共和國的壓縮機廠,到達烏克蘭西部的「烏日霍羅德」(Uzhhorod),天然氣從那裡被輸送到中歐和西歐國家,它與「聯盟號天然氣管道」(SoyuzGas Pipeline)和「揚堡-蘇聯西部邊界天然氣管道」(Yamburg - Western Borderof USSR Gas Pipeline)一起構成了烏克蘭的西部俄氣運輸走廊。在今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西部的俄氣運輸走廊成為了俄羅斯向西歐輸氣的最後一條通道,因此途經該國的天然氣輸送受到市場的密切關注。根據烏克蘭國家官網資料,21日途經烏克蘭的天然氣輸送安排迄今為止保持不變,歐洲天然氣價格也沒有因為此一爆炸事件而發生劇烈波動。
俄國改打貨幣戰! 普丁:棄用美元、歐元、英鎊
俄羅斯總統普丁7日出席東方經濟論壇時稱,西方破壞了世界經濟的關鍵支撐,俄國對美元、歐元和英鎊的信心已經喪失,正在減少使用。西方因俄烏戰爭制裁俄羅斯,反而加速俄中兩國的經貿往來。俄國宣布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將改用人民幣和盧布結算,俄國第2大銀行更表示,將不透過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系統,向中國發起人民幣匯款。俄國衛星社報導,第7屆東方經濟論壇在俄國海參崴舉行,普丁致詞時表示,近來國際關係體系已發生不可逆轉且可以說是結構性的變化,特別是亞太地區已成為新的經濟和技術增長中心,以及人才、資本和生產的引力點。普丁話鋒一轉,批評西方將行為模式強加給其他國家,稱美國正在喪失對全球經濟和政治的主導,絕大多數亞太國家不會接受毀壞性的制裁政策。「西方國家破壞了世界經濟體系的關鍵支撐,我們對美元、歐元和英鎊的信心已經喪失」,普丁說,俄羅斯正在逐步減少使用這些自毀名聲的不可靠外幣。同時,俄羅斯外交部第一亞洲司司長季諾維也夫指出,在雙邊貿易中僅依賴美元是不安全的。2021年,本幣在俄中支付中的分額達25%,「目前仍在穩步增長」。他還表示,將確保同時在俄國米爾系統和中國銀聯註冊的「雙標卡」能夠應用,使持有者能在俄中境內自由支付。在俄中兩國經貿往來方面,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結算將改用兩個國家的本國貨幣,也就是盧布和人民幣。有分析指出,此舉意在對抗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美歐等國。衛星社報導還說,俄氣總裁米勒(Alexey Miller)與中石油董事長戴厚良舉行會晤,並簽署了「東線」-「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的長期天然氣銷售合約補充協議。俄羅斯第2大銀行俄羅斯外貿銀行(VTB)6日表示,該行已成為首家不使用SWIFT系統向中國發起人民幣匯款的俄羅斯銀行。該行首席執行長科斯汀(Andrei Kostin)說,這將大大簡化俄羅斯公司和個人與中國合作夥伴的交易,提高人民幣在俄國知名度。
中國採購俄天然氣 俄:將改用人民幣和盧布支付
據財聯社報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當地時間周二表示,該公司將把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付款方式從歐元和美元改為盧布和人民幣。俄氣沒有提供付款機制的進一步細節,也沒有說明何時將付款方式轉為盧布和人民幣。歐洲國家準備聯合起來給俄羅斯能源價格設置上限,以壓制俄羅斯,因為在這場制裁中,俄羅斯通過高價售賣能源,經濟不垮反升。但俄羅斯直接釜底抽薪,宣佈關閉「北溪一號」輸氣管線,對歐盟徹底斷供俄羅斯天然氣。中國為何轉賣與此同時,土耳其媒體爆料——「中國高價向歐洲國家出售俄羅斯的天然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土耳其媒體爆料的依據,是中國海關的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俄羅斯出口了235萬噸價值21.6億美元的燃料,通過西伯利亞管道向中國出口的液化天然氣則是增加了63%,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235萬噸液化天然氣。實際上,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速,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量相應地快速增加,但中國的天然氣儲備能力有限,而中俄兩家公司簽了一份長期合同,到2025年輸氣量將達到480億,再算上未來還將啟用的兩條管道,每年天然氣供應還能再多500億立方米。儲備能力達到了上限,當然就要轉賣,歐洲急缺,正好往歐洲賣。所以土耳其媒體及一些西方媒體就聲稱,中國向歐洲出口高價俄氣,當「白手套」間接違反歐洲的禁運。「但他們忘了,中國的天然氣來源可不只俄羅斯。」報導稱,美國前總統川普在任時期,為了減少中美貿易順差,逼中國買天然氣,逼中國向美國企業簽了8000萬噸為期20年的天然氣長期協議,為了防止中國反悔,甚至還加了許多違約條款,一旦不買,中國就要付美國高額違約金。不過好在長期協議通常有個固定價,不是隨行就市價,於是以接近頁岩油氣開採成本的價格與美國簽署了這個協議。報導稱,現在中國自己的儲備裝滿了,和美國協議定下的天然氣,從美國港口裝船出來,直接運到歐洲以現價賣給歐盟,甚至還能打個折,解歐洲燃眉之急。不是背刺是合作歐盟想擺脫俄羅斯天然氣,中國幫助了歐洲,有人認為這是「背刺俄羅斯」,到時候俄羅斯一怒之下把中國也停氣了怎麼辦?報導稱,首先要知道,俄羅斯經濟基本上靠的就是能源,包括這次俄烏戰爭也是,以前的天然氣出口主要是面向歐洲,現在「北溪一號」已經無限期徹底關閉了,缺了中國這個巨大市場豈不可惜?但中國天然氣儲能達到了極限停買,俄羅斯的收入命脈不就又被掐住了?而且西方國家試圖給俄羅斯能源價格設上限,石油、天然氣一個都不放過,如果壓價到歐洲接受的程度,俄羅斯肯定不滿意了,所以俄羅斯選擇讓利給友好國家,白宮發言人尚皮耶稱,美國認為,「俄羅斯已經向一些國家提供高達30%的大幅折扣和長期合同」以繼續向世界市場供應石油。所以中石化向歐洲的轉售,不僅不是背刺俄羅斯,反而是中俄歐的三贏。報導稱,歐洲國家制裁俄羅斯是政府行為,但中企向歐洲售賣美國天然氣是市場行為,如果中國不轉售,最高興的是高價售賣的美國。中國的轉售,分薄了美國的市場,讓歐洲得以購買到較低價的能源,讓俄羅斯的能源能夠繞過制裁繼續出口,自己還能賺錢,何樂而不為?目前美國對這種供貨的反應暫時沒有更進一步的表態,尤其是在由於台海危機使得美國和中國關係緊張的背景下。世界多國爭搶液化天然氣船,對中國影響有多大?液化天然氣(LNG)船火了。截至9月2日,Flex LNG和Golar LNG今年迄今的漲幅分別為48.2%和98.1%,在世界經濟多個行業低迷背景下,這樣的數字格外醒目。LNG船成為香餑餑,背後是國際能源市場的巨大震蕩,俄烏衝突下,經濟制裁、油氣禁運都已成為武器。與美國站在一起制裁俄羅斯的歐洲,如今面臨嚴重的油氣危機,借助LNG船儲氣成為歐洲多國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世界的LNG船本來就運力有限,且製造週期相對較長,構成了歐洲解決能源危機的「瓶頸」。世界多國爭搶LNG船,中國會受影響嗎?液化天然氣船供不應求《環球時報》引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董秀成觀察,「在歐洲對俄羅斯採取制裁措施後,『北溪一號』、『北溪二號』管道輸送的天然氣也在減量,因此很多歐洲國家都選擇轉向進口液化天然氣。」但值得注意的是,液化天然氣需要通過在零下161.5攝氏度的低溫條件下運輸液化氣的專用船舶進出口,其運輸方式極度依賴海運。董秀成表示,「全球LNG船的數量有限,歐洲的能源擔憂蔓延至日韓,運輸船供不應求,這才導致了LNG船的費用大幅上漲。」據瞭解,目前全球700餘艘LNG船掌握在貨運公司以及天然氣貿易商手中,液化天然氣運輸與天然氣交易方式類似,採取市場化的訂單制,遵從「先到先得」或「價高者得」的原則。液化天然氣運費價格評估機構Spark Commodities的報告顯示,在多方競價之下,9月中旬至11月中旬LNG船的日租費已超過10萬美元。在利益面前,液化天然氣貿易商們正在瘋狂預定船隻。8月17日,韓國大宇造船因旗下玉浦造船廠為新加坡天然氣運輸巨頭BW Group按時交付2艘LNG船獲得了200萬美元的特別獎金。據韓聯社報導。英國造船和海運業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全球新船訂單量為210萬修正總噸(CGT),其中韓國承接116萬修正總噸(19艘),佔比55%,位居全球第一。中國承接62萬修正總噸(35艘),以30%的佔比排名第二。國際船舶界權威認證機構英國勞氏船級社預計,韓國和中國的6家專業LNG船製造商年產量為70-80艘。而據能源諮詢機構Rystad Energy預測,由於訂單激增,作為LNG船最大建造國的韓國造船業產能全滿,最快要到2027年才能承接新訂單。但董秀成提出,在短期內歐洲「虧氣」的情況還將持續,原因是LNG船製造難度高,生產周期需要以年計算,遠水不解近渴。另外他強調:「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進口液化天然氣的能力。這要求液化天然氣的出口國必須有能夠建設大型的天然氣液化設施的港口,而進口國也必須在港口修建天然氣再汽化設施。「這次德國深陷天然氣危機就是因為沒有滿足條件,無法直接從港口接收液化天然氣。」最新消息顯示,德國首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終端已於今年7月開啓動工,但最早投入運營的時間也需等到明年年初。對中國影響有多大?在動蕩的國際天然氣市場以及LNG船極度短缺的背景下,中國是否會受到影響同樣引發關注。報導稱,在中國的能源供給中,天然氣的佔比不到30%。中國一年大概消耗3000多億立方公尺天然氣,其中,僅有三分之一依靠進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說道:「中國進口天然氣的來源國不僅有俄羅斯、澳洲、馬來西亞、卡達,還有美國和土庫曼,結構相對穩定。」而針對液化天然氣運輸價格推高的情況,林伯強稱,「相較於其他國家,目前中國的情況保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雖然中國同樣面臨油輪價格和LNG船租金上漲的問題,但中國對其依賴性並沒有那麼強。中國進口的天然氣大多數是通過管道,海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只佔很小的比重,而且中國有自己的LNG船,因此運輸導致的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對中國來說相對可控。」據瞭解,中國LNG船數量即將突破百艘。此外,中國本土造船廠還接到了大量國外訂單。中國船舶集團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該廠累計手持訂單243艘,2088.7萬載重噸。同時,中國可運輸17.4萬立方公尺液化天然氣的大型LNG船也已研發成功,這一船舶的出現將為中國的天然氣發展帶來更好的保障。林伯強補充,另一方面,雖然國際天然氣價格上漲,但是中國天然氣價格上漲的壓力被分散到幾個主體,地方政府會提供一些支持,中央政府也在持續推動西氣東輸的工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這三大企業也會幫助穩定天然氣價格。「因此,短期來看,未來1年到2年,天然氣市場的波動可能不會對我國能源產生大的衝擊。」歐洲備戰「凜冬」歐洲是當今世界這場能源危機的「震中」。凜冬將至,歐洲各國對天然氣的需求愈發迫切,大到發電取暖,小到生火做飯,民生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天然氣。歐洲天然氣總庫存網站數據顯示,截止8月31日,德國儲氣罐填充水平為84%。德國柏林能源問題經濟學者維海恩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洲各國的儲存設施彌補了用氣量的波動,從而形成了一種天然氣市場的緩衝系統。「歐洲正在為冬天做準備」,歐洲新聞電視台報導稱,在西班牙,議會已經批准了政府的節能計劃。葡萄牙也在為冬季做準備。政府將在8月底前提出一項節能計劃,比如減少商店營業時間等措施。克羅地亞政府希望將木屑顆粒和木柴的增值稅降至5%,太陽能電池的增值稅將完全下降。家住德國漢堡的馬庫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們一家三口所居住的100平方公尺左右的公寓,去年使用天然氣燒水和供暖,一年花費了900多歐元,而今年預計將達到2500歐元。對中等收入家庭而言,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一家人現在每周只洗兩三次澡。面對即將到來的冬季,家裡也準備用木柴取暖。雖然歐洲已在為過冬「儲氣」,但現實情況是各國民眾和當地公共設施的能源使用均處於非正常狀態。若在秋季結束前,歐洲還未停止對俄羅斯的制裁,天然氣危機將繼續影響這些國家,全球LNG船短缺的局面也將持續。對這些國家而言,即將到來的冬天不僅會格外寒冷,社會動蕩和政治動蕩的風險也會增加。據報道,英國政府已經開始制定計劃應對可能因能源危機引發的社會動蕩。
俄烏戰爭滿半年!世界秩序悄聲變動 7組數字顯示歐洲即將迎來「至暗時刻」
距離俄烏戰爭爆發(2月24日)已過去整整半年,這場被形容為「二戰以來歐洲最大地緣政治危機」的戰事,迄今仍未有停火的跡象。如同《華盛頓郵報》所言,「俄烏戰爭已過去半年,世界依然站在刀刃上……」《彭博新聞社》也說:「過去6個月已不可估量地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甚至是世界秩序。」這場戰爭除了導致俄羅斯和烏克蘭損失慘重,也對全球經濟、能源和金融市場具有深遠影響,其中歐洲更是身處風暴核心,諸如難民危機、能源危機、通膨危機、供應鏈危機、匯率危機、債務危機都將接踵而至,透過《財聯社》彙整的的7組數字,我們得以了解歐洲大陸6個月來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又即將迎來怎樣的「至暗時刻」。數字1:665.8萬俄烏衝突爆發前夕,曾有地緣專家估算,未來將會有100萬至500萬烏克蘭難民逃離該國。但如今回看來,這一推估顯然還是過於保守。據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UNHCR)的數據顯示,截止17日,已有665.8萬名記錄在案的烏克蘭難民分散在歐洲各地,這還不包括那些返回家園的烏克蘭人。據國際救援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稱,在過去半年間多達數百萬烏克蘭人被迫離開家園,需要人道主義援助,這已成為二戰以來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難民危機。隨著大量烏克蘭難民湧入,歐洲各國恐將再度因難民問題而出現「裂痕」。根據知名歐洲智庫布魯蓋爾(Bruegel)研究所的測算,2022年歐盟妥善安置烏克蘭人至少需要花費430億歐元,約佔歐盟全年計劃總支出的1/4。數字2:1000美元/桶在過去幾週,歐洲電價飆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那麼,你知道把當前德國的天價電力賬單轉化為原油,相當於多高的油價嗎?答案是超過1000美元/桶。俄羅斯供應減少,加上冬季逼近,已經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同比增長15倍左右。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19日宣布,將於8月31日至9月2日暫停通過北溪1號管道的天然氣供應。儘管俄氣公司強調,一旦工作完成且裝置沒有技術故障,天然氣輸送就會恢復到3300萬立方米/天(20%的輸氣量),但還是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情緒,很多人擔心俄羅斯可能不會按時恢復供應,因為自今年年初以來,通過主要管道流向歐洲的俄羅斯天然氣流量已下降了約75%。數字3:23.2%天價能源的背後,自然也伴隨著失控的通膨危機。23.2%是愛沙尼亞7月CPI年增率的數據,也是歐盟27國在當月最高的通膨率。俄烏戰爭打斷了正要從疫情解封中復甦的歐洲經濟,已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擔心歐洲經濟將深陷「停滯性通膨」的泥潭。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歐盟7月份CPI年增率呈現9.8%,而且除了愛沙尼亞之外,歐盟內部更有不少國家的7月通膨率都突破了2位數大關:拉脫維亞為21.3%,捷克為17.3%,波蘭為14.2%,斯洛維尼亞為11.7%,荷蘭為11.6%,希臘為11.3%,西班牙為10.7%等數字4:0.9900通膨飆升令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深感荷包縮水。而在外匯市場上,歐元也真的變得越來越不值錢。23日,歐元最低下探至0.9900美元。在上個月歐元兌美元匯率時隔20年首度跌破1:1平價後,歐元跌勢顯然仍未止步。俄烏危機的爆發以及衍生而來的歐洲能源危機、債務危機,沉重打擊了市場對歐元匯率的信心。無論歐元貶值在過去對歐洲的出口產業帶來多少利多,如今都已不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匯率下跌將推升歐元區的進口成本,加劇能源價格飆升的破壞力,更對通膨危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摩根大通私人銀行全球策略師費勒(Madison Faller)就表示,歐元兌美元匯率跌破平價,反映了歐洲經濟將面臨更大的衰退風險。數字5:0俄烏戰爭引發的通膨危機也令歐洲央行提前結束了一段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時代!歐洲央行上月宣布將3大關鍵利率上調0.5%,其中存款機制利率更調升至0%,這標誌著歐洲近10年的負利率時代宣告結束。在去年年底,2022年升息原本並不在歐洲央行的計劃之內。但隨著俄烏衝突正式升級成戰爭,引發全球能源和糧食價格狂飆,直接促成了成本推動型通膨的增長。瑞士百達財富管理(Pictet Wealth Management)宏觀經濟研究主管迪克羅澤(FrederikDucrozet)在上個月的歐洲央行決議後曾表示,歐元區經濟正處於危險的境地,尋找平衡經濟衰退和通膨風險的方法對歐洲央行來說似乎是「一個解不開的方程式」。數字6:-24.8%俄烏危機後投資什麼資產,可以承擔最小風險,同時獲利又最高?做空歐股顯然是首選之一。今年2月以來,波蘭華沙WIG20指數已累計下跌了24.8%,而德國、瑞士、義大利和匈牙利等歐洲國家的股票指數跌幅也均達到2位數。對此有越來越多的華爾街投資機構湧向歐洲,並衝著做空歐洲經濟而來,如同2009年底爆發的歐債危機。這些華爾街對沖基金最常見的策略是,一邊大舉買進歐洲天然氣期貨與電力期貨,一邊大舉沽空歐元與歐洲STOXX 600股票指數,因為他們發現,只要歐洲能源危機與通膨壓力持續升級,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本跟進沽空歐元與歐洲股票指數,為他們創造更高的投資報酬率。數字7:-84.7%歐洲能源和製造業巨頭們顯然也面臨了空前的危機。自俄烏危機爆發以來,德國能源巨頭Uniper的股價已累計下跌了84.7%。近期Uniper財報所顯示的巨額虧損凸顯了能源危機對歐洲工業領域的打擊程度。Uniper上半年淨虧損123億歐元(約新台幣3710億元),主要因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導致該公司被迫以更高的價格從別處購買天然氣。Uniper是德國最大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商,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德國汽車零部件、化學製品和鋼鐵製造商無法再承受天天創新高的電力價格,這一歐洲工業的心臟地帶將面臨潛在的「外遷潮」風險。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國際銀行和金融集團Mirabaud,其股票分析師米勒漢姆(William Milieham)稱,「歐洲化工企業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期,而近期可能實行天然氣配給制的討論嚴重打擊了這些公司的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