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潮
」 倒閉 倒閉潮 建商 中國 新冠肺炎永慶房屋創新力再獲肯定!以「i特助」勇奪2024 IIA國際創新獎
永慶房屋「i特助」以創造人機協同的購售屋服務體驗,為未來房仲服務模式開創更多可能,從超過200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新提案中脫穎而出,勇奪2024「國際創新獎(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Awards)」,更是台灣房仲業唯一獲獎!而這已經是永慶連續四年贏得國際創新獎的肯定,「科技房仲」實至名歸。人機協同的創新找房體驗 為獲獎主因永慶房屋總經理吳良治表示,永慶房屋自創立之初,便以「先誠實再成交」的精神,為消費者打造公平透明的房產交易平台。在科技幫助下,房地產資訊不僅能夠更加公開透明、也能提升消費者的購售屋效率、優化消費者體驗。我們也不斷推出「實境找房」、「AI智能配對系統」、「房仲聯賣平台」、「AI煥裝」和「i特助」等具體科技創新服務,獲得消費者和眾多科技獎項的肯定。未來永慶會持續投入,帶給消費者更優質的購售屋體驗。主辦單位亞洲企業商會(Enterprise Asia)表示,永慶房屋的「i特助」服務運用AI技術,能夠自動根據消費者的住宅需求推薦適合的房屋,實現自動化服務的精神;消費者若需要真人服務,永慶房屋的經紀人員也能即時提供協助。主辦單位也特別指出,「i特助」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效率的需求,也保有真人服務的靈活度和精準回應。這種嶄新的「人機協同」的服務模式,樹立了房仲產業新的服務典範,更為服務業的未來開啟更多機會,也是獲獎主因。吳良治總經理表示,永慶房屋不斷優化誠實服務和科技工具,提供安全、透明、高效率的購售屋體驗(圖/永慶房屋提供)。科技創新 雙向優化消費者和房仲的服務和工作體驗根據永慶房屋內部數據,「i特助」推行後成功提升不活躍客戶的實地賞屋率15%,亦帶動住宅網站物件瀏覽量300萬次。相關數據證明,「i特助」的AI推薦房屋功能,有效幫助消費者加速找到理想房屋,提升房屋成交效率,更減輕經紀人員的工作量,雙向優化消費者和房仲的服務和工作體驗。傳統的房仲經紀人員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幫助客戶尋找適合的房子,客戶若新增其他住宅需求和條件,房仲還需要重新挑選適合的房屋。加上房仲需要配合客戶空閒時間,也造成傳統房仲的高工時、長時間待命的工作模式。但是永慶房屋持續透過科技工具的引進,提升經紀人員工作效率,早已成功翻轉傳統房仲的高工時、長時間待命的工作模式,也贏得科技房仲的美名。優異的誠實服務和科技工具,也幫助永慶房屋經紀人員提升工作效率和促進成交機會,獲得員工的高滿意度。這也讓永慶房屋的服務規模不斷擴大,即使2024下半年房市出現明顯降溫,激發房仲產業對於倒閉潮的擔憂,永慶房屋卻能持續逆勢成長,今年更已經擴展11間門店,傲視市場。
花蓮觀光業遭天災重創「8億補助」用不完 旅宿業恐掀倒閉潮
今年花蓮經歷了地震與颱風的雙重打擊,觀光產業陷入低潮,雖然交通部補助總預算8億元的「振興花蓮自由行補助方案」,但根據花蓮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統計,今年已有超過30家旅宿業者選擇停業、退場或轉租,業界擔憂出現倒閉潮。花蓮在今年4月初遭遇強震衝擊,至今7個月累積1746震,對此,氣象署也提醒,4月3日的大地震釋放的能量龐大,不會立刻完全釋放,因此餘震活動會持續一段時間,未來仍可能有規模5以上的餘震。隨後花蓮又在10月底遭康芮颱風侵襲,受到天災影響,花蓮住房率一度降至谷底,連知名度最高的太魯閣晶英酒店也因災損兩度暫停營業,其他中小型旅宿業者更是苦不堪言。為挽救低迷的觀光市場,交通部推出總預算8億元的「振興花蓮自由行補助方案」,盼吸引旅客重返花蓮,並特別推動花蓮3.0住宿加碼措施,自11月7日起,凡入住花蓮的自由行旅客,第1晚可獲1000元補助,第2晚可再享1500元折扣。如選擇跨月旅行,旅客可在11月29日、30日獲得一次2500元補助,並於12月1日、2日再領2500元補助,共計5000元的住宿優惠。團體旅遊補助方面也有所調整,觀光署從10月起放寬團體旅遊的住宿補助申請門檻,從原需7天6夜以上行程調降至5天4夜以上。然而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振興花蓮自由行補助方案」執行至今僅達6成使用率,遠低於鄰近的台東縣。台東不僅將補助經費全數用完,還追加了共計8000萬元的資金。截至目前,公會會員中的130多家旅宿業者已有21家停業,另有10家選擇暫時退場或將經營權轉租他人。一位不具名的國內旅遊業者指出,花蓮的最大賣點在於壯麗的大自然景觀,然而這些絕美地貌在地震與颱風的衝擊下需時間恢復,且旅客對花蓮天災的印象也需要時間消化,這恐怕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問題。
今年旅遊人次逆差恐為史上最大!專家分析原因在這
歷年旅遊人次逆差今年1至8月有497萬外國旅客來台,卻有多達1138萬台灣旅客出國,逆差達641萬人次,未至年底已打破歷年紀錄。據推估,今年出國旅客上看1750萬人次,外國旅客可能只來750萬人次,一來一往相差達千萬人次,產值逆差7300億元,都是史上最大。交通部觀光署設定目標今年要有1千萬外國旅客來台,幾可確定破功,而全年台灣出國人次推估1750萬人次,已超越疫情前2019年的高峰。根據觀光署報告,2023年外籍旅客在台人均消費4萬1590元,乘以750萬人次,產值約3120億元;而台灣人出國平均每趟花費6萬481元,乘以1750萬人次,總花費約1.05兆元。也就是說,民眾出國消費額,比外國旅客來台多花了7380億元。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表示,外國旅客來台前3大市場,分別為日韓、大陸以及港澳,現在陸客沒了,日幣又因為匯率太低,影響日本人來訪意願。今年台灣比較倒楣,遇到大地震及風災,韓國人來台也變少,如今反倒是港澳旅客從第4名衝上第1名。李奇嶽指出,去韓國的日本客也變少了,但衰退沒有台灣嚴重,一大原因就是兩岸之間氛圍不好,這對台灣觀光業是很大的硬傷。他呼籲,政府一定要增加明年的國際行銷預算,多替台灣觀光宣傳,而觀光署日前也努力拉尾盤,推出入境補助措施,但可惜時間太短,業者準備不及。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則說,觀察今年上半年的旅館業財報,約有一半的業者虧損,若下半年還是沒起色,就要祈禱不要出現倒閉潮。KKday分析,日本仍為台灣旅客首選目的地,今年1至8月就有超過410萬人次赴日。KKday統計,台灣旅客到日本旅遊,每趟平均天數為6天以上,約15%旅客會在3至6個月內再度訪日,超過2成旅客會在1年後再度訪日。日本政府也公布數據,2023年台灣訪日遊客數占17%,位居第2,僅次於韓國的28%。
蛋價料再降2至3元!中秋過後買氣差「蛋商堵蛋仍嚴重 」 蛋農怨:恐掀倒閉潮
全台雞蛋產量過剩,蛋商公會17日時曾宣布,雞蛋產地價再降2元,產地價來到26.5元,批發價19日起也降2元,未來不排除持續降價,產業界預估24日蛋價恐再跌2至3元,有蛋農就直言,若蛋價再跌,恐怕會逼蛋農斷尾求生,賣雞換現金或乾脆離農,掀倒閉潮。國內生產蛋雞持續走高,據農業部官網顯示,雞蛋日產量攀升到12.2萬箱(每箱200顆),儘管台北市蛋商公會兩周內兩度降價救市,但因中秋節過後買氣差,各地蛋商堵蛋情況仍嚴重,產業界預估明天蛋價恐再跌2至3元。據北部蛋商指出,目前投產蛋雞過多、產量大幅提升,受到天氣持續高溫、先前進口蛋衝擊等因素,買氣一直疲軟,目前市售雞蛋滯銷,也間接影響品質,預估11月前蛋價仍會維持低價位。另據高雄的蛋農也說,除了產量增、買氣差外,先前蛋荒逼迫很多店家更改菜單,隨著供應量多了但市場的需求變少了,導致全台大堵蛋。這位南部蛋農直言,產地價低於30元蛋農就已經賠錢賣,一旦降到每斤23.5元,恐怕會逼得許多蛋農斷尾求生,不是賣雞換現金就是乾脆離農,若蛋價續跌,一些租場的蛋農還可能付不出飼料而倒閉,恐會掀起一波倒閉潮。除此之外,也有中部蛋農表示,規模和設備好一點的小型蛋雞場,早被財團收購,目前多數小型雞舍養雞沒有競爭力且沒收益,想養好蛋又沒資金改善人力和設備,更沒有通路,遲早是會被淘汰。針對蛋價下跌和雞蛋產量過剩,農業部畜牧司長李宜謙表示,近期因蛋雞平均雞齡低,產蛋效率高,加上天氣尚未轉冷,市場銷售仍未見顯著上升,因此略有供過於求的情形,他也證實蛋商仍有部分庫存,經蛋商與養雞業者協商結果,若這周消費仍未有起色,不排除尚有一波降價空間,農業部尊重市場機制以及產銷雙方協商結果。
一年來倒店過半!上海高級餐廳面臨「海嘯式」倒閉 名廚跑路還欠薪
近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高級餐廳也紛紛退場。上海高端餐飲地標「外灘18號」大樓的知名法國餐廳「L'Atelier18」,今年1月才高調開幕,剛滿半年卻傳出關門大吉。另外一家大陸唯一的米其林三星中餐廳,為了自救也推出「窮鬼套餐」,期許能憑此撐過高端餐飲市場的寒冬。上海「外灘18號」大樓,是上海高端餐飲的知名地標。法國餐廳「L'Atelier18」2024年1月在此高調開幕,主打三星主廚Frédéric Anton坐鎮,室內面積超過509平方公尺,店內裝潢高貴典雅,且大面積使用落地玻璃,讓食客一邊欣賞黃浦江美景,一邊享受人均消費158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7000元)的精緻餐點,一度成為上海高端餐飲的熱門話題。不料今年5月,名廚Frédéric Anton便從該店離職,8月該店更閃電宣布停業,有陸媒報導,該餐廳老闆疑似臨時通知歇業,不僅沒有支付員工離職補償,還爆出已經多月拖欠員工工資與供應商貨款的醜聞。還有民眾抱怨,剛買的5000元消費劵(約新台幣2.2萬元)還沒用就倒店,不知如何申訴。更有人譏笑該店還是在七夕情人節的次日才宣告停業,「不忘割完最後一波節日韭菜才跑路,真是敬業。」然而,L'Atelier18僅僅是這一波上海高級餐廳倒閉潮中的一個案例。2024年春節前,號稱「上海最便宜米其林2星」的喜粵8號餐廳老闆欠薪跑路,員工堅持營業賺工資成圈內趣聞。位於外灘27號羅斯福公館的知名日料「鮨心和」,也低調關門。曾在2019年摘得米其林1星的「上海玉芝蘭」,在今年5月底由於與物業糾紛停業。虹梅路的經典魚翅海鮮酒樓名豪、富豪食堂,也在今年5月1日正式閉店。據陸媒報導,上海是大陸高端餐飲最集中的城市,然而數據顯示,上海人均消費在500元(約新台幣2.2K)以上的高端餐廳在近期大幅減少。2023年5月人均消費在500元以上的餐廳約2700家,然而到2024年7月,已經關門了了1400多家,萎縮逾半。同樣狀況也發生在北京,藝人趙又廷與高圓圓舉行婚宴的米其林高檔餐廳OperaBOMBANA已在今年6月歇業,而背後原因是中國經濟下行,連帶著金融、IT等高薪行業從業者的消費力疲弱,今年1至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持續下滑,6月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的消費數據斷崖式下跌,其中上海跌最慘來到-9.4%,高端餐飲只好想辦法自救。上海中餐唯一一家米其林三星的中餐廳「新榮記」,日前就推出「398元套餐」吸引顧客,折合新台幣約1700元,儘管被中國網友調侃是「窮鬼套餐」,也希望能幫助餐廳度過這個景氣寒冬。
熱潮已退?韓國糖葫蘆店現倒閉潮
傳統小吃「糖葫蘆」在韓國蔚為流行,糖葫蘆店一度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大量湧現,然而糖葫蘆店近期卻開始出現倒閉潮。根據韓國行政安全部數據,本月初至17日已共有34家糖葫蘆店倒閉,平均每天倒閉2家。今年4月起,糖葫蘆店的倒閉數量平均每天超過1間,4月初到本月17日,韓國全國共倒閉了127家糖葫蘆店。韓國《中央日報》指出,糖葫蘆漸漸不受消費者青睞的現象,已透過韓國最大支付服務公司「BC Card」的數據得到驗證。BC Card的糖葫蘆加盟店銷售指數自2023年9月達到高點後一直在下降,4月的銷售額指數更直接較3月下降27%。糖葫蘆造成的健康隱憂或許也是潮流退燒的原因之一。在去年10月的國會保健福祉委員會國政監察中,有人指出糖葫蘆的流行造成兒童及青少年攝入過量的糖分,導致早期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增加。韓國消費者院先前也曾指出,1支糖葫蘆的含糖量就達到成人單日建議攝取量的一半,對理應較成人攝取量更少的兒童及青少年而言是更加沉重的負擔。
少子化海嘯3/倒閉潮向下蔓延 50所私立高中職恐面臨退場
1994年「410教改大遊行」提出「廣設高中大學」主張,他們要求設立多一點公立或國立學校,但教育部卻讓更多新私校產生及專科升格來充數,私大倒閉潮已襲來,而且即將向下蔓延至私立公中職,根據私校工會預估,未來3年將會有2成、約40至50所私立高中職會陸續面臨退場。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指出,少子化海嘯從明年開始影響高中職階段,今年高中職新生已經跌破20萬人,之後適逢虎年,人數會更少,在生源減少下,預估私立高中職也將掀起倒閉潮。私校工會副理事長尤榮輝表示,私立高中職併校是選項之一,目前教育部並未規畫併校輔導機制,只能由學校自行設法合併。私立高中職現今呈現兩極化,都會區的明星私校並不缺學生,非都會區偏鄉學校則經營困難,合併應是退場之外的另一選項。「的確感覺退場學校在向下蔓延!」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告訴CYWANT記者,為了求生存,許多私立大專校院紛紛設立私中、私小,卻仍沿用原本高中職的教師,恐怕會影響孩子的受教權與教學品質。另外,無論是私立大專校院或私立高中職,退場後都會嚴重影響學生權益。「許多學生原本在北部念書,但學校退場後,可能由於科系較特殊如美術系,可能被安排到南部就讀,若學生平時需要上班,那怎麼繼續就學?」王瀚陽說。根據審計部報告,2023年1月,經教育部安置退場學校的1千多名學生中有16.4%轉學後選擇退學。立委柯志恩則指出,退場私校的學生大多希望「原校畢業」,卻總是被強制轉學,且常常「弱轉弱」,安置到的新學校也被退場。近年私校退場後產生的學生安置問題,令許多家長難以接受,因而走上街頭陳情抗議。(圖/報系資料照)例如之前稻江管理學院退場,學生被轉到台灣首府大學、大同技術學院,結果這2校這2年也陸續退場;又例如之前南榮科大要退場,把學生被轉到環球科大、大同學院、東方設計大學,結果這3校也退場,讓學生情何以堪。7月底退場的大同技術學院、東方設計大學、環球科大、明道大學,依據教育部資料,四校將分發安置近千位學生,教育部表示會避開「瀕危私校」,分別分發至樹德科大、台南科大、正修科大、吳鳳科大、嘉南藥理大學、崇仁醫專、僑光科大、嶺東科大、弘光科大。相較學生,退場私校的教師更要自求多福,國民黨立委萬美玲指出,近年退場的私大,竟僅有10名教師在教育部的協助下,轉到其他學校任教,教育部則回應,近年很少學校在擴大規模,政策鼓勵教師們往業界發展。
比特幣史上第四次減半 摩根大通警告短期間價格恐將大幅承壓
比特幣已在美東時間19日完成史上第四次減半,但由於該利多題材事先已被市場消化,因此減半後該加密幣價格不漲反跌、盤中跌破64,000美元大關到63,814美元附近進行交易。摩根大通還警告,比特幣在市場上已處於超買狀態,短期間其價格恐將大幅承壓。這次是比特幣自2009年誕生以來第四次減半。所謂減半是指礦工透過挖礦的獎勵減半。這次減半結果為礦工每天透過驗證交易的比特幣數量從900枚減少到450枚,至於獲得獎勵也從6.25枚腰斬到3.125枚。就機制上來看,減半事件不應該在短期內影響比特幣價格,不過許多投資者根據以往減半後表現,預期價格未來數月可能再攀高峰。以2012年、2016年與2020年的減半事件為例,比特幣從當天價格到週期高峰,分別上漲93倍、30倍與8倍等。這次減半剛好又碰上比特幣現貨ETF的推動,使得加密幣需求比過去更為強勁,也讓投資者期待該事件可望為加密幣再掀新一波多頭行情。不過分析師對此樂觀看法則是大潑冷水,指出該利多題材在很大程度上早被市場提前消化,因此這次減半恐怕很難複製過去的凌厲漲勢。摩根大通分析師Nikolaos Panigirtzoglou甚至預測比特幣價格短期內將遭遇沉重賣壓,他解釋比特幣在市場上已經處於超買,而且相對黃金而言,其價格仍然偏高。德意志銀行分析師Marion Laboure也持類似看法。他在報告中提到,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消化比特幣減半的利多效應。然而相對於比特幣本身,摩根大通認為減半其實對礦工的影響更大。該投行另一名分析師Regonald Smith指出,在其他條件不變下,減半將讓礦工收入腰斬,並進而引發新一波挖礦產業出現整合與倒閉潮。比特幣礦工的收入有兩大來源,分別是挖礦獎勵與交易費用。減半直接讓礦工的獎勵減半,但同時間礦工的營運成本,如電費與設備支出等並沒有因此而降低。
陸KTV產業沒落「9年少7萬家」 門市斷崖式下跌
大陸KTV產業在風光期,全國有超過12萬家,但今年開始KTV斷崖式下跌,現在已剩不到5萬家,從2015年至今,9年少了7萬多家。據彭湃號Tech星球翟元元指出,KTV最風光的時候,「富二代」王思聰能在北京KTV,一晚花25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1096萬元)。1990年,錢櫃、K歌之王、星聚會等品牌崛起,在各大城市遍地開花,想去唱歌還要排隊等,全國KTV門市最多超過12萬家。不過,到了今年KTV門市斷崖式下跌,據天眼查數據,大陸現在只有不到5萬家,從2015年到現在,9年就少7萬家。國貿純K店工作人員說,KTV生意一年比一年差。據了解,大陸KTV產業在後疫情時代,沒有報復性消費潮,春節長假各大KTV也沒有被人潮擠爆。國貿溫莎KTV門市工作人員指出,現在是淡季,100個包廂都沒滿,生意還不如去年「十一」長假。KTV業界人士說,現在大部分KTV更偏向進駐大城市購物中,但購物中心位置有限,所以瘋搶資源,競爭激烈。現在很多KTV不只能唱歌,餐點也變多樣化,南方城市的KTV還能一邊吃鍋一邊唱歌。據悉,好樂迪本來是直營,疫情後也改成加盟。翟元元認為,總體來說,KTV產業雖然前景不樂觀,倒閉潮也持續中,全部消失的機會不太,但賺錢的難度可能會增加。
「豆漿油條界愛馬仕」爆倒閉 桃園眷村創立10年…40間店剩4家
中國一間連鎖豆漿油條店「桃園眷村」,以台式餐飲為特色,在2016年爆紅,全盛時期有40間門市,被譽為「豆漿油條界的愛馬仕」,但後來卻出現倒閉潮,如今只剩下4家,這個曾顛覆早餐「路邊攤」定位的品牌已經快要消失。「桃園眷村」2014年創立於上海,創辦人是江蘇人,價格不便宜,一根油條8元人民幣(約35元新台幣)、一碗豆漿10元人民幣(約44元新台幣)、一個玉米蛋燒餅25元人民幣(約109元新台幣)等,隨便吃都破百。「桃園眷村」巔峰時期曾有超過40家門市,現在只剩4家還有營業。有數據統計,曾是最大市場的上海,目前只有1家門市顯示營業。此外,成都和廈門分別有2家和1家門市,而桃園眷村公眾號的最後一條推文,仍停留在2023年9月23日。「桃園眷村」出現倒閉潮,如今只剩4間門市。(圖/翻攝自澎湃新聞)據悉,桃園眷村所屬公司為上海眷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天眼查資訊顯示,該公司已經被紅字標註,包括限制高消費、股權凍結、被執行人等標籤。最後一條風險訊息出現在10幾天前,關聯司法案件為與太古匯(廣州)發展有限公司相關房屋租賃合約糾紛,而桃園眷村所屬公司被列為執行人,執行標的約117萬人民幣(約511萬新台幣),其他大量有關的深圳、北京等地分公司顯示註銷狀態。事實上,桃園眷村在2019年陸續有4家門市關閉或暫停營業,業者當時強調關店是為了品牌升級做準備,但後續的營運情況證明,已經開始走下坡,到了2021年,相較於巔峰時期,明顯已經腰斬。據《澎湃新聞》報導,餐飲分析師林岳曾表示,桃園眷村最大問題是定位和創新的挑戰,國民傳統小吃提高身價,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但長遠來看,消費者很難形成口碑,而且台式餐飲在中國早就不流行,過去爆紅順應中國「消費升級」的趨勢,但現今的消費環境下,太過昂貴的餐飲策略,已經不合時宜。
「大學倒閉潮」不只讓教師失業 韓媒嘆「商圈也會死亡」:將成地區危機
近年來受到少子化問題加劇,許多學府開始招不到新學生,台灣今(2023)年就有2所大學倒閉,明年還可能有4所大學退場,預估有6萬名大學生需要被迫轉校,不少教師也將會失業。南韓同樣也為低生育率的代表,學齡人口逐漸減少,地方大學更會面臨生存危機,韓媒更直言「如果地區大學倒閉,商圈就會死亡」,揭示著少子化對於經濟環境的嚴重影響性。根據韓媒《東亞日報》的報導,首爾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與南韓保健社會研究院的《人口變動和未來展望》報告書中顯示,預測到了2046年,南韓國內會有一半以上的大學消失,2042年至2046年,大學數量可能會掉到只有190所,僅為2021年(385所)的49.4%而已,特別是在全南、蔚山、慶南等地區,將有相當數量的大學會消失。報導指出,由於少子化的影響,部分地方的國立大學也有無需高分就能進入的科系,相關人士就透露,許多地區的高中生只想到首都讀大學,因此地方大學即使有優先錄取、獎學金等福利,也很難吸引新生的目光,而年級越高,學科的存廢問題就更為嚴重。另外,該報導也直言,地方大學的存亡也直接與商圈經濟掛鉤,「大學的危機就是地區的危機」,如果地方大學關閉,商圈就會死亡,人口流失也會加快,導致地方企業人力缺乏、空房數量增加,原先以學生為主要客群的單間公寓、炸雞店、咖啡廳等等的生意也會變得更困難。
廖偉翔邀「超人氣前部長」對談李鴻源感嘆「民進黨摧毀了台灣」
國民黨台中市第四選區立委候選人廖偉翔舉辦座談會,以「台灣內政面臨的挑戰與機會」為題,邀請擁有超高人氣的前內政部部長李鴻源、以及民眾黨台中市第一選區候選人蔡壁如到場分享,競總現場更是座無虛席。李鴻源談到內政問題時,更感嘆「民進黨摧毀了台灣的體質」,未來4年大家可能會過得相當辛苦。廖偉翔開場時表示 ,蔡政府執政7年來,做事短視近利,專心搞政治鬥爭、意識形態,讓國家內政出現出多問題,但台灣並不缺點出問題的人,而是缺乏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才,所以他邀請了李前部長前來分享,談談遷都中台灣的可能性,以及台灣面臨的內政困境。李鴻源表示,很多人都以為「遷都中台灣」是笑話,但無論是以防災考量、區域平均或經濟發展的角度去看,都有支持遷都中台灣的充分理由,尤其是北台灣掌握了大部份資源,城鄉差距只會被越拉越大。他舉例,比他年長的台大教授,多數都來自鄉下,顯見以前只要認真努力,就有機會成功翻身;而現在的台大學生則高達7成都來自雙北,可見現代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都更加懸殊了。李鴻源更以防災考量佐證遷都的必要性,他指出,台中上次發生大地震是民國88年的921,很多能量都已被釋放出來;而台北則已是康熙33年的事情,往後地震能量一旦被釋放,災損嚴重情形將難以估計,也會影響政府運作的穩定性。針對近期引發熱議的ECFA,李鴻源則指出,台灣每年有42%的貨物出口到大陸,為台灣企業賺了1500億,若陸方停掉ECFA,台灣出口到RCEP的72%貨物也會受影響,屆時將出現中小企業倒閉潮,勞工也等著失業,對國家經濟影響非常大,「但民進黨竟然說只有72%而已啦,大家不用怕」。李鴻源直言批評,民進黨執政8年來,專業都不見了,「完全摧毀了台灣的體質,未來4年大家可能都會過得很苦」,凡事只講求意識形態、民粹至上,結果導致台灣缺電、兩岸對峙,外國投資不敢進來,本土企業紛紛移出。他也坦言,要讓台灣恢復到過去的榮景並不簡單,且未來4年的人民與新政府都會相當辛苦。現場有民眾提問,是否有可能在這兩、三年內,讓台灣快速恢復原本強健的經濟體質。李鴻源則半開玩笑表示,「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國民黨)贏回政權啊」,否則像民進黨搞民粹、搞意識形態,這種政府怎麼能夠讓台灣有好的未來。李鴻源更感嘆,台灣經濟都快垮了,他不懂民進黨為何還有36%的鐵票。他表示,台灣還是有高素質的選民,但很可惜都沒有反應在政治人物上,若選民素質沒有提高,台灣就只能繼續承受這些政治人物帶來的後果。
大學倒閉潮…台灣6校「確定退場」 這間資金缺口2億陷財務危機
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學校招不到人,不得不面臨停招,甚至退場。今年已經有2所大學倒閉,沒想到風暴持續延燒,明年也有4所大學確定退場,預估有6萬名大學生被迫安置他校,老師也面臨失業危機。台灣首府大學2000年在台南麻豆建校,全盛時期學生人數近1萬人,之後因招生人數銳減,曾改為獨招,積極招收陸生、外籍學生,仍舊無法填補資金缺口,於去年5月停招,今年8月停辦。創校54年的中州科技大學,2021年被踢爆,以高額獎學金、高科技實習等宣傳,招收16名烏干達學生申請就讀,來台後以積欠旅費和繳交學雜費等理由,把外籍生送到工廠當超時黑工,校長請辭下台,學校被處以停止招生,今年7/31停辦。台灣首府大學因招生人數驟減,儘管嘗試獨招,積極吸引陸生和外籍生,但依然無法彌補財務困境,最後在去年5月停止招生,今年8月宣告停辦;而成立54年的中州科技大學,2021年爆發烏干達學工案,透過高額獎學金、高科技實習等手段宣傳,招收16名烏干達學生,卻將他們騙到工廠當黑工,最後校長請辭,學校被處以停止招生的處分,在今年7月31日停辦。明年有4所大學確定退場。(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不只如此,明年還有4所大學退場,包括明道大學、環球科技大學、大同技術學院、東方設計大學。其中,明道大學全盛時期學生近萬人,但校方財務資金周轉失靈、積欠教職員薪資3900多萬元,資金缺口高達2億,被迫全面停招,在明年7月31日停辦。另外,環球科技大學創校32年,巔峰時期學生人數超過9000名,同樣因招生不理想,今年8月停招,明年7月31日停辦。東方設計大學同樣因財務狀況不理想,為了師生權益,在今年8月1日停招,明年7月31日退場。建校60年的大同技術學院,也因少子化、招生困難導致財務問題,積欠教職員薪資,甚至負債5000萬,確定8月停招,明年7月31日停辦,附近商家和房市也會受到衝擊。
全球爛尾樓潮「台灣建商怎沒爆炸」? 專家曝4大關鍵
隨著全球建商倒閉潮而來的,就是爛尾樓潮。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在粉專《房產知識Buffet+》指出,很多人好奇「台灣建商怎麼沒爆炸」,從國外建商破產情況的歸納,以及挖掘台灣建商、政策因素等特性,大概可以得出4大關鍵。一、台灣建商嗅覺敏銳,成本管控得宜早在2018、2019年開始,台灣建商都已察覺到勞力不足、原物料上漲的跡象而開始該該叫;雖然推案成本上漲浪潮難擋,但多數建商超前部署,在成本控管上都表現不俗,而且順利逐步轉嫁成本。而歐洲建商普遍於烏俄戰爭爆發後,才明顯感受到原物料上漲的衝擊,反應慢半拍又立刻撞上鷹式升息,真是時不我予。二、漸進式VS.猛爆式衝擊升息加上建築成本上揚是全球同步趨勢,但台灣升息相對溫和,更重要的是2018、2019年建商已開始迎來營造成本上揚,推案和定價策略已有所反映,從這個時間點到2022年Q1升息還有3年多時間,屬於建築、融資成本漸進式墊高的模式,建商有足夠時間去適應與調整腳步。正因為多了這3年多的時間,讓台灣房地產躲過一劫。三、台灣央行不愧是超級A台灣央行從彭淮南到楊金龍,得到全球金融雜誌十幾個A的最高評等,並非浪得虛名,即使他們二人背負外界罵名,但的確為我國金融與產業奠定穩定發展的良好環境。首先,是央行溫和升息政策,讓建商避免一次大動盪,加上連續祭出數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尤其是第四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時將購地貸款成數上限降至5成,強制斬掉建商高風險操作,將建商資金槓桿降至中低度,此舉使建築業出現以下幾個重大改變,資金去高度槓桿化、財務計畫趨於保守、實力不足的業者停止擴張或推案、銀行授信更加嚴謹,而這幾項改變雖然讓建商抱怨連連,但變相讓存活下來的建商體質更為健全。四、房價持續上揚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它代表建商可以「轉嫁成本」;倘若像歐洲各國融資、建築成上飆漲而房價下挫,建商等同面臨「雙殺」,倒閉機率會比較高。以美國、台灣來說,由於房價持續創新高,所以多數建商仍可轉嫁成本,但美國因建築物料、人力和融資成本飆得比台灣更凶猛,因此破產的建商正在明顯增加。何世昌最後強調,台灣一年新推的建案有2500個上下(±500),每一年建商倒閉產生的爛尾樓平均不到5個,根本是全球優等生中的優等生,不要再一廂情願認為外國月亮比較圓了。
全球建商倒閉潮!台灣卻無風無雨 學者點1關鍵:央行只想「苟」下去
由於美國鷹式升息,各國建商紛紛傳出倒閉和房市泡沫化,但台灣房市為何卻穩如泰山?對此,政大商學院信義不動產研究中心學者章定煊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時也解釋,世界各國在美國鷹式升息下,4至5%都是常見利率,但仍追不上美國腳步,過去泡沫化的房市,在升息加上資金外流下自然破滅,然而台灣目前利率約2%,房市未受創,主要原因與央行升息牛步、護國神山台積電及中國台商回流有關。章定煊認為,各國建商紛紛傳出倒閉,主要是因為美國鷹式升息,各國追不上其腳步有關,當初美國QE寬鬆政策,資金流向全球,也讓各國房價飆漲,但實際上剛性需求卻沒有這麼多,也出現了所謂的房市泡沫化。接著美國鷹式升息加上資金外流,銀行對於建商融資條件越趨苛刻,建商開始倒閉,房價也開始下跌。例如2023年日本H1破產就有約785家;瑞典2023年前8個月的公司違約數量也飆破逾5千家;另澳洲已有1709家進入破產程序;德國則有439家建築公司申請破產;英國截至6月則有約4280家建築公司破產。章定煊續稱,其實目前台灣央行的利率就跟日本、中國差不多,日本是因為負債過多,而中國經濟鏈出了問題,才會如此低利,而台灣外匯存底高,排除日本、中國的2大因素,相較其他主要經濟國家4%起跳,現階段利率實在低得不像話。他也點出關鍵,直指台灣央行利率政策長年死守,沒有快速升息,是房市不會受創的主因,但央行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因為銀行土建融佔比過高,與其說是怕建商倒,不如說是怕建商倒閉後的呆帳,會影響到銀行。當然央行也想出冠冕堂皇的理由,聲稱不升息是擔心中小企業承受不住,但章定煊認為,台灣通膨目前仍沒有明顯緩解,直言央行就只能這樣一路「苟」(苟且)到最高點。也因為央行只想控制在穩定範圍,因此只要匯率不要升太快、GDP好看,其他民生物價、房價等,央行都不太想管,「所以才會出現每次升息都半碼,甚至凍漲,如同小狗撒尿的結果。」章定煊表示,雖然央行的做法很難說對或錯,但對於房市來說,一些奇奇怪怪的建商、區域都在前幾年大撒幣時代亂蓋房子,因此邏輯上只要升息就會洗去這一些「無效供給」,但央行現在的做法就是讓「無效供給」持續累積,空餘屋也會越來越多,何時壓垮台灣經濟就無人知曉了。至於台灣有沒有可能因央行承受不了通膨壓力,進一步快速升息?章定煊分析,「台灣外匯存底多、近年從中國回流的台商資金多,而且又有護國神山台積電,讓資金不快速流出,讓國內資金相對穩定,所以除非是物價過高,導致民怨沖天,才有可能迫使央行快速升息。」
全球房價狂跌「建商爆倒閉潮」 專家揭台灣1怪象:是不是很奇妙?
面對低薪、房價和物價均高的環境,不少民眾努力工作,就是為了買下一個容身的所在。房產專家何世昌表示,受到建築原物料大漲、房價下跌等因素影響,全球建商倒閉潮如疫情蔓延,截至目前為止,歐洲英國、德國、瑞典等國的房市危機持續擴大,連亞洲及澳洲也不例外,唯獨台灣無風無雨,「是不是很奇妙?」何世昌27日在臉書粉專發文,「還記得幾個月前,曾有人主張台灣應該仿效歐洲國家針對建商進行『推案資格審查』嗎?我們當時就認為這種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無效審查只是多此一舉,如今完全應驗了。截至目前為止,歐洲英國、德國、瑞典等國的房市危機持續擴大,連亞、澳的國家也不例外。」專家表示,「這波全球建商倒閉潮肇因於央行升息、建築成本瘋狂上揚,大多數國家平均建築成本大漲逾三成以上;當資金成本、營造成本大漲但房價下挫,成本無法順利轉嫁至消費端,意味著建商利潤大幅度遭到壓縮、甚至賠售,那麼建商索性包袱收一收跑路去了。『建商一去不復返,此地空餘爛尾樓』,如此淒慘景況不只發生在中國,德國等許多國家也如星火燎原般延燒。」何世昌指出,「日本東京商工研究中心(TokyoShoko Research)發布訊息指出,2023年上半年建築企業破產數量為785家,較去年同期成長36.3%。瑞典信用機構Creditsafe統計指出,2023年前8個月的公司違約數量飆破逾5千家,創下1999年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何世昌提到,「澳洲證券暨投資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期間,高達1,709家建築公司申請並進入破產程序,較前年至去年同期增加24.9%。德國聯邦統計局表示,2023年前4個月,已有437家建築公司申請破產,與2022年同期增加20%,走上破產之路的包括擁有125年歷史的老字號包商Wolff Hoch und Ingenieurbau。」他進一步說明,「由於倒閉與中綴的建案增加,德國政府於9月宣布祭出450億歐元的一籃子救市計畫。英國也不好過,根據英國破產管理局統計,截至 2023 年 6 月的近一年內,約有4,280家建築公司破產,較前年至去年同期上升16.5%,建築公司倒閉率達到了十年來的最高峰。」另一方面,荷蘭統計局表示,今年前8個月,荷蘭法院宣布有305家建築公司破產,較2022年同期的187家增加約38.7%。何世昌強調,「反觀台灣,好像處在颱風眼中央一樣無風無雨,這種感覺是不是很奇妙?」(圖/翻攝自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臉書)
千名醫事人員被逼上街…「黑十字運動」提4大訴求 衛福部回應了
由西醫、中醫、牙醫、護理師及藥師等醫界5大團體組成的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在今(19日)舉行「黑十字運動」號召近千名人員上凱道,提出「停止增額政策」、「提高醫療支出GDP占比」、「與基層召開總量管制會議」、「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入法」等4大訴求。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已作出回應。大聯盟發起人兼台灣美容醫學產業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豐州表示,「黑十字就是呼應野百合運動」,是象徵政府失能崩壞,需要清創重建的傷口,更不要妄想用黑膠帶封住人民權益,期盼改革日益崩壞的醫療環境。各團體也痛批政府倒果為因,不思解決人力問題,又大開特權方便之門,使醫事人力遭濫開學校招生名額崩潰,今年讓中醫系、藥學系、護理系增額及降低國考門檻,前年也增開3所學士後醫學系。大聯盟總召兼陽明交通大學牙醫系教授林元敏就指出,政府應引大學倒閉潮、流浪教師與律師的開放招生歷史為鑑,執行醫療人員總量管制。維護中醫總量管制聯盟召集人陳嘉帆也表示,國衛院2019年推估中醫師人力至2030年,都暫無增加中醫系名額必要,前教長潘文忠2018年還在立院接受質詢時,承諾以招生總量入法方式保障教學品質,要求教育部信守中醫總量管制入法承諾,並於2025年將招生名額回歸到365名。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理事長兼本土小牙醫聯盟召集人黃映綺,則怒斥衛福部掛羊頭賣狗肉的「波波牙醫」政策,指波波牙醫已繞過國內入學及在學嚴格考核,衛福部卻要花30億量身打造「假偏鄉真後門計畫」,恐影響訓練品質和國內學生受教權,要求衛福部立刻廢止並把波波牙醫實習名額限制為國內招生名額的十分之一。「黑十字運動」號召近千名人員上凱道並提出4大訴求。(圖/侯世駿攝)藥師聊聊天社團召集人鄭文柏藥師批評,教育部說花東缺藥師,核准慈濟大學增設藥學系,但實際上花東每萬人有13甚至17名藥師,已超出WHO建議每萬人配置5藥師建議,呼籲停止藥學系增設,把資源投入離島偏鄉藥師給付,留住人才。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顧問陳玉鳳更直言,降低護理師國考門檻無法解決人力荒,因為10年前開辦學士後護理系,10年後留在護理職場比例僅有3到5成,建議應從提升薪資、合理3班護病比入法及建構友善職場做起,解決人力問題。對於黑十字運動訴求,薛瑞元表示醫事人員配置需求是看需求決定,不能用死板數字規範,目前沒針對任何職類提出增額要求,至於總量管理涉及到教育部,有學校申請新設科系或增額,衛福部也會提供該職類人力評估結果為參考。
日本拉麵店寒冬來臨 今年8月前竟已倒閉28家
日本拉麵是相當受到歡迎的美食,甚至在全球都有店家販售,也深受台灣人喜愛,但近日卻傳出日本拉麵迎來前所未有的寒冬,有許多店家都已經撐不下去倒閉,據統計今年到8月為止,已經有28家店關閉了。不少拉麵店撐不住成本提升,就算漲價也無法彌補虧損。(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據日媒《富士新聞網》報導,被譽為日本國民美食的拉麵,卻接連傳出店家倒閉訊息,甚至有一間在琦玉縣的人氣名店「ら~めん破ぐん星」,也在近期宣布開業五年的拉麵店將在9月底關閉,老闆受訪表示,「這兩三個月我一直在考慮要不要關門,但仍有客人來找我,因此不能立即決定關閉」。店家也表示,決定關門的原因是成本變得太高,已經負荷不了,根本賣一碗賠一碗,麵條、醬油、筍乾、豬油等食材的成本都飆升,加上電費、瓦斯與人事費用調漲,就算3月時已經提高價格並調整人事仍經營不下去。而這樣的狀況也出現在日本各地,東京商工研究中心的數據就顯示,今年截至8月,已經有28間拉麵店倒閉,這樣的狀況已經超越2022年的21家,甚至比疫情前還要嚴重,今年恐超越2019年的41家倒閉潮。
美FDIC砸158億保護倒閉銀行存戶 美前六大銀行承擔89億美元
今年三月開始,美國銀行業出現倒閉潮,一連串銀行倒閉引發市場對金融危機的擔憂。據彭博報導,美國最大的六家銀行近期預計,將支付近89億美元,以幫助補充美國政府的存款保險基金,此前該基金曾被用來支持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和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的未投保存戶。據了解,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為保護沒有保險的存戶總共花費了158億美元,如今這六大銀行預計將承擔56%的成本,即88.5億美元。其中,摩根大通預計支付的金額最大,約為30億美元,其次是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將分別支付近20億美元。花旗集團預計將支付至多15億美元,該行也是最後一家披露支付金額的大型銀行。存款保險基金通常只覆蓋個人銀行帳戶中的25萬美元,但在今年3月矽谷銀行和簽名銀行進入破產管理程序後,FDIC、聯準會和財政部意識到這對金融體系構成潛在威脅,宣布對這兩家銀行實行系統性風險豁免。這意味著,這些機構的所有存戶都將得到補償,以防止進一步的不穩定。今年年初,該基金擁有超過1280億美元的資金,隨著多家銀行倒閉,這一資金池不斷縮水。該基金通常由所有投保的銀行按季度收取費用來填補,但當政府決定也覆蓋未投保的存款時,根據法律要求,該基金的任何損失都將通過對銀行的特別評估來彌補。FDIC今年5月發佈了一項存款保險基金補充方案,並表示,資產規模超過500億美元的機構將支付95%的費用,而資產規模少於50億美元的機構則無需支付。
動物展演法過嚴 恐釀一波生態農場倒閉潮
桃園市有許多農家為增加收入推廣生態體驗活動,但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修正,讓許多農民無所適從,有農家推廣出租小雞體驗可行,但收取門票讓遊客看雞、撿雞蛋卻違法,也有錦鯉園推廣小小鯉魚師活動,賞魚、餵魚行為也被警告,苦嘆法規界線模糊,實在很難生存下去,也擔憂恐釀生態農場倒閉潮。桃園市動保處長王得吉表示,動物展演管理辦法施行後,規定若無取得動物展演許可證的業者不可從事相關展演,申請單位則需符合觀光旅遊業、休閒農場或社會教育機構其中一項,由於許多業者反映門檻過高,市府已經放寬規定,申請者只要有營業登記或提供稅籍資料等即可申請。青農鍾志忠在龍潭區經營「姐夫農場」飼養蛋雞販售雞蛋,更推出「出租小雞」與孵蛋體驗,不只進入學校、育幼院讓學童體驗養小雞推廣生命教育,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少人待在家有小雞陪伴,成為親子間的潤滑劑頗受歡迎,未料動展辦法實施後遭人檢舉違法。他說,動保處人員到場勘察後,認為出租小雞屬於商品買賣,是市場自由並不違法,但因為農場有收門票,在未取得動物展演證就開放民眾看雞、撿雞蛋,得罰5萬至25萬元罰款。他批評,每縣市實際運作動物展演許可證的規定都不同,有被檢舉才會被查也不合理,自己也想循正常管道提出申請,但他飼養的雞約340隻,未達畜牧場規模,若是另行申請營業登記,還有繁瑣的法規要配合,重重阻礙讓不少農家選擇放棄,更多是遊走在法律模糊邊緣。該區也有錦鯉園推出小小鯉魚師活動,推廣讓親子入園認識鯉魚養殖產業,卻因為有餵魚、欣賞錦鯉等行為被認為涉嫌違法,業者也無奈,如今所有活動被迫中止,不然就是辦了活動也不敢宣傳,根本沒遊客來,痛批法規對於農戶實在太不友善。王得吉指出,這些農家的小型農場主要營業項目雖然不是生態體驗,但涉及收取門票,依規定不得有任何動物展演行為,而農家所提到的家禽規模是畜牧法所規定,與動保法並不相干,動保關注的是動物福利,看的是個體並非動物數量,將會持續協助小規模農場取得動物展演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