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說
」 新冠肺炎中秋沒連假一堆人後悔? 上班族狂讚:自己請就好
一名網友近日在網路上發文,表示自己發現有不少人,看到今年中秋沒有連假後,後悔去年抱怨補班補太多。不過原PO指出,自己其實是支持沒有連假的,因為比起只放1天假,他更不喜歡補班的感覺,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共鳴。一名網友近日在PTT上以「去年靠北補班的你,因中秋沒連假後悔嗎?」為題發文,表示自己看到新聞說,去年抱怨補班的人,今年中秋沒連假後悔了。不過,原PO坦言,其實自己一點都不會後悔「比起休4天連假,補班只周休一天更痛苦」。而原PO也表示,如果真的想要連休「排特休不就好了?」,他也相當好奇「去年靠北補班的你,因中秋沒連假後悔嗎?」貼文一出立刻引起一票上班族共鳴,紛紛表示「特休用下去照樣連休爽爽過」、「我們公司直接放假欸」、「請特休就好拉」、「我覺得可以自己決定很好啊,想連休就請」、「一堆假可以自己請,不用人擠人」。不過有些網友卻認為「有些公司,補班那周六是免上班的」、「許多工作上沒有辦法集體請特休,就算勞基法保障那是勞工權益,但現實生活中根本不是這樣」、「請假說的容易,但是要跟同事講好,萬一別人都要請就麻煩了」、「我們公司不用補班,沒連放要自己請」不過,其實今年的彈性放假制度取消,影響到的只有中秋節、國慶日,但打開2025年的行事曆會發現,明年許多節日剛好都是落在週五至週一,全年補班日只有1天。而過去每一年的補班日,幾乎也都是只補班1到3天,這意味著只有2023年,才遇到有6天的補班大年,加上太過密集,才會讓人覺得補班特別多。
顛覆舊假說!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帶回土壤樣本 發現恐龍時代月亮還有火山活動
大陸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在2020年12登陸月球,採集了月球土壤樣本,經過化學分析,發現了火山起源的玻璃珠,這意味著月球在約1.25億年前仍存在火山活動,這項發現有助於推翻過去對月球歷史的說法。根據《天文學》(Astronomy)的報導,「嫦娥5號」帶回的月球土壤樣本中,約有3000顆極小的玻璃珠,直徑在20至400微米(µm,0.001公分)之間,大部分是由隕石或小行星撞擊產生的,而經科學家分析,發現3顆為火山玻璃珠。這3顆火山玻璃珠的鈾鉛定年(U–Pb dating)顯示,推算它們是在約1.2億年前火山噴發中形成,是至今發現較近期的月球火山活動,當時地球正值白堊紀中晚期(1.25億至8000萬年前),意味著恐龍仍未滅絕。而這項研究結果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於6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顛覆了月球在過去十億年內火山活動已不活躍的假說。報導指出,「嫦娥5號」於2020年11月23日發射,並在2020年12月1日成功降落在風暴洋的呂姆克山(Mons Rümker)附近,回收了1731克月球土壤,包括地表下約1公尺深處的岩芯樣本,這相比美國1970年代早期「阿波羅計畫」更為北邊,也是自1976年蘇聯月球24號任務以來,首次從月球帶回樣本。另外,過去的研究普遍認為,月球的火山活動在30億至38億年前最為活躍,而大陸專家在2021年對「嫦娥5號」月球土壤樣本進行初步分析,當時便發現月球在20億年前就有較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如今,新的分析結果表明,月球可能可能與地球一樣,仍存在著深層的岩漿活動。
虐童幼兒園開「假說明會」混水摸魚 議員痛批市府「別再包庇」
新北市私立學仕幼兒園近日爆發嚴重虐童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新北市教育局在事後要求園方召開說明會,結果園方竟然以規劃「畢業旅行」為由召開說明會,僅拍攝開場時的鞠躬致歉就送交教育局混水摸魚。諷刺的是,當時受害孩童的家長也因為不清楚事情,並未出席說明會,是直到議員在協調會中曝光,要求新北市府不要再包庇幼稚園,整起事件才曝光。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學仕幼兒園的林姓教保員被控對多名幼童實施多項不當體罰,根據新北市教育局的調查,林姓教保員要求幼生以拱橋動作支撐身體、在幼童身下放置美工刀威脅、用簿本等物品毆打幼生頭部或肢體、罰幼生長時間做空手跳繩動作等,後續調查後也證實,共有5名幼童受害。受害幼童家長透過監視器畫面發現,2024年5月27日當天,孩子們整天都處於被不當體罰的狀態,教保員不僅在幼童身下放置美工刀和膠帶台,還用膠帶台尖端刺孩子的手,讓孩子感受疼痛。甚至有幼童僅因未去拿睡袋,就遭教保員掐住脖子單手抬起。更令人髮指的是,其他助教和煮飯阿姨雖目睹這些行為,但卻沒有出言制止,後續監視器畫面顯示,在5月22日至27日連續四天都有幼童遭受體罰,其中一位女童更是連續4天被拍到遭老師呼巴掌。教保員還試圖威脅孩子不要向家長透露,並對孩子進行心理操縱,聲稱處罰是因為孩子愛聊天。一位家長表示,早在2018年時,他的孩子就曾遭受同一位教保員的不當體罰。除此之外,該機構的林口分校也在2023年6月發生類似案件。事發之後,新北教育局就要求學校召開全園家長說明會進行解釋,但受害幼童家長投訴,園方是利用8月5日舉行的陽明山畢業旅行郊遊說明會,僅在開頭簡單鞠躬道歉並側錄影片後,就將其充作為受害班級的家長說明會,甚至只將這簡短的畫面送交教育局報告。而實際上,受害班級的家長根本沒有出席這場「假說明會」。後續直到家長找到議員協助,在協調會中,議員拍桌要求市府「別再幫學校講話」,整起事件的真相才逐漸浮出水面。後續園方也表示會在27日晚間重新召開說明會,承諾向受害家長致歉並討論幼童心理諮詢需求。除此之外,新北市府已對林姓教保員重罰60萬元,並勒令該幼兒園停招。
外星人就在你我身邊! 哈佛大學「4假說」顛覆人類想像
外星人可能已生活在地球上!哈佛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最新的1項研究表明,外星人可能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一段時間,而且有「4種假說」,恐顛覆人類對「不明飛行物」(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UFO)及「不明空中現象」(Unidentified Aerial Phenomena,UAP)的想像。據美國《新聞週刊》13日的報導,該篇研究論文的作者來自哈佛大學的人類繁榮計劃(Human Flourishing Program),該計畫專門研究促進人類福祉和繁榮的因素。論文指出,來自其他世界的生命形式可能生活在地球或月球的地表下,而「UFO」和「UAP」,可能就是它們四處遊蕩的證據。「UAP」是指任何無法立即用已知人為或自然來源識別解釋的物體或現象。該研究也對「UAP」提出了一個「非常規」的解釋,那就是UAP中的「A」代表的是「anomalous」,也就是「異常」,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Aerial」(空中),因為一些「UAP」不僅出現在空中,而且還可能出現在水下。他們還指出,「UFO」有各種形式,包括球體、圓盤、三角形和其他形狀,大小則從小球體到大飛行器都有。許多飛行器的飛行和移動模式都違反了傳統的空氣動力學,例如突然改變方向、高速飛行,以及在沒有明顯推進系統的情況下懸浮。去年夏天,36歲的空軍老鳥格魯什(David Grusch)聲稱,美國1項絕對機密的軍事計劃發現了幾架完整的不明飛行器殘骸,其中一些載有非人類飛行員的屍體,他的言論立刻引發媒體熱議。美國國家情報總監(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DNI)2023年的1份報告也聲稱,2022年有510起「UAP」目擊事件,高於2021年的366起。其中,171起被認為「似乎顯示出了非比尋常的飛行特性或性能,需要進一步分析。」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論文中指出,對「UAP」的解釋往往分為2種:1種是傳統的解釋是人造技術,另一則是地外假說,例如,來自宇宙其他地方的先進文明。然而,還有第3種超出人類對宇宙的普遍認知的小眾理論,那就是地外假說(ultraterrestrial hypothesis),其中包括了隱秘地球假說(Cryptoterrestrial hypothesis),即外星人可能隱藏在地球上,例如地表下和/或月球等鄰近的地外環境,甚至是隱匿在人類之中,也就是以人的樣貌在活動。該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列舉了4種外星人與人類共存的理論:人類「隱秘地球」理論,可能有一個比現代人類科技先進得多的古人類文明,以某種方式秘密生存了下來。地球上存在不為人知且科技先進的非人類文明,由類人生物或某種「未知智慧恐龍」(unknown, intelligent dinosaurs)進化而來的。有來自未來的外星人或人類秘密生活在地球上。有「神奇的隱秘地球人」(magical cryptoterrestrials),類似於「地球天使」(earthbound angels),研究人員將之比作童話或奇幻文學中會出現的「仙女、精靈、妖精」。研究人員還在論文中指出,4者相較之下,最後一個理論的主要問題在於它太過奇怪,特別是對於那些只能接受標準物理範疇解釋的讀者而言。對許多科學家來說,相信外星人存在是可能的,但相信仙女之類的東西就會顯得非常荒唐。儘管大多數科學家可能會對這種想法嗤之以鼻,但這就是「UAP」的本質,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可能性不應被草率地忽視,而是應該本著謙卑和開放的精神來思考和調查。然而,該領域的大多數專家並不認為「UFO」或「UAP」是外星活動的證據。例如波士頓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教授、空間物理中心主任塞梅特此前曾對《新聞週刊》表示:「我認為,這些目擊事件激發了人們的各種想像力。作為一名技術專家,我猜這或許的確是某種先進技術,但我仍然相信這是人類的技術。人類所觀察到的陌生的飛行特性或許可以新一代推進系統來解釋。」不過塞梅特也坦承:「在我看來,拿外星人說事確實有點超過。不過在解開這一謎團的過程中,保持開放的心態很重要。」
食安連環爆2/專家一度認為「仙人掌桿菌更像兇手」 米酵菌竟可在人體繁殖
這周台灣壟罩在寶林茶室奪命食物中毒案的食安風暴下,在毒素真凶未確認前,專家一度懷疑「仙人掌桿菌」,甚至有疫調專家認為「仙人掌桿菌的孢子可在人體內繁殖,但米酵菌不行」,28日晚證實米酵菌酸是禍首後,也間接證實米酵菌也能在人體內繁殖,未來恐怕更難對付!寶林茶室案持續擴大,由於患者皆曾食用粿條(粄條)或河粉,台北市衛生局因此針對食材供應鏈稽查。衛生局長陳彥元說,已查獲上游供應商位於新北,此廠商另供貨至南港的中盤商「鴻祈食品行」,一共供應雙北10家小吃店,目前已停止供貨,所以消費者不會再吃到有風險的食材。目前致病原因仍在檢驗中,疫情調查專家何美鄉也針對米酵菌酸、仙人掌桿菌毒素進行分析,她在臉書撰文表示,「這兩種毒素的毒性標的都是細胞粒腺體,所造成的多重器官衰竭的臨床症狀很類似。兩者最大的不同是米酵菌是植物的病原體,而仙人掌桿菌則是人類的病原體,所以米酵菌的繁殖環境是在不高於32度的室溫,文獻上沒有它是否曾經在人體內繁殖的紀錄,但推測是不會的。」而仙人掌桿菌則完全可以在人類的腸胃道內繁殖,何美鄉說,第二例死亡的66歲男子病程變化,和繁殖環境非常相關。「這位66歲的男性病程相當曲折,依據女兒的敘述,在寶林用餐後數小時就有腸胃道的症狀,隔日又有暈眩肢體無力等全身性的症狀,到醫院後看似症狀緩和後,卻忽然極速惡化,最後多重器官衰竭。」何美鄉認為可以提出以下的假說:第一波腸胃道症狀是來自食物中攝取進去少量的毒素,但可能在食物裡面也含有病原體,譬如耐溫的孢子,這些孢子在體內的37度厭氧的環境下是可以被活化而繁殖,同時產生毒素。因此何美鄉認為仙人掌菌機率較大。如今檢驗確認死者體內有米酵菌酸,恐怕也間接證實米酵菌可在人體內繁殖。對於檢驗結果,何美鄉隨後受訪時表示,過去米酵菌酸中毒很少被看到,文獻上也是有限,米酵菌酸是由Burkholderia gladioli(唐菖蒲伯克氏菌)汙染,因此現在要找出這個菌,現在不確定是哪一個食材或醬料有,但可以確定是在寶林廚房內有。何美鄉說,應溯源找到產生此毒素的病菌,追尋食物的源頭,並評估是否可以控制其擴散,希望能盡量減低此病原體進入台灣植物生態的風險,這是當務之急。其實仙人掌桿菌毒素也頗具威力,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仙人掌桿菌會分泌一種嘔吐毒素cereulide,它對熱和酸具有高度抵抗力,因此不怕胃酸,加熱也無法破壞。當毒素到達胃和十二指腸,會透過結合5-HT3受體刺激迷走神經引起嘔吐,還透過抑制脂肪酸氧化、細胞損傷和抑制人類自然殺手細胞來改變線粒體活性,進而造成急性肝衰竭和橫紋肌溶解症。沒有即時治療的話,患者可能會出現多器官衰竭,伴有瀰漫性凝血異常、低血糖、急性腎衰竭和代謝性酸中毒,死亡率高達5成。營養師程涵宇表示,「仙人掌桿菌可在10~50℃中繁殖,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30℃,最常發生在沒有冷藏的澱粉類食物,例如米飯、義大利麵等,尤其在夏天,食物於20℃以上的環境中放置時間過長,使該菌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再加上食用前未經徹底加熱,因而導致中毒。」沒吃完的白飯若是冷藏過久,同樣會孳生仙人掌桿菌,建議放置冷凍較為安全。(圖/123RF)程涵宇說,《美國臨床微生物學雜誌》曾刊登一名仙人掌桿菌中毒案例,20歲的比利時男大生為了避免在空腹的狀態下運動,因此將自己5天前吃剩、放置在室溫狀態下的義大利麵加熱食用,男大生隨即出現嘔吐、腹瀉等不適症狀,隔天家人察覺兒子沒踏出房間,開門查看時才發現男大生躺在床上,已無生命跡象,後來證實是仙人掌桿菌中毒。程涵宇說,飯、麵、板條等食物烹調後要儘速食用,如果沒有馬上吃,應保溫在60℃以上(放在電鍋要確定電鍋溫度有高於60℃),若不確定,建議不吃就要立刻放冰箱,不要放在室溫過久,如果這類澱粉食物已經預估會存放超過2天以上,務必冷凍保存,再盡速吃完。程涵宇提醒,仙人掌桿菌的芽孢非常耐高溫,在水煮、小火煮、煮、燜、燉、燉、蒸這種有水的加熱方法中,孢子需要在121 °C下持續5分鐘以上才能被消滅。如果是用燒烤、炙烤、烘烤、烘烤、灼熱、炒這種沒有額外加水的加熱方法,120 °C下要1小時才可殺死孢子,所以還是事先預防較為妥當。
長新冠免驚! 台灣研究:Omega-3有效改善症狀
新冠肺炎發生至今近4年,全球已步入後疫情時代。新型新冠肺炎的致死率與重症案例雖然下降,但疲憊、腦霧、頭痛、失眠、憂鬱、焦慮,這些長新冠症狀(long COVID)不僅困擾著康復者,更對心理健康構成嚴重影響,成為全球醫界的一大挑戰。長新冠症候群 慢性低階發炎是危險因子安南醫院研究副院長蘇冠賓說明,憂鬱、焦慮、睡眠障礙不只是大腦的疾病,更是影響全身系統的慢性發炎,且「發炎理論」是相當重要的一個致病假說,慢性低階發炎也被證實是許多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高達七成人口曾感染COVID-19,其中五分之一曾出現長新冠症候群。Omega-3脂肪酸降低炎症反應 有效改善情緒與神經認知蘇冠賓所帶領的安南醫院憂鬱症中心研究團隊,針對Omega-3脂肪酸進行研究,發現除了對抗心血管疾病,它同時能調節免疫系統,並降低炎症反應。他接著分享,新冠疫情期間,團隊在精神醫學及神經免疫領域的頂尖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BBI)中,發表一系列研究,指出Omega-3在新冠肺炎的各個階段,都能展現對免疫、炎症、氧化壓力和神經免疫的影響。此外,研究還發現Omega-3不僅能降低促炎細胞激素,還能改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有效改善情緒和神經認知障礙。運用TriNetX全球健康數據庫 Omega-3論文刊登國際期刊但是,研究者要如何安南醫院研究團隊及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謝光煬和劉亭慧,善用「TriNetX全球健康數據庫」支持,發現並驗證omega-3對新冠後遺症治療的理論。蘇冠賓副院長解釋,TriNetX提供了完整的臨床、實驗室、診斷和治療數據,研究團隊藉此比較了感染COVID-19前6個月內,有服用Omega-3(共16,954位患者)和沒有服用者(以嚴格條件從總數2,248,803人中,配對抽出同樣16,954位對照者),發現Omega-3顯著降低了一年內COVID-19長期精神症狀的風險,包括憂鬱、焦慮和失眠的風險皆有顯著的降低,相關論文近期也已刊登於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後續團隊也已開始規劃一個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Omega-3對Long COVID的效用。
長生不死只是幻想?科學家曝「這定律」決定宇宙萬物終滅亡
追求「永恆」是人類的天性,但2名權威科學家指出人類永遠無法「長生不死」,宇宙中一切有機物、無機物只要存在,就必然會走向衰老與死亡。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前醫學微生物學教授、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解剖學教授海弗烈克(LeonardHayflick)直言,宇宙萬物都因為同個原因老化、死亡,那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且這套定律可以用當前技術證實所有有機物及無機物走向衰老、傾頹,進而死亡與消滅。生物物理學家及奈米力學專家霍夫曼(Peter Hoffman)也用熱力學第二定律,質疑人類至今對獲得永恆生命的嘗試,指出理論上所有的DNA損壞都能修復,但基於DNA系統的複雜性,「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衰老與死亡終究會到來,不論如何維持健康或透過血清、藥物和手術延長壽命,死亡終究是何時的問題,「你或許會活到110歲,但不會是160歲」。許多科學家依據熱力學第二定律認為,宇宙為封閉且孤立但不斷變遷的系統,而宇宙內的熵會隨時間增加,導致宇宙由有序走向無序,當宇宙的熵達到最大值,所有有效能量都轉為熱能並讓所有物質溫度達到熱平衡,也就是宇宙中沒有任何可維持運動或生命能量的「熱寂」狀態,是宇宙終極命運的一種假說。
癌症大解密—人類與癌症的對抗史,終於迎來一絲曙光
世衛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預測報告指出,全球罹患癌症的人口正快速增加,在台灣,每年新增超過12萬位癌症病人,罹癌存活中人數更超出百萬人;治療癌症要付出的醫療費用、照護心力,承受的精神壓力都讓個人與家庭難以承受。現在醫學這樣發達,為什麼中、晚期的癌症還是如此難以治療?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之後該怎麼去治療呢?是社會大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加拿大暢銷書作家Jason Fung傑森.方醫師,是一位知名腎臟病專科醫師,他為廣大的第二型糖尿病與肥胖病患提供治療及飲食建議。《肥胖大解密》與《糖尿病大解密》兩本暢銷書皆是他的著作。而新書《癌症大解密 The Cancer Code》則是他爬梳漫長的癌症的歷史,抽絲剝繭的帶人認識人類的頭號敵人—癌症。其實,癌細胞是由我們自身健康細胞轉變而來的,癌症的起源如同種子,早就存在身體的每個細胞中。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長陳光耀(左)贈與感謝狀給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理事長林金源(右)。(圖/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提供)傑森.方 在書中為癌症治療找到一條新思路,提出癌症範式3.0:「種子與土壤」假說,並發現有近50%的癌症與營養膳食、情緒壓力有關。而預防癌症的最有效策略即是:不提供細胞變異的環境土壤,「避免高胰島素相關的疾病,包括肥胖、胰島素阻抗及第二型糖尿病。」。本地NPO組織「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林金源理事長表示:機緣下得知了這本書尚未有中文版,為幫助廣大的癌友與家屬,聯盟全額贊助版權、翻譯及第一刷印製費;集結了很多人的努力,終於在9月將「癌症大解密」正式出版。聯盟於今日公益捐贈300本新書予「陶聲洋防癌基金會」,成立已滿50年的陶聲洋防癌基金會,是台灣民間第一個防癌組織,一直致力於傳播防癌知識及協助防癌研究。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今日公益捐贈300本新書予陶聲洋防癌基金會(圖/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提供)「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及「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雙方同意:未來將共同推動、提升癌症醫學與癌病治療的突破,將西方醫學、自然醫學、生活醫學等三種醫學加以整合,找到癌病防治的新策略與方法,並教育大眾認識癌症的成因與通過選擇更好的生活方式,來避免提供癌細胞生長的土壤。讓個人、家庭、社區,遠離罹癌和避免療後復發,達成健康樂活、優雅長壽的人生目標。
遭大S經紀人批「私下道謝」有出入:是在平行時空嗎? 葛斯齊回應了
大S(徐熙媛)、小S(徐熙娣)遭狗仔葛斯齊影射吸毒,決定提告,結果葛斯齊又稱,大S經紀人廖瑋琪曾透過中間人,就他此前流出汪小菲出軌證據一事表達感謝,但遭對方駁斥,「葛斯齊跟我是在平行時空嗎?他的故事版本跟我有很大的出入。」對此,葛斯齊27日晚間也回應了。葛斯齊曾在節目自稱,認識大小S的藥頭,被姊妹倆以聲明回擊與提告,結果葛斯齊話鋒一轉,又說要爆料小S老公許雅鈞,還揭露大S經紀人廖瑋琪,曾就汪小菲出軌證據流出一事,藉由中間人對他道謝,但此說法遭廖瑋琪駁斥,「葛斯齊跟我是在平行時空嗎?他的故事版本跟我有很大的出入,在這兩年來葛斯齊反倒透過不少位記者朋友想跟我聯繫,我認為訴訟期間不合適一一婉拒,所以我一直沒有葛斯齊的聯繫方式,何來道謝戲碼?而後他便轉向汪先生握手言和了。」廖瑋琪並稱,大小S提告之後,葛斯齊還曾試圖聯繫,但被身為經紀人的她婉拒,並稱「記者朋友們都是證人,我有沒有跟他對話,請他出示對話紀錄與訊息,很容易就可以判斷」。此外,她也強調,「我相當尊重葛斯齊有直播生存的基本需要,但完全不鼓勵造假說謊。」不過,葛斯齊27日晚間在臉書發文隔空回應,「經紀人的話,真的聽聽就好!」葛斯齊回應了。(圖/翻攝自臉書/葛斯齊)
搜奇/通古斯大爆炸相當於1000顆原子彈威力 真相竟是小行星打水漂?
1908年,當時帝俄的西伯利亞發生神秘爆炸事件,地平線遠方上空出現一個發亮的火球,地面發生震動,一股高熱強風襲來,接著發生一場巨大爆炸,將地面上近2150平方公里的松林全部被夷平。1927年考察爆炸地點時所拍攝的照片。(圖/翻攝自百科全書)這起被稱為「通古斯大爆炸」(Tunguska event)的事件,有科學家估算爆炸威力相當於1000枚投在廣島的原子彈,摧毀的松林面積相當於東京的大小,被認為是人類有紀錄以來最劇烈的爆炸事件之一,至於這起神秘爆炸眾說紛紜,有隕石、彗星甚至是飛碟爆發等說法,如今有專家提出解釋,認為可能是直徑約200公尺的小行星掠過地球大氣層所產生的爆炸。通古斯大爆炸位置。(圖/翻攝自維基百科)回溯這起爆炸事件,1908年6月30日凌晨,在西伯利亞森林的通古斯河畔,巨大的蘑菇雲騰空而起,突然爆出巨響,天空出現了強烈白光,氣溫瞬間灼熱,連70公里外的人也被灼傷,就連英國倫敦許多電燈驟然熄滅,一片黑暗;歐洲許多國家的人們在夜空中看到了白晝般的閃光;甚至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可感覺到大地顫動,在事發後數天內,亞洲與歐洲的夜空呈現出暗紅色;但由於爆炸地點過於偏遠,加上當時俄國的沙皇政權動盪,無力對此組織調查,遲至19年後才有調查團隊抵達爆炸中心點。1908年6月30日西伯利亞發生神秘的「通古斯大爆炸」,造成8千萬棵樹焚毀倒下,此為1927年所攝。(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直到1927年,前蘇聯科學家探險隊探勘發現了爆炸地點,讓他們訝異的是,所有樹木都朝向爆炸中心點外側呈輻射狀倒下,有學者猜測起因是隕石撞擊,但中心點卻看不見巨形坑洞,只有一個不到50公尺的淺坑,另有科學家認為是核爆,不過通古斯爆炸事件的威力已經遠遠超越了世界上所有核武,至少要1萬顆核彈同時爆炸才可能,因此這項論點也被推翻。另外,有許多幽浮迷認為,這場爆炸是因為外星飛船核爆或解體造成的,包括美國經典電視影集《X檔案》,有一集的主題就是「通古斯事件」。不過來到2020年,俄羅斯西伯利亞聯邦大學(Siberian Federal University)的研究者又提出了新的假說,他們認為大爆炸的天體在並未墜落到地面,而是像「打水漂」,掠過了地球,飛回了太空。這項刊登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的文章表示,他們根據一系列複雜的計算後,提出一個直徑約200公尺的鐵鎳合金天體,以秒速11.2公里的速度,以地球表面相切約9至12度的角度從10到15公里的高空掠過,帶來的衝擊波對地面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研究者表示,如果該天體是在高空發生了爆炸,附近應該有隕鐵液滴分布,然而過去並未找到類似物質。而如果只是「路過」,由於移動速度很快且溫度很高,鐵原子以升華形式喪失,落到地上後,它們與地表普通的氧化鐵並無區別,也因此歐洲夜空才有怪異的光。
少女與從小失散父親團聚…竟難擋「遺傳性性吸引」 瘋狂壞壞結局曝光
遺傳性性吸引真的存在嗎?英國一對失散多年的父女團聚後,很快發展出情愫並有多次性行為,少女也因此出現「對父親提告後撤告」,再與爸爸同住和維持性關係的矛盾舉動。法官則痛批父親利用女兒的心理弱點發生性行為,判處3年社區刑罰 (Community sentence)與接受相關治療課程。據《Wales Online》報導,從小以為父親因暴力事件死亡的少女,在得知爸爸仍活著後,透過社群媒體找到對方並同居。但少女成年後不久,就在酒精催化下自願與父親發生第一次性行為。法庭資料指出,警方當時逮捕與訊問男子,並在對方同意「不跟女兒聯絡與接觸」後將他保釋,然而,少女卻在之後住進爸爸位於威爾斯卡馬森郡(Carmarthenshire)的公寓,再次與持續和父親發生性關係。事件上升到法庭訴訟後,少女一度對父親提告,但很快又撤告表示「我愛我的爸爸,我希望和他建立『正常』的關係」,並將過去的性行為歸咎於遺傳性性吸引;現年50多歲的父親除承認與女兒有性關係外,也對自己的行為表示相當後悔,辯護律師則強調,雙方都是在自願的情況下有性行為。不過,法官認為男子握有兩人關係的主導權,身為父親理應防止這類事情發生,而不是利用「非法、完全不道德、剝削性,與女兒的心理弱點」等手段,和女兒性行為,最終判被還押候審5個月的男子3年社區刑罰(監禁以外的懲罰措施),且必須完成性犯罪者地圖追蹤和康復計畫。遺傳性性吸引大多被描述為長期沒有一起生活的血親,在其中一方或兩方成年後的第一次見面時,會出現一種天生的性吸引力,雙方進而發生性行為。但因沒有直接證據,大多被視為難以成立的假說甚至是偽科學。
早上起床用鬧鐘反而更想睡? 小心9個習慣破壞健康
有沒有發現如果被鬧鐘鈴聲驚醒,當天可能渾渾噩噩提不起精神,反倒是如果睡到自然醒,當天可能會神情氣爽,這並不是錯覺是有科學根據的。據《亮生活》發表的一則文章,有研究指出這9種生活習慣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侵害我們的健康,分別是「使用鬧鐘」、「保持房子乾淨」、「服用過多的維生素和補充劑」、「剪掉指甲的角質層並使用你的指甲作為工具」、「脫皮和曬傷」、「每天穿高跟鞋」、「吃得太快」、「食用聽起來很健康的低脂食品」和「拔鼻毛」。「使用鬧鐘」指的是被鬧鐘的震動聲突然驚醒,可能有害於你的心臟,這是因為腎上腺素的激增,導致血壓升高並提高你的壓力水平。突然的起床也可能導致有「睡眠慣性」,睡眠慣性俗稱為「起床氣」,起床後感到昏昏沉沉的狀態,精神和身體素質下降。專家建議每天嘗試在同一時間打瞌睡和起床,來建立一致的睡眠習慣,還可以將床挪到陽光能照射的地方,拉開百葉窗或窗簾,去習慣被自然光逐漸喚醒,如果需在日出前起床,可以購買更具舒緩聲音的鬧鐘或能模擬太陽燈光的鬧鐘。「保持房子乾淨」在某些環境中比如醫院,必須保持絕對的清潔,但在居住的房子裡,如果保持完全無菌的狀態反倒可能會引發某些疾病。醫學假說(Hygiene Hypothesis)指出,在農村地區長大的孩子因能接觸細菌、花粉和動物皮屑具有更強的免疫系統。雖說一些微生物對身體也有好處,有助於我們的生理、新陳代謝和大腦功能,但並不表示要停止清潔,而是不要過度清潔和消毒,例如,兒童用普通肥皂代替抗菌肥皂,或者如果玩具掉在不太髒的地板上,只需簡單清潔即可,無需對所有物品過度消毒。「服用過多的維生素和補充劑」大多服用維生素的人都是為了補充一些缺失的營養。但根據研究,其實服用這些維生素對我們的健康並沒有幫助,它們不能降低患心髒病或癌症的風險,也不能防止記憶力減退或心智能力下降。然而,有一種被證明有效的補充劑是葉酸(在懷孕前或懷孕期間服用),它有助於對抗嬰兒的神經管缺陷。專家還提醒說,不要大量服用脂溶性和水溶性維生素,過多的水溶性維生素C會導致腎結石,過量的脂溶性維生素A會影響肝臟。如果對於營養不足需要藥物治療,最好是諮詢醫生。與其依賴維生素補充劑,不如從均衡的飲食中獲取營養。「剪掉指甲的角質層並使用你的指甲作為工具」角質層為手指和腳趾邊緣的透明皮膚層,雖說剪掉會使指甲看起來整潔美觀,但其實也是在剪掉身體自帶的保護層,角質層有助於保護新指甲免受細菌侵害,一旦處理不好可能會導致皮膚損傷、乾燥或感染。人們很常使用指甲作為工具來打開罐頭或罐子,撕下貼紙或打開鑰匙圈,這些日常行為其實很容易弄斷指甲,因此專家建議改用其他更適合的工具,如剪刀。「脫皮和曬傷」當肌膚有受傷時,要抑制自己通過抓撓或換膚來加速皮膚的脫落的行為,脫皮是皮膚癒合過程中的一部分,這表明您的身體正在努力擺脫受損的細胞,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表示你暴露在外的皮膚很脆弱,所以最好是讓皮膚自行脫落。此時最好的做法是滋潤或舒緩受傷的該區域,外出時穿上防護服以免造成額外的紫外線傷害。當暴露在強烈的陽光下時,最好每2小時塗抹一次防曬霜來避免曬傷可能性。「每天穿高跟鞋」高跟鞋雖有增加身高的效果,但長時間穿著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有項研究發現,每天穿高跟鞋的女性,在足部方面的健康會較差。減少穿著高跟鞋能避免腳踝受傷、腳掌壓力過大導致的骨折、關節勞損、足部和腳趾的畸形、腳後跟引起的背部問題導致脊柱位置的改變、疼痛和腫脹。「吃得太快」我們用餐時間太快也是一種有害的行為,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根據一項研究,60%快速大快朵頤的孩子往往會吃過多。與此同時,另一項研究小組發現,吃得快的人會導致腰圍過大、過胖、高血壓、高血糖和壞脂肪堆積。進食太快的人雖能大口咀嚼,可相對的咀嚼數就少,這會導致消化不良。反觀另一面,緩慢進食可以提高用的滿意度,也能讓食物被咀嚼得更徹底。一項古老的研究還指出,控制進食速度可以成為掌控體重和預防肥胖的一種手段。「食用聽起來很健康的低脂食品」並非所有低脂肪或無麩質產品都有益於健康,有時這些加工食品的含糖量可能比一般食品更高。低脂產品如加糖的早餐麥片、調味咖啡飲料和酸奶,吃這種糖含量高的食物過後可能會導致過度飢餓、體重增加和增加得到某些疾病的風險。為避免受騙於被這些食品,要檢查包裝上的營養成分,並將其與其他品牌的類似產品進行比較。如果不想攝取太高的卡路里,可多吃蔬菜、少量碳水化合物和足夠的肉類或植物性蛋白質。「拔鼻毛」鼻子內的毛是身體防禦系統的一部分,有助於防止灰塵、過敏原、昆蟲和其他東西進入鼻腔和肺部。除鼻毛除了美觀之外並沒有好處。拔鼻毛甚至可能會引起刺激和感染。鼻子也是我們面部三角形區域的一部分, 與各種血和與顱骨相連。這是一個高度敏感的區域,一旦感染可能會很嚴重。迅速升級為更嚴重的情況。
童年幾歲宣告結束? 專家:現代人40歲才真正長大
普遍認為,一個人的童年應是在畢業離開學校,或者找到工作進入社會便宣告結束;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人類學家哈賽特(Brenna Hassett)卻指出,所謂童年時光就是人類不需擔憂外在事物的時間,因此當人們開始將本身所擁有的資源用在他人身上,例如成為父母,承擔起經濟和照顧的責任時,才會正式進入成年期。根據《Dailymail》報導,哈賽特認為,漫長的童年期可能有助於人類祖先與尼安德塔人的競爭,因為年輕人與成年人相處時間愈多,愈能學習如何在嚴苛環境中生存;但現代有許多40歲左右的成年人依然和父母同住,依靠親人生活,「我們正在延長我們的童年,我們的童年期之長,有如可以活到300歲的物種。如果要與其他物種相比,童年期跟我們同樣漫長的是鯨魚。」哈賽特以動物舉例說明,「黑猩猩會有一、兩年青春期,牠們可能會達到性成熟,然後在幾年後生下孩子,那時牠們已經做好社交準備。這是我們所知道社會性最複雜的動物,牠們需要一兩年的時間,而我們卻需要十年、二十甚至三十年。」此外,哈賽特也提及「祖母假說」指出,女性進入更年期是為了協助撫養孫輩,當女子停止生育後就能投入自己的時間和資源,協助子女育養兒孫,「鯨魚也會做類似的事情。」
理科太太僅花87天爆紅 錯誤百出屢受質疑「4大爭議一次看」
百萬YouTuber理科太太(本名:陳映彤)透過科普知識解析生活常識,搭上她面無表情地說出冷幽默的話,讓她在2018年、僅短短87天就爆紅,至今累積111萬人次訂閱,但理科太太這一路走來也遭受不少質疑聲浪。理科太太驚爆婚變,被週刊爆料已經和理科先生展開離婚訴訟。(圖/翻攝自理科太太臉書)首先,備受爭議的就是她的創業故事並不勵志,原因是理科太太是出自貴族名校薇閣,之後赴美國哥倫比亞攻讀大學和研究所,更曾在矽谷創業開發青春痘產品甚至差點破產,她最後是靠著自身創意,拍攝產品廣告鹹魚翻身,短短5分鐘影片就賺進上億營業額。不過,部落客廣告小妹2019年時就指出,理科太太的確是富二代,「她的創業故事很不勵志,但就以我個人觀點來看,會投胎也是一種實力」。包括PTT八卦版上有鄉民還翻出理科太太自創的公司在2012年曾被大陸媒體報導的內容,寫到她的母親其實是台灣某化妝品公司CEO,品牌歷史已有30多年,她2010年畢業後就在公司擔任董事長特助,並發下宏願希望能把自家品牌發揚光大。PTT鄉民質疑理科太太的創業說法,但也有人出面緩頰,認為她從頭到尾都沒提到自己是白手起家。理科太太談有機,遭專家打臉。(圖/翻攝理科太太YouTube)再來,就是理科太太的農業科普內容慘被打臉,原來,她在2018年8月時探討關於《吃有機食物真的比較好嗎》的內容,理科太太在影片中提到有機食物不代表就是零農藥殘留,且有機耕種不可使用合成肥料,但可用有機肥料,「你以為有機肥料哪裡來的?就是動物的大便啊!所以你不洗乾淨的話,你有可能吃到大便哦」,未料這項論點慘遭台灣農糧署打臉,農糧署還大動作在臉書上直接表示,理科太太的說法並不正確,甚至直言「錯誤消息請勿相信」。除了農糧署打臉,包括臺灣大學農藝學研究所郭華仁教授1月也發文澄清,「她的科學是活在五十年前嗎?五十年前是有菜農澆大便的,現在的規範可不能直接使用」。就連宜蘭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兼有機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黃璋如,也在理科太太影片曝光後,隨即發文反駁,「請大家不要被誤導了,她所說有機農業允許農藥殘留,是美國的法規。我國的有機規範禁止有機農場使用農藥,這是真的」,更直言理科太太的論點有點啼笑皆非,「他們對有機是『沒有常識』,對環境是『沒有理想』的」。理科太太的影片錯誤百出,甚至慘被作家批「智障」。(圖/翻攝理科太太YouTube)由於理科太太的影片錯誤百出,甚至慘被作家批「智障」,理科太太赴美深造時,被測出智商170,但作家張紹中卻提出5大理由,點出她的影片內多項錯誤,更直指「智商170缺乏信度,理科太太是個智障」,因為美國、台灣等都是使用WAIS-III測驗,這測驗的成績太低或太高的人,都會出現失真的現象,「在台灣的常模,大概是138至142左右,這已經是滿分了,不可能再高,因為滿分的人太多」,質疑理科太太的智商170到底怎麼來的?另外,理科太太以「生物醫學工程師」身分販售抗痘保養品,將致痘痤瘡桿菌抹在臉上,張紹中就質疑,「我是不知道有哪個生物醫學專家,會幹出把痤瘡桿菌抹在臉上,然後治好之後拿來騙無知大眾的」,細菌性痤瘡的已知絕對有效主線治療方式就是抗生素,最早的抗生素「盤尼西林」在1928年就被發現,「理科太太在2018年,時隔了九十年後,重新發現了一次盤尼西林,真是偉大的成就」。他還提到,理科太太談論憂鬱症的影片中引述「憂鬱症是由於血清素的濃度不足」說法,是誤解了「血清素假說」,正確來說應該是「由於大腦內的血清素受體,對於血清素的反應的障礙,會造成憂鬱現象」,而不是「由於血清素濃度不足」。張紹中直指理科太太以自以為正確的講話口氣,說出滿口謬論時,讓人比較想毆打她,「吃香蕉治憂鬱症勒」。對此,理科太太在IG限時動態上回應,「各位親愛的粉絲,我的智力應該是正常,但手機快沒電了。不要再傳給我了啦」。另外,理科太太2019 年3月在家DIY抹片篩檢涉違法一事,當時,她因為開箱慧智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之「子宮頸癌篩檢產品」影片《只要一分鐘就能在家中做子宮頸癌篩檢》廣告事宜屬實,且未先經過醫療器材、藥物等廣告審查,被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判定違反《藥事法》,處罰鍰廣告主慧智基因公司及產品薦證代言人理科太太各20萬元。
陳時中指疫苗不是等不到、是還沒等到 滿志剛:廢到極致的幹話
國外疫苗接連到貨,唯獨莫德納進貨稀少,300萬國人已接種將滿10周苦等不到第2劑成了「疫苗孤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喊話要民眾安心說,「有來就會開放,並不是說等不到,只是現在還沒等到,也將近了啦。」國民黨台北市青工會總會長滿志剛今(15)日痛批,陳時中此番言論根本是說了等於沒說的廢話,懷疑政府早就擬好劇本,讓這些打了莫德納的民眾被迫接種高端疫苗。「老實說,我已經不知道該稱這是『幹話』,還是『廢話』,因為它幹到爆炸,廢到極致,又幹又廢,天下無敵。」滿志剛說,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被問起,有超過300萬人接種了第一劑莫德納疫苗,如今已經超過了10週,甚至12週,還在苦等第二劑,該怎麼辦?結果陳時中竟然回答:「不是說等不到,是還沒等到」。滿志剛說,正常人聽到有人這樣講話,你要不是把他當成玩笑,就是認定這肯定詐騙集團話術,悲哀的是,這話卻是出自掌管我們生命生計的疫情指揮官;如果這鬼邏輯可以成立,那也可以依樣照句:「不是說我賺不到百億,是還沒賺到」「不是說我住不進帝寶,是還沒住到」「不是說我娶不到女神,是還沒娶到」。滿志剛在臉書撰文指出,而另一則讓他驚呆的新聞則是,台大感染科醫師、高端疫苗二期試驗執行總主持人謝思民說,約一個多月前就注意到莫德納短缺問題,所以已經著手進行「莫德納混打高端」的臨床研究,預估10月底就能將初步研究成果提供給指揮中心參考。接著便是那些推銷員的話術,什麼「高端和莫德納雖然是不同平台的疫苗,但打入人體後用來刺激免疫系統的蛋白抗原,都來自於美國國衛院的S-2P」,「我們的假說是,用高端來當第二劑,激發中和抗體的效果,可能不會輸給兩劑皆打莫德納」。「我實在不想這樣想,也不敢這樣想,難道這又是政府在設局給民眾跳嗎?」滿志剛說,莫德納來不了就是來不了,真正與莫德納同技術的BNT不給混就是不給混,然後高端在這兒,隨到隨打,不要拉倒,反正你也沒有別的選擇,要不是提心弔膽抗體流失,第一劑打了等於白打,要不就是屈從高端,加減打了比沒打好。他無奈地說,「希望這不是真的,希望這不是又一套既定劇本,因為實在太可惡了!」
火星驚見神秘香菇:3天多3顆!科學家曝「生命存在」證據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證據,不過科學家透過火星探測器所攝的照片,發現星球上存在不知名的白色小球,暫時取名為「火星蘑菇」(mushrooms growing on Mars),神奇的是,這些在3天內,從9顆變成12顆,疑似是火星上有生命的證據。根據《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報導,一組由法國、美國、中國等國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微生物學進展》(Advances in Microbiology)雜誌發表論文指出,在分析機會號(Opportunity)和好奇號(Curiosity rovers)的照片,起初認為白色小球是赤鐵礦,但後來否定這個說法,並暫時將其取名為「火星蘑菇」,由於形狀類似「真菌」,研究菌物的專家則認為應該是真菌,稱其為「馬勃球」(Puffballs)。(圖/翻攝自cnet)研究團隊更發現,白色小球在3天之內,從9顆增加到12顆,而且小球之間的距離也變大了,認為和蘑菇一樣,是真菌的特徵之一。不過,他們也提到,這僅僅是一種假說,未來需要經過「同行審查」(Peer Review),也就是另一方列出證據來反對這個論點。假如火星上真的有蘑菇,那麼人類未來是否有希望定居?對此科學家表示,地球上許多真菌屬於嗜極生物,可以在極端環境中生長,因此在火星上找到蘑菇,或許不是非常罕見的事。
WHO專家團公布武漢新冠肺炎調查結果 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疫情最初點
世界衛生組織派出專家組前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調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源頭,追溯新冠病毒源頭工作進入尾聲,中方與世衛專家組9日舉行聯合記者會發布調查結果,推測華南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最早發生疫情的地方,認為沒有證據顯示2019年12月前病毒就在武漢傳播。中國和世衛組成的專家組耗時一個月實地走訪華南海鮮市場、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等機構。經連日調查後,昨日世衛動物疾病專家暨調查團首席班恩巴瑞(Peter Ben Embarek),與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共同主持記者會。對於華南海鮮市場被認為是武漢新冠疫情爆發的源頭,班恩巴瑞指出,目前只知道2019年12月確實有病毒傳播,但是不清楚病毒如何進入市場、如何在市場傳播。他表示,藉由基因序列分析,顯示華南海鮮市場當時出現人群傳播,目前推測病毒進入市場是在11月底或12月初,但還要檢視相關證據。梁萬年也稱華南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最早發生疫情的地方,不能說是疫情最初引爆點,他進一步表示,第一起病例發生在12月8日,華南海鮮市場最早相關病例是12月12日,第一起病例和華南海鮮市場並無關聯。梁萬年又指,分析數據後,發現武漢在病毒大流行之前,就已經存在病毒多樣性,代表當時在華南市場之外還有其他病毒鏈。而依據目前的資料,還無法判定病毒如何進入華南海鮮市場。至於新冠病毒的宿主被指是蝙蝠,班恩巴瑞說,團隊在蝙蝠身上找到非常相似的病毒,但武漢並不是蝙蝠多的地方,因此不太可能在當地發生蝙蝠傳染給人的情況,而是需要中間宿主,也許與華南市場有關。他稱,病毒從動物傳到人可能經歷很長的時間或很長距離,可能跨境傳播,因此不能僅限武漢一地。另外,透過冷凍食品感染病毒也是非常可能的,病毒可能直接傳入人類,在市場等場景下進行傳播。有關病毒從武漢實驗室外洩說法,班恩巴瑞強調,實驗室意外的假說非常不可能解釋疫情爆發,病毒「極不可能」來自武漢實驗室。
最早「登月」的不是人類? 專家:恐龍滅絕前 遭彗星撞地球噴飛宇宙
1969 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成功登陸月球,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成為首位登月的人類,更留下千古名言,「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然而半個世紀的今天,仍有許多人不相信這件歷史確實發生過,而且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人說登月是名導演庫柏利克(StanleyKubrick)為美國太空總署NASA所拍的特效電影而已。電影「彗星撞球」。(圖/翻攝自Movieclip Youtube)倒是有專家指出,阿姆斯壯可能不是最早登月的地球生生物,專家稱,在6000多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之際,將恐龍噴飛上月球,代表著「最早登月的可能不是人類」!電影「彗星撞球」。(圖/翻攝自Movieclip Youtube)還記得電影「彗星撞球」最後的場景,彗星撞擊到地球,女主角和父親在海岸邊正面「迎擊」彗星所引發的海嘯畫面,據《每日郵報》報導,行星科學家彼得布蘭南(Peter Brannen)在2017年所出版的《世界的盡頭(The End of the World)》書中,提及到6500萬年前的恐龍大滅絕,引用學界普遍認同的隕星撞擊假說,進而討論撞擊前後的更多細節。專家認為,6500萬年前那顆巨大小行星撞擊力道之大,不只將恐龍滅族,還把包含恐龍在內的部分史前生物噴飛至月球或火星上。(圖/翻攝自Movieclip Youtube)據布蘭南表示,小行星劇烈的撞擊撕裂了大氣層,就宛如電影中的畫面,這顆小行星的體積比聖母峰還大,撞擊大氣層的速度為高速子彈射擊的20倍,速度能讓小行星在0.3秒內從波音747巡航的高度墜落至地表。專家認為,6500萬年前那顆巨大小行星撞擊力道之大,不只將恐龍滅族,還把包含恐龍在內的部分史前生物噴飛至月球或火星上。(圖/Pixabay)布蘭南認為,當小行星與地球相撞時,有一部分的生物殘骸在一兩秒之內脫離地球軌道,而這些殘骸有機會掉落在月球或是火星上,這些殘骸或是碎片,就包含了恐龍的骨骼,意味著「恐龍」可能是第一批登陸月球的生物。
影爆點/翁煌德:《天能》終於問世 諾蘭新舊神作連發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未歇,所幸有些延檔多次的大片,近期陸續傳出好消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諾蘭)自編自導、橫跨七個國家取景的科幻巨作《天能》,歷經三度延期後,終於要在八月底上映;片商也將諾蘭過去的神作《全面啟動》和《記憶拼圖》重新上映,讓影迷重溫諾蘭高明的敘事手法,以及故事背後的奧義。因疫情衝擊,原訂七月上映的《天能》延至八月二十七日問世,這部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第十一部長片,原先就被視為今年最受期待的科幻巨作,這下子還肩負重振全球戲院生計的大任。本片描述一名特務被要求運用一個名為「天能」的神祕技術,執行一項超越時間限制的任務。經典燒腦神片《全面啟動》,講述一次在夢境中植入意識的冒險。瑪莉詠柯蒂亞(左)、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右)(圖/華納兄弟提供)倒敘剪輯 助觀眾入戲或許是為幫諾蘭的新片暖身,片商近期也引進他過去的重要作品,包括翻轉夢境一層又一層的《全面啟動》,以及故事完全倒著進行的《記憶拼圖》。這些作品的特色,在於諾蘭從不「為炫技而炫技」,以《記憶拼圖》為例,故事倒著展開,觀眾先知結局、才知起首,乍看以為導演在玩形式,其實是高明的「形式貼合內容」。電影的主人翁雷納因罹患失憶症,每十分鐘就會忘記自己的所作所為,諾蘭將電影倒著演的原因,便是希望讓觀眾體會到雷納的迷惑感;如果故事順著演,觀眾就能置身事外看到情節的邏輯,無法投射於角色的處境中。 諾蘭的名作《記憶拼圖》 圍繞哲學概念,並探索人類的道德、時間與記憶理念。圖為蓋皮爾斯(圖/華納兄弟提供)另一部彰顯諾蘭個人價值觀的傑作是《頂尖對決》,片中的魔術師說,魔術是由「以虛代實」、「偷天換日」與「化腐朽為神奇」三個部分構成,這幾乎也成了諾蘭電影的特色之一。諾蘭創作出的結局發展,往往神奇至極,卻又難以一時說它不合情理。場面吸睛 背後有深意個人最印象深刻的諾蘭哲學,是他在《頂尖對決》中展示的鳥籠魔術。片中魔術師將鳥籠壓下後,鳥竟從別處飛出,觀眾們歡聲雷動,唯有一名男孩哭著說「小鳥被壓死了」,殊不知真正看破魔術真諦的,竟是這名小童。《頂尖對決》講述2位魔術師,因極度對立而展開長達一生的對決。休傑克曼(左)、史嘉蕾喬韓森(右)(圖/華納兄弟提供)《星際效應》講述一組太空人通過穿越蟲洞,為人類尋找新居住地的冒險故事。左起馬修麥康納、安海瑟薇、大衛歐洛沃(圖/華納兄弟提供)多數觀眾看電影,只是看表象,諾蘭的特色就是,他可以提供吸睛的大場面,但有心的觀眾也能從中提煉出表層下的意義,無論是深奧精微的哲理,抑或難以參透的科學假說,皆是如此。或許這正是諾蘭電影深得影迷心的原因,他的作品從來「不單純」。新作《天能》關乎時空旅行,似乎也會碰觸平行宇宙的概念,勢必掀起影迷的熱議;同期亦有漫威電影《變種人》問世,相較之下顯然是單純的英雄電影。不同類型的商業作品得以齊發,是可喜之事,期盼戲院能逐漸復甦。《天能》上映日期:8月27日《天能》電影海報(圖/華納兄弟提供)
曝陳時中惱怒原因 沈富雄酸何苦讓一身光環掉漆?
美國返台無症狀少年被彰化縣衛生局安排採檢,最終確診新冠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為此下令政風處調查,引發爭議。對此,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今(20)日分析,陳時中真正動氣的對象不只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還包括背後倡議普篩的台大公衛幫,但他認為,陳時中大可心平氣和好好與下屬溝通,何苦官威十足,「讓原先的一身光環一下子掉漆」。沈富雄認為,葉彥伯及台大公衛幫喋喋不休,一直聲稱不全面普篩,會有漏網之魚,形成「潛在」的社區感染源,這是讓陳時中動怒的原因。葉彥伯篩檢自美返國的居家隔離男孩是否涉及違法,陳時中認為,居家隔離者不可以去醫院接受篩檢,也不可以有人主動找他篩檢;葉彥伯則說,一切依法定程序,雙方各說各話。對此沈富雄認為,關鍵在男孩是主動還是被動求醫,如屬被動,有無充分告知及填具同意書?如果沒有症狀則不可求醫。陳時中動用政風單位調查而飽受各方酸語,他強調為了避免淪為「吃案」一說,因此他啟用第三公正單位進行調查可避免「吃案」之慮,但沈富雄認為,陳時中的邏輯不通,因為「彰化葉彥伯事件」與吃案無案,本質上是給中央多了一案。陳時中自曝彰化已經自行篩檢三位數,而呈陽者只不過1人,沈富雄則質疑「1/999是很低嗎?」若是隨機取樣,全台就是23000人的龐大篩檢量當然不可能的,因為彰化衛生局的取樣偏重高風險群。因此沈富雄認為陳時中不必高興也不必擔心,因為全台沒有疫情,漏網之魚極少,全國進行普篩不會有結果。同理,葉彥伯與台大團隊同時進行的萬人抗體篩檢也注定是白忙一陣。最後沈富雄表示,葉彥伯和部份台大團隊先有不正確的假說,擅自進行一場不被中央認可而且不會有結論的篩檢,動機不惡但手段拙劣。陳時中遇到這種狀況,大可心平氣和好好與下屬溝通,何苦官威十足,「既動氣,又耍威,讓原先的一身光環一下子掉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