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模式
」 新冠肺炎登革熱驚人新傳播模式曝 國衛院:病媒蚊「口器沾病毒」叮2口就感染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一種經由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叮咬而傳播登革病毒所引起的蟲媒急性傳染病,近50年來由於氣溫升高及國際間人口移動頻繁等因素,登革熱疫情於全球快速攀升,其中70%病例分布於東南亞國家,位於亞熱帶的臺灣也同受其害,今年南臺灣流行的疫情,是臺灣近60年來排名第二的嚴重疫情。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及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陳俊宏副研究員團隊利用動物實驗證實,埃及斑蚊可能透過類似共用針頭的傳播模式完成登革病毒的傳播,並與加州大學、名古屋大學、清華大學、台灣大學及國衛院跨國團隊建立的數學模型分析,並解釋了登革熱在社區內快速擴散造成大流行的可能原因。本研究已於今年8月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Lancet》的子刊《eBiomedicine》。國衛院副研究員陳俊宏發表成果說明。(圖/國衛院提供)國衛院指出,過去科學家認為病毒從染病病患經蚊子叮咬後,需要在蚊蟲體內完成多次複製,再由中腸感染至唾腺,才能在蚊子叮咬下一個人時完成傳播,這個過程至少需要8天,發病間隔至少10天以上,稱為外源性潛伏期(Extrinsic Incubation Period,EIP)。不過,國衛院與高雄市衛生局合作分析2015年疫情的發病時序,發現同家戶內的發病間隔有八成五少於3天,研究團隊利用動物實驗證實蚊子叮咬被病毒感染的動物後緊接著叮咬下一隻動物,蚊子口器上沾染的病毒即可完成病毒傳播造成感染,類似於HBV、HCV、HIV共用針頭的傳染模式。國衛院表示,這一發現對蚊媒疾病傳播動態有了新的理解,有效控制埃及斑蚊的數量和活動。(圖/國衛院提供)國衛院說明,埃及斑蚊是登革熱病毒的主要媒介之一,主要棲息地主要分布在台南及高雄,偏好在室內環境活動,且完成一次完整的血餐過程中經常需要叮咬多人,這種叮咬多個宿主的行為模式就有可能將病毒以這種機械性傳播模式給下一個人,大大縮短了病毒傳播的時間,同時增加了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的機會,特別導致登革熱在社區內快速擴散。國衛院與跨國團隊建立的數學模型顯示,此傳染模式十分驚人,可加速病例數推至最高峰的時間,同時也會大幅增加感染的人數。這種傳播方式可說明造成2015年台灣登革熱大流行的原因。國衛院表示,這一發現對蚊媒疾病傳播動態有了新的理解,有效控制埃及斑蚊的數量和活動,對於防治登革熱的策略有著重大的影響,若能更深入理解病毒的傳播途徑,將有助於制定更有效的疫情應對策略,從而保護公眾健康。
新冠起源出現新證據 可能跟武漢華南市場「貉」有關
新冠肺炎疫情如何爆發依舊成謎,許多科學家認為,最大的可能性是由動物傳人,和過去許多病毒的傳播模式類似,由於第一時間爆發疫情的武漢是多個實驗室所在地,收集與研究冠狀病毒,因此病毒也有可能是實驗室外洩,如今,有國際病毒專家小組表示,病毒來源可能和武漢華南生鮮市場裡走私的「貉」(或稱為狸,raccoon dog)有關。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所採集樣本,顯示有「貉」的DNA與新型冠狀病毒混在一起。(圖/翻攝自@newscientist推特) 根據國際科學雜誌《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引述國際專家的研究,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所採集的樣本,顯示有「貉」的DNA與新型冠狀病毒混在一起,增添病毒是來自動物傳人而非實驗室外洩的證據。所謂的貉,外型神似浣熊,在中國被飼養來取用毛皮與肉,這些檢驗的樣本是2020年初自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檯面上採集,不過資料隨後遭到移除,但一名法國生物學家偶然發現這些資訊,並分享給中國境外正在追查疫情起源的科學家。根據資料顯示,從市場中野生動物交易攤位上採集到的部分陽性樣本,也含有「貉」的基因,顯示這些動物或許也被病毒感染。這些分析隨後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率先刊載。根據參與分析的猶他大學病毒學家高德斯坦(Stephen Goldstein)表示,「很可能帶有這些DNA的動物,同時也是病毒的宿主。如果你在人畜共患病溢出事件後去採集環境樣本…基本上這就是你預期會發現的東西」。高德斯坦和研究團隊指出,他們的分析是顯示市場內有野生動物感染了冠狀病毒的第一個強而有力跡象。然而,這些病毒也有可能是被人帶到市場,然後傳給了貉,或是感染病毒的人碰巧在動物附近留下了痕跡。另外,美國疾控中心中國辦事處負責人葉雷(Ray Yip)表示,這些發現雖然尚未經過確認,但十分重要。根據《美聯社》引述葉雷的說法,「中國疾管中心公布的環境樣本資訊,是迄今支持病毒動物起源的最強力證據」。不過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技術負責人、流行病學家范科霍芙(Maria VanKerkhove)則是持不同意見,認為這些分析並沒有在任何動物身上發現病毒,也沒有發現任何動物傳人的堅實證據,「這只不過是給了我們一些線索,幫我們理解可能發生了什麼事」。
猴痘確診全球延燒! 疾管署列44國旅遊疫情提升「二級警示」
疾病管制署表示,自今(2022)年5月全球爆發猴痘疫情以來,病例數持續快速增加且受影響國家日益增多,基於受影響國當地可能具暴露風險,疾管署宣布即日起將具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44國之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疾管署指出,全球自今年5月起於非猴痘疫區爆發疫情以來,截至今年6月29日全球累計55國報告至少5,022例確診,其中以歐洲及美洲區域疫情最為嚴峻,累計病例前五名分別為英國、德國、西班牙、法國、葡萄牙。歐盟疾控中心(ECDC)表示,此波疫情個案多為年輕男性,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可能性較高;我國亦於6月24日出現首例自德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6月25日評估,此波疫情於歐洲區域已廣泛爆發,於該區內傳播風險為高,歐洲以外區域考量其傳播模式及各國應對能力,傳播風險則為中。疾管署說明,依據目前蒐集監測資料顯示,全球受影響之55國,其中11國具報告個案,惟皆屬境外移入個案(含臺灣);而其餘44國則具本土或感染來源不明個案,分別為歐洲區域(27國)之英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荷蘭、義大利、比利時、瑞士、愛爾蘭、以色列、奧地利、丹麥、瑞典、波蘭、匈牙利、斯洛維尼亞、捷克、羅馬尼亞、芬蘭、挪威、冰島、希臘、拉脫維亞、馬爾他、喬治亞、盧森堡,美洲區域(7國)之美國、加拿大、智利、秘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非洲區域(8國)之奈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中非共和國、迦納、喀麥隆、貝南、剛果共和國、南非,東地中海區域(1國)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西太平洋區域(1國)之澳洲。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基於當地可能已具社區傳播風險,為提醒民眾注意,疾管署將前述具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44個國家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疾管署將嚴密監控國際間疫情變化,視疫情狀況隨時調整旅遊建議範圍。疾管署提醒,猴痘傳播途徑主要包含直接接觸病灶、飛沫及接觸汙染物感染,倘國人前往上述國家/地區旅遊,應避免前往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返國入境或接觸返國人士後,若出現發燒、淋巴結腫大、皮疹(可能僅有局部且少量)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療人員相關接觸史。相關資訊可參閱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猴痘入侵台灣…醫警告:一進社區就「斷不了根」 預防感染關鍵「別做這件事」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未歇,現在又有猴痘(monkeypox)來勢洶洶,台灣疾管署才剛剛公告,把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結果昨(24日)晚間,國內馬上就出現一例由德國移入的猴痘確診病例,引發國人擔憂,深怕像新冠病毒一樣,掀起大流行。台大前醫師林氏璧也在臉書提醒,猴痘的感染途徑,主要是來自「接觸傳染」,國人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不要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才是關鍵;而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則警告,猴痘一旦進入社區,就會「很難斷根」。林氏璧在臉書發文指出,這波猴痘疫情短時間已經有超過3000例,多半都有性行為密切接觸史。WHO報告中表示,此次病毒有一些不典型表現,不少患者不會像傳統的病程發展,先發燒然後再起疹子,這波疫情滿多病患,身上疹子不多,有的甚至只有一顆,這樣不典型的表現,讓他不禁猜測,病毒本身可能已經發生突變了。林氏璧指出,目前還不是很確定,性行為的體液是否會傳染猴痘,但可以確定的是,透過直接接觸受感染的皮膚疹子,是具有傳染力的。不過他也提到,基於「3原因」他不認為猴痘的傳染力會比新冠病毒高,因為第一點,就目前看來,飛沫甚至空氣傳染,應該不是猴痘的主要傳播途徑,但他提醒,「不要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第二點,猴痘已經有防範的疫苗與治療藥物,且絕大多數會自己康復,對多數人來說威脅不大;最後,猴痘為DNA病毒,不會像RNA病毒一樣,很容易產生突變。至於台灣昨天冒出第一起由德國境外移入的猴痘確診病例,是一名20多歲男性,本月16日搭機返國進行居家檢疫,卻在20日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接著確診猴痘陽性,目前收治在負壓病房治療中。疾管署指出,這起台灣首例猴痘境外移入病例個案,其密切接觸者共有19人,包含家人2人、醫療相關人員10人、司機3人及其他4人,預計健康監測至7月13日,若在這關鍵20天內,若有人被傳染,代表猴痘疫情入侵社區,疫情控制上就會比較棘手。至於猴痘的傳染力,黃立民指出,猴痘的傳播模式看起來,有點類似淋病等性病,必須要有人與人之間親密、長時間接觸,才有可能被傳染,即便人傳人,也只限小規模族群,但他提醒,一旦猴痘出現社區傳播,基本上就很難斷根,不過猴痘的致死率不高,沒有嚴重到必須全民打疫苗防範,大家不需要太過緊張。
新冠病毒打亂流感傳播模式 專家認:全球流感季恐已無法預測
新冠病毒不只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就連流行性感冒的盛行季節也變得難以預測。澳洲流行病學家蘇莉文(Sheena Sullivan)指出,不只澳洲出現流感季提早到來、感染人數暴增10倍情況,美國與部分歐洲國家也出現二次高峰,顯示流感季已發生改變,認為新冠大流行的發生,是流感季模式改變的主因之一。據《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統計數據顯示,澳洲今年4月中旬的流感每周新增病例已超越過去5年的平均值,5月染疫人數相較4月更飆升10倍、約3.5萬人感染,其中有98%染疫者為A型流感病毒,且這波流感中的H3N2病例的重症死亡率,為較輕微的H1N1的4倍,令專家感到相當擔憂與疑惑。類似情況也出現在美國與部分歐洲國家,英國倫敦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全球流感中心主任麥考利(Peter McCauley)指出,過去美國流產季約莫在3月就結束,今年卻在流感季末期出現二次高峰,且直到本月(6)仍繼續傳播,部分地區甚至有更活躍跡象;法國、荷蘭、比利時、德國與盧森堡等國,也出現流感季延長趨勢。麥考利表示,英國與鄰近歐洲國家和美國相反,這期冬季的流感病例創10年新低數字,而南美洲則出現非流感季的流感病例、中國已近1年半未通報A型,僅有B型案例,卻在幾周前於南方出現A型傳播,完全顛覆過去「A比B早且更快達到高峰」的模式。參與WHO流感合作項目的蘇莉文認為,「新冠大流行是撼動流感季模式的關鍵之一」。她認為,新冠疫情迫使人類改變衛生習慣,減少社交、勤洗手、戴口罩等防疫行為,與全球性的交通往來縮減,導致流感社區傳播幾乎銷聲匿跡、全球傳播也受到限制,但也讓人類自過去2年多來,喪失一部分免疫力,因為人們過去通常藉由接觸流感病毒來獲得免疫力,如今流感變得難以預測,與新冠疫情打亂流感模式,對此,蘇莉文坦言現在是「人類追著流感跑」,而不是預測流感會跑到哪。此外,澳洲、美國、紐西蘭、日本與南非,近來也出現不尋常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情高峰,蘇莉文認為,這些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異常感染,可能也和流感一樣,因新冠病毒的出現而改變傳染模式。她強調,不論是新冠、流感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做好個人衛生都能降低感染機會,而各國政府與專家,則要重新找出傳播模式與建立追蹤監測系統。
防疫新規明起執行 匡列範圍縮小「同住親友、室友」 電子圍籬措施同步取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表示,鑒於近期本土疫情急遽升溫,為強化防疫量能及韌性,指揮中心5月6日下午邀集各地方政府針對居家隔離措施調整等進行交流,並經今日上午指揮中心召開擴大防疫會議討論後,結論如下:一、 密切接觸者匡列以同住親友為原則,職場及學校採自主應變,並以暴露風險高低實施防疫假、停課等措施。二、 調整居家隔離單開立原則為保全公衛防疫量能,居家隔離單開立僅就確診個案同住家人及大學生同住室友進行開立,惟有特殊需要者可另外申請。自實施日起,該措施新、舊案同時執行。另指揮中心已開發居家隔離通知書及確診個案隔離治療通知書之電子化作業,請各地方政府如有執行相關建議,於3日內提出。三、 確診個案隔離治療、居家照護及居家檢疫期間仍維持電子圍籬措施,但取消居家隔離者電子圍籬措施考量Omicron病毒株特性,係以輕症及無症狀為主的快速傳播模式,且民眾對居家隔離措施之遵守性高,另目前居家隔離人數眾多,多數隔離通知書無法立即於3 日內開立,故採3+4居家隔離者,取消電子圍籬措施。四、 請各地方政府於5月底前,依指揮中心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設置原則,以各縣市人口比完成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之設置,以落實確診者輕重症分流照護調度。(圖/疾管署提供)指揮中心呼籲,因應疫情發展,滾動式調整防疫措施,防疫工作人人有責,請全民於疫情期間配合政府防疫作為、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自我防疫,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域落實體溫量測等相關措施,下載並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確診者確實回報「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共同為維護國內防疫安全努力。
避免病情在家惡化!臨產孕婦、80歲以上確診需住院 單身老人須入住集中檢疫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4日)表示,鑒於國內社區疫情持續擴大,確診病例遽增,考量Omicron病毒株特性,係以輕症及無症狀為主的快速傳播模式,為擴大醫療應變量能,即日起調整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以確保醫療量能及確定病例即時獲得醫療照護,說明如下:一、 中/重症之確診者,收治於醫院。二、 無症狀/輕症之成人確診者:年齡80歲(含)以上或懷孕36週,收治於醫院;年齡70-79歲、65-69歲且獨居者、懷孕35週以內,或無住院需要但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安排入住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年齡69歲(含)以下,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非65-69歲獨居者,採居家照護。三、 無症狀/輕症之兒童:出生未滿3個月且有發燒、出生3-12個月且高燒(>39度),且經醫師評估有住院治療必要者,收治於醫院。前開條件以外之兒童,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採居家照護;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則由照顧者陪同收治於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四、 例外情形:不符居家照護健康條件之無症狀/輕症確診者,如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希望採居家照護,經醫療人員評估後,得採取居家照護。五、 無症狀/輕症之血液透析病人,得依地方衞生局規劃,安排居家照護,並於指定之透析診所或醫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六、 醫院收治之無症狀/輕症確診者,住院天數以不超過5天為原則,倘經醫師評估已無住院醫療需求,且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得由醫院先行安排出院;未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下轉返家進行居家照護至隔離期滿。確診者所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解除隔離治療通知書」或「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及提審權利告知」等行政表單,得由醫院通知衛生局補行開立。指揮中心籲請地方政府及醫療機構配合落實執行社區確診病例輕重症分流,加速病床周轉率,以確保醫療量能。指揮中心將持續視疫情變化滾動式調整確診病例照護措施,以兼顧病人安全及醫療量能。
確診輕重症分流再放寬 這「4族群」才須送醫
鑒於近期本土疫情升溫,面對Omicron病毒株以輕症及無症狀為主的快速傳播模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表示,為擴大醫療應變量能,強化輕重症分流,以確保醫療量能及確定病例即時獲得醫療照護,即日起調整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條件,說明如下:(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一、醫院:收治中重症(依WHO之SARS-CoV-2感染的相關臨床表現分類屬中度以上者)、高齡(70歲以上)、血液透析、懷孕36週以上確診者。若住院病患已無住院需求者,無須待解除隔離,即可依分流收治原則下轉至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於啟動居家照護之縣市,得返家採居家照護)。(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二、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收治無症狀、輕症(含機場落地採檢PCR陽性)且年齡未滿70歲、生活可自理或有陪同照顧者(如孩童),或懷孕未滿36週之確診者。三、居家照護(啟動縣市):未滿65歲,無血液透析、懷孕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得採居家照護管理;不符居家照護條件者,依分流收治原則送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或醫院。四、專責病房、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如場地允許,均以2人一室收治,不限家人、同住或同行者;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如房型允許(如家庭房),可同室收治2人以上,且以家人、同住或同行者為限。指揮中心籲請地方政府及醫療機構配合落實執行社區確診病例輕重症分流,以確保確診者健康權益。指揮中心將持續視疫情變化滾動式調整確診病例照護措施,以兼顧病人安全及醫療量能。
通勤族注意!新冠肺炎傳播 專家列大台北「這5行政區」染疫高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隨著感染源不明的案336北部女保全出現,許多人開始擔心社區感染的發生。而透過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研究團隊,所設計出的流行病學傳播模組,不僅可以知道病毒傳播的途徑,更發現「通勤移動」與「疾病傳播」成正相關,其中北北基地區又以這5區為高風險染疫區。根據《東森新聞》報導,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團隊製作出一套流行病學傳播模組,藉由動態模擬,來了解病毒傳播的途徑;研究團隊針對台灣353個鄉鎮進行模擬,並且對照曾在台灣廣泛流行的H1N1之後發現,通勤移動與疾病傳播成正相關,且吻合率達80%。研究團隊表示,用相同的模組,再對照腸病毒和SARS,也是得到相同的答案。教授黃崇源指出,疫情到歐洲後,也是透過發達的高鐵、鐵路網以及公路網等等,擴散至歐洲的其他國家,「目前新冠肺炎的傳播模式比較接近流感,它未來的傳播會循著日間的通勤,傳染到公司行號。」研究團隊也歸納出「北北基48行政區」的感染風險值,其中以台北市大安區、新北市板橋區、新北市中和區、新北市三重區以及新北市新莊區風險值最高,其次為台北市中山區、台北市士林區、台北市松山區以及新北市新店區。
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台大醫打臉「已不適用」:無症狀感染者8成以上
台灣境內確診新冠肺炎已達34例,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第34例患者的感染源「可能在社區,也有可能在醫院」,到目前為止還找不到感染源。政府呼籲「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直言「不適用」,並指出全球無肺炎症狀感染者比例高達8成以上,建議要改為宣導外出要盡可能戴口罩。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建議,出門就要戴口罩,才能保護自己。(圖/報系資料照)據《中國時報》專訪,黃立民坦言新型冠狀病毒非常難防,而且WHO(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高達8成以上的感染者,都沒有肺炎的病徵,但仍能從呼吸道排出大量病毒,而且這些病毒可能會存活長達一周!無症狀感染者會被接觸者誤認是健康的人,但不小心接觸到他們碰過的東西,就有可能被感染。黃立民肯定洗手是必要的預防方式,認為自主健康管理是防疫重點,但也打臉政府強調的「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直言已不適用於目前的疫情發展。黃立民不諱言,台灣已經進入「社區傳染」階段,出門把口罩戴上,才能做到最大的自我保護,並希望衛福部與各單位多加宣導。黃立民也提醒,新冠肺炎傳播模式主要是飛沫、接觸受病毒汙染物表面及糞便而感染,但民眾可能對傳染途徑認知不夠成熟,導致一個咳嗽聲就會讓大家心中害怕。他表示,若民眾對疫情有更深入的了解,就能有效縮小防疫破口,並會有更高的意願配合進一步的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