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表演藝術
」 文化部國寶歌仔戲大師林竹岸驚傳逝世 享壽88歲「文化部呈請總統褒揚」
目前有消息指出,台灣重要傳統藝術「歌仔戲後場音樂」」保存者林竹岸於8日傳出逝世消息,享壽88歲。文化部長史哲聞訊後深表哀悼並表示,林竹岸藝師以歌仔戲為終身職志,致力於歌仔戲後場音樂演奏保存、推廣與傳承,除以豐富的演奏經驗,保存臺灣歌仔戲伴奏音樂各時期特色,見證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為後世留下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根據文化部的聲明中指出,林竹岸於1936年於雲林元長鄉出生,之後於1970年以位於民權西路的「歌仔戲戲窟」所在地為名,創辦「民權歌劇團」。林竹岸精熟歌仔戲後場音樂演奏,歷經歌仔戲發展內台、賣藥團、廣播、外台、劇場等歷史階段,熟悉多劇種後場樂,如歌仔戲、客家戲、九甲戲、京戲、亂彈戲、布袋戲及西樂的音樂內涵,演奏技藝獨樹一幟,演奏技巧極富韻味,能精熟不同音樂並為之化用,更能搭配戲劇需要,以智慧選用伴奏樂器。其一生反映出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以及後場音樂的實貌。聲明中也指出,歌仔戲後場音樂為歌仔戲表演藝術不可或缺的一環,其編制分文場和武場,林竹岸藝師於2010年經新北市政府認定為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文場音樂」保存者,2018年經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後場音樂」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2019年起配合文化部進行師徒制的歌仔戲後場音樂傳習計畫至今,無一刻停歇傳統藝術的傳承工作,為「歌仔戲後場音樂」保存與傳承貢獻良多。
排灣族口鼻笛大師辭世享壽89歲 許坤仲曾為電影「超級公民」配樂
擁有「人間國寶」稱號的排灣族口鼻笛保存者許坤仲11日辭世,享壽89歲。文化部長史哲也深表不捨表示,許坤仲藝師一生熱心教學,奉獻排灣族口鼻笛製作、演奏的保存、推廣與傳承,作育英才無數,並指示文化資產局全力協助家屬治喪事宜,並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許坤仲於2010年經屏東縣政府認定為傳統表演藝術「排灣族口鼻笛」保存者,2011年經當時的文建會認定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排灣族口鼻笛」保存者。許坤仲藝師1935年出生,家住三地門鄉達瓦蘭(大社)部落。集口鼻笛吹奏家、製笛工藝家於一身,被族人稱為pulima,排灣語為很多手的人,意指手藝精巧、手會說故事的人。文化部指出,許坤仲藝師一生貢獻於口鼻笛藝能,曾在屏東縣數個原鄉國小指導小朋友,數十年來巡迴各部落教學推廣,傳承存續台灣珍貴的排灣族口鼻笛藝術,自2012年起進行師徒制的排灣族口鼻笛傳習計畫至今,為後世留下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許坤仲所吹奏古調笛音及原住民風格創作的口琴樂曲,曾為電影「超級公民」編曲配樂,並於2000年獲得亞太影展最佳配樂獎。此外,他除精細手藝外,也在充滿幽默及有趣的樂音生活中,傳達其生活與獨特藝術思維。
2022雲林國際偶戲節轟動武林 偶戲無限大
2022雲林國際偶戲節【轟動武林】,就在9月23日起至10月10日止,於雲林縣虎尾鎮境內驚動萬教!7日上午10時30分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3館二樓拱廳舉行「2022雲林國際偶戲節-全國記者會」,雲林縣張麗善縣長、文觀處陳璧君處長、文化部藝術發展司賴世哲專委、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李順霖主任、霹靂黃文姬副總、新興閣掌中劇團鍾任樑老師、同黨劇團邱安忱老師、飛人集社莊菀萍經理、三頁文顏伯駿老師、金光黃立綱負責人、台北偶戲館蔡易衛館長、音樂家林強老師、昇平五洲園 林政興老師、雲林同鄉文教基金會譚量吉董事長、台北市雲林同鄉會吳泰雄副理事長、以及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藝文總監林璞等長官貴賓出席與會,正式宣告第20屆雲林國際偶戲節正式起跑。記者會將偶戲節開閉幕亮點節目搬到記者會現場,集結近年偶戲節創新改變,以黃文擇大師口白、素還真及霹靂搖滾歌手開場,為盛大的開幕音樂會預告;音樂家林強老師聯手昇平五洲園林政興團長跨界合作,重新詮釋布袋戲扮仙的傳統特色,為首次移師台北舉行金掌獎頒獎典禮首創節目預告,帶給全國民眾嶄新的雲林國際偶戲節外,也凸顯晉升台灣第四金的決心。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國際偶戲節自1999年開辦至今(2022)年,邁入第20屆,可說是最接地氣,也最國際的節慶活動,雲林從最草根的傳承開始,結合創新、科技、國際元素,將傳統表演藝術創新成國際語彙,並與預計明年落成的布袋戲傳習中心接軌。2019年開始翻轉主視覺,備受各界肯定與喜愛,甚至造成戲迷蒐集風潮。今年首度獲得2022金點設計獎標章的肯定,去年也獲得《Shopping Design》Taiwan Design BEST 100-年度設計獎,從視覺上吸引更多年輕族群,也在策劃活動上轉型與年輕世代接軌,以演唱會規格辦理開幕音樂會,從傳統到科技再到國際,將節慶活動更全面化及整體化,成為全球指標性的偶戲重要慶典。(圖/雲林縣政府提供。)張縣長指出,第20屆雲林國際偶戲節,雲林縣政府在布袋戲政策整體規劃有諸多的創舉,從跨館合作、科技創新、創立第四金、國際合作、創青年客群等策略,為下一個20年而努力。首先跨館合作,將布袋戲的餅做大,健全制度,故與國立戲曲學院針對布袋戲教材及學制合作,讓布袋戲人才培育及技藝專業化及制度化;首次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合作邀請越南國家級團隊越南水傀儡來台演出;邀請美國西北木偶中心首度來台展出藏品,這也是該中心首度出國借展;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2022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共創4米高大型偶《愛拉秀》,將在偶戲節全台首演;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邀集真雲林閣掌中劇團與方式馬戲共創《採藥記》,製作新的藝術形式,並預計將節目推上國際;開辦布袋戲元宇宙論壇,拓展布袋戲與科技結合的可能性;更將金掌獎頒獎典禮移師國立中正紀念堂辦理,打造台灣第四金獎座;透過種種創新突破、結盟擴大力量,扣合今年主視覺「偶戲無限大」的概念,偶戲20屆,能讓世界看見雲林的文化軟實力。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表示,近年來在偶戲節策劃上,做了許多挑戰與創新,去年首度製作公部門的PODCAST,創作布袋戲節目、布袋戲科技互動特展、開拓青年族群參與的口白創意競賽、青年金掌獎,疫情下金獎獎及青年金掌獎線上平台直播及開辦國際影展等,有策略性的強化節慶活動品牌,也透過新世代媒體,讓更多人看見雲林,為雲林國際偶戲節培育新的觀眾群,也讓大家看到傳統表演藝術品牌的改變。(圖/雲林縣政府提供。)陳處長指出,雲林國際偶戲節已是台灣文化重要的品牌慶典,今年主題轟動武林,在主視覺上抓住傳統戲偶特色符碼,並以無限放大藝術,打開傳統表演藝術的框架,在活動規劃緊貼主視覺無限放大的意象,希望在第20屆站穩腳步,往下一個20屆邁進。從開幕音樂會【轟動武林之誰是正英雄】,結合布袋戲、COSPLAY、擊鼓樂團及街舞演出,並融入向黃文擇大師致敬橋段,擴大舉行揭開活動序幕。從樂曲出發規劃系列活動,與霹靂及17 LIVE共同辦理布袋戲金曲歌唱比賽,集結全台優秀表演團隊,有搖滾布袋戲、傳統REMIX當代、親子好劇、在台外籍人士及布袋戲金曲擊鼓街頭等演出,更辦理布袋戲金曲街舞活動,藉以吸引各年齡層民眾擴大活動客群,並以偶戲大聯盟概念與國際團隊(美國西北木偶中心、越南國家級團隊)、友好縣市(新竹縣、新北市、嘉義市)、國家級館舍(故宮博物院、衛武營)、藝術節慶(2022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地方文化館舍、地方商圈及產業推出多項合作活動,亦從文化節慶帶動地方觀光,規劃社造遊程及安心旅遊,藉以擴大活動辦理範圍深入認識偶戲的美麗。第20屆雲林國際偶戲節約達100場以上的活動,就是要轟動武林席捲全球。2022雲林國際偶戲節【轟動武林】,更多詳情資訊請洽詢雲林國際偶戲節官方網頁及粉絲專頁,就讓我們9月23日起至10月10日止相約在雲林虎尾,享受不同於以往的一趟藝文之旅。
「八音才子」黃文擇人生謝幕 千名戲迷追思送最後一程
布袋戲口白大師、人稱「八音才子」黃文擇12日自人生舞台謝幕,享壽66歲,今(19日)在虎尾鎮自宅舉辦家祭,近千名戲迷趕往追思,送大師最後一程。家屬製作的紀念影片以黃文擇生平唯一公開唱過的歌《中原不敗,大俠秦厲害》為配樂,為他下的人生註腳是「世稱八音才子的人間活寶」。近千名戲迷趕到虎尾崛頭里的黃宅送大師最後一程。(圖/中國時報周麗蘭攝)昨(18日)是黃文擇辭世後的頭七,家屬誦經祝福,19日舉辦家祭及追思,開放戲迷朋友鞠躬、獻花,近千名外地戲迷趕來送別。文化部次長蕭宗煌代表文化部頒發褒揚狀,其子黃匯峰代表接受。(圖/中國時報周麗蘭攝)家祭時,黃文擇妻子悲痛說「我們沒有忘記你」,要丈夫「大步走、嘸免驚」;她回憶夫婿生前最喜歡吃媽媽煮的土魠魚頭,後來她傳承婆婆的煮法,他每天都吵著要吃,說再也找不到有媽媽味道的土魠魚頭了。雲林縣長張麗善頒發表揚狀,其子黃匯峰代表接受。(圖/中國時報周麗蘭攝)家屬以追思取代告別式,文化部次長蕭宗煌代表文化部頒發褒揚狀,其子黃匯峰代表接受。雲林縣長張麗善率縣府文觀處長陳璧君、消防局長林文山等人追思,張麗善頒發表揚狀。文化部褒揚狀寫著「故黃君文擇,五洲園布袋戲第三代傳人,知名布袋戲企業霹靂國際多媒體創辦人之一,並為首席聲演大師。先生以其純正、五音分明且出神入化的布袋戲口白,使霹靂布袋戲風靡全臺,人稱八音才子。豐富的聲情與表演打動無數觀眾的心,塑造素還真、葉小釵等經典角色,配音生涯逾四十年,詮釋超過四千餘名角色。先生渾然天成的聲情演出使霹靂布袋戲登峰造極,將臺灣布袋戲推向高峰,也成就數代人對臺灣聲音的共同記憶。先生畢生貢獻於傳統表演藝術之薪傳與創新,更為臺灣布袋戲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足資表彰,特予褒揚,以垂德範。」戲迷們隨後排隊進入鞠躬追思,一名黃姓戲迷說,去年聽說黃大師要退休,心想退休好好休息也好,沒想到是這種退休方式,令大家很震驚。戲迷們追思獻花。(圖/中國時報周麗蘭攝)黃文擇的一名兒時玩伴細數小時候他和黃文擇、黃文耀一起打斑鳩、捕虎頭蜂泡酒、抓魚的趣事,黃文擇即使跌到水溝一動也不能動時,仍是個開口就令人發噱的活寶。追思會後,靈車發引虎尾惠來厝火葬場前,繞行霹靂國際多媒體公司一程,員工不捨道別。黃文擇20歲出道,初期跟著父親做野台戲,1983年夜台戲轉為電視劇後,他投入霹靂影劇,30年來演活素還真,成為繼父親黃俊雄的史豔文之後,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布袋戲人物,戲迷遍布國際。
說唱藝術人間國寶楊秀卿辭世…享壽89歲 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重要傳統表演藝術「說唱」保存者楊秀卿於今(17)日凌晨辭世,享壽89歲。楊秀卿終身奉獻說唱(又稱唸歌仔)藝術的傳承與推廣,作育英才無數。文化部長李永得聞訊後深表哀悼,指示文化資產局全力協助家屬治喪事宜,並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楊秀卿出生於1934年,因戶口晚報兩年,因此實際年齡比法定年齡多出2歲。自幼因眼疾之故,為謀生而學習說唱表演,迄今逾70年。13歲時便與師姊蕭腰,展開到處走唱的歌仔先生涯;14歲時因右腳長膿瘡,造成殘疾而不良於行;23歲結婚生子之後,因大環境驟變影響走唱事業,便與夫婿楊再興改行跑江湖賣膏藥,並藉由改良的口白歌仔演唱方式,招徠許多顧客而行遍全台灣。直至1968年才定居,並展開接續20多年的廣播說唱,亦從此奠定在民間歌仔界的聲望。其於1989年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2003年獲文化總會頒終身成就獎,2007年獲得第11屆國家文藝獎,2008年經臺北縣(今新北市)政府認定為傳統表演藝術「說唱」保存者,2009年經文建會(今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說唱」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2021年獲頒第40屆行政院文化獎。文化部表示,楊秀卿藝師的前半生雖然坎坷,但憑藉其樂觀天性和堅強毅力,不僅走出了命運的悲情、帶給無數觀眾歡笑,更將台灣說唱藝術的精神與傳承存續。2009年起即配合文化部進行師徒制的說唱傳習計畫至今,無一刻停歇傳藝工作。如今已使說唱藝術枝繁葉茂,徒子徒孫皆奉藝師為精神導師,持續將技藝發揚光大,也陸續錄製發行其精華作品,為後世留下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李永得表示,楊秀卿一生熱心教學、不計報酬,奉獻台灣傳統民間說唱的保存、 傳承,雖溘然離世,但其無私奉獻精神將永為後世所緬懷。
傳統不滅!兼容傳承與創新 臺北市傳藝季敲鑼登場!
臺北市立國樂團(TCO)自1988年開始執行辦理「臺北市傳統藝術季」(傳藝季),今年邁入第35屆,這個於每年春季舉辦的藝術盛典,是全臺歷史最悠久的藝文表演盛會,總是受到傳統表演藝術界的矚目與期待,更吸引各地觀眾的熱烈支持與參與。今年的傳藝季自3月11日起至6月12日止,為期三個多月,計有27套、30場次之精彩節目,涵蓋了歌、樂、劇不同的傳統藝術表演形式及團隊,也是臺北市上半年內容最豐富的系列性藝文饗宴!TCO劇院推出全新音樂劇「大畫昭君~觀落雁」備受矚目的TCO劇院,今年再度與全民大劇團聯手「顛覆」歷史故事。繼「情人哏裡出西施」、「賽貂蟬」後,今年以「王昭君」為主題,推出音樂劇「大畫昭君~觀落雁」。由張大春監製、謝念祖編導、李哲藝作曲,方宥心、黃大維、孫協志等實力派歌手主演,音樂家吳瑞呈指揮北市國共同演出。以時空穿越劇手法,描述四大美人王昭君遠嫁匈奴的故事。作為創作題材,擷取現代時下流行的「哏圖」、「美圖秀秀」等語境,全劇以詼諧幽默為基調,帶領觀眾看見不一樣的王昭君。將當代時事反映在劇中歷來是全民大劇團表演的特色,這次到底有什麼驚人時事置入劇中?故事又將會如何神展開?令人期待。從古典到跨界,節目多元繽紛,百花齊放為期3個月的傳藝季,除了北市國的精彩演出之外,還邀請到知名指揮家李英、黃光佑、張宇安、曾維庸,演奏家楊惟、俞嘉、潘靜、若池敏弘、梁家寧、鍾於叡,演唱家白玉光、古翊汎、朱民玲、江彥瑮、范婷玉、張宇昕、蘇國慶,書法家薛平南,以及活躍南北各地的團隊,包括台灣揚琴樂團、蘭陽戲劇團、錫穗國樂團、采風樂坊、敦煌箏樂團、行草樂團、异境樂團、許亞芬歌子戲劇坊、景勝戲劇團、松興戲劇團……等頂尖藝術家與團隊共襄盛舉!3月27日「東亞箏峰」邀請國際指揮家葉和中及東亞箏樂的翹楚李知玲(韓國伽倻琴)、芭珊谷•欽巴特(蒙古箏),與臺灣箏樂家樊慰慈、陳伊瑜同台飆樂。4月9日「莊周夢」,邀請國內演出經歷無數的女指揮家許瀞心,與三位北市國首席陳慧君、鄭聞欣、邱應欽攜手演出。5月7日「吟詠性情‧歌樂相得」詩詞曲跨界音樂會,特別挑選中研院曾永義院士對於人文、臺灣風光之經典詩詞曲,邀請當代作曲家進行譜曲,戲曲藝師與歌唱家深情詮釋;節目中更邀請曾獲國家文藝獎殊榮的書法家薛平南教授,以篆、隸、楷、行、草體為詩詞曲揮毫,共同展現線條與音韻之美。6月12日傳藝季閉幕音樂會「弓舞弦歌」,由長期旅居香港的臺灣胡琴名家霍世潔擔綱大型胡琴協奏曲《科拉沁草原的傳說》;榮獲「庫柏國際小提琴比賽」首獎的魏靖儀,首次與北市國合作演出,挑戰東方風格的小提琴協奏曲。二位頂尖音樂家琴弓共舞下,二道邀演的巨星光芒,將為今年傳藝季畫下完美句點。2022年第35屆傳藝季系列活動,場場精彩!節目涵括傳統到現代、古典到跨界,讓愛樂者品味多元的傳統藝術,也豐富臺北市民的文化休閒生活,創造雅俗共賞的藝術空間,探尋傳統藝術以不同樣貌呈現的可能性,期待大家一起親身體驗。
掌中布袋戲第一女頭手江賜美 獲文化部認定「人間國寶」
全台布袋戲第一代女頭手江賜美,由於一家三代都是從事布袋戲藝術,她也深耕領域逾70年,經歷台灣布袋戲各式發展階段,雖然傳統布袋戲界都是以男性為主體,但她豪放、細膩的演出風格,凸顯出兼具傳統與創新的新風格,也使她成為台灣當代布袋戲重要保存者,近期更獲得文化部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人間國寶」殊榮。新北市文化局指出,江賜美長年深耕在新北市新莊,她出身於戲曲世家,16歲就上台擔任頭手,與父親遊走在各地巡迴演出,江賜美的表演跳脫出傳統布袋戲表演風格,演出風格豪情又不失細膩,著重在劇中角色情感和細膩刻畫,凸顯出女性關壞,也賦予布袋戲、戲目新生命。另外,江賜美阿嬤創立的「真快樂掌中劇團」,一家三代傳承藝術不遺餘力,除了不斷開發新媒材外,也致力國內外布袋戲傳推廣承工作;江賜美去年更受邀擔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布袋戲」大師班專業教師,進行教育推廣,並參與各式國際藝術節工作坊,將布袋戲表演藝術推展至國際舞台。江賜美表演經歷歷經內台、賣藥團、外台、文化場等不同布袋戲發展階段,熟知體現布袋戲知識,成為布袋戲中的翹楚;文化部認為,她對於保留傳統文化及傳承工作不遺餘力,已符合重要傳統表演藝術認定條件,因此可視為布袋戲重要保存者。文化局長龔雅雯表示,2008年至去年以來,新北市藝師陸續榮登國家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包含歌仔戲廖瓊枝、說唱楊秀卿、北管音樂邱火榮及歌仔戲文場音樂林竹岸等4位保存者,今年布袋戲藝師江賜美再獲殊榮,皆是新北市重要的無形資產。龔雅雯說,為保存發揚無形文化資產,市府持續推動傳統藝術的保存記錄與推廣傳習,包括出版藝師口述歷史專書與影像紀錄,每年更舉辦傳統藝師展演活動,讓民眾認識技藝文化和藝師投入一生傳承的紀錄,同時與學校合作文資前進校園,將大師技藝扎根校園,以期傳承、發揚傳統技藝。
【時尚設計情報】北港時尚設計競賽決賽 角逐工藝時尚之冠
雲林縣政府於臺北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4B館辦理「北港再造歷史現場之大學共創結合文化資產元素創作競賽計畫」-北港時尚設計競賽決賽暨頒獎典禮,邀請雲林縣長張麗善、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以及VOGUE/GQ發行人劉震紳、伊林娛樂副董事長陳婉若、知名藝人蔡淑臻等重量級人物擔任決賽評委,從43組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的5組參賽者將角逐最後的榮耀。副縣長謝淑亞指出,雲林北港是擁有傳統工藝、藝陣、傳統表演藝術等各種有形、無形之文化資產之具深厚文藝內涵的小鎮,為推廣北港的特色文化,此次「北港時尚設計競賽」以北港地區宗教文化、傳統工藝、民俗藝陣、古物遺址、文化資產等元素為主題,並結合刺繡元素進行服裝設計競賽,將文化歷史轉化為創新作品。此次競賽共有43組報名,經由初賽、複賽的考驗,最終由祈·源-侯永笙獲得第一名殊榮以及十五萬獎金;第二名潮神派-王子欣獲得第二名以及八萬元獎金鼓勵;以及第三名由作品眾生之主-高雅蘋獲得五萬元獎金鼓勵;北港囡仔ㄟ視界-黃苡蓁、丁巧唐獲得特別獎鼓勵,作品好野-朱方慈獲得入圍獎鼓勵。參賽者將自己對於北港文化的認識如北港媽祖神衣、炸虎爺轎習俗、廟宇建築的紋路、北港花燈等北港元素,以不同的服裝設計手法展現於作品中,歡迎大家一同來體驗絕無僅有視覺文化饗宴,跟著參賽者的作品以不同的角度觀察北港、感受北港文化魅力,並發掘北港文化更多發展的可能性。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北港時尚設計競賽」源於希展現北港飛龍團大龍旗百年刺繡工藝的精神,因此特別強調以刺繡元素進行創作,藉此讓更多人接觸北港的工藝,也透過年輕人的創意思考及觀察,轉化運用在當代時尚設計上,從中發現東方刺繡之美,進而傳承發揚傳統技藝。為行銷雲林北港傳統工藝,此次活動結合「神工傳藝北港百年藝鎮巡迴展」辦理,將北港文化特色移師於臺北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呈完整現,展示內容包含北港服裝設計靜態展,以及藝閣、鑿花、廟宇彩繪、金紙、哨角、粧佛、燈籠、米粿雕等工藝藝師的精湛工藝,更透過「復刻版百年媽祖」邀請紙塑工藝師蘇建仁創作千里眼將軍與順風耳將軍,再現百年紙塑工藝,展期為8月13日至8月26日邀請各位一同感受北港工藝文化之美。傳承台灣刺繡工藝之美 媽祖繞境吸睛的不僅僅是真人藝閣車,各式陣頭、藝閣使用的旗幟,甚至是媽祖的服裝,都是運用多種刺繡技法完成,華美程度絲毫不遜西方高級訂製工藝。以此次「北港時尚設計競賽」的緣起–北港飛龍團使用的大龍旗,於昭和元年(1926年)開始製作,直至昭和四年(1929年)才製作完成,百年來歷經不同年代工藝藝師之手,運用金絲銀線在大龍旗上以立體刺繡圖騰描繪出日本浮士繪、媽祖典故、台灣民俗故事等不同時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