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年
」房產銷售不如預期! 恆大取消重組350億美元境外債務計畫
上週五(22日)晚間,中國恆大發佈公告稱,由於公司房地產銷售情況不如預期,有必要重新審視債務重組條款,原定於9月25、26日的價值350億美元(1.13兆台幣)債務重組計畫將不會舉行。據恆大提交給證券監管機構的公告透露,自3月22日恆大公告有關境外債務重組條款以來,「集團的銷售情況不如公司預期。基於公司目前情況以及與其顧問及債權人協商,公司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建議重組的條款,以匹配公司客觀情況和債權人訴求」。為此,原定於25、26日有關建議重組的相關協議安排會議將取消。若建議重組的條款有任何修改,本公司將另行公告。資料顯示,原定會議涉及的境外債務由兩部分組成,包括公司發行本金總額為139.225億的美元高級擔保票據;以及本金總額為52.26億的美元優先票據,總計約191.49億美元。恆大方面給出的重組方案主要為對原債券進行置換;新債券年限4至12年、年息2至7.5%;前三年不付息,第四年初開始付息、付本金的0.5%。另一方面,從恆大上半年的銷售情況來看,公司目前的銷售狀況面對龐大的債務規模確實「杯水車薪」。據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恆大虧損392.5億人民幣(1730億台幣)、負債總額2.39兆人民幣(10.53兆台幣)。此外,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末,中國恆大的主要附屬公司恆大地產涉及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約2775.01億元;恆大地產另有逾期商票累計約2075億元。彭博報導,今年4月被劃分為C類、持債150億美元的恆大債權人僅逾30%支持債務重組計畫,遠低於其他類別債權人須取得75%支持的門檻,相關文件顯示,持有170億美元債權的A類債權人有77%支持所謂的安排協議。由此可見,C類債權人是中國恆大債務重組的關鍵。
外媒:「債券年」預期慘遭打臉! 美股人氣達24年來最高水平
據彭博報導,去年12月,所有人都在談論2023年將是「債券年」。不過,目前對股票的需求飆升,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一場瘋狂的反彈,種種跡象表明這種漲勢可能遠未結束,這使得投資者對股票相對於債券的樂觀程度達到了自1999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宏利資產管理(Manulife Asset Management)的全球資產配置主管Nathan Thooft表示,隨著人氣、技術面和衰退風險進一步退後,公司從減持股票轉爲增持股票。2023年具有固定收益迎來突破的所有條件為,聯準會結束加息並可能轉向寬鬆政策,這本應推動債券上漲,並使其成爲一種保險投資策略。然而,美國經濟在通膨放緩的同時就業市場卻意外地強勁,導致經濟增長持續加速。此逆轉導致一些知名賣方策略師轉換立場。一些策略師上調對美股的目標,更多策略師則下調了對衰退的預測,甚至完全放棄了預測。上周,據摩根大通調查,受訪者逾一半認爲美國經濟仍能繼續成長。調查顯示,計劃增加股票、減少債券倉位的投資者數量大幅增加。德意志銀行的數據也顯示,投資者已經加快了購買股票的速度。過去三個月,流入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資金顯示出對股票的強烈偏好,而非固定收益產品,這與年初相比出現了重大逆轉。不過,有關債券年的相關預測並不完全錯誤。從收益率曲線上看,債券的回報率為正,投資者正在以很小的風險獲得高收益。只不過,美股今年的漲幅難以想像,以科技股爲主的納斯達克100指數上漲了近44%。聯準會累計加息幅度達525個基點的遲滯現象,可能需要兩年或更長時間才會波及整個經濟。反通膨趨勢可能只是一個暫時現象,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油價下跌。分析機構Sentimen Trader認爲,這種轉變可能會持續下去。與過去不同的是,企業內部人士是大買家,而波動性減弱和買入選擇權等技術面因素令股市人氣高漲。有分析師表示,股市和債市人氣相差如此之大的另外兩次情況,發生在2003年和2009年,「兩者都是在走出曠日持久的熊市後,表明投資者預期發生了巨大轉變」。
「通膨緩解+經濟韌性強」美股漲勢強勁 分析師:經濟有望軟著陸
去年12月份經濟衰退恐慌四處瀰漫,金融界皆討論2023年將是「債券年」。不過,這種觀點正在被股市「打臉」。美股今年上演絕地反攻,標普500指數累漲近20%,那斯達克指數暴漲38%。此外,有分析師認為,美國企業沒有大規模裁員,正好阻止其陷入經濟衰退。標普500指數中的科技股當前市盈率爲28倍,代表其拋售時機可能已經成熟,而倉位卻偏向上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表示,過去三個月,股票ETF流入量再次超過債券,雖然債券在整個曲線上都獲得正回報,但是股市遠遠更強,美股今年取得了難以想像的漲幅,使華爾街人士措手不及。在美股起舞的同時,通膨緩解,經濟也顯示出較強的韌性,「軟著陸」預期正在統治市場情緒。聯準會上週宣布加息25基點,使利率達到22年來的最高水平;同時,6月核心PCE降至4.1%,爲2021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美國第二季實際GDP按年增長2.4%,遠超市場預期的1.8%。一系列樂觀數據顯示,聯準會幫助美國實現軟著陸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儘管其目標是恢復2%的通膨目標,但一些分析師表示,目標只要接近2%,即可實現經濟軟著陸。至於如何實現,巴克萊銀行分析師表示,美國企業目前正在削減支出,但並不是進行大規模裁員,反而考慮留住工人。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諮詢公司偉事達(Vistage)對約670名企業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今年只有7%的小企業主管打算裁員,而這些留下來的工人都能夠繼續透過工資消費。因此經濟在穩步降溫的同時,避免了人們預期已久的衰退。且除科技行業外,大多數行業的裁員極少,失業率為近半個世紀以來最低水平。美國經濟評議會經濟學家倫德(Erik Lundh)表示,如果美國消費者能夠保住自己的工作,他們就不太可能大幅削減支出。由於消費者支出佔經濟活動的三分之二,這可以最大限度地緩衝利率上升對經濟的打擊。他指出,「在某種程度上,勞動力市場的緊張可能會阻止經濟陷入更嚴重、更持久的衰退。」美國當地時間28日標普500指數上漲44.82點或0.99%,收在4582.23點;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上漲266.55點或1.9%,收在14316.66點。
壽險「俄羅斯曝險」近1400億 公會:多美元計價不受影響
壽險公會今天強調,近日俄羅斯盧布雖重貶,但由於壽險業主要以持有美元計價之俄羅斯公債為主(逾99%),故不受近期盧布貶勢影響。短期縱使因金流受阻或資產凍結而暫時延遲付息,爾後若局勢有所緩和,亦有機會可回復正常。後續壽險業將密切關注情勢發展,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因應對眼前局勢,並妥善控管投資風險。壽險公會表示,壽險業投資俄羅斯整體曝險為1,382億元,占整體壽險業資金僅0.46%,曝險比例不高。針對外界對壽險業投資俄羅斯的疑慮,壽險公會今天主動說明,由於壽險業者投資俄羅斯債券係出於資產負債管理考量,因應負債面特性,以長期持有、收取利息為目的,故會計帳列以攤銷後成本為主,投資債券年期約有九成年期在10年以上,近期市場雖遭逢震盪,但對整體財務影響風險尚屬可控。壽險業之俄羅斯債券為俄烏衝突前所購入,此前包括標準普爾等三家信評公司均給予俄羅斯投資等級之信用評等,屬信用良好之投資等級標的,為符合保險相關法令規範之投資行為。壽險公會提到,壽險業資金運用向以穩健及安全性為考量,具備嚴謹的投資篩選及風險控管程序,且依循「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辦理。日前信評機構下調俄羅斯主權評等或信用展望,乃基於俄羅斯近期遭國際制裁後對經濟與金融之潛在衝擊所觸發,非自始屬低信評之投資。鑒於近期俄烏衝突持續且地緣政治局勢多變,壽險業將持續追蹤及評估國際制裁對俄羅斯償付能力之衝擊。
【財富綠角】綠角:為何有人要買負殖利率公債?
債券負殖利率現象近來有擴大的趨勢。十年期德國公債,在今年三月進入負殖利率狀況;八月二十一日發售的三十年期德國公債,殖利率是負○‧一一%,也是三十年期德國公債史上首度出現負殖利率。另外有不少已開發國家的十年期公債,也是負殖利率,如下表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買進這類債券,代表投資人持有債券到期,會有資本損失。為什麼還有人想要做註定虧損的投資呢?其實,負殖利率現象可以這樣看:第一,負殖利率代表對安全資產的需求提升,這通常會發生在經濟前景不看好、不確定性升高的時期。不意外的是,歐洲央行(ECB)近期宣布進一步降低利率,重啟量化寬鬆政策,當追求安全的資金進入債券市場,會推升債券價格,甚至造成負殖利率。例如出國旅行,有人會花錢將行李放在大型置物櫃確保安全;對某些投資人來說,負殖利債券就像資金保險箱,他們願意犧牲一些錢以換取安全。第二,負殖利率債券不代表其殖利率沒有再往下的可能。假如負殖利率從負○‧五%降到負一%,持有這支債券的投資人,仍可得到資本利得。對交易者來說,債券殖利率是正或負數,不是那麼重要,日後殖利率會更高或更低才是重點。第三,對於外國投資人,負殖利率債券也不代表負報酬。假如一位使用美元的美國投資人,投資負殖利率、歐元計價的德國公債,若有對歐元與美元間的匯率波動進行匯率避險,以目前美元利率高於歐元的情況,他會因而得到些許獲利(約等於兩國貨幣之間的利率差)。因此投資非本國貨幣計價債券,殖利率不是唯一的獲利來源。所以負殖利率的存在,是可以解釋的現象。但債券的預期報酬,的確跟買進當下的殖利率有很高的關聯,很低或負的殖利率,代表這類債券持有到期的話,報酬率不會很好。負殖利債券場景出現,是否代表投資人應該完全放棄投資?這恐怕不是穩健的作法。出現更低、甚至負的殖利率,代表現在投入債券的資金,未來預期報酬的確比較差,但先前已投入的債券部位,則是已有獲利。我們投資債券,不是一輩子只投一次,不要猜測未來的市場起伏與殖利率高低,只要投資組合仍需要債券的穩定性,高評等債券仍有持有的必要。持續地投資、參與市場,你會走過許多不同的經濟場景,得到許多不同的殖利率。今年只是低殖利率債券年度的其中之一,不需要為短期的市場變化而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