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銷
」 中國 關稅 林學圃 台塑 美國面對大陸塑橡膠+機械低價傾銷戰 黃志芳:「唯一解方」是這事
台北國際塑橡膠工業展(TaipeiPLAS)及台北國際製鞋機械展(ShoeTech Taipei)在24日於南港展覽館1館開展,合計近500家廠商、使用超過1800個攤位,能量一次補回。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面對中國大陸的產能過剩衝擊,「唯一的解方」就是不斷導入最新科技,像人工智慧等,不斷地透過研發創新來提升產品的價值。與會的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表示,2023年台灣塑橡膠機械出口值達到8億716萬美元,位居全球第六大塑橡膠機械出口國,台灣製鞋機械在2023年出口值達4689萬美元,也排名全球第三大,僅次於義大利、中國大陸。剛落幕的巴黎奧運,很多選手身上的服飾裝備、運動鞋等都是由台灣的廠商代工、或是由台灣的機械製作出來的,莊大立表示感到驕傲;他也透露,美國代理商聊到今年年底會有一波買氣,因為美國政府推出新的條款,會補助廠商增設新的生產設備,而日本在節能減碳上也有投資抵減與補助,希望台灣也能在廠商做節能減碳、汰舊換新時給予幫忙。黃志芳表示,這次台北國際塑橡膠及製鞋機械展睽違2年盛大展出,能量一次補回,參展商及攤位皆一次增加40%,展覽聚焦在「創新材料」、「尖端製造」、「循環經濟」三大主軸。現場還有來自印度、緬甸、越南、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埃及等多國買主團。
抄底撿四寶2/中國天量傾銷打壞亞洲石化市場 台塑轉身不易幕後大金主也愛莫能助
「中國以外的亞洲石化業者已無法再競爭,石化業在韓國正成為夕陽產業!」這句驚人之語出自首爾興國證券公司分析師張賢久(Chang Hyunkoo),據彭博報導,中國快速擴張的石化產業讓韓國這個亞洲第二大塑膠原料出口國製造商日子越來越難過,包括樂金化學(LG Chem)和樂天化學(Lotte Chemical)營運都受到衝擊。不趕快轉型、就只能關廠或出售。過去就算是2008年最慘的金融海嘯,面臨國際油價的驚天崩壞,台塑集團仍能挺過,就是因為他在許多領域占有市場龍頭地位,當年像是塑膠粉,就是世界最大生產廠之一,旗下包括氯乙烯(VCM)、液碱(Caustic Soda)、丙烯(Propylene)、環氧氯丙烷(ECH)、正丁醇(NBA)、碳纖(Carbon fiber)、 丙烯腈(AN)等產能,也都位居全球前五大。樂金化學是韓國最大石化產品製造商,但今年關閉一家苯乙烯工廠,轉投資太陽能和電池業務。(圖/翻攝自LG CHEM臉書)因為旗下產品多元且分散,受單一品項市場波動衝擊較低,確保台塑度過塑化產業的週期性問題,但「現在整個產業大反轉!」棣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跟CTWANT記者說,以石化業來說,大約7年會有一個循環,谷底之後就會往上走,「但現在不得了,不再是週期性的改變,而是結構性的改變,全世界目前的產能利用率掉到80%,但石化界的損益臨界點就是85%,而乙烯這種大宗產品更是在80%左右,只要低於這個數字,就會賠錢!」「前台塑員工路過,目前老人太多、轉型困難,除非大刀闊斧轉型成功,否則別進去買。」在各大新聞與股市討論區,都可看到類似的評論,「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的分析師陳相州也提到,雖然台塑四寶在5月宣布增資100億元予台塑新智能公司,看來要大幅做電池產業,但這行業很困難,競爭對手也還是中國大陸。台塑資深員工也跟CTWANT記者提到,「這個集團真的太大,大到要改什麼都很慢」,就算是今年台塑董事長從林健男交棒給郭文筆,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換成曹明,看似新人新氣象,但所謂的集團,就不可能因為一個人而做出什麼改變。「台塑不會倒,但若沒辦法回應當前的世界變化與技術挑戰,就只能變成一家平庸的公司了。」「台塑一年營收幾千億,去年研發費用才28.07億,研發比重只有1.4%,」理財達人「存股總編」謝富旭在網路節目上表示,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有1500個博士在做研發,去年研發費用280億元,過去20年台灣發展最好的半導體產業,台塑集團卻沒有持續研發相關的特用化學品,讓市場機會都被日本人拿走,像是住友化學、信越化學等,「很可惜,就是創新不足。」現在要追上來,恐怕只能透過併購。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設立的長庚醫院,後來成為集團股價護盤手。(圖/報系資料照)外在有國際產能過剩,內部則是創新不足、沒有強而有力的話題領導台塑集團的股價向上,業內人士也跟CTWANT記者透露,其實過去台塑四寶被稱為「牛皮股」也是因股價起伏不大,而穩定的主因,就是背後有個「護盤手」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金會、也就是長庚醫院,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在1976年所創,刻意設計為四寶的大股東,除了讓企業獲利供給醫院使用,也可讓股權不分散,長庚醫院過去占台塑9.4%的股票,占台塑化5.78%,南亞超過11%,都是該企業的第一大法人股東,台化更高達18.85%,絕對是台塑四寶的大金庫,每當股價有重大問題時,長庚就會出手調節。但2017年時,長庚醫院爆發改革危機,經營權上也出現內鬨,最後請辭台塑、台化、台塑化3家公司董事,並決定不再加碼台塑集團持股,2018年政府修正的《財團法人法》,也規定財團法人對單一公司持股比率不得逾該公司資本額5%,長庚都已遠遠超過上限,沒有增持空間,所以失去對當前股價的調控機制,所以導致目前「不能以過去的經驗看待台塑的股票了。」業內人士說。
抄底撿四寶3/台灣石化績優生長春走斜槓路線 擁抱AI開發LLM還研究機器人
整個亞洲石化業面臨中國大陸的天量傾銷,已造成結構性改變,無一家逃得過這場風暴,連台灣石化業老二、長年的績優生長春集團也不例外,不過這家老字號今年大力轉身擁抱AI,身為傳統到不行的基礎原物料產業,不但參與自建台灣繁體中文的大語言模型,還想跨界做機器人,就是由最愛親自巡工廠的96歲老董、長春集團創辦人林書鴻的帶頭猛進。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石化與塑化產品消費國,是亞洲各國進軍的目標市場,但中國在2016年將過去只有國營企業才能經營的石化產業釋放給民間,導致投資一股腦湧出,北從大連長興島、南到福建漳州古雷,一路上就有七大石化園區推動煉化一體,石化產能從2015年占全球12%,去年已翻倍增長至25%。產能開出的時間剛好遇到疫情後全球去庫存的景氣低迷時刻,大陸本身經濟也未恢復,導致這些新增產能無處可去,傾銷造成整個亞洲市場價格崩壞,「現在東北亞的國家,很多公司都在討論要怎麼把生產線直接結束掉。」產業人士跟CTWANT記者說,而台化董事長洪福源在6月股東會時感嘆「中國產能太荒唐,都是天文數字」的供給過剩,恐怕到明年都難以解決。中國大陸正在興建的煉油化工廠產量驚人。(圖/新華社)「中國石化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台灣花30年才能推進100萬噸的產能,中國大陸在2、3年間就直接超車達到200 萬噸。」長期低調的長春集團之大連化工董事長林顯東也看到了石化業的隱憂;身為林書鴻的長子,且做為長春集團常務董事、長捷士科技公司董事長,同時擁有石化與電子兩種領域之管理經驗,他在這場中國低價傾銷風暴中,選擇的應對作法,就是善用AI預測與「斜槓」。長春集團與台大資工系、資管系,以及和碩、長庚醫院、欣興電子等業者,剛在7月共同宣布要開發臺灣繁中大型語言模型(LLM)計畫Project TAME,以70億參數的開源模型Llama-3 70B為基礎,使用5000億個Token和NVIDIA開發者計畫技術訓練而成,希望未來可用於原物料價格預測、企業戰情中心資訊分析和機器人大腦等3大領域。台大團隊與長春、和碩、長庚醫院、欣興電子等業者共同推出Project TAME。(圖/業者提供)就戰情中心來說,長春集團資訊中心將過去2年的內部銷售與財務資料,加上外部的關鍵經濟指標,發現LLM真的可給出人類分析師沒注意到的意見。而高齡96歲的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也力挺集團數位轉型,直接買下一台輝達DGX H100放在集團運算中心進行AI訓練,更在2023年10月投入機器人研發,與台大團隊合作,計畫在一年內開發出通用型機器人,結合AI大語言模型,可以聽指令做家事、陪伴老人,更能進入危險的石化工廠出任務。像是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郭重顯的研究團隊,最近推出台灣首創且自主研發的AI機器狗NTU DogBot,93公分長、40公斤重的工作型機器狗Dustin,就可應用於工業巡檢與物品遞送,搭載各式工業用途的感測器,包括音噪、視覺、溫度、氣體等,並結合Line Bot即時訊息回報,今年底希望能學會爬樓梯,2025年至2027年加上防水、防塵的戶外場域應用,可用於長春集團提出的化工廠智慧巡檢需求。左為寵物型機械狗Oliver、右為工作型機械狗Dustin。(圖/記者劉耿豪攝)長春石化資訊中心IDX協理黃至善表示,現在切入機器人產業時機點正好,因為全世界起跑點一樣,石化產業競爭激烈,機器人會是集團數位轉型的好方向,計畫明年6月前打造出機器人原型,聽懂主人指令跟操控手指等細部動作,接下來希望能順應不同地形、在虛擬環境做自主訓練,然後在集團工廠服役。「未來石化業若有危險場域都可以由機器人執行任務,即使機器人爆炸了,由於知識儲存在雲端,可以馬上複製。」黃至善得意地說。
台股近千家齊跌網友驚台塑四寶 「深不見底」? 分析師:長期持有要有耐心
美股重挫,台股4日開盤崩跌千點,最後收在21092.75點,跌999.46點,跌幅4.52%,走跌家數超過980家,但其中台塑四寶跌幅超過5%,被網友熱議「深不見底」,塑膠類股居跌勢第二,分析師表示,台塑四寶近期的股價疲弱,短期內前景不容樂觀,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台塑(1301)收在47元,下跌5.62%;台化(1326)收在39.4元,跌幅5.96%;南亞(1303)收在40.5元,下跌幅度達6.68%;台塑化(6505)收在51.6元,下跌5.83%。台塑四寶在今年四月以來股價低迷,沒跟上5、6月的AI熱潮,在8月的股災也難以倖免,導致網友熱議這個昔日婆婆媽媽最愛的定存股怎麼會變成這樣,像是「南亞大海嘯,上週-6.8%,現在變-13.68%」,也有人詢問是否應該趁機抄底、等待東山再起。分析師認為,台塑四寶近期股價疲弱,是受多重外部因素的影響。全球通膨壓力持續,各國央行的緊縮政策,塑化產品需求低迷,加上中國大陸政策調整、產能過剩對外傾銷等,造成台塑四寶的營收不如預期。不過若是股票長期持有者,隨著供需結構逐步改善,未來仍有回升的可能性,但「可能要等到2026年以後會比較明朗。」
機器仁來瘋3/「中國正在倒貨」+日幣貶值重擊 工具機業集體面臨存亡戰
儘管在AI教父黃仁勳的加持下,台灣機械設備商在8月21日的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中,提高不少能見度,但CTWANT記者訪查,多家業者透露現正「腹背受敵」的真相,「中國用傾銷搶低價市場,日本用低匯率搶高端市場,台灣業者好不容易打進的俄羅斯市場,也因烏俄戰爭受到美方壓力被禁止出口,簡直是頭大到不行!」「台灣從AI晶片、零組件到伺服器都有主導地位,但AI要落地,智慧製作與機器人技術就是其中的關鍵!」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一在21日「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開幕時表示,這次活動聚焦在AI人機協作的工業5.0、智慧製造相關的設備與零組件、各產業機器人應用等領域。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一。(圖/翻攝自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官網)參展廠商看到今年的熱絡場景,向CTWANT記者閒聊時都感觸良多,機械產業雖在台灣出口上佔有一席之地,但媒體及市場關注度,遠不及半導體與電子資訊業,就算今年有機器人及AI人機協作議題加持,仍難掩產業正腹背受敵的窘境。就在同一天,北京也熱鬧舉辦「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參展廠商約169家企業,跟台灣的1200家差很多,但現場有27款「人形機器人」同步亮相,還配上栩栩如生的人工皮膚,看了就讓人頭皮發麻。「中國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近三年新增裝機量佔全球一半以上,十年間成長近19倍」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1日的開幕式上,一語展現中國機器人發展的實力。事實上,台灣的機械業過去以出口中國大陸為大宗,近期因美中對抗、地緣政治衝突,出口受創還反被大舉進口。「中國模具產業已供過於求,價格更壓到只有台灣模具的7成,導致台灣7成模具從中國進口,已嚴重打擊本土產業,更有模具廠商已出現『做三休四』。」台灣區模具公會理事長張和明急切地表示,台灣應成立研究中心,協助產業轉型,由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帶動模組高品質化轉型。業者向CTWANT記者表示,過去機械產業,高價位以日本、德國廠商為主,中低價位、也就是CP值高的由台灣來做,但中國大陸商務部先前中止ECFA早收清單效益逐漸發酵,大陸廠商陸續崛起,「加上他們自己景氣不好,所以產量過剩,開始往國際市場倒貨的情況也出現了!」業者舉切削中心機為例,台灣平均單價約12萬美元的產品,但大陸業主出口的單價,居然出現4萬美元。去年全球前十大工具機出口國,只有兩個國家出口衰退,一是日本衰退8%,另一則是台灣衰退14%,但眾所周知,去年起日幣就不斷貶值,今年上半年新台幣匯率貶5.97%,同一時間的人民幣貶5.44%,日幣貶值高達 22.99%,讓日本製造的出口產品價格降低。日商FANUC發那科是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之一。(圖/方萬民攝)「再笨的人也知道要買日本貨!」業者大呼無奈,以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工具機訂單年增長8%,達到1239億日元,已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因中國政府的補貼效果持續,來自中國的訂單增長7成,北美的訂單增長1成。據台灣機械工業公會、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工具機出口值10.75億美元、出口占7.6%,年減15.5%,然而下半年並無好轉跡象,全年出口值恐創近五年最差。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秘書長許文通表示,下半年預期美國會降息,加上半導體產業因AI議題不斷增溫,紡織、製鞋受惠國際重要賽事而需求增加,但工具機業仍較為辛苦。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其實在7月下旬曾到台中拜訪工具機業者,不是去談補助,而是問業者說,能不能「整合成一家控股公司」,他以大聯大為例,透過控股方式將九家公司合而為一,成為產業龍頭,否則面對中國同業動輒300億元的營收規模,恐怕會離對手越來越遠。但業者嘆氣,「工具機很多都是小型的家族企業,哪有這麼簡單。」
不只軍公教!卓榮泰:政院9月審議最低工資 勞工有望加薪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1)日出席「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暨同期展會聯合開幕典禮時表示,智慧機器人的發展日新月異,已提供更多元與健全的服務及功能,政府也持續導入AI技術至政府部門、產業及民生用途之中,盼能達成「創新驅動,普惠大眾」目標。卓榮泰致詞時強調,為協助傳統產業及中小微企業升級轉型,明年度「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經費,將加碼達到116億元,同時政府將研提更多具體可行的執行計畫,幫助國內企業轉型、增強競爭力,以阻擋對臺灣在經濟上不當且不公平的競爭。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暨同期展會聯合開幕典禮。(圖/行政院提供)卓榮泰指出,「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成立迄今已40年,40年前的機器人對一般大眾而言,像玩具一樣,但時至今日,智慧機器人的發展日新月異,他走訪全臺各地,包括旅館、長照服務機構均已引進智慧機器人,且提供的服務及功能更加多元與健全,顯示整體產業突飛猛進,同時智慧機器人不僅提供商業用途,更在國家整體戰略與國家安全領域有長足的發展。卓榮泰表示,臺灣在智慧產業及硬體製造等領域,位居世界領先地位,並持續加強軟體應用層面。此外,政府也逐步引領臺灣進入AI應用的時代,希望AI技術能夠融入政府部門、產業及民生用途之中,並透過創新驅動方式,達到普惠大眾目標。對此,經濟部郭智輝部長規劃8年內要為各產業訓練20萬名國際人才,並推動「育才、留才、攬才」策略,持續引進外國優秀青年來臺,以滿足我國產業人力需求。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暨同期展會聯合開幕典禮。(圖/行政院提供)卓榮泰說,他很慶幸臺灣有護國神山和護國群山協助經濟發展,但歷史悠久、擁有更多從業人員的傳統產業與中小微企業更是臺灣最重要的經濟命脈,為臺灣打造健全的產業供應鏈基礎,因此政府不但要瞭解國內傳產與中小微企業的需求,更要全力提供協助。有鑑於此,卓榮泰提到,行政院上月18日召開第一場「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並歸納出三項結論,包括提出「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及「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以及打造臺灣成為具有臺灣特色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其中在留才引資或招納人才方面,希望協助包括國內傳產及中小微企業在內的業者進行淨零轉型及數位轉型的「雙軸轉型」。此外,明年度「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經費,也將加碼達到116億元,以協助各產業發展。卓榮泰進一步說,在協助我國產業發展過程中,如遭受外來力量不當低價競爭,恐抵銷「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所做的各項努力,因此政府會研提更多具體可行的執行計畫,幫助國內企業轉型、增強競爭力,以阻擋對臺灣在經濟上不當且不公平的競爭。卓院長強調,政府歡迎自由經濟市場公平競爭,但絕不接受低價傾銷,或利用劣質品來取代臺灣優質產品,政府有信心可以保護我國產業,一定會做到。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暨同期展會聯合開幕典禮。(圖/行政院提供)卓榮泰說明,今年我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為5.09%,而每一季的經濟成長率都有高低變化,政府各相關部會看到正向數據指標,必須要持續不斷進步、往上衝刺,在外銷訂單、工業指數等各項經濟數據,都要繼續保持佳績。此外,他已宣布明年度軍公教人員待遇將調升3%,而最低工資審議會議也將於下月召開,盼能往合理方向調整,也請各產業為辛苦的勞工朋友們加薪,讓國家經濟發展成果與全民共享,以實踐總統賴清德指示「臺灣經濟發展成果,要與全民共享」目標。卓榮泰指出,賴總統520上任後,邀請許多產業界人士加入新執政團隊,共同治理國家,例如經濟部郭智輝部長,希望更瞭解產業需求,提高整體行政效率。卓院長說,距離賴總統上任100天,還有一週時間,行政團隊將在下週三(28日)向社會各界報告這100天所有走過的足跡,以及如何網羅各方意見,蓄積更多能量、擬定更具體計畫,向下一個嶄新目標前進,至盼所有產業界先進繼續給予政府更多支持。
亞洲工業4.0聯展開幕 卓榮泰:阻擋不公平競爭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1)日出席Intelligent Asia 2024開幕典禮,致詞時表示,執政將滿百日,將擬定更具體的計劃、網羅各方意見,往下個目標前進,他強調展覽的主題機器人不僅可以用在商用,在戰略目的上也要長足發展,它關係到國家安全,因此將阻擋對台灣不當且不公平的競爭,不接受低價傾銷,積極協助中小企業在淨零減碳以及數位化的雙轉型。卓榮泰表示,40年前機器人就像玩具一樣,但是40年後的今天,無論在餐廳、旅館甚至長照,都可以看到機器人,而且機器人越來越像人類,能夠提供更多的服務,功能逐漸健全,代表著整個產業界突飛猛進;並強調機器人不僅商用,在戰略的目的上也要長足發展,這攸關國家的安全。談到傳產、中小企業,卓榮泰指出,是現在政府要全力協助發展,很慶幸有護國神山、群山,但神山、群山重要的是旁邊護國產業必須累積起來,因此中小微企業、傳產,始終都是台灣最重要的經濟命脈。並表示,眾多的從業人員、悠久的歷史、健全的產業供應鏈,這才是台灣真正的經濟實力。卓榮泰接著提到,行政院的經濟發展委員會,日前開第一場經濟創新會議,得出3點結論,希望能夠留才引之,兆元大投資台灣,也希望把台灣創造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更要把台灣人才持續增加,提出人才躍升計畫,不管是留才引之還是招募人才,都是要幫忙產業進行淨零轉型與數位轉型。卓榮泰指出,但是現在台灣的各行各業遭到低價、非理性的競爭,因此未來將擬定更多具體執行計劃,以政府的角色去增加中小微企業的競爭力,並阻擋對台灣不當、不公平的競爭,歡迎經濟自由、公平競爭,但不接受低價傾銷,更不接受不好的品質來取代台灣已經有的高品質產品。
美國放寬太陽能電池關稅配額1.5倍! 陸廠狡兔三窟台廠有望爭大單
為保護本土企業,美國先前對進口太陽能產品徵收高額關稅,特別是防堵中國大陸的低價傾銷,反讓美國的裝機成本居高不下,影響清潔能源發展;美國總統拜登在美國時間12日宣布,太陽能電池免加徵進口關稅配額將從5GW大增1.5倍到12.5GW,簡單來說,就是超過12.5GW的部分才需要徵14.25%的關稅。法人看好這有助於台廠元晶(6443)、聯合再生(3576)及茂迪(6244)等爭取訂單。市場人士預期,美國總統大選的兩黨陣營都會在政策上持續加碼,藉此爭取選民與產業界支持,先前因為美中貿易戰,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太陽能祭出反傾銷、反補貼稅措施,並恢復對四個東南亞國家太陽能板課徵進口關稅,以防堵大陸業者「洗產地」,但最近產能與成本出現問題,導致美國不少太陽能業者財務出現問題,所以此次放寬,有助於平衡市場機制,台廠也有望藉此切入美國市場。台灣的太陽能大廠今年都加大外銷力道。元晶14日盤中股價漲4%、約在24.85元,聯合再生漲2.7%、約11.4元,茂迪則漲2.3%、約在25.9元。不過大陸業者對此消息也磨刀霍霍,因為美中貿易戰持續一陣子,他們不但轉往東南亞設廠,連美國本土、中東國家都有規畫,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進口55.6GW dc太陽能元件和3.7GW電池片,其中東南亞四國就佔了79%。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宣佈對進口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但其實不少陸廠已轉往美國投產,像是隆基綠能與美國Invenergy合作,要在俄亥俄州建設5GW元件廠,晶澳科技美國廠預計在今年第三季投產,晶科能源美國廠於今年上半年相繼建設,阿特斯美國廠於2023年底投產,天合光能美國廠也將於2024年下半年投產。而東南亞四國產能受關稅影響,但印尼、寮國和中東的產能則有望受益,晶科能源計劃在沙烏地阿拉伯投資建設10GW高效電池級元件專案; 鈞達計劃在阿曼投資建設5GW高效電池生產基地;天合光能有意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投資建設5萬噸高純矽料、30GW晶體矽片和5GW電池元件專案。
台塑三寶7月營收報喜Q3會更好 台化董座嘆辛酸:絕非「低頭撿錢」
台塑四寶的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台塑化(6505)今日公布7月營收,其中台塑、南亞、台塑化營收皆為正成長,大多認為第三季表現會比第二季好,但深陷中國傾銷競爭的台化營收為負成長,台化董事長洪福源罕見在新聞稿聊起自家辛酸,並提到台化努力保護環境,「賺正正當當的錢」。 台塑7月合併營收177億991萬元,比上月增加3.9%,年增6.4%;南亞7月合併營收225.3億元,比上月增加3.3%,年增4.7%。台塑化7月合併營收602.36億元,月增6.8%,年增12.7%。台化7月合併營收300.18億元,月減4.1%,年增12.2%。儘管台股7日收盤大漲794.26點、漲幅3.87%,收在21295.28元,不過台塑四寶股價則漲跌互見,台塑跌0.36%、收在55元,南亞漲1.5%、收在47.5元,台化漲0.63%、收在47.7元,台塑化跌1.54%、收在64元。台塑表示,雖然第3季開工率低於第2季,但亞洲多家輕裂廠及下游工廠歲修,市場供給減少,且步入石化產品傳統需求旺季,還有印度標準局將陸續實施PVC等石化原料品質認證、中國大陸降息刺激經濟措施,石化產品需求可望增加,預期第3季營業額會比第2季成長,加上有現金股利8.6億元及轉投資收益挹注,第3季獲利可望優於第2季。 南亞表示,除了預期聚酯產品8月與第三季營收持平,其他包括電子、化工與塑膠加工產品到第三季營收都會增加,除了傳統建材、餐飲、包裝等製品市況穩定,轉型開發的環保、醫療用等新產品逐漸貢獻營收;最主要的還是第三季進入電子業傳統旺季,品牌新機上市帶動換機潮,刺激消費性電子需求升溫,且網通、伺服器、車載等高速材料市況穩定,環氧樹脂在複材及電子領域應用銷售量逐漸提升,電子材料等產品營收增加。台塑化表示,近期石化原料價格穩定,但下游化學品市場需求平淡,輕裂廠難以大幅提升運轉率,惟輕油價格隨著原油走跌,輕裂廠毛利可望小幅提升。煉油廠8月份煉量預計每日44.4萬桶(82%),第三季平均43.3萬桶(80%),輕油裂解廠OL#1進行年度定檢及配合下游實際需求,預計第三季平均產能利用率48%。台化則表示,今年6月市場開始轉淡季,市況希望在9月能夠改善,7月合併營收300億,比6月減少,除了是寧波PTA-6仍在消缺改善外,又有麥寮ARO-2排定50天歲修,但營業低迷也是主要原因,8月份PTA-6將於月中復車,不過營業改善有限,預估營收與7月相當。 而去年大陸PTA與PX之間加工差平均僅331人民幣,上下游都虧損嚴重,今年在PTA與聚酯業者自我約束之下,逐步改善,7月已經到了440元,上下游合作成功,目前淡季大陸聚酯開動還超過85%,下個月旺季可望回到90%,今年PTA、聚酯會比去年好。 但苯乙烯因下游需求不好,仍然面臨虧損, 塑膠製品的PS這兩個月比較困難,ABS因大陸新產能投放,經營一直很辛苦,PP、PC這兩項產品也嚴重遭到大陸過剩產能的影響,而被迫減產保價,纖維及紡織產品 品牌復甦及市場需求緩慢,改善進度有限。洪福源表示, 最近媒體有一句話「低頭撿錢」,但台化從來就沒有那麼舒服過,在營運路上沒有空可以低頭,路上也無錢可撿。然而今年七月我們一共生產了887萬度綠電,相當於各廠區總用電量的4.9%,其中78%來自水力發電,台積電也是我們的用戶,第五座今年第四季將在沙鹿投產,另外22%的綠電來自太陽能,我們全部自用,沒有一度電賺台電的價差。且7月台化共回收了41萬噸雨水,佔總用水量的17.1%,全部不需再處理直接用在製程。這兩個小故事,告訴大家我們努力保護環境,賺正正當當的錢。
川普投顧2/「台灣絕對逃不掉!」台商憂東協跳板被廢 連馬斯克都掃到颱風尾
六年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開啟美中貿易戰,台灣廠商因應全球製造業「再平衡」,調整生產基地,鄰近大陸的東南亞成第一順位,如今川普參選再喊新貿易計畫,令不少台商憂心,私下向CTWANT記者透露,「被視為中國跳板『洗產地』的東南亞可能不太安全」,且「若川普當選,恐怕連台灣科技廠前進的墨西哥,都可能掃到颱風尾。」三三會在7月17日舉行例會,邀請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片山和之以「我個人的中國論」為題演講,當天剛好爆出川普對台灣不友善言論,引發企業大老們憂心,紛紛詢問他的看法。「若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將提升亞洲地區的不確定性,」片山和之說,倘若中國當前的社會體制繼續下去,美中關係仍不樂觀,呼籲不管是台灣、美國、中國和日本,都必須要正確理解對方意圖,不要發生誤解,但「在政治及安全保障層面上,短期應無解方。」「最近感覺連東南亞都不太安全,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中國製造的跳板,簡單來說就是『洗產地』,逃避美國的關稅。」在大陸廣東做傳產製造業30多年的台商告訴CTWANT記者,他們的工廠也早就移到東南亞去,「大家都知道川普是個生意人,不能硬槓、只能順著他的毛摸。」產能過剩,加上恐面臨貿易壁壘,讓在東南亞設廠的大陸光電業者陸續關廠停損。(圖/翻攝自longi solar臉書 )因為美國太陽能製造貿易委員會今年4月提交調查請願書,希望對東南亞四國,包括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進口太陽能電池發起「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就是認為這些地方的主要金主就是中國,10月1日將進行反傾銷初裁,全球業者屏息以待。除了有傾銷問題,太陽能產品也產能過剩,讓在東南亞設廠的大陸業者陸續關廠停損,像是隆基在越南、馬來西亞的生產基地停產,晶澳在越南與馬來西亞也停產,晶科越南廠轉向印度、馬來西亞廠,天合在越南與泰國廠也宣布停產,準備將設備轉往印尼。在廣東做五金製造出口的台商表示,看到太陽能業者的慘況,所以他也準備擴大墨西哥的廠,來轉移風險,但就怕連墨西哥與美國有簽經貿協定,也會被多加關稅。《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數家AI科技巨頭要求台灣夥伴赴墨西哥設廠,富士康和其他台灣廠商已經響應,加大對墨西哥的投資,想利用2020年生效的美墨加三國自由貿易協定(USMCA),以墨西哥為「近岸外包(nearshoring)」跳板,將製造業務從中國轉移到墨西哥。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雖多次公開提到尊重美國的民主制度、不對特定候選人作評論,但他也跟記者私下聊到,台灣廠商大約4、5年前開始往印度、墨西哥等地移動,除了因中國少子化與工資高漲,也是因應全球製造業「再平衡」趨勢。童子賢表示,「台灣代工廠不是純粹的製造業,是以服務業為核心,用製造業的手段去實踐」,所以為了服務美國的客戶,客戶協商往哪裡前進,供應鏈就必須考量轉移地點。儘管墨西哥有犯罪、供電不足,以及工資競爭等問題,但已有超過300家台灣企業在墨西哥設廠,除了高科技廠商,還有汽車、玩具、球鞋、家具及布料等製造業;而日韓、甚至中國企業也都大舉投資墨西哥,特別是汽車製造廠最多,試圖讓墨西哥取代中國,成為重要生產基地。墨西哥布局恐生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緊急暫停投資建設中的工廠。(圖/翻攝自特斯拉臉書、維基百科)不過,川普日前又有新想法,為吸引車商在美國境內生產汽車,將對從墨西哥進口到美國的汽車徵收高額關稅,嚇得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緊急在7月23日的法說會上表示,暫停投資建設中的墨西哥工廠,「要等到 11 月總統大選結束後,再對狀況進行評估」,不然若川普落實這項政策,那「巨額投資將失去意義」。「台灣絕對逃不掉!」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川普早在2017年到2021年當美國總統,各國業者就已熟悉他的風格,「現在大家都知道,誰花美國的錢、誰賺美國錢、誰搶美國人工作,誰就是川普的眼中釘。」若川普當選,孫明德整理出台灣「馬上面臨」的三大挑戰,就是半導體投資、軍武採購、以及美國留學與就業問題。他說,中國跟墨西哥這兩國因為賺他錢、搶他工作,影響最大,川普放話要將中國關稅調到60%,台灣也跑不掉,因為晶片生意賺太多錢,勢必上下游與供應鏈會被要求更多在美國投資,且會被檢視軍費支出是否符合美國要求等。「川普是生意人,會在生意上跟中國好好洽談,」片山和之認為,目前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對中國的觀點都是越來嚴格,美中仍是競爭關係,不管誰當選都一樣,「穩定健全的經濟關係很重要。」
憂中國車進軍組裝影響生計 經濟部8月拍板「國產車自製率」最高35%
中國車低價搶市,為保護國產市場,目前中國整車及車輛底盤不允許自中國地區進口,不過仍有中國車款透過國產化組裝進軍國內市場。因此經濟部也於今(30)日拍板宣布,國產車將逐年提高自製比例最低要求,自2026年後須達35%。我國汽車產業和汽車零組件產業相互合作帶動下,分別創造出2,300億元及3,060億元的產值,各車廠與技術母廠授權下,引進技術在國內進行組裝成車,帶動產業發展。而我國汽車市場,新車每年約45萬輛,其中,國內組裝新車約25萬輛,進口車約20萬輛。不過近期有立法委員指出,國內有汽車業者自中國地區引進整車零組件達95%比例,影響國內零組件業者生計。對此,經濟部也邀集各車廠說明新制實施作法。經濟部表示,新制做法針對包括「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併購之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廠生產者」及「中國大陸品牌者」4類型。車廠須配合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且須逐年提高,上市第一年15%,上市第二年25%,上市第三年35%;對於新制上路前已販售的車款,則要求首年20%,到2026年8月須達35%自製比例。為了確保業者落實自製率規範,政府相關單位已經研擬相關配套進行管理,未來車廠如擬自申請中國大陸樣車進口與專業人士來台、進口中國大陸製且供小客車或小客貨兩用車使用的馬達、轉向裝置、車軸、車架4項產品及相關車款申請或換發車輛領牌相關審驗前,需先向產發署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書並取得產發署同意文件後,才能進行申請,相關措施將於8月1日正式實施。目前國際間中國大陸低價車輛傾銷各國,已引起國際關切,歐盟執行委員會調查中國大陸車輛產業挾帶政府補助,導致產業不公平競爭,歐盟已於今年6月宣布對中國大陸電動車課徵反補貼稅以反制中國大陸的侵害;美國於去年推出通膨削減法,積極推動電動車本地生產,並於今年5月宣布提高中國大陸電動車進口關稅至100%;日本、韓國及土耳其等國面對中國大陸車輛也推出相關因應政策。
四寶腰斬2/AI正熱大戶離場 靠死忠老股民「放置術」待景氣循環
「台塑四寶」向來是台股中的長青集團股,營收獲利穩健、配息率高,股價也穩定,一直是「存股族」最愛,然而今年6月AI熱潮推高台股大盤之際,台塑四寶股價不但雷打不動,反從2021年高點一路腰斬,讓股民和網友熱議,現在到底是要抄底?還是要停損?股民在網路上唇槍舌戰,理智和感性論點戰成一團亂。CTWANT記者整理台塑四寶近期股價表現,包括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與台塑化(6505),近期股價高點分別為:台塑2021年10月的121元,南亞2022年4月的94元,台化2018年9月的130元,台塑化也是2018年9月的151元。 今年6月底最新收盤價來比較,分別為台塑57.5元、南亞49.3元、台化50.4元、台塑化則為64.8元,與前段的高點相比,幾乎是「腰斬」。再者,觀察台塑四寶股價近期高點出現在2021年10月,當時台股指數1萬7千點,今年6月底已奔向2萬3千點大關,大盤足足漲了30.55%,台塑四寶股價卻打對折,完全跑輸大盤。儘管AI教主、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在2023年與2024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都親自來台「傳教」,大唱台灣是AI中心,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兩次都親自率領高層聆聽演講,股價卻顯然沒跟著勳哥沾上光。台塑四寶近期「失常」的表現,引來不少媒體關注及探究,究竟這次石化業陷入谷底,是景氣循環的週期性起伏,還是出現了結構性的「質變」?石化分析師何耀仁在今年的APIC上,發現業界普遍擔心中國大陸產能過剩問題。(圖/報社資料照、翻攝自APIC2024官網)資深石化分析師何耀仁向CTWANT記者給出明確答案,「現在整個產業大反轉!」他5月底參加在韓國舉行的「2024亞洲石油化學工業會議(APIC)」,明確發現業界目前的共識是「中國大陸的產能過剩問題,兩三年內難以解決,時間會拖得很久,可能要到2028年到2030年才可能會有變化」。何耀仁表示,現在的確發生了結構性的改變,就是因為中國大陸的大量產能開出、低價傾銷,但他們本身的房地產與內需低迷等問題還未解決,造成垂直整合廠無利可圖,美國和中東因由天然氣去裂解,所以很便宜,成本大約只有一半,但亞洲大多用傳統的石油裂解,很難彌補價差,所以東北亞已經很多工廠在思考要怎麼結束生產線。臉書粉絲頁「存股方程式」也提到,2026年還有個大隱憂,就是福建古雷石化廠預計也會在2026年完工啟用,屆時乙烯等相關石化產品供給量勢必又大幅增加。中沙古雷乙烯項目年產能最高達180萬噸,預計將於2026年建成。(圖/翻攝自搜狐網)「這種情況不是短期的,所以可發現大戶持有比例越來越低,就是因為資訊不對襯,大戶有充足的產業資訊,但台塑四寶的散戶很多都是老股東,過去也很『寵』股民,給了很好的股息,所以他們看到低點就會持續買進。」何耀仁說。依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6月的統計資料,台塑四寶股東結構中,千張以上大戶占比一向很高,南亞、台化千張以上大戶都在八成左右,台塑化更高達95%以上,不過去年第3季開始,台塑大戶占比已降至八成以下,反倒小散戶人數暴增,像是台塑去年6月千張大戶人數有323人,占82.39%,今年6月降至289人、為75.49%;同時間,台塑持有一至五張的小散戶從去年6月的10.2萬人增加至14.9萬人,增加46%。目前台塑股東人數大約29.2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8萬人,南亞的小股東也有24.5萬人、台化16.7萬人,台塑化則是7.9萬人。儘管台塑集團管理層現正積極轉型,但畢竟是年營收上兆的公司,營運量體龐大,轉型效應短期內不太明顯,因此網民認為,既然已過了停損最佳時機,不如暫時擱置不理,因為「石化業有強烈景氣循環效應,不妨耐心等待市場供需恢復平衡」,但也有網民持不同意見,「不如將資金投入科技股,報酬率更勝一籌。」台塑四寶股價近來一路下探,但小散戶數量反而增加。(圖/翻攝自嗨投資官網)在近期網路唱衰聲中,還是有一批死忠散戶支持台塑集團,在留言下回嘴,「就算技術面不好,也看好他的資產」、「這是價值投資」,「你們是存股、還是炒短線?」稱自己持有很久、所以沒有賠;也有網友嘆,「台塑的股東真的是比較有耐心,會幫公司找藉口、還會持續向下攤平。」也有網友提及,不少前輩朋友20年前開始投資台塑和中鋼,深信台塑絕對不會倒,但就怕「你最相信的股、往往傷你最深。」此時究竟是抄底還是停損?網路上股民各有所好。「從基本面來看,要回到過去的榮景沒這麼快,雖然把時間放長遠來看,還是能等到循環週期的上升,因為石化下游都是民生化學工業,但這次時間可能會拉很長。」何耀仁提醒。
四寶腰斬1/台股飆高台塑集團股價卻逆勢創低 「五大隱憂」拚轉型
台北股市在美股與科技股帶動下,大盤指數6月連創新高,總市值突破70兆台幣,一片歡欣鼓舞中,昔日資優生「台塑四寶」卻逆勢重挫,股價跌破10年線,今年以來市值已憑空蒸發近4千億元,小股民急問:四寶怎麼了?自端午節以來,台股共有24檔市值破千億元,中小型股也有172檔個股改寫歷史新高,但今年以來的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都維持在50元左右低點,台塑化(6505)則約65元,導致台塑集團股市值大幅度衰退,台塑化市值約減少1409億、南亞約減少1253億、台塑約減少1158億、台化約減少597億。股價反映著去年以來的業績,台塑四寶2023年總計獲利達439.47億元,較2022年衰退51.24%。面對股價腰斬及業績大衰退,讓台塑四寶董事長在6月的股東會上,頻頻向股東致歉,不斷提及要轉型升級。81歲的台塑董事長林健男在交棒前,6月20日主持的最後一場股東會上哽咽地說,「希望各位股東能繼續支持台塑,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度過難關。」究竟是什麼原因逼哭了台灣第一大民營集團的董座?各界眾說紛紜,但從6月18日台化董事長洪福源在股東會的一席話可作為總結:「中國大陸新增石化產品產能情況『太瘋狂!』」,像是PTA(純對苯二甲酸)、POLY(聚酯纖維)為例,年產能高達8000萬噸,「這是天文數字」,這麼多產能要銷出去,就會削價求售,今、明年甚至後年都還是會面臨經濟問題,但是「我們沒有什麼好逃的,只有勇敢面對」,做出差異化。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廠區規模驚人。(圖/新華社)一位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解釋,中國大陸2016年允許民間企業做煉化一體廠,美國顧問公司樂得販售大量設備給中國,在不斷鼓吹下,導致一股腦投資過剩、產能集中開出,「目前乙烯、PX、PTA、CPL、MEG、SM、ABS等全都供給過剩,加上中國大陸房地產市況低迷,內需疲軟,影響相關石化、塑料及化纖需求,所以向外傾銷。」這對台塑四寶來說,無異是「非戰之罪」,整個東北亞國家廠商也都面臨相同困境,業內人士透露,包括供需失衡、中國大陸經濟復甦乏力、關稅、碳費、加上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等五大隱憂縈繞不去。資深石化分析師何耀仁也向CTWANT記者表示,「現在這個時代,傳統產業也要把自己做成科技業,不然很難生存。」何耀仁分析,整個亞洲的石化業者,除了要面對產能過剩問題,接下來還有減碳大挑戰,以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為例,在過去石化產業大好時,就把錢拿去做併購,去年7月買了專做二氧化碳的運輸管線營運商Denbury,以及德州的頁岩氣公司,就是要降低石油依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甚至以此做產品賺錢。南亞董事長吳嘉昭表示,將逐漸由工業級轉而生產半導體級與特殊化學品。(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南亞官網)而台塑四寶中,外界認為能轉型最快的就是生產電子材料的南亞。南亞董事長吳嘉昭在6月19日股東會上提到,電子業正迎來幾個新的發展機會,南亞對其成長充滿信心,包括:1.5G到6G等通信技術的升級、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的快速發展、AI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半導體先進封裝材料的需求。因為這些都需要更高端的材料支援,吳嘉昭表示,所以會持續導入新技術、開發新事業,逐漸由工業級轉移生產半導體級與特殊化學品,電子材料也會朝6G、低軌衛星等先進材料發展,深耕一系列超低損耗材料,並拓展全聚酯可回收用途發展,以及纖維產品應用領域。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今年起轉作最高顧問,由總經理曹明接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石化產業轉型除了需要財力,也需要人才,不少小股民憂心台塑集團領導層多面臨退休,因此今年起台塑和台塑化展開專業經理人交棒,例如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轉作最高顧問、由總經理曹明接董事長,台塑林健男也交棒給原總經理郭文筆,「這波提拔優秀年輕幹部加入經營團隊,已讓員工平均年齡降為43歲。」林健男說。1954年就成立的台塑集團,走過無數次的景氣循環,經歷過高山低谷,這次遇上中國大陸的天文數字量產及傾銷,可說是史無前例,能否順利轉型翻身,走出營運谷底,千萬股民引頸期待著。
「反質詢」未定義很糟?翁曉玲吐槽問「反滲透」有定義嗎
國會改革五法中的四法已經完成三讀,但立院職權行使法禁止備詢官員「反質詢」的條文,卻被綠營猛批「定義不夠清楚」。對此,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指出,該法第25條規定「(官員)質詢之答覆,不得超質詢範圍以外,並不得反質詢」,其概念其實與「反滲透」「反貪腐」一致,都是要根據具體事實,判斷是否符合法律構成要件?為何中華民國其他法律可以規定「反滲透」,學者就沒意見,但立院職權行使法「反質詢」,法界人士及行政院卻要求撤回條文、覆議、甚至釋憲?翁曉玲今在立院司法委員會中,以此問題質詢與會司法院秘書長吳三龍及法務部政次徐錫祥。翁曉玲要求吳三龍解釋「反滲透」「反傾銷」「反貪腐」的定義是什麼,吳只能跳針的回答「我還是認為(條文文字)要精準比較重要」,翁曉玲追問「那要怎樣才精準?」,吳三龍說「我不方便在這邊就這樣回答」。翁曉玲接著問,公平交易法中主張「反脫辣斯」,關稅法中有「反傾銷」稅,聯合國條約中有「反貪腐」,反滲透法中有「反滲透」規定,請官員逐一說明這些「反XX」是什麼意思?吳三龍則僅重申「法規要有一定嚴謹度」,翁則追問「這些反XX,在現行法中有定義嗎」?吳三龍苦笑「這個,這個...我不便在這邊講,要精準啦」。法務部政次眼見吳三龍答不出來,主動上前救援,徐錫祥說,如果現行法律已經有定義解釋,「我們在這邊講萬一與法條牴觸,會有誤會」。翁曉玲則強調,他剛剛問官員的名詞,在法條中都「沒有定義」,就是法學上所指的「不確定法律概念」,徐錫祥聽到翁這樣說,臉色顯得有點尷尬、表情也凍結。翁曉玲強調,立院職權行使法的「反質詢」,與現行法律中的「反滲透」「反貪腐」等「反XX」,都是要根據未來發生的事實,是否符合法律要件,再進行判斷,為何中華民國其他法律可以用「不確定法律概念」做規定,但唯獨「立院職權行使法的反質詢」不准?她也追問徐錫祥,有法界人士批判在野黨、「反質詢」為何沒有精準定義,甚至政院都還要為此提覆議,民進黨立委也要提釋憲,但這些作法豈不是「連法律的基本概念都沒有?」,她今天更聽到連司法院秘書長、法務部次長答詢都是這樣,心中真是萬千感慨,「不確定法律概念就不是法律用語中很基本的概念嗎?」,希望未來法務部、司法院解釋法律時,能秉持法律專業,進行解釋。徐錫祥則仍表情尷尬的聽翁曉玲質詢,沒再做任何回應。
520前夕出手 中國商務部對台美日「共聚聚甲醛」發起反傾銷調查
據中國《央視新聞》5月19日報導,中國商務部宣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16條規定,自2024年5月19日起對原產於歐盟、美國、台灣地區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中國商務部指出,2024年4月22日收到雲南雲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開封龍宇化工有限公司、兗礦魯南化工有限公司、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中石油內蒙古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代表「中國大陸共聚聚甲醛產業」正式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請求對原產於歐盟、美國、台灣地區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進行反傾銷調查。據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有關規定,對申請人的資格、申請調查產品有關情況、中國大陸同類產品有關情況、申請調查產品對中國大陸產業的影響、申請調查國家(地區)有關情況等進行審查。商務部稱根據上述審查結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16條的規定,商務部決定自2024年5月19日起對原產於歐盟、美國、台灣地區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中方稱,本次調查確定的傾銷調查期,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調查範圍為原產於歐盟、美國、台灣地區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被調查產品名稱為共聚聚甲醛,又稱聚氧亞甲基共聚物,或聚氧化甲烯共聚物。
美國宣布對陸產品加重關稅 義大利呼籲歐盟跟進
美國14日宣布對中國產品大幅提高關稅後,義大利企業暨製造部長烏索(Adolfo Urso)表示,歐盟必然要與美國共同對抗中國霸權,以實質措施保護本土產業,否則美國對中國設置愈多關稅壁壘,將導致中國傾銷的商品加速湧入歐洲。烏索與經濟部長喬捷堤(Giancarlo Giorgetti)14日一同出席義大利《真相報》主辦的研討會。喬捷堤會後指出,G7財長會議將探討全球貿易碎片化風險,以及美國對中國採取強硬關稅政策的應對措施。他表示:「我們熟知的世界逐步瓦解,一場反映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貿易戰正在進行,歐洲必須在不停變化的形勢中發揮自身作用。」義大利今年擔任G7輪值主席,財長會議將於24至25日舉行,由喬捷堤負責主持。烏索指出,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和綠能產業祭出高關稅,促使歐洲國家在不公平競爭下必須採取措施保護本國產業。因為美國設置愈多關稅壁壘,中國利用歐洲市場化解生產過剩問題的趨勢就會更加顯著。他以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汽車為例,其與中國合作的電動車9月將於義大利銷售,卻不在境內生產,藉此反映對本土產業的擔憂。烏索表示,義大利雖然決定退出一帶一路倡議,兩國經貿往來也未因此減少。他強調,歐盟必然要接受美國發起的挑戰,共同對抗中國霸權。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5日於例行記者會強調,美方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進一步增加對華關稅只會顯著推升進口商品成本,加劇企業和消費者損失。根據美國穆迪(Moody’s)估算,增稅成本92%由美國消費者承擔,導致家戶的支出每年增加1300美元。外交部長王毅也表示,美國頻繁對華施加單邊制裁,打壓中國正常經貿科技活動,是最典型的霸凌行為。美方不擇手段打壓中國,並不能解決美國自身問題,反而會破壞對國際供應鏈的正常運轉。
520將至!美中持續角力 拜登強調捍衛台海和平穩定
520將至,美國將派遣白宮國家經濟會議前主席狄斯(Brian Deese)等人來台,出席賴清德總統的就職典禮。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14日表示,自1月13日總統大選至520就職典禮,美國關注的重點是維持和平穩定及現狀,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將與區域夥伴一起確保維持台海和平。同一天,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也強調將捍衛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AIT:傳遞美國人民對賴的恭賀這支跨黨派、前政府官員組成的代表團,除狄斯之外,還包括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美國在台協會(AIT)前主席卜睿哲及現任主席羅森伯格等。狄斯於2015年至2017年,擔任美國總統高級顧問,並於拜登入主白宮後,在2021年至2023年擔任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美國在台協會表示,代表團將出席5月20日的就職典禮,傳遞美國人民對賴清德先生的恭賀,恭喜他成為台灣第5位民選總統,代表團將強調美國長久以來對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承諾。在華府的布魯金斯研究所14日發表拜登政府印太策略2年的成果,康達應邀出席。在答覆主持人詢問台灣海峽所面臨的安全挑戰時,康達說,美國的安全繁榮繫於印太區域和平穩定,而台海現在正處於一個重要時期,從1月總統大選後到即將來臨的520就職典禮,美方關注重點不變,仍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他有信心能夠因應挑戰。美亞太助卿:嚴防任何魯莽行動康達表示,美國的整體戰略聚焦在台海維持現狀,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使台灣海峽45年來維持和平與穩定。美國過去的政策和作法皆正確沒問題,但美國也認識到,中國正增加對台灣的壓力與脅迫,因此美國必須運用《台灣關係法》提供的工具,與區域夥伴一起努力維持台海穩定,並嚇阻任何魯莽行動帶來的風險。白宮14日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拜登在白宮玫瑰花園對美國各大工業工會代表演說時指出,他不會讓過度補貼、生產過剩的中國產品低價傾銷進入美國市場,「這不叫競爭,這叫欺騙」。拜登並透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問他,美國為何對中國特別不公?拜登說,兩國貿易往來要遵守一樣的規則,外商在中國投資,51%股份須由中國人持有,也要提供所有智慧財產權,在美國會這樣嗎?習近平對此沉默以對。中共機艦擾台 創今年單日之最拜登說,他會對抗中國政府的不公平經濟作為,「同時我們也捍衛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並會重振美國與太平洋盟友印度、澳洲、日本、韓國、菲律賓和太平洋島國的夥伴關係。拜登重申,在美、中21世紀的經濟競爭中,他追求的是公平競爭,而非衝突。路透前天從台北發出報導,指台美4月於西太平洋某處進行「不預期軍演」後,中共前天派出侵擾台灣周邊海空域的機艦架次明顯增多。國防部昨表示,自14日上午6時起至15日上午6時止,共偵獲共機45架次,並有6艘共艦,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這是今年中共機艦擾台,單日數量之最。從國防部公布的共機活動軌跡來看,14日上午7時51分至晚間9時25分,有34架次共機被偵獲,當中19架次逾越中線,且一度飛行抵近基隆僅41浬,示威意味濃厚。
面板回春3/「春燕住下來了!」大電視+車用需求回溫 友達65歲董座忙著學德語
「春燕不只是來了,而且還住下來了」,群創(3481)總經理楊柱祥表示,第一隻春燕是大尺寸電視需求,第二隻是車用市場,現在正在觀察顯示器這第三隻燕子的跡象,整體而言,第一季是景氣谷底、全年將逐季攀升。為了搶攻車用市場,65歲的友達(2409)董事長彭双浪最近正忙著跟一級主管一起學德語。「這個年紀學新語言,真的有點難,不過簡單的打招呼,我已經會了。」彭双浪跟記者笑著說。友達去年10月宣布以6億歐元、約200億元新台幣,取得德國BHTC的100%股權,這是一家車用空調控制介面廠商,使友達晉升汽車業一級供應商;4月底在南港展覽館登場的「Touch Taiwan 2024智慧顯示展覽會」,友達直接搬一台車上舞台,讓路過的媒體和廠商都瘋狂按下快門。大腳跨入車用市場,可說是面板廠最新共識,面板雙虎友達、群創近來積極投入汽車智慧座艙,「雖然中國廠商加入競爭行列,多是低價『暴力式競爭』,但車子是看重安全及信賴的產品,因此削價競爭無法長久。」彭双浪說。講到削價競爭,可說是面板業的血淚史。早在二十年前,台灣面板產業開始百花齊放,2002年政府啟動「兩兆雙星」,2007年獲利創下歷史高點,業者砸錢擴大投資,隔年就碰上雷曼兄弟倒台引爆全球金融風暴,但面板業總產值仍在2010年達到1.17兆元,比半導體還早達到兆元目標。誠美材董事長何昭陽(右)在2011年擔任奇美電子副董時,因美國反托拉斯法被迫入獄。(圖/報系資料照)而就在面板產業登峰破兆的這一年,美國司法部對台、韓、日三國面板廠祭出反托拉斯法,這場官司中,台灣業者被韓國「背刺」,繳出天價罰金,高階主管還被迫入獄,狠創台灣面板產業淪為「慘業」。在韓國夾擊、美國制裁後,大陸政策扶植養大面板廠,造成產能過剩,迄今仍難脫低價泥淖,台灣面板廠商剩2成市佔率,還不時遭陸廠低價傾銷影響,股價因而低迷不振,成為外資大拋工具。被股民們視為「慘業」翻身無望的面板業者,近期卻重燃信心,直言「要柳暗花明了!」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解釋,過去面板廠因設備投資金額高,每天開門就要認列一大筆折舊費用,廠商為了維持產能利用率,寧可低於成本價出售,不然財報會很難看,「如今折舊慢慢攤提完,包袱減輕,就能減低產能,減少價格競爭,產業陸續恢復正常。」除了各種顯示器,群創也推出「3D Printer & AI列印整機解決方案」。(圖/黃威彬攝)群創董事長洪進揚也在「Touch Taiwan 2024智慧顯示展覽會」上提到,過去面板業者重視量,但在去年下半年開始,產業氛圍改變,業界更願意追尋價值而不是價格,去年車用市場營收約400億元,今年可望挑戰500億元。法人表示,目前面板的成長動能就是車載顯示器,車輛要智慧化,車用顯示面板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顯示資訊、娛樂互動,還有控制功能,而電動車通常配備更多的電子系統和顯示面板,讓面板需求量持續增加。「期望明年不再只是面板廠,而是一個『以顯示器為中心的解決方案提供者』。」友達彭双浪在展會上高喊著,群創的洪進揚也在3月的法說會上表示,該公司的非面板營收大約22%,接下來「希望能夠更平衡地、把群創發展成一個『更完整的科技公司』。」可見台灣面板廠谷底翻身的企圖心。
全球經濟回溫助台股飆+AI旺 台經院:3月製造業景氣轉亮綠燈
近期全球製造業景氣已出現改善,而台股衝上2萬點創新高,加上AI新興科技運用需求強勁下,台經院4月30日公布3月製造業景氣燈號,從2月的10.41分,3月增加到13.41分,燈號從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轉為持平的綠燈;不過台經院也提醒,部分傳產貨品可能會面對中國低價傾銷與大量產能開出,拉長傳統製造業復甦時間,衝擊未來表現。台經院表示,就細部產業來看,化學材料業方面,因中國取消我國部分石化原料關稅減讓,但紅海危機及巴拿馬運河乾旱問題,致北美輸往亞洲的供給量減少,加上第2季起亞洲輕油裂解廠將陸續歲修,下游客戶補貨意願升高,出口增速由負轉正,生產指數減幅亦縮小,推升需求及經營環境等面向指標表現,故3月本產業景氣燈號由代表衰退的藍燈轉為低迷的黃藍燈。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方面,因為AI與雲端資料服務需求增溫,資通與視訊產品出口年增率創史上新高,生產指數增速亦有雙位數成長,推升需求面及原物料投入面指標表現,故3月本產業景氣燈號由代表持平的綠燈轉為揚升的黃紅燈。展望未來,台經院表示,IMF大幅調高2024年美國經濟成長預測,消費支出依舊強勁,有助美國製造業景氣回溫進而帶動我國出口。在中國方面,中國第1季GDP增速雖優於去年第4季,但其國內需求仍未回到疫情前水準,需求不振已造成其部分產業產能過剩問題,EIU評估包括鋼鐵、水泥及工程機械等產業所受的衝擊較大,此將導致部分過剩產能轉向出口,加上中國取消我國部分石化原料等產品關稅減讓,未來也擬取消機械、汽車零組件、紡織等貨品關稅減讓,國內部分傳產貨品可能要面對中國低價傾銷,或者是中國產能開出後,影響國內訂單等問題,進而拉長傳統製造業復甦時間,衝擊到我國製造業未來表現,這些將是後續要持續觀察的重點。
大陸明起課台灣PC產品「反傾銷稅」 經濟部:協助業者開拓印非市場
中國認定台灣聚碳酸酯(PC)存在傾銷,宣佈明(20)日起對台灣進口聚碳酸酯產品課徵反傾銷稅,衝擊我石化產業。經濟部貿易署指出,過程中補助費用協助業者應訴,有把稅率從17%降至9%~12%。面對石化產能過剩的紅海市場,也會整合石化、機械、紡織等產業,組團前往印度、東協、非洲開拓新興藍海。聚碳酸酯主要用於電子電器、板材/薄膜、汽車、光學、包裝、醫療器械、安全防護等領域。大陸課反傾銷稅後,台化、台灣出光進口當地要被課徵9%,奇美、奇菱科技12.2% ,其餘公司更重 22.4%。面對大陸確定開徵反傾銷稅,經濟部貿易署表示,2022年12月上旬中方展開調查時,就鼓勵我業者積極應訴,也補助聘雇律師費用,最終也爭取到終判裁定較低稅率,從約17%降至9%到12.2%。為因應中國石化產能過剩情形,經濟部表示,將持續協助業者分散市場,透過異業結盟,產業鏈結新興市場,協助受影響企業拓展商機,開拓藍海市場。例如整合石化、機械、紡織等產業,組團前往印度、東協、非洲等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