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度
」 綠電 郭智輝 台電 台積電 電價![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90372/sm-abfb67a2481c2f6933f08f16f5d6c684.jpg)
輝達來台設廠會缺電? 郭智輝:即便要100億度綠電「我們也可以給他」
媒體關切輝達來台設廠有沒有缺電危機,經濟部長郭智輝今(16)日回應,輝達在台灣扮演什麼角色、做什麼樣的投資,就目前掌握,先前傳出輝達要100億度綠電,「不可能有這麼多」,但隨後他話鋒一轉說,即便輝達要100億度綠電,「我們也可以給他」。此外,彭啟明15日深夜在臉書發文指出,網路媒體報導經濟部郭智輝部長曾對本人「指責搞不定環團,藻礁嚕過去就好」。他強調,已向郭部長解釋其生態鏈價值與環境意義,也獲得他的理解,因為「藻礁不是用來嚕的,藻礁是要珍愛的。」郭智輝今天出席「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年度授獎典禮,對此,他澄清,自己和彭啓明都是內閣閣員,沒有誰大誰小,都是好朋友,也互相合作,共同推出福國利民的政策。對於報導稱說過「藻礁嚕過去就好」,他也強調,對這個言論完全沒印象,去年8月在活動上與彭啓明討論藻礁議題,彭啓明也有說明,至於「藻礁嚕過去就好」的說法應該是外界延伸出來的。談到四接明天闖關環評一事,郭智輝表示,四接環評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支持大家充分的溝通,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同,順利「以氣換油」達成減碳,至於健康、環保部分,支持環境部用專業的能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389632/sm-ad697e4811ea0d3e5962e87795c7be20.jpg)
綠電需求夯 富威電力2024年營收創新高15日掛牌上市
正崴(2392) 集團旗下的富威電力(6994),是台灣首家提供綠電給輝達的售電業者,15日即將掛牌上市。母公司森崴能源(6806)表示,2024年兩家年營收都創下歷史新高。富威電力董事長胡惠森表示,預計2030年,台灣的綠電需求大約是400億度。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本周即將來台,勢必掀起新一波AI旋風,隨著AI算力需要的大量用電,也讓綠電概念股抬頭,而1月15日上市的富威電力,為首家掛牌的綠電售電交易商,除了提供綠電憑證給輝達,也在2023年第三季轉供綠電給輝達南軟的AI機房,每個月供應約30至50萬度的綠電。 受惠於綠電交易持續成長,加上年底工程進度認列,富威去年12月營收3.44億元,年成長高達253.88%,累計全年營收達18.87億元,也較前一年同期增加114.41%,創下歷史新高。富威表示,隨著2025年各大企業加速履行淨零目標,對綠電需求急迫,富威電力陸續完成與多家合作夥伴的再生能源購售合約,交易動能持續轉強,併網型儲能案場也持續完工,表後儲能需求增強,也為富威電力的後續發展增添成長空間。母公司森崴能源2024年全年營收196.29億元,年增74.49%,受惠於台電二期離岸風電工程進度加速認列,預計今年年底完工,加上各家子公司業績成長,預計2025年全年營收可望進一步挑戰新高。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8/389018/sm-681779f9fbe54b087e6fadab7266b4af.jpg)
輝達選址都猜錯! 經長郭智輝:2025年海外布局「這四國」
經濟部10日舉行年終記者會,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今年經濟部有3大工作要點,分別是促成台美日半導體供應鏈合作、培訓產業20萬AI人才、支持中小微企業轉型發展,會著重在美國、日本、德國、菲律賓等4國海外布局。經濟部長郭智輝。(圖/陳曼儂攝)記者會由郭智輝、政務次長何晉滄、政務次長江文若、常務次長連錦漳、台電副總經理蔡志孟、中油執行長林珂如等官員出席。江文若為國際貿易署署長,接任去年請辭的政務次長陳正祺,而連錦漳也是提早退休,工作到2月底,在現場一派輕鬆。郭智輝提到2025年經濟部的三大工作要點,是促成台美日半導體供應鏈合作、培訓產業20萬AI人才、支持中小微企業轉型發展,海外方面會著重在美國、日本、德國、菲律賓這4國進行海外布局,盡量以產業園區型態的服務為主,半導體供應鏈是第一優先,落地後再建立要開發的產業,讓台灣走向經濟日不落國。再生能源方面,離岸風電在2024年發電量達80.05億度,總風機數量達374座,2025年至2026年可再完工2.2GW,可再增約110億度綠電。太陽光電發電量去年149.26億度,2025年至2026年將增加6GW,可增加約65億度綠電。郭智輝表示,為了追進度,將推動「風光精進計畫」,協助業者取得金融支持,並推動漁電共生新模式,讓農業部負責找專家養魚、經濟部支持發電,並推出「光電快篩機制」,讓業者知道哪裡可以設立合法的光電場,「廉政監督平台」則解決過去在地方被上下其手的問題。為滿足國內RE100、滿足企業打入國際供應鏈,則推出「電力分艙」制度,2026年推出RE30制度,每度4.88元(含綠電憑證),並在2025年購買享「早鳥價」每度4.82元。郭智輝也針對外界猜測的輝達總部選址,「現在你們所猜的都不對」。記者會著重在能源、半導體、產業轉型、海外布局、川普2.0,也有記者質疑過去政府許多重大決策失誤「不用負責任」,他避談是否下台,「我會跟我的同仁共同努力達標,才能顯示出我適任這個工作,我覺得做得到。」像是最近中鋼為了海上風電而成立公司虧損問題,郭智輝說,這不是政策問題,很多策略方向是對的,但目標訂完後,條件不夠、就沒辦法達標,可能一開始風險控管不精準,但是當時中鋼管理與決策人員都離開了,再去追究現任的就太過嚴厲,至少從今天開始亡羊補牢。他說他在經濟部這些日子的感想,跟過去50年的工作經驗不同,像是部裡有非常多優秀同仁,但卻受到非常多的限制,私人企業是找到機會就往前衝,但國家系統的運作要求安全穩健。對於川普2.0,他認為全球加徵10%關稅對台灣影響不大,對中國、墨西哥、加拿大等比較有影響,雖然川普看似對電動車不支持,但他身邊的產業大將馬斯克仍是做電動車的,最近談的機器人也適合跟台灣一起合作,台灣產業有彈性和速度,是台灣的獨特模式,預計未來4年台灣可在高科技領域發展得很好。郭智輝也提到,80年代是美國最強盛的時代,川普可能會以此為範例,發展科技、汽車、建築、太空等產業,經濟部也會協助台商在美國建置更完整與韌性的供應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5/379235/sm-d5c364def35c7e62343d757ec9e45be7.jpg)
罷樑沒過四接仍強闖? 環團痛批能源政策不改電廠接氣站蓋不完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院答詢時強調,2030年完全不會缺電,包括綠電也不會缺,但「如果不蓋協和四接就會缺電」,對此,堅決反對基隆港蓋四接的環團「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經長突又拋出新論述,印證經濟部、環境部已再次聯手,準備在12月以「光速環評」鎮壓民意布局。王醒之強調,中火二期環評案才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不顧中部民眾抗議下強勢通過,而今又想在協和四接爭議故技重施,輾壓基隆人民意,這就是典型的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政策霸凌。他並怒批,郭智輝在立院「不缺電,但不蓋協和四接就會缺電」的說法不僅自打嘴巴、否證其過往多次宣稱台灣不缺電的前提,更是再度以缺電恐懼威脅民眾、欺騙立委,是沒有政治道德、沒有能源專業可言的愚民論述。王醒之強調,台灣若毫無節制過度依賴高碳排的天然氣發電,對於外界長期呼籲檢討高耗能產業的配置,以及能源政策的合理性,未來台灣就算蓋再多電廠也不夠用!未來面對國際碳關稅的課徵,更只會讓台灣廣大中小型的產業、基層製造業勞工走進死胡同,唯有現在懸崖勒馬直接將協和電廠轉型為再生能源電廠,才是中央、地方、產業三贏的方案。反四接曾是「反罷樑」的主軸之一,藍委羅智強在綠營推動罷樑案時,就曾質疑,罷樑案的目的,就是要搬走基隆市長謝國樑這塊「反對四接」的大石頭,讓繼任市長不要再反對四接。立委也曾質疑,台電當時突然將四接送環評的時間推遲到年底,就是擔心四接會影響「罷樑案」的通過。但因為罷樑案最後遭民意否決,環團原本還以為「四接」環評也會順勢推疑,沒想到,就算罷樑案遭否決,經長卻仍強調「台灣不缺電的前提是四接要蓋」,讓環團相當憤怒。 為何環團反對四接,並直言能源政策如果不檢討,未來天然氣接收站、電廠恐怕蓋不完? 王醒之解釋,光是北部,近期桃園大潭電廠7、8、9號機陸續商轉後,不僅將使大潭電廠成為世界最大的燃氣火力電廠,且新增裝置容量316萬瓩,更超過北部近期除役的基隆協和電廠3、4號機與桃園長生電廠1、2號機合計的190萬瓩。此外,長生電廠並非單純除役,而是「更新擴建」,擴建後將較現況增加30萬瓩,為何經濟部一直以台灣可能缺電威脅民眾?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則指出,賴清德總統提出「深度節能」政策,經濟部設定「2027年節電207億度」之行動方案,以協和電廠2023年發電量23億度估算,節能目標相當於9座協和燃油電廠發電量。經濟部不積極推動實現節能目標,反用粗暴的「缺電」論述,意圖逼國人放棄「協和轉再生」的盼望,在忍受燃油電廠半世紀污染後,再次面對高碳排、高空污的燃氣火力電廠,著實令人失望。蔡雅瀅說明,依據112年版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我國2024至2033年燃氣發電累計將淨增加1,786萬瓩,就算扣除協和新燃氣1號機130萬瓩,仍將淨增加1,656萬瓩!而同期燃煤與燃油發電僅卻減少830萬瓩,政府的能源政策,根本就是大增氣小減煤!她同時表示,協和新燃氣1號機預計2030年6月始商轉,2 號機商轉時程更是預計在2034年之後,而2030年後,夜間備用容量率均超過23%,即使扣除協和新機組仍超過20%,明顯沒有缺電問題,要求經濟部出面針對環團的質疑,把話說清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78672/sm-d86c2edd52cab3f8b27f122f2ccb30ee.jpg)
加速台灣減碳腳步 環團呼籲「跨黨派立委」支持2028無煤中火
環境部預計今年底前提出2030年、第3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環境部長彭啟明先前就透露,將提出比減24%更有企圖心的目標,為加速台灣減碳腳步,環團25日呼籲跨黨派立委本會期通過2028年無煤中火的主決議文;立委則要求中研院爭取中火採用去碳燃氫技術,促進淨零。環團昨在立法院強調,隨著2025年、2026年中火一期燃氣開發第1座、第2座機組運轉,加上台中港區民營中佳氣電供電,最遲到2028年就可搭配每年節電83億度、再生能源、儲電等多項能源轉型策略,使中火全部用煤量歸零。台中市爭好氣聯盟執行長岳祥文表示,我國未能達成第一期、第二期減碳2%、10%目標,賴政府還喊出2030年更嚴格減碳目標,但占全國10%碳排的中火,雖然到2032年可減少全國3%碳排,在此之前卻有3部燃氣機組上線,增加的排放量比3%還高,根本看不出政府減碳的決心,希望賴清德總統帶領台灣關掉32年來汙染最嚴重的中火燃煤機組,呼籲三黨立委攜手通過2028年無煤中火主決議文。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研究員趙慧琳則指出,希望當年提案汰除中火煤電、民進黨立委蔡其昌,與當年連署人民進黨立委陳秀寶、何欣純與其他中部跨黨派立委協商出2028年無煤中火主決議文,也呼籲國民黨立委楊瓊瓔、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攜手同黨籍台中市立委羅廷瑋、黃健豪和廖偉翔,也為中火脫煤努力。為協助國家達成能源安全與淨零排放的雙重目標,中研院推動「天然氣去碳燃氫MW級混氫發電系統建置及試驗計畫」,計畫期程從2025至2028年,總經費12.5億元。由於該計畫目前只與台電興達廠合作,國民黨立委羅廷瑋認為,中研院的計畫並未納入中火為實驗場域,讓當地居民失望。中研院長廖俊智回應,會向政府積極爭取在中火使用去碳燃氫,而除了中火,也希望在全球各地的天然氣廠都有機會利用到此技術,但要看研發是否順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76512/sm-17bd7b69ff173e6c8aa7390a4f9f129b.jpg)
台中天空灰濛濛如「霧都」 中火:降載減發6600萬度
近兩日台灣西半部空氣品質亮起「橘燈」,天空灰濛濛一片猶如「霧都」,台電15日表示,台中火力發電廠10部機組維持3部機組停機,其餘7部降載減排,14日起減發超過6600萬度,將再視系統餘裕滾動檢討燃煤機組降載空間。受環境風場偏東風,加上西半部風勢弱,擴散條件較差,西部半空品達「橘色提醒」,台中市近兩日天空也灰濛濛一片。台中市長盧秀燕15日出席西屯區福科國中校慶受訪提到,6年前她上任前,台中1年約2個月、60幾天的空汙不良日,經過近幾年努力,1年空汙日下降約10至20天。她更說,希望中火別再讓台中雪上加霜,中火10部燃煤機組要再增加6部燃氣機組,從1座中火變成2座中火,對中部人不公平。台電15日強調,台中火力發電廠10部機組,空汙季維持3部機組停機未運轉,其他7部機組適度降載減排,14日起已減發超過6600萬度,將再視滾動檢討燃煤機組降載空間。此外,台電14日起安排台中、興達、協和及民營麥寮電廠等降載減排,總計減發約1.2億度,15日持續降載,另因罕見11月颱風襲台,風向及外圍雲系影響風、光發電量,燃氣機組已調度全力運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74889/sm-f1136c9326fcce6b614293ae0e83e273.jpg)
艾涅爾電力完成1.5億募資 引進中美晶共創綠電商機
身為綠電供應的尖兵,艾涅爾電力擁有穩健可靠的實力,不僅與國際再生能源開發商美歐亞綠能簽訂綠電交易合約,掌握大量綠電供應源,更是與國內知名企業如台灣大哥大、金元福簽訂綠電合作長約,累積用戶數超過15家,合作用戶電號超過1,500組,成交之綠電度數超過10億度,為協助企業達成淨零目標打下深厚基礎;時至今日,艾涅爾已成功與50家以上的能源公司簽署超過100份電力合作契約,總整合電廠數量超過500座,並已成功讓200座電廠開始轉供,預計於今年年底前上線80MW太陽能電廠進行轉供。為了加速業務拓展,艾涅爾與中美矽晶製品股份有限公司集團(中美矽晶)於近期完成簽署認股協議,艾涅爾增資至資本額1.5億,中美矽晶認購後成為艾涅爾電力的最大法人股東。艾涅爾電力擁有年輕且創新的團隊成員,核心成員更是深耕綠能產業達十年之久,致力於能源產業發展;現今則專注售電業務在光電三型案場的整合,短時間即以卓越成效累積相當供應商與用戶;中美矽晶旗下亦有售電子公司續興股份有限公司(續興),未來續興與艾涅爾將共同整合前後台資源,並且有望達成售電業彼此綠電調度的首例,期盼在財務、業務、通路、服務皆能發揮最大的合作綜效,提供客戶多元的能源組合,相輔相成、共創佳績。艾涅爾電力積極與多家RE100企業合作,致力協助企業實現能源轉型義務和綠電使用目標,他們進一步為企業提供「電力預購方案」,透過這項服務,企業得以提前預留2030年前的任何一年所需的綠電量,確保即使在未來,也能獲得穩定的綠電供應,使企業能夠從容應對,享受無憂的綠色能源保障。艾涅爾作為國內少數專注於售電的公司,具備全方位、一站式的綠電管理服務,發展潛力深厚,目標成為台灣綠電整合量最大的售電業者。他們秉持卓越服務的承諾,不論電廠端或用戶端,都可透過艾涅爾享受高效且無憂的綠電服務。艾涅爾自信表示,企業可安心將需求託付,艾涅爾將為客戶提供最佳的綠電採購體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73013/sm-1bdb9231cabaf907752ba7d1e93420bc.jpg)
民生用電凍漲?謝寒冰曝電費「2萬漲到4萬多」:政府都在騙
經濟部長郭智輝最近打包票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要的100億度綠電「可以給他」,引發質疑。媒體人謝寒冰直批,這個政府從頭到尾都在騙,綠電佔比加在嘴巴上。到2026年我們的火力發電保證可以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接下來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叫小廠商都用火力發電,讓這些高科技廠商用綠能,然後中間這些差價就全民買單。他還遇到中小企業老闆抱怨,本來電費2萬,現在變4萬多。政府說民生用電沒漲?根本在騙!謝寒冰30日在《大新聞大爆卦》節目質疑,風電產業都快倒了,根本沒有什麼在大規模的建設,結果你今年一年突然之間加了6.1%?「請問一下加在哪?加在你的嘴巴上嘛!靠用嘴加的啊,不然是怎樣?」然後2026年可以達到百分之二十的佔比?「你唬誰啊?根本不可能!」「倒是我跟你打包票,到2026年的時候,我們的火力發電,保證可以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謝寒冰直言,一定是這樣,因為我們現在解決電力唯一的辦法就是用火力發電,其他沒了!但是問題是,對這些高科技產業來說,火力發電就是不頂用,他要綠能!謝寒冰強調,那接下來只有一個什麼辦法?就是叫小廠商:你都用火力發電!讓這些高科技廠商用綠能,然後中間這些差價?抱歉,就全民買單!就是這樣。到時候看政府怎麼選擇?看你是要拿納稅人的錢去補貼台電,或者是調高電費,就是這樣,沒別的選擇。「我今天走來這邊錄影的路上,才有一個人跟我抱怨。」謝寒冰提到,他開一間公司,本來每個月電費兩萬塊,結果不是說漲百分之25嗎?他想說:那就2萬5嘛!對不對?結果不是,變成4萬多!「就是這樣,你懷疑嗎?」謝寒冰直呼,所以他們都說民生用電完全沒漲?你去看看,這兩個月拿到電費單的人,你看看有沒有漲?還是有漲!怎麼沒漲?所以這個政府,根本從頭到尾都在騙你。謝寒冰指出,他只是很籠統地告訴你:啊這個漲百分之12、那個漲百分之25,可是他沒有告訴你級距計算方式!所以很多人就傻傻地以為,直接乘個百分之25就算了?實際上不是這樣算的。所以這個政府從頭到尾就在騙人!就是一群詐騙集團組成的政府,你還對他有什麼期待?近日也有網美發文抱怨:「我去年的這時候是4000多要5000,這個月拿到的是9000多要10000!基本上冷氣只開一台而且都26度(因為我很怕冷),有時候還會到27。一台冰箱也根本沒什麼用,因為我不開火都叫外送。還真是謝...!」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372968/sm-34289b5e51a603e9844b394c4b6ca693.jpg)
票價蠢動1/電價三年暴漲75%捷運票價凍袜條 怨中央懲罰大眾交通運輸
10月21日,台中市長盧秀燕偕手台北市長蔣萬安簽署台中捷運藍線合作備忘錄,象徵兩市捷運建設深度合作,蔣萬安也在會中聲援盧倡議的8成碳費留縣市主張。據了解,今年接連兩波電價大漲,用電成本大增,而政府又刻意抑制票價浮動,已經壓得大眾運輸業喘不過氣來,蔣萬安將持續爭取捷運適用優惠電價,避免點燃萬齊漲的「引信」。蔣萬安日前曾列席行政院會,爭取將北捷、桃捷、中捷、高捷等大眾捷運,列入電價優惠對象,但政院沒有明確回應。日前,他改弦更張,建請北市藍委推動修改經濟部主管的「優惠電價辦法」,讓國內所有捷運系統都適用優惠電價,並將「捷運車站」用電一併納入優惠電價範圍。台北捷運運量逐年增加,111年度約5.9億人次,112年度成長到7.1億人次。北捷強調,近年努力節電,包括非油壓電梯照明改LED燈具,儘管遭部份乘客抱怨太熱,仍堅持使用高能源效率空調設備,盛夏控制站內冷氣溫度,配合賴總統推動2050年淨零碳排綠生活目標,提升大眾捷運使用率,減少汽機車使用人口。但近年不斷調高的電價,對北捷營運形成龐大壓力。北市府指出,民國111年台灣全年總用電7.22億度中,軌道動力用電(捷運、臺鐵、高鐵、纜車等)達40%,雖經縣市政府及軌道業者不斷爭取,但經濟部給予的用電優惠極少,且時有時無,相較於北捷每年為配合政府「凈零排碳」上交的電費,不成比例。捷運是公認的低碳運輸,近年卻因為電價不斷上漲,營運成本大增,票價面臨調整壓力,在野立委擔心部份民眾回頭使用汽機車,增加碳排。(圖/黃耀徵攝)本刊調查,經濟部111年核准的軌道電力優惠為5%,佔業者電費成本僅1.5%,112年經濟部以「買電成本」高於平均電價為由,不提供捷運業者電價優惠,113年又以國際能源價格趨勢、台電買電成本仍高,也未提供電價優惠,政府雖另頒給北捷節能優惠,但去年全年僅100萬元,相較電費成本上漲每年以億元計,杯水車薪。北捷公司目前股東結構是北市府73.75%,交通部17.14%,新北市政府8.75%,其餘股東為唐榮公司、台北富邦銀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合作金庫銀行等。北捷表示,近年旅客人數雖穩定小幅成長,但電價成本、租金都持續大漲,北捷112年度不含環狀線,虧損21.55億,唯因北捷還有經營小巨蛋與新兒童樂園固有盈餘,盈虧相抵後,今年合併盈餘0.98億,113年度1到9月,本業虧損金額是12.39億,盈虧互抵後,整體盈餘4.11億元。據了解,北捷近來主張切割主副業,另成立公司管理副業,收入回歸市庫,以真實反應捷運營運成本,也擔心因部份議員一直喊凍漲票價,影響北捷重置基金收入(用於買新車廂、提升服務品質)但如此一來,捷運每年本業虧損就得由北市府負擔,朝野議員仍有不同意見,暫時還沒有明確答案。市府強調,北捷肩負雙北大眾運輸重責,因此將建議立委修改電價優惠辦法,比照公私立大學、高中用電,給予軌道業者優惠電價(電價錶打97折)或「適度凍漲」,並將「捷運車站用電」一併納入優惠,降低業者財務壓力,抗通膨達成零碳生活目標。全國五條捷運業者組成「五捷聯盟」,並在今年兩度去函行政院與經濟部,爭取電價凍漲或者適用優惠電價,但到目前為止都未得到中央回應。(圖/趙世勳攝)其實,早在台電今年4月首波電價上漲(電價平均調幅11%)前,台中市長盧秀燕就預估中捷不包括車站內店面的間接電價,每年電價將因而大增1500萬元以上。在大眾運輸系統長期壓低票價與電價不斷上漲夾擊下,捷運系統的虧損正持續擴大,捷運業者終將不敵營運成本壓力,基於物價穩定考量,她串連各地捷運業者向中央請命爭取電價優惠;但10月產業用價再調漲14%,中捷自估電費將再暴增2200萬元。回顧從111年7月起迄今,捷運電費已4次調漲,前3次漲幅分別是15%、17%及14%,加上此次又調漲14%,累計加乘漲幅已逼近75%。知情人士說,面對中央凍漲的「道德性」呼籲,地方政府卻已無計可施,寄望蔣萬安向中央力爭能有好結果。全台運量最大的北捷已經連27年未曾調整票價,如今電價不斷上漲對捷運營運形成壓力。據悉,北捷11月將開董事會,針對電價成本不斷提高擬定因應策略,一旦爭取優惠費價「觸礁」,北捷票價恐怕「鳴槍」起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72783/sm-6c9a897dd442b855ffeebfde5cf57e1c.jpg)
隨意承諾百億綠電給輝達? 經長郭智輝:2026年絕對夠
經濟部長郭智輝30日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前受訪時,被問到前一日立委攻防時提到,輝達需要100億度的綠電,郭智輝卻隨口允諾,引發熱議。「他不是今天就要!」郭智輝表示,台灣到2026年時會有550億度綠電,主要來自風力和部分太陽能,目前台積電只買了台灣約50%的綠電,預計2027到2029年都不會有太大問題。立法院29日邀請行政院長卓榮泰進行能源配比及電價政策專案報告並備質詢,在野黨立委就電費漲價、綠電不足、核電重啟等問題連番砲轟;當時郭智輝被問到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回台條件是100億度的綠電,立刻表示「我們可以給他」,引發立委質疑信口開河。郭智輝30日表示,550億度主要來自於風力與部分的太陽能,其他需要綠電的研發中心、數據中心都會給,且不會影響到民生用電,我們都是根據需求來建置綠電,台積電目前只買了約50%的綠電,等到2026年綠電發電量達標後,2027到2029年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因應AI需求,全球許多科技大廠都重新使用核電,郭智輝表示,我們是基於安全考量,關於核廢料處理方法,我們持續觀察海外經驗,如果他們可以解決,我們也可以解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9/372739/sm-218bc2f6545b937723336364bfc20ceb.jpg)
國際目前關注無碳電力 專家直指「選項包含核電」
經濟部長郭智輝信心滿滿承諾可給輝達(NVIDIA)100億度綠電支援,能源專家直呼「怎麼可能」,過去7年綠電也才快要占5%,如何在後年變20%。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賴博司則表示,綠電如果給大廠,是否足夠確實是個問題,這需要政府、台電去計算,而他們當然希望政府能夠多重視中小企綠電需求,做好綠電分配。科技業者表示,他們相信郭智輝只是表達非常歡迎國際科技大廠來台進行大型投資的想法,假設需要100億度綠電,應該是12座大型資料中心的年用電量,建議政府應先滿足國內企業的需求。賴博司則說,目前廠區內會員大多開始重視綠能,並把自己屋頂蓋滿光電板,希望拿到綠電憑證。當然如果不夠,就需要政府給予滿足,所以根源還是要多「創電」,多生產綠電,不只是分配。至於台積電去買離岸風電,他聽說大約5元,這價錢對會員廠商來說確實也是問題。還好目前綠電都是上游供應鏈要求,初期也只是要中下游盡量進行,需求還沒到很大。對於郭的樂觀百億度無虞,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嗤之以鼻:「怎麼可能!」他說2016年再生能源才4.6%,去年也才9.5%,怎可能2026年就到20%。他指出,去年綠電263億度,今年估計約300億度,這很多也是在台電。台電有電力排碳係數要顧,去年係數是0.049,明年核電要退,要低更不容易,壓力不小。「台灣地狹人稠,本就蓋不了那麼多再生能源,有一定困難。」梁啟源指出,所謂RE100(百分百再生能源)綠電,主要就是蘋果等大廠對供應鏈要求,而目前國際上看的是無碳電力,需要的是零排碳電力,這並非只是再生能源,也包含核電,從這途徑去滿足才是解方。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5/372565/sm-2b6c491b17d9dcc577456e8ab64ec775.jpg)
豪氣!黃仁勳要返台投資前提是「綠電100億度」 經長直言「給他」
民眾黨立委張啟楷在立院質詢時,提及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先前曾開出返台投資條件是100億度綠電,經濟部長郭智輝則不假思索的答詢「我們可以給他啊!」讓張啟楷愣住,確認郭是否在掛保證,經長則接著說,「他若開出條件,我們就能做」。但對於郭智輝的豪氣宣示,國民黨立委牛煦庭則直言點破,政府的能源政策目前陷入三難「民生用電、產業用電、發電成本」難以兼顧的局面,過去都是使用乾坤大挪移的方式,用各種成本挪移的方式,確保民生、產業用電,導致台電債臺高築,但用的其實還都是人民納稅錢、都會造成人民負擔,他問卓揆「你什麼時候才敢講補貼台電下不為例」,盼望卓揆趕快拿走綠營自己設下的能源發展限制框架,別再自己綁自己。張啟楷今天在質詢時指出,台灣綠電目前僅200億度,若要黃仁勳返台投資,開口就拿走一半,何況台積電也要買綠電,針對郭智輝豪氣的宣示「他開出來我就給」,張啟楷要經長別亂允諾,如果是認真的就當場下個軍令狀,經濟部什麼時候可以給黃仁勳?聽到立委要求他當場立下軍令狀,經長的態度變得比較謹慎,他說,輝達不是馬上就要100億度綠電,經濟部都有跟世界大廠在互動,了解企業何時需要多少電,電也不是開關打開就有,需要「創電」,包括風力、太陽能、地熱、氫能轉換等。張啟楷則肯定郭智輝有創意但不切實際,因為台灣綠電發展這麼久,到目前也就僅200億度,但郭智輝接著表示,以前不是他做部長,立委不能拿過去作比較,只要黃仁勳有要求,我(經濟部)就可以給他。行政院長卓榮泰則補充,國內綠電目前佔比是16%左右,2030年預計會成長到30%,大家應共同促成此事,而非認為一定做不到,國內需需要更多電力,現在「還好有這麼多綠電」,否則世界大廠來,連基本條件都達不到。但立委牛煦庭質詢時,則順著多位立委的質詢追問,目前政府能源政策面臨三難困境,追問郭智輝,未來究竟要如何解決?經長則說,如果要照顧國人,當然是出口的產業要負擔(增加用電的成本),政府要做的就是保證,國內產業用電成本比鄰近國家低,維持競爭力。「所以接下來的政府策略就是讓產業負擔台電發電(增加的)成本嗎」?面對牛煦庭追問,卓揆回答,有出口的產業確實應該合理的負擔。牛煦庭則建議,其實只要綠營拿掉自己設下的能源政策困境,「解決三難困境就不必只能提高企業負擔」,如果能大刀闊斧發展(核能),就能解決困境,根據媒體調查,過去民意反核的趨勢也改變了,但是卓揆並沒有直接回答該問題,只說「好,我們繼續向立委請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4/371724/sm-eb903fde3a1c9db0e5d562fd77f858d3.jpg)
學校恐被迫下課關燈省電? 立委籲「大節能」先檢討能源政策防害民生
由賴清德總統成立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昨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總統強調「最好的能源是節能」,經濟部也隨即宣誓,2027年要省下206億度,相當於全國8%用電量。但立委卻擔心,政府不先檢討錯誤能源政策,卻將討論焦點轉移到「全民節電」,彷彿全國又要重回「大節能」節約能源時代,在台灣發展新高科技,用電降不下來的前提下,擔心只能逼迫機關、學校、民眾再設法「擠電」,民生將受到傷害。國民黨立委牛煦庭表示,若依照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的說法,民眾好奇的是,只靠醫院、學校節電,能「擠出」多少電?既然要節電、淨零碳排,為何不先檢討最重要、最關鍵的能源政策?他也直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擔心各級機關、學校、醫院為了應付民進黨政府交辦的績效指標KPI,最後又衍生出許多奇怪亂象。他舉例,自己有100多度的近視,有時候會戴眼鏡,追溯近視原因,就是在唸國中時,遇到全國「大節電」時代,當年學校為了節省電費、調降供電契約容量,因為實在沒辦法達標,校方只好要求全校,下課時間關掉教室電燈。但問題是,國中生有很多筆記要抄,如果沒抄完下課補抄,他只能瞇著眼睛摸黑繼續抄,結果就近視。牛煦庭受訪時質疑,如果為了兌現總統召開氣候變遷委員會下達的目標,醫院學校被迫擠出「電」,當現在多數民眾都已經知道節省用電的必要性,也都具體執行,政府卻又逼機關學校再節電,再下條子要求之際,醫院會不會被迫犧牲服務病人的品質?例如院內冷氣升溫、少開,這對醫療品質不會造成衝擊嗎?不會影響病患權益嗎?如果又像過去一樣搞打節電,學校會不會又走回下課要關燈、關冷氣的老路,真能保證不影響師生權益嗎?他還說,最難堪的問題是,當政府機關、醫院、學校拼命擠出電,但這些電還是補不上目前供電缺口嗎?因此,與其各部門與其跟風拼「大節能KPI」,不如先用同樣精神,認真的檢討目前的能源政策有沒有問題?務實有效做調整,或許會比執著在枝微末節上,會來得更有效。他同時提醒政府,醫院學校省電後,能否保證未來台灣發展人工智慧、高科技業都不會缺電?答案應該是不可能,那台灣還要不要發展人工智慧算力中心等高耗能產業呢?大家都知道電力已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最大憂慮,唯獨民進黨政府將省電重點放在醫院、學校節電,這不是非常奇怪嗎。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371632/sm-4ed3759135d3f67cf62f257e1a73a6af.jpg)
神山痛腳1/台積電超強法說會竟暗藏「這風險」 業者:缺電會讓台灣經濟崩盤
「很少看到神山法說能夠在一個小時解決的,表示分析師不知道該問什麼。」知名分析師陸行之這句話,象徵台積電「一人救全村」的氣勢,全球科技業、投資人注目的晶圓龍頭台積電10月17日法說會,超標業績驚艷全場。2024年前3季營收2.02兆元、大賺7985.88億元,加上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數度提到「AI需求真實且瘋狂」,讓在場提問的外資分析師們,過往經典題目如競爭對手、產能利用、甚至連地緣政治都拿不出手,美股與台股同步大漲,一片歡騰下,其實法說會中有一段很短、卻「不容忽視」的對話,成為護國神山腳下的定時炸彈,那就是電。法說會上,外資分析師提問,台灣面臨能源不足的挑戰,特別是台積電將推出2奈米製程技術,未來新竹與高雄新廠量產,擔憂電力供應問題,並提到世界大廠紛紛轉用核電,包括微軟、谷歌、亞馬遜,他甚至問,台積電是否也考慮過自己設核電廠。「這的確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魏哲家表示,台積電確實在台灣建設許多新廠,需要大量水電資源,所以我們與政府保持非常密切的溝通,並告知他們需求和計劃,「核能、綠能都是電力選項之一,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準備好揭露用電計劃,但我們有政府的保證。」這話也讓大家想起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在去年股東會上的名言:「台灣的政府認為我們電是夠的,我們只能相信他」。因AI產業極度耗能,連比爾蓋茲都創辦起核電公司。(圖/翻攝自TerraPower官網)缺電問題像「定時炸彈」,是因台積電去年9月宣布,將提前10年、於204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而2030年由40%提升為60%。經濟部能源署數據顯示,2023年全台灣總用電量為2765億度,其中台積電一家就花了247.75億度,台積電用的再生能源是25.92億度,11億度是在台灣發的,若以2030年台積電要用300億度電、還要RE60的目標,等於是要打造180億度的再生能源。台積電用電量約占台灣整體8%,預期2030年將會達到11到12%,「8%是真的超高,要是缺電,台灣經濟直接崩盤」,業者說。「我上次去台積電開會,他們說現在的問題不是缺電,是『大缺電』!」一光電業者跟CTWANT記者表示,「台積電說要在2030年達到RE 60,但現在才RE 12,這根本就是沒辦法的事,說要蓋電廠,但問題是臺中以北沒有地,地、電、水這3個條件都達不到,才會連屏東都傳出來要設廠。」全台綠電已用到最緊繃,就連水庫都要「斤斤計較」,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雖然今年因雨量大增,各大水庫有超高的蓄水量,但「台電不敢任意放水,因為晚上用電吃緊,要做好準備隨時上場救援發電。」因能源問題,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法院常被立委圍剿。(圖/黃威彬攝)為挺「全村希望」台積電,經濟部早已火燒眉毛,甚至不惜推翻過去政策,早在法說會前一個月,風電業者就因放鬆國產化政策一事狀告行政院,但能源署立場堅定,副署長李君禮跟記者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如期併網,因為半導體、AI都需要綠電,如果國產化會影響風電的建設進度,那就可以不做國產化」最迫切的目標:把缺的電補齊。經濟部長郭智輝10月14日、15日出席活動時,一席「將在菲律賓設置電廠,把綠電輸回台灣」言論,讓他16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被連番砲轟而道歉。不具名的業者跟CTWANT記者提到,「這是缺電缺到,要把能源議題,上升到外交軍事層級了,先不論海底電纜光是耗損率就超過三成,把發電命脈放在一個跟我們沒邦交的國家,電纜更是在領海衝突頻發地區,隨便一艘漁船就能讓我們斷電!」為此,一向標榜「民不與官鬥」的企業界也坐不住了,電電公會近期聯合產業界,拜會經濟部、行政院,就是要談電力和碳費問題。「綠電在台灣發展肯定遇到很多瓶頸,畢竟地這麼小。」業者表示。南臺灣的魚塭已被設置大量光電設施。(圖/報系資料照)「台積電沒辦法靠魚電、農電共生去匹配,也沒辦法買發展最快的屋頂型發電,因為他用電量太大。」光電業者跟CTWANT記者說,台積電美國廠陽光充足,日本九州廠綠電過剩,「只有台灣的綠電是沒ready的,今年新的綠電併聯量,大家很清楚會比去年少,如果沒有大型地面站開出,明年還會比今年更少!」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能源合作組織最新的白皮書也提到,去年全台灣的再生能源僅7%由企業直接購買,若維持現有趨勢,2030年只能提升至約35%,台灣製造業對綠能缺口170到390億度,若半導體業與電子業配合1.5°C路徑調整目標,缺口還會擴大至360到700億度。電力問題,已成新政府的「阿基里斯之踵」。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7/371637/sm-940eb6b975a5599be0fb0c4fa6eb16ac.jpg)
神山痛腳3/五座2奈米晶圓廠落腳高雄 陳其邁拼「第二矽盾」喊發電量夠台積電用
護國神山台積電 (2330)董座魏哲家17日一句「客戶對2奈米需求相當強勁」,甚至「作夢都沒想到」,證實了爆發性需求。目前,台積電規劃增蓋七座2奈米晶圓廠,四座在竹科寶山、三座在高雄楠梓。早在法說會前,高雄市長陳其邁8日即證實,已接獲台積電通知將擴建P4和P5廠,將啟動環評程序。高雄儼然成了台積電2奈米重鎮,然而對台積電最大痛腳「綠電」,高雄準備好了嗎?「高雄本來就是重工業區,水跟電都是不能缺的。」陳其邁今年初曾公開表示,「高雄自身一年的發電量高達500億度,但實際用量不到400億度,發電量比用電量還多,不僅供給台積電足夠,還可以南電北送。」依環團地球公民基金會今年6月發聲明表示,即將在2025年第一季及第三季營運的P1及P2,加上今年9月開始建廠的P3,台積電高雄3座廠區開發面積達47.05公頃,總用電量約達55億度,約佔2023年高雄市總用電量294.81億度的18%。也就是說,高雄總發電量夠台積電三座廠使用。不過,台積電是全球第一家加入RE100組織的半導體公司,為加速達到RE100,台積電預定2030年走到RE60,依環團估計,高雄三座廠總用電約55億度。也就是說,若要達成RE60目標,綠電需求將達33億度。地球公民基金會曝台積電廠區占高雄近2成用電。(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面對台積電的綠電需求,高雄市府做了哪些準備?高雄市府回應CTWANT記者,2020年成立跨局處「綠電推動專案小組」,推動光電屋頂、漁電共生專區及節能低碳行動等五大任務,推動「6年1.25GW計畫(2021~2026)」,至2023年累計設置容量共920.44MW,超越原定目標備案容量650MW達1.4倍。「高雄全年日照充足,再生能源發展以推動太陽光電為主。」該經發局回應,「高雄市有許多大型工廠,經評估建物可行後,紛紛於工廠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設備,目前高雄市太陽光電設施中工廠屋頂就佔了50%,其次是校園及公有房舍屋頂分別佔12%、10%。」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依地球公民基金會估算,台積電3座廠區全部建成後的用電量加種後已達55億度,至少要安裝4.4GW的太陽光電設施,這相當於鋪設台南七股區約40%的土地或4400座世運主場館的屋頂型光電設施。據此,CTWANT記者採訪高雄市經發局,對方透露,截至2024年3月,台積電已簽署約2.9GW的再生能源合約,這些合約涵蓋了陸域風電、離岸風電、太陽能及小水力發電等。「除使用再生能源,進駐廠商亦努力進行節電,如使用高能效設備,導入新世代機台、燈具等、智慧節能系統等」,高雄經發局進一步說明,目前台積電高雄廠營運前已規劃於辦公棟屋頂設置太陽能板,裝設面積約2500平方公尺。台電公司「電廠直供園區」的規劃,大林電廠將直供楠梓產業園區(圖/台電提供)為避免跳電、斷電的風險,高雄經發局透露,台電公司有包含「電廠直供園區」的規劃,興達電廠直供南科及橋科,大林電廠直供楠梓產業園區;「變電所屋內化」的規劃,就是保護設備安全,防止外力及極端氣候干擾影響等。此外,台電還計畫2023年至2027年期間投入30億元進行高雄地區配電系統升級計畫,在配電系統改善、二次變電所設備汰換、配電線路設備汰換以及預防改善措施等四個方面,全面提升電網面對突發事故的因應能力,並為2050淨零轉型目標做好準備。隨著台積電高雄三座2奈米廠2025年起進入量產,隔年要拚RE60,接著還要擴建2座2奈米廠,目前綠電發展進程又卡關,風電遇上國產化鬆綁的大逆風,太陽光電廠苦無土地開發大案廠等,高雄能否成為第二矽盾,端視產官學界如何為綠電卡關解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71213/sm-f26bca8dbcdf85744c78c09e3c8ece90.jpg)
九崴電廠設哪地方槓中央 黃偉哲喊有電廠才不缺電
台南市長黃偉哲23日表示,行政院保證未來5至8年內不缺工業電力,是必須在電廠順利興建的前提之下,台南市政府尊重民眾抗議九崴天然氣電廠設置,市長也表示尊重民意。「九崴電力南科天然氣發電廠」原先計畫在安定區設廠,在地方民眾抗議後,決定遷移場址,一度傳出計畫落腳位於新市的台南樹谷園區。此舉引起園區部分廠商與居民抗議,他們組成「反九崴電廠設置於樹谷園區自救會」,接連拜訪執政的民進黨台南市黨部,還去了台南市議會無黨聯盟黨團與民進黨團,獲得不小支持,議會不少人了解來龍去脈後,同聲反對九威在樹谷設廠,卻令主管機關連聲哀號,若不順利興建商轉,恐釀台南缺電危機。地方人士對此直言,台灣北、中、南各地區都須加速推動興建燃氣機組,包含反對黨台中市長盧秀燕,也喊出配合「以氣換煤」希望替台中空汙解套,結果台南執政黨自家人卻和中央意見不一致,與國家政策推動方向背道而馳,近來AI產業成為各縣市積極爭取設廠標的,電力供應無虞正是發展該產業關鍵因素,若不蓋電廠「南科怎麼發展得下去」,他憂心。黃偉哲指出,台南市每年用電量達到328億度,其中自給發電僅約89億度,不足部分目前由台中、高雄供應。他坦言,台南用電自給率在6都排名倒數是擺在眼前事實,日前閣揆卓榮泰所承諾的「不缺電」,必須在電廠順利興建運轉之下,未來5至8年的工業電力才不會短缺。黃偉哲說,舉台南來講,九崴電廠必須順利設置運轉,才能達到南科管理局所稱的「不缺電」,台南市政府仍尊重民意,但事實上「台南用電就是不足。」台南市政府經發局官員回應,工業區為台南主要用電標的,而為配合中央分散式電力規畫,未來工業區土地規畫將設置「電力設施用地」,引進產業別將增加「電力及燃氣供應業」或「配合能源政策」,以確保電力事業可進入工業區內,會加強與地方溝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9/370019/sm-8a074c6ede3949c742a383dce232a0e9.jpg)
否認自己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郭智輝強調菲律賓蓋綠電廠只是構想
經濟部長郭智輝17日表示,因著過去50年的產學經歷,自己對部長職面臨的烽火早有心理準備,希望能幫助台灣經濟,「我怎麼可能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為了台灣2030綠電年發電量達400億度目標,郭智輝日前驚天一語,稱不排除在菲律賓設置綠能電廠,再由海底電纜把綠電傳回台灣,各界震驚譁然。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更進一步比對發現,與民進黨派系關係匪淺的雲豹能源公司,早就前往菲律賓插旗,如今郭智輝一語遙相呼應,簡直是哄抬特定公司,也酸郭智輝「雲豹早知道」。郭智輝17日出席「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時表示,光電在台灣的成本那麼高的主因不難,就是因為台灣市場太小,規模經濟做不起來,如果未來將規模做大,單位成本自然能降低。郭智輝說,新加坡透過4,800公里的海底電纜,進一步向澳洲購買價格合理且源源不絕的綠電,這樣的模式便是規模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關係,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自己已向多名專家請益,唯一的目標,就是讓台灣需要綠電的廠商,能用最低的成本買到合格綠電。郭智輝強調,這樣的想法只是構想階段,距離付諸實行還有好長一段路,會持續與專家、學者及各界人士交流,未來若有更詳實的具體規劃,會上呈行政院同意。由於出身企業界的郭智輝作風極富特色,話題性也不斷,外界迭有「誤入歧途的小白兔」之譏。郭智輝則對此強調,自己並沒有誤入歧途,因為捨棄教授與董事長身分,就是為了幫助台灣的經濟,也強調自己50年的產學經歷,「我怎麼可能是小白兔」?他自信地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69822/sm-140028008ad06665f2ff0fba2bfe1d3c.jpg)
半導體新綠能1/老舊茶村迎來高科技加值 寶晶推光電結合地方創生三農共好
「日本過去也堅守農地農用,但搞到最後,和尚跑走了、沒人來敲鐘,廟再大有什麼用,荒蕪而已,台灣不該步上日本的後塵,現在有『低碳經濟』選項、千載難逢,我們可以為農村多做一些事,引進高科技做互補、產業品牌加持。」寶晶能源(6987)董事長蔡佳晋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一語道出台灣綠能與農業發展的困境及解方。 「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及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10月4日於南港展覽館二館登場,60歲的蔡佳晋在自家攤位上受訪時,不斷有業者前來打招呼及邀約,因為寶晶已有近130MW電廠併網,若屏東地方創生計畫開發案啟動,寶晶可望成為屏東最大的光電業者。事實上,能源周開展前夕,颱風山陀兒罕見地從南台灣直衝登陸,重創當地,連貨櫃都被吹走,但在屏東林邊鄉、台灣首座水面型太陽能案場,只有部分浮筒被風浪翻轉,電力設備完好無損。「我們一開始就用比較貴的H型鋼,還有結構技師去設計,可抗17級陣風,成本要花在對的地方!」通過這場颱風暴力大考後,蔡佳晋鬆了口氣地說。一旁的寶晶總經理陳來進告訴記者,因為一開始就打算做長久的能源生意,而不是靠轉賣案場為生,寶晶都是砸下重本,「我們的太陽能案場投資,堅持百分之百持有電廠,自己設計自己蓋,後續的營運維護也都自己來,雖然一開始很花工夫,但後續比較沒有糾紛,甚至連監控與管理系統都自製,所以毛利能高達49%。」屏東林邊鄉的水面型太陽能案場,已經安然度過5次颱風(圖/翻攝自solar edge官網、寶晶能源臉書)。寶晶能源成立於2018年,專注於太陽能案場的開發、投資、興建、維運並長期持有,今年上半年營收約4.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毛利率約49%,稅後純益1.13億元,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57元。目前87%的營收來自售電收入,8月26日起登錄興櫃,預計明年4月將送件申請上市櫃。而近來備受南部半導體業者關注的「完整大規模綠電」,正是寶晶下一個大案子,坐落在屏東縣內埔鄉、隸屬於台灣農林公司的屏東老埤農場,這座茶園的產量從2022年的470公噸、縮減面積至原有1/4,仍可維持產量水準達331公噸。但荒廢竟比種茶還省錢,至少不會虧錢,因為種植成本太高、打不贏越南茶,也造成農林公司近年來連年虧損。因此,農林去年決定改造老埤而招標,由寶晶能源取得標案,蔡佳晋在展場攤位上,秀出「屏東縣內埔鄉光與農新農村規劃」3D模擬動畫,跟記者解釋,「過去農園是封閉茶園,土壤酸度高達4.4,礫石為主、地力不佳,排水也有問題,並非良好的耕種區域,若做好觀光與旅宿設備,就能讓一般民眾參與進來,成為屏東大武山下的新秘境。」依寶晶目前規劃,佔地717公頃的老埤農場,26%保留原始生態、21%做生態復育、21%為茶園,光電廠佔地約28%,另1.4%為休閒農業用地,總投資預計200多億,太陽能占園區不到3成,預估興建至多450MW光電案場,每年可提供5.76億度電給半導體業者,而實際興建將依主管機關核准為準。動畫展示的老埤農場,鳥瞰綠地有一半為原始生態,130公頃茶園,一小隅規劃三層樓的低碳飯店及休閒農業區,有溫室、餐廳及假日市集,還有農產品與食品加工廠、冷鏈物流等。寶晶能源支持台灣在地農業(圖/翻攝自寶晶能源臉書)。「農業要有經濟性、環保性與社會需求,所以我們選擇跟屏科大合作農地再生的研究,生態跟有機農法一樣,沒有所謂的『太陽能板下不長草』這回事,反而能恢復地力,」除了種植相關的高經濟作物,如瓜果與香草,也會特別種植蜜源植物,讓方圓3公里的農地都能有蜜蜂來巡邏、增加收益,推動綠色旅遊,也能培育附近的學生、居民當導遊,讓他們在農閒時增加工作機會。「我們其實想在這做一個小型的地方試驗,讓農村有hightech的加值,不是競爭,而是互補」蔡佳晋說,「農業交給專業的去做,我的強項是資本募集、營運管理、品牌行銷,這才是資本家該做的事;否則一味想著堅守農地,沒有產業群聚、技術不到位,無法吸引人力,生活環境也沒有辦法改善。」「經濟部需要電,農業部需要農,農村需要就業人口,這3者要平衡,而不是只想保護其中一個,這不是台灣之福。」蔡佳晋正領著團隊,以國發會的「地方創生」政策為基礎,要在保留茶園的屏東老埤農場上,打造全台最大太陽能發電廠,走出一條農業、地方及光電共存三贏的新出路。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369633/sm-07213576c708d4ed12649d5b94d24fb3.jpg)
郭智輝拋菲律賓蓋綠電廠構想 洪孟楷憂釀國安威脅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16日表示,經濟部長郭智輝近期提出的「菲律賓蓋綠電廠」恐怕有國安疑慮,海底電纜鞭長莫及,未來若跳電「難道要怪鯊魚嗎?」因應經濟部喊出2030年起,每年可發400億度綠電目標,郭智輝15日拋出,希望在鄰近的菲律賓等國家興建綠電電廠,再進一步經由船運或海底電纜,將綠電運回台灣供廠商使用的前衛構想,引發在野議論。洪孟楷對此批評,電力是基本民生產業需求,若要把電力交在其他國家手中,等於被他國掐住喉嚨,對國安是非常大的威脅。他說,近年台電屢屢將跳電問題推給松鼠等小動物釀禍,未來若海底電纜運電成真,「鯊魚可能也成為跳電的主因」,他諷刺。洪孟楷感嘆,郭智輝一席話,除了打臉過去民進黨政府一再強調能源是戰略物資之外,也把「電力即國力」的國防意識拋諸腦後。他憂心,即使退一萬步想,菲律賓與台灣根本沒有邦交,菲律賓政治立場有時親美有時親陸,非常不穩定。洪孟楷直言,對比民進黨把大陸想成洪水猛獸般的假想敵,若從藍營人士口中說出「菲律賓蓋綠電廠」,恐怕現在已被側翼打成「中共同路人」,郭智輝異想天開把能源主導權送給他國,萬萬不可。洪孟楷強調,海底電纜如果成真,狀況將充滿不確定性,包含距離與洋流都需要克服,根本捨本逐末,令人傻眼。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8/369558/sm-a882c785915bb2c7d3c4f51e7bb926a4.jpg)
2030綠電400億度需求急 郭智輝拋菲律賓蓋綠電廠構想
經濟部長郭智輝15日表示,為了讓2030年台灣綠電排放達標,初步規劃與民間業者合作,在菲律賓蓋綠能電廠,接著透過船運或台電海底電纜,運電回台供綠電需求者使用。據了解,因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企業綠電需求大增,經濟部日前預估,2030年綠電需求量將達400億度,而台灣要發展AI兼顧減碳,雙軸轉型的時代綠電需求孔急,外界憂心2030綠電400億度供電承諾恐跳票,經濟部也急於找尋創造綠電新可能。對此,郭智輝指出,自己在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Raymond F. Greene)牽線下,尋求在菲律賓等鄰近國家蓋綠電廠,再將電力運輸回台灣的可能。他舉例,新加坡和澳洲距離4,800公里,而新加坡便是透過海底電纜,向澳洲買綠電,台灣距離菲律賓呂宋島才300多公里,沒理由不行。郭智輝認為,在菲律賓等鄰近國家,在該國土地上請廠商投資綠電,電廠端不一定是台電公司,但可由台電把綠電接回台灣,進一步把這些綠電買回來,提供國內有綠電需求的業者使用。他說,至於電力種類都還在發想階段,可能有太陽能、風力和地熱等,仍可討論。郭智輝感嘆,在台灣蓋綠能電廠現階段仍面臨地方政府和群眾的質疑和掣肘,蓋設電廠在台灣短期難有共識,但產業的發展實在不能等,必須儘速找出解方,即使海底電纜運輸需要成本,但代價一定會低於在台灣發展的重重困難,仍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