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
」 陳紹誠 時尚F4茶鄉南平2/6株大紅袍保費1億人民幣 「萬里茶道」從武夷山到俄羅斯
位在福建南平市北邊的武夷山市,因為名茶「大紅袍」而聞名遐邇,其實早在唐代,武夷山一帶就已開始栽種茶葉;宋朝時武夷山的茶已成為貢品;元朝皇室在武夷山的九曲溪畔設立御茶園,專門採製貢茶;到了明末清初,更創製了烏龍茶。整個武夷山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所以不論品種,都通稱為「岩茶」。 本刊記者來到武夷山,當然也得上山瞧瞧那名震天下的大紅袍母株。從「大紅袍」景區入口,經過一小段崎嶇山路,便可來到武夷山九龍窠高岩峭壁下,僅有的6株大紅袍母株就長在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寫的「大紅袍」石刻。 「大紅袍」母樹景長在九龍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寫的「大紅袍」石刻。 (圖/王若攝)這6株大紅袍母樹屬於灌木茶叢,葉質較厚。珍貴之處在於生長環境特別,終年有水帶著岩頂所累積的養份流下灌溉。此外,母株所處的岩石位置,日照時間短,又恰能好擋住正午時的毒辣陽光,卻又會反射太陽的光線往母株,生長環境可謂得天獨厚。據了解,武夷山市政府特別為這6株大紅袍母株投保1億元人民幣的保險,且從2006年開始,就對大紅袍母樹進行「停採留養」。 大紅袍母樹因為只有6株,在停採之前,每年也會根據雨水等因素限量採摘,所以即使在最好的年份,茶葉產量也不過幾百克。所幸經過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的專家多年培育,在1982年就有扦插繁殖成功的大紅袍品種推出。現在市面上能買到的「大紅袍」,都是這些扦插品種的徒子徒孫。 至於大紅袍名稱的由來,源自於一則民間故事:傳說有一書生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被附近天心寺老和尚用茶葉做藥治癒。書生後來高中狀元,為了感恩,他回到武夷山將御賜的狀元紅袍披在茶樹上,後來人們就把這些茶樹叫做「大紅袍」。 看過大紅袍,認識武夷山岩茶在歷代的風光史,必然不可錯過「萬里茶道」的起點——下梅村古民居,當年武夷山的茶業,可是從此處開始萬里旅行,經過蒙古運到俄羅斯的恰克圖,最後再轉進到中亞各國。 下梅古村以人工運河「當溪」為中軸線,兩岸建起各式豪宅府第。(圖/王若攝)清初康乾盛世時期是下梅村的鼎盛時期,靠著村中央的人工運河「當溪」運輸武夷山的茶葉,地方志上記載:「日行筏300艘,轉運不絕」,成為武夷山最重要的茶業集散地,也因此帶來地方的繁榮富裕,村中盡是富商豪宅與官宦府第。 下梅古村的建築為明清風格,門面多飾有磚雕、吊樓,青瓦屋頂起架平緩,牆體採用立磚鬥砌,木柱板壁,集磚雕、石雕、木雕藝術為一體。目前下梅村仍完好保存的民居有鄒氏祠堂、西水別業、鄒氏大夫第、施政堂、陳氏儒學正堂、鄒宅閨秀樓、方氏參軍第、程氏隱士居等近40幢,還有鎮國廟、天一井等古建築,值得逛上大半天。鄒氏是下梅村最富有的家族,鄒氏祠堂的建築也相當宏偉。(圖/王若攝)有好茶必也需要好杯,能夠體現武夷山茶文化的,還有位在武夷山景區蓮花峰山下的「遇林亭」古窯址。「遇林亭」主要燒製的是八大窯系中建陽窯的黑釉瓷(即建盞),興建於宋代,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窯,總面積達6萬多平方公尺。 「遇林亭窯址」景區建有博物館,博物館後方依山而建的兩座龍窯,是1998年至2000年間進行考古挖掘時,清理出的兩座半地穴式焰斜面龍窯。其中一號窯址全長73.2公尺、寬約2公尺,專燒製黑釉、青釉,一次能燒出5萬多件窯器;二號窯址全長113公尺,主要燒製黑釉瓷器,以碗、茶盞為主,一次約能燒出8萬多件窯器,產量相當驚人。 遇林亭窯址挖掘時清理出的1號龍窯,全長73.2公尺,一次可燒出5萬多件窯器。(圖╱王若攝)
瑜伽女神戀愛中3/「時尚F4」陳紹誠致力推廣儒學 曾被譏「和納豆差不多高」怒告網友
45歲陳紹誠祖父為國民黨大老陳立夫,家世背景顯赫,他上海求學時期曾當過許多知名飲料品牌活動主持人以及上海交通大學留學生電台擔任DJ。回台後因受邀出席時尚派對、電視節目,受到新聞媒體雜誌等報導注目,2008年他因與藍鈞天、丁春誠及已故藝人高以翔4人,一同為西服品牌拍攝目錄並走秀,被媒體封為「時尚F4」。曾有一段婚姻的陳紹誠現為立夫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兼副執行長,致力於推廣中華文化儒學、中醫藥學。2009年他曾與丁春誠、高以翔、藍鈞天4人一起推出過寫真書《遇見時尚F4》,更以「書卷斯文型男,內外兼俱的完美王子」來介紹他,不過他最後並未走上演藝這條路。更自2015年開始大力推廣儒學,並受邀到兩岸各大院校及單位演講,以物理、數學、圖表、經濟學、管理學,及現代科學應用的創新方式解釋儒學及其道理,希望更多年輕人能進而理解中華文化是不分新舊時代的。陳紹誠(左二)與藍鈞天(右二)、丁春誠(左)及已故藝人高以翔(右)4人,曾被媒體封為「時尚F4」。(圖/翻攝自陳紹誠臉書)2019年陳紹誠受邀擔任「TEDxNeihu」講者, 之後更成為籌劃人之一,雖然鮮少在螢光幕前露面,但在其他領域仍是相當活躍。此外,在2019年5月台北一名劉姓男子,以臉書帳號「Argus」嗆陳紹誠「過氣又老又肥、和納豆差不多高的沒名藝人」,遭陳紹誠提告公然侮辱。士林地院一審,認為劉男所述文字,足以貶損名譽,判裁罰4000元;2021年高院二審出爐,法官調查,劉男係因先聽到陳男罵他「渣男」才反擊,且「納豆」等語,目的並非損害陳男名譽,改判劉男無罪確定。對於本刊在4月26日與5月4日接連直擊夏米雅與陳紹誠共進午餐互動親密,之後還一同返回住處,感情疑已進展到同居ING,記者在14日傳訊夏米雅詢問和陳紹誠兩人關係?對方「已讀不回」,至截稿前未獲任何回應。陳紹誠(左)曾受邀擔任「TEDxNeihu」講者, 之後更成為活動籌劃人之一。(圖/報系資料照)
港版國安法落地後「在台生根」 香港作家李怡病逝、享壽87歲
香港著名專欄作家、時事評論家李怡昨(5)日上午病逝於台北國泰醫院,享壽87歲。畢生從事論政的李怡,晚年筆耕不輟,持續撰寫回顧自身歷經的《失敗者回憶錄》系列文章,可惜該連載今後中斷、成為絕響。李怡曾說,若放一句在墓誌銘的話,他會形容自己:「這個人一世也很勤力去閱讀與工作」。李怡本名李秉堯,1936年出生廣州、父親為粵語片導演李化,1948年移居香港,1954年畢業於香島中學。受到父親影響,李怡求學期間已嚮往社會主義,畢業後在香港左派機構任職資料員及編輯,立場親共的他於1970年創辦《七十年代》雜誌,一度被台灣視為「匪刊」。直至1981年,李怡脫離左派,轉向反共立場。李怡自述,該年他訪問儒學大師徐復觀與哲學大師勞思光,使他在思想上有很大改變,與中共關係進一步趨於破裂。他在1984年將雜誌更名為《九十年代》,更於1990年創立台灣版,集結多位資深媒體工作者與政治文化評論家作品,敢於批評兩岸政權,遭到中共查禁,直至1998年停刊。李怡一生戮力於論政與文化事業,曾參與創辦及經營天地圖書。他立場鮮明、見解獨到,長期分析兩岸三地政治局勢發展,在多份報章及刊物發表時評文章,包括為香港《蘋果日報》撰寫社論與專欄、主持香港電台「一分鐘閱讀」節目,更是香港獨立評論人協會創會會員。李怡晚年開始寫回憶錄,闡述自己立場轉變的心路。近年香港情勢丕變,他對香港前途看法,也因多起社會運動而徹底改變,並特別關注離散海外的香港年輕人處境。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之後,李怡毅然離港、移居台北,他除了轉至台灣媒體發表專欄,也持續在臉書撰文針砭時事;連載的《失敗者回憶錄》即是回顧其歷經時代跌宕的前塵往事。他個人臉書最後一篇文章更新於上月19日,當時寫道「作者有病《失敗者回憶錄》暫停數天。無大礙,不勞各位朋友牽掛。」李怡的兩位女兒昨晚於其臉書發布訃聞,表示懷著沉痛的心情,謹此公告李怡在台北逝世的消息,有關喪禮安排,不日奉告。李怡告別式將於22日下午在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至真一廳舉行。
前立法委員朱高正癌逝享壽67歲 好友林正杰證實了
前立法委員朱高正22日晚間因大腸癌病逝,享壽67歲,他的好友前立委林正杰也於臉書證實此事。有「民主戰艦」之稱的前立委朱高正,是民主進步黨早期代表性政治人物之一,後因反對台灣獨立運動及民進黨的台獨黨綱而退出民進黨,後來他創立中華社會民主黨,但屢次參選均慘敗,後加入新黨;他也於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落選後,退出政壇,專注於《易經》研究。前立委林正杰於臉書證實好友病逝消息,「在台灣的民主運動,朱高正貢獻厥偉,1986/9/24(九月街頭示威之間)在周清玉家,我提議藉街頭群眾掩護,立刻組黨。朱高正拿著影印紙,一個一個要大家簽名。加上他跳桌大鬧立法院,逼迫老立委退休,對國會全面改選,起了關鍵作用。」林正杰指出,朱高正在民進黨成立之初,就反對民進黨台獨路線,之後退黨,自己組黨,「他學問深厚, 對朱熹儒學/ 康德學說/易經有相當的造詣」,最後他也感嘆,「高正所做已做,不枉此生。安息吧,同志!」
72歲翁駕車惹禍!南韓史蹟公園遭「高速衝撞」正門秒塌...驚悚畫面曝光
南韓大田市一名高齡72歲老翁開車行駛至一處史蹟公園的正門時,突然朝著正門高速衝撞進去,導致圍牆瞬間崩塌,造成現場1名行人、2名乘車者受傷,後方車輛的行車紀錄器畫面曝光後,立刻掀起熱議。根據韓媒《中央日報》報導,事發於上月29日下午3時53分,一名高齡72歲的老翁開著現代汽車的GRANDEUR,行駛到了位於大田市東區佳陽洞的「尤菴史蹟公園」,沒想到下秒他竟高速朝著尤菴史蹟公園的正門衝撞進去,導致柱梁傾斜,牆面無法承受重量而瞬間坍塌,剩下一半的正門殘存,後方車輛的行車紀錄器也將畫面完整拍下。(圖/翻攝臉書@중앙일보 (joongangilbo) )該事故造成現場1名行人、2名乘車者受傷,已送往醫院治療。據警方初步調查,研判應是老翁年歲已高,駕駛技術不成熟,才會直接撞上史蹟公園的正門,將會等到老翁接受治療、病況穩定後,再進一步調查。據悉,尤菴史蹟公園是朝鮮後期的大儒學家尤庵宋時烈先生篤學的地方,當地政府於1991至1997年進行翻修,並於1998年指定為史蹟公園,而這次被撞壞的正門,其實就是在1997年才完工的。
「時尚F4」出席高以翔告別式 陳紹誠淚流兩行止不住
立夫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兼副執行長陳紹誠,今天早上出席好友高以翔告別式,看到Godfrey帥氣微笑的照片行禮 鞠躬 時,眼淚不停的兩行流下止不住,非常感傷。陳紹誠多年前曾與丁春誠、高以翔、藍鈞天合體被封為「時尚F4」,出書及出席品牌活動等,惟未入演藝圈,繼承爺爺陳立夫遺志,於兩岸及世界各國推廣儒學、中醫和中華文化教育活動。他今天一早出席高以翔告別式,有感而發地寫下文字抒發內心悲傷,「Godfrey, you are now with God, and you are now free.We will see you on the other side eventually.....。」陳紹誠提到四人真的很久沒聚一起,沒想到這是近來第一次相聚,也是最後一次。「Bro,我們三個都很想你,也會一直想念你。」他還說,今天是Godfrey的告別會,心情很複雜,或許是過去幾週準備昨天下午的TEDx演講,故意不去想Godrey已經不在的事實,也或許是藉由準備演講讓自己不去想和面對Godfrey告別會即將來。老天也為Godfrey作美,今天天氣很好。告別式很溫馨,讓現場所有人都回憶起Godfrey這個內向的大男孩,也讓我們能將他帥氣及靦腆的一面永遠記著。他說本來一直告訴自己別難過,但當致敬唱名「好友時尚F4」,和Gabby及小丁走上前,看到Godfrey帥氣微笑的照片就在面前時,實在忍不住眼裡開始有淚珠,行禮時,眼淚更不停的隨著鞠躬兩行流下止不住。三人坐下時都不發一語,都難過著擦眼睛擤鼻子的。等心情平靜點,剛好坐在中間,搭著Gabby和小丁的肩膀說:「有空我們要多聚聚。」但是講完後,馬上又落淚了,因為知道每次相聚都會想到將永遠缺席Godfrey。
陳紹誠致力推廣中醫 車禍半身不遂好友針灸重新站起來
立夫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兼副執行長陳紹誠今天在「TEDxNeihu」演講全程英文說中西醫的差異,以及好友車禍傷重到得靠輪椅生活3年,接受針灸等中醫治療後,四肢恢復活動並且還能行走。陳紹誠今天下午受邀於「TEDxNeihu」2019年會中,與泉創生醫執行長王泉仁、藝人王陽明擔任壓軸重點講者,三人皆全程以英文演說,每人時間各18分鐘,陳紹誠以「學習發問,問中學習」為主題,分享求取學問與事實的經驗要點。母親林穎曾等親友也到場為他加油打氣。陳紹誠為政治家、教育家陳立夫孫子,多年前曾與丁春誠、高以翔、藍鈞天合體被封為「時尚F4」,出書及出席品牌活動等,惟未入演藝圈,繼承爺爺遺志,於兩岸及世界各國推廣儒學、中醫和中華文化教育活動。陳紹誠和母親林穎曾。(圖/李蕙璇攝)陳紹誠把「學」「問」兩字,各以英文詮釋為「Learn to ask」及「Ask to learn」,對照孔子說過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可以透過古代智慧哲學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為學習5項要點,也就是「大量閱讀」、「切題提出正確問題」、「深思推斷」、「分辨資訊真偽與立場」及「驗證事實」。「他提到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2018年國人有40%是沒有閱讀習慣,很多人多是看標題而沒有仔細讀內容。而小孩子一天可以提出多達300個問題,成人卻是很少發問,或許是不曉得如何問問題,害怕問錯問題尷尬,其實現在很多人也應該透過Google搜尋問問題找答案。」像是現在多數民眾多是透過西醫治療病痛,醫學知識多來自西方,有人會將抗生素誤解可以治療感冒,或是不認中醫一昧排斥,其實這就是典型未加以深思的迷思,而讓自己錯失學習自古流傳知識的機會。陳紹誠提到祖父陳立夫於1947年,當上《時代》Time雜誌封面人物。(圖/李蕙璇攝)陳紹誠就提到一位好友車禍受傷導致脊椎斷裂、四肢骨折,而嚴重到半身不遂,乘坐輪椅達3年。他都是透過西醫治療,而在陳介紹好友去看中醫師做針灸,數月後先是手腳四肢可以前後活動,取下尿袋,逐漸到可以擺脫輪椅站起來。「陳紹誠並現場秀出一名患者的檢查報告,進一步說明該例是今年5月被診斷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女性,其肝指數與荷爾蒙等都異常。她接中醫治療本以為可能會像西醫治療一般要花兩年才會恢復正常,沒想到肝指數先是在7月底檢測恢復正常,10月時其荷爾蒙、白血球也已回復正常。」陳紹誠全程英文演說希望將中醫、中華文化傳揚全世界。(圖/李蕙璇攝)陳紹誠因此建議學習知識過程中,除了大量蒐集材料加以閱讀,還要能切題提出正確的問題,並且要能去挖掘許多細節,來解決疑惑。進而是要能深思及邏輯性推斷,試著組織化發問,因為思考與組織是非常重要。而且因為有些資訊夾帶偏頗立場缺少客觀性,很多人只是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也常有藉口與偏心偏頗情況。其實,應該以中性立場去看事情,學習均衡與平衡,並能加以驗證事實,才能培養獨立思考的分辨力與判斷力。
「時尚F4」陳紹誠推廣中華文化 TEDxNeihu全程英文分享學習發問
政治家、教育家陳立夫孫子陳紹誠,現致力於推廣中華文化儒學、中醫藥學,今年12月14日將受邀出席「TEDxNeihu」年會演講,全程英文分享他如何從繁多資訊發掘事實和知識的動力與方法。同場登台講者還有台塑集團王泉仁、藝人王陽明、造型師周筱筑等共13人,每人各在18分鐘裡傳達其創新、勵志與感動故事。陳紹誠現為立夫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兼副執行長。美國普度大學主修工業工程系、香港中文大學讀完工商管理碩士MBA後返台,曾與丁春誠、高以翔、藍鈞天四人合體被封為「時尚F4」出版新書,為嘉裕西服拍攝秋冬季款目錄、出席品牌活動等,惟未入演藝圈,主要推廣儒學、中醫和中華文化教育活動。陳紹誠(右)與祖父陳立夫、父親陳澤寵、弟弟合影。(圖/陳紹誠提供)陳紹誠表示,祖父陳立夫是工程師出身,爾後非常崇信中華文化帶給人們身性靈修養,他從小耳濡目染受其影響至深,敬佩祖父以科學精神探究許多事物,讓知識非只是資訊,而延伸到精神層面。舉例來說,儒學中的倫理道德是中華文化美德,存於家庭學校教育重要一環,可以讓學知識做學問更有內涵深意。陳紹誠。(圖/陳紹誠提供)他也認為當今科技進步,取得資訊方法很多又迅速,還是有些人時常相信一些非事實的知識,常缺少發掘事實和知識的動力和方法,習慣接受資訊而疏於提出問題反向思考。陳紹誠就提到說,有人罹患感冒之後以為要服用抗生素才能治癒,其實感冒是病毒導致的,而抗生素對病毒無用。如果相信此看法的人們,先加以大量閱讀資訊並提出質疑思考等問題加以探究,也非就聽來的就相信。陳紹誠現在致力於推廣中華文化,以科學化圖表方式闡述儒學、中醫藥學原理,讓國學更貼近現代語言。(圖/陳紹誠提供)在12月14日的「TEDxNeihu」年會18分鐘演說中,他將以「學習發問,問中學習」為主題,分享其求取學問與事實的學習經驗要點。陳紹誠綜合這幾年自己的學習經驗,建議可以從「大量閱讀」、「提出正確問題」、「邏輯思考推究」、「明辨資訊真偽與來源立場的客主觀性」及「操作驗證」等五個面向,知而不行等於不知,而從行之了解內涵缺失與真義。陳紹誠將在12月14日「TEDxNeihu」18分鐘演說,分享其求取學問與事實的經驗要點。(圖/TEDxNeihu提供)譬如說,有些人推崇西醫反對中醫而在網路資訊帶風向,但他們可能沒有真正去了解中醫,而接受此論述、主觀性資訊的人們,也未進一步接觸中醫而片面地道聽塗說拒絕其他知識。若是透過以上五個面向,讓自己能夠認識及瞭解中醫,會發掘更多值得珍惜的珍貴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