償債壓力
」財政赤字龐大+政治兩極分化 穆迪下調美信用評級展望至「負面」
信評機構穆迪(Moody's)上周五(10日)將美國信用評級展望由「穩定」調降為「負面」,原因是美債債務利息成本大幅上升,以及根深蒂固的政治兩極分化。穆迪表示,此次變動反映了美國財政實力的下方風險不斷增加,而這些風險恐怕不再能被美國信用優勢抵消。穆迪說明,今年國債收益急劇攀升加劇了美國的償債壓力。並補充道,在缺乏政策調整的情況下,預計美國債務承受能力將進一步、穩定、大幅下滑,與其他評級較高的主權國家相比,美國債務承受能力將降至非常弱的水平。周四(9日),美國30年期美債標售再次敲響警鐘,需求之慘淡被形容爲「徹底的災難」,各項需求指標都表現不佳,海外需求更是顯著退潮。同日,聯準會「隔夜逆回購工具」(ON RRP)的使用規模兩年來首次跌破 1 兆美元,這個被視爲短期美債流動性的來源可能會在明年1月完全耗盡。有分析師指出,不論是長債還是短債似乎都在告訴市場,美國國債的流動性危機正在逼近。聯準持續加息將利率從接近0上調至5.25至5.5%的區間,這種激進的緊縮貨幣政策推高了基準借貸利率。除了利息成本,穆迪還強調了政治風險。該機構指出,「嚴重政治分歧阻礙政策制定有效性」。近期,美國國會發生劇烈變動。共和黨眾議院議長上個月在與民主黨達成協議為政府繼續提供資金後被投票罷免。而當時達成的臨時協議,將在近一周內到期,除非達成新協議,否則美國聯邦政府將不得不關閉一些業務,並讓一些非必要工作人員“暫時休假”。但截至上周,避免這種局面的協議似乎仍遙遙無期。穆迪的展望變動可能預示著信用評級的下調,但並非總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穆迪是三大評級機構中唯一仍授予美國AAA級信用評級的機構。早在8月時惠譽就將美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信評,從AAA下調至AA+,而圍繞債務上限的政治「拉鋸戰」,也是標普2011年下調該國主權信用評級的原因。對於穆迪這一舉動,美國財政部副部長艾迪耶摩(Wally Adeyemo)表示,「雖然穆迪維持美國AAA評級,但我們不認同負向展望」;白宮新聞發言人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則將展望的變化,歸因於國會中共和黨人的行為,稱「穆迪改變美國展望的決定,是國會共和黨極端主義和功能障礙的又一個後果」。
房產巨頭「碧桂園」上半年慘虧逾2000億 恐爆債務違約
大陸房地產巨頭碧桂園近期財務拉警報,碧桂園30日表示,今年上半年虧損達489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150億元),公司恐出現債務違約。據了解,碧桂園從今年初以來,股價下跌了67%。據《CNN》報導,碧桂園上半年虧達489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150億元),公司警告,他們可能會出現巨額債務違約。據了解,碧桂園是大陸最大的住宅建商。碧桂園表示,他們對中小城市的低迷房市,感到措手不及,也未能做出快速反應。碧桂園在提交給香港證券交易所的文件中指出,公司對不理想的業績感到非常悔恨,本月早些時候,他們未能向部分債券持有人支付利息,而如果公司財務在未來繼續惡化,集團可能會違約。碧桂園補充,上述所有情況,都有重大的不確定性,這會讓市場對集團的經營能力產生重大懷疑。報導稱,這家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巨頭,正在面對流動性危機,一些人擔心這危機會蔓延到海外。經濟專家穆迪表示,碧桂園面臨的償債壓力越來越大,約有43億美元(約新台幣1370億元)的債券,將於明年底到期。投資者擔心在北京當局試圖拯救碧桂園時,公司的債務違約,已經打擊到他們脆弱的信心,因為房產業是大陸經濟增長的關鍵。碧桂園10日坦承,他們面臨1992年成立以來的最大困境,因為銷售惡化和融資環境困難。消息一出,引發大量拋售潮,據了解,碧桂園從今年初以來,股價下跌了67%。碧桂園28日說,公司在馬來西亞的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1兆元)項目,營運正常也安全穩定。據悉,這是最大的海外開發項目。公告曝光後,短暫提振了碧桂園的股價。
碧桂園債務危機 帳上資金將優先保交樓
碧桂園陷入債務危機,除了償債壓力,還面臨保交樓的挑戰。陸媒引述消息人士指出,目前公司帳面上可動用資金剛好能基本保障交樓,也將保交樓設為優先重點。「經濟觀察網」引述一位碧桂園內部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要交付40多萬套房,明年還有約40萬套待交付,「目前,帳戶上的資金剛好能基本保障交樓,而前期結算款的支付可能還要靠後市銷售」。該碧桂園內部人士強調,想保交樓,公司資金管理不能亂,「資金有限,不能隨意兌付,比如部分債權人、供應商謀求個別優先清償,那會損害其他方的利益,很可能導致房子走向爛尾」。報導指出,現在,保交樓成為碧桂園各部門、各層級的第一要務,尤其是集團和區域高管、財務資金部門。一位碧桂園人士介紹,目前所有的錢必須優先保證交樓,每一筆支出需管理層審核是否跟保交樓有關。據報導,碧桂園對有限的資金用於償付各類款項有明確順序,依次是:保交樓資金、工程結算款、項目層面負債、集團層面公開債等。還需和各方談好支付節點和比例,確保公平公正。具體而言,碧桂園項目層面現金基本採用封閉管理,資金在扣除工程款等成本後,需優先償還項目層面金融負債。而未來兩年出於保交樓需要,大部分資金處於項目監管戶,帳面現金中可自由動用的比例極低。只有隨著項目建設交付、監管戶資金逐步釋放,方能有可動用的剩餘資金上流至集團,以償還公開市場債務。
財政部發6點聲明 反駁債留子孫、拿預算做假帳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日前拍影片批評,總統蔡英文將特別預算常態化,導致特別預算總金額已經超過2兆4000億元,若收入小於支出時,就將支出的部分用特別預算達到收支平衡的假象,痛批是在「作假帳」,這也讓國民黨立委召開記者會,猛攻民進黨政府財政有問題,是在債留子孫,把債務丟給下一任政府處理,對此財政部今(15)大動作發布6點聲明回應。財政部回應,總預算是政府每一年度常態性預算,特別預算是因應國家遭逢特殊事件即推動重大政事,與總預算互相獨立的預算。為避免一次性支出影響總預算規模,兩種預算相輔相成,均依法定預算程序經立法院審議,總統公布後由行政機關據以執行,且其執行結果接受立法院及審計機關審核監督,無作假帳的狀況。財政部6點聲明如下:一、國民黨委員所稱中央政府截至112年6月底負債6兆7千億元?依據財政部國庫署網站所公告之各級政府公共債務統計表,計算中央政府截至112年6月底負債6兆7千億元。經查其長期債務係以預算數6兆5千億元列計;短期債務係以實際數列計。惟查同表亦列計中央政府長期債務實際數5兆8,338億元(與本部近日新聞稿相同),倘依美國國債鐘作法,以長短期債務實際數合計計算平均每人負債,截至112年7月底止中央政府長短期債務合計5兆9,938億元,平均每人負債25.6萬元。另至年底舉債實際執行數可能因歲入增加延後舉債或少舉債、或歲出撙節等因素,低於預算編列數。二、國民黨委員所稱蔡政府編列之特別預算分配執行至未來年度,像刷信用卡把債務留給下一任政府?政府施政具延續性,部分特別預算由繼任者執行為常態,且計畫執行所帶來之效益亦將由後代子孫共享,如蔡總統承接馬前總統流域綜合治理計畫之公共建設,所列之特別預算舉債,亦計入蔡總統任期之債務增加數,皆係跨世代、跨黨派造福子孫之支出,符合代際負擔公平。三、國民黨委員質疑蔡政府特別預算舉債破2兆元,財政部僅承認4,350億元?各特別預算依計畫多採分年或分期編列,至委員所稱蔡總統任內特別預算編列債務舉借預算數2兆餘元,係將各特別預算已編列數全數列計。查近年因經濟成長致稅課收入執行優於預期,得以減少及延緩債務之舉借,蔡總統上任時長期債務實際數5兆3,988億元,任期間債務增加包括總預算及特別預算,經與債務還本互抵後,截至112年7月底為5兆8338億元,僅淨增加4350億元。特別預算舉債數均全數納計中央政府長期債務,無不承認特別預算舉債情事。且隨經濟自然成長,我國債務比率仍控管於適度範圍。查112年度中央政府長期債務預算數6兆5,717億元,長期債務預算數比率30.7%(截至112年7月底止長期債務實際數5兆8,338億元;比率27.2%),距存量債限仍有9.9個百分點(約2.1兆元)舉債空間,尚具財政韌性因應未來緊急重大政事所需,且我國債務管理獲國際組織高度肯定。四、國民黨委員所稱政府潛藏負債18兆元?依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截至111年底各級政府未來或有給付責任合計18兆6,126億元(中央政府15兆8,086億元、地方政府2兆8,040億元)。未來或有給付責任除政府未來編列預算支應外,另可透過費率調整、給付條件改變、改善經營績效及保險財務結構因應,未必成為實質債務,其與國際組織(國際貨幣基金,IMF)標準可採備註或補充報告方式揭露,不計入政府負債,係屬一致,爰亦不應計入平均每人負債,使其虛增。五、國民黨委員質疑未來償債壓力大?近年中央政府受惠於總預算連續賸餘,以及持續推動開源節流,債務控管得宜。中央政府每年均依公共債務法規定,以稅課收入至少5%至6%編列債務還本並據以執行,另審酌歲入執行情形,於年度編列債務還本預算外適時辦理增加還本。107年度至111年度合計實質還本5,227億元,償還總預算及特別預算舉借之債務,且總預算原編債務舉借預算4,825億元全數未舉借,已有效減緩債務成長。未來本部亦將持續依規定編列債務還本預算、據以執行,並適時增加還本。六、民眾黨柯主席所稱特別預算做假帳,你相信收入比支出多?總預算是政府每一年度必須辦理之常態性預算;至特別預算係因應國家遭逢特殊事故及推動重大政事,與總預算互相獨立之預算,可因應即時需求,並避免一次性支出影響總預算規模,兩種預算相輔相成,均依法定預算程序經立法院審議、總統公布後由行政機關據以執行,且其執行結果均受立法院及審計機關審核監督,無作假帳情事。另外,特別預算之債務舉借預算數,除納計長期債務外,自當受公共債務法存量債限管控。且於特別條例明訂排除公共債務法年度流量債限之特別預算,即應受財政紀律法施行期間之流量債限管控,無規避舉債上限情事,嚴守財政紀律。
斯里蘭卡經濟危機難解! 逾400萬人深陷藥物短缺問題
「錫蘭醫務人員協會」(ACMOA)聲稱,由斯里蘭卡經濟危機導致的醫療短缺問題嚴重影響了超過400萬人,其中近300萬人急需接受非傳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disease, NCD)的治療,100萬人則患有可預防的失明症狀,另有1萬名癌症患者則苦於藥品和醫療設備的短缺。綜合Newscutter.lk、《路透社》的報導,ACMOA秘書班德拉(Jayantha Bandara)博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斯里蘭卡每天約有300萬人需要服用治療糖尿病、高血壓、膽固醇和心髒病等非傳染性疾病的藥物。斯里蘭卡最大的醫生工會「政府醫務人員協會」(the Government Medical Officers' Association)的發言人拉特納辛甘(Vasan Ratnasingam)告訴記者,全國各地的醫院都在努力應對嚴重的藥物短缺問題,且情勢在過去8個月裡已變得更加嚴峻,「所有醫院都在面臨(藥物)短缺,甚至連退燒藥(乙醯胺酚)、維生素C等基本藥物以及生理食鹽水都有困難,癌症和眼科醫院等專科設施都是靠捐贈來運行的。」他還補充,斯里蘭卡的癌症和眼科等專科醫院目前僅靠捐款資金在維持營運。新冠疫情導致斯里蘭卡的旅遊業和外匯收入驟減,再加上美聯儲進入升息階段,加劇了斯里蘭卡的償債壓力,政府又在此時採取不合時宜的減稅措施,造成斯里蘭卡在外匯儲備枯竭後陷入破產危機,使其嚴重缺乏美元向國外進口燃料、食品和藥物等重要物資。對此,新任總統威克瑞米辛赫(Ranil Wickremesinghe)承諾恢復經濟穩定,但他承認改革將是痛苦的,包含增加稅收,以使國家財政正常化並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印度、日本和中國在內的國際債權人合作,以重組債務。報導稱,斯里蘭卡衛生部和高級衛生官員尚未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聯合國罕見示警:經濟大衰退更甚2008年金融海嘯、新冠疫情危機
美國聯準會(Fed)企圖壓制通膨而激進升息,導致各國央行為避免利差擴大,紛紛選擇跟進,全球主要經濟體大收水的舉措也加劇了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爆發的風險。對此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示警,當下全球經濟衰退帶來的衝擊,將更甚2008年的金融海嘯,以及2020年的新冠肺炎危機。據CNBC、《海灣時報》、《財星雜誌》的報導,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報告指出,已開發國家的升息政策可能將全球推向衰退與停滯,如果持續激進的緊縮貨幣政策,不使用其他工具解決供需和通膨問題,全球經濟定會步入衰退,預料將產生一些嚴重而持久的後果,包括經濟增長低迷和物價持續飆漲的停滯性通膨,或是另一種極端現象:惡性緊縮。報告提到,當下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帶來的風險,將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時的經濟衰退,所有地區都將受到影響。該報告預測,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從2022年的2.5%下滑至明年的2.2%。聯合國表示,這種放緩將使全球 GDP遠低於大流行前的正常水平,並使世界經濟損失約17兆美元,佔世界GDP的20%。報告指出,擁有大量美元計價債務的開發中國家衝擊最深,甚至有許多國家已接近債務違約的邊緣,並面臨比過去20年任何金融危機都還要嚴重的衰退。UNCTAD秘書長葛林斯潘(Rebeca Grynspan)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我們在發達經濟體看到的政策舉措正在影響我們的經濟、社會和氣候目標。它們正在對最貧窮的人造成最嚴重的打擊。」葛林斯潘補充,當今全球通膨都是由大流行時代遺留下來的供應鏈瓶頸引起的,她建議富裕國家應專注在投資發展中國家並優化全球供應鏈。她還呼籲發達經濟體應為擔負償債壓力的新興經濟體提供更多的債務減免和重組方案。同時UNCTAD還呼籲,除了升息和上述手段之外,已開發國家需要採取更務實的措施,包括戰略性價格控制、課徵暴利稅、反壟斷及更嚴格的投機監管措施。除此之外,美元指數在聯準會持續升息下不斷走強一度改寫20年新高,也引來外資摩根士丹利(大摩)的策略師威爾森(Michael Wilson)示警,他指出美元的流動性風險已經來到危險區,壞事很可能會發生,預期聯準會鷹派貨幣政策轉彎的可能性越來越高,或許將暫停量化緊縮(QT)措施,或重新改為量化寬鬆(QE)政策。
熊市債券布局1/外資天后看股市「可認真賺用功錢」 債市「短天期轉往長天期」
熊市來了?台股今年從高峰崩26%,光是9月就跌掉11%,還跌破國安基金13,928點防線,摔得比美股還重。據此,去年證券分析師喊出「股優於債」資產配置,近期紛紛改口,轉向以固定收益的「債」券,業者也趁美國FED升息見頂前,推出前進債市產品。CTWANT記者採訪多家金融機構業者,近期「認賠贖回基金」的投資人非常多,且面對股債雙跌,看不到股市隧道曙光之際,就連某投顧董事長也說「此時,現金為王,就看哪位大咖、主力誰先撩落去!」尤其美國聯準會(Fed)今年已升息12碼,年底前可能再升三碼的堅定「鷹訊」,令全球投資人更是焦慮不已,唯恐美股道瓊、標普500、那斯達克指數「掉入熊市」,市場已傳出台股跌破萬三的悲觀看法。面對外資今年來賣超逾1.2兆元台股,整戶擔保維持率更跌破158%,外資借券賣出占比一路飆漲,台股日均交易量從今年四月的2,600億元萎縮剩1,900億元左右,迫使金管會9月最後一天出手救市,祭出睽違兩年半的「限空令」全力打空頭措施。「台股還有下行風險!」曾是「外資天后」的國泰金投資長程淑芬9月28日在第三季台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線上發表會中表示,參考國泰金投資策略,建議除了「認真賺用功錢」找出台股三類股撿便宜,投資人還可配置「到期資產」,或將「短天期轉往長天期債券」。昔日「外資天后」封號的國泰金投資長程淑芬,在第三季台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線上發表會中,分享國泰金投資策略。(圖/國泰金控提供)程淑芬所稱「三類台股撿便宜」,係指依目前台股本益比及股價淨值比來看,「過去想買但覺得股價偏高」,便可在這波股價回檔時「擇優布局」;而這三類個股特徵,「未來二年產業前景不錯,為產業中表現相對較好的公司」,且「配息率」及「股東權益報酬率」較佳的企業。至於,關於何時投入債市?「依照過去經驗來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見高點時間,會早於聯邦資金利率見頂,大約7~8個月。」中租基金平台副總經理蘇皓毅分析,目前市場看待聯準會此波升息高點,已由4.5%上升至4.75%,照FOMC利率預測點陣圖2023年利率高點的中位數4.6%,兩者一致,升息最高點時間將落在2023年2月。「依照最新的升息預測路徑,目前的確是債券合適加碼時機。」蘇皓毅表示,在聯準會連續升息下,不論是投資等級債,或非投資等級債的殖利率,皆已大幅提升,而發債企業基本面保持良好,不僅投資級債目前債信極佳,非投資等級債企業截至8月底違約率僅0.83%,大幅低於平均值2.98%。蘇皓毅認為,短期償債壓力不高,目前利差擴大下,「極具投資價值」,在升息結束前,不論是何種債種投資一年期報酬皆相當優異,可以分批進場佈局。看準投資人尋求「固定收益」標的需求升溫,國泰投信準備10月下旬募集最新一檔的「美國優質債券基金」,也就是要從長期表現穩健、收益佳的美國投資等級債。
Fed強力升息、美元指數急漲!專家:港幣之外亞幣無一倖免
由於美國8月CPI年增率超乎市場預期,聯準會(Fed)也決定於9月再次升息3碼,且鷹派預期年底的基準利率至少會調升到4.4%,這也導致美元指數狂飆,創20多年來新高,美元22日兌全球貨幣也應聲急漲,包括歐元、英鎊、加幣、澳幣、紐元、印度盧比、印尼盾、泰銖、馬來西亞令吉、菲律賓披索、新加坡元、新台幣、韓圜及日圓等,都貶至多年來低點。Fed如外界預期,於當地時間21日決定第3度升息3碼,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會後發表的談話中也強調,Fed會保持激進的緊縮政策,除此之外,經濟軟著陸的希望還會愈來愈渺茫,經濟情勢將朝向「更鷹、更痛苦、更艱辛」的方向前進,不但會大幅調降今年美國GDP的增長預估,還會調高明年失業率的預期數字,會後利率點狀圖也呼應了鮑威爾的談話內容,預計年底聯邦基金利率將來到4.4%、2023年則會高達4.6%,直到2024年才會降至3.9%。美國強力升息的舉措,以及激進收緊貨幣政策的心理預期,導致美元指數22日盤中勁揚1%至111.695,繼續刷新20年新高。多個非美元主要貨幣也在當天全線崩跌。歐元貶值0.3%至0.9810美元,為20年新低,英鎊貶0.4%,報1.1223美元,是37年來新低,加幣貶至2020年7月來最低,紐元跌到0.5831美元,澳幣降至0.6611美元,3者都創下2020年來新低。其中日本央行因為國內的通膨壓力較不明顯,升息又會增加日本國債的主要持有者日本政府和企業的償債壓力,因此仍然維持政策利率在-0.1%、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目標在0%左右,符合市場預期。但這持續拉大美日兩國的利差,導致外資過度流出,日元隨後也持續下挫,一度貶破145心理關卡,為1998年8月以來首次。此外,國內溫和通膨的中國也持續降息,導致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1關口,最低報7.1017,續創2020年6月以來新低。韓圜更貶破1,400韓圜大關,為13年半以來首見,尤其今年來已累計重貶逾15%,促使當局決定採取聯合因應措施,揚言積極因應匯市的投機行為,以穩定匯市。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應聲貶破31.5、31.6元關卡,早上最低來到31.606元,重貶1.66角,創2019年8月以來新低。新興市場貨幣方面,印度盧比也跌至1美元兌80.2875盧比的新低;印尼盾則跌至1美元兌15,040印尼盾,為2020年以來最低。除此之外,菲律賓披索匯價也再創新低,一度貶0.5%至58.28披索,對此經濟學家預估菲國央行將升息2碼至4.25%,但馬尼拉SecurityBank的首席經濟學家Dan Roces表示,以披索的貶勢來看,央行若升息3碼他也不會意外。東南亞貨幣方面,泰銖、馬來西亞令吉、新加坡元也都全線走弱,RBC市場公司亞洲外匯策略部門主管Alvin Tan指出,除了匯率緊釘美元的港幣之外,沒有亞幣能倖免於美元升息的傷害。尤其韓圜更是亞幣中的最大輸家。今年以來截至9月初的央行資料換算顯示,亞幣中跌幅最深的貨幣依序是:日圓、韓圜、菲律賓披索、新台幣、泰銖、人民幣、馬來西亞令吉、印尼盾、新加坡元、越南盾。
美國物價、房租漲翻天!饒舌天后卡蒂B怨:人們怎麼活?
美國物價在聯準會升息、經濟衰退的陰影下,仍然維持在在高位,再加上利率的攀升加劇了美國人民買房的償債壓力,並推升房租。對此曾獲葛萊美最佳饒舌專輯獎的美國饒舌天后卡蒂B(Cardi B)直言不諱地痛批,「人們該如何生存?」。據《商業內幕》及《紐約郵報》的報導,單曲5度登上告示牌百大單曲榜首的饒舌天后卡蒂B於上周末在社群媒體Instagram的直播中表示,通膨和高利率正損害民眾支付房租、房貸的能力。卡蒂B在直播中提問,「我想知道人們該如何生存?」,她前陣子才為表弟買了一套公寓,「我的家人及朋友都很感激有我當靠山,但那些沒有我的人呢?」卡蒂B更爆粗口,「沒有他X的房屋庫存了,根本不會有人想賣掉他X的房子。」她目前仍持續幫友人物色房產,並坦承近期的租金漲幅已經達到讓人無法接受的地步,「我看到部分地區價格的攀升,生活難以承受」。根據Rent.com數據顯示,美國7月公寓租金中位數較去年同期上漲39%。今年稍早,美國房市專家預測租金漲勢有望因為買氣下降而放緩,但受動盪的經濟環境影響,房價不見穩定。此外,聯準會為抑制通膨持續升息,也加劇買房的償債壓力,且食品價格仍處於高點,明顯打擊美國老百姓的消費能力。美國勞工部13日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8.3%,雖較7月的8.5%有所下降,但高於市場預期的8.1%。這顯示美國國內通膨仍然頑強,使聯準會9月再次升息3碼已無懸念,有鑑於聯準會(Fed)主席鮑威爾前陣子才不斷強調1970年代沃爾克時期暴力升息的重要性,市場甚至開始猜測Fed可能會更激進升息和縮表,回收市場的熱錢。8月CPI年增率的數據一出,也導致美國股市周二收盤4大指數全面暴跌。
「日圓兌美元」創24年來新低 元大顏承暉:偏弱匯價有利產業回流
對於「日圓兌美元」創24年來首度跌破140元大關,市場預估這樣的走勢可能會持續。元大投顧顏承暉博士表示,貨幣貶值將改善日本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如果偏弱的匯價能夠長期保持下去,將有利產業在中期逐漸回流。元大投顧顏承暉博士指出,從評價面來看,日本股市本益比目前僅10倍左右,在近期美銀美林的調查中,日本股市是基金經理人除了美國股市以外最看好的市場,加上近年中美政治問題浮上檯面、中美兩國的產業鏈逐漸脫鉤,在美國亟欲重塑亞太供應鏈的政策方針下,日本或能一拾契機,成為進擊的巨人。顏承暉分析,日本在資產泡沫破滅後,民間消費及投資在償債壓力下長期緊縮,致經濟深陷長達「失落30年」的泥淖;私部門的需求不振,只好仰賴政府的長期大幅赤字補上及出口支撐。然而在2019年以前,日圓匯價長期處於過於強勢狀態,影響日本出口競爭力,致日本在後冷戰全球化浪潮中出口表現落後,也造成產業外移。所幸在30年的休生養息後,私部門資產負債表已然修復,並在安倍經濟學的持續堅持下,重新為經濟注入了活力,尤其貨幣貶值將改善日本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如果偏弱的匯價能夠長期保持下去,將有利產業在中期逐漸回流。
從一房難求到建商發愁!經濟學家示警:美國房地產市場可能走向「崩潰」
美國的房地產市場多年來供不應求,如今隨著聯準會(Fed)不斷升息,建商卻開始在擔心賣不掉手中的建案。根據全美住房營建商協會(National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 NAHB)7月1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的美國獨棟新屋市場指數(Housing Market Index, HMI)暴跌了12點至55點,而且已連續下跌7個月,處於2020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並創下史上第2大跌幅。對此經濟學家示警,美國房地產市場可能處於「崩潰」邊緣。由於美國聯準會在疫情期間瘋狂QE,大量熱錢注入房市推高資產價格,但如今隨著Fed開始QT回收資金,整個房地產突然降溫,讓幾個月前就開始動工的建商措手不及。6月份美國新屋「供應/銷售比」達到上次房市崩盤,也就是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準。根據NAHB的一項調查顯示,7月初房屋建商網站和售屋處的買家訪問量,已降至2012年以來最低水準。據《紐約郵報》的報導,美國萬神殿巨集觀經濟研究諮詢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創辦人兼首席經濟學家謝波德森(IanShepherdson)表示:「建商一直否認需求放緩的事實,尤其今年上半年的抵押貸款申請已下降了25%以上,且這個趨勢目前仍看不到盡頭。」謝波德森還補充:「最近幾個月買房的人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正在虧本。」有些疫情初期住在加州的上班族,本來希望在房價較便宜的愛達荷州擁有一片自己的天地,遠離那煩人的防疫措施,但聯準會現在為了應對通膨問題而不斷升息,這更讓民眾心慌。NAHB指出,「高通膨」和「升息」導致買房需求和房屋銷量放緩,尤其抵押貸款利率的飆升和QE時期高漲的房價嚇跑了許多潛在買家,而高利率和高通膨又加劇購屋者的償債壓力。相關數據也顯示房地產市場的信心正在下降,例如6月份的美國獨棟新屋市場指數(Housing Market Index, HMI)就低於路透社所有31位經濟學家的預測,環比暴跌了12點,是自1985年以來的第2大降幅。NAHB主席康特(Jerry Konter)也表示,有13%參與月度調查的建商在6月的房屋交易中降價求售。另外,由於未來幾個月的經濟形勢預料會變得更加黯淡,建商也在減少建造新成屋,以免太多房子蓋好後空著。「缺工、建材成本上升,以及經濟衰退的預期,導致許多建商停止建造新成屋,而且土地、建設和融資成本目前已超過了房屋該有的市場價值。」北美最大房地產市場數據分析公司Zonda的首席經濟學家Ali Wolf表示:「建商現在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在想方設法將手裡的空房賣掉,過去2年最火爆的市場可能會出現一段供大於求的時期。」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預測,隨著聯準會升息的腳步沒有放緩的跡象,全美嚴重高估的房地產價格恐將迎來巨大的修正。不過,專家們也達成了共識,那就是這次的情況不會像2007年的次貸危機一樣引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日圓恐續貶!日銀總裁:小幅升息沒意義 有必要將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
日本央行(日銀)於21日下修了經濟增長預期,同時還上調了日本通膨數據的預測。雖然近期不斷飆漲的大宗商品價格和低迷的日圓正在推動日本通膨率突破久違的2%大關,但日銀總裁黑田東彥認為物價上升不會是長期現象,因此將會繼續維持超低利率,而且如果有必要,還會毫不猶豫的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日圓大貶有2個主因,由於日本較沒有歐美國家的高通膨壓力,再加上升息會增加日本國債的主要持有者日本政府和企業的償債壓力,更會使經濟活動放緩而導致衰退,因此日銀不打算跟隨美國聯準會的升息腳步,而是選擇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拉大了美日兩國的利差,導致外資過度流出,其中更有許多外資借貸成本極低的日圓後,再換成外幣投資非日圓市場,加劇了日圓的貶勢。日本經濟基本面轉差也是日圓貶值的主因之一,由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狂飆,高度依賴原物料和能源進口的日本製造業面臨生產成本大幅壓縮獲利空間的難題,雖然日圓貶值有利有出口競爭力,但日圓疲弱加劇了進口成本的飆升,反而吃掉了薄利多銷的出口利潤,日本企業得不償失,例如日本在6月已連續第11個月出現貿易逆差,進口額也較同期成長46.1%。而且日圓若在短時間內狂貶,再配上日本經濟基本面轉差,以及近期由能源和糧食商品帶動的「輸入性通膨」,日本就有可能迎來停滯性通膨的挑戰。雖然日銀總裁黑田東彥也表示,日元大幅貶值是「不可取的」,但他排除了利用升息來減緩日圓跌勢的可能性,「如果我們要透過收緊貨幣政策來阻止日圓下跌,我們將不得不大幅升息,這將對經濟造成巨大損害。」而且黑田東彥還認為,日本的經濟風險在之後就會獲得平衡,甚至日本國內的通膨上升不會是長期現象,因此如果有必要,日銀還會毫不猶豫的再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據《財聯社》、《路透社》的報導,日銀目前仍維持-0.1%的短期利率目標,以及0%左右的10年期債券收益率。此外,日本央行還將截至2023年3月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CPI)從1.9%的預期數字上調至2.3%。但日銀也將本年度的經濟增長預期從2.9%下調至2.4%,並警告稱,持續的供應鏈限制、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新冠疫情,會讓日本經濟遭受打擊。
不只中國爛尾樓 經濟學家示警:美國房地產市場可能走向「崩潰」
根據美國全國住房營建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 NAHB)1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的美國獨棟新屋市場指數(Housing Market Index, HMI)暴跌了12點至55點,而且已連續下跌7個月,處於2020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並創下史上第2大跌幅。對此經濟學家示警,美國房地產市場可能處於「崩潰」邊緣。據《紐約郵報》的報導,美國萬神殿巨集觀經濟研究諮詢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創辦人兼首席經濟學家謝波德森(IanShepherdson)表示:「建商一直否認需求放緩的事實,尤其今年上半年的抵押貸款申請已下降了25%以上,且這個趨勢目前仍看不到盡頭。」謝波德森還補充:「最近幾個月買房的人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正在虧本。」美國聯準會近期大幅提高聯邦基金利率來壓制通膨,抵押貸款利率也穩步攀升至多年來的最高水平。截至7月14日,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貸款的平均合同利率攀升至5.51%,而一年前該利率還徘徊在3%以下。NAHB指出,「高通膨」和「升息」導致買房需求和房屋銷量放緩,尤其抵押貸款利率的飆升和QE時期高漲的房價嚇跑了許多潛在買家,而高利率和高通膨又加劇購屋者的償債壓力。相關數據也顯示房地產市場的信心正在下降,例如6月份的美國獨棟新屋市場指數(Housing Market Index, HMI)就低於路透社所有31位經濟學家的預測,環比暴跌了12點,是自1985年以來的第2大降幅。NAHB主席康特(Jerry Konter)也表示,有13%參與月度調查的建商在6月的房屋交易中降價求售。「缺工、建材成本上升和高通膨導致許多建商停止建造新成屋,而且土地、建設和融資成本目前已經超過了房屋該有的市場價值。」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預測,隨著聯準會升息的腳步沒有放緩的跡象,全美嚴重高估的房地產價格恐將迎來巨大的修正。不過,專家們也達成了共識,那就是這次的情況不會像2007年的次貸危機一樣引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日圓大貶日債熔斷 「金磚四國之父」提醒亞洲金融風暴恐重演
日本目前遭遇1980年代泡沫經濟後最危機時刻,面臨日圓大貶、日債遭放空而熔斷的雙重難題,有「金磚四國之父」稱號的著名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示警,日圓狂貶恐引發亞洲各國貨幣競貶,重演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雖然日圓貶值有助於日本疫情後的觀光業復甦,但日本爆發金融危機的風險與日俱增,不得不堤防。日圓大貶有兩個主因,由於目前日本國內沒有通膨壓力,甚至還有通縮的力量,再加上升息會增加日本國債的主要持有者日本政府和企業的償債壓力,因此日本央行不打算跟隨美國聯準會的升息腳步,而是選擇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拉大了美日兩國的利差,導致外資過度流出,其中更有許多外資借貸成本極低的日圓後,再換成外幣投資非日圓市場,加劇了日圓的貶勢。日本經濟基本面轉差也是日圓貶值的主因之一,由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狂飆,高度依賴原物料和能源進口的日本製造業面臨生產成本大幅壓縮獲利空間的難題,雖然日圓貶值有利有出口競爭力,但進口成本的飆升反而吃掉了薄利多銷的出口利潤,日本企業得不償失。而且日圓若在短時間內狂貶,再配上日本經濟基本面轉差,以及近期由能源和糧食商品帶動的「成本推動型通膨」,日本就有可能迎來停滯性通膨的挑戰。日圓狂貶也引發專家的擔憂,「金磚四國之父」歐尼爾(JimO'Neill)就示警,日圓若貶至150兌1美元,恐影響其他亞洲國家的出口競爭力,讓這些國家選擇出手干預匯市、促貶本國貨幣,重演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貨幣競貶,但他也表示,中國的經濟力量比1997年時更強,且日圓的貶勢可能因日本央行結束貨幣寬鬆政策而告終,因此情況可能不致於惡化。有「金磚四國之父」稱號的著名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示警:日圓若貶至150兌1美元恐掀金融風暴。(圖/達志/路透社)但日圓大貶也導致日本國債遭到華爾街禿鷹的空頭攻擊,6月15日,日本10年期公債盤中創下2013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而且還兩度觸發熔斷機制,這也引起投資人對日本國債違約的擔憂,深怕這將導致另一場金融危機。根據台銀牌告價格顯示,日圓今天再度破底下探至0.2217,續創逾25年來新低,且不排除0.22關卡有可能失守。目前1新台幣可兌換4.51日圓,若換算成10萬新台幣,則可以兌換451060日圓左右,相較於今年3月時的高點,3個月下來已現賺近5萬日圓,這也吸引哈日族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去日本旅遊或帶貨回台灣販售,不過日圓大貶導致的金融風險還是值得投資人多加留意。
明年經濟求「穩字當頭」 金融成主雷區⋯房地產業恐泡沫化
剛結束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22年大陸經濟政策要「穩字當頭」,對此全國人大財經委前副主任賀鏗表示,強調「穩」反映存在不穩定因素,其根源仍來自金融領域,而引爆不穩的導火線可能是房地產業泡沫的破裂。近幾年大陸房企到期債務規模路透報導,賀鏗表示,大陸房地產業與當年泰國、美國和日本出現的泡沫化不同。一是低等級商品房總量過剩。商品房空房率至少在20%以上,所以去庫存問題很大;二是房地產行業的債務量大,且與銀行和地方政府出現債務交集,大大增加了「拆彈」困難。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賀鏗解釋,會議通稿特別指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尤其惹眼的是「精準拆彈」、落實「各方責任」和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等字句。賀鏗解釋,這隱含著2022年不可避免還會有「雷」要爆,必須先明確責任歸屬。調研機構貝殼研究院稍早公布的統計顯示,2021年大陸房企到期債務達人民幣(下同)1.28兆元創下歷史新高,2022年的到期債務亦高達8,951億元。再加上市場普遍預期在2022年房價將進一步下滑,對於房企來說償債壓力巨大。賀鏗也對「增加基建投資以帶動經濟增長」的看法提出質疑。他表示,市場有一理論是GDP年增率增加1%可增加1,000萬人就業,但2020年大陸GDP年增率比上年減少了4個百分點,失業人數並未增加4,000萬人,可見上述說法缺乏事實支撐。他認為,在收入增長緩慢,需求收縮的當下,大陸應該適度捨棄部分增長速度,在質的提升多下工夫。他建議2022年GDP預期年增率定在5%左右,財政赤字不要超過3%,要實行財政平衡與貨幣合理寬鬆的政策組合。至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對資本設置紅綠燈」的新說法,賀鏗解釋,資本以追逐利潤為主,如果不規範其行為,將會對經濟、社會造成嚴重後果。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當然非常必要。但賀鏗認為,應該先透過立法,讓「紅綠燈」以法律為準繩,不可對不同形態的資本設置不同的紅綠燈,而是統一規則讓資本公平競爭,這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全中國四川欠債最多! 今年前10個月償債本息達1706億
由於大陸地方政府債券密集到期,雖然借新還舊緩解了今年地方償債壓力,但2020年前10月地方償債規模仍高達2.3兆元(人民幣,下同)創歷史新高,不同省分償債壓力不同。其中以四川省今年前10個月償債本息1706億元位居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首,江蘇省以1642億元緊隨其後。同時前10個月償債本息超過兆的省分還有山東、浙江、湖北、遼寧、貴州、廣東等。另外透過大陸財政部數據顯示,前10個月地方發行再融資債券償還本金1兆4197億元,占到期本息總額比重約為61%。這意味著地方償債的6成資金是依靠來自借新債。根據大陸財政部最新資料顯示,今年前10個月地方政府償還本金、利息高達2兆3156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地方償債規模1兆9719億元,並占今年前3季地方財政收入比重約18%。據第一財經網報導,四川省今年前10個月償債本息1706億元,位居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首,江蘇省以1642億元排名第2。同時前10個月償債本息超過千億的省分還有山東、浙江、湖北、遼寧、貴州、廣東。而從總數來看,截至2019年底,大陸地方政府債務餘額規模超過1兆元的省分包括江蘇、山東、浙江、四川、廣東、湖南。另外還有貴州9673億元、遼寧8902億元與湖北8040億元。同時觀察地方償債壓力不能單看償債規模,還與地方財政實力緊密相關。例如第一財政大省廣東的前3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近9700億元,加上規模龐大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因此對廣東來說,償債壓力並不算大。但對於償債規模超過千億元的湖北、貴州、遼寧以及一些欠發達中西部地區,償債壓力相對較大。尤其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湖北,財政收入大幅下滑,今年前3季地方財政收入總計3487億元,前10個月償債就高達1157億元。貴州省前10月地方財政收入約2867億元,但償債規模就高達107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