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養化
」小琉球珊瑚礁覆蓋率剩1成 監院糾正海委會、屏縣府等單位
監察院今(11日)指出,小琉球沿海珊瑚礁生態系長期遭受破壞,致嚴重衰退與失能,尤以沿海遊憩活動密集區之珊瑚覆蓋率更為低落,僅為11.9%,遠低於東北角、花東、綠島、蘭嶼、墾丁、小琉球及澎湖等地的平均,權責機關顯有疏失,監察院糾正海洋委員會、觀光署、鵬管處及屏東縣政府。監委范巽綠、林盛豐調查,小琉球於2015年以前,活珊瑚礁覆蓋率約30%至50%,2016年因聖嬰現象導致海水水溫異常升高,引發全球珊瑚大白化,墾丁、綠島、小琉球和澎湖嶼坪均出現珊瑚覆蓋率下降情形,小琉球更是大幅下降至10%至20%,但是墾丁、綠島、澎湖嶼坪的珊瑚在白化後的1至3年內覆蓋率均有所回復,唯小琉球卻未有明顯的回復跡象,2021年至2023年小琉球平均珊瑚礁覆蓋率僅為11.9%,為全台最低,低於平均33.4%,第二低的東北角則為24.6%。「氣候變遷造成之高溫衝擊雖對珊瑚礁系統形成生存壓力,惟相較台灣其他樣點,小琉球珊瑚礁復原情形較為緩慢,小琉球珊瑚礁系統遲難復甦,顯示該地恐仍持續存在其他生存威脅。」范巽綠及林盛豐調查後,認為相關機關有未善盡權責之處,監察院內政及族群委員會通過二位監察委員提案,糾正海洋委員會、觀光署、鵬管處及屏東縣政府。監察委員指出,針對小琉球遊客量、遊憩行為等事項進行規劃、建設及管理,係屬鵬管處業務範疇,並由觀光署主管之。鵬管處數次委託之承載量評估,仍以觀光發展為依歸,對於海洋生態保育恐難有實質裨益。海委會長期以來既知小琉球環境承載量評估與海域生態息息相關,自可主動進行評估調查,惟該會未積極為之,反寄託於觀光主管機關鵬管處所為之調查作為,任令小琉球周遭海域之海洋生態及生物多樣性趨於惡化、劣化,洵有缺失。范巽綠、林盛豐強調,屏東縣政府前於2015年公告劃定小琉球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包含肚仔坪、杉福、蛤板灣、漁埕尾及龍蝦洞5區之潮間帶,並於2022年規範人流管制措施,惟迄今仍有蛤板灣及龍蝦洞之潮間帶未進行人流管制,對於小琉球島上熱門潮間帶及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無法完全落實遊客總量管制,造成小琉球海域海洋生態沉重負擔;又長期忽視該島海域珊瑚覆蓋率衰退及生態惡化狀況,遲至2024年始將珊瑚列入該縣「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之保育對象,實有檢討改進之必要。監委指出,海委會雖定有「海域環境分類及海洋環境品質標準」,然珊瑚礁生態系對於水體中營養鹽含量變化較為敏感,海委會卻未據以研擬更嚴謹、適切之規定,相比鄰近亞洲國家如中國、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之海域環境保護規範與力度,猶有不足。小琉球島上雖已設立4座污水處理設施,然污水處理對於營養鹽去除效果有限,小琉球多處潮間帶仍有藻類繁生等優養化現象,致使珊瑚礁生態系持續惡化,珊瑚覆蓋率僅剩約1成,海委會及屏東縣政府均有檢討改進必要。
中興湖百人清池「吸引日媒參與」 撈出300生物與「20年前Nokia手機」
位於台中的中興大學,於4日起連續4日動員百位師生進行校內中興湖的清淤,如此龐大的活動,甚至還吸引到日本節目前來參與。而眾人在清淤的過程中,也從湖底發現近300隻生物,其中包含一隻1.2公尺的鱸鰻。而人造的遺失物更是不計其數,其中一隻20年前的Nokia手機也是吸引不少人的目光。中興大學表示,中興湖是於1977年由校內學生以工讀、義務的方式挖掘而成,其中長約89公尺、寬約109公尺,面積達到2161坪,湖水最深處達到3公尺。而由於人工池塘長久下來會有淤泥累積、有機物變多、水源優養化的問題,所以必須要定期清池,一方面維持水體健康,二方面也可以移除外來種,維持原生種的生存環境。(圖/翻攝自中興大學官方網站)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中興大學自4日起,連續4天與興大生科學院、農業學院與工學院師生、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台中市農業局與水利局、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等單位的合作下,動員數百人進行中興湖的清淤。而如此場景,甚至還吸引到日本東京電視台綜藝節目「緊急SOS!池の水ぜんぶ抜く大作戦」前來採訪,主持人田村淳甚至還在現場拍照打卡。而在歷經了一段時間的作業後,師生從中興湖撈出了將近300之生物,其中包含一隻1.2公尺的鱸鰻、長絲巨鯰(成吉思汗)、黃鱔、草魚、烏鰡、大頭鰱、吳郭魚等生物。而在人工物的部分,當中也找到一支20年前的Nokia手機、直排輪、瓶罐、車鎖、蝦籠、解剖剪刀等物。眾人在湖中撈出一隻1.2公尺的鱸鰻。(圖/中興大學提供)
夏威夷毛伊島驚現「夢幻泡泡糖粉」池塘 專家:疑乾旱所致
美國夏威夷州毛伊島(Maui)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池塘,於近日呈現出非常夢幻的泡泡糖粉色,起初管理員認為可能是藻類大量繁殖的跡象,而後經專家分析才發現,毛伊島的乾旱可能是造成此異相的原因之一。管理員沃爾夫(Bret Wolfe)表示,園區於10月30日接獲民眾通報,池塘顏色變成了怪異的粉紅色,據《衛報》報導,自通報當天,夏威夷州毛伊島奇利亞水塘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Kealia Pond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就一直在監測奇利亞塘的水質。沃爾夫起初認為可能是毒藻類造成的藻華(優養化)現象,但經實驗室測試後才發現,罪魁禍首是種叫做「鹽桿菌」(halobacteria)的生物。「鹽桿菌」是單細胞生物,可以在鹽分含量很高的水中繁衍,被認為是可在極端環境下存活的嗜極生物(extremophiles)。而因為懷卡普溪(Waikapu Stream)已經很久沒有注入溪水到奇利亞塘,導致奇利亞塘的鹽度也直線升高,近日在奇利亞塘出水口採集到的樣本顯示,其鹽度更是一般海水鹽度的2倍。因此目前研判,毛伊島的乾旱可能是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之一,可能要等下雨時降低鹽度,水的顏色才能漸漸恢復正常。此異相極其罕見,就連任職70年的志工都沒見過,而粉紅色池塘的照片在網上瘋傳後,好奇的遊客也都紛紛湧入參觀。對此,沃爾夫則笑說「原本希望他們來這裡是為了認識瀕臨滅絕的水鳥,但不,他們來這裡是為了看粉紅色的水。」美國夏威夷毛伊島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池塘,於近日呈現出非常夢幻的泡泡糖粉色。(圖/YouTube KHON2 News)
逢雨必翻?彰化水溝屢見魚群暴斃 民代促縣府追凶
逢雨必翻?彰化市磚磘里水尾二路區域排水溝近日屢傳魚群暴斃事件,魚群在烈日下曝曬散發濃濃惡臭,彰化縣議員陳銌銌5日表示,今年已經發生2次,通知環保局檢測沒發現汙染,檢測每次都說是水中溶氧量低,但她認為每條魚都是生命,將要求相關局處調查真正原因。磚磘里水尾二路旁的區域排水溝,從2020年發現魚群大量暴斃情形,每次粗估都有上千尾魚翻身,景象慘不忍睹,附近民眾被味道臭到受不了,當地民眾表示,該區域排水溝裡面是有魚,但也沒有到上千尾,不知道死魚是從哪邊來的。陳銌銌表示,該區域排水溝魚群暴斃是年年發生,今年特別頻繁,上月21日也發生過一次,5日是今年第2次了,且範圍還擴大,往年都是水尾二路附近才有,現在一路到洋仔厝溪出海口都有,非常誇張。她說,過去認為是大雨過後洋仔厝溪水位高漲,魚群跟著水倒灌被沖回支流,但水位退了後,魚被困在區域排水溝裡出不去,大量魚群突然聚集導致水中溶氧量過低,造成魚群集體暴斃,如果專家認為是洋仔厝溪倒灌導致魚群湧入,應該要有防治實際作為,才能根本解決問題。環保局表示,該區域排水沿線並無工廠,派員到場後發現排水呈現優養化,主因是近日天氣變化大,水中藻類行光合作用,導致水中營養鹽增加、水中溶氧濃度偏低,水質經檢測確實沒有汙染,將加強巡查否衍生其他汙染,並定期監測該區域水質變化情形。
【看見台灣情報】從《映河》特展探尋台灣環境的真相與未來
10月8日午後的淡水河上,「藍天一號」遊艇搭載著新北市副市長陳純敬與隨行貴賓及新聞媒體,在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劉建隆的淡水河人文與生態導覽下,一行人接續前往淡水齊柏林空間,為即將於10月9日開展的《映河》特展,揭開了一場別出心裁的序幕。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表示,過去齊柏林導演十分眷戀淡水獨有的風情,空拍作業時也經常循著淡水河口返航,因此,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特別選在淡水設立齊柏林空間,作為台灣環境教育散播與交流的場域平台。由於新冠疫情長時間影響國內社會正常運作,基金會萬冠麗執行長指出,這次《映河》特展能夠順利開辦,要特別感謝全家便利商店「全家零錢捐計畫」的贊助與支持,基於關懷環境共同理念,雙方於2020年發起【全家一起看見台灣】五年環境關懷公益計畫,並公益邀請全國10,000名學童前往齊柏林空間學習體驗,一同為台灣的未來,播下一顆顆永續的綠種子。同時感謝ViewSonic的贊助,將齊柏林導演多幅空拍影像,運用視訊互動技術呈現,讓民眾深刻感受刻不容緩的環境破壞。《映河》特展是齊柏林空間繼2019年《見山》、2020年《逐岸》第三檔登場的特展,河流是齊柏林導演長年空拍台灣山、河、海、城市、人五大關懷主軸之一,河流就如同一面鏡子,可以映現環境本質的樣貌、可以看見惕勵省思的方向,因此,這次的特展便以《映河》為名,透過策展人偶然設計曾令理老師策劃,將展場分為「河流開始的地方」、「沈浸在流動之中」、「與河映照的我們」、「成為一片寬廣的齊柏林」四大展區來鋪陳,引領大家看見河流如何穿越山嶺,切割出險峻峽谷,一路滋養著產業生態,或是呈現波光瀲灩、蜿蜒入海的瑰麗面容,以及透過水體不同顏色,提醒了環境被破壞的真相,民眾在如臨現場的震撼空拍影像氛圍中,不僅可以目睹台灣河流壯麗與澎湃的全貌,並能夠共同思索人與環境的共生議題。這一次《映河》特展匯集了齊柏林導演近百張空拍作品,規模為歷年之最,並特別從齊柏林導演近千小時的影片素材中,挑選46顆鏡頭剪成影片,藉由巨幅投影方式,打造如同於10,000英呎雲端飛行、俯瞰絕美大地的沉浸式劇場。同時,展場中也有許多觸控互動的精心設計,譬如將齊柏林導演鏡頭下的河流顏色,抽取化為橘、黃、灰、藍、綠…等色票,集結成30色的「水色變幻調色盤」,凸顯河川污染、乾枯、優養化的問題,炫目又怵目;將人與河流互動的故事,轉化為四本實體大書,民眾動手翻閱時,可以了解自然災害、蓄水設施、灌溉渠道、治洪設施等河流主題,一窺台灣河流既美麗又哀愁的故事。影像提供/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攝影/李易暹【齊柏林空間】《映河》特展:2021/10/9-2022/秋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10:00-18:00 (週二公休)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得忌利士洋行後棟)電話:(02)2629-1996
重金屬污染?農田灌溉溝渠「冒紅水」 咖啡色物體沈澱
嘉義縣朴子市鴨母寮大排牛挑灣段,近日長達逾500公尺水面一片「紅通通」,嚇壞附近居民。「住了20多年,從未見過此情形!」市民翁素貞指出,上周發現附近農田的灌溉溝渠冒出紅水,直到最近沿溝渠上游察看,赫見整條都紅的,還布滿一片片咖啡色物體,擔心遭到汙染。嘉義縣環保局8日派員了解,指出除了含氧量微低,其他數值都無異常,研判為水體優養化,產生藻類孳生所致。陳情嘸效 早就習以為常近日陸續有民眾發現「鴨母寮大排變紅了」,還漫延到大排的分支溝渠。農民說,過年前水就被染紅;還有人說,從去年就有了。奇怪的是,不僅市公所、縣環保局未接獲此一訊息,也無人發現,連附近2個庄頭的里長也都說:「不曉得,沒聽說過」。有民眾昨日在染紅的鴨母寮大排牛挑灣段朴南5號橋下,還發現大面積黑色水體不斷從大排底部冒上來;對此,縣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長謝政哲回應,下午派員察看後,可能是底部汙泥發酵膨脹浮出水面,才導致此一現象,將加強查察,看看是否有埋設暗管、偷排廢水的情形。朴子市民翁素貞住家離大排不到400公尺,她說,農民看著灌溉水源冒出紅水,不敢吭聲,加上這幾年大排常飄惡臭,經居民陳情數次,至今這些情形都還存在,也因此面對大排疑似又遭汙染,居民早已習以為常,也知道反應後仍無效。由於鴨母寮大排為當地農民灌溉用水之一,縣環保局去年曾揪出1家畜牧場,趁大雨來臨時繞流偷排廢水,如今這段水面又傳染紅,民眾憂心會對農作物造成安全疑慮。是否含重金屬 要查清楚對此,嘉義大學農藝學系教授黃文理則認為,鴨母寮大排染紅若單純因藻類所致,並不影響周遭農作物生長,但其中若有高濃度畜牧廢水,加上農民引用灌溉,且過度施肥,易使土壤鹽鹼化,作物也易發生稻熱病等疾病,建議環保單位應做進一步檢驗,確定是否含重金屬等外來汙染。
石門水庫優養化!改善水質工程 再徵經費4億8200萬
石門水庫除了淤積嚴重,近年來也飽受水質優養化困擾,儘管民眾不會直接飲用,但成為淨水工程負擔。為了降低優氧化主要物質磷,桃園市環保局與北區水資源局致力總磷削減計畫,已略收成效。養魚吃藻類 宣導減少施肥北區水資源局坦言,近20年來優養化的數值逐漸降低,但總磷的濃度有時仍會超標,特別是復興區種植水蜜桃、柿子及竹筍等地區,因肥料內含有磷,經由雨水沖刷至河川再到水庫時,大幅增加水庫總磷的濃度,因應此狀況不斷向農民、社區宣導。根據評估水庫水質優養化程度的卡爾森指數顯示,石門水庫水質在2012年時達53.3,已屬優氧化,至2019年降至46.6普養,桃園市環保局表示,因民眾的飲用水會透過淨水系統,並不會直接飲用優養化的水,但優養化會造成淨水工程的負擔,生態也會受到極大影響。北區水資源局提到,優養化有季節性的問題,尤其春夏時節較為嚴重,因陽光愈大藻類生長的速度愈快,為了正面解決問題,每年都會放養魚苗,吃水草的魚類包括草魚、大頭鰱及烏鰡,投入數萬條魚苗至石門水庫中,減緩藻類生長的面積及數量。爭經費 建5處再淨化工程環保局表示,為了降低石門水庫優養化的速度,桃園市府由硬體設備著手,日前向環保署與營建署爭取建設補助總經費4億8200萬元,規畫設置5處石門水庫集水區的汙水水質再淨化工程。環保局指出,工程包括巴陵地區、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及百吉地區水質改善工程,同時也規畫了小烏來風景特定區汙水下水道系統、復興汙水下水道系統及三民汙水下水道系統,另在原住民區域規畫公共汙水下水道系統用戶接管,希望兼顧觀光產業發展、部落環境生活品質之餘,也能減緩水庫優養化。
台灣水庫「上游水土保持不佳」!土地超限利用 壽命面臨腰斬
台灣各地水庫普遍面臨上游水土保持不佳、超限利用等問題,過去許多水庫集水區還有養豬廢水汙染,政府推動離牧政策稍解畜牧廢水問題,但土地超限利用依舊難解,也注定台灣水庫先天不良後天失調,使用壽命腰斬。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郭耀程指出,蓋水庫就會產生集水區,台灣面積不大,95座水庫除了東部之外,幾乎把台灣的土地都框進去,但水庫會產生量與質的問題,量有淤積問題,而只要有人為開發,就會有質的劣化。他指出,台灣有颱風、強降雨,複合型天氣和國外環境條件不同,所以集水區保育更加重要,而石門水庫在1972年就注意到這問題,治理參考日本做法,在集水區有100多座攔砂壩,目的就是在阻止泥砂進入水庫。2004年艾利颱風帶來豪雨及土石流,石門水庫集水區出現大範圍崩塌,2006年開始跨單位整治延續至今。至位於大甲溪上游的德基水庫,1973年開始蓄水,但上游梨山早年大規模開墾,道路、農路開闢造成山坡地流失,土壤沖入水庫淤積、農民耕作的殘餘肥料農藥也流入集水區河川,造成水庫啟用3年即優養化,在水利署長期執行水質監測與管理計畫,水質逐漸改善,加上近年旱季降雨少,德基水庫多次幾近排空,雨季、颱風季再補充新水源,才緩解優養化現象。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範圍涵蓋許多機關,郭耀程以石門水庫為例解釋,北水局負責水庫蓄水範圍、河川為水利署管轄、林班地則是林務局、山坡地水土保持由水保局負責、土地使用管理屬地方政府,另還有道路機關等單位,水庫集水區保育需要水、土、林各機關密切分工合作,才能讓水庫延年益壽發揮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