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貨幣
」 美元 美國 貨幣 黃金美國總統大選勝負難料 科法所估將進一步加劇經濟過熱態勢
美總統大選戰況空前激烈,選情膠著難分勝負:法國信用保險公司科法所5日指出,兩位候選人對貿易、稅收和利率產生重大影響;目前整體來看,美國經濟過熱的態勢很可能進一步加劇。若川普當選,增加的風險還包括,對大陸進口商品徵收 60% 的關稅,對所有交易夥伴(無論是否為盟國)普遍實施 10%-20% 的進口關稅,不僅將大幅增加美國企業與消費者的負擔,更會嚴重干擾全球價值鏈。兩位候選人主張的政策均涉及大規模公共支出,引發對通膨和利率走勢的擔憂,家庭消費保持強勁之際,更推高通膨,迫使美國聯準會緊縮貨幣政策,上調利率。科法所指出,不論誰當選總統,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仍將保障美國在融資方面的優勢。但若是川普當選,第二任期內聯準會的獨立性受到挑戰,市場對美國貨幣政策的信心或將動搖,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沙烏地阿拉伯宣告「石油美元協議」不續簽 恐削弱美元地位
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在1973年簽訂石油美元協議(petrodollar agreement),然而該協議於近日到期,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子也於9日宣布不會續約,宣告「石油美元」(Petrodollar)時代的終結。根據外媒《Kitco News》的報導,「石油美元」一詞源自1970年代,指的是以美元作為全球原油交易貨幣的協議,由於1973年爆發石油危機,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簽訂石油美元協議,規定沙烏地阿拉伯將其石油出口以美元定價,並將盈餘的石油收入投資於美國國債,作為回報,美國向沙國提供軍事支持和保護。這種安排對雙方均有利,美國獲得了穩定的石油來源和國債的穩定市場,而沙烏地阿拉伯則保障了其經濟和安全,確立美元作為石油計價貨幣,使美元與石油緊密掛鉤,成為國際市場上的重要貨幣,也促使美元成為全球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奠定了美元霸權。然而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子於9日宣布不再續簽協議,這一協議的終止可能會削弱美元地位,進而影響美國金融市場,此舉意味著美元繼脫鉤黃金後,又將與石油脫鉤,儘管許多分析師表示,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地位面臨的威脅被誇大了,但大多數分析師都承認,石油美元協議的到期有可能削弱美元,進而削弱美國金融市場。報導中也指出,儘管許多人指出全球緊張局勢升級和地緣政治效忠的轉變是協議不續約的推動力,但隨著世界轉向替代能源,全球石油市場權力動態的變化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過去十年來,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的崛起穩步減少了世界對石油的依賴,像沙烏地阿拉伯這樣的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也發生了變化。
沙國不再續簽《石油美元協議》 將如何撼動美元霸權地位
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美元一直以來是石油交易的主要貨幣,而石油與美元的掛鉤,最早源自於1974年石油危機之後,當時的世界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與不久前才單方面退出《布雷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s)並放棄金本位的美國,簽署了50年的《石油美元協議》(petrodollar agreement),該協議為華盛頓提供了穩定的原油供應,並建立了支撐其債務的龐大市場,同時利雅德則換取美國的軍事援助和保護。如今沙國宣布不再續簽《石油美元協議》,將為全球金融秩序投下震撼彈,也表明美元霸權的主導地位將不再獲得保障。綜合FIRSTPOST、KITCO NEWS的報導,二戰後國土未受到摧殘的美國,又藉著大發戰爭財擁有當時全世界7成的黃金儲量,於是美國在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Bretton Woods Conference,正式名稱為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上,仿效當時過氣的貨幣霸權英鎊,確立了黃金與美元掛鉤(1盎司兌換35美元),他國貨幣再與美元掛鉤的「金匯兌本位制」,英國的金融霸權從此由美國接手,而美元也逐漸取代英鎊成為公認的世界儲備貨幣。然而,60年代西德和日本的經濟崛起使美國開始出現貿易逆差,國際收支的失衡再加上越戰帶來的龐大債務,使美國被迫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進而導致實際的美元價值已嚴重暴跌。法國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總統為首的各國政府於是開始拋售手中的美元儲備向美國換取黃金,西德更直接放棄固定匯率。對此,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竟在1971年未經他國同意,取消了黃金與美元的兌換,標誌著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以及金本位制的終結,史稱「尼克森衝擊」(Nixon shock)。不過美國獨霸的軍力,以及美元在國際支付市場上的份額,都為其重建市場信心爭取了時間。1974年6月8日,美國與當時世界最大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簽署了50年的《石油美元協議》,該協議規定沙國只能用美元為其石油出口定價,且該國透過石油出口獲得的美元儲備必須投資美國國債,以換取華盛頓向利雅德提供軍事援助和保護。美國藉此成功將美元與重要的大宗商品原油掛勾,也讓現今以美元為主加上多種貨幣組成國際儲備資產的浮動匯率體系,在1978年《牙買加協定》(Jamaica Accords)後正式確立。「石油美元體系」實際上強化了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因為沒有美元就無法購買能源。」如今《石油美元協議》已經在2024年6月9日正式到期,而沙國也宣布不再續簽,這意味著利雅德目前可以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為其石油出口進行定價,包括人民幣、歐元、盧布和日圓,甚至傳出沙國有在考慮用比特幣等數位貨幣進行交易。專家指出,擺脫石油美元體系將有助於利雅德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調整,尤其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試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並加強與其他經濟大國,如中國、俄羅斯等金磚國家的合作。雖然沙國目前主要仍以美元進行石油交易,但世界上越來越多經濟體正在試圖改變現有的全球金融秩序,包括俄羅斯、伊朗、沙烏地阿拉伯、中國等國,都越來越傾向在能源貿易中使用本國貨幣進行交易。據《華爾街日報》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全球有20%的石油交易是透過非美元貨幣結算。如今,沙國加入金磚國家集團,以及《石油美元協議》的終結,長遠來看,可能會加速去美元化的貨幣結算國際貿易趨勢,並削弱美元及美國的金融市場,使美元的主導地位不再獲得保障,因為若石油以美元以外的貨幣定價,將讓全球對美元的需求量下降,這反過來可能導致美國通膨率上升、利率上升以及債券市場疲軟。對此,Coin Bureau研究主管克魯普卡(Daniel Krupka)則相對樂觀,他認為:「《石油美元協議》的終止對美元產生的短期影響可能微乎其微。」一方面是拜登政府正準備與利雅德當局簽署名為《戰略同盟協議》(Strategic Alliance Treaty)的美沙共同防禦條約;另一方面是因為沙烏地里亞爾與美元之間採取固定匯率制(1美元等於3.75沙烏地里亞爾),因此沙國需要美元來支持其貨幣,利雅德就有可能將其非美元資產兌換成美元。克魯普卡也補充:「儘管金磚國家的貨幣有一定程度的交易結算量,但如果沒有穩定經濟的支持,它就無法媲美美元、黃金或比特幣。短期內,美沙雙方都不會從協議的終止中受益,因為這實際上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減少沙國對美元的依賴,具體取決於該國如何處理其非美元收益。然而,協議不再續約仍不利於美元,因為沙國此舉將會把美元外匯儲備轉換成其他資產,例如黃金或比特幣,這將使其資產配置更加多元化,也將推升黃金或比特幣的價格,儘管這取決於多元化的程度。」與此同時,雖然金磚國家貨幣的未來發展前景不明,但俄羅斯總統普丁近日表示:「我們正在金磚國家內部建立一個獨立的支付系統,不受政治壓力、濫用和外部制裁干擾。」外界也預期,金磚國家貨幣可能會由黃金等一籃子大宗商品支持,因此這個趨勢可能有利於金價。另一方面,雖然大多數分析師認為,美元失去儲備貨幣地位還需要數年時間,但財經部落客Bullion Buzz也強調,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之際,西方貨幣主導的金融秩序將迎來轉捩點。
通膨仍是最大風險! 景順調查:全球主權投資者轉向債券和黃金
美國投資管理公司景順(Invesco)今天(10日)公布一分調查報告,表示隨著收益率上升,全球主權投資者正尋求增加債券投資,而俄羅斯資產遭凍結已令投資者們增加了黃金需求。這項調查涵蓋了85家主權財富基金和57家央行,它們總共管理著約21兆美元的資產。調查顯示,目前通膨仍是最重大的風險。很多主權投資者現在打算增加債券配置,尤其是新興市場和高收益債券。這代表在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不斷上升打擊債券市場之後,主權投資者對債市提供了支持。今年到目前為止,全球固定收益的回報率僅為0.4%,而股市的回報率約為13%。景順在報告中表示,「一些投資者稱,他們在現有資產配置限制內盡可能大量買入固定收益產品,並正在考慮修改投資框架,以適應新的利率環境。」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12月的一年裡,主權財富基金平均虧損3.5%,這是景順自2013年開始這項調查以來首次出現虧損。主因是不斷飆升的通膨打擊了債券和股票價格。景順駐倫敦公共機構主管Rod Ringrow在受訪時表示,投資者現在認為通過調整部分固定收益,或許可以獲得非常好的風險回報,收益率可能有4或5%。在債券領域,74%的主權財富基金認為新興市場和高收益債券具有吸引力,而只有34%的主權財富基金看好不良債務。景順還觀察到對私人信貸基金的「強烈興趣」,比例為47%,這些基金強調了該資產類別的有利風險回報狀況。報告稱,黃金也作為通膨對沖工具而受到青睞,很大一部分央行預計未來三年將購買更多黃金。報告還提及,相當大比例的央行對美國凍結俄羅斯儲備開創的先例感到擔憂,有58%央行認為這一事件將使黃金更具吸引力。此外,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彙編的最新數據,除土耳其的大規模拋售外,5月份各國央行仍然是黃金的淨買家。WGC最近發布的《2023年央行黃金儲備調查》顯示,24%的央行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增加黃金儲備;71%的受訪央行認為,未來12個月全球黃金儲備的總體水平將會上升。儘管越來越多人認為美國債務上升,對美元不利,但大多數人認為,沒有其他貨幣可以取代美元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將人民幣視為潛在競爭者的人,從去年的29%降至18%。
波克夏股東大會重磅登場 巴菲特和芒格對市場關注問題「這樣看」
上周六(6日),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一年一度的股東會在巴菲特的老家奧馬哈市舉行。92歲的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老搭檔99歲的芒格(Charlie Munger)共同主持年度股東大會的問答環節,並就市場關注的AI、美國銀行危機、蘋果以及公司接班人等熱點話題進行探討。懷著朝聖心態而來的投資者們,熱切盼望聆聽奧馬哈先知對大變革時代的點評和投資智慧。巴菲特在股東會上表示,他和芒格依然高度看好蘋果公司。同時也談到了台積電在產業鏈中的重要位置;巴菲特認為目前沒有一家公司可以與台積電相比擬,這家公司擁有非凡的領導地位。以下是截至發稿,巴菲特股東大會問答環節的主要內容:一、關於波克夏:預計公司大部分業務的利潤將下降,原因是預期中的衰退導致經濟活動放緩,不過與企業活動無關的保險承保業務今年有望繼續改善。二、關於蘋果持倉:有投資者對於蘋果佔波克夏組合的35%表示擔憂,認為這已經接近了危險範圍。巴菲特指出,蘋果的商業模式比他旗下子公司更好。他舉例,消費者花錢的時候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人會花1500美元買一部手機,同樣也有人花3.5萬美元買第二輛車,如果要在兩者間作選擇,他認為多數人可能會放棄買車。三、關於人工智慧:芒格表示,他對人工智慧持懷疑態度,認為傳統的智慧(old-fashion intelligence)一樣管用。巴菲特也表示,人工智慧雖然可以做一些令人驚奇的事情,但這類產品仍不完善。發明AI的初衷是好的,但可以做很多事情反而令人擔憂,因爲目前沒有辦法完全掌控它。Al可以改變全球的面貌,但並不能改變人類的想法和行為。四、關於銀行業危機:巴菲特說,銀行業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新發明,但它需要恪守舊的價值觀。人們不應該對近期發生的銀行業風波過於擔憂。但若矽谷銀行的存款沒有得到擔保,將產生災難性影響。他判斷FDIC不會有人願意公開向美國民眾解釋為什麼只有25萬美元有存款保險,這次事件引發的後續問題會擾亂世界金融體系。五、關於美元地位:巴菲特說,「美元現在確實還是儲備貨幣,看不到任何其他貨幣能夠取代它。不過現在的情況,可能只有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比我們更清楚,但是他也不能完全控制我們的財政政策。人們會對貨幣失去信心,他們的行為方式可能會完全不同。我們無法預測,但我們知道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六、關於美國經濟:巴菲特表示,經濟的「飆升時期」正在結束,預計末來大多數業務收益可能會走低;波克夏今年購買了30億美元的美國國庫券,收益率為5.9%。七、關於台積電:巴菲特表示,他認為在晶片行業台積電擁有非凡的領導地位。他大讚台積電是全球最佳經營公司之一,但他不喜歡台積電的所在地,也就是和中國緊張情勢升高的台灣。並表示比起台灣,對投資日本感到較安心。他說:「我覺得把資本放在日本比放在台灣更好…這就是現實狀況。八、關於中美關係:巴菲特說,中美兩國都具有競爭力,都能達成繁榮發展的前景;兩國需要友好相處、彼此理解,不做破壞雙方關係的行為。芒格也表示,在中美兩國間製造衝突的一切行為都是相當愚蠢的,美國應該和中國打好關係。九、關於價值投資:巴菲特表示,當其他人做出錯誤的决定時,專注於價值的投資者會獲得機會,給予機會的是其他人做愚蠢的事情。十、關於接班人:巴菲特重申阿貝爾(Gregory Abel)將成爲他的繼任者,他表示,阿貝爾的主要價值是可以把一些事情做得更好,或者去管理更多的事情。而其他關鍵高管將在時機成熟時,由阿貝爾和賈恩(Ajit Jain)決定。
全球經濟難逃「硬著陸」? 末日博士點名3經濟體:通膨危機難解
曾準確預測2008年金融海嘯、綽號「末日博士」(Dr. Doom)的知名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7日在《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舉辦的商業峰會上再度示警,由於通膨與大宗商品價格仍處於高位,多國央行的升息幅度和時間將遠高於預期,全球經濟將面臨硬著陸風險。據美國跨國商業雜誌《財富》(Fortune)的報導,魯比尼近期再次就目前的全球經濟情勢發表看法。他指出,各國央行將不得不繼續提高利率,且升息幅度和時間將遠高於預期,如此才能使通膨回到目標水平。「通膨將維持在高位,因為今年的大宗商品價格依然難以下降。」魯比尼補充,俄烏戰爭的升級,以及中國經濟恢復增長動能,都會增加大宗商品的需求,並助長通膨。魯比尼更進一步點名3個經濟體,「美國、歐洲和澳洲的通膨比市場和央行預期的更為持久。」這些國家為壓抑通膨而採取的激進升息舉措將加劇硬著陸的風險。魯比尼過去曾精準預言2008年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政策有獨到見解,他曾在美國聯準會升息前就預言,「當崩潰來臨時,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很快就會與後2008年時期的債務危機相結合,央行將面臨不可能的任務。」他還說過,未來10年可能比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更加危險,因為通膨、民間和公共債務與泡沫破裂將同時發生,全球在未來10年將進入全新的險境。此外,他還預言美元在未來10年可能失去在國際儲備貨幣的壟斷地位。他認為,自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以來,美國一直是占據主導地位的全球儲備貨幣。但隨著美元以「國家安全」為由將美元武器化,不斷實行「長臂管轄」,導致「去美元化」的進程正在加速。再加上「央行數位貨幣」的興起將挑戰以美元為首的SWIFT貨幣結算系統,國際儲備貨幣在未來將走向美元和人民幣的「二元體系」。
末日博士魯比尼:未來10年全球儲備貨幣 美元不再獨大
「末日博士」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近日指出,美元在未來10年可能失去在國際儲備貨幣的壟斷地位。他認為,因應中美地緣政治關係,以及央行數位貨幣的出現,國際儲備貨幣將走向美元和人民幣的「二元體系」。魯比尼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自二戰後的布列敦森林體系建立以來,美國一直是占據主導地位的全球儲備貨幣,其地位從未受到挑戰。但隨美元因「國家安全目的」而變得日益武器化,以及西方與中國、俄羅斯、伊朗和北韓之間發生激烈的地緣政治對抗,導致「去美元化」進程正在加速。魯比尼指出,雖然中國實施資本管制,但美國也有自己的資本管制,這將降低美元資產對於敵對國家和相對夥伴的吸引力。這些措施包括對競爭對手實施金融制裁,針對特定國家敏感企業的外來投資加以限制,甚至對違反主要制裁的夥伴國進行二級制裁等。面對美國的「長臂管轄」,其他國家也開始進行反制。魯比尼指出,自2022年起,中國和俄羅斯以及其他金磚國家已進行談判,希望開發一種新的儲備貨幣。另外,俄羅斯和伊朗也在努力創建一種以黃金作為支撐的加密貨幣。與此同時,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在去年12月開展了人民幣石油交易,進一步增強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中國和沙國間的經濟聯繫近年持續推進,中方已成為沙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魯比尼表示,中國向沙國及其他海合會國家透過人民幣進行石油交易,而中東國家在外匯存底中增持更多人民幣,「有這想法並不意外」。
普丁親信預言馬斯克2023年當上總統? 本尊吐槽:我聽過最荒謬的預測
俄羅斯前總統麥維德夫(Dmitry Medvedev)長年以來都被視為是現任總統普丁的親信。而他在27日時,預言了2023年10件國際大事,其中包含了法國與德國之間將會爆發戰爭,然後美國會因為內戰的關係,最後由馬斯克(Elon Musk)當上總統。而馬斯克本人在看到這些預言後,直接留言吐槽「這是我聽過最荒謬的預測」。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麥維德夫目前是安全委員會的副主席,同時也在一個監督軍事工業的單位擔任普丁的副手。而他在27日時,在自己的推特與Telegram頻道發表了自己在2023年的10大預測。而麥維德夫所提出的10個預測分別如下:1.油價將會上漲到每桶150美元,天然氣價格將會達到每千立方公尺5000美元的誇張價格。2.英國將會重新加入歐盟。3.英國回歸歐盟後,進而導致歐盟解體,歐元會被取消使用。4.波蘭和匈牙利將會出兵佔領烏克蘭西部地區。5.第四帝國即將成立,其範圍包含德國、波蘭、波羅的海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基輔共和國和其他被國際遺棄的國家。6.法國和第四帝國之間將爆發戰爭。歐洲會因為這場戰爭面臨分裂,而波蘭的領土也會在這過程中重新劃分。7.北愛爾蘭會脫離英國,加入愛爾蘭共和國。8.美國加州爆發內戰、德州宣布獨立,德州將會與墨西哥組成一個同盟國,而馬斯克會因為各州的支持成為美國新任總統。在內戰結束後,這些州將會交由共和黨統領。9.國際股票市場與金融活動重心將會離開歐美,轉移到亞洲。10.《布雷頓森林協定》(一種以美元與黃金為基礎的金匯兌本位制度)將會崩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也跟著崩潰,歐元與美元將會停止做為全球儲備貨幣流通使用,而數位法定貨幣會在這時候開始積極被使用。就先不論這10個預言有多麼的驚世駭俗,單是其中任何一條的發生都會撼動整個世界。而被預言將會在2023年成為美國總統的馬斯克,在看到這些預言後,他先是留言回應「史詩般的預言」,之後又留言解釋「這些絕對是我聽過的最荒謬的預測,同時也顯示出他對人工智慧與可持續能源進步有著驚人缺乏的認識。」馬斯克留言吐槽這些預言。(圖/翻攝自推特)
3原因讓美聯儲掌握全世界 美元霸權又會如何崩解
為何美聯儲(Federal Reserve System,Fed)只要進入升息週期,全球經濟就會跟著打噴嚏。對此就有外媒分析,美聯儲及美元霸權之所以能掌握全世界有以下3個原因: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國債市場是全世界最大且最安全的市場、美聯儲在國際金融體系治理中扮演關鍵角色,不過也有跡象顯示,某些因素在未來可能將導致美元霸權逐漸崩解。據非營利性媒體The Conversation的報導,通貨膨脹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這起因於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過去十幾年來實施的低利率和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這涉及在金融市場上購買債券,以增加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股權公司、對沖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貨幣市場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等金融機構的可用資金,導致資產價格暴漲、需求過熱。而新冠疫情、美中貿易及科技戰、中國清零政策、俄烏戰爭及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又引發供給疲軟,供需失衡的結果就造成了全球性的通膨危機。8月底,美國CPI年增率為8.3%、歐元區為9.1%、奈及利亞為20.3%,馬拉威為25%,衣索比亞和加納各為30%以上。通膨對非洲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國際能源署預估,今年年底將有3000萬非洲人無法負擔烹調所需的燃料費。世界銀行也估計,生活在極端貧困的非洲人數量將從2019年的4.24億增加到今年的4.63億。但現實是殘酷的,全球金融治理的決定權不在非洲手中,由於美國華府無法在俄烏戰爭中向俄羅斯低頭,也無法在美中貿易科技戰中與中國妥協,因此只能從貨幣供給面下手,打壓需求來解決國內的通膨問題。因此,美聯儲也開始提高利率並取消量化寬鬆政策回收各國的美元資金,這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已無可避免。美聯儲為何能隻手遮天?首先,美元在全球貿易及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意味著所有國家的經濟福祉都與他們獲得美元外匯儲備的能力以及本國貨幣的匯率有關。因此各國央行就必須跟隨美聯儲升息避免利差過大、投資者出售以本國貨幣計價的資產購買美元,進而導致本幣貶值的窘境。因為本幣貶值將使國家購買美元外匯儲備來償還美元計價債務,以及進口成本的提高,變相引發國內更高的通貨膨脹。第二,27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是世界上最大且最安全的債券市場。當世界出現危機或不確定性時,投資者就會爭相買入美元並投資於美國市場。隨著美國利率與其他國家利率之間的利差縮小,投資者買入美債的動力就會增強。第三,美聯儲是國際金融體系治理中的關鍵角色,它可以透過升息、減債、縮表等方式來回收全球的美元資金,也可以透過降息,購買企業債、國債、房貸債券等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等於他們可以決定如何在全球眾多的主權國家央行、國際銀行、企業和家庭之間分配數兆美元的流動性,掌握全球經濟衰退和增長的關鍵。不過也有跡象顯示,某些因素在未來可能將導致美元霸權逐漸崩解。首先,是石油美元體系正在發生質變,隨著中俄兩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OPEC聯盟逐漸靠攏、中國在大宗商品貿易上佔有越來越大的份額,以及中國已成為140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這將撼動美國身為全球經濟中心的地位,更將使美元霸權的關鍵成因之一「石油美元體系」逐漸崩解。第二,現今的國際貨幣體系已不再與任何貴金屬掛勾,進入了信用貨幣體系,因此政治穩定性成為了關鍵,隨著美國政壇邁入兩極化、民粹化,以及槍枝暴力的問題,對美國內戰的擔憂將嚴重影響全世界對美元和美債的信用,而我們也看到世界各國都在減持其美元儲備,3大美債持有國:日本、中國、沙國近幾年更是不斷脫手美債,尤其許多國家目前為了干預外匯市場,也紛紛拋售美債買入美元,顯然美債在此次的危機中已失去了其作為避險資產的作用。對俄羅斯的大規模金融制裁更顯現了美元外匯儲備隨時會遭到美國凍結的風險,失去其保障各國金融資產的信用。
美銀:美國債市壓力逼近臨界點 恐淪下一個失控的英國
美國銀行警告,當前美國的信用壓力指標已經接近臨界點,隨著英國市場的崩潰,以及英國央行面對失控的局面被迫轉向再次購債以穩定市場信心。如果美聯儲再不從控制通脹和意外風險找準平衡點,美國有可能爆發當前英國那樣的金融市場危機。美聯儲在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後開始購買公司債券,當時美聯儲的舉措拯救了這一規模達到數萬億美元的市場。專業分析師認為,當前困境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債務與企業價值的比率都高於他們的預期。該編制的信用壓力指標當前已經被推至「臨界區」。可是如今,分析師認為,美聯儲當前激進收緊貨幣政策的手段,可能將是迫使美聯儲減慢收緊腳步的最關鍵因素。美國銀行高收益債券策略團隊發布的報告中提到,若CSI達到75%以上的臨界區,美聯儲將不得不在控制通脹的目標與發生擾亂債市流動的意外後果風險之間取得平衡。事實上,據專業分析師調查自上週四(22日)以來,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已經上漲了50個基點,是標準差的3.5倍,本週三(28日)上午一度觸及4.0%,為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些數字都凸顯當前美國信用環境急劇收緊,並將給企業帶來額外的壓力。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漲基本上是和英國資產崩盤同步發生的。英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已經擴大了130個基點。英國明顯的市場失靈達到了一定程度,英國央行為了穩住市場,被迫宣布緊急政策行動,並無限制地買入期限較長的金邊債券。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上升、作為儲備貨幣的美元走強、信貸流動放緩和波動性上升,都促成了英國金融市場的崩潰。換言之,如果市場信用條件是比較寬鬆的,英國這場危機本可避免。隨著美國債市壓力接近臨界水平,此刻正應重視風險管理。這意味著美聯儲應當放緩加息步伐,以使經濟能夠完全適應已經實施的所有極端緊縮政策。否則,將會增加債市市場失靈的風險,若此情況發生,局面將變得失控。
俄烏緊張「衝擊」全球股市? 外銀以歷史數據說「上漲」:黃金飆最高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佈承認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獨立後,派遣「維和」部隊進駐,加劇了戰爭的風險。星展集團預期市場會出現避險性的賣壓,美國公債、黃金將可望受惠,油價因供應進一步緊俏上揚;然從歷史經驗觀察,以往軍事衝突對風險性資產的長期影響有限。星展集團進一步以歷史數據分析,以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期間,當時俄羅斯從烏克蘭入侵併吞了該半島,黃金一個月內上漲了100美元,在整個危機期間,全球股市表現持平,而黃金和原油價格則是小幅下跌。再觀察俄羅斯2014年以來的外匯儲備中,黃金部位已超過美國公債,這也顯示貴金屬作為外匯儲備貨幣多樣化工具的興起。1990年以來,全球股市在軍事衝突期間平均上漲38%,而黃金價格平均則是上漲138%。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指出,此對經濟負面影響擴散的風險偏低;油價飆升是關鍵風險因素。隨著烏克蘭的緊張局勢繼續升級,市場關注這場危機在未來幾個月將如何影響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由於俄羅斯僅佔全球GDP的1.8%(美國為24.7%,中國為17.4%),因此烏克蘭情勢導致經濟危機擴散的風險偏低。同樣的,全球貿易量部份,俄羅斯僅佔全球出口的1.7%(中國為12.1%,美國為9.5%)和全球進口的1.4%(美國為12.8%,中國為10.8%)。另一方面,烏克蘭危機帶來的更大威脅將是能源價格飆升。事實上,薪資上漲和供應鏈中斷帶來的通膨衝擊已推升今年以來公債殖利率上揚,而美國聯準會鷹派緊縮貨幣政策立場也令投資人感到不安。能源價格進一步飆升只會加劇此情況。從1990年以來的重大軍事衝突數據經驗來看,並非如市場普遍看法匯對金融市場造成顯著衝擊。(圖/星展銀提供)陳昱嘉表示,投資者普遍認為「軍事衝突將對金融市場造成顯著衝擊」,然而從1990年以來的重大軍事衝突經驗來看,數據顯示並非如此。全球股市在軍事衝突期間平均上漲了38%。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期間,全球股市平均漲幅最大。隨著市場不確定因素上升,同期間黃金價格平均上漲138%,原油價格平均上漲89%。觀察「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金融市場的潛在影響評估」,歐洲主要地區依賴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LNG)管道的比率高達40%,對俄羅斯的制裁將導致供應中斷並使當地政治騷動。從俄羅斯輸往歐洲北溪2號管道的建設也將停止,這對供應面更增加了壓力,油價將走高。今年冬天LNG供應已緊,更進一步對LNG供應或進口量的影響將導致更高的LNG價格,對油價也有間接影響。星展集團預期,過去幾年受到肺炎疫情的影響,能源企業的投資不足,而當後疫情時代需求復甦時,供給不足導致供需失衡,2022年和2023年平均布蘭特原油價格分別為每桶80和87美元,高於2021年的71美元。陳昱嘉分析,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可望帶動金價突破星展集團每盎司2000美元的目標。黃金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市場波動時的避險資產。2014年俄羅斯與烏克蘭危機期間,黃金一個月內上漲了100美元。這一次由於美元相對強勢(避險因素)和歐元較弱將限制金價的上揚幅度;貴金屬也是有效地緣政治避險工具。
美股女神談加密貨幣「一點點消化不良」 伍德:覺得會更好
加密貨幣因各國央行開始嚴加控管,加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反覆言論陷入風波,造成以比特幣為主的貨幣價格大跌後,陸續引出指標性人物出面贊聲,其中美股科技股女神凱瑟琳‧伍德(Cathie Wood)就曾出面表示看好加密貨幣,在最新發布影片中則提及雖然目前出現「一點點消化不良」,但對於未來,直言:「我覺得會更好」。凱瑟琳‧伍德(Cathie Wood)於週末(5日)由ARK Invest投資公司官方youtube發布最新影片,談及對於經濟局勢看法,其中針對加密貨幣,她表示比特幣仍是加密生態系統的儲備貨幣。凱瑟琳‧伍德指出,雖然馬斯克曾在推特發表對於比特幣的關注已不如過去高,也並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出售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作為現金,但整體來說還是能看出加密貨幣在市場上出現「一點點消化不良」。雖然如此,凱瑟琳‧伍德還是認為比特幣的成長還算不錯,目前落在3萬至4萬美金,是個很好的測試區。她指出,加密貨幣相關風險大多基於「網路效應」,當涉及到龐大利益價值時,網路的安全性相對重要,而他們的ARK投資公司團隊也會繼續在加密貨幣市場中,找出更多相關的風險和機會。面對未來加密貨幣的發展性,凱瑟琳‧伍德直言:「我覺得會更好」,並且表示這將會是個肥沃且持續增長的領域。
美元遇「崩盤危機」VS「反弱轉走強」 專家看法兩極化
美國聯準會下猛藥推無限量化寬鬆(QE),拯救被新冠疫情重創的經濟,美元自2020年3月的峰點一路走下坡,而多款新冠疫苗接連問世,加上傾向多邊主義的拜登政府上台,更誘使投資人奔向風險資產。分析師普遍預期美元在2021年會進一步弱化,甚至有經濟學家警告美元恐有崩盤危機。美元續弱幾乎成了共識,主要是疫苗陸續上市可望戰勝新冠肺炎,助全球經濟體在2021年回歸常軌,鼓舞投資人從相對安全的美國資產撤退,轉而錢進美國以外市場的股匯債。花旗集團市場策略師預期,美元在2021年跌20%。其他金融機構也是一面倒看空美元,差別在跌幅輕重,例如去年底高盛分析師預測美元在未來12個月下跌6%,荷蘭國際集團預估跌幅多達10%。前摩根士丹利亞太區主席、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更語出驚人指出,美元很可能在2021年崩盤,終結國際儲備貨幣的霸權地位。他預估今年美元恐狂貶多達35%。不過高盛也列舉三項潛在因素會促使美元反轉走強。首先,疫苗效果不如預期或抗疫遇新的阻礙,對具防禦性的美元資產需求再起。再者,如果美國經濟強勢復甦,聯準會背負提早升息的壓力。最後,倘若美股依舊多頭氣盛,資金將續留美國市場有助支撐美元。美元自2020年3月的峰點轉弱後,奠定歐元的強勢格局,而隨著新冠疫苗相繼問世,為全球經濟復甦動能加柴添火,美國銀行經濟學家預期歐元在2021年將續漲。美銀預估2021年歐元兌美元匯價的平衡區間在1.20到1.25美元,年頭在1.20美元,年尾在1.25美元,2022年則持穩在1.25美元。不過一旦聯準會面對經濟回溫轉強,暗示必須重啟升息循環後,歐元兌美元的升勢可能受限。英國與歐盟趕在去年底脫歐過渡期結束前達成貿易協議,但英鎊並未因不確定性驅散強彈,主要是市場早已預期到此結果提早反映利多。澳洲國民銀行預測,英鎊兌美元今年能突破兌1.4美元,然疫情又急速擴散衝擊英國經濟的話,會抑制英鎊漲勢。據《路透》分析,日圓做為避風港的角色仍將延續至2021年,如若日圓兌美元升破103,甚至奔向100日圓大關,日本官方料出面做道德勸說。此外,日銀仍將維持超寬鬆政策,甚至不排除增強力道,一旦美國等國家因經濟漸入佳境早一步升息或市場情緒獲提振,利差擴大也削弱日圓升幅。新冠疫苗問世,加上全球景氣回溫激勵投資人搶進風險資產,花旗集團看好新興市場貨幣在2021年走強。但有別其他同業站在多方,法國興業銀行直指新興市場貨幣2021年表現平平,該行建議買進巴西幣和墨西哥披索,拋售土耳其里拉。比特幣去年又見狂飆屢探高點,分析師大多樂觀看待2021年的行情,果然1月初就衝上4.2萬美元的歷史新天價,儘管隨後一度跌破3萬美元大關墜入技術性熊市,分析師按照歷史經驗,仍看好朝10萬美元邁進。知名區塊鏈分析師Willy Woo說,2021年底前比特幣衝上20萬美元還是「保守預估」,攀抵30萬美元並非天方夜譚。然曾預期比特幣將漲到14.6萬美元的摩根大通看法轉空,基於需求走弱及投資人獲利了結,對於比特幣能否重新站上4萬美元存疑。
CEO看產業5/全球經濟重創復甦之路依賴美國擁抱全球化新作為
美國總統川普自上任後,以美國為中心的「美國優先」政策影響甚鉅,包括稅率、關稅、能源法規及製造等,都有別以往,其中的美陸貿易戰,美國強勢的壓著大陸緊打,更讓全球的科技板塊變動,有了從未出現的新局,半導體成為重中之重的關鍵,美陸兩方的對立,也讓製造從長鏈變為短鏈,這波全球趨勢浪潮對台灣的科技業有什麼樣的影響,成為大家都必需了解的議題。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表示,今年的美國大選是1932年歲末最關鍵的大選,是要原因是這是一場主導世界秩序走向的交鋒。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時可以看到排斥全球化與擁抱全球化的兩派勢力,當時川普以鄉村包圍城市策略險勝,反全球化勢力抬頭。2020年,擁抱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再次對決,從拜登獲得支持的郡占70%美國的經濟總量,可以看到擁抱全球化的勢力重新站上檯。拜登與川普的投票支持率創下美國總統選舉歷史上第1(7千5百多萬)及第2(7千1百多萬)高票,由此也可見這次選舉競爭的激烈,也意味著川普背後有龐大的支持基礎。朱雲漢分析,若非新冠肺炎疫情失控,川普原先很有機會連任。目前,美陸無法合作導致全球社會無法有效對應迫在眉睫的新興全球議題,包括全球暖化、傳染性疾病、金融危機、科技大爆發、文明衝突等,人類永續發展面臨巨大威脅。美國若無法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就會出現第2次衰退,全球經濟復甦也將受到嚴重拖累。在財政上,美國國債已經超越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20%,打破二次世界大戰118%的紀錄。此外,美國政府債餘額已經突破26兆美元,美元做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正面臨考驗。美國聯準會為了避免金融體系崩潰,在半年內將資產負債表擴張了3兆美元,摩根士丹利更預估2021年底聯準會的擴張表會達到10兆美元。朱雲漢分析,拜登當選,除了能修復西方國家支持經濟開放的社會,重回多邊主義路線,重振G7、協同西方盟國與大陸進行有章法的競爭、重新凝聚大西洋盟約。明年1月拜登上任後,WTO可望結束癱瘓的狀態。美國重新定位大陸為最大競爭對手,而非最大威脅,在高科技這一塊,美國應該是不會放手。
唱衰美元 PINCO:跌勢才開始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近日表示,美元的跌勢才剛剛開始,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相對新興市場還有走軟的空間。PIMCO尤其看好亞洲貨幣,特別指出人民幣和韓元未來可能會有良好表現。據FX168財經網報導,PIMCO駐香港投資組合經理Stephen Chang指出,儘管美元相對於主要貨幣已經下跌,但按貿易加權計算仍上漲了約2%,高於2019年的平均水準。Stephen Chang說,美國新的經濟刺激計畫的通過將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仍處於美元貶值的早期階段」。雖然大多數發達國家的貨幣受益於美元走弱,但亞洲貨幣卻落後於美元。
高盛示警:美元世界儲備貨幣地位恐不保
高盛集團28日發佈一項大膽警告,指出美元面臨失去世界儲備貨幣地位的風險!在美國國會接近採取另一輪財政刺激措施以支撐遭受疫情衝擊下的經濟,且美聯準會(Fed)資產負債表今年已擴大約2.8兆美元背景下,高盛策略師警告,美國政策正引發貨幣貶值擔憂,這可能會終結美元在全球外匯市場的主導地位。據大陸金融界網站報導,儘管這種觀點在金融界大多數圈子裡只是少數派,高盛分析師也並沒有說確信這種觀點一定會成為現實,但該說法的確抓住本月在市場中蔓延的一種緊張氣氛,也就是投資者擔心美國這種印鈔規模將在未來幾年引發通貨膨脹,因而一直在拋售美元,瘋狂地買入黃金。包括Jeffrey Currie在內高盛策略師指出,黃金是終極貨幣,特別是在當前這樣的環境中,政府正在導致其法定貨幣貶值,並將實際利率推至歷史最低水準,現在存在著美元儲備貨幣地位還能持續多久的切實擔憂。西太平洋銀行外匯策略負責人Richard Franulovich則表示,儘管歐洲通過聯合發債為經濟刺激計畫提供資金有利於歐元,但並不會實質性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
七傷拳? 美削弱港聯繫滙率 美股恐爆跌
中美持續在香港問題角力。外媒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下屬提出建議,可用限制香港兌換美元等方式,以攻擊港元與美元聯繫匯率制度。不過美方內部看法不一,有官員擔心此舉只會損害香港及美國銀行,美股甚至可能暴跌。不過消息人士也指出,提出建議的並不屬於白宮高級顧問,且此舉難以真正打到北京痛處,較可能優先實施的反制措施包括取消美國與香港引渡協議、終止美方與香港警隊合作等。自5月底大陸全國人大拋出審議「港版國安法」決定草案後,不時傳出聯繫匯率制度恐遭攻擊的憂慮。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多次喊話,香港的外匯存底規模超過4,400億美元,強調香港有能力捍衛聯繫匯率。對於美國有意打擊聯繫匯率制度,金管局發言人8日表示,以往已就相關議題多次作出回應,沒有其他補充。市場普遍認為,即便美國理論上可以採取措施損害聯繫匯率,但真正出手的機會甚微。因此舉勢必衝擊美元全球地位,甚至引起美股暴跌,絕非正在爭取連任的美國總統川普所樂見。網上外匯交易商AxiCorp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Stephen Innes即表示,美國手段之一,可以大幅限制美元流通,由美國財政部限制美國銀行向香港與中國金融機構提供美元資金,這會令中港銀行集資成本激增,打擊中方與港府累積美元的能力。不過此舉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Innes指出,中方除可針對美國國債和股市等美元資產推出報復措施,包含美國中東盟國等其他國家與地區的美元聯繫匯率制度亦將受到衝擊。即使美國理論上可限制香港獲得美元融資,甚至阻止香港使用SWIFT國際銀行結算系統,卻勢必重創美元作為可自由兌換國際首要儲備貨幣的地位,甚至可能衝擊全球金融系統,實施的風險之大絕非美國可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