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量
」 台灣 新冠肺炎 國民黨 疫情 陳時中美前駐聯合國大使盛讚台灣民主 提出應強化國防投資
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12日在台北君悅酒店舉辦「2024台北安全對話」,邀請多國專家學者與會,聚焦中國對全球威脅及台海安全。受邀演講的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在演說指出,台灣應持續強化國防投資,採購先進武器,提高防禦能力,她更盛讚台灣民主,強調「台灣民主已是世界與中國的燈塔」,很榮幸與台灣站在一起。克拉夫特說,台灣目前為止共舉行8次總統選舉,今年台灣民眾也在極權主義的陰影、權威下完成總統大選,並且展現出了巨大勇氣。相較之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廢除中國憲法規定的任期限制,在2023年成為史無前例的第3任中國國家主席,走向終生極權的道路。她認為,即使中國人口是台灣的數10倍,但隨著台灣民主自由與自由市場的承諾,將為台灣民眾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克拉夫特指出,面對兩岸不平衡的軍力對比、補給困難等問題,台灣應持續強化國防投資,採購精準武器、防空系統、情監偵無人載具、智慧水雷等先進武器裝備,持續推動後備部隊改革、提升網路作戰及防禦能力,加強戰略能源與物資庫存,建立強大嚇阻能力。而針對台海安全,克拉夫特提到,台灣的領導階層應該要問自己,「如果中國明天就要入侵台灣,自己準備了些什麼?」台灣應立刻進行準備,不能夠再拖延。同時,台灣也要增加煤炭、石油等緊急用品的儲備量。克拉夫特強調,她相信若台灣民主受到威脅,一定會表現出勇氣與決心,但重點在於台灣應該確保中國永遠不會、也不敢威脅台灣,並清楚了解台灣有能力、意願捍衛這座島嶼。
金價飆2500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全球黃金儲備台灣排「這一名」
受到美元走軟、美國降息預期升溫,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投資者對避險資產的需求不斷增加,17日凌晨的美盤時段,現貨黃金一度上漲超過2%,報每盎司2509.75美元,儘管周二到周四時回落,但本周累計已漲超過3%,今年以來更上漲逾20%,高盛預期金價年底前每盎司上看2600美元。中東地區不平靜、俄烏戰爭還未停,近期避險資金進入黃金市場,油價也頻頻走高,投信表示,推動金價屢創新高的主因,是因為市場普遍認為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勝選機率提高,聯準會9月將開啟降息循環,加上國際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中東戰爭升溫,油價也持續上漲,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近一周漲幅逾6%。基金經理人認為,OPEC+針對全球景氣前景進行減產因應,在產油國控制產出的情況下,預期油價下檔風險不高。根據世界黄金協會GoldHub今年第2季的最新數據,全球前三大黃金儲備國依序為美國的8133.46公噸、德國的3351.53公噸、義大利的2451.84公噸,接下來是法國、俄羅斯、中國、瑞士、日本、印度和荷蘭。台灣排名第12名,黃金儲備量為422.38噸。
新冠疫情再流行 卓榮泰呼籲踴躍施打疫苗
衛福部疾管署示警,新冠疫情再度進入流行期,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於行政院會表示,為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再度肆虐,相關部會超前部署,做好防疫工作,同時也請衛生福利部準備充足的疫苗量能,呼籲國人踴躍施打疫苗,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衛福部也表示,已備妥抗病毒藥物及疫苗,並積極採購疫苗中。卓榮泰指出,近期國人十分關心新冠肺炎疫情再起的可能性,4年前疫情爆發時,對國人生命、健康、財產皆造成重大威脅,而因應目前環境,唯有政府再次超前部署,才能避免病毒再度肆虐。院長請衛福部準備充足的疫苗量能,呼籲國人踴躍施打疫苗,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同時也請相關部會務必做好各項防疫措施,為國人帶來足夠的保障。衛福部表示,該部以實證醫學為基礎,參考各國防治疫情經驗,並依據疫情發展趨勢,適時調整相關防治作為,包括:修訂病例定義以監測重症個案為主,同時掌握急重症醫療量能,適時調度;適時修訂診療指引及各類抗病毒藥物領用方案,目前Paxlovid儲備量20.8萬人份、瑞德西韋11.2萬劑;辦理民眾衛教宣導,有疑似症狀及前往高風險場所建議佩戴口罩。衛福部進一步表示,為提升疫苗接種效能,加速建立國人群體免疫力,該部已積極採購疫苗,並規劃疫苗接種計畫與相關獎勵措施。目前新冠XBB疫苗累計接種276.4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36%,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0.54%、1.55%;疫苗庫存莫德納291.7萬劑、Novavax 5.3萬劑,歡迎民眾踴躍施打疫苗,以增加保護力。
2024第一季世界各國黃金儲備量排行出爐 台灣423.6公噸「位列全球第12」
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於近期公布2024年第一季世界各國黃金儲備量排行,前三名分別是美國、德國、義大利。而台灣則以423.63公噸、市值約282.25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9160億元)的黃金儲備量排名第12名。根據《富比世》報導指出,為何世界各國都選擇黃金作為儲備選項,因為在1800年代至1900年代,大多國家採取黃金本位制,在這時期,世界各國可以讓自家法幣與黃金進行固定匯率,以此來擔保自家發行紙鈔的價值。而在金融不穩定的時期,黃金的儲備量就是各國政府穩定國內經濟的有效因素。雖然金本位制已經在20世紀70年被廢棄,但不少國家仍秉持傳統進行大量黃金的儲備,尤其從70年代開始又遇到多次金融風暴,在這經濟不確定性持續上升的時期,各國央行再次青睞於黃金,將其視為避險的首要選擇,所以不少國家依舊選擇大量黃金作為儲備資金。而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估算,2024年第一季各國黃金儲備排名中,前三名分別是美國、德國與義大利,其中美國所擁有的黃金儲備量不僅是第一,其持有量甚至是後三名(德國、義大利、法國)的總和。而台灣則以423.63公噸、市值約282.25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9160億元)的黃金儲備量排名第12名。全球前20名黃金儲備量國家排行榜。(圖/廖梓翔製表)
台灣2024大選結果將在全球激起陣陣漣漪! 《衛報》:恐定調未來美中關係
台灣2024總統大選即將在本周六(13日)正式投票。對此,英國《衛報》駐中國大陸記者霍金斯(Amy Hawkins)分析台灣選情後認為,此次的總統大選將對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將為美中2大超級強權的關係定下基調。據《衛報》的報導,資深駐中國大陸記者8日撰文指出,儘管中國共產黨從未統治過台灣,但它聲稱該領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並且不排除使用武力來實現其長期以來的「統一」野心。但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不想與北京有任何關係。而美國則致力於在中國企圖入侵台灣的情況下支持台灣,儘管這種支持的性質和程度仍不明確,因此該項政策又被稱為「戰略模糊」。這一切都使得台灣成為美中關係中最大的引爆點之一。對台灣選民來說,哪位候選人有能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一個攸關生死存亡的問題,而許多民眾也關心中國以外的民生和經濟問題,但無論台灣人在1月13日做出什麼決定,整個亞太地區,乃至於全世界都將感受到選舉結果激起的陣陣漣漪。台灣2024的總統大選將對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將為未來的美中關係定下基調。(圖/達志/美聯社)目前民調的領先者是被北京批評為「麻煩製造者」的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執政的民進黨認為,台海和平現狀仰賴於台灣在世界舞台上建立更牢固的外交關係,特別是與美國的關係。但有分析家認為他在美國華府不像現任總統蔡英文如此受到歡迎,因此駐美代表蕭美琴出線成為副手也就有跡可循。主要反對派候選人則為較保守的國民黨市長侯友宜,他出身警界,在新北市執政時頗受歡迎。長期以來國民黨始終擺脫不掉其精英主義的形像,且苦於無法接受年輕選民的青睞,因此他們希望侯能以基層出身的背景吸引更廣泛的選民。侯友宜主張,加強與中國的經貿交流和開放對話是維護和平的最佳方式,儘管他拒絕接受台獨思想,以及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一國兩制」模式,讓一些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部分選民仍無法確定他在中國問題上的立場。台灣2024的總統大選將對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將為未來的美中關係定下基調。(圖/達志/美聯社)打破藍綠2大黨長期對峙態勢的另一名挑戰者,是台北市前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他在2014年進入政界以前是一名外科醫生,因此他試圖透過自己的科學務實背景,打造「技術官僚」形象。此外柯文哲也表示,在中國問題上,民眾黨為選民提供了一條不同於民進黨和國民黨的「中間路線」,但他的政策主張其實與國民黨更為接近。報導指出,「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是競選進入最後階段的主要議題,儘管台灣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中國入侵的威脅,但近年來緊張局勢加劇,北京的軍事演習和侵擾更加頻繁和激烈,美國情報也顯示,中國可能有能力在未來10年內吞併台灣。對此,國民黨將此次選舉視為「戰爭與和平」的選擇,但此類論點先前未能說服民進黨的支持者。蔡英文則在上個月重申了與香港一國兩制有關的論調,並強調:「我們不要香港式的和平,我們想要有尊嚴的和平。」但侯認為,投票給民進黨就相當於「把所有人都送上戰場」,因為這有可能引發台灣與中國的戰爭。不過,目前仍然有超過3分之1的台灣選民認為,經濟發展是下一任總統最迫切的議題,也是選民心目中最重要的議題,儘管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台灣的通貨膨脹率較低,11月僅達到2.92%,但許多人仍認為生活成本過於高昂。但即使是經濟議題的爭論,最終還是會回到政治問題上。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也認為,「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以及對此提出的解決方案,皆不可能完全脫離與中國的關係。」台灣2024的總統大選將對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將為未來的美中關係定下基調。(圖/達志/美聯社)作為一個小島,台灣有97%的能源仰賴進口,2017年、2019年、2022年都曾發生過大規模停電,因此能源安全成為眾多選民關切的議題。儘管台灣政府設定了增加能源儲備的目標,但北京若出手封鎖,台灣的天然氣、煤炭、石油儲備量還是只能維持200天,重啟核能與否因而成為本次大選另一項重大議題。北京目前正在密切關注投票結果,預計未來幾天將加大對台灣的壓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致詞中曾表示,「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中共仍然希望透過政治和經濟壓力等和平的方式,而不是全面戰爭,來實現這一目標;台灣外交部則表示,當局一直在記錄中國干預選舉的行動,預計將在投票後發表分析結果。 中國問題專家比爾畢曉普(Bill Bishop)在最近的貼文中指出,儘管賴清德的勝選不太可能立刻激起中國發動軍事侵略,但「如果北京在賴清德5月就職前,就開始採取軍事和經濟脅迫,請不要感到驚訝」。報導分析,無論誰贏得大選,台灣舉選結果都將為2024全球地緣政治定下基調。不過,直到11月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前,美中關係都不可能太穩固,2國在各領域的明爭暗鬥仍會相當激烈。
藍營驚爆「美豬案」如「超思案」翻版 202噸美豬內臟神秘消失
國民黨團指出,蔡政府在開放進口豬肉的公告、實施日期和進口商進口美國豬肉數量和時間,一如當初進口巴西雞蛋「超思案」一般,進口商似乎都能「預先掌握」專案進口實施訊息,並提前下單,懷疑其中有貓膩、水很深。國民黨團同時指出,根據進口豬肉數量資料,今年有202批美豬內臟,共計3,637噸不知流向何處?質疑蔡政府強調的食安五環,根本就是環環跳票、再跳票!台灣在2021年元旦起放寬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又被稱為「萊豬」)進口,民眾關切萊豬有可能會影響健康,尤其執政的民進黨,過去堅持反對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牛肉進口,並且痛批當時執政的國民黨開放「萊牛」,將萊牛型塑成毒牛、且深入人心,執政後卻要開放食用人口更多的「萊豬」,在野黨痛批嚴重雙標。國民黨立院黨團指出,進口巴西雞蛋食安風暴未止,現在又傳出美豬「洗產地」,冒充加拿大和英國豬肉售出,全都被民眾吃下肚。一連串攸關民生的食安問題,讓民眾對蔡政府把關食安的能力與心態感到憤怒,國人厭惡了官員「實質轉型」的狡辯,各縣市政府在中央拒給資料下自行查驗,民怨逐漸沸騰。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蔡政府一再聲稱食安是最重要的施政重點,但是國人卻看到進口巴西雞蛋食安問題還沒解決,又爆發進口豬肉的食安問題,萊豬進口影響全民健康的食安問題。他表示,根據衛福部食藥署豬肉儀表板,從今年1月到10月3日,進口美國豬肉有585批,計有10,430噸。這其中到底有多少含有萊劑的豬肉?曾銘宗認為,食藥署來源控管不好,去向也沒有做好控管,已經影響全民健康權益。更誇張的是,有202批豬內臟,共計3,637噸,對國人健康影響更大,流向何處?這也難怪民眾憤怒指出,不買還吃到,很生氣!黨團因此要求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陳建仁,因為你們的「食安五環」環環跳票,請出來向國人道歉。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李德維表示,國民黨團上周就揭露「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 112 年維穩我國豬肉供應及建立國內豬肉儲備量獎勵辦法」,詭異的是,這份公文是依據農委會(農業部前身)5月15日公函辦理,一公斤給予6元補助獎勵,中央畜產會還回溯到5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預計進口5萬噸,經費3億元。但是,畜產會公告進口豬肉補助獎勵辦法,是在6月2日。李德維指出,今年5月1日開始,豬肉進口量突然暴增,比去年同期多了1,062公噸,6月份多了3370公噸,其中貓膩在哪?6月2日農委會公告相關進口豬肉獎勵辦法,進口商早在5月之前,就向美國下單,而依照船期計算,美西到台灣的船期約為12-15天,根據出口地、進口地的報關時間、不同航線等因素,整體海運船程約為45-55天。李德維說,關鍵就在細節裡,有人先知道政府即將開放專案進口豬肉,因此提早下單5月份進口豬肉爆大量,這就是所謂的內線交易。股市對於內線交易有相當嚴峻的處罰,而現在連農產品進口也都出現內線交易,這對國內農業會有相當大的打擊。李德維表示,國民黨團不希望看到在農業部或畜產會出現「農業內線交易」,呼籲檢調單位能夠主動調查,為何有些進口商能夠「未卜先知」?掌握政府專案補助時間而搶先下單?衛環委員會召委林為洲表示,美豬進口在5月份爆量,之前每月進口僅1000多噸,截至10月初為止,美豬進口已經超過1萬噸左右,為何美豬突然爆量?因為有政府補助,每公斤補助6元。5月之前,美豬進口量不多的原因在於,國人怕吃到含有萊劑的美豬,因此美豬在國內銷量不多,相對加拿大豬、西班牙豬進口數量最多。林為洲說,政府專案補助進口豬肉,就像是專案進口雞蛋一樣,遭到不良業者偷改標示,美國豬變成加拿大豬,甚至改為台灣豬,業者為何要這麼做?林為洲指出,當年蔡政府開放含有萊劑的美豬,信誓旦旦說會做好把關,要求所有餐廳必須標示豬肉產地,消費者也有權利選擇不吃美國豬肉,結果呢?標示不清、沒有管理,蔡政府根本是在欺騙國人,簡直就是渣男行為!
美豬洗產地地方自救 「81間業者名單1次看」藍黨團是質疑:超思翻版
北部兩間業者爆出涉嫌將進口美豬洗產地,並已銷售至台中市下游業者。台中市衛生局展開稽查,發現賣給81家餐飲業者共1.6744萬公斤肉品皆無庫存,並於6日公布業者名單;對此,許多業者不願多說,也有業者表示強力譴責,與廠商終止合作。北部兩間業者爆出涉嫌將進口美豬洗產地,並已銷售至台中市下游業者,台中市衛生局稽查81家餐飲業者,並於6日公布業者名單。(圖/中市府提供)桃園的新興冷凍食品公司,販售的「重組火鍋肉片」,高達9成都使用美國豬肉,產地卻只標示加拿大,涉及假冒產地。而這些超過10萬公斤重組肉,都已經賣到下游80到90間商家。另外一家瑞騰國際,一樣是把美豬的產地標成英國、加拿大,業者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進口美國豬肉,人員不熟悉才會把產地誤標,目前也陸續跟下游店家聯繫,希望能回收肉品,或把標籤改掉。北部兩間業者爆出涉嫌將進口美豬洗產地,並已銷售至台中市下游業者,台中市衛生局稽查81家餐飲業者,並於6日公布業者名單。(圖/中市府提供)依據衛生單位公布的稽查資料,兩家公司為中盤商,客戶遍及本島十五縣市,銷售地點最南到嘉義縣市,又以桃園、新北為大宗,經台中市衛生局稽查後發現,新興冷凍食品製成的豬火鍋肉片(生產期間為7月1日至8月20日),銷售約1萬6143公斤給台中市15家餐飲業者,衛生局派員現場稽查均無庫存。另,瑞騰國際公司將進口的美國豬肉加工製成豬肉片及豬肉捲,成品產地包裝標示為「加拿大」或「英國」(生產期間7月7日至8月14日),銷售601公斤給台中市66家餐飲業者。北部兩間業者爆出涉嫌將進口美豬洗產地,並已銷售至台中市下游業者,台中市衛生局稽查81家餐飲業者,並於6日公布業者名單。(圖/中市府提供)台中市食安處6日也公告新興冷凍食品及瑞騰國際公司兩家公司標示不實肉品流向名單(https://www.fds.taichung.gov.tw/2468053/post),共有81間餐飲業者完成稽查,其中不乏知名連鎖店家,包括火鍋店、滷味、鐵板燒、早午餐、壽司等,種類廣泛。對於豬肉混產地,多數業者不願多做回應,有連鎖業者則表示,知道消息後也很錯愕,立刻與供貨廠商中止合作,譴責不肖廠商蓄意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同時保留法律追訴權,而針對後續處理措施和相關回應,目前正積極開會研擬中。北部兩間業者爆出涉嫌將進口美豬洗產地,並已銷售至台中市下游業者,台中市衛生局稽查81家餐飲業者,並於6日公布業者名單。(圖/中市府提供)除了台中, 新北市衛生局追查,發現進口商瑞騰國際在進口源頭就將美豬改標為加拿大豬,已明顯觸犯《食安法》。新北衛生局呼籲,中央要落實把關邊境進口肉品,主動提供美豬進口後販售流向,另外,台北市長蔣萬安也說重話,「中央無法把關美豬洗產地問題,北市府來做」,下令進行豬肉肉品專案稽查,北市衛生局也表示,類似桃園查獲此案,肉品進口資料通常由食藥署提供,地方衛生局再配合稽查。北部兩間業者爆出涉嫌將進口美豬洗產地,並已銷售至台中市下游業者,台中市衛生局稽查81家餐飲業者,並於6日公布業者名單。(圖/中市府提供)桃園市衛生局則希望食藥署開放食品追溯追蹤管理系統,併由各縣市衛生局稽查。不過被問到為何9月底才稽查,桃市衛生局回應不清楚,稽查行動是食藥署發動並表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九條規定,肉品進口商每個月須上食品追溯追蹤系統,申報進口肉品銷售流向,目前食藥署未開放此系統資料給衛生局,若中央願意開放,地方可直接稽查,做好把關。除此之外,國民黨團也召開記者會,揭露農業部提出專案進口方案在後,畜產會追溯生效日期15天,獎勵公告卻在1個月之後,質疑「助紂為虐」,瑞騰國際猶如進口巴西蛋的「超思」翻版。他們呼籲,各縣市應專案稽查,還給民眾食安。國民黨團今召開記者會,揭露農業部提出專案進口方案在後,畜產會追溯生效日期15天,獎勵公告卻在1個月之後,質疑「助紂為虐」,瑞騰國際猶如進口巴西蛋的「超思」翻版。他們呼籲,各縣市應專案稽查,還給民眾食安。(圖/國民黨團提供)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表示,美豬被進口商洗產地,不僅僅是水很深,而且「水很油」。根據「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 112 年維穩我國豬肉供應及建立國內豬肉儲備量獎勵辦法」,獎勵對象是「今年 5 月 1 日起至 9 月 30 日止進口或使用進口豬肉之肉類銷售或加工相關業者」,這份公文是依據農委會5月15日公函辦理;這代表了,實施在前,公函在後,又再玩往前追溯把戲。李德維指出,若從5月1日開始大量進口豬肉,這代表了有人事前知道,蔡政府即將開放豬肉專案進口。令人感到有貓膩的部分,是在獎勵方式的第2點:「每張進口報單僅補助一次……得由進口業者及其下游使用進口豬肉業者自行協商申請補助。」這表示進口商和下游業者都可以提出申請補助。李德維認為,這代表進口商和下游,可以自行協調誰來申請補助,若進口商分批進口,可以自行分配哪一批由誰來提出申請補助,或由一人申請後,多人可分配補助款,「中央畜產會真的玩很大」李德維說,中央畜產會補助規定是在6月2日才在官網公告,農委會是在5月15日發函給中央畜產會,準備執行專案進口補助計畫,而中央畜產會把補助時間追溯到5月1日生效。這樣,水不深、水不油嗎?國民黨立委林為洲痛斥,事實上5月份美豬開始大量進口,到了10月4日,共進口了10452.71公噸,因為農委會推出專案進口豬肉政策,透過畜產會對外公布,進口每公斤豬肉補助6元,讓進口商有利可圖。更可惡的是,進口美豬居然洗產地變成加拿大豬,還用納稅人的錢去補助進口商,洗產地的美豬流入火鍋店、小吃店,已經被民眾吃下肚,還找不到流向,這不是蔡政府助紂為虐嗎?林為洲指出,9月8日發文向農業部、衛福部和財政部關務署,索取今年1到9月,有哪幾家進口商進口美豬資料,到現在都拒絕提供,關務署甚至回覆索資內容為個資,無法提供進口商名稱;林為洲說,這不是跟超思一模一樣嗎?都不是同一種套路嗎?林為洲認為,食藥署根本就是故意帶風向,對外聲稱沒有查到含有萊劑的美豬。但問題是,就算是合規的萊豬,就可以洗產地嗎?那乾脆所有進口豬肉都標示伊比利豬好了,價錢不是更好?可以這樣嗎?林為洲要問,蔡政府總要有人為美豬洗產地的事件負責、究責吧?辦公室已經向監察院提出檢舉,要求徹查瀆職官員。
秋冬疫情升溫 醫籲:醫療負載需提前部署
全球新冠病毒不斷變異,世界衛生組織已於今年8月將EG.5列為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近期美國、新加坡已有升溫趨勢,依疾管署統計,國內近四周監測EG.5本土病例佔比逐漸上升中,新冠疫情恐將再升溫,依疾管署公布今年迄今抗病毒藥物領用人份達170多萬份,現有新冠醫療儲備量能是否足夠應加強盤點。國內醫療量能問題醫師提醒,民眾要配合接種疫苗、自主快篩,在新冠輕症階段給予藥物治療,避免惡化住院,尤其脆弱族群更不可掉以輕心,以防醫療量能不足恐影響中重症收治。台北長庚醫院感染醫學科教授黃景泰認為,全球新冠疫情走向開放,不斷有新病毒株出現,醫院裡仍有看到新冠肺炎重症甚至死亡的病例,因此年紀大、有慢性疾病、免疫不足或低下者都屬於脆弱族群,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時,建議先使用快篩檢測,並盡速就醫確診、積極治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秋冬除了新冠肺炎之外,也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好發期,但唯獨新冠肺炎可以由民眾自行檢驗,因此建議脆弱族群如有症狀,優先使用新冠快篩試劑檢測,如為陽性,就醫開立抗病毒藥物治療,可減少重症和長新冠(Long COVID)發生。新冠疫情解封後,醫療院所的各項防疫措施也陸續鬆綁。黃景泰提醒,醫院端若發現嚴重呼吸道感染、有肺炎跡象的患者,無論是否為脆弱族群,仍應保持高度警覺,積極使用快篩或PCR篩檢診斷,並即時給予藥物治療,避免造成更多的重症和死亡。 王復德提醒,接種疫苗也是不可鬆懈的防疫措施。目前已有使用新變異株XBB.1.5製成的新冠疫苗,預計9月底開放接種,如符合資格務必盡速接種,降低重症風險,而10月起接著打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進入後疫情時代,雖說與病毒共存,但只適用於條件好的人。」新冠肺炎可透過篩檢並由醫師判定確診,如輕症階段能及時提供口服抗病毒藥物,可有效降低中重症與住院風險。為避免秋冬因疫情升溫恐造成醫療量能超載,疫苗、快篩、抗病毒藥物必須提前部署。
藍營質疑防疫紓困振興預算 疾管署回應了
國民黨昨(8)日召開記者會質疑防疫紓困預算,對此,衛福部疾管署回應,自紓困振興預算支應新台幣180億元,其中160億元作為撥補隔離治療費用,採購抗病毒藥所需經費總計新台幣約24億元。疾管署指出,因應COVID-19疫情,採購抗病毒藥物、辦理檢驗診斷及隔離治療等所需經費不敷支用,經行政院同意由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經濟部所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科目項下調整支應180億元。疾管署表示,去年4月起,COVID-19進入社區流行,確診人數急遽增加,為保全醫療量能,確診個案採輕重症分流收治,安排於住家居家照護或於其他指定處所進行隔離或隔離治療,本署亦持續支持給付居家照護相關醫療費用。依健保署資料,2022年隔離治療費用(含居家照護相關費用)共受理申報計347.03億元,本署原編預算已不敷支應,故爭取預算160億元撥補2022年所需相關費用。疾管署指出,有關抗病毒藥物採購,今年5至7月間出現第4波疫情,已將原採購預計可供使用至今年底之抗病毒藥物儲備量用罄,考量國內COVID-19秋冬疫情可能受季節性流行、病毒株變異等多重因素影響,為降低重症減少死亡,爰擬增購抗病毒藥物、倉儲管理及配賦物流及所需經費,包含瑞德西韋21萬劑及其倉儲物流費,所需經費總計新台幣約24億元。另外疾管署也表示,COVID-19疫苗為全球首次傾力投入緊急疫苗開發以控制新興疾病大流行,無往例可參考。為分散風險並提供民眾更多選擇與完整保護,我國係採取「國際投資(COVAX)」、「逕洽廠商」及「國內自製」等多元管道,並持續觀察各國施打情形、疫苗研發進度、取得速度及疫情趨勢與病毒變異等因素滾動式調整;此外亦受國際疫苗市場及國人接種意願影響,過程中無法全程做到供需平衡。而超額準備疫苗為防疫戰略重要一環,與國際各國採行策略相同,為保障民眾接種安全,屆效疫苗均採一律銷毀,目前我國採購COVID-19疫苗各廠牌均有屆效銷毀情形。
歐天然氣價格暴跌至2年來最低 外媒:歐盟儲備量約67%有助擺脫對俄依賴
據外媒報導,歐洲天然氣價格已跌至2021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時俄烏衝突導致供應擠壓,有助於扭轉通膨飆升的趨勢,並讓消費者鬆一口氣。報導提及,荷蘭 TTF天然氣市場價格為歐洲天然氣價格參考值,近日首度跌破每百萬瓦(megavatio)30歐元之門檻,顯見國際天然氣價格已恢復至正常範圍。天然氣價格趨緩除了有助於降低消費者物價指數(IPC)外,亦利於歐盟脫離對俄羅斯液化天然氣(LNG)之依賴。 自烏俄戰爭以來,俄羅斯將其對歐盟的管道天然氣供應量減少80%,液化天然氣已成為管道天然氣的主要替代品。一些交易員預測,今年夏天短期價格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這與去年5月的情況截然不同。當時天然氣期貨價格是現在的四倍,在俄羅斯削減天然氣供應後,各國被迫恢復煤炭發電,以維持電力供應,人們還擔心天然氣短缺,以及歐洲能否在冬季前建成天然氣儲存庫。如今庫存高於平均水平,甚至可能在夏季被填滿,且比計劃提前。基準荷蘭天然氣期貨已連續八周下跌,跌破每兆瓦時(megawatt-hour)25歐元,為2021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液化天然氣進口的增加取代了俄羅斯的供應,以及相對溫和的冬季也起到了一定作用,這代表該地區不需要太大範圍的動用儲存地點。歐洲的天然氣儲備量幾乎達到67%,而過去五年的平均水平約爲50%。有研究員表示,價格下跌對歐洲來說是個好消息,表明在俄羅斯關閉天然氣供應後,液化天然氣進口的增加和需求的減少成功地迅速重新平衡了歐洲市場。此外,歐洲一直在推動建設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新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廠以及良好的天氣條件幫助減少了今年發電對天然氣的需求,進一步緩解了需求。市場正密切關注中國的天然氣需求。有分析師表示,如果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非常疲弱,歐洲天然氣價格可能進一步下跌至每兆瓦時20歐元以下。至於歐洲,目前的低氣價並沒有引發工業需求的增加,去年能源成本飆升導致工業需求減少。對於試圖判斷市場底部可能在哪裡的天然氣交易員來說,這種情況是否以及何時會恢復,是最大的問題之一。
男性不育3大迷思! 醫指:性功能不等於生育功能
美美38歲仍懷孕未果,嘗試與老公前往生殖醫學檢查,但老公堅信自然備孕,認為「雙方都還年輕,加上常聽到試管嬰兒40歲以上還能成功。」經過6次的受精卵植入療程都無法順利著床,老公打算停止療程,卻引爆美美長年的怨氣,認為老公延誤了求子時間,甚至揚言離婚!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表示,過去很多錯誤的觀念,常加深男女雙方對生殖力的知識落差,提醒男性「性功能正常不等於生殖功能正常!」迷思1堅持自然受孕,自認為年輕還能生?!台灣第一份不孕症家庭調查顯示,30-34歲結婚的家庭第一次嘗試不孕治療的平均年齡為36.3歲。然而,女性在35歲後,不管是生育能力或卵子儲備量都將開始急速下降,男性的精子數量與活動力等也在34歲後開始減少。即使現在美容保養技術進步,黃貞瑜仍提醒:「我們雖然保有30歲的外表,但是我們的器官已經是40歲的狀況!」夫妻若越晚開始進行備孕計劃,懷孕成功率只會越來越低。迷思2不用考慮年齡,靠生殖醫學保證成功?!隨著年齡上升,生殖醫學成功率也會受影響,以小於35歲時的治療成功率來說,還有高達起碼33%,但超過40歲僅剩一半,42歲後更低於8%。醫師提醒,無論自然懷孕或生殖醫學,精卵結合是重要第一步,若其中一方過晚意識到科學檢查的必要性,或在療程初期失敗後產生中斷治療的念頭,都將增加雙方的求子壓力。迷思3不孕並非男性的問題?!懷孕成功關鍵在於男女雙方精卵數量與品質皆要夠好。但不孕夫妻中,不少男性抗拒生殖檢查,且認為檢查結果不一定準確。一份國際研究指出,所有不孕症病例中大約有40-50%與男性有關,與門診中統計的不孕比例相差不遠。然而在門診經驗中,仍常見男性對療程態度消極、不願配合檢查,或認為自己「任務僅在取精」表現被動。醫提醒:精子數每年以2.6%速度下降國外一份針對全球男性精子數量調查顯示,從1973年到2018年,男性精子數量平均每年下降1.2%;從2000年開始,精子數量下降速度更加速到每年2.6%以上。隨著空氣污染、暴露在有害化學物質或過熱環境中,都有可能加劇男性生育能力下降。黃貞瑜說明,「精蟲活動力」是指精蟲游動狀況。在精液中需有至少42%精蟲能正常游動為正常數值。活動力差的精蟲不會前進、原地轉圈及原地抖動,若精蟲無法移動至輸卵管與卵子受精,便會造成男性不孕症。求子要有效 精準檢測「生殖即戰力」根據WHO標準,正常性生活無避孕超過1年,但未能懷孕者即為不孕症。黃貞瑜呼籲,現今不孕問題男女已各占一半,無論備孕或生殖醫學,雙方一起檢查、一起治療是相當必要的。而且110年7月政府擴大不孕症補助,建議民眾及早尋求生殖醫學檢查與協助。3旬的林小姐從婚後就開始備孕,嘗試自然受孕2年未果,便積極地和老公一起進行生殖檢查。自己雖有卵巢囊腫但AMH值良好,老公則是精蟲活動力略低於平均值。雖然第一次人工授精失敗,但老公仍體貼相挺。加上政府擴大生殖補助計畫,夫妻立刻決定嘗試之前因費用遲遲沒有進行的試管嬰兒療程,治療一年後成功迎來小兔寶。男性生殖檢查項目女性生殖檢查項目精液量精蟲數精蟲濃度精蟲活動力前進型精蟲率精蟲存活率正常型態比例精蟲DNA碎片分析抗穆氏管荷爾蒙(AMH數值)基礎體溫及排卵測試測量內診檢查陰道超音波檢查子宮輸卵管攝影血液賀爾蒙分析
人工生殖補助申請近7萬件 近6成女性抱怨「老公備孕不同調」
人工生殖擴大補助自2021年7月上路至今即將屆滿兩年,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今(24)日表示,人工生殖補助申請人數持續上升,迄今已有近7萬件次的申請、撥款率高達9成。魏副署長也公布整體補助成效佳績,計畫實施以來總計誕生10,285名寶寶,兼顧母嬰健康的單胞胎率達88%外,單一植入與雙胚胎植入的比例更高達94%,僅次於紐澳。且與過往人工生殖常見早產狀況相比,足月出生比例達75%、出生體重超過2500公克的嬰兒比例也達76%,為台灣注入更多健康活潑的生命力。然台灣生殖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透過大數據平台統計,一年有高達34,000筆生殖醫學/不孕症的網路討論中,除基本的療程討論,高達1/4竟然與老公有關,其中有近6成為對老公的不同步抱怨,包含檢查不主動、療程不積極、以及想提前結束療程等,都是不利於求子的障礙。台灣第一份不孕症家庭調查顯示,30-34歲結婚的家庭第一次嘗試不孕治療的平均年齡為36.3歲。然女性在35歲後不管是生育能力或卵子儲備量都將開始急速下降,而男性的精子數量、活動力等也在34歲後開始減少,因此夫妻若越晚開始進行備孕計劃,懷孕成功率只會越來越低。此外,隨著年齡上升,生殖醫學成功率也會受影響,以小於35歲時的治療成功率來說,還有高達起碼33%,但超過40歲僅剩一半,42歲後更低於8%。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黃貞瑜醫師提醒,無論自然懷孕或生殖醫學,精卵結合是重要第一步,若其中一方過晚意識到科學檢查的必要性,或在療程初期失敗後產生中斷治療的念頭,都將增加雙方的求子壓力。黃貞瑜醫師提醒,現今不孕問題男女已各占一半,因此無論備孕或生殖醫學,雙方一起檢查、一起治療是相當必要的。一份國際研究指出,所有不孕症病例中大約有40-50%與男性有關 ,與門診中統計的不孕比例相差不遠。國外一份針對全球男性精子數量調查也顯示,從1973年到2018年,男性精子數量平均每年下降1.2%。此外,從2000年開始,精子數量下降速度加速到每年2.6%以上。隨著空氣污染、暴露在有害化學物質或過熱環境中,都有可能加劇男性生育能力下降。黃貞瑜醫師表示,備孕或不孕治療都是長期抗戰,惟有夫妻雙方共同參與、互相體諒,才能降低雙方在「時間、溫度、知識」上的落差。調查指出,從伴侶身上得到更多支持是排名第二的成功因素。然黃貞瑜醫師卻分享,門診中常看到男性因錯誤的知識與表達方式,導致妻子抱怨另一半不積極、不主動,造成雙方拖延的案例。據WHO定義之不孕症標準為夫妻正常性生活無避孕超過1年,但未能懷孕極有可能是不孕症。因此建議婚前或婚後務必先透過科學檢查,包含男性進行如精子數量、活動力檢查等、女性可透過AMH檢測了解卵子狀態。越早同步掌握夫妻的生殖能力與狀況,才能與醫師討論更有效率且適合的生育計畫與時間。生殖療程非一蹴可及,取卵、植入等過程中可能遭遇失敗需要重來,因此黃貞瑜醫師提醒夫妻要有面對失敗的勇氣,不應對療程抱持錯誤期待;此外,台灣生殖醫學技術先進,也不須給自己或伴侶太大壓力,對治療保持信心與樂觀,才能更快迎接新生命。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也呼籲,自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後更友善不孕症治療的夫妻,以妻子年齡未滿40歲者為例,生育單一胎次嬰兒過程中最多可補助6次。提醒備孕夫妻如有需求,可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案。
H1N2v豬流感恐釀災?專家直指禽流感才是「大魔王」 傳台將買10萬新藥備戰
疾管署發布全台第三例、今年首例H1N2v(豬流感)病例。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解釋,由於豬是哺乳類動物,因此人傳人的機率會更高,但目前的克流感對豬流感也有治療效果。反而是必須要提防禽流感H5N1,如禽流感發生人傳人現象,致死率會更高。為此,目前也傳出疾病管制署將購買10萬份新款抗病毒藥BALOXAVIR來備戰禽流感。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解釋,由於豬是哺乳類動物,基因序列與人類接近,演變成人傳人的情況機率較高,早在2009年時,墨西哥與美國就曾出現豬流感的新型流感病毒,甚至有傳播到台灣來。但是早在當時就發現抗病毒藥物「克流感」對豬流感有效,所以才成功阻擋下疫情的發生。但與此同時,施信如認為,國際上才剛度過一波禽流感疫情,由於情流感為高病原性病毒,如果出現人傳人的現象,將會有更高的致死率。目前也有國外專家研究指出,目前正在流行的H5N1,其致死率遠超過新冠肺炎,雖然目前尚未發生人傳人的現象,但其中只差幾個變異位點,推測有可能會造成人類大流行。為此,施信如呼籲國內可以備用10萬劑美國正在使用的禽流感抗病毒藥物BALOXAVIR,以備不時之需。而《三立新聞》也就此向疾管署詢問,疾管署詢問表示經專家會議討論後,認為有其必要性,已經同意購買10萬份BALOXAVIR備戰。但是在11日晚間,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3月底進行流感防治諮詢專家會議時,就建議將新款抗病毒藥物BALOXAVIR列為公費儲備品項,併依照疾管署預算編列情形、藥劑校旗與採購價格,進行儲備量患的評估,同時建議其使用條件應與其他公費藥劑有差異,避免被常態性大量使用。目前本案在疾管署尚在評估階段,需與專家會議再討論,並無以確定「購買10萬劑」的情況。
5/1指揮中心解編!新冠改第四類傳染病 4大調整措施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表示,鑒於COVID-19疾病嚴重度下降,國內疫情持續穩定且處於低點,且國際間亦朝向調降防疫等級,故宣布自5月1日起,「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調整為第四類傳染病。另,考量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於指揮中心運作期間已強化聯繫合作與應變能力,經盤點國內醫療量能及防疫物資儲備情形,綜合評估疫情發展及病毒變異株變化趨勢,行政院同意指揮中心於同日一併解編,由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COVID-19整備應變工作。5/1指揮中心解編,由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防疫整備應變工作。(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5月1日防疫降階後,調整措施及工作重點如下:5/1起新冠改第四類傳染病,4大調整措施曝。(圖/指揮中心提供)一、多元監測疫情,每週主動說明:疾管署持續以多元管道監測國內外疫情及變異株流行趨勢,於每週例行記者會向國人報告。二、公費疫苗持續,規劃年度接種:持續儲備及提供各年齡層公費COVID-19疫苗接種;隨時參考最新實證及各國接種建議,提報ACIP專家會議討論後續接種計畫。三、投藥照護延續,保護脆弱族群:持續提供符合條件之染疫民眾公費抗病毒藥物及清冠一號;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持續辦理;專責病房解除開設;維持陪探病管制納入常規管理;醫療院所及照護機構持續落實必要之感染管制措施,以保護脆弱族群。維持符合現行病例定義之COVID-19併發症(中重症)確診個案經醫師評估須住院隔離治療並通報,由公費支應隔離治療期間醫療相關費用(包含不具健保身分之非本國籍人士),解隔條件不變;輕症患者維持自主健康管理之建議,高風險族群以及出現警示症狀者儘速就醫。四、整備醫療物資,快速應變動員:為因應疫情快速變化,必要時將動員重啟專責病房及集中檢疫所(以國軍營區為主)之收治量能,即時調度醫療資源。目前醫用口罩、家用快篩試劑、抗病毒藥等防疫物資庫存量充足,若自由市場產生恐慌性搶購等供需失衡情形,將啟動實名制販售;相關防疫物資將定期檢視儲備量及品質,確保國內生產量能及建立國外專案進口機制,必要時可快速釋出防疫物資供醫療端及民眾使用,保障民眾健康。指揮中心指出,在解編後,將持續透過衛福部之「COVID-19防治聯繫會報」,強化相關單位溝通協調,定期盤點醫療及防疫物資整備情形,以利疫情變化或新興變異株出現時之即時應變。另,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將增設「COVID-19防治組」,聘請專家就COVID-19防治政策業務持續提供專業建議。此外,上述防疫降階調整措施相關資訊,將置於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防疫降階,應變持續」專區 (建置中),歡迎各界參閱。指揮中心成立運作迄今已1,192天,指揮中心特別感謝全國民眾三年多來的配合,以及醫事人員與投入防疫工作同仁的辛勞,在全球面臨疫情威脅以及經濟重大衝擊的時刻,使臺灣仍得以保有相對的安全與穩定。由於國際COVID-19疫情仍持續,世界衛生組織亦尚未解除「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中心請民眾持續配合相關防疫措施,維持良好衛生習慣,並依照最新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提升自身及群體免疫保護力,共同邁向疫後新生活。
捐血失敗原因曝 捐前先測血紅素
許多民眾聽到血庫缺血,便熱心加入捐血行列,希望能捐血一袋救人一命,但有捐血人填寫登入資料,進入面談室後卻遭婉拒。想要捐血還需要通過層層關卡,符合捐血標準者才能救助他人,台南捐血中心何國維醫師指出,民眾進入面談室後,最常因為血滴沉不下去,也就是「血紅素不足」而無法捐血,在婉拒原因中排行第一。捐血前先測血紅素 民眾常因「貧血」而捐血失敗想要捐血的民眾必須先通過血紅素測試才行,目前捐血中心使用的檢測方式為「硫酸銅比重法」,需由指尖取血滴入預設比重的硫酸銅溶液中,當血滴在15秒內沉至瓶底,表示血紅素濃度符合捐血標準。何國維醫師提到,血紅素濃度是最常被用來衡量及診斷貧血的評估工具,男性捐血人血紅素須在1 g/dL以上,女性(未懷孕者)則須在12 g/dL以上,但很遺憾這樣的標準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年報資料顯示,過去五年,包含無法成功捐血的民眾,有將近5.3%的捐血人是因為血紅素不足而無法捐血,何國維醫師表示,進入面談室後,民眾無法成功捐血的第一名原因,就是血紅素太低。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捐血人最常見的貧血原因是?由於捐血的血紅素標準與WHO的貧血定義一致,捐血人在硫酸銅檢測時,血滴沉不下去,除了不能捐血外,也同時暗示著「貧血」。造成貧血的原因有許多種,可以簡單分為「紅血球流失或破壞增加」造成的貧血,包含急性出血、月經出血、慢性消化道出血、溶血等,以及「紅血球製造不足」造成的貧血,包括鐵質、葉酸、維生素B12等缺乏或疾病導致貧血。而捐血人最常見的貧血原因是什麼呢?何國維醫師表示,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缺鐵性貧血」,根據內政部2017至2020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符合捐血年齡(17-65歲)的女性中,貧血的比例低則7-8%,高則接近20%,研究發現女性貧血主要是因缺鐵造成的,而且與月經發生年齡層高度重疊,推測該階段女性是因月經流血造成慢性鐵質流失,進而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圖片來源:台南捐血中心何國維醫師提供)貧血會臉色發白、喘、頭暈 捐血後頭暈是貧血?血液流失會造成貧血,臨床上常見的貧血症狀包含臉色蒼白、疲勞、呼吸喘、心悸、頭暈等,就有民眾擔心捐血後站起來覺得頭暈,是不是因為捐血血液流失,血紅素濃度由正常值往下降,導致貧血而產生的頭暈症狀?何國維醫師表示,這與貧血無關,而是一種俗稱「暈針」的過度反應,這反應會因為血液流失或情緒焦慮,一時之間血壓降低而引發。事實上,捐血並不會直接導致缺鐵或貧血,何國維醫師指出,人體內會儲備鐵質在肝、脾、骨髓等地方,當血紅素流失時,這些鐵儲存量就會被利用來製造成血紅素。此外,醫師提到,雖然血紅素的標準濃度須大於12-13 g/dL,但其實血紅素濃度在7-8 g/dL就可滿足日常身體所需的氧氣消耗量,多出來的血紅素是為了應付額外活動所準備的「生理儲備量」。一般而言,捐全血500C.C約莫會使捐血人血紅素濃度下降1 g/dL,也就是說捐血後,男性捐血人血紅素濃度不會低於12 g/dL,女性不會低於11 g/dL,仍有高出基礎約3-5 g/dL的「生理儲備量」,何國維醫師表示,捐血後只要不做激烈運動,事實上不會因為短暫的缺少了一些生理儲備量而暈倒,也不會有貧血的情況發生。
國小6年級高達7成近視 國健署指家長易誤導「4觀念」
眼睛是靈魂之窗,如何保護眼睛是一門重要的課題!依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園小班近視率為6.9%、大班為9.0%、國小一年級為19.8%,到國小六年級已達70.6%,學齡前期至學齡期的階段是近視防治的關鍵期。孩子的遠視儲備量 抵抗近視最佳利器根據臨床眼科醫師指出,剛出生嬰兒因為眼球較小、眼軸較短,此時雙眼處於遠視狀態,具備生理性遠視,可視為與生俱來抵抗近視的寶物,0到3歲嬰幼兒應有150至200度遠視度數、4至6歲幼兒應有100至200度遠視度數、國小低年級(7至8歲) 應有100度遠視度數,直到國小中、高年級(9至12歲)至少應有50度以上遠視度數。破解近視4大迷思 遠離惡視力為破解父母及主要照顧者對兒童近視防治迷思及疑問,國民健康署彙整4大迷思:迷思1:視力1.0就代表沒有近視?視力1.0並不代表沒有近視,要精確的檢查眼睛度數,就必須要做散瞳驗光,小朋友的眼睛比較容易緊張緊繃,如果沒有散瞳驗光,呈現的是一種假性近視,到眼科院所散瞳後,讓眼睛放鬆,驗出來的度數才是真正原始度數。迷思2:不看3C就不會近視?連續超過2小時長時間且近距離的使用眼睛,近視的風險就會增加30%,近距離看書、長時間畫畫、玩積木等行為都可能會近視,還有小朋友放學後在安親班、補習班長時間寫作業,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及戶外活動等,都是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迷思3:近視沒關係,戴眼鏡就好了?兒童近視配戴一般眼鏡,只是矯正近視的輔具,沒有穩定治療近視度數的效果,如果沒有好好護眼,每年近視度數可能會增加75至100度,甚至到中、高年級就會進入高度近視的階段。因此,戴了眼鏡後,仍應好好保護眼睛,以避免高度近視的發生。迷思4:近視沒關係,長大去做雷射手術就好了?雷射手術只是將眼球表面角膜削平,無法治癒近視造成眼軸拉長問題,仍然有出現其他合併症的風險。防治近視 遵守護眼123原則年齡愈小就開始近視,度數加深得愈快,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建議,以下3要點:1.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掌握視力變化。2.避免讓未滿2歲的孩童看螢幕;2歲以上的孩童,每日看螢幕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3.建議每日在戶外活動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早睡早起,達到充分的休息。
台海局勢緊張!藍委關切戰略物資儲備 蘇揆:糧食可撐1年、油氣不是很長
兩岸局勢升溫,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賴士葆昨在立法院會就戰略物資準備提出質詢,行政院長蘇貞昌答覆表示,糧食、米儲備在戰時1年都沒有問題,天然氣、油儲備不是很長,政府都有清楚準備。經濟部次長陳正祺接受英國《泰晤士報》採訪時透露,因應台海可能爆發衝突,正在儲備關鍵物資,賴士葆質疑,「已經緊張到要準備戰爭物資了嗎?」經濟部強調,並無因應台海危機增加關鍵物資儲備量,石油及天然氣本就有安全存量天數,其他民生食品業者依照商業模式生產庫存,平常就有在準備。蘇貞昌在答詢時說,戰爭如果發生,不論是圍或打,台灣都要做好準備,第一是武器,要用來防衛、要攻擊;第二是糧食,要撐得住、守得住,不能挨餓;第三是藥物,不能受傷、疾病。蘇貞昌說明,糧食、米1年都沒有問題,天然氣、油儲備不是很長,但若發生戰爭,物資的使用狀況與平常會不同,國安體系都有清楚準備,但不適合公開說明細節。經濟部統計,目前天然氣安全存量有11天,油品安全存量政府加民間共147天,都在法定天數之上。經濟部說,民生及能源物資,本就有固定儲備及生產機制,除一般傳統戰備物資外,民生食品、民生用品、能源、砂石等,皆有與業者建立平台密切聯繫。平時以商業模式運作,自由市場買賣;國內若有特殊需求時,則由政府協助生產、調度、運用等機制,確保關鍵物資國內所需無虞。
歐洲重返黑暗時代!天然氣價格同比飆漲15倍 比利時首相:將迎來10年嚴酷寒冬
俄烏戰爭屆滿半年之際,歐洲天然氣價格隨著俄羅斯的刻意斷供飆升至去年同期的15倍之高。對此比利時首相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也表示,歐洲即將迎來5到10年非常難熬的寒冬。能源價格大漲對歐洲主要經濟體,以及受能源貧窮之苦的家庭來說,將是雪上加霜,歐元匯率在近期也跌至20年新低。據《布魯塞爾時報》、《商業內幕》的報導,俄羅斯宣布北溪天然氣管道將自8月31日起停工3天做日常維護,市場擔憂該管道在維護完工後可能也無法按計畫恢復氣量,這將加劇歐洲冬季的能源危機,間接帶動美國能源價格突破紀錄。據《彭博社》23日的報導,美國天然氣價格目前已飆升至14年新高。「災難已經降臨,」巴黎政治學院國際能源教授布羅斯(Thierry Bros)感嘆:「我認為主要的問題是歐盟領導人何時覺醒。」比利時首相德克魯也於當地時間22日的一場活動中發表演說,間接證實了布羅斯的看法,德克魯示警:「接下來的5到10年冬季將會非常嚴酷難熬。」 隨著烏克蘭不放棄反攻,美國華府仍持續軍援基輔,俄烏戰爭似乎還沒有結束的一天,這也導致莫斯科試圖透過削減、甚至斷供天然氣來施壓歐盟和北約面對現實,接受烏克蘭割地求和的命運,而歐元匯率也因為能源危機、乾旱野火侵擾,以及外界對歐盟經濟衰退的擔憂而降至20年新低,但華爾街稱這不過只是災難的開始。歐洲現在處境危急,距離大量消耗天然氣的冬季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雖然歐盟的天然氣儲備量目前約有76%,大致符合歷史平均水準,德國的儲備量也約在78%,然而若是俄國完全斷氣,即便存量滿載歐洲也不足以撐過冬季。
疫情南走?陳時中搖頭「不能這樣說」 但坦承南部疫情燒是必然趨勢
台灣疫情狂燒,針對有精神科醫師分析,北部與中南部的確診曲線即將出現黃金交叉,估計5月28日全台單日確診數就會拉抬到超過10萬例。對此防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在立院指出,台灣是一個國家,是一日生活圈,有疫情是必然趨勢,但「這不能說是疫情向南走」。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台北市長柯文哲16日主持防疫記者會,當時有媒體問柯文哲,在蔡總統日前召開的防疫諮詢會議中,有很多官員大力稱讚高雄市政府是全台的防疫模範生,還有官員說「相較下、雙北太早放手」。對於再度被中央質疑,柯文哲當時回應,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比賽還沒開始,繼續看下去」。柯文哲言猶在耳,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昨日在臉書貼文,指台灣已經連續6天超過6萬例確診,從高屏區與台北區的新增曲線來看,一個正在緩升,另一個正在緩降,代表北部與中南部即將出現黃金交叉,因為北北基桃社交最活躍的人幾乎都被感染光了,但中南部還沒有,如果人流指數還是很高,比較不活躍的人未來也可能被感染,北北基桃原本新增占率高達全台8成,現在已降到了6成,未來可能北降南升。陳時中今天到立院,又被媒體問到此事,但他仍以一貫的語氣表示,「疫情沒有向南走」,他稍後補充,台灣就是一日生活圈,全國都(會)染疫,所以不能說是疫情往南走,只能說(南部疫情)是一個必然趨勢。媒體另追問,全台5月確診染疫死亡人數200多人,但雙北市5月份確診火化人數卻有340人,外界質疑指揮中心是否隱瞞死亡黑數?陳時中回應,他目前沒有這樣的資料,但可以再查一下,他還說,數字都是公開的,隱瞞沒有必要。對於全台染疫人數不斷上升,但指揮中心到目前為止只發出1萬1899人份口服藥物,有醫學專家建議,台灣防疫口服藥應該準備至120萬人份才更保險,衛福長陳時中則表示,未雨綢繆雖重要,但目前準備量到全人口3.5%的比例不算低,指揮中心未來是否加加購?得看目前口服藥使用的(實際)量而定。截至5/13,我國口服藥儲備量為82萬5000人份,約每百萬人口有23人份。但面對疫情不斷升溫,中華民國預防醫學會理事長陳宜民日前曾呼籲,新冠口服藥針對輕中症患者投藥即時才有效,演變成重症投藥就無效,應快篩陽、醫師確診後就投藥,此外,雖然新冠口服藥Paxlovid,一份市價約2萬元台幣,但人命無價,政府也編列八千多億緊急預算,以美國為例,準備了總人口6%的量,台灣目前則約3%,是否太少,指揮中心應隨時評估,當死亡人數及重症數不斷飆高,就應立即提高備藥量,即時投藥,別讓藥放在倉庫裡過期。
第4劑下周開打 65歲以上長者可接種
疫苗和抗病毒口服藥是抗疫兩大利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表示,針對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等高風險族群,預計下周開打第4劑,約278萬名長者符合接種資格。另在藥物整備方面,目前已追加採購10萬份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其中5萬份預計下周抵台。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於4月20日會議通過第2次追加劑接種,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如HIV陽性個案、器官移植者等。根據ACIP專家建議,第2次追加劑應與前一劑間隔至少5個月,當時指揮中心預估,開打時間可能落在6月上旬。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表示,目前規畫下周開放接種,詳細時程會在近期公布,約有278萬名長者可以接種。指揮中心指出,現階段僅開放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接種第4劑,至於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包含基礎加強劑在內,將開放接種第5劑。不論前一劑接種廠牌為何,可選擇接種莫德納疫苗半劑量、BNT全劑量,或蛋白質次單元疫苗(如高端、Novavax)全劑量。至於抗病毒藥物整備方面,原本僅採購5000份默沙東口服藥莫納皮拉韋,已於4月13日全數到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莫納皮拉韋效果不比輝瑞口服藥Paxlovid,但使用限制相對少,因此決定追加購買,下周將有5萬份到貨,另外尚有5萬份開口合約,總計為10萬份。目前國內抗病毒藥物儲備量為82萬5000份,占人口百分比為3.55%。分析各國藥物整備占人口百分比,英國約7.41%、美國及加拿大約3.95%、澳洲約3.1%、日本約2.86%、紐西蘭約2.35%、韓國約1.94%,陳時中表示,「台灣的藥物準備不算少,請大家放心,我們正在努力,如何讓開藥領藥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