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能
」9000億「打水漂」…離岸風電國產化跳票 產發署回應了
112年底離岸風電國產化情形政府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台電多花9000億元購買離岸風電,原期待建立本土產業鏈,創造1.2兆元產值,但是依據審計部決算資料,離岸第二階段遴選的西部海域10個風場,至去年底僅允能二期達標,9座進度皆落後,其中海峽一期風場本土化目標僅達2成。審計部批評,經濟部產發署態度過於消極。能源專家則說,歷經多年推動,卻看不到海外市場在哪裡,那麼多錢是白花了。歐盟狀告WTO 經部朝開放研議歐盟7月底狀告世貿組織(WTO),指台灣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違反WTO規定,要求台灣須在60天內提解決方案。經濟部官員低調表示,會持續與歐盟及WTO溝通。對此,經濟部長郭智輝說,會朝開放方向研議,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面臨轉折。經濟部對離岸風電依產業發展項目,分為風力機製造與水下基礎等20項,在推動與導入時程,從2021至2022年是前置期、2023年是第一階段、2024至2025年是第二階段。在離岸風電的第一、二階段,台電每度平均花5.7元收購電力,20年合計花2兆元,扣除平均購電成本後,多花9000億元。台電配合購電 已花2兆元當時政府信誓旦旦可創造1.2兆產值、2萬個工作機會,但根據審計部決算報告,在第二階段遴選的10個風場,至去年底僅有允能二期的塔架、水下基礎及陸上變壓器等達到20項零組件100%國產化,其餘9座都未達標。沃旭大彰化東南與西南等2座風場,國產化達成率8成。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彰芳一、二期,與西島、中鋼的中能則是3成跳票。海峽一期竟有16項目、高達8成未完成國產化承諾。即使達標率較高的開發商,其實也是政府「開後門」,以成立產業基金,做替代方案繞彎達到,並非如得標承諾的採購國產貨。例如沃旭大彰化風場水下基礎與基樁,因國內廠商沒有足夠能量承接訂單,無法做到100%國產化,最後只得由經濟部前部長沈榮津同意提出國內無產製證明後,開發商成立產業基金輔導次級供應商、電銲人才,與設立機艙組裝廠等替代方案,勉強過關。審計部更指出,監察院2022年糾舉經濟部產發署,對部分風場開發商提出因有短期交貨需求,以利取得「無產製證明」,就可自國外進口,產發署做為主管機關,對「無產製證明」卻無規範,過了1年,還是提不出相關規範。海外市場打不開 只打造世紀鋼能源專家陳立誠批評,花大錢買離岸風電,結果只培養了一家做水下基礎鋼構的世紀鋼,但拿的仍是台電付給外商的電費,根本沒賺到外匯。陳立誠直言,台灣想到國外賺離岸風電錢是不可能,歐商風電很強,不需要台灣,亞洲市場太小,光大陸就把你打死,對岸積極發展離岸風電,產業太強了,亞洲第一艘工作船就是大陸建的,越南在發展離岸風電 也有自己的供應鏈,為何買台灣產品。產發署解釋,9座風電場未達標,是因相關零組件國內無產製能量,或受新冠疫情影響。該署指出,海峽一期風場已提報予能源署,考量是否裁罰。海峽風場則說,因接手較晚,現在達不到國產化,未必不能符合,會持續努力。經濟部官員表示,二階強制要求國產化,但在第三階前2期降至60%、開發商自選組合,明年第3期,會再朝更鬆綁方向走。
又誤入叢林?藍營爆料彭啟明審環評踩利益迴避地雷
藍委羅智強、王鴻薇、林思銘今天舉行記者會,緊咬環境部長彭啟明上任後親自主持的第一場環評,「陸域風電案廠商」居然就是彭啟明之前任「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時的「客戶」,彭啟明卻未申請利益迴避,嚴重踩到「行政程序法」的紅線,「球員兼裁判」是最壞示範,更嚴重打擊環評公信力。藍委要求,不僅該環評應該重審,彭啟明也要公開說明並向社會道歉。王鴻薇指出,達德的公關在臉書上透露,彭啟明向他恭喜「環評過了」。但這件事很奇怪,達德環評通過居然是由部長親自通知。(圖/翻社自中天新聞)藍委指出,天氣風險公司的官網顯示,該公司對於服務再生能源業者的範圍「相當廣泛」,甚至連「環評」都能協助,但該公司官網以業務機密為由,並沒有全部對外公開服務過的業者。如今彭啟明從服務廣泛民間企業總經理,躍升為環境部長,審查再生能源等環評,因彭過去與業者關係緊密,外界無從得知是否利益迴避?要求彭應立即盤點曾接觸過的能源業者,主動申報,利益迴避,以免再出現類似「達德環評」的爭議,否則不僅重創環評公信力,「小心踩到賴總統才剛宣誓過的肅貪死線」。環境部長彭啓明上任後,環境部首場環評大會的第一案,就是陸域風電廠商「達德能源」提出的風電環評。藍委踢爆,「達德」是彭任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時的業主。彭啟明昨晚針對詢問媒體詢問時回應,「天氣風險」當時簽約對象並非「達德」而是「允能」,但羅智強反擊,達德雖在2022年出售全球風電業務,但「允能」三年前仍是「達德」子公司,直言彭啟明欲藉此切割,社會大眾無法接受。羅智強還公布此案的「時間序」疑點,指環境部6月12日舉行環評大會,審查達德能源提出的「雲林四湖鄉、口湖鄉設置風電計畫第二次環差報告」,6月13日彭在臉書上貼文,強調環評需要公正、透明、科學審查,同一天,達德能源的公關主管就在臉書貼出,他即將與賴清德總統餐敘的照片,還在貼文內容中寫下餐敘時「環境部長對我說我們環評通過了」,羅智強說,該公關之前也曾在前嘉義縣長張花冠的縣府中擔任幕僚,與綠營有關係。羅智強質問,三年前「天氣風險公司彭啟明總經理,喜孜孜的說與達德能源簽下7000萬合約」,三年後「環境部長彭啟明澄清,他是與達德已經賣掉的子公司允能簽約」,這兩件事對不上。他批評,就算彭部長辯稱「允能」已經從「達德」切出去,但三年前的「允能」就是「達德」子公司,天氣風險公司的官網不是說該公司就是與「達德」簽約?難道彭啟明還要切割嗎,這是不是心虛、欲蓋彌彰?彭豈不就是自證,他曾接過達德的案子,並不適合主持達德的環評嗎?立委王鴻薇說,達德的公關主任曾是張花冠秘書,在臉書中指彭啟明向他恭喜「環評過了」。但這件事很奇怪,達德環評通過居然是由部長親自通知,天氣風險與達德能源究竟有何關係?彭啟明來自業界,大家原本將他視為「小清流」,沒想到他上任後不到一個月,親自主持的環差評估、第一個通過的案子就是昔日老東家,社會觀感一定很差,請彭啟明別再切割,因為部長並不是非親自主持環評會議不可,明明過去有業務往來,部長卻仍親自上陣、未利益迴避,也沒對外揭露天氣風險的客戶,外界恐會繼續用放大鏡看此「黑箱」。國民黨黨團副書記長林思銘也說,環境部有嚴格的環評委員內規,對於利益迴避非常重視,環境部向來對外宣傳利益迴避很嚴格,但如今,部長本人卻不避嫌親任環評審查會議主持人,審查對象又是昔日客戶,難道將利益迴避當成無物?這是非常嚴重的瑕疵,瓜田李下、內舉不避親,重創環境部威信,他問,政府還有多少開發、採購案的專業評估過程,存在類似「拒絕利益迴避」的狀況?這些陋習,賴政府都應儘快拔除。
雲林縣政府舉辦青年創業補助金 9月30日截止
雲林縣政府舉辦青年創業補助金已於8月1日開放申請會,由縣長張麗善、允能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雲怡、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林百科Axel Limberg、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校長楊能舒、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國際產學服務處長謝振榆、環球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執行長吳珮慈等人共同宣告,盼藉此鼓勵更多青年返鄉、留鄉在地創業。雲林縣創業補助金係由允能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熱心捐助新臺幣1億元成立,雲林青年創業補助金補助類別分為「微創型」與「專案型」兩種,微創型最高補助30萬元,專案型最高補助200萬元,自111年8月1日開放申請受理期間只到9/30(五)17:00喔!要趕緊把握機會!張縣長希望在縣府努力之下,能有更多青年返鄉、留鄉,照顧長輩、成家立業,解決縣內高齡化及少子化問題。(圖/雲林縣政府提供)縣長張麗善指出,青年是國家進步及發展的重要動力與希望,她上任後積極為雲林進行全方位的診斷與體質改造,而打造符合青年期待與需求的環境更是其中一項現在進行式的重要工程。從110年推動成立青年事務專責單位開始,舉凡促進青年公共參與、就創業輔導以及多元發展等都已有相關具體成果,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創造好的就業機會,讓青年能夠在地深耕發展,長留雲林。張麗善表示,非常感謝允能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捐助雲林縣1億元青年創業補助金,提供有意創業的青年朋友申請,除了資金上面的補助外,縣府也結合縣內三所科技大學,在創業過程中給予協助及輔導,提高青年創業成功機會;此外,縣府也努力從教育、交通等各方面打造一個宜居、宜家的好環境,讓青年能夠留在家鄉,照顧長輩、成家立業,解決高齡化及少子化問題。張縣長致贈獎座給允能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雲怡,感謝允能風力對於雲林青年創業的支持。(圖/雲林縣政府提供)允能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雲怡表示,允能公司於2016年開始在雲林規劃離岸風電場,在與沿海鄉鎮居民溝通時,發現雲林人口外流、老化情況非常嚴重,公司希望能夠幫忙解決這些問題,一聽到張縣長提出青年創業基金構想,公司立刻響應,希望透過財務上一點小小的幫助,激發青年創業的決心跟信心,達到吸引更多雲林年輕人回到家鄉或留在家鄉這樣美好的結果。張縣長參觀青年創業作品。(圖/雲林縣政府提供)勞動暨青年事務發展處長張世忠指出,為了鼓勵青年返鄉創業,將青年人才留在雲林,縣府從108年起就開辦「青年創業知能課程」,今年更擴大辦理「青年創業輔導系列活動」與成立「青年創業補助金」,針對20歲至35歲想要創業的青年,提供豐富的創業育成輔導資源。除了創業知能課程將持續辦理外,還有「創業賢拜講堂」,邀請創業前輩來分享創業實務經驗,讓青年在創業路上少走一點彎路。歡迎所有想創業的雲林青年,關鍵字搜尋「雲青有GO站」(網址:https://youthdevelopment.yunlin.gov.tw/Web/index.jsp),不論是需要創業輔導、補助金申請、參與創業知能課程,都可以透過網站找到相對應資源!縣府舉辦一系列青年創業輔導活動,協助青年創業圓夢。(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風電併網啟動運維 300億商機一張圖看懂
用電量持續攀高、火力發電廠啟用出現爭議,台灣供電情況能否維持穩定受到高度關注。經濟部表示,電力供應離岸風電風場自今年起將逐案完工併網,除提供新型態的用電來源,未來20年風電運作維護也將產生龐大商機,據能源局估算高達6,135億元,可帶動金屬、機電、電纜、複合材料、機械及碼頭土木營建等產業發展。6月以來用電量持續攀高,不但八度打破今年用電紀錄,更五度刷新歷年6月用電量,台電預估進入7月盛夏後,酷暑氣候將讓用電量更形升高。由於核電廠將陸續結束運作,取而代之的離岸風電建置情況必須適時填補空缺。能源局官員強調,離岸風電於2019年底海洋風場完成併聯,今年起則有台電一期、海能、允能等多個風場完工,離岸風電已從第一階段示範風場,走進第二階段潛力場址。此進度除代表新能源成為電力供應的生力軍之外,未來20~30年的維護運轉期間,衍生出的龐大商機更受期待。官員對此強調,以2025年前完成的風場來計算,4.2GW裝置容量在未來20年的維運期間,可帶動後續商機高達6,135億元,換算每年306.75億元。官員進一步說,台灣離岸風場大多集中在西海岸,尤其苗栗竹南與彰化彰濱外海兩地區,未來設置運維碼頭會儘量靠近風場所在地。資料顯示,由於運維基地主要是作為海上作業人員上下船隻使用,不需要規劃高承載力,目前評估在彰濱工業區附近,以彰化漁港做為建置運維碼頭及風電業者的運維基地。風電業者沃旭能源對此表示,風場運維除興建期打造船舶等提供運維效能,也有助本地關聯產業的成長,像海運物流服務提供業者、機械和液壓服務提供商、工程諮詢和認證機構、用於檢查海上風機的新技術產品和服務等機構、升降機服務提供商、安全設備提供商,電纜勘測提供商,和為陸上基地提供創新的可再生能源產品服務提供等。台電公司副總徐造華也指出,台電一期與二期風場招標時,有列完工後廠商須負責維護五年的條件,因此台電計劃自組運維團隊的時間,預計落在2026及2030年,會參考風場前五年的運維資料制定計畫,找尋合作廠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