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台灣五十
」 ETF 元大台灣50 張內耀二萬點提前駕到4/買股只需一杯飲料錢!年輕人搶投資 零股交易可當暖身操練財商
去年10月26日盤中零股交易上路後,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實施三個多月來,吸引74萬投資人加入,其中3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有16萬人,是未實施前的2.4倍,顯示這項制度相當受到年輕人歡迎。截至去年底,盤中零股交易日均額7.68億元,比盤後交易多出2.7倍;單月交易戶數則較2019年全年平均值增加1.8倍,其中以21至30歲年輕族群為最多,增加了3.1倍。零股族的心頭好,以高價股與金融股居多,其中台積電、大立光分占第一、二名,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則以元大台灣五十(0050)最受青睞。依理財知識網站「CMoney」統計,今年1月盤中零股交易成交值,前十名依序為台積電、大立光、鴻海、聯發科、國巨、台達電、聯電、同欣電、聯詠與玉晶光,全都是電子股,且聚焦在半導體、光學雙雄、被動元件及電動車概念股。零股族偏好高價股,且聚焦在半導體、光學雙雄等,大立光就是其中的熱門股。(圖/翻攝自奇摩股市)對此,證券公會理事長、元大證券董事賀鳴珩表示:「零股族挑股票,雖以高價科技股為主,但零股交易讓台股的進場門檻,只要一杯飲料的銅板價!不過,投資人仍須留意風險,嚴選優質持股標的,理性投資。例如買台積電看股價有未來,股息為二至三%,國泰金股價波動相對穩定,但配息約有四至五%,要如何配置,取決於投資人想作波段賺價差,還是想領利息。」證券公會理事長、元大證券董事賀鳴珩。(圖/王永泰攝)張錫則認為,保守型投資人與退休族較適合存金融股領配息,年輕族群可用時間本錢與低資金練習投資,先挑選ETF與股票型基金,考慮5G與高股息等主題,並從其成分股學習挑選產業標的,「好公司的股價多半偏貴,年輕族群可分批進場,或採零股交易。」盤中零股交易開辦3個多月來,以21至30歲年輕投資人最為踴躍。圖為有飆股女王之稱的林恩如開課傳授買股認知與風險。(圖/翻攝自林恩如臉書)闖蕩台股邁入第25年、有「飆股女王」封稱的林恩如投資達人,她認為操作盤中零股交易還是要留意所需支付的手續費、交易稅,避免墊高太多的成本。對小資族年輕投資人族群來說,「可以視為暖身、存錢的概念,但不能拿來頻繁交易。」至於股、債的資金分配,張錫建議投資人可上網查詢「美國公債十年期利率」,做為調整資金配置的指標,「利率低時,買股票的資金部位可多於債券;當利率到達1.5%時,可開始增加債的比例,超過1.5%時,就要趕緊提高投資債的部位。」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圖/馬景平攝)保守型存股族多會選擇金融類股,台股鼠年封關前,玉山金躍升零股交易量排行榜前十名。圖為玉山銀行板橋分行。(圖/趙世勳攝)
壽險小子1/帳戶分流6年變身包租公
35歲的保險業務員張內耀,從讀大學時就開始理財,但他買礦業基金賠掉一半,投資個股又讓他吃不下、睡不好,後來他靠著「帳戶分流」存錢買房,定期定額專注投入ETF「元大台灣50」(0050),並以投資型保單連結美國ETF「S&P500」,如今在新北、桃園坐擁3房樂當包租公,還成為6間餐廳的股東。熱愛工作的張內耀,多數的時間都留給客戶及經營組織管理。(圖/翻攝自張內耀臉書)張內耀所說的帳戶分流,是將入帳的薪資,依用途分別轉到其他三個戶頭,因此他共有四個帳戶:一、薪資帳戶:作為其他三個帳戶的上游,最多只留三萬元。二、證券帳戶:目前用來買ETF「元大台灣五十」。三、保險帳戶:用以繳付美元保險金。四、信用卡費帳戶:記錄每筆刷卡金額,每月在該帳戶存入超過刷卡總額的錢,確保信用優良。張內耀成長於小康家庭,但並未從父母身上學到理財觀念,直到十八歲讀大學時,在數學補習班打工,月薪二萬多元,一位任職壽險業的同學告訴他:「從你有收入開始,就要理財,每月存下收入的十分之一,做為人生的第一桶金。」於是他每月拿二千多元買儲蓄險,踏出理財的第一步。張內耀讀大學時在補習班打工,以薪水購買儲蓄險及共同基金,開啟理財路。(圖/張內耀提供)後來,張內耀眼見同學一窩蜂投資金磚四國(大陸、巴西、俄羅斯、印度)礦業基金,也用單筆五萬元跟進,起初嘗到甜頭,獲利逾三成,沒想到二○○八年大學畢業時,遇上金融海嘯,讓他的資產瞬間砍半。二年後,張內耀辭去補習班的工作,轉進壽險業,年薪逾五十萬元。由於先前投資基金慘賠,他決定將帳戶裡所有的錢都拿來買股票。他參加股友社、付錢給投顧老師聽明牌,有時一天就賺入社會新鮮人一個月的薪水,有時一天就賠掉三萬元。張內耀透過帳戶分流管理收入,如今坐擁3處房產,還入股朋友開設的6家餐廳,圖為其中一家餐酒館。(圖/黃威彬攝)
壽險小子2/逃離炒短線 長抱ETF標的
「那時我每天看三次盤,早上看台股開盤、下午看收盤、半夜看美股,心情隨之起伏,連帶影響工作。」過了四年,張內耀的資產從六十萬元增加到八十萬元,他反思,這種炒短線的投資沒有帶來大豐收,反而付出很大的時間成本,還影響了生活。「我不想再盲目跟風操作,而是想投資能讓我吃得好、睡得著、能安心生活的標的。」張內耀終於採取行動,毅然出場,不再投資個股及主動式基金(由基金經理人主動使用投資策略決定投資標的與進出場時機的基金)。兩年多前,他轉而將投資標的鎖定在穩健型ETF,以「元大台灣五十」為主。 張內耀重視休閒生活,放假時會帶著老婆到處遊山玩水。(圖/張內耀提供)「買進一檔『元大台灣五十』,等於同時投資台灣市值前五十大的公司,免去單押個股的風險。」張內耀用「證券帳戶」裡的錢,每月以定期定額攤低成本的方式,持續加碼「元大台灣五十」,目前平均投資成本約一○五元,獲利近三成。此外,張內耀將額外的獎金收入,用來購買投資型保單連結美國ETF「S&P 500」,「這檔ETF追蹤的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是美國股市古老且具代表性的指數之一,也是最多投資人參考的指數。」他以萬元為單位不定期加碼,平均成本三百二十美元(約新台幣九千元),今年一月市價已來到三百七十五美元(約新台幣一萬零五百元)。
壽險小子4/北市租屋 比房貸划算
有趣的是,儘管名下有三間房,張內耀五年前結婚後,卻跟老婆選擇在通勤方便的台北捷運後山埤站附近租屋。「原因很簡單,這裡每月租金二萬元,一年二十四萬元;要是我用買的,房價約二千萬元,貸款利息一年就要四十萬元,付利息不如付租金。」他也鼓勵妻子定期定額投資「S&P 500」及美元儲蓄險。去年疫情衝擊景氣,張內耀調整了投資策略。「因政府打房,我暫時不再投資房產。以現今時局,我也不太會再加碼餐廳的投資。」但他認為「元大台灣五十」與「S&P 500」為價值型投資,因此無論行情漲跌,都會持續布局。2年多前,張內耀開始投資元大台灣五十,目前持有5張,獲利逾3成。(圖/王永泰攝、翻攝自奇摩股市)張內耀設定的財務目標,是在四十歲時存到千萬元。「屆時,我會把這些錢投入殖利率三至五%的股票,每年自然帶進穩定的現金流。」他盤算,若四十歲時保險本業仍有收入,就不用急著將投資變現,「等到真正退休、需要用錢時,再把錢轉進ETF『元大高股息』(0056)或配息型的基金。」樂於分享的張內耀,計劃40歲後當培訓講師,幫助他人提升財富智商。圖為其於任職公司講授課程。(圖/翻攝自張內耀臉書)對於想要學理財的人,張內耀建議:「最重要的是先做好本業,用薪水創造存量,才能靠投資滾出複利。退休時,再好好管理現金流量,讓自己生活無虞。」
阿水講股/股市阿水:挑ETF 注意三要點
台股來到一萬六千點震盪,有讀者朋友私訊問阿水,如果沒空深研大盤,有沒有可以稍微偷吃步的投資方法?很多人聊到「不用深研大盤與個股」時,第一反應都會想到投資ETF。所謂ETF就是指數股票型基金,意即不購買單一檔股票,也不像傳統基金由基金經理人主動挑股,而是依照比例公式調整成分股,以及這些成分股要各占多少百分比。此外,台股的ETF早就不只大家常聽到的元大台灣五十(0050)與元大高股息(0056),而是已超過二百檔,讓人眼花撩亂。想從中挑選投資標的, 阿水建議須注意三大要點,第一是持有周期與投資目的,第二是資金配置,第三是ETF本身特性。首先,若打算持有ETF長達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那麼投資標的較局限於特定類股的題材型ETF,就比較不適合當成長期標的。像是5GETF等話題型的ETF,較適合看好該類股、想短期投資卻沒空做功課的投資人,但十年後可能是別的話題類股較吃香,兩者的投資目的與周期,會有很大的不同。其次,購買時不要把資金全壓在一檔ETF,且應在挑好數檔ETF時,注意不要買到成分股重覆性高的ETF。比如現在台積電個股的股價很強,但若同時購買台積電占比達五三%的0050,與台積電占比逾五○%的富邦科技(0052),就失去分散投資的意義了。再來須考慮ETF本身的特性, 比如現行台股中,有比用市值排名等完全被動的選股法更積極的ETF, 例如以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概念為主的ETF,包括富邦公司治理(00692)、元大台灣ESG永續(00850)、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等。最後,要注意E TF本身溢價多寡、配息與否,還有定期定額遇到股價一路下修時,只要不是有下市風險,在初期購買時都不應停扣等。如此一來,投資ETF就不會毫無頭緒了。上周三大法人在上市類股中,共賣超四百五十六.零八億元,外資賣超四百八十七.零五億元,自營賣超零.三六億元,投信買超三十一.三三億元。附表則為上周五個交易日,三大法人合計買超排行榜,交叉比對有兩大法人以上合買的資料。由於外資連兩周賣超,但投信買超較多,在疫情風險升高的現在,台股震盪機會較大,讀者可觀察外資是否止住連賣,並運用上期專欄內容,適時入袋獲利股,自然遊刃有餘。
55萬青年救台股3/大學生錢進股市勇玩當沖 社群平台分享心得教學
面對台股反彈,湧入的人潮與錢潮,本刊調查,這群股市新兵中不乏大學生,有醫學院的學生趁著股災買入金融股及ETF;20歲女大生Alice則「投機」買生技股賺價差,還有科技大學的學生專門做當沖(當日買進賣出)。從3月初至7月中,台股不但「V彈」衝上1萬2千點,還成為唯一收復高點的市場,吸引55萬螞蟻雄兵投入股市,其中有不少大學生。(圖/本刊繪圖組)55萬的螞蟻雄兵中,包括許多大學生,其中不少人會在PTT、Dcard社群分享買股經驗。一位國防醫學院的學生在網路社群分享,他每個月領到15000元的薪餉,扣除基本開銷後,4年多來存了40多萬元,「我在這波疫情中,把積蓄全部投入股市,鎖定每年報酬率5%至10%的金融股。包括『玉山金』(2884)、『合庫金』(5880)、『第一金』(2892)、『兆豐金』(2886)等。」此外,他也投資ETF,例如「元大台灣五十」(0050)、「元大高股息」(0056)、「元大永續」(00850)。元大高股息(0056)自3月下旬以來,走勢一路攀高,從23元站上29元。年僅20歲的大學生Alice,一上大學就開始打工,存下20多萬元,由於學科領域跟生技有關係,她前陣子做了一個多月的功課後,3月下旬跟著國安基金進場,買進「大飆股」生技股。「我在疫情期間開戶準備進場,因很多同學都在討論生技股,每次都說自己賺了1、2萬元,我就想自己操作看看。」Alice以52元買進「高端疫苗」(6547)、42元賣出,認賠出清後,又以62元買進、87元賣出,賺到一票;「國光生」(4142)則是52元買進、50元賣出,小賠一點;「康那香」(9919)用31元買進、48元賣出。「還好賠的時候都只是小賠。」首度投入股市的Alice,賺多賠少,本金從20多萬元累積到30多萬元。同時,Alice也關注「逸達」(6576)、「保瑞」(6472),「其實這麼早就開始買股票,是因為覺得未來畢業後一直領死薪水,不可能大富大貴,倒不如在本金不大的時候先學習。很多人說買股票是投資、理財,但低點時又一直哀哀叫,不如就承認自己是在投機。我還是會一直投機下去,這波漲得有點誇張,現在已經都清掉了!」Dcard上,一名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男大生分享,如何以Google試算表算出適當的存股時機。(圖/翻攝自Dcard)此外,本刊記者在社群網站中發現,一名中國科技大學的學生,陸續分享每日當沖(當日買進賣出)操作的實況紀錄,「5月21日以75萬9500元,買1萬6000股的『宇瞻』(8271),賺1萬4940元;5月25日以33萬2050元,買8000股的『立隆電』(2472),賺1萬2012元。」他陸續PO出5月至6月當沖的操作,大多都是贏多輸少,操作一個半月下來,大概賺了6萬元。中國科大一名男大生將打工賺到的本金,操作當沖來獲利,每次鎖定的標的都不同,並表示只要嚴守操作紀律當賣則賣,大多都是賺多賠少。(圖/翻攝自Dcard)中國科大一名男大生將打工賺到的本金,操作當沖來獲利,每次鎖定的標的都不同,並表示只要嚴守操作紀律當賣則賣,大多都是賺多賠少。(圖/翻攝自Dcard)談起大學生「玩當沖」,許多業內人士直言「完全不建議,尤其是新手」,其中一名專業人士解釋,當沖雖可避免投資持有風險,但高報酬也伴隨高風險,如果操作正確,一天報酬率高達2至3倍,除非選擇成交量大、波動大的標的,否則會慘遭套牢,造成更大的損失。國防醫學院男大生將部分金融股作為存股標的,可以領股息、股利,同時也買進亞泥(1102)、南茂(8150)作波段。(圖/翻攝自Dcard)為了吸引年輕人加入股市,中信證券推出5分鐘線上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