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雷達
」 蘋果 iPhone 12 iPhone 12 Pro7-11「拿了就走」未來超商進校園 導入光學雷達+AI智慧貨架
統一超(2912)7-ELEVEN未來超商「X-STORE 8」進駐位於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工研院合作首創導入光學雷達(LiDAR)影像辨識技術,替代紅外線商品辨識,發展「拿了就走智慧商店技術」,從過往限制在常溫、冷藏品項擴大至全門市商品均可透過AI智能監控配合手機自助結帳,最快30秒即可完成。工研院表示,與7-ELEVEN一同合作「拿了就走智慧商店技術」,過去一年在工研院辦公宿舍區的場域已有近10萬人次使用,此次於校園場域推展,除了在軟、硬體技術突破,也透過將「智慧貨架」模組化,未來更容易維護與彈性調整。統一超指出,7-ELEVEN「X-STORE 8」是第2間實現「拿了就走」購物體驗的門市,首創業界將使用在電動車無人駕駛的光學雷達(LiDAR)影像辨識技術應用於超商門市以辨識商品,打造全新「AI智慧貨架」,商品數量逾1,600種,規模較「X-STORE 7」多出逾5倍,最大突破是可運用門市既有設備,新增四門冰箱,擴大多溫層鮮食、乳飲品、冷藏飲料、冷凍與冰品等,例如引進不同口味但外觀相似的御飯糰、體積較小的糖果零食等商品,更能符合校園商圈學生需求。不僅如此,7-ELEVEN觀察校園商圈門市Z世代年輕學子對於新科技接受度高,且X-STORE目前在台北世新大學、高科大楠梓校區都有不錯的效益展現,平均日來客數近千人,X-STORE 8與工研院、海洋大學進行三方產學合作,讓學生加入技術開發及維運,共同進行AI演算法開發,與ICT產業無縫接軌。統一超本次也同步進駐海大學生餐廳商場,全新改裝商店街和引進多元美食櫃位、連鎖3C專賣店、影印店、電腦維修專門店等,提供海大師生多樣生活服務和餐飲選擇。除了發展未來超商以外,統一企業也宣布,年度盛事「愛‧Sharing」今年以「倫敦」為聖誕主題城市,11月15日起將在台北時代百貨、高雄夢時代及統一集團各大通路聯袂呈現英倫風的聖誕氛圍。今年「愛‧Sharing」選擇倫敦這座經典與創新交織的城市,以英倫名著為藍本,沈浸在福爾摩斯的偵探世界,以及愛麗絲的夢遊仙境,同時呈現搖滾樂誕生地的披頭四酒吧、白金漢宮的風華、格林威治天文臺的奧秘,讓消費者置身於精彩的文化之都。高雄夢時代則帶來幸福滿滿的節慶氛圍,有奔向異時空的蒸汽火車、專為女性打造可換裝拍照的英倫時尚小屋、被倫敦市花-紅薔薇披滿的塔橋、愛麗絲的迷宮,在週末更有英倫搖滾舞台演出。11月15日愛‧Sharing點燈活動正式登場,邀請民眾共同點亮13米高聖誕樹及周圍的浪漫燈區,除Purple Wish主題燈光秀、雪兒秀展演外,更邀請新科金曲歌后孫盛希與「GX」(鼓鼓呂思緯+蕭秉治),分別於台北時代百貨及高雄夢時代現場連線演出。
新自強號出軌 台鐵員工爆「防護做半套還造假」痛罵便宜行事
台鐵229次新自強號昨(21日)遭遇土石溢流出軌,事故造成陳姓列車長在內共9人受傷。針對外界質疑告警系統無法發揮作用,台鐵說明因發生土石流的西正線有明隧道保護,故沒像東正線設有告警,此言論不僅引發做半套砲轟,更有自家員工爆料「台鐵不只做半套還造假」。台鐵目前已在26處邊坡裝設落石告警系統,另有38處已發包,預計今年可完成半數以上。但229次新自強號事故的發生,掀起外界對台鐵告警系統裝設位置的質疑。據《東森新聞》報導,台鐵雖在事故地點旁設立「邊坡防護起點」立牌,但實際沒有任何安全措施,形同造假。該名台鐵內部人員更指,這種便宜行事「說白了就是台鐵文化的延續」、「防護不是做半套,而是做假」。另根據台鐵紀錄,花蓮403強震發生時有列402車次太魯閣列車,行經和仁與崇德路段,因告警系統偵測到異物,列車沒進入落石區;但4月10日445次普悠瑪列車,因行經未列台鐵認定落石高風險路段的花蓮和平站南邊,在無告警系統保護下,於花蓮和平站南邊擦撞落石,造成列車出軌。台鐵日前表示,將委由專業顧問公司辦理邊坡科技巡檢,藉由衛星技術、航空飛機廣域測繪、光學雷達建模,輔以快篩診斷台鐵邊坡崩塌潛勢的科技,以達到更早預警及應變的目標,並與氣象署合作開發客製化劇烈天氣監測系統。
自駕車市場激情消退 相關類股股價泡沫破滅
自駕車技術許下交通安全和免除堵塞願景,投資人押注技術起飛讓自駕車新創公司在2021年股價飛漲、市值飆高,然而時至今日安全的自駕車依然遙遠,市場激情消退,相關類股股價隨之崩跌。投資人押注自駕車技術將快速進步,並獲得大型汽車廠採用,新創公司在2021年至2022年獲得數十億美元投資資金,估值也升至令人咋舌的高水準。然而自駕車願景實現仍有一段距離,相關類股股價已從高點大幅下挫。自駕卡車新創公司TuSimple,以及自駕車感應器製造商Luminar、Innoviz、Ouster和AEye在2020年末至2021年末之間,股價攀升至頂峰,合計市值一度高達580億美元。隨著投資人對不能創造自由現金流的自駕車和光學雷達新創公司失去興趣,上述企業目前市值合計僅有35億美元,跌幅逼近95%。TuSimple等自駕車新創公司砸下30億美元現金開拓事業,但與口袋深的大型企業相比,仍然相形見絀。大企業不一定會對外公布自駕車投資支出,但呈交主管機關的文件仍可透露些許端倪。據悉,Alphabet旗下自駕車事業Waymo已募集數十億美元資金,特斯拉每季研發支出多達數億美元,但不知其中有多少是投入自駕技術。福特與通用揭露的資訊則較詳盡。福特自駕車事業Argo所屬的智慧行動部門,在2017年至2022年累計營運損失達53億美元,該公司不堪虧損在2022年關閉Argo業務。通用旗下自駕車事業Cruise在2018年至2023年累計營運損失達76億美元。Cruise近幾季雖有2,500萬美元營收,但業務成長依然有限。今年10月Cruise開發的自駕計程車再傳事故,遭到加州政府取消上路許可,Cruise執行長佛特(Kyle Vogt)11月辭職,通用已安排第三方機構進行安全覆核。讓汽車自行安全地駕駛並非易事,但產業依然沒有放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第三季業績的法說會坦言,他對自駕車技術的看法太過樂觀,但仍相信特斯拉能夠抵達該里程碑。
半導體新關鍵字1/AI巨量傳輸矽光子成當紅炸子雞 台積電當領頭羊台廠抱團搶標準話語權
AI(人工智慧)顛覆了全球科技產業,從2022年11月底ChatGPT問世之後,短短不到一年,當大家都還在關注AI伺服器將吃大單,但因為大量傳輸的需求也悄悄應運冒出來。「矽光子」則成為今年半導體展的新關鍵字,除了展會首度舉辦矽光子國際論壇,包括台積電(2330)以及日月光(3711)均在論壇上提到這個有點陌生的名詞。工研院電光系統所組長方彥翔告訴CTWANT記者說,「矽光子」其實不是一個新技術,IBM在20年前就已投入研究,英特爾也投入超過10年,它是用光來傳輸,比起現在的電子訊號,不只傳輸效率高,也能夠有效解決訊號耗損和熱量的問題。目前業界的矽光子,多是屬於個別廠商的客製化需求,並沒有一個確定的產業標準。因應台積電等大廠在半導體展談論矽光子,台灣光電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協會(TOSIA)也在8日成立光通訊與矽光子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盤點國內光傳輸技術、產業概況及發展機會,爭取標準喊話權。「相較於積體電路是將上億個電晶體微縮於晶片上,使其能夠進行複雜的運算,但線路是電訊號,仍有著訊號耗損以及熱量問題。」方彥翔說。這也是光比電更具優勢的地方。矽光子主要是用來提升大量數據傳輸使用。(圖/翻攝自Wiki)「矽光子」從字面上來說,其實就是將電子結合光子的技術,是一種積體「光」路,由於晶片內資料傳導都是使用可以導光的線路,光就在這些線路中傳來傳去,最終願景是用光訊號全面代替電訊號進行傳輸,就可以實現更高頻寬和更快速度的數據處理,就不用再持續追求更高的電晶體數量,但目前在光電結合上,還牽涉到諸多光電訊號的轉換,因此技術上還有許多面向需克服。台積電是台灣發展矽光子的指標廠,業界傳出,台積電已投入逾200人的研發團隊,與博通、輝達等大客戶共同開發,最快2024年下半年完成,2025年開始量產。而台積電副總余振華則是在8日半導體研發大師座談會表示,「如果能提供一個良好的矽光子整合系統,就能解決能源效率和AI運算能力兩大關鍵問題。這會是一個新的典範轉移。我們可能處於一個新時代的開端。」法人指出,台積電除了開發矽光子技術之外,更同時開發共同封裝光學模組(CPO),透過矽製程的晶片以封裝模式整合光子積體電路(PIC),能將電更快速轉換成光訊號,藉此讓傳輸速度更快。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則指出,預期矽光子科技將顛覆人類對於科技的想像,並帶來更多生活上的幫助。因為隨著AI應用持續增加,帶動資料中心高速運算及傳輸需求跟著大幅攀升,矽光子科技將成為半導體下一波的產業驅動力。「矽光子科技要能夠突破既有技術門檻,高度仰賴半導體供應鏈的協同合作。」吳田玉強調。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組長方彥翔表示,矽光子還沒有產業標準,台灣應該爭取喊話權。(圖/工研院提供)隨著資料中心的持續提升和AI技術的浪潮,讓原本只是各自發展的矽光子技術因而受到廣泛重視。「現在因為AI需要大量的資料傳輸,矽光子利用光傳輸的優勢就出現了,但也因為之前多是客製化設計,沒有建立產業標準,對於台廠來說,這就是一個新的機會。」方彥翔說。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也指出,SEMI特別在台灣成立矽光晶片發展聯盟,積極推動產業共同合作,預期台灣半導體產業在矽光子科技發展上將扮演關鍵角色引領全球。SEMI也指出,「矽光子」可應用於生醫感測、高速傳輸、通訊及電信、量子運算、機器學習、光學雷達等領域。根據調查,全球「矽光子」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26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的78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25.7%。
宸鴻獲選Luminar新光達感應器獨家供應商 將供賓士新車使用
觸控模組廠TPK-KY宸鴻(3673)今(17日)宣布,獲光學雷達(Lidar)偵測裝置供應商Luminar Technologies選擇,成為該公司新一代光達感應器產品Iris+ Lidar獨家量產供應商,並提供給賓士(Mercedes-Benz)新車使用。Luminar主要產品為光學雷達掃描儀(LiDAR Scanner),可在自駕車周圍發出脈衝雷射,偵測車身與附近物體的距離,以避免碰撞。且是首家將新世代安全輔助,及自動駕駛技術運用於量產車款的公司,過去十年來已於市場上推出多款先進光達產品並建立相關軟體平台。全球各大汽車廠商及專業汽車電子零組件供應商等超過50家,皆是Luminar合作夥伴;其中包括Alphabet旗下自駕車公司Waymo和通用(GM)的自駕車子公司Cruise、Volvo、Mercedes-Benz、Daimler等各大車廠,均已採用該公司所提供的產品。Luminar董事長兼執行長Austin Russell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一直是Luminar的策略目標市場,Luminar正積極於中國進行佈局,並希望能透過在地生產、製造來提供客戶最好的服務。宸鴻在車用及消費性電子產品方面具備豐富的量產經驗,預期將在量產新一代Iris+ Lidar產品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並給予關鍵協助,以提供客戶更好的產品與服務。宸鴻憑藉過去成功實現觸控普及化,與3D列印量產化的豐富經驗,總經理兼執行長謝立群表示,很榮幸能與世界級雷達技術領導廠商Luminar共同合作,未來也將持續開發類似的商機,實現公司多角化經營的目標並成為未來成長的動力。
古馬雅遺蹟新發現「世界上首個高速公路系統」 177公里連結近千個聚落
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可能早在西元前1000年就有了,考古學家透過高科技,發現在瓜地馬拉北部和墨西哥南部的茂密叢林裡有一條被埋沒千年的公路,這條達177公里的高速公路,連通近千個古馬雅(Maya)聚落。瓜地馬拉密林發現世界首個高速公路,連通近千個古馬雅(Maya)聚落。(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路透社》報導,瓜地馬拉「人類學研究與環境研究基金會」(FARES)團隊,利用光學雷達穿透茂密的原始森林後,竟然描繪出了一張長達177公里的高速公路地圖,考古學家利用光學遙感技術LiDAR,也就是利用飛機將脈衝光射入茂密的叢林,好讓研究員不受植被影響,繪製出地面上的的古建築地圖。研究團隊發現這條約177公里的寬闊道路,其中有些約達40公尺寬,在地面上架高約5公尺,甚至連結了近千個古馬雅聚落,除此之外,研究人員也發現了金字塔、球場,以及水庫、水壩、灌溉渠等重要水利工程。根據報導,新發現的建物全都建於馬雅最大城邦出現之前的數個世紀,這項發現可追溯到前古典馬雅時代中晚期,大約是西元前1000年到西元前350年,據信當時許多聚落由米拉多爾城(El Mirador)控制,在之後的5個多世紀,馬雅文明發展到古典期的巔峰。據首席研究員韓森(Richard Hansen)表示,「這顯示了整個地區同時發展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複雜性」,而這個重大發現也刊登在「古中美洲」(Ancient Mesoamerica)期刊上。專家利用光學雷達穿透茂密的原始森林後,竟然描繪出了一張長達177公里的高速公路地圖。(圖/翻攝自@KION546推特)
自駕車大戰「英特爾」獲勝? 股股黃佳文:晶片廠切入優於傳統車廠
自駕車技術總共分成五階段,馬斯克曾揚言要在2017年達到等級五,但是直到2022年,特斯拉始終販售等級2的駕駛技術,而且要價1.2萬美金,Mobileye宣布2024年希望能到達等級4。股股金融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佳文表示,在2017年許多大廠紛紛投資自駕車系統,例如:Intel砸下150億美金買下Mobileye,而福特(F)與Argo AI的技術合作,Nvidia和德國汽車供應商博世(Bosch)宣布合作,這場五年的戰役,今天已看到結局。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旗下自駕技術部門 Mobileye(MBLY),已於今年10月26日IPO上市,首日股價大漲了37.95%,以28.97美元作收,創下230億美元的市值,11月7日股價則來到25.89美元。股股團隊回顧2017年以來的自駕車大戰,市場正在關注由英特爾獲勝?Mobileye主要業務為汽車機器學習的開發商,主要讓汽車在行進中能自動駕駛,這需要強大的機器學期才能辦到,目前台灣也透過艾德斯科技在台販售相關商品。在2017年許多大廠紛紛投資自駕車系統,例如:Intel砸下150億美金買下Mobileye,而福特(F)與Argo AI的技術合作,Nvidia和德國汽車供應商博世(Bosch)宣布合作,這場五年的戰役,今天已看到結局。觀察自駕車市場的大餅,自駕車於2022全年預估產值是150億美金,然而到了2030年將會是214億美金,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3.97%。目前市場最大的是北美地區,發展最快的是亞洲地區,包括中國及印度。以自駕車技術五階段來說,等級0:沒有自動駕駛技術,等級1:駕駛輔助,等級2:部分自動駕駛,等級3:條件式的自動駕駛,等級4:高度自動駕駛,等級5:完全自動駕駛。根據Nik Miles(資深電動車專家)表示,市場目前販售的車輛是在等級2(部分自動駕駛)接近等級3(條件式的自動駕駛),雖然技術上已經接近等級5(完全自動駕駛),但是要真正上路可能還要一陣子。馬斯克曾揚言要在2017年達到等級五,但是直到2022年,特斯拉始終販售等級2的駕駛技術,而且要價1.2萬美金,Mobileye宣布2024年希望能到達等級4。股股團隊整理特斯拉、nvidia、Intel、福特等四家企業發展自駕車現況。(圖/股股提供)五年後的今天發生了何事?2017年英特爾(INTC)購買以色列國寶公司Mobileye,5年後的今日,於10月26日正式宣布IPO,雖然當初預計市值達500億美金,後來降至200億美金,不管如何都比當初英特爾併購的金額:153億美金還多,顯示出這是筆成功的交易。然而,福特(F)汽車卻認列27億的虧損,來自於「全自動自駕車專案」,並且解散 Argo AI(與福斯合資的自駕車公司),因為福特(F)必須對股東負責,不能持續在不賺錢的事業上努力。福特財務長勞勒(John Lawler)表示:「我們已經無計可施。就(全自駕車)未來所需的投資規模而言,我們實在很難創造獲利。」,福特Q2為此虧損8.3億美金。而輝達NVIDIA自從2017年與德國汽車供應商博世(Bosch)宣布合作後,2018年又攜手賓士母公司戴姆勒( Daimler), 打造 1.6 公里只要新台幣 5 元的自駕計程車隊,目前還在如火如荼的發展中,將攜手打造用於自動駕駛車、可量產的人工智慧系統,將自動駕駛技術帶入大眾市場,並提供多家車廠發展自駕解決方案。同個起跑線出發的公司,5年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無論是Mobileye上市前後的表現,還是Argo AI倒閉,同屬自動駕駛,兩條道路卻在同一天駛向不同方向,只說明了一個問題:對於市場來說,遠期增長不那麼可信時,近期盈利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目前自駕車系統大部分屬於等級2或者等級3的階段。2018 年及之前,行業內絕大多數的子彈都打向了L4等級Robotaxi無人駕駛計程車,國內外領先的自動駕駛企業幾乎都是宣佈要做Robotaxi。但現在Mobileye上市首日的亮眼表現,以及ArgoAI倒閉關停,從側面說明了市場更加務實,L4及以上的等級的自動駕駛變現遙遙無期,近在眼前的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才是真的獲利關鍵。再者即使勉強推出產品,也會因為設備太貴,使得消費者卻步,Mobileye曾粗估:目前的Level 4等級計程車都須在車頂安裝光學雷達(Lidar)等多種精密感應器,才能達到Level 4自駕等級,硬體配備成本高達數萬美元。Mobileye認為,自動駕駛感測器成本要降到5,000美元,才能廣泛獲得消費市場採納。股股金融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佳文表示,以自動駕駛這項新的領域來看,從晶片切入的公司,似乎都有比較好的發展,而傳統車廠卻屢屢遇到問題!以輝達來說,透過GPU的優勢,發展車用的解決方案NVIDIA DRIVE Pegasus,Intel(INTC)也是透過晶片支援Mobileye,導致結果較好。公司從自身優勢出發切入,能會有比較好的表現。技術上來說,晶片發展比系統還好切入,Mobileye、Intel提供晶片的廠商,都能構提出完整的解決架構,但是車廠想實際應用在路上則是有很大的難度卡在成本與軟體,成本太貴的話消費者不會買單,軟體則是路況多變,機器學習真的能取帶人的判斷力嗎?雖然Robotaxi(自動駕駛等級四)代表著未來,但隨著目前資本收緊以及二級市場投資收益的表現,投資人更加看重一個企業的基本面,也就是企業目前的營收狀況、盈利狀況。
蘋果甜不甜2/蘋果光加身台廠48比大陸51 供應鏈板塊因貿易戰轉進在地化
每年iPhone新機登場,成了萬眾矚目的盛事,不只吸引果粉,台股投資人更看重蘋果新機的協力廠商們。一家蘋果供應鏈業者表示,「負責零組件製造、代工、組裝成員的廠商,被稱為『蘋果供應鏈』、『蘋果概念股』,一旦被蘋果光照到,自然是光環加身股價又鍍金。」蘋果供應鏈隨著手機更新年年都微調。據蘋果最新公布2020年全球前200大供應廠商名單,約占整體成本支出98%,幾乎涵蓋所有的主要供應商,名單相當完整,台灣廠商就有48家(見下表)。與2019年一樣,台灣廠商仍維持48家,但其中有6家新進,6家退出,呈現「6進6退」局面,6家新進企業包括雙鴻(3324)、康控-KY(4943)、業成GIS-KY(6456)、茂林-KY(4935)、嘉澤(3533)及晶技(3042)。6家退出的則有,正隆(1904)、復揚科技(和碩)、京嘉光電(宸鴻)、達方(8163)、美律(2439)及明翔科技。蘋果最新公布全球前200大供應廠商名單,台廠數量維持48家,陸廠新增12家,總數為51家,已經取代台灣成為主要供應商企業。(圖/CTWANT合成)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蘋果供應鏈名單中,大陸廠商由去年的43家增為51家,雖汰換4家供應商,但新增12家,大陸廠商正式超車台灣廠商,成為蘋果供應鏈占比最大的地區。業內人士分析,「供應鏈的變化,跟2018年的美中貿易戰有關,蘋果為降低貿易戰戰火影響,啟動了『In China,For China』策略,推動產品生產在地化,加重大陸企業在供應鏈上的比重。」這也是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陸企迅速崛起的主因。此外,財經網站《財經M平方》,針對台灣被列入蘋果供應鏈企業,製作了一份由12家企業組合的「台灣蘋果供應鏈股價指數」,名單中首推有護國神山之稱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2330)、也包括電子五哥的組裝廠鴻海(2317)與和碩(4938)、鏡頭模組廠股王大立光(3008)、金屬機殼廠可成2474)及鴻準(2354)、系統封裝廠日月光(2133)、筆電組裝廠廣達(2382)、PCB軟板廠台郡(6269)及臻鼎KY(4958)、光學雷達模組封裝穩懋(3105)及砷化鎵代工廠宏捷科(8086)。由於蘋果新機上市及大賣,不僅拉高蘋果業績,也帶動蘋果供應鏈廠商的業績,因此從「台灣蘋果供應鏈股價指數」指數走勢,可看到與蘋果股價的連動關係。不過,今年受到航海王、鋼鐵人、電動車及5G等新題材一個接一個被股民熱捧,蘋概股題材沒有往年來得香,新機發表前後股價反應很平淡。供應鏈業者分析,由於零組件缺貨問題一直存在,多少有影響。
史上最貴iPhone預計9月中登場 外媒推估4款新機搭配強大LiDAR
一年一度的iPhone新機發表會又即將登場了。有外媒分析,這次的發表會應該會在美東時間9月14日舉辦,推估會推出4款新機種,每種機種都會搭配LiDAR(光學雷達掃描儀),而由於其中Pro系列版本手機容量最高可能達到1TB,因此推估這次iPhone的售價可能會打破過去紀錄。根據《MacRumors》報導指出,這次iPhone 13的大小可能會與iPhone 12接近,手機尺寸分別是5.4吋、6.1吋、6.7吋。報導中也指出,這次新機的亮點會放在改版的鏡頭、延長壽命的電池、最新的5G晶片以及最新的A系列處理器。根據《TrendForce》報導指出,這次iPhone 13預計會在9月推出4款新機,其中在Pro與Pro Max系列手機容量最高到1TB,完全打破目前現有最高的512GB版本,因此推測這次iPhone新機的價格可能會打破過往的紀錄。另外也有外媒報導指出,這次4款新機分別是iPhone 13 mini、iPhone 13、iPhone 13 Pro與iPhone 13 Pro Max,而每款新機都搭配可以強化AR體驗的LiDAR(光學雷達掃描儀),據悉該功能還能強化手機在微光底下的對焦能力。
台電最強員工正式派任 巡檢機器人瓩力科技集一身取代傳統巡檢員
台電風雨無阻最強巡核員工登場!台電開發巡檢機器人「瓩力」,取代傳統人員巡檢;由於「瓩力」外型酷似皮克斯動畫電影「瓦力」而有此暱稱,瓩力身具有10段變焦、紅外線影像的視覺能力、6組麥克風的收音能力、3D LiDAR光學雷達感測器等科技應用。瓩力風雨無阻可以取代傳統人力遂檢。(圖/台電)台電因應數位轉型,在智慧巡檢項目上規劃了巡檢機器人瓩力取代傳統人員巡檢,大幅增進巡檢效率。瓩力自今年3月開始進駐萬華二次變電所,每天會依照中央控制室排定的巡檢時程,進行2次、各20分鐘的巡檢任務,替電容器、主變壓器等設備安全做把關。而這項巡檢機器人研發計畫,早在2017年就開始推動,目標在供電穩定及工作人員安全。台電表示,變電所為轉換電壓的重要場所,一旦設備故障,可能造成上萬戶停電與鉅額損失。所以即使天候惡劣與路程遙遠,都須派員前往定期巡檢。瓩力的左右眼分別為可視光與紅外線熱影像感測模組,耳朵則是由前後兩排麥克風組成,透過設定好的行進路線,一邊行走一邊用眼睛和耳朵檢視設備,並回傳影像到中控室,讓台電人員可以了解現場即時狀況,視需要派遣相關人員前往維護,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瓩力的可視光眼睛擁有10段變焦功能及高畫素畫質,可快速辨識現場環境狀況;紅外線熱影像眼睛則是採用比防疫用熱影像儀還清晰4倍的畫質,協助人員辨識肉眼無法判斷的設備與線材接點溫度是否異常。瓩力的耳朵由前4後2共6個麥克風組成,前方麥克風主要收取變壓器等設備的音訊,後方麥克風則錄取環境音訊,讓瓩力具備自動判斷設備故障音訊的能力。此外,瓩力身上還有自駕車必備、跟特斯拉同等級的3D LiDAR光學雷達感測器,可以呈現100公尺範圍內的即時3D視覺,提高定位導航的穩定性。台電規劃,未來瓩力也到不同變電所執行任務,只需花費約1小時建模,就能自主進行巡視。台電也指出,在打造瓩力時,因變電所內鋪設碎石路,所以在設定定位導航及避障功能上耗費了許多心力才克服問題,目前瓩力可以在碎石路及高低差5公分內的路上行走自如,甚至是斜坡也難不倒瓩力。
這家企業還在虧 25歲創辦人竟是億萬富豪
提供自駕車光學雷達感應技術的美國新創公司Luminar Technologies,3日成功借殼上市,股價飆高近28%,年僅25歲的創辦人兼執行長羅素(Austin Russell)一夕間身價大漲至24億美元,躋身億萬富豪行列。2012年羅素才17歲,他自史丹佛大學輟學,拿到PayPal創辦人、矽谷傳奇創投家提爾(Peter Thiel)提供的獎學金後創辦Luminar。今年8月,Luminar被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Gores Metropoulos收購。所謂SPAC指的是無營運業務的空殼公司,成為私人企業借殼上市的熱門管道。與Gores Metropoulos合併後的Luminar,周四正式在那斯達克掛牌,股價收在22.98美元。照周四收盤價計算,Luminar市值達78億美元。根據Luminar向美國證管會(SEC)申報的資料,羅素持有該公司近三分之一股權。Luminar專門生產光學雷達掃描器,此技術應用於自駕車,可靠脈衝雷射感應車身和附近目標的距離,避免自駕車與周遭的車輛或行人發生碰撞。但此技術惹來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等業內大咖的批評,主要是光學雷達技術成本驚人。然Luminar自信預估,到了2030年其整體潛在市場(total addressable market),可望由目前的50億美元暴增到1,500億美元。上個月Luminar同意與英特爾旗下的以色列自駕車輔助系統商Mobileye結盟合作,執行長羅素以拿到Mobileye合約為例,證明自駕車業者對光學雷達技術的重視。5月Luminar和瑞典車廠Volvo簽約,為Volvo首批量產的全自駕車提供技術。不過Luminar迄今仍未轉虧為盈,繼2018年虧損7,960萬美元後,去年再虧9,470萬美元。
iPhone 12 Pro變身日夜神攝手! 超殘酷低光源實測
在 iPhone 12、iPhone 12 Pro 雙機上市已逾兩周,五大電信業者對新機銷售非常樂觀。由於原本從4G升級5G的用戶僅不到10%,現在有了「萬人迷」iPhone 12雙機加入,預料將大幅提升5G滲透率。CTWANT記者針對三鏡頭 iPhone 12 Pro 進行望遠、超廣角及低光源超殘酷實測,對比前代,新機在拍照性能上,到底展現了多大的能耐?從外觀上來看,相較美商蘋果去年推出的 iPhone 11 及 iPhone 11 Pro,iPhone 12 和 iPhone 12 Pro 體積都變小了,造型也有些微差異;iPhone 11 側面呈圓弧型,而 iPhone 12 側面較為對稱平整,結構均勻。機身顏色方面,iPhone 12 擁有五色(黑、白、紅、綠、藍)的鋁金屬外觀,iPhone 12 Pro 則有四色(石墨、銀、金、太平洋藍)的不鏽鋼霧面玻璃機背。雙鏡頭的 iPhone 12,擁有黑、白、紅、綠、藍5色鋁金屬外觀。(圖/王永泰攝)太平洋藍的 iPhone 12 Pro,是最多「果迷」想買的顏色款式,但也是到貨量最少的。(圖/王永泰攝)iPhone 12 雙機正面的超Retina XDR 螢幕,採用全新「超瓷晶盾玻璃」(CeramicShield)包覆,將耐摔度提升4倍,螢幕摔破的比例也大幅降低。記者實測時,就不慎把它從椅子上掉落,再撿起來仔細查看,發現包括正面、側面、背面皆絲毫無損,足見耐摔度確實有比前代提升許多。三鏡頭的 iPhone 12 Pro,有石墨、金、銀、太平洋藍4色不鏽鋼和霧面玻璃外觀。(圖/王永泰攝)相機規格方面,iPhone 12 雙機幾乎與老大哥 iPhone 11 / 11 Pro一模一樣。iPhone 12 搭載超廣角、廣角雙鏡頭,iPhone 12 Pro則是超廣角、廣角、望遠三鏡頭設計。換句話說,iPhone 12 Pro 比起 iPhone 12 多了一顆「望遠」鏡頭,它擁有4倍光學變焦和10倍數位變焦能力,iPhone 12 僅支援五倍數位變焦;iPhone 12 Pro更支援「Apple ProRAW圖像格式」及「夜間人像模式」,這些差異讓兩款手機價格差距高達5,400元。iPhone 12 Pro 可直接在3顆鏡頭間切換0.5X、1X和2X,介面操作簡便。(圖/馬景平攝)記者針對iPhone 12 Pro 的望遠鏡頭進行實測,分別以0.5X、1X、2X拍攝模特兒,前兩張照片表現算是中規中矩,第三張2X人像照的背景經過虛化處理,鏡頭前的模特兒剎那間被拍得楚楚動人、嬌豔如花。可見iPhone人像拍攝能力之強,足以把一堆安卓手機比下去。人像實測照鏡頭尚未拉近的1X人像照片,光線、色調表現均中規中矩;點選人像模式「自然光」後,背景自動虛化(右圖),凸顯絢麗動人的人像。(圖/馬景平攝)iPhone 12 雙機的1X廣角鏡頭,跟 iPhone 11/ 11 Pro 比起來也略有不同;從f/1.8變為f/1.6大光圈,低光源拍攝能力提升27%。這顆鏡頭由七枚鏡片組成,並且搭配OIS光學防震系統,每秒進行五千次微調,帶來更穩定的夜景和低光源環境拍攝效果。不僅如此,iPhone 12 Pro 的機背除了三顆主鏡頭,還有一組「光學雷達(LiDAR)掃描儀」,用來偵測光線和測距,意即它會測量光線自表面反射回來所需的時間,尤其進行低光源拍攝時,對焦速度更快,縮短照片拍攝時間,亦能避免因手震帶來的模糊。相較之下,iPhone 12 在進入拍照介面時,機背僅兩顆主鏡頭,只能在0.5X、1X間快速切換,若必須拍攝遠處景物,就只能用雙指縮放畫面,變焦速度比 iPhone 12 Pro 稍慢一些。記者在全暗的室內環境中,點上三根蠟燭,再點選拍攝介面裡的「夜間模式」進行低光源實測,只見模特兒臉上光線剛剛好,就算放大臉部也很清晰,照片拍起來很有fu,不過頭髮和背部的亮度明顯不足。夜間模式時選擇2X變焦,按下快門後,需耗時2秒才能完成拍攝。(圖/馬景平攝)室內低光源實測照模特兒臉部亮度足夠,而頭髮和背部全暗,整張照片看起來很有氣氛。(圖/馬景平攝)除了室內的低光源測試,CTWANT記者也進行戶外夜景實測,拍攝淡水漁人碼頭的情人橋,只見白色橋身在光線照射下,映照成藍色橋塔聳立在星空中。仔細檢視照片,沒有發現任何雜訊,堪稱是一張表現突出的夜景照。戶外夜景實測照實拍夜間的淡水情人橋,橋墩亮度夠,格放後也很清晰。(圖/戴嘉芬攝)兩支手機皆具備「超廣角鏡頭」,提供一百二十度的寬廣拍攝視野。實測當日氣候晴朗,照片中的藍天白雲層次分明,建築物看起來壯闊雄偉,上面的字體「西園29」格放後仍然很清晰。超廣角實測照超廣角模式下,建物主體清晰且亮度均勻,背景的藍天白雲色彩飽和、層次分明,連建物上的小字都清楚可見。(圖/馬景平攝)MagSafe磁力感應充電「MagSafe」是今年Apple新推出的無線充電方式,採取智慧磁力感應系統,提供15W充電功率,可輕鬆貼合各種磁吸式配件。像是Apple原廠透明保護殼、矽膠保護殼及皮革卡套等,都具備磁石,可直接對應使用MagSafe充電器。蘋果直營店銷售各式各樣的MagSafe矽膠保護殼,售價1,490元起。(圖/王永泰攝)關鍵字:蘋果,iPhone12,iPhone 12 Pro,太平洋藍
iPhone 12、iPhone 12 Pro雙開箱 比鮮豔比低調果粉皆買單
先前網路上已有流出外媒開箱iPhone 12的照片,其中有一款便是被暱稱為「海軍藍」的iPhone 12,由於實機照與Apple原廠發布的產品照顏色看起來頗有出入,讓許多網友紛紛打消挑選「海軍藍」的念頭,改買其它顏色的iPhone12,甚至,不惜多砸7,000元來買iPhone 12 Pro。iPhone 12有五種鋁金屬外觀顏色,包括藍、綠、黑、白和(POODUCT)RED五色可選。iPhone 12 Pro則採不鏽鋼金屬設計,有石墨黑、銀、金以及太平洋藍共四色可選。CTWANT記者此次拿到開箱的手機版本,分別是(POODUCT)RED紅色款的iPhone 12,以及石墨黑的iPhone 12 Pro。而包裝盒正如上周蘋果發表會中所述,因環保訴求已大幅減量,盒子外觀變得扁平,高度幾乎只有去年iPhone 11的一半左右。據記者實際量測,iPhone 11盒裝高度為5.2公分,而iPhone 12盒裝高度僅2.9公分。兩者盒裝的長、寬比例則幾乎一模一樣。iPhone 12的包裝盒高度(左)僅有去年iPhone 11的一半左右。(圖/戴嘉芬攝)把兩個盒裝的透明保護膜輕鬆撕開,再打開盒蓋,兩款不同顏色的iPhone12與iPhone 12 Pro映入眼簾。左邊是(POODUCT)RED紅色款的iPhone 12,右邊則是石墨黑的iPhone 12 Pro。這兩款手機最大的差異就是機背主鏡頭,iPhone 12採雙鏡頭設計,分別為超廣角和廣角鏡頭,擁有2倍光學變焦能力。而iPhone 12 Pro機背主鏡頭則有3顆,為超廣角、廣角和望遠鏡頭,光學變焦升級為4倍,並且搭載「LiDAR光學雷達掃描儀」,可搭配AR擴增實境來體驗;還有「夜間」模式人像攝影、Apple ProRAW格式等先進功能。兩款新機價差高達7,000元之譜,其搭載的相機系統為主要差異。(圖/戴嘉芬攝)把手機取出包裝盒,它的正面螢幕以紙材保護,去年之前的iPhone都以透明塑膠膜包覆,這也是包裝上的全新改良。盒裝裡的配件也確實沒有俗稱「豆腐頭」的充電變壓器,也沒有任何有線耳機,只有一條USB-C轉Lightning的連接線。倘若果迷們此次想換購新機,而家裡的舊手機是iPhone 5之後的版本,就可沿用原本的充電器和Lightning充電線,無需再額外購買。新機的正面螢幕以紙材包覆,針對以往採透明塑膠膜包覆做了改良。(圖/戴嘉芬攝)盒裝基本配件確實只有一條USB-C轉Lightning的連接線。(圖/戴嘉芬攝)iPhone 12(左)與iPhone 12 Pro(右)兩款手機的螢幕皆為6.1吋,而且都支援5G連網。(圖/戴嘉芬攝)兩款新機最大的差異是iPhone 12機背採雙鏡頭設計,iPhone 12 Pro則是三鏡頭加上特殊的LiDAR光學雷達掃描儀。(圖/戴嘉芬攝)紅色的iPhone 12,外觀鮮豔討喜,拿出去就是一款會吸引眾人目光的手機。(圖/戴嘉芬攝)石墨色的iPhone 12 Pro則呈現一種低調沉穩的外觀,在光線照射下,還能出現銀或灰的視覺效果,是一款不易褪流行的顏色。(圖/戴嘉芬攝)
4款iPhone 12讓果粉出現「選擇障礙」 怎麼挑才不會後悔?
美商蘋果在14日凌晨1時(台北時間)一口氣發表了四款iPhone 12系列,以及一款HomePod Mini智慧音箱,總算讓等了一整年的果迷稍稍解渴。加上台灣的5G服務已在下半年開台,目前市面上的安卓5G手機雖已超過20款,但截自八月底止,5G手機的銷售卻僅佔市場份額的20%,這顯示許多消費者還在觀望,不買的原因除了手機價格昂貴,資費也高之外;許多人就是在等新款iPhone,把換購5G新機的時間延遲到今年年底前。不管你是不是果迷,只要想買iPhone 12,就會出現「選擇困難症」,4款新機到底要怎麼挑選呢?以下選購要點提供給大家參考。決定買哪一款之後,接下來只要把預購時間:10月16日(本周五)記好,準備上網搶購啦!1.不想再多等一個月了!很多果粉從來就不在意iPhone價格到底有多貴?多半抱持著「再貴也要買」的心態。此次iPhone 12新機系列共分四款,最高階版本iPhone 12 Pro Max(6.7吋螢幕)和螢幕略小的iPhone 12 mini(5.4吋)將在11月13日才上市,也就是說還要多等一個月。而另外兩款iPhone 12和iPhone 12 Pro,螢幕皆為6.1吋,上市時間是10月23日(下周五),距今只有9天,而且本周五(10/16)就可以上網預購,先搶先贏!而6.1吋確實也是個老少咸宜的螢幕尺寸,也是最多人會挑選的機款。2.iPhone 12 Pro鏡頭多一顆一旦確定要買本月上市的iPhone 12或iPhone 12 Pro其中一款,那這兩款的主要差異是什麼?首先,iPhone 12的機背主鏡頭是2顆,分別為超廣角和廣角鏡頭,擁有2倍光學變焦能力;而iPhone 12 Pro機背主鏡頭則有3顆,為超廣角、廣角和望遠鏡頭,光學變焦升級為4倍,且具備全新的「光學雷達掃描儀」,可以搭配AR擴增實境來體驗;並在低光源環境下能更快自動對焦,還有「夜間」模式人像功能、Apple ProRAW圖檔格式等等。其它規格如螢幕6.1吋、支援5G、內建A14仿生晶片、相容MagSafe無線充電配件等都是一模一樣。iPhone 12有64GB、128GB、256GB三種容量版本,售價依序為26,900元、28,500元、32,000元。而iPhone 12 Pro則有128GB、256GB、512GB三種容量版本,售價依序為33,900元、37,400元、44,400元。通常256GB是最多人選擇的機型。6.1吋的iPhone 12為雙鏡頭設計,外觀有五色可選。(圖/Apple提供)iPhone 12 Pro螢幕同為6.1吋,機背為三鏡頭設計,外觀有四色可選。(圖/Apple提供)3.只想挑顏色,其它都不管!當然,還有一種更任性的果迷!管它幾顆鏡頭,處理器速度有多快?什麼先進功能通通都不重要,就只想選一款心中最美的「iPhone」。iPhone 12 Pro採不鏽鋼金屬設計,有石墨黑、銀、金以及太平洋藍共四色可選;更高階版的iPhone 12 Pro Max(6.7吋螢幕)外觀顏色也一模一樣。而iPhone 12則有五種鋁金屬外觀顏色,包括藍、綠、黑、白和(POODUCT)RED,小尺寸的iPhone 12 mini也是這五色。蘋果這次主打的顯然是藍色,兩種藍色的視覺感又不大一樣,iPhone 12的藍屬於亮藍色,而iPhone 12 Pro的太平洋藍則顯得比較沉穩,視覺上看起來相對低調一點。iPhone 12採鋁金屬外觀,有藍、綠、黑、白和(POODUCT)RED五色可選。(圖/Apple提供)4.買哪一款最划算?從價格來看,iPhone 12三個容量版本,相比去年上市的iPhone 11漲價了1,600~2,000元不等。而同樣是6.1吋螢幕的iPhone 12 Pro,容量版本跟去年的iPhone 11 Pro稍稍不同,去年還有64GB版;今年則是從128GB起跳,而且定價算是頗為公道,僅33,900元,比64GB版的iPhone 11 Pro還便宜兩千元。256GB和512GB版也呈現「不漲反降」的奇怪現象,售價為37,400元、44,400元,新機定價都比去年調降了4,000元。還有一款下個月才上市的iPhone 12 Pro Max,售價則依序為37,900元(128GB)、41,400元(256GB)、48,400元(512GB),也比去年定價少了4,000元左右。不過它的螢幕是6.7吋,也是iPhone有史以來最大的螢幕尺寸手機,市場接受度還有待觀察。總之,依定價來看,挑選6.1吋三鏡頭的iPhone 12 Pro是最划算的選擇,其中又以256GB版本極可能成為最多果迷青睞的機型。iPhone 12的綠色款顏色偏淺,視覺感比較柔美,或許是女生會喜愛的顏色。(圖/Apple提供)
台灣大聯手台塑汽車布局5G自駕車聯網 瞄準國際市場
台灣大哥大、台塑企業旗下台塑汽車貨運公司6日宣布,結合五大企業合作夥伴及學術單位,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合攻工業及商用自駕車。兩款媲美變形金剛柯博文的客、貨自駕車也正式亮相,由台塑汽車貨運的自駕車及合作團隊所研發的自駕車模組化系統,搭配台灣大提供5G核心的車聯網服務,以及未來可為企業用戶打造客製化的自駕車環境,共同開啟自駕車工業用及商用發展的能所不能,展現Made In Taiwan的驕傲。橘白色車體的商用自駕車及藍黑色車體的工業、貨運自駕車在陽光照耀下顯得格外吸睛。台塑汽車貨運公司董事長陳勝光表示,台塑擁有無數車輛運輸服務經驗,此次與台灣大合作的兩款智能自駕車,配合在34公頃長庚養生文化村試行,將成為國內工業及商業用自駕車發展的領頭羊。陳勝光表示,這兩款自駕車,都是由環保的油電混合車改裝而成,係由台灣頂尖的20人研究團隊,耗時四年進行研發,並在不同天候、路面與坡度,花費一年多的時間進行實車道路測試數千次,也包含在長庚養生村試行四個月,具備順暢行駛及穩定轉彎的性能,這套自駕系統更曾獲得「杜拜世界自動駕駛運輸挑戰賽」新創組亞軍,代表台灣的創新能量相當豐沛。陳勝光指出,由於未來十年自駕車將快速普及,自動駕駛運輸服務包含「路端」、「雲端」以及「車、路、雲」之間的通訊整合,台塑汽車貨運著眼於此,與台灣大進行合作,共同推動台灣最大規模的5G工業用及商用自駕車生態系,包含產、學、新創界的合作夥伴,陣容龐大且完整。台塑汽車貨運公司與台灣大打造的自駕客車用途相當多元,除了接駁、載貨等功能外,未來還可在車內設置行動辦公室,搭配台灣大myVideo、MyMusic等娛樂系統,透過5G技術,讓車上乘客可欣賞到4K、甚至8K高畫質的影視作品,還能真正聆聽到無損音質的音樂或歌曲。5G,讓自駕車不單只是交通工具,也能成為名符其實的行動辦公室與行動劇院,逐步實現商用發展的願景。合作備忘錄中的核心團隊除了台塑汽車貨運和台灣大之外,還包括國眾電腦、大眾電腦、艾歐圖iAuto、明志科大、台灣大學。從網路科技到落地服務,自駕車承載由台灣自製的創新DNA,加上由外商諾基亞提供的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技術跨產業合作典範。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目前自駕車的應用大多是載客,但這次亮相的還有工業用的載貨自駕車,未來將用於工業廠區,運送具危險性的原物料,減少職災發生的可能性,並有效提升運輸效率及人員安全。林之晨強調,台灣大提供5G通訊技術,以超高速、大頻寬、萬物互聯的網路服務,為車聯網提供網路串聯基礎,自駕車可以從雲端即時更新定位資訊及路況動態,大幅提升行車安全。除此,自駕車是實現5G新工業革命的第一步,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應用誕生,與台塑的5G自駕車合作案,正是助力開啟「Open Possible 能所不能」的第一個合作案。值得一提的是,艾歐圖iAuto也已成為進駐AppWorks Accelerator #20 加速器的新創團隊,這也代表著台灣大「超5G策略」版圖持續擴大中。林之晨也在6日揭示象徵台灣大與企業聯手的合作標誌-「?」,他表示,這個O與P合而為一的「?」logo,除了象徵「Open Possible」,開啟能所不能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個logo更代表「Possible by Taiwan Mobile」、「Powered by Taiwan Mobile」、以及「Partnered with Taiwan Mobile」等三個台灣大與合作伙伴的重要關係。未來台灣大將運用自身「超5G應用」優勢,助力各產業伙伴升級,台灣大就等同於蝙蝠俠最得力的助手阿福的角色,希望能協助台灣企業在世界舞台更加發光發熱。林之晨並預期,由台灣大與台塑汽車貨運合作的車聯網生態鏈,未來將進軍國際市場,並期待3~5年內可以實現。台灣大在這次工業及商業用途自駕車合作案中,將提供5G專網、協助建置路側設備如路口號誌偵測系統,並與雲端平台整合,未來這套商業模式將擴及其他封閉場域的運輸,例如工業區、遊樂園,或是港口的接送服務,能為各項不同產業企業主打造客製化的自駕環境。以這次與台塑合作的模式,未來自駕車可為長庚養生村長輩提供載客、運送物資等不同規劃路線、不同主題和形式、兼顧安全和穩定性的服務。這些服務,都是建構在台灣大協助建置5G專網、路側設備,再將路側設備、自駕車感應器與雲端平台整合,透過台灣大5G技術互相傳輸訊號。自駕車團隊目前也持續研發自駕車模組化系統,未來若企業主有需求,經評估後即可將車輛改裝成自駕運行模式。長庚養生村管理部主任戴興業表示,由於養生村住宅的棟距大約1公里,其路面坡度有12度,對居住在不同棟的長者來說,要互相交流比較花時間,引進自駕車的目的,除了滿足長者們食衣住行各方面的載運需求,更重要的是能讓長者之間更容易增進彼此情感,串聯美好生活。明志科大機械系教授黃道易表示,?志科大在自駕車生態系中負責車輛技術機電整合,團隊透過反覆調校、測試,打造出穩定、可靠、安全?自駕車,像工業用的貨車在未來能用於石化或高汙染產業,負責載貨工作,由於開啟自駕模式,能大幅減輕駕駛疲勞程度,且車輛一有問題時,也能馬上切換為手動,相當便利,也是目前台灣唯一能克服道路路面高低落差及上下坡度、顛簸路面的自駕車,並且時速可達40公里,路測已一年多的時間,不論平穩性和安全性都非常令人滿意。艾歐圖iAuto總經理林明彥指出,在國際自駕運輸科技與產業標準尚未完全成熟之際,艾歐圖已於2019年「杜拜世界自動駕駛運輸挑戰賽」中,通過主辦方評審團(包含TUV、FEV、Arthur D Little等工程顧問公司)嚴格審驗,提供包含量化可靠度與安全性的自動駕駛運輸服務垂直整合,在全球27個強力團隊中,獲得第二名佳績。除自駕車車輛本體外,包含「路端」、「雲端」及「車、路、雲」之間的通訊整合,構成整套完整的自動駕駛運輸服務,台灣大5G能補足這幾塊拼圖。未來,艾歐圖科技將鏈結團隊,進行自駕商業車隊的虛實整合,調度模擬。這兩款自駕車身上,都配備多個感測器,諸如GPS、毫米波雷達、光學雷達、影像辨識器等,可及時辨別路況,並將行駛過程中遇到的障礙物、號誌燈、標誌等資訊蒐集完後,上傳雲端平台,再藉由雲端平台判斷資訊後,回傳給自駕車,以便車輛在行駛時,做出即時分析與反應,共同成就「車、路、雲」無秒差的應用平台。相較於其他自駕車往往選擇在一般封閉且平坦的道路上測試,台灣大與台塑企業合作的自駕車,測試場域選在養生村,不僅難度極高,有上、下坡和轉彎路段,在半開放的空間裡,更不時會有長者、小孩及訪客車輛通行,自駕車能模擬更多不同的環境,累積更多大數據及自駕經驗,目前路側設備尚在養生村建置中,將盡快達成載客目標。
VOLVO車載LiDAR 光學雷達感應技術 實現全自動駕駛
全球汽車安全領域領導品牌 VOLVO 與總部設在北美矽谷的 Luminar 合作,在VOLVO 新一代車輛裝載 LiDAR 光學雷達感應技術,為行車安全科技設定嶄新的安全與技術標準。建基於負責與安全的原則之下,VOLVO 致力發展自動駕駛技術,以先進科技降低因人為疏忽或疲勞造成的行車風險。為此,VOLVO 與總部設在北美科技重鎮矽谷的 Luminar 合作,研發領先業界的 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光學雷達感測技術,VOLVO 預計將其率先應用在高速公路自動駕駛科技領域,同時作為未來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AS) 改進升級之用。VOLVO 計劃將 LiDAR 光學雷達感應技術率先應用在高速公路的全自動駕駛科技上,透過高性能的 LiDAR 傳感器發射數百萬個雷射脈衝,透過 3D 掃瞄周遭環境並創建即時地圖,同時也視為未來的主動安全科技研發的先導運用。高性能的 LiDAR 光學雷達感應技術可透過傳感器發射數百萬計的雷射脈衝,以 3D 掃瞄週遭環境與辨識物體,不需連網即可創建即時地圖供系統判定路況。VOLVO 計劃自 2022 年開始量產的下一代 SPA2 模組化平台開始,Luminar 的 LiDAR 光學雷達系統將完美整合於車頂之上,進一步實現全自動高速公路駕駛的「Highway Pilot」功能。LiDAR 光學雷達感應技術可透過傳感器發射數百萬計的雷射脈衝,以 3D 掃瞄週遭環境與辨識物體。(圖/VOLVO提供)VOLVO 汽車技術總監 Henrik Green 表示:「以負責任和安全的前提之下出發,自動駕駛會是史上最能保命的科技之一,若要邁向未來自動行車的願景,汽車本身需要更安全的道路判斷技術。」現行系統依賴攝影機與雷達感知,無法完全辨識周遭環境與動靜態,而高性能的 LiDAR 光學雷達感應技術卻能在複雜環境中為高速行車提供安全決策,創造安全自動駕駛的關鍵。未來,VOLVO 將整合 Luminar 的 LiDAR 光學雷達系統與自動駕駛軟體、攝影機與雷達等攸關行車輔助的各項配備,進而主動介入轉向、制動與電池動力等,實現安全升級的全自動駕駛科技應用。Luminar 創辦人兼總裁 Austin Russell 表示:「VOLVO 向來是被業界公認的汽車安全的先驅,並且致力推動汽車產業關於人身安全科技的標準化。自動駕駛領域將會是新世代行車安全的重要課題,而 VOLVO 是該領域的領導品牌,我們已經解決了關鍵的成本、性能與自動分級等挑戰,並讓量產成為可能,我們會與 VOLVO 一同將此一先進科技推廣至全世界」。「當先進自動駕駛輔助確定車輛行駛是安全時,您的 VOLVO 汽車就能在高速公路上自動駕駛,身為車主的你可以放鬆身心的觀賞路途風光、雙手也不用放在方向盤上」 Henrik Green 如此表示,「不只限於高速公路,隨著時間同步演進的是自動駕駛的能耐,未來可透過線上即時更新拓展汽車可以自行駕駛的區域,對 VOLVO 來說,行車安全不容妥協,科技輔助將會漸進優化,一步步改善我們的生活」。
通過NCC電檢 4款雙鏡頭iPad Pro將在台開賣
在2020年發表搭載雙鏡頭的新一代iPad Pro即將正式開賣,根據NCC(國家通訊委員會)的電檢資料顯示,型號A2230、A2232、A2229、A2228 4款iPad,分別在4月20、21日通過電檢,很明顯的就是3月發表的雙鏡頭iPad Pro。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2020年許多科技大廠的發表會紛紛取消或者改為線上發表形式,其中蘋果在3月18日時,直接在官網上架新一代的iPad Pro。新款iPad Pro已經通過NCC電檢,即將在台開賣。(圖/翻攝自NCC)讓驚訝的是,該款iPad Pro搭載了具有光學雷達掃瞄儀的雙鏡頭,CPU採用解封後的A12Z,效能比起A12略增加一點,同步上市的除了iPad外,還有新一代的懸浮鍵盤,更可以在iPad上使用觸控游標。許多果迷對於該款iPad Pro都相當期待,雖然蘋果台灣官網自發表後就將產品呈現在網頁上,但因尚未通過NCC電檢因此遲遲未能開賣;不過NCC電檢資料庫在日前更新後就出現4款新的iPad型號。其中型號A2230、A2232是搭載LTE行動網路的iPad,A2229、A2228則是僅有WIFI,明顯就是其中12.9吋以及11吋的新款iPad Pro,根據官網顯示搭載LTE行動網路12.9吋的iPad Pro售價為37,900元,WIFI版則為32,900元;搭載LTE行動網路11吋的iPad Pro售價為30,900元,WIFI版則為25,900元。
蘋果官網無預警更新 iPad Pro、MacBook Air皆有新品問世
先前就有外媒報導,美商蘋果將因疫情升溫取消春季發表會,改由官網直接發布上半年新品。果不其然,該公司於台北時間18日晚上發表了新機,一為iPad Pro平板,有11吋和12.9吋兩種LiquidRetina顯示器尺寸。另一款是MacBook Air筆電,配備13吋Retina顯示器。新款iPad Pro搭配懸浮式設計的巧控鍵盤和觸控式軌跡板,可為平板用戶帶來更新的使用體驗。尤其是觸控式軌跡板是針對iPad重新設計,並非複製macOS上的體驗。當使用者在觸控式軌跡板上移動手指時,指標會優雅地轉換。而軌跡板上的多點觸控手勢可讓使用者不需把手抬起來,就能快速輕鬆地操控整個系統。兩種尺寸的iPad Pro皆有銀色與太空灰色外觀可供選擇,有256GB、512GB和1TB的容量版本。11吋iPad Pro Wi-Fi版售價25,900元起跳,Wi-Fi+4G版售價30,900元起跳;12.9吋iPad Pro Wi-Fi機型售價則是32,900元起跳,Wi-Fi+4G版售價37,900元起。iPad Pro配備A12Z仿生晶片,比大多數Windows PC、筆電更快速。同時,還加入超廣角相機與錄音室等級麥克風,以及突破性的光學雷達掃描儀,可提供尖端創新的深度感測功能,以及對專業級照片與影片app的支援功能。對應這款iPad Pro,蘋果也推出全新配件:「巧控鍵盤」,將於五月上市,它採用懸浮式設計,可順暢自如地調整角度,增加打字的速度。至於光學雷達掃描儀則是蘋果「測距儀」app進一步提升,可以讓用戶輕鬆地計算某人的身高,同時會自動顯示實用的垂直與邊緣引導線,且準確地測量物體。「測距儀」app 現在還具備「尺標顯示方式」,可進行更精細的測量,並可讓使用者儲存所有測量的列表並搭配截圖,以供日後使用。而新款MacBook Air筆電(13吋)也配備巧控鍵盤,儲存容量和處理器均為前代的兩倍,且價格降為31,900元,教育優惠價更只要28,700元。新款MacBook Air筆電(13吋)也配備巧控鍵盤,售價僅31,900元,將於近期上市。(圖/蘋果提供)
最快明年4月北市無人駕駛公車上路
無人駕駛公車(自駕公車、無人公車)來了!台北市預計最快明年4月開放民眾於凌晨時段免費搭乘。台南市也將開闢沙崙與南科兩地的無人駕駛公車服務。台北市繼2017年8月在信義路路段,復興南路至敦化南路間進行無人駕駛公車實驗測試5天後,新一波的測試預計一樣在信義路路段,但大幅延長路線,無人駕駛公車將一路從中山南路景福門行駛到基隆路,初期將僅開放深夜凌晨0點到2點時段提供民眾免費試乘,成果良好將逐步延長行駛時間。台北市交通局局長陳學台表示,2017年的無人駕駛公車測試是封閉型測試,在限定的區域內行駛。當時車輛沒有判別號誌的功能,後來計畫也無疾而終。陳學台進一步指出,依現行法規無人駕駛公車在測試階段仍需安排一位隨車人員,處理緊急發生之系統故障狀況,車速也將保持在30公里左右。這次提出測試的台灣智駕公司在技術上增加了光學雷達及AI影像辨識,可以自動判定紅綠燈號誌。初期測試將以空車試跑幾個月。台南市去年3月在沙崙開幕全台第一座國際級的自駕車測試場域,預計明年中也將正式設立兩條示範路線,「南科火車站—南科考古館」及「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循環線」,讓無人駕駛公車上路服務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