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戴
」 口罩 新冠肺炎 王必勝 疫情 防疫5月19日口罩令全解除 17種「高風險族群」小心:再確比首確更危險!
隨新冠疫情漸漸降溫變得平穩可控,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將於2024年5月19日徹底解除「口罩令」,進出醫療機構也不再需要配戴口罩。不過新冠威脅仍然存在,有網路媒體建議,3種高風險族群仍應隨身攜帶口罩備用為佳,而對於部分高風險族群來說,「再次感染」後對身體的危害會比「初次感染」還更高!據《今健康》報導,5月19日起進出醫院免戴口罩,但以下3情況仍需注意防疫措施。一、疑似/感染者:避免入院or期間佩戴民眾若為疑似/感染呼吸道疾病患者,包括或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等相關症狀等,非必要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若有必要進入,在症狀期間、症狀緩解5日內進入時應佩戴口罩,並遵循衛生措施及禮節。二、高風險族群:最好仍佩戴口罩若為高風險族群,包含過去一周內曾與感染患者密切接觸、免疫低下、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探視或照護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入時也應佩戴口罩,並遵循衛生措施及禮節。三:無法佩戴口罩者:落實衛生若為無法配戴口罩者,例如2歲以下嬰幼兒、因身體或心理因素無法配戴口罩,則應用衛生紙遮住口鼻,使用後將衛生紙妥善丟進垃圾桶,並落實手部清潔,降低傳播風險。此外,《今健康》還指出,口罩令雖解除,但新冠威脅仍存在,病毒對於部分高危險族群仍存在威脅,甚至「再次感染」後對身體的危害會比「初次感染」還更高!據台灣病友聯盟、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及台灣癌症基金會等各界專家討論指出,包含65歲以上、孕婦、產婦、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慢性肝病、結核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BMI≧30、吸菸、已戒菸者、免疫功能疾病者等,皆屬於高危險族群,再次感染後對身體的危害會比初次感染風險更高。提醒口罩令雖解除,但上述的高危險民眾進出醫療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建議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利維護自身健康。
逃獄天堂2/惡犯逃亡5個月才全國通緝 外役監10年「掉」49個犯人
花蓮自強外役監受刑人康育豪(27歲)自2022年3月脫逃,逃亡期間又犯下殺人未遂案,有眼尖網友發現康男的查緝專刊竟遲至8月才公布,引發撻伐。據統計,10年來外役監脫逃的犯人多達49名,監察院2020年就已要求法務部及矯正署檢討改進,直至外役監逃犯砍死台南2名員警後,才終於在2023年修法限縮外役監遴選資格,至於效益如何仍有待檢驗。本刊調查,康男2022年間3月「返家探視」逾假未歸,花蓮地檢署於同年8月1日發布康男之脫逃通緝,而刑事局於8月25日發布的查緝專刊中,指出自強外役監2人脫逃,其中許男28日落網,而康男至今仍掛在專刊上,照片中的他五官深邃,特徵為「濃眉、招風耳」,還特別附註提醒員警查緝時要注意自身安全。獨立外役監環境清幽加上務農工作輕鬆,被稱為開心農場,但康育豪疑似預謀脫逃,2年來如同人間蒸發。(圖/本刊資料照/本刊繪圖組)該查緝專刊一公布就讓PTT網友炸鍋。「3/21現在才通緝」、「之前都沒公佈直接吃案」,網友們更質疑矯正署吃案,大酸「逃亡5個月,早就整形整完了,是要抓啥」、「台灣真的犯罪天堂」、「台灣真安全,路上隨時會遇到逃犯」。外役監脫逃引發抨擊,因為同個月22日才剛發生台南殺警案,明德外役監逃犯林信吾砍死2名員警。回顧案情,林男於2020年入監服刑,刑期為8年4月,2021年12月因表現良好調至明德外役監,結果他趁著返家探親,未在規定時間回監,失聯7天,在22日狠砍台南安平2名員警55刀致死,事後,林男逃亡期間繼續行搶超商,得手7千元,隔天警方在新竹抓到他;去年11月一審遭判死刑。殺警案發生後,明德外役監典獄長遭拔官調職,法務部亦針對外役監相關法規之修正「提高遴選門檻、強化在監考核、明確化遴選條件、排除重大暴力犯罪」等方向,所謂遴選門檻,包括暴力、強盜、人口販運、家暴等重大犯罪者不能申請,且服刑逾三分之一、累犯須服刑逾二分之一才准申請;另目前在外役監服刑違規者,將移回一般監獄服刑,也明確要求「人犯脫逃2小時內通報」。去年11月間《外役監條例》在立院三讀通過,包括貪污犯、重大經濟犯不得遴選。明德外役監山明水秀,陳水扁女婿趙建銘和父親兩人申請轉到此處服刑,去年4月假釋獲准。(圖/本刊資料照)本刊調查,目前法務部矯正署之下有三座獨立的「外役監獄」,包括桃園八德外役監、台南明德及花蓮自強外役監獄,其中明德外役監依山傍水、環境清幽有小橋流水造景,外加高爾夫球場、籃球場,環境堪比渡假村,「免戴手銬腳鐐、見紅就放」,平常服刑就是下田種菜、修剪花木、掃落葉,外役監也被受刑人戲稱為「開心農場」。因為外役監生活輕鬆像度假,許多受刑人紛紛運用關係搶破頭,據統計10年來外役監脫逃的犯人多達49名。外役監受矚案例包括2014年涉犯信義區夜店殺警案的「星二代」、資深女星之子易寶宏,當時被判刑9年,去年改調外役監執行,矯正署查證後發現他違規在外飲酒聚會、以社群帳號標記為特種行業宣傳等,2023年7月依規定被移回花蓮監獄服刑。另外,前總統陳水扁女婿趙建銘因台開內線交易、不法利益達1億3千多萬,判刑3年10月定讞,2021年先發監台中監獄,隔年3月他和父親一起轉往台南明德外役監服刑, 2023年4月19日趙建銘假釋獲准,21日出監返家。巧的是他返家當天,明德外役監又發生人犯脫逃,38歲的強盜犯張天昊利用外役工作噴農藥時脫逃,事後警方成功將他逮回。根據矯正署統計,2019到去年為止全台9處外役監「返家探視未歸」案件,2020年有9件,2021則有1件,2022年有9件,去年則有3件;其中2022年花蓮自強外役監發生2件、台南明德3件、武陵跟屏東各1件以及台中外役分監2件,目前僅康育豪1人未逮回,仍持續通緝中。
新冠疫情趨緩再鬆綁 疾管署擬放寬藥局免戴口罩
本土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連續四周下降,疾管署公布,國內上周中重症併發症平均每日新增153例,較上周下降2成,已經脫離高原期,疾管署研擬下一步將放寬醫事機構包括藥局、物理治療所等,可不必配戴口罩。國內自3月20日新制實施後,近7日每日平均新增153例新冠中重症病例數,較前7日190例下降19.5%。機構陽性率部分,仍未明顯下降,約1.6%~1.8%。至於新冠死亡部分,平均每日新增36例死亡,較前一周33例略升9%;新增死亡個案中,87%具慢性病史、64%未打滿3劑疫苗、94%為60歲以上。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新冠已經脫離高原期,專家會議研擬確診個案「0+N」自主健康管理天數從10天減為5天,正與教育部、勞動部等相關單位討論,若沒有特別意見就會盡速報告。口罩部分,曾淑慧表示,現行「醫療機構、醫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等3大場域仍要求強制戴口罩,但考量疫情下降,會優先檢討醫事機構包括藥局、物理治療所等,擬由現行強制配戴,改為建議配戴,目前還在研議,決定鬆綁就會向民眾說明。另外,國內上周新增21例流感併發重症、9例流感重症死亡案例,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流感疫情雖然連續3周下降但還是比前3年同期都還要高。本流感季累計402例重症,其中85例死亡,且重症沒有明顯下降,仍是持平。關於9例流感死亡病例,分別為8例A型H1N1、1例A型H3N2,年齡介於40多歲至80多歲,均具慢性病史,其中6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平均從發病到死亡日約3~9天。
獨子殺警卻在外役監「黑白搞」 資深女星怒:必要時會提告捍衛清白
資深女星易淑寬的獨子易寶宏,2014年涉信義區夜店殺警案遭判刑9年,並於2019年入監,去年改調外役監執行,去年8月返家探親期間在網路上幫八大行業貼文廣告、同年12月在外飲酒聚會等違規行徑,引起社會議論,今日上午被移回花蓮監獄服刑,他的母親易淑寬也對此做出回應。易寶宏去年改調外役監執行,外役監因免戴手銬腳鐐,常被外界貼上「爽牢」標籤,近日引發爭議,更讓基層員警悲喊「學長白死了!」矯正署表示,易寶宏去年有飲酒聚會、以社群帳號標記為特種行業宣傳等重大違規,經查證屬實,核定將他解送一般監獄,今日上午9時許已到花蓮監獄依程序入監服刑。易寶宏2014年涉夜店殺警案遭判9年,近期因外役監執行期間屢違規引起大眾議論,不少名嘴也拿他做文章。(圖/報系資料照)根據《三立新聞》報導,易淑寬對兒子被解送到一般監獄一事表達尊重,一切服從司法,強調兒子是「到朋友的汽車鍍膜店打卡」,幫忙宣傳而已,並說兒子已經改變很多了。她也提到,最近許多名嘴拿易寶宏的事做文章,她都有進行蒐證,並強調:「必要時我會出手」。經紀人表示,易淑寬近日為了兒子的事擔心得吃不下、睡不著,聲音都啞了,就像無頭蒼蠅又像熱鍋上的螞蟻,很擔心她的身體呈受不了。另外,易寶宏的IG也從公開轉為私人帳號,已經看不到他先前上傳違規行為的相關照片與貼文。
搭車可脫罩今上路!醫曝「一堆人戴緊緊」4原因 網驚喊全猜中
台灣防疫大鬆綁!自今(17日)起,不論外出或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民眾均無需配戴口罩,不過上路首日仍見許多人口罩戴緊緊。對此,ICU醫師陳志金點出「4大不脫罩」原因,讓網友看完點頭如搗蒜。指揮中心日前拍板,鑒於國內新冠疫情逐漸趨緩,自4月17日起開放搭乘大眾運輸免戴口罩,室內場所由民眾自主決定,不過像是醫療照護機構、救護車等指定場域,仍需全程配戴口罩,另呼籲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免疫低下與年長者、人潮聚集處,建議戴上口罩防護。對此,醫師陳志金今(17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大眾運輸工具「口罩解禁」上路首日,還是看見多數民眾緊戴口罩,他點出「4大不脫罩」原因,第一、出門來不及化妝;第二、家裡庫存太多了;第三、不想被人家看到Monday Blue;第四、因為愛戴,才會受人愛戴。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紛紛留言表贊同,「被阿金醫師全猜到」、「習慣了!不戴覺得怪怪的」、「現在沒戴口罩,就感覺像裸體上街」、「沒化妝的時候口罩真的很好用」、「拿下口罩照了鏡子發現還是戴著好了」、「沒錯沒錯,家裡口罩還有半年庫存⋯」、「空氣品質不好還是要戴口罩有安全感。」
搭大眾運輸何時可免戴罩? 王必勝:清明後宣布
輕症免隔離後,本土新冠確診個案昨天跌破百例,新增97例中重症個案,確診數創下新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透露,最快過完清明連假後就會宣布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建議不用戴口罩,不再強制,最快上路時間會落在4月中或4月下旬。雖然新增新冠確定病例創低,但新增40例死亡,死亡人數顯然仍高。王必勝坦言,「死亡數的確下降速度是有比較慢了一點」,會再檢討每個個案的狀況,並強調過去一周的總確診人數比前一周再減少7.5%,本土Omicron疫情從去年4月開始有三波段流行,波峰一個比一個小,最後這周已是300多天來的最低點。指揮中心在2月20日開放室內免戴口罩之後,僅剩「醫療照護機構」及「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仍需配戴口罩。王必勝表示,已著手兩場所的進一步開放規畫,其中會先做公共運輸口罩政策再開放,改為建議,不強制配戴,其次是醫院的專責病房跟感染管控措施鬆綁。另外,指揮中心3月6日起推出「疫苗加一,解封安心」催打活動,至今僅32.2萬人次接種,王必勝坦言,疫情趨緩導致民眾接種意願降低,確實造成接種推動困難,但強調,活動至今有2萬5000名未曾接種疫苗的民眾響應,代表活動仍具成效。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組長莊人祥則以昨天單日新增40名死亡病例指出,其中20人從未打疫苗,另有2人僅接種1劑、4人打2劑,代表多數死者都未打滿3劑疫苗,且從未打疫苗的死亡率是打滿3劑疫苗的18.5倍,呼籲民眾還是打疫苗較好。王必勝透露,今年5月BNT官方將與我洽談疫苗採購相關事宜,預計針對上海復星代理權、國內施打情形、BNT次世代疫苗疑慮,以及癌症疫苗等議題進行討論,至於是否會再買BNT疫苗?有待觀察後續疫苗庫存情形。
確診免隔離、輕症免通報何時上路?羅一鈞曝討論時間點:會同步實施
國內新冠肺炎管制措施逐漸放寬,「確診免隔離」和「輕症不通報」預計就是下一步錯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也針對此事作出回應,表示會等校園口罩鬆綁後,先討論確診者免隔離。羅一鈞表示,目前每天確診人數大約還有一萬人左右,不過隔離措施會對生活和工作產生影響,因此等校園口罩鬆綁後,會先針對確診者免隔離做討論,研擬配套措施,但為了避免民眾混淆,也會規畫輕症不通報措施同時上路。至於口罩措施進一步放寬,羅一鈞表示,目前新制才剛上路,要先觀察一段時間,後續要先討論確診者隔離鬆綁措施,之後才會討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免戴口罩,時間預計會落在4月中。
室內可脫口罩了!羅一鈞:逢228連假「疫情恐反彈」
今天開始,除醫療照護機構、公共運輸外,室內可以不必戴口罩。不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警告表示,防疫指揮中心長期忽略我國新冠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的事實,每天仍有1至2萬人確診,他擔心口罩解禁後,導致長期疫情,台灣可能是全球在今年仍將新冠肺炎列在國人十大死因的少數國家之一。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昨天新增1萬5747例、68例死亡,確診人數比上周日減少6.8%。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說,確診數持續降溫,研判群體免疫力足夠,本土也尚未偵測到新興的變異株,威脅有限,疫情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加上醫療量能充足,因此如期實施室內不必戴口罩,今日起至3月6日前,是第一波的觀察期。羅一鈞直言,室內口罩鬆綁後又逢228連假,屆時確診數會有一波反彈,但第一波觀察期只要持續穩定,校園就會如期於3月6日上路。指揮中心規畫,室內口罩鬆綁管制分成3大類:「指定場所」一定要戴口罩,包括醫療照護機構如醫院、診所等,以及公共運輸系統如捷運、雙鐵的收費區(刷卡進站後)及管制區。其次是「特殊情境」,有發燒症狀、家有5歲以下幼兒、免疫低下者、人潮聚集處,年長者未打3劑疫苗等,建議配戴。最後是「其餘場所」,由民眾自主決定。詹長權分析,台灣新冠累積總死亡數在第一任指揮官陳時中任內是8031人,第二任指揮官王必勝上任至今年2月18日為止,是9421人,如未來數月死亡人數仍居高不下,台灣可能是全球2023年仍將新冠肺炎列在國人十大死因的少數國家之一。去年國慶日,我國新冠死亡累積人數至1萬1511人時,詹長權曾呼籲指揮中心,檢討防疫指揮系統和防疫措施,找出無法將疫情壓制在「低感染數」和「低死亡數」的原因。但王必勝卻在次日回應「好像有些公衛學者不知防疫新方向在哪裡?」詹長權感嘆,指揮中心沒有細看Omicron新冠死亡資料中未接種疫苗長者占比太高的事實,沒有聽進公衛學者尋找低死亡率防疫新方向的建議,台灣再次失去壓低Omicron死亡率的機會,令人難過。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指出,今起室內免戴口罩,可能會導致疫情升溫,政府在開放口罩的同時,應積極推動接種追加劑,我國60歲以上、慢性病、免疫力低下等族群的接種率不夠高,是這波死亡數快速上升的主因。羅一鈞表示,死亡是落後指標,仍要觀察長期趨勢,目前台灣累計致死率0.17%,低於日本的0.22%,更遠低於全球平均1%。他強調,未來每周四都會公布國內個案致死率。
室內免戴口罩2/20起實施 校園口罩預計3/6鬆綁「分三類別放寬」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計今(9日)將宣布,第二階段口罩鬆綁措施,目前設定從2月20日起,室內將不再強制戴口罩,並將列出需要強制戴口罩的場所;而各級學校脫口罩時程比較晚,將從3月6日開始實施,總計室內口罩的鬆綁政策,分三個階段慢慢放寬。回顧台灣第一階段的口罩鬆綁措施,是從去年12月起實施,第一階段是允許民眾在室外空間與場所,可不用戴口罩。而指揮中心原訂上周要宣布進行第二階段口罩鬆綁,但因本土疫情反彈,加上各級學校多半是在本月13日才開學的緣故,因此暫緩宣布。不過指揮官王必勝昨晚證實,將在今(9日)天的疫情記者會上,公布第二階段口罩鬆綁,目標是室內脫口罩,並正面表列應佩戴場所。而根據《自由時報》報導,第二階段口罩鬆綁措施,預計將在2月20日起上路,各級學校則再延後一點,設定在3月6日上路,因此在3月5日之前,師生們在教室仍須戴口罩。而在校園實施細節部分,教育部根據指揮中心建議,把學校場所區分成:「應該戴、自主戴、建議戴」等3類口罩放寬措施,並將各級學校口罩區分為「校園室內、指定場所、特殊情境」等3類管制。在校園室內,原則上是自主戴,由師生自主決定是否佩戴口罩;而校園內保健中心,或者在校車、接駁車等公共運輸工具上,算是屬於指定場所,依規定都要全程佩戴口罩。
「室內免戴口罩」何時宣布? 專家建議家戶、工作場所優先解封
繼去年12月取消室外口罩政策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表示,1月底將宣布第二階段口罩鬆綁,預計解除室內場所口罩令。公衛學者認為,可先針對接觸密度低的室內場所鬆綁,如家戶、工作場所等,可望於2月底免戴口罩,至於大眾運輸、大型集會等場合還要再等等。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認為,針對接觸密度不同的室內場所,應有不同的口罩解封思考。(圖取自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新冠疫情蔓延三年多,戴口罩已經成為許多人的習慣,近來韓國宣布1月底解除室內口罩令,但交通運輸工具及出入醫療院所仍須戴口罩,而日本也正在討論解除室內口罩令,預計今年4月實施。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中指出,韓國歷經Omicron BA.2和BA.5流行後形成自然保護力,目前疫情越來越小波,而日本BA.2流行沒有那麼高峰,到了BA.5形成大流行,現在是第二波BA.5流行,也漸漸形成自然保護力;台灣則是歷經BA.2和BA.5兩波感染後,疫情逐漸往小波流行,可見已有群體保護力。陳秀熙指出,當一個族群的免疫保護力極低時,可以忍受的有效再生流行指數(Rt值)大多是以「大於1」和「小於1」判斷,但當群體保護力越高時,可以容忍的rt值就越高;目前台灣的群體保護力約54%,並且持續往上增長,換算可容忍的Rt值為2.17,而以目前國內疫情來看,Rt值比2.17低,因此已經達到可以解除口罩令的條件。另一方面,如以中重症指數評估,陳秀熙指出,考慮Rt值和醫療量能之下,若解封指數低於0.5應可解除室內口罩政策;目前推估台灣到2月中旬前,解封指數都會低於0.5,甚至會往下降,更有利於口罩解封。陳秀熙認為,對於接觸密度不同的室內場所,應有不同的口罩解封思考。針對接觸密度低的室內場所,如家戶、工作場所,可望在2月底解除口罩令;對於公共集會、大型集會、大眾運輸等接觸密度高的室內場所,預計可在4月底免戴口罩;最後則是容易接觸脆弱族群的場所,如醫療機構、長照機構,應等到6月底再取消口罩政策。
室內何時免戴口罩?王必勝:第三波高峰已過望1月底宣布
本土疫情持續降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本土今天新增1萬8024人、境外390人、死亡新增48人,醫療應變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今天新增個案與上周同日有2萬2653例相比,降幅超過2成。指揮官王必勝今天也鬆口表示,第二階段的口罩鬆綁政策,一月底就會宣布,實施時間則「不會讓大家等太久」。本土疫情持續下降,民眾關心,何時開放第二階段口罩鬆綁,是否還要需要專家會議決定嗎?若1月30開始上班,最快實施時間點有沒有機會落在2月1日?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和專家討論過了,原本希望早點實施,但第三波疫情起來,雖不能說結束,且高峰已經過了,但最後仍希望,春節過後疫情只要穩定,一月底會宣布。至於實施時間?王必勝強調「會給大家準備的時間,不會太久就會實施」,但是否2月1日會上路?王必勝說「應該不會,會再一段短的時間給大家準備。」
遊韓國最快農曆年後解除口罩令 室內可不用再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解封,各國也都紛紛開放室內免戴口罩政策,亞洲方面韓國也開始討論室內可以免戴口罩,如今韓國政府也考慮,在農曆春節後就把口罩禁令解除。農曆年後有望遊韓國室內也不用再戴口罩。(圖/達志/美聯社)《韓聯社》指出,韓國中央防衛對策本部疫情已過高峰,COVID-19疫情呈明顯下降趨勢,不僅新增確診病例數下降,重症患者和死亡人數也在下降,因此距離解除室內口罩令為期不遠。如今也傳出將在農曆新年假期前20日討論議程與時間,並在決定後公布室內解封的日期與方式,有望能在農曆年後就不用在韓國繼續戴口罩。
室內可免戴口罩?王必勝:最快農曆年後實施
近期大陸、國內疫情雙雙降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評估,國內疫情高峰已過,目前數字正逐漸往下降,暫定大陸來台旅客全面唾液PCR採檢政策將實施到本月31日為止,此外關於新冠降級以及室內免戴口罩等措施,最快會在農曆年後開始實施。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上周我國共新增15萬1838例確診病例,與前一周相比約減少15.7%,顯示我國的第三波疫情已過高峰,目前正逐漸往下,雖然如此,但每天仍然有1、2萬人確診,仍無法掉以輕心,呼籲該打疫苗的族群仍要踴躍接種。王必勝指出,這次疫情的降溫是從4、5天前就開始,推測與過年沒有關係,目前評估是過完年後會有一波疫情反彈,但是不是代表第四波疫情將來?還得看反彈程度為何?目前仍無法確定。指揮中心今也公布最新的大陸來台旅客採檢情形,上周末整體陽性率已降至10%以下,來到近期新低,王必勝說,目前仍規劃採檢措施實施到1月31日,篩檢主要是為了監測有無新興變異株,將於農曆年後再檢討是否要續行。王必勝也說,目前仍規劃要在農曆年後將新冠病毒降級為4類傳染病,「會開始啟動一些更積極的行動」,至於室內免戴口罩政策,也會在農曆年後宣布鬆綁以及上路日期,「應會比新冠降級早一點。」
蔡英文新年談話 宣示執政團隊4大任務
總統蔡英文與副總統賴清德今(1)日上午出席「中華民國112年元旦總統府升旗典禮」,台北市長蔣萬安也受邀出席。蔡總統並在禮結束後於總統府大禮堂發表「2023新年談話」,揭示新的一年,執政團隊的四項重要任務就是:照顧人民生活、維持經濟動能、守護國家安全、善盡區域責任。我們也要團結一心,集結眾人的力量,讓國家更進步、更繁榮、更平安幸福。今天一早蔡總統與賴副總統到場後,首先接受國防部三軍儀隊大隊長致敬,並向現場國人揮手致意,在台大機器人程式設計團隊及景美女中拔河隊代表,與國際獅子會台灣總會MD300代表組成的合唱團領唱下,與民眾齊唱國歌。國旗隨後也在國旗歌演奏聲中緩緩升起。出席升旗典禮的還包括主辦單位國際獅子會台灣總會MD300議長張正忠、立法院長游錫堃、司法院長許宗力、監察院副院長李鴻鈞、總統府秘書長李大維以及蔣萬安等人。蔡總統在新年談話中指出,過去這一年,我們共同經歷了許多艱難的挑戰。經歷三年的疫情考驗,我們終於迎來了國門的重新開放、戶外免戴口罩,邁向疫後的全新階段。去年8月,中國大陸在台海周邊的大規模演習,世界矚目,而我們沉穩應對,讓世界看到,臺灣的堅韌和捍衛自由的決心。在烏俄戰爭、全球政經變局下,台灣人穩健地走過了365天。「政府確實不是萬能,但政府有責任,也必須針對每一個不足之處,更加努力,更貼心的去發掘問題,解決問題,全力照顧好每一位國民。」蔡總統說,面對全球持續的通膨壓力,還有經濟衰退的風險,我們昨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提出,包括減輕人民負擔、穩定民生物價、調整產業體質、維持經濟動能等四大目標。「我們希望,透過政府適度的擴大財政支出,來保障民眾的生活品質,並同時維繫短期經濟成長動能,以及兼顧產業長期競爭力的轉型和升級。」
全文/蔡英文新年談話曝4大目標 確定不會普發現金
總統蔡英文今(1日)上午發表2023新年談話,公布包括減輕人民負擔、穩定民生物價、調整產業體質、維持經濟動能等四大目標。蔡英文也提到,「我也要呼籲北京當局,台海的和平穩定,是區域內各方的共同責任,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針對去年稅收超徵4500億,蔡英文表示,會朝3個方向規劃使用,首先,除原本已編額度外,將額外以一千億元為度,撥補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並同時挹注台電資源,進行電價補貼。蔡英文說,「我知道,近來有人主張要皆大歡喜,將這筆錢平均分給每一個人,但在全球經濟高度不確定的此刻,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我們必須要未雨綢繆,把寶貴的資源,優先協助高風險的國人與產業,來維持國家因應危機的韌性。 這個決定不容易,但為了國家,我們必須這樣做,也要請國人能夠理解,並且支持。」談話全文如下:今天是2023年的第一天,首先,我要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過去這一年,我們共同經歷了許多艱難的挑戰。經歷三年的疫情考驗,我們終於迎來了國門的重新開放、戶外免戴口罩,邁向疫後的全新階段。 去年8月,中國在臺海周邊的大規模演習,世界矚目,而我們沉穩應對,讓世界看到,臺灣的堅韌和捍衛自由的決心。在烏俄戰爭、全球政經變局下,臺灣人穩健地走過了365天。 身為總統,我要謝謝每一位國人,謝謝每一位在各自崗位上的努力不懈。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一起度過很多難關。 但是,在疫情和全球經濟的變局下,仍然有很多人受到衝擊與傷害。有人經歷了自己或家人的確診而擔心害怕,甚至失去了健康和生命;有人因為嚴格的防疫措施,生意無以為繼;有人因為物價波動,生活壓力變得沉重。 對於這些同胞所受的苦,身為執政者,我有絕對的責任。 政府確實不是萬能,但政府有責任,也必須針對每一個不足之處,更加努力,更貼心的去發掘問題,解決問題,全力照顧好每一位國民。 尤其是接下來的2023年,一樣是不輕鬆的! 受到烏俄戰爭、全球通膨、威權擴張的持續衝擊,國際上許多主要機構都預測,2023年的全球經濟,正持續轉弱。各國不僅要面對經濟、金融的劇烈波動,能源、糧食危機反覆出現的高度不確定性,也讓經濟結構、成長動能,因此備受考驗。臺灣也不例外。 面對全球持續的通膨壓力,還有經濟衰退的風險,我們昨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提出,包括減輕人民負擔、穩定民生物價、調整產業體質、維持經濟動能等四大目標。 我們希望,透過政府適度的擴大財政支出,來保障民眾的生活品質,並同時維繫短期經濟成長動能,以及兼顧產業長期競爭力的轉型和升級。 首先,在減輕人民負擔方面,民眾的生活主要負擔,不外乎來自食衣住行支出,其中,住的部分,我們會擴大租屋者的租金津貼,也針對受到升息影響比較大的房貸族,規劃給予補貼,減輕支出的壓力。另外,我們也會加速多元的住屋供給,無論是社會住宅的興建,或是加速危老房屋的更新改建等等,從供給面著手,給國人合理而安心的居住選擇。 在行的負擔減輕上,中央將會主導,提供以生活圈為基礎的跨縣市通勤族,整合各項公共運輸的優惠月票,幫大家省下一定的交通費用。 另外,針對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明年也會持續加發生活補助,來加強照顧弱勢族群,提供貼心關懷服務。 第二項目標,穩定民生物價,也是減輕民眾的負擔。我們將持續透過減徵貨物稅、從源頭補貼油電價的方式,來穩定物價,盡可能舒緩物價波動對生活的衝擊。同時,面對個別商品,尤其是民生商品,比如說雞蛋的價格漲幅,政府將特別關注和因應。 最後,在調整產業體質、維持經濟動能這兩項目標上,為了要因應國際景氣下滑,訂單減少,我們將透過補助及低利貸款,協助廠商重新設計產線,投資智慧化、低碳化的設備、軟體等;我們也會協助中小企業工廠,朝向合法、永續且有效率的方向改善,如此不僅有助於廠商升級轉型,也可以增加國內機械產業的訂單。 在國際觀光上,疫後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我們正以提前在2023年,達成入境觀光客600萬人次為目標,針對旅行業招攬國際旅客、境外企業獎勵員工,來臺灣旅遊、修學旅行、郵輪及包機獎助等,提供獎勵補助等等措施,來創造服務輸出的商機,並彌補商品出口減少的缺口。 在以公共設施促進內需投資部分,在極端氣候衝擊下,農業部門相關公共設施應擴大投資,並提前完成。我們將加強、加速完善農業基礎環境建設;此外,我們將擴大綠色生態環境給付,以及擴大農保及農民職災保險,並提高投保金額和給付。 我們不僅要讓百萬農民的生活更有保障,還要提升臺灣農業發展的動能,讓臺灣的農業也更有競爭力,來拓展國際市場,且更能因應氣候變遷對生產環境衝擊,並穩定國內糧食安全。 除了因應2023年經濟情勢所採取的七項方案,攸關國家長遠發展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總統府和行政院,也將共同進行國家戰略產業發展的階段檢討,並召開諮詢會議,邀請民間企業及公協會,共同參與。 包括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綠能產業、基礎建設相關產業、以及國防產業等,政府歡迎產業提供建議,共同思索,提出策略,進一步鞏固臺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角色,並且維持產業發展動能,以及各項能源需求的安全和穩定。 半導體產業已提出對總統的政策建言書,各相關部會,正在研處各項政策議題,我們將在近期內召開諮詢會議。 透過這個機會,我也要向大家說明,根據財政部預估,2022年全國稅收可望超過預算數四千五百億元。其中,扣除應分配給地方政府的稅收七百億元,中央稅收占三千八百億元。 這三千八百億元所提供的財政餘裕,我們會朝三個方向規劃使用。首先,除原本已編額度外,將額外以一千億元為度,撥補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並同時挹注台電資源,進行電價補貼。 而我們為了因應經濟情勢的變局,所提出的第一波七項方案,我們規劃以一千億為度,來支應這些計畫初期的財務需求。 第三,我們會預留一定的財源以備不時之需,並且在財政許可範圍內,適時研議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 我知道,近來有人主張要皆大歡喜,將這筆錢平均分給每一個人,但在全球經濟高度不確定的此刻,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我們必須要未雨綢繆,把寶貴的資源,優先協助高風險的國人與產業,來維持國家因應危機的韌性。 這個決定不容易,但為了國家,我們必須這樣做,也要請國人能夠理解,並且支持。 除了經濟及產業面的挑戰,威權主義持續擴張,也對印太區域的繁榮穩定,投入不安的變數。 上週二,我提出了「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正是希望,藉由全民國防體系的檢討與調整,以及強化義務役訓練的質與量,提升我們自我防衛的能力。 守護家園,不僅是國軍的任務,也是每一位國民,應該共同承擔的責任。過去這幾天,社會各界對於兵役調整方案,有許多的討論和建議,我們會納入參考,使整個方案能更精進。 我也要請大家繼續支持國軍,支持國防,為守護我們的家園和自由民主,共同努力。 在這裡,我也要呼籲北京當局,臺海的和平穩定,是區域內各方的共同責任,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 從疫情到全球政經變局,兩岸正經歷許多同樣的挑戰,而戰爭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選項,只有對話、合作,共同以促進區域的穩定發展為目標,才能夠讓更多人得到安全和幸福。 我們看到近來中國升溫的疫情狀況,只要有需要,基於人道關懷的立場,我們願意提供必要的協助,幫助更多人走出疫情,有個健康而平安的新年。 近來,中國疫情持續升溫,許多國家都升高了相應措施,防止疫情擴散。依照最新情況和專家的指引,從今天開始,到1月31日為止,我們也會啟動相關的防疫措施,來確保國人的健康。 全球疫情仍然在變化,我們會緊盯,並且持續調整各項防疫措施,也請大家盡早前往接種次世代疫苗,共同提升整體的免疫保護力,守護彼此的健康。 今年,元旦的主題是,「眾志成城,台灣向前」。新的一年,執政團隊的四項重要任務就是:照顧人民生活、維持經濟動能、守護國家安全、善盡區域責任。我們也要團結一心,集結眾人的力量,讓國家更進步、更繁榮、更平安幸福。 我要再次祝福全體國人同胞,新年快樂,謝謝大家。
流感高峰將至 疫苗打了沒?流感疫苗保護力差異讓你知!
每年冬季氣溫驟降時,正是流感疫情大爆發之際,全球民眾和新冠病毒長期抗戰多年,防疫逐漸疲乏,再加上國門開放、口罩政策鬆綁等種種不利因素,讓人擔憂今年流感疫情恐比往年都更為嚴重,面對蠢蠢欲動的流感病毒H3N2,感染科專家呼籲國人應盡快接種疫苗才能自保!流感併發症嚴重建議打疫苗預防流行性感冒和一般感冒雖同屬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但對健康所帶來的影響卻大不相同;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教授黃立民表示,感染流感後所引起的症狀除了咳嗽、流鼻水、喉嚨痛之外,還可能引起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倦怠、畏寒,情況較嚴重時,也可能造成肺炎、腦炎、心肌梗塞及敗血症等併發症,甚至致死,千萬不能掉以輕心!細胞流感疫苗培養的環境和人體相似,複製的疫苗抗原才會和傳播中病毒相符,因此保護效果會比傳統雞蛋疫苗更好有些民眾認為等確診之後再吃克流感就好,因此無需事先施打疫苗,對此,黃立民指出,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流感潛在風險,比想像中還要高。當流感症狀出現時,患者未必能自行判斷與及時就醫,而流感併發症也可能感染後一、二天就出現,讓人猝不及防,甚至連服藥治療的機會都沒有。此外,有些流感病毒會產生抗藥性,導致克流感無法發揮效用。「預防與治療應該相輔相乘,先接種疫苗提升自我保護力,就算不幸感染流感病毒,也能降低重症發生的機率!」防疫政策鬆綁恐出現免疫負債過去幾年為了防疫,不但邊境高度管控,民眾也落實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不過隨著防疫政策調整,讓即將到來的流感季充滿變數。最近大家常聽到「免疫負債」,就是因為許多國家皆已逐漸解封,因而助長各種病毒傳播,而前二年沒有爆發的流感疫情,恐怕會在今年大流行起來。「已確認今年流行病毒以致病力強、變異率高的H3N2為主,因此流感疫情會較往年來的更早,感染人數也會更多!」黃立民推測,12月1日開始實施戶外免戴口罩政策之後,12月中旬流感高峰就會隨即出現。雖然H3N2是所有流感病毒中致病力最強,造成併發症的可能性也最高,不過,好消息是今年流感疫苗猜對病毒株,表示接種疫苗的保護效果會比較好,投資報酬率會更高。12月1日開始戶外可以脫口罩,加上今年流行病毒株以致病力較強的H3N2為主,黃立民教授表示今年流感疫情高峰恐怕比往年都更加嚴重。細胞流感疫苗保護力更佳目前流感疫苗製程又分為雞蛋培養與細胞培養兩種,包含美國、英國等先進國家,都罕見的以官方立場建議民眾應優先接種細胞流感疫苗。「相較於傳統以雞蛋培養出來的疫苗,利用哺乳類動物(犬腎上皮, MDCK)細胞培養出來的疫苗,因為宿主和人類較接近,病毒在製程中所產生的突變和真實情況較符合,保護力也會跟著提升,而且不會有雞蛋過敏等問題。」黃立民進一步分析,根據美國大規模研究資料顯示,細胞流感疫苗比雞蛋流感疫苗的保護力高出36%,特別是對於容易突變的H3N2流感病毒而言,保護效果更加確實。銀髮族因免疫力低下,加上慢性病罹患率高,屬於流感併發重症的高危險族群,不過,從過往經驗來看,高齡長者接種傳統流感疫苗的效用不彰;黃立民建議,老年人更應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流感疫苗,甚至可透過採用佐劑或高劑量疫苗的方式,來強化保護力。銀髮族長者的免疫力較差,是流感重症的高危險族群,建議應與醫師討論後,選擇適合的流感疫苗。「接種疫苗、避免接觸、戴口罩、勤洗手等,不只能預防新冠肺炎,同樣也是避免感染流感病毒的好方法」除此之外,黃立民提醒民眾應多運動、保持飲食均衡、控制好慢性病,盡量將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好,多管齊下做好防禦準備,更有助於遠離流感威脅!
指口罩都快免戴了 藍營籲政院春節前快快鬆綁小三通
國民黨立院黨團今天召開記者會,為恢復已經因疫情暫停2年的小三通請命,黨團指出,金馬居民和往返兩岸的台商、台幹都已殷切期盼小三通復航,而且選舉結束,連口罩都將摘下,應該是恢復小三通復航之時。國民黨黨團呼籲政府儘快在農曆春節前恢復小三通,讓兩岸人民能重拾文化經濟、健康有序的交流。黨團總召曾銘宗說,蔡英文總統在今年國慶日發表演說,第7點提到,「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是兩岸共同責任」,她還說「我們期待在兩岸邊境解封之後,能夠逐步恢復兩岸人民之間健康、有序的交流,進而舒緩台海緊張趨勢。」,她因此呼籲蔡英文總統說到做到,盡速恢復小三通,促進兩岸交流。國民黨團也呼籲中國大陸,遞出相對善意,擴大兩岸文化、經濟等民間交流。金門選區立委陳玉珍表示,金馬小三通對金門民眾來說事關緊要,金門地區已經做過民意調查,七成民眾支持立即恢復小三通,上周也收到8,275位金門居民的連署書,希望蔡政府能夠立即恢復小三通。陳玉珍指出,因應疫情所需而暫停關閉的小三通,已造成金門地區觀光產值70多億元損失。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施政總質詢時表示,小三通所未能開通,是大陸CIQS(海關檢查(customs)、證照檢查(immigration)、人員檢疫及動植物檢疫(quarantine)、安全檢查及航空港口保安(security))已解散。但她在11月15日委請廈門台商會長吳家瑩、莆田台商會長李木榮,親自前往大陸小三通碼頭,瞭解對岸CIQS是否已經撤除,結果發現,仍在小三通碼頭繼續運作中,陳玉珍說,蘇貞昌院長指小三通不開放是對岸的問題,根本就不存在。陳玉珍說,金馬人民可以理解,選前蔡政府為選舉考量,不開放小三通,但是現在選舉已塵埃落定,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是不是可以苦民所苦,體諒大陸台商、台幹,因小三通可以省下返往的時間和金錢?陸委會口口聲聲說會找個適當的節日開通,那麼12月22日是冬至,傳統冬至是全家團圓的日子,陸委會要不要在冬至這天恢復小三通復航?不然,明年農曆春節也是另一個最好開通時刻,誠摯呼籲民進黨政府,請不要一直為難自己的國人。馬祖選區立委陳雪生說,恢復小三通,是金馬民眾的期待,陸委會也多次對外宣稱,會在適當的節日,恢復小三通的開通,但陸委會所謂的適當節日,是農曆春節?還是冬至?小三通的關閉,是為了因應疫情,透過雙方航商互相協調,而不是蘇貞昌院長口中所謂恢復小三通,需要政府與政府間的對談。陳雪生指出,航港局和對岸都有暢通的聯繫管道,地方政府與對岸也有密切聯繫,雙方人民都也高度意願恢復暫停2年的小三通復航,剩下的就是蔡政府何時院願點頭開放。
十項新制明起上路! 零股交易時間縮短、北市禁用塑膠杯
今年即將進入尾聲,12月起有多項關於民生、財經、交通、環保的新制上路,CTWANT整理相關規定,讓讀者更快了解12月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項。一、12月1日起適度放寬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12月1日起民眾在室外不必再配戴口罩,室內唱歌、運動,進行談話性質工作也開放免戴口罩,也取消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的規定。二、學齡前孩童、65歲以上長者免費領快篩12月1日起,民眾可持「2016年9月2日(含)以後出生」的學齡前孩童健保卡,及「1957年(含)以前出生」的長者健保卡,前往各快篩特約藥局或衛生所免費領取1份觀共5劑的家用快篩試劑。三、台鐵行動支付新增9家支付業者台鐵局繼去(110)年9月7日台灣Pay上線開始使用後,將於今年12月1日起增加「街口支付、一卡通MONEY、歐付寶、Pi錢包、LINE Pay、悠遊付、橘子支付、愛金卡icash Pay及全支付」等9家支付業者,於全台台鐵局191個車站436個電腦售票窗口上線使用。四、12/10起入境人數限制取消、探病有條件開放指揮中心指出,入境人數持續上升,但是新增病例持續下降,因此12月10日零時起,取消入境人數限制。當天也同步有條件開放醫院探病,每天固定一個探病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2名訪客為限。五、12/19 盤中零股交易撮合時間縮短盤中零股交易撮合間隔時間將由3分鐘縮短至1分鐘,將於今年12月19日開始實施,可望促進零股流動性,也增加小資族入市的機會。六、12/1 台北市飲料店禁用塑膠杯台北市政府率先宣布,12月1日起轄內飲料店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杯,可用紙杯或其他植物纖維為主要材質的杯子代替,此外,也可以選用租借循環杯服務。北市手搖杯飲料店,改用紙杯(圖/周志龍攝)七、新北16處路口12月啟用科技執法為打造安全友善行車環境,新北市府運用區間測速設備進行速度管理,並輔以違規停車、AI智能辨識、輪動式熱點科技執法等方式。自12月1日起,板橋、中和、永和、三重、新莊、土城、蘆洲、泰山、五股及八里等行政區計有16處路口正式啟用科技執法設備,請交通局、警察局、區公所等相關單位運用各式管道加強宣導。八、北市Youbike1.0退場 12/10起將無站可還台北市交通局說明,YouBike2.0已提前達成全市1,200站擴建目標,YouBike1.0系統將在12月3日停止營運。依規定,12月3日至12月6日YouBike1.0空車柱仍可還車;12月7日至12月9日,雙北使用率高的南港、關渡等30站可還車。自12月10日起,YouBike1.0在台北市將無站可還,騎錯須負擔新台幣350元跨縣市調度費。YouBike站(圖/黃威彬攝)九、11/30起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納管11月30日起微型電動二輪車需掛牌、投保強制險才能上路,未領用牌照行駛的民眾,將被處以新台幣 1200 元以上 3600 元以下罰鍰。已購買的舊車有13個月年緩衝期申請掛牌作業,至 2023 年底提早掛牌者將免收450 元牌照和行照規費。11月30日起微型電動二輪車需掛牌、投保強制險才能上路。(圖/黃耀徵攝)十、北市12/1起試辦路邊停車無紙化開單台北市停車管理工程處自今(111)年7月1日起推動路邊機車無紙化開單政策,目前使用率約14.5%,實施以來已減少44萬4,443張停車繳費通知單。自12月1日起試辦路邊汽車計次收費路段無紙化開單,已登記的民眾停於路邊「計次」收費汽車停車格,將由開立停車繳費單改為簡訊通知,減少停車單據開立。民眾可於停車查詢一站式網站(https://parkingfee.pma.gov.taipei/)進行車主註冊完成後,登入「車主專區」點選「車主修改」,選擇「綁定車輛」並選「新增車輛」,輸入車牌號碼並勾選「開單無紙化申請」後於翌日生效(111年11月30日前完成註冊者,於111年12月1日生效)。
戶外免戴口罩12月上路!3月嬰缺氧、胸凹急送醫 醫示警:小心併發症
疫情指揮中心昨(28日)宣布,自12月1日起,戶外空間、戶外場所,取消全程戴口罩之規定、室內則維持全程佩戴,另新增開放唱歌、運動、拍照等情形,可免戴口罩。對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示警,雖然口罩禁令逐漸鬆綁,但家中若有「3個月以下」的嬰幼兒,仍須特別留意個人衛生防護,以免病毒在嬰兒身上演變成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害生命安全。謝宗學今(29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昨天在值班的12個小時內,遇到2個不到3個月大的嬰兒,被家中的成員傳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一個喘到缺氧SpO2低於90%,呼吸聲變成呻吟(grunting),胸凹超級明顯,緊急處理後送到加護病房治療;另外一個沒有缺氧,但胸凹也是明顯,送到中重度病嬰室治療。」有鑑於新冠疫情及呼吸道病毒感染同步趨緩,口罩令即將解除,不過謝宗學也提醒,若家中有年齡3個月以下的嬰兒仍須特別注意,「任何家庭成員出現呼吸道症狀,即使症狀再輕微也建議戴上口罩,因為在大人或大小孩身上症狀輕微的病毒,傳染到小嬰兒身上可能會演變成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何時降級?指揮中心提2大條件 王必勝:非常期待
本土確診數連續7周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祭出多項鬆綁措施,包括室外免戴口罩等,是否代表指揮中心降級不遠了?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須滿足疫情流感化、工作常態化2項條件,達成後再由行政院決定,並樂觀表示「我個人非常期待這一天到來」。王必勝指出,本土疫情已進入「社區低度流行」,將持續宣布鬆綁措施,有幾個方向,首先是「病例通報定義」,是否參考國外做法,高風險或中重症以上個案才通報,這涉及到作業程序改變,將優先討論。新冠肺炎何時可望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四類?王必勝表示,需視國外疫情和國內趨勢,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仍持續列為緊急公衛事件,需要再觀察一下。指揮中心目前仍維持一級開設,何時降級或解散?王必勝說明2大條件,第一是疫情流感化,第二是工作常態化,至於是否達到條件,將由行政院聽取報告後決定。他強調,自己非常期待這一天的到來,表示疫情已經流感化、可以常態地應對。至於指揮中心降級及傳染病降類的時間點,王必勝表示「這些要看趨勢、沒辦法提前預估。」國外狀況也是一樣,要邊走邊看,所以現在沒辦法給大家一個時間,條件到了就會去做。外傳防疫工作告一段落後,王必勝將在年底接任部立桃園醫院院長。對此他並未證實或否認,而是引用新北市長侯友宜的金句,巧妙回應「把握當下好好做事!」另外,王必勝宣布,本周起如無特殊疫情變化,指揮中心不再每天直播,改為每周一、四舉辦例行記者會,其餘天數以新聞稿發布疫情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