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低下
」 疾管署 新冠 新冠肺炎 疫情 口罩孕婦喝冰箱剩牛奶!嬰兒「胎死腹中」 醫曝元兇:李斯特菌所致
大陸浙江一名32歲懷孕27週的包姓孕婦,日前因為天氣熱口渴,就喝了家中冰箱內開封過的牛奶。沒想到,幾日後包女腹部劇烈疼痛,還出現了畏寒發熱的情況,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嬰兒已經胎死腹中。根據《大象新聞》等陸媒綜合報導,大陸浙江杭州一名32歲懷孕27週的包姓孕婦,前期進行產檢情況都相當好。但某天包女因為天氣熱口渴,就喝了家中冰箱內開封過的牛奶,後來就突然感覺胎動變少,還出現畏寒發熱的情況,便到醫院進行檢查,不過並無任何異常。直到3天後,包女的腹部劇烈疼痛,緊急送醫治療,經過醫生檢查發現,胎兒已經「胎死腹中」,且包女的胸腔、腹腔均有積液。之後,包女還出現膿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的症狀,後續醫生將胎盤檢體進行檢查後,才發現原來包女是感染李斯特菌。醫生指出,李斯特菌是由食物污染傳播,經消化道感染,造成感染的原因往往是食用未經徹底加熱的污染食品。冰箱內開封冷藏的牛奶、冰淇淋受到李斯特菌的交叉污染,取出直接食用就會導致食物中毒。醫生透露,一般人通常在進食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後3~70天(一般為21天)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發燒、頭痛、肌肉痛等症狀,嚴重感染者可能出現敗血症和腦膜炎。並提醒孕婦、胎兒、嬰兒、老人、免疫低下族群尤其要當心李斯特菌,「懷孕初期感染李斯特菌,65%的孕婦會發生流產;孕中晚期感染,26%的孕婦發生死胎、死產和流產。」
新冠新變種病毒「LB.1」傳播力更強 醫示警:恐會有波更大疫情
近期新冠疫情再度升溫,國內上周新增987例中重症,其中死亡新增99例、暴增55%,感染權威、台大醫師黃立民表示,目前新冠併發重症與死亡比流感嚴重10多倍外,傳播力更強的新變種病毒「LB.1」佔比也迅速上升中、加上年底冬季時疫情本就升溫,國內恐會有一波更大疫情。疾管署於9日表示,上週(7/2-7/8)新增98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較前一週(6/25-7/1)新增931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99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64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評估疫情將於7月中旬前達高峰。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38%及39%,惟近期呈下降趨勢;KP.2占比為23%及24%,LB.1占比為18%及7%,及KP.3占比為14%及20%,占比上升;另XDV.1占比則為5%及7%,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台大醫師黃立民於14日出席一場研討會時指出,國內近期面臨新冠、流感和腸病毒等多種病毒的夾攻,但民眾似乎缺乏警覺。根據疾管署的統計,每星期的死亡人數約在20至90人之間,大部分為老年人。他強調,現行的新冠疫苗經研究證實仍具保護力,若民眾及早施打,可以降低重症的風險。黃立民表示,民眾對抗新冠病毒的保護力主要來自之前的感染或接種疫苗,但由於病毒演化迅速,保護力逐漸減弱。台灣在第四季度將開始接種「JN.1」疫苗,雖然不如北美的「KP.2」疫苗先進,但仍具有一定的保護效果。黃立民也提到,目前新冠病毒引發的重症及死亡率比流感高出逾10倍,而變種病毒「LB.1」的傳播力更強,預計年底可能爆發更大的疫情。疾管署也說明,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及近期快速增加的LB.1,JN.1為需留意變異株(VOI),餘均為監測中變異株(VUM),皆具免疫逃脫性,傳播力較佳等特性,惟疾病嚴重度尚未增加;目前資料顯示,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仍有效。WHO建議高風險族群倘經評估,抗體保護力已遞減、或已滿劑次接種間隔,建議即刻接種現有XBB疫苗,無須等待新疫苗,以避免重症/死亡風險。疾管署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
新冠預計7月中旬前達高峰!但疫苗接種人次急降13% 疾管署分析1原因
國內COVID-19仍處於流行期,疫情還在持續上升中,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預測,未來一週新冠疫情仍會處於流行期,預期7月中旬前將會達到高峰。疾管署呼籲民眾應盡速接種XBB疫苗。不過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XBB疫苗接種劑數較前週下降13%,對此疾管署有進行檢討並分析下降可能有1原因併發症病例數暴增近千例 6個月大女嬰重症住院中疾管署於7月9日公布,上週(7月2日至7月8日)新增98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6月25日至7月1日)新增931例上升,另外新增了99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64例上升。其中,有1例較年輕的COVID-19重症個案為北部6個月大女嬰,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名個案有早產病史,還未接種過任何一劑COVID-19疫苗,在7月上旬時開始有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發病後2天出現呼吸困難、食慾及活動力下降等情況。前往急診就醫後,進行新冠抗原快篩,檢驗為陽性,胸部X光也顯示這名個案有肺炎的情況,因此收治一般病房治療,目前這名個案仍在一般病房中持續治療、觀察當中。林詠青醫師呼籲,民眾在家中若發現有新冠疑似症狀,可以先用快篩試劑做確認,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將有利於醫師正確判斷及後續處置,同時也建議年滿6個月以上的民眾,尤其是新冠重症、死亡高風險族群應接種XBB疫苗。疫苗接種人次較前週降13% 疾管署分析1可能原因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國內新冠XBB疫苗至今已累計接種285.8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63%,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1.03%、2.12%,不過上週(7月1日至7月7日)接種2.6萬人次,較前週(6月24日至6月30日)3.0萬人次下降13%。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疾管署去分析下降的原因,認為可能是有些民眾在等待新的疫苗,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委員建議,目前高風險族群如果抗體保護力已遞減就應儘快接種XBB疫苗,不需再等待新的疫苗,主要是因為很多國家都是10月後才開始接種新版疫苗,而且目前疫情仍持續,疫苗接種後也要約2週才會產生保護力。因此,不論是世界衛生組織或是疾管署都建議,民眾仍應盡速接種疫苗,獲得更好的保護力,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間隔12週(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疫苗增進保護力。
待冷氣房助長新冠! 專家示警「感染數上看150萬人」:8、9月恐又有一波
疾病管制署2日指出,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上升,上週(6/25-7/1)新增932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1週(6/18-6/24)新增815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64例死亡病例,較前1週新增4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對此,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也示警,由於今年夏天特別炎熱,因此民眾都躲在冷氣房內,而這可能會使疫情惡化,他也預估這一波感染人數恐上看150萬人。疾管署指出,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及近期快速增加的LB.1,皆因具免疫逃脫特性,具較佳傳播力,目前研究顯示無觀察到疾病嚴重度差異性;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亦持續有效。美國CDC評估接種XBB疫苗對青壯年與高齡者,皆具有效疫苗保護力,建議高風險者補接種疫苗,以得到更佳的保護力。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評估近期仍呈上升趨勢,7月中旬後可能進入高原期。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47%及38%,仍為國內主流株;KP.2的占比略升,分別為20%及25%,其餘重點變異株分別為LB.1占比為14%及9%,KP.3占比為9%及15%,XDV.1占比為8%及9%,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陳秀熙昨(3日)也指出,這波疫情各地發展沒有明顯差異,其中北北基屬於都會區,密集交流會加速病毒傳播,因此感染率相對高,且50至64歲,以及65歲以上這2大族群的致死率也會提升,尤其觀察最近1周,65歲感染後的死亡率是50至64歲的20倍。陳秀熙也點出關鍵,由於今年夏天天氣炎熱,因此民眾都待在冷氣房內,然而這種現象恐助長疫情。他也預估,台灣這一波流行的總感染數將上看150萬人,包括輕症、無症狀感染者。陳秀熙提醒,民眾可戴口罩、施打新冠疫苗,來加強防疫、預防感染,若有疑似症狀可使用家用快篩,並到醫療院所就醫。他也強調,台灣疫情發展和歐美相比,慢1個半月至2個月,目前歐美正流行新變異株LB.1,傳染力及免疫逃脫力不亞於KP系列病毒,若LB.1在台灣的病例占比持續上升,8、9月可能會再發展新一波疫情。疾管署則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https://gov.tw/eU4)查閱。
疫情流行期!孕婦急遽惡化「插管送ICU」 台大醫:傳染力仍高
疾管署指出,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預期近期仍呈上升趨勢,評估7月中旬後可能進入高原期。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透露,一名孕婦感染新冠肺炎病況惡化,緊急插管治療,建議各位孕婦還是趕快去打疫苗。施景中昨(26日)在臉書表示,下午去查房看病人,才聽病房的護理師說,上周有一名孕婦懷孕到中期,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入院之後病情急遽惡化,插管送加護病房治療。施景中直言,雖然這個病毒已經弱化,但是傳染力仍高,對於某些族群仍然可能產生重症,奉勸各位孕婦,還是趕快去打疫苗。疾管署25日表示,上周(6/18至6/24)新增81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周(6/11-6/17)新增624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周新增40例死亡病例,與前一周新增38例持平,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再次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周(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
沒確診「全程戴口罩」看醫生!等藥旁邊人狂咳 他回家傻了
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不少人都中鏢。一名網友透露,去看醫生都有全程戴口罩,豈料回家後居然開始不舒服,快篩結果呈現2條線確診,讓他直呼「感覺這次的傳染力很強」。原PO在PTT以「確診潮又要開始了嗎」為題表示,這個月喉嚨一直都很不舒服,上禮拜去診所看醫生,被診斷是扁桃腺發炎,而在等待領藥期間,旁邊的阿姨一直咳嗽,整個過程自己口罩都有戴著,豈料一回家就渾身疲倦,睡醒起來還是很累,接著開始流鼻水、鼻塞。原PO透露,確診時鼻子腫脹的那種感覺回來了,所以進行快篩,結果兩條線確診,「上次確診是在家沒戴口罩,家人傳染給我的,感覺這次的傳染力很強欸,確診潮是不是又要開始了?是說口服抗病毒藥物我以為只有老人或有慢性疾病的人才能領,原來BMI超過30也能領,下次一定記得。」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躺兩天就好了」、「一堆人咳嗽都不遮」、「就變成新的流感,每年都會變異」、「天氣熱一堆人不戴口罩,加上最近遇到很多咳嗽的人,轉頭一看發現都沒在遮」、「一堆醫生都在說高峰快來了,只是沒人鳥他們」。疾管署25日表示,上周(6/18至6/24)新增81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周(6/11-6/17)新增624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周新增40例死亡病例,與前一周新增38例持平,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再次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周(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
持續攀升!單周新冠確診暴增817例 帶動疫苗接種率增6成
疾管署今(25)日表示,上週新增81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較前一週新增624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40例死亡病例,與前一週新增38例持平,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80.5萬人次,上週(6/17-6/23)接種2.1萬人次,較前週(6/10-6/16)1.3萬人次增加61.54%,全國接種率11.47%,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0.74%、1.79%。近期國內疫情上升,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國內疫情持續升溫,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283.8萬劑、Novavax XBB疫苗約3萬劑,為降低感染後併發重症或死亡風險,呼籲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儘速接種。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預期近期仍呈上升趨勢,評估7月中旬後可能進入高原期。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JN.1,占比分別為62%及47%,為國內主流株;KP.2的占比上升,分別為18%及25%,其次依序為KP.3占比為8%及14%,XDV.1占比為8%及9%,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因具免疫逃脫特性,具較佳傳播力,惟目前研究顯示尚未增加疾病嚴重度,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病毒,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亦持續有效。美國CDC評估接種XBB疫苗於青壯年與高齡者,皆具有效疫苗保護力,建議高風險者補接種疫苗,以得到更佳的保護力。疾管署再次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
急診塞爆!醫示警「病毒大亂鬥」3幼童快篩全中 住院得等3天
近期台灣不僅新冠疫情升溫,急診兒科主治醫師黃士倫也表示,「最近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已經塞爆了」,更直言,「小兒科病床待床14床,欲住院至少等三天」,令許多家中有小朋友的家長憂心忡忡,為了預防,黃士倫也建議大家盡快打疫苗。疾管署於18日表示,國內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上週(6月11日至6月17日)新增62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6月4日至6月10日)新增329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38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2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急診兒科主治醫師黃士倫也在臉書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發文表示,「最近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已經塞爆了」,且小兒科病床待床還有14床,想要住院至少還要等三天,「1歲以下發燒採篩,3個新冠病毒全中」,提醒民眾務必注意家中孩童,並建議大人可以的話,趕快去打疫苗,且要打好打滿。黃士倫也指出,疾管局預測八九月新冠病毒疫情會創新高峰,因此疫苗一定要盡快接種。事實上,根據疾管署統計,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77.7萬人次,目前全國接種率11.40%,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0.62%、1.63%,近期國內疫情上升,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286.9萬劑、Novavax XBB疫苗約4.1萬劑,呼籲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儘速接種。疾管署也提醒,由於國內疫情持續上升,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新冠單週暴增623例!醫示警「KP.2傳染力不容小覷」 口罩銷量增2成
疾病管制署18日表示,國內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上週新增62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新增329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38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2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對此,醫師示警,KP.2的傳染力不容小覷。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4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JN.1占比分別為60%及54%,為國內主流株,惟近期占比緩降;另KP.2的占比則略升,分別為13%及27%;KP.3占比則持平,分別為9%及5%,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日前在臉書發文提醒,KP.2的傳染力不容小覷,就自己的經驗,近日發燒、痠痛的患者快篩約有2分之1都確診,另一半為流感或其他病毒,且有一部分「天選之人」直到這波才感染,「上週六看到兩位,分別是80歲、59歲女性。新冠雖已輕症化,但大多仍相當不適,部分引發嗅覺異常、久咳、長新冠等」。《三立新聞網》報導,隨著新冠疫情再度升溫,口罩的銷量也跟著提高,中衛行銷經理周令怡透露,口罩在後疫情時代幾乎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用品,不少家庭平時就會備貨,近期疫情影響下,口罩銷量雖不像過往翻倍成長,但也增加了1、2成,而目前口罩供貨穩定、通路也多,所以不會像先前爆發搶購潮。疾管署提醒,由於國內疫情持續上升,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新冠單周確診暴增623例 疾管署估8~9月達高峰
國內新冠疫情進入Omicron以來第六波流行期,疾管署今(18)日表示,上週(6/11-6/17)新增62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較前一週(6/4-6/10)新增329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38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2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疫情預計在8至9月達到高峰。此次公布的確診案例中,包含一位3個月男嬰,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男嬰尚不符合疫苗接種年齡,沒有潛在疾病,6月中旬出現發燒、咳嗽有痰、流鼻水等症狀,隔天又出現呼吸困難、呼吸喘,就醫發現為新冠陽性,並且X光顯示有肺炎,因為有呼吸窘迫收治加護病房治療,治療後狀況改善,住院第5天康復出院。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Omicron變異株檢出趨勢中,本土病例以JN.1占60%為多,KP.2占13%、XDV.1 占 10%、KP.3占9%,而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77.7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4%,仍然偏低,面對新變異株JN.1、KP.2、XDV.1等仍具預防感染及重症的功效,呼籲民眾儘速接種。疾管署提醒,由於國內疫情持續上升,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上週暴增623例新冠併發症!未滿1歲童重症 疾管署:處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8日)表示,國內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上週(6/11-6/17)新增62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6/10-6/16)新增329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38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2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另有未滿1歲之重症個案。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JN.1占比分別為60%及54%,為國內主流株,惟近期占比緩降;另KP.2的占比則略升,分別為13%及27%;KP.3占比則持平,分別為9%及5%,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77.7萬人次,上週接種人次1.3萬,亦較前週 1.2萬人次增加8.33%,全國接種率11.40%,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0.62%、1.63%。近期國內疫情上升,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286.9萬劑、Novavax XBB疫苗約4.1萬劑,呼籲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儘速接種。疾管署再次提醒,由於國內疫情持續上升,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新冠回歸門診人爆量! 醫嘆「看到虛脫」
近期新冠疫情直線升溫,確診人數增多,前馬偕醫院小兒部專任醫師、佳安診所醫師程潔菡16日門診爆量,候診患者竟一路掛號到108號,其中有為數不少的新冠患者,讓她直言簡直「看到虛脫」。醫師16日在臉書發文指,新冠回歸,16日門診爆量,候診患者一路掛到108號,且不只小孩,很多大人也發燒,其中有為數不少的新冠患者,還有2例A流、2例腸病毒,讓她直言簡直「看到虛脫」。對此,她也呼籲民眾,要持續做好個人防護,平時注意均衡營養,還要有良好作息,免疫力才是金鐘罩。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4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提醒,由於疫情傳播風險仍存在,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此外,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名醫喊「新冠病毒燒起來」急診一半確診 示警2類人要注意
近期新冠疫情又升溫,先前就有醫生表示,近期手上10個肺炎住院,就有4至5個是新冠患者,對此,胸腔內科名醫蘇一峰也發文示警,「最近新冠病毒真的燒起來了」,提醒大家要注意。蘇一峰於昨(15)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新冠病毒真的燒起來了,急診就醫的肺炎病人,差不多一半是新冠感染的肺炎」,蘇一峰也提醒大家,要注意自己的保護力,並直言一般健康人可以不用怕,不過老人家與慢性病患者就要多加小心了,「大部分住院的還是老人家與慢性病患者!話說抗病毒藥又缺貨了」。先前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表示,近一個月以來門診新冠患者有增加趨勢,其中輕症居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狀嚴重,引發喉嚨劇痛、吞嚥困難、胸悶、呼吸急促、咳嗽、嗅覺喪失等,他認為新冠疫情升溫的原因可能是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更高。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指出,臨床觀察確實顯示病情變得更嚴重,之前新冠患者的症狀多為流鼻水、咳嗽等輕微症狀,但最近的病例中,平均每10人中有7至8人會出現發燒、全身痠痛等較嚴重症狀,這些症狀與流感相似。周慶明建議,如果診所有快篩試劑,可以幫助民眾進行篩檢,不僅有助於診斷,也方便民眾帶回家給家人使用。事實上,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提醒,由於疫情傳播風險仍存在,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此外,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疾管署提醒:COVID-19進入流行期! 預估8、9月才會有下降趨勢
疾管署6月11日公布,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研判將進入流行期。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這是Omicron第6波流行疫情,預估疫情或許會持續上升一段時間,到了8、9月才會有下降的趨勢。新增328例COVID-19確定病例 2年輕感染個案皆併發肺炎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國內上週(6月4日至6月10日)新增328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5月28日至6月3日)新增263例上升。其中有2例年紀較輕的COVID-19感染併發症個案,皆為北部1歲男童,而且都沒有潛在疾病,也沒有接種COVID-19疫苗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其中1例在9月初時發燒將近40度且有咳嗽有痰等症狀,曾到診所就醫但後來症狀未改善,又再到急診就醫,進行COVID-19快篩確認感染,由於症狀輕微因此領取口服藥物後便返家。但返家後這名個案卻出現呼吸急促、食慾及或動力下降等情況,因此再次就醫。林詠青醫師表示,就醫後進行X光檢查發現已有肺炎,而且有呼吸窘迫的情形,因此收治住院給予氧氣治療,經過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住院第5天就順利康復出院。而另一名個案則是再6月初時出現類似至狀,後續出現呼吸喘等症狀,在發病第5天前往急診就醫,COVID-19快篩結果為陽性,X光也顯示有肺炎侵襲收治住院,住院治療第3天症狀已緩解出院。林詠青醫師呼籲,嬰幼兒、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孕婦等,感染COVID-19後出現肺炎等併發症的風險較高,也有死亡的風險,因此須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有呼吸喘、呼吸急促等可能是併發肺炎的危險徵兆,應盡速就醫。COVID-19進入流行期 疾管署呼籲盡速接種疫苗另外,曾淑慧發言人表示,COVID-19流行閾值主要以前一波去年3月後疫情較趨緩時,每10萬人約有1.47人次COVID-19併發症個案為基準,目前COVID-19已來到每10萬人1.53人次,高於流行閾值,研判有進入流行期的現象。因此,疾管署也呼籲,年滿6個月以上的民眾應儘速接種XBB疫苗,而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也建議應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
疫情進入流行期!醫曝「10個發燒有8確診」:有人已確診6次 症狀回歸這2種
國內上周(6月4日至6月10日)新增328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新增20例死亡病例。疾管署研判,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透露,10個發燒的病人中就有8人確診,而目前其症狀又回歸到最初的發燒、喉嚨痛。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表示,門診中10個發燒病患有8人確診,還有一名從事服務業的病患已確診6次,「真的扯!」吳昭寬指出,目前再度回歸最初發燒、喉嚨爆痛的症狀,民眾若有覺得不舒服,可先自行快篩。疾病管制署昨(11日)表示,國內上周(6月4日至6月10日)新增328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周(5/28-6/3)新增263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周新增20例死亡病例,較前一周新增26例下降,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研判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周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提醒,由於疫情傳播風險仍存在,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此外,疾管署指出,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周(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上週增328例新冠確診!1歲童併發肺炎住院 疾管署籲儘速做1事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1日)表示,國內上週(6/4-6/10)新增328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5/28-6/3)新增263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20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26例下降,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研判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新增併發症個案中有2名1歲幼童,均住在北部,2人沒有潛在疾病,也未接種新冠疫苗,陸續在6月初出現高燒、咳嗽有痰、呼吸喘等症狀;其中1人曾至診所就醫,抗原快篩陽性,因當時症狀輕微,開立口服藥物後返家休養,不料之後又出現呼吸急促、活動力下降等症狀。林詠青指出,該個案在家長陪同下緊急就醫,X光檢查顯示肺炎、呼吸窘迫,立即收治住院並給予氧氣治療,5天後出院;另名幼童則於發病第5天因呼吸喘至急診就醫,新冠抗原快篩陽性,X光顯示肺炎,收治一般病房治療,後續症狀逐漸緩解,住院第3天出院。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4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76.4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36%,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0.54%、1.55%。目前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288.9萬劑、Novavax XBB疫苗約4.8萬劑。因疫情仍未停息,呼籲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別輕視疾病威脅,應儘速接種。疾管署提醒,由於疫情傳播風險仍存在,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此外,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疫情升溫!上周增328例確診、20死 疾管署:進入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今(11日)表示,國內上周(6月4日至6月10日)新增328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周(5/28-6/3)新增263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周新增20例死亡病例,較前一周新增26例下降,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研判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76.4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36%,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0.54%、1.55%;目前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288.9萬劑、Novavax XBB疫苗約4.8萬劑,因疫情仍未停息,呼籲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別輕視疾病威脅,應儘速接種。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周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提醒,由於疫情傳播風險仍存在,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此外,疾管署指出,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周(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5月19日口罩令全解除 17種「高風險族群」小心:再確比首確更危險!
隨新冠疫情漸漸降溫變得平穩可控,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將於2024年5月19日徹底解除「口罩令」,進出醫療機構也不再需要配戴口罩。不過新冠威脅仍然存在,有網路媒體建議,3種高風險族群仍應隨身攜帶口罩備用為佳,而對於部分高風險族群來說,「再次感染」後對身體的危害會比「初次感染」還更高!據《今健康》報導,5月19日起進出醫院免戴口罩,但以下3情況仍需注意防疫措施。一、疑似/感染者:避免入院or期間佩戴民眾若為疑似/感染呼吸道疾病患者,包括或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等相關症狀等,非必要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若有必要進入,在症狀期間、症狀緩解5日內進入時應佩戴口罩,並遵循衛生措施及禮節。二、高風險族群:最好仍佩戴口罩若為高風險族群,包含過去一周內曾與感染患者密切接觸、免疫低下、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探視或照護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入時也應佩戴口罩,並遵循衛生措施及禮節。三:無法佩戴口罩者:落實衛生若為無法配戴口罩者,例如2歲以下嬰幼兒、因身體或心理因素無法配戴口罩,則應用衛生紙遮住口鼻,使用後將衛生紙妥善丟進垃圾桶,並落實手部清潔,降低傳播風險。此外,《今健康》還指出,口罩令雖解除,但新冠威脅仍存在,病毒對於部分高危險族群仍存在威脅,甚至「再次感染」後對身體的危害會比「初次感染」還更高!據台灣病友聯盟、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及台灣癌症基金會等各界專家討論指出,包含65歲以上、孕婦、產婦、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慢性肝病、結核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BMI≧30、吸菸、已戒菸者、免疫功能疾病者等,皆屬於高危險族群,再次感染後對身體的危害會比初次感染風險更高。提醒口罩令雖解除,但上述的高危險民眾進出醫療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建議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利維護自身健康。
她癌症免疫療法後產生1罕見眼睛副作用 4原因都可能致此眼疾嚴重恐失明
醫療持續進步,癌症有了許多新的治療方式,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等都能為患者的治療帶來轉機,不過這些藥物也有可能帶來罕見副作用。像71歲朱女士,罹患輸尿管尿路上皮癌,經過手術切除並在術後使用免疫療法,但在第2個循環(cycle)的免疫治療時,卻出現視力模糊、頭痛、皮膚出疹等症狀。經過檢查發現,這竟是免疫藥物所導致的罕見副作用「葡萄膜炎」,使朱女士右眼視力從1.0降到0.8、左眼視力0.6降至0.3,並合併有黃斑部病變、嚴重漿液性視網膜剝離。不過,暫緩免疫療程並經過局部類固醇注射及藥水治療後,1個月內症狀便逐漸獲得改善,追蹤3年目前都沒有癌症或葡萄膜炎復發跡象。什麼是葡萄膜炎? 有哪些症狀?有哪些病因?「葡萄膜炎」顧名思義就是眼睛內的葡萄膜出現發炎情況,不過所謂的葡萄膜並非單一組織,台北榮總眼科部葡萄膜炎及眼矯型科黃德光主任表示,它包含虹膜、睫狀體、脈絡膜等,不管是虹彩炎、睫狀體炎、脈絡膜炎都是葡萄膜炎,它是跟身體狀況最息息相關的疾病之一。葡萄膜炎的常見症狀包含持續性的視力模糊、不正常的飛蚊症增加、眼睛紅、痛、畏光而且初級眼藥水無法緩解等,黃德光主任提到,葡萄膜炎有可能會造成白內障、視網膜病變、視神經病變、黃斑部病變等,在已開發國家中,它是造成失明的前十大重要原因之一,而造成葡萄膜炎的原因包含:惡性腫瘤感染藥物作用自體免疫治療需先釐清病因 免疫罕見副作用發生率不到1%其中,免疫藥物會誘發自體免疫反應,少數患者會出現葡萄膜炎的情況,是免疫療法的罕見副作用。黃德光主任指出,研究顯示,這樣罕見的副作用發生率約為1-2%,甚至有些研究指出發生率僅有不到1%。因此,民眾不需要太過擔心、拒絕使用免疫療法,而且若是出現葡萄膜炎也能透過治療改善症狀,但治療方式會因為病因而有所不同。像有些病人並非藥物作用所致,而是腫瘤轉移或是腫瘤引發自體免疫反應攻擊所致,這時應先審視全身腫瘤控制的情況,是否有其他地方的轉移,並針對腫瘤本身加以治療。另外,除了免疫治療外,傳統的化療可能會造成免疫低下而伺機感染,導致葡萄膜炎,針對這種葡萄膜炎,需要先確立病原體,並加以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控制眼睛或身體的感染,降低失明的危險。而葡萄膜炎,若確定是免疫治療所產生的罕見副作用,症狀輕微時會先使用眼藥水,嚴重時則會暫停使用免疫療法並加上身體消炎藥物或眼內注射,緩解發炎改善症狀。不過,黃德光主任坦言,診斷葡萄膜炎對一般眼科診所來說並不難,但若要找出導致葡萄膜炎的原因會是一個困難點,因為它需要高階檢查,而且除了眼科檢查外,還需要全身免疫、感染檢查等,全台約有2-3千位眼科醫生,這之中能診治葡萄膜炎的醫師可能不超過30個。所以,黃德光主任提醒,癌症患者若有葡萄膜炎疑似症狀,應盡快就醫尋求專業醫師診治,葡萄膜炎需要醫院內腫瘤科、感染科、免疫科及眼科的醫療團隊共同照護,才能使患者達到完善的腫瘤治療與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今年首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4歲女童冒紫斑「匡列19人」
國內出現本年首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確定病例,籲請民眾注意呼吸道衛生,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9)日公布今年國內首例本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確定病例,為北部4歲女童,無國外旅遊史,於今年3月上旬出現咳嗽、鼻塞等呼吸道症狀,一週後咳嗽加劇,並陸續出現發燒、嘔吐、全身無力等症狀,多次至診所就醫未改善。13日女童因四肢出現紫斑至醫院就醫,經醫師評估收住加護病房,住院當日並出現痙攣及意識改變情形,醫院於15日通報並經檢驗確認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目前病況尚穩定,轉入小兒科病房治療中。衛生單位並進行疫情調查,至16日已匡列同住、非同住家人及校園接觸者共19名,均無出現疑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症狀,相關接觸者已全數給予預防性投藥,並由地方衛生單位持續進行健康情形追蹤。疾管署說明,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累計1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確定病例,與2015年至2023年同期病例數(介於0-3例)相當,2015年至2023年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1-12例,個案感染年齡以25-64歲為多(占33%),並以感染腦膜炎雙球菌B型最常見。疾管署表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者或帶菌者之喉嚨及鼻腔分泌物或飛沫,須透過親密或長時間接觸方可有效傳播,健康者可能呈現無症狀鼻咽部位帶菌,其中僅少數帶菌者會發展成侵襲性疾病,免疫低下者較容易致病,其潛伏期約2~10天,主要症狀為發燒、劇烈頭痛、頸部僵直、噁心、嘔吐、出血性皮疹等,有時也會出現昏迷和譫妄等症狀,嚴重時甚至休克死亡,需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1歲以下的嬰兒,臨床症狀較不典型而不易察覺,常只有發燒、嘔吐症狀,另可能會出現躁動不安、哭叫、不易餵食等症狀,或有囪門突出的情形,但不一定會有頸部僵直等典型腦膜炎症狀。疾管署提醒,冬春之際是許多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應儘量避免長時間處於過度擁擠或通風不良的場所,並注意手部及呼吸道衛生,以降低感染機會;倘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早期診斷治療,避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