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記憶
」 疫苗 新冠肺炎 EUA 免疫記憶 UB-612恐併發肺炎、敗血症!肺鏈感染創5年新高 疾管署籲長者速打「疫苗1+1」
秋冬為呼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65歲以上民眾更為肺炎鏈球菌感染後併發重症及死亡高危險族群,據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感染肺鏈個案更創5年新高,而疾管署去年10月起也擴大提供長者公費「肺鏈疫苗1+1」,完成13價疫苗者已間隔滿1年,提醒民眾可接著接種23價疫苗。對此,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也提醒,「預防還是勝於治療」。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2024)年截至12月9日,已累計282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定病例,病例數為5年(2020年以來)同期新高,其中35例死亡,病例中以65歲以上民眾占39%(111例)、男性占62%(174例)為多。疾管署指出,自去(2023)年10月起,分3階段擴大提供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簡稱13價疫苗)及 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簡稱23價疫苗)接種。疾管署說,針對從未接種過13價疫苗和23價疫苗的長者,去年11月27日起可接種13價疫苗,目前間隔已滿1年,請依建議接續接種23價疫苗;另以前已接種過23價疫苗者,別忘記還有1劑13價疫苗接種;而從未曾接種者請儘速前往接種13價疫苗,於符合接種間隔後接續接種23價疫苗。對此,李秉穎表示,肺炎鏈球菌是所有細菌病原體裡面最常見、最重要的一種,其血清型多達90幾種,無論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受影響,平常雖可和平共存,但當秋冬流感等較嚴重的病毒感染出現,肺鏈就可能併發肺炎、敗血症。李秉穎接著提到,雖然肺鏈有抗生素可以治療,但如果肺鏈變成敗血症,嚴重感染,有時根本來不及使用,也因此即便在醫療發達、抗生素使用高比例國家,肺鏈死亡率仍無法下降。不過,李秉穎說明,13價疫苗為結合型疫苗,涵蓋血清型較少,但在接種後可刺激體內T細胞反應建立免疫記憶;至於23價疫苗是多醣類疫苗,雖然無法刺激免疫記憶,但是可以擴大保護面。據研究資料顯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後併發如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風險,對中重症保護力高達75%。疾管署也強調,65歲以上民眾如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包括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及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及器官移植者,或是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接種13價疫苗後「間隔8週」即可接種23價疫苗,才能及早獲取免疫保護力,「預防勝於治療,減少疾病威脅」。
流感不再是秋冬限定!全台逾400萬長輩陷流感重症危機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第1週至第32週累計之類流感門急診人次,為去年2023年同期的1.7倍,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醫師表示,面對流感全年化的威脅,最重要的就是「預防勝於治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醫師分享,不少65歲以上長輩認為身體還勇健,不需要施打流感疫苗,卻忽略免疫老化導致抵抗力下降的狀況。張峰義醫師說明,大眾普遍對流感有3大NG觀念,分別為「流感冬天才會有」、「流感疫苗打完就立刻見效」、以及「流感疫苗保護時效都一樣」。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黃立民醫師建議,因應NG觀念可以掌握兩大流感疫苗施打原則,一為「提前施打」、二為「分齡施打」。今年6-7月流感甫創高峰,黃立民醫師提醒,今年流感併發重症病例至8月9日高達1,231人,超過去年全年累計人數,夏季流感威力不可輕忽。黃立民醫師進一步解釋,新冠病毒流行期間,在大家嚴格防疫之下,免疫系統因為沒有機會接觸到其他病毒,缺乏刺激生成免疫力,導致回到正常生活後,出現免疫負債的情況,夏天流感疫情與冬天一樣嚴重,也就是已經「流感全年化」。張峰義醫師提醒,流感全年化的趨勢下,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及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者、以及罹患氣喘、糖尿病、心血管、肺臟、肝臟、腎臟等慢性疾病或BMI≧30者,屬於流感容易併發重症的高危族群。研究也顯示,本身有氣喘的成人,若罹患流感重症的風險較一般人增加5倍;40-64歲糖尿病患因流感重症進入ICU病房的風險則較一般人增加4倍。此外,台灣即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換算全台逾400萬65歲以上長者為流感高危族群,由於免疫系統自然老化,較難產生抗體,進而增加流感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甚至是死亡機率,更需要提高警覺!黃振國醫師表示,5成流感併發重症者為65歲以上長者,7成流感重症死者沒有接種疫苗,面對流感全年化的威脅,最重要的就是「預防勝於治療」,即為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尤其65歲以上民眾可評估自身狀況,選擇自費施打含佐劑的「免疫加強型」流感疫苗,以增強免疫力。然而根據最新流感疫苗接種成果顯示,仍有近半數65 歲以上流感高危族群尚未接種流感疫苗。張峰義醫師分享,診間不少65+長輩認為自己身體還算硬朗,不需要施打流感疫苗,卻忽略免疫老化導致抵抗力下降的狀況。張峰義醫師也進一步說明,大眾普遍對流感有3大NG觀念:NG觀念1:流感冬天才會有:台灣已經流感全年化,夏季也要提高警覺,流感疫苗可提早預約施打,確保擁有足夠免疫力。NG觀念2:流感疫苗打完就立刻見效:接種疫苗約二至三週才能生成足夠的抗體濃度與免疫力。如果到了流感高峰期才接種,身體沒有足夠保護力,仍暴露於流感風險中。NG觀念3:流感疫苗保護時效都一樣:目前國內可取得的流感疫苗種類包含「(傳統)雞蛋培養疫苗」、「細胞培養疫苗」,與「佐劑疫苗」,不同種類疫苗不僅有不同效力,也有不同年齡的適用對象,可依照自身狀況挑選保護時間較長的疫苗。黃立民醫師提醒,目前「免疫負債」大約還要再一年才會回到常態,民眾可以掌握兩大流感疫苗施打原則:原則一:「提前施打 保護力不間斷」一般傳統流感疫苗保護效力約4到6個月,其效力隨時間下降,儘管去年有接種流感疫苗,仍無法提供足夠保護力。建議民眾可以至社區鄰近醫療診所預約流感疫苗,以應對未來的流感高峰。原則二:「分齡施打 打造完整保護力」65歲以上長者因為免疫記憶退化,其病毒防禦力不如青壯年。黃立民醫師建議65歲以上長輩,可考量自身狀態,與醫師討論自費施打含佐劑的「免疫加強型」流感疫苗。相較於傳統雞蛋流感疫苗,含佐劑的免疫加強型流感疫苗可以提供長達12個月的保護力,對抗常見的H1N1其抗體效價是傳統疫苗的1.4倍、H3N2抗體效價為1.6倍。6個月以上至65歲以下民眾,也能考慮施打較為穩定不突變的細胞流感疫苗,其保護力達6-8個月。此外,上有年邁父母、下有兒女需要照顧的三明治(中壯年)族群,更應該確實接種流感疫苗,阻斷家庭群聚感染風險,減少家庭醫療支出。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手腳要快!免費「肺鏈疫苗」快沒了 僅剩約2.9萬劑
自5月28日起短期開放之50-64歲民眾公費接種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接種狀況踴躍。疾管署今(6日)表示,目前各縣市庫存剩約2.9萬劑,因疫苗數量有限,實施至本周各縣市疫苗用罄為止,請民眾欲接種前,先依各縣市公布之接種地點洽詢疫苗供應情形,再行前往。疾管署說明,本周提供50-64歲民眾接種之PPV23疫苗用罄後,恢復提供原65歲以上民眾與55-64歲原住民之PPV23公費實施對象,提供65歲以上民眾公費接種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1劑PPV23,兩劑接種間隔至少1年,如為65歲以上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上述兩項疫苗則間隔至少8周即可;另55-64歲原住民則公費接種1劑PPV23。疾管署強調,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中重症保護力可達75%,能有效降低感染後如肺炎、敗血症等及死亡機率,且PCV13及PPV23都是相當安全的不活化疫苗,PCV13為結合型疫苗,含13種血清型,可產生抗體與激發免疫記憶,因此保護效果較長。疾管署提到,PPV23為多醣體疫苗,含23種血清型,可產生抗體與提供更多種菌株血清型防護,因此接種2劑疫苗可有較長免疫保護力,且範圍更廣,獲得更完整保護,使保護效益最大化,呼籲65歲以上符合資格民眾請踴躍接種。疾管署提醒,接種院所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 https://gov.tw/eU4 )/疫苗接種院所查詢/【肺炎鏈球菌疫苗】各縣市合約院所名冊網址查詢。
12萬幼童受影響!A肝疫苗供貨爆空窗期 延後接種影響曝光
幼兒常規a肝疫苗因為殘膠問題,共有17萬劑未通過驗收,導致近期恐出現空窗期。疾管署今(14日)表示,經評估約到9月可恢復穩定供貨,但預估這期間有12萬幼兒受影響,提醒家長接種前詢問醫療診所供應情形。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對於a肝疫苗不符規格已通報食藥署要求廠商調查,經原廠確認為外包裝過程出現沾黏,造成針筒外、橡皮封蓋、外盒有殘膠而不符規格,目前除要求廠商盡速安排供貨,也初步確認沒有民眾使用到該疫苗。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殘膠為針筒完成滅菌包裝後才沾黏,不影響疫苗品質,另針筒內藥品有針筒蓋保護,藥品未受殘膠汙染,針劑完整性及無菌性均未受影響。另依據疾管署規定,常規a肝疫苗施打期程為滿12到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至少6個月施打第2劑,但因等待換貨因素,可能有段時間無法即時提供疫苗;曾淑慧表示,庫存剩有4萬劑,期間有12萬幼兒受影響。李秉穎表示,受缺貨影響,疫苗可能會延遲3到4個月才能接種,不過相關研究指出,施打完第1劑a肝疫苗的免疫記憶可維持3年,期間接種第2劑效果一致,安全性亦不受影響;另幼兒要避免感染a肝,除接種疫苗也要注意平時飲食,例如最好別飲用山泉水水源。疾管署也提醒,如現階段未能接種疫苗,請於恢復穩定供貨後再攜帶幼兒接種。
防肺炎鏈球菌捲土重來 公費疫苗擬下修至65歲
國內核准3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新冠肺炎防疫措施鬆綁後,長者與幼兒易感染的肺炎鏈球菌恐捲土重來。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研擬放寬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對象,從71歲以上長者,下修至65歲以上,疾管署今年已規畫25億元預算,採購237萬劑結合型疫苗(PCV),最快10月就可與流感疫苗一起接種,預計本周可望拍板。自費4000元 決標每劑1060元國內肺炎鏈球菌公費接種對象現為71歲以上長者,以及2個月、4個月新生兒與1歲幼兒。其餘民眾若要接種,自費價格每劑約3800至4000元。根據衛福部民國113年度預算,今年已動用25億餘元,向久裕企業採購237萬劑PCV13價或PCV15價兩種劑型肺炎鏈球菌疫苗,決標單價為每劑1059.8元。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上周ACIP會議就擴大接種對象討論,尚未定案,初步規畫將開放65歲以上長者公費接種。接種時間最快落在今年10月與流感疫苗同步上路,預計本周或下周將有結果。曾淑慧表示,國內核准上市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兩大類,分別為結合型疫苗(PCV)及多醣體疫苗(PPV)。兩者皆屬不活化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在不同部位、同時接種。疾管署目前規畫的公費項目包括PPV(23價)、PCV(13或15價)疫苗,還在做最後確認,擬考慮同時開打。可飛沫傳播 幼兒長者為高危險群23價疫苗是多醣體疫苗,13價、15價疫苗是結合型疫苗。ACIP召集人李秉穎說明,23價疫苗已經問世很久,雖然可以涵蓋23種細菌類型,但沒有免疫記憶力,保護時間較短;結合型疫苗可誘發免疫記憶和抗體反應,保護時效較長。疾管署表示,肺炎鏈球菌屬於革蘭氏陽性的鏈球菌,常潛伏在人類鼻腔內,並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民眾感冒、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即可侵入呼吸道、血液,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IPD)。肺炎鏈球菌也是幼兒中耳炎、鼻竇炎最常見的病原,又以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老人為兩大高罹病率族群,其他高危險族群包括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者、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人工耳植入者、慢性病患、酒癮者、菸癮者、腦脊髓液滲漏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者。若肺炎住院 成本遠超過疫苗本身擔任ACIP委員的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落實防疫措施,肺炎鏈球菌的感染也減少,但隨著疫情解封,各界擔憂長者的傳染病,如流感、肺炎鏈球菌都將捲土重來。陳秀熙表示,疫情後,許多人都出現「免疫負債」,特別是戰後嬰兒潮的人數相當多,若政府未補助長者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恐怕難以鼓勵長者自行接種,恐導致超額死亡持續發生。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認為,對長者來說,任何一次因肺炎住院所增加的個人、公共成本,將遠超過疫苗本身的費用,政府要下修公費對象年齡是可理解。不過在有限的經費下,疫苗的錢應用在刀口上,建議政府應先找出施打率不佳的年齡層,提出增加接種意願的解方。在擴大開放65歲以上長者接種之際,也應考量其中哪些人具備危險因子,以此做為優先接種對象。
揭秘「mRNA疫苗」有害人類免疫系統? 專家:沒足夠證據
近期一份論文指出,mRNA疫苗竟會侵害人類先天免疫系統與免疫記憶功能,這意味著人體保護力將大幅下降,病毒更容易找上門。不過,根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詢問包括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症專家邱政洵,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等專家,均指出這份論文在mRNA疫苗及免疫力間「無法確立因果關係」,證據也相當不足,而過去mRNA技術也曾用在其他疫苗或藥物開發,但截至目前,也沒有任何證據指出受試者罹癌率增加。人體存在先天免疫系統、後天免疫系統兩種防禦機制,且2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後天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與B細胞扮演抗敵要角,當病毒入侵體內並遭到感染後,細胞隨後會產生「免疫記憶」預防重複感染,免疫系統也可以在下次行動中更快速啟動。另外,先天免疫系統的機制非常簡單,就像是一道可以阻止病毒進入體內的屏障,是人類的最佳守門員。然而,當人體遭到病毒入侵時,受到感染的細胞會分泌干擾素,進一步「觸發」免疫系統開始工作,發揮對抗病毒的作用。干擾素分為3大類別,其中I型干擾素是最重要的干擾素,可防止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癌症。據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項研究發現,mRNA疫苗會破壞「I型干擾素」訊號傳遞。科學家表示,施打疫苗之所以可以減輕病狀,很可能是因為干擾素作用減少,以至於沒有「觸發」抵抗訊號,長期已往恐會導致更嚴重疾病的發生。不僅如此,科學家擔憂,先天免疫系統屏障變得脆弱,也間接導致後天性免疫T細胞、B細胞跟著減弱。此外,荷蘭科學家表示,在接種疫苗過後的幾週內,T細胞活性降低、發炎反應增加,代表著人們的免疫系統可能面臨「故障」的危機。嘉義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林靖麒向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明,MIT這篇論文主要整理了各文獻中所報告的疫苗副作用,再利用美國的VAERS(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文獻中的副作用與美國通報的VAERS吻合。這篇研究同時引用其他基礎免疫學研究,試圖說明這些副作用都是mRNA疫苗影響免疫系統造成。但是,一來數據來源未經過醫師診察,不一定能反映真實狀況,再來,此研究的研究方法無法確立疫苗與通報資料之間的因果關係。林靖麒直言,目前接種疫苗已知的風險,短期風險包括過敏、青少年心肌炎、心包膜炎等,長期風險則有待五年、十年後的研究與觀察,才有證據討論。目前的證據看來,大部份民眾是適合且應該施打疫苗的。如果民眾不知道如何評估風險,可以請教家庭醫師。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顧正崙也指出,現階段並無任何證據支持該研究的論述「接種mRNA疫苗會長期影響免疫系統、干擾癌症免疫」。尤其目前全球已有數億人接種疫苗,國際也沒有觀察到接種新冠疫苗增加其他感染症發生率或接種者罹癌率提升的證據。mRNA疫苗也是相對較新的疫苗,需要更多時間觀察,科學必須講求實證,或許在若干年後會有更嚴謹、更新的研究結果可證明其可能性,但這份論文現階段就直接說mRNA疫苗可能長期破壞癌症免疫力,結論下得太快,也無法說服目前的主流科學領域。關於這份MIT論文內容,可參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此文: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8174或是香港事實查核實驗室此文:https://www.factchecklab.org/20220921/
輝瑞、BNT將開始測試冠狀病毒通用疫苗 以提供持久變異保護為目標
美國輝瑞與德國BioNTech是疫苗方面的合作夥伴,2間公司共同宣布,將在下半年展開下一代疫苗測試,以預防多種冠狀病毒。《路透社》報導,他們對超越當前方法的疫苗進行的實驗工作包括T細胞增強疫苗,旨在主要在病毒變得更加危險時預防嚴重疾病,以及預防更廣泛的病毒家族及其突變的泛冠狀病毒疫苗,其目標是提供持久的變異保護。這兩個合作夥伴是西方世界使用最廣泛的COVID-19疫苗的製造商,目前正在與監管機構討論他們已建立的疫苗的增強版本,以更好地防止Omicron變異株及其子譜系。病毒持續變異為更容易逃避疫苗保護的新變種,以及減弱人類免疫記憶,促使公司、政府和衛生機構尋找更可靠保護工具的緊迫性。BioNTech表示,正在獨立研究精準抗生素,以殺死對目前可用的抗感染藥物產生抗藥性的超級細菌。不過BioNTech沒有透露試驗何時開始,這項計畫仰賴於去年10月收購的生物技術公司PhagoMed的技術。由於抗生素過度使用和抗生素生產過程中洩漏到環境中,造成抗藥性感染正在上升。公共衛生研究人員估計,美國和歐盟每年死於抗生素抗藥性感染的總人數接近7萬人。
新調查!6成民眾陷肺炎危機 醫:3種疫苗都打才安全
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確診者同時會出現細菌感染問題,已經確診新冠肺炎的病患中,合併細菌感染的菌種,亦有發現社區型肺炎常見的肺炎鏈球菌。鼻腔是病菌躲藏的大本營,肺炎鏈球菌平時就潛伏於鼻咽內,當人體免疫低下時,就會伺機而動、大舉入侵,因此醫師建議若要完整提升肺炎的防護,應接種新冠、肺炎鏈球菌及流感等3種疫苗。財團法人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日前針對1089位50歲以上成人進行《2022疫苗認知問卷調查》發現,近期已接種新冠疫苗的受訪者中,高達66%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52%未接種流感疫苗;細究其未接種原因,民眾皆認為已接種新冠疫苗後,便無需再接種其他疫苗。對此,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黃立民醫師表示,多數疫苗單獨針對一種病原體提供保護作用,新冠疫苗僅針對新冠病毒提供保護作用,但近年多項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確診者有合併或續發細菌感染的問題。據統計,新冠肺炎住院的患者中約7%合併細菌感染,且進入加護病房的患者感染比例更是一般住院者的2倍;另一研究針對新冠肺炎合併細菌感染患者進行分析,發現近6成感染源來自於肺炎鏈球菌。台灣鼻科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耳鼻喉科葉德輝醫師指出,鼻腔最深處「鼻咽」,積藏上百萬個病菌,這也是當前新冠病毒經由鼻咽採檢的主因,而肺炎鏈球菌平時就潛伏於鼻咽中,呈現無症狀的帶菌狀態,成人平均帶菌率為5-10%。一旦人體感染其他疾病、免疫力下降時,肺炎鏈球菌便可能經由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其症狀因感染部位不同而異,可能引起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多種侵襲性疾病,嚴重時甚至可能致死。鼻腔是上呼吸道的重要器官,預防肺炎首先要鞏固鼻腔健康,以降低病毒與細菌對人體的侵襲,此外更要搭配疫苗接種;建議若要完整提升肺炎的防護,應接種新冠、肺炎鏈球菌及流感等三種疫苗,才能打造完整的防護網。後疫情時代,不僅需要防範新冠病毒,更要當心潛伏於你我間的肺炎鏈球菌所造成的肺炎威脅,其中以年長、慢性病族群首當其衝。黃立民醫師表示,年長者因感染肺炎鏈球菌所引起的菌血症,致死率高達60%。疾管署最新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疫情週報顯示,今年國內已累積27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2例死亡案例,其中近6成為65歲以上長者族群。病毒性肺炎容易伴隨細菌性肺炎,且兩者容易混淆,加重治療難度。而臨床治療中,高達7成肺炎鏈球菌對第一線常見的抗生素具高抗藥性,不僅病人需要用到後線的治療方式外,更會增加住院時間、影響整體治療成效。此外,研究發現,50歲以上民眾若罹患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病等恐增加肺炎感染風險。黃立民醫師說明,人體免疫反應分成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當肺炎鏈球菌攻破鼻黏膜防線,將造成人體主動免疫力失靈,引起感染。而慢性病等免疫力低下的族群,便特別需要加強被動免疫,也就是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幫助保護鼻咽部黏膜,和降低鼻腔帶菌率,進而阻斷肺炎鏈球菌的傳播。黃立民醫師進一步說明,台灣現有肺炎鏈球菌疫苗分為23價多醣體疫苗、13價結合型疫苗兩種。23價多醣體疫苗針對的菌株較多,保護範圍廣,但其中仍有漏網之魚,無法完全涵蓋台灣所流行前三大菌株類型,保護仍存在漏洞;另一種13價結合型疫苗具免疫記憶力,保護效果可維持較長時間,也能針對台灣所流行的菌株進行預防。因此,依據前美國疫苗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與台灣疾病管制署皆建議,65歲以上者,若未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建議先接種一劑13價結合型疫苗,一年後再接種一劑23價多醣體疫苗。具有高感染風險的族群建議兩種疫苗都要施打,完整防堵肺炎。為增進大眾對引發肺炎的病毒、細菌種類及鼻腔帶菌的認識,財團法人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與台灣鼻科醫學會共同舉辦「神秘鼻腔透視巡迴展」,打造全台首創鼻腔3D沉浸式體驗,帶領大家探索神秘的鼻腔世界。
年輕人混打…醫:安全牌就是選BNT 「這族群」別輕易嘗試混莫德納
國內醫護近日全面開打第三劑,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陳昶宇表示,國內外已經看到太多案例,不管怎麼混打或是打了三、四劑以上,都還是會被病毒突破,所以重點還是降低重症死亡風險;他也提醒,太年輕的,尤其心臟可能有問題的族群,還是不要太輕易在前兩針就嘗試AZ混打莫德納的組合。陳昶宇在臉書指出,目前第三劑定位是「加強針」,不同於前兩劑的「標準針」,目的在於喚醒體內的免疫記憶,提高一定程度的中和抗體量,以免「太容易」被病毒突破性感染,至於想要完全避免感染,大概不太可能。陳昶宇提到,英國最近也有較大規模研究,針對前兩劑施打AZ或BNT的族群,施打多種疫苗當作第三劑觀察效果,其中第三劑也打AZ這組,其實還是能有效提高中和抗體及加強細胞免疫能力,但的確效果是弱了一點,如果第三劑施打不同種類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嬌生」或是次蛋白疫苗Novavax,則可以得到更高的中和抗體量及細胞免疫能力,若第三劑施打mRNA疫苗,效果又比前兩者更好,其中莫德納的中和抗體量又比BNT再高出一截。陳昶宇表示,第三劑加強針的施打時間,目前大多在第二劑滿5-6個月後,時間拉得較長,莫德納打半量mRNA濃度也較低,副作用大多為施打部位局部痠痛,看來是比混打第二劑的副作用要低不少。針對有人說「反正你遲早要混打,不如早點混打」,對此陳昶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反正你遲早會混打到第三劑,何必提早混打增加副作用風險?疫苗嚴重副作用的機率跟強度就像被雷打到,明明可以躲在室內穩穩度過,何必要多增加一次出去被雷打到的機會?當然年紀越大,嚴重副作用機率越低,想試AZ混打莫德納未嘗不可,至於年紀較輕又真的很想混打,安全牌就是選BNT。陳昶宇說,「不過現在疫苗打氣急速下降,也完全可以預期,很想打疫苗的人大都打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在疫苗量過剩的情況下,其實想怎麼混打都可以,但我還是建議太年輕的,尤其心臟可能有問題的族群,還是不要太輕易在前兩針就嘗試AZ混打莫德納的組合。」
美國追贈150萬劑疫苗 前台大醫計算總量「願意打都打得到」
目前有消息指出,美國將再次贈送台灣150萬劑莫德納疫苗,預計於1日下午1點抵達台灣。而前台大醫師、旅遊部落客林氏璧也計算目前疫苗到貨總共3013.28萬劑,更表示「只要你願意打,你應該都打得到」。前台大醫師林氏璧在粉絲專業上發文,內容中統計了台灣目前的疫苗現況「日本六度贈台,總計420.4萬AZ。鴻海,台積電,慈濟捐贈的1500萬,目前已經到貨773.78萬,到貨率51.5%。政府今年自購的莫德納605萬,目前已經到貨371.21萬,到貨率61.4%。政府自購的AZ1000萬,目前已經到貨638.3萬,到貨率63.4%。包含美國這150萬,今年疫苗總到貨量是3013.28萬。」林氏璧表示,台灣已經逐漸脫離相對缺乏疫苗的狀況,「只要你願意打,你應該都打得到」。他也提到,明年若需要第三劑加強針,也還有2000萬劑次世代莫德納訂單等著。莫德納加強針僅要半量,打加強針是綽綽有餘。只是打了第三針之後,是否可以建議較長久的免疫記憶,這是現在要開始密切觀察的事情。在於國產疫苗部分,林氏璧表示「高端疫苗量產看來也無問題,目前已經交貨223萬」,對於高端疫苗的後續規畫,林氏璧認為「如果在歐盟的免疫橋接,WHO團結疫苗試驗做出傳統三期保護力進展順利,除了得到國際認證,讓打高端的同胞能通行國際無虞之外,也許未來我們能期待高端疫苗能邁向全世界幫助更多其他國家喔。」
恩主公出包!25民眾打「150人份」BNT疫苗 專家曝嚴重後果
新北市三峽恩主公醫院爆發醫療疏失,昨(27日)進行BNT疫苗接種時,竟將未稀釋的原液打進民眾體內,正常來說,每瓶BNT疫苗約可打6人,但院方每瓶只給一人打,直到第25人才發現出錯,相當於打了150人份。對此,恩主公醫院今早召開記者會道歉,並安排接種民眾住院一周進行密切觀察。至於施打多5倍抗原濃度的疫苗,是否對人體造成傷害?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也解答了。新北恩主公醫院還原事發經過,當天現場工作人員在中午清點施打數量發現異常,詢問值班藥師和護理師後得知,本次配發疫苗包含散裝25瓶,因散裝部分疫苗瓶蓋掉落,導致工作人員誤以為是已稀釋完成的疫苗,未經過再次確認就進行施打。院方也成立專案緊急應變小組,針對25名民眾進行預防性醫療措施,相關監測將會持續追蹤一個月。三峽恩主公醫院爆發醫療疏失。(圖/翻攝自Google Map)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向《ETtoday》透露,一劑BNT疫苗原液應加上4倍生理食鹽水稀釋,未稀釋等於打了5倍抗原量,因此會擔心副作用可能較強烈,最明顯就是注射部位紅腫痛反應。他提到,今年5月義大利有一名護理師被打了一整罐原液,另外美國、德國、澳洲等也都曾發生類似案例,但未看到後續引發特別嚴重的不良反應。林氏璧表示,他最憂心會引發「心臟方面問題」,因此院方安排民眾回院檢查,目前尚未發現異常,但要繼續監測。至於25名民眾之後是否還需要接種第2劑?他認為「應該需要」,因為第一劑只是建立免疫記憶,隔一段時間施打第2劑,對mRNA疫苗來說是很重要的。
金牌疫苗抗Delta1/對變異病毒的超前佈署 王長怡:UB-612是全球最強免疫記憶疫苗
國內外因Delta變種病毒感染擴大,打疫苗後仍確診的突破性感染案例增加,使各國防疫措施開始走向「打第三劑」,日前申請EUA(緊急授權)失利的聯亞生技反倒信心大增,董事長王長怡7日接受本刊專訪時說,「從一期受試者施打第三劑UB-612的免疫結果來看,無論防疫或治療效果,都是世界第一名。」聯亞8月初召回首批參與一期臨床試驗的60位志願者,施打第三針並進行免疫反應測量,「數據結果令人振奮,接種第三劑的所有受試者,中和抗體出現極高的力價,顯示人體免疫系統成功記憶病毒、並喚醒正確的免疫反應。」王長怡像奪奧運金牌般的榮耀說。「這樣的疫苗沒有通過EUA不僅是台灣的損失,也是全世界的損失,尤其是Delta變種株造成突破性感染不斷出現,UB-612極可能是目前唯一可以對抗的疫苗,將會盡快提出重審EUA申請。」王長怡透露,將赴美國報告第三劑結果。Delta變種病毒入侵新北,國內疫情再度拉警報。(圖/報系資料庫)事實上,王長怡去年上半年研發新冠疫苗UB-612後,6月22日取得美國FDA及WHO的IND(試驗性新藥)臨床試驗許可,同步成為台灣疫苗國家隊的候選員,在台灣申請EUA。當時,因台灣募資不易,王長怡特地回美國與女兒、女婿走訪華爾街生技醫療專業投資機構,三度取得資金,因此聯亞疫苗不只打國產盃,更是打國際盃。然而,王長怡的「世界第一名」,為何通不過台灣EUA標準?醫界人士表示,全球新冠疫苗競賽去年開跑,為盡早抑制疫情,各國政府大開方便門,不用完成三期試驗的有效性報告,改採只要確認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功能性,即可申請緊急授權(EUA)。今年隨各國際大廠疫苗已量產及施打,美國上半年即停發EUA,台灣起步晚,食藥署5月間訂定EUA標準時,遂將國人施打AZ後產生的人體中和抗體力價及血清反應二數據做為評量標準。姑且不論,此一EUA標準未來是否與國際EUA接軌,王長怡坦承,聯亞遭駁回,主要是因為中和抗體效價未超過達食藥署所設之標準。不過,這位在免疫醫學奮鬥50年自稱「疫苗老兵」的王長怡說,「一支成功的疫苗,必須驗證出『免疫記憶』能力的高下,不能只看一個時間點的中和抗體效價數字,就來判斷疫苗的好壞與生死,這樣有可能產生『疫苗盲點』。」聯亞已在美國提出第三期臨床試驗申請。(圖/翻攝Covid19 Vaccine Tracker官網)而在聯亞UB-612前臨床及臨床試驗一期、二期過程中,中研院P3實驗室均就武漢株及delta株做了詳盡的測試數據,這次受試者接種第三劑後血清中和抗體反應所做的報告則顯示,UB-612足以正確啟動T及B細胞協同合作的功能性,遇到變異病毒能重新喚醒人體自體免疫反應,也就是說,能有效避免發生突破性感染。依中研院的報告,王長怡重申:「UB-612的優越設計及對變異病毒的超前佈署,是全球『排名居首』的最安全及免疫記憶最強的新冠疫苗。」儘管UB-612特殊的人體免疫設計難以量化,無法獲得EUA評議委員支持通過,不過在聯亞第三劑中和抗體數據出爐後,「會盡力跟食藥署說明,讓其理解、認可,應可證明其有效性。」王長怡認為,提出的有利數據愈多,重審EUA通過的機率就愈高。更重要的是,「在知悉該(EUA中和抗體數據)標準後,將著手調整第二代雙價(武漢株與南非株)新冠疫苗的設計,並盡快提出一期臨床試驗申請,有把握未來一定可以一次通過EUA,不會讓UB-612(因中和抗體力價不夠)的狀況重演。」王長怡豪不畏懼地跨出下一步。聯亞日前公布施打第三劑後的免疫數據,明顯優於其他疫苗。(圖/聯亞提供)
金牌疫苗抗Delta2/攻防設計複雜如鋼鐵人裝甲 UB-612共6道防線阻病毒
眼前激烈的全球疫苗競賽,在2003年SARS疫情爆發時就上演過,從尋找病原體、治療方法、檢驗試劑到疫苗研發,中、港、台三地比賽看誰快,當年6月間,台灣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所宣布以病毒蛋白作為疫苗雛形時,聯亞生技同步完成胜肽疫苗設計。但這場疫苗競賽,隨SARS疫情3個月後消失,也草草收場。沒想到,同樣的場景2020年再度上演,只不過這次COVID-19迄今尚未消失,在全球大規模流行後還輪番出現新變種,讓新冠疫苗「被破功」,「突破性感染」案例未曾斷過。聯亞董事長王長怡告訴記者,「要對抗變種病毒,人體免疫力是絕對關鍵,因為新冠病毒無論再怎樣變化,都還是冠狀病毒,只要免疫細胞能夠辨識出來、並啟動相對應、正確的免疫反應,就可以防範。」在2003年6月初,聯亞就已經成功設計出SARS疫苗。(圖/報系資料庫)當年設計SARS疫苗的王長怡,如今又設計出新冠疫苗UB-612。她拿出厚厚六大落專利文件,自豪地說:「要是我設計不出來,應該也沒人做得到。因為我早在18年前就有對抗SARS的經驗,這中間還有對抗口蹄疫、阿茲海默症等經驗。」「也可說,這次UB-612疫苗是我過去近50年在醫學生化上的總結具體成果。」「去年為了設計這個疫苗,從拿到新冠疫苗的序列組合到解構分析,再到疫苗的設計方向跟具體結構等,前後花了1個半月的時間。」「那段期間,我幾乎是沒日沒夜的專注在研發上,要是寫錯一個符號,就要整個重來。」王長怡翻開密密麻麻寫滿疫苗各段蛋白質結構式代碼的專利報告。像教授上課般,王長怡耐性地仔細解釋,「UB612的胜肽設計,是本著愛心安心兩大原則。次單位胜肽疫苗安全性奇高,施打後的不良反應低。我取病毒不變的重要片段,來設計T細胞免疫原、引發並增強T細胞免疫反應。因此,無論病毒怎樣變異,都逃不掉已引發的T細胞免疫反應,這次的Delta也一樣。」王長怡進一步說明,UB-612共精準設計6道免疫攻防陣線,包括:病毒欲進入細胞而與細胞受體結合處(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的首要敲門磚,即以此病毒第一棘蛋白(Spike 1, S1)之RBD蛋白抗原,來引發免疫B細胞反應以增強抗體的生成,還加入獨創的5條抗原決定位胜肽(antigenic determinant peptideepitopes),可毒殺細胞內病毒的CD8+T細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及幫助B細胞產生更佳抗體的CD4+助T細胞(T-helper cells, Th)。王長怡解釋,這些胜肽選自於新冠病毒具免疫優勢之M、S2和N三蛋白的保守胜肽序列區域(conservedpeptide regions),不易發生突變,而又可與人類後天免疫(adaptive immunity)息息相關的第一類和第二類白血球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I and HLA-II)結合,致穩定地增強人體免疫。「經過如此精準設計的混合胜肽疫苗,才可活化並引發接種者的CD4+助T細胞與CD8+T細胞兩種免疫T細胞之雙邊夾攻反應效能,產生具強化免疫功效的Th1輔助細胞(Th1)型之T細胞免疫反應,有效對抗新冠病毒。」她滔滔不絕地說。UBI集團及相關研究團隊。(圖/翻攝UBI、Vaxxinity官網)而就B細胞抗原引發功能性中和抗體效價的設計,她更是煞費苦心,「首先,要選對攻防重點!我只取S1 RBD部位、而不是整段S,因病毒需靠這部位進入細胞、所以較不易突變,攻毒有效就是這層意思。」「又加了scFc使成為融合蛋白、易被佐劑Alum吸附、停留在肌肉注射部位、不會進入血液到處亂竄。」如此複雜的攻防設計,有如電影《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主角鋼鐵人的奈米科技(能快速生成戰鬥裝甲及武力裝備),在人體內產生的成效就是阻絕病毒,並誘發自體免疫反應。「這些都是目前其他疫苗所做不到的。」王長怡說。作為一名疫苗發明人,擁有超過80種胜肽專利技術的王長怡說,「新冠疫苗設計成功後,我有把握將其免疫概念應用到HIV(愛滋病)跟C型肝炎的治療或預防疫苗上。」不過,要等到忙完新冠疫苗後。
金牌疫苗抗Delta3/跟隨三位諾貝爾獎得主學習 王長怡是洛克斐勒大學首位亞裔女性博士生
「我不是海歸派。這是我從22歲以後,第一次在台灣連續待了這麼久的時間。」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首度在台北市東區受訪,這裡是她作戰的密室。難得放輕鬆的王長怡對記者說:「這次因為新冠疫情,我意外在台灣已經待了一年多,不過,我一定要等到UB-612取得EUA(緊急授權),我已把手臂留給它,之後才會回美國處理UBI(聯合生技) 事業。」今年70歲的王長怡,一生在生技醫學裡打拼,不但是疫苗設計發明者,還是創業家,她在美國創辦UBI集團,內湖的聯亞生技為UBI子公司。「我生在台灣,北一女畢業後以甲組第一志願進了台大化學系。」「當年理科的排名比工科前面,要是我考壞了,就會進台大電機系,那會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王長怡笑說。王長怡的父親王成聖是前國大代表,創辦《中外雜誌》,但她兒時以父母好友國際知名物理學家吳健雄博士為標竿,5歲就立志當科學家。難得輕鬆的王長怡,平日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偶爾會靠跑馬拉松鍛鍊體力。(圖/報系資料照)台大畢業後,王長怡1973年赴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在免疫學和生物化學領域接受博士生訓練。「對我來說,這段期間是很具啟發性的人生經歷。我是該校第一個被錄取博士班研究生的亞洲女性。而該校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成就是全球知名的。」王長怡透露說:「當時『免疫學』是醫學祕密武器的觀念剛萌芽,也是這樣的信念,吸引我投入這個無限可能的領域。」王長怡先後跟諾貝爾化學獎得主Robert B. Merrifield博士、諾貝爾醫學獎得主Gerald Edelman博士、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RalphSteinman博士學習,最後在「免疫病理學之父」Henry Kunkel教授的實驗室中進行博士論文研究,選擇人類免疫系統做為題目。「從洛克斐勒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和免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我立即被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癌症中心Memorial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MSKCC)屬下的Sloan KetteringInstitute(SKI)邀請去建立我自己的分子免疫學實驗室,並幸運地得到Arthur J.和Leslie Levine基金及NIH的贊助。」王長怡說:「我是該研究所最年輕的首席研究員和實驗室負責人。」喜歡研發創新的王長怡,1985年創業,在紐約長島成立UBI集團,以動物及人體疫苗為主業,1998年應經濟部跟國發基金的邀請回台成立聯亞生技開發,隨後成立聯合生物製藥(簡稱「聯生藥」)及聯亞藥業(簡稱「聯亞藥」),打造了台灣最大的疫苗製劑生產線,從疫苗研發、原液生產、充填製劑到行銷,台美團隊一條龍。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訪談尾聲,王長怡突然起身,走到屋內一角,進入不到一坪的迷你內室。「在台灣的這段期間,每天幾乎工作都超過20小時,很忙碌,當覺得壓力大時,就會到角落的禱告室,靜坐並欣賞窗外滿園的綠、沈澱心情。」身為基督徒的她,在密室裡讓一顆心平靜安穩,重新得力。「我喜歡古典音樂、這也是我最好的紓壓方式。」很久沒看到先生、女兒跟女婿及外孫子女的王長怡開心地說,「等到聯亞UB-612取得EUA、完成接種後會想要盡快跟他們及UBI同仁見面。」
金牌疫苗抗Delta4/免疫學博士:治療預防大不同 疫苗抗體「有效」比「量高」更重要
「怎樣的疫苗才算是一支好、成功的疫苗?」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表示,要看疫苗的用途,拿來治療的就要有效對抗病毒,拿來預防疾病的話,就要能讓人體免疫系統記憶住,接種疫苗後,面對該病毒能有效啟動自體免疫機制,兩者本質大不同,疫苗設計自然也不一樣。王長怡進一步解釋,「治療性疫苗,著重在能夠產生多少中和抗體以對抗疾病,因此中和抗體的數量很重要,但中和抗體會隨時間遞減,對抗病毒的效果也會愈來愈差,這或許可用來解釋『為何有越來越多的突破性感染發生?』所以有施打第三針的必要性。」「預防性疫苗則不同,它側重人體自身免疫細胞能否事先記憶對該病毒的免疫反應,遇到病毒時,只要能正確啟動、產生抗體,就可以有效對抗疾病。」因此她定義,「衡量一個成功疫苗的關鍵,是誘發人體免疫反應、產生免疫記憶的能力高下,而非中和抗體效價的高低。」聯亞生技台灣實驗室。(圖/總統府提供)「平時中和抗體若太高,會造成身體負荷太重。我的設計是平時中和抗體效價維持低位以減輕身體負擔,一旦發現病毒入侵,T細胞及B細胞的免疫記憶會被喚醒,然後人體迅速反應並精準消滅病毒。」王長怡指出,這次中研院數據顯示受試者打UB612第三劑的中和抗體效價暴增37.2倍,再次證明T細胞及B細胞協同產生高效免疫記憶的重要功能。「施打第三劑,你可視為是加強針,來補強人體免疫反應,但,另一方面,也是一種便宜、簡易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就是模仿人體再次或真正遭遇病毒時的反應。」王長怡認為:「光從結果數據來看,UB-612的第三劑,無論前兩劑的劑量是高還是低,是10mcg、30mcg或是100mcg,都可以看到中和抗體的量顯著拉高,這就是正確啟動人體免疫反應的證據。這點,也是目前其它新冠疫苗都達不到的效果。」依據英國與印度的跨國最新研究發現,Delta變異株能夠讓已經完整接種新冠疫苗的人,抗體產生的保護效果下降8倍;此外,全世界愈來愈多醫護人員出現突破性感染。一位不願具名的醫界人士指出,「就Delta甚至更具免疫逃脫性的Mu病毒來勢洶洶,恐怕需要研發設計全新的新冠疫苗,現階段更迫切的是,如何加強醫護人員對變異株的疫苗反應。」
聯亞求逆轉6/這支疫苗第3劑中和抗體暴增37.2倍 6道設計發威
國產疫苗廠UBI/聯亞今(6)日公布8月初召回第一期試驗50位受試者進行施打第三劑UB-612疫苗免疫反應分析結果。結果顯示,聯亞第三劑接種後,中和抗體力價較只打第二劑增加37.2倍、高達4018,相較於高端的1416、輝瑞BNT的2119,幾乎是2倍以上;而即使對上變種病毒Delta,聯亞中和抗體降低倍數為1.7倍,僅次於輝瑞的1.2倍,優於莫德納的3.6倍、高端的3.4倍。聯亞生技執行副總彭文君表示,從聯亞生技COVID-19疫苗UB-612第三劑分析結果來看,受試者對武漢病毒株及Delta變異株均產生極高中和抗體效價並優於其他疫苗。接種第二劑與第三劑UB-612與其他疫苗所產生之中和抗體力價比較表。(表/聯亞提供)對此結果,彭文君認為,應該是UB-612疫苗在設計時,特別考慮引發人體T細胞與B細胞的免疫記憶(T-cell and B-cell immune memory)反應,共有6道防線,此次結果也證明,在打完第三劑UB-612後,可快速激發受試者身體產生極高的中和抗體效價,達到優質免疫反應。接種第三劑UB-612與其他三疫苗所產生針對武漢原生型病毒株與Delta變異株之中和抗體力價比較表。(表/聯亞提供)更重要的是,在安全性與耐受性方面,由目前施打第三劑後的初步資料顯示,接種UB-612後至今共計255至316日,所有受試者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可大幅降低民眾對接受疫苗施打的憂慮與遲疑。此外,UB-612不需以超低溫冷鏈運送及儲存,比其他mRNA疫苗更有助於地方衛生單位與醫療院所方便準備接種而具競爭優勢。彭文君表示,將於本周向食藥署提出二期臨床試驗計劃書變更,可望盡速得到食藥署核准變更的回覆;近期也將提送新數據至食藥署申請EUA再審,期望能獲得EUA,盡早協助國人提升抵抗Delta變異株防疫力嘉惠國人,並加入全球防疫,降低Delta變異株的全球威脅。
聯亞求逆轉5/出爐了!第三劑中和抗體高 聯亞將提二期試驗變更與EUA再審
Delta變種病毒在多國肆虐導致新冠疫情再度趨緊,而接種第三劑COVID-19疫苗,陸續已成為國際趨勢。面對變異株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的健康威脅,聯亞生技今(6)日公布原第一期試驗50位受試者於今年8月初進行延伸測試,接受第三劑UB-612疫苗施打之免疫反應分析報告。結果顯示,無論是對原始的武漢株或是Delta變異株,注射三劑UB-612的試驗者之中和抗體、效價都優於其他疫苗(高端、輝瑞)。聯亞生技執行副總彭文君表示,將於本周向食藥署提出二期臨床試驗計劃書變更,可望盡速得到食藥署核准變更的回覆,讓所有二期臨床試驗的受試者能厚惠接種第三劑而提升免疫宏效。彭文君指出,亦將於近期提送新數據至食藥署申請EUA再審,期望能獲得EUA,盡早協助國人提升抵抗Delta變異株防疫力嘉惠國人,並加入全球防疫,降低Delta變異株的全球威脅。(表/聯亞提供)彭文君強調,由目前施打第三劑後的初步資料顯示,UB-612疫苗除了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還可大幅降低民眾對接受疫苗施打的憂慮與遲疑。更基於此疫苗設計特考慮引發優異的T細胞與B細胞的免疫記憶(T-cell and B-cell immune memory)反應,進一步證明在打第三劑後快速激發打此疫苗受試者產生極高的中和抗體效價,達到優質免疫反應,將成為全球防疫上有效控制Delta變異株威脅的領先防禦疫苗。聯亞生技感謝所有協助聯亞疫苗臨床試驗者的鼎力支持、中研院生醫所P3實驗室團隊協助UB-612疫苗中和抗體檢測,以及食藥署/CDE的法規指導。
聯亞求逆轉3/「中和抗體最重要!」建議聯亞另起爐灶 楊志良:國產疫苗都不該EUA
聯亞生技研發的新冠疫苗未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聯亞後續也頻頻喊冤,準備呈報更新的實驗數據再度送EUA審查。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表示,合格的疫苗一定要具備三個元素,分別是「中和抗體濃度」、「T細胞反應」、「副作用」,而中和抗體濃度最為重要,尤其對所謂的「免疫橋接」而言,更是非常關鍵。AZ、BNT、莫德納疫苗的臨床實驗都是接種疫苗後,將實驗對象放回環境之中,觀察感染機率。但由於台灣沒有大規模感染,所以高端、聯亞都採用免疫橋接,將疫苗施打在人體之後,再觀察人體產生的中和抗體濃度,來「推測」具備的保護力。一位不具名的感染科醫師也說,國際上免疫橋接的經驗、數據都還不夠豐富,這樣到底有沒有效?其實本身就有很大的問號,如果連中和抗體濃度都沒有達到標準,那真的連「推測」都沒辦法,「我建議聯亞還是另起爐灶比較好!」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則認為,包括高端、聯亞在內都不該通過EUA,他認同台灣要發展自己的疫苗,但現在並不是適合的時間點,國產疫苗應該要照規則進行,而不是通過EUA抄捷徑。「就好像在一個十字路口,你看到左右都沒有車,但上方的標誌顯示紅燈,那你該過嗎?」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是聯亞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的受試者,他認為無論是高端或聯亞,都不該通過EUA。(圖/聯亞提供)楊志良認為,紅燈就是所謂的疫苗實驗規則,如果貪圖方便硬闖紅燈,也就是EUA,那在莫非定律之下一定會出事,這也是他目前呼籲高端應該停打的原因。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鄭丞傑則投書媒體,他認為聯亞產生的中和抗體半衰期長達195天,比莫德納的90天還多出一倍以上,可能是目前全球疫苗中抗體力價下降最慢的,其免疫記憶和持久的防疫能力可能是其他疫苗所不及的。另外,鄭丞傑認為,聯亞在設計上同時追求B細胞和T細胞的均衡免疫機制,因此中和抗體力價不如高端,但是T細胞免疫能力和對抗令人聞之色變的Delta病毒能力,則是現階段全球疫情下超強的一個優勢。鄭丞傑說,高端疫苗開打之後死亡案例頻傳,而且多數為青壯年人口,其安全性正受到外界的放大檢視,產能也遠遠不及國內的需求,政府更沒有理由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呼籲政府繼續輔導聯亞。
疫情「曙光已現」?張文宏微博發文提3點佐證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不少國家仍然處於大流行階段,不過大陸防疫專家張文宏13日在其個人微博撰文指,全球疫情看似無邊蔓延,其實「曙光已現」。文章提出多項主因指出,目前全球已針對合作防疫逐漸取得共識、疫苗注射後抗體效果也仍在持續,加上疫情控制得宜的地區死亡率都有顯著的下降;預估在致死率降至1%以下時,全球將逐漸開放。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13日撰文表示,雖近來全球疫情看似無邊蔓延,且還未達到高峰,但其實已經「曙光乍現」。他在文章中提出3點原因解釋,首先,目前全球已針對防疫合作逐漸達成共識,各國實踐多邊主義、團結互助是防疫成功的首要條件,也是渡過疫情危機的唯一途徑。張文宏認為,長時間疫情導致國家間斷絕聯繫、產生誤解,進而發生各種災難和衝突。第2點,張文宏提到,最早由大陸「國藥集團」所研製的新冠滅活疫苗,在注射進入「180人先鋒隊」後,已過去近半年的時間;期間疫苗團隊不斷監測先鋒隊體內的抗體數值;好消息是,這180人體內的抗體峰值目前仍然處於穩定期,這也代表注射疫苗後4~6個月依舊保有免疫功效。另外,張文宏引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日前一篇研究,當中指出,冰島針對其國內進行全面血清篩查,結果發現有超過9成的感染後康復者在血液中產生抗體,並指少持續4個月。張文宏解釋,這些數據代表新冠肺炎仍然與其他冠狀病毒有高度相似性,不能避免人體與生俱來的免疫機制。綜上所述,張文宏認為,抗體保護加上免疫記憶因素,推測將來疫苗的保護時間可能會在1年以上;這給全球防疫爭取了寶貴時間。第3點,張文宏提到,目前疫情控制得宜的國家已將致死率有效降低,未來疫苗問世後可針對經濟低度開發國家供貨,老年人、高危險群完成接種且全球疫情致死率降至1%以下後,世界各國將會逐漸全面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