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逃逸
」 Omicron 新冠肺炎 新冠 疫情新冠疫情發威!疾管署估2周後達高峰 LB.1下月來襲夏季恐150萬人染疫
新冠疫情發威,疾管署預計2周後達高峰,單周確診數恐上看6萬人。公衛學者示警,這波疫情過了高峰不一定會趨緩,需密切觀察LB.1變異株。LB.1有效再生數(Rt值)為3.7,不容忽視,若持續傳入台灣,恐在8月造成另波大流行。近一周資料顯示,65歲以上新冠感染者,死亡比率已是50到64歲族群的20倍,機構住民、免疫力差的脆弱族群應小心,還是要打疫苗,預防中重症。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台灣KP.2、KP.3逐漸上升,已占整體的26%,類似今年5月的美國。目前美國LB.1正在流行,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並不亞於KP.3。陳秀熙說,近期各年齡層的感染趨勢都上升,如以0~49歲年齡層為參考組,JN.1對65歲以上者的影響約為年輕人的23倍。而在KP.2和KP.3流行下,65歲以上年齡層的感染風險已增至年輕人的30倍,這表明KP.2、KP.3在這波夏季流行已超越了年初的JN.1,若加上無症狀、輕症感染者,這波夏季流行的感染數將上看150萬人。公衛學者林庭瑀利用國外經驗、多篇研究換算,KP.2、KP.3的Rt值為3.2,LB.1則高達3.7。LB.1這分支不容忽視,若未做好防護,從海外傳回國,可能在8月造成另一波大流行。因應疫情所需,食藥署表示,國內已核准4件家用快篩試劑許可證,包括飛確RV2、研準、台塑生醫、亞培,產能無虞。針對有醫師反映,兒童口服抗生素Curam糖漿缺貨,食藥署說,Amoxicillin複方口服兒童製劑,過去健保月用量約2.4萬劑,目前庫存約10萬劑。除GSK、Sandoz尚有輸入,國內亦有永信藥品生產,可供臨床替代使用。
疫情已結束? 陸專家:今冬恐迎來全球第6波疫情
對於全球新冠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賽(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於14日根據全球新冠死亡人數數據表示,「新冠疫情即將步入尾聲。」大陸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許多人可能因此對疫情的形勢有誤解,他認為防疫不該鬆懈,今冬可能迎來全球第6波新冠疫情流行。吳尊友23日在微博「吳尊友ChinaCDC」發文表示,根據WHO提供的訊息顯示,近期全球新冠死亡人數明顯呈下降,對人類造成的死亡威脅明顯減少。吳尊友提醒民眾勿要因疫情即將結束的言論,而忽略譚德賽後面的發言。各國需要繼續努力實施及加強新冠防控政策,疫情好似馬拉松比賽,「現在是時候更加努力地奔跑,確保我們越過界限」結束新冠疫情。吳尊友表示,造成新一波疫情傳播的主要動力有3方面:病毒變異、人群聚集和流動、環境因素。病毒變異,使得其傳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發生了變化。人口密集、人員聚集、人員流動頻率快、流動範圍廣。環境方面,主要是溫度、濕度和通風情況等,以上皆是造成一波波新冠疫情流行的主要動力。吳尊友認為今冬爆發疫情可能會有3種情況,第1種,新冠疫情發病數及死亡數持續下降,且疫情在今冬結束可能性不大,這發生概率不到30%;第2種,新冠發病人數每週波動在300萬至500萬例,死亡人數波動介於1至2萬例間,約有30%至50%發生概率;第3種,有50%概率以上發生全球第六波新冠疫情流行。吳尊友表示,儘管第3種情況發生概率相對高,但推估今冬爆發疫情不會造成過多的死亡人數,依據有3。首先是全球疫苗接種數持續向好,且接種率在不斷提高;再來是前5波疫情已讓人群中最弱的部分人死亡,餘下的人都是對新冠的抗擊能力相對較強;已在過去疫情得到防控經驗,加上新治療藥物的應用,衛生系統更有能力應對可能發生的新一輪疫情。
BA.5流行一定會來?專家曝超強「逃避能力」 疫苗、自然免疫力恐打折
日前台灣出現本土Omicron亞型變種病毒株BA.5案例,不少人擔憂本土疫情因此出現反彈,尤其是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傳染病專家表示,BA.4、BA.5具有「逃避能力」,可以避開疫苗與染疫免疫力,因此傳播能力較其他Omicron亞型變種病毒株高;甚至有醫師指出,BA.5疫情一定會來。不過也有南非研究指出,相較於更早的Omicron亞種,BA.4、BA.5出現危重症的風險較低。BA.4、BA.5疫情逐漸席捲世界,美國疾控中心(CDC)就表示,全美BA.5病例從6月初約7.6%,截至7月2日已經上升到54%,成為主流病毒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傳染病專家陳子平(Peter Chin-Hong)指出,這兩種亞型變種病毒株對自然免疫力、疫苗免疫力具有「逃脫能力」,因為其影響病毒感染能力的棘蛋白變異程度較大,因此即使病患曾經感染Omicron變異株,也很容易再次感染BA.5。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醫學博士瓦赫特(Bob Wachter)更直言「BA.5注定會成為主流病毒株,它有新的超能力,棘蛋白上的足夠變化,讓過去的疫苗和自然免疫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力」。台灣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則在臉書發文進一步指出,根據美國CDC報告,BA.5亞型在美國的感染數佔比以及達到53.6%,若加上BA.4的16.5%,兩者加起來已經佔所有美國感染案例70.1%。不過吳昌騰也引述研究指出,南非實驗室發現BA.4與BA.5病例的死亡率為1.9%,相較於先前的BA.1,死亡與危重症風險並沒有差別,甚至低於早期的變異病毒株,如跟原始毒株比較,原始毒株、Beta病毒株、Delta病毒株、BA.1病毒株,以及BA.4與BA.5的死亡率分別為5.3%、6.9%、6.4%、2.5%和1.9%。不過吳昌騰也提醒,BA.5對次世代疫苗有極強的免疫逃逸能力,加上超強的適應力,可能使得疫苗效果打折;且近期還有BA.2.75出現,是否可能成為下一波的流行病毒株?讓各家專家嚴正以待。
Omicron病毒中最強! BA.5具備「疫苗與感染免疫」逃避能力
Covid-19變異株越過疫苗和自然免疫的防禦,變得越來越狡猾,產生最新、具有「逃避形式」的病毒:Omicron變異株BA.4和BA.5,其具備對「疫苗」和「感染免疫力」的逃逸能力,因此確診康復者仍可能再次感染新型變種。舊金山加州大學傳染病專家陳子平(Peter Chin-Hong)博士表示:「BA.4和BA.5具有逃避免疫系統的能力,如同covid-19的逃生藝術家,因為變異株的刺突蛋白與過去所見過的Omicron病毒不同,所以免疫系統和抗體沒有辦法識別。」換言之,曾感染Omicron者,仍可能再次感染BA.4或BA.5。專家強調「戴好口罩」與「接種疫苗」的必要性。(圖/pixabay)其中尤以BA.5的逃逸功能最為強大,醫學教授艾利克(Eric Topol)稱:「BA.5是『我們見過的最糟糕的病毒版本。』」他已經將免疫逃逸提升到了新的水平,傳播性大幅超越過去所見的Omicron(BA.1)和其他Omicron家族變體(包括BA.1.1、BA.2、BA.2.12.1和 BA.4)。對此,醫學系博士鮑伯(Bob Wachter)表示:「感染Omicron的免疫力不能提供太多保護,BA.5注定會成為主要菌株。」疫情大流行帶來的防疫疲勞,降低了人們配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的意願,但由於新變種(BA.4與BA.5)具備對「疫苗」和「感染免疫力」的逃逸能力,傳染病專家再次強調戶外戴口罩的必要性,否則無論過去是否確診及康復,都有再度感染的風險。因此,仍有必要施打疫苗,陳子平醫師強調:「儘管目前可用的疫苗,不一定能夠有效預防敵人,但當敵人進入身體時,它會把它踢出去,讓你不用進入醫院。」雖然疫苗不能夠百分之百預防感染,但它們對於抵抗病毒,防止引發嚴重疾病非常有效。
就怕夏季疫情再爆發 南韓新冠確診者「隔離7天制度」延長實施
近期南韓單日病例在2萬到4萬之間徘徊,日漸平穩,南韓政府原定5月23日進入防疫鞏固期,取消隔離7天制度,20日韓國防疫部門召開記者會,表示Omicron新亞型變異株(BA.4與BA.5)具有免疫逃逸能力,可能導致新冠疫苗的預防效果下降,更預測新冠疫情會在今年夏季再次爆發,因此決定延長新冠確診者「隔離7天」制度至6月20日。南韓於4月15日發布「後omicron時期應對計畫」將抗疫過程區分為3個階段:預備期(為期10天)、初行期(為期4周)以及鞏固期(初行期結束當天起),進入鞏固期即取消確診者7日隔離制度,逐步放寬對民眾的管制。但因應omicron新型變種毒株,更加難以預防,政府決議將初行期拉長4周至6月20日。根據《韓聯社》報導,行政安全部長李祥敏表示,政府將嚴格管理當前的防疫工作,為迎接鞏固期做謹慎周密的準備,希望民眾諒解此次延長初行期的決策。另疾病管理聽次長金憲柱也在記者會中表示,即使隔離制度繼續,疫情也會在民眾免疫力減弱的情況下再度爆發,在夏季重新流行,而對於疫情再爆發時機點的預測,情況總括組組長林淑英表示,防疫部門只是提出可能性,科學難以準確預估疫情再度爆發的時間。
陸出現首例Omicron變異株BA.2.12.1 傳播力更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版)5月16日報告了中國大陸首例確診感染新冠病毒Omicron亞型毒株「BA.2.12.1」的境外輸入病例的具體情況,來自非洲國家肯亞。4月23日,一架從肯亞奈洛比起飛的國際航班KQ880抵達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國際機場。所有旅客均被轉移至隔離酒店進行14天常規醫學觀察和常規核酸檢測。其中一名患者,27歲,中國男性,於4月27日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該患者有完整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史,並且在過去14天內沒有接觸過其他新冠肺炎病例。確診後,他被轉至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接受治療。2022年4月30日,使用Illumina MiniSeq平台對患者的鼻拭子樣本進行測序,基因分型結果顯示患者感染了奧密克戎亞型毒株BA.2.12.1。在刺突基因上共檢測到33個氨基酸突變位點。其中L452Q和S704L為BA.2.12.1亞譜系的關鍵位點。該序列已提交給國家基因組數據中心。2022年5月4日,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密切監測亞型BA.2.12.1。與其他Omicron亞型毒株相比,BA.2.12.1亞型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一些研究表明BA.2.12.1的傳播率比BA.2快23至27%。亞變異傳播非常迅速,導致美國許多地區重新流行,至少有17個國家報告了病例。
現有疫苗對「Omicron變異株」仍有效? WHO:要警惕新亞型免疫逃逸
由於傳播能力顯著增強,Omicron變異毒株出現後迅速取代Delta,成為全球主要流行的新冠毒株。Omicron變異株還顯示出很強的持續演化能力,迄今已進化出眾多亞型。對於頻繁變異的Omicron毒株,現有新冠疫苗還能否提供保護?★加強針顯著提升保護新華社報導,在世界衛生組織(WHO)11日發佈的疫情周報中,匯總介紹了23項評估現有新冠疫苗對Omicron變異株感染保護效力的研究結論。這些研究來自巴西、加拿大、捷克、丹麥等10個國家,評估了輝瑞(BNT)、莫德納、阿斯利康(AZ)、科興和楊森等已上市疫苗。其中有些研究僅評估了完成常規疫苗接種的效果,有些研究只評估了接種一劑疫苗加強針的效果,還有部分研究對這兩種情況的效果都作了評估。結果顯示,與Alpha毒株等其他4種被列為「需要關注」類別的新冠變異株相比,常規接種新冠疫苗在預防Omicron變異株感染、有症狀感染和引發重症等方面的效果均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數研究中,現有疫苗對預防Omicron引發重症的有效率仍很高;在所有相關研究中,接種一劑疫苗加強針均顯著提升疫苗在預防Omicron感染、有症狀感染和引發重症等方面的效果。在加強針效果方面,研究涉及的36項包括多種疫苗加強針的相關評估顯示:在接種一劑加強針後的14天至3個月內,預防Omicron引發重症的效果均顯著提升;有34項評估顯示,在接種一劑加強針後的14天至3個月內,預防重症有效率高於70%。在20項關於mRNA疫苗加強針的更長期效果評估中,有18項評估顯示,接種一劑mRNA疫苗加強針後的3至6個月內,預防重症有效率超過70%。世衛組織在周報中指出,未來還需對接種疫苗加強針超過6個月後的效果進行評估,以瞭解疫苗在更長時間段的保護效力。★警惕新亞型免疫逃逸需要警惕的是,最近Omicron變異株又演化出一些新亞型,包括南非研究人員報告的BA.4、BA.5和正在美國迅速傳播的BA.2.12.1等。美國《科學》雜誌網站10日刊文說,與較早出現的Omicron亞型相似,BA.4、BA.5和BA.2.12.1這三種亞型,對接種新冠疫苗或早先新冠感染產生的抗體表現出逃逸能力,但多數情況下,通過疫苗接種或自然感染獲得的免疫力仍可預防新亞型毒株導致的嚴重疾病。這篇文章介紹了近日發佈的兩項預印本研究。其中一項由位於南非的非洲健康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發佈在「醫學論文檔案網」上。研究顯示,對於一些之前感染過Omicron亞型毒株BA.1並因此獲得免疫力的人,BA.4和BA.5能避開這種免疫力並導致有症狀感染,尤其在未接種疫苗人群中,這種現象更顯著。這表明BA.4和BA.5有可能引發新的「感染浪潮」。另一項由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研究人員領銜的團隊在「研究廣場」網站上發佈的研究說,與BA.2亞型相比,BA.4、BA.5和BA.2.12.1對三劑新冠疫苗接種者的血漿顯示出更強的抗體中和逃逸能力,尤其對接種過疫苗的BA.1感染康復者的血漿表現出顯著中和逃逸能力。研究人員還根據上述三種新亞型的關鍵突變,分析了它們的免疫逃逸機制。BA.4、BA.5和BA.2.12.1的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均攜帶L452突變。L452突變先前已出現在Delta毒株中,但早期Omicron亞型BA.1不含有L452突變。研究人員認為,最近湧現的多個Omicron亞型均攜帶L452突變,這可能是新冠病毒對Omicron「感染浪潮」引發的高水平人群免疫力作出的反應。研究表明,Omicron能夠演化出某些突變,從而特異性地避開BA.1感染引發的體液免疫。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病毒學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對《科學》雜誌說,儘管還不知道未來會出現什麼樣的新冠變異株,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將越來越具有免疫逃逸能力。在未來疫苗研發工作中,「需要專注於拓展我們的免疫力」。
Omicron入侵 2劑AZ「保護力僅10%」恐白打?醫曝加打這疫苗數值飆升
新冠變異株Omicron在全球持續擴散,許多國家都嚴陣以待,進行第3劑疫苗施打。台灣昨(11日)也新增3例Omicron境外移入確診,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表示,英國公布2劑AZ對Omicron只有10%的保護力,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也認同,2劑AZ對Omicron幾乎無法預防感染,不過若第3劑加打BNT,保護力可提升至71%。林氏璧在臉書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發文,以英國衛生安全局的資料作分析,Omicron的確有到目前為止對現有疫苗,或先前自然染疫最嚴重的免疫逃逸,雖然施打第3劑2周後,對Omicron可以有70~75%的保護力,但能持續多久還是未知數。林氏璧提到,英國目前沒有一例Omicron演變為重症或死亡,因此還無法估算出疫苗對重症的保護力,但若下結論說Omicron幾乎不會重症仍太早,因為英國現在長者染疫的人數還很少,且染疫者的病程還在走,發病到重症需要7~10天的時間。如果後續發現還是有一定的重症比例,便需要針對Omicron做一個次世代疫苗。專家表示,2劑AZ加打BNT,保護力可達71%。(示意圖/黃耀徵攝影)至於很多人抱怨打2劑AZ或2劑BNT是否白打?林氏璧表示「不會的」,由於全世界流行的大魔王還是Delta,針對Delta來說,第2劑有一定的效果,第3劑看起來是需要的,而Omicron第3劑也多少有用,因此各國接下來應該會加速施打第3劑的政策。最後,林氏璧強調,Omicron的案例尚少,樣本數不夠多,相較於Delta,因為案例數超多,保護力就比較確定,他也感嘆多虧英國,才能有這些資料,「當時針對Alpha和Delta的疫苗有效性,也都是英國的完整資料庫最早估計出來的。如果沒有英國,我們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等到這些資料…」。
Omicron魔王級數據曝光 傳染力比Delta強近4成!
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來襲,各界疫情防控壓力持續加大。大陸天津南開大學黃森忠團隊11月29日晚間透露,透過大數據建模分析發現,Omicron的傳染力比Delta的傳染力增加了37.5%左右。黃森忠團隊截取了南非從今年10月18日至11月28日的每日新增的確診數據,在假設Omicron和Delta的平均潛伏期及傳染期接近的情況下,啟用EpiSIX做了擬合,得出Omicron的傳染力比Delta病毒的傳染力增加了37.5%左右的結論。黃森忠稱,目前從病例觀察到,感染Omicron和Delta患者的潛伏期和傳染期接近,但因為Omicron的流行時間還較短,還需再觀察。同時,黃森忠團隊還對未來一個月南非的疫情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到2022年1月1日,南非新增確診規模預計將達到5.1萬至7.2萬病例。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尚無Omicron傳染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系統研究數據。大陸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公號11月29日發布的關於Omicron的解答中也提到,Omicron同時具有前4個VOC(高關注變異株)Alpha、Beta、Gamma和Delta刺突蛋白的重要氨基酸突變位點,包括增強細胞受體親和力和病毒複製能力的突變位點。
感染力超越Delta 南非新毒株「B.1.1.529」恐成未來主流
近期南非發現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B.1.1.529」,由於其變異量大、感染力比Delta變種病毒株還強,南非大部分省分已經淪陷,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依既有命名規則,跳過「Nu」、「Xi」,將其命名為「Omicron」。而也有專家推估,未來「Omicron」恐會憑藉著超高感染力,取代Delta變種病毒株成為感染主流。綜合外媒報導指出,新冠肺炎Omicron變種病毒株(B.1.1.529)的棘蛋白上有32個突變,超越過往任何一種新冠病毒的變種量,感染力以及對疫苗的對抗性更勝其他病毒,從波札納首次發現Omicron變種病毒株後,南非當地的確診人數也暴增為每日1100例,當地大部分省分已經出現相關感染案例。而在世界上3個國家也發現100名確診案例。南非衛生部長法拉(Joe Phaahla)也將Omicron變種病毒株列為「重大威脅」。南非病毒學家德奧里維拉(Tulio de Oliveira)表示,Omicron變種病毒株的棘蛋白突變量比Delta變種病毒株多出5被,這代表著即便施打疫苗後,極有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也有媒體報導指出,由於現有病毒僅能辨識舊病毒的棘蛋白,有著32個突變棘蛋白的Omicron變種病毒株,讓免疫抑制族群成為帶原者。考量南非是全球感染愛滋病最多人數的國家,這類型免疫受損的人有可能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株而不自知,這也會讓南非的疫情防治陷入困難。奧利維拉在給南非政府的一份簡報中表示,如果只看棘蛋白的RBD區域,Beta與Delta變種病毒株在這個區域的變異分別為3個與2個,但是Omicron變種病毒株變異數量則達到11個,這也代表著未來可能會延伸出更強大傳播能力與免疫逃逸能力。而Omicron變種病毒株雖然的確會讓疫苗的保護力下降,但下降程度仍有待研究,而疫苗本身對於預防重症與死亡能力依舊有效,建議疫苗還是必須要持續接種。對於目前現行新冠肺炎口服藥,比如輝瑞的Paxlovid與默克的Molnupiravir,由於這種藥不會因為病毒棘蛋白的突變而失效,療效不會受到影響。檢疫方面也是如此,現有的核酸檢測(PCR)甚至能針對特定變種病毒進行檢測,依舊不會有太大影響。
解封不一定迎來疫情反彈 英國單日確診人數降7成
根據《CNN》報導,英國「緊急情況科學顧問小組」發表報告指出,因為新冠病毒不太可能完全根除,未來還是會有新的變異株出現,目前幾乎可以確信,隨著病毒突變的時間增加,未來恐怕會出現能讓所有疫苗都失效的超級變異株。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在粉絲頁上表示,「超級變異株將讓疫苗無用武之地」,他個人認為這樣的可能性和疑慮永遠都會存在,畢竟早在一年就看到南非變種病毒「免疫逃逸」的狀況,病毒不斷持續變異下去當然是有可能的。阻斷它的方式應該是要減少病毒的傳播,例如打疫苗、繼續保持NPI公衛措施,讓病毒減少突變的機會,才是正確的方式。林氏璧也以英國、美國近期的疫情為例,英國7/19宣布「大解封」,所有防疫限制都全面解除,讓世界各國都等著看「後果」,依據數據來看,英國正式解封的前一天,每天新增確診病例近6萬人,原本以為解封後會迎來疫情大爆發,沒想到接下來新病例居然開始下降,目前已經降到每天2萬多人新增案例,大約降下7成左右。林氏璧說,這並不是因為英國大量減少篩檢導致,英國的PCR檢測數量還是非常多,甚至遠比美國、日本和以色列都多,舉例來說,英國解封時每日可以做40萬次PCR檢測,七月底稍降到30萬出頭,但仍然非常多。為什麼英國解封後沒有大爆發?林氏璧認為疫苗第一劑的覆蓋率是關鍵,英國至少打完一劑疫苗的比例是69%,至於美國則是57.44%,兩者相差約10~15%,卻有不同的結果,英國疫情似乎逐漸獲得控制,但美國疫情近期卻因Delta變異株持續升溫,據路透社統計,過去10天,美國通報的全國新增確診數幾乎增加1倍,其中佛羅里達州的確診人數在一周裡增加了50%。林氏璧認為這是因為Delta病毒更具傳染力,R0值更高,計算群體免疫需要達到的比例,可能高達接近9成,而英國自然感染加上打完疫苗的人,有抗體的比例可能已經在9成上下了,而美國第一劑疫苗覆蓋率雖然只差英國一些些,卻仍然造成一定的影響。不過,持續施打疫苗還是有所成果,美國首席防疫專家佛奇認為雖然疫情飆升,但由於美國已有足夠的疫苗覆蓋率,因此可讓美國不必再度進行封城,他認為疫情不會嚴重到像去年冬天一樣。但他也提到,目前符合疫苗接種資格的民眾當中,仍有1億人尚未施打,還有許多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