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保護網
」女嬰送托疑受虐 檢調介入追查真相
基隆市1名5個月大女嬰,8月1日才委請周姓保母照顧,不料半個月後出現呼吸困難狀況緊急送醫,醫院診斷有腦出血現象,家屬質疑保母可能涉及虐嬰。基隆市兒童及少年事務處長林麗蟬表示,全案已通報衛福部及基隆地檢署介入調查,釐清事實真相。根據女嬰的姑姑表示,女嬰母親透過市府保母平台找到周姓保母,自8月1日起委請保母照顧,不料8月15日上午7時許將女嬰送托後,8時許就接獲保母來電,表示女嬰不想喝奶,經安撫後發現全身癱軟,緊急送部立基隆醫院急救。女嬰經轉送基隆長庚醫院救治,院方為女嬰做腦部斷層掃描,發現右腦有2處出血點,研判可能是遭外力劇烈搖晃導致。意外發生後,家屬回想起8月13日發現女嬰臉上有紅腫,保母告知是女嬰翻身時撞到護欄,但家屬懷疑女嬰力氣不可能這麼大,疑遭不當對待,希望市府及司法能夠釐清事實真相還家屬公道。院方通報發生疑似「兒虐事件」,基隆市長謝國樑及林麗蟬16日前往探視,謝國樑表示,市府高度重視,已要求相關單位全力救治孩童,並致力協助孩童及家庭度過難關。市府將盡快查明原因,持續關懷家屬及設立諮詢窗口協助。林麗蟬指出,全案已依規定通報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備案,兒少保護網絡群組亦通報基隆地檢署介入,檢察官已經接手並指揮警方調查,以釐清女嬰傷勢成因。據了解,周姓保母自2018年起便在基隆執業,迄今已有6、7年,除該名受傷女嬰外,目前還照顧2名其他孩童。
黃子佼被質疑是戀童癖 專家曝患者「6特徵」不容易根治
藝人黃子佼在去年的Me too事件後神隱,近日又被爆出是偷拍論壇「創意私房」高級會員,甚至還持有7部未成年性影片,接著又有新的被害人指控17歲時遭黃子佼性侵,包括演藝圈多位大咖藝人,8日網上發起連署,喊話中央「建立更安全的兒少保護網」。另外,外界也關注「黃子佼持有多部未成年為主角的不雅片,推測他有戀童癖」,對此,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解析戀童癖患者6項特徵、並透露就醫根治的可能性。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解析戀童癖患者患者6項特徵。(圖/報系資料照)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林萃芬解析,所謂的戀童癖「屬於性偏好其中的一項,性目的對象是不恰當的」,至於特徵為何?她指出,「患者心理很幼稚、不成熟,通常會有六個月以上反覆行為,對青春期前的男孩或女孩,會有性衝動、幻想,會有蒐集癖好、觀賞或拍攝影片等行為,較無法與成人互動,多半喜歡和兒童做朋友,從事易和幼童接觸的工作,例:醫師、老師或幼教工作等」。林萃芬也提到,「患者常會去討好想侵犯的幼童,和對方明明不熟悉卻喜歡送禮物」,針對戀童癖患者就醫根治的可能性?林萃芬以個人觀點認為「較不容易,需從(患者)人格中調查,治療上,需有學習自我控制力,不過性偏好患者共同特質是,自制力上較不成熟、難控制,而患者會在某些時間點或時期,性衝動和慾望較高漲,需從旁協助找到正確舒壓管道」。林萃芬說明,有些患者源自於成長歷程有關,導致有這樣傾向,「我們得從成長歷程中了解,到底哪部分影響到他,而產生性偏好,從旁協助治療」。另外,她還提到,「需改變患者的觀念,譬如,他們喜歡抱抱、和小朋友有親密行為,並不覺得不妥,不斷合理化自己行為,恐怕還會再犯」。CTWANT關心您,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CTWANT提醒您:根據刑法第235條規定,散布、播送或販賣猥褻之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或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聽聞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意圖散布、播送、販賣而製造、持有前項文字、圖畫、聲音、影像及其附著物或其他物品者,亦同。
藍力挺修正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性犯罪加害人需強制治療
藝人黃子佼遭爆出個人硬碟存放不雅影片,其中7部涉及未成年偷拍,引發輿論抨擊,多位藝人發起連署,呼籲針對兒少虐待、性侵害、性剝削修法加重刑罰,盼建立安全的兒少保護網。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天強調,力挺「拒絕兒少性剝削,杜絕不法行為」,國民黨會攜手兒少,推進修法保護兒少未來。他說,因近日兒童性剝削、受虐等事件頻傳,國民黨已在立院率先發起,透過修法加重刑責,堅定保護兒童和青少年。朱立倫今天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國民黨不僅通過社群發文呼籲,也以實際行動在國會推進兒少保護的立法與監督,包括國民黨黨團、立委柯志恩、徐巧芯、黃健豪、王育敏、楊瓊瓔、蘇清泉、徐欣瑩、陳超明等藍委都已經針對《刑法》第286條提出修正版本,有多達七個保護兒少的修法版本已順利完成一讀,正等待二讀審議。朱立倫強調,國民黨絕不容忍任何加害者對年幼無知的被害者施暴,將嚴格檢討並深入修正相關法令,特別是針對「性剝削」問題,將透過提案修正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增訂對性犯罪加害人施以強制治療,從根本減少犯罪再燃。身為盡責的在野黨,國民黨也期待民進黨能夠共同儘速通過相關立法,畢竟在保護兒少的行動面前沒有政治顏色,兒少保護問題刻不容緩。朱立倫也說,當兒童、青少年受到欺負,就是大人承擔責任的時刻,國民黨無論過去、現在、未來,都會持續與兒少站在一起。
重大虐童案零容忍 兒少保護需打破門戶之見
1歲童剴剴疑遭安置家庭保母虐死,引發全國關注與不捨,衛福部薛瑞元部長也出來向家屬及社會大眾道歉,突顯當今兒少保護議題的重要性,和對重大虐童案零容忍的態度。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院長黃璟隆長期致力兒少保護,他認為,要把兒少保護做得好,中央與地方單位間應建立良好有效的協調以及管理制度的落實,這是今後需要更努力的目標,同時也應給予熱忱工作的兒保人員更多的鼓勵與支持。黃璟隆院長表示,兒少保護是跨單位、跨領域的工作,他十年前擔任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任內,曾與衛福部心理口腔健康司合作,邀請台灣兒少保護的專家們共同編撰『兒少虐待及疏忽的醫事人員工作手冊』,當作第一線醫事人員處理兒虐的標準流程參考工具,並提供其他領域如社政、法政、警政及教育單位參考。2018年,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成立「長庚兒少保護中心」,每年提供龐大資源與警政署、法務部、衛福部及教育部共同合作,逐年推動全國基層警察、檢察官、社工師及幼教人員的兒少保護再教育,並出版各種輔助影視教材。長庚醫療體系各個院區也在長庚醫療公益發展委員會領導下,持續與當地縣市政府積極合作,推動各具特色的兒少保護計畫,以民間組織的力量,協助國家及地方政府建立更完善的兒少保護網。黃璟隆院長指出,如果要讓台灣的幼兒獲得更周全的保護,最重要的還是要思考如何落實及打破各個執行單位的門戶之見,如何完善中央與地方的分工,如何有效管理及寄養家庭或機構,如何恢復患者身心的健康。他舉例說,衛福部負責兒少保護的單位至少就有四個:醫事司主責醫事人員訓練及管理、保護司主責社工師訓練及管理、社家署主責病童的安置、心健司主責精神心理的療育,再加上最近醫事司推動的幼兒專責醫師制度,都牽涉到兒少保護的工作;況且要能把兒少保護做得好,是極耗時、耗人也耗錢的工作,單位間的良好有效協調及管理制度的建立與落實,是必須努力的目標。黃璟隆院長表示,這幾年因國人對重大虐童案的零容忍,也促使中央及各縣市政府更積極處理兒少保護案件。他目前擔任行政院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推動小組及新北市政府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深切了解中央及地方政府對改善兒少保護的決心及努力。例如台灣已定期邀請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資深委員到台灣訪視,提供台灣諸多改善兒童健康、福利及安全的建議,各單位也據此努力改善。另外各縣市政府也組織跨局處,積極處理兒虐防治、受虐兒的照護及受虐兒安置。黃璟隆院長強調,畢竟每一個兒少案件的處理,都是既困難、危險又複雜的工作,培訓人力、案件檢討及管理再優化外,都需要國人給予更多的鼓勵與支持。
毒窟養兒2/幼童遭虐無力反抗或求救 「兒少保護網」力阻人倫悲劇
高雄一名2月大男嬰猝死後竟被發現體內有毒品反應,檢警追查其家中另有8名幼童同住、竟有4名大人吸毒,「有如人間煉獄!」幼童們不但全都被驗出安非他命,且體重過輕、發展遲緩,社會局也緊急介入將幼童安置。弱小的孩童受虐時根本無力反抗或求救,極需要政府透過醫療、社政及檢警三方合作建構完整的保護網,才能讓他們安心安全地長大。類似「毒窟養兒」這種悲劇是否有機會防患於未然?在中部某知名大型醫院擔任急診護理師已12年的阿銘說,在診間若遇到幼童受傷送急診會先檢傷,確認傷勢,孩童到診時若意識不清、模糊,他們就會驗安眠藥、酒精反應,且不需經過家屬、陪伴人與父母同意,透過小便即可檢驗。阿銘說,有些孩子過分安靜,看到人就會怕、想躲,甚至身上有不自然傷口,例如手腳、背部、胸口瘀傷、菸疤等不自然外傷,或傷勢出現在衣服蓋得住的地方等情況,醫院第一時間先處理傷勢、聯絡社工,將傷勢拍照紀錄,並向陪同看診者詢問傷勢原因。兒虐常見肢體暴力的傷害,包含推擠、碰撞、呼巴掌、拳頭揍打等,造成孩子身心靈難以抹滅的陰影。(圖/讀者提供)阿銘說,幼童最常見的是肢體暴力的傷害,包含推擠、碰撞、呼巴掌、拳頭揍打等動作,導致孩童身體與肌肉骨骼受損。因此醫院在指導新人時會加強觀念建立,如協助處理身體外傷傷口時,注意環境的安全與個案隱私,仔細檢查傷口部位、大小及型態,使用比例尺及照相紀錄於個人檔案,運用視覺類比量表(VAS)來評估疼痛強度等,都是現在標準作業流程。高雄市家防中心兒少保護組社工督導張家榛分享案例指出,曾有一位年輕小媽媽,丈夫因案入獄,自己獨力照顧2歲半的雙胞胎及1歲幼嬰。後來孩子的阿姨緊急通報,才發現3個孩子幾乎全身傷痕,包含咬傷、齒痕等,緊急安置時孩子會出現緊張、歇斯底里的狀況,令人憂心。經過調查才發現,原來是家中仍有長輩同住,小媽媽因為丈夫入獄,加上隔代教養間觀念差距過大,導致小媽媽情緒逐漸崩潰,罹患嚴重憂鬱症,後續治療期間她才透露自己曾一度想帶著孩子走上絕路,幸虧家人發現緊急通報,才阻止了可能發生的人倫悲劇。高雄市家防中心兒少保護組社工督導張家榛表示,兒虐狀況需要身邊的人發現緊急通報,才有機會阻絕可能發生的人倫悲劇。(圖/社會局提供)社工小琪說,每年看著許多孩子,經過各種折騰後被社會局帶到中心等待安置,其中許多孩子來自毒品家庭。孩子們雖然身體不一定會出現外傷,但許多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被「灌輸」毒品,甚至一出生就有戒斷症等問題,孩子目睹、接觸父母施用毒品,讓毒品在周遭變成再自然不過的事,長大後接觸毒品的比率通常很高,類似案例一經通報,往往只能先走安置這條路,「先安置孩子,才有機會好好幫助父母親。」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防中心於2014年就與高雄醫學大學合作成立了「高雄市兒童少年驗傷醫療整合中心」,是全國首創的兒童少年專責醫療機構,市府結合醫療、社政與檢警三方資源共同組成兒少保護網絡,社會局也鼓勵民眾若發現有疑似兒少受虐或遭不當對待事件,可透過撥打113或110,及時救援受虐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