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急診醫師
」 吳昌騰 新冠肺炎 急診 流感 發燒6疾病肆虐!母親節成「病毒同樂會」 3專業醫發文提醒
雖然12日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相信不少人都在家庭的溫暖中度過,但有就有3名醫師前後在網路上發文,指稱近期有許多病毒肆虐,讓不少家庭的小孩都紛紛中標,反而讓家長感到十分疲累。也有醫師表示,一開診就遇到9名發燒患者,苦笑表示「母親節也是病毒同樂會」。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於10日在FB發文表示,近期接診後發現,持續性的出現肺炎相關病例,吳昌騰提醒,目前有流感、腸病毒、肺炎黴漿菌、腺病毒、A型鏈球菌及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持續在社區中傳播,而且這些疾病在病童的臨床病程表現不盡相同,但發燒、咳嗽都會持續好幾天是明顯的特徵,他也急發文呼籲第一線醫護人員及家長們應當要注意。除此之外,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也在FB發文祝福全天下的媽媽母親節快樂之際,也表示近期接診時明顯發現,腸病毒、腺病毒、流感、腸胃炎等各式發燒感染,搞得許多診間媽媽崩潰,他也希望所有小孩趕快恢復健康「乖乖聽媽媽的話,就是最棒的母親節禮物了喔」。而面對眾多病毒肆虐有感的,也不僅侷限在上述2位醫師,小兒科醫師張博揚在12日也發文表示「母親節也是病毒同樂會,一開診連九發燒有感」,短短數字直接道出如今病毒肆虐的情形。疾管署也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除了腸病毒!醫師曝有「5病毒」同時爆發 疾管署提醒「8重症前兆」勿輕忽
近期國內腸病毒持續升溫,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也發文提醒民眾,除了腸病毒外,另外還有5種病毒也在同時傳播中,家中有孩童的父母要特別注意。疾管署先前也列出8種「重症前兆」,呼籲民眾千萬不要輕忽。疾管署日前曾發布公告指出,目前國內為腸病毒流行期,在4月28日至5月4日這段期間,門急診就診計16,240人次,較前一週(14,316人次)上升13.4%;另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其中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及D68型,為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研判國內疫情傳播風險上升,呼籲民眾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持續注意預防措施及警覺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而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醫師也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目前除了腸病毒外,另外還有流感、肺炎黴漿菌、腺病毒、A型鏈球菌及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等5種病毒繼續在社區中傳播。而由於病童的臨床病程表現不盡相同,但發燒、咳嗽都會持續好幾天,因此發文提醒第一線醫護人員及家長們應當注意。疾管署也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小孩咳嗽高燒以為流感…急診竟患「這症」 媽嘆:我們也遇到了
近日一名醫師分享,一位小孩高燒不退,又有咳嗽症狀,就醫以為是流感,但吃了克流感還是沒用,掛了急診才知道得肺炎黴漿菌。媽媽說,「我們也遇到了。」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發文,11月下旬,一位媽媽帶小孩就醫,媽媽說,起初小孩發燒及咳嗽,她以為是普通感冒,之後幾天他高燒不斷,還有寒顫、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吳昌騰說,「一開始,媽媽帶他到住家附近診所就醫,醫師初步認為是流感,於是先服用了退燒藥、咳嗽藥和克流感。但是,他口服克流感4天後,仍出現發燒、咳嗽的症狀。另外,就在來急診前一天,媽媽媽還發現弟弟出現非常劇烈的乾咳,咳的時候很用力。」吳昌騰表示,媽媽帶他來兒科急診,「弟弟在急診室的體溫是40.4°C,我聽診時發現左下肺部有濕囉音。於是安排進一步的抽血及X光片檢查。」檢測出有肺炎黴漿菌的陽性反應。媽媽驚呼,「我們也遇到了肺炎黴漿菌了!」吳昌騰稱,之後讓弟弟住院,換藥治療後體溫也控制下來,最後順利康復地出院。吳昌騰解釋,肺炎黴漿菌肺炎又稱行走的肺炎,因為跟其他肺炎相比症狀較輕,「如果你的孩子發燒、疲勞、咳嗽、咳痰超過一周,就該小心了。孩子在生病時,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和咳嗽。」吳昌騰說,有一些特徵還是要注意:1.如果小孩過了感染急性期,但發燒咳嗽症狀還是加重,如超過7天症狀都們好轉,咳嗽頻率加重。2.孩子白天咳嗽頻率頻繁。3.4歲以上的大孩子,如果劇烈乾咳,同時存在超過3天持續高燒,要特別注意可能是肺炎黴漿菌。至於如何預防,吳昌騰說,要去打流感疫苗,也要勤洗手。適時戴口罩。
全民酷酷掃1/男大生劇咳2周「失眠又嘔吐」 病毒輪番上!嬰幼童輕忽恐變重症
疫情解封的同時,民眾也面臨「免疫負債」的代價,除了新冠肺炎仍持續發生之外,各式各樣的病毒也鋪天蓋地而來,而共同的症狀都是咳嗽,再加上時值秋天,本就容易「酷酷掃」,也讓醫師驚呼簡直是「全民皆咳」,呼籲要好好對症下藥,否則久咳恐落得終生病根,而5歲以下嬰幼童更要當心,劇烈咳嗽可能是感染「小孩殺手」病毒的症狀,一不當心恐變重症。「咳咳咳….」,相信許多人最近常聽到陣陣咳嗽聲,因為近來不只新冠病毒持續肆虐,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人類間質性肺炎病毒、肺炎鏈球菌、腺病毒等也廣泛流行,根據疾管署統計,上周類流感就診人數就高達11萬210人,國慶日連假期間許多人都在生病中度過。「更慘的是,許多人吃藥好幾天,卻還是咳個不停,吃完西藥又換中藥,這樣的患者最近就增加4成。」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很多患者是遭受一連串的病毒攻擊,例如就曾遇過連續4次確診的患者;還有另一個患者是先得流感、接著又確診新冠肺炎,飽受折磨。「還有一位男大生,剛從南部北上就學,結果整間寢室的室友都感冒了,他也不例外,一開始他不想看醫師,後來咳了1周,不只睡不好、甚至咳到吐,看了西醫兩輪都還沒改善,最後他就醫才知道得了A型流感。」鄒瑋倫認為,今年實在有太多病毒一起出現了,若出現感冒症狀,建議一定要看醫師比較安全。中秋、國慶連假南往北返,病毒傳染也跟著擴散,建議出入公共場合要多洗手、戴口罩。(示意圖/侯世駿攝)尤其是5歲以下的嬰幼童更要當心,被封為「小孩殺手」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近來也很猖獗。「這個病毒9月中在美國、澳洲大爆發,現在台灣也要格外當心,它的症狀很像一般感冒,但特殊之處在於高燒不退,就算住院打點滴也難以退燒,而且會一直劇烈咳嗽,彷彿快把咳出肺臟來。」鄒瑋倫說。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表示,hMPV若發生在過敏氣管的孩子身上,比較容易會誘發過敏咳嗽,甚至讓氣喘發作。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則提醒,hMPV感染可能會併發重症,包含肺炎、腦炎及心肌炎,國外研究顯示hMPV感染兒童的ICU入住率可達12.2%~24.29%,建議若發現孩子發燒、食慾差、咳嗽、呼吸急促,建議趕緊就醫,以免錯失治療良機。鄒瑋倫說,千萬別輕忽咳嗽,就算是一般感冒的咳嗽,久咳不癒就可能惡化成過敏性咳嗽,天氣一旦變化、甚至過於疲累,就可能引發劇咳,就曾有患者此連續咳嗽半年之久,建議及時治療,否則落下病根,恐怕要花上更久的時間才能調養回來。
社區新流行病毒…症狀曝光 急診醫示警「64中7人」:真的有點多
最近社區流行什麼感染?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示警,除了幾個常見病毒以外,還多了一種「A群鏈球菌」,兒科急診白班64個小病人,其中就有7人。吳昌騰直言,「真的有點多。」吳昌騰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各醫院的兒科急診病人都有增加,不僅來診病人多,等候住院的病人也多,13日上兒科急診白班,總共來了64個小病人,其中有7個病童是A群鏈球菌口咽炎,真的有點多。吳昌騰指出,這7個病童來就醫時,都是這樣說「高燒不退,吃了幾天的藥物,還是一樣高燒、喉嚨痛」,後續經過咽喉的GAS檢測,就是A群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的感染。吳昌騰說明,急性咽炎是指口咽部的發炎,是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可以單獨發生,或是合併其他上呼吸道的症狀,臨床上,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急性咽炎,主要是A群鏈球菌感染。至於其典型症狀包括,3歲以上的患者出現有明顯的且持續的咽喉疼痛(含吞嚥疼痛),沒有合併咳嗽、流鼻水等症狀,而口咽部呈現明顯發紅,甚至有出血點、化膿現象,此時應高度懷疑是A群鏈球菌感染引起。吳昌騰提醒,大家要注意。
「食腦變形蟲」美國61年來僅4人倖存 關鍵在於「鼻腔接觸水源」
新北市一名30多歲女子,到室內親水設施玩水之後,感染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導致腦膜炎死亡,是台灣史上第2例,上一次發生是12年前,2011年11月,台中,一名75歲的男子在溫泉勝地沐浴後,因癲癇樣發作而失去知覺,後來發現是由食腦變形蟲引起的台灣首例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目前新北衛生局已要求業者預防性停業並進行清消,採檢結果將於一周後公布後。1965年澳洲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病例,近5年來,僅在巴基斯坦及美國持續出現零星個案,去年泰國、今年印度有零星感染案例,如今台灣也出現案例。「食腦變形蟲」引發腦膜腦炎致死率相當高,美國近61年來有154起,僅有4人倖存,死亡率高達97.4%,通常在出現症狀後5天內致死,關鍵就在於鼻腔接觸水源。綜合外電報導,今年2月一名佛州居民用自來水沖洗鼻子後感染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引發腦膜腦炎而死,7月內華達州一名2歲男孩疑似在天然溫泉感染喪命,同月底則有一名喬治亞州居民疑似在淡水湖或池塘游泳時感染而死,這種罕見的感染會破壞腦組織,造成腦腫脹致死。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引發腦膜腦炎,約有七天潛伏期,如在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接觸史。林口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表示,食腦變形蟲是嗜熱變形蟲,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生長良好,並能耐受的溫度高達45℃。溫暖的淡水加上細菌性食物供應是變形蟲的理想棲息地。因此食腦變形蟲有可能在水療,溫泉,溫暖河流,池塘,湖泊,桑拿浴室和室內游泳池。但食腦變形蟲會被氯殺死,所以基本上消毒足夠的游泳池都不用擔心。吳昌騰表示,食腦變形蟲引起的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存活關鍵在於及早診斷及治療,一旦有人游泳甚至僅僅是在用水接觸臉部時,遭遇食腦變形蟲,這種致命生物就會順著鼻腔,迅速入侵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吞噬大腦的組織。感染者開始會出現頭痛、發熱、嘔吐等症狀,之後會迅速轉入頸部僵硬,癲癇發作,出現幻覺,甚至昏迷、癱瘓,最快可在一周之內死亡,而兒童、老人和免疫力下降的人特別容易受到傷害。吳昌騰提醒,一個人不會因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感染食腦變形蟲,但當人的鼻腔接觸受污染的水後,就可能會感染到這種食腦變形蟲。最近台灣掀起一股野外露營、爬山風氣,建議大家若到野溪、野外溫泉玩水,除了注意安全,也應避免把頭部浸入水中,避免鼻子接觸野外的水。
5大病毒齊發威!小孩出現「這症狀」衝急診 關鍵病因曝光
台灣口罩防疫隨著新冠疫情趨緩已經全面解封,但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觀察,最近國內的社區內,正在流行新冠病毒、A型流感、副流感、hMPV及腸病毒(柯沙奇A型)。他並分享本月14日,他在上小兒急診班時,來了3位小弟弟,都不約而同出現「小腿痠痛」症狀,而被爸媽著急地帶來急診,檢查後才發現,是得了「病毒感染併發急性肌炎」,並形成「橫紋肌溶解症」。吳昌騰在「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臉書專頁提到,最近上兒科急診班的醫師,大家都辛苦了;他並觀察發現,最近社區中,包括新冠病毒、A型流感、副流感、hMPV及腸病毒(柯沙奇A型)等5大病毒,都在大家的生活周遭發威,光是他上一個小兒急診班,就來了3位,年紀介於5至8歲的小弟弟,他們被帶來急診的主因,不約而同都有先經過高燒與呼吸道感染症狀,接著出現「小腿痠痛,不想走路」的狀況,有些孩子甚至是爸爸媽媽抱著進來,難以自己走路。吳昌騰指出,在了解這些小病患的病程發展,與做了抽血檢驗才發現,「哇!他們都是得了『病毒感染併發急性肌炎』,並形成『橫紋肌溶解症』。」而這類問題的發生,其實跟病毒感染有關,最常見的,還是感染流感病毒。吳昌騰解釋,急性肌炎大多發生在兒童流行性感冒後,當「前驅症狀」已改善,但這時孩子卻會出現兩側下肢的肌肉疼痛的狀況,其中以小腿肌群比較常見,其次是大腿肌。吳昌騰說,之所以流感會出現病毒性感染合併急性肌炎現象,可能是因為,病毒直接侵犯肌肉,進而引起發炎;也可能是經由免疫系統的反應所造成,而當免疫系統的反應過於激烈,病毒也有可能會侵犯大腦、腎臟、心臟等重要器官。吳昌騰提醒,如果病童感染的病毒量較大而出現肌肉疼痛現象時,早期可以多休息,多補充水分,醫師也會給止痛藥,減輕患者疼痛;但如果比較嚴重,必須住院接受抗病毒治療及點滴治療,抽血追蹤CPK及肌肉發炎的狀況。
待床數近百人!醫院急診滿到「走廊、大廳」 醫酸「台灣沒缺床」是幻覺
近期由於口罩解禁,多種疾病同時爆發,導致各大醫院急診出現壅塞情況,以台大為例,病床已經滿到大廳外圍,林口長庚即時監測數據顯示,還有上百人在等待住院,其中以「內科」相關占比最高,但衛福部卻稱,近2周全台病床數與醫護人力並沒有不足,應是就醫分配不均所致。對此,醫師蘇一峰也貼出台大急診室爆滿、候床患者排隊到電梯口的照片,狠酸「台灣沒有缺床喔,一切都是大家的幻覺。」新冠、流感、腸病毒,多種疫情同時爆發,根據中央急診即時監測系統,截至10號下午4點半,台大醫院還有93人等住院,其他醫學中心平均20位上下。林口長庚更多有108人,光「兒科急診」,假日一天看超過150人次。台大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我們已經很多天看到等床人數真的都已經上百位,(病況)比較複雜的人要等待這種所謂的整合病房,有的時候甚至會等到一個星期以上都有可能。」林口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則指出「往年的話比較嚴重一般應該是在秋冬季,就是大概年末到年初這個時期。新冠病毒已經打破一些病毒我們常看到的一些流行的區間,它不像我們往年所看到,有可能是在比較偏冷的季節(流行)。」根據護師工會統計,去年底至今,超過1700名護理師離職,加上免疫負債,醫院評鑑控管「護病比」多重因素影響,讓急診工作忙到不行。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11日也在臉書發文指出,「衛福部表示目前醫院沒有缺床,同一時間系統顯示台大長庚破百人在等床…各醫院帳面上一百位在等床,實際更多人在等床,很多門診病人在家等床,還有急診病人等不到病床就離開先回家了…台灣繼續砍健保啊,台灣健保奇蹟。」蘇一峰也透過網友在台大現場即時提供的照片,表示急診待床滿到走廊電梯門口了,他也狠酸「衛福部:台灣沒有缺床喔,一切都是大家的幻覺。」
病毒來討債2/疫情世代「免疫力如白紙」 一生病曝2大症狀「嚇壞爸媽」
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爆發已3年多,自去年10/13國境解封起,各項防疫措施逐漸開放,但各種病毒也陸續「回歸」,專家警告「免疫負債」已經開始反撲,尤其5~6歲以下的孩童最危險,免疫力猶如一張白紙,一旦生病往往又急又猛,發燒溫度特別高、時間拉得又久,讓爸媽操碎了心。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本流感季自去年10/1起截至今年2/6,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37例,其中31例A型H3N2、2例A型H1N1、4例B型,其中5例死亡,光是春節連假期間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就超過1萬9,400人次,較過去數周明顯上升。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目前流感重症人數仍處低點,以疫情爆發前2019至2020年流感季為例,重症通報人數就有900多例,但受到春節連假影響,流感疫情正在上升,依據實驗室通報檢測顯示,年節期間通報570例,較年節前297例約增加1倍,建議醫師遇到有類流感症狀的患者,即可開立抗病毒藥物治療。隨著出國民眾陸續回國,流感疫情恐怕會持續加溫,因為日本東京都政府2/2發布3年來首次的「流感警報」,目前東京都超過3成民眾都感染流感,顯見東京也正在上演免疫負債的反撲。新冠疫情爆發已逾3年,在這期間出生的40多萬名寶寶幾乎沒有接觸過太多病毒,解封後恐怕會面臨「免疫負債」。(示意圖/報系資料庫)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表示,免疫負債是指在防疫措施齊全時,人體較少接觸其他病毒,因此身體沒有機會產生相對應的免疫力,一旦不幸接觸到病毒後,就更容易被感染,發病症狀也會更為明顯,甚至會引發重症。沈仲敏說,尤其是這2~3年出生的幼童更為明顯,因為他們出生後沒有機會訓練免疫系統,所以一生病往往會顯得較為嚴重,以發燒為例,不但溫度會更高,發燒的時間也拉得更久,往往讓爸媽擔心不已。沈仲敏建議若幼童出現高燒,就可以盡快篩檢是否感染流感,因為若能在48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就能大幅降低重症機率。此外,由於新冠疫情仍在持續中,也要當心流感、新冠雙重感染的狀況發生。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發文分享,日前一位女童發燒,在家進行COVID-19快篩為陰性,後來就醫確診A型流感。女童服用克流感藥物後,症狀卻沒有改善,還出現嘔吐、食慾不振的現象,所以家長趕緊帶女童來急診,女童再做一次新冠肺炎快篩,結果竟是陽性。吳昌騰說,這是雙重病毒感染,也就是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肺炎,當它們同時流行時,這類雙重病毒感染有可能會比想像的更常見。吳昌騰表示,最近較為寒冷,會讓更多人選擇待在室內活動,因此病毒更容易傳染,建議要多加強個人衛生、洗手及環境清潔。
她高燒不退一驗「中2病毒」 醫揭:比你想像常見
除了新冠病毒,流感與腸病毒的威力也不容小覷。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分享,日前一名媽媽帶高燒不退的女兒小貞(化名)來急診,告知小貞當天上午的COVID-19快篩是陰性,吃了診所開的流感藥但遲遲未見好轉;後來吳昌騰將小貞留在急診室觀察,並為她又做了一次快篩,結果是陽性,由此指出「雙重病毒感染有可能會比您想像的常見」。吳昌騰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分享,前幾天在兒科急診值班期間,一名媽媽帶女兒小貞(化名)來就醫,表示小貞已高燒不退持續一整天,當天上午的COVID-19快篩是陰性,並於診所被告知感染A型流感,醫師也有開立治療流感的藥物;不過她在帶小貞回家後,卻發現發燒的症狀不光未改善,還伴隨嘔吐、食慾不振的情況,最後因為擔心小貞脫水,便帶她至急診看診。吳昌騰見狀就讓小貞留在急診室觀察,期間再幫對方用自備的家用快篩做了一次檢測,結果是陽性。媽媽當下傻住,「哇!怎麼會這樣?」吳昌騰則說,「還好,小貞後來燒退了,也開始進食喝水,媽媽就放心的帶回家照顧。」吳昌騰介紹,「Flurona」是一個醫學術語,用於描述當一個人同時感染流感和 COVID-19,「最早在2020年春季,美國就報告有患者同時患有流感和COVID-19;而2022年的年初,以色列有一份病例報告,報告中指出有孕婦被診斷出患有流感和 COVID-19,因此以色列專家將 Flu(流感)和 corona(冠狀病毒)兩個詞組合而成,將這種現象命名為「Flurona」。當COVID-19持續流行時,再加上流感也同時流行時,這類雙重病毒感染有可能會比您想像的常見。」最後,他提醒,「最近RSV、流感、COVID-19 和諾羅病毒都有病例發生,再加上寒冷的天氣來臨,這會讓更多的人們選擇待在室內活動,因此如何預防這些病毒感染,個人的防護、洗手及環境清潔還是很重要。」
RSV入侵幼兒園!孩童「燒很久、咳不停」 兒科醫示警:患者比新冠多
隨著秋冬到來,不只Omicron亞型變異株的病歷不斷增加,流感疫情似乎也持續升溫。對此,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表示,近期來看診的不少幼童都出現「燒很久、咳不停」的症狀,不僅有2個在家使用呼吸器維生的小孩來掛急診,甚至還有2歲女童併發嘔吐、停止進食又發燒的狀況,經診斷發現都是被「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也因此提醒家長務必多加留意。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便在昨天(25日)晚間於臉書發文表示,當天上兒科急診,「看最多的病人,不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小孩,而是咳不停,燒很久的小孩比較多!其中,有遠從新竹、宜蘭來的病人,也有2個在家使用呼吸器維生的小孩來掛急診。總之,RSV似乎正在爆發中!」例如,25日有一名媽媽上午帶著2歲大的女童Alice來掛急診,並表示Alice從23日開始便出現咳嗽症狀,但到了25日凌晨突然瘋狂咳嗽,之後又併發嘔吐、停止進食、發燒等症狀,讓家長束手無策,只能從新竹帶著Alice來兒科急診,媽媽還說:「Alice可能感染RSV,該病毒正在Alice的幼兒園中傳播!」沒想到經診斷後「真的是如此!」吳昌騰介紹,RSV英文全名是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中文名稱為「呼吸道融合病毒」或「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是1956年從黑猩猩呼吸道分離出來的,在細胞培養的過程中,可以導致相鄰的細胞融合,細胞病變形成類似合胞體的結構,因此被稱為呼吸道融合病毒。」兒童感染者除了可藉由咳嗽或打噴嚏直接傳播RSV,還可以透過接觸傳染,「而大多數孩子在2歲之前的某個時間點會感染RSV,潛伏期一般為2到8天,通常感染病毒4至6天後出現症狀」,其臨床表現則因人而異,視病人年齡及既往健康狀況而定。嬰兒及年紀小的兒童患者的相關症狀包括:咳嗽(98%)、發燒(75%)、流鼻涕(65%~78%)、喘鳴(65%~78%)、費力呼吸(73%~95%)。吳昌騰指出,上述症狀通常會持續一兩個星期,並在適當休息和補充輸液後逐漸好轉。「但是對於一些高危險族群兒童,像是早產兒、慢性肺部疾病或呼吸器依賴、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或後天免疫缺損以及神經肌肉疾病的小孩們,當他們感染RSV時,病情可能會很危險。輕會導致咳嗽不止、脫水、細支氣管炎或肺炎、重則出現呼吸困難、呼吸衰竭、心肺衰竭等,更嚴重可能還需要插管或使用葉克膜。」吳昌騰最後提醒,預防被該病毒感染的方式還是戴口罩、勤洗手,「這可以降低接觸病毒的風險。」
「今年流感季節真的要注意」 急診醫:許多兒童第一次面對病毒「嚴重恐住院」
兒科急診最近求診的人數攀升,不少醫師都呼籲,家長趕緊帶孩子們接種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提醒,今年的流感季節,大家真的要注意,建議所有6個月及以上的人接種流感和COVID-19疫苗。吳昌騰在臉書《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表示,許多兒童,2022年第一次面對這些病毒包括呼吸道融合病毒、流感、腸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等,想必爸爸媽媽的壓力不小,因為一旦感染,有一些孩子的病情可能較為嚴重,不僅需要就醫,更需要住院。吳昌騰直言,這是會對醫院的兒科急診造成不少壓力的,所以今年的流感季節,大家真的要注意,還是一樣的話,建議所有6個月及以上的人接種流感和COVID-19疫苗。他也提出美國數據,從2010年到2020年,美國5歲以下兒童每年因流感住院的人數在7000到26000人之間,雖然相對少見,但每年都還是有一些兒童死於流感病毒感染。吳昌騰指出,美國CDC報告指出,在2004年至2020年的「常規流感季節期間」,每年約有37至199人死亡,自2010年以來,大多數的年份,兒童因感染流感死亡人數已超過100人,雖然前兩年,因COVID-19防疫的成效,兒童因感染流感死亡人數而減少,但是美國今年上一季的兒童因感染流感死亡人數達到了39人,雖然兒童因流感和COVID導致的重症和死亡人數相對較少,但並非為零。
呼吸道融合病毒猖獗 美女醫師曝幼兒「這2症狀」快就醫
兒科急診最近人數攀升,美女醫師吳欣岱表示,家長要多加注意小孩的身體健康,現在「呼吸道融合病毒」很猖獗,「若有缺氧、聽到寶寶呼吸時的咻咻聲或是呼吸急促,要考慮趕快帶去醫院了。」吳欣岱12日在臉書發文說,連假前曾經提醒過兒科急診最近很擠,放完假了再來衛教一下。」現在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全年齡都可能被感染,「而且得到過後不會免疫。但是在小小孩或兒童身上,病毒量或是傳染期都會大於大人,所以很容易在小朋友圈散播開。」吳欣岱表示,「症狀以流鼻水、咳嗽,嚴重的會咳到吐、呼吸急促和發燒為主,2歲以下的嬰幼兒如果有類似症狀則要更加注意,若有缺氧、聽到寶寶呼吸時的咻咻聲或是呼吸急促,要考慮趕快帶去醫院了。」對於兒科急診醫師的奉獻,吳欣岱說,「台灣因為健保制度的關係,小兒科、特別是兒科急診在醫院常常被認為是『賠錢貨』。願意走這科,願意走很久的醫師們都真的是憑著一股愛孩子的熱忱」吳欣岱強調,「身為爸爸媽媽的我們,平時不僅要好好關注兒童的健康資訊、配合施打疫苗,到了診所或醫院也請好好呵護珍稀的兒科醫師們喔。」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類流感症狀,新冠還是佔大部分,其他除了RSV,A流、腺病毒跟黴漿菌都有,今年冬天真的要很注意!流感疫苗一定要打」、「這真的很嚴重,我不止一個同事小孩中」、「女兒班上很多孩子也出現RSV症狀,我家一家四口也全淪陷了」、「欣岱發文必先看圖」。
孩童發燒抽搐「送急診沒幾天死亡」 醫嘆病情進展太快:我們盡力了
有些病情又急又快,讓人措手不及。曾有一名孩童被送到急診室,當下狀況不是很好,怎料病情急轉直下,幾天後就離世,不禁讓人感嘆世事無常。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發文透露,幾個月前他在上急診早班前,和學弟交班時,得知才轉過來沒幾天的小孩過世了,讓他驚訝不已,「這麼快!」回想當時小朋友晚上6點多到急診,情況不是很好,沒想到才短短幾天時間,竟宣告不治,讓他無奈:「真的是世事無常!」吳昌騰醫師感嘆疾病無情、世事無常。(示意圖/翻攝自pexels)事發當天下午2點多,他接到某醫院的轉診電話,被告知有個小孩發燒一天,有嘔吐的現象,但沒有拉肚子,到醫院的時候,出現食慾不振、發燒和抽搐的現象,於是緊急抽血檢驗,結果顯示發炎指數上升,懷疑有嚴重的感染,決定讓小孩轉院。等到6點多小孩轉入兒科急診,但狀況依然沒有好轉,由於症狀是發燒伴隨抽搐,因此排除是新冠肺炎,並高度懷疑是「細菌性腦膜炎合併敗血症」。醫療團隊第一時間立刻啟動治療,給予廣效抗生素、廣效抗抽搐藥物及降腦壓藥物,同時監測小孩的生命徵象,也緊急聯絡兒科加護病房,在7點左右轉送。「說真的,我們盡力了!」遺憾的是,小孩病情進展迅速,即使在加護病房的主治醫師努力下,仍然無法挽救小孩的生命。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病情進展快速?原來是細菌感染,引發細菌性腦膜腦炎。吳昌騰提醒,為了孩子的健康,用餐前勤洗手,在必要的場所,戴上口罩,「生命就是這麼脆弱,疾病就是這麼無情!世事無常!好好把握跟家人相處的時光!」
兒科急診「新冠病例增加中」 醫師警告:2度感染情況愈來愈多
本土疫情維持單日2萬左右,不過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指揮中心預估8月中下旬會有一波BA.5疫情,根據統計有近9成的染疫重症兒童都沒打疫苗,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也透露,最近兒科急診的新冠肺炎病例明顯增加,更提醒疫苗保護力減弱,2度感染的情況會愈來愈多。吳昌騰坦言,這幾天兒科急診的COVID-19病例持續增加,有幾個家庭家族旅遊後,有的是小孩子確診,有的是全家確診,兒科急診中,有發燒、腹瀉、新冠重症病人,也有沙門氏菌感染的重症病例出現,提醒民眾還是要注意。至於感染新冠病毒的次數,吳昌騰警告沒有限制,很多人已經感染很多次,雖然早先有研究說明,從新冠病毒感染康復的人,免疫力可以持續3個月到幾年,然而在Omicron流行時,最早1個月內就會再次感染。許多研究顯示,再感染新冠病毒是可能的。(示意圖/趙世勳攝)美國CDC研究發現,再次感染相同或不同的新冠病毒,都是可能的;澳洲也有愈來愈多人感染BA.2,而且在4周後又再次感染,當局宣布將新冠再感染期從12周縮短到28天,「他們可能會在6到8周內發生第2次感染,而且幾乎可以肯定是BA.4或 BA.5」。韓國7月份第1次感染到第2次感染,平均持續時間約為5個月,急劇上升歸因於BA.5,新加坡過去3個月的2次感染情況則非常罕見,吳昌騰指出,目前台灣隨著疫苗的保護作用減弱,2度感染的情況預計將會增加,美國CDC最近進行一項研究發現,50歲以上的人,在第3劑後4個月,只有55%的人不會因感染新冠住院,但在第4劑之後,保護躍升至80%,因此「打好打滿疫苗」很重要。
猴痘病毒「在精液中持續時間最長」 義最新研究:可由性傳播感染
除了新冠肺炎,猴痘疫情也在全球持續蔓延。林口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引述國外最新研究示警,猴痘可由性傳播感染,且病毒在精液持續時間最長,一直到發病第7天仍持續複製、具有傳染性。他也提醒,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感染上該病毒。吳昌騰在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指出,雖然調查顯示,美國猴痘患者的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但近期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也已報告了5例兒童猴痘確診病例,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感染上該病毒,而歐美國家在面對猴痘疫情方面正面臨著壓力,目前,應對猴痘疫情,除了公共衛生衛教防治外,還是需要的是疫苗與藥物的供應。世衛組織(WHO)表示,猴痘目前主要通過男性與男性的性接觸傳播,建議男男性行為者應該減少性伴侶的數量,並在猴痘疫情爆發期間提高警覺;另外,義大利最新研究也確認了「2022年的猴痘可由性傳播感染」。吳昌騰表示,今年8月2日,義大利國家傳染病研究所在Lancet ID報導了一例猴痘病例;研究人員對一名39歲猴痘患者血漿、尿液和精液檢體連續進行猴痘病毒DNA(MPXV DNA)PCR檢測,發現患者從出現症狀(發病)開始,在第8天的血漿中檢測出猴痘MPXV DNA陽性。至於精液持續時間最長,從發病開始第5、6、7天,精液中具有高MPXV DNA含量(Ct 27-29),提示其病毒持續複製即其傳染性;一直到發病後14天,患者精液中MPXV DNA的PCR Ct值依然在34.3,19天後小於40。吳昌騰直言,這點可以說明目前的2022 MPXV是可以通過性傳播的,2022 MPXV與之前流行的MPXV特徵不太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人都可能通過多種形式的密切接觸感染猴痘,包括皮膚與皮膚的接觸,如觸摸或性行為、近距離談話中的呼吸道飛沫,甚至接觸受污染的衣服或床上用品等。吳昌騰強調,面對猴痘疫情,需要結合各種方式及措施一起來進行,這包括公共衛生的衛教預防、早期診斷和隔離治療,否則單靠接種疫苗,是無法控制疫情。
BA.5流行一定會來?專家曝超強「逃避能力」 疫苗、自然免疫力恐打折
日前台灣出現本土Omicron亞型變種病毒株BA.5案例,不少人擔憂本土疫情因此出現反彈,尤其是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傳染病專家表示,BA.4、BA.5具有「逃避能力」,可以避開疫苗與染疫免疫力,因此傳播能力較其他Omicron亞型變種病毒株高;甚至有醫師指出,BA.5疫情一定會來。不過也有南非研究指出,相較於更早的Omicron亞種,BA.4、BA.5出現危重症的風險較低。BA.4、BA.5疫情逐漸席捲世界,美國疾控中心(CDC)就表示,全美BA.5病例從6月初約7.6%,截至7月2日已經上升到54%,成為主流病毒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傳染病專家陳子平(Peter Chin-Hong)指出,這兩種亞型變種病毒株對自然免疫力、疫苗免疫力具有「逃脫能力」,因為其影響病毒感染能力的棘蛋白變異程度較大,因此即使病患曾經感染Omicron變異株,也很容易再次感染BA.5。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醫學博士瓦赫特(Bob Wachter)更直言「BA.5注定會成為主流病毒株,它有新的超能力,棘蛋白上的足夠變化,讓過去的疫苗和自然免疫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力」。台灣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則在臉書發文進一步指出,根據美國CDC報告,BA.5亞型在美國的感染數佔比以及達到53.6%,若加上BA.4的16.5%,兩者加起來已經佔所有美國感染案例70.1%。不過吳昌騰也引述研究指出,南非實驗室發現BA.4與BA.5病例的死亡率為1.9%,相較於先前的BA.1,死亡與危重症風險並沒有差別,甚至低於早期的變異病毒株,如跟原始毒株比較,原始毒株、Beta病毒株、Delta病毒株、BA.1病毒株,以及BA.4與BA.5的死亡率分別為5.3%、6.9%、6.4%、2.5%和1.9%。不過吳昌騰也提醒,BA.5對次世代疫苗有極強的免疫逃逸能力,加上超強的適應力,可能使得疫苗效果打折;且近期還有BA.2.75出現,是否可能成為下一波的流行病毒株?讓各家專家嚴正以待。
專家:別用美國的模式 推估台灣兒童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昨又有2例兒童死亡,累計國內兒童死亡人數已達10人。兒科專家以美國兒童確診統計數據推估,台灣18歲以下孩童可能有80萬人感染,中重症人數2至6萬人,死亡數約介於320至840人間。感染科專家提醒,若發現兒童有發燒超過41度、不吃東西也嘔吐、突然抽搐的情況都要特別小心。疾管署昨舉行「兒童新冠病毒感染警訊症狀與急診處置」研討會,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祕書長詹聖霖指出,2020年3月到去年底,美國累計8萬2798例18歲以下個案,其中66%無症狀、27%輕症、5%中症、2%重症。詹聖霖以內政部去年統計為例,國內小於18歲的兒童共約400萬人,若其中20%感染,就會有80萬人,以5%中症、2%重症、1.5%死亡估算,中重症數字可能會有5.6萬人(中症4萬、重症1.6萬),其中840人死亡。另若80萬人中有10%個案因症到急診,其中5分之1住院、5分之1重症、重症有10分之1死亡,則會出現1.6萬名住院個案、3200名重症個案,320名死亡個案。以此估算,台灣可能會產生2~6萬例兒童中重症、320~840例兒童死亡個案。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回應,台灣的兒童照顧應比美國好,不要用美國模式推估,不相信台灣的兒童會有這麼嚴重的結果。不過林口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昨在論壇上提及一名3歲健康男童重症併發腦炎案例,從發病到死亡僅60小時。目前國內累計20例兒童重症,其中9人有腦炎。邱南昌說,這可能是免疫系統反應引起的「細胞激素風暴」,傷及神經系統在內的器官組織。他提醒家長,兒童腦炎重症前驅症狀包括體溫大於41度、持續昏睡、即便不吃東西也持續嘔吐、意識不佳、抽搐頭痛、肌躍型抽搐、步態不穩。針對其中肌躍型抽搐,邱南昌指出,在腸病毒71型也有發現,因腦幹上端受刺激,有人入睡前腳步會大抖一下,如只是1、2下不必緊張,持續出現就要小心。另兒童若持續抽搐超過15分鐘、意識沒有恢復又發作、左右不對稱,都要特別注意。
小孩全快篩陽…3寶媽見「孩子突抽搐+眼上吊」衝急診爆哭 兒科醫一句話曝前線無奈
台灣本土疫情燒不停,各年齡層都傳出許多確診個案。一名孩子全都快篩陽的三寶媽,抱著自己突然抽搐、眼睛上吊甚至嘴唇發紫的小寶前來求救,眼見孩子情況危急的母親,很快情緒崩潰坐在地上哭泣,讓救治小孩的醫生看了相當不忍。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發文寫道,這名手上抱著小寶,還帶著大寶和二寶的媽媽前來求助時,他們正忙著治療另名重症小孩。但在急診戶外看診區等待的媽媽等人,卻發現懷中的小寶突然抽搐,還出現眼睛上吊、嘴唇發紫症狀,讓早已為3個快篩陽、有症狀的小孩們焦心的媽媽再也承受不住,坐在地上痛哭。吳昌騰表示,當時他提醒自己:「不僅要扮演兒童急重症的醫師,也要扮演安慰媽媽及病人的醫療人員。」並在穩定小孩的病情後,多次對媽媽說:「媽媽不要哭了,趕快起來,我們會幫你好好治療小孩!」只是起身坐在椅子上的媽媽,還是不斷地哭泣著,讓吳昌騰相當揪心。吳昌騰指出,雖然所有救護人員身邊有重症個案、要治療抽搐的小寶還要安撫母親情緒,但團隊仍以沉著和冷靜處理兩名情況危急的孩子。後來媽媽要照顧小寶時,吳昌騰則和護理人員帶著大寶、二寶做PCR,並對他們說:「如果不舒服,就想著媽媽!」最終順利完成採檢,小寶也很快清醒,讓所有人都放心下來。吳昌騰也提到,近2個星期,兒科急診除了病人多,也有幾個重症病人,直呼「疫情下的兒科急診,大家都辛苦了」。
醫護崩潰線3/一不小心就掛掉?「猝死後確診」激增 12指引防幼童喪命
桃園一名66歲楊姓男子到藥局排隊購買實名制快篩時,突然昏倒送醫後不治死亡,經後續PCR檢測結果為陽性、確診新冠肺炎,據了解,楊姓男子生前患有心臟病、攝護腺癌、糖尿病、痛風等。近來出現許多猝死後才確診的案例,大多是因為心血管疾病所致,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表示,根據國外研究,新冠肺炎確診會使原本的心血管疾病更加惡化,推測可能跟造成體內嚴重發炎有關,就算已經痊癒,仍然可能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要如何預防突如其來的猝死?張凱音說,想首先要有警覺意識,有相關症狀時就要居家快篩,所以若有相關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就要先好好控制,其他如氣喘也要特別小心,例如之前新北20多歲確診孕婦不幸母嬰雙亡,媽媽就患有氣喘,由於Omicron主要侵犯上呼吸道,所以更容易導致惡化。另一名也是20多歲女性,本身沒有慢性疾病,且完整接種3劑BNT疫苗,從發病到死亡卻僅有短短6天,主要症狀並非常見的喉嚨痛,而是腹瀉,感染科醫師李明政指出,這顯示病毒攻擊到別的地方,建議出現不尋常症狀,如腹痛、胸悶甚至意識改變等,應該要馬上就醫。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也提醒,雖然大多數確診者都屬於輕症,但居家照護時應注意症狀有無逐日改善,若經過2、3天有改善,就可以稍微放心;若症狀都沒有改善,就建議要提高警覺。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表示,Omicron亞型在呼吸道的症狀反而不明顯,提醒年輕人和兒童若出現嚴重腹瀉等症狀應快採檢。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也提醒,要特別注意兒童出現橫紋肌溶解的情況。吳昌騰在臉書上發文表示, 一名男童確診後,雖然呼吸道症狀逐漸好轉,但3天後卻突然踮著腳尖走來走去,一直跟媽媽說腳痛,後來抽血檢查發現是橫紋肌溶解症。吳昌騰說,這種併發症雖然並不常見,但的確是COVID-19 感染後的併發症之一,嚴重也會致死。藝人馬力歐的3歲女兒卜蜜確診,不但發燒到40.6度,甚至還大吐吃不下,讓爸媽心疼不已。(圖/翻攝自蜜媽能力有限公司臉書)孩童確診時往往以發燒作為主要症狀,張凱音說,發燒時要先準備退燒藥與補充電解水,同時多補充水分,因為一旦脫水,只會讓所有症狀更加嚴重,兒科醫學會也列舉確診時的12項指引(如附圖),讓家長知道何時該進行視訊診療,讓醫師確認孩子的狀況;何時又該直接打119叫救護車緊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