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猴痘
」 猴痘國內首例兒童感染猴痘 疾管署提醒注意「這些」傳染途徑
國內猴痘(Mpox)出現首例兒童本土病例,屬於輕症個案,目前正在住院治療中。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這名兒童為新竹市4歲男童,研判屬於家戶感染,而男童在發病後就未前往幼兒園,目前評估幼兒園風險低,但仍要進行評估、監測。新竹市4歲童染猴痘 研判為家戶感染事件疾管署於6月7日晚間公布,國內確診首例兒童猴痘病例,為先前公布之猴痘確診個案同住家人。羅一鈞提到,這名曾經確診過的同住家人,是30多歲男性,為同住親戚,在5月15日發病,5月24日確診,5月15日發病後和這名4歲男童有日常生活的一些接觸,因此目前研判這是一起家戶感染事件。而這名新竹市4歲男童,自6月1日晚上陸續出現發燒、手腳及軀幹出疹水泡、眼睛不適、眼睛結膜炎等相關症狀。6月5日因症狀未緩解至醫院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懷疑是猴痘而採檢通報。疾管署表示,採檢後於6月7日研判為確定病例,屬於輕症個案,目前住院治療中。兒童染猴痘引擔心 疾管署籲注意「這些」傳染途徑4歲病童因家人接觸感染,疾管署也提醒,猴痘可透過密切接觸確定個案的皮疹、瘡痂、體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染,包括:與猴痘患者進行擁抱、按摩和親吻,以及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等,經由接觸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不過,國內出現首例兒童猴痘病例,不免讓許多民眾擔心孩子屬於脆弱族群,可能會因為上幼兒園而被感染。但羅一鈞指出,猴痘基本上還是於發病之後比較會具有傳染力,這名確診幼童在發病後,並沒有前往就讀的幼兒園,所以經評估幼兒園感染風險是低的。此外,根據衛生單位疫調結果,目前接觸者也皆無出現相關症狀,曾與猴痘個案接觸,仍可正常生活上班上學。但羅一鈞表示,經評估後,幼兒園當中與這名確診幼童有比較密切接觸的師生,仍建議採取21天自我健康監測,注意有沒有出現水泡、紅疹、發燒等猴痘相關症狀,如果有的話就醫時應和醫師告知自己有相關接觸史。而衛生單位也偕同教育單位進行幼兒園環境清消與衛教說明會等防治工作,同時再次評估是否有高風險接觸者,需接受猴痘暴露後預防接種。
國內首例兒童猴痘!北部4歲男童發燒起水泡 遭同住家人感染
疾管署今日公布國內確診首例兒童猴痘(Mpox)病例,為先前公布之猴痘確診個案同住家人,為北部4歲男童,自6月1日晚間陸續出現發燒、眼睛不適、手腳及軀幹出疹水泡等症狀,6月5日因症狀未緩解至醫院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猴痘,並於6月7日研判為確定病例,為輕症個案,目前住院治療中。因先前確診之同住家人於發病後與本次個案有日常生活接觸,研判為家戶感染。疾管署表示,依衛生單位疫調結果,目前接觸者皆無出現相關症狀,且個案發病後未至就讀之幼兒園,評估幼兒園之傳播風險為低。衛生單位針對個案相關接觸者,包括同住家人、幼兒園同學及相關工作人員等進行衛教及自我健康監測21天,並偕同教育單位進行幼兒園環境清消與衛教說明會等防治工作,同時再次評估是否有高風險接觸者,需接受猴痘暴露後預防接種。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149例病例(137例本土及12例境外移入)。疾管署提醒,猴痘可以透過密切接觸確定個案的皮疹、瘡痂、體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染,例如:與猴痘患者進行擁抱、按摩和親吻,以及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等,經由接觸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感染猴痘的症狀包括可能會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出現皮疹,例如生殖器、肛門、手、腳、胸部、面部或嘴巴等處。在病灶癒合之前,皮疹會經歷幾個階段,包括結痂。皮疹最初看起來像丘疹或水泡,可能會疼痛或發癢。其他可能相關症狀包含:發燒、畏寒、淋巴結腫大、肌肉痠痛、頭痛等。曾與猴痘個案接觸,仍可正常生活上班上學,若出現皮疹或其他可能的猴痘相關症狀時,請主動聯繫衛生單位,協助安排就醫及診斷,就醫時請佩戴醫用口罩,並主動告知相關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猴痘病毒「在精液中持續時間最長」 義最新研究:可由性傳播感染
除了新冠肺炎,猴痘疫情也在全球持續蔓延。林口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引述國外最新研究示警,猴痘可由性傳播感染,且病毒在精液持續時間最長,一直到發病第7天仍持續複製、具有傳染性。他也提醒,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感染上該病毒。吳昌騰在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指出,雖然調查顯示,美國猴痘患者的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但近期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也已報告了5例兒童猴痘確診病例,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感染上該病毒,而歐美國家在面對猴痘疫情方面正面臨著壓力,目前,應對猴痘疫情,除了公共衛生衛教防治外,還是需要的是疫苗與藥物的供應。世衛組織(WHO)表示,猴痘目前主要通過男性與男性的性接觸傳播,建議男男性行為者應該減少性伴侶的數量,並在猴痘疫情爆發期間提高警覺;另外,義大利最新研究也確認了「2022年的猴痘可由性傳播感染」。吳昌騰表示,今年8月2日,義大利國家傳染病研究所在Lancet ID報導了一例猴痘病例;研究人員對一名39歲猴痘患者血漿、尿液和精液檢體連續進行猴痘病毒DNA(MPXV DNA)PCR檢測,發現患者從出現症狀(發病)開始,在第8天的血漿中檢測出猴痘MPXV DNA陽性。至於精液持續時間最長,從發病開始第5、6、7天,精液中具有高MPXV DNA含量(Ct 27-29),提示其病毒持續複製即其傳染性;一直到發病後14天,患者精液中MPXV DNA的PCR Ct值依然在34.3,19天後小於40。吳昌騰直言,這點可以說明目前的2022 MPXV是可以通過性傳播的,2022 MPXV與之前流行的MPXV特徵不太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人都可能通過多種形式的密切接觸感染猴痘,包括皮膚與皮膚的接觸,如觸摸或性行為、近距離談話中的呼吸道飛沫,甚至接觸受污染的衣服或床上用品等。吳昌騰強調,面對猴痘疫情,需要結合各種方式及措施一起來進行,這包括公共衛生的衛教預防、早期診斷和隔離治療,否則單靠接種疫苗,是無法控制疫情。
病毒之戰1/猴痘12倍速突變超詭譎 兒童首例讓專家緊張「代誌大條」
台灣於6月24日出現首例猴痘確診個案,成為新加坡、韓國後,亞洲第3個出現猴痘病例國家,目前猴痘疫情蔓延全球達47國、出現近4000例確診個案,法國更出現首例兒童個案,法國衛生當局在當地25日晚間宣布,巴黎出現一名小學生感染猴痘病毒。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表示,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1958年首次猴子身上發現,因此命名,但並非只有猴子才會感染猴痘,包括松鼠等齧齒類動物也是常見的宿主。猴痘是一種人畜共通疾病,世界第一例人類病例於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出現,之後非洲平均每年都會發現幾千例病例。張凱音說,但非洲的病例都屬於偶發、且小範圍的群聚感染,且應該都是由動物傳給人。相較之下,今年5月中旬於歐美國家爆發的這一波疫情,範圍愈拉愈大,已經蔓延至少47國,98%都是經由人與人的性接觸傳染。過去認為猴痘是經由極為親密的接觸才造成傳染,但隨著猴痘病毒不斷突變,到底現在的傳播能力如何?傳播途徑?都充滿變數。葡萄牙研究團隊5月底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成果,發現今年這一波的猴痘病毒突變速率是先前的6至12倍之多。葡萄牙科學家挑選出 15 份猴痘病毒樣本,發現這次的病毒總共攜帶 50 種新突變,將這些突變 與2018~2019 年檢測到的病毒株相比,發現是過去從未見過的,以往猴痘病毒每年突變頂多1~2個,現在一口氣出現 50 種,突變速率相當驚人。科學家認為這顯示猴痘病毒已經「加速進化」,也懷疑因此造成傳播力急遽上升。世界第一例猴痘案例出現在1970年出現,當時大多是動物傳染給人類,但如今已經演變成人傳人,而且傳播力似乎有加快的趨勢。(圖/取自WHO)不只如此,法國甚至出現首例兒童案例,當地衛生局已展開疫調,追蹤該名小學生的接觸鏈。法國兒科傳染病專家柯恩教授(Professor Robert Cohen)表示,這名兒童案例的出現,顯示猴痘並不是一種只會透過性來傳播的疾病,其他形式的密切接觸也可能導致感染,例如衣物、床單,因此每個人都可能受到影響,包括兒童。柯恩教授指出,必須釐清孩童傳染的途徑和傳播鏈,「如果是家庭內部的,那就不足為奇,但如果我們無法弄清楚它來自哪裡,那麼問題就更大了。」目前傳出該名法國孩童的同住手足也出現疑似症狀,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表示,由於猴痘屬於接觸傳染,所以推測這位法國兒童猴痘患者由同住家人傳染的機率較高,不過,由於孩童的免疫系統尚未成熟,一旦感染,可能嚴重度會高於成人,雖然該名孩童目前病況穩定,但後續仍要持續觀察。
法國爆首宗兒童猴痘病例 疾管署揭「症狀比成人嚴重」曝國內疫苗策略
猴痘疫情蔓延,目前全球達94國、出現近4000例確診個案,法國更出現首例小學生個案。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陳婉青指出,猴痘主要以接觸和飛沫傳染為主,同住家人可能感染的風險較高,且兒童可能因為免疫功能比較低下,感染猴痘的嚴重度會比成人更嚴重一些。陳婉青指出,猴痘是人畜共通傳染病,潛伏期為5到21天,通常為6到13天,常見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極度倦怠;通常會先有前驅症狀,發燒1到3天後才會出現皮膚病灶,從臉部蔓延到身體,以四肢比軀幹多,皮膚症狀可能維持14到21天;但這一波疫情症狀不典型,皮膚症狀較早發生,還需要更多資料來釐清。根據疾管署公布猴痘治療指引,患者須隔離至皮膚病灶完全結痂脫落,但台大急診部醫師李建璋指出,猴痘患者傷口結痂後,口腔及鼻咽仍有病毒。陳婉青說明,雖然有些部位還有病毒,但不代表有傳染力,還需要更多證明,目前各國建議都是隔離到結痂脫落。疾管署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台灣45歲以上民眾曾接種天花牛痘疫苗,研究顯示對於猴痘的交叉保護力達85%,但接種時間已久,可能沒有這麼高的保護力;過去接種的是第一代疫苗,目前國內尚有庫存,僅作為戰備使用,如果未來有天花生物恐怖事件,需要大量接種時才會使用。目前針對猴痘疫情,國際間建議不需要大規模接種,僅需針對高暴露風險職業、高感染風險的密切接觸者施打。莊人祥表示,目前正在向疫苗廠採購詢問第三代疫苗,因為有做滅毒處理,副作用比第一代疫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