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
」9/25用藥安全日 兒童用藥掌握「五要五不」
為更安心照顧孩子,記住簡單的「五要五不」用藥關鍵。(圖/取自衛生福利部臉書)每年的9月25日為我國的「用藥安全日」,也是世界藥師節,食藥署致力於培養民眾正確的用藥觀念與能力,也提醒大家在就醫或領藥時,應多與醫藥專業人員進行諮詢,以了解正確的用藥方式和可能的副作用,進而確保用藥安全,為自己的健康把關。當孩子生病時,相信家長心中都充滿著擔憂,「發燒了怎麼辦?」、「皮膚癢可以擦類固醇藥膏?」。面對這些情況,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家長,因為兒童身體器官尚未完全發育,對於藥品吸收、分佈、代謝、排除的反應與成人有所不同。因此,為更安心照顧孩子,可以記住以下簡單的「五要五不」用藥關鍵。一、「五要」:1.「要」核對藥袋資訊:領藥時,應確認藥袋上的姓名、藥名、數量是否正確,以免領錯藥品。2.「要」使用正確的給藥技巧:瞭解如何正確使用不同劑型的藥品,並針對兒童的年齡選擇最適合的給藥方式。3.「要」注意兒童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如果孩子在服用藥品後出現不適,應該儘速帶孩子回診。4.「要」記錄兒童過敏之藥品:如果孩子對某種藥物出現過敏現象,應將藥品記錄下來,並於就醫時告訴醫師或藥師。5.「要」諮詢醫師或藥師:使用藥品前,若有任何疑問,務必諮詢醫師或藥師。二、「五不」:1.「不」要自行購藥給兒童使用:兒童並非成人的縮小版,切勿自行給孩子使用成人的藥品,或自行購買兒童藥品。2.「不」要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不要因病情好轉而自行停藥,尤其是抗生素,請遵循藥袋或醫師藥師指示使用藥品,必須完成整個療程,以避免抗藥性的發生。3.「不」要任意放置藥品:將藥品放置於孩子不易拿取的地方,以避免被誤食。另,藥品應按照說明書(仿單)或藥袋上的指示儲存,勿隨意冷藏,以免讓藥品受潮。4.「不」要自行使用以前未使用完畢的藥品:未使用完的藥水或藥粉容易變質,當次未用完的部分應予丟棄,避免下次自行使用。5.「不」建議藥品與果汁或牛奶一起使用:服用藥品時,建議使用溫開水,避免與其他液體混合導致交互作用。食藥署提醒家長,因為兒童身體器官尚未完全發育,對於藥品吸收、分佈、代謝、排除的反應與成人有所不同。掌握兒童用藥的「五要五不原則」,就能更安心照顧孩子,為孩子創造更安全的用藥環境。
別和果汁、牛奶一起用 兒童用藥關鍵曝光!5大NG行為要注意
當孩子生病時,相信家長心中都充滿著擔憂,像是「發燒了怎麼辦」、「皮膚癢可以擦類固醇藥膏嗎」。面對這些情況,食藥署提醒家長,因為兒童身體器官尚未完全發育,對於藥品吸收、分佈、代謝、排除的反應與成人有所不同,因此,為更安心照顧孩子,可以記住簡單的「五要五不」用藥關鍵。《五要》1.要核對藥袋資訊領藥時,應確認藥袋上的姓名、藥名、數量是否正確,以免領錯藥品。2.要使用正確的給藥技巧瞭解如何正確使用不同劑型的藥品,並針對兒童的年齡選擇最適合的給藥方式。3.要注意兒童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如果孩子在服用藥品後出現不適,應該儘速帶孩子回診。4.要記錄兒童過敏之藥品如果孩子對某種藥物出現過敏現象,應將藥品記錄下來,並於就醫時告訴醫師或藥師。5.要諮詢醫師或藥師使用藥品前,若有任何疑問,務必諮詢醫師或藥師。《五不》1.不要自行購藥給兒童使用兒童並非成人的縮小版,切勿自行給孩子使用成人的藥品,或自行購買兒童藥品。2.不要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不要因病情好轉而自行停藥,尤其是抗生素,請遵循藥袋或醫師藥師指示使用藥品,必須完成整個療程,以避免抗藥性的發生。3.不要任意放置藥品將藥品放置於孩子不易拿取的地方,以避免被誤食。另,藥品應按照說明書(仿單)或藥袋上的指示儲存,勿隨意冷藏,以免讓藥品受潮。4.不要自行使用以前未使用完畢的藥品未使用完的藥水或藥粉容易變質,當次未用完的部分應予丟棄,避免下次自行使用。5.不建議藥品與果汁或牛奶一起使用服用藥品時,建議使用溫開水,避免與其他液體混合導致交互作用。
小孩吃藥別亂配飲料! 藥師:抗生素跟牛奶一起服用會降低療效
「我的孩子不會吞藥,藥品可以磨粉嗎?」、「這藥粉要怎麼泡?要喝多少?泡完要放冰箱嗎?」這些問題常在醫院藥局窗口上演。對此,林妏娟藥師也指出,兒童用藥有許多需注意與特別處理的部分,「千萬不可小看!」成大醫院今(2日)在臉書粉專發表一篇由藥劑部林妏娟藥師撰寫的文章【藥!告訴你】,提醒「小兒用藥,不可小看!」林妏娟藥師指出,一般常說的「小兒科」,其實可以細分為兒科和新生兒科,包含了:在候診區跑來跑去的小朋友,或是在新生兒加護病房沉睡的早產兒,或是外觀接近成年但卻有著稚氣臉龐的青少年,只要年齡在18歲以下都泛屬於小兒科病患。林妏娟強調,小兒病患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因為他們體內構造及組成都跟成人不同,器官功能還在發育中,對藥物反應跟成人不盡相同;也因為整體發育還沒成熟,藥物代謝的能力一般比成人弱,所以藥品劑量更需精算,避免產生副作用,並不是把成人的用量減少就可以給小兒科病人使用的。林妏娟續稱,成大醫院為照顧各種年齡層病患的需求,備有多種類的藥品溶液劑,方便無法吞服藥丸的小朋友使用。若是病患因體重偏低或病情特殊需要,針對可磨粉的品項亦能提供藥品分包,提升家長照顧便利性,並讓孩子服藥劑量更精準;只是非所有藥品都能磨粉,如果遇到相關疑問,建議家長與醫師或藥師請教討論。另外,家長也常來電詢問退燒藥的使用。最常遇到的是:「半小時前給孩子喝了退燒藥水,怎麼體溫還是降不下來?下一劑甚麼時候可以吃?」林妏娟也解釋,孩子吃藥後沒退燒,當父母的常會急著想再給藥;但是吃藥後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產生作用,因此並不適合短時間內重覆給藥,以免造成藥品過量。也有家長詢問可不可以把藥粉跟牛奶混合一起餵食,但有些藥品,如:抗生素,跟牛奶一起服用會降低療效,所以不建議併服牛奶。林妏娟補充,小兒病患的用藥品項通常沒有成人多,但是一樣需要謹慎對待,千萬不可以小看!用藥不慎,孩童容易產生不良反應,嚴重的會造成一輩子的不良影響。
並非所有藥丸都能剝半 服用前先詢問藥師較安心
太大顆的藥物讓許多小朋友不敢吃藥,讓家長擔心又焦急!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家長可依照醫師或藥師指示將藥丸切半,放入夾鏈袋後壓碎;或詢問是否有溶液劑、糖漿劑等兒童劑型,可幫助孩子快快服藥、快快好。食藥署在粉專「食用玩家-食藥署」發文表示,對於家中小孩不敢吞藥丸,家長可依照醫師或藥師指示將藥丸切半,放入夾鏈袋後壓碎。不過,分裝或磨粉後的藥品容易氧化,建議立即服用完畢,避免藥品失效。如果是膠囊,應確認是否能剝開服用。看診時,也可以詢問是否有兒童專用劑型,如溶液劑、糖漿劑、懸液劑、口溶錠等,可幫助孩子服藥、盡速康復。不過並非所有藥都能剝半,食藥署說明,一般而言,不能破壞劑型的口服藥品,名稱大都會有「緩釋」、「持續釋放」等字眼,或是英文縮寫的「XR」、「SR」、「TR」、「CR」等,而腸溶劑型藥品名稱大多會有「腸溶」等字。不過每家藥廠技術與設計不同,能夠接受的剝半破壞程度也不同,建議民眾用藥前先諮詢藥師比較安全。孩子吃藥常見地雷根據調查,有六成家長的兒童用藥觀念有誤,以下幾項常見地雷,可能讓孩子吃錯藥!一、不可以將成藥給孩子服用「千萬別以為劑量減半就能吃!」因為孩童身體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對藥品可能產生更敏感、更嚴重的副作用。二、如果孩子不願意吃藥不要將藥品混在飲料裡,或在孩子哭鬧時強灌藥品,以免嗆到,或是影響藥品吸收。三、不要因為症狀減輕自行停藥除非醫師特別告知,否則要在療程內吃完,避免影響藥效喔!食藥署提醒家長,當小孩有異常症狀,需交由專業的兒科醫師診斷,並且遵照醫囑用藥,多諮詢醫師及藥師,瞭解藥品正確的使用方式及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建立正確用藥觀念,給孩子一個健康安全的用藥環境。
發燒買成藥…「藥名差1字」她豪邁一口吞 隔天原地崩潰:是肛門栓劑
不管服用任何藥物,都應該事先閱讀使用說明書,否則恐怕會釀成悲劇。大陸吉林省長春市一名王姓女子近日發燒,透過朋友介紹到藥局買「對乙酰氨基酚」,不料她看錯了藥名,誤買成「對乙酰氨基酚栓」,服用前也未閱讀說明書,就直接一口吞下,直到藥盒掉出手套,才發現自己誤服「肛門栓劑」,讓她當場崩潰。《都市快報》報導,當事人王女透露,自己日前發燒,朋友介紹買「對乙酰氨基酚」,她卻買成了「對乙酰氨基酚栓」,因為名字只差了1個字,當時以為是牌子不同,就按照朋友說的劑量吃了1粒。隔天,王女打算吃第2顆藥時,盒子突然掉出1個手套,上面還印著「給藥指套」的字樣,讓她感到一頭霧水。不管服用任何藥物,都應該事先閱讀使用說明書。(圖/翻攝自都市快報)為了搞清楚狀況,王女趕緊拿起說明書閱讀,這才發現該藥品是栓劑,需要塞入肛門使用,當場崩潰。事後,王女自我安慰道,還好當時沒看說明書,因此沒注意是兒童用藥,不然可能會吃2粒,提醒大家吃藥一定要看說明書,引以為戒。資料顯示,對乙酰氨基酚栓適應症為用於兒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也用於緩解輕至中度疼痛如頭痛、關節痛、偏頭痛、牙痛、肌肉痛、神經痛等,使用時通過直腸給藥;至於乙酰氨基酚,才是真正的口服用藥,兩者名稱雖然相差不大,但使用方法卻大相徑庭,雖然最後還是要同一個地方排出。
9月大孫「腹瀉拉不停」阿公拿成人止瀉劑剝半餵孫 害孫差點腸子撐爆釀大禍
不少長輩缺乏用藥觀念,不管是錯誤的吃藥或是有病卻不吃藥的狀況相當常見,就有一名阿公因見9月大的幼童腹瀉哭不停,他竟然自作聰明把自己的止瀉藥,拿給只有9個月大的小孫子吃,以為只要剝一半小朋友就能吃,沒想到卻釀成大禍,孫子的腸子差點被撐爆。台灣兒科醫學會認為兒童就算只有腹痛、嘔吐,背後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台灣兒科醫學會近日召開記者會,反對健保考慮取消兒童指示藥的給付。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兒童就算只有腹痛、嘔吐,背後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並舉例一位阿公因見9個月大的孫子腹瀉,竟然將自己的止瀉藥剝半餵給小孫子吃,就這樣一次吃半顆還吃了4次,結果孫持出現腹脹、麻痺性腸梗阻、嗜睡和噁心嘔吐等症狀,趕緊送急診才找出腹瀉原因,是因沙門氏菌腸炎併發腸阻塞。因此台灣兒科醫學會更認為必須對症下藥,根據孩童年齡、體重做最適當的藥物劑量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