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醫院
」 墜樓 兒童醫院 大陸 民眾黨 自殺不願長大2/「網癮+自傷」孩子感覺不到幸福 醫:大腦混亂到變一個人
疫後社會回歸正常生活,青少年自殺率卻意外攀高,引起各領域專家關注。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向CTWANT記者透露,研究顯示衝動性自傷行為大多合併網路成癮,當孩子躲進網路世界後便會陷入成癮的惡性循環,最終將導致大腦不可逆的損傷,「好多孩子大腦一片混亂,甚至連口味都變了,簡直成了另一個人!」小學生的小豪(化名)一聽到醫師建議爸媽控制他的網路時間,立刻大發脾氣、甚至在地上打滾。「網路成癮就是這麼可怕!」臧汝芬說,疫情後青少年自殺率持續上升,恐怕與網路過度使用相關,目前國中小學生的網路成癮盛行率約7~8%,而高中生甚至有近17%之研究。「研究顯示,衝動性自傷行為大多合併網路成癮,而些自傷行為頻繁、持續發生後,最終可能變成自殺。」美國一名14歲的少年賽澤迷戀生成式人工智慧(AI),賽澤每天會給聊天機器人發送數十條訊息,並獨自在房間裡與它交談好幾小時,賽澤的媽媽說,兒子曾對機器人多次表達自殺念頭,機器人還問賽澤是否已經定好了自殺計畫,賽澤說已經定了,但不確定能否成功,然後聊天機器人向他說,「這不能當成不去執行的理由」。最終賽澤走上不歸路,媽媽也對科技新創公司Character.AI和Google提告。美國14歲少年賽澤(左)在聊天機器人的鼓勵下輕生,賽澤的母親(右)因而將Character.AI和Google一狀告上法庭。(圖/翻攝自X)迷戀AI的賽澤患有憂鬱症,臧汝芬解釋,其他如過動兒、情緒障礙、亞斯的孩子也非常容易網路成癮,而且難以從成癮恢復正常。舉例來說,如果一個過動兒沒有接受治療,可能會在課業、人際關係上出狀況,進而遭受霸凌或排擠,一旦孩子開始拒學,睡眠作息變得不正常之後,大腦功能逐漸退化,生理也會受影響產生厭食等狀況,此時網路就像浮木一般,溺水的孩子只能緊抓不放,孤單促使他們在網路上尋求陪伴,很容易從此走上歧途。青少年經常使用網路就會成癮?臧汝芬說,通常伴隨「家庭壓力」與「父母情緒調節能力差」兩個因素。20年前,孩子不聽話時,父母可能會給予體罰,但隨著網路出現,親子關係大受影響,「現在很多家長自己也網路成癮,或是沒時間陪伴,所以會縱容孩子沉迷3C,認為只是小事。」她向記者分析,另一種類型就是父母情緒大爆發、孩子拼命反抗,於是全家吵得天翻地覆。「網路對孩子的成長助益不大!」臧汝芬認為,網路世代出生的孩子,雖然享受3C聲光刺激,幸福感卻持續下降,若要健康使用,必須控制時間、內容,每天必須在完成功課、家庭時間之後,才能再安排3C時間。台灣好鄰居協會調查發現,台灣兒童的「現在幸福感」越高,或是對自己的正面態度越好,自殺機率就越低。要如何提升兒童的幸福感?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表示,親子之間的信任感很重要,當孩子感受到被信任、能對家庭、班級等群體貢獻自己的能力時,可以提升自我價值感,也能增加自信,幸福感就會上升。黃宜靜建議家長多給予孩子具體的鼓勵,讓孩子多看到自己的優點與潛能,也能對自己有正向的評價與肯定,當孩子認為「我自己是有價值的人」、「自己有很多優點」、「別人做得到的事情,我也可以做到」,那無聲墜落的憾事就會減少發生。◎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不願長大1/孩童自殺死亡率創新高 小學生試圖輕生比例「比韓國高2倍」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告訴CTWANT記者,外界認為11/25墜樓的14歲板橋女學生是因課業壓力而輕生,「但真的只是這樣嗎?或許連家人都不清楚,因為自殺往往有太多複雜的因素了。」同一個月,苗栗小五女童、桃園國三男生、北市國三女生同樣從高樓一躍而下。接二連三類似事件發生,震撼全國。CTWANT記者翻查官方及民間相關統計及調查資料,看到兩大警訊已「鈴聲大響」。首先是「自殺死亡率」及「自殺通報率」警訊。依衛福部今年6月公布的資訊,14歲以下、15至24歲自殺死亡率皆創下新高,2023年甚至雙雙創下新高;每10萬人口自殺死亡率,14歲以下從2014年的0.1人增至2023年的0.9人;15至24歲從2014年的5.1人增至2023年的10.9人。從自殺通報人次來看,14歲以下,從2014年的363人次(1.3%),逐年攀升至2023年的3365人次(7%);15至24歲,從2014年的4039人次(13.9%),攀升至2023年的1萬3244人次(27.7%)。值得注意的是6~12歲小學生的自殺通報人數,2017~2022年6年來暴增超過10倍(從24人次到355人次)。過去被認為無憂無慮的年紀,如今卻充滿負面情緒。首份針對小學生自殺意念的問券調查,顯示台灣兒童與父母、老師關係較差,因此孩童萌生自殺念頭時,往往無人拉他們一把。(示意圖非當事人/黃鵬杰攝)2023年10月,台灣好鄰居協會與臺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發布,首個針對台灣小學生自殺意念的大規模研究統計,在2022年搜集全台19縣市3900位國小六年級的問卷調查,再與韓國好鄰居協會所做的調查比較,結果發現,台灣兒童曾想過自殺的比例(13.8%)逼近韓國兒童低(14.3%)。值得注意的是,在「曾為自殺規劃具體計畫」調查中,台灣兒童(5.6%)為韓國兒童(3.4%)的1.5倍,而「實際嘗試過自殺的經驗」的台灣兒童(4.1%)為韓國兒童(1.9%)的2倍,顯示台灣兒童自殺問題的嚴重性。台灣好鄰居協會分析問卷發現,學業、外貌以及家庭壓力皆與兒童自殺念頭、計畫及試圖自殺是有顯著的關係,然而家庭壓力才是影響計畫及試圖自殺最重要的因素。若與韓國相比,台灣兒童的學業壓力及外貌壓力與韓國兒童相似,但家庭壓力(28.4)卻高於韓國(22.6),且台灣兒童與父母、老師關係較差,導致孩童產生自殺念頭時,不容易求救,身邊人沒有發現問題,才導致計畫、試圖自殺比率較高。「關鍵還是親子關係的穩定!」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表示,當孩子遇到挫折、有情緒時,家長總是能傾聽、理解,這對孩子非常重要,一旦孩子陷入困境才能信任家長會給予協助。黃宜靜說,以輕生議題來說,很多孩子事前會有些行為或情緒反應,例如變得不愛說話、悶悶不樂,或是對任何事都興趣缺缺等,需要家長多加留意。有些孩子喊著是希望被關注,但有些孩子確實是生活中遇上了麻煩,需要被協助,大人可以「好奇」的態度,不帶批判地和孩子談談,若能早點協助孩子或尋求資源,較能避免憾事發生。◎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不願長大3/「關鍵年齡」自殺風險高! 身陷「三方壓力」易爆鍋
每每發生青少年跳樓憾事,全國家長除了心疼也心驚,「孩子怎麼了?」自殺防治中心分析青少年自殺3大原因,精神健康、家庭與親密關係以及學校適應與霸凌;專家告訴CTWANT記者,「14歲左右面臨升學的國三生,是自殺風險極高的年齡。」據此,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呼籲,政府應協助父母學習新型態教養方式,懂得如何面對現今青少年的困境。11/25板橋女學生墜樓,年輕的生命永遠地停在14歲,此外,今年4月、5月、11/1在新北、竹北與桃園皆發生14歲國中生墜樓。「14歲左右剛好是國中三年級,孩子正要面對會考壓力,如果沒興趣念書就會跟朋友玩在一起,父母擔心之餘會想把孩子拉回來,此時就會有所衝突。」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說,孩子輕生後,許多人會歸咎於學業壓力,但事實上背後有更多複雜的原因,例如家庭壓力、霸凌等。「許多父母常常抱著僥倖,覺得孩子情緒起伏大、反抗,長大後就沒事了,當家長意識到孩子有異狀時,就要趕緊尋求專業協助,例如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臧汝芬說,專家才能抽絲剝繭找出孩子的心結,有時也需要適時的藥物治療加以控制情緒。「家長的角色很重要,很多爸媽認為『沒辦法勉強孩子就醫』,但我想問:『如果今天孩子已經肺炎了,難道你不帶他去看醫師嗎?』這只是要不要而已。」臧汝芬說,針對家長的教育很重要,如果父母能了解後果的嚴重性,就會更積極尋求協助,而不至於憾事發生才自責。學業是青少年無可避免的壓力來源,專家建議父母多傾聽孩子心聲、同理情緒,再適時給予協助。(圖/報系資料照)「政府對家長教養支持的推動力度有限,目前仍多依賴民間團體。」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建議,政府應協助父母學習新型態的教養方式,也應編制相關手冊供父母參考指導,讓父母更懂得面對青少年的情緒問題。針對學業壓力,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認為,每個人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壓力,但若是自我要求高、或背負他人期待的人,更容易累積過大的壓力,最終崩潰。「假設孩子是因為考試、學業而感到有壓力,當他跟父母訴苦時,不要急著各訴孩子『沒關係』,最重要的是先聽聽孩子怎麼說。」黃宜靜建議先同理孩子的感受,再問「你需要我怎樣協助」或「你打算怎麼辦」,進一步和孩子討論,家長也可以分享自己過去面對壓力的紓壓方式,以較為輕鬆的態度和孩子聊一聊。雖然多數家長都難免忙碌於工作,但建議在僅存的親子相處時間中,提高敏感度。黃宜靜說,最重要的是察覺異狀,例如本來不賴床卻突然賴床,甚至影響上學;或是變得不跟朋友互動等,這些改變都代表孩子正面臨一些困境,及早察覺並進一步行動,就能及時拉回站在高處的孩子。◎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哈利梅根久未同框…美媒竟拍到「搬家卡車停住處外」 驚傳早已分居
英國哈利王子與梅根於2018年結婚,婚變傳言從未間斷,近日再次遭爆感情已觸礁,因夫妻最後一次被拍到在一起是在8月18日,從那以後梅根只有在10月5日於洛杉磯兒童醫院的一次活動中短暫公開露面,而哈利王子則開始為期數週的獨自旅行,近日甚至有媒體拍到有搬家卡車停在2人美國的住處外,讓分居傳聞甚囂塵上。綜合外媒報導,近幾個月以來,哈利王子與梅根皆專注於個人活動,夫妻倆最後一次被拍到同框是在8月18日,當時他們正前往哥倫比亞進行王室旅行,從那以後梅根只有在10月5日於洛杉磯兒童醫院的一次活動中短暫公開露面過,而哈利王子則開始為期數周的獨自旅行。哈利於9月22日飛往紐約1周,以宣傳他的慈善事業,然後在9月30日飛往倫敦參加WellChild頒獎,然後前往非洲,於10月2日抵達並進行為期4天的停留。據報導稱,這次旅行是他離開梅根和他們分別為5歲和3歲的孩子最長的一次旅行,他「很開心」。且當他長達3週的「休息」結束時,夫婦仍然沒有在一起,因此離婚的討論也變得異常激烈。近日甚至有媒體拍到有搬家卡車停在2人美國加州的住處外,讓分居傳聞甚囂塵上。對此,一位宮廷高級朝臣說,「對於一對自2018年結婚以來就形影不離的夫婦來說,這是令人震驚的,所有跡象都表明他們正在走自己的路。」王室專家丹皮爾(Phil Dampier)也認為,他們似乎分道揚鑣,且分開了很長時間。朝臣說,兩人對未來生活的方向具有分歧,自從去年哈利出版了他的回憶錄《備胎》以來,有關婚姻不和的討論就一直在醞釀之中,他為該書做宣傳時梅根並不在場,消息人士稱,當他因這本書遭到哥哥威廉王子的強烈反對時,梅根也沒有支持他,然後又被他身患癌症的父親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切斷了聯繫,表示哈利正想回歸王室,「他還想修復與父親和兄弟之間的關係。」
2歲半幼童發燒腹瀉嚴重休克 醫緊急開刀取出百條蛔蟲…1習慣害的
飯前洗手有多重要?越南胡志明市第二兒童醫院收了一名2歲半男童,入院時已嚴重休克且呼吸衰竭,家長稱男童近日有發燒和腹瀉症狀,經檢查醫師才發現他的小腸裡竟有上百條蛔蟲,緊急動手術取出才撿回一命。醫師提醒,兒童飯前不洗手的習慣,容易將含有蟲卵的沙子一起吃下肚,蟲卵在人體內就會發育成蛔蟲。根據越南《年輕人報》報導,胡志明市有一名2歲半男童被家長緊急送到第二兒童醫院治療,家長表示男童近日有發燒和腹瀉的病症,且健康狀況急轉直下,只好趕快送他到醫院治療。負責的醫師范阮賢仁(Pham Nguyen Hien Nhan)指出,男童入院時,已經呼吸衰竭且嚴重休克。范阮賢仁替男童做檢查後,發現他的小腸裡被大小不一的蛔蟲塞滿,目測恐怕有幾十條甚至上百條,火速替男童動手術;在超過2個小時的手術中,范阮賢仁將男童小腸裡多達100多條的蛔蟲清除,還發現男童小腸有一部分已壞死,約有70公分,只能將這段小腸切除。所幸男童在手術後,身體已逐漸恢復。針對男童小腸裡有蛔蟲一事,胡志明市第二兒童醫院副院長范玉石(Pham NgocThach)表示,兒童在不乾淨環境生活很容易感染蛔蟲,特別是2歲至10歲兒童;范玉石指出,兒童常常飯前不洗手或是邊玩邊吃東西,手上碰到還有蟲卵的沙子,就會將沙子吃下肚,蟲卵跟著進入體內,慢慢發育成蛔蟲。不僅如此,體內若有大量回蟲,恐怕造成腸道阻塞,引發劇烈腹痛、嘔吐、腹脹和發燒等狀況,腸道阻塞沒有及早發現,還會導致小腸壞死,進而導致敗血症和敗血性休克,嚴重會致命。因此院方提醒家長,兒童應該每6個月驅蟲1次,更要教導孩子養成飯前和玩耍後用肥皂洗手的習慣,且兒童的食物要煮熟,飲用的水必須乾淨。
檢查室內空氣品質 新光、馬偕兒童、三總皆不合格
為提供民眾良好空氣品質環境,台北市環保局派員前往百貨公司、醫療機構稽查室內空品,4日公布結果,新光醫院、馬偕兒童醫院及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不合格,空氣中細菌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管制標準,已要求院方限期改善,逾期未改善將依《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開罰5萬至25萬元。根據環保局統計,北市醫療機構或百貨公司公告場所總共有59處,其中36處百貨公司稽查全數合格,23處醫療機構則有3處不合格,分別為新光醫院、馬偕兒童醫院及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環保局指出,稽查新光醫院測得細菌數每立方公尺達1754菌落數、馬偕兒童醫院細菌數每立方公尺達2640菌落數、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二氧化碳濃度達1187ppm,分別超過細菌管制標準每立方公尺1500及二氧化碳管制標準1000ppm,皆已要求院方限期改善,並於場所入口明顯處張貼不合格標示,逾期未改善將依《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處5萬至25萬元罰鍰。環保局說明,醫院人流出入量大本就容易有細菌數過高問題,若院內還有潮溼髒汙的區域,更是利於微生物孳生,建議院方改善室內清潔、消毒、殺菌等措施,選用加強通風換氣或紫外燈等殺菌設備,降低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以提升室內空品。環保局呼籲,《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公告11大項場所都應做好室內空品管理工作,以避免受罰,另尚未被公告列管場所,可參與「室內空氣品質認證場所推動計畫」,主動做好各項室內空品管理措施,確保民眾享有清新空氣。
17歲少女被逼吃素…嚴重營養不良「體重剩28kg」 父母怕被告謊報她年齡
青春期的孩子仍在成長,飲食限制太多恐怕後果不堪設想。澳洲有一名17歲少女花花(化名)長期受到父母控制飲食,逼她吃全素,導致體重只有28公斤,一度造成生命危險。花花的父母怕被告,還謊報她的出生證明讓人以為她只有14歲,最終遭舉發後有兒福單位介入,花花才得以接受治療,漸漸恢復健康。根據外媒《每日郵報》報導,澳洲西部警局多年前獲報,一名17歲少女花花的家長疑似沒好好養育她,導致她瘦到體重只有28公斤;此外還有疑似軟禁的狀況,花花除了出門上學和學才藝芭蕾舞課外,幾乎無法離開家門,過著接近零社交的生活。而拯救花花向警方通報的人就是花花的芭蕾舞老師,她觀察到花花太過瘦弱,再繼續練習跳芭蕾舞可能有骨折風險;芭蕾舞老師透露,她曾經向花花母親詢問花花飲食狀況,還說出她太瘦了,但花花母親強調「我女兒完全沒問題」。之後不僅芭蕾舞老師,連舞蹈班其他同學的家長也注意到花花瘦得不正常,眾人一起向當地相關單位報案。兒福單位即刻展開調查,發現花花的父母嚴格控管她的飲食,平時只能吃水果、喝蔬菜湯等素食,也盡可能不讓花花出現在公眾場所。最令人氣憤的是,花花的父母疑似知道苛刻對待女兒可能被告,她的父親還謊報她的出生證明,讓外界以為花花只有14歲,就沒有營養不良的疑慮。花花的父母被兒福單位調查時,還一度不想讓他們看到花花,後來相關單位通知他們不帶花花去醫院檢查,就會增加調查強度,花花父母才帶她去珀斯兒童醫院檢查,年紀近17歲的花花,身高147.5公分、體重27.3公斤,她的體重是9歲兒童的平均體重,醫師指出,花花已經是4級營養不良(grade 4 malnutrition)。醫師立刻替花花進一步檢查,先照X光後插入鼻胃管灌食營養素5天,再替她安排後續膳食計畫,經過住院50天,花花身體狀況好轉,身高增加3.4公分,體重也多了7公斤。目前花花由西澳大利亞社區部門接管照顧,相關訴訟還在進行中。
全台首例兒童「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 14歲少女術後3天出院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心臟科於今年九月,成功完成全國首例兒童「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這次手術為14歲患有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的女童小琪(化名)帶來健康的新希望。小琪出生時即被診斷為肺動脈閉鎖無心室中隔缺損,此病特徵為三尖瓣發育不良造成三尖瓣膜狹窄,雖然自出生後已接受一系列矯正手術與心導管氣球擴張術,但狹窄依然嚴重。多年前曾接受傳統的外科手術置換生物性三尖瓣膜,但由於瓣膜逐年衰退,功能喪失,病情逐漸惡化、身體越加虛弱。中醫大兒醫心臟科團隊經過多次討論與審慎評估,決定採用此一新式心導管介入術式「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成功為小琪完成手術。術後各項評估結果顯示,新置換的瓣膜運作良好,小琪在術後第三天順利出院,狀況穩定。「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可讓病人免受再次「開心手術」之苦,近年來在國外醫學中心針對術後再次退化之瓣膜有不少成功經驗,國內也有少數成功案例,但僅侷限在成人,尚未有兒童手術的成功案例。該瓣膜最初是使用在成人「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今年九月,中醫大兒醫團隊考量小琪右心房與右心室的壓力差可能惡化原本受損的右心室功能,且術前評估顯示其STS分數(美國胸腔外科學會手術風險指標)超過8%,表示再次手術的風險極高;因此心臟科團隊竭盡全力尋找解決方案,決定讓她接受新式心導管介入術式-「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術後有效緩解了長期右心房的高壓差,順利置換小琪衰退的舊瓣膜,創下國內兒童首例成功案例。中醫大兒醫兒童心臟科戴以信醫師表示:根據國外經驗,歷經多次心臟手術後,心臟產生的疤痕組織其收縮力道較正常組織弱,甚至可能導致心肌病變,進而產生心房或心室心律不整,惡化原先受損的心臟功能。同時因為心臟所在之縱膈腔,經多次手術會產生血管沾黏組織,不容易止血且術後出血風險高,使併發症與死亡率上升。中醫大兒醫兒童心臟科徐宗正主任說明,「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對已置換過三尖瓣膜的病人來說,是相對安全且有效的。其原理是用帶有新瓣膜的金屬支架,將舊的瓣膜壓扁,在相同位置進行置換,不用取出舊瓣膜。此技術僅適用於生物性瓣膜,金屬瓣膜雖然使用年限長,但無法重複放置。生物瓣膜平均壽命約10至15年,視病人的個體差異與生活習慣而定,部分情況可能提早衰退。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外經驗,「經導管三尖瓣膜置換術」置換方式可多次重複進行,以延長瓣膜的使用期限。
他婚後不育一查竟「無蛋蛋有子宮」 醫揭真相:影響性別判斷
中國大陸一名結婚三年的男子因婚後不育問題前往醫院就診,意外發現自己無睪丸卻有子宮,經過專家會診後確診為「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其實他生理上是女性。該病屬於性發育異常(DSD)疾病,會導致患者外生殖器呈現不明顯的性別特徵,影響性別判斷。根據陸媒《澎湃新聞》的報導,上海市兒童醫院表示,這位患者的病情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異常有關。該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因腎上腺分泌過量雄激素,導致外生殖器男性化,雖然外觀上被視為男性,但實際上內生殖器屬於女性特徵。患者多年來未能正確診斷,直到婚後不育就診才發現這一事實。為了改善生活品質,患者在專家指導下進行了多次治療,包括外院的生殖器手術以及雄激素補充治療,並使用藥物抑制腎上腺過度分泌的雄激素。目前患者按照男性身份生活,治療過程仍在進行中。該院內分泌科首席專家李嬪教授指出,性發育異常疾病雖不常見,但在臨床上並非罕見,國內對這類病的認識和診療資源相對有限,許多患者輾轉多個醫院,求醫過程艱辛。李嬪強調,性發育異常疾病患者和家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僅需要面對醫療挑戰,還需應對社會對性別與身份的誤解與偏見,因此社會應給予更多寬容與支持。針對這類疾病,上海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篩查中心主任田國力提醒,許多性發育異常疾病可以通過新生兒篩查及早發現,如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可以透過檢測「17羥基孕酮」確診,及早治療可以避免性別判斷錯誤,減少患者後期的困擾與不適。
雙管齊下「即時監控血糖、精準給予胰島素」 糖尿病童免扎針之苦
長期需要監測血糖變化的糖尿病人,除了可仰賴連續血糖監測系統之外,配合胰島素幫浦更可以達到精準胰島素給予,避免血糖的過度起伏、降低低血糖風險、增加病人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一名剛入小學的小豪(化名)就是以這個方式,取代定時注射胰島素,入學一個多月來血糖控制平穩,學習能力良好,一點都看不出來他是第1型糖尿的病人。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丁瑋信表示,小豪在10個多月大的時候,奶量雖然每餐可以喝到200 ml,且副食品的食量也很好,但體重卻不增反減,一開始家長以為是奶量不足,試圖想要增加,後來因為一次嚴重感冒,嘔吐、呼吸急促與難以安撫的哭鬧,緊急就醫抽血後才發現竟是糖尿病酮酸中毒。進入加護病房治療,情況穩定後,改為皮下胰島素注射,但是血糖起伏極大,一天內的血糖值可以從50到400 mg/dL間產生劇烈變化,所幸經醫療團隊仔細調整胰島素劑量、並詳細教導小豪父母糖尿病控制技巧,總計住院10天後,血糖才獲得控制順利出院。然而出院後,由於嬰兒每日用餐間隔時間短,餵食前需頻繁採血確認血糖值,遇上孩子哭鬧不打緊,「採血針扎在兒身、痛在娘心」,更常讓家長於心不忍。於是與家長商討治療計畫後,讓小豪在左上臂處裝置連續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可以每5分鐘自動監測記錄血糖值,並即時顯示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平均一天共可測得288個血糖值,完全清楚掌握血糖變化趨勢。丁瑋信表示,第1型糖尿病為一緩慢漸進性的自體免疫疾病。病童體內存在著會破壞自己胰島細胞的自體免疫抗體。胰島細胞是分泌胰島素的細胞,胰島素是體內維持血糖穩定、幫助細胞成長、抑制肝醣分解很重要的荷爾蒙,當80-90%左右的胰島細胞被破壞後,臨床上便漸漸出現糖尿病的症狀。而第1型糖尿病的治療,即規則監測血糖,並且定時補充胰島素。小豪在以往只能仰賴家長定時皮下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穩定。由於第1型糖尿病患者非常依賴胰島素的適時補充,為考慮小豪上學後注射胰島素的不便,加上生活作息的調整可能成為血糖不穩定性的影響因子,於是在和醫師充份討論後,決定於就讀小學前選擇能與CGM密切搭配的胰島素幫浦。胰島素幫浦是一種可以精確控制劑量,透過導管定時向體內輸注胰島素的小型裝置,模擬胰島細胞功能的正常運作。常安裝於腹部、臂部或大腿等皮下脂脂較厚之處。最新的胰島素幫浦可以同時接收CGM的血糖訊息,並根據血糖的變化來調胰島素的劑量,在血糖高時自動增加、在血糖低時自動減少甚至停止胰島素的輸注,達到減少血糖波動、穩定控制血糖的目的。但上述醫療器材並非健保給付的範圍且需定時更換耗材,平均每月需負擔2萬多元。丁瑋信表示,小豪在使用CGM與胰島素幫浦後,透過「即時監控血糖、精準給予胰島素」,回診時發現血糖控制情況良好,小豪的家長與學校老師充分溝通,也給孩子正確的觀念。雖然第1型糖尿病人必須終生在血糖控制這件事上努力,但也因正確的觀念與醫療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生活及學習力完全不受影響,也可以和一般孩子一樣,盡情享受人生。丁瑋信表示,研究顯示保持血糖在目標範圍(70-180 mg/dL)內的時間比例(Time in Range, TIR)與減少糖尿病併發症有密切關係。血糖控制講求的是「精準度」與「即時性」,使用CGM的病友,因有血糖的即時監控,可以大輻降低嚴重低血糖的發生。此外,由於CGM可以配合飲食、運動等記錄,讓患者可以彈性調整生活步調,也有助於醫師更科學地調整治療方案,以避免長期併發症的發生,丁瑋信也提醒,使用者應與醫師充分溝通,經由專業評估後再決定治療計畫。
4歲童幼兒園墜樓!家長控「只因多吃1片梨」遭師推下窗 警方揭真相
大陸江西省南昌市1名胡姓父親近日控訴,4歲兒子只是在幼兒園「多吃了1片梨」,竟被老師從2樓推下受傷。對此,南昌市西湖區教體局工作人員昨(8日)回應,警方已經介入,目前正在調查處理中,墜樓的具體原因仍待進一步釐清。《奔流新聞》報導,胡男表示,9月30日上午10時許,皇冠寶貝幼兒園聯繫他,說孩子從樓上掉下去了,已把兒子送到市人民醫院急救,但情況較嚴重,建議轉至省級醫院。慶幸的是,男童轉至江西省兒童醫院醫治後,已於10月7日出院。「我們起初以為是幼兒園看管失誤,孩子清醒後說是被老師推下去的。」在胡先生與兒子的對話錄音中,孩子稱當時老師先是讓他罰站,然後被關進小黑屋裡,過了一會兒老師讓他下去,自己不肯,老師便直接用手推,之後就摔下樓,原因只是他多吃了1片梨子。令家長不能接受的是,從事發當天報警後到10月8日,警方一直沒有給出孩子墜樓的調查結果,「房間有監控,調看監控這麽簡單的事,9天了怎麽還沒有個結果?」胡先生說,幼兒園不承認是老師將孩子推下樓,自己要求查看監控,但園方都以「硬盤都在派出所,調查期間不讓看」為由拒絕。大陸江西省南昌市一名胡姓父親近日控訴,4歲兒子被老師從2樓推下受傷。(圖/翻攝自奔流新聞)南昌市西湖區教體局工作人員回應,前幾日皇冠寶貝幼兒園確有男童墜樓,「我們正在配合警方及家長處理這件事,正在調查中」,目前已要求涉事幼兒園停業整改,「正在統計所有在園的幼兒,之後會將孩子分流到其他幼兒園。我們先保障其他孩子先全部進入幼兒園,包括這個受傷的孩子,我們也會進行妥善安排。」針對此案,當地警方說明,近期西湖區皇冠寶貝幼兒園發生1起幼童墜樓事件,西湖區當局高度重視,成立了由教育、公安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全面開展調查。經查,9月30日上午10時03分,胡童獨自跑進無人教室,10多分鐘後從教室窗戶墜至1樓。警方指出,經現場勘驗、調查走訪、調取所有監控視頻,並對幼兒園全體教職工進行詢問核實,已排除幼童被人為推下樓情況,也未發現園內監控設施遭到破壞、刪除。目前,胡童經過治療,傷情好轉並已出院,已責令涉事幼兒園停業整頓,幼兒園孩子已妥善安置。該事件正在進一步善後處理中。◎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7歲女童被響尾蛇咬沒發現!腿部發紫急送醫 打40瓶血清救回一命
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一名7歲女童近日外出遊玩時在草地上跌倒,原先她不以為意,以為只是腳踝扭到。沒想到,後來女童整隻腿部腫脹變成紫色,送醫檢查才知道是被響尾蛇咬傷,最終打了40瓶血清才救回一命。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綜合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名7歲女童艾莉(Allie Brasfield)9月16日在當地公園Gilbert Regional Park遊玩時,在草地上跌倒。期初她與家人並不以為意,以為只是腳踝扭傷,結果隔天左腿竟腫脹變成紫色,嚇得家人緊急將她送往醫院救治。艾莉的母親安柏(Amber)表示,一開始他們將艾莉帶往2間醫院看診,但醫生都沒有查出任何異狀。直到後來艾莉開始出現嘔吐情況,送往達菲尼克斯兒童醫院(Phoenix Children's Hospital)後,院方才查出艾莉是被響尾蛇咬傷。由於一般被響尾蛇咬傷後,需要在24小時內打入4到12瓶的血清治療。但因為艾莉從被咬傷到發現,已經經過了約30小時,因此最終打了40瓶血清,加上2此手術,艾利才順利保住一命,並免於截肢的命運。事後,家人透露艾莉之後還需要進行第3次手術,且40瓶血清的費用也需要自費。因此他們也在GoFundMe網站上成立募款活動,希望能因此幫助艾莉支付鉅額的醫藥費用,目前募款金額已來到1.5萬美金(約新台幣48萬)。
小孩「突然變乖」要更注意! 專業醫提醒注意3症狀
當小孩突然出現異常行為,尤其是原本活潑調皮的小孩突然安靜的話,千萬不要覺得小孩可能是「變乖」了,有可能是他身上出現病變。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表示,可以透過3個症狀來判斷小孩的狀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近期分享一個案例,一名8歲女童因為身體出現奇怪的情況,最後被判定是腦炎,在經過一個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後,女童才成功康復。黃佳雲醫師提到,女童最初只是連續兩天頭暈。到第三天,症狀急劇惡化,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的情況。緊急送醫後,電腦斷層掃描顯示輕微腦水腫,隨即被轉入加護病房。面對如此情況,醫療團隊迅速採取多項措施,包括使用高劑量類固醇、靜脈免疫球蛋白和預防性抗癲癇藥物。經腦部磁振攝影,醫生懷疑患者患有「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這是一種通常發生在感冒之後的自體免疫疾病。醫師們為提高治療效果,醫院採取了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馬偕紀念中醫部針傷科主任王宏銘解釋,他們在患者入院後即開始針灸治療,使用「湧泉穴」改善意識不清,「足三里穴」和「合谷穴」處理手腳無力問題,每週三次,每次15至20分鐘。經過一個月的綜合治療,小女孩的病情顯著改善。出院一個月後的追蹤顯示,女童的各項功能已完全恢復正常,重返活潑好動的狀態。黃佳雲醫師解釋,判斷腦炎的三個主要症狀是發燒、頭痛和意識改變。這些症狀可能會同時出現,或在病毒感染後陸續出現。除此之外,患者還可能出現對光敏感、頸部僵硬、皮疹、噁心、嘔吐、活力或食慾喪失、嗜睡、意識混亂或產生幻覺、說話困難、行走困難,以及癲癇發作等症狀。黃醫師特別提醒,腦炎的症狀可能與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問題。因此,在診斷時需要特別注意患者是否接觸過某些病原體,如蜱蟲(可能導致萊姆病)、蚊子(可能傳播西尼羅河病毒)和貓(可能引起巴爾通體感染,又稱貓抓病)等。
民眾黨網路負聲量居冠 TPOC:「挺柯大將軍」好感度超低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捲入京華城容積弊案,遭台北地方法院裁定羈押禁見,民眾黨發起全國宣講活動,爭取司法公正。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在多起宣示中帶頭發言,12日更表示,柯文哲在看守所中拒絕會客菜,讓他沒心情烤肉了。但根據台灣議題研究中心(TPOC)分析,雖黃國昌儼然「挺柯大將軍」,但他的網路好感度僅0.58,低於同黨台中市議員江和樹、立委林國成。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9月5日柯文哲確定被裁定羈押禁見至12日的網路輿情聲量數據,結果發現,擠進總聲量前10名的入榜者囊括:立委黃國昌(63148則)、網紅「館長」陳之漢(33132則)、立委黃珊珊(15415則)、立法院黨團主任陳智菡(13852則)、立委陳昭姿(7086則)、立委吳春城(5242則)、黨發言人吳怡萱(5114則)、台中市黨部主委江和樹(4740則)、林國成(2837則)、組織部副主任林昭印(1901則)。但TPOC分析,從網路好感度(P/N值)面向觀察,在前十名總聲量領先者當中,無人正面聲量大於負面聲量,且相較江和樹、林國成等人好感度尚能觸及0.7左右,黃國昌好感度僅0.58、「館長」陳之漢更低僅0.46、黃珊珊則有0.55,還有不少網友翻出黃國昌過去言論「今昔對比」,嘲諷意味十足。TOPC指出,耐人尋味的是,被視為黨內明星的台北市議員黃瀞瑩、陳宥丞、林珍羽、新北市議員陳世軒等人似乎已下定決心要「明哲保身」,除了黃仍有1320則聲量,其他3人的相關聲量都只有不到450則,相較其他黨公職冷暖差距甚大。TPOC指出,在這波環繞在柯文哲清廉度的攻防戰場中,民眾黨試圖透過質疑綠營弊案殺出血路,例如陳智菡質疑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容積率從250%暴增至450%,然而透過網路數據觀察,主要政黨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3黨近期在貪污、弊案、圖利等關鍵字的相關討論,民眾黨仍以超過12.8萬則總聲量居冠,負聲量超高達到2.5萬多則,反觀民進黨總聲量只有約1.1萬則,比國民黨的1.2萬則還少。這也暗示著,民眾黨近期批綠策略恐怕沒有起到扭轉局面的作用,反而使自身爭議越演越烈,在網友們心中烙印了「貪污」的印象。
陳智菡質疑「新竹馬偕兒醫」容積率暴增 檢方:查無具體違法情事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涉京華城容積率案,遭檢方以圖利罪嫌羈押禁見。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主任陳智菡日前也在臉書發文,指前新竹市長林智堅通過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容積率,呼籲要查圖利大家一起來。對於陳智菡提到新竹馬偕兒童醫院的容積率從250%增至450%涉嫌圖利,新竹地檢署也於今(11日)正式回應。立法院民眾黨團主任陳智菡於9日表示,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容積率從250%暴增到450%,,比京華城560%提高到672%還高,時任內政部花敬群次長也曾認為「明顯圖利」,新竹市議員李國璋按鈴申告,檢調卻整整1年都不查。而林智堅也在臉書反擊,強調任內盡心推動新竹市立兒童醫院案,民眾黨卻一再做不實抹黑,新竹兒醫案容獎調整合法合規,有其必要性,已委託律師蒐證,採取必要法律行動。隨後陳智菡表示,正如林智堅所說,新竹兒童醫院容積率暴增案遭到質疑,林智堅強調一切合乎規範,並通過相關行政程序,行政法院也裁定該案合法合規,沒有問題。因此民眾黨質疑民進黨及林智堅,為何新竹市的容積獎勵爭議能由行政法院裁定,而台北市京華城案卻要由地方法院和檢察署來判定?兩者是否存在「雙重標準」?陳智菡進一步質疑,新竹兒醫案的容積率從250%增至450%時,內政部都委會在第一次會議上,時任次長花敬群曾指出該案可能涉及圖利問題,但第二次會議時立場卻出現大轉變,究竟原因何在?她呼籲民進黨政府解釋清楚。對此,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新竹地檢署表示,經檢察官調查,新竹馬偕兒童醫院案件查無具體違法情事,案件已結案,相關文件及送達回證均存卷備查,並已發函告知檢舉人調查結果及結案理由。
評前朝案真難 陳智菡控新竹兒醫容積暴增邱臣遠低調
針對民眾黨質疑新竹兒童醫院容積獎勵案也有暴增嫌疑,遭控圖利,且疑似牴觸政府採購法,但林智堅市府卻表示一切合規合法,爭議最後僅由行政法院判定過程合法與否,與京華城案卻是由北檢北院偵辦對照,她指控,司法就是「雙標」。對此,新竹市代理市長、與陳智菡同黨籍的邱臣遠今天低調回應,過去竹市議員曾對此事提出陳情,政風處也立案了解,新竹市府會繼續支持兒童醫療相關權益。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涉嫌京華城容積率弊案,遭法院裁定羈押禁見,民眾黨立院黨團主任陳智菡指控新竹前市長林智堅時代,通過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容積率從250%暴增到450%,比京華城560%提高到672%還高,時任內政部花敬群次長也曾認為「明顯圖利」,新竹市議員李國璋按鈴申告,檢調卻整整1年都不查。林智堅今天則在臉書反擊,強調任內盡心推動新竹市立兒童醫院案,民眾黨卻一再做不實抹黑,新竹兒醫案容獎調整合法合規,有其必要性,已委託律師蒐證,採取必要法律行動。邱臣遠今天出席活動時,被問到馬偕兒醫案被質疑圖利,他說,對於這2天大家關心的馬偕兒童醫院的議題,過去確實有議員在議會提出質詢,也有提出相關的陳情,新竹市政府政風處也有立案來去了解。邱臣遠強調,新竹市政府非常支持兒童醫療的相關的權益,也非常感謝所有醫護人員對新竹市民及兒童醫療照顧的付出及貢獻,對於是否認同陳智菡的指控,並未多表態。
全台「容獎」檢視戰來了? 戰狼小姐姐再問綠為何只辦京華城案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涉京華城容積率案,遭檢方以圖利罪嫌羈押禁見,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主任陳智菡日昨在臉書發文,指前新竹市長林智堅通過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容積率,呼籲要查圖利大家一起來,林智堅則提出111年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書打臉,喊告陳智菡,民進黨立院黨團也痛批「戰狼小姐姐」,痛批民眾黨為了營救柯文哲不擇手段。針對綠營再度群起圍攻,陳智菡今天也強力反擊。她呼籲林智堅不要這樣緊張,現在外界關切的不僅是新竹兒童醫院容積率疑似暴增案是否違法,而是要討論「司法是否雙標」的問題。陳智菡說,誠如林智堅所言,新竹兒童醫院容積暴增案遭到質疑,林智堅強調一切合規合法,都通過行政程序,行政法院也已經判決該案合法合規沒有問題。那麼,民眾黨就想請教民進黨及林智堅,既然行政處份爭議是由行政法院判定,相關法律也是如此決定,為何到了台北,當京華城案容積獎勵也被質疑,卻是由北院、北檢進行判定?如果容積率獎勵爭議,在新竹市能由行政法院做判定,為何台北市就不能,請問行政處份、刑事處份兩者相同嗎、沒有「雙標」的問題嗎?她同時質問,為何當新竹兒醫250的容積率變成450後,內政部都委會後來開審該案時,在第一次會議中,時任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曾明確表示,他認為該案有圖利的問題,但第二次內政部都委會審議過程就大轉彎,原因為何?請民進黨政府也一併說明清楚。陳智菡還說,林智堅真的是太緊張了,因為民眾黨不是特別針對他提出質疑,不是在質疑行政法院判決的問題,而是司法檢調雙標的問題。因為新竹兒醫招標過程,招標之初容積率是250,很多醫院認為過低,因此不投標,但等到馬偕得標,容積率卻已放寬到450,林智堅市府強調一切都有經過審議過程,但確實違背公平採購原則,林智堅市府雖曾向行政法院說明,但卻有消息透露,林智堅曾在一場餐會中透露,他能保證新竹兒醫容積一定會提高到450,民眾黨要請教林智堅這樣的承諾「有沒有涉及圖利的問題」?陳智菡強調,BOT(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不應該成為新竹兒醫案後來容積變成450的解釋理由,因為確實已經違背政府採購法、公平採購原則,而且林智堅可以向法人做這樣的承諾嗎?這當中沒有違反現在大家很關切的「圖利」問題嗎,她要在次強調,新竹兒醫容積率放寬如果沒有問題,沒有違法,那麼,京華城也是經過北市都發菊、都委會相關程序通過,一切合法合規,為何司法檢調會雙標,到了柯文哲就轉彎?針對民進黨立院黨團痛批「戰狼小姐姐圍魏就趙」,陳智菡也喊話民進黨團「請一樣、別緊張」,討論新竹兒醫容獎案重點,是在司法有沒有雙標,行政程序經過行政法院處份,前市長就能說合法合規,當台北市都委會都發局也都認為合法合規,為何新竹可以、台北就不行。立委私下指出,京華城容積獎勵案出事後,高雄國賓飯店容積獎勵案就遭到質疑,高市府原先強調一切合規合法,但後來卻改口將請第三方鑑定單位重行鑑定。如今又輪到曾在縣市長選前吵過一陣的新竹兒童醫院容積獎勵案被重行拿出來質疑,這一切應該與京華城案有關,預測民眾黨定會繼續「窮追不捨」,鎖定綠營執政縣市的改建超高容積獎勵案窮追猛打,凸顯也有圖利疑慮、賴政府卻只打柯文哲「就是政治迫害」,由於圖利罪只辦已遂案又首重法官心證,全台「容獎爭議」短期內恐將越吵越凶,被點到名者恐人人自危。
孩子突然變乖要小心!8歲調皮妹狂睡不說話 就醫檢查竟是「腦炎」
1名8歲女童連續2天頭暈,第3天出現嚴重嗜睡且無法言語,送醫後發現電腦斷層有輕微腦水腫,並轉入加護病房給予降壓藥與預防性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後續檢查診斷小女孩是因為感染造成腦病變,經與中醫合併治療及積極復健,住院一個月後總算可以活蹦亂跳的出院,回到原本古靈精怪、調皮搗蛋的樣子。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黃佳雲表示,腦炎可能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正常或過度反應,也可能因為自體免疫因素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攻擊健康組織所產生;腦炎的預後很難評估,有些患者對治療反應良好、有些可能出現癲癇和更長期的學習問題,也可能導致永久性損傷或有致命的危險。黃佳雲指出,個案自急診轉入加護病房後,團隊第一時間即給予高劑量類固醇及靜脈免疫球蛋白,因觀察腦波有異常放電現象,因此也採取預防性抗癲癇藥,經腦部磁振攝影疑似發現雙側大腦,右側橋腦及部分胼胝體有多處影像增強,懷疑是「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在治療後,除在病房即掌握時間安排復健外,更同時會診中醫科進行針灸治療。馬偕紀念中醫部針傷科主任王宏銘說明,針灸對於中風、腦外傷、腦炎等神經系統疾病已有非常多臨床經驗,為搶治療時機,在病童進入加護病房後即合併中醫針灸治療,由針傷科醫師團隊針對腦炎所造成意識不清的問題,以「開竅醒神」效果的穴位,包括腳底「湧泉穴」,針對手腳無力的狀況,以「足三里穴」及「合谷穴」等穴位合併治療,1週3次,1次15至20分鐘。一般而言,急性期以開竅清熱醒神為主要治療方式,待意識逐漸改善後,則以疏通經絡改善肢體活動功能等為主。相較於病人住院時一度只能靠鼻胃管進食,脊髓磁振攝影也顯示有急性橫斷性脊髓炎,在進行血漿置換後肢體動作逐漸好轉,住院一個月期間接受中西醫及復健合併治療的情況下,病情獲得改善,出院後一個月的門診追蹤,小女孩跑跳、說話及吞嚥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醫師解釋,部分病人的腦炎是自來於自體免疫原因所引起,此次個案的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通常發生在感冒之後,透過對抗自己的神經髓磷脂造成所謂「脫髓鞘」疾病。治療方式採取高劑量皮質類固醇,大多數兒童對藥物反應很好且大都能完全或接近完全康復,如果此法效果不佳,也可以改用血漿置換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療方式。黃佳雲提到,診斷腦炎需要結合一系列病史詢問(包括免疫史)以及檢查,包括大腦影像來排除其他腦部結構的問題、腰椎穿刺檢查來檢查是否有細菌和病毒等感染、腦波可以偵測潛在癲癇發作、血液、尿液和糞便檢查看有沒有其他感染跡象,這些都有助於病人的治療決策。據了解,腦炎一開始可能因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症狀而加深診斷的難度,但仍有幾點觀察方向值得家長注意,臨床表現包括發燒、頭痛、對光敏感度、頸部僵硬、皮疹、噁心、嘔吐、活力/食慾喪失、嗜睡、意識混亂或產生幻覺、說話困難、行走困難、癲癇發作。醫生提醒,由於腦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也需要注意到與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狀同時出現或隨後出現的症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問題,如腹瀉、噁心、嘔吐或皮疹。也可能在被攜帶疾病的病原體感染後發生,包括蜱蟲(萊姆病)、蚊子(西尼羅河病毒)和貓(巴爾通體,也稱為貓抓病),或其他動物暴露、環境暴露(例如在水中游泳)。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為各種類型神經系統和發展障礙的嬰兒、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照護,由於腦炎造成腦組織無法正常運作,病人可能會出現癲癇發作、精神錯亂或行為改變。而腦炎在臨床上常常無法找到明確的致病原因,治療目標會從控制病情預防併發症,讓大腦在發炎情況中慢慢恢復,急性期之後,仍需要定期門診追蹤,接受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
學走路摔跤!1歲寶寶竟然「腦中風」專家分析原因
不小心摔了一跤後,大陸1名1歲2個月的男嬰竟半身偏癱,送醫檢查後發現,小小年紀的他罹患了中風。所幸經武漢兒童醫院的救治,孩子病情很快好轉,術後第2天,手臂、腿能抬起來;術後3週,肢體運動協調能力恢復正常。住在大陸湖北省宜昌市的1歲2個月大男嬰言言(化名),出生後一直很健康。3週前,言言學走路時沒站穩,不小心摔到了頭,家長見言言沒有外傷,精神也不錯,以為沒什麼問題。沒想到,幾個小時後,言言突然變得不想動,也不開口「說話」了;喝奶時,奶還會從右側嘴角流出,右邊的手臂和腿也都失去力氣,抬不起來。對此,家長急忙將他送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發現,言言右下肢和右上肢肌力很差,完全不能活動,評級僅為1級,正常情況為5級,且伴有語言減少。根據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醫師懷疑言言腦部有梗塞,可能是中風了。這麼小的年紀中風實屬少見,因病情危急,當地醫院建議將言言轉至武漢兒童醫院救治。結合病情資料,武漢兒童醫院專家們考慮言言是「急性腦梗塞—缺血性腦血管病」,也就是孩子大腦血管出現梗阻,導致了腦部缺血,必須儘早行介入手術疏通血管。該院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副主任醫師劉新獻表示,一旦錯失時機,腦組織將很難恢復,可能留下偏癱等後遺症。因為孩子年紀小、血管細、腦部組織本身複雜,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專家操作導管「前進」十分謹慎。幸運的是,因手術及時,言言腦血管的「堵塞點」被打通,沒有出現後遺症。術後隔天,寶寶已能抬起手臂、腿,術後第5天,癱瘓的右手已能抓物,並能在地上簡單活動。腦中風是中老人常見疾病,這麼年幼的孩子,怎麼會得「老年病」?雖然與成人相比,兒童腦梗人數相對較少,但每年醫師也會遇到幾個案例。成年人和兒童不同,成人可能因為一些潛在疾病例如高血脂、高血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血管阻塞導致腦中風。專家分析,言言發生中風,與先前摔角撞到頭部有一定的關係,但背後具體的發病機制仍不清楚。醫師也提醒,兒童不會像成年人一樣主動訴說自己的病情,不會主動就醫,因此,家長要多留心觀察孩子,及早辨識中風徵兆。部分中風兒童早期會出現抽筋、一側肢體的活動減少、失語、口角歪斜、眼裂不等大、意識水平改變、共濟失調(ataxia)、頭痛、噁心嘔吐等,一定要引起家長的重視,並及早就醫,盡快把患童送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男嬰趴睡窒息 父母沒錢未送醫…自行CPR半小時害死兒
台中一名9個月大的男嬰去(2023)年趴睡在抱枕上,親生父母在玩手機沒注意到他呼吸困難,深夜兩人才發現兒子雙眼上吊、頸部癱軟且呼吸急促,兩人自行CPR半小時沒用才送醫,最終男嬰因窒息等原因身亡。事後男嬰父母辯稱「經濟考量」才沒第一時間送醫,如今經法院審理,依法判兩人皆3個月有期徒刑,可易科罰金,母親緩刑2年。判決書指出,台中一名9個月大的男嬰,被父母放在有軟布偶的嬰兒床內睡覺,男嬰翻身趴睡在一個兔型軟質抱枕,卻影響口鼻呼吸,但父母兩人忙著玩手機沒注意兒子睡眠和呼吸狀況;直到深夜男嬰母親發現兒子不對勁,抱起來才發現他頸部癱軟、雙眼上吊還出現呼吸急促的狀況。不過男嬰父母第一時間沒有撥打119請求專業救護人員協助,反而自行CPR急救30分鐘,延誤最佳救援時間,兩人見男嬰狀況沒好轉才打電話求助;男嬰被送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急救,最終因窒息、顱內出血、大腦腫脹壞死併缺氧性腦病變而中樞神經衰竭,不治身亡。檢察官依過失致死罪起訴男嬰父母,男嬰父親解釋,沒有第一時間送醫出於「經濟考量」,透露當時他的母親過世,須獨立負擔喪葬費用,還為了不讓小孩一起吃苦,曾與社工接洽出養事宜。最終法院斟酌男嬰父母學歷不高,從事旅宿業薪資微薄,經濟狀況僅可勉強維持,雖二人行為輕率,但都坦認犯行也具悔意,因此各別判處3個月有期徒刑,得易科罰金,男嬰母親能緩刑2年;全案可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