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年齡
」 基隆基隆棄嬰3個月大身亡父母照領育兒津貼 新北市府要追是否涉詐領
基隆山區驚傳嬰兒棄屍案,黃姓男童到了入學年齡卻沒有上課,警方追查後發現男童在3個月大時就已身亡,其父母竟還照領0到2歲的育兒津貼,新北市府則將配合檢警調查,釐清是否涉詐領行為。據了解,男童開學季屆齡要入學國小一年級,家長5月透過國小新生入學線上報到系統完成新生報到,孩子在8月30日開學日卻沒到校,校方立即通報,並於1、2日聯繫楊姓生母,楊女稱孩子會去上課,校方卻遲遲沒見孩子現身。校方3日家訪,楊女稱孩子跟著父親,校方驚覺有異回報教育局,教育局通知警方協尋,三重警分局則到台中找到黃男,他聲稱孩子交給台南友人照顧,警方則調閱監視器突破其心防,黃男這才坦承孩子在3個月大時就已身亡,被依殺人罪羈押禁見。而孩子在3個月大時就已身亡,社會局發現楊女竟仍照領0到2歲的育兒津貼,是否涉嫌詐領則將配合檢警調查釐清。
基隆嬰屍還有3手足 警緊急追查確認孩子平安
基隆市23日驚傳嬰屍案,黃姓男童屆入學年齡卻未到學校上課,教育局通知警察局追查,這才驚覺男童在3個月大時就已身亡,2023年11月還被31歲黃姓父親棄屍基隆山區,而黃姓男童還有3手足,警方緊急追查,確認孩子在外婆處平安無虞。據了解,黃姓男童於2017年11月出生,是生父與30歲楊姓生母的第2個孩子,除此之外還有3個手足,而黃男在2018年3月因詐欺案入監服刑10個月,2人為了方便探監在2018年4月結婚,在2019年11月離婚。而黃姓男童原定今年要上小一,楊女還有透過國小新生入學線上報到系統完成新生報到,孩子卻在開學日時沒有出現,校方數度連繫並家訪卻遲遲未見男童身影,教育局通報警方協尋,警方找到黃男並突破其心防,黃男這才坦承孩子溢奶身亡,並於2023年11月棄置基隆山區。警方追查後發現男童還有3個手足,目前由外婆照顧連忙追查,所幸確認3孩子目前平安無虞,黃男則被依殺人和棄屍罪送辦,檢方訊後聲押獲准,楊女則被依棄屍和偽造文書送辦,訊後遭裁定限制住居。
曾見「老公把枕頭壓孩子臉」 基隆嬰屍母知兒身亡竟新生報到稱「會上課」
新北市三重區黃姓男童9月入學年齡到卻沒去學校上課,教育局詢問30歲楊姓生母,楊女稱孩子會到校上課,校方遲遲未見孩子出現而通報,警方追查後驚覺男嬰遭31歲黃姓生父棄屍基隆山區,黃男則被依殺人罪羈押禁見,確切案情仍須釐清。據了解,男童屆齡要入學國小一年級,家長5月透過國小新生入學線上報到系統完成新生報到,孩子在8月30日開學日卻沒到校,校方立即通報,並於1、2日聯繫楊女,楊女稱孩子會去上課,校方卻遲遲沒見孩子現身。校方3日家訪,楊女稱孩子跟著父親,校方驚覺有異回報教育局,教育局通知警方協尋,三重警分局則到台中找到黃男,他聲稱孩子交給台南友人照顧,警方則調閱監視器突破其心防,黃男這才坦承孩子在3個月大時就已身亡,被依殺人罪羈押禁見。楊女也坦承自己知道孩子身亡,表示曾見黃男在孩子哭鬧時,把枕頭壓在其臉上,孩子則在7年前某日與黃男午覺時因不明原因身亡,自己當時外出,回來時才知噩耗,但因孩子父親不願報案,這才把遺體放在家中,被依偽造文書和棄屍等罪送辦,遭檢方裁定限制住居。◎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小一開學沒來竟發現陳屍基隆山區 男嬰屍體疑「藏家5年」父遭羈押禁見
新北市教育局近日發現黃姓男童到入學年齡卻沒到小學報到,因而通報警察局協尋,三重警分局詢問男童父親,黃男供稱孩子在3個月大就已死亡,屍體放在家中5年,2023年底才棄屍基隆山區,基隆地檢署調查後懷疑黃男涉有重嫌,依殺人罪聲請黃男羈押禁見獲准。據了解,黃男供稱兒子在3個月大時,就因溢奶而身亡,男嬰屍體疑似在家中放置5年,2023年底才棄置到基隆山區,直到近日教育局發現孩子到了入學年齡卻沒來小學報到,通知警察局協尋才讓此案曝光。而警方23日上午帶著黃男到基隆山區找尋,已尋獲男嬰骸骨,基隆地檢指派婦幼專組檢察官劉星汝指揮婦幼警察隊與三重警分局組成專案小組,23日晚間將黃嫌依涉犯《刑法》殺人罪、遺棄屍體罪嫌重大,且有逃亡串滅證據之虞聲押禁見裁准。
「韓國年齡」正式廢除 一夜之間民眾全部「變年輕」
韓國傳統制度認為,韓國人自出生時就是1歲。而在28日,根據一項新法律的頒布,廢止了數百年來「韓國年齡」的算法,回歸到和其他國家普羅大眾一樣的國際(實際)年齡計算方式,也就是說,他們可以變得比原來還要年輕1至2歲。根據《CNN》和《BBC》的報導,依照原本韓國最廣泛使用的「韓國年齡」計算方式,他們剛出生時就滿1歲,並且會在隔年的1月1日再增加1歲,這意味著,若是12月31日出生的嬰兒,第2天就滿2歲了。韓國總統尹錫烈於去年競選時曾表示,傳統的年齡計算方法造成了「不必要的社會和經濟成本」,於去年12月,立法部門投票決定廢除這項制度,而在2023年6月28日,「韓國年齡」被正式廢除。雖然民眾的年齡「變年輕了」,但基於年齡來限制的法規仍繼續保留,如購買菸酒,韓國人仍可以用年滿19歲的那一年來計算(韓國19歲為成年),而入學年齡也會按照舊有的系統,這意味著,孩子通常會在年滿6歲(國際年齡)的當年3月進入小學。除此之外,韓國的義務兵役也將採用同樣的計算方式,會根據出生年份來判定符合的資格。報導指出,在政府立法部的一項民意調查中,約86.2%的受訪者認同採用國際年齡制度,民眾紛紛表示,「我喜歡它,因為我現在年輕了2歲,總覺得韓國的年齡制度讓我在社交上比實際年齡老」、「當我出國時,我不再需要解釋我的『韓國年齡』」。
韓國學童入學年齡調降引眾怒 教育部長認暫緩再討論「不要可取消」
韓國總統尹錫悅上任後,第一個教育政策就是指示教育部,將國小學童的入學年齡從6歲調降為5歲,但這樣提前入學的政策卻引發教育界、家長與政界人士反對,也因此讓韓國教育部趕緊喊卡,表示政策還會再經過專家學者討論過後再行公布,甚至若教育部官員更認為,「如果人民真的不想要,我認為可以取消這項政策」。因民團反對,教育部也發聲表示先暫緩並再討論,原定實施時間也是2025年。(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綜合韓國媒體報導,上個月29日韓國教育部宣布了國小學童,從6歲調降到5歲的政策,強調可應對少子化與老齡化,縮短學前教育差距等等,但這樣的政策卻引發民怨,不少韓國民眾都認為政策相當無腦,甚至5歲入學也不符合嬰兒的發育階段,可能會加劇該年齡段學生的大學入學和就業競爭,並鼓勵民辦教育,造成補習班更多。對雙收入家庭也會缺乏照顧,更有人指出不符合全球趨勢。韓總統秘書室首席秘書安祥薰2日則在記者會上表示,將小學入學年齡從六歲下調至五歲的方案,教育改革的目的在於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政府此舉在整合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和託管,減輕家長的負擔。他也表示調整入學年齡只是一項解決方案,並非是一個目標。但民間團體與家長的反彈,也讓副總理兼教育部長的朴順愛出面表示,針對這項政策,若人民真的不想要,她認為可以取消這項政策,將採取開放的態度,公開討論達到社會共識,而5歲入學最快也是2025年的學年實施,因此都還有討論的空間。
南韓國小孩童入學年齡「降到5歲」 最快2025年實施
近期Netflix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爆紅,在第9集中禹英禑為自稱「兒童解放軍總司令」的方屁噗辯護,從孩童補習的壓力可看出南韓家長對課業的重視。近日南韓教育部表示,計畫將國小學童的入學年齡,從6歲降低到5歲,最快2025年起實施。根據《韓聯社》、《News1》報導,南韓教育部長兼社會副總理朴順愛29日向總統尹錫悅報告了今年的主要政策,並表示會將小學的入學年齡降低到5歲。教育部指出,如果達成共識,入學年齡降低到5歲的計畫最快會於2025年實施,儘管政策會影響學齡兒童,但南韓的小學6年、國中和高中各3年、大學4年將維持不變。如果此政策實施,將是南韓自1949年頒布教育法後,76年來首次進行修訂。教育界人士指出,孩童5歲就上小學不適合幼兒發展,恐導致教師供需等問題;某些家長團體擔心學生在面臨教育改革會有不良的影響,反對政府實施此政策。朴順愛表示,家長是否同意這個新學齡制度是一個變數,教育部也會先聽取學校官員、教育專家和家長的意見。此外,朴順愛說,教育部將在2024年以前整合幼兒園和托兒所,進而縮小社會差距。
少子化來襲!學生數呈遞減趨勢 16年後小一、大一低於20萬人
現代的夫妻大都只生一個或兩個小孩,有些甚至主張「不生孩子」,因此生育率下降,社會上少子化情況加劇,未來學生也將漸漸變少。教育部針對各教育階段學校學生研究推估,發現在少子化情況下,16年後台灣學生人數將大幅下降,而小學一年級人數可能僅剩16.1萬人,大一人數則剩下18.1萬人。據《自由時報》報導,教育部以出生人口數等資料,分析各級教育階段的入學年齡及修業年限等,推估未來16年各級教育階段學生數。教育部資料顯示,98年至124年學年國小一年級學生人數,除了因生肖效應導致部分學年人數起伏外,受到少子化的衝擊,多呈現遞減趨勢。教育部表示,國小一年級98學年人數約23萬人,105學年適逢虎年影響,學生人數減至17.5萬人;後面因政策效應墊高出生數,預期到111學年一年級學生人數可維持20萬人以上,不過隨著人口預測逐年遞減,124學年度預估僅剩16.1萬人,預計未來16年期間,小一人數平均年減3200人或1.7%。教育部預估16年後小一人數。(圖/教育部提供)國中階段,預估124學年度總數僅剩51.5萬人,未來16年平均年減5800多人,國一新生人數則降為17萬人;高中階段,124學年預計只剩53.4萬人,平均年減9700多人,高一新生僅剩18.4萬人。至於大學階段,因少子化影響嚴重,從109學年開始大學總人數將跌破百萬人,預計124學年剩77.9萬人,大一新生人數,因受境外及非應屆生入學的情況增多,維持平均年減3600人,124學年大一新生人數則預估約18.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