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
」 大陸 汽車台東秧苗場通過有機認證 成為縣內第一座
花東兩縣為台灣有機水稻生產重地,栽培面積約1788公頃、占全台52%,有鑑於全程有機生產尚欠前端育苗一環,農糧署攜手產官學輔導花東種苗場業者導入溫湯消毒法,台東縣南島種苗場於今年中旬通過有機驗證,成為縣內首間且唯一有機種苗場,每期作預估產能約1.5萬盤秧苗。健康環保意識抬頭,綠色消費蔚為風潮,有機農產品消費力提升,糧食作物水稻尤其重要,台東縣有機水稻耕作面積達455.1公頃,排名全國第2,然其根基種苗仍採取慣行農法培育。台東農業改良場指出,水稻育苗過程須經種子、苗箱及苗土處理,還有苗圃管理,其中種子消毒目的在於消滅種殼病原,有機消毒法可採生物製劑或溫湯處理,兩者中以溫湯防治效果最佳,但降溫技術門檻及成本高。為健全有機水稻生產鏈,農糧署邀集農業改良場、地方農政單位及宜蘭大學成立輔導團隊,協助花東地區水稻育苗業者建置有機種苗生產系統,台東縣南島種苗場自行研發空壓機冷循環設備,達到溫湯消毒法瞬熱瞬冷需求。南島種苗場長范植勛表示,溫湯處理過程以天車吊掛秧苗噸袋,浸泡於60度高溫池水中,池底設置空壓機管線,使冷空氣於袋內循環,達到瞬間降溫功效,避免秧苗因高溫熱熟。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強調,目前花東地區共有花蓮縣學田育苗行、台東縣南島種苗場及花蓮縣銀川有機農產品合作社通過有機種苗驗證,完善水稻育苗到收成全程有機,提升產業價值。據統計,花東有機水稻種苗場,每期作生產約4萬8000盤秧苗,可供應約190公頃耕地,未來視市場需求逐步擴大生產力。
中共20屆三中全會落幕「將改變陸經濟路線?」 專家:或處理人事問題
中共20屆三中全會今天落幕,外界多認為大陸經濟路線會有改變。專家分析,大陸經濟路線此前已有非常清楚的路線論述,此次全會很大的機率是在處理人事問題,且該會議事實上是在做好整個國際情勢轉變的一個「防禦性」準備,如何帶動國內「內循環」或是未來大陸經濟發展不會改變的方向。海基會18日舉辦兩岸經貿講座,全國工業總會大陸處長黃健群以「兩岸經貿關係新情勢及未來展望」為題發表演講。他在演講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做出上述表示。中共三中全會延期至今才舉行,外界多認為大陸經濟路線會有改變。但黃健群觀察,從去年底中共舉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包括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等都已經有非常清楚的路線論述,會議之所以延期,很大的機率是在處理人事問題,而非經濟路線。許多人把此次中共20屆三中全會與1978年的11屆三中全會比較。黃健群指出,後者強調開放,前者更多強調的是改革,就是把18屆三中全會提到的問題,繼續進一步地往前推進,包括社會及經濟體制改革,或有可能賦予國有企業更多在發展所謂「新質生產力」的任務。黃健群指出,目前大陸的經濟改革重點還是在於產業的轉型、轉軌,譬如降低房地產的比重,提高新興產業的占比,但這可能要花4到5年的時間。黃健群認為,本屆三中全會事實上是在做好整個國際情勢轉變的一個「防禦性」準備,即中共認為,以美國和歐洲為主所帶動的國際形勢,勢必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帶來重大的影響。所以習近平日前在中共黨媒《求是》雜誌發文強調「自信自立」及自主發展,顯示如何帶動大陸「內循環」或是未來不會改變的方向。
車用冷氣「內外循環」何時切換 專家解釋:很多人都開錯
有開過車的民眾都知道,汽車內的空調分有「車內循環」與「車外循環」兩種,但到底要在怎樣的情況下切換到哪種循環模式,相信許多人都搞不太清楚。為此,中古車專家綸爸就特別拍片解釋,更強調只要在適當的環境做出切換,不僅能讓汽車更加省油,甚至還有保命的功效。中古車專家綸爸近期在IG上傳影片,他在影片中表示,許多人都開了十幾年的車,但是還是沒有搞清楚循環模式的使用時機,他也依照實際上路會遇到的情況,做出循環模式切換時機的解釋:車上有異味/煙味由於車內有異味、煙味,所以在這情況下,要打開「外循環」模式,如此可以快速排除車內的味道。馬路上塞車由於這時候切換外循環的話,有可能會讓附近車子排出的廢氣吸入車內,因此這時候應該是要打開空調的A/C鍵後,切換到「內循環」模式。車子經過曝曬後啟動經過曝曬後的車子,車內溫度極高,車輛內的塑膠製品也有可能因此產生甲醛等有害氣體,因此這時候應該要切換到「外循環」模式,讓車內的有害氣體盡速排出。夏天車內快速降溫而在前一步完成後,雖然車內有害氣體排出了,但是車輛溫度還是十分的高,這時候就是打開空調的A/C鍵後,切換到「內循環」模式,如此便可讓車內迅速降溫。高速公路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之際,只要不是遭遇到塞車,大多時候都是打開空調的A/C鍵後,切換到「外循環」模式,如此可以保證車內空氣流通,駕駛也不會因為缺氧出現頭暈想睡的情況。車內起霧當車輛內外溫差過大,或是雨天行駛之際,擋風玻璃極有可能會因為溫差關係而起霧,這時候就是將空調切換到「Fornt」(扇形圖標)的模式,就可以開啟前檔除霧功能。
愛車防中暑1/白車、黑車溫差可達25℃ 小心「4大危險物品」把車燒毀
夏天到來,氣溫持續飆高,將車輛停在室內停車場、陰影處,都是避免上車就感受「烤箱」般高溫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其實「車色」也是降溫的關鍵原因,汽車達人蔡文馨告訴CTWANT記者,「不同顏色的鈑金溫度差距可以達到20℃以上。」根據外國媒體《MikesCarInfo》日前使用4輛不同顏色的ToyotaHighlander SUV新車,並測試車輛熄火狀態經烈日曝曬四小時後的鈑金溫度,發現白色最高溫度45℃、銀色53.8℃、鐵灰色63.3℃,而黑色高達70.5℃。日本自動車聯盟JAF也做過相關實驗,選擇ToyotaVoxy新車黑白各1輛,測試時間在中午12點至下午2點,發現白車車室溫度達50.5℃,而黑車為56℃。蔡文馨也說,「在相同條件下,白車的溫度均比黑車低,因此白車在降低溫度方面有絕對優勢。」從上述實驗也可以發現,開車出門停在室外經過曝曬後,車內溫度可能飆至50℃,長時間曝曬更有可能超過70℃的高溫,通常上車後車主會把冷氣開到最強,但這個方式不僅降溫效果不佳,還有可能傷到愛車的引擎。如何快速又正確地降低車內高溫?和泰汽車日前也因應炎熱氣候,分享快速降溫「涼爽3開口訣」:開車窗、開送風、開冷氣。也就是先「打開」全部車窗,讓車內熱氣散出去;「開啟」送風、外循環,藉此加入空氣對流以利散熱,同時也將異味排出去;最後「開啟」冷氣、內循環,當熱氣散得差不多後,就可以關上窗戶,並將冷氣風口朝上吹,加速降低溫度。如果車內有天窗,打開也有助於排出熱空氣。(圖/黃耀徵攝)此外,謝姓車主和CTWANT記者分享,「之前去高雄玩,把沒喝完的葡萄汁用玻璃瓶裝著放在車內,並且把車停在室外停車場,結果隔天在車上爆開。」他回憶道,「一開始我先開後車廂放行李,朋友突然說『怎麼有葡萄汁味?』我往前一看,車內都是碎玻璃,我一開始還以為是有人敲破車窗偷東西。」「後來才發現是昨天那瓶葡萄汁爆開,不僅前座、後座都是碎玻璃,就連前擋風玻璃也被炸出裂痕。」他心有餘悸地說,「以後在車內真的不敢亂放東西。」台灣中油也提醒下列不適合放置車內的物品:一、 打火機:內部填充的液態瓦斯,受熱後會壓力升高、引發火災。二、 手機、行動電源等電子產品:設備內部的電池在高溫下可能過熱。三、 寶特瓶、眼鏡:可能因為陽光照射角度而聚光導致起火。四、 香水、芳香劑:揮發性液體在高溫下容易引發火災。同時,定型液、髮膠或降溫噴霧等瓶瓶罐罐也盡量避免放置車內,一旦遇到炎熱天氣,加上瓶身耐熱效果不佳時,也容易讓愛車陷入危險之中。美國一名女子艾瑞斯(Karmen Ayres)從華盛頓開車到加拿大溫哥華,將髮膠任意丟在後座,車停妥後鎖車就離開,沒想到居然在車內爆開。(翻攝自Karmen Ayres臉書)
家中停電上車開冷氣睡覺 一個疏忽反造成1死2昏迷
越南安老縣長山鎮於2日發生死亡意外事件,因為停電的因素,有一戶人家的父親帶著子女上車開冷氣睡覺。沒想到等到母親察覺時,3人均陷入昏迷狀態,緊急送醫之後,其中的父親與兒子雖然搶救成功,但20歲的女兒就這樣不幸離世。根據《docbao》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1日晚間,當時長山鎮發生停電,由於天候炎熱,49歲的父親 Pham Van Thuy就帶著20歲的女兒Pham Minh Hang與15歲的弟弟Pham Ngoc Khanh跑去停放在車庫中的汽車上打開冷氣睡覺。原本只是個簡單的動作,但是Pham Van Thuy的妻子Le Thi Ly於2日凌晨3點15分前往查看時,卻發現3人已經在車廂內昏迷不醒,於是緊急呼叫救護車將3人送往醫院急救。最後,父親與兒子雖然搶救成功,但20歲的Pham Minh Han就這樣不幸離世。報導中指出,會造成這起意外事件,主要是汽車冷氣的運作方式與傳統室內空調的運作方式有很大的落差。汽車的空調分成「內循環」與「外循環」兩種,在空調製冷的過程中,「內循環」因為是循環車內的空氣,所以製冷速度會比較快,而「外循環」因為會吸入室外空氣,所以製冷速度遠低於「內循環」。但相對的,只要車外是通風狀態,「外循環」可以源源不絕的帶入氧氣進入車廂。反之,一些傳統汽車的「內循環」在長時間的運作下,很容易就會讓人因為缺氧產生悶熱、疲勞等狀況,這時候就需要開窗或切換模式,讓車內空氣保持流通。而這起意外除了內外循環的問題外,再加上就是汽車是以啟動的狀態停放在密閉的車庫內,周圍充滿著車輛排放的廢煙,這久了不管是使用哪種循環模式,車廂內的氧氣都會很快的耗盡。報導中也提到,如果真的有必要在車上進行長時間的休息外,首先要將車輛停放在陰涼且通風的地方,這樣可以讓排氣管的廢棄快速的消散,同時,不管是使用何種循環模式,玻璃窗都要打開1.5至2.5公分的空隙,以便進行通風,如果必要時,可以使用小電風扇來加強車廂內的空氣循環。
上車秒開冷氣是錯的? 內行人揭正確步驟:9成駕駛都疏忽「這件事」
天氣愈來愈熱,走在外頭沒多久就滿身大汗,上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開冷氣。不過,有專業網友指出,這樣的作法是錯誤的,並分享4大步驟,讓不少網友都長知識了。抖音帳號「聰哥說車」日前PO出影片,寫下:「絕了!空調這麼開舒服又省油!尤其最後一點,90%的人都疏忽了」,夏天特別燥熱,很多人一上車就想開空調,但是按鍵很多,正確的方法才能既舒服又省油。他指出,一定要先打開外循環,能夠把車內的熱氣給吹出去,2分鐘後再打開冷氣,並切換成內循環,這樣車內不但很快變涼,而且製冷效果也非常好。抖音帳號「聰哥說車」教導開冷氣的正確方式。(圖/翻攝自聰哥說車抖音)假如碰到下雨天,擋風玻璃容易起霧,「聰哥說車」透露,除了打開冷氣和外環環外,一定要把吹風模式調整為吹向玻璃,這樣玻璃就再也不會起霧了。此外,冬天的時候吹冷氣,也時常讓玻璃起霧,這時只要關掉冷氣並打開外循環,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且特別省油。至於塞車的時候,「聰哥說車」提醒,除了打開冷氣外,還要打開內循環,這樣車裡不僅涼快,車外的廢氣也進不來。最後,開冷氣在車內休息,也要把窗戶打開2指寬的縫隙,好讓空氣流通,否則睡醒後會容易頭昏腦脹。影片曝光後,引發熱烈迴響,網友紛紛學到新知識,「這麼多年的車白開了」、「開了多年車就是搞不清這些」、「學會了」,不過也有人認為太繁瑣,「我的車想怎麼開就怎麼開」、「太麻煩了,還是開窗直接,啥時候都好使」、「要是操作都這麼複雜,我還是選擇騎共享單車吧」。【影片傳送門】
政策錯誤執行又遭清零打擊內需 中國經濟內循環成一片死水
中國目前面臨三大難題,導致經濟增長放緩,那就是內需經濟信心不足、出口經濟萎縮、原物料和能源價格飆升帶來的輸入性通膨,後2個因素肇因於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加息周期,以及短期內難以落幕的俄烏戰爭,2者皆為中國政府難以干預和影響的範圍,但中共當局唯一可以調控的內需經濟卻也因多項政策的錯誤執行而被嚴重打擊。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央行都跟隨美國聯準會進入貨幣緊縮週期,全球經濟活動和進口需求勢將放緩,這會打擊中、日、台、韓等主要出口國的出口經濟。再加上俄烏戰爭、氣候變遷,以及全球原物料大國的資源民族主義紛紛抬頭,最容易推高各種商品價格的大宗商品輸入性通膨也讓許多原物料和能源進口國叫苦連天,中國就是其中之一,但中共當局早在多年前就為了應對可預期的極端氣候災害而大量囤積糧食,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也效仿印度的左右逢源,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盡量保持中立,因此獲得了俄國較為低價的能源供應。但擁有龐大內需市場的中國,卻陷入內循環經濟呈現一片死水的窘境,這要歸咎於2個原因,第1是中共當局去年提出的多項重要政策被錯誤執行,第2則是中國的防疫封控打擊了民眾、企業和國內外投資人的信心。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台灣宜蘭人,現居北京(圖/達志/路透社)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中共在去年提出的雙碳目標、打擊補教業、房地產整治、科技監管和共同富裕其實是多項長期和全國範圍的重要政策,目標分別是針對能源汙染、基礎教育資源外流、房地產泡沫、P2P等投機產業過於興盛、資本壟斷和貧富差距過大等國家長期發展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但這些重要政策卻被「短期化、地方化和碎片化」的執行,扼殺了騰訊、阿里巴巴、滴滴等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更打擊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防疫封控更是重創內需經濟的元兇之一,由於民眾預期封城會因新一波的疫情而再度實施,導致工作停擺失去收入,所以就會傾向過度儲蓄不想消費,連帶影響企業收入,而企業也會因為封城的預期心理而取消原本的擴店和擴產計畫,人民不想消費,企業不敢投資,就形成內需經濟疲軟的惡性循環,但動態清零政策也確實讓中國的染疫和死亡人數大幅下降,遠遠低於歐美各國的數據,所以封控政策的執行有好有壞,相當兩難。騰訊馬化騰(左)和阿里巴巴馬雲(右)(圖/達志/路透社)中國內需經濟的「寒冬」反映在中國科技巨頭騰訊的大動作裁員,騰訊底下的兩大部門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與PCG(平台與內容事業群)為上半年的裁員重災區,而下半年,多個部門還是會繼續裁員,其中,PCG旗下各部門的裁員比例甚至會達40%到50%。此前,騰訊也多次預告集團將步入「寒冬期」,營收和成長都會放緩。中共當局目前除了放寬房地產、補教業和科技監管的打擊力道,試圖恢復內需經濟的信心之外,還利用資金充沛的公部門和國有銀行向疲軟的市場注入資金,不只如此,中國政府還計畫推動新能源、新水力和新基建的重大項目投資來刺激內需經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試圖在全球經濟即將陷入衰退時,防止中國經濟增長過度放緩。
同事快篩陽性 辦公室座位套塑膠布變「類方艙」
本土疫情海嘯來襲,確診數持續創新高,一名網友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同事快篩陽性後,隔天上班辦公室都被大塑膠布包住,變成「類方艙辦公室」,網友看了笑回「結果吹同個空調全中。」網友13日在臉書《爆廢公社》發文說「昨天辦公室有個同事快篩陽,結果今天上班辦公室變成這樣,類方艙辦公室」,從照片中可見,辦公室每個人的座位被大塑膠布包住,像一個防護罩隔出自己的空間,同事們在裡面正常戴口罩辦公。此文曝光後,有超過4100名網友按讚,超過424則留言,網友說「如果是白色就更好笑了」、「又涼又不被打擾」、「養生膠帶結」、「生命總會找到出口。」也有網友說這樣根本沒用,「自製負壓,但沒想到空調是內循環」、「都封好了,結果上面接中央空調,全部一個都別想跑,證明了要死全部一起死」、「病毒比你的紅血球還要小,試問你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你還能怎麼著?」
60歲婦人膝關節疼痛難耐 中醫針灸6穴位改善
60歲的李女士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已多年,雙膝疼痛導致生活品質降低,平時不敢出門,走路超過15分鐘就會開始疼痛不已,外出時無法上蹲式廁所,上下樓梯更是困難,影響她自行出門的意願。注射玻尿酸、吃止痛藥皆無法減輕疼痛,骨科醫師建議若無法改善可能需要換人工關節,故李女士尋求中醫幫助希望能減緩症狀。膝關節經長年累月使用,會導致軟骨磨損,進而形成骨刺、關節變形產生膝關節疼痛問題,因而影響活動功能及生活品質。好發於老人、停經後的婦女及體重過重者,王怡婷醫師表示,中醫認為關節疼痛屬於「痹證」,是由風、寒、濕等外邪侵襲人體,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不通造成疼痛的症狀,以風邪致病為主者,疼痛較無定處,可選用羌活祛風通絡;寒邪致病為主者,疼痛劇烈且位置固定,可選用附子溫經散寒;濕邪致病為主者,常見關節酸痛而沉重,天氣陰雨時可加重或誘發症狀,可選用薏苡仁祛濕除痹。王怡婷醫師取陰陵泉、足三里穴,健運脾胃、利濕消腫;取內膝眼及犢鼻穴,促進膝關節腔內循環,刺激軟骨修復;取血海穴改善血液循環以濡養關節;取伏兔穴強化股四頭肌;除了上述6穴位,並搭配補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之中藥共同調理身體。李女士經針灸及中藥治療一個多月後,膝痛不適已逐漸獲得改善,可自行走路去搭公車,暫不需要開刀。王怡婷醫師提醒,膝關節退化並不是老年人專有的疾病,若常常姿勢不良、體重過重者也可能提早面對關節炎的問題,所以平時應注重保養關節,如避免蹲跪的動作、體重過重者應減重以減輕膝蓋壓力、多熱敷膝蓋促進血液循環、穿合適有彈性的布鞋,鞋墊可以緩衝膝蓋受力,以及抬腿運動或是其他強化大腿股四頭肌力量的運動,可以協助膝蓋有良好的穩定性以及避免受傷。
「北市5名消防隊員」快篩呈陽性 陳宗彥曝最新情況
北市消防局昨(21日)針對曾經執行防疫專案以及萬華地區消防分隊隊員進行新冠肺炎(COVID-19)快篩,結果發現多名隊員快篩呈陽性。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目前已知5位消防隊員快篩呈陽性,詳細篩檢結果還要再掌握。記者提問,今(21日)傳出台北有多名消防隊員快篩呈陽性,是否有擴大匡列近距離接觸者。對此陳宗彥回應,已知是5名隊員快篩呈陽性,截至目前還未收到進一步篩檢結果,不過在上周疫情嚴峻情形下,消防署、各縣市消防局對於同仁的防護措施相對提升,對隔離狀況也都依照標準,要確保救護能量。陳宗彥指出,消防署有訂定三級警戒救護應變指引,經檢視後,尤其是大家很關心的救護能力、執行時候車上的狀況,要求駕駛艙要開空調,但是是由外到內以及車窗要打開,醫療艙的部分也要開通,讓空氣流通,前艙空調不能用循環式內循環。
日拍板排核廢水入海 專家:「放射性爐水」遠超過台電
日本規畫排放福島核事故廢水入海,引發外界抗議,不過我駐日代表謝長廷則反說,台灣3座核能發電廠的廢水也是排放入海,台電昨日表示,台電排放的反應爐冷卻用水與日本接觸到爐心的爐水完全不同,日本福島一廠發生核災爐心熔毀,帶有放射性的爐水,其放射性強度遠超過台電正常運轉的核能電廠。台電冷卻水 無排氚問題一般來說,核電廠排放水分為四大類,首先是反應爐外圍,利用水路引進海水冷卻爐溫,如同水冷式汽車引擎冷卻水;一種是用來清洗廠內衣服、器具的清洗用水,第三為空調冷凝水;最後一種才是幅射性比較高的爐內系統循環「機件洩水」,也就是俗稱的爐水。台電表示,核電廠反應爐冷卻水是引用海水將熱量帶走,排出時海水溫度會上升,但不會有排氚的問題,少數因系統維修等需排出的廢水,也會處理後在原能會監督下才排出。爐水經過濾 百分百回收至於「機件洩水」,是在反應爐系統內密閉循環,有一定輻射劑量,台電並不對外排放;在核電機組大修時,會把這些水拿出來過濾,把機件鐵屑雜質留下去做固體廢棄物,水的部分則再回收,送回爐內循環使用,百分百回收。反觀福島一廠因發生過核災爐心熔毀,其爐水帶有放射性,但日本政府想藉由過濾吸附方式,各國均擔憂這種作法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廢水廢氣輻射 遠低於法規台電指出,我國對一般人的輻射劑量的法規限值為1毫西弗/年,檢視各核能電廠歷年實際排放對民眾的輻射影響均在年法規限值(1毫西弗/年)的千分之一左右。且台電各核能電廠歷年放射性廢氣、廢水排放及監測結果均在正常狀態,符合法規要求,無任何異常排放。台電表示,2002年台電核三廠實際排放氚廢水為39.9兆貝克、廢氣為10.2兆貝克。其對民眾的年輻射劑量影響,廢水為0.00006毫西弗、廢氣為0.0004毫西弗,總年排放對廠外民眾輻射影響遠低於年法規限值,也遠低於天然輻射的環境輻射劑量(1.62毫西弗/年)。清大工科系教授葉宗洸解釋,福島電廠的廢水接觸到核燃料及其分裂產物,但是正常核電廠歲修排放的管路廢水(包含冷卻水)卻不會接觸到核燃料及其分裂產物。建議東電及日本政府邀請鄰國專家來進行公正的第三方驗證。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指出,福島核事故廢水帶了很多放射性的物質,但如果日本人真的能如他們所聲稱的,把這些水中的放射物質全部去除,只剩下1500貝克/毫的氚,他認為排放到海中是可以接受的。
電動車如四個輪子的手機 台商:抱團切入大陸供應鏈
在大陸政府鼓勵產業發展並支持內需消費下,台商看好大陸新能源車市場,亟欲切入產業鏈。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指出,在當前車企業者積極合作情勢下,台商應避免單打獨鬥,須尋找得力企業發展策略結盟,以抱團方式搭上大陸新能源車風潮。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3日舉辦台商創新營運模式論壇,邀請多位台商分享經營模式與經驗。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表示,台商須因應各國政策尋找營商利基,並備妥短中長期策略,他強調,選擇比努力還重要,台商迎向趨勢的同時應發展策略聯盟,以追求互惠雙贏局面。生產品牌銘版、汽車零配件產品,從事電鍍與精緻金屬等業務的台展集團董事長廖漢明表示,大陸的內循環政策帶動汽車市場日趨蓬勃,台商若要切入大陸新能源車產業,需精進環保技術,以達到客戶要求,並取得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旗下ISO900等品質管理的系統審核認證。大陸2020年初受疫情嚴重影響,多數汽車產業停工,直至4月過後疫情趨緩,車市在5、6月迎來報復性成長。廖漢明表示,在新能源車市場導向下,未來的造車趨勢是鋁合金壓鑄,這為公司帶來危機感,公司正朝轉型道路前進。據統計,大陸「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小鵬汽車與理想汽車市值合計約人民幣(下同)7,636億元,已超越美國三大老牌車廠通用、福特及菲亞特克萊斯勒的市值總和7,628億元。看好新能源車前景,許多企業積極布局,近期大廠聯手消息不斷,包括富士康與大陸最大汽車製造商吉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拓展業務。與會台商形容,未來智慧電動車將如具備四個輪子的手機,產業鏈之間需緊密合作,異業結盟例子也會愈來愈多,台商抱團更能搶占商機。
陸展開核心技術「吸星大法」 台商急賣廠帶人才走
2020年7月,台灣EMS廠緯創將大陸昆山廠(緯新資通)賣給「陸版鴻海」立訊精密;8月,可成處分大陸泰州兩座廠給陸企藍思科技。有機構分析,隨著大陸邁向產業自主,中期來看,台灣受到衝擊最大,是最有可能失去大陸市場的經濟體之一,推算中期損失將達本身GDP的10%左右。 這份報告是由安聯集團(Allianz)旗下貿易信用保險公司──裕利安宜(Euler Hermes)所發表。據外電引述報告指出,大陸「雙循環」策略將是十四五規畫重點,長期目標是利用國內生產滿足不斷增加的內部需求,而非透過進口;雖然最終實現產業自主將會對其他經濟體造成不利,但在實現目標前,雙循環戰略將產生積極影響,因企業可能會藉著向國外取得技術實現製造升級。今年10月召開的中共五中全會決議中,對於十四五經濟重點目標之一,就是強調「關鍵核心技術要實現重大突破」。台新投顧總經理李鎮宇近期在一場論壇表示,大陸十四五經濟政策重點強調內外雙循環,其中的內循環就是千方百計促消費,外循環就是要促成「進口替代」,目標是培養出自主重點產業鏈,做法是直接從國外整廠引進,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上海特斯拉,是大陸少數特許外資可以100%持股的企業。為何這樣做?李鎮宇指出,只有100%外資持有,他(外資)才會把100%技術投進去(大陸),此後上海特斯拉培養出的本地人才會散出去,人才出去之後,某個程度就挖到了技術,很快就會開枝散葉,自主供應鏈也很快就會起來;「外循環某個程度是藉由開放外資來作到進口替代,帶進來之後再COPY,整個供應鏈就複製了!」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大陸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指出,大陸國務院日前頒布《新時期促進積體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扶植高階積體電路、半導體,以及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軟體,據此,短期內,大陸仍將以「融台」與經濟施惠,吸納台灣企業技術與人才,長期,台灣或面臨中方進口替代;同時,大陸科技自主創新政策預期將擴大招募海外人才,恐導致台灣人才外流大陸的情形愈趨嚴重;所幸的是,台灣人才赴陸多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惟對此「陸漂族」回台謀職,則成為新興問題。大陸在十四五期間側重內循環的發展,王國臣認為,在陸台商已不能再單純地製造,而要同時考量製造與銷售,特別是隨著「短鏈革命的市場導向」(in China, for China),以及供應鏈的「去美化」,在陸台商恐進一步靠攏中資企業,特別是具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他提醒,已生根或有意願拓展大陸內需市場的台灣企業,慎防遭中資企業併購,或被迫加入國有企業混合改革。李鎮宇指出,「十四五」強調推動國家核心科技自主,劍指8大科技領域,紅色供應鏈有望再升級;8大科技領域為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積體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航空科技、深地深海。大陸半導體產業政策主力將扶植第三代半導體,第三代半導體之高功率及高頻特性使其元件可大幅提升效率,達到減少耗電量、縮小體積等優勢。市場預期大陸將於十四五期間投入10兆人民幣於第三代半導體,最值得注意的公司包括IDM三安集成、設備商北方華創。李鎮宇指出,目前大陸第三代半導體仍以4吋廠為主,台灣及歐美則有部分6吋產能,推測技術仍有落差,台廠在RF應用技術領先;同時,第三代半導體將應用於電動車、電源管理等利基市場,無法取代第一代半導體。在實現技術自主的同時,大陸將會面對包括債務上升、企業殭屍化及科技進步慢的長期風險。裕利安宜報告指出,相較美國、日本、德國等先進國家,大陸的研發開支更為依賴政府投資,較大的政府干預可能會導致盈利能力及創新能力較弱的國有企業產能過剩和資源錯配問題。
法律嚴令不准浪費食物!陸研擬「反浪費法」 大胃王吃播恐遭罰逾40萬
大陸餐飲浪費現象讓人怵目驚心,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下令制止餐飲浪費後,反餐飲浪費相關措施雷厲風行。《反食品浪費法草案》22日首次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對反食品浪費的原則、要求、政府部門職責等作出規定外,對於盛行的「吃播」現象,情節嚴者的,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約台幣4萬3千元至43萬元)。大陸自從2013年開展「光盤行動」,官方大力宣揚適量點菜、剩餐打包等用餐理念,不過部分地方餐飲浪費現象仍然嚴重,近年來,網路上甚至流行起一股「大胃王吃播」風潮,大胃王風氣遭到《央視》點名,譴責「大胃王吃播秀」浪費食物,應珍惜糧食、拒絕浪費。數據顯示,每年,僅城市餐飲浪費就超過了340億斤,反食品浪費立法已經是勢在必行。廣受大陸社會關注的《反食品浪費法草案》22日首次提請大陸人大常委會審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亮相。《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共32條,分別對反食品浪費的原則、要求、政府部門職責等等作了規定。例如,草案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反食品浪費工作的領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社會公布反食品浪費工作情況;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應當加強公務接待、會議、培訓等公務活動用餐規範,加強管理。這份草案對餐飲業者也做了規定,要求業者主動提醒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在醒目位置張貼或者擺放反食品浪費標識或者由服務人員說明,引導消費者按需求適量點餐,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並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規格的選擇。此外,業者可以對造成明顯浪費的消費者收取處理廚餘垃圾的相應費用。對於「吃播」現象,草案中也規定,禁止製作、發布、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節目或影片。違反規定的,責令整改,給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人民幣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同時,草案要求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民政部門做到愛心捐贈,減少浪費,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向社會組織、福利機構、救助機構捐贈尚在保質期內,可安全食用的未售出食品。既解決食品浪費,也儘可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大陸在杜絕餐飲浪費上動真格,準備以法律禁止浪費。這背後有多重考量,一是糧食安全等同國安,不應受制於人,二是要自力更生,糧食安全必須守住,三是從不浪費飲食,把效應外溢到不炫富等,提高文明素質。大陸官方於今年8月就宣示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並重新推動光盤行動。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儘管大陸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新華社也評論,餐飲浪費現象,不只是個人消費習慣問題,更是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問題,「再厚的家底也經不起揮霍」。習近平向來討厭浪費,他接班後,就發起「反腐倡廉」運動,以8項規定整頓官員的公款吃喝現象,連帶讓一些漫天喊價的高檔餐廳,不是轉型就是關門。這一次以立法全面禁止食物浪費,則有國家安全的考量。11月23日,大陸海關總署公布的今年前10個月糧食進出口資料顯示,今年1~10月大陸糧食進口總量為11514萬噸,同比增28.5%,超過去年全年的糧食進口總量。其中,1~10月玉米進口累計782萬噸,已超過720萬噸的進口關稅配額。大陸進口小麥、大麥、玉米、大豆均呈現進口量大幅增長局面。大陸官方曾指出,新冠疫情對中國的糧食加工、物流中轉、終端配送等造成影響。同時,受個別國家限制糧食出口等因素影響,引發(中國)國內對糧食安全的關注和擔憂,給中國糧食安全「帶來多年未有的壓力和考驗」。可以說,疫情與美國過去一年的強硬打壓,讓大陸驚覺到,糧食不能受制於人,這一切,要先從消費端不浪費做起。大陸日前提出「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主張,還要進行需求側改革,一方面要擴大內需,另方面在科技與糧食上,更要提高自主性,光盤行動的立法,也是內循環的一環。
川普令中美經濟脫鉤 蘋果不捨人民幣求台廠「脫蘋」
最近從中美各自喊出「內循環」或「脫鉤」政策,此外,台廠如可成、緯創快速把大陸廠房轉手陸企,除明顯看出大陸台商與紅色供應鏈的格局發生變化,更窺出中美脫鉤的趨勢正在發酵中。但台商認為,脫鉤論可能還太早,要真正脫鉤沒這麼容易,畢竟美國是資本主義的民主國家,川普政治傾向不見得能完全操控美企對大陸市場的追求,這點從實際上沒有真正知名美企退出大陸可見一斑。但從台廠競爭力來看,也有台商顧問從近期緯創與可成兩起交易案發現,台商在陸供應鏈恐會因美企客戶的布局需求快速洗牌,在供應鏈出現中美兩套系統的趨勢下,美商加速培植「紅色供應鏈」,讓台商資通訊產業包含筆電、手機等代工廠被迫出局(退出大陸),恐成為台商投資大陸30多年來最大的挫敗。近期中美在貿易與科技爭端下,雙邊政策有傾向各走各路的跡象,像大陸官方發布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而川普8月下旬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不一定要與大陸有生意往來。換言之,等於提高美國經濟與大陸經濟脫鉤的可能性。甚至稍早8月23日川普競選團隊公布「川普第二任期議程」10大核心優先事項中,大陸議題被單獨拉出且排在第3,強調要結束對大陸的依賴,例如從大陸帶回100萬個製造業就業機會等。但是否真如此悲觀?上海台協副會長蔡世明卻不這麼認為,他說,雖然中美之間加強對立,但能否做到全面脫鉤仍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尤其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還是要以民間資本角度來看,而非被政治人物全盤引導。蔡世明表示,如果美國企業真可以被政治給凌駕,還能不能稱為資本主義或民主國家就有疑問;他說,30年來的中美企業往來,要美企放棄大陸市場與供應鏈不一定做得到,畢竟這跟過去美蘇冷戰時期,各自形成國家陣營、完全沒有經濟往來的情形大有不同。但他也補充,除了川普的脫鉤論外,外界也逐漸發現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也有這樣的邏輯,認定大陸就是要跟美國一爭全球一哥地位的對手,對抗大陸已非一人或一黨的訴求,而是美國整個國家戰略方向。此外,在中美對抗與脫鉤風險下,恐怕讓台商陷入更多變動與競爭風險。7月中,緯創將大陸昆山廠賣給有「中國版鴻海」之稱的立訊,被視為有助強化立訊挑戰鴻海的競爭力;隨後,8月18日供應蘋果的金屬機殼大廠可成,也宣布處分間接投資的大陸公司可勝科技(泰州)和可利科技(泰州)兩座廠給陸企藍思科技。擔任台商張老師的華信統領企管總經理袁明仁分斤,台商要做到中美左右逢源得利確實比較困難,也認為上述兩家台廠會出售的背後是蘋果公司的授意要求;他說,可成賣給藍思包含設備還有訂單,這如果蘋果不同意怎麼可能成案。袁明仁指出,中美脫鉤或許是最前面的因素,但這一局大陸供應鏈的變化是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認為蘋果透過增加在大陸使用紅色供應鏈對大陸官方表態,增加紅色供應鏈以連結銷售大陸市場,避免未來被官方打壓,其他供應鏈則針對大陸以外市場;但在這次板塊變化中,在陸台廠恐失去選擇權。袁明仁說,台商在大陸投資最主要勢力就是涉及資通訊產業如蘋果手機與筆電等供應鏈,但按此趨勢發展,台灣資通訊廠商被大陸供應鏈逐漸取代的話,也會連帶影響到台商在台灣的股價。如果台商改選擇代工大陸品牌如小米、華為等產品,問題則在競爭力;袁明仁表示,這些代工都是價格導向,台企在大陸的管理經營、稅務等成本都比陸企高,選擇加入紅色供應鏈也未必就有競爭力。
腹腔打入化療藥「毒殺」壞細胞 癌末婦大難不死含飴弄孫
新北市一名罹患癌症末期的汪姓婦人,在幾年前就醫時確診卵巢癌第四期,但5年前再次復發,亞東醫院婦產部蕭聖謀主任遂即建議病人採用「腹腔內化學治療」,以減少癌症復發機率,成功讓汪姓婦人存活至今,甚至看到第二個孫子出生。卵巢癌因早期難以發現,所以通常確診時都為時已晚。由於此時癌細胞大多已擴散到腹腔各處,所以常規做法會先以手術方式切除病灶,在輔以靜脈化療消除癌細胞。近年內雖興起腹腔溫熱化學治療,也就是進行廓清手術的同時,以加溫至42至43℃的化療藥劑在腹腔內循環灌洗,但此種療法有延長手術時間與術後照顧的風險。蕭聖謀主任表示,腹腔內化療不同於溫熱化療,沒有在手術時灌洗的額外風險。是一種定期將化療藥物打入病人腹腔中,以高濃度藥物對腹腔內癌症細胞進行直接毒殺的療程。蕭聖謀主任在今年5月最新發表的國際期刊中指出,接受腹腔內化療的卵巢癌病患,其平均存活時間可至少增加36個月,且有效降低死亡危險率達77%,對於減積手術成功,近乎無殘留的病患特別有效。亞東醫院截至目前為止已有超過40例的成功個案,超過8成以上患者皆順利完成腹腔內化療療程,平均無復發時間可長達32.6個月。蕭聖謀醫師呼籲,希望病患不要害怕化療的副作用,卵巢癌末期並不是沒有機會,早日接受適當療程,就能早日搶到續命的時間。